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悟

2024-07-11

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悟(精选14篇)

篇1: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悟

有一句话叫做“作文败则中考败”,可见一篇文章在考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要占多大比重呢?王荣生教授曾经统计过:80%的语文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老师们(也包括我自己)作文教学的欠缺,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普遍认为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二是认为学生作文分往往差别不大,没有必要在作文教学上花那么多时间。实际上作文真的是不可教吗?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有不可教之处也有可教之处。比如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读写结合、快速构思写作思路等,还是很有效果的。

学生为何怕写作文?有两个原因,一是没啥写,二是不会写。我认为最主要原因是没啥写,一让写人就是写妈妈,一写事就是妈妈送伞。有一次月清,作文题目是《那一幕,心在我的脑海中》,一个班的孩子几乎都是写的妈妈照顾生病的自己。孩子们没有生活积累,笔下的文字大都是生编乱造出来的。

文章是高楼,素材是砖瓦泥沙。必须有“砖瓦泥沙”这些材料的积累,才有可能建造“高楼大厦”。平时,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素材,问题是学生缺少生活意识,对生活抱一种无关痛痒的态度,所以鲜活丰富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无意义的。然而本质上,写作是对生活的表达,“生活即文章”。没有了日常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我们的作文就会苍白无力。只有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他们笔下的文字才真实可感。

观察什么呢?我觉得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人,观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观察社会现象,观察自然。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呢?一是要细,比如观察人物,应利用多个感官去观察,眼看到的人物的外形和动作,耳听到的人物的声音,手触到人物的感觉,甚至鼻嗅到人物的气味;还应全方位观察,即观察人物不同部位的表现——整体外貌、面部表情、手的动作、腿的动作、脚的动作、所说的话等等。就像鲁迅所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一点就写”。二是观察要勤。比如观察树,树是什么样子,远处如何,近处如何,阳光下如何,月光下如何,雨中如何,雨后如何,雪中如何,雪后如何等等。

只是观察并不能使之真正成为写作素材,只有经过写的过程,哪怕没有写成一篇成熟的作文,他也会成为比较深刻的记忆,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记日记是记录生活的最好途径。魏书生老师把记日记成为道德长跑。可我们的孩子往往把记日记当做一种负担,流于形式,不能让日记真正起素材作用。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公开日记、评价日记!我们可以使用小组循环日记本,即一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小组成员可以给日记本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在扉页上写上前言,也可以在前面编上目录,在结尾处写上后记。小组成员轮流来写,组长第一个写,接下来每个同学在写之前,首先对上个同学的写作进行评价。一周至少两个循环,也就是说一周至少写两篇,一周交一次日记本,老师每周也在循环日记本上写一次。一学期至少一次对各小组的循环日记本进行评比,以激励学生写好日记。

小组使用循环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生活的办法,写素材本也是一种办法。这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的孩子,我没有像以前那样使用循环日记本,而是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素材本。每周至少写三篇素材(也就是生活中所观察到想到的事件),怎样既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又不让写素材流于形式呢?我采取的方法是:把小组成员编成号,1号是学习不错又最负责的同学,然后按成绩依次编排。每周一检查上一周小组成员的素材写作情况,从字数、内容、语言方面进行评价优良中差,并把评价结果填写到我之前打好的一张大表上。每天上课前几分钟,我会从中抽取写的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其读自己的素材,一天一篇,并提出建议。另外最好一周给一节课写素材的时间,我通常利用晚自习的一节课。素材内容有时候是老师拟定,有时候是自由写作,比如学校有拔河比赛活动啦,班级里发生一个新鲜事儿啦,学校里发生一个特殊事件啦等等,就可拟定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米”,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和积累习惯,才能让学生为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滑县四间房一初中 崔喜玲

篇2: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悟

(1)教学方面

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让我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轻松并且随意的,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以及个人品德素质。而教学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正是我的弱项。为了弥补我的不足,我总是尽可能多的利用时间去听老师们的课,这样的学习不单单局限于我的指导老师刘老师,还有叶老师,范老师等很多优秀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跟教学态度都是不同的。刘老师的课偏向于谈话式的,在于同学们交谈对话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同学们,这样的方式轻松愉快,同学们也乐于接受。叶老师的课就显得激情澎湃,叶老师是个很热情爽朗的人,她课堂的氛围跟她的为人一样热情,她总是用高昂的语调将同学们代入知识的海洋里,每个学生都沉溺在这热情的国度中,一边享受叶老师热情的演讲,一边吸收了知识。温润如玉的李跃礼老师则不同,她说话总是细声细语,如春风拂过孩子们的心房,她从来不强求学生在课内一定要背下课文或是默写重点,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慢慢接受体会。别的老师的教学也各有千秋。不同的教学方法曾经一度让我迷失,让我不知道怎么定位自己的教学,觉得所有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好,都想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可是慢慢的我发现,依瓢画葫芦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要是把所有老师的方法都搬到自己的课堂上,不仅让学生觉得混换抓不住重点,自己也觉得很累很吃力。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上好一堂课,让学生接受你,接受知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又听了同组实习老师的课。我发现虽然同学们都是实习老师,一些教学技法和教学重点都还显得稚嫩,但是他们的课很受同学们的喜爱,并且在课后被同学们津津乐道。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对这些实习老师印象深刻。他们告诉我,因为这些老师的课堂很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特质让学生记住了不同的老师,这是学生区分老师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从听课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不仅是要借鉴别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特色,不要千篇 一律。

