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价值的体现

2024-07-29

中国古建筑价值的体现(共6篇)

篇1:中国古建筑价值的体现

中国古建筑的价值体现

摘要:古建筑是人类遗产的实物表现、城市的凝固记忆,是城市意象的主体标志性符号。作为地域文化与灵魂的代表,可归属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突出的建筑、艺术、人文以及美学上的价值。在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古建筑因其特有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关键词: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社会人文

中国古建筑泛指近代西方文明决定性地影响中华文明之前,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体制。中国古建筑的影响范围遍及半个亚洲和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中国古建筑历史价值的体现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

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建筑艺术价值的体现

建筑不仅仅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

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三、中国古建筑人文价值的体现

地方民族风格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

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利用山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不太讲究装饰。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蒙古族风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牧民居住圆形毡包(蒙古包),贵族的大毡包直径可达10余米,内有立柱,装饰华丽。嘛庙集中体现了蒙古族建筑的风格,它来源于藏族嘛庙原型,又吸收了临近地区回族、汉族建筑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

维吾尔族风格: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区。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全用平屋顶,内部庭院尺度亲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绿化点缀。房间前有宽敞的外廊,室内外有细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饰。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和教长陵园是建筑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体量巨大,塔楼高耸,砖雕、木雕、石膏花饰富丽精致。还多用拱券结构,富有曲线韵律。

参考文献:

〈1〉王振富.建筑美学笔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王琪钧.中国古建筑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2:中国古建筑价值的体现

浅谈“中国梦”的价值体现

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总书记深情阐述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包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同样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了前进方向。鼓舞斗志,振奋人心。

可以这样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可是曾有人说过,在当代中国这样的国家,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因为在当代中国,缺少没有梦和敢做梦的人。也曾经有人说过,中国人的处世风格是在世界各国之中是最现实的。

可是我要说,在中国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之上,我们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从来不缺少梦的。远的来说,庄生梦蝶让思想能够自由的释放;嫦娥奔月的神话更是表现了中国人民追求梦想的大胆探索。

没有梦想的人成不了大器,没有梦想的国成不了大国。

浅谈“中国梦”的价值体现

从商周的古代社会到现在,中国人的梦想不但一直有,且一直存在。在这千年的时间中,我们有了万里长城,有了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有了四大发明……不胜枚举。也就是这些梦想的一个个实现,成就了中国成为文明古国和不同凡响。

可是在近代中国史上,自从“天朝上国”的夕日余晖沉入暗夜,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民族在列强铁蹄下悲惨沉沦,落后挨打,割地赔款,走了无数的弯路。导致数中华儿女不敢做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近当代以来,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了中国人民的梦想,浴血奋战,把无数中国人民的梦想一点点凝聚成共识,让中国人民实现了独立自主,使整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根本就谈不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每个人的梦想,每个阶层、群体的梦想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我们应当随着时代的

浅谈“中国梦”的价值体现

变化,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

尽管我们的梦想实现未必尽如人意,一帆风顺。也许有的人还在埋怨,自己的收入不高,没有房子、车子,工作干的也不够顺心等;但与过去相比,我们一直在进步。其实梦想的旅程在一直前进,梦想的花朵早已经开始绽放。

当然,现在的社会有许多许多负面的东西,有一部分人的思想和道德一切向金钱看齐,以至于把一些本不应该成为梦想的状态当作了梦想,比如把某些从不正当途径获取的利益当作走向富裕的捷径;把一些偶然侥幸纯属运气成功的人,当作了追求的目标等等。这不应该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在追梦的过程中,肯定不能尽如人意,圆梦的过程之中,就是要去面对现实、改造现实、勇于承担。我们要有敢想敢梦的勇气,需要克服现实中的重重障碍,需要我们有努力实现梦想的信心。跳出既有思维和生活的规范,走出现实的压抑,在生活中多去寻觅真善美的踪迹,在生活中重造我们纯洁的心灵。

著名演员李连杰,从小就开始追求梦想,刻苦练武,想要将武术传播到全世界去,让武术发扬光大。最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了顶尖的武术演员,他创办了壹基金,献出每个人的爱心,帮助了许多应该帮助的人。他号召我们用双手去托起中国梦:一只手去努力完成自己的梦

