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相伴

2024-07-07

文明相伴(共14篇)

篇1:文明相伴

带上微笑,携手礼貌,让文明与我们相伴而行!

——题记

花又开了,漫山遍野,姹紫嫣红,清香扑鼻。漫无目的走在乡间田野上,呼吸着泥土复苏的新鲜气息,看那红艳艳的大棉花绽放枝头,这个社会,因文明而美好。

20xx年10月13日,一出惨剧在悄无声息酝酿,下午5时30分许,两岁的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型货柜碾过,“十八好汉”冷漠地走过她身边,忽视了这个奄奄一息的生命。幸好,拾荒阿姨抱起她,并找到了她的妈妈,几天后,小悦悦还是不幸离开人世,城市上空,呜咽的灵魂,冷漠之心,惭愧了谁?倡导文明大行动,任谁的身上收到了成效?又是谁,扰乱了这美好的文明?

一举手,一投足,文明其实很简单,有时,文明仅仅是帮别人一个小忙,甚至,一句“谢谢”也是一种文明,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就能改冰冷的`心传递一份温暖,谅解的眼神,安慰的言语,就能给文明的心鼓励一份勇气,文明并不远,就在生活中。

社会就是这样,以某种联系,相互组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的人群,整个城市,都在忙碌,为城市文明而建设,为文明社会奉献,希望生生不灭。

躲过交警,闯红灯的行人,跨护栏过公路的行人,一个接一个,像条河流,浑浊的水体,疯长;楼梯弯角处,是被随手丢弃的塑料袋,饮料瓶;教室里,喧闹不断,粗话,脏话脱口而出,这些,不禁令人堪忧。

文明不是一件感天动地的大事,甚至,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在某一瞬间,许多事情,明明知道不应该,但还是做了。那么,为什么不在出门前,把文明带上,让她与文明相伴而行?为这个社会添几笔文明新风,与文明拥抱;少几分粗鲁,多几分谦让,与文明同行;少几分随意,多几分自律,也许这样,世界会更加开朗。

与文明相伴而行,不过是在某一瞬间做一件简单的小事,却成全了千秋万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树新风,因为我们会更好在一起,世界越变越好。

回到家,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的吊灯璀璨,窗外灯火霓虹,一片繁华乐景,沉沉睡去,也许,明天会是新的一天,宁静而美好,文明而安定。

篇2:文明相伴

随着奥运一天天地临近,人们谈论的话题间三句不离奥运!奥运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每到晚上,相邻们总会选择我家屋后的小竹林聚会、聊天。

说到小竹林,那可真是个好去处!我家屋后有一片竹林,那儿大大小小的竹子可多了。一根根竹子直立挺拔,好比屋后的警卫兵!那片片竹叶就像一叶叶小扁舟。当阵阵微风吹过,会“沙沙”作响,好比一曲曲动听的管弦乐!

早晨,当白色薄雾笼罩竹林,整个村子像沉浸在仙境一般,又好像蒙上了一层透明的白纱。只觉得白茫茫间,竹林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加之鸟儿们那美妙动听的歌声在林间荡漾,使竹林变得神奇而美丽!

特别是傍晚时分,晚霞把竹林装扮得尤其好看,像夕阳下批着嫁衣的新娘。正因如此,来林间散步、聊天的人也就更多了!他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可每当他们走后,竹林的地面上就会多少留下些能见证他们曾经来过的痕迹——瓜皮果壳及塑料袋等。这不雅的一幕,让美丽的竹林倍添暗色,失去了它原有的姿色!偶尔经过,看到此景,心中总不是个滋味儿,深感可惜。

那天晚饭后,妈妈带着我在竹林散步。走着,走着,实在走不下去了。往日的竹林已变成垃圾场,还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腥臭、腐烂味,让人非常不舒服。

我不由自主地问道:“怎么会这样?”妈妈说:“怎么办?快救救竹林吧!”我和妈妈说干就干,一起动手捡起地上的果皮、塑料袋等,一一投放到垃圾筒,前前后后跑了好多回。我们的举动引起周围人的积极响应。不一会儿,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竹林恢复了原貌,变得焕然一新!

这时,吹来阵阵凉风,吹得竹梢来回摆动,而那“沙沙”声伴着小溪的流水声,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竹林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失去往日光彩,不再迷人的竹林就好比现今不够文明的社会,林间的这诸多垃圾就好比一个个不文明的现象。要是能像捡垃圾一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不文明,那有多好!

