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研究

2024-06-04

小学课题研究(精选6篇)

篇1:小学课题研究

刘升小学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自主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确立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2)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学生“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二)主要框架子课题一: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施彩萍

2、主要合作者:苏咏梅 龚秋燕

3、研究内容: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子课题二: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全柳芳

2、主要合作者:俞云芳

杨闻艳

3、研究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子课题三: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毛华芬

2、主要合作者:高叶芳

瞿燕

3、研究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子课题四: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王晓君

2、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一(5)班、一(6)班、一(7)班、二(3)班、三(1)~(5)班、四(1)班、五(1)班、六(3)班。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8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3、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1月到2006年11月

2、具体步骤: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第一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05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课题论文集

(2)

课题优秀课堂实录

(3)

学生体验性学习成果展示

(4)课题汇报材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顾问:汪晓铅钱锡铭 许红琴 王正强 王晓春

组长:全柳芳

副组长:陆丽琴叶天荣

组员:高叶芳施彩萍 杨闻艳 毛华芬 俞云芳 瞿 燕

龚秋燕 苏咏梅

王晓君

仲怡新

金虹霞

篇2:小学课题研究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文作业的设计。

就罗西中心小学当时的作业现状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通过作业激发学生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这种作业设计现状令学生厌烦,教师头疼。如何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提高作业质量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校于2006年10月成立了“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改革研究”课题组。

根据研究计划,本课题已于2009年6月结题,但由于某些方面研究欠深入,成果不太突出,故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又延续研究了一年。经过四年多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有关于学生评价的教育教学理论,确定以“新课标”和中外教育家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工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助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发展。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人对学习方式的选择,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作业观,树立个性化的作业观,树立多元评价的作业观。

美国教育家华特的有关论述也为我们课题实验提供了理论支持。他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业要改变以往那种机械抄写、重复单调的做法,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

因此我们认为要实现发展性过程评价,就必须在作业设计与评价上改革原来由教师一人布置、批改和单纯练习的方式,建立激励性、民主型的评价制度,强化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想做、乐做、勤做、会做的良好习惯。这样才可能在语文教学上建立起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提高的新教学体系。

课题研究工作与成果

课题组根据实验方案,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实验。四年来,我们重点从学生作业的形式、内容、评价方式上进行了由浅入深地研究。

(一)作业形式灵活多样

1、实行“菜单式”作业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组设置了语文“菜单式”作业。“菜单式”就是想“吃”什么自己点,“菜单式”作业设计,应先给学生自主选择权。其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设计层次化,适应学生的差异性。

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菜单式”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而设计,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也要让学有压力的学生“吃得了”,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必然要求作业实行“菜单式”分层设计。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如学完《台湾蝴蝶甲天下》之后,我们给学生设计了这样四道有层次性的作业:① 读了此文,说说台湾蝴蝶甲天下的理由。②走近自然,看一看,家乡有哪些蝴蝶?写一篇调查报告向大家汇报。③如果有兴趣,可以用上网、查资料,请教家长等方法向同学们介绍“大红纹凤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的特点。④想象小作文:漫游蝴蝶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完成相应的作业。结果很多学生在完成第一道题后都尽力地去完成第二、三、四道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胜心,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作业实行民主化,保障学生自主选择权。

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这极大地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机械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课题组把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学了《火烧云》,带学生在广阔的田野,夕阳西下的时候观察火烧云,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课文内容。这样的语文作业,跳出课本,走出课堂,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菜单式”作业设计,在继承传统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作业内容、形式、方式的改革,基本涵盖语文知识要点,包括基础知识、综合练习、开放练习、生活实践、课外知识等各个方面。不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而且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实现最佳的结合,从而培养他们巧学活用的能力,激发他们独立思考与创新的意识。最重要的是,作业方式民主化,保障学生自主选择权,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作业形式多样化,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只注重于学生的写,比较单调、乏味,有的老师往往将一些背诵改为默写,听说的训练改成了写作,大大地减弱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只忙于应付老师。因此,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愿意学、喜欢学,并渐渐地迷上学。具体有以下几类型:

(1)自主型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发展。

这一类型的作业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自定作业,培养其特长,发展其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如在学习完《火烧云》一课后,我匀布置学生观察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观察到的云记录下来。结果,孩子们兴致高昂,有的画成画,有的用相机照下云的形态,还有的写成了简单的作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最后,在班级搞了作业展评,学生们很高兴。通过这次作业,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2)实践型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我们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唱一唱,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海洋,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象。

如学了《鲁班造伞的传说》后,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做这个实验;学完《钉子的故事》一课后,让学生小组表演课本剧,帮助孩子树立勇于克服自己弱点的信心和勇气,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该怎样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上完《春风吹》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课外学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

(3)合作型作业,促进学生多向交流。

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作业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作业已不在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所以,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形式。

(4)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

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学完《植物的睡眠》一课后,学生对于植物的睡眠这种现象很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深入研究一下花生、含羞草、胡萝卜、蒲公英是怎样睡眠的。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对植物的睡眠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并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植物。

(5)创编型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他们对课本的理解和运用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办手抄报、黑板报,或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

(二)作业内容体现生活化、差异性

1、作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如利用“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献给妈妈。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画一幅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敬爱的老师。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这样不仅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作业内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陈旧的语文课程理念中,总是认为语文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学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或者把学生作业捆在练习上不肯放松,结果呢?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这就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

因此,我们认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写一些必要的词语,背一些该背的课文外,不妨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之前,让学生想想乌鸦有哪些能喝着水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佳?经过准备,孩子们想出了五六种能让乌鸦喝水的方法,如用麦管吸,请别的动物帮忙等,并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争吵,最后许多学生还是认为乌鸦往瓶子里放石子的方法最好。当然也有小孩子提出这种方法也有条件限制,即当时旁边没有小石子,瓶口又小,怎么办等等?这个作业设计立足于课文,努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作业内容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我们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有意识地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命令式,强制式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因此,我往往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三)学生作业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的形势下,研究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就是要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进行作业评价,不该只是简单的鉴定,而应促进其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被人尊重和信任,体验到他人给予的支持和鼓励,体验到人与人的真诚相处,体验到个人价值和个人潜能的发挥……在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改革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1)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评价。

优等生充满自信、心情愉悦,但同时又显得自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可采取提醒式,在肯定长处的同时含蓄地提出其自省点以及恰当的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做到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如在对朗读作业的评价时,教师用“你读得很有感情,注意一下长句中的停顿就更好了!”这样的评语。

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采用触动式。这类学生处于中间状态,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这部分学生评价要采用触动式的方式,开启动力点,打气鼓励,使其奋发向上。例如 “别大意,别人正想超过你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继续努力吧!”

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采用鼓励式,这类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要多关心,挖掘闪光点,树起自信心,鼓励点滴进步。例如“今天你的听写正确率很高,我真为你而骄傲!说错了没关系,大胆去说就是好样的!”(2)评语评价与言行评价相结合。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关心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特别是当众表扬,亲切的抚摸等行为表露。我们不仅经常用鼓励性的评语激励学生,更重视在作业面批时、订正作业时露出甜美的微笑,投去恳切的目光,送上关爱的抚摸。(3)评价个体与评价小组相结合。

研究表明,合作的学习比竞争或独立学习能创造更好的成绩。我们在班内建立起十个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组建考虑到组内各成员性别比例,兴趣指向,成绩水准,交往能力,守纪情况,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使每个互助小组形成组内异质互补,组间同质可比的结构,这就为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公平竞赛和评价小组创造了条件。在班内墙壁上,“栽”下了十棵“荣誉树”,周评中作业达标的小组便在自己的树上挂上一个红苹果,学期末可以看到,每个小组都是硕果累累。

评价个体与评价小组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强化集体观念,使学生在集体中互相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4)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自评: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自评,每次作业都进行自我解剖,要求学生客观全面,评价结果可画红星、红旗、红花。

组评:每周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议、互相学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评价结果用激励性语言表述。

班评:每月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发现典型,取长补短,评价结果记录在“荣誉树”上。

师评:依据自评互评情况,以第二人称“你”或以学生在学生间的相互称谓对学生进行评价。评语语言亲切,有教育性、鼓励性、针对性、可读性、导向性。

生复评:他评后,学生写出自己的意见,如:我能行!我真棒!我进步了!我一定努力!

