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

2024-08-25

山东省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通用5篇)

篇1:山东省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在全省公民中深入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2011年5月2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至2010年,我省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已经顺利完成,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有必要从2011年至2015年在全省公民中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为此,特作决议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契机,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法制宣传教育的高潮。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大意义、基本经验、基本构成、基本特征的学习宣传,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突出抓好宪法确立的我国的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和精神的学习宣传,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浓厚氛围;突出抓好国家基本法律和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好法治环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大局意识、法治意识和反腐倡廉意识,提高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二、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深化“平安山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基层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广大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不断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应当重点学习掌握与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观念。要在城乡基层群众中重点宣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维护权益、表达诉求、化解纠纷,提高群众参与基层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的意识与能力。

三、进一步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要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广泛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针对不同群体,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努力办好普法网站,发挥政府网及门户网站在法制宣传中的重要平台和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和组织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化建设,丰富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的内容和形式,完善并落实公务员法律学习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城乡法制宣传教育阵地、法制宣传教育讲师团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研究,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法治山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2011—2015年依法治省规划》,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法治化建设。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和民主法治建设。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五、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落实牵头部门责任制,加强执法主体的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都要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本部门、本单位以及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支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经费和人员,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要进一步加大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各项投入,努力为基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创造条件。

六、加强对本决议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机制,加强考核、阶段性检查。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组织实施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做好中期督导检查和终期评估验收,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以及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本决议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山东省2011—2015年依法治省规划》的决议(2011年5月2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通过《山东省2011—2015年依法治省规划》,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组织实施。

山东省2011—2015年依法治省规划

(2011年5月27日省11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批准)200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实施《山东省2006—2010年依法治省规划》,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依法执政、依法决策的能力显著增强,地方立法步伐不断加快,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逐步加强,公正司法水平和公信力不断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深化,依法治理整体推进,法律服务质量稳步提高,法律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各项事业管理基本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入开展依法治省工作,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山东,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适应新形势对依法治省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根据宪法和法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不断深化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山东,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富民强省战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工作方向和进程,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及时部署总结工作,确保依法治省规划顺利实施。

2.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尊重法律,崇尚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坚持服务中心。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部署落实阶段性工作任务,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4.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5.坚持突出重点。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基础,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以法治创建为载体,整体推进法治山东建设工作。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总体目标

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推进,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立法质量明显提高;依法行政整体推进,行政行为及其监督更加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公正廉洁执法能力普遍增强,政务公开各项措施有效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浓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法律服务体系完备,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更加健全,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积极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法治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山东建设稳步推进,全社会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任务

1.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做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依法决策水平。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2.完善地方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重实效”原则,坚持立、改、废相结合,拓宽民主立法渠道,完善制度和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经济领域立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和促进自主创新立法。加强立法项目前期研究和论证,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完善法规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制度、立法听证和专家参与制度,不断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渠道,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及时清理、修订与国家新颁布的法律不相符合的现行法规、规章,保证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各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和其他各类组织,要依据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推进依法行政。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法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设定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程序,稳妥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行政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完善和落实评议考核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落实办事公开制度。

4.促进公正文明执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确保公正廉洁执法。推进刑罚执行制度改革,开展社区矫正,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完善侦查、诉讼、检察监督、刑罚执行、教育矫治、司法鉴定、刑事赔偿、司法考试等制度,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司法保障制度。

5.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突出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大意义、基本经验、基本构成、基本特征,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加强国家基本法律和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省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律素质。坚持把日常宣传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6.开展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创建标准,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牵头部门和相关单位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运行机制,推动法治山东建设。加强经济法治建设,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健全监管体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文化法治建设,依法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文物保护、网络电信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引导和组织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优良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省建设。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建立环境风险、节能减排、地质灾害评估和环境隐患排查机制。强化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社会法治建设,创新管理手段,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注重调解优先,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面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措施,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加快农村民主化、法治化进程。加强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到2015年,“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到50%以上。坚持依法施教、依法育人,继续深化依法治校工作,开展“法治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依法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厂务公开制度,完善法律顾问制度,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8.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预防化解矛盾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体系,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健全覆盖城乡、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围绕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加大防范、打击、整治力度;围绕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工作,推进平安山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9.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推动法律服务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推动法律服务健康发展。10.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级人大、政协、检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意识,切实履行职责,提高依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保证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加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有效行使,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和法院、检察院实施,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各部门、各群众团体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把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依法治省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总结考核。设在司法行政部门的办事机构对依法治理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要把依法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