除了上课,批改作业也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刘老师告诉我们,作业是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体现,作业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性格学习等方面的重要途径。刘老师将大部分作业就交给我们批改,并且告诉我们,每种作业不同的批改方法。比如改作文,有祥改的,有略改的,要适当画出同学们写得好的句子加以点评表扬,也要把同学们一些不太通顺的句子画出来,引导他如何改动句子,将句子写得通顺流畅。改作业可是个细心活,不能闭着眼睛一顿乱改,并且在批改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一个星期以来作业的完成程度,一些学生可能默写完成得不太好,但是作文写得好,说明他很聪明只是还不够努力。还有一些学生,很认真地完成了作业,但是正确率不高,我们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就要多多给他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不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活动方面

实习生活中我接触的第一个校园活动就是初中年级的写字比赛。刘老师先将任务布置给我们,要我们交给她一个写字比赛的方案,全面策划这次活动。我负责的是比赛稿纸的制定和打印。我设计了三种稿纸,田字格,米字格以及网格写字框,将三种稿纸方案交给刘老师,

刘老师很满意。她告诉我们这是学校第一届写字比赛,我设计的稿纸美观大方,以后的写字比赛都会继续沿用这次的稿纸。

在校运会期间,我协助小学部二年级的杨老师管理二年一班的班级,带领同学们参加各项体育赛事,虽然二年级的学生们还很小,一些体育项目还不能参加。可是他们报名的每一项都认真努力地完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同时我还和同组的实习老师一起举报了一期“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初一年级的手抄报比赛,比赛不仅评选了一二三等奖,还将同学们获奖的手抄报张贴成板块,展示在一楼显眼的地方。

在紧张的期中考试期间,我担任监考老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监考工作,确保了考场纪律,并且及时给同学们报时,反复叮嘱同学们检查自己的班级姓名,检查试卷,认真仔细的完成考试。在监考至于,还参与初一年级的语文阅卷工作,认真批改同学们的试卷,不徇私不马虎,对每一位同学负责。

在课余时间,我协助刘老师带领同学们排练学科节的表演节目,节目的内容是诗朗诵《天堂的来信》。每天中午我们都要在三楼的多媒体教室集合排练,纠正同学们咬字发音,引导同学们如何在朗诵中带有感情,如何将诗歌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朗诵的水平大有提高,节目也显得越加精彩。

(3)为人处事方面

从前的我是自我而又自私的,不喜欢跟别人说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的我已经打开了与人沟通的大门,知道体谅他人,聆听他人。刘老师不仅教给我们教学上的技能,她还经常找我们谈心,跟我们聊聊生活中的事情。她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人沟通,才能融入到这个群体这个社会中。见面打招呼,问好,这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礼仪。现代人多数活得冷漠而又自我,什么都追求高速度,连熟人见面停下来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一种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更加丧失了关爱他人的能力。刘老师喜欢跟我们聊她生活里的一些趣事,也询问我们关于大学生活有什么看法。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跟别人沟通,怎么倾听别人的话语,并且拾起了丢失已久的礼仪,见到老师问好,跟老师说话的时候用敬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拥有良好的人格素质,礼貌与倾听,是一个老师别在衣上的招牌,是别人对你最直观的感受。通过刘老师,我才认识到自己这方面的不足,知道自己还需要改进。

初#中语文老师心得感悟3

今年有幸参加了由天水师范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本次培训周期长,资源丰富,教授专家众多,内容切合实际,示范性强,简直是雪中送炭,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让我深受感动,启发颇多,下面就我最近十几天的培训心得加以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国培计划

本次国培计划中小学语文期间,牛振乾硕士给我们讲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让我们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产生、发展历程,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师专业的发展问题和过程,教师职业的角色和形象等一系列长期困惑不得其解的难题,让我们摆正了教师的心态,改变了传统教法的老观念,为以后的培训和语文新课改打开了方便之门;天水师院教育学院院长李艳红教授带着病体给我们讲授了《教育公平与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在课堂上,李教授给我们分析了农村教育现状,突现了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列举了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的几条标准,让我们感到自我实现是教师的境界,只有不断实现理想,老师的地位才会不断升值、提高。

当然还有吴彦文博士的热情洋溢的讲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为有幸的是杭州师大教授语文大师江平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规律探索》,他给我们讲述了“规律”的概念,参与式培训采用了“头脑风暴”式的互动探索,让我们受益匪浅,还作了“语文”的功能,与文化的关系,与思维训练的关系,语文中的语感,这些都是我们所见未闻的,见所未见的鲜为人知的常识;还有谢文武教授、郭昭弟教授、王德军舰手偶、李聪亮教授、西北师大的靳健大师的讲解等,他们的讲解各具形态,令我目不暇接,心中为之大受感动,对我启发很大。

二、学员积极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培训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初中语文班共四十个学员,来自定西市陇西县和临洮县的四十个学员都积极参与了每一堂培训课的互动探索活动,在课堂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表现出热烈而活跃的热闹场面,令授课的老师专家感动不已,把我们这次的语文培训搞的扎实有力,严肃而不乏活泼;学员们互相认识,互相学习,热情洋溢,充满了美好的设想,深刻地表达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课堂上大家积极记录笔记,认真听取专家们的讲解重点,并利用课余休息时与专家讨论不懂的问题,下载专家们的讲义,课后及时地写下当天的学习笔记。

篇3: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悟

语文教材范文经过精挑细选, 充分考虑了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上, 从段落到文章、从文章阅读到感悟、从感悟到有感而发, 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 这是教材编排的“明线”。仔细研究教材篇目的内在联系, 隐隐藏着另外一条线索, 那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 潜移默化, 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这些文章通过引发学生心理对教材内容的共鸣, 启迪学生的心灵感悟, 从而达到健康学生心理、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的目的。例如为了奠定初中七年级学生对人类美好感情的朴素认识, 安排了诸如《回忆我的母亲》、《我爱这片土地》、《乡愁》等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情感的文章。同时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材在不同的单元安排了《“两弹元勋”邓稼先》、《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岳飞》等名人故事, 对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社会人文学科, 激情与想象是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要充分理解、体会进而拥有这一想象与激情, 感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感悟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 从而产生心理的共鸣, 进而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模仿、创造。感悟教学需要师生全身心地投入, 将自己融入教材的角色中。感悟教学更强调学生、老师、课文作者的心灵沟通, 本质上是感性的一部分。初中生的自制力还不够强, 模仿能力比较强, 需要及时通过感悟教学减少社会不良风气、现象对学生的影响, 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

