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2024-04-20

村地质灾害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村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XX村XX组地质灾害危险点避让搬迁项目工作总结

为加强重点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和安排,积极开展XX村XX组地质灾害点避让搬迁工作,强化目标考核管理,狠抓搬迁落实,现已基本完成灾害点的避让搬迁任务。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XX村XX组地质灾害点的类型为不稳定滑坡。该灾害点位于XX村XX组,灾点地理中心坐标为:

经度:

XX,纬度:XX。

2020年X月X日下午14时,XX区XX街道XX村XX组XX、XX等2户切坡建房户屋后发生土质崩塌,方量约20m?,崩塌物质淤积房屋后墙,无人员伤亡。该点系切坡建房点,边坡与房屋距离仅0.5-1米,且有多处出水点,墙体为土夹石,遇水易软化至倒塌,边坡土体松软,强降雨极易再次塌方。

2020年汛后核查,设立隐患点,2020年X:X万区调发现,被列入地质灾害监测序列,统一编号XXXX。

XX街道地处东南低山地质灾害防范区域,地貌类型以丘陵、低山为主,岩石风化程度以强风化为主,部分中风化、全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岩体力学性质较差,抗压和抗剪强度低。山区居民建房、修路切坡现象比较普遍,遇强降水时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有关专家实地勘查论证,上述一个隐患点地质条件差,建筑分散,实行工程治理困难,成本费用较高,且不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威胁,搬迁避让是最为适宜的防治措施。受威胁农户共计2户6人,确认搬迁2户6人。

二、实施防治情况

为确保受威胁群众早日脱离地质灾害危险,XX区人民政府将我街道XX村XX组列为2020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任务,项目共涉及2户6人。街道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治理搬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驻进村组,召开各类会议,调查摸底征求意见,尤其是就分散安置还是集中安置广泛听取被搬迁户的意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和手段。在征求搬迁户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多次研究和论证后,认真制定搬迁工作方案。地灾点搬迁户采取分散安置的办法,由安置户自行在地灾点以外购置房屋、新建或投亲靠友等分散搬迁安置。

整个搬迁工作难度大、时间长,在加大搬迁力度的同时,切实做好搬迁过程中的防治工作,发放铜锣、雨衣、电筒和补助通讯费用,成立群防群治网络组织。

搬迁工作中,街、村干部身体力行,帮助被搬迁户解决实际困难。户主实际困难非常多且有的劳力农闲时又在外务工,建房工作中依靠家中的妇女主持,影响搬迁进度。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进度的前提下,安排村、组干部上门一对一帮忙解决问题。对部分分散安置户在村部附近的基础设施的通水、通电也统筹解决到位。

目前,已经全部安置到位并入住,旧房全部拆除完毕。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街道成立了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加强对地质灾害点搬迁工作的领导,并派出工作组进驻地质灾害点负责搬迁和防治工作。做到防治和搬迁两不误。

(二)加强灾害宣传。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张贴明白卡,逐户谈心等形式,认真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宣传地质灾害危险性与避让搬迁必要性,宣传党和政府的地质灾害治理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消除群众思想顾虑,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同时,在建房时对少数不建又不拆的,通知供电部门对旧房停电,由村委会停水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搬迁进度。

(三)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档案,真实记录地质灾害特征、威胁人口财产状况、避让搬迁实施与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坚持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将搬迁安置户数、安置人数等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镇政府对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实施全程监督,设立了举报电话。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已经搬迁避让的2户村民的后续生产生活管理引导工作,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生活问题,确保搬出后不回迁。把这项政府的德政工程真正变成群众的满意工程。

篇2:村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全面完成8月27日,正值泉坝赶场天,泉堡村支部书记冉素蓉带领3位村民代表在热闹的炮竹声中给泉坝乡党委、政府送来了一面“为民排忧,替民解难”的锦旗。冉素蓉支书高兴的对笔者说“村民终于领到自己的宅基地了,党委政府替我们把场坪做的这么好,我一定动员村民马上动工建造房屋,绝不辜负党委政府对我们的恩情”。

