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儿观念

2024-07-14

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儿观念(精选7篇)

篇1: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儿观念

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儿观念

一、有条件的爱

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传宗接代。人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全当这是人生的大事来做,也当这是人生的乐事来做,殊不知这是一代一代的传递着苦难。我们抚养自己的下一代,也给他们制造压力,让他们去承受我们自己承受过的一切,为的是他们将来能有幸福的生活。好像他们不承受这些我们给他们制造的压力和痛苦,就无法得到幸福。为什么要先苦后甜?谁说没有苦就没有甜?那反过来讲又该怎么解释呢?既然没有苦就没有甜,那没有甜也就没有苦了。这样看来要想不吃苦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就不要想吃甜的就好了。

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幸福就制造了无数的痛苦和灾难。我们为了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很多的压力来承受。我们很少问自己的孩子快乐吗,孩子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给父母做的,因为父母爱他们,他们就必须这样做。等他们长大了,又同样的用自己痛恨过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们什么时候能改变一下爱孩子的方式。

爱孩子不要有条件,不要因为想让孩子成为律师、医生、教授而给他们压力。想成为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给孩子自由和空间,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有条件的爱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孩子不会感恩,学不会自律,无法确立自己的价值,以后自己的每个行为都要有所交换才去实施。

二、让孩子天然生长

几十年前,著名文学家冰心先生针对我国当时教育中的弊端曾指出:“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显然,她的意思并非是否定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而是强调教育者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但有些家长则不是如此理解,认为不去管孩子,让他自己去成长,那只能叫天然生长,一旦有朝一日面临三考,这类家长的手段段往往更残忍。

早在20世纪之初,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有过类似的阐述。她认为,儿童本来就具备自我发展的潜能,自身存在着构成未来个性的发展计划,成人的工作就是要“援助幼小心灵的发育”,而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和标准去要求儿童。她将儿童比喻为具有自我生长力的植物,认为教育者应保证每个儿童的生命都能够得到开花的.“自由”。然儿,上述重要的儿童观,教育观至今还未能被所有教育者(特别是儿童的父母)认识。我们还需要为此呐喊,因为它关系到今日儿童的幸福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和人类的未来。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爱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天性。

三、认为打孩子是为孩子好

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关心孩子的衣食冷暖,远远超过关心孩子的心灵。他们弄不清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爱,什么时候需要关怀。当孩子犯有错误或考试不好时,他们常常把对孩子的爱转化成对孩子的恨,这时候,孩子得到的往往是斥责或打骂。他们认为打孩子足为了孩子好,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这种恨铁不成钢的爱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斥责和打骂是无益的,因为它把孩子推向了你的对立面,往往使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想方设法找借口,甚至奋起反抗,从而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丢到了一边,结果是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的;斥责和打骂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打击了孩子可贵的自尊心,也很容易摧毁孩子脆弱的自信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个无能的人,甚至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

教育孩子,家长要克服斥责和打骂的倾向。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抱怨孩子。教育的真谛在于将孩子不适当的行为,以适当的心情,适当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不至于再犯就可以了。人都是自我塑造的,要想改变孩子,惟一的方法就是让他自己改变自己。你希望孩子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就需要怎样去欣赏他、引导他和赞美他。以鼓励代替批评,以引导代替训导,以赞美来启迪孩子的心灵,调动起他的内动力,让他自觉自愿地去克服不足,改正错误,这比你去斥责、埋怨甚至打骂有效得多。

四、认为表扬会让孩子变得骄傲

这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误区,任何一个精神的人都需要供氧者,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认可、表扬和鼓励,一旦缺乏这些,孩子的自我价值就难以建立。

孩子的天性是要讨父母喜欢,对于孩子的真实行为父母正面的确认,鼓励和表扬,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尊的关键。

只有在孩子根本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而父母却自以为是的夸大其词,让孩子对自己的真实程不了解,认为自己只有三分的成就有十成那么大,进而出面的骄傲自满的情绪,而时间长了,他对父母根本不信任了。

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关键是怎么表扬,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去表扬。

五、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就该好好学习了

现在很多的家庭条件都好了起来,于是那么爱孩子的爱长就一味的给孩子物质的满足,并且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吃的好,穿的好,就肯定会好好学习了。

