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化学成绩的方法

2024-07-08

提升化学成绩的方法(共9篇)

篇1:提升化学成绩的方法

一、 研究教材(包括参考书)与做题的关系?

研究教材(包括教辅书)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甚至3:7。

所谓“研究课本”是指一字一句地阅读课本内容,画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

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要马上去问老师,认真听老师的分析,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

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甚至顿悟:“原来是这样啊!”那些平时困绕你的许多问题,答案原来就在课本上!你甚至会为此而感到悔恨:“我怎么连课本都没有仔细地看过一遍!!!”至此,你才明白,原来你并不笨,只是当时没有研究课本而已。

但是,一做题,你可能又没有了信心:有不少的题你根本无从下手。

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4:6”的意义就在于此。

把化学归为理科,原因大概也在于此。

不过这时,你心里一定要清楚:你没有必要做对每一道题!能做对60%~70%就达到目的了。

在从“差”到“优”的转化过程中,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

实际上,研究完课本后,会做50%的题就不错了,有30%的题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题根本就不会,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研究完课本不马上去做题,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你不会的题目就会上升到60%。

因此,看书固然重要,做题更重要。

看完书“马上做题”是关键。

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检验你对课本的.理解是否正确。

并且,只做课本上的题也是不够的,每一节都要做一些任课老师推荐的课外习题(但是题量不宜太大,以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通过做题,你就逐渐的有一些问题产生,有一些奇思妙想出现,你就会发现你也可以象那些“优秀生”一样,经常去问老师!经常与老师交流。

然后你就会体会到:学好化学原来如此简单。

在此基础上,你还会逐步体会到:只要方法得当,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每一个学科都能学好的。

二、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

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

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

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

在某中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多复习,常复习。

(一个人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但是需要反复刺激记忆才能记住他如果你不复习就会忘记,学了=没学)这里给你介绍一种方法,是来自《道乐吉好成绩学习方法》系列丛书里面的科学复习法,自认为运用了还不错,基本上背完5遍短期内就忘不了了。

篇2:提升化学成绩的方法

化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

1.测定溶液 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题模板:

答题关键词:pH试纸、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比色卡、对照。

四步:①取放试纸→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④与比色卡对照。

概括为“取、蘸、点、比”。

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

2.沉淀洗涤

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答题模板:

※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

3.容量瓶捡漏操作

答题模板:

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是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答题模板:

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微热法——关键词是:封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封)法——关键词是:封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漏斗中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变化)。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可加热容器微热,观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 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答题模板: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1)水蒸气最先检验;

(2)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检验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例1.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答案: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种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除装置中气体;

(3)减少副反应;

(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水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

(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

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1)→吸收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例2:某混有CuO粉末的金属铜样品,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要测定铜的质量分数,可以把浓硫酸稀释,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即可求出铜的质量分数。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将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即可。

②CuO+H2SO4=CuSO4+H2O

3.实验现象描述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例1.(溶液)―→

(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变浑浊

( 4)生成(产生)……沉淀(5)溶液发生倒吸(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8)有液体溢出。

例2.(固体)―→

(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2)固体逐渐溶解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例3.(气体)―→

(1)生成……色(味)气体(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色、味。

4.仪器或装置作用

答题模板

有利于……(这样做的好处),以防止……(这样做的坏处)

尾气吸收: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例如:有机实验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入……中

或者,平衡气压,便于……中的液体顺利进入……中

5.原因、理由类

答题模板:

“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2)“反说”——“如果……就……”

6.理论型简答题

答题模板:

……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三、图表、图象类试题规范语言表述

1.图象题

(1)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意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四看量变,五看是否作辅助线。

(2)会分析:分析图象中隐含的信息,将其加工成化学语言,同时联系化学概念、化学原理,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2.表格数据题

(1)明含义:理解表格中各个列项中数字的含义,巧妙地将表格语言转换成化学语言。

(2)析数据:理顺表格中数据间的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口诀:图象题要细心,全面观察得高分;

曲线题能速答,分析走势好办法;

表格题要解好,转化数据离不了。

四、有机化学问题的答题规范

1.有机物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能混淆,有机物命名要规范。

2.化学式、键线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不能混同,勿多氢少氢。

3.官能团、取代基及原子间的连接方式要正确。官能团写在左边时特别要注意。

4.书写有机方程式时,有机物一般要写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不用等号而要用“→”。有机反应条件要记清。