原来是该乡泉堡村移民搬迁户已全部得到了自己的搬迁点宅基地。据悉该乡在8月24日,召开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成立了泉堡村移民搬迁宅基地划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泉堡村移民搬迁宅基地划分工作实施方案》、《泉堡村移民搬迁宅基地划分应急预案》。8月25日,通过召开全乡干部职工动员会,对全乡干部职工详细解释了划分工作的各个详细步骤。8月26日,组织所有搬迁户进行抽签分配宅基地。至此,泉坝乡泉堡村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户已全部抽取了自己的宅基地。而这一切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周密部署筹划,离不开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

一、前期积极宣传,通知到位。

为了保证宅基地划分工作顺利开展,宅基地划分工作组的同志利用晚上的时间,逐户调查,宣传政策,宣

传抽签办法,通知搬迁户准时参加抽签会议,了解搬迁户的所思所想。

二、抽签活动精心组织,过程严密。

8月26日,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下,泉堡村移民搬迁宅基地划分会议在乡政府大会议室举行,138户搬迁户除去22家单户,剩余需要抽签的116家搬迁户的户主齐集大会议室。郭永飞乡长在宣读完划分方案后,全体搬迁户举手表决,全票通过该划分方案。根据实施方案,整个抽签过程分五个步骤:

1、检查身份,确认是搬迁户户主(或户主代表)后进入抽签会场;

2、通过抽签抽选顺序号;

3、根据顺序号抽取搬迁户所在的小区;

4、小区内抽取顺序号;

5、根据顺序号抽取落户地基。为确保公平公正,搬迁户推选了3名代表全程监督抽签过程。

三、积极督促,加快房屋建设工作步伐。

落实搬迁户的宅基地后,迅速组织村干部积极动员,发动群众建设热情,营造良好的“追、赶、超”氛围,加快房屋建设步伐,确保在11月底完成房屋建设工作,12月份搬迁完成。

篇3:村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珠光村城市更新单元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珠光村, 本项目拟拆迁范围用地面积为135 520.1 m2, 开发建设范围用地面积为100 019.2 m2, 本更新单元的用地性质主要由二类居住用地、政府社团用地、小学用地、公共绿地、商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组成。依据《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要求, 本建设项目为较重要建设项目,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 确定该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级。

1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区原始地貌为台地地貌, 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由于人类活动较强烈, 对原始地貌改变较大。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2008年10月出版的《深圳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本次评估区位于桃源红花岭—塘朗山—望天螺—梅林关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根据地面野外实地调查、访问, 评估区未发现地质灾害。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现状弱发育, 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小。

3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1 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综合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预测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为基坑边坡崩塌或滑坡。本次评估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对基坑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

1) 基坑边坡极限高度估算。

当基坑边坡由不均匀土质组成, 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边坡高度由下式确定 (《工程地质手册》 (第4版) ) :

其中, h为边坡高度, m;β为边坡坡度, (°) ;c为土的凝聚力, k Pa;φ为土的内摩擦角, (°) ;γ为土的重度, k N/m3。

由于基坑紧邻市政道路或建筑区, 局部地段市政管线较多, 且靠近用地红线, 无放坡空间, 需采用垂直开挖, 其边坡最大高度h90为:

主要土体参数取值经厚度加权平均处理后, 代入各参数得最大高度, 计算结果如下:

很显然, 天然状态下直立开挖, 所有地段基坑边坡土体将出现剪切破坏, 不能保持自稳。当考虑暴雨和地下水渗流及地面荷载影响时, 基坑边坡的最大高度将大大降低。综上可知, 大部分地段的基坑深度远远超过自稳最大高度, 开挖后不作支护, 基坑边坡变形失稳的可能性大。

2) 基坑变形失稳的影响范围估算。

a.按塌滑区范围确定。据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第3.2.3条, 边坡塌滑区范围可按下式估算:

其中, L为滑塌影响区, m;H为基坑深度;θ为边坡的破裂角, 取45°+φ/2。

将参数代入上述公式, 得L=11.53 m。在此范围内存在市政道路、管线等, 破坏后果较严重, 危害性中等。

b.按扰动区确定。据DB J15—20—97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第3.1.4条, 按基坑工程扰动区划分标准, 对一般地基扰动最大区L=H, 软土区取L=2H。在此范围内存在重要建筑物, 破坏后果较严重, 危害性中等。