二、在感悟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理性的培养

感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并不是唯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语文感性的重要性, 往往忽视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理性线索。例如在初中八年级的第五单元, 重点安排了几篇科普文章, 并对初中学生说明文中“说明事理”的概念、方法、重要性做了说明:事理说明文注重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也就是要按照逻辑顺序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因溯果、由一般到个别等) 说明事物性质、原理及因果关系、发展规律等。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 还散落着众多充满理性视角的文章,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古文《三峡》、下册的《洲际导弹自述》等。部分教师对这些文章的教学仅限于字词、段落意思的概括及该类说明文的写作, 这是非常肤浅的。这些课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自然、科普知识的苍白解说, 还需要对文章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运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基因畅想》这篇课文, 以拟人的手法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而又较少注意的科学话题写得活灵活现, 让学生在发挥想象的同时注重理性的思索, 例如在对“猪”的生活环境的描述中, “恒温、恒湿、紫外线灯和地面铺满的一至二寸厚的锯末”, 这其中包含众多的科学知识,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 需要挖掘学生的探究精神:为什么我———“猪”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环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同时, 文章还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 将看似深不可测的基因工程的发展、作用及与每个人的密切关系都进行细致解说, 激发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兴趣。

理性意识的培养是感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感悟教学的再平衡。理性需要贯穿在感悟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激情四溢的语言、文字背后, 需要时刻保持理性思考。一篇充满想象、激情的文章要让学生产生共鸣, 背后蕴藏的理性思考作用巨大, 例如初中八年级下册的《大堰河》, 作者艾青通过对小时候生活细节充满感情的描述, 一步步地从对大堰河个人的歌颂延伸开来, 成为对天下伟大劳动者的歌颂, 潜在的逻辑顺序明显。如果没有逻辑思维的贯穿, 则任何感性文章都只是华丽词语的堆积, 没有存在价值。在初中学生的写作中, 经常出现类似“轻轻的白云在蓝天翱翔, 忽然一阵风吹来, 乌云密布”……的语句表述, 好像无病呻吟, 写字根本不经过大脑, 无法让读者对文章产生哪怕一丝美感。

初中语文感悟教学, 不能仅仅是想象, 同时也要充满理性。例如, 驳论文的写作是九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 驳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清楚、论据充分, 也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吴汉何尝杀妻》就完整体现了驳论文的要素:先是提出需要驳斥的观点:戏剧《吴汉杀妻》;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历史上吴汉未曾杀妻, 舞台艺术与历史事实不相符;最后是摆证据:《后汉书》吴汉发迹、家庭关系的记录、汉代史官的文字记载。不但是驳论文需要逻辑清楚, 叙事文、说明文也同样需要条理清晰、逻辑清楚。到过济南的人对济南的冬天都会有一些印象, 可能是冷意、可能是萧条、可能是白茫茫。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 老舍运用独特的观察视角, 分别从风、阳光、雪、水等在其他地方看似平常的自然景象, 突出济南冬天的特色, 在仔细、细致、严谨、文字中, 蕴含作者对济南冬天无尽的喜爱情感。

三、结语

新课改对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语文作为初中重要的基础学科, 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 潜移默化, 从细微处做起, 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例如在语文感悟教学实践中, 将学生的感性培养和理性培养结合起来, 相互平衡, 在给学生安插想象翅膀的同时, 交给学生理性的钥匙。

参考文献

[1]闫晓峰.如何有效实施理解感悟教学.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 (6) .

[2]孙万军.多元感悟, 开启学生心灵.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2 (7) .

篇4:初中语文感悟教学初探

感悟是个性阅读的灵魂。感悟是由文字所指到能指的升华,是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读者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的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感悟的两个层面为:对作品内涵、技法、艺术境界的正确理解;对作品的再创作和提高。能从整体上把握文与质的和谐统一。透过《背影》的文字表象,人们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家境的窘困,悟到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同样也能够感悟到是真实的背景介绍、细致的情节安排才收到了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的效果。还会使不同的读者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加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充满对人生的关爱,这样就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升华了主题。

一、在阅读中学会感悟,培养感悟能力。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引导中,我们可能按“读、思、品、评、悟”五个步骤进行。前四步是基础,只要我们对这几步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且是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悟、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完成在阅读过程中对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例如阅读《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老师对创作背景的介绍,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对关键词句的讨论、分析、品味,学生很容易产生“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这样的感悟。这是作者的创作本意,而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把握,有的同学还得出了“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越需要努力地开花”这样独特的感悟。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形成了学生自己的价值取向。

二、通过引发联想,培养感悟能力。

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向大家宣示,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的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纵横交错的联想,从视、听、味、闻、触等知觉上激起反响,给人以深刻感悟。有的联想具有深远感,给人崇高和壮美。如让学生读王之涣的《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诗中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滴大江流。”王维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收放得宜的联想,从中感悟其深远、壮大、崇高的美感。

三、联系生活实践,培养感悟能力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说明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创作之源。同时,生活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的并能给人启迪的哲理。这一点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尤为重要。比如,面对滔滔江水,孔子有了“逝者如斯”的感慨;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领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 ;华兹华斯从收割姑娘孤独的背影和美妙的歌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用“心”的观察。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又要他们亲身加以体验,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那一面。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才可能写出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自然才会有深度。

感悟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它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增强语文教学科学性、人文性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是主动迎接新世纪,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个性关爱的教学方法。

篇5:初中老师教学心得感悟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主动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父母做到:主动协调,主动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但任八年级数学的教学。我能主动投入到课改的实践摸索中,认真学习、贯彻新课标,加快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法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

三、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为了教学质量,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认真学习课标。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承认学生个性差异,主动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优良的效果.