篇3:相伴成长放飞希望

2007年12月19日, 长寿实验一小与但渡柏林小学举行了“相伴成长放飞希望”手拉手活动, 旨在关注农民工子女, 构建和谐校园。

柏林小学地处但渡镇边远山乡。全校104名学生中有76名的家长都长期外出务工。孩子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学校针对实际,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给农民工家长发放“便民卡”、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等, 尽力给这些留守儿童以关心、帮助。实验一小得知此情后, 立即伸出援助之手, 14位爱心使者就来到柏林小学, 与10位品学皆优的农民工子女结成手拉手对子。他们互赠新年礼物, 一起交流, 一起歌舞, 在校园放飞签名条幅、同栽成长树, 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全校师生非常感动, 特别是十名农民工子女代表纷纷表示, 今后一定在城里小伙伴的帮助下, 战胜困难, 努力学习, 与小伙伴一同成长, 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报这个充满爱心的社会。

篇4:相依相伴是深情

前不久,她送给我一本书,名曰《怀念沈同衡》。捧读之下,才知她是沈同衡的女儿。难怪她的文笔不错,原来多少有书香人家的缘故。

沈同衡是我国漫画界颇有名望的老前辈。《人民日报》曾在他去世后的讣告中这样评价他:“我国著名漫画家、漫画活动家、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第一任会长、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新闻战线老战士......”方成、袁鹰、李滨声、王复羊等人的笔可谓淬火纯青,但他们对沈老的人格和才气都赞叹不已。活着的人如此评价他,沈老可含笑九泉了!

沈老是地道的上海人。他早年即投笔参加了革命,创作了大量犀利的漫画,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其漫画《春梦图》、《送葬曲》等曾在上海各大专院校巡回展出,民众反应强烈。正因如此,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仇视,白色恐怖时时威胁沈同衡等一批革命志士的安危。在上海地下党的安排下,沈同衡等漫画家转移到香港,继续用手中的笔,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不懈的斗争。沈同衡在上海参与革命活动期间,多次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的接见,可见他是革命阵营中的一员勇士。

岁月悠悠,当火一样的青春伴随时光的流逝成为过去的时候,沈同衡和常人一样,走向了暮色晚年。因此,捧读《怀念沈同衡》一书,应该说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沈老与夫人袁林晚年生活的“连理”之情。

1992年5月29日,沈同衡突发脑溢血。袁林也因大面积心梗于5天前入院。当夫妇俩战胜死神,重返家园的时候,在人民日报的院子里,人们常常看到白发袁林推着白发的沈同衡,蹒跚踏步,由春到冬。按理说,袁林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她应该卧床休息。但袁林顾不上这么多了,为了老伴,她豁出去了。为了让沈同衡早日康复,袁林为他一日三餐安排的全是特殊伙食。托盘里,红的、绿的、黄的,各式小菜热腾腾、香喷喷。每当饭菜做好,袁林总是喜欢自己端上饭菜,而且总要把开饭的气氛搞得浓浓的:“老头子,好吃的来喽。”一嚷嚷,不知会调起沈老多大的兴趣和胃口。只要看见老伴大口大口地吃,袁林就喜形于色,完全忘了自己也是个病人。袁林还为老伴安排了名目繁多的锻炼内容,做操、看报、吃药、走路、看电视,都要按时间安排严格执行。有时沈同衡要省掉一两个内容,袁林也绝不允许。她认为,人要长寿,人要战胜疾病,不但头脑要思维,身体也要活动,还要持之以恒。那是沈同衡刚从医院回到家中不久,袁林想测试一下老伴头脑的健康程度。她把笔、钥匙、布老虎等东西摆在老伴的面前:“同衡,把笔拿起来。”沈同衡呆呆地想了一会后,拿起了一把钥匙。这对袁林的刺激太大了,笔是沈同衡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命运不应该对他这么残酷。袁林又豁出去了,在帮助老伴战胜疾病方面,她不会轻易泄气。一封来信、一张贺卡、一纸请柬,她都要先交给老伴,然后将内容一字不漏地讲给老伴听。当为沈同衡举办的“新闻漫画研讨会”召开时,她推着轮椅,让沈同衡亲临会场,让他置身于一幅幅熟悉的画卷中。终于,沈同衡的意识在袁林永恒爱心的驱动下,神奇般地恢复了,他可以用左手写字了;能够为电视里的好人担心了;有时袁林唱起“甘露寺”,沈同衡竟能附和着唱起来,时不时来点夸张的表情。在几十年的夫妻生涯中,沈同衡历来心疼袁林,老了的时候,更是感情深笃。无论吃什么,沈同衡都要颤颤巍巍地先往老伴的嘴里送。房子里一会儿听不到老伴的声音,他就直起腰板张望。只要房门一响,老伴一站在他的面前,他就会“噢哟”一声,松了一口气。