综上可知, 基坑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基坑边坡坡体主要为人工填土、砾砂、粘土、粉质粘土, 工程性质较差, 其最大开挖深度预计约为15 m, 在无支护条件开挖后难以维持侧壁自稳。很显然, 基坑边坡直立开挖极限高度远小于基坑开挖的深度, 因此基坑边坡土体将出现剪切破坏, 不能保持自稳, 发生崩塌或滑坡的可能性大, 受威胁对象主要为坡上道路行人、车辆, 坡上居民区, 施工现场人员、机械, 危害性和危险性中等。

3.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根据工程建设特点, 预测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边坡挡墙崩塌或滑坡。

3.2.1 评估区边坡现状

场地东北部边坡按边坡形态及支护形式可分为BP1, BP2, BP3段。

基本特征如下:

BP1:该边坡为土质边坡, 坡长约为120 m, 坡高2.0 m~5.0 m之间, 坡面采用喷浆支护, 坡面现裂缝, 裂缝垂直发育, 宽约1 cm, 偶见砂浆脱落, 植被发育, 坡度在48°~55°之间;坡顶为果林植被发育;坡脚为停车场和8层楼房。

BP2:该边坡为土质边坡, 坡长约为120 m, 坡高6.0 m~8.0 m之间, 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支护, 墙面偶见外鼓变形、砂浆脱落、渗水现象, 坡度85°;坡顶为果林植被发育;坡脚为5层~6层楼房。

BP3:该边坡为土质边坡, 坡长约为90 m, 坡高3.0 m~10.0 m之间, 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支护, 墙面偶见外鼓变形, 渗水现象, 植被发育, 坡度85°;坡顶为自然山体植被发育;坡脚为7层楼房。

3.2.2 评估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与评价

根据野外调查, 边坡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挡墙的稳定性。边坡的稳定性亦可通过坡体岩土体性质、坡高、坡度、支护结构表观质量、边坡破坏迹象等进行综合定性判断。

1) 评价因子的确定。不同的因素对边坡崩塌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根据评估区边坡类型、工程地质特征及已发灾害的控制因素, 抽出以下基本要素作为评价因子:a.坡体岩土体性质;b.坡高;c.坡度;d.支护结构表观质量;e.边坡破坏迹象。

2) 评价因子对边坡崩塌或滑坡的权重分析。评价因子对边坡崩塌影响的权重是指各因子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重要程度, 由于影响因素关系复杂, 难以直接地确定并量化, 因此采用两因子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来确定, 即对两个因子相比较, 取相对重要因子 (胜) 为1, 次要因子 (负) 的权重为0, 当两个因子同等重要 (平) 时, 各取0.5, 其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分析得到挡墙边坡评价因子的权重向量, 即w={坡体岩土体性质;坡高;坡度;支护结构表观质量;边坡破坏迹象}。

将权重向量归一化, 可得:

3) 崩塌评估方法与标准。

借用数理统计求离散型数学期望的理论, 根据期望值大小进行稳定性评判, 其基本模型是:

其中, A为边坡稳定性判别指数;wi为权重向量元素;γi为单因子量值。

考虑到资料精度和综合评价的实际价值, 本评价方法将挡墙稳定性划分为三个等级, 即:a.不稳定;b.较不稳定;c.基本稳定。其划分标准见表2, 边坡稳定性判别指数按表3的标准判定边坡稳定性。根据以上评判方法, 评价边坡稳定性结果见表4。

根据上述稳定性分析评价, BP1处于较不稳定状态, BP2, BP3处于不稳定状态, 预测BP1发生崩塌的可能性中等, 危害性及危险性中等;BP2, BP3发生崩塌或滑坡的可能性大, 危险性及危害性大。

4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4.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 遵照《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 (2013年11月)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6-7) ”的标准, 采用定性与半定量分析法, 确定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珠光村城市更新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分区时体现出“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具体分区情况:危险性大区 (Ⅰ) 为边坡挡墙崩塌影响范围, 面积41 449 m2, 占评估区面积的9.8%;危险性中等区 (Ⅱ区) 为基坑边坡及其影响范围、边坡挡墙崩塌影响范围, 面积305 364 m2, 占评估区面积的71.8%。

