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

2024-07-20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精选10篇)

篇1: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模板展示

(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什么)了解、掌握、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的过程,初步学会信息技术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 软件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乐于学习信息技术,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概念、原理、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易错的、不易掌握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启发提问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导人、新课讲授、巩固拓展、小结作业等。

1、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多媒体导入、联系生活导入、名人名言导入等)采用多媒体的方法导人,展示XX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互动,教师趁势抛 出疑问,弓丨出课题《XX》。

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①XX通过实例引出XX定义;

② XX师生互动,得出XX的特征(或学会XX的使用方法);

③ XX设置小组讨论,总结XX和XX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或XX还有哪些功能)。并 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或操作,来加深巩固。

3、巩固拓展

自由创作作品,并展示。教师或学生点评。

4、小结作业

(1)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板书体现内容结构、教学程序或教学思路;能够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 轻负担。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操作类课题较多,对板书要求不高。最常使用的板书类型是提 纲式。我们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与人的关系

3、信息的表现形式

试讲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试讲在教师资格面试中时间占比很大,这也体现了分值比重很大。通常 在试讲清单的基本要求中的时间规定为10分钟左右,考生应合理安排环节所需时间。一 般情况下,新课导人1 ~ 1.5分钟,新课讲授6.5分钟,巩固拓展1分钟,总结收获与作业0.5 分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试讲模板展示 开场白:同学们开始上课,请坐。

一、导入

示例: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这个图片,思考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复习导人、知识导人、问题导人、图片导人、情境导人等)。

二、新授

(一)开始讲述基础知识(承接导入)

知识点的基础讲解,这里一般是顺着引入来解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指最基础 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方法)。(二)升华知识

刚刚我们学习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一下……(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 通常需要有所拓展,引出特性、新功能、规律等,注意引导)。接下来我们分组讨论一下,…… 是如何进行……操作的(这里可以是某软件的操作方法,一定要阐述难点)。(三)拓展延伸

刚才大家学会了……,我们来练习一下(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有两个问题必须有: 一个是易错点,利用提问的机会来纠正易错点,同时注意点评方式,给予鼓励;另一个是 一些简单的问题,不用详细讲解的内容)。

这里可以用游戏,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得到本堂课的难点。

三、巩固拓展

现在大家自己寻找素材,创作一个作品,一会儿给大家展示一下。(如果是理论类课题,此环节可以是学生结合生活举例说明)

四、小结与作业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

篇2: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

在南城区阳光中心小学举行

12月27日,东莞市第二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南城区阳光中心小学举行。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各镇街辅导员共一百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一开始,大家参观了学科带头人吴新平老师、杨君老师的个人展板和南城区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色资料。接着,东莞市第二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南城区宣教办的吴新平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课题为《让繁琐变方便——重复命令》的logo语言新授课;长安镇乌沙小学杨君老师则向大家展示了一节画图课《有趣的七巧板-图形的翻转与旋转》。课后,两位老师分别作了教学反思,其间大家踊跃发言,研讨交流。

针对这一年来的工作,吴新平老师和杨君老师分别作了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汇报。其后,东莞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黄振余老师向大家作了题为《教师 课堂 研究》的专题讲座。黄老师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从“我们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我们需

要怎样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我们需要怎样的职业境界”四个方面,指导、勉励大家坚守信息技术课堂,走好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此次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研讨活动,让全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受益匪浅,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更有信心搞好教学活动,使我市的信息技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市信息技术研究员黄振余老师点评并作专题讲座

市小学信息技术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吴新平老师上展示课

市小学信息技术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吴新平老师作课后反思、工作汇报

市小学信息技术第二批学科带头人杨君老师上展示课

篇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

近日, 第十一届“长城杯”广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周在贵港市举行, 活动开设课例展示、专家讲座、课题研讨、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交流和新技术展示等, 共有7 0 0 0多人次到场观摩学习。

本届活动周共展示了广西1 4个市的2 1 7节中学公开课, 覆盖了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1 4个学科。课堂上,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台等先进教学设备开展教学,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凸显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中充分整合利用文字教材、教学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等内容实施教学, 既注重硬件技术, 也突出学科特点,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体现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远程教学实践的结合。

