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效能监察培训讲义

2024-07-24

企业效能监察培训讲义(精选6篇)

篇1:企业效能监察培训讲义

效能监察

书目封面效能监察是权利人充分授权下对各级管理者及其领导组织的勤政和能政情况进行考察和整改的行政监察。包含了对管理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管理学及理论应用的行为监察,包含了服务于权利人的对管理效力及利益实现情况的目标监察,是以取得经济、社会、技术、管理进步为目标的能效监察。

目录

简介

具体三个层次(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3)看其是否合理

明确的特点简介

具体三个层次(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3)看其是否合理

明确的特点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委版)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行政监察工作意义上的效能监察内容,主要是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认真、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努力为人民服务。具体三个层次

(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事,是否执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在通常情况下,依法行政既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原则,又是提高行政效能的保证,因此也是行政效能监察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计划既是行政管理的指南,又是行政管理的目标。计划实际上就是国家和行政组织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平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一种定约形式。定约的执行情况就成为行政效能监察的一个重要标准。

(3)看其是否合理

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合理地、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条件,充分发挥现有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理想的行政管理效能。在合理程度上,可以纵向比,主要同本部门过去比;可以横向比,同性质、条件差不多的部门比。

合理的行政管理会使行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使行政管理中的问题等于恰当解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行政管理行为的合理性是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内容。效能监察是区别于廉政监察、职级考察和绩效考核等重要的主动管理手段,具有监察对象全面、对比指标系统、行为关系独立、行政权力充分和能效目标明确的特点。

明确的特点

(1)监察对象全面,是指围绕勤政、能政展开多方面的监察工作,与权利人利益相关的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团队建设等等都可列入监察范畴,可以涵盖所有管理工作。(2)对比指标系统,是指监察工作本身的特色,就是说效能监察讲究依据和逻辑,从理性管理角度,形成完善的指标体系,对比评价并分析改进管理工作。(3)行为关系独立,是指效能监察工作是就事论事,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来取舍,管理行为上并不局限于某个部门或者岗位的职责,可以在一般行政构架外统筹和分配具体的管理资源、调节管理任务和采取风险应对,以实现目标。(4)行政权力充分,是指效能监察工作依托于行政权力的支持,在充分的行政权力支持下,充分调度和发挥人力、财力支持;另一层含义就是监察工作是对权利人负责,代表权利人履行监察职责,不受中层意见干扰。(5)能效目标明确,是指效能监察工作的优劣和取舍是以三效和三力来判断的,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有明确三效和三力来作为取舍或目标依据。

企业效能监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简称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在这里,相关经营管理者是指除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以外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具有经营管理职权的人员。对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的检查按有关规定进行。

目录

企业效能监察定义

发展历史

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标准

相关信息

编辑本段企业效能监察定义

【注音】qǐyâxiàonãngjiānchá或者说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察对象履行岗位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管理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综合性的监督,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和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效能监察这个概念是在1989年我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确立以后,监察部领导在研究、借鉴苏联、东欧等国家监督政府工作效率的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监察的实际提出的。1989年12月尉健行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报告中第一次正式阐明了效能监察这一概念,他说:“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加强执法监察。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1990年6月在贯彻行政诉讼法研讨会上,尉健行同志又讲到:“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我们一般称为执法监察。考察政府机关执法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有效率,二是看是否廉洁。因此,我们又把执法监察主要分为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两个部分。”在这之后,尉健行同志对效能监察的标准、重点内容等方面还有过多次讲话。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又多次对效能监察的内涵、标准、方法、作用及组织作了明确论述。专家们又对其内涵开展了研究,在一些书刊、资料以及专家学者的报告讲课中,对效能监察的理论思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同行业的各企业在各个经营管理领域也在全面的深入的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加强内部监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效能监察概念提出伊始,效能监察工作及其相关理论一直处于积极探索和发展之中,效能监察工作大概经历了启蒙、起步、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全国效能监察著名专家、效能监察理论开创与实践第一人刘占书先生为效能监察学科事业发展做出了鼻祖式的贡献。目前,效能监察总体上还处在经验积累、理论探索的发展与现代企业效能监察理论体系形成阶段,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做法各有其长,各有特色。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也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我国企业一项富有特色的企业内部监督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监督作用,也是企业监察部门切入工作中心的重要工作形式。因此,持续有效地开展企业效能监

察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监督管理机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重视,也有了长足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监督保证作用。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空间与时间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管理信息日趋繁多,引起企业经营管理中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效能监察中所要监察的内容与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多,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逐步突现出来,存在一些问题或现象。

1、一些企业的行政领导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本身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监察部门和监察人员配备不全,因而难以在监察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所作为,这是制约企业效能监察发展与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