4.2 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用地红线内工程建设适宜性差区面积7 851.0 m2, 占拟建场地面积7.8%, 适宜性差区引发或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为边坡挡墙崩塌;基本适宜区面积92 168.2 m2, 占总建设用地的92.2%。基本适宜区引发或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基坑边坡的崩塌或滑坡、边坡挡墙崩塌。综合评估整个评估区进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在对基坑采取科学有效, 经济合理的支护措施后, 征地范围可以进行拟建工程建设。

4.3 防治措施

1) 基坑边坡崩塌或滑坡灾害防治措施。

a.因为场地基本无放坡空间, 建议采用桩锚或排桩加内支撑支护。b.做好基坑内排水和周边截排水措施。c.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基坑及周边房屋、道路及管线等的监测工作。

2) 挡墙崩塌或滑坡防治措施。

a.建议对挡墙拆除重建。b.对有危险的边坡挡墙可根据施工位置采用墙前或墙后设置支护桩加固。c.完善坡顶、挡墙的截排水系统。d.施工期间对挡墙加强监测, 确保挡墙的变形处于警戒值内, 墙前或墙后设置支护桩加固。

参考文献

[1]GB 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2]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Z].2013.

篇4:浅论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方法

每年我国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因素造成的例如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特别的频繁,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地面建筑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工作,查清地质灾害的详细情况,有利于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害,减少人身财产安全的损失。

1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1.1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概念。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未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另一种是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在对未发生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是对尚未发生但是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造成的损害程度的严重性,也就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具体的方法是先要分析出地质灾害对该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接着在此分析的结果上进一步的评估地质灾害所造成的预期损失。对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内容则主要是对地质灾害的灾害等级规模、造成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环境的破坏程度、评估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具体损失等。无论是对未发生的地质灾害评估还是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评估,其目的都是为了具体反映出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破坏程度,为相关部门的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2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特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对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科学、严谨以及负责的态度;一般来说,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在可行性报告研究之后开始进行,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破坏程度进行研究评估工作,为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科学可行的依据,同时,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要和工程项目相一致,以便于更好的工作。由于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之前,便要先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因此,对于该地区的资料比较匮乏,所以属于风险性评估工作。。

2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方法

2.1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工作时,要坚持五个原则,第一个就是分级评估、备案的原则。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是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实际条件和复杂程度以及项目建设的重要程度将地质灾害分为三级评估:第二个就是区域评估原则。在具体工作中,综合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的不同、预计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将评估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第三个是就高不就低的评估原则。同一区域内有多种地质灾害共存时,要按照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危险性级别:第四个是对建设场地压覆矿产资源的评估原则。若评估区内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区内下伏矿产一旦遭到开采,会引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对评估区内地表建筑工程及设施造成极度严重的破坏,则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第五是评估区内下伏矿产未遭到开采时,则建设工程不会受到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2地质灾害的损失性评估。地质灾害的孙施行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建设灾害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另一个则是给出灾害损失评估的定量方法。在进行具体的评估工作时,应该先确定出地质灾害发生范围的大小,例如发生崩塌或者是滑坡后,确定其崩塌和滑坡所造成灾害的具体范围,以及,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评估范围的确定,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评估范围的确定等等。通过地质灾害损失范围的确定可以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的损失情况。

2.3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性评估。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性评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由于地震、滑坡等突然的变化所引发的灾难性事件,由于其突然性的特点,所造成危害也更大;第二个是由于河道改流等累积过程引发的灾难性事件;第三类则是由于土壤侵蚀以及河道淤积等在逐渐累积过程所引起的渐发性事件。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地质灾害的灾情主要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然而第三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3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具体评估