浅谈“中国梦”的价值体现

想,另一只手,要用感恩的心去为我们承担炎黄子孙,承担一个公民,要为社会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失败了;在考重点中学时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个人的努力,最终通过其它的途径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011年,姚明在退役发布会上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这些人士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成功的背后,是付出了对于常人列多的艰辛、更多的泪水和汗水。才有他们今日的成功,他们的身后,其实是大时代的变化,所谓时势造英雄,才是真实的时代和个人的写照。

我想说的是,其实个人的梦想与是与国家的发展兴衰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对于个人来说,自己作为公司的一名普通的员工,个人的发展已经紧紧的与整个公司及行业的发展联接在一起。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如何将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梦想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去实现,用个人的微薄之力,去为“中

浅谈“中国梦”的价值体现

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添砖加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对于党制订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时刻牢记在心。好像我们在练习书法时,“心正则笔正”;犹如大海之中进行航船,“道明则帆顺”。正确的心态,是指引我们从梦想去实现现实的坐标和灯塔。

其次,对于个人来说,一定要爱岗敬业,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脚踏实地,努力的工作,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爱岗敬业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快乐工作的基本前提。“中国梦”绝不是一句好听的口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体会、用心诠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现。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工作,工作的同时,一定会遇到好多的困难。困难并不可怕,在遇到困难的同时,应当想着怎么去解决困难。在这解决困难的过程之中,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能够拓展我们的个人的才能,与同事的密切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他人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沟通能力。所以说,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提升一小步,中国的梦想便前进了一大步。

还有尽职尽责的态度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什么叫

浅谈“中国梦”的价值体现

做好本职工作?这个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我认为,就是要从现实做起,从自我做起;勇于主动承担工作责任,不要知难而退,在岗位上尽心尽责,乐于奉献自我;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勤于思考,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中一定要细致认真,尽心尽责,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工作实际当中,献计献策,为公司尽职尽责,实现工作中的创新。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才能从“小我”到“大我”进行转变,才能实现个人的“中国梦”。

时代在不停的发展,我们生活在这个大时代之中,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善于学习。每天各种知识日新月异,我们不能有吃老本的思想,其实我们也没有多少老本可吃。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自己,学习要与时俱进。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惟有靠刻苦学习,长期积累。深刻认识加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虚心求教,学而不厌,是方向、是动力、是生命力!这样,我们才会早一些开启中国梦的大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面对发展中的新形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成就梦想,唯有实干才是王道。只有实

浅谈“中国梦”的价值体现

篇3:浅谈传统建筑的价值体现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建筑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积累与沉淀。中国的传统礼制伦理观念几乎影响了所有的建筑类型, 如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及帝王陵寝等, 这些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 建筑规模隆重、气氛肃穆。中国传统建筑不论是受体制的影响, 还是受文化的影响, 与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 布局灵活的特点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总体来说大多以木结构为主, 砖、瓦、石等为辅助材料;建筑主体结构是由栋梁承重, 墙面围挡;建筑外观多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上有屋顶, 中有柱子、墙面、斗拱, 下有基座、楼梯, 以鸱尾、悬、鱼、木雕、彩画等为装饰;横向铺排、群体组合;庭院居中, 中轴对称, 房子分布于四周;建筑外部被墙垣包围, 环境独立, 与内部界限分明。

由于文化是民族特有的现象, 离不开它生长的土壤, 我们应该对传统建筑文化批判的继承和延续。民族建筑文化是体现在时间纵轴上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在空间坐标上对现代文明的借鉴。中国当代建筑文化价值的体现, 需要从具体的外形和惯用的符号语言上脱离出来, 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进行深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 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 探索能和现代建筑艺术和审美意识切合、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中国建筑的创作之路。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注重审美性与伦理性的高度统一, 建筑中蕴含着深奥丰富的文化底蕴。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 历来主张顺应自然, 建筑需要不断更新, 进行新陈代谢, 要与自然保持和谐。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 体现“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儒家、道家、佛家“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 贯穿了中国哲学届并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 具体来说, 在建筑过程中, 三家的天人合一观念或多或少的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儒家将自己主导的伦理道德等思想融入到建筑理念当中, 尤其体现在宗庙建筑中, 在其中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佛教是将自己的教义融入到佛教建筑之中, 体现了佛教建筑的独特性;而道家是把自家学说中返璞归真的自然意识融入到建筑理念当中, 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建立的建筑, 旨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 道家对于中国建筑最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建筑上, 并且这种思想和当代在建立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别墅上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