家长评:每月家长对孩子作业及师生评价结果写出反馈意见,使家校相互沟通,相互配合。

学期评:每学期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总评,评出标兵个人和标兵小组。

他评与自评相结合,成为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渠道,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题实验效果与反思

通过以上措施,改变了以前布置语文家庭作业只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重作业 量、轻作业质量,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的现象,真正减轻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了学生乐于读书和勤于写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

在实施“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改革研究”实验过程中,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树立了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注重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学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及格率由2006年的80.6%上升到2009年的98%,综合优秀率由2006年的30.7%上升到2009年的81.2%。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名师、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

但是课题研究仍然存在几点问题:

1、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素质测试相结合。传统教育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存在很大不足,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根据新课改要求,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现有的素质测试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素质状况,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问题。

篇3:区县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区县小学,课题研究,方法探讨

区县小学教师提及课题研究, 多数教师感到高深莫测或认为与己无关, 而且很多教师认为,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孩, 琐事又多, 教学任务繁重, 只要管好孩子、上好课就行了, 参与课题研究是学者们的事, 把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分离开来。我校经多年的课题研究证明, 参与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并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课题研究不仅能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有18个, 其中国家级课题1个, 市级课题3个, 县级课题3个, 校级课题11个, 基本达到全校教师人人参与的目的。现结合我校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谈谈区县小学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的新思路。

一、提高教师认识, 明确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为提高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 学校组织老师学习新理论、新思想, 听有关课题研究的讲座、看课题研究的视频……让一线教师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关系”。通过学习, 老师们明白了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参与课题研究、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是教师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 是教师智慧生成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树立“问题就是课题, 工作就是研究”的思想。

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基本是来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参与研究的内容几乎都是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常出现的、有待探讨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进行课题研究”是很多老师关注的问题。

(一) 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我校课题研究不仅有总体计划、阶段计划, 还有具体实施的学期计划及相应的活动记载和总结。各级课题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以下活动:开学制订计划、教学期间有成果汇报 (课例展示) 、学期有总结等。

为不增加教师们的负担, 我们将课题研究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相结合。每期开学时, 各课题组结合教学内容, 在拟订教学计划时融入课题研究计划, 拟定成果汇报 (课例展示) 时间和内容。每次活动既是教研活动又是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还采用国家级、市级课题引领县、校课题的开展, 以点带面, 促进课题研究。

(二) 课题研究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一线教师提出的研究课题大多与老师所教学科相关,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老师们本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参与研究, 因而具有很强的主动性、积极性。

如何将课题研究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呢?在操作层面上, 老师们可以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拟订计划, 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 将课题的研究目标加以具体落实, 大胆构思, 缜密计划, 精心设计教案, 上课时进行多种教学尝试, 步步实施研究策略, 取得研究实效。

如:我校的校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的策略研究”, 是中低段数学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出的, 所以每位参研者都主动积极参与研究实践, 在备课时都设想引入课的情景导语, 有时还设计几套方案, 在上课时又会随学生、课堂的气氛选择引入的情景导语。通过近两年的研究, 目前基本探索出不同内容、不同年级导课的策略。现在我校的参研教师更注重过程的体验, 因为在备课的一次次假设里, 在上课的一次次实践中收获着快乐, 发现学生更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了, 学习兴趣浓了, 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三) 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

课题研究不应由课题组长一人包办, 而是分工协作、互换角色, 课题组长在课题研究中起组织引领的作用, 组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我校课题组操作方法是:课题组内除课题组长外, 另设执行主席、秘书长、资料收集整理员、课例执教者、课堂教学听课观察记录员等, 组员轮流坐庄, 各任其责, 但又在组长的统筹下, 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这样充分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 让老师们出谋划策, 共同搞好课题研究。

(四) 勤思多练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灵感一闪即逝。为留住瞬间思绪, 学校为老师购买专用笔记本, 鼓励教师写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 要求课后将教学的感悟、发现、得失和学生的创新等都及时记录下来, 然后加以反思、总结、思考, 这样既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 又促使自己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 注重成果的收集、总结与推广