2、认真备好课。

①认真学习贯彻新课标,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思维。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3、坚持坚持学生为主体,向45分钟教室教学要质量。

篇6:关于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感悟

我是一个很喜欢语文的人,从我的学生时代开始,我便喜欢写作,看文学作品。和这些事物在一起,我会感到快乐和兴奋。它就像是我人生之中的一剂调味品,能够改善我生活中的酸甜苦楚,让生活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一些,所以因为这一点,我毅然决然的走向了教师这个行业。我选择教师,是因为我想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拥有的全部给予他人,我也想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奋斗学习,拥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自己和人生。因此步入工作以来,我一直都非常的认真,非常细致,不敢对工作上的事情放松警惕,也不会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理想。

这是做语文教师的第一年,实习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了一些基础。通过考试进入学校也证明了自己还是有一些能力的,所以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珍惜在三尺讲台上的每分每秒。平时的教学我也会想方法进行创新,因为我知道只有创新,才能让教育进步,也只有创新,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前进。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是要求,而自主学习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这段工作中,我常常鼓舞自己多参加培训,夺取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去在脑海里勾画一个更大的世界,去一一的探索和追寻。

篇7: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悟

走进的机缘

《语文教学参考书》,有这次郑重地走进你的机会,缘于在县进修学校进行的“学术学科带头人——研读教学用书专题培训”。

4月25日,来自全县中小学(含高中)各学科的教师156人,相聚县进修学校进行这次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解读能力和运用能力。

在简洁的开办典礼后,赵云和王长丽老师分别进行《教师教学用书命题说明参考》、《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教材说明》的微型讲座。之后进行分班,分组,分任务,指定研读计划,出试题样卷,分析样卷,各项工作紧凑而有序。一天下来,我对《语文教学参考书》有了新认识,开始了重新走进你的历程。

审视从前

《语文教学参考书》,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上课前,我最亲近的就是语文课本和你。那时,手里可参考的资料不多,这是除教材和练习册之外,学校配备的唯一的课堂教学参考资料:哪是重点、难点,从你那里得知;文章的不解之处,从“课文简析”中发现;需要补充的资料,从“附录资料”中寻找;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从你的“教学建议”中获悉……渐渐的,工作时间长了,以为自己对教材有了一定的把握,再加上其他资料的增多,渐渐地把你搁置,要上公开课、优质课,才有把你反复研读琢磨,每每你都能给我带来不小的启发。而这次培训,让我又重新把你捧在手里,开始重新审视你,也审视我自己。

研读的收获

有人曾说,你——《教学参考书》,可能会让教师形成依赖性,丧失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我却不这样看:对于像我这样,教材解读能力还亟待提升的教师来说,你无疑是个好帮手。特别是这次研修活动,更让我坚定了这样的看法。

这一学期,我担任八年级语文课,而这次培训活动中,我却被分入九年级组,心里还有点小遗憾。但是,经过培训和随后的研读,我又庆幸在九年级组了。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知道,九年级与七八年级的教材编排是有所不同的:七八年级是主题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的模式,九年级由整合优化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组成的“学会读书”系列,并把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融于“综合实践与探究”之中,没有单独列出。而这次深入研读,让我重新认识这样编排的目的——九年级教科书从更高层次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力图在内容、结构、体系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像上次说教材比赛,进行教材研读一样,我又认识了你——《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依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为依据,贯彻《课标》的新理论和新目标,阐发教科书的编辑思想、内容、体系设计的主要特点。不同年级的教学参考书有的不同编写体例,让平时教学,只见树木的我看到了森林,有了一定的大局观念、整体意识。

当然,我也不单单只走进你——《语文教学参考书》,因为你已经明确地告诉我:首先,你作为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仅仅是为教师备课、实施教学 、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资料和参考意见,并不能代替教师本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和对教科书的把握。其次,你告诉我,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眼点。你还告诉我,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不断提高独立备课的能力,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你的谆谆教导,我会记在心里。

《语文教学参考书》——你是语文教科书的配套用书,是会随着教科书的调整而调整的。七年级的教科书已进行了修订,有了新的变化。新的教科书体系在保持和完善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又有新的亮点:其一,探索建立引读导写为主线的教材系统;其二,突出语用,体现语文个性;其三,沟通课外生活与平行学科;其四,倡导多元阅读方式,适应社会和时代对阅读的要求。这更激起我认识你新旧变化的好奇心,我认真地阅读着,辨别着,九年级的你会是怎样的,我正期待着……

现在,我对你有了整体的认识,这也让我看到了繁茂的森林,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去认识每一棵树和其间的花草。今后,我会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认真研读教科书和你,尽量做到整体有序列,各年级有梯度地进行教学实践。

篇8: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悟

一、读意境、读韵律, 加强诗歌教学中的阅读引导

许多人认为, 读是一种惯性行为, 是受个人习惯所影响的, 且“读”与理解阅读对象的含义之间不存在关联, 严格来说,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将读课文作为课堂教学中最简略的环节, 对于一篇课文, 尤其是诗歌体裁的课文, 读与课堂教学毫无关联, 讲解课文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由此, 教师错过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机会, 学生的理解是基于文本层面的, 学生与教师都忽略了事实上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言教学[1]。因此,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诗歌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读”的引导, 那么, 读什么?笔者认为, 读意境、读韵律、读出诗歌之美, 读出学生语言之美。