生来死去,人生规律。沈老逝世时,享年88岁。对于他的去世,沈夫人应该说是最悲伤难过的人了。好在沈老患病期间,是沈夫人以顽强的毅力,永恒的爱心,充当沈老的人生“拐棍”,若不是这浓浓的夫妻深情的支撑,沈老怕是要早一些离开人世。尽心了,尽力了,沈夫人可以告慰自己了。但沈夫人对老伴仍是“藕断丝连”,63年的夫妻之情,岂能因“孤雁”离去而中断,这是生相依,死相随的情愫啊!在沈老去世后,沈夫人给老伴写了一封信:“同衡,63年来,我们相依为命,艰苦与共地熬过来了。不久的将来,我就会赶来陪伴你了,在儿孙们为我们准备的青山绿水间的住地,永不分离,长相守!”

篇5:文明相伴

——小学生交通安全演讲稿演讲人:王秋荣

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我想以此来告诉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们,请珍爱生命,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齐心合力,维护交通安全,创建文明之路,让生命之旅在文明与友爱、遵纪与守序中芬芳而行,一路欢歌!

曾几何时,公路成了扼杀生命的无情杀手,汽车、摩托车就像那锐利的尖刀,肆意地宰割着幸福和安宁,交通问题如同是一块沉重的石头紧压着人们的心魂。案例一:记得前几年,就在我们的校门口有位五年级的同学,在下课时,没注意安全横穿公路,被飞来的摩托车撞倒,当场摔倒在地,而肇事者却逃之夭夭,该同学被送往医院做手术,花掉了十几万元,你们说他的一时不慎给家庭带来了多少的灾难与不幸。如果他注意交通安全那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

案例二:去年大格小学的一位家长带着生病的孩子,骑摩托车急忙赶往医院,在五甲的路口被长挂车撞倒,从此一个家庭就这样散了,这是多么可悲啊!太多太多的事故让人惨不忍睹,让人闻之撕心裂肺。多少家庭因之破碎,多少生命因之消云,有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有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丈夫离开了心爱的妻子,妻子告别了心爱的丈夫,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那么残酷,那么难以置信!甚至来不及看上最后一眼,说上最后一句,巨大的悲痛就沉沉地罩住了原本一个个欢乐幸福的家庭!泪水也在每一个善良的人的脸上不住地流淌。案例三:有一位母亲,天天在晚上九点,在她家门前的公路旁等候她那在中学上晚自修归来的孩子。有一天雨夜,她看着孩子活泼俏丽的身影出现在公路上,她像往常一样,正想高兴地前去迎接,不料一辆汽车飞快地冲了过来,冲向了她的孩子,惊恐的母亲呆住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倒在了血泊之中……一个刚到花季的生命凋零了,一位慈爱的母亲从此疯了,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痛苦之中,思念和悲痛严重地扰乱了她的心智。她天天地守候在那里,固执地等候她那已永远不能回来的孩子……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道路安全,并积极投身到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中来,为深化文明交通

工程尽一份责任,献一份爱心.“文明交通,从我做起”,我们小学生也向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大人们郑重承诺:一定学好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并用我们的小手去拉爸爸、妈妈的大手,文明交通一起走。决不随意穿马路、闯红灯,决不在公路上追逐玩耍并排走,决不逞能骑“英雄车”,时时处处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关心他人的文明好少年。

因为有爱,世上才有了阳光和雨露。因为懂得珍惜,人间才有了花草和树木。珍爱生命,共创平安大道,共筑文明交通,共建幸福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勉励,共同呵护,让生命的轮渡在爱心和责任的护航下一路欢歌,一路芬芳!

据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突破10万大关,10万鲜活生命葬于滚滚车轮之下,如此触目惊心的人间惨剧,留给世人的该是多么沉重的警示和思索。

同学们,我有几个问题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好吗?

思考:

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突破10万大关,一年10万人是什么概念?