3.1预测评估。在项目施工的所在地区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可以分析出该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是否会对工程施工项目产生影响。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论证,在周围泥石流、滑坡或者是崩塌等灾害不大于半径范围50米之内建立施工项目。除了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外,还有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有有效的把握和控制好项目建设可能诱发出来的灾害或者潜在的危险,进而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3.2现状评估。由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特点和高要求,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时,要求相关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地质知识和业务能力,用非常专业的方法對危险性的现状进行具体的评估工作。第一,要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状况,例如该区域之内的地形、气象、水文、地震构造以及岩体工程的地质特征等方面。

3.3综合评估。进行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时,要将预测评估和现状评估进行结合,再对评估地区内的潜在危险以及环境存在的差异性的分布评估,作出具体的综合性评估。此外,对于区域内的适应性要进行有效评估,而划分评估区域的级别时,可以分为适宜、相对适宜以及适应性较差等等,在划分上可以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大、中、小等划分相同。

结束语:总之,发生地质灾害后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对地质灾害做好评估工作,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预防方案和制定详实的措施,为战胜地质灾害,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作出突出的贡献。

篇5:堕嘎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治我村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编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六盘水市、的部署,结合堕嘎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工作组:在乡镇政府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村成立应急工作组,组长由杜吉先担任,成员有刘传芳、黄初应、吴召辉、吴永亮、刘泽顺、何雄、杨丽红、包梅、杨素仙、吴永宽。应急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基本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职责分工:

(1)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民兵营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地质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刘泽顺担任抢险小分队队长;成员有何雄、包梅、杨素仙、吴永宽组成。

(3)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负责发布本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地质灾害点监测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地质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各村根据实际进行分工。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巡查范围见村(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表。

二、防灾抢险

1、汛期值班人员表

值班人姓名

注:值班采取一人一班制,具体以当时安排为准。

2、地质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见附表一、二]。

3、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本村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密地质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土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4、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4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5、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地质灾害点“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地质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何雄保管。

篇6:村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防御预案

为了保障田心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抓早、抓实、抓严”的要求,成立田心村防汛、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雷石旺同志任顾问,村主任王兴平任组长,其他村干部为副组长,各党小组长,各湾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实施指挥全村的防汛、山地灾害防御工作。

二、村里组织民兵应急分队20人,由李足亮同志负责集中,随时听从领导小组的调度。

三、后勤保障工作。由支书负责灾情上报,物质及时到位等工作,王兴平负责抢险组织协调工作,随时了解抢险的物质组织,车辆调度,人员到位情况等,并协调解决存在的为难问题,雷运桂同志为广播喊话员。

四、防御区域分工

1、一般区域,一般区域原则上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村民进行避灾。

2、危险区域,号记冲水库由谢彦青同志负总责,水库管理员为报警员,随时掌握水库水位,并及时上报负责水库的放水泄洪任务。竹景仙自然湾,八组、十五组由村主任王兴平同志负总责,雷运桂同志

为喊话员,两个组的组长负责敲铜锣,组会计负责吹口哨,李足亮同志带领民兵应急分队人员负责灾民的转移避灾工作,谢彦青同志负责灾民安置点——竹景仙寺院的一切稳定工作。

五、工作要求。全村所有人员如防洪抢险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必须无条件服从村救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听从指挥,坚守岗位,发扬抗灾抢险精神,尽职尽责,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全体无一人伤亡。

田心村支委员会

篇7: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和构造发育的花岗岩及玄武岩分布区,主要行政区域为镇、镇、镇、乡、乡等乡镇。经调查,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其中滑坡1处,崩塌6处(含潜在崩塌4处),河流岸崩3处。县境内北部丘陵地区以滑坡、崩塌为主,南部平原地区以河流岸崩为主,在浅丘状平原及波状平原有大面积膨胀土分布。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对象主要是居民点居民及财物、土地、公路、房屋等。

二、我县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分析

(一)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1、露天采矿场边坡及山区自然山坡过高过陡,岩石裂隙发育、风化较强,易于形成崩塌和滑坡。

2、汛期连续、集中降雨或干旱少雨、水位骤升骤降往往造成水利工程堤坝及山脚坡下地质灾害的发生。

3、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边坡过陡易诱发崩塌、滑坡灾害。

4、居民沿山体切坡建房,易诱发山体滑坡。

(二)地质灾害类型

1、岩土位移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山体滑坡、建筑工程人工切坡引发的崩塌、滑坡及露天采矿引起的崩塌、滑坡。

