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的戏曲活动总结

2024-07-22

小学校园的戏曲活动总结(通用14篇)

篇1:小学校园的戏曲活动总结

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县戏曲振兴发展,完成戏曲进校园,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衔接,根据xx县“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对戏剧曲艺文化的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如下:

(一)配合县壮剧团,加大宣传民族文化力度。

XX年5月27日,xx县壮剧团到我校“戏曲进校园”活动演出。拉开了我校戏曲进校园的帷幕。

(二)制定好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方案。

7月5日领导班子召开讨论关于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会议。7月12日制定xx一小“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氛围突出体现了民族特色,戏剧曲艺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假期在文博楼每层楼的走廊上打造民族文化特色,贴上北路壮剧文化,瑶族铜鼓舞及高山汉族山歌等民族文化。楼道文化就是在楼道醒目地方悬挂xx的乡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惜怜时间,努力学习,立志报效家乡和祖国的雄心斗志。

(三)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XX年7――9月

学校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开展调研,对已有的办学宗旨、办学精神、办学目标、发展战略等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学校的主要问题点和发展点,科学定位确立美丽校园建设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紧,阶段性任务强。

开展此项工作,图音教师大多是利用课外时间,教学任务紧,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投入到深层的收集,整理与节目编排中,还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对壮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校的黄一格等四位同学曾代表xx县到北京参加“壮家有戏xx有情—xx壮剧艺术与壮族马骨胡音乐展示会”演出,孩子们表演的行当获得了一致好评。随着马骨胡声响起,生、旦、武、丑等四大壮剧行当轮番上台,步伐、表情、唱腔根据行当角色或诙谐幽默,或泼辣滑舌,或威武志气,或乖巧温柔,引得观众阵阵掌声和笑声。壮剧文化的传承从孩子抓起俨然已成为民族文化艺术复兴的新常态。

去年到北京参加“壮家有戏xx有情——xx壮族马骨胡与北路壮剧音乐展示会”演出的六年级学生罗舒尹说道:“从一开始接触壮剧我就对它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在学习排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兴趣,其实它的每每一出戏的背后都蕴含一个故事,而且我越来越被这些故事吸引,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壮剧将其发扬光大。”

(五)下一步的打算。

1、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重点抓好民族音乐,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

2、抓紧深入开展戏剧曲艺文化内容的深入搜集,抓紧收集原始资料,因为熟悉戏剧曲艺文化的多数是年越古稀之人,让戏剧曲艺文化精髓不因人员的流逝而消失。

3、加强专业引领,提升教师执教水平。将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对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化,让壮剧走进音乐课堂,增加壮剧的一些唱段与基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壮剧,让更多的孩子们喜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孩子家长认识到壮剧传承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应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将壮剧艺术发扬光大。舞台上传来余韵悠远的马骨胡,孩子们跟随音乐唱起纯正的壮腔曲调……我们坚信,这名声响亮的xx壮剧文化瑰宝,定会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浪潮中迎来发展的春天。

篇2:小学校园的戏曲活动总结

霓裳羽衣窈窕影,彩衣织就红罗裙。轻舞飞扬飘天际,梨园经典润桥馨。

为贯彻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提出的“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活动,落实青山区教育局文件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戏曲传承发展,鼓励广大青少年参与校园戏曲学习,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让传统经典文化沁润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健康文化概念,抵制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我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梨园传承润桥韵、学唱经典添桥馨”系列活动,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我校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让梨园之根扎得更深,让梨园之花开得更艳。

此项活动一开始,学校就召开行政会,统一认识。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以“戏曲进校园”活动为桥梁,打造校园桥文化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

大家充分认识到: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丰富我校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更坚实、更丰满。

为此,学校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时注重两个结合: 1.把“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校园文化彰显相结合; 2.把“戏曲进校园”活动与体艺2+1活动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四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求真、唯美、乐善、好学”的校园文化。

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学生社团与社区剧团挂钩”、“学生活动与社区活动结合”等模式,通过学生社团外活动、观剧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戏剧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

在实施中,注重发挥戏曲学习的桥梁作用:

1.戏曲文化学习课程化。

开设戏曲学习课程,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戏曲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2.戏曲文化学习普及化。