一年消失一个小城镇;一个月被吃掉一个万人军团。

如果仅以每一位死者直系亲属3人计算,一年中有30万个家庭遭到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如果以10位亲属计算,死者牵连到的亲属约100万人。

一年经济损失33亿多元,相当于国家可以养活100万个失业人员;可以使200万个穷困地区失学儿童重新走进学堂,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交通事故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也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讲一讲听到的、看到的或从报纸上阅读到的或亲人朋友遭遇过的交通事故

小结:这些血的教训向同学们敲响警钟!——希望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交通安全这根弦,时刻牢记遵守交通规则。

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头号威胁:溺水

二号威胁:交通事故

三号威胁:烧伤、电伤、雷击

四号威胁:网络安全

牢记以下救助电话号码:

匪警电话是110

火警电话是119

医救电话是120

查询电话是114

同学们要记住家长和老师的电话号码。

篇6:文明礼仪相伴你我他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前途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水平提高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温馨的和谐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行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挤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例如: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孩子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母亲和孩子在这一细节上的反映,在这里不是有了明显的答案吗?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够,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好坏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己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先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长爱幼被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夺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发扬光大。

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之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良好教育氛围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胸中,不良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不过就整体情况而言,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有些同学在学校不会尊重他人,不懂得礼让他人;在社会上不懂礼貌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话;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的知书达礼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此方面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但归纳起来无外乎这样几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文明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做到以上几点,祖国的未来才能像那生机勃勃的旭日,富有朝气。

篇7:爱我校园,文明相伴作文

放眼望去,那锃亮的红瓦,那标准的塑胶跑道,那宽敞明亮的教室,那娇艳欲滴的花儿,那葱茏苍翠的青竹……让我一次次无限地憧憬。但随着离她越来越近,越来越多地感受着她的美丽,她的青春时,我突然发现在那些小角落里,似乎又被忽视了些什么……

过道上,果皮纸屑、零食袋随处可见;走廊里,学生刚拖好的地早已被点缀成另一翻景象;卫生间一点也不卫生,水龙头忘了关,水就这样哗哗的流着,地上也都是水;中餐也不节约粮食,哗哗的全被倒进垃圾桶里;时常也可以“欣赏”到打架的火暴现场……仔细端详,我发现“她”也时常皱紧了眉头。

时间一晃,如今的我已端坐中学课堂,那段情结此刻又涌上了心头。闲散之余,我和“她”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多。突然之间,我发现“她”的眉头舒展开来了。那曾经的角落已寻找不到旧日的斑驳,那一阵清风吹绿了这片土地……

此刻的校园,过道上,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杂物;地面上,同学会主动捡起垃圾,放到垃圾桶里;走廊里,四个同学徘成一行,像一群小鸭子似的,四把拖把从湿到干依次摆开阵势;卫生间里,也同样打扫得十分整洁;中餐后,我也再没有目睹那一粒粒白白胖胖的米饭跌入垃圾桶;当同学打架时,大家都会努力调节,让双方都冷静下来;有时还会有爱劳动的同许积极参加值日……

校园里的点点滴滴,都会以它们各自那纯洁的绿,朴实的绿,激情的绿来点缀这以绿为背景的校园画。

仰望,是蓝蓝的一片天空;俯视,是青青的一片草地;这边,有我们一片挚热的爱;那边,更有我们一片眷顾的爱。

篇8:快乐相伴识字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 合群, 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时, 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 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在课外识字中我让学生用上“识字袋”用扑克牌或卡通片撕去一面制作而成, 在上面写上新近认识的字, 并注上拼音。还可自制“识字剪报”, 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还可以附上同学、老师、家长的评价。另外课外阅读书籍当然是一种经典的学习方法, 识字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阅读更多的书籍, 增长更多的知识。我们可利用文学名著、自读课本、校本教程进行课外识字。也可以开展各种识字竞赛。成就动机是低年级学生课外识字的最大内驱力。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的愿望, 而学校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 谁在识字活动中认的字多、记得牢, 就能被评为“识字大王”、“故事大王”。

另外, 激发孩子的兴趣, 多表扬鼓励特别重要。低年级学生天真单纯, 爱听好话, 只要教师一表扬, 便劲头十足, 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 就会很丧气, 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学会‘哄’孩子”, “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 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以表扬为主, “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 老师真为你高兴!”……这些话对学生都特别受用。有时, 学生说得好, 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 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寓教于乐