2、企业效能监察界定不够明确,缺乏工作规范。这是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各个企业都在开展企业效能监察,但各个做法不一。国家法律、上级机关对企业效能监察的界定不够明确,效能监察的具体工作形式、方法、内容、职责等不清楚,不能把效能监察与企业的其他监督形式相区别,没有系统统一的规定、制度对效能监察工作进行规范。

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缺乏对企业效能监察作用的科学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常把企业效能监察看成是查问题、办案件,变成“亡羊补牢”,或者看成是与职能部门的业务监督工作相重复,认为“手伸得过长,种别人的田”。效能监察的“一能三效”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内涵认识不深刻,不能对效能监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4、企业监察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效能监察是企业的一项具专业性、综合性很强、内部协调难度大的内部监督活动,一些单位监察人员的数量、质量能力都难以适应效能监察的技能要求,要让他们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主导、牵头和协调组织作用,可见工作难度之大。

5、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走形式主义,为效能监察而效能监察,工作浮在面上,存在两张皮现象,“虎头蛇尾”;二是事后“救火”,有举报、发生了问题,才组织去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成了消防与事后调查补救,没有发挥效能监察应有的预防作用与过程监督作用;三是效能监察目标与实施过程中的监察标准不很明确,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四是监察内容模糊,效能监察的对象确定、现场实施工作、方法选择不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五是效能监察成果的评价缺乏标准,成果评价的内容不一,不能形成推进企业效能监察正确发展的导向;六是缺乏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与研究。由于以上这样一些问题或现象的存在,致使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一直处在一个经验积累、理论探索发展阶段。一些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工作效果也不明显,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怎样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一书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系统思考和探索。效能监察学科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步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行政效能监察,着力于对政府组织、公共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从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时限性四个方面进行监察;一个分支是企业效能监察,着力于对赢利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生产力(效能)为目的,以业务流程为监察对象,围绕流程的流程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过程符合性、业务执行结果有效性和业务流程设计适宜性,即“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进行检察;以下是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术语与定义研究成果总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体系所构成的制度建设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集合。效能监察工作体系:是企业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流程为监察单元,围绕企业制度建设与执行为监察内容,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效能监察工作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旨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企业效能监察:是指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等, 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所进行的审查、建议与督促改进活动。从监察“人”的角度,是廉洁从业、勤勉从业和优质从业的综合监察活动,从管理学的角度,是以流程为单元和对象,对流程运行效能进行的审查、建议、督促改进的活动。流程运行效能即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一能三效: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业务流程:组织为实现业务的某一特定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控制的步骤、活动与方法的集合。效能监察对象:开展效能监察活动所要审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循环)。“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中的围绕制度建设与执行的“四性”定义分别为:制度建设的充分性:企业现存业务制度体系覆盖业务流程运行的全过程、目标,满足制度建设预期要求的程度。业务过程的符合性:验证业务行为过程按照制度建设体系要求运行的符合程度。业务结果的有效性:经营管理行为过程的实际结果达到制度建设预期管理目标的程度。制度建设的适宜性:制度建设体系的运行成本与实现制度建设预期目标的经济合理性程度。效能监察点:企业某一业务流程中对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造成潜在不确定性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测试点:制度建设体系中确保影响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点)处于受控的业务控制点。不合格:企业实际制度建设体系、过程与结果没有满足制度建设充分性、或符合性、或有效性、或适宜性的情形。效能监察发现:将收集到的监察证据对照监察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控制标准、预期目标进行评价的结果。效能监察建议:对已发现的尚未构成违纪违规违法的不符合事实提出的整改意见和预防措施要求。效能监察决定:对己发现的并已构成违反企业制度、业务结果没有实现管理目标和业务行为与结果已经构成违纪违规违法的不符合事实提出务必执行的整改、问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监察要求。效能监察报告:对效能监察活动过程和结果以正式的文件形式并经过审批后的正式表达。2006年8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适用本办法。”《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出台,是企业效能监察定位与制度化推进的里程碑。2009年5月18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优秀项目评价操作指南(试行)》,为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科学评价体系,推动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发展是企业效能监察发展的另一里程碑。这套评价操作指南适合行政效能监察成果评价指导,也适合现代企业效能监察成果评价指导。当然,具体操作中,评价指标设计会存在不同。

编辑本段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标准

(一)合法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必须按规定接受监督;

(二)合规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

(三)合理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在职责权限内的合理裁量,必须符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

(四)时限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对有特殊时限要求的管理事项不得擅自延长或者缩短时限。”“效能监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围绕企业经营中心,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促进建立节约型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效益。

(二)依法监察原则。有章必循、违章必纠、执纪必严,激励守法合规行为。

(三)实事求是原则。重调查研究、重证据,客观公正。

(四)协调统一原则。监察与纪检、监事会和审计等其他监督部门相协调;监督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与服务经营管理目标相统一;促进制度建设与提高企业效能相统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教育与奖惩相统一。”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委版)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

篇2:企业效能监察培训讲义

公众公开

tags: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基本知识讲义

欢迎浏览 廉政花园 个人图书馆中收藏的文章,想收藏这篇好文章吗,赶快吧,1分钟拥有自己的个人图书馆!

