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2024-07-19

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共9篇)

篇1: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了大学生旅游热。

通过的《旅游经济学》的学习,2008-11-15—2008-12-13我对贵阳中医学院、贵州亚泰学院和贵州财经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1.大学生对旅游的态度与旅游目的有93%的学生对旅游感兴趣,这项调查表明了大学生在旅游态度及偏好方面,持有喜爱的态度。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体验民风民俗(33%)和休闲度假(21%),另外释放压力,调节心情的接近46%,而纯粹购物、远动健身,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所选择的目的也有所不同,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释放压力,调节心情,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2.旅游的时间与目的地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海滨沙滩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海相望。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有20%左右;反映了大学生想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不大喜欢受约束,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寒暑假期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给学生更多更充实的时间去浏览各地的名山好水、风土人情,而时间又是大家主要的选择。平时大家都要把时间花在学习中,没有那么多的空闲出去游玩。放假的长时间给大家带来了充实丰富的时间,也可以更好的和各地的朋友一起去旅游,身心在放假的时候也得到更多的放松,可以无忧无虑的去游玩。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国庆、五一长假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因而在寒暑假旅游人数多。

3.旅游消费的状况

有73%的学生的消费水平在500—800元,但只有10%左右的支出于旅游。因为家长的供给依然是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大学生可支配的经济支出有限,不可能支付得起大酒店高昂的住宿费用,个人小旅店虽然价格便宜,但小旅店经营的不规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使得大学生在安全方面、住宿的服务质量存在顾虑。总体上说,大学生对消费的总体要求都体现了节约原则,在大学生旅游中的消费基本都保持着简朴节约的优良传统。

4.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朋友结伴而游的(约67%)占大多数。

其次是自助游占总数的35%。

这项调查说明了大学生在旅游上更倾向于与朋友一起,主要是因为意气相投,能更开心的游玩。而自助游这是自我挑战的一派,充分展现人格魅力的年轻一族,也说明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能够更好的掌握游玩进度、地点、时间等,让大学生能够充分的享受旅游的乐趣,但同时,也反映了旅游产业对大学生旅游开发的忽视,致使许多大学生要么没有更好的旅行社和旅游线路的选择,学生经济能力还不是很强,正处于不上不下的阶段,也不好意思跟家长开口要很多钱用于旅游,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也不好意思跟家长开口要很多钱用于旅游,从而限制了大学生的出游。

5.旅游的频率与范围

以不定期,想去就去的学生最多(53%),表明了学生的不受约束,独立自我的特点。其次是1次/学期、1次/年,分别都是20%。

在出行范围上,省内、国内的旅游分别占了总数的47%、50%,说明目前大学生主要在国内游玩,由于铁路的大提速、高速公路的不断完善为远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就为大学生去外省旅游创造了条件。虽然省内旅游也占了47%,但选择去省外游玩的学生对省内的旅游景观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主要因为省内的旅游点没有太大的知名度,并且学生比较喜欢带有刺激性的行程,而选择省内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受经济的影响。

6.旅游的信息来源

调查表明,亲朋好友介绍的旅游景点可信度相当高(约占40%),其次是互联网约占33%,报刊约占20%,可以看出亲朋好友对大学生的出游有很大的影响力,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报刊广告、旅行社对大学生并没有起到较大到关键。目前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景观大相径庭。根据调查,一半大学生表明学校极少组织大学生出去旅游,并且部分大学生极少参加学生组织的旅游活动。可见学校对大学生的旅游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学生旅游具有很大的市场

空间。

在这些问题上,我们不难看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的经济不够独立,也没有充足的资金。

虽然有着闲暇时间,也有对旅游的需求;但因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大学出游的特点与问题。这是因为经济条件是产生一切消费需求的基础,因此,大学生收入的分配、旅游产品的价格等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对旅游需求的结构与规模。

在现在社会经济中,大学生的收入越多,则对旅游的需求增大;而收入越少,则对旅游需求也会下降,因而大学生的收入水平关乎着是否会出游。当然,旅游产品的价格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行动,在有闲暇时间的情况下,当旅游产品的价格较高时,大学生往往会放弃旅游;而当旅游产品的价高较低时,大学生就会采取行动;因此,大多数会选择在淡季出游。

在旅游活动中,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放松心情,学会一些沟通技巧,这对大学生是有益的。

从上面的调查中,不难看出旅行社对大学生的旅游开发的不注重。然而,在但今社会中:

1.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

2.客源市场主要是年轻人,基本上处于好动的年龄,很容易成为旅游者

3.可支配的收入的增多

上述的原因的可以看出,大学生是一个潜在的旅游市场,因此,我觉得旅行社们应重视这个市场,虽然受一定的经济的影响,但这个市场的数量庞大。当然,这个市场具有它的特性:

1.推出多种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以供不同的大学生选择。如:观光旅游、探险旅游、民俗旅游等。

2.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旅游动机多样化且追求个性化,在开发大学生旅游

市场时要机动灵活。一是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机动灵活。吃、住、行、游、娱、购项目分别列示,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短、中、长线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甚至零包价旅游;二是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

3.旅游产品的价格的定价明确,因为大学生对价格敏感度高,出游人数随价格变动

弹性较大,又受经济的限制。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出游,形成规模市场。因此,在不损商家利益的情况下,希望价格实惠。

(1)明码实价。明码实价能令消费者感到诚实可信,增强大学生的出游信心。

(2)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制定不同的价格

4.薄利多销。大学生旅游市场集中,规模较大且对价格较为敏感。旅游企业要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利用它的市场特点,降低成本,实行薄利,取得价格优势,才能激发市场,实现规模开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上看出:大学生目前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此外,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中的各种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在设计旅游线路时,针对大学生的种种特征,这样不尽可以使商家获利,也可以实现更多大学生出游的愿望。