二、建筑文化中地方特色的体现

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 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的背景下, 各地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亭阁桥梁、各地民居、装饰建筑、宗教建筑、古代园林在历史的发展中百花齐放。如凤凰古城,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 古貌犹存。老城依山傍水, 清澈的沱江穿城而过, 沱江边有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 城内青石板街道, 江边木结构吊脚楼。古城以古街为中轴, 连接无数小巷, 沟通全城, 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 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 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 浓浓的古意古韵, 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也是如今凤凰旅游的精华所在。

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大城市中高楼林立, 耸拔入云的高大建筑体现出了“阳刚”之美;作为城市绿地的街心公园又体现出了“柔秀”之美;小城市地方风情浓郁的古城镇, 体现了“民俗”之美。在现代建筑创作中, 如果能把自己固有的文明最大价值的凸显和传承, 深度发掘民族历史文化, 将富含地方建筑特色的建筑元素融合进方案设计中, 不生搬硬套。在设计时多搜集当地较为普及的近代及之前的建筑资料, 并归纳其共同点, 结合现代建筑技术灵活运用, 将会吸引更多的各行各业的人的关注, 建造真正具有中国元素的现代建筑, 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三、传统建筑的传承与更新的价值体现

对传统建筑的态度是保存继承。保存是对前人的成果批判的继承与发扬。无论是从中国自古以来的十分完善的阴阳八卦论、两仪四象说, 还是结合现代人们接触的建筑形式美法则, 凡有历史价值的, 自当保存, 是对中国文明的尊重。中国古人深谙风水之说, 因此, 凡在有名望的家族或者是繁华的大都市, 所能见到的建筑, 无论是阴宅还是阳宅, 传统风水对周围环境的都是讲究“左青龙、右白虎”, 这些正好对应了当今建筑美学中美学对称均衡原则。

对传统建筑也应该更新发展。大自然鬼斧神工, 让人们在沿途欣赏的时候自然的产生一种愉悦感。但是自然不是单一的, 是多种物种的组成, 物种之别造就感官之差, 不同的感官之悟才能产生饱和的情感。就古镇建筑的传承与更新来说, 凤凰古城本身具有几百年的历史, 从文人的笔下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其固有的历史价值不可磨灭, 但是在现代化的当今, 无论是为旅游促进经济这一目的而刻意打造民众心中的古城, 还是真正有愿意为古城的发展更新付出的人, 至少, 凤凰在回归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在和世界磨合, 使其自身更具有文化价值的同时, 也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结语

中国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传统的价值不容小觑, 在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 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辩证的继承和发展, 在与现代化碰撞的今天, 传统建筑不该只是拿来用于贴标签的符号, 而应该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元素的回归, 这需要建筑师或者是文化人士从本源来客观理性的运用传统, 发挥传统建筑的最大价值, 真正的为中国服务。

摘要:面对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和深厚的建筑文化, 如何继承和更新传统的建筑, 是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本文简单地陈述了我国建筑文化底蕴, 思考如何利用本土传统建筑优势, 创造更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传统建筑,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班琼, 戴慧.浅析中国建筑文化的现代体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6) .

[2]羊恂.中国建筑文化中反映的象征性[J].华中建筑, 2003 (2) .

篇4:中国古建筑价值的体现

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这种文化基础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对建筑的影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内容。

当前,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正处在建筑高潮的时期,到处是工地,只要抬头就可以看到塔吊,但是,我们虽然重技术,重开发,但我们缺少文化,记得曾经有人告诉我,建筑问题本质上还是文化的问题。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内涵,有着较多的文化建筑,既是在现在,也不能丢弃这个传统,因为,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建筑不仅仅是盖几栋楼,也不仅仅是让人居住,它融合了文化的内涵。文化最早是由泰勒提出,主要是指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具有一定符合的社会现象。同时,它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具体而言,文化應该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

文化表现在建筑中就是建筑不仅是技术性的作品,更是艺术性的作品,在建筑中,体现了当时的思想、理念、甚至融合了当时的审美等。因此,从建筑中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思想理念,当时的审美情趣,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福禄寿喜”四个字作为装饰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如此,建筑就是一部历史,通过建筑这种独特的存在可以感知这个城市的历史,看到城市的发展变迁。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建筑的文化内涵,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挖掘,将建筑文化薪火相传。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1.建筑设计的理念。