营建校园戏曲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戏曲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戏曲文化深入师生心中;

3.戏曲文化学习常态化:戏曲文化推广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

4.戏曲文化学习特色化:将“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特色。

早在2017年春季,我校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戏曲操学习和戏曲学唱活动,让戏曲走进了孩子身边。

学校领导和区教育局体卫艺站领导沟通,邀请武汉市汉剧院专业演员到学校进行“戏普”活动。

戏曲的美,戏曲的韵在桥小孩子们的心中悄悄埋下了种子。学校根据安排,趁热打铁,开展学习戏曲操。校长王晓星率先垂范,利用下班时间带领教师们跟着视频学习戏曲操,让戏曲操变成增强素养和强身健体的必备技能。并亲自上阵,每天大课间教学生做。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的兰花指、亮相等做得有模有样。上学期末,学校举行了戏曲操比赛活动,评选了:梨园新唱桥少年、戏曲新韵桥少年。全校学生学戏曲操兴趣盎然,得到了家长的欢迎、支持和配合。我校承办了2017年 “青山区首届中小学生戏曲操”比赛活动。我校将此次活动的承办当成是一次进行戏曲知识普及活动、一次戏曲节目展演活动,活动的组织得到区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师生的高度评价,我校戏曲操队获得一等奖。

在武汉市“戏曲进校园”展演活动中,我校师生兴趣高涨,在全校掀起了学戏、唱戏、做戏的高潮。但是,毕竟我校学生基础差,学生少,在展演中存在挑选演员范围窄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校长王晓星又是亲自披挂上阵,她自己找专家学唱京戏,练身段。周六周日组织年轻教师一起学习戏曲动作,从云手到台步,从翻掌到亮相,一个个动作学习、一个个动作纠正,在学习过程中,小老师们感叹,戏曲真美。

师生们合力演绎《梨花颂》,梨园一曲诉真情。

下面以一组镜头展示梨园魅力、师生热情。

1.王校长,你的头饰真美,我想摸一摸;(许可馨 王晓星)

2.老师,你真好看,我想亲亲你;(许可馨 王晓星)

3.老师,这个动作是这样吗?(秦芳、李洁等指导学生)

我感觉自己穿越了(老师单人照)

5.我的扮相不错吧(杨航、秦芳、潘虹合照)

6.我们是梨园小花(孩子们合影)

我们的梨花颂,我们的梨园情。(全体合影)

篇3:小学校园的戏曲活动总结

一、戏曲课堂实践——创意的基石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表现形式十分独特,虚拟写意,舞台上无马胜似真马,无船胜于有船,诗情画意,古风雅韵,尽在其中,戏曲的本身就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律动的创意。在教学中,我通过不同维度的创意,让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关注,乐在其中地体验。

1. 示范教学,亲切再现

我坚持在教学中贯彻亲自示范这一教学策略,尤其是戏曲这种学生本身比较陌生且又难以听懂的艺术形式,更需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每一次我的示范就是最贴近学生的创意,用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去呈现作品。教师的范唱能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戏曲表演,更具有亲切感。

2. 探究学习,丰富想象

在学习一些戏曲唱段时,因为节选了唱段,若想单纯通过唱段了解人物性格有难度,也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通常我会用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形式加以解析。如在“古风雅韵品戏曲,宝玉翠黛展群芳”一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欣赏电视剧中与唱段对应的某个片段,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对唱段的背景作更多了解。在学生对人物情感有更深的体会后,我再进行演唱技巧的指导。在声、意、情都到位了以后,学生对人物的想象更为丰富,形象塑造也就有模有样了。

3. 小组合作,创意无限

在戏曲体验环节中,我通常会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经验来为唱段编排动作,让他们有思维的碰撞、自由的发挥。之后,我再播放越剧片段,使学生更渴望看到艺术家的演绎,这样他们就会有种豁然开朗之感。在展示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两两配合、男女生搭档,运用眼神的交流、简单的走位,大胆、自信地进行表演,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体验戏曲表演。