课题研究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但如果按照课题提出的计划, 认真做, 一步步加以落实, 就一定会有较大收获取得成效。如县级课题“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 课题组的研究教师充分利用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方面的优势, 使学生“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六) 强化课题管理

以校级课题为基础, 综合校级课题亮点申报县级课题, 在县级课题基础上抓住学校特色申报市级、国家级课题。在研究中我们按照“齐抓共管, 分头并行”的原则, 抓实校级课题, 做好做强县级、市级、国家级课题, 使之取得成效。

科研室专门设计了“课题研究管理手册”专用电子文档, 既便于学校管理又便于老师们平时研究成果的记载。此手册主要记载课题方案、课题研究计划、案例、研究心得、反思、总结和学习的资料, 等等, 既为参研者储存研究“亮点”, 又为课题结题时, 总结成果提供一手材料和事实依据。

我校历来重视课题研究工作, 早在1985年就全面参与《小学整体实验改革》, 以后相继承担了国家、市、县级课题研究。2011年4月, 我校参与研究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1+1阳光少年’特色学校研究”和“大足石刻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两课题同时结题, 受到市教科院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虽然课题研究是艰辛的, 但它能改进教育教学手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适用性, 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 静下心来, 认真做, 巧妙地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研究, 就能取得成效, 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 2006.4.

篇4:小学语文课题设计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题;设计

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可以说,生活有多么浩大,语文学习就有多么广阔,只要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应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题研究,引入语文学科的学习与教学中来。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丰富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告诉我们,它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小课题研究是实施语文教学的必要途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的过程。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的时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文字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独具慧眼;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符合新课改理念。 基于上述理念,我在引导学生学完小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后,组织学生开展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以表演、演讲的形式,赞美家乡。如“我的家乡好”本地孩子说“我的家乡人杰地灵,钟敏毓秀。有爱国诗人屈原,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有的说“我们这的纽荷尔,长虹等脐橙新品种誉满天下。”“九畹溪漂流更是惊险刺激”来自外地的孩子说:“我家乡的荔枝玲珑剔透,甜润爽口”,学生那对家乡的热爱,那份自豪感真令所有的人震憾。手抄报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家乡的民俗风情,介绍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等节日的来历及传说、古诗、对联等等。通过这次活动,使语文课堂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确立学习主题,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语文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有的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掌握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学生与自然、社会等问题,它的主题设计和实施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的整合,使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样的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学科整合的方式,把课文语言转换成画面,形象地再现美丽的景色。同时,有机地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引进课堂,让学生课后自由组合,去查一查、读一读介绍祖国名胜的书籍,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敢于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交流总结,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过课堂所得。

三、实施语文激情教学的方式

第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教学语言要幽默诙谐。语文教学注重“言为心声”,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传播知识,而语言就是语文情感表达的媒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在语言上表现出应有的吸引力,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表达要形象生动,讲课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和幽默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传达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他们体味到语文学习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最终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心,和教师一起创设语文激情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教学要张弛有度。语文课堂教学要“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课方式是很难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讲课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张弛有度。在课堂教学高潮时要引导学生达到思维高峰,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获取语文知识。第三,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语文可以教学没有定法,但是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教法的灵活性,让课堂不断注入新鲜活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感受到语文学生的乐趣。另外,语文老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运用广泛的学科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臣服教师的学识,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激情和魅力。