我也要收藏 举报如果您在该网页中发现有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内容,请填写以下表格联系我们:

以文找文 如何对文章标记,添加批注?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基本知识讲义(纪检监察业务培训材料)

祁 杰

2003年以来,在省市纪委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按照《实施纲要》和省市关于全面开展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要求,加强领导,严格政策,大胆探索,认真落实警示训诫防线《三项制度》,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至目前,全县已实施警示训诫368人,其中,警示提醒275人,诫勉督导52人,责令纠错41人;科级干部92人。我县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先后受到了省市表彰奖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警示训诫的学习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警示训诫的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警示训诫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对此,我结合本县实际,跟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促使全县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警示训诫防线的基本概念

警示训诫由“警示”和“训诫”两个词构成。警示意为警告、警惕、启示、启发。训诫意为教导,告诫、劝诫。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角度讲:

警示,就是把单位或个人,可能产生腐败的苗头性问题或已经出现的轻微性腐败问题指出来,及时提醒,严肃警告,使其不出现腐败问题或把已经出现轻微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

训诫,就是把单位或个人,出现的轻微性腐败问题或轻微性违规违纪行为指出来,严厉批评,责令纠错,防止已经出现的轻微性腐败问题和违规违纪行为继续发展蔓延,避免给党和人民、个人和家庭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警示训诫防线主要是运用“教育十强制”的办法,对越过思想道德防线,有腐败苗头和轻微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实行动态监督,及时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错误,有效控制一部分人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着力督导犯错误的人切实改正错误,最大限度的教育、挽救犯一般性错误的党员干部,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警示训诫防线是介于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之间的防线。思想道德防线立足于普遍教育,主要是劝善,倡廉;党纪国法防线立足于事后惩处,主要是惩恶,保廉;而警示训诫防线则立足于纠错改正,主要是挽救,促廉。

(二)警示训诫防线实行主动监督,动态监督,全程监督。警示训诫防线建立了以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为支撑的基本制度框架,形成了防范预警机制、动态监督机制和保护挽救机制。

(三)警示训诫防线融入教育、监督、制度为一体。警示训诫防线针对问题抓教育,瞄准漏洞抓制度,切中要害抓监督,全面体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意义和原则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壮大反腐倡廉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警示训诫防线是教育,保护、挽救党员干部的一道监督警戒线,是对有可能发生不廉洁问题、存在苗头性问题或具有轻微违规违纪行为的单位和党员干部,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制度,实行超前防范,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错误,形成防范预警机制,动态监督机制和保护挽救机制,促进廉政勤政建设。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原则是:坚持从严治党、强化监督的原则;坚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护挽救的原则;坚持政策、把握实效的原则;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三、三项制度的适用范围

(一)警示提醒制度

警示提醒制度是对群众有反映,可能出现不廉洁行为或其它错误问题需要预警的单位和党员干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进行提醒和告诫,形成防范预警机制。

警示提醒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组织认为有必要告诫防范的问题;单位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及家庭遇有婚丧嫁娶、搬迁新居、出国考察等事宜,有可能出现不廉洁行为,需要事前预警的问题。

(二)诫勉督导制度

诫勉督导制度是对具有苗头性问题以及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或执行政策中出现偏差的单位和党员干部,及时进行纠偏,督查引导,终止其错误行为,形成动态监督机制。

诫勉督导制度的适用范围是: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出现苗头性问题;部门和行业存在一般性不正之风问题;在执行政策以及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和偏差。

(三)责令纠错制度

责令纠错制度是对已经造成错误事实,构成轻微违规违纪,可给予处分也可不给予处分的单位和党员干部,进行批评训示,强制纠错,使其认清问题危害,切实改正错误,形成保护挽救机制。

责令纠错制度的适用范围是: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所列举的违纪行为,但符合该条例中可不给予处分或免予处分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不力,行政不作为,执法管理不力,服务承诺不兑现、工作效率低下等,造成一定影响,可不给予处分的;在实际工作中,党委(党组)或纪检监察机关认为可不给予追究纪律责任的。

四、训诫对象的排查与确定

警示提醒对象可以直接确定,诫勉督导和责令纠错对象应当在了解、初核或者调查后确定。

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发现和掌握的线索,可以直接确定警示训诫对象,也可以批转纪检监察机关(机构)提出意见后确定。

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发现和受理的线索,警示提醒和诫勉督导对象由主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确定;责令纠错对象由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或党委(党组)会议集体研究确定。设立纪检监察机构的,也可以由纪检监察机构提出意见,由主管领导确定。