篇2: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旅游市场的一 个重要而 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 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 力和自我生活能力,相对宽松的时间,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造就了大学生旅游热。调查相关内容:

我们在五月份在网上向在校大学生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收回100份,通过对各校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解释分析,试图得出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部分规律。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参与调查的男女生比例为3:7,大二的居多,占 56%,以上海的大学生居多占73%

调查结果分析:

1、旅游消费的状况,有40%的学生的消费水平在 800—1000元,31%的在500—800,但只有 10%左右的支出于旅游,每年大概出游1—2次得占了很大一部分有73%。因为家长的供给依然是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大学生可支配的经济支出有限,因此在出游工具上的选择都以火车和汽车为主,火车比例占了62%汽车比例占了24%,星级酒店虽然费用较高但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有30% 说明大学生出去旅游还是很注重品质的,小旅店虽然价格便宜,但小旅店经营的不规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使得大学生在安全方面、住宿的服务质量存在顾虑,因此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占了30%。在调查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限制大学生旅游有50%是价格太高。总体上说,大学生对消费的总体要求都体现了节约原则,在大学生旅游中的消费基本都保持着简朴节约的优良传统

2.旅游的时间与目的地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水乡古镇占了总人数的37%,表明大学生对古代的生活有很大的向往。其它的选项的比例都很接近,反映了大学生想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暑假和节假日,暑假偏多占49%,节假日占37%。选择平常的周末出游的和寒假出游的人少。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暑假时间长,时间是大家主要的选择。平时大家都要把时间花在学习中,没有那么多的空 闲出去游玩。放假的长时间给大家带来了充实丰富的时间,也可以更好的和各地的朋友一起 去旅游,身心在放假的时候也得到更多的放松,可以无忧无虑的去游玩。同时很多人偏好于夏天天气不会冷,出游方便,寒假虽然时间也长但天冷旅游现对就会比较不方便,很多活动项目也少。有很多大学生选择节假日出去旅游的,主要原因是节假日的时候如清明中秋那时都天气很好很适合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国庆、五一长假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因而周末旅游少。

3、旅游目的。去旅游的目的是游览、欣赏景观(63%),另外派遣心中郁闷(46%),找同学熟人玩(14%),而对于结交新驴友

却不太感兴趣,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所选择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以放松,学知识为主。

4、旅游的方式 在 调 查 中,大 学 生出 游方式 选 择自助游(54%)占 大多数。其 次 是朋友结伴的 33%。而选择跟团的只占了8% 这项调查说明了大学生在旅游上更倾向于与朋友一起,主要是因为意气相投,能更开心 的游玩。而自助游这是自我挑战的一派,充分展现人格魅力的年轻一族,也说明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能够更好的掌握游玩进度、地点、时间等,让大学生能够充分的享受旅游的乐趣,但同时,也反映了旅游产业对大学生旅游开发的忽视,致使许多大学生要么没有更好的旅行社和旅游线路的选择。

5、旅游的信息来源,调查表明,占了绝大部分互联网(69%),亲朋好有介绍有16%以看出亲朋好友对大学生的出游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校园宣传广告和旅行社大学生并没有起到较大到关键。因为目前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较大,同时学校和旅行社对大学生的旅游也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6、选择旅行社出游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选择旅行社出游的原因都以价格合理为主(36%),其次是安全有保障(28%),说明了大学生很重视价格的同时,也很有安全意识。而导游服务则不是很重视(16%),手续简便占(18%)这两个选项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还是可以看出学生还是会去重视跟旅行社出游如果有合适的产品 关于大学生出游的意见:在调查中大学生提出的意见都是围绕着

价格、安全、舒适、旅行社开发特色路线为主.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 从上面的调查中,大学生出游还是会想要去选择旅行社,但由于很多原因如产品不适合,价格不合理和时间等,限制了大学生选择旅行社,同时也由于旅行社对大学生旅游的不重视,大学生对跟团出游还是很保守的。但是

1.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 2.客源市场主要是年轻人,基本上处于好动的年龄,很容易成为旅游者 3.可支配的收入的增多如做兼职上述的原因的可以看出,大学生是一个潜在的旅游市场,因此,得旅行社应重视这个市场,虽然受一定的经济的影响,但这个市场的数量庞大。当然,这个市场具有它的特 性: 1.推出多种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以供不同的大学生选择。如:观光旅游、探险旅游、民俗旅游等。2.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旅游动机多样化且追求个性化,在开发大学生旅游 市场时要机动灵活。一是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机动灵活。吃、住、行、游、娱、购项目分 别列示,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短、中、长线的包价旅游或 小包价旅游,甚至零包价旅游;二是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 可选择的旅游方式。3.旅游产品的价格的定价明确,因为大学生对价格敏感度高,出游人数随价格变动 弹性较大,又受经济的限制。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出游,形成规模市 场。因此,在不损商家利益的情况下,希望价格实惠。(1)明码实价。明码实价能令消费者感到诚实可信,增强大学生的出游信心。(2)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制定不同的价

篇3: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状况,优良潜质

一、问题的提出

民办高职院校是在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在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同时也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为社会和家庭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更多选择的可能,以及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的差异,以及民办高校的办学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培养目标、社会认同度、学生层次上有一定的区别。

民办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办学自主、保证质量、机构设置精简、办事效率高效等,然而,社会上有部分民办高校校舍靠租赁、教师靠外聘、资金靠收费、办学低层次、入学分数低的现状,给社会留下了高收费、低质量的不良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院校的口碑。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同龄人相比,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就业等方面显现出来的问题不可忽视。我通过对某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了一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状况调查,内容包括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现状及问题。

