文明校园标准

2024-07-07

文明校园标准(精选8篇)

篇1:文明校园标准

高校文明校园标准

1、领导班子建设好

学校领导班子注重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高。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实效,学习制度、学习时间有保障,学校领导班子理论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强。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

2、思想政治教育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丰富完善师生主题教育。普遍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礼仪规程,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做好法治宣传教育。

3、活动阵地好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切实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日常管理,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建设、管理。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意识和习惯。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发挥宣传阵地育人功能。

4、教师队伍好

加强师德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及聘期考核、职务评聘晋升、晋级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学风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严格杜绝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以自身诚信形象示范带动学生。

5、校园文化好

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充分展示学校独特、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结合重要节庆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学生文明素养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组织体育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6、校园环境好

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激发师生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操。注重校园公共场所人文景观建设,运用雕塑、书画、建筑小品等形式,提升校园文化形象。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和公共区域的规划、建设、命名和管理,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

中学文明校园标准

1、领导班子建设好

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等制度。完善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执政为民意识强,思想作风好,主动服务师生,建立并落实联系点、谈心及接待日等制度。义务教育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2、思想道德教育好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科学设置并落实德育课程,深化学科德育研究,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健康人格。中等职业学校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3、活动阵地好

组织设计不同主题的校园板报、班级板报、宣传橱窗等,定期评比展示。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载体,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报校刊和团队教室、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的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打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加强团支部、学生会活动设施与场所的建设与管理,营造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环境。

4、教师队伍好

认真落实师德建设要求,扎实开展师德教育,严格师德管理,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重视班主任、骨干教师的成长,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教师队伍。

5、校园文化好

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运用校训、校史、校歌、校徽、校标等校园文化符号,激励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共建校园文明。体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志愿服务、文娱体育、中职“文明风采”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6校园环境好

做好教学设施规划管理使用,校园教学、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场所布局合理、整洁有序。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错落有致,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建设美丽校园。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秩序。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和节约教育,引导师生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培育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

小学文明校园标准

1、领导班子好

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等制度。完善普通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执政为民意识强,思想作风好,主动服务群众,建立并落实联系点、调查研究、谈心及接待日等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2、思想道德教育好

生动形象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充分利用德育课程、升国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开展道德教育实践,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健康人格。

3、活动阵地好

组织设计不同主题的校园板报、班级板报、宣传橱窗等,定期评比展示。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载体,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报校刊和团队教室、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的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打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加强少先队活动设施与场所的建设与管理,营造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环境。

4、教师队伍好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5、校园文化好

运用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通过校风、校史陈列室,激励师生爱学校、爱学习、共建校园文明。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劳动技能、科技体验、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孩子们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6、校园环境好

做好教学设施规划管理,做到教学区域、活动区域布局合理,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实现校园环境干净整洁、优雅宜人。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健全校园安全制度和保障措施,创建平安校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秩序。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和节约教育,积极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

篇2:文明校园标准

1、领导班子建设好。学校领导班子注重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高。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实效,学习制度、学习时间有保障,学校领导班子理论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强。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

2、思想政治教育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丰富完善师生主题教育。普遍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礼仪规程,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做好法治宣传教育。

3、活动阵地好。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切实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日常管理,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建设、管理。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意识和习惯。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发挥宣传阵地育人功能。

4、教师队伍好。加强师德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及聘期考核、职务评聘晋升、晋级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学风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严格杜绝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以自身诚信形象示范带动学生。

5、校园文化好。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充分展示学校独特、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结合重要节庆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学生文明素养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组织体育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篇3:构建文明校园,杜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提起校园欺凌,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轰动一时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绑架并施虐同胞案,涉案3人在达成认罪减刑协议的背景下,被判6到13年监禁,而且在服刑期满后将被驱逐出美国。而被判决者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却认为,法官口中的“校园欺凌”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抱怨美国法律判得太重。更有意思的是,案发后居然有位涉案学生的父亲试图贿赂受害人,想私下以金钱摆平此事,也被警方逮捕吃上官司。这个案件,引爆了中国教育界对校园欺凌的思考。整个中国社会都应该刷新观念,积极营造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及时扼杀校园欺凌的“苗头”。