4. 多元评价,引导发现

在课堂与活动中,我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即互评、自评、师生评。我以尊重差异为原则,侧重形成性评价,即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程度的评价。评价过程多渗透探究、合作、表演等环节。此外,我还设计课前及课后的评价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分享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巧妙运用鼓励性语言,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与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戏曲艺术与信息技术——创意的未来

当今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学生们热衷于高科技产物的使用和时尚互动体验。因此,我充分利用iPAD软件开发、数字资源、在线学习等,为学生搭建一座架设于戏曲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科技之间的学习桥梁。

1. 开发i PAD“智慧课堂”教学系统

此系统我设计多个互动板块,如预习、上课、提问、测试、作业、点赞等,可提供个性化辅导,也可将学生的艺术创想用拼贴、绘画、录音等形式进行呈现。有限的课堂学习,无限的在线学习,关注学情,跟踪反馈,分享成果,实时互动,使课堂生成更直观,更有效。

2. 制作i BOOKS校本电子书

在整合相关艺术门类后,我校推出了iBOOKS校本电子书《沪声越曲》,它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多元化资料库,其中设计有“画廊”“视频”“文字”“题库”等板块,供教学使用。学生通过思考合理利用资料库和网络资源,找寻更为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形态,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想象的空间。

篇4:小学校园的戏曲活动总结

通过学生对戏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一般特征和历史发展;了解家乡所在区域自然与地理的概况;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艺术与民俗;了解家乡所在区域的当代社会与生活;通过舞台艺术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校戏曲文化课程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设的一门整合了区域文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活动型、综合性课程。戏曲文化课程属于综合课程,它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价值关联的文化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形成对家乡文化的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课程目标并非局限在某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相关的方方面面,如戏曲《卖水》《风雪配》等。另一方面,它是对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人物、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进行高度整合而产生的课程,兼具了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如戏曲《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收姜维》《天仙配》等。

戏曲文化课程是“活动型”课程,是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与经验。一方面,课程是以引导学生获得体验,形成经验,获得人文滋养为主要目标,而非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标,如两夹弦《三拉房》、豫剧《挎红》等。另一方面,这些内容选择主要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优良的表演方式,如《苏三起解》《对花枪》等。

学校领导对弘扬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上,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特色课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戏曲演唱,音乐教师进行教、练指导。在音乐教学中讲到民歌时,我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戏曲,开展“学唱戏曲”的活动;体育教学中我们把韵律操作为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中国传统运动、戏曲基本动作引入体育课中;美术教学中加入脸谱的绘画等。在校园的文化廊下、墙壁文化等,学生都能看到戏曲的倩影,同时也能经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切磋,互相指导动作。他们把从老师那儿学来的动作彼此表演,看看动作中还有什么不到位的,讨论一下该如何改正才能做得最好。这样就避免了把校本课程孤立于学科教学之外,真正达到了综合实践的目的。在强调学科整合的今天,我们认为只有融合了校本化内容,才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环境的开发,才有利于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还不定期聘请两夹弦剧团的专家老师来校给予专门指导,请他们纠正唱腔、表演的步法和手法以及面部表情和眼神。唱词力争优美隽永,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唱腔唱词力求迷人、亲切,清新的话语体系,让校园戏曲面貌更加焕然一新。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自己所教的班级、小组为整体进行戏曲教学。把最新的教学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并及时总结。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一些文艺演出和县市电视节目,并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励,我编排的戏曲《爱心家园》荣获全国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我执教的《看大戏》荣获菏泽市电化教学二等奖,同时被评为菏泽市教学能手;我主持的菏泽市教学研究课题“地方戏《两夹弦》”获得成功结题。我还为我校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六·一”艺术节,我排演的戏曲《说唱脸谱》《卖水》、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越剧《收姜维》、曲剧《风雪配》、大平调《三传令》、枣梆《蝴蝶杯》、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小二黑结婚》《拷红》《朝阳沟》《洼洼地里好庄稼》、两夹弦《三拉房》《王宝钏》《爱心家园》等都搬上了舞台。活跃校园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总之,弘扬传统文化戏曲教学的设计尽量以唱为主要呈现方式,注重实践性。强调与身边文化的密切联系,将学习空间从课堂拓展到社会;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参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讨论、探究、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戏曲文化课程的建构不应仅停留在“乡土气息”上,力求彰显戏曲的文化品位,弘扬文化精神。把戏曲文化教学呈现得美一点,再美一点,既有美的内容,也有优美的形式。我认为,只有美的,才会有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现实与超越的统一;美,才符合戏曲文化课程的意韵;美,才能让孩子们更愿意触摸历史,亲近家乡,自觉地接受地方文化的滋养;美,才会使学习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邓琪瑛.关于“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探索[J].创新, 2009(10).