2、河流堤坝渗漏、滑塌、岸崩及水库坝基渗漏。

3、膨胀土变形改变地貌引起的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重要防范点及威胁对象

为了有效防御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对境内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活动规律及诱发因素的分析,确定以下三种地质灾害类型,10处隐患点为我县今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1、滑坡

我县境内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处,位于镇街镇村附近,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滑坡后缘的河道和耕地有潜在威胁,险情等级为小型。

2、崩塌

我县境内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处,分别位于: …….,成因为人为切坡建房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威胁到人口4户17人,险情等级为小型。该隐患点已在《..市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被列入市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应重点监控。

乡..村..中心山东坡,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威胁到人口1户2人,险情等级为小型。

..乡..村312省道:78km+30m处,成因为人工开采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省道有潜在影响,险情等级为小型。

..乡…村….省道:78km+50m——78km+150m处,成因为人工开采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好,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省道有潜在影响,险情等级为小型。

…乡…村….省道:78km+200m——78km+300m处,成因为人工开采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好,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省道有潜在影响,险情等级为小型

…镇….村….组公路边坡,成因为人工切坡修路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X011县道(约100米)有潜在影响,险情等级为小型。

3、河流岸崩

我县境内河流岸崩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处,分别位于: …镇…….组,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河道及岸坡后缘的耕地有潜在威胁,险情等级为小型。

….镇…..组,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河道及岸坡后缘的耕地有潜在威胁,险情等级为小型。

….乡……村….组,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岸堤有潜在威胁,险情等级为小型。

上述区段中,选出6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交通安全构成威胁的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重点防范。

除上述防范点外,我县一些露天开采的矿山采矿场,以及在建工程的深开挖基坑或工程切坡地段,汛期也应注意防范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 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外,降雨的强度和降雨量的大小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日降雨量达150mm以上或持续降雨在半月以上时,往往可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故应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工作,我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5-9月份。

矿山开采建设工程诱发产生的崩塌、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故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

三、我县地质灾害主要工作情况

(一)、组织领导

我县地质灾害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在政办(…..)38号文《县突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明确指出:发生中型以上地质灾害或发现较大型临灾险情时,执行省、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省、市地质灾害指挥部同意指挥下,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或出现一般级临灾险情时,县人民政府应启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抢应急险救灾指挥部工作,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由县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局分管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每年汛前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制定当年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由县政府下发各乡镇和各职能部门。

2、汛前加强监测,保障联络畅通,遇强降雨天气,安排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撤离现场。

3、汛后整治归档各种材料,开展监测人员培训,完善各种制度。我县地质灾害工作,不但对各相关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同时针对各地质灾害点,已完成从县到乡(镇)到村到居民点的四级应急体系,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工作。

(三)、地质灾害演练

为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有效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20…年..月…日上午,在县政府的组织下,在…乡…村….村民组一滑坡灾害隐患点,开展了…地区首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这对于提高防范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群众防灾意识和有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由市国土资源、地质环境监测站、县政府、乡政府、县国土资源、民政、公安等部门和当地预备役民兵共40余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设立警戒线封锁进入灾区的道路、监测滑坡体的变化情况、组织群众按照转移路线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帐篷内,并向群众发放矿泉水、方便面和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等。整个演练活动续约2个小时。,此次演习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

(四)、监测预警

县、乡(镇)、村和居民点四级监测机构,其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国土、水利、交通、建设、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及应急调查等各项防灾制度,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措施到位,以有效防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应急处置

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灾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并密切跟踪其变化情况,提出应急抢险方案,建议县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与此同时,县政府将视灾情和险情的情况,向市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请求指导和支援。

(六)、地质灾害恢复重建

2011年,我县没有发生地质灾害,但..乡….地质灾害点的搬迁工作,在县应急办、国土局和乡政府的努力下正逐步开展,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重建工作做了详细的预算和方案,选址工作已经完成,现已上报县政府和市国土局,目前等待审批。