李克强总理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泛滥原因透析

1.多元价值观导致对权钱的膜拜与对人权的漠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冲击,利益多元化催生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利益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集中显现,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失范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权力、地位、金钱、颜值受到追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渐趋式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被利益关系所取代,人情变得淡漠,社会公德受到挑战,做好人的空间受到挤压,利己主义大行其道,对金钱、权力的膜拜盛于对人格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尊重。中国留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在美国人眼里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可判终身监禁,可在中国的学生和家长的眼中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而已。解决校园欺凌事件主要是批评教育,最多是赔钱了事。被害者合法的人身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能够提供的保护却严重缺失。相反,对于施害者的事后惩处,往往显得更加人性化,从轻发落,孩子接受教育,家长赔钱免责。

2.家庭养育形式造就的性格缺陷。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4+2+1”的家庭结构形式是当前90后、00后孩子典型的家庭结构形式,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层层的保护网中,这张网呵护着孩子童年的成长,遮挡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孩子生活在家庭王国中,受到层层保护,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这种培养模式慢慢地使孩子养成自私与冷酷的个性,使得孩子在遇到冲突时不能理性解决,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家长们也担心孩子在外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出于一种保护的本能,往往会要求孩子在发生冲突时敢于出击,不要退缩,以免吃了眼前亏。这在思想意识上对子女的欺凌行为起怂恿和默许的作用,从而间接导致欺凌现象的增多。

3.教师权威的丧失与教育惩戒手段的削弱。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家长们的民主法治观念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已被家长们抛弃。而且,家长要求老师们也要与时俱进,教师们必须懂得如何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家长们投诉,“吃不了兜着走”,身败名裂。“严师出高徒”逐渐丧失了市场。教育作为民生的热点话题被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民主遭到哄抬,社会各界都热衷于对教育指指点点,媒体对校园里的那点事格外敏感,教育的神圣外衣被记者尖刻的语言和家长挑剔的眼光撕得支离破碎,“师道”尊严扫地。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起来。当教育民主泛滥之后,学校和老师不再敢轻易地处分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已经十恶不赦。当教育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后,教育也就只剩下了“教育”。当高悬在学生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被摘除之后,小霸王们的任性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使得猥亵和暴力都变得无所畏惧,并在惩戒手段的日益退缩中越发强大起来,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学校秩序。

4.学校救助手段的无力与江湖文化的盛行。随着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和家长维权意识的加强,对孩子们的呵护从家庭延伸到了校园,学校不再轻易责罚学生,孩子们赢得了放纵的空间。但是,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相互碰撞也是在所难免。同学之间发生纷争如何解决?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帮助解决成了一种无能的体现。随着教师的权威被推翻,大多数情况下,求助老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遭到变本加厉的报复。当学校无法为受害者讨回公道时,学生们会依照自己的经验,用从电视、网络上学来的方法,通过“江湖决战”来解决问题。在孩子们的江湖世界里盛行江湖规则,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信奉这种江湖规则。在此信仰的操纵下,学生间的纷争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用来评价判断人的地位的标准,成了这新的“处理条例”的基础,也成了裁定问题归属的新权威。这种江湖式的争端解决机制抛开了解决纷争时该走的正道,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发展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

5.歪曲的成才观助长了畸形心态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升学率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对升学率的崇拜导致很多学校对分数的崇拜,学生以分数论英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且成绩好往往一好百好,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被淡化。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关心,差生们内心希望获得成功的渴望与老师赋予他们的赢得成功的机会形成巨大的离差,他们会试图寻求机会,往往通过欺凌行为来证明他们的存在。

信息时代孩子接受的信息越多,和家长的思想隔阂往往就越深。这种隔阂,本质上是两代人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相互冲突。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但这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养育。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只是尽了养的义务,并没有尽到育的责任。家长往往通过物质的补偿或放任孩子更多的自由,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许可甚至纵容,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自私与任性,助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