5.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一定要按照教材要求书写。

化学的复习技巧

重概念,彼此区分不混淆

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概念较多,而考查对概念的理解也是高考的热点。所以,通过第一轮的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化学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挖掘。既要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更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例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共价键、离子键、、化学键;无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反应类型等。

重方法,提高速度和效率

守恒法、查量法、平均法、极限法、图像法、转化法等是化学计算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可以这样来理解,高考试题中的计算题。绝大部分是重在考查同学的化学思维,而不是单纯地考查计算能力。所以,在下一阶段,同学们要经常总结归纳,多尝试用简单、快捷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会大大提高你的解题速度和效率。

重规范,避免无谓失分

有一些考生在平时不注意养成规范的习惯,总想到了高考再注意。殊不知到了高考会更紧张。这种由于不规范引起的失分既普遍存在,同时也是对考生致命的打击。生化组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做了统计。

因为不规范而失分的同学大有人在,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化学基础相当不错的,或是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或是科学术语错误等。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强烈建议同学务必从现在起就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重精练,莫入茫茫题海

现在的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每题的分值较大,所以题目相对减少,考查的重点已经转向了精准考查。所以,在保证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前提下,也要进行适当的练习,要精选一部分试题,重点来练习。

练解题思路,练基础知识,练规范表述,练分析能力等,但不要陷入题海战术。避免不加取舍地把全国各地市的模拟题统统拿来,一定要经过筛选,选择那些比较经典的题目来练习,切不可一味求多,求新。

怎样复习化学知识

多练:

高三全年的学习中,练习是复习的重要一个环节,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的标准。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能有效地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和速率。

多想:

通过近年的高考分析不难发现,高考对于记忆的要求逐渐淡化,更多的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反思、理解、整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学科素养。

多总结:

篇3:提升化学成绩的方法

一、导学案编写的内容

每个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高考复习要求;基础知识回顾;知识要点;样板题;知识能力训练;跟踪训练。学案中六点要有机结合, 各有侧重。

1. 高考复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订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2. 基础知识回顾

(1) 是将每个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 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 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 (2) 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辨析等方式, 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 培养能力。

3. 知识要点

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 提示本专题知识点, 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 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脉络,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 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 样板题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 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使学生学会审题, 形成解题思路, 总结规律和技巧, 培养解题的规范性, 重在培养方法。

5. 知识能力训练

编写知识能力训练题时, 为保证教学质量,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以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 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 又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 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 题目编排由易到难; (3) 控制习题数量, 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 (4) 避免教师占用过多讲解时间, 在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6. 跟踪训练

跟踪训练的设置要体现“步步为营, 步步为梯, 步步提高”的原则, 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 摒弃过难、过大、过深的问题。做到试题设计规范, 题型新颖, 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生产、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 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二、学案的具体实施

1. 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 通过课前预习, 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 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 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 提高复习质量。

2. 课堂学习

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 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 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以悟为果。每堂课的开始, 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和复习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的不当之处, 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然后教师点出本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明确疏漏之处和不足之处, 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 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 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 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促进师生共鸣。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就会越来越强, 甚至到后来学生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 还能做些归纳, 增强记忆的效果, 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学案中的例题, 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 也可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 集思广益, 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 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 分析错误的原因,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 形成规律性东西。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 指导学生一题多变,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3. 课堂小结

在课结束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4. 课后反馈

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 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 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 (2) 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 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 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 收到实效。

篇4:阶段学习法助我提升化学成绩

初中时,我觉得化学课就是一些散碎的知识,死记硬背也获得了不错的分数;进入高中后,我一下子懵了:每个章节都用心学习了,但是遇到综合性的习题却总是难得高分。于是,我利用假期作了认真反思,找到症结后,我采用了阶段性强化学习法;坚持使用这种方法,我的化学成绩有了不断提高。

一、课前预习阶段

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能解决课后的问题,还要找适量的练习题来做一做,从而质疑问题,发现难点和重点。

二、认真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我觉得老师的解疑答惑占到成绩的一大半。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要启发我们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并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我一直课堂上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体会揣摩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另外,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听好课的三要素:恭听、思维、记忆。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或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3.记忆:思维的同时也在进行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三、课后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复习的种类:复习的种类、方法各一,但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这可采用课前提问,或边讲新内容边复习旧知识的方法。阶段复习。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马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如第一章可分为一至三节和四至八节两个单元。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