五、分级实施

各级党委(党组)领导干部确定的警示训诫对象,一般由该领导干部组织实施,也可批转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组织实施。

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确定的警示训诫对象,由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或纪检监察机构组织实施。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确定的警示训诫对象,由提出建议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实施。需要提请同级党委(党组)领导组织实施的,由纪委(纪检组)提出意见,报请有关领导实施。

警示训诫对象属党委(党组)政府和部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一般由上一级党委(党组)领导或纪委书记,副书记负责实施;属班子其他成员的,由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分管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以委托对象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

对需要提请党委(党组)及其部门领导或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实施警示训诫谈话的,纪检监察机关承办部门应就警示训诫谈话内容列出谈话提纲,提交主谈人,并做好通知,谈话记录以及回访等具体工作。

分级实施时,要把好“实施关”。我们在严格遵守《三项制度》规定程序的基础上,要做到“六要”要向被实施人说明谈话程序,表明实施人身份;要查明被警示训诫人的基本情况;向被警示训诫人讲清其犯的错误;要向被警示训诫人提出具体、明确和有针对性的要求;要求被警示训诫者就所犯的错误和组织要求,提出整改措施,做出整改承诺;要向责令纠错对象告知整改期限,对象要在记录上签名;要建立规范的文书档案。

六、方法方式

警示训诫主要采用书面和谈话两种形式,使用全省统一规范的文书,履行相关手续。

对警示提醒对象,通过发提醒通知书,询问函,或进行信访访谈、提醒谈话等多种方式,告知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问题,提出要求和希望。

对诫勉督导对象,通过发督导通知书,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建议书,或者进行诫勉谈话等方式,告知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终止错误行为;对于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其整改。

对责令纠错对象,通过发纠错通知书,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建议书,或者进行训诫谈话方式,指出存在问题的性质及其危害,剖析错误根源,责令纠正错误;对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挽回损失;属于制度或管理上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制度,堵塞漏洞。

实施警示训诫谈话前要发通知,增强工作的严肃性;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谈话必须由两人以上实施,并做好记录。

实施警示训诫谈话时,要增强“四性”。

1、充分准备,增强计划性。实施警示训诫前,首先对警示训诫对象的问题组织调查核实和开展分析研究,进行甄别,确保掌握的问题准确,教育有力,防止因事实不清,情况不明,造成被动。其次,弄清被警示训诫人的工作经历,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和性格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拟定实施提纲,明确实施重点和实施方式,做到方法恰当运用自如。

2、情理相融,增强互动性。我们在实施警示训诫过程中,允许被警示训诫人解释,交流、减轻、消除被警示训诫人的紧张情绪和逆反心灵,积极营造严肃而不压抑,庄重而不失自然的以人为本的警示训诫实施氛围,注意避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重视警示训诫对象对有关问题的说明和解释,以诚相待,做到利害分明,情理交融,避免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便使警示训诫对象拆掉“隔心墙”,克服排他心理,心服口服地接受谈话。

3、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在实施警示训诫时,我们要紧紧围绕已掌握警示训诫对象的问题展开,讲清问题,指出不足,严格要求,达到了使被警示训诫对象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受到震动,心灵受到震憾,行为得到转变的目的。

4、跟踪回访,增强实效性。警示训诫后,我们注意及时回访,观察被警示训诫对象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综合实际,采取表扬,批评、延期、纪律处分等手段,增强了警示训诫的效果。

七、监督整改

警示训诫涉及的问题,警示训诫对象必须做出说明,问题属实的,必须做出整改承诺。实施单位应当跟踪回访,督促整改。

对警示提醒对象,提醒后如群众仍有反映,问题属实的,可转诫勉督导、责令纠错;构成案件的,应立案查处。

对诫勉督导对象,如整改不力,错误蔓延的,转责令纠错或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立案查处。

对责令纠错对象,视情况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2个月;确需延期的,不超过4个月。整改期满,通过个别走访,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警示训诫对象整改情况,做出延期或解除的结论。

责令纠错对象,在整改期限内,不得评选评优,提拔使用;责令纠错情况应及时向对象所在单位通报,并将结果存入个人廉政档案。整改期满,错误没有得到纠正,并继续蔓延,构成违纪的,转立案查处或组织处理。

监督整改时,严把“解除关”。针对具体整改要求由原实施小组负责督促整改,跟踪回访、效果考核等业务工作,警示训诫程序全部结束后,相关资料由实施小组交警示训诫办公室审查后存档;被责令纠错人的训诫解除,由原实施小组在被责令纠错人自查,申请,所在单位组织作出签定和进行回访的基础上,提出解除训诫意见,提交有关会议决定是否解除,并向被责令纠错对象发出解除或延长训诫期的通知。

八、工作纪律和要求

(一)党员干部接受警示训诫谈话和函询,必须如实回答问题,不得隐瞒、编造、歪曲事实和回避问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回复组织函询;不得对反映问题的人进行追查,更不得打击报复。对违反者,必须严肃查处。