(二)健全工作机制

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完善联席会议、重大问题请示汇报、信息反馈等制度。完善依法治理责任机制,把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依法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系统、部门、单位,把学法、用法、执法情况作为考察、考核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健全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把普法依法治理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加强依法治理工作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与工作水平。

(三)加强督促检查 各地要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实施本规划。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以及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协要加强民主监督,推动本规划的落实。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要根据本规划,分别制定实施意见。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相应规划,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规划实施。

篇2:山东省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井陉矿区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文件精神,结合规划建设系统工作实际,制定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

一、“六五”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更好地满足公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紧紧围绕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工作的重点,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继续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好法制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在建设系统领域营造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增强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全系统公务员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积极推进建设领域工作的依法治理,全面提高建设领域工作法治观念,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由一般地强调学法用法到全方位推进依法行政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全系统依法治理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工作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区“十二五”规划和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和落实规划建设领域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使之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自主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保障改善民生、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2.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紧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寓法制宣传教育于服务群众之中,大力实施“法制宣传近民工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坚持巩固传承,开拓创新。在总结过去法制宣传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全区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宣传内容,改进宣传手段,完善工作机制,不断为法制宣传教育注入新活力。

4.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根据情况、不同对象的特点和法律需求,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因地制宜,分类施教,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实际成效评判法制宣传教育工作。5.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多种形式的法治实践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行业依法治理以及专项治理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以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学习宣传。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牢固树立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观念,牢固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宣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规定,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各项社会事务管理,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突出抓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有关规定的学习宣传,进一步夯实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础。

(二)深入开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等法律法规,促进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学习宣传资源节约和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节能治污减排、低碳循环经济、防灾减灾等法律法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结合整顿规范我市房地产市场和建筑市场,组织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和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努力提高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规划建设事业不断进步。

(三)深入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建筑从业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物业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四)深入开展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学习宣传维权、信访、调解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加强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教育,在规划建设领域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的工作作风,促进全系统干部职工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市场、进单位、进工地、进家庭、进新居民集居地”主题活动。在“法律七进”基础上,深入开展“法律十进”主题活动,完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行业和对象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活动措施,立足提高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立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立足培育青少年法律素养和道德情操,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立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的能力;立足诚信守法经营,深化“法律进市场”活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立足促进法治化管理,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立足建筑业依法治理,开展“法律进工地”活动,促进建设行业健康发展;立足提升公民法律素质,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切实增强家庭的学法用法能力;立足遵纪守法教育,开展“法律进新居民集居地”活动,着力提高新居民的法制观念。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六)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法治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法律法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重大任务、重大事件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的深厚氛围。

(七)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规范公权力在规划建设领域的运行。加强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推进“阳光规划”“阳光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国家公共权力得到依法规范运行;加强反腐倡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尤其是规划建设领域中介机构行业管理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尤其是商业贿赂犯罪的发生。

(八)深入推进法治实践活动。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部门公信力和执行力。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和专项治理活动,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向非公有制领域延伸发展,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三、学习对象与要求 建设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都要积极的参加到法制学习中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努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一)领导干部学法要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坚持有针对性的法制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和考试制度及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审核制度,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使领导干部逐步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为全体干部职工学法做出表率。

(二)切实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围绕提高规划建设系统全体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组织学习宪法和规范我国行政管理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建设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将考试(考核)成绩作为任职、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深入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围绕提高诚信守法、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加强有关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机制,把法制培训、考试(考核)纳入事业单位负责人教育培训内容,把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情况纳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健全执法质量考核机制。

四、工作步骤与安排

“六五”普法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2011 年为启动阶段,完成“六五”普法的宣传、组织发动,领导小组的成立等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抓好试点、培训骨干。2012年至2014年为落实阶段。按照工作计划逐项落实,认真组织实施。2013年迎接中期督察。

2015年为总结验收阶段。在查缺补漏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先由各单位进行自检,然后向市普法教育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考核验收报告,并迎接考核验收。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六五”普法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领导小组,局属各单位按照本规划制定具体的普法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听取汇报、开展督察等工作制度。

(二)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要结合建设领域工作的具体情况,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即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面上的学习要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自学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辅导以面授为主,通过组织法制报告、法制讲座、座谈讨论、知识竞赛、演讲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保证法制宣传教育真正有实效。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在普法教育的内容、方式上不断创新,全面推进。