三、构建文明校园,探寻治理校园欺凌的应对措施

1.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治校园欺凌的治本之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就特别重视从根源上来寻找解决之道。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进行善良教育。而我们是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民族,信奉“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崇尚“仁、爱”思想。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诚信、友善,助人为乐,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构建和谐社会。从小教育学生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格的尊重,要乐于帮助他人尤其要帮助弱小者。助人为荣、欺人为耻,培养孩子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2.完善学校安全法律,严格立法惩治。法律是受害者最后一道“护身符”。立法不会彻底消除校园欺凌现象,但是却可以让欺凌者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而起到警示作用。正如美国防控校园欺凌的严格立法足以震慑那些极为放纵的欺凌者。而相比美国法律对校园欺凌的严刑酷法,目前中国法律对施暴孩子的行为要包容得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过轻。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豁免,对施暴者过于宽容,对受害者的保护受到漠视。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防控校园欺凌的学校安全法律,采取严格的立法惩治措施,是治理校园欺凌的最重要手段。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尽快出台新的不良少年教育条例,对不适宜一般学校教育的学生依法进行专门强制教育;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法律制度,使之既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能有力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给学生一根红线,给老师一把戒尺。教育不是万能的。面对信奉暴力的校园欺凌,老师的空洞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必须还给教师一把戒尺,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职能。当某些行为超越规定的红线时,必须让那些施暴者得到应有的处罚。社会对孩子们的过度宽容导致某些人放纵任性,称霸校园,欺凌同学。哪怕是十恶不赦,也被看成只是孩子的不懂事,批评教育了事。老师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成为欺凌者称霸校园快意的陪衬。因此,应该为学生设置一根红线,对于校园暴力到达一定程度的,学校有权采取措施处罚,严重的可以开除,送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强制管教。对于侵犯人权、触犯法律的欺凌者要接受法律的惩罚。教育与惩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筑起校园安全的篱笆墙。要强化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他人关爱,培养正义感,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学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回归教育的本质,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评价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发展特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志愿者活动,学校要予以奖励。通过这种奖励制度,使拥有不同才能和性格的学生们拥有自信。

学校要强化校园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法制意识。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相关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相应的安全、法律知识,懂得安全防范措施,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身的权利。对教师也要培训如何处理欺凌事件。提高校园的安全保卫措施,制定校园欺凌治理方案。学校要坚持“对欺凌现象零容忍”。也绝不允许无视欺凌行为的态度。要进行广泛宣传,学校会根据情况对校园欺凌采取包括开除学籍等在内的严肃处理方式。

还要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5.家校合作,多管齐下。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家庭。家庭的教育与熏陶至关重要,在家庭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要富有爱心,帮助他人,要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每个家长都必须认识到,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对善恶的判断,树立正义感、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弱者的勇气。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正确教育子女,当遭遇欺凌行为时,不要沉默,不要以暴制暴,要迅速报告家长和老师,共同解决。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家长作为监护人也要明确责任。当学生发生欺凌事件时,不光对欺凌者要进行处罚,对家长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因为家长没有尽到监护教育的责任。

篇4:文明校园标准

一、校本实施,实现礼仪教育的内涵发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开展,才能取得实效。在专家的指引下,学校根据家长素质、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实际,成立了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编撰组,编写了《小学生文明礼仪》校本教材。该教材每年级一册,共八课时,上下学期各四课时。每课由“礼仪小使者”“礼仪活动”“礼仪链接”“礼仪实践”等版块组成。教材以图画、歌谣、童话、故事等为主要呈现形式,寓教于乐,将中华传统礼仪的精华与现代礼仪相融合,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之中,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在整个编撰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了调查、研究、编撰、审核、校对、出版等工作。为保证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经过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了“知礼仪——明礼仪——行礼仪”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文明礼仪教育成为了学校极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之一。《小学生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更加科学、系统,更加具有操作性,也寻找到了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内涵发展的载体。

二、活动浸润,展现文明校园的绚丽风采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比如评选“文明班集体”“感动校园好少年”“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观看文明礼仪专题教育片”“写文明礼仪教育体会文章”“出文明礼仪专题橱窗”“做一件讲文明礼貌的事”“教师写一篇文明礼仪教育论文”等活动。