四、作业完成阶段

作业完成阶段是检验学校效果的必要途径。此时错题本就该登场了。错题本很重要,因为:1.“错题本”是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当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2.“错题本”改变了我对错误的态度,对待错题的态度是减少错题的关键。错误是宝贝,因为错误才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不能因为错题少或错误的原因简单而忽视它。3.“错题本”能改掉马马虎虎的坏习惯。我觉得抄错题或错题太多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从而养成小心翼翼做作业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不再马马虎虎了。

篇5:提高化学成绩的方法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听、思、问、练四个学习环节,提高课上的吸收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你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三.要培养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每次单元测验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成绩与存在问题,特别是要分析所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各占多少分如失6分,其中粗心失2分,不会的失2分,复习不全面失2分,再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粗心、不会,找出原因以利以后的学习,坚持下去必有好处。达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能力。建立错题本,把自己在各次各类考试中及综合练习中做错的题集中收集起来,写在错题本上。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这样坚持下去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猜您感兴趣:

1.如何正确复习提高化学成绩

2.高考如何在二轮复习快速提高化学成绩

3.高三化学复习如何提高分数

4.快速提高化学成绩的方法

5.高中化学提高方法

6.初三学习化学方法总结

篇6:提升化学成绩的方法

我们学习中,不管是难题还是易题,我们都要抱有谨慎与严谨的心态去解答我们所遇到的每一道题,这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我们的知识应用技巧,了解更多的解题方式,一昧的追求难题,就很容易错失一些基础知识关键点,而在解题过程中,我们更需要细致的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内容,这才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最需要理解分析的存在。

二、思考总结

平时的学习要多思考,学习之后需勤总结,这样是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学习效率的两大原则,及时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查漏补缺,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探寻知识之间蕴含的联系,也是将我们的知识点都总结利用的关键,而学习中的思考,更有利于我们在之后遇到相同题型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积累,来多方面多角度的解除难题,寻找解题思路。

三、不要熬夜

篇7:提高化学成绩的方法总结

1、很多高中生化学基础不好,首先要找到根本原因。是常用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基本解题方法没有熟练掌握。这些都是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如果这些东西弄不清楚,就会造成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困难。另外,对于化学学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就要马上请教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2、高中生想要提高化学成绩,要处理好看书和做题的关系。很多学生光看书不做题;还有的学生一味的做题不看书,这样都是学不好化学的。高中生要看完书之后做一些配套的练习题。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检验你对课本是否真正理解。

3、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来说,要难很多,抽象程度也比较高。这些内容也是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和学习化学困难的重点知识。另外,高中生也要有整理错题本的习惯,找出自己做错的原因,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成绩。

篇8:浅议提高化学成绩的方法

一、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让学生多表现自己

有些化学教师认为学生成绩不好, 理所当然.受江苏高考政策的影响, 理科生物理必选, 在化学和生物之间, 生物简单一些.既然不选化学, 成绩肯定不好.但是美术, 音乐也不是高考学科, 学生都喜欢上, 其实学生没有那么功利.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要求大于对知识的需求.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位教师而喜欢上他的课, 自然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现在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 教师要走下讲台, 站到学生中间去,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才会克服胆怯心理, 对教师敞开心扉, 敢想敢说, 畅所欲言.

二、研究比较各种版本的教材, 对准考试大纲

新课改前提下, 有些教师凭几十年的经验上课, 抱怨课时不够, 其实是对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理解偏颇, 讲的不考, 考的不重点讲.教学和作战一样, 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战无不胜”.“知己”就是教师深入钻研各种版本的教材, 巧用课本, 大胆筛选与取舍, 把握主体, 研究考什么, 怎样考.

如, 高三一轮复习, 每年考查的知识点占考试说明的80%.所以知识点的取舍依据考试说明, 摒弃“难, 繁, 偏, 旧”, 抓主干, 研究不同版本教材:氢氧化铁胶体制备苏教版无此内容, 人教版教材有, 那高考时不会重点考.有机物的命名一般在选择题化学用语的题干中, 支链不超过2个, 有环的位置邻, 间, 对, 所以在命名的复习上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三、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要想学生出好成绩, 教师不但在备课上, 课堂上下功夫, 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要深入了解, 做到因材施教.一个班50到60人, 能力参差不齐, 如何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心中有数, 不同的学生一节课的收获是不同的, 尖子生思维敏捷, 能举一反三, 中等生希望得到解题方法和技巧, 后进生期盼教师的眼神注意到他们, 能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笔者在每个学生的作业上都会留下不同的小批示:“做题再仔细点更棒”;“看到你的努力了, 加油!”;“你很有潜力!”.后进生虽然错得相对较多, 但只要有进步我们就要肯定.学生个性各有不同, 有的需要鞭策, 有的需要鼓励, 有的需要关注, 有点需要肯定.