例如《次北固山下》一课, 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首先读出诗的意境和韵律之美, 只有这样在以后学习文本时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诗的含义。因此, 在这一课中笔者在阅读前首先教会学生应当怎么读, 如何读。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注:省略号代表停顿, 下同)

如此, 则让学生在阅读时首先感受到了诗中所突出的八个要点:客路、行舟、潮平、风正、海日、江春、乡书、归雁, 进而, 使学生通过阅读并从对八个部分的关注中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意境和韵律之美, 加深了对诗的理解。

二、品诗意、品情感, 加强诗歌教学中的品味引导

加强学生对诗歌的品味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引导部分, 在阅读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对诗歌的品味, 才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诗歌的含义。那么, 应该让学生品味什么?什么是品味的重点?带着这些疑问进一步展开论述, 笔者认为, 教师应首先提取诗歌中的核心词汇或汉字, 让学生对其进行品味。

如上述《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八个词语:客路、行舟、潮平、风正、海日、江春、乡书、归雁, 其中, 品味“客路”与“行舟”, 品味作者作诗时的处境, 从而品味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品味“潮平”与”风正“, 品味作者的作诗时所处的环境, 从而品味诗中所描述的场景;品味“海日”与“江春”, 品味作者写诗时的季节与时段, 从而加深对诗意境的感受;品味“乡书”与“归雁”, 品味作者的心情, 并与上述几个部分联系起来, 从而品味这首诗的整体环境。

如此, 通过这样的引导, 可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诗的重点, 哪些是需要加深体会的部分, 从而将诗主次层次划分出来, 并让学生在品味中感受诗的诗意与作者的情感, 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诗的认识。

三、感悟作者心境、体察诗歌蕴意

严格来说, 能够载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首诗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而今天, 在学习时我们所能看到的仅是这首诗的意境与韵律之美, 而不能感受的, 是诗作者作诗时的心境[2]、[3], 进而也就说明, 我们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诗的含义, 而不能了解作者写诗时想到的、看到的以及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由此, 这也说明了在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诗的感悟引导、让学生体察诗歌蕴意的重要意义。那么, 应当如何让学生学会感受诗作者的心境, 从而真正体察到诗歌的蕴意呢?笔者认为, 教师在教学时需将诗歌中所描述的重要信息都提炼出来, 如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等等。

如《少年歌》一课, 教师需提炼这首现代诗的三个核心, 同时也是诗中对“少年”的三种比喻和抒发部分:我们是小羊;我们是山泉;我们是新人。通过让学生对“小羊”、“山泉”、“新人”的感悟, 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认识。

再如《过故人庄》一课, 在这一课中, 教师需要首先提炼诗中所描述的时间和地点, 提取其中的两个关键词:重阳日、田家;进而, 提炼诗中所描述的一个事件, 其中, 事件的起因在于诗的第一句:“故人具鸡黍”, 让学生通过感悟认识“具鸡黍”是诗的切入点;其次, 作者来到“田家”后看到了什么呢?“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再次, 事件的经过是怎样的?“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最后, 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心理感受:“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诗歌教学需从引导学生开展对诗的读、品与感悟入手, 使学生通过三个活动来加强对诗歌的认识, 使其能够更深刻的感受诗歌中所描述的意境, 品味语言美和韵律美, 如此, 则更能够加强诗歌教学效用,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基于加强中学生的读、品与感悟视角, 探析了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策略, 以期与广大同行探讨交流, 并共同来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阅读,品味,感悟

参考文献

[1]周在广.用最美的语言浇灌诗意的根——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 (9) .

[2]沈奇.语言、心境、价值坐标及其他——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现状散议[J].南方文坛, 2012 (6) .

篇9: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二、开展学习竞赛

组织学生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这种竞赛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课堂上我经常以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比赛,第一名为龙队,其他三组依次为虎队、免队、龟队,一学期下来,哪一组得的“龙”最多,我就给这组的每一位同学发一份小礼物。课下我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古诗背诵比赛、故事会、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进行课外延伸

魏书生上课,总是能紧密联系实际,近联学生实际,远联“时代活水”,做到大小课堂有机结合。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他还有计划地把有关心理学知识引进课堂,使学生不仅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与语文课的课内“小圈子”相比,课外是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大世界”。作为教师,必须时时注意,事事关心,勤于并善于博采。要善于从课外“拾趣”,不断从课外引进学生喜欢的东西,特别是面对着那些学起来比较枯燥的课文,更是不能放松这方面的努力。如在教《土地的誓言》时,我不仅讲述“九一八”事变、播放《松花江上》的歌曲,还在教完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想想,我们家乡的工业区,最近几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我们来说,是好是坏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也一下活跃起来,从环境、土地、就业、思想等方面谈得可热烈了。

四、引入音乐教学

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具有启迪人的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保加利亚心理疗法专家、哲学博士扎诺夫指出:“让大脑在每分钟60拍的古典音乐中放松,然后再集中精力,能使大脑静静地想象,并幻想自己来到景色优美的地方,使自己的心境得到良好的刺激,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大脑大脑左右两半球协调一致地工作,使心跳、脑电波取得和音乐同步的节奏。”因而,课堂上响起节奏适当的音乐,无疑会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进行古诗教学时,配以中国古典的古筝或琵琶,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在悠扬古朴的乐曲声中,语言,显得那么富有感染力,就连自己,都禁不住沉浸其中,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还有什么理由不被课文所吸引呢?