(二)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有关规定工作,不得出现下列行为,如有违反必须纠正,造成一定影响和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是对应警示训诫的问题压瞒不报、隐瞒不办的;

二是对警示训诫线索排查,移送故意拖延的;

三是对反映问题线索具体且有可查性,不经核查而直接予以警示提醒的;

四是对应当给予警示训诫,而不予实施的;

五是必须给予纪律处,而代之以警示训诫的;

(三)责令纠错对象对所涉及的问题,提出异议的,实施的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应当予以答复;异议成立的,应当解除警示训诫。

(四)实施警示训诫,应当把澄清问题与帮助改正错误相结合,把强化监督与营造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相结合,注重社会综合效果。

(五)实施警示训诫,必须与一般性思想教育区别开来,讲求工作的针对性和权威性;必须防止以警示训诫代替纪律处分,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六)警示训诫资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留存备案;不装入个档案。

九、检查考核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

检查考核的对象是各级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和有关领导干部。

检查考核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谈话、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党委(党组)及部门履行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职责情况;

(二)党委(党组)有关领导干部实施警示训诫情况;

(三)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实施警示训诫工作情况;

(四)群众信访举报涉及警示训诫内容的处理情况;

(五)规范运作和工作创新情况;

(六)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情况;

(七)网络建设、管理、使用情况;

(八)群众满意度情况。

同志们,构建警示训诫防性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用改革的方法,总结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逐步完善配套措施和制度,积极探索推进警示训诫防线建设的有效途径,使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在实践中创新,在发展中完善,在我县反腐倡廉和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

1、责令纠错通知书

2、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线索登记表

3、警示训诫审批表

4、责令纠错登记表

5、责令纠错谈话记录

6、解除责令纠错通知书

附件一

责令纠错通知书

编号 年 [ ] 号 : 经核实, 存在

的错误, 现责令在 个月内予以改正,并将整改情况上报。

中共商南县纪委

商南县监察局

年 月 日

附件二

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线索登记表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被反映人 性 别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文化程度 职 级

单位、职务 所属部门

反映人 单 位

线索来源 是否一把手

反映问题

线索受理

单位拟办

意 见

有管辖权单位

了解或初核

情 况

初步处理

意 见

备 注

附件三

警示训诫审批表

填表单位: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政治面貌 文化

程度 职级

单位、职务 所属

部门

实施类型 实施形式

线索来源

主要问题

承办单位

意 见

党政组织或

纪检监察机

关有关领导

或会议意见

备 注

附件四

填表日期: 责令纠错登记表

填表单位: 填报日期: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政治面貌 文化

程度 职级 单位、职务

是否

一把手 所属部门

实施形式 实施机关 实施人 承办单位

线索来源 责令纠错

内容分类

实施时间 办结时间

主要问题

本人认识和态度

整改要求

整改期限 是否延期

处理结论

是否申请

复议

备 注

附件五

责令纠错谈话记录

参加领导: 谈 话 人: 谈话对象: 谈话时间: 年 月 日 谈话内容:

谈话对象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六

记 录 人: 谈话地点: 解除责令纠错通知书

纪责解字()号

同志:

按照《党员领导干部责令纠错制度》的规定,鉴于你在责令纠错限改期内已基本纠正或改正了组织指出的有关问题,经研究决定按期解除对你的责令纠错。

中共商南县纪委

商南县监察局

篇3:企业物资管理效能监察探讨

一、加强效能监察制度建设

效能监察的目的是通过监察, 提高管理水平, 从而达到提高管理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的目的。对物资管理的效能监察是对整个系统进行规范, 包括对计划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物资储备管理等整个系统进行监察, 不局限于某一环节或者某一点。

该公司开展流程再造以前, 公司监察部对物资管理进行监察主要针对物资采购这一个环节:对20万元以上的采购合同签字盖章进行审核、接受邀请对物资采购招议标进行现场监督、要求供应商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等。这种监督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监察人员把关进行审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但是这种被动式的监督方式捆住了手脚, 给监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仅对招议标采购进行现场监督远远不够。

为消除这种局限, 监察部借助公司流程再造、职能整合之机, 修订并下发了《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实施细则》, 用于指导物资效能监察工作。改变了以往审核采购合同的单环节监督的被动参与方式, 而采取对物资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抽查的主动监督方式。对物资管理效能监察采用“不定期抽查为主、定期检查为辅”的方式, 重点放在系统规范上。不定期抽查主要是针对群众有反映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用量较大的材料就合同签订的情况、价格情况、合同履行的情况进行检查;定期检查主要是每个季度对计划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物资储备管理等整个物资管理系统进行综合性检查。

二、实现物资管理全程监察

该公司把物资管理系统分成计划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物资储备管理四个独立的环节, 同时, 确定每个环节的监察重点, 在进行全面监督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对重点进行监察。