四、用合适方法重复强化, 突破重点难点

我们总说很难抓住每节课的重难点, 其实是没有对学生做出强化.强化是学生作出实践性反应后, 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 学生的难点, 做出的反馈行为.在备课时要把握重点的准确定制, 上课时关注学生对难点所作出的反应, 改作业时统计学生错误的根源.如果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这时适当的重复很有必要.

我们班的学生都知道我喜欢发“小纸条”, 纸条小, 字也不大, 都是些什么呢?以前评讲习题的时候, 学生都是“哦”, 原来是这样, 看似都懂了, 但是学生课后的时间毕竟很少, 从早到晚课排得满满的, 中间只有上厕所的时间, 没有时间更懒得去再做一遍.同样的题目, 再做一遍, 还是重蹈覆辙.笔者冥思苦想, 将解题的关键稍作修改, 以小纸条的方式, 在下节课前的10到15分钟练习, 这时学生才会将上节课的重点难点再现, 二次思考印象更深, 也促使学生在听课时更加用心.

由于坐得比较近, 我又发现同桌之间很容易相互看到.我又想出一招, 在出题复印时, 同桌之间的小纸条会有少许地方不同, 如题目顺序, 题目数据等, 知识点, 方法一致, 但结果不同, 经过这样的改进, 我能明显看出哪些学生已经懂了, 哪些学生还需要个别辅导, 加深印象.

每隔一段时间, 我就会采取“小纸条”法进行强化,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我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普通高中学生惰性较强, 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五、培养学生听课习惯, 准备“备忘小帮手”

在教学中, 常有学生反应化学概念, 一听就会, 做题就错, 一点就懂, 一过就忘.学生在解题上一错再错, 仅仅满足于听懂了, 没有把它完整的写下来, 就急忙去做其他事情了, 几天后再考类似的题“卡壳了”.所以, 学生的听课习惯要培养, 准备备忘小帮手.听课时模糊的概念理解, 没有记住的知识点要特别留意, 用自己易理解的语言, 及时记在备忘本上, 花不多的时间经常浏览, 多看几遍, 一般都能记住.以一次检测为例说明怎么在记错本上作备忘和反思.

备忘本:

1. 除CH3Cl、HCHO外, 烃的衍生物, 在标况下都是非气态, 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

2. 小苏打 (名称带“小“字) 所以溶解性小, 稳定性小.

3.1 mol苯甲醛需要4 mol氢气加成 (其中1 mol氢气加—CHO成醇)

4. SO2的漂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与其还原性无关.

5. Fe2O3是红棕色, Fe (OH) 3是红褐色.

篇9:提升化学成绩的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智商;情商;逆商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6–0034–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困生指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有相对性,重点中学的学困生相当于普通中学的尖子生,本文特指中考成绩上不了重点高中的学生和重点高中的非重点班学生。学困生的化学成绩普遍较低,他们的性格和思维存在以下问题。

1.1 行为懒散,杂乱无章

课桌上、抽屉里、书包内的书籍有瓤没皮,乱哄哄揉作一团;打扫教室卫生,东一扫帚,西一簸箕,杂乱无章。懒散的行为习惯造就了没有条理的思维习惯,所学的化学知识就像他们书桌上和书包内的书籍试卷一样杂乱地堆积在一起,不能自觉地辨析相近概念的区别,不能自主地建构相关知识的联系,解决问题时不能快速地检索出相关知识。

1.2 意志薄弱,注意分散

意志薄弱,赢得起,输不起。考题简单时,得高分,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考题难时,得低分,垂头丧气,破罐破摔。习惯做一些思维简单答案唯一的习题,遇到需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浅尝辄止,畏难退缩,缺乏百折不挠的品质,更无坚韧不拔的毅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做实验,左顾右盼,挠手搔耳。