五、扩大学科外延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自然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实际上,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等,封闭起来,是学不好语言的。所以,语文学习,仅仅是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我試着把语文学习搬到校园、社会、大自然这个课堂内进行。基础训练“听话、说话”中有一个当小导游的内容,在指导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来到校园中,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校园。不仅是对课文的实践运用,还为习作训练做下了良好的准备。

六、开展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要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之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由课上延续到课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教育不能不能拘泥于书本和教室,应该开展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写日记,进行课前小讲演,给报刊或杂志投寄自己的习作……经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们不但学到了课堂上所传授的基础知识,同时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敢于发表,善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这样一方面激活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

七、运用多媒体教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为“苦”之者大大多于“乐”之者。致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迅速而敏锐,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诗的意境相近的课堂氛围,选择钢琴曲“星空”,并用powerpoint展示几幅城市夜空灯火闪烁的图片和暗夜星空的图片。再自定义动画使诗句字幕式的出现。在一幅城市夜空与星空相互辉映的图片上,此时要求学生不用看书,只需注视画面倾听范读。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

篇10:论初中语文感悟教学

【内容摘要】 感悟教学法是新课程大纲所倡导的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感悟的潜隐性和长期性 ,感悟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常常被忽略 ,通常是被一些有形的活动 ,如各种训练、作业等等所代替。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必须重视感悟教学。实施感悟教学非常讲究策略,如: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或者通过导语或解说引学生“入境”等等。

【关键词】感悟;语感;想象;联想;导语;“入境”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陶渊明也曾讲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所说的“义自现”、“会意”,其实讲的是在读书当中的顿然感悟。在阅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突然间会对书中的意旨或是一些话语有所作领悟,有一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这就是感悟。

对于感悟的意义,《现代汉语》解释为“受到感动而醒悟”。“感悟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即创造“感触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此开始产生听讲的兴趣、想说的欲望、合作探究的心情,为“有感而悟”打下基础;借助必要的课堂规则,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组织好答案”“悟到些道理”;小组汇报(包括小组代表汇报和“畅所欲言”)与交流,使学生更有“感悟”。简而言之是使学生“有所感触(增加感性认识),有所领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

感悟教学法是新课程大纲所倡导的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 ,其独特之处在于关注个体在知识传承链接中的发展流程 ,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但是由于感悟的潜隐性和长期性 ,感悟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常常被忽略 ,在传统教学思考中几乎没有一席之地。纳入教学过程管理视野的 ,通常是一些有形的活动 ,如各种训练、作业等等。过分的依靠训练、忽视感悟或不假思索的滥用感悟都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的弊病之一 ,也是人的创造精神被压抑的重要原因。因此 ,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必须重视感悟教学。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若能有效地运用感悟教学法,将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感悟”是先通过感才能悟,“感”包括认知、感觉、知觉等等心理过程。初中学生感知水平已相当成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大力推广感悟教学法。

实施感悟教学法,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大胆发现,大胆创设情境,把学生导入“思考的境地”,让学生“知情”“知美”“明理”。实施感悟教学非常讲究策略:

一、重视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的培养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悟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叶圣陶老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这是我国关于语感的最早解释。夏丏尊先生较早提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当代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言语形象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语感论者对语感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从不同程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2】

加强学生朗读训练、推广普通话、引导学生建立使用普通话进行思维筀等都可以培养学生语感。具备良好语感,为学习阅读中感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想象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的重要性在于“有了它才能提供感受的广阔天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必须以作品的语言为根据去充分发挥想象力。它才会以具体、生动的面貌呈现于头脑中。而只有当在头脑中或多或少地有了形象在浮动,才有体验和感受。引发想象可利用幻灯、画片,实景等情景教学手段。我在教学九年语文上册《望江南》一词中,通过图片展示:在河边的一座望江楼上,一个衣着光亮女子独自一个倚在城楼上,目不转睛地望着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眼

睛带着淡淡的忧伤和失望。让学生想象,说说这个女子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在这里,她在看什么,如果在等人又等什么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等等,让学生在自由的想象、联想和谈论交流中感情词的意旨。

三、激发学生情感

皎然说,诗中有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犭穴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意中之远”。由此可见,入其境不需会其意,方能算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情感激发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读,可以有表情地高声朗读,可体验作品崇高,悲凉或激昂或欢悦。听,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加深体验。其次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导出他们的真情。我在教学九年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课中通过课件展示:以一双残损的手掌为背景,里面先展示祖国美好河山,再展示上世纪初我国初敌人蹂躏的情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感情。

四、用导语或深情并茂的解说使学生入境。“入境”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声情并茂的讲解和引导也容易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里,从而产生“共鸣”,达到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一课中,对孔乙己两次的出现以及掌柜和酒客的表现用丰富的语言、表情,甚至模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当时的情形,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感悟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它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增强语文教学科学性、人文性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是

篇11: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的感悟

我是一名初为人师的初中语文教学者,2010年秋天才踏上这三尺讲台。初始担任了彝族山区中学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走上讲台还没有摸着当教师的基本之道时,就承担了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研究课题,这使我感到压力巨大。幸好,我在实习期间得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训练,教学基本功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对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情况了解甚多。一年来,在校领导以及全体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很快地掌握了初中阶段的教材教法,同时在课题的引导下,不断学习钻研,又不断从其他老教师那里汲取教学经验。现在我想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最为基本。确实,生字词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自身素养。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学习,终身有益。所以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语文也提出新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很显然这必须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的目标对老师对学生都是新的挑战。过去(我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上语文课时,多数情况是以讲四川话为主,严重导致学生读音出现偏差,结果呢,学了八九年的语文课,却不能独立、准确、流利地阅读一篇较简单的文章,这不仅让学生变成哑巴,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现在我通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字词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因为无论到哪里,都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的感悟如下:

刚刚接手这两个班时,我发现由于受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很大,唱读书本的现象特别严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严格要求自己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同时利用网络,下载普通话标准朗读,要求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不断校正。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正是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喜欢学语文,知道语文不仅是升学的工具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将来参与社会各项活动必需的语言,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以上是我在=这一年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体验。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只有基础打牢,才能让语文教育更进一步,我也将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不断进取。

篇12: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

第六、七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要求:1、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2、根据老师讲解的写作背景来感知课文,能够理解、体悟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3、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默写、朗读、思考、积累.4、让学生了解我们所遵循的做人的道理和古代哲人讲的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提高文化素养.