篇5: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

20xx年5月17日上午共二节观摩课,分别是朱倩倩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国粹——京剧》和赵阳老师执教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首先,听了第一节课《我们的国粹——京剧》,我感觉朱倩倩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清新自然,由于是青年教师,身上散发出来那种活力,和孩子们很快的融入到一起,看得出孩子们被这位老师的语言表情吸引着,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课,由于对戏曲的认识很少,教师通过一些视频资料,让孩子更直观的去了解认识京剧,加上老师引导语到位,及时的把孩子引导了教学重点上,并让孩子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尤其是在让孩子模仿“小猫叫”的腔调来进行京剧念白的处理上更是点睛之处,很形象的就让孩子学会了具有“京味”的京剧唱腔。我们在上课时往往用一些边边框框限制住孩子的思维能力,往往我们老师说得多,孩子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固定被模式化,听了这课,我感觉老师的教学随机性很强,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看,去想,去说,去做,这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第二节课是由赵阳老师执教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赵阳老师很巧妙的用说书的方式,把《三国演义》的故事导入进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赵老师巧妙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步一步的让学生引进教学中去,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实话,一说戏曲,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却是真正的“羞愧难当”,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戏曲,更别说唱戏了。我总是认为,现在的学生们有太多的新鲜事物在影响着他们,像这种“老掉牙”的“古董”学生会喜欢吗?能接受吗?但是,通过赵阳老师的这堂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看法,而且还激发了我学习戏曲的兴趣,顿时我也变成了一名“学生”,跟着赵老师一句一句学唱......

第三节是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中小学戏曲教学有效性》。韩老师结合《我们的国粹——京剧》、《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新学堂歌《游子吟》这三节课例,明确指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三个问题:

1、是什么?

2、教什么?

3、怎样教?

韩老师就这三个问题结合音乐新课标从情感、体验、感知和表现这四大领域进行认真细致的阐述,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授戏曲课时要备好课,不要太关注一些音乐符号,要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还有就是一些概念的准确性,一些指导学生的具体方法其实就是教师经验的传递,并毫无保留的和全区的音乐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下午就是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河南坠子《小猫钓鱼》的戏曲观摩课,会场上座无虚席,韩老师的精彩讲解更是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有许多县区的老师也是慕名而来。课堂上,韩老师以她那亲切风趣的语言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教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在教授本节课教学难点时,结合简板的演奏,很轻松的就解决了问题。到歌曲的结束句“甩腔”的教学时,结合歌词,幽默风趣的比喻更是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该怎么演唱“鱼”字,韩老师的语言魅力和教学能力无不彰显出中原名师的名师风范。她井然有序的课堂组织,精心巧妙的课堂构思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最后,平顶山文化艺术中心的崔凯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一堂以《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之美丽邂逅》为主题的讲座。崔主任从诗经、楚辞、乐府歌辞、唐诗、宋词、元散曲和传统戏曲这几个方面向大家一一阐述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崔主任详细的讲解了唐宋元明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崔主任的文学功底之深厚!

篇6: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县戏曲振兴发展,完成戏曲进校园,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衔接,根据钦州市“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对戏剧曲艺文化的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方案。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为此,学校成立“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并由潘副校长专门负责。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为此项活动创设必备的条件。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广播、网络、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戏剧曲艺艺术,让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成果,鼓励学生学习戏剧曲艺艺术和有关知识,提高演艺水平。3.结合实际,特色立校。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考察、结合、利用好当地的戏剧曲艺资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个人爱好与擅长,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学练,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剧频道。寻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构建大一统的戏剧曲艺特色及培训、普及模式。