中国人崇尚自然,自然的魅力使人们欲与之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儒家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其中,“天”就是自然,“合一”就是统一,“天人合一”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例如,古代的园林建筑就是最好的典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犹如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庭院与山石草木交相辉映,人居住的地方与自然相映成趣,和谐如一,这虽是文学作品中的建筑,但是也是这种建筑设计思想的体现。

同时,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儒家的思想核心就是等级秩序,这种思想也融入了建筑当中。例如,中国的“四合院”就是极为典型的建筑布局,这种布局所表现的就是等级秩序,在“四合院”中,强调正房,或称上房,居于整个院子的中心位置,是这个院子的枢纽,两边则是偏房,又称厢房、耳房等。根据人的等级地位决定你居住那个屋子。《红楼梦》中的建筑更是体现了这种等级思想,例如,《红楼梦》中“门”是一个具有特殊作用和意义的意象,主要有正门,大门,二门,三门,仪门,垂花门,角门,边门,后门,腰门,钻山门,月洞门等。门在《红楼梦》中如此讲究,它不仅是防卫安全,更是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森严的封建等级,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另外,绿色低碳的思想也是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思想。建筑是人为了自身生存而与自然相抗争的结果。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扩张性发展和非扩张性发展,所谓扩张性发展就是一味追求城市的建设,不注重城市内涵和品味的提升。所谓非扩张性发展就是城市在追求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内涵和品味的提升。为了可持续发展,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都必须灌入绿色低碳的理念,必须按照非扩张性发展进行建设。例如:遵循保护自然的设计策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尽量减少开发引起的污染和浪费。

2.建筑的布局安排。

建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艺术品,从它的设计到布局都具有审美的功能,从个体到整体都表现出审美意识。比如,中国的建筑强调中轴对称,尊者居中,不管是现实中的“四合院”建筑,还是在文学作品中《红楼梦》中的建筑,都体现了对称美。即使在现代建筑中也有很多建筑是以对称为美的。

同时,中国建筑还体现出含蓄曲折美,这也是和我们这个民族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含蓄曲折就是不显露,也就是“隐”,能不凸显的就不凸显,即使凸显出来的也要用一些东西遮挡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屏风、插屏等,在“四合院”中就有,从门口不至于看到里面,这种“隐”的建筑给主人留有自己的空间。

总之,建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每个时代具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它的双重性特点就决定了它既是技术的,也是精神的,既有实用作用,也有审美功能。而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与品味一定超越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挖掘它们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符号。

(作者单位:陕西金长城建设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篇5:中国古建筑价值的体现

对地域建筑造型的抽象是指把该区域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进行提炼,再用现代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行诠释。朱家角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完整的具有水乡特色的民居肌理使得在其中建造的新建筑对周围建筑风格有极强的适应力。朱家角人文艺术馆,通过对传统建筑的造型的抽象,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新建筑融入周边环境的尝试。首先是建筑的整体布局。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一层采用环绕的布局方式,多个展厅围绕在中庭四周,二层抽象出江南建筑体量较小的特点,将几个庭院、展厅、咖啡屋、水院分散布局,使得艺术馆在民居之中不会显得很突兀。其次是墙体和屋顶。艺术馆的外墙采用白色,屋顶为深灰色金属板,一方面体现了江南民居白墙黛瓦的特点,另一方面展现了建筑的现代性,防止其成为一座纯粹的仿古建筑。此外,二楼的部分屋顶是坡屋顶,则又一次把江南建筑的特点体现到建筑中。从高处望去,艺术馆的坡屋顶完美地融入了朱家角地区的城市肌理之中。

3.2对地域传统空间语言的转译

对地域传统空间语言的转译是指在设计建筑时,把建筑所在地区的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塑造手法在设计中体现。将地域传统空间语言转译到现代建筑中,不仅可以让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也有利于继承古老的传统空间语言,并使之与时俱进。苏州博物馆在平面布局上,转译了平江图的构图方式,此外,还运用了苏式古典园林的空间塑造手法,完成了对地域传统空间较好的转译。