篇5:小学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玩是孩子的权利,是儿童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玩。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儿童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学习!一个孩子,从懂事时起就要开始学习,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可以说,一个孩子最美好、最重要的年华都是从学习中度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玩与学习食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学习的时候不能玩,因为玩会耽误学习,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很多学生也不喜欢学习,因为学习时不能玩,学习挤占了玩的时间。更有甚者,学生因为迷恋于玩而逃学、厌恶上学。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想学习,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孩子喜欢玩,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恐怕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把玩和学习结合在一起,既能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负担,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常戏称汽车司机是“玩”盘子(方向盘)的人,军人是“玩枪”的人,专营宠物电脑之类的生意人是“玩”宠物的、“玩”电脑的,借鉴这种说法,我们也可以将学习的过程改造为游戏的形式,谓之“玩学习”。这里所说的玩,不是玩耍的意思,是以此为业乐此不疲的意思。玩是初界,也是大界。因玩而废了业的人大有人在,那是荒时、荒岁、荒业、荒人的结果;因玩而成了业的也大有人在,那是尽心、尽情、尽趣、尽兴之结果。画家黄永玉和偶尔写写文字的美术大师韩美林都说过同样的话:一个说画画好玩,一个讲写写文字好玩。这是因玩而成了业,在玩中做到了尽心、尽情、尽趣、尽兴。而对于我们的学生,如果引导得当,把“玩”与“学习”予以恰当巧妙的结合,就可让我们的学生不因玩而荒时、荒岁、荒业、荒人,而废了学习;在玩中尽心、尽情、尽趣、尽兴,而成就学习。

“玩学习”并不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在百度中,“玩学习”也称“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和娱乐的本质是通过玩而学习到东西,正是有了先提高兴趣再学习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游戏能使人专注一个事物的话,那么也能应用于学习。

西方国家的教育主张让孩子尽心尽情地玩,在玩中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罪衍,使得家长有观察他本性缺点的机会,并加以纠正。所以在儿童教育中,西方国家上午和下午的课程都比较短,并且每天在都有play time的课程,这段时间就是给学生玩的,有时上午下午都有。而

且所有的作业都不准带回家做。这样让小孩回家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喜欢的东西去,而不受外来的干涉和压力。

在国内,关于“玩学习”成功的先例举不胜举: 事例一:陈克正一家“玩”出三博士

2008年,“玩学习”的创始人陈克正在人民网设立网站专门介绍“玩学习”。陈克正作为一位卫校校长,利用“玩学习”教育方式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博士。大女儿是德国耶拿大学的博士生、二女儿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小女儿是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硕博连读生。陈克正老师的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公布后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沈阳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家庭》、《幸福》、《知音》等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他“玩学习”的经验,北京、天津、上海、河南、湖北、浙江、辽宁、新疆、海南、江西等几千名家长携子登门求教。全国各地邀请陈老师作专题报告上百场。

把孩子全部培养成博士生,这是陈克正的骄傲。然而,陈老师的方法并不是苦学,他主张学习要巧学。他认为:“‘玩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寓教于玩是训练读写算记的好方式。某些学习内容完全可以进行改制,使之适于玩,这样还可以使小孩对学习发生极大的兴趣。陈克正已将自己的经验写成25万字的专著《玩学习,一位家长掀起的学习的“革命”》,此书已和读者见面。书中既有理论见解,也有生动活泼的事例,其核心是训练孩子要有“速度标准、智力标准、错误率标准”。同时,要做到“三导”———引导、辅导、指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来“玩”。

事例二:严丽萍——我爱“玩课”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今年第二期在“月度人物”中,隆重推出衢州市实验学校的严丽萍老师的“玩课”经验。严老师说:“玩”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她喜欢和学生们一起“玩课”,甚至迷上了“玩课”,她也因“玩课”而成为特级教师、衢州市首届名师。

事例三:上课变“玩课”,学生每节课都兴奋

今年4月,新华社邓威、谢云挺以题为《上课变“玩课”,学生每节课都兴奋》的专稿报道了杭州上城区从疏通学习机理入手减“第三种负担”,在憧憬激励中实现教学相长,引导教师学生玩课的事迹。其中杭州市建兰中学围绕“玩课”创立了 “游戏活动式教学法”、“开放型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 10月16日,《浙江教育信息报》又以头版刊登了题为“殿堂里的玩童——杭州市建兰中学‘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纪实”的新闻。浙江教育信息报资深记者周峰、邓威则以《一个值得推广的〈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发表了短评。