4.加强指导,促进特色创建。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班级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成果展示活动,同时把“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文化特色创建,为促进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地方戏剧曲艺艺术的振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分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3月―6月。根据钦州文件要求,成立学校“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日常工作,重点做好宣传发动、氛围营建和培训等工作。

2、师资培训阶段(9月份):根据实施方案,采取分批、分级的培训方式,选取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参加戏剧曲艺知识培训班,提高音乐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戏剧曲艺素养,掌握戏剧曲艺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奠定师资基础。

3、组织实施阶段(10月―11月):学校组织开展戏剧曲艺专业指导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4、阶段成果展示阶段:2018年12月。根据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学校“戏曲文化进校园”阶段工作进行展示。

(三)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紧,阶段性任务强。

开展此项工作,图音教师大多是利用课外时间,教学任务紧,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投入到深层的收集,整理与节目编排中,还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

(四)下一步的打算。

1、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重点抓好民族音乐,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

2、抓紧深入开展戏剧曲艺文化内容的深入搜集,抓紧收集原始资料,因为熟悉戏剧曲艺文化的多数是年越古稀之人,让戏剧曲艺文化精髓不因人员的流逝而消失。

3、加强专业引领,提升教师执教水平。将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对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化,让戏曲走进音乐课堂,增加戏曲的一些唱段与基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戏曲,并且认真全体师生认真学会市推广的戏曲广播体操,让更多的孩子们喜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孩子家长认识到壮剧传承的重要性。

篇7: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

试点学校先行先试

“我们分批次组织全县有关事业单位、国有和优秀民营院团进学校演出,同时,严把戏曲剧目质量关,精心选择或创编一批适合学生,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肥东人文精神的优秀剧目进校园演出。”肥东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5月至6月,该县将在15所学校开展第一批戏曲进校园活动,在12月前,实现全县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的目标。

据介绍,肥东县将肥东实验小学、肥东店埠学区中心校、肥东县经开区中心校等三所学校确定为“戏曲进校园”活动示范点,从县文化馆、县内优秀剧团挑选庐剧表演艺术家、门歌表演者和黄梅戏老师担任学校兼职老师或辅导员,分别以兴趣班和普及教育方式开展戏曲教育,扩大学生戏曲爱好者队伍,探索总结庐剧或门歌传承模式,为“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全面开展积累经验。

百余名教师拜师学艺

从下个月开始,肥东县180名音乐教师将拜师学艺。安徽省职业艺术学院戏曲专家、教授,省、市戏曲老艺术家将为这些音乐教师开课,教授黄梅戏、庐剧等专业课程。据悉,该县计划全年每个戏曲专业课程安排100个课时,在今年底培养出百名戏曲教师,传承戏曲文化,让戏曲进校园活动在该县各个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与此同时,肥东县还将不定期组织民营院团业务骨干、文化馆专业演员等对学校老师进行戏曲专业知识培训,为“戏曲进校园”活动建立专业教师队伍。

篇8:戏曲进校园小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挖掘当地戏剧曲艺资源,因校制宜、重点突破,从培养中小学生对戏剧曲艺的兴趣入手,普及戏剧曲艺基本知识,了解和亲近经典,感受戏剧曲艺文化的魅力,提高师生艺术审美修养,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戏剧曲艺等方面的爱好特长,传承戏剧曲艺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打造校园文化戏剧曲艺特色品牌。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中小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

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应实施“校团(剧团、协会)挂钩”、“校际联合”等模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戏剧曲艺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

三、实施步骤

“戏剧曲艺进校园”年度活动从初开学始分四个阶段进行:

1、制定方案阶段(2月份):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指导教师与不同年级学习的种类与曲目,制定年度活动方案。

2、师资培训阶段(3月份):根据实施方案,采取分批、分级的培训方式,选取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参加县教体局举行的戏剧曲艺知识培训班,提高音乐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戏剧曲艺素养,掌握戏剧曲艺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奠定师资基础。

3、组织实施阶段(4月―8月):学校组织开展戏剧曲艺专业指导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4、总结交流阶段(9月―10月):在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全县第十八届中小学艺术节等活动,积极准备参加全县中小学“戏剧曲艺进校园”系列展演活动,并对活动开展进行表彰奖励,并认真总结推广各班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四、重点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为此,学校成立“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并由李以新主任专门负责,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为此项活动创设必备的条件。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广播、网络、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戏剧