1.3 记忆短暂,思维迟钝

学科知识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有机体,新知识要在旧知识或旧经验的基础之上生根发芽。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实验的操作规则要记,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更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困生懒得去记,更缺乏理解记忆,头脑空空,材料匮乏,化学思维迟钝。

1.4 自恋自怜,外强中干

自尊与自卑共存,自信与虚荣混杂。心理敏感,情绪极端,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刺激他们脆弱敏感的神经。极度的自尊演化成畸形的自恋,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极富思想,歪理论一套一套;但当歪理被揭穿时一下子又陷入自卑自怜的阴影之中,学习没有动力和勇气,还唯恐老师、同学小看自己,于是用表面的强大来掩盖内心的脆弱。遇到问题不主动请教老师,被提问时,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

1.2和1.3中的问题属注意、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其水平称智力商数;1.1和1.2中的问题属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其水平称逆境商数;1.4中的问题则属情感因素,其水平称情绪商数。学困生大多数智商并不低,问题就出在“三商”不协调发展上。

2 促进智商、情商、逆商“三商”协调发展是提升学困生化学成绩的根本出路

2.1 行成于思,毁于随

好的教育产生好的行为,好的行为造就好的习惯。从高一的第一节化学课起,笔者就开始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上课前师生行何礼仪?课堂上保持什么坐姿?课桌上和书柜里的书如何摆放?课桌上放几本书?文具、课本、练习本按何顺序摆放?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怎样记笔记?进实验室前做哪些准备?做实验按什么程序进行?洗涤仪器洗到什么程度?完成课外作业有哪几个环节?等等,笔者都设定了相应的标准。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按照什么标准做才能有条不紊、快捷高效,从高一至高三一丝不苟、始终如一。

笔者参观过不少学校,从大西北到江浙,从北京到广东,几乎所有的高中学生的书桌上都堆满了高高的书墙,特别是高三的教室简直成了书的海洋,巴掌大的书桌堆起的书山重峦叠嶂,既不方便写字,还给人一种非常压抑和烦躁的感觉,有的学生还把面前一尺多高的书墙当成了玩手机的屏障。笔者要求课桌上只允许放当节课要用的课本、配套练习本和草稿本,下课时即刻放回抽屉并将下一节课所需的三样书本摆上桌面。开始时,执行比较难,跟进督促了一个月,学生就习惯了。而有条理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造就了学生有条理的思维习惯。

2.2 业精于勤,荒于嬉

爱迪生说: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这几位大师异曲同工地道出了勤奋的重要性。道理谁都明白,但让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并不容易。给他的自由时间越多,效果越糟。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模拟考试中笔者所在班某科成绩与其他各科成绩严重不对等,高考取胜于总分,为了让各科能够均衡发展,笔者提议其他各科各拿出一节课给学生自习,以弥补短腿学科。但实践的结果是,总分不但没有提升,相反还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原因是什么?不是不勤奋,关键是不知道劲往哪儿使。

构建一套运行高效的监督机制,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可以督促学困生脚踏实地地做实化学的每一个知识点。笔者设计了一个过程评价与量化计分表,在计分表上明确标注要记住的知识点、要看课本的第几页书、要默写的化学方程式等等,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在表上都有记录。同时班级实行早读和晚读,早读20分钟轮流读语文和英语,晚读30分钟轮流读物理、化学和生物。高一和高二时读课本,高三时课本与复习资料里的基础知识、题型特点及解法归纳兼顾读。轮到化学晚读的时候,学科代表会按计划要求全班同学把课本及相关资料翻到第几页,从第几行读到第几行,或自由默读,或齐声朗读,天天如此,从高一一直读到高考前夕。读到了什么程度?基本上学生对高考化学考哪几本书、每本书的目录是什么、每个专题有哪些知识要点和典型考题、每类考题各有何特点及应对策略等等,他们都能对答如流。

每天的课余时间与读书、背诵、作业、体育锻炼的时间无缝对接!读书、思考、检测、纠错,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位,就为学困生提升化学成绩打好了基础。

2.3 趣生于新,死于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于创新。因循守旧和死记硬背将把学生拖入无聊的死胡同。