1. 学习积极性不高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27.6%的学生认为“考入的大学不理想,自己就会没出息”。从调查中知道,学生参加全国高考没有考好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纳为:基础打得不牢和考场发挥不好。那么,到了大学就会有很大的影响:高中时候学习还好,但由于考试发挥不利,没有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高中时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从他自身来讲,就不愿意再继续学业,而是迫于父母或者生活环境的压力进入民办高职院校学习。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觉得到大学可以轻松自由了,所以也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或者是有的学生本来是学文科的,但是父母觉得文科毕业后就业面窄,利用民办高职院校报考专业的条件相对宽松的有利因素,为孩子选择理工科专业,导致学生在基础差、兴趣无的情况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种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 社会责任心较低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在校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对学业的重视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以为既然来到了高职院校,而且是民办的,反正文凭也不值钱,混个三四年毕业,把“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忘得一干二净,甚而迟到、早退、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习以为常。另外,有部分学生思想浮躁,还有极个别的存在着严重的功利思想,例如: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等方面动机不纯,虚荣心强,有些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请客送礼拉选票,游说相关老师和负责人。调查显示,24.5%的学生有“考试作弊”的经历,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的学生中被查出有作弊行为的占2.6%,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各类处分的学生达3%。在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期还银行的助学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拖、赖手机通信费,借同学和老师的钱、物不还,言而无信、欺骗撒谎等现象时有发生。

3. 心理素质欠佳

从表面上看,很多学生有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深入交往并了解他们各自的背景就会发现:很多人在初、高中阶段被老师否定甚至歧视,加之他们自身家庭、社会、朋友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而教育方法欠缺,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他们面对的问题和烦恼更多,心理更为敏感和脆弱。有的学生想上进但缺乏动力,有的学生自暴自弃而又不甘心,有的学生渴望独立演变成不服管教,有极少数学生甚至有仇视、报复和自闭心理。调查显示,有12.7%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经常感到“情绪低落”的学生占样本总量的9.2%。

(二)原因分析。

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政策是由教育部统一下达招生计划,招生批次在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计划的最后一个批次,普通高等院校招收本一、本二、本三、专一学生后,剩下的学生成为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所以,和正常的本科和专科生相比,民办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有明显的欠缺。另外,民办院校由于特殊性,只能靠学生的学费和董事方的投入来维持院校正常的教学运转,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收费和其他批次的院校相比都处在较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部分人对民办高职院校文凭含金量产生了错误认识,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学生的认识,成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心不高的影响源。另外,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大部分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家的时候,可能在“溺爱”环境中长大,心理上比较敏感和脆弱,经不起考验,遇到问题很迷茫,甚至是很无助。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民办学校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参加先进评选、医疗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开始在评优评奖、助学解困等方面给予民办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同等的待遇,但民办高职院校所获得的比例还远远低于其他学校。这在无形中造成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中低人一等的阴影。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这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已有明确的界定。但现实中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差异,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人事调动等方面都和公办院校老师不尽相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表现为: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平衡。且很多专职教师是退休的老教授、工程师,年轻专职教师则由于上述待遇问题流动性较大。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和流动性的不平衡与频率较高现象对学生、家长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的印象。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优良潜质

调查还发现,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的其他学生有相似的客观环境,所以也有与其他大学生相似的可开发的潜能。又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状态特点,自身发展特点又区别于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也因此有一些强于其他大学生的优良潜质。如果这些潜质得以正确地发现和引导,将对他们的成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关爱、赞扬的渴求和强烈的反响。

在应试教育中,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别人的加倍关爱与不断赞扬早就习以为常,对关爱者、赞扬者也渐渐地少了感激之情,个别学生在自认为应该听到赞扬声却未如愿以偿时,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而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时所获得的关爱、赞扬比得到的批评、厌弃要少许多。当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都想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振自身形象,渴求得到新的朋友、新的老师的首肯。当真诚的关爱、由衷的赞扬降临在他们头上时,他们的反响会十分强烈,他们会振奋、自信,更加积极地去寻求新的赞扬点。这就有效地提高了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和师生的亲和力。事实上常有一些课堂上无法令自己安静下来的学生在面对老师真心的关爱时,其自控力立刻增加了,而严肃的呵斥、惩罚却适得其反。所以,结论是:教师要与学生做真诚的朋友,不断地发现每一个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闪光点”,把赞扬的外界影响扩大到最大,把批评的外界影响缩减到最小。惩罚,尤其是当众的惩罚,并非是好的选择。所以,面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准则,“爱”是教育思想的核心。

(二)对“动手”的强烈兴趣和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持排斥态度,但在“动手”上却颇为喜好,有的在电脑游戏中已是高手。对于他们而言,被培养为应用型的人才,其成功率是很高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设计出更多的“学生动手”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动手中把握适当的难度,设置合理的梯度,使学生不断增加成就感,并逐渐认识到“枯燥的理论”对“动手”的指导作用,从而产生对理论学习的需要和自觉学习的欲望。做好这一点也是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的就业率足以证明这一点,在此,我们不得不感谢我院汽车专业建设的提议者,不得不佩服把我院发展为以工科为主的民办高职院校的伟大战略。

(三)具有比一般大学生更明显的多方面能力。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趣味的多向性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在很多方面的能力上强于只善于考试的学生。例如:第一,社会活动能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更善于交友,在他们周围总是有不少的朋友,他们善于团结方方面面的人,不孤傲,不自私。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果时,会毫无保留地告诉同学。因此,当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融入团队的速度要快得多,融合度也高得多。第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由于在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过程中所经历的磨练,他们学会了认真而坦然地去对待失败,不易产生退缩的心理。这种精神状态在社会竞争中是宝贵的。在社会上我们不难看到不少成功者并非是考高分的学生。第三,组织管理能力。在应试教育中,为了考高分,学生不得不将自己“封闭”起来,把面对书本的时间延至最长,参加集团活动的时间甚少。因此,在群体活动中去组织管理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而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不愿“自闭”,所以参加群体活动的时间较多,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可爱的,是值得我们去全身心地投入,与他们共同进步的。他们也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1]毛伟雄.当前民办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分析[J].福建高教研究, 2006, (2) .