其实物质条件与孩子的好好学习没有因果关系的,因为孩子的的理性还不发达,完全是凭潜意识做事,他们做事是的根本原因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如果他认为学习的痛苦的,是不快乐的,那么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所以父母更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着手。

六、认为成绩是评判好与坏的标准

现在,家长普遍认为“成绩至上”,对孩子其他方面却关注不足。上海市山西中学代表黄水才进行的调查显示,65%的家长最关心学习成绩,其次才是“思想品德”,占37%,而对学生行为习惯、个性特长、心理素质、交往能力等关注少之又少。83%的家长认为“好孩子”的首选标准是“学习好”。而家长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把孩子往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里塞,也并非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育专家指出,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背离。家长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如家长所愿让孩子更快成才。

七、教育是学校的事

现在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多,于是家长便把孩子的种种问题的根源追溯到学校,认为是学校没有管好,认为是老师没有教好。不可否认的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如果一个孩子发生了问题,百分之分是家庭发生了问题。

有的家长可能不认同,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孩子是一棵树,那么树冠则是孩子的智能系统,是所有有形能力的集结,如数学、语文、历史、电脑知识等等,这一部分毫无疑问是学校负责教给学生的;而树干则是上帝给他的,只要你按人的规律给他吃东西,他就是生长;树根则是他的生命之本,是他的素质系统,包括自信、自尊、进取、好习惯等等,而这一切99%是需要父母给的,他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信任、鼓励、表扬、平等才能成长的。

试想,如果一棵树发生了问题,是他的树冠、树干还是树根发生了问题呢?如果一个充满自信,有着坚定意志、极强的进取心和自尊心、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会学习不好,会不听话吗?

八、用别人的成绩同自己的孩子比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行为,希望用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的孩子取得的好成绩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进而激励孩子,让孩子赶快超过这些对象。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我曾在朋友家见他的六岁的小孩子总是没精打彩的,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他不是他爸爸的儿子,我说谁说的,他说我自己想的,爸爸天天拿对面的哥哥同我比,说哥哥比我听话,考试每次都前三名,每次都是三好生,好容易有一次考试他考了第八名,我回来告诉爸爸,爸爸又拿楼下的小玲同我比,说小玲比我听话,比我懂事,还会谈钢琴。我现在都懒得理他,我想,等我长大了去找我的亲爸爸。

亲爱的家长,你在一次一次的比较中,一次又一次的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精神,让孩子永远感觉技不如人,他们没有了自我价值,这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的可怕呀。

九、认为孩子的天职就是学习,其它等长大了就会

现在很多的家长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子学习,其它的事别管,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其实,这是对孩子教育极不负责任的,如果孩子从小不被引导去理解别人,关爱别人,长大后会成为生活的旁者,我行我素,极易与周边人无法和谐相处,或与社会无法和谐。

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否则孩子的结果大部分是知识没学会,人也没做好,成为家长永远的心痛。

十、认为什么事孩子一次就应该学会

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大部分是高级白领或职来经理人,他们的工作中成人教育让他们觉得错只能犯一次,进而用这样的心态去要求孩子,孩子是没有发育成熟的个体,如果认为说一次孩子就应该记住,这是可能性是没有的,孩子们需要通过反复的行为才能把生活技能记住。如果孩子因为太弱小无法反抗就会记在心里,如果你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产生逆返心理。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母亲教一个孩子算数,教了三遍孩子还是算错的时候,母亲便大吼“你怎么这么笨,都教你几遍了,不知道你长得什么脑袋。”试想这时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他会想“我笨,我笨”最后你教他十遍也教不会了。

所以我们的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有耐心,千万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为你培养的是一个人。

篇2: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儿观念

作者:废小渣

现在的育儿方法多到泛滥,家长也逐步育儿观念去抚育自己的孩子。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育儿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家长要时刻关注。以下介绍的五种育儿观就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而对父母的提示。

育儿错误观念:手语益于孩子早说话

分析:手语对帮助宝宝更早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有益的。但是广州紫荆妇女儿童医院专家认为,当父母对宝宝使用手语的时候,同时也在用嘴直接表达。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实际上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交流的。这样看来,手语对宝宝语言表达仅仅起到的是一些积极的辅助作用。何况目前尚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早些说话、走路、识字对宝宝漫长的人生有多大的意义。

更新版:不应把手语当作育儿的功利性手段,而应作为与宝宝进行亲子沟通的一种形式,在有时间、有精力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做更有利于父母和宝宝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交流。