《化学1》(必修,鲁科版)“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节,以钠为例来讲述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当笔者以提问导入新课正准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有好几个学生紧随笔者的提问大声唱道“钠是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把钠放在水里会出现‘浮、熔、游、响、红几个现象”,颇有一丝先知先觉的得意神情。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状况,笔者一时不知如何组织教学好,课本上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了解大概,结论性的知识教辅资料中有详细的讲述。笔者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对什么才感兴趣?在几秒钟的静默后,笔者拿出装有钠的试剂瓶问学生:你们说钠是银白色的,可我这瓶子 里的钠怎么是土黄色的?为什么还有无色的液体?常识告诉我们金属比较坚硬,如铁、铜等,你怎么检验钠的硬度比较软?你说钠放在水中熔化了,常识告诉我们熔化是要用火的,钠放入水中怎么会熔化?你们怎么知道是熔化了还是溶解了?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浮躁的喧哗声静了下来。笔者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金属钠的各种性质,可以参考教材中的实验。几分钟后,各小组的汇报无非是把课本上的实验复述一遍。

接着笔者说老师做个实验,你们看看跟你们设想的一样不一样、有没有趣?笔者在实物投影仪的摄像镜头下,放置了一个盛有酚酞溶液的培养皿,用镊子夹取了一块钠,让学生闻了闻气味,接着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让一个学生用小刀帮忙切一块感受钠的硬度,观察断面的颜色变化,再切出绿豆粒大小的一块,放入培养皿中的水里,钠立即变成光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快速游动,钠运动过的轨迹变成一条一条的红线。笔者让一个事先戴好乳胶手套的学生去抓光亮的钠球,结果没抓起来,钠继续在水面上快速地沿三角形路线运动着。笔者盖上培养皿的盖子,等钠全部消失时,划着一根火柴,凑近培养皿,“嘭”地一声炸响,培养皿的盖子被炸飞了。实验过程投影到大屏幕上,每一个细节都看得一清二楚。整个实验在时而屏息、时而欢呼、时而惊叫中结束了,教室沸腾了,学生一个劲地要求老师再做一遍,笔者顺势提出如有兴趣就自己动手做。在学生动手分组做实验时,笔者指导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分析和结论用最简洁准确的语言填写到课本中的表格里。

这样的课,学生怎么能不产生浓厚兴趣?重视过程和体验的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教学与自学的差距;通过动手探究,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真切感受了钠在水中被熔化的事实;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学生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就像个大科学家一样地在探究未知世界并因此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本中的实验,笔者没有一次是照本宣科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创新,在创新实验中,学生感受到新奇、感受到一种创造的智慧魅力。最典型的创新实验是笔者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的“快捷高效的喷泉实验新做法”[1],该创新实验笔者首次在深圳市优质观摩课中演示时,不仅震撼了学生也震撼了听课专家和老师。通过创新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再认为化学是一门枯燥的靠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一门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非常有趣的科学研究活动。

2.4 道悟于做,惑于听

化学教学要掊养学生化学科学的价值观、微粒观和系统观,化学科学的微粒观就是运用想象去思考和描述化学物质的微观组成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著名寓言《鱼牛的故事》中写道: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都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鱼不能离开水,青蛙只好独自走了。青蛙逛一圈回来,告诉鱼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一个叫牛的动物力气很大,身材壮硕,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鱼根据青蛙的描绘努力地想象着牛的样子:庞大的鱼身上长着四条粗壮的腿和两只像螃蟹一样坚硬的角。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知识建构在学生已有经验之上。经验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还包括学生在化学实验和动手操作中积累的经验。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I do,I understand.”翻译成汉语就是:“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这个寓言和格言说出同一个道理: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建构的知识才富于生机,才能让难懂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变得容易理解。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一系列概念的教学,不少教师用两课时就讲授完了: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1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1课时,一堂课真正用于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时间很少,教师照本宣科地读完课本上的黑体字后,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做针对性训练题,然后评讲。学生没有真正建立起微粒观,不能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必要性,死记硬背公式,把基于微粒观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物理量变成了无意义的英语字母,把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变成了纯数学公式,学生从学习物质的量开始就厌烦了化学,也开始了两极分化。