曲艺艺术,让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成果,鼓励学生学习戏剧曲艺艺术和有关知识,提高演艺水平。

(三)结合实际,特色立校。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考察、结合、利用好当地的戏剧曲艺资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个人爱好与擅长,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学练,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剧频道。寻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以中心小学和中学为依托,构建大一统的戏剧曲艺特色及培训、普及模式。

(四)加强指导,促进特色创建。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班级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同时,学校聘请县艺术团国家二级演奏员李强为校外辅导员,并计划在全县第十八届中小学艺术节举行之前,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同时把“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文化特色创建,为促进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地方戏剧曲艺艺术的振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奖励办法

(一)奖项设置:本次活动设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奖、指导教师奖、优秀指挥奖和优秀伴奏奖,优秀创作奖。 对本次活动组织工作突出的学校颁发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奖,分设一、二、三等奖;指导教师奖,奖励获优秀表演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不超过 3 名);优秀指挥奖,在获一、二等奖的节目中评选;优秀伴奏奖,在获一、二等奖的节目中评选;优秀创作奖,在获一、二等奖的剧目中评选。

(二)优秀组织奖评选要求获优秀组织奖的学校,组织工作扎实,有专人负责,有活动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成绩突出。

(三)优秀表演奖评奖标准

1、合唱节目

合唱体现在合作精神上,声音的和谐、心灵的默契。评比标准:

(1)参赛歌曲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合唱节指导思想和主题;

(2)演唱时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大方,保持良好台风,充 分显示学生的朝气和热情;

(3)准确:音准、节奏、拍子、咬字、乐句、声部进入整齐;音质:声音统一、协和、通顺的能力,声音表现力、能正确表达歌曲内容;

(4)歌曲处理准确,能准确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并与歌曲表现内容及风格相符合,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指挥手势准确,姿势优美,节奏分明,能带动演唱者情绪。指挥、领唱、合唱、伴奏配合默契;

(6)编排新颖独特,能充分展现学生团结向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的精神面貌;

(7)服装统一,整体精神面貌良好,避免成人化;(8)进场出场有序,演唱时队形整齐,有特色。

2、戏剧节目(包括朗诵)剧目主题鲜明并且是新创作的剧目。内容健康向上,时代 色彩鲜明,富有当代教育意义,剧目完整优美,创作、导演、编排、表演、音乐、舞美等有特色。

附件:曹集小学“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阳信县流坡坞镇曹集小学

篇9:长堰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简讯

今天,黄陂区楚剧团“千校千场”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我校圆满结束,我校全体师生有幸品尝了一顿丰盛的优秀传统文化大餐。

活动在我校多功能室举行。首先,由区楚剧团的老师,对楚剧的起源、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作了一番介绍;然后,同学们欣赏了《斩驸马》等楚剧名段;接下来,精彩的武术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最后,楚剧团的大哥哥们和同学们的互动,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孩子们纷纷表示,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举行。

黄陂区王家河街长堰小学

篇10:小学校园的戏曲活动总结

朔里实验小学

2016/9朔里实验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等《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以及淮北市市“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戏曲素养,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朔里实验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按照淮北市“一年试点、三年推开、五年见效”的工作思路,通过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了解戏曲知识、欣赏戏曲表演、参与戏曲活动,形成全校师生重视、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引导培育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主要内容

1、开设一门戏曲知识课程。依托小学的音乐、美术课教学,将戏曲知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计划,确保各个年级每学期有一定学时戏曲知识教学内容。

2、建设一批戏曲社团组织。各年级各班要根据戏曲剧种现状和学生戏曲爱好、专长实际,组建“京剧兴趣小组”或“黄梅戏曲剧社”,为校园戏曲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校园戏曲兴趣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

3、经常性组织开展戏曲展示活动。为学生展示戏曲才艺搭建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学校戏曲展演和知识竞赛,选拔优秀戏曲人才和作品,参加上一级戏曲展演活动,评选表彰一批“戏曲小名家”。