(三)创新法制宣传理念。适应“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正确认识法制宣传教育在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发挥好法制宣传教育在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中的预防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通过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手段,形成法治化的舆论引导能力。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人群专项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篇3: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干部职工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推进■■系统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推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全省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和《■■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全市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精神,以及■■市委《关于印发<■■■■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市普法依法治理办《2011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为完成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为推动福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广泛普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

一步提高全市■■■■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各项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形成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新局面,为福鼎经贸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础法律。大力宣传宪法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共鸣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牢固树立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观念,牢固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维护宪法的权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局将会组织开展以宪法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围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若干重大问题,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涵、性质及其特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推动改革开放、引导各方面正确认识和积极评

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促成社会共同奠定基础,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尊严与权威。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纳入我局班子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组织我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每个社会成员自觉做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促进者。

(四)深入学习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大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刑事、民事、性质诉讼、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引导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宣传普及“信访路线图”,引导公民按照调解、行政三级处理、法院两审终审、检察院法律监督、人大权力监督的“路线图”依法处理信访事项,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五)深入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紧紧

围绕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法治规划要求,要认真学习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掌握投资管理、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约能源、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社会发展领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掌握行业管理、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信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商贸法律法规,普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改革开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际经贸规则。重点学习掌握好重要国际条约、世贸规则、其他重要的国际经贸规则以及国际惯例。

(六)深化反腐倡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大力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反腐宣传教育领域,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延伸到各科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廉政文化创建活动。

(七)深化“教育六进”和双“百千万”活动。立足经贸工作实际,用好用足“法律六进”、双“百千万”这些活动载体,“法律六进”活动要着眼于实际从“进”到“驻”的转变,不断

拓展“法律六进”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企业“百千万”活动要着眼于提高企业的依法治企,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建设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惠互利的和谐劳动关系。

四、实践步骤

■■系统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宣传启动阶段:从本规划下发起到2012年1月,各部门要抓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保证普法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做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统一认识,为法制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结合各部门科室实际,制定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三是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

全面实施阶段:从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各部门要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普法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并认真组织事实上,确保普法工作计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开展中期监督检查督导。

总结验收阶段:从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要认真做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总结验收工作。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实施“六五”普法

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工作日程,进一步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投入。

篇4: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全国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已顺利实施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蓬勃展开,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宪法和法律得到较为广泛普及,全体公民宪法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效法治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改革开放,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着眼于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在法制宣传中服务群众,把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突出宣传法治实践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体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权威和法律效力。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大力宣传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大力宣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促进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学习宣传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宣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学习宣传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学习宣传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宣传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学习宣传就业促进、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学习宣传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学习宣传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学习宣传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

(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学习宣传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学习宣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网络电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宣传,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公正司法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七)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廉政法制文化建设。坚持廉政法制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高尚道德情操。

(八)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推出精品、创出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法制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

(九)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突出服务科学发展主题,立足提高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立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立足培育青少年法律素养和道德情操,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立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的能力;立足促进法治化管理,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突出不同行业和对象特点,针对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的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集中开展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十)深入推进依法治理。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部门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依法治理,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三、对象和要求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宪法和法律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并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把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教学课程。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察、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二)大力推进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加强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公务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颁布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坚持和完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将公务员依法办事情况作为公务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完善和推广持证上岗制度,把有关法律知识作为持证上岗考试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明确法制教育的地位和目标,完善法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学校法制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整合各种社会法制教育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重视运用互联网等传播手段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加强高等学校普法教育,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教育力度,积极推进高校法学理论教育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高校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结合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发挥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四)积极开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把法制培训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深化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引导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五)扎实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加强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开展农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发挥他们在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化解矛盾中的作用。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突出遵纪守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等内容的宣传,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提高农民工的法治观念。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以下3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五年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制定的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报全国普法办备案。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本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开展中期检查督导和表彰。

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开展督查等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承担。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立法。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规划的实施工作。各部门各行业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各类媒体要积极承担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责任。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支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考核评估运行机制,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先进。

(三)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四)抓好队伍建设。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提高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指导能力。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和管理制度,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五)推进阵地建设。完善城市、乡村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利用各类教育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引导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办好普法节目、专栏和法制频道,结合法治实践,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办好普法网站,推动政府网及门户网站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普法书籍和读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参照本规划进行安排部署。