篇4: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学科 有效发展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是紧密关联的,只要相互整合,优势互补,便能在高中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爱上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从而主动学习,释放自身潜在的学习能力。在高中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教学,而且可以循序渐进地推动通用技术学科的有效发展。

一、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与信息技术整合,获取先进技术信息。

在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授课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应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把握好通用技术学科基础的先进性,保证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中的纸制建筑模型的制作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一些学生的制作模型给学生作为参考,避免教师授课后,学生找不到灵感,无从下手,帮助学生找一些灵感,提高制作速度与质量,有效推动通用技术学科的发展。

2.与多媒体互动,促进知识的记忆与迁移。

在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不仅需要广阔的技术视野,而且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的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用灵活的技术思维,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原理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深度是随着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其变得精彩,学生也会在精彩的课堂上表现得出色。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它可以将一些实际的教学知识用图文、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此内容深刻记忆。这样教师的授课得到很大帮助,教学方式有更多选择,让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有更多方法,很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加深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点的记忆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迁移。

3.整合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与学习潜力,是因为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有效整合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要靠自己的认知与努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探究。与此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较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净化心灵,认真地思考问题,使自己的学习水平、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到另一个境界。

二、整合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推动通用技术学科有效发展

其一,在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加以补充和拓宽,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使课堂变得风度多彩,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全部内容的基础概念时,如果教师只是把基础概念给学生朗读一遍,那么相信没有几个学生会对这样的课感兴趣,坚持继续听讲下去。然而,如果教师找到一些与之内容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就会在视觉上喜欢上课堂,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其实多媒体教学的通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能够将死板的知识概念以图片、声音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及技术的理解。其二,在高中通用技术科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增强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效果。例如,在通用技术学科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播放已经发射成功的“神舟飞船”升空的实际状况及对“神舟飞船”技术介绍的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神舟飞船从最早到最新的发展变化,从结构特点、工艺特点、技术特点上进行对比,显示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材料的不同。这样学生便能深刻地感受到设计者的心血,知道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包含设计者的辛劳、创作与智慧。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充分利用,大大推动通用技术学科的有效发展。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对通用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便可以有效推动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法众.谈通用技术课中案例的教学[J].才智,2010(17).

[2]骈昌贵.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6).

篇5: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

全员专业技术大比拼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我园教师运用一体机开展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为教师们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和共同交流的平台,我园于4月9日-15日举行“专任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和“保育员配班工作大比拼活动”,两个活动同时进行,各有亮点:

亮点一:专任教师都能积极尝试在各领域运用教学一体机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亮点二:教师的备课能力提高了。具体表现在一是课堂上的教学环节比较明晰,二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流畅而有新意。能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学情、已有知识经验去设计活动流程。

亮点三:青年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自然的教态、淡定的话语、耐心的等待、花样的游戏,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本次课例比赛活动,同时反映出以下问题:

1、从教案看:有些教师目标的定位性不强,笼统、空泛,达成率不高,没有设置活动的重难点。

2、从选材看:有些活动内容的选择偏向于说教(照本宣科),操作性不强,孩子兴趣不高。个别教师没有按照班级的发展目标来选择课题。

3、从过程方法看:有些老师只是顾着自己如何顺利的完成教学,只是形式上的引导,成了活动的组织者,没有能够面对全体幼儿。

4、从信息信息技术应用看:有些老师设置的PPT与幼儿互动很牵强,对目标达成无效,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操作不够熟练。

5、教师素质和活动效果还有待提高,比如:对幼儿的关注要满足其合理需要,又严格要求,善于鼓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师生、生生互动频繁、有效,关系和谐。

在这次活动中突显出一批优秀的专任教师,如:等,这些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真正动了脑筋,花了心思。又涌现出一批有进步的老师,如:等。她们在教学环节设计和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方面做出了努力!

在保育员配班工作大比拼中,我们的保育员也不甘示弱,三位老师做到了敢秀、敢出彩的榜样,课前协助任课教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孩子们入座、游戏安静下来,活动中及时、适时提醒幼儿不良姿势和行为,又做到不干扰课堂,协助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借用班级教师的一句话表扬她们:“有这样的好搭档,上课真的不累!”