[2]钱骏, 沈美媛.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月刊) , 2007, (9) .

[3]冯冰.浅谈民办高职院校“后进生”的转化管理工作[J].南方论坛, 2006, (8) .

篇4:大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调查

大学生在校学习现状

教材不受青睐,推荐教材无市场关于大学生在校征订教材的调查显示:68.18%的学生选择只订一部分,仅有11.04%的学生选择全订,17.53%的学生选择一本不订。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学生“订一部分教材”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有一些课程没必要上(42.73%)和只订与自己专业有关的(40.91%),紧随其后的是“反正老师也讲不完,订不订也无所谓”(16.36%)。

考取证书积极,但是盲目性很大考证最主要的原因有:为以后的求职增加砝码(122人次,57.28%),为扩大知识面(33人次,15.49%),兴趣爱好(28人次,13.15%),随大流(23人次,10.85%),其他(3.29%)。其中考取证书方面最多的是英语等级证、计算机证书、会计证(分别占到33.42%、25.94%、23.69%),紧随其后的是小语种证书(5.24%)和商务英语证书(3.74%),另有7.98%的学生选择考取其他方面的证书。(见表1)

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求职压力越来越大,文凭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同学们只能通过考取各种方法技能类证书,来为自己不确定的未来增加一些筹码。但是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盲目性很大,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

逃课现象严重,校园学习氛围差关于逃课的调查显示,47.40%的学生选择逃公共政治类课程,7.79%的学生选择逃方法技能类课程,22.73%的学生选择逃专业课程。逃课的原因主要是:课程内容陈旧(47.40%),教师水平低(约22.73%),仅仅7.79%的学生是因为课程难度太大。

大学生在校学习特点

毕业后期望值高,发展空间很重要目前在校大學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期望值均较高。毕业后的择业标准主要有:是否有发展空间(46.10%)、收入的高低(22.73%)、个人兴趣(20.78%)、工作的稳定性(15.58%)。毕业后工作的类型选择主要有:有晋升机会但工作强度大(62.34%)、收入高但是压力大(16.23%)、收入低但稳定(12.99%)、晋升机会小但工作强度小(3.90%)。调查表明,大学生更关注的是工作是否有发展空间,对工作的稳定性则要求很低。

校园服务不合理,与需求脱节严重在校园服务中,学生最满意的是校园环境(91人次,46.19%),其他如辅导员工作、去图书馆查资料的便利程度、校园购物的方便程度均占大约一成。最不满意的方面有:提供实践机会(57人次,22.35%)和学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6人次,18.04%),辅导员工作、提供就业信息、学校内部网络建设以及上网费用方面均有大约10%的学生不满意。

课余时间很充裕,但极少用于学习调查发现,有大约51.30%的学生每天有超过4个小时的课余时间,24.68%的学生选择了3~4个小时,仅仅22.73%的学生感觉课余时间每天少于3个小时。这表明在大学中,学生有较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可是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时间的活动并不丰富,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在宿舍内消遣与玩游戏。虽然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上自习,可是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参加体育锻炼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详见图1。

大学生在校学习存在的问题

教学质量不达标,名师授课课时少74.68%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水平一般,12.99%认为质量高,11.69%认为质量差。这表明学校教学的质量还是让很多同学不满意。在希望什么样的老师授课方面:41.5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反对“填鸭式”的教学;44.16%的学生选择能够介绍本学科最前沿动态的授课老师;仅有13.64%的学生选择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师;所有的学生均不喜欢完不成教学任务的老师。

授课形式单一,且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学习形式的调查显示:43.51%的学生希望“老师指点,自己钻研”,其他选择有:老师提供话题,集体讨论(42.86%),希望全由老师讲解,自己被动接受的只占到了12.99%。大学老师应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当代学生更需要的是习得学习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调动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名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当取得成绩时,学生会认为自己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以后的学习动力也会更强。在高校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另外,有超过半数的学生(54.55%)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最主要的原因是:安排了太多没必要学习的课程(37.01%),重要的课程安排的学时不够与老师授课水平有限也各占到了15%左右。详见图2。

图书馆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在图书馆的利用方面,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仅占29.22%。其中,40.78%的学生是用来打发业余时间,16.50%的学生用来查学习资料,其余42.72%的学生是去读课外读物、扩充知识面。不经常去图书馆的原因主要有:图书馆藏书自己感兴趣的太少(47.06%),网络时代不用去图书馆也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21.57%),娱乐项目太多没时间去(16.67%),对自己有用的藏书太少等(14.71%)。

改善大学生在校学习状况的建议

加强指导学生社团,让社团“动起来”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裕但是内容空洞。虽然现在有很多社团,很多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但是社团组织的活动还是很单一。许多社团仅仅是入团时交一部分钱,以后就杳无音信了。

这就需要学校在批准设立更多社团的同时,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特别注意加强对社团负责人组织活动能力方面的指导,让社团真正“动起来”。只有动起来的社团才能发挥社团本身的积极作用。