育儿错误观念:电视影响宝宝专注力

分析:曾有不少研究项目是围绕宝宝看电视与专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但是结论却大相径庭。

美国的一项在3~4岁期间收看大量电视节目的宝宝中开展的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7岁时发生了注意力问题;但另一项研究结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尽管如此,电视所带来的其它负面影响还是存在。因为宝宝还不能准确地区分电视里的生活和现实中的生活,看电视会占用宝宝很多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的时间。

更新版:不必绝对禁止宝宝看电视,如一些动画片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一定教益的。但是最佳方法,应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进行一些电视以外的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等。

育儿错误观念:学步车有助宝宝走路

分析:一项研究证实,宝宝每使用24小时学步车,会使他独自站立的时间推迟3.3天。而且学步车还有个更大的问题,是孩子容易在移动中发生磕碰或坠楼梯的事件。资料显示,在学步车盛行期间,美国每年有2.5万宝宝因此而发生意外伤害。

更新版:由于学步车很容易成为危及幼儿安全的隐患,还是别用它,让宝宝从一开始就学习依靠自己的双脚和双腿站立和行走。

育儿错误观念:古典音乐可提高智商

分析:音乐可以丰富宝宝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多听古典音乐就能提高智商?其实这个结论是源于1993年美国的一项实验,在给学生听或不听莫扎克奏鸣曲的对比测试中,听组的考分要高于不听组而得出的结论,并且由此而被广泛传播开来。于是,专门播放给宝宝甚至胎儿听的古典音乐CD也纷纷出版。让妈妈们都相信,那些高雅音乐是可以提升孩子智力的。

更新版:一项研究显示,让4~6岁的孩子学习一些乐器,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但究竟对孩子的智商有什么帮助,至今还没有定论。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从音乐中获益的话,还是建议在孩子年纪足够大后学习一门乐器。

育儿错误观念:早入幼儿园不利成长

分析:虽然有些研究证实,那些较早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会比那些呆在家中的孩子会多出现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但是,两种育儿方式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孩子更多地走出家门之后,他们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篇3: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儿观念

关于家庭奶牛饲养的生产率,学者进行了广泛讨论,但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曹暕等认为我国农户牛奶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70%[2],彭秀芬指出我国原料奶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91%[3],马恒运等学者的研究显示,中国牛奶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大约为80%~90%[4],而王德祥的研究认为北京市奶牛场的生产效率为94.04%[5],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数据选取与研究年份不同;对家庭奶牛饲养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文献较少,马恒运对我国原料奶生产TFP增长进行了测算,指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缓慢,仅为0.1%,技术退步是阻碍TFP增长的主要原因[6]。鉴于此,本文将应用Malmquist指数,重点对家庭奶牛饲养方式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考察,一方面以丰富现有研究成果,同时为奶业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及理论模型

1.1 DEA模型及其经济学含义

分析生产效率常用的方法有两种,随机前沿参数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其中DEA是A.Charens,W.W Cooper和E.Rhodes等人提出的用于综合评价相同类型的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部门效率的有效方法[7,8]。作为一种非参数估计方法,DEA不用事先确定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权重,避免了指标的权重设置问题,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同时DEA纯技术性分析的特点,使得DMU(Decision Making Unit)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与指标的量纲选取无关;此外,DEA也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9],既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也降低了复杂运算过程带来的误差[10],DEA评价模型特别适用于具有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复杂系统,对决策单元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同时进行评价[11]。

DEA模型应用的基本思路是:假设评价系统中有n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每个决策单元由m个输入指标和t个输出指标构成,其中第j(j=1,2……,n)个DMU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Xj=(x1j,x2j,……,xmj)T>0,Yj=(y1j,y2j,……,ytj)T>0,评价第j0个DMU带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的CCR模型为:

其中,θ为DMU的生产效率(投入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Si-和Sr+分别为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和产出指标的剩余变量,m和t分别代表投入、产出指标个数,xij0和yrj0分别表示第j0个DMU的第i项投入和第r项产出向量,λj表示DMU的权重。

上述CCR模型中,当θ*=1,Si-*=Sr+*=0时,表示该DMU为DEA有效,其经济含义是决策单元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投入和产出组合达到最优,生产效率最佳;当θ*=1,Si-*≠0或Sr+*≠0时,表示该DMU为弱DEA有效,其