低年级的学生, 注意力比较薄弱, 容易分心, 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 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 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 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 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引导学生变换形式,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 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 寓教于乐, 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做到在玩中学习, 玩中思考, 玩中创新。

另外还有一种游戏方式不得不提, 那就是“开火车”。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 而且很容易操作, 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每一次识字课上, 我都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 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 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 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 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 一开始, 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开?”“火车火车这里开!”, 而且形式也多样了, 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 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 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 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三、授之以渔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 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 为了孩子们都想学, 都会学。在教学中, 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1、联想形象识字

在生字中, 有的字是象形字, 如:教学《口耳目》这一课时, 这课生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 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

2、比较联系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性较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 我试着在识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运用新知,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 久而久之, 学生比以往善于观察了, 识字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 在学习时, 我们可以把相近的字一起出示, 在比较中识字, 在联系中区别。

3、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 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 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 把手放在眼睛 (目) 上, 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 先想一想跑的动作, 然后再做一下, 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 (足) 跑, 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 而且弄懂了字义, 学起来不费力气, 学生还很踊跃。

4、自编顺口溜识字

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 既可以调节气氛, 又可以增强学生记忆。在集中的归类识字中, 单纯的结构分析是孩子们很难接受的, 但如果编上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识记, 那孩子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了。

篇9:西行漫漫 苦乐相伴

本系列报道在省内外引起较好反响,本报报道中的许多一手资料被其他媒体在报道时引用。回顾这次新疆之行,有几点体会感受极深。

一、领导重视,各方配合,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这次采访报道计划从设想到提出方案再到实施,都得到了报社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具体指导。我最初的想法仅仅是跟随滑县棉农赴疆采访,报道一个县的情况。但当我把报告送上以后,得到记者部的大力支持,值班总编辑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全局观念,进一步指出了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采访计划修改意见和版面安排意见。还指示记者与有关方面联系一下,要注意把全省在新疆采摘棉花农民的情况报道好。

根据报社领导的指示意见,我迅速与省劳动保障厅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取得联系,尽可能多地了解宏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采访计划做了修改。市地记者部又将计划完善补充,于24日报到总编室。总编室25日即向各部室转发了该报道计划。报社领导特别交代,要有竞争意识和党报意识,并就如何把握报道主题和格调及时给我以明确具体指导。

领导的关心重视,使我一方面对完成好报道任务更增添了力量和信心,另一方面感到压力也更大了。我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最初的"根据情况,争取完成报道计划"改为"不论怎样,都要确保完成任务,不辱使命"。9月3日《心焦上火盼花开》见报后,值班老总刘少宇及时指示,既要客观报道困难,更要报道战胜、克服、解决困难的办法。经四处联系,得知103团对早到的棉农有很好安排,当天下午3时,我就赶到103团农场棉农驻地和棉田采访,及时报道了103团的经验。该经验引起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的高度重视,迅速加以推广。

编辑的支持配合,也是得以完成任务的保证。在新疆采访,吃饭、住宿都能对付,尽管各兵团农场的招待所条件都极其简陋。最大的困难是交通和时差问题。新疆太大了,从一个团场到另一个团场,一走就是几百公里,时间都耗费在了路上。新疆虽然用的是北京时间,但其与北京相隔两个时区,因而,新疆的作息时间均比内地错后两个小时。每天下午采访完,一般都到晚上9点多了,这时新疆才近黄昏,而我们的截稿时间已到。只好先写稿、发稿。顺利的话需要一两个小时。有时上不去网,光发稿就折腾一两个小时。因而搞得非常紧张,几乎每天都要到23点左右才能完工。有一天直到第二天0时30分才把稿子发回来。这给夜班编辑造成很大麻烦,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额外付出,这些报道不可能完成。

二、不讲客观,身心俱投,才能做到不辱使命

这次新疆之行可谓困难重重,有许多是根本想像不到的。但是,对于我这个长期驻站的记者来说,这次新疆之行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而倍加珍惜和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我知道,只要稍一松劲儿,就有可能影响整个报道计划的完成。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河南日报,我所展示的也不是我自己的能力,而是河南日报的形象。为了不辱使命,我把每天的采访发稿当作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宁可少吃一顿饭,少睡几小时觉。在新疆的10余天,没有逛过一次街,没有看过一次电视,多次推辞了新疆有关方面的诚意宴请……