三、工作要求

1、强化责任落实。各班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戏曲进校园”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指导、精心部署,强化责任意识,按照职责分工,紧密协作、强化配合,同时强调班主任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

2、明确活动训练时间。每周2节音乐课由音乐教师或指导教师教唱相关曲目,每周二下午由班主任组织排练。

3、以班为单位进行校内评比。组织挑选学校京剧表演队。

4、“戏曲进校园”活动以超工作量形式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范围。教务处严格落实活动记载。

朔里实验小学“戏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戏曲素养,推动戏曲传承发展,朔里实验小学“戏曲进校园”特设领导小组;

组长:刘子楼 赵峰 副组长:张建

成员:张全福 杜元成音乐教师:徐桂芹

焦毅 马恒芳 各班主任

篇11:戏曲走进校园的活动策划

项目信息(预赛)

学校: 湖南商学院

公益方向: 保护文化遗产

实施地区: 湖南(学校所在地 )

预计团队大小: 10~20人

创意亮点

伴随经济发展的全球性,我们中国逐渐西化.古典建筑变成豆腐块儿,我们传统的节日也逐渐被西方节日取代我们的文化逐渐被我们所遗忘,然而某些国家却懂得如何保护他们的文化,例如韩国。我们的台湾虽然在学校也实行了戏曲教育,这也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就我们来说这是不够的.,现在地方戏曲逐渐被我们年轻人遗忘,我们需要唤醒年轻人对地方戏曲的意识。

花鼓戏是我们湖南的地方剧种,我们想通过讲座与夏令营并列的方式开展对大学生的宣传与教育,因为大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这样有利于花鼓戏的宣传。通过开展讲座可以及时对大学生宣传花鼓戏的有关知识,现场我们可以招学员,建立一个网站并在上面招学员;夏令营的方式可以使我们的大学生学员与音乐学院的老师或学生很好的互动,从而更能促进学习花鼓戏的进程;招募音乐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作为我们的志愿者,这样他们在和活动中当老师也可以支持我们的后续工作。

通过我们这次关于花鼓戏的公益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成功地唤醒大学生等年轻人对花鼓戏的重视,并且让花鼓戏在外省能够得到更好的宣传。

现今社会,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精髓——戏剧,已渐渐退出年轻一辈的世界。而欧美风,韩日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他们整颗心。这可谓是文化流失。然而在台湾地区,戏曲的保留却相对完整,因为台湾地区的学校会教戏曲,这是那里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在大陆地区至今都还没实行。

篇12: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打造校园文化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打造我校艺术教育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营造浓厚的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氛围,为我县文化强县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校团(剧团、协会)挂钩”、“校际联合”等模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的开展

三、目标任务

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了解戏曲艺术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全校师生人人能够会唱规定的黄梅戏、文南词曲目,人人知道一些与黄梅戏、文南词相关的基本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比较浓厚的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教育氛围。

1、戏曲文化学习课程化。开设戏曲学习课程,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把戏曲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2、戏曲文化学习普及化。营建校园戏曲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戏曲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戏曲文化深入师生心中。

3、戏曲文化学习常态化:戏曲文化推广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

4、戏曲文化学习特色化: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的特色。

四、活动对象和要求

全体教师及1―4年级学生。

1、我校“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对象都要学习《中国戏曲经典》中的相关戏曲文化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戏曲种类。争取人人都能传唱1―3首经典戏曲。

2、学校制定有效的实施管理办法,保证活动的推进。学校教师和行政领导要带头融入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3、广大教师都要参与到戏曲文化的推动工作中来,学校组织力量对各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戏曲基本知识,学唱中华经典戏曲,有效保证活动的全面推广。

4、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戏曲文化传承和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戏曲文化课程体系,建立激励评价标准,让戏曲文化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特色。

5、要结合小学生特点,通过环境的渲染、课堂的教学以及开展形式不一的活动,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戏曲文化教育,使学生学习中华戏曲文化的知识、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儿童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为此,学校成立“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并由王春香副校长专门负责。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为此项活动创设必备的条件。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广播、网络、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戏剧曲艺艺术,让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成果,鼓励学生学习戏剧曲艺艺术和有关知识,提高演艺水平。