篇6: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

课题:网络安全(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五年级下册,教学理论依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5、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认清网上信息的精华和糟粕,做遵守网络道德的网民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教学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的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计算机本身的问:(1)软硬件系统的复杂性(2)测试的不完整(3)安全漏洞存在的必然性。计算机网络问题:(1)自然的损坏(2)人为的破坏。

2.设问]请同学们归纳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

教师活动:查看学生归纳情况,观察学生活动,并参与探讨,最后列出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

(1)系统自身原因(2)自然环境影响(3)人为原因 3.设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类事情呀?如果碰到过,那么你们又是怎么来解决的?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自己的情况,请学生代表说说碰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解决之道。

教师活动:认真倾听,归纳小结,适当加以表扬。

最后老师分别从计算机系统、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等三个方面系统介绍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一般措施,并强调学生在以后的计算机网络建构时要注意这几方面的因素。

4.设问: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呢?

学生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组共同商讨方案的可行性。

教师活动:教师了解各小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取几个典型方案进行全班分析、讨论。

5.常用的安全技术: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安全技术,如病毒防治、防火墙等。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吗,它与生物病毒有关系吗?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来防治计算机病毒呀?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看有关病毒特性、病毒种类及、病毒防治措施方面的内容,加深对病毒的系统了解。

教师活动:

1、分析讲解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异同。不同点: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而生物病毒是一种病菌。

相同点:①具有寄生性。②具有隐藏性。③具有潜伏性。④具有传染性。⑤具有破坏性,等等。

2、病毒的防治。

要有效地防治病毒,首先应了解病毒的特性,然后采用杀毒软件等进行查杀病毒或安装相应补丁。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如如何对疯狂作案的“冲击波”病毒进行防治?

症状分析:被感染的机器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死机与反复重启、网络速度变慢、应用程序异常、不能拷贝粘贴、IE浏览器不能打开链接等现象,而网络本身由于充斥了无数的攻击数据而变得非常拥挤,服务器和网关时有瘫痪。

原因分析:该病毒是利用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RPC DCOM漏洞进行传播,能够使遭受攻击的系统崩溃,并通过网络向仍有此漏洞的计算机传播。

解决方法:下载并安装微软补丁。

问题2:防火墙就是一种防火的设备吗?防火墙是如何实现的网络安全的?

学生活动:打开“天极网”相关网页,学习有关防火墙的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

1、教师讲解防火墙的功能。

防火墙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其基本功能为: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

2、讲清实现防火墙的三种技术。分组过滤技术、应用网关、代理服务。

(三)、通过讨论主题,完成德育的内化和升华: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现代青少年肩负着发展信息技术,建设安全与文明的信息社会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规则和道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所有这一切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终身的学习,迎接挑战,实现理想。

(四)、学生练习:

1为什么说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是脆弱的,它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实际,讲一讲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3、举例说明最近影响力较大的一些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篇7: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

关键词: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授课模式,评估方式

通用技术是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主要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技术素养,并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朝多方面发展。由于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进行传教授,则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也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通用技术的教学中,从而一方面大大提高通用技术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习相关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信息技术应用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通用技术是高中阶段开设的基础课程,在高中课程当中是指除信息技术之外的,比较基础性的、不同于专业技术的,被日常生活所广泛使用的,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创新精神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将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模式,也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容易接受,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师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空间的局限性,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强化了教学效果。

2 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2.1 转变教师授课模式,丰富课堂授课内容,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通用技术的授课过程中,是以通用技术的授课内容为主体,采用信息技术形式为辅,以便教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充分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模式整合到授课的过程当中来,创设情境,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通用技术的内容,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技术的性质及巨大作用》一节时,可拓展地谈一谈“技术与人的关系”,并以“从火到灯的演变过程”进行举例,那么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要事先准备好教学的模型,例如节能灯,采用纳米技术制作的各种灯具,通过观看视频的资源,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人类从钻木取火到使用电灯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树立向新的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理想,以便使人类生活产生更大的变化。此外,教师可以列举“3D打印机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向学生阐述新技术在某种领域又开始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些事例都是发生在生活中的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2 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用技术中难懂的概念