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吸引学生到课堂学习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是很满意教师的授课水平。这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现在虽然也有培训,但是“形式主义”严重,达不到提高教学能力的效果。学校的培训应在两方面加以改进:(1)培训的质量。要紧跟社会、学生的需要,注重讲课方法的培训。(2)加强监督机制。注重检验培训的效果,使其不流于形式。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请更多相关领域内的专家来讲座,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增加实用选修课,加强课堂监管调查显示,同学们最希望得到关于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学校应该增加这方面课程的授课教师。这需要学校时时关注学生的选课情况,并加以统计分析,依此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满足大部分同学的要求,同时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才能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毕业后才更加有竞争力。

篇5: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BJ111

3调查时间:2011.11.21—2011.11.2

5调查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三所高校

调查对象:三所高校学生,教师,餐饮食品店

小组分工:组长(杨浦)

组员(姜景博 刘家豪 殷东豪 李笑天 胡弋翔 李忠升 朱夏磊)报告撰写:杨浦

随着各地多起大学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企业卫生状况、原料等问题的曝光,在校大学生的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教育局等单位的积极努力下,我市高校附近餐饮单位大多合理经营,相对安全,但仍存在隐患。

为了具体了解上海市在校大学生饮食安全的真实现状,了解各有关单位工作的落实效果,本小组在临港的三所高校范围内开展了“临港地区在校大学生饮食安全状况”的调查,对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普查,回收志愿者问卷384份,回收率为88.07%。为增强可信度,又与部分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及共享区内各餐饮食品店位进行了访谈。调查显示,临港地区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饮食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维护了在校大学生的利益。

一、在校大学生饮食状况

现状一:在校大学生饮食地点相对集中。

调查结果表明,临港地区在校大学生饮食地点相对集中。在平日上学时间,在校大学生在食堂用餐率高达85.6%,因为大部分同学认为食堂通常开设在校园内,学生上下课期间就餐更方便,另有大约11.3%的大学生偏好选择共享区内或周边的餐饮单位就餐,只有3.3%的大学生为了追求饮食方面的享受选择到较远的就餐地点就餐。

临港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日常饮食地点的选择相对固定,通常集中在校内食堂及学校周边共享区的餐饮单位。在多次访谈调查中,在校大学生都提到,对日常饮食地点的选择更侧重便捷性。有很多同学认为食堂的饭菜质量并不令人满意,但出于方便快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的目的考虑,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还是喜欢选择在食堂就餐。同时,另一很大比例的学生表示为了追求适当的餐饮质量他们会选择相对较远的餐饮单位,但由于时间关系,对这些餐饮单位的选择往往也局限在学校附近的共享区。

现状二:临港地区高校周围餐饮单位整体卫生状况良好,相关部门对高校周边餐饮单位管理较有力。

调查结果表明,在受调查的临港地区三所高校中,在校大学生普遍选择的校园周边共计18个主要餐饮单位,96.8%具有相关的营业证明及卫生许可证明。其中具有定期年检记录的占98.6%,学生对高校周围餐饮单位卫生状况的满意度达84.3%。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我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高校周围餐饮单位强制要求进行定期卫生状况检查,并不定期对其进行抽查,这有效地督促了各私人餐饮单位做好卫生工作,极大地保障了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利益,维护了大学生的健康权。

现状三:高校周围存在一定量不法商贩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饮食。

调研结果表明,仍有约3.2%的餐饮单位无法同时提供经营许可及卫生许可证明,同时在已获得经营许可及卫生许可证明的餐饮单位中也有一定比例卫生状况明显不达标。在实地调查中,有个别餐饮单位就餐环境相对卫生,但备餐间卫生状况明显不达标,对在校学生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同时,在共享区周围,少数无证经营的小商小贩在固定地点安置流动餐车,向在校学生出售不洁食品,其原材料、加工过程、包装等卫生状况都令人堪忧。在大量调查过程中,很多在校大学生表示即使有些情况下学生并不满意食品及就餐环境的卫生状况,但出于时间因素以及经济承受能力,依旧会选择这些由不法商贩提供的饮食。这也为不法商贩的猖獗奠定了市场基础。

二、实施对策及建议

建议一:针对在校大学生不同的餐饮需求,学校着力提升食堂餐饮质量

在校大学生安全饮食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校方对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校方应加强对自身后勤部门食堂的监管,采取专人专项负责制,保障从采买到销售的食品安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饮食卫生与饮食环境。其次,校方应合理考虑不同学生对饮食水平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尽量满足需求的饮食,提高食堂的饭菜质量,并借助其交通方便的优点,吸引在校大学生更多地选择在食堂就餐,从而减少学生由于外出就餐而引起的卫生纠纷。最后,校方应加强与各界的联系,与学生增加沟通渠道和交流频率,了解学生对于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状况的看法和意见。同时,与社会各界联系,寻求社会对在校大学生饮食安全的支持与保护。

建议二: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形成相关机制,排查卫生不达标的餐饮单位,同时取缔不法经营者。

由于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高校饮食安全事故,政府受到问责,群众信任度下降。在此压力下,市政府应担负起监管市场的责任,利用其强有力的监管能力,端正态度,为在校大学生提供饮食安全的保障,进而化解信任危机。因此,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形成专门小组负责高校周围饮食安全问题,针对一些长期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对高校学生不定期进行暗访,了解当前高校周围饮食安全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地态度应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接受学生举报,对被举报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最终形成相关机制,使高校周围餐饮单位经营规范化、合理化。

建议三:有关部门与校方合作,积极宣传卫生知识,加强在校大学生健康饮食意识

市政府有关单位应与高校间展开积极合作,大力搭建各种宣传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媒体,在向在校大学生普及卫生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充分了解具有安全隐患的饮食带来的消极影响,体会由饮食问题带来的对