第一单元是散文.掌握文章“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时应在朗读中细细体会.

第二单元是小说,要求掌握小说的三要素、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和自然环境的铺衬作用.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语言的精炼、准确、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洞察能力、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单元是议论文.学习议论文要掌握文章的论点、论证的方法,细细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和对文章中具体内容的理解.

二、主要措施与方法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

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

4.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要把作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工作.

5.复习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复习时应讲知识要点、题型、思路、规律、方法和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布置的练习要有典型性、指导性、灵活性.

6.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要抓“突破口”,不盲目“开快车”.

7.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做好学生的成绩统计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点拨.

8.在综合测试的阶段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

9.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篇13: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悟

一个平凡的生命, 为了一个普通的事业, 能工作60年而不知疲倦, 这是何等幸福的人生呀!

1950年3月, 先生时年13岁, 虽然还是个娃娃兵, 但在部队就当上了文化教员。大概正如我们中师毕业前夕的实习吧, 先生初登讲台, 就对三尺讲台表现出了极大的爱慕和热情。以至转业后, 先生怀着一颗赤忱的心, 毫不犹豫地向政府提出要当一名农村教师的愿望。

这一站, 就是60年。60年一个花甲, 不说成长中风风雨雨的考验, 单就先生成名之后面对各种各样的绣球诱惑, 能够始终坚守农村课堂的信念, 就足以令人敬畏。

先生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 对农村的孩子特别有感情。记得前几年先生曾对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先生退休之后, 就住在绍兴市区。好像是春节吧, 那天先生家的门铃响了。先生透过猫眼, 看到门外站着一个背着蛇皮袋的中年男人, 面相陌生。先生正在疑惑, 门外传来“是周老师家吗?我是你的学生……”

开门后, 来的正是先生曾经的学生。学生把重重的蛇皮袋往地上一放, 就说:周老师, 我总算找到你了。今天我是来送一点红薯给您的, 这是我自己家种的。

先生一看学生的衣着, 就知道学生的生活也许并不阔气。先生象征性地收下几个红薯, 多余的让学生带回家也许能卖几个钱。学生急了, 说:周老师, 这几个红薯不算什么, 你就收下吧, 反正我们家自己种红薯, 多得很, 拿回家也是给猪吃的。

说到这里, 先生笑了。先生说:这就是农民的孩子, 别看他不会说话, 但对我们老师的那份心意, 却是天下最真诚、最可贵的。

学生总会记得老师对他们的好, 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帮助, 他们也会铭刻心头。所以先生常常告诫我们, 为师者, 要善待孩子。

先生说:判断一个教师是否优秀, 不能单纯看他的学生乖不乖, 成绩好不好, 最重要的是看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如果一个教师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那他一定会赢得学生的敬重, 一定会有幸福的人生。

今天, 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青年教师, 他轻轻地对我说:刘老师, 像你这样能够做周老师的入室弟子, 真幸福。

2004年, 我有幸参加先生带班的“县语文名师班”研修;2005年, 我的《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在《人民教育》专题刊发, 先生在点评课堂时, 对我课堂里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儿童意识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不断提醒我要走出一条真正的儿童语文路线来。我清晰地记得, 那天在名师班的研修课上, 先生从我的课堂出发, 深刻地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不从儿童立场出发的课堂, 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先生的一席话, 唤醒了我身上原有的那一种朴素的儿童意识。在日常教学中, 我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追求儿童语文。2006年, 我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人民教育》用了2期专题讨论。先生针对我的课堂探索, 撰写了《小学语文课的儿童文化视角》的教学评论。这是先生第一次对我的课堂作挖掘并提出了“儿童文化”的要素。先生曾对我说:语文课有了儿童的视角还不够, 还要追求一种儿童文化。

先生旗帜鲜明地指出:小学语文应该是儿童语文, 小学语文课堂文化, 应该是儿童文化的一部分。要努力让儿童在我们的课堂中表现出儿童的天性、精神和价值观。

我就是这样聆听着先生的教诲幸福成长起来了。在先生的引领下, 我坚守儿童的立场, 努力营造充满儿童文化的课堂, 先后开发了《少年闰土》《将相和》《汉字文化启蒙》等成功的课堂。2009年, 我的第一部教学专著《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出版, 先生欣然作序《把鲁迅还给儿童》。先生赞誉我为鲁迅启蒙教育做出了突破性的探索, 并将此视为儿童语文课堂研究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2010年, 先生看到我的儿童语文课堂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先生约我交流了几次, 对我的教学风格进行了梳理, 提炼出“质朴、大气、自然”的田野风格, 并帮我归纳出了“从儿童中来———让儿童去做———到儿童中去”的儿童语文路线图。

“不图为师惊艳, 唯求学生发展”, 我的儿童语文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 日趋成熟, 绝非偶然。因为我有先生, 我是先生儿童语文思想的实践者和受益人。

今天纪念活动的最后一个议程是, 先生为我们做了《语文教学呼唤“低碳课堂”》的学术报告。

当这个报告题目一出来, 台下就引发一阵小小的骚动。当我们这些年轻后生们还在为“低碳生活”抓耳挠腮的时候, 这位不会电脑、不会上网且退休多年的老者, 居然提出了“低碳课堂”概念。其思维的敏锐和视野的宽广, 不得不令人震惊。

先生从一次全国学科教学质量检测的结果入题, 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课时最多、研究最活跃的语文学科质量的合格率会是最低?然后深刻地指出语文课“高耗低效”的现象, 提出我们的语文课要“减肥、瘦身、脱水、减排”, 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实践训练的机会交给学生, 把那些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无益的内容驱逐课堂之外。