篇5:山东省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的通知‣(中发„2011‟6号),进一步推进民政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总结民政“五五”普法经验基础上,从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和民政系统实际出发,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秉持民政理念,突出民政特色,结合民政实际,继续深入开展民政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开展为民服务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发展民政事业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加强依法行政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为推动“十二五”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信念、弘扬法治精神,着力营造民政系统良好法治氛围,进一步强化民政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意识,树立民政干部职工的依法办事思维,提高民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增强民政对象的法律知识素养,推进全社会对民政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知,提升民政法制宣传教育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促进民政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抓好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着力提高宪法意识。民政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长期任务,特别要结合民政“解决民生、发展民主、维护民 利”的工作职责,把维护好、实现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突出位置学习宣传。要认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宪法相关法、民商、经济、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法律,尤其是要学习与规范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维权、信访、投诉、调解等化解矛盾的法律法规。

(二)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 着力提高为民意识。要重点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彩票管理条例‣等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一方面进一步帮助民政对象学习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基本权益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促进弘扬慈善精神,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三)深入学习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服务意识。要重点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地名管理条例‣、•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婚姻登记条例‣、•殡葬管理条例‣等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民主法制意识,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群众自治,促进城乡社区和谐稳定;另一方面不断发挥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在协调 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四)深入学习宣传服务国防军队建设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国防意识。要重点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优抚安置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

(五)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廉政意识。以民政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六)继续深入推进依法治理,着力提高民政法制建设水平。重点是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民政工作中心任务,以推动民政立法进程为重点,以提高民政执法水平为核心,以完善民政法制监督机制为手段,以加强民政普法工作为基础,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加强民政法制建设。

四、实施步骤

民政“六五”普法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本规划和本级政府普法工作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制定的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要于2011年11月底以前报民政部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各级民政部门依据本规划和各自规划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当年法制宣传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各项普法活动。2013年开展中期阶段性 总结。

(三)检查验收阶段:民政部将根据全国普法办的统一部署,对全国民政“六五”普法工作进行中期监督检查和终期总结验收,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各级民政部门要进行自检自查工作,配合当地普法主管部门进行总结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完善工作和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民政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接受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监督,接受当地普法主管部门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民政部调整充实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部政策法规司,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要求成立普法领导机构和普法办公室,要做到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三落实”,法制机构和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省级政府民政部门法制机构要指定专门的法制通讯员,承担法制通讯联络任务。

二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本级政府具体要求,科学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考核评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不断提高考核检查实效。要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调动广大民政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下级民政部门每年要向上级民政部门报送普法工作情况专项报告,上级民政部门每年要对下级民政部门普法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重点加强区县、乡镇民政法制宣传教育投入,确保“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

(二)推进民政系统全员法律知识培训。

各级民政部门要继续完善巩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公务员学法用法等制度,突出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新晋职人员、新录用人员 的学习培训,以新出台法律法规以及民政法律法规为培训重点,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坚持业务培训与法制培训相结合,实现民政系统全员法律知识培训。民政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制学习培训计划,并确保落实法制学习培训任务。各级民政部门要继续坚持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和法制讲座制度,把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各级民政部门要鼓励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和法制人员作用,调动业务部门积极性,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提高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指导能力。同时,要善于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学者和法律职业者在法制培训、法制宣传、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四)构建法制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继续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重点结合民政系统开展的各项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开展有效的普法宣传活动,帮助优抚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引导城乡居民参与群众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服务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继续充分利用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种法律法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重大任务、重大事件等时间节点,因时、因事、因地组织策划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和法律服务活动,不断增强民政法制宣传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五)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各级民政部门要结合民政系统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巩固社会组织登记、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专项社会事务、基层民政经办机构等窗口服务单位法制宣传教育阵地,普及民政法律知识;要积极组织编写、制作突出民政特色的高质量的普法书籍和读物。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利用广 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办好普法节目、专栏和法制频道,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附件:重点学习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目录

一、党和国家有关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二、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三、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法规规章备案条例‣

•信访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四、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

五、与民政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彩票管理条例‣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基金会管理条例‣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

•地名管理条例‣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

•婚姻登记条例‣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殡葬管理条例‣

•烈士褒扬条例‣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关于•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

•关于义务兵提前退出现役的暂行规定‣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暂行规定‣

•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尸体运输管理的若干规定‣

•社会团体印章管理规定‣

•中国与毗邻国边民婚姻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

•社会团体设立专项基金管理机构暂行规定‣

•民政部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办法‣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

•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管理规定‣

•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

•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民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办法‣

•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

•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办法‣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办法‣

•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办法‣

•基金会检查办法‣

•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

•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

•假肢与矫形器(辅助器具)制作师执业资格注册办法‣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

•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理办法‣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光荣院管理办法‣

•优抚医院管理办法‣

•民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审查办法‣

上一篇:常见英语作文错误下一篇:作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