学生健康的重大危害及对学生个人权益的侵犯,从而加强在校大学生健康、安全饮食的主观意识,从学生主体发挥作用避免饮食安全事故,营造高校内外安全、诚信、卫生饮食的良好氛围。

篇6: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兴趣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市场在不断扩大,出外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旅游群体当中,青年旅游者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而在青年旅游者中至少有半数是青年学生(主要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青年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

调查目的:为了解广大青年大学生旅游意向和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之类的旅游行为,对洛阳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指导我们对广大大学生的旅游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地区:洛阳理工学院西校区

调查对象: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所有学生

调查时间:2012年2月29日—2012年3月7日

调查项目:出游意向、出游时间和地点、出游态度和偏好、出游次数、旅游方式、旅游花费的来源

调查分析:

(一)出游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表示很喜欢的占30%较喜欢占43.3%无所谓占16.7%不喜欢的占10%,其中女生很喜欢占30.8%,较喜欢占46.2%,无所谓占15.4%不喜欢占7.7%;男生很喜欢的是29.4%,较喜欢的41.%,无所谓的17.6%,不喜欢的11.8%。

在300份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目的:放松一下占60%,寻找乐趣占46.7%,学习、获取知识占13.3%,追求刺激占6.7%,探亲访友占3.3%,其他的占10%。说明大部分学生旅游的目的不止一种,其中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106.7%)和增长见闻(13.3%),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探亲访友的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二)出游地点和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民族风俗区和风景名胜区。其中,旅游目的地选择自然风景区的最多,占了总人数的65%,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人文历史古迹和民族风情区,分别占总人数的23.3%和26.7%。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时间,占了总人数的36.7%,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选择寒暑假期以及除五一、十一以外的节假日出游的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8.3%和15%。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节假日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吸收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另外,五

一、国庆黄金周是大学生旅游的另一高峰(20%),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出游态度和偏好

从调查中表明了,大学生出游的态度都是良好的,他们都乐意或喜欢出游,这跟他们的出游意向是完全符合的。而且大学生在准备外出旅游前,关注的问题通常是出游的费用(53.3%)、景点的吸引力大小(43.3%)、交通便利(10%)、距离远近(16.7%)、住宿条件(16.7%)和安全问题(20%)。

(四)出游次数

被调查大学生在过去的一年中出游(超过24小时的过夜旅游)次数为:0次5%,1次为27.1%,2次为53.6%,3次为10.7%,4次为3.6% 和5次以上为0%。

(五)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70%)占大多数,与恋人一起的占13.3%,数字说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16.7%)和独自一人出游(13.3%)也占一定比例,只有3.3%的人愿意选择随旅游团。

(六)旅游花费来源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在300-400元和400-500元各都占30%,其次是200-300元、500-600元各占16.7%和15%,600元以上的占8.3%。除了家里提供生活费外,而已有15%的大学生每月具有兼职收入,其中平均月收入约为85元,由此看来,大学生消费水平偏低,原因其一就洛阳市整体消费水平来看相对不高,因而洛阳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不高就不足为奇了。其二,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都来自家庭资助,因而学生对生活费有一定的控制,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同时大学生具有兼职收入的较少,这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七)旅游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景点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47.2%,其次是食宿占13.9%,交通占9.4%。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特色娱乐项目上,感觉一般占33.3%,喜欢占26.7%。而特别喜欢仅占13.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

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旅游途中,76.7%选择购物,表明购物在大学生旅游中也占主要活动。出游时,偏向购买纪念品的占54.5%,其次为特产(36.4%),其他的(10%)为不多。

篇7:关于在校大学生睡眠状况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

3.您有睡午觉的习惯吗(若选择“没有”,则忽略第4题)?

A有B没有

4.您午觉一般多长时间?

A 15—30分钟B 30—45分钟C 45—60分钟D 60分钟以上

5.您觉得睡午觉对您之后的课有什么影响?

A能缓解上午学习的疲劳,对接下来的课程能够有精神B起反效果,醒来后会感到迷迷糊糊的,课上也会犯困C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D 其他

6.您晚上一般在几点入睡?

A 10:00—11:00B 11:00—12:00C 12:00—01:00D 01:00以后

7.您晚睡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学习B上网 玩游戏 聊天C学校工作D校外兼职E失眠F恋爱 G其他

8.如果晚上没好睡眠,第二天您会跷课吗?

A会B不会

9.您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几个小时?

A 5个小时以下B 6—7个小时C 8—9个小时D 10个小时以上

10.一周的课里,您课堂上会睡觉(或打瞌睡)的频率有多高?

A 几乎没有B较少C偶尔D一般E经常

11.您一般在什么课上睡觉(或打瞌睡)?

A专业课B公共课C选修课D其他 12.如果您课上犯困或有睡意,您通常会怎么做?

A直接倒头睡,久睡不起B试着坚持几分钟,实在不行就会睡 C坚持听课 D先睡几分钟,等一下再起来

13.您认为您课上睡觉(或打瞌睡)多数是出于什么原因(可多选)?

A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 B 生物钟乱紊乱C课堂气氛沉闷D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E教师的授课方式F教室环境(灯光昏暗等)

14.如果您课上睡觉,您希望老师或周围同学的反映是什么 ?