3.2.1对平江图的转译平江图是宋朝苏州的地图。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宋朝苏州的布局比较方正规整。由多个长方形组成。右下角是一个大块的长方形,其四周由小而狭长的长方形镶嵌而成。长方形之间由笔直的路相连。苏州博物馆转译了平江图中苏州城市建筑分布的特点。由苏州博物馆的平面图可以看出,建筑大多为方正的长方形,整齐排列由小道相连。而除此之外,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平面布局不完全受平江图中传统长方形的约束,例如大厅的平面为正八边形,倒有点苏州古典园林中亭子的意味。

3.2.2借景、对景、框景的应用借景、对景、框景是古典园林设计中常用的空间塑造手法,设计者贝聿铭老先生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进行了巧妙地运用。苏州博物馆水厅北面的墙与拙政园相邻,这堵墙没有特别高,而这一个细节恰是贝老的巧妙设计——让拙政园的葱郁的树从墙顶上钻出,与白墙黛瓦石山相称,给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同时,苏州博物馆的植被之疏与拙政园的植被之密形成了一种刻意的对比,这其实是体现了建筑功能的区别,江南古典园林讲究的是以小见大,将自然融入一方园林天地,而现代博物馆更多关注的是室内的展览功能,自然景观只是辅助,所以并不需要太多植被,而恰巧拙政园又有大量的树木参天而起,何不问其借一借?苏州博物馆的水景在所有景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实体建筑与水景之间就存在对景关系。一方面,中央大厅一面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有利于欣赏水池、亭子、小桥、假山等美景;另一方面,中央大厅特殊的屋顶形式引入了自然采光,使得大厅内部熠熠生辉,具有雕塑感的建筑造型也使得游人在凉亭休憩或是在小桥上漫步时可以欣赏到这样华丽的人造景观。在苏州博物馆中,窗户被用做框景的主要工具。博物馆多处运用正六边形开窗,以恰到好处的尺寸将窗外的景致框在其中——或是绿树衬以白墙,或是碧湖远山之景,或是凉亭小桥之景。窗户起到放大镜的作用,让匆匆而行的游人能够留意到不为人注意的美丽。同时,窗外雅致的景观也对室内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3.3对地域记忆场所的再现

对记忆场所的再现,即把人们熟悉的记忆中的场景抽象出来放入建筑中,让人感到似曾相识,熟悉亲切。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再现了宁波的山水风光和村镇记忆。

3.3.1宁波当地山体意象的再现宁波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山,它的整体外观是对山体的抽象。宁波博物馆的下部为矩形,各个空间分布集中紧凑;上部则是分为几个向四周开裂且墙体倾斜的不规则几何体,模仿山的绵延起伏。一层的入口是扁平的、跨度三十米的长方体穿洞,如此使得游人临门时自然地进入了“大山”的情境之中。上部两个“山峰”之间的“山谷”是一条长长的阶梯,游人沿着楼梯,向左右张望,会产生一种身在山间的感觉。此外,上部建筑的墙体还开凿了四个“山洞”以及规格不同的窗,体现出了山的神秘感。上部的山峰与山峰之间,以中庭相互联系,中庭的低平宽阔与山峰形成虚和实的对比。

3.3.2宁波当地村镇记忆的再现宁波博物馆的墙体材料丰富,主要由混凝土构成,夹杂毛竹、瓦片、青砖、龙骨砖等材料。瓦片、青砖、龙骨砖属于宁波古老街道中的建筑元素,建造墙体的砖有一部分就是来自宁波的古老民居。砖瓦的运用,使得建筑贴近宁波村镇的记忆,而又显得古朴雅致,渲染了博物馆的氛围。水是宁波村镇的又一元素。宁波博物馆的入口为一座桥,桥下有水流过,而建筑的北部也被水环绕,这样的设计能够唤醒游人对宁波“小桥流水”的记忆。

3.4对地域符号的运用

地域符号有其特殊性,一个标示、一个图腾看似不起眼,却能轻易唤起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记忆与认知,当这种符号被运用到设计中时,往往能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在建筑中体现符号元素的方法在苏州博物馆中有所体现。苏州博物馆的外墙为白色,同时采用黑色涂料勾边,是对江南建筑白墙黛瓦中黑与白元素的体现。此外,苏州博物馆中的六边形窗和花窗在江南传统园林建筑之中也是很常用的。这样的窗户是对苏州古典园林文化的尊重,暗示人们其与江南园林的文化传承关系。

4广西博物馆的设计

基于上述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思考和对广西文化的了解,笔者提出广西博物馆的设计构想。