以“文明礼仪形象大使”评选活动为例,活动旨在普及礼仪知识,提高礼仪意识,实践礼仪行为,推广文明形象,让校园洋溢文明之风。活动制定了如下规则:一是在学校能起到文明示范作用:能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人,见到教师、客人能主动问好;能自觉遵守校规和班规,课间有秩序,不喧哗、举止优雅大方;注重个人卫生,维护校园环境,见到垃圾主动捡起,不踩草坪;品学兼优,坚持锻炼,文明游戏,生活健康、积极、乐观、向上;尊老爱幼,谦让同学,知错能改,受到同学拥戴。二是在同学中能起到礼仪宣传辐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礼仪实践、宣传活动;积极在家庭中进行礼仪实践、宣传活动;积极参加社区礼仪宣传活动。

活动中,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课、班队活动课、电子屏、板报、广播等进行宣传,让全体学生了解评选标准,明确努力方向。评选活动分班级、年级、学校三个阶段层层选拔,历时两个月。年级选出的礼仪形象大使作为校级候选人进入决赛。决赛中评委根据精神风貌、才艺展示、礼仪知识测试等方面进行评定,最终选出校形象大使。

三、多元评价,引领学生的践行自觉

为了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推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完善学生评价机制,通过日常评价、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等,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强调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强调评价主体的平等、理解和互动,同时重视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充分发挥了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1. 文明礼仪行为的日常评价

学校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他们的表现纳入评比中,让学生的言行举止与班级荣誉息息相关,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天天评比,持之以恒,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修养、高雅的礼仪等。

2. 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性评价

“文明礼仪小天使”系列学习单是学校礼仪教育过程性评价的主要方式。每节礼仪课之后,教师都会设计相应的礼仪学习单,让礼仪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通过学习单的完成来促进学生礼仪知识的内化,引导其行为的外显,并通过学习单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乃至社区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学习单的作业设计以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作业方式是让学生担任“文明礼仪小天使”,完成一个个小任务。任务的内容有很多,如要求学生向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教师、校工、父母、亲友、邻居、伙伴等)传播礼仪知识,宣传礼仪意义。在传播和宣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陶冶和升华。此外,还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礼仪课上学到的礼仪知识和技能,并把自己在实践中的愉悦体验记录下来,从而激起对礼仪学习的兴趣和行动内驱力。

3. 文明礼仪教育的阶段性评价

文明礼仪教育的阶段性评价,是学校依据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对每一项文明礼仪行为目标进行的行为水平界定,并据此制定了与各年级各项礼仪教育内容相应的评价量化表,学校、家庭、社区联手对学生定期进行量化评比,并根据每位学生的分值,对达标学生发放荣誉证。如“升旗礼仪达标荣誉证”“课间文明休息达标荣誉证”“适当做家务达标荣誉证”等等,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评比,更是一种荣誉,这无形中也成为了学生践行礼仪的动力。

几年来,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喜人成果。在行为习惯层面,学生能够做到遵法守纪、文明有礼、举止优雅;在社会生活层面,学生能表现出自信大方、热爱生活、奉献社会;在精神生活层面,学生能珍爱生命、热爱学习、追求生态文明。

责任编辑 颜雪梅

篇5:2013校园最美文明学生标准

评选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弘扬正气,歌颂真情,倡导真善美,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动师生,用身边榜样打动师生,用真情去发现“美”,分享“美”,弘扬“美”,引导广大师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构造和谐社会,以“争做最美文明学生”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和什中心学校启动校园“最美文明学生”评选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全校学生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

3、振奋全校学生的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活动口号:

发现“美”,分享“美”,弘扬“美”。

四、评选条件:

1、语言之美:用语规范,语言文明。学生在校园内外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在校园内和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吵闹,不影响他人学习或休息;与师生交流讲普通话,善于用文明用语,不说粗话,不带脏字。

2、行为之美:行为规范,举止文明。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

3、心灵之美:心理健康,阳光乐观。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强,在性格上沉稳乐观,不狭隘偏激,不冲动逞强;在学习上脚踏实地,不轻浮急躁,不自暴自弃;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不盲目从众,不与人攀比;在人际上与人友善,不唯我独尊,不自私自利,平时乐于助人。