A给予提醒B置之不理C其他

篇8: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为了解合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与消费理念, 呈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特作此项调查, 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理性的消费观念, 培养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

2.调查时间:2015 年7 月30 日—2015 年8 月12 日。

3.调查对象:安徽大学, 合肥学院在校本科生。

4.调查方式:方法一问卷调查, 通过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方法二面谈交流, 对问卷调查中尚未涉及的问题进行补充, 通过与部分填写调查问卷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详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与行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 份, 共收回问卷53 份, 其中有效问卷50 份, 面谈交流的被调查者共18 人。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被访者男女比例

被调查大学生中, 男生22 人占44%, 女生28 人占56%, 男女比趋于均衡。本次调查样本选择较好。

2.年级分布

大一到大四的同学都有接受问卷调查, 使本次调查数据更加全面。大一、大二、大三各有15、14、15 人, 人数较接近。大四同学因忙于找工作考研, 很少在学校, 故接受调查人数较少为6 人。

3.来源地分布

被调查大学生中来自农村的人数最多, 共19 人占38%;而来自城市的人数最少, 共15 人占30%;剩余的32% (16 人) 来自城镇。

4.生活费来源

经调查, 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家庭, 其中有76%的同学有两种以上的生活费来源, 大部分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较为广泛。

5.月消费统计

月生活费在1000 元-1500 元的同学人数最多, 占总人数的44%。5 个消费段均有人数分布, 可见大学生月生活费分布比较分散, 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6.消费结构统计

统计显示, 饮食费是月消费的主体, 约占总体的60%, 大部分同学月均饮食费较合理, 在500-800 元间。娱乐、服装、恋爱消费呈增长趋势, 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男生在娱乐, 人际交往的投入方面普遍高于女生, 而女生在服装化妆品方面开支较多。另外,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大大低于高中时期, 大部分同学的通讯 (手机) 支出高于学习花费。综上,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比重下降, 购物娱乐、恋爱通讯等支出增长, 消费结构不够合理。

7.消费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 价格与外观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两大主要因素, 在消费原则的四个选项 (质量、品牌、价格、外观) 中选择“外观”的人最多, 而选择“质量”的人最少, 反映出不少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一定偏差。

8.记账情况

由统计数据可知, 仅14%的同学有经常记账的好习惯, 高达34%的同学从未记过账。这反映了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还不够强, 理财能力有待提高。

9.消费状况

根据以上数据, 仅四成的同学月末还有生活费剩余, 26%的同学存在生活费不够花的问题。正因如此, 只有2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状况感到满意, 半数人不太满意, 甚至有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不满”。

三、调查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1.月消费支出基本合理, 但月消费差距较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月生活费在500 元-1000 元间的同学占40%, 在1000 元-1500 元间的占44%, 低于500 元的与高于1500 元的分别占2%和14%。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层次比较分明, 中间层次占较大比重, 说明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于理性的。但是, 个体消费水平间存在较大差距。本次调查中生活费最低为450 元, 最高为2300 元, 最高水平是最低水平的5 倍多。这种悬殊的生活消费, 容易对贫困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2.消费结构基本合理, 但存在若干问题

调查表明, 饮食支出占大学生月消费的主要部分, 而其他支出如服饰、娱乐、通讯等只占次要部分, 这种消费结构处于合理水平。但是,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结构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

(1) 物质消费追求高档次

受年龄所限, 加之自身约束力不足, 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周围人的影响, 在物质消费中追求品牌, 跟随潮流。统计结果表明56%的同学在服装化妆品方面月消费超过200 元, 12%的人超过500 元, 占总消费的四成之多。高档次的物质消费无疑是部分大学生月消费过高的重要原因。

(2) 恋爱, 社交娱乐支出过高

调查数据显示, 正在恋爱的大学生中65%的同学月花费在100元-300 元间, 17%的同学月消费300 元以上。另据部分同学表示, 每逢节假日 (特别是情人节、十一长假等) 或对方生日时, 花销则会翻倍。此外, 在社交娱乐方面, 近半数的大学生月消费达300 元以上, KTV、电影院、公园、游戏厅成为了不少大学生周末常去的场所。在社交娱乐、恋爱方面的过度消费直接导致部分同学每月的生活费时常超过预算, 这些不良现象也容易让大学生滋生安逸享受的心理, 严重影响学习和成才。

(3) 学习消费较少

由于大学不再有升学的压力, 许多同学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社团、娱乐、网络中, 忽略了学业的重要性。这种懈怠的心理直接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 在学习方面的相应支出也随之减少。

3.消费观念有误, 经济意识较弱

由于大学生年纪尚轻, 涉世未深, 故而在消费观念与意识上还存在误区。具体有如下三方面:

(1) 消费缺乏计划, 经济独立意识不强

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依赖父母, 据调查, 绝大部分同学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家庭提供, 仅36%的同学做过兼职。这种情况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消费缺乏计划,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正因如此, 才会出现月末26%的同学钱不够花的现象。

(2) 盲目攀比, 过分追求时尚品牌

通过交流得知, 校园中的攀比现象较为严重。大学生对服装化妆品, 手机等的档次要求逐渐增高, 为了拥有一款流行手机 (如iphone 6) 或一件名牌衣服, 有些同学削减饮食、学习用品等必要生活开支, 甚至通过向他人借钱的方式满足愿望。追求潮流的虚荣心理常导致大学生的攀比消费。

(3) 消费不够理智, 存在冲动消费现象

由于不少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 没有消费计划, 且将外观与价格作为消费的主要原则, 所以那些降价促销和包装精美的商品便容易对他们产生极大诱惑, 促使他们冲动消费。

4.性别间存在消费差异

调查发现, 男女生在消费结构, 消费观念上存在一些差异。男生一般在娱乐社交方面的开支多于女生, 而女生在服装化妆品方面消费多于男生。在消费观念方面, 男女生都很注重商品价格, 但同时男生更注重质量, 而女生更关注外观。这也导致了女生的冲动消费多于男生, 带来许多沉没成本。