4.1对广西地域传统建筑造型的抽象广西多山地,气候炎热潮湿,吊脚楼应运而生。另外,近代以来,岭南地区流行建造骑楼。此两者是广西地域文化的代表、各族人民生活方式的缩影。因此,在博物馆的建筑造型方面,笔者将吊脚楼与骑楼的造型特征进行融合:博物馆选址在山脚下,利用山坡的坡度建造吊脚楼式的建筑,建筑向入口广场延伸形成底层架空,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并将博物馆的入口售票、纪念品商店等设计在底层。设想中,博物馆设计为三层,第二层设计为公共性较高的场所,主要布局集散大厅、临时展厅、报告厅等;第三层则作为固定展厅和办公室。此外,由于传统的民居体量较小,第三层将采用分散布局的方式,将几个固定展厅分散开来,其间由中心广场、走廊等公共空间连接。博物馆的屋顶造型将模仿吊脚楼的坡屋顶,但会选择诸如铝板等更为现代的材料。

4.2对地域符号的运用铜鼓、壮锦、花山岩画是壮乡广西的特色。将铜鼓和壮锦上精美的花纹和花山岩画神秘的图案作为地域符号运用到对广西博物馆的设计之中,能够体现广西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首先是主体建筑前面的入口广场,可以将铜鼓表面的纹路抽象出来,作为广场铺地的图案。其次,广场前方设计一面较大的铜鼓墙,起到点题和屏风的作用。第三是将壮锦、花山岩画、绣球等的元素运用到对博物馆建筑的设计中,如将壮锦、花山壁画图案元素蕴含到墙体的花纹、窗户、支撑柱中;柱头、护栏头部等可以设计为绣球的形状。结语想要解决建筑缺乏辨识度的问题,地域文化是毋庸置疑的参考因素,对地域传统建筑造型进行抽象、将地域传统空间语言进行转译、再现地域记忆场所、运用地域符号都是非常有效的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的手法。本文进行这样的探讨与研究,就是希望能激励自己或是启发他人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能出现更多有特点、有深度、有文化底蕴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琪,钟晖.“新”和“旧”的诠释——解读苏州博物馆的美学内涵[J].华中建筑,(03):155-158.

[2]陈敬,王芳,恵善康.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转译[J].华中建筑,(09):26-29.

[3]王澍,虞刚,陈宇.当空间与记忆相遇宁波博物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01):49-56.

[4]赵鸿灏.地域文化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影响--地域文化与多种建筑因素关系的解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篇6:中国古建筑价值的体现

不久前,一条题为《品牌价值翻倍,中国建筑成为全球价值提升最快品牌》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据悉,国际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之一,英国著名品牌管理和品牌评估独立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了“2016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排名。基于2015年度中国建筑在品牌建设及经营发展中的良好表现,“中国建筑”品牌价值大幅跃升,由2015年的108.06亿美元上升至202.14亿美元,同比增长87%,成为品牌百强企业中进步最大的品牌。品牌价值排名也上升71个位次,位列品牌百强榜第44位。

履约和诚信铸就品牌根基

履约和诚信是中国建筑的立业之基。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目前国内在建的第一高楼,地处繁华商圈,深圳地铁1号线几乎与其擦身而过,站台风亭距离基坑最近距离只有1米多。平安项目基坑相当于在地铁隧道几步开外竖着的一道30多米的“悬崖”。一旦基坑发生坍塌,轻则导致这条日均客流100万的深圳交通主干线陷入瘫痪,重则危及车厢内上千名乘客的生命安全。此外,周边高楼林立,各种市政、燃气、电力、通讯管线纵横交错,特别是还有一条重要的通港电信光缆。整个基础施工如同在心脏附近做一例复杂的大手术,不仅性命攸关,还要精确避开紧邻的动脉血管和密布的神经纤维,丁点差池后果都不堪设想。

对于改革开放之初就与深圳结缘的中建人,曾经在时为“华夏第一高楼”的深圳国贸大厦施工中,创造了三天一个结构层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不仅代表着我国超高层建筑工艺及速度向世界先进水平赶超的开端,而且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快速发展的代名词。它对于刚组建仅一年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意义同样非同一般。中国建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成为特区精神的开拓者。

此后,北京的国贸中心、深圳的地王大厦、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广州的西塔……神州载人航天工程、大亚湾核电站、香港新机场、“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址、台山核电站、南京南站、哈大高铁……以及正在施工建设的597米的天津117大厦、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660米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工程……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彪炳中国建筑史册,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标志。