在通用技术的教材中,有的案例分析不适合学生理解,反而出现理解更加困难的现象。那么,此时借助信息技术的特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知识,弥补教材的不足,从而使得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化,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讲授《技术的性质及巨大作用》一节时,笔者谈到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时,列举了“杂交水稻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这一典型案例,然而由于阜阳地区的地理位置关系,本地没有种植水稻的农户,学生无法理解教材中的“三系杂交水稻组合”术语,不能充分理解该技术原理。为此,笔者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立体饱满的画面,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吃力了,并在感官上对杂交水稻技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以后学生在实践时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统一起来了,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2.3 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方式

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的原理、方法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传统教学大多采用纸笔测验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这种方式不便于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估。为了便于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笔者在借鉴安徽省通用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也让学生在软件中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在“三视图”教学中,就让学生在软件中绘制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并且还可以利用软件自动地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正确与否的判定,从而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在“结构与设计”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桥梁工程师”小游戏软件,让学生设计一些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经济实用、安全的桥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的意识。

3 结语

篇8: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设计 通用技术 课堂教学

与基础理论学科教学不同,高中阶段通用技术是一门学生技能提高及实践创新的全新课程,要上好这门课,既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前沿科技的发展状况,又要让学生感知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种多样的技术知识,显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教材还要求学生参与大量的创新实践活动,若让学生经常到工厂、工程等一线场所进行社会实践也不太现实,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当做媒介对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创新,这无疑既能解决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困境,同时也将会使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增色不少。那么如何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巧妙地把现代信息技术融会于其中呢?

一、把借助互联网学习的模式设计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可增强师生教与学的效果

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教材《技术与设计》涉及很多领域的专业技术与设计知识,而学生的知识结构却有很大的局限性,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学习这门课程是个不错的方法,关键是教师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为了把学生的知识学习及技能提高做好,课堂上可以把每个班级划分成六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定问题的网络资料查找、收集、整理研究。其间教师作为组织者,还应及时做好每个小组及组与组之间成果交流的引导组织工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举出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技术或技术产品如核能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围湖造田、农药、交通工具等事例分派给六个小组,首先让每个小组对本小组所分任务进行详细的网络查询,整理讨论分析出该项技术或产品带给人类的好处和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其原因,然后再让六个小组集中交流讨论学习各组成果,最后还需让学生作出知识总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人们应慎重使用技术,应进行可持续发展地开发技术。

可以设想,借助互联网这个强大的工具,必将大大提高通用技术学科教与学的效率,必修教材中其他一些内容,如不同材料性能的比较研究、开发新产品前期市场调研等,若借助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同样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能强化课堂教学方法的直观性、新颖性和趣味性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会涉及品种繁多的实物、模型等,需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态及结构;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学习识别很多种技术设计图样;同时又需给学生介绍很多机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与过程。由于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上述教学内容通常无法在课堂上真实展现,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会感觉抽象、枯燥、乏味,相应的也很难有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若把它运用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就会以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展示出来,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桥梁结构分类与技术评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桥、斜拉桥等不同结构的桥梁制作成图片,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一一展示,借助直观图片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不同种类的桥梁,进而有助于他们对这些桥梁结构设计特点技术评价的学习;在进行识读技术图一节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从不同行业品种繁多的技术图样中选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图样,制作成图片供教学使用;在学习金属材料的加工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对技工知识这方面了解不多,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例如划针的用法、划规的用法、样冲的用法、锯割的姿势和方法、车床的操作方法等分别制作成视频,课堂上边播放边讲,新颖直观的展示,激起了学生想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实践操作做好铺垫。

三、把计算机绘图方法与手工绘图方法共同设计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对比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绘图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技术不断创新的魅力