三、小处着手,大局着眼,驻站记者大有可为

驻站记者一般都是长期偏居一隅,对"上面"情况吃得不透,掌握不及时,在把握全局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驻站的优势是对"下面"情况熟悉。只要平时注意加强学习,善于思考,多多沟通,就会扬长避短,有所作为。随着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许多经济活动已经不再受行政区划甚至国界的限制。作为驻站记者,只有立足一市一地,放眼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卖点",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产品。

四、条件越差,困难越大,越能锻炼人出好稿

这次赴新疆纪行的突出特点是进行式、同步、跟踪采访报道,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锻炼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极好机会。尽管在采访和发稿时遇到了许多想像不到的困难,尽管每天都搞得高度紧张,疲惫不堪,但心里感到十分充实和痛快。与平时在家里整天苦思冥想找新闻选角度不同,在这里时时都处于激动和亢奋状态,每天都有写不完的鲜活新闻,每篇稿子几乎都是一气呵成。

篇10:文明相伴,做有德人演讲稿

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相伴,做有德人”。

古人说,人生有三件大事:做人、做事、做学问。其中做人是核心,是基础,是其他两项的灵魂支柱。

所谓做人,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古语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意思是说小到个人,道德是做人之本;大到国家,道德是国家兴旺之根。每年的3月“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是明确道德建设的要求。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入脑入心,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习惯。

生活中常有不道德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破坏着我们的人际交往,比如:从楼上往楼下扔一些纸屑杂物;上下楼梯不靠右行;在教学楼走廊追逐打闹,影响同学的学习;讥讽嘲弄同学的缺点,撒谎欺骗同学和老师;不按秩序排队,不守时;顶撞长辈,欺负弱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其实,道德就在我们身边,道德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只要你留心,用心,有道德的高尚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当你拧紧正在滴水的水龙头,是尽责,当弯腰捡起校园的一片纸片时,是尽责;当你在升国旗时庄严肃穆,是尽责;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认真做好值日工作,你准时到学校,你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你给自己,给他人一个灿烂的微笑时,这些都是尽责。在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们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有道德;生活中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吐痰,见到垃圾主动拾起来,同样也是有道德。道德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在对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中,逐渐积累而成。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篇11:文明相伴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大小小的车辆日渐增多,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而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我们看到那些惨烈的案例,毁掉了几多幸福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如何做好学校交通安全,使之养成文明交通的教育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

XX学校位于XX县XX镇中西部,地处一、二、三道街及河南路交汇处,半径200米内有客运站、宾馆等单位、企业十几家,更有大大小小的商店、小吃部。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学校周边过往车辆繁多,交通环境极为复杂。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要保证400多名学生以及70多名教职工的交通安全,实在得下狠功夫。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考虑全面

组织机构健全。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大队部、教导处、总务处相关责任人为成员的交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指挥学校交通工作,建立了相应的《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和管理网络。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将文明交通教育向家庭、社区辐射,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的格局。

考虑隐患全面。由于学校所处地区位于高寒带,一年中积雪时间有半年多,一到冬春季节,大小道路上不是积雪就是冰。因此,学校极为重视季节性因素带来的隐患,除了反复强调师生的出行安全,还把学生租车的司机情况调查掌握,甚至细化到了年龄、爱好以及车辆状况,实行租车随时报告制度,且明令禁止师生不坐报废、超员车辆,还协助交警部门定期对接送学生的车辆司机进行调查,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排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意识

校长每次的大会、小会上讲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安全教育,特别强调的就是师生的文明交通行为。老师和学生们的耳朵都已经听出了茧子,大家真感觉是耳熟能详。用校长的话说:就是让学生们根深蒂故,在他们的心里扎下“安全”这颗种子。

利用媒体宣传。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中午播音,向全校学生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LED大屏幕、板报宣传橱窗定期刊出有关规范学生文明交通行为的信息。班级黑板报则围绕交通安全主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少先队也把文明交通教育当作一种主题教育来实施,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规范交通行为方面的录像,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并在学生中发起“致家长一封信”的倡议书,开展“带安全回家 带文明回家”活动,得到家长及社会的积极响应。

文明交通进课堂。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两次“文明交通进课堂”活动,今年青年教师XXX所授《安全常伴你我——道路交通文明》这一课,学生搜集了大量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和一些交通事故的惨痛案例,请交警走进课堂协同教师共同教育学生,请家长来课堂共同学习。这生动给力的一课,得到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加强督查、长效管理、行为养成路队成风景线。路队是学校对学生文明交通的一种行为养成教