第一, 对计划管理环节进行监察。其目的是为了督促物资管理部门提高材料需求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有效降低材料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监察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需求计划制订过程。主要检查计划制订依据、审批程序以及计划的合理性。通过查阅计划管理台账和相关报表, 检查物资需求计划是否按照产品生产计划和物资库存量来确定, 是否符合计划申报、审批程序的规定, 是否存在无计划、无需求的采购问题, 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库存物资等。二是计划与采购岗位设置。计划和采购岗位为不相容岗位, 应分开单独设置。通过核查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检查是否存在计划、采购岗位职责不清及单人操作的现象, 监督制约机制是否健全、有效。

第二, 对采购管理环节进行监察。主要是了解采购部门遵守公司相关采购管理制度的情况, 具体监督四个方面:

一是采购依据。主要是查阅采购数量汇总表及其他相关报表, 检查实际采购材料的种类、数量是否与采购计划完全一致, 如果不一致则查明原因。对于零星采购, 检查是否有临时的零星需求计划, 并核对与计划是否一致。

二是采购方式。主要检查采购方式的确定是否遵守公司的《招议标采购管理办法》, 是否经过正常的审批程序, 采购过程是否严格按照既定的方式进行。该公司常用的采购方式有招标采购、询价比价采购、协议采购、网上采购, 监察部分别采取派员现场参与、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监督。

三是采购价格。该环节的监察重点是价格确定的程序、价格调整的依据和程序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而不仅仅是监察价格本身。监察人员通过检查采购价格确定的程序、价格调整的依据以及审批的相关程序, 来判断采购价格的合理性。

四是供应商管理。监察重点主要是通过对供应商资格预审、供应商考核情况的检查, 来促进供应商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建设;通过对供应商廉洁自律承诺情况的检查, 来促进公司廉洁从业和党风廉政建设。

第三, 对质量管理环节进行监察。主要是通过对质量检验、质量跟踪、质量事故处理情况等进行监察, 来促进公司的质量体系建设。具体如下:

质量检验:通过查阅物资质量检验报告和到货物资的相关资料, 检查入库物资是否按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检验标准和办法是否符合规定, 供应商是否按要求出具了质量保证体系证书或检验合格证书。

质量跟踪:通过查阅质量跟踪档案等相关资料, 检查是否对采购物资的提货、检验、入库、结算、出库、使用等各环节进行了质量跟踪。

质量事故处理:通过查阅质量事故相关资料和合同文本, 检查是否查明质量事故原因, 是否落实了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 对出现供货质量问题的供应商是否根据合同要求追究了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四, 对物资储备管理环节进行监察。对该环节进行监察主要是了解仓储管理情况以及积压物资处理情况, 具体包括:

仓储管理:通过查阅相关报表, 核对库存物资, 检查是否修订了储备定额, 并按定额进行控制以减少储备资金占用, 检查已到材料是否及时办理入库手续、材料领用是否严格按照定额以及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批。

积压物资处理:通过查阅库存物资结构报表等相关资料, 检查物资积压的原因是否查明, 责任是否分清 (不包括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无法分清责任的积压) , 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积压物资是否账物相符, 需要降价处理的物资是否履行了审批手续, 需报废处理的积压物资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是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以防止新积压物资的产生。

三、创造效能监察良好环境

为开展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该公司新出台了《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实施细则》对物资管理的职能部门———物流中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为掌握物资采购情况, 物流中心应根据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相关资料。二是为了解供应商的诚信经营和公司相关人员的廉洁从业情况, 物流中心应建立供应商的档案资料。三是为督促供应商依法经营, 物流中心应与供应商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同时, 应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 逐步淘汰服务质量差的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考核情况应及时通报监察部。四是在监察中必须严格责任追究。发现违章违纪行为的, 责令改正, 造成损失的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发现供应单位违章违纪行为的, 要追究处理, 或在一定年限内不许参加本企业的物资招标。

通过上述系列措施, 公司的物资效能监察工作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局面,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促进公司加强了物资管理, 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

参考文献

篇4:企业效能监察培训讲义

【关键词】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建设;企业;发挥;作用

企业效能监察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问题而开展的监察检查活动,是对企业监督的再监督,管理的再管理。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履行职责、深化监督管理职能的有效手段,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督,堵塞漏洞、建章立制,改变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和发展,已初步建立了一定的规范化操作程序,但要保证效能监察进一步规范化运作,则必须建立健全促进效能监察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一、影响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是思想认识。思想决定行动,没有明确的思想认识,就不可能有强力的行动。虽说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中已经运行多年,但部分同志在思想认识上,依然不能摆正对效能监察的认识,总认为效能监察也是监察,你就是找事的,他们还认识不到效能监察是改善管理,促进监督的有效手段。因此,不支持,不相信效能监察工作的事还存在,这将成為建立企业效能监察长效机制的根本阻力。