(七)、地质灾害宣传

我县政府明确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宣传手册、培训班等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并通过“防灾减灾日”、“世界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等活动,进行广泛的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社会宣传和咨询活动,以增强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2011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份,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50余份,增强了自测、自报、自防和自救能力,确保灾害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

同时我县已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地质灾害五到位工作,即是工作评估到位、巡查到位、预案到位、宣传到位和人员到位。相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八)、存在问题

1、我县财政未设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资金。

2、无专门对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政机构和岗位设置。

3、无硬性要求在汛期巡查和监测所需的专人专车专线(电话),而是和相关职能股室及职责容在一起。

4、没有编制《来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

(九)、工作建议

篇8:村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林芝至波密段地质灾害频繁,滑坡体前缘位于纳麦村坪上组西北侧边缘如图1所示,后缘位于纳麦村土地塘组中部,东侧边界以滑坡区东侧冲沟为界,西侧边界以滑坡区滑坡堆积体与基岩分界面为界。滑坡所在斜坡为顺向坡,下伏基岩产状125°∠24°,与主滑方向成39°夹角。纳麦村滑坡前缘及顶部均为居民聚居地,位于318沿线。滑坡影响范围内共30多户,坡体上有大面积基本农田。若该滑坡产生整体滑移变形,将直接威胁滑坡区数百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城镇交通中断,其后果较为严重,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难以估量。

2 滑坡特征

2.1 滑带特征

滑带土基本无地表露头,本次勘查施工钻孔中,纳麦村滑坡在大部分勘探钻孔孔深的62.5~72.7%位置可见泥化程度高的粉质粘土或粘土,该层粉质粘土(软弱层)厚约20~50cm,多处于饱水状态,与滑体的含水量差别明显,该层粉质粘土位于滑体与基岩接触面处,构成了滑带(面)。勘查中在软弱层中采用环刀法采集样6个样品进行室内试验,滑带土液限22.9%~25.1%,经分析,其物质成分为次生粘土,黄褐色、软塑~可塑状、质纯、粘性好,手捏具滑感,切面较光滑,颗粒成分分析结果以粘粒为主,砂粒次之,少许粉粒。

滑带土室内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成果见表2.1,表2.2。各孔中所揭露滑带土的饱水状态差异明显,如在ZK3、ZK6(变形破坏迹象强烈区)中取的土样接近于饱和状态、接近软塑状态,而ZK1、ZK2(变形破坏迹象微弱区)中取的土样则成可塑状态。从而也说明了产生滑坡后滑带土性质急剧降低,与滑坡其它地段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表可知,滑带土从可塑状态变到软塑状态时,其抗剪强度明显降低。

2.2 滑床特征

滑床中-厚层状构造,富水性强、易溶蚀,属软质岩组。滑床总体平整,局部弯曲。在勘察中滑床共采集6个灰岩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2.3。

3 滑坡的影响因素

纳麦村滑坡的形成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坡体的物质组成、坡体结构特征、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坡体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边坡结构特征是滑坡形成的内因,而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滑坡形成的直接外因。

3.1 地层岩性因素

纳麦村滑坡出露的基岩地层主要为志留系秀山组泥岩;滑体主要为第四系崩残坡积堆积体,其物质主要成分为碎石土夹粘土,土石比为4∶1,结构较松散,可塑;滑带土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含量较高,可塑,基本处于饱水状态。在强降雨作用下,随着地下水的下渗,在坡体内易形成稳定的渗流场,增大了滑体的渗透压力;同时滑带土为粉质粘土,其自身抗剪强度较低,遇水浸泡后易软化,由此可知,地层岩性因素是滑坡形成的物质基础。

3.2 地形地貌因素

纳麦村滑坡近南北向展布、为一北高南低的厚约6.0m的中型堆积体斜坡,相对高差达66.0m,地势陡峻,属构造侵蚀低山地貌,为滑坡形成提供了初步条件。

3.3 大气降雨因素

纳麦村年均降雨量850mm,降雨多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1%-89%。暴雨入渗使滑体充分饱和,重度增加,地表水在横向上溶蚀沟槽中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力,纵向上在滑面处形成地下水渗流面,产生瞬间的动水压力,暴雨入渗降低了滑面土体的力学性质,因此,暴雨的作用增大了下滑力,降低了坡体的抗滑能力,使坡体稳定性变差。