4、形象之美:仪表端庄,富有朝气。学生既要注重外在仪表美,又要注重内在心灵美。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大方得体:不梳怪发型,不穿拖鞋、奇装异服,不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饰物;男生不留长发;心灵纯洁,富有朝气,积极上进:正直善良,富有爱心,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充满激情,饱含活力,朝气蓬勃。

5、环境之美: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又要爱护校园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吐口香糖,不乱扔乱丢废弃物品;爱护校园内花草树木,不随意攀折;爱护公物,不随意损坏;不随意在墙壁上乱刻乱画;不随意践踏破坏草地。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在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教师例会、学生班会、周一升国旗等,让每一位师生都知晓此项评比活动,明确评选目的、对象、条件和步骤,把此项工作宣传好,并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评选活动。

第二阶段:评选、表彰阶段。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评选活动,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真正把学生中的典型人物推选出来,切实把学生中的典型事迹挖掘出来,把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让人人学习榜样,学习先进(每个年级组推荐2名“最美文明学生”)。

六、活动要求:

1、各班级、各年级组要在思想上重视本次活动,积极自觉地将学生置身于整个评选表彰活动的全过程,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在做好典型人物和事迹挖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2、所有参评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真实,不得夸大与虚假,同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要求,突出思想道德内涵,体现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价值取向,评选过程将坚持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随时接受广大师生们的监督。

3、所有参评人物先进事迹材料文字200字以内,由年级组将评选材料交至校委会。

七、奖励办法

1、颁发证书,全校通报表扬。

2、专栏展示“最美文明学生”风采,激励人人争做“最美文明学生”。

和什中心学校

篇6:文明校园标准

“最美十七中学人”评选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弘扬正气,歌颂真情,倡导真善美,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动师生,用身边榜样打动师生,用真情去发现“美”,分享“美”,弘扬“美”,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构造和谐社会,以“争做最美文明学生”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十七中学启动校园“最美文明学生”评选活动。二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从2015年3月开始,到2015年12月底结束

三、活动内容:

1.“争做最美学生”学习教育系列活动;

2、“争做最美学生”践行教育系列活动; 3“争做最美学生”评选、表彰、宣传等系列活动。

四、评选条件:

1、语言之美:用语规范,语言文明。学生在校园内外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在校园内和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吵闹,不影响他人学习或休息;与师生交流讲普通话,善于用文明用语,不说粗话,不带脏字。

2、行为之美:行为规范,举止文明。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

3、心灵之美:心理健康,阳光乐观。在学习上脚踏实地,不轻浮急躁,不自暴自弃;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不盲目从众,不与人攀比;在人际上与人友善,不唯我独尊,不自私自利,平时乐于助人。

4、形象之美:仪表端庄,富有朝气。学生既要注重外在仪表美,又要注重内在心灵美。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大方得体:不梳怪发型,不穿拖鞋、奇装异服,不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饰物;男生不留长发;心灵纯洁,富有朝气,积极上进:正直善良,富有爱心,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5、环境之美: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又要爱护校园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吐口香糖,不乱扔乱丢废弃物品;爱护校园内花草树木,不随意攀折;爱护公物,不随意损坏;不随意在墙壁上乱刻乱画。

五、活动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5年3月)

1、召开“争做最美学生”动员大会,对活动内容、活动步骤、活动要求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2、结合学校特点,研究制定本学校活动方案,并召开学校活动动员会和主题班会。

(二)学习教育阶段(2015年4月)学习最美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推动全校学生积极寻找美、发现美、践行美,营造“争做最美学生”的浓厚氛围。

(三)践行教育阶段(2015年5至10月)。

以“争做最美学生”活动为主题,引领全校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道德,讲学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品德美”,以实际行动争做最美学生,形成人人“争做最美学生”的良好局面。要求做到两个坚持:

一是坚持“争做最美学生”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学校要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为平台,注重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做最美学生意识,养成最美学生行为;组织学生把握最美学生的精神实质,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举手、一投足中去;注重对学生日常交往、衣着、言行、思想的督查、指导和教育,将“争做最美学生”活动落实到课堂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二是坚持“争做最美学生”活动与学校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要以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践行“学最美、见行动”。要求每个学生,努力成为一名最美的中学生。

(四)评选、表彰、宣传阶段(2015年11月至12月)。

1、“选最美”。学校认真评选九名“最美学生”。

2、“表彰最美”。召开 “争做最美学生”表彰大会,用最美学生树立风向标。3“宣传最美”。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橱窗、板报、宣传栏等阵地,对评选出的“最美学生”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要高度重视,把“争做最美学生”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2、充分发动。动员各种渠道和资源,采取各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吸引人、感召人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大讨论,在大讨论中受鼓舞、受影响、受教育。

3、务求实效。要把“争做最美学生”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学生自我实践相结合,与学校主题实践相结合。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

瓦房店市第十七初级中学政教处

篇7:文明校园标准

1、领导班子好。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等制度。完善普通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执政为民意识强,思想作风好,主动服务群众,建立并落实联系点、调查研究、谈心及接待日等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2、思想道德教育好。生动形象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充分利用德育课程、升国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开展道德教育实践,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

0

2年修订)》,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健康人格。

3、活动阵地好。组织设计不同主题的校园板报、班级板报、宣传橱窗等,定期评比展示。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载体,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报校刊和团队教室、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的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打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加强少先队活动设施与场所的建设与管理,营造特

色鲜明的社团活动环境。

4、教师队伍好。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5、校园文化好。运用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通过校风、校史陈列室,激励师生爱学校、爱学习、共建校园文明。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劳动技能、科技体验、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孩子们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篇8:文明校园标准

一、科学规划, 创建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增強育人的文化氛围

要进一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 进行整体规划, 使校园布局既体现办学特色, 又美观大方,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 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鞭策。校园环境不只是一种毫无生命力的物质, 一种摆设和装饰品, 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注入学校优良的校风和全校师生蓬勃向上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及共同的审美观。校园内花草树木应四季常青, 花开不断。文化环境的建设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 更应该要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二、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宣传教育

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 大力宣传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内容。通过名人名言, 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审美, 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学生活动范围内, 如教室里、宣传窗上要张贴《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八荣八耻》的内容, 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上应悬挂文明教育的格言警句, 校园内要张贴文明教育的提示牌语, 时时提醒学生要养成文明的好习惯.时刻提醒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人文的环境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 它对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养成文明行为的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荣, 什么是耻”, 明白究竟该弘扬什么、该反对什么, 进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

三、多举措补上“文明养成”课

大学生的行为是否文明, 不仅显示其修养和素质, 而且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和事业是否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 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 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 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 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 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 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行为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 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 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 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行为教育, 这是时代的需要,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高校应多举措补上“文明养成”课, 如通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远离烟草”等以杜绝校园不文明现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开展倡导学生从点滴小事中建立和谐与文明, 如在校园中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污物, 宿舍要保持清洁卫生等。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年级、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系列活动, 明确量化考核指标, 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使构建文明校园活动细化、实化, 落到实处。构建文明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 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 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各得其所。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建设班级和年级, 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同学的监督之下,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 在管理中调节自我, 在学习中完善自我, 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 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 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级和年级,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四、教职工要以身作则, 起好表率作用

在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中, 教师的表率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针对种种不文明现象,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求教师做出表率。如进入教室须关闭手机等。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 他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 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 但凡著名的教育家, 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 成为“万世师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 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 因此, 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 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 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 体现出尊重学生, 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总之, 构建文明高校校园, 营造文明育人氛围应落到实处, 必须党政、工、团各部门和学生社团组织相互配合, 齐抓共管, 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努力构建一个整洁优美, 健康向上, 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

摘要:近年来, 高校校园不文明现象十分突出, 因此, 各高校必须科学规划、多渠道、多举措抓好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 努力构建一个整洁优美, 健康向上, 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

上一篇:浅谈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下一篇:破阵子改写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