二是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影响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建设的根本。企业效能监察专业性强,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是有效实施效能监察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效能监察大多数是平行监察,在同级之间进行,效能监察工作人员没有任何特权可言,有的企业主要领导重视不够,不能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导致效能监察流于形式。效能监察没有法律规定,缺乏刚性依据,使领导是否重视,成为做好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如果领导不重视,效能监察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成为纪检部门的“独角戏”,难以取得实际效果,更谈不上完善制度建设了。

三是企业内部监察力量的协调是影响效能监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所在。效能监察工作是由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发起,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运作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力量,充分调动审计、财务、管理等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效能监察领导体系、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运行机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是奖惩激励机制。任何事情没有奖惩和激励机制的配合,就无法长久,效能监察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使效能监察工作不断创新,长久发展,不断完善。在实践中,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奖惩和激励机制,才能有利于效能监察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充分发挥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作用,大力开展效能

监察长效机制建设

企业效能监察主要发挥预防、监督、促进和保障作用, 能不断规范企业行为,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从而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我们必须开展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建设,使其溶入制度,形成规范,更好的为企业建设服务。

(一)加强宣传教育,改变思想观念,打牢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建设的思想基础。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用近年来效能监察的成果进行宣教,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够充分认识到效能监察的积极作用和对企业效益的促进。让干部职工认识到效能监察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它能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健康,从而得到广大干部群众支持,才能建立效能监察长效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效能监察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关系,打牢企业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建设的运行基础。目前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中,重选题立项,而轻机制建设的情况比较普遍,说到底,还是对效能监察工作不够重视。部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只是个别人员在做,而且仅仅针对所选项目,项目做完了,这项效能监察工作也就算完成了。而要建立效能监察工作的长效机制,则必须从制度入手,建立全过程的监督监察体系。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由党委直接领导,纪委组织协调,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实施的领导和运行体制,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效能监察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在日常效能监察工作中,监察部门紧盯效能监察项目,而不重视制度建设的现象时常存在,这是重结果,轻过程的具体体现。要建立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就必须重视过程监督,通过过程监督,发现漏洞和制度缺陷,不断完善管理和监督制度。通过一个项目,完善一项制度,规范一个流程,从而达到用制度规范监督监管的目的。

(四)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是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建设的有力保障。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合的奖惩机制尤为重要,将效能监察与效能奖惩同步结合,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使广大干部员工对效能监察有信心,能够看到实效,有利于效能监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压力才能有动力,通过奖惩,才能给效能监察工作注入活力,使其不断发展。

(五)要建立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必须把效能监察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只有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才能贴近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效能监察工作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无法长久发展。一要与企业负责人综合业绩考核相结合,不断完善综合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二要与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强化监督检查。三要与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相结合,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有效运转。只有抓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效能监察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长远发展。

多年来的效能监察工作实践证明,效能监察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方法;是纪检监察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效能监察领导机构,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整合各种监督力量,逐步建立效能监察长效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篇5:企业效能监察对象

作者:樊光中

到目前为止,企业效能监察的对象是什么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是立足于对人的监察,对象是人的履职情况。

对什么进行效能监察?还得从监察什么才是有效的监察来分析。我们平常在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过程中,一般认为: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或监察部门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办法,对企业内部人员履行职责行为的效率、效果和质量的监察活动,通过检查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评价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查处违纪违规人员,追究责任。目的是两个:一是监督约束管理人员行为,二是提高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据此观点,其效能监察的对象主要是立足于对人履职情况的监督。我们认为,这种对人的监督在过去企业规模比较小、地域比较集中、经营管理活动比较简单、层次比较少时比较合理,因为业务简单,过程也相对简单,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监督效果。但是随着现代企业规模大、地域分散、经营管理活动复杂、层次多,管理幅度变大,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对人的监督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监督需要,我们无法实现对人的履职情况全面监督,至少工作以外的时间就难以监督,其监督的效果也比较差,监督成本高。而且现代企业更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已经通过业务流程设计将个人对整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力与控制力逐步分解到各个环节,分工越来越细与专业,仅对人的履职情况监督可能会导致很孤立和局部的来监督经营活动的情况,从而无法使得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处于监督受控之中,因此,在现代企业里,把人的履职情况作为监察的对象不是最有效的监察。由于分工越来越细的原因导致监察人的履职情况不是最有效的监察效果。