在技术与设计教学中,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把教学时长设计为两个课时,利用第一课时对投影方法、投影体系、三视图的形成、三等规律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第二课时里先让学生实践用传统绘图工具绘制出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然后再利用word绘图来进行绘制,通过学习体验两种绘图方法,一方面学生的绘图能力会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制的图形平滑美观、便于修改的优点,也会让学生体验到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魅力所在,进而激发起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巧妙使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设计,极大地优化了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必将得到有效激发,进而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一定会有大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篇9: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策略初探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1 前言

信息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已为人们所关注。对于大多数教学人员来说, 也意识到信息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 信息教学已渐近成熟, 当前, 从高等教育已深入到基础教育之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核心阶段,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功用。对信息技术的接触, 有助于适应未来的教育发展和对社会人才的需要。故此, 小学信息教育较为关键。然而, 当前在小学信息教学的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信息教学与传统的教育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 无论是从教学方式, 还是从教学应用上来讲, 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信息技术有所把握外, 通过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 进行整合和思考也较为关键。

从现实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然而,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惯性思维, 使得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需要进行调整, 尤其是师资方面的问题。对于小学信息教学课来说, 更为关键。

2 信息教学与学科整合过程中, 师资作为“重中之重”

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建设一支素质过高、质量过硬的教师队伍, 与师资保护与流通的完备是分不开的。针对目前小学师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从激励机制的完善, 教师权益的保护, 小学完善自身教师培养机制的建设, 大力引进优秀人才, 对教师的培养实行开放式的管理这五个方面做了保护与流通策略的初探。

小学应结合自身特点来建立一套培养教师的体系, 根据教师所属专业的不同和不同的发展阶段,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 把教师上岗前的培训, 教学过程的监督和促进提高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实现不同阶段上的整合, 从而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 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各项业务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

3. 小学要完善自身教师培养机制

小学内设立师资培养的专门机构和专家团体, 这为学校自身培养师资提供前提和基础。学校师资自身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就是要有基本的培训制度, 如教师资格获得制度、教师试讲制度、教师认证制度等等。制度的实施离不开保障机制, 以教师教学评估、教师科研水平考察、教师教学业绩奖惩等为内容的效果保障机制, 是保证学校自身师资培养有效开展的重要方面。

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 鼓励教师申请精品课程, 培养专业领军人和骨干教师, 这是增强小学自身师资培养效果的关键所在, 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资助教师参加重要的科学研究等方法, 也是小学完善自身师资培养机制的一部分。

4. 在借助于知名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 大力接纳、引进优秀的信息教学教师人才。

知名学校的教学资源是其他院校所无法企及的, 凭借其高质量的教学,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学校, 但知名学校毕竟是有限的, 并不是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幸运儿, 进入其中, 这就为普通小学提供了一个契机。普通小学与知名学校联姻, 借助其优质资源打造自身的师资力量, 这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知名学校拥有一批教授和专家, 他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 已掌握了良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 科研开发能力也是高于其他人的, 他们的帮助将会为小学的师资培养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小学还可以借鉴知名学校悠久的文化底蕴所孕育的成熟的校园建设、学生管理、教师资源管理、教师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经验, 提高自己的教师团体管理水平, 激发自己的办学潜能。第三, 知名学校的科研机构、科研设施和科研开发能力在全国来说都说一流的, 若能够与知名学校合作, 利用其科研资源, 小学的科研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双师”素质的教师也会随之增加。

优秀教师人才的引进可以是知名学校的毕业生。小学与知名学校的联姻不仅仅在于教学经验和科研资源的借鉴上, 还在于小学可以为知名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做法, 可以使优秀毕业生减少对工作院校的陌生感和对工作前途的担忧, 可以安心教学, 将自己在知名院校中所接收到的有益的, 有效的教学资源适用于小学, 并且自己在科研方面可以得到知名学校中教师的指导, 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另外, 小学还要注重引进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的人才, 具有较高学历层次和教学经验的人才。这对于小学打造特色专业和提高创新意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5. 小学信息教学师资的培养要具有开放性。

小学要鼓励本校教师跨校任课, 在一些企业, 科研单位, 管理部门等兼职, 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共享, 如此的人才流动不但能够增加教师收入, 为其教学、生活提供保障, 而且教师的阅历更加丰富, 能够给予学生以熏陶。

小学选派骨干教师到其他院校进修和鼓励他们公费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从而将学到的先进的和优质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技术能力为自己所用。在“走出去”的同时, 坚持“引进来”, 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和科研名士来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 使教师对本校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

师资的保护和流通一直是每所小学所重视的问题, 因此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师资保护与流通的策略, 我相信若这些策略得以有效地实施, 小学师资的保护与流通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陈万明, 冯成强.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理性评析与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 2006 (4) .