育,是保障学生安全的最有利因素,也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形象。大家都知道,有路队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路队走好走远。为了保持路队的可持续有效性,我们在路队上下了真功夫。学校特意给各班级印制“路队旗”,以旗帜划分学生住区,分为几路,委派各路队“路队长”监督管理路队成员,学校定期与不定期的派出教师或学生干部对路队明查暗访,对有违反队规和不好好站路队的学生和班级进行全校通报,把学生路队的评比情况纳入教师、学生的考核之中,让路队的队风与评优晋职挂钩,学校还与交警大队沟通,让他们在上学、放学期间派交警上路执勤,设置路障封锁学校南北巷道,严禁车辆通行。辛苦就有收获,因为长期的监督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学生中养成了自觉上学放学站好路队的良好风气,就连在楼里走路靠右侧通行也成为了学生们能自觉遵守的规定。每到学校上、放学时,看学生们那一排排整齐的路队,实为小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净化校园环境。学校严令禁止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一切机动车辆不准驶入校园,骑自行车的师生必须到校门口下车后推车进校园车棚;接送孩子的家长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学校还专门安排值班值周带班领导、值周老师放学时在交叉路口值班,疏导交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对于每个人来说,有平安,才有快乐,孩子们更是这样,在看到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游戏的时候,我们感受到:那是大家付出努力结出的硕果。几年来,我们在创建“文明单位”的同时,更在“平安校园”的创建中,本着“保护生命,平安出行”的宗旨,逐步探索出

了一条适合我校交通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了安全的校园育人环境,师生们养成了规范、文明的交通行为,校园内形成以人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荣的良好风气。历年来,我校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没有因为交通安全造成财产损失,我们将继续保持下去,让文明交通之花开满校园,让学生享受安全快乐的校园。

XX学校

篇12:文明相伴

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中,必须要有文明美德相伴。有了它的相伴,你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你也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文明美德就像水,滋润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感到很温暖、很舒服,同时也让我们离不开它。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育我,遇到认识的人就要向他们打招呼。而我也这样做了,因此每个人都说我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当我要读小学的时候,爸爸就对我说:“小妹,你就要上学了,你要记住,看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和同学们也要友好相处,知道吗?”“嗯。”我开心的点了点头。到了学校,我按照爸爸对我的嘱咐去做,因此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友情。因为我懂礼貌,尊敬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喜欢我,愿意和我做朋友。虽然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是通过不断地积累小事,那些小事会使你获益匪浅。不过,还是会有一些人把一些点滴小事给忽略掉。例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在家乡,只要走在路上,我就能看到许多人随地扔垃圾或者随地吐痰,对于他们来说这好像是很正常的事。因为那些路人看到这些举动也没有去制止,反而自己也那样做。久而久之,那些不注重自身素养的人必定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反而引起别人的反感。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将会决定你的一生:是成为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呢?还是成为一个讲文明,有素养的人。而我选择了后者,可能是从小就受父母的影响吧,父母经常教我们要懂礼貌,要敬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

奶奶是用实际行动来教我们的。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出去逛街买东西。突然我看见了几个读六年级的学生在勒索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此时,我只想事不关己,置之不理。可是,就在这时,奶奶走了过去,对他们说:“你们在干什么?”其中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笑了笑说:“没什么,这个小孩不懂事,刮坏了我们的车,我们正在‘教育’他。”奶奶说:“不要这样子做,他还是一个小孩,你们要原谅他。他刮坏的车,我来赔偿你们,行么?”那些人连忙挥了挥手,说:“不用了,我们原谅他了。”说完之后,他们就匆忙地走了。此时,我不禁为我的想法而羞愧,虽然我懂礼貌,但是我却没有一颗热心助人的心。奶奶用行动证明了作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来说,不仅要懂礼貌,还要懂得热心助人。

篇13:人生百年礼相伴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早已内化为民众世代相传的自觉意识和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最具象的文化特征和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等,都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仁义礼智信,礼的内涵与外延最广泛。经典的专著有《礼记》,国之邦交有国礼,家之安居有家礼,人之相处有礼尚往来。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礼仪的环境中度过:生之以礼过满月、百天,养之以礼年年过生日,教之以礼学会长幼有序,行之以礼讲究尊老爱幼,成人有礼叫自强自立,成家有礼称结伴百年、葬之以礼曰入土为安,祭之以礼是慎终追远,礼仪构成了一个世代相传的人生之礼。