企业的经济活动、质量活动等可以按工作性质划分为若干业务板块,在审计工作中称之为业务循环,每一个业务循环围绕某一经济指标服务。如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围绕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指标而形成的采购业务循环,从采购计划、审批、市场询价、招标、评标、定标到签订合同全过程循环,还有物资、原材料的计量业务循环,财务中的资金支付业务循环等。这些循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表现为业务流程的形式,它是由多个人围绕同一个控制目标协同工作的综合协调活动,如果企业效能监察的对象是人的履职情况,就意味着效能监察只对其中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在进行监察,那么这样不一定能够覆盖到失控的工作环节,相反,很可能刚好漏掉了导致管理目标没有实现的环节,而产生错误的评价,这样就达不到开展效能监的效果。因此,由于业务流程的多环节性导致对人的履职情况监察失效。

一项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业务流程中每一要素可能都有关系。企业为了能够把美好的战略愿景得以实现,企业就需要建立一些必要的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因此,在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里都存在业务流程,有的是经过专门的流程设计与再造,有的是经验与习惯约定而成。业务流程一般是围绕某一工作目标的实现所经过的步骤、内容、方法技术与职责的集合,业务流程的组成中有工作步骤、内容、方法技术与职责。因此不管企业组织是否对经营管理行为预先设定业务流程,组织必将经过一定的工作步骤、工作内容、并且由相关人员履行其规定的职责,采取了某种专门的方法与技术来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由此可知,当经营管理目标没有实现,将是因为工作步骤、内容、方法技术与职责的某一个方面出现了遵循不到位或者其工作步骤、内容、方法技术与职责本身的存在缺陷的原因,都是与业务流程要素有关。监察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监督、检查、纠偏、促进的系列活动,要实现有效的效能监察,就应该覆盖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要素。因此,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效能监察对象应该是企业的各业务流程,把业务流程作为监察的对象才是相当比较有效的监察。效能监察与企业业务流程是监察与被监察的关系。

篇6:企业效能监察的定义

作者:樊光中

怎样来认识企业效能监察?目前,对企业效能监察的认识并不十分统一。

企业效能监察是以企业行政领导为主,由企业监察机构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监督检查。这是我们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认识。

许多企业的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会计监督、经济核算、审计监督等力量,针对企业的投资、担保、工程款、备用金、不良债权债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实施效能监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或者针对经济效益、企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组织效能监察等等。这是否表明企业效能监察主要就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责任追查处理、警示的过程?但这只是揭示了效能监察本质的一个方面。

企业效能监察可以说是在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状态下不断改良企业内部监督和提高内部架子效果的探索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综合性监督工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化工部的刘占书先生提出了企业效能监察,并且在化工系统内部开展实施。1989年,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效能监察”,当时提出效能监察的目的是“一能三效”,但大家对企业效能监察含义理解并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认识。目前在各企业对效能监察的含义理解有多种,主要有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效能监察是监察部门对监察对象管理效能的监察,即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监督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的监察,目的在于促使监察对象增强工作责任心,艰苦创业,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进一步发现和扩大案件线索,推进反腐败工作,认为“效能监察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高一层次的管理和监督”(见刘占书《效能监察讲课提纲》)。

第二种观点认为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为企业中心任务服务的,认为“没有企业,就没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也就没有效能监察”(见中国联通纪检组监察室《从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实践看效能监察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一文)。

第三种观点认为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效能监察是属于现代管理学中监督体系的范畴,是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从管理内容角度看效能监察不是监督职能的全部,只是监督工作的一个方面(见王志宗《企业效能监察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理研究》)。

第四种观点认为企业效能监察是对暴露出的经营管理问题的调查、核实与责任追究,甚至跟企业纪检监察的案件查办等同或紧密联系到一块。

第五种观点认为效能监察是指行政监察部门为达到“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对监察对象是否依法、合理履行职责,执行职能及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实际社会效应等情况进行的行政监察活动(见中国铝业公司中州铝厂纪委监察室《企业效能监察若干问题探讨》)。

第六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质的一项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对监督对象的管理效能,包括其履行职责、照章办事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监督检查(见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纪检组监察部《关于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上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定义企业效能监察的。第一种观点从作用出发来认识效能监察的含义,第二种观点从重要性来认识效能监察,第三种观点从性质来认识效能监察,第四种观点从效能监察介入的时机与工作内容来认识效能监察,第五种观点引自行政效能监察的定义,从行政效能监察的理解来认识企业效能监察,第六种观点认为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质的一项工作,是管理环节中的一个监督环节。这些观点都从某一个侧面揭示了效能监察的内涵。在这些内涵基础上,企业效能监察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管理与监督是效能监察本质属性同时具有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效能监察的本质属性既不单纯是监督性,也不单纯是管理性,而是管理与监督的有机结合。单纯讲管理,效能监察也就缺乏其应有的作用和特色;专门讲监督,效能监察也就被局限了发展的空间。对企业效能监察的本质含义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效能监察职能的定位和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下面是本书对企业效能监察的定义。

企业效能监察的定义

企业效能监察是指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等, 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所进行的审查、建议与督促改进活动。

上一篇:中考英语写作六要素下一篇:学习两会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