课前,笔者布置每个6人学习小组各带二两绿豆、二两大米和二两小米。上课开始后,要求每个小组用天平分别称取50克绿豆、大米和小米去数数,看哪个小组数得最快。学生开展了竞赛活动,场面热烈,数数的方法五花八门,有一个一个地数的,有十个十个地数的,也有一堆一堆地数的,有称取5克数完粒数再乘以10的,还有称取10克绿豆后单层挤紧摆在桌面上用直尺修正成矩形数出长和宽的粒数相乘再乘以5的,数数的过程闪耀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光芒。通过数数,学生发现:微粒越小,数数越困难;微粒越小,以个数表述微粒多少越没有必要。在商场里买米论斤而不论粒,在化学上说物质微粒的多少就更不能用个数,因为它是个非常庞大的数据,不利于计算、交流,非常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笔者称取12克石墨粉,告诉学生这一堆石墨粉所含的原子个数就是1摩尔,凡是物质微粒个数与这堆碳原子数相等,其物质的量就是1摩尔。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有了关于微粒和堆量的感性认识,学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一系列概念就变得不再枯燥,通过体验理解了的内容就不容易遗忘。

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景、闪耀鲜活生命力、充满情趣、能开启人智慧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教育的极好素材。然而,不少教师却在照本宣科,对着教材重复学生能认识的文字。更为悲哀的是,有的教师给学生上了三年的化学课居然没有安排过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所有的实验都用视频代替,留给学生的仅是一些死记硬背的干条条,学生怎么能热爱化学呢?脱离了体验和独立思考的结论都是些干瘪的符号!更有甚者,读化学方程式里的物质不读物质名称而是读英语字母名称,让鲜活的具有丰富的各种属性的物质变成了一个个无意义的字符串,这些字符串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越积越多,记忆量越来越大,最终张冠李戴、乱麻一团,学生学得非常辛苦,碰到需要用比较多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的有一定综合性的化学考题时,显得思维迟钝、力不从心。

2.5 志立于树,丧于损

教育有一种误区,总希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生总是拿上课有没有让他快乐来评判一堂课的好与坏。笔者告诉学生:学习是个苦差事,化学课有有趣、有快乐的时候,但大多数时间是刻板的甚至是无趣的,要想学有所成,从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原子能为人类和平利用新能源开辟了新途径,这一切都起步于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并从沥青中提炼钋和镭。试想想,居里夫人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从黑乎乎的沥青矿中提炼出一克镭是何等辛苦的事,这里面有何乐趣可言,其执着精神就来源于她对探究未知世界的极大热情和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让学生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才能百折不挠。

道理谁都懂,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但没有培养起学困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相反让他们逐渐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墨守成规,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回想多年前笔者在某县一中工作的日子,实在有些负罪感,从全县几千名初中毕业生中选拔了四个班的理科尖子生,就是这样的优秀学生,因考试题出得太难,每次考试及格率不到20%,长期的低分严重打击了一大片学生的信心。这种闹剧还在为数不少的学校继续上演,那些本来就需要鼓励的学困生,再努力再刻苦,如果考试分数还是个个位数,他们怎么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这门课呢?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舍得给学生考分,实行满分测试,建立多维互助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小组捆绑考评,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非常有效。

所谓“满分测试”就是在考试中实行满分制,试题的难度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对每一道题都能答一些,不要设置部分学生纯粹不会答的题,评卷时教师只给学生打满分,达不到满分的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指导他们再去复习有关知识,学会了就去教师那里抽取一道类似的题目再考,直到做错的题目全做正确,最后给一个满分。

所谓“小组互助、捆绑考评”,笔者在《化学教学》2012年第7期的文章“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化学教学新模式”[2]有过详细的论述。根据均衡和互补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性格、责任心等因素,将班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确定各小组学科代表,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进合作探究、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活动。对学生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捆绑考评,不设个人优秀奖,根据各小组量化得分排名,总分获第一名的学习小组里的六名同学都是优秀。捆绑考评的评价机制促进了组内互帮互学、组间良性竞争的良好氛围,班内每一位同学时刻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同学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或帮助过别人,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收获过或多或少成功的喜悦,也体会过成绩跌宕起伏的酸甜苦辣,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撞击中树立了信心、磨练了意志。

智商奠定人生的基础,情商拓展人生的广度,逆商构筑人生的高度。在化学教学中促进学困生“三商”协调发展是提升学困生化学成绩的唯一出路。让我们一起关注学困生,热爱学困生,呵护学困生,促进学困生转化,为每一个学困生的家庭增添一份喜悦、贡献一丝绵薄之力吧!

参考文献:

[1]鲁名峰.快速高效的“喷泉实验”新做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5):51.

上一篇:龙抬头祝福朋友圈语句汇总(通用50句)下一篇:推优表现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