四、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结构、消费计划、消费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1.社会环境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精神文明却没有跟上物质发展的脚步, 现在社会上充斥着拜金主义、攀比享乐的不良风气, 传统的消费观受到严重冲击。社会大环境无疑对大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使他们形成了不健康的消费理念。

2.个人主观因素

(1) 由于年龄较小, 思想没有完全成熟, 再加之自身的约束力不强, 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潮流和周围人行为的影响而盲目、攀比消费。

(2) 大学生强烈的尊重需要和对如何获取他人尊重问题的错误认识也是导致不合理消费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尊重需求是建立在生理、安全、社交需求之上的第四层次需求。绝大多数大学生已实现前三层次的需求, 因此对尊重层次的需求欲望强烈。许多同学误认为高档次的物质生活才是获取尊重的关键因素, 殊不知个人的才能品德才是赢得他人欣赏与否的评判标准。这种用品牌来包装美化自己, 以求得自尊和他尊的消费心理正是校园内攀比风盛行的症结所在。

3.家庭环境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 父母的过分溺爱和无条件供给助长了大学生错误消费观念的形成, 使他们难以在经济上养成独立意识。另外, 部分同学的父母也未能以身作则, 他们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也未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问题形成也负有一定责任。

4.学校教育因素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学校只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了对他们思想观念的引导。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研究, 教育体系内没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内容, 这也是校园内未形成勤俭节约, 适度合理的良好风气的原因所在。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误区和问题产生原因, 特此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1.社会方面

大众媒体不能一味宣传追名牌, 高消费的消费方式, 而应注重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消费教育, 倡导指引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同时社会也应规范市场秩序, 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2.个人方面

(1) 大学生自身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 继承发扬勤俭节约, 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不盲从, 不攀比, 做理性的消费者。

(2) 大学生要将学业放在首要位置, 多读专业书、课外书, 适当增加学习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做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均衡发展。

(3) 大学生应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 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学会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和独立的经济意识。

3.家庭方面

(1)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家庭对于大学生月生活费的供给, 应控制在一定数额以内, 不能“有求必应”, 助长子女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

(2) 家长要以身作则, 以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引导他们合理消费。

4.学校方面

(1) 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程度,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调查研究, 注重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高校要将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纳入现在的教育体系中, 通过增设相关课程, 开展主题讲座等方式向大学生传授理财知识, 增强他们合理规划消费的能力, 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9:关于在校大学生旅游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关键词:健康素养 大学生 现况调查

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得、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作出正确的健康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近年来健康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健康素养的高低关系整个社会公民健康和卫生系统的状况,而大学生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状况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积极探索研究当代大学生对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等的掌握情况,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影响健康的问题,促进学生提高健康素养,自觉维护自身的健康。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周口市某高职院校每个系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共932名。发放问卷932份,回收问卷932份,其中有效问卷92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9.57%。其中男生436名,女生492名;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25岁,平均年龄为20.24±1.39岁。

2.方法

参照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在人口学特征部分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设计出自填式问卷,以匿名的方式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统一回收。该问卷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技能。判断标准按照《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试行)》执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回答正确率在80%以上者135人,占14.55%;回答正确率在60%~79%者占45.14%;回答正确率在40%~59%者占37.68%;回答正确率小于40%者占2.63%。按照健康素养问题回答正确率在80%以上者即判断为具备健康素养。研究显示14.55%的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其中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是33.62%、8.51%、60.02%。

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正确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生病应采取的措施(97.89%)、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的内容(96.77%)、正确为自己测量腋下体温(96.24%)、认为用人单位应为员工提供职业危害防护培训(96.13%)、身体很好的人也应该注意健康问题(95.35%)。回答正确率最低的依次为:有人在你面前吸烟时所采取的行为(5.56%)、对肥胖的正确界定(7.98%)、妇女怀孕后孕期检查的次数(17.27%)、成年人每日奶制品的饮用量(21.34%)、安眠药能否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服用(23.60%)。

由表1可见,女大学生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的比例高于男生(X2=9.89,P<0.01)。由表2可见,不同家庭收入、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情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及健康技能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

表1 某高职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比较

表2 某高职院校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比较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比例仅为6.48%,15~25岁年龄组人群具有健康素养比例为6.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有14.55%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总体回答正确率达到了80%,虽然明显高于我国居民同年龄组,但是与我国同等学历居民比较仍明显落后。另外,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的内容回答正确率高达96.77%,但具备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者只有8.51%,出现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可能与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对行为的影响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有关。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更应该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促进健康的行为着手。

研究显示,大学女生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的比例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群体比男生群体更关注自身健康及生活细节的特质有关。如女生对自身体重是否超重、心理问题、癌症的报警信号、被动吸烟的危害等问题知晓率明显高于男生。本研究还显示出,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产生一定影响,说明良好的健康素养可能与经济因素有关系,这与很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呈现以上特点,可能与非医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接受学校相关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有关系。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正值年轻体健的最佳时期,对健康与疾病的关注度比较低;又有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城市生活作息时间的多样化等,大学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建立受到了很大挑战。

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点。学校具备环境适宜、教育对象可塑性强、组织效率高、健康教育成本低、社会传播效益大等优势,是健康教育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场所。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健康知识,促使养成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所以在各高校应广泛开展能被理解和接受的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上要顾及我国学生在各阶段接受学校健康教育的情况,参考学生群体目前的健康素养水平。教育方法应保证实用性、创新性、形式多样性,保证专业知识和教育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位一体和谐发展的健康观念。

参考文献:

[1]孔燕,沈菲飞.健康素养内涵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

[2]张国庆.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8).

[3]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R].北京: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2009.

[4]李莉,程玉兰,刘中华等.济南市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

[5]朱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

上一篇:机械厂各项生产管理制度下一篇:西陵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