(三)结合实际,特色立校。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考察、结合、利用好本地的戏剧曲艺资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个人爱好与擅长,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学练,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剧频道。寻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构建大一统的戏剧曲艺特色及培训、普及模式。

(四)加强指导,促进特色创建。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班级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同时,学校聘请宿松县黄梅戏、文南词艺术团骨干教师为校外辅导员,并计划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同时把“戏曲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文明校园创建范畴,为促进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地方戏剧曲艺艺术的振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路河镇中心小学 “戏曲进校园”活动

实 施 方 案

篇13:《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定稿)

一、指导思想:

1、以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美育与智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提高艺术素养与培养核心素质相结合,突出公益性、艺术性、参与性、示范性,因地制宜,逐步推进,通过“戏曲进校园”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戏曲,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强继承弘扬民族艺术和传统美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云梦戏曲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学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观察、模仿、合作、调查等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自身潜能。

二、活动要点:

1、本上学期,以教会孩子们楚剧、湖北大鼓等著名的唱段为主。通过唱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下学期进行戏曲的表演学习。重点以楚剧,孝文化为主,结合皮影、湖北大鼓等地方曲艺。

2、集体活动与小组辅导相结合。

3、通过节目汇演形式检验学习、活动成果。

三、活动准备:

1、聘请校外辅导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注重对教师的培训,逐步克服师资困难,摆脱外因的影响)。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黄香文化的基本知识(以学生自己搜集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

3、分组选择相关曲艺类型(在观看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特点及喜好自由选择)。

4、借助网络和光盘进行学习。

四、活动设想:

1、以黄香文化为重点,组织学生到黄香公园进行参观学习,了解黄香文化的历史及学习的意义。通过观看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来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2、走出去,请进来,采访地方曲艺艺人,接受思想和艺术教育;邀请文化馆工作人员、民间艺人指导学生掌握说唱的基本方法。

3、把云梦的皮影引入音乐课堂,提高学生视唱、记谱、节奏、演唱的能力。

4、选择确定学习内容,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喜好在下列内容中进行选择,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安排具体活动时间、场所及辅导老师。

(1)、楚剧——我们的国粹。唱腔优美,特别是一些现代京剧,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沙家浜》《平原作战》等深受人们的喜爱。一些传统节目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唱腔婉转,优美动听。但学生接触较少。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知。

(2)湖北大鼓。流行于本市,唱腔婉转,悦耳动听。是湖北人民非常喜爱的。要让学生会唱。

5、办橱窗展览,以宣传地方曲艺剧目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

6、在学习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进行创作和提高,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排练节目,以舞台会演检验成果。

领导小组: 组长:曾校长

付组长:黄波 柯峥嵘 张望连 成员:全体教师

篇14: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1、通过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形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自身潜能。

二、“戏曲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孙小艳 副组长:刘 莲 丁莉萍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要点:

本学年让孩子们重点欣赏京剧、吕剧、豫剧、黄梅戏等著名的唱段,通过欣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视频,了解地方戏曲曲艺的基本知识(以学生自己搜集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

2、分组选择相关曲艺类型(在观看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特点及喜好自由选择)。

3、借助网络和光盘进行欣赏学习。

五、活动设想:

1、了解湖北地方戏曲(川剧 越剧 粤剧 黄梅戏 京剧),特别是具有恩施地方特色的戏曲基础知识。通过观看艺人表演或影像资料来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2、把地方戏曲唱腔板式或京剧唱腔引入音乐课堂和少年宫艺体活动中,提高学生视唱、记谱、节奏、演唱的能力。

4、选择确定学习内容,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喜好在下列内容中进行选择,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在少年宫艺体活动时间安排具体活动时间、场所及辅导老师。

(1)、京剧 ——我们的国粹。唱腔优美,特别是一些现代京剧,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沙家浜》等深受人们的喜爱。一些传统节目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唱腔婉转,优美动听,但学生接触较少,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知。

(2)、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5、在学习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进行创作和提高,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排练节目,以班会演出检验成果。我们可能将在“六一”进行汇报演出。

花坪民族小学德育处

上一篇: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高考改革相关提案新闻下一篇: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