眼下,在深圳平安大厦,中国建筑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使命在肩,唯有背水一战。平安项目全体技术人员如同做X光片一样,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细致的勘察、分析和梳理,搜集的资料摞起来有厚厚几尺,直到方圆几百米的土层结构、管线分布如同一副立体解剖图一样,深深刻在每个人的脑中。

2010年底,基坑支护工程终于完成。最终的实测结果让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整个基坑施工过程中,沉降仅为2毫米,不过一根钢针的粗细,远远小于国家标准。

同期,平安项目地下室钢结构制作工程正式招标。中建吃透招标文件,主动向业主提出创新建议,仅利用环撑中部空地作为中转场地,减少塔吊安装一项,就为业主直接节约费用超过1000万元。

中国建筑的视野从未止于中国。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被誉为“埃中友谊大厦”,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印在泰国货币上,阿尔及利亚布迈丁国际机场成为北非最大的现代化国际机场、特莱姆森万豪酒店被总统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迪拜人造棕榈岛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埃塞俄比亚非盟会议中心成为了“新时期中非友谊的象征”……在座座精品建筑背后,在一段段长路远方,中国建筑也将中国人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精神散布到世界各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截止目前,中国建筑已经在海外116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6000多个项目工程。在世界各地矗立起一座座建筑丰碑,亦在世界人民心中矗立起了中国的形象丰碑。

正是凭着不打折扣的履约能力和诚信保障,让中建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合作方的绝对信任。“有困难的项目,找CSCEC”在许多国家建筑领域被深信不疑。把那些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紧的项目交给中建,是许多业主的第一选择。

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是一个挑战世界极限的项目。要在距地震带不到30公里的地方,建设高达265米的世界最高宣礼塔,并且能够完好使用1000年,这显然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项目。同时,嘉玛大清真寺还是阿尔及利亚复兴的象征,竞标过程受到阿国朝野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关注。中建能够在和欧洲、美洲、亚洲共计14家承包商或联合体的竞争中胜出,除了技术标和商务标综合评分第一名以外,“信任加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公司在2015年底签署的合同额约28.9亿美元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项目以及2016年初签署的约27亿美元的埃及新首都建设项目,标志着中国建筑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海外经营取得新成果。

富于开拓精神的中建人,勇于开拓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纽约时报广场大楼等多项工程荣获美国绿色建筑LEED奖,汉密尔顿大桥及附属高架匝道桥改扩建工程,获得了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年度成就奖,被《美国道路和桥梁》杂志评为十大桥梁工程,也是我国首个获得詹天佑奖的海外工程。继本世纪初,中建美国引领海尔集团在南卡罗来纳州投资建厂,把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带入美洲地区的千家万户。2015年,中建美国作为工程管理商和总承包商协助中国中车成功进入美国轨道交通机车市场,共同推动中国高铁装备首次进入美国。

文化传承和价值追求凝聚品牌灵魂

中建总公司董事长官庆强调:“必须认识到,一个企业的文化与品牌共生一体,互为表里,一流的国际化企业,必然具有享誉全球的品牌与极具影响力、感召力的企业文化。要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国建筑必须要以文化为重要依托,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高起点、高水准地设计品牌工作体系和工作计划,重点做好品牌体系搭建、品牌影响与文化内涵互通、品牌推广与文化宣传一体等关键事项。”

伴随着中国史无前例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疾风暴雨的洗礼,中国建筑在传承中创新,在竞争中突破,品牌和文化建设也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的过程。

1996年中国建筑率先导入CI战略,实施文化融合与品牌统一,强力推进了“中国建筑”品牌建设,为中国建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形象基础和文化基础。尤其是文化理念、CI战略、行为规范“三位一体”文化建设工程,对内成为集团文化融合的突破口,对外成为同业学习的典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引领国内建筑企业形成一股项目CI形象打造的旋风,强力促进了建筑企业文明施工水平的提升。