我身后的几位教师, 在悄悄地议论先生真会追赶潮流。先生的确是一个善于捕捉时代信息的智者, 也因此有人赞誉先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但如果我们仅仅是看到先生的敏锐和创新, 而不思考先生为什么创新、为谁创新, 我们就把握不了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本质。因为创新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2000年, 先生在《阅读教学设计论》一书中首次提出课堂教学的“软设计”概念, 要求确立以儿童为主体的阅读课堂教学, 课堂要留空间给儿童。随后, 先生又提出了“语文尝试教学”模式, 建立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 要让儿童的“学”走在教师“教”的前面;2002年, 先生又出版了《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究》, 提出了要以一两个主要问题的探究, 来取代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烦琐提问, 目的也是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儿童。2005年, 先生又出版了《儿童作文教学论》, 提出作文要让儿童的心灵自由表达。

我们不难发现, 先生的每一次学术创新, 虽然都紧扣时代的脉搏, 但从来不是为了迎合时代、为了创新而创新。因为时代在发展, 儿童也在发展, 教育理念和实践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 是先生的儿童语文立场。教学设计要强化“软设计”, 就是强调课堂的生成性, 要看到儿童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尝试教学, 背后的实质是要我们尊重儿童的学习主动权;今天的低碳课堂, 更是从课堂生态的角度, 不仅仅要关注儿童的语文学习, 更要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

先生在《小学语文应是儿童语文》一文中说:小学语文教学之本是追寻儿童的语文, 让儿童喜欢语文, 拥有语文, 要用儿童语文来呵护儿童的生命发展, 润泽儿童的精神世界, 这应当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归宿。

先生是儿童语文的开拓人, 也是儿童语文的领航人。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先生没有讲自己一生的成长故事, 更没有讲一句自己成功的经验。尽管谁也无法否认先生著述本身的学术成就, 但今天台上的先生, 却从语文质量检测合格率最低的事实中, 冷静而深刻地解剖我们的语文, 我们的历史, 解剖我们自己, 深感惴惴不安。

这就是心系儿童、情系教育的大爱者、大智者才拥有的襟怀和勇气。

篇1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点感悟

以宜兴市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点有: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关注学生主体的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单一,课堂教学方法依然“穿旧鞋走老路”,课堂教学评价比较呆板。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责任,也有学生的过失。那么,如何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呢?我的感悟是以下四点。

第一,课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提出八种智能是人类最基本的智能,而且每种智能在人身上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式不相同。根据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热爱语文课。我们学校虽然属于城区学校,但是近年来外来人口增多,新市民的子弟与本市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学生与学生之间生活经历不一样,人生感悟不一样,学习语文能力也不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最大限度发现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的优点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醉翁亭记》一文时候,我布置一个探究性题目:让学生探究作者的乐趣究竟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朗诵,那么就让他们在朗诵中体悟作者的乐趣;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我就让他们绘制醉翁亭记图画,让他们在绘画中把这种乐趣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喜欢旅游,我就让他们模仿导游,介绍旅游醉翁亭的所见所感,在导游解说词中体现作者的乐。虽然手段方法不一样,但是效果都一样,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面对了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领悟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丰富、有梯度。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语文工具性的功能被放大,甚至忽略了语文人文性的一方面。新课改提出三维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综合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真正把三维教学目标放在一起考虑的还是比较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在语文课堂的每节课中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分析人物形象、揣摩语言特色、小说的主旨揭示上面。其实,小说中作者的情感线索非常重要,作者在文中探求新生活新路子的理念,要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角度让学生体悟。还可以联系现实,让初中学生谈谈人生之路、做好人生的早期生涯规划。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梯度。目标设计一般是由易到难,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比如学习九年级《桃花源记》一文时,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锻炼的含义,要背诵、翻译全文。这是基础目标,是必须夯实的,基础目标没有完成,探究情感价值观目标毫无意义。每一个目标的设计要循序渐进、难度呈螺旋式上升,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步一步来的,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也在基础与能力的提升中不断提高。

第三,课堂教学方法要针对课型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最怕老师一讲到底,课改以来,讨论课往往是一种形式主义,很多语文老师公开课运用讨论课,热热闹闹,平时上课老师一个人“一言堂”、教学方法涛声依旧,学生没有机会,更谈不上有自己的话语权。新授课,注重教师讲解,师生讨论,共同完成对文本的解读,这是可以的。讲授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年青的教学方法。运用好,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复习课就不一样,目前复习方法主要有归纳法和演绎法,每一种方法要让学生心服口服,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试卷讲评课方法又不同,我一般先让课代表把试卷或者讲义发下去,让学生自己统计每个小题的得分失分情况,然后有选择的把疑难问题或者学生不会的题目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讨论、争鸣,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最后,教师把同一类题型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在拓展中加深印象,巩固课堂知识。讲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都有自己的课型特点。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型特点,尽量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是充满学习兴趣的一项活动、而且学习语文方法多样,不拘一格。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捕蛇者说》一文时,新授课主要疏通字句、理解文意,领会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道理,主要用讲授法。复习课《捕蛇者说》一文时候,要注重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的归纳和整理。比如对于“之”字的不同用法,例句“余悲之”“君将哀而生之乎”“言之,貌若甚戚者”中的“之”用法不同。再与七年级、八年级语文学习中的“之”结合起来,系统归纳总结初中阶段“之”在文言文中的不同用法。试卷讲评课如果选择《捕蛇者说》一文中段落时,要注意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每一题要选用课外文言文拓展强化训练,让学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能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去解决课外阅读问题,真正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上一篇:2023年高考广东英语答案下一篇: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