事例四:长春一小学把“聪明玩”列入校本课程

2006年6月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长春北安小学把“聪明玩”列入校本课程的做

法。这所学校校方提出的口号是“玩出花样、玩得尽兴”,学校还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多“聪明地玩”。北安小学不仅鼓励学生“玩出花样”,还倡导“老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共同游戏、共同娱乐”。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认为,“玩”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和载体,最为小学生所接受和喜欢,国外很多学校都采取“以玩促学”的方式,北安小学的尝试,对于国内那些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学校而言,具一定的范例意义。他同时强调:“玩不能绝对化,有意义、有智慧的玩才有益于孩子的成长,放纵地玩,只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

由此可见,“玩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及其功用是可以被充分肯定的。

纵观我校教育发展现状,在全市全区倾力研究高效课堂的情况下,老师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课堂教学设计精到、细致,能较好地诠释教材,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从大环境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涨,大部分同学以一种顺从的状态进行学习,甚至个别同学对学习抱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将“玩学习”引入教学,一定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

二、理论依据

1.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理论受到全世界教育专家的认可与赞赏。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诞生于一百多年前,但它却没有因为时间而被淹没。相反的,在今天这个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其思想越发光芒。斯宾塞对教育的理解,其精髓就是在欢愉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应用,是对孩子的情感、人品、智力、道德,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蒙台梭利说:给孩子们玩具,带孩子们游戏,使他的感官、机能以及全部精神力量集中到事物上来”。蒙台梭利认为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她对儿童的“工作”和“游戏”进行了区分,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将儿童日常的玩耍和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称之为“游戏”。她在《教育中的自我活动》一书中指出,儿童由于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自发性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3.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而对于玩,孩子是永远也不会失去去兴趣的。

4.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学问道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学,是教育的最高境

界,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5.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6.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主张“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她在教学中,借鉴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的观点,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构建了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运用‘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三、本课题的界定

在《辞海》中,玩有这样的解释: ①研习。《易·系辞上》曰:“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②玩味,反复地探究体味。《朱子全书·学一》曰:“诵《孟子》三二十遍,熟,复玩味讫。”

本课题中的“玩” 不单指玩耍,而是一种聪明玩、智慧玩。“玩学习”指的是让学生把学习过程视为一种新方式的玩,并要玩出味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学生在游戏式的玩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玩”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玩”中达成学习目标,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读写算记”四种基本能力。

2.通过“玩学习”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视“学习”为“玩”,充分开发“玩”的内涵,深度挖掘读书学习的娱乐成分、趣味成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视学习为乐事、趣事、好玩的事,而不是负担和累赘。

3.在“玩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情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4.在与同学“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互补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

5.在“玩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玩”,培养学生“自己玩学习”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游戏性。

把平时中规中矩的教学活动变为游戏的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可以借鉴网络、影视、电视、书籍中的各种游戏形式,如竞赛、闯关、虚拟、选拔、升级等。

2.活动性。

尽可能地把学习过程变为学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手、口、脑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让学习与调查、访问、观察、测量、搜集等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

3.渐进性。

把学习变成“玩”需要一个过程,突然地大放手让学生玩,很可能造成学生情绪高涨但放任自流的现象,因此,应遵循渐进的原则,一点一滴地尝试,逐渐摸索可行的“玩学习”的方法与措施,再逐渐深入,大面积开展。

4.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学生爱玩的活动中加入学习因素,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成为“玩学习”的主人。

六、课题研究内容

1.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读写算记”四种基本学习能力的方法(1)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2)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3)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方法(4)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2.在课堂中实施“玩学习”的方法与措施 3.在生活中进行“玩学习”的方法与措施

七、课题研究方法与对象

1.行动研究法。将本校一年级六班、五年级一班作为实验班级。2.个案研究法。在一年级六班中选择两个孩子作为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八、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有充分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蒙台梭利活动教育、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为课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陈克正的“玩学习”经验、严丽萍的“玩课”做法都为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成熟经验与做法。

2.课题研究力量坚实

课题负责人,现为济南七小教科研管理人员,工作13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市教学能手,两届市优秀教研员,曾负责过4年语文教研工作,被评为省语文教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参与多次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有三个市级课题结题,两次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山东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文章并参与多种教辅的编写工作。