[2]高耀明.学校师资队伍的问题和对策.教育发展研究, 2009, 23.

篇10: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教案展示

●系统规划课题研究项目, 明确课题研究目标

2005年底, 我们在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电教馆“十五”招标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研究》成果鉴定的基础上, 为了体现课题研究的系统性、衔接性, 有效凸现信息教育特色,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 把学校科研主攻方向进一步定位在如何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层面上, 经过周密考虑, 系统规划, 确定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十一五”科研项目, 于2006年2月向区、市、省、全国逐级提出申报。在区、市科研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下, 我们认真查阅了大量资料, 学习了相关研究理论, 科学规范地填写了课题申报书, 周密地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经过各级科研部门和专家们严格、公正的论证和审定, 于2006年9月正式被中央电化教育馆批准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子课题。

我们认为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中的技术, 即传播信息媒体的使用技术, 包括检索处理技术、信息显示技术等;二是运用信息的技术, 即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 进行教学过程的控制、管理、策略等问题——教师怎样选取信息、怎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怎样整合得有效。“整合”是指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作为背景和平台,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 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有效整合”:适时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及资源,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生生互动方式, 达到优化学科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根据上述概念界定, 假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在进行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 与师生协作沟通获得需要的学习资源, 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效发挥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的作用, 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力求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努力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 从而高效率地实现学习目标、意义建构。

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这一崭新的领域, 没有现成的方式,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媒体、内容”这四要素的关系,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传统的教学走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走向新的学习方式, 如何凭借信息技术的支撑, 采用适合学科教学的有效手段,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题的概念和界定, 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并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的转变, 达到优化学科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具体分解目标见《课题研究方案》) 。

为了便于课题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法为主。这里的行动研究法具体指联合行动研究法 (学校范围内的) 、协作性行动研究法 (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 。全体实验教师在专家和理论的指导下, 边实践边研究 (即行动观察反思) , 通过对典型课例的计划、研究、反思, 总结出有效的课堂整合方式,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研究周期是从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 (共五年半) , 分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一、二、三, 总结与结题五个阶段进行扎实有效的实验研究。

●抓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努力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为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规划有序, 实施过程科学规范有效, 努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 我们依据课题研究方案, 有效落实以下措施。

(一) 健全机构, 加强课题研究组织领导

学校邀请华东师大张际平教授为课题研究指导专家, 设立了张际平教授工作室, 苏州市瑞博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具体的实验工作。成立一把手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负责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课题管理工作, 还配备6位教师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室, 负责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资源库开发、建设和管理, 设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心, 由分管校长、教技室、教科室主任和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实验组, 进行课题实验和攻关。

(二) 合理设置, 成立网状式子课题研究组

为体现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系统性、衔接性, 激发全体实验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 围绕学校主课题, 依据学校学科教学情况, 设置了语文、数学、双语、思品与社会、科学、艺术、信息技术、体育8个二级子课题组。

(三) 加强学习, 注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培训

为了使课题组人员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内容、目标, 我们开展了以下校本培训活动。

1. 利用双周三课题组活动时间, 由学校教科室印发与课题相关的材料 (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有效教学理论) 供二级子课题组学习。

2. 学校教技室利用部分单周六时间, 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操作 (课件制作、利用瑞博网站进行学科整合教学设计、电子白版操作等) 培训。

3. 学校教科室对全体教师分别进行了《黄桥实验小学关于扎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的几点说明和建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探索小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讲座。