通过集团企业文化统一平台的建设,以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导向驱动企业的管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上的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构筑集团统一的文化建设平台,开展系统性的文化管理顶层设计,提升整体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通过梳理企业历史文化积淀,大力推进文化变革,充分尊重各成员企业历史上形成的特色文化,揉合公司组建后在改革风雨中形成的“争先文化”、“绩效文化”、“品质文化”等,建立共同的核心文化理念,明确母子文化关系,促进形成中国建筑“文化星系”。完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推动文化与战略相协调,促进了公司战略的联动和资源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个性,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2012年中国建筑组建30周年之际,《中建信条》正式发布,此后又颁布了行为规范手册《十典九章》,标志着中国建筑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以“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价值观,以“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为精神内核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正式确定。《中建信条》、《十典九章》成为全集团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部分子企业成为相关领域业主首选,中海地产连续十二年企业品牌价值位居行业第一。

为保证文化落地,中国建筑将文化建设与管理提升结合起来。以文化符合性为标尺,修缮和改进已经制约和羁绊企业发展的制度、规章和流程。同时将理念梳理与文化实践结合起来,领导班子开展述职述廉活动,基层项目推进与当地检察部门联合共建;岗位标准建立健全行为体系要求,并纳入从业资格和岗位职责考核,作为员工选、用、育、留的标准之一,直接触动利益分配,使正确的行为得到鼓励,错误的行为受到惩戒。

201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获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熟悉中国建筑发展历程的人们说,中建人身上有一股与众不同的“劲”。中央企业监事会评价,“中国建筑各单位都有一股比学赶超的精神,均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中建人身上的这股“劲”,正是中国建筑这一品牌向世人展现的深厚底蕴,是诚信、创新、超越、共赢的精神追求,是执着、坚守的力量涌现。

模式升级与科技创效奠定品牌之路

中国建筑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资本运作和创新发展。2007年,联合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自此,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集团管控能力明显增强,建立起了符合国有企业特质与上市公司监管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决策执行协调运转;持续提升资本运营能力,一系列并购、重组、分拆等举措增强了公司专业化、国际化的竞争能力,优化了市场布局,完善了产业链条。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以投资开发、融资建造、产融结合为运营形式的投资创效已超过企业利润总额的60%。台州湾大桥工程、深汕特别合作区等PPP模式项目,创新各种带退出机制的融投资建造商业模式,形成投入产出的闭环机制。紧跟城镇化建设的新形势,努力探索整合系统内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运营能力,实现由“建房”向“建城”转变。

近年来,在郑州、西安、贵阳、潍坊等地进行了有益尝试。其中郑州滨河国际新城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气候、文化特色和功能布局等,定位为国际、生态、智慧城市,打造国际化、生态化、人文化的城市商圈和城市品牌。郑州滨河国际新城中央水街城市设计荣获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年度优秀景观设计奖――公共空间奖项。《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研究体系》正式发布,并于2015年12月申报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范例奖,初步树立了中国建筑在城市综合开发领域的良好品牌效应。

公司始终坚持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国建筑千米级摩天大楼建造技术研究”形成系列原创科技成果。通过施工实践,研发、总结形成了以上海环球、广州西塔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综合施工技术;以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为代表的航站楼施工综合技术;以水立方为代表的体育场馆建筑综合施工技术;以岭澳、红沿河核电站为代表的核电综合施工技术;以哈大高铁、武汉四环线为代表的高速铁路、公路综合施工技术等等,形成开拓高端市场的核心技术优势,科技对新增营业额和利润的贡献率达到80%。公司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奖”,25家所属企业被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绿色建筑、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规模化应用。

据悉,中国建筑2014年营业收入已经超过8000亿元,2015年新签合同额达1.6万亿。公司自2006年度首次成功跨入世界500强,位列486位,历十年砥砺前行,2015年达到37位,位列全球建筑地产集团首位。中国建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平均每年为150万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相当于带动约500万农村人口奔小康;近年来累计在18个省、市投资、承建了近30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在汶川救灾与援建中,中国建筑积极参与了北京、上海、山东等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在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中,中国建筑完成了86个灾后重建项目。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中,中国建筑是最早到达爆炸现场的企业救援队伍,并累计承担18个小区逾万户居民住宅的维修工作。在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抢险过程中,中国建筑第一批进入现场救援,不讲条件、不计成本,投入设备百余台、人员千余名,承担起范围最广、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抢险任务;中国建筑还积极参与开展定点扶贫、捐资助学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5年底获标普、穆迪、惠誉三大国际顶级评级机构世界建筑行业最高公司资信评级(A级)。

上一篇: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下一篇:杭州市企(事)业在职职工医疗互助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