礼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礼相关的成语、俗语、短句、典故有百条之多,如:礼貌待人、礼让交友、礼贤下士、先礼后兵、顶礼膜拜、彬彬有礼、礼尚往来等等。

礼是一种人生的信仰和行为规范,是从根本意识上的人格和人权尊重,而绝对不是技术层面的虚伪客套和应酬寒暄。古人讲究“敬以持己,业以及物,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实质上是把礼仪的遵从与品格的修养统一化了。

礼制社会是法制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补充,体现了在社会活动方面知与行的统一。一个不讲礼仪的人,很难遵规守法;而一个法治的社会,不可能缺少礼仪。礼与法和情与法一样,有相互连接,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现代社会管理自然要遵从法律,所谓法不容情、法不容理都是这个意思。但从广义的文化层面说,法律其实也是一种礼制。

礼既是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礼又是器而下的世俗生活。传统文化与生活里对于二者的统一有巧妙与实际的规范,叫做礼轻人意重。过去农村人去世,乡邻前去吊唁,三张麻纸足矣。小孩出满月,送一个蒸糕就算莫大的人情。相互看重的不是礼物价格的高低,而是蕴含在其中的情谊与价值。现在讲究送豪礼,变成了礼重人意轻,让穷人为送礼发愁,常常为礼物拿不出手而纠结,不得已的回避往往还会导致友情的恩断义绝。社会的奢靡与腐败,对礼制同样是一种伤害。

有一句成语叫礼崩乐坏,还有一句叫克己复礼。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演出了一幕批林批孔批周公,批判克己复礼的闹剧。多年以来,从社会道德滑坡的角度讲,礼崩乐坏似乎一直还在继续,克己复礼却始终了无建树。人们在争论所谓“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的时候,很少有人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义仁智信”,似乎一个传承了数千年的民族从来就没有价值观。旧社会很多人起名克己或者复礼;新社会很多人却起名克礼,虽说是从“克己复礼”简化而来,但意思完全弄反了。对礼制的轻慢或许才是这个社会在价值观方面应该警觉的问题。

还有一句因为被很多人曲解而脱离了本意的成语:分庭抗禮。 出自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用现在的观点解释,就是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后来的“伉”变成了“抗”,偏旁的“人”被“手”代替了,就变成了有意识的对抗,平等相待的礼仪也成了肆意的挑衅,彬彬有礼的拱手,变成了拳脚相加的出手。一个“礼”字也似乎被换成了“戾”和“力”,从此与“暴”字结缘。

礼制是中国的古代文明遗产,法治是中国的现代文明追求。“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依然有借鉴作用,法制也是一种礼制。

篇14:文明相伴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为了守护学校师生的安全,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校园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西城小学特地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由于地势的特殊性,校园周边临近火车轨道,学生上下学道路山路居多,极容易出现交通意外,本校特地加强与派出所的联系,教育教导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与健康同行,让安全相伴。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交通环境,特地与南城铁路派出所民警进行沟通,于10号派出所民警来到我校做相关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教导学生不得在铁路周边沿线玩耍,不得攀爬或在铁轨内逗留、嬉戏,更不要触摸铁路安全设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民警根据孩子的特点,利用通俗易懂的故事给学生耐心的普及安全知识。结合身边交通事故案例,讲解了日常上学、放学途中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呼吁全体学生:交通安全关乎生命,要珍爱生命,安全 出行,今后除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外,还要努力做好小小宣传员,提醒父母长辈,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共同播撒平安的种子,收获更多的祥和与幸福。

图为老师从实例出发,讲解不遵守交通安全对生活带来的危害。

同时,在3月下旬,西城小学特别开展“让安全相伴,让文明同行”的交通安全宣传,学校安排了各班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习最新的交通安全知识,并观看各种交通安全知识和各种有关交通安全知识的精美标语,使同学们从中获取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让同学们时时刻 刻都把交通安全知识牢记在心中,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同时结合宣传单及宣传挂图等方式为学生们讲述了过马路、骑单车、乘客车等方面的基本交通安全常识;提醒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东西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放学途中和平常外出玩耍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学会自我保护,自觉抵制交通陋习,不乘坐无牌照车辆、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争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认识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并表示今后还将努力做好小小宣传员,提醒父母长辈遵守交通规则,共同播撒平安的种子。

上一篇: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下一篇:学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