4. 组织课题组骨干成员参加全国、省、市级的各类各项培训学习及学术交流活动。

(四) 规范操作, 制订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执施计划

课题研究执施计划是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的有效手段和操作方式, 根据课题研究步骤, 为了使课题研究操作规范, 责任到组, 责任到人, 我们分别制订了《黄桥实验小学“十一五”学校主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执施计划》《黄桥实验小学学校主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要求》《黄桥实验小学二级子课题组课题研究活动要求》《黄桥实验小学二级子课题组组长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 学校教科室编印了《黄桥实验小学二级子课题组课题研究工作手册》, 要求二级子课题组长建立相应的课题研究资料档案袋, 将“8个一”的资料 (课题研究方案、执施计划、阶段研究计划、活动记载、整合课教学设计、阶段论文、测试资料、阶段工作总结) 整理归档。

(五) 加大投入, 完善网络教学的设施设备

2006年12月, 学校在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验收的基础上, 为了使该课题研究项目顺利进行, 我们对照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凭借已有的三机一幕、校园网、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电视演播室、音像编辑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 又专门筹措了38万元资金, 按照实验目标先后完善、更新了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设备。学校不但更新了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 新建了2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超大规模的多媒体学术报告厅, 还出资引进了苏州市科技园的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 建成了80G的教育资源库, 25G的音像资料库和20000册的电子图书, 为各学科教学配套了投影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幻灯教材和多媒体光盘, 学校还自制教学课件800多个, 最近, 又购置了一块专门用于整合教学研究的电子白版。近年来, 学校用于教育信息化的经费达400多万元, 占学校总经费的12%。这样, 完善的网络教学设施设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六)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讨活动, 探寻小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

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假设, 凭借传统课堂环境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为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 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 有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在学科教学中强有力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播能力和方便的交互作用, 从2006年4月开始, 我们凭借实小青年教师多媒体公开教学活动、课题组研讨展示活动、区级学科带头人示教活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及区、市、全国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等活动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整合方式。

1. 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协作学习 (即“任务驱动”) 方式。

具体技术操作方式是这样进行:首先, 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协作会话;接着, 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扼要点评引导, 帮助他们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合作式的探索;然后, 凭借网络的交互性,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内容及时反馈、归纳、提炼, 从而指导学习者形成有效的知识意义建构;最后, 教师通过BBS留言板、讨论区或在线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合理检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或形成性评价, 真正形成学科知识的同化和内化。

2. 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探究学习 (即“问题探究”) 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指, 教师利用多种媒体技术 (挂图、投影片、课件、录象、音响等) 创设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 通过交流逐步完善认知建构, 进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3.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主体实践学习 (即“资源利用与共享”) 方式。

该方式旨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课程当中, 使其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和学科教学的海量资源, 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资源环境。因为计算机校园网络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所以, 我们把学校网站作为师生课外教学延伸的平台, 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学生可以在家里、学校等可以上网的地方学习, 他们通过网络随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发表见解;教师可以以文字或文件形式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进行网上解答;我们还利用网站开设家教园地, 开辟网站留言簿,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困惑可以利用E-mail同任课教师联系;家长可以利用留言簿及时与学校、任课教师取得联系, 互商教育良策。这样, 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进行整合教学的延伸, 最终更好地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目标。

我们通过对《水乡歌》 (语文) 、《只有一个地球》 (社会) 、《轴对称图形》 (数学) 、《一杯水的观察》 (科学) 、《牛津英语5B Unit 9 PartB C》 (英语) 等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情况观察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反思, 意识到:通过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教学媒介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教学过程由原来传统的归纳演绎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 学生也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和学习的主体, 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学科教学的效率。实际上, 上述三种教学设计并不是相互割裂, 我们欣喜地看到,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 正不断将其融合在一起, 教师的地位作用也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虽然, 教与学的主阵地在课堂, 但在信息技术已经介入教育领域和学科教学的背景下, 教学内容已远远超过课堂范围和时间范畴, 怎样利用网络技术, 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网络资源更加合理地向课外延伸, 力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使信息的传播过程更灵活、畅通和广泛, 真正让学生在家庭或课外像在课堂内一样, 通过教师的在线引导点拨进行自主实践学习, 由于目前我们的技术局限和教师的操作水平的缘故, 这一层面的探索实践还是显得不够完善, 这还有待于今后的探索。