近两年内,课题负责人也在教研中尝试用“在大情境中玩”的理念作指导设计了几堂课,均获得较出色的成绩与反响,可算是一种无意识地“玩学习”尝试研究。(如:(1)美术课《卵石动物造型》一课中,以一个故事贯穿全课,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玩、画、赏,此课获市级一等奖。本课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在不同形状的卵石上画动物造型,设计时,先以故事引入,故事大体内容为:一个恶毒的魔法师将森林中的小动物变成了石头,幸得爱画画的兄妹俩在卵石上画动物,将动物解救出来。而兄妹俩也因解救动物变成了王子和公子。由此,学生在卵石上作画的行为成了解救小动物的行为,而作画成功的则成为了漂亮的公主和英俊的王子。由于设计新颖,学生玩兴极高,课堂教学效果极佳。(2)信息课《艺术字真好玩》一课中,以“艺术字选美”的形式组织学生做赛前准备——学习制作艺术字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赛,选出比赛的冠亚季军。此课获区级一等奖。(3)语文课《汉字》,将一篇讲解汉字发展历程的文章比作不同形式汉字的“大聚会”,此案例发表于《中小学教学研究》,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课题实验教师均为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工作在十年左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工作态度极其认真,曾参与多次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实践经验。

3.开展“个案研究”条件充分

本课题中选择了两个孩子进行个案研究,这两个孩子均在实验班级内读书,且为与课题负责人、研究人员为亲子关系,课题组成员既是家长又是教师,有条件对孩子进行长期稳定的跟踪实验与观察。

九、课题研究时间与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今年12月——今年6月。

(一)准备阶段:今年11月——今年12月

1、文献资料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思想)。

2、组建成立课题组(形成共识)。

3、上报《课题申请表》。

4、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力争严谨、科学)。

(二)研究实施阶段:今年1月——今年4月(力求务实,不尚空谈)

1、制定课题实施评价细则,进行过程性评价。

2、教师培训;教研活动。

3、按计划要求进行实验。

(三)总结阶段:今年5月——今年6月(力求全面、深刻)

1、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教学报告。

2、编制“玩学习”策略集。

3、编制“玩学习”提高“读写算记”学习能力方法集。

十、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策略。

2、论文。

3、编制“玩学习”策略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十一、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 课题组成

篇6:小学课题研究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以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考试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在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心里或许也想得不错,但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还有的学生自由讨论会话时语言流畅,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表达时出现许多语言错误。这些都是“哑巴英语”的表现。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种“哑巴英语”的现象发生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尚未被普遍认识

在现阶段,由于各级各类考试还不重视口语能力的测试,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经过我的调查,认为读写重要的学生远多于认为听说重要的学生。广大家长和学生认为口语并不重要,英语成绩是靠最后的一张考卷来评定的。我们之中一部分教师甚至也有这种想法,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口语训练。

2、良好语言环境的匮乏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英语口语水平要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提高。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生活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除了课堂外,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即便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创设轻松愉快说英语的情境和氛围,学生也不会乐于参与。

3、学生心理素质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内心焦虑紧张,因此错误百出。于是越出错就越紧张害怕,越紧张害怕就更容易出错,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有惧怕心理,导致学生不敢开口。

4、学生个性差异

学生因个性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各不相同。性格开朗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因此能得到较多锻炼机会。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大胆说,怕同学嘲笑,怕老师批评,这样他们的口语水平就很难得到提高。

5、学生人数较多

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是大班教学,即每班有超过三十个学生,有的班甚至达到五六十个学生,这给教师组织口语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四十分钟的一节课怎么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呢?此外,学生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更使教学难上加难。

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针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去。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无所顾虑、敢想敢说、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室的布置上也要多下工夫,有专门的英语活动室更好,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说英语的氛围。此外,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也能创设一定的氛围。我通常就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调整学生的座位,把他们的作为一小组或环形的形式布置。这样有利于讨论和交流。例如,在教go shopping和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时,我把学生的座位调成小组形式,这样下面的调查就很方便进行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利用上课前的一些活动来调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比如唱韵律感强的英文歌曲和Chant,边唱边做动作,还有Listen and do the action、Simon says 等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前气氛,又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他们轻松无负担的接受知识,从而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进行课文教授时,为了让教科书“动”起来,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来说英语,我们可以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教材来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教how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课时,我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践了他们的口语表达。