3.4 人类活动因素

六十年代后,随着人口增长,人类生产活动导致地表植被减少,土质变得疏松,一下大雨,经过雨水的冲击便形成了滑坡现象.而一旦有滑坡现象,会更加剧水土流失,使得地表植被生长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大为不利,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4 滑坡稳定性计算

通过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详细勘察综合分析,纳麦村滑坡主滑方向为164°。纳麦村滑坡稳定性计算选择3个剖面,由于纳麦村滑坡滑体底部均存在一层厚20~50cm的粉质粘土,经钻探发现该层粉质粘土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经试验测定该层土体抗剪强度低于滑体土,同时由钻孔揭露发现该层滑带以下为基岩,故该滑坡仅存在此深层滑动面,判定次粉质粘土为纳麦村滑坡的滑动面。

5 结论

(1)滑体主要为碎石土夹粘土为主,结构较松散,渗透性较强;滑带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可塑,渗透性较弱,形成隔水层;滑床为中~厚层状泥岩。

(2)在降雨条件下地表水易下渗形成稳定的地下渗流场,同时软化粉质粘土,促使滑面的形成,地下水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混凝土基本无腐蚀性。

(3)通过滑坡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降雨是诱发滑坡的关键因素,目前滑坡整体处于蠕滑破坏阶段,其有加速变形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于大鹏.堆积体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诱发因素分析[R].贵州地矿局103地质大队,2013.

[2]唐辉明.工程地质学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方云,林彤,谭松林.土力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4]地质灾害防治规范DB50/1432003[Z].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Z].

[6]苏爱军.滑坡稳定性评价原理与方法[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篇9: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东丰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2-1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于长白山余脉半山区,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加之人工采石造成山体裸露,植被破坏,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极易发生地质灾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尤为重要。

1 东丰县地质灾害的特点

东丰县地貌特点是南部属于山区,中部属于半山区,北部属于丘陵地带,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隐患集中分布在南部几个乡镇。其特点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国土部门是担负地灾防治的重要机构,因而国土部门对地灾防治必须有科学的计划、方法、措施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这是做好地灾防治的基础。

2.1 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国土、水利、林业、气象、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县政府下发了《东丰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东丰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地质灾害预防和抗灾救灾体系。

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灾害防治思想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公众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针对防灾薄弱环节,及时向社会广泛宣傳地质灾害预防知识和简明防灾避灾方法,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识灾、报灾、避灾和防灾意识,提高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地质灾害预防的社会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防灾救灾意识,由单一部门抓防灾减灾到全社会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县、乡(镇)、村逐级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全县自上而下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体系,责任分解,层层落实到相关部门,制定完善防灾救灾应急方案。同时,提高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处置突发地质灾害能力,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队、卫生服务队、抢险运输队等并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保障出险时队伍拉得出去,打得赢。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4 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县、乡(镇)、村逐级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并在全县229个村确定每村一名巡查员,对全县8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包保到户。通过增强群测群防意识,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班值班、信息报送、应急调度、险情巡查、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2.5 抓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监测排查工作

加强群专结合,依靠科技,对险情重、危害大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提高群测群防效果和水平。增强群测群防监测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村委会、村民小组为单元,发动群众自觉参与防灾。在全县范围内对交通沿线、水利设施、矿山企业、生产建设区等区域进行重点巡查,共组织巡查排查253人次,排查隐患点47处。并及时做出判断,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设置警示牌47块。凡遇异常天气,坚持24小时随时进行巡查,确保险情发生时及时预警,细心观察,随时做好变化情况记录,一有险情立即报告,做到险情发生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安全。

2.6 严肃工作纪律

在灾害易发阶段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工作制度,主要领导干部的移动电话保持24小时开通;坚决杜绝值(带)班人员脱岗现象,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于春泳,张艳玲.水土保持是防治洪涝灾害的有效途径[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2,(04).

[2] 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03).

[3] 彭珂珊.灾害防治中的非工程措施及其重要作用[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4] 孙建华,王建华.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1998,(03).

上一篇:周教学小结下一篇:座右铭是用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