●理性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分析并有效调整研究方案

四年来, 我们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的集成性、超文本性及网络教学多向互动性, 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探索实践, 开创了一种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和氛围, 初步形成了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协作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探究学习、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主体实践学习的学科有效教学的整合方式。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课题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中的研究目标。

(一) 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1.实验教师共制作出150余个教学课件, 并汇集《自制课件集锦》, 摄录了10多节网络整合课录像, 主课题组编辑出版了阶段成果集《烛光集》, 写出课题阶段报告, 为下阶段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验教师撰写的88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刊物上 (全国级43篇、江苏省级25篇、苏州市级20篇) ;科研成果 (论文) 获奖107项 (全国级48个、江苏省级14个、苏州市级45个) ;教师制作的课件获省、市级奖14项;实验教师说课、上课获奖34人次 (其中沈卫花执教的《春联》一课获“首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教学能力大奖赛”二等奖, 俞红燕执教的《认识分数》和葛采平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获第十二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展示会评为二等奖, 吴文群获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三等奖, 沈卫花、俞红燕、葛采平获苏州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一等奖, 金岚、吴文群获苏州市互动电子白板实验项目第三、四阶段评比一等奖, 张建球获苏州市第三届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顾文华获“苏州市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选活动”二等奖, 6位教师获苏州市各类评优课一等奖, 吴淑英、顾文华、张萍茹分别获相城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10位教师获相城区小学第四届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

3.学生普遍学会了用计算机绘画、制作贺卡、编辑电子小报, 制作个人、班级主页, 会收发电子邮件, 并能正确看待网络, 把网络作为促进个人、集体发展的工具, 具备了初步的信息素养。两年多来, 学生在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及各种艺体竞赛中获奖700多人次。

4. 课题研究使一批科研型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两年多来, 课题组又涌现出1名苏州市名教师, 2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2名苏州市教科研学术带头人, 11名相城区学科带头人, 10多人次被评为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双十佳”教师, 骨干教师占全校教师的45.8%。

5. 课题研究工作明显地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准。学校自2006年2月至今又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实验基地和全国优秀子课题组,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先进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博士生导师张际平教授工作室, 中国创新教育示范单位, 江苏省文明学校,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 苏州市第五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学校语文学科组获2006年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暨十佳网络教学团队评比活动小学组一等奖, 学校获“2008年江苏省第六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活动优秀组织奖。《教育现代化》《江苏教学》、江苏省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学校信息化教育、课题研究工作的情况。

(二) 问题与讨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凭借信息技术的支撑, 采用适合学科教学的有效手段,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媒体、内容”这四要素的关系, 实现从真正意义上的从传统的教学走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走向新的学习方式。然而,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感到该研究项目有一些问题还有待于下一阶段要加强探索。首先, 课题组人员如何正确理解建构主义理论, 并且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规范进行课题研究;其次, 网络技术的运用常常受到一定技术水平的限制, 影响着实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因此要加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其次, 课题研究如何与当前课程改革密切联系起来, 如何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要经常性地开展同课题研究项目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活动;最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如何操作, 需要专家指导、兄弟学校的协作及我们在今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研究。

(三) 今后工作设想

根据学校主课执施计划和前阶段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各子课题组要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在有效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 全面落实“8个一”的任务, 积累好研究资料;结合学校的“有效教学”草根化研究, 采用课堂观察、尝试运用学科教学录像分析的形式, 认真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力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积累和汇总主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规范有序地做好课题中期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 录制、编辑小学各学科整合教学优秀录像课例, 编辑汇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设计方案 (案例) 》, 编辑出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实验成果集, 经过分析、反思、总结提炼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至2010年底, 提出结题鉴定申请, 接受区、市、省乃至中央电教馆等上级科研部门专家组的成果鉴定验收。

参考文献

[1]黄欣玉, 顾小清.有效技术整合:利用技术促进学习成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克东, 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教材, 2002 (12)

上一篇: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及案例下一篇:关于含羞草的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