3、课堂活动丰富多样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促使学生多开口说英语。(1)每日报告

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在上课一开始作报告。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可适当放低要求。如让他们用所学的内容说一段话,要求1~2分钟,不可背诵课文或歌谣。或进行故事讲述,还可几个学生合作进行对话表演。由于是当众表演,学生必须精心准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胆量,也提高了学生口语水平。表演时学生可戴自己制作的假面具,一方面使表演更生动,另一方面还可掩饰紧张的表情。学生表演完后,教师打分或小结,表扬较优秀的学生,对于相对较差的,要提出意见,以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在进行一阶段后,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即兴演讲,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2)自由会话

在进行Daily report 后,教师组织自由交谈,包括师生对话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如How are you ?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等日常交际用语。也可根据最近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问答,这样在复习的同时也锻炼了口语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学生间的对话也是口语练习的重要形式。教师可采用“开火车”的形式一问一答,这样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口语锻炼。(3)角色表演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用角色表演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得到更好的巩固,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我们现今所用的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且富有情趣,很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教材中有很多话题,如交通工具、餐具、水果、食品等。我们必须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表演,鼓励有所创新,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如what would you like ?这一课,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读和背诵,学生会感到无聊;反之,教师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以顾客和店主的身份进行模仿表演,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也也会积极参与。(4)小组讨论

学生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之前必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对于比较有讨论性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这样每位学生都参与在内。如What do you want to be? 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因此很适合小组间的讨论。讨论时间通常为3至5分钟,讨论完毕教师可请几组学生来发表他们的观点。(5)讲故事

每个单元的C部分提供了很多幽默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学生对此都非常感兴趣。这样,让他们复述故事,他们也就很乐于参与。教师可先示范复述一下,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6)游戏的妙用

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爱玩是孩子的本性。我就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锻炼口语能力。Touch and guess、Do a survey、Place and say 等都是既好玩又有效的游戏。以 Touch and guess为例,我组织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T: Boys and girls, shall we play a game now ? Ss: Great!T: Let’s play “ Touch and guess ”.(用手势使学生明白其意思)Who would like to have a try ? Ss: Let me try!Let me try!T: ***, you please.Come to the front.***:OK.T:(用手帕蒙住她的眼睛)Now you can touch.(*** is touching)Other Ss: What are these? Can you guess? Cissy: Are they apples? Other Ss: No, you’re wrong.T: Think it over , please.***: Are they pears? Other Ss: Yes, you’re right.T: Well done!

我在组织游戏活动中穿插了很多课堂用语,如“Come to the front”、“Can you guess?”、“Think it over,please.”等,遇到学生不太理解的,就通过手势和表情来引导,让学生逐步领会这些语言并试着运用。教师可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组织游戏,当一回“小老师”,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4、鼓励和指导很重要

对学生表扬,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一些口头表达不太好的学生,只要他开口说了,就要给予鼓励,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表扬。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话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可以培养孩子对英语的自信心。比如,在一节复习课上,我请了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他非常紧张,不敢回答。我一直用期待和信任的眼光看着他,并对他说:“Don’t be nervous, be brave”。同时,我以适当的手势来引导他。最后,他终于完整的回答了问题。我不失时机地请全班同学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Good!Good!Very good!”此后,每节课他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成绩提高了不少。

5、因材施教

教育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教学和训练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分别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性格外向的学生,活泼大胆,反应迅速。对于这一类学生,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还要从严从高要求,让他们说得对,说得准,说的好;性格内向的学生,动作较迟缓,反应慢,要采取激励法,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意说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敢于发言提问。

6、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我们可以增设专门的口语课,如果有条件可以请外籍教师来搞联谊活动。或平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英语的影片,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学英语的氛围。还可通过建立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开展英语艺术节活动如演唱英语歌曲、朗诵英语小诗歌、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各种途径进行口语训练。

三、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常德市商务局市场运行科2010年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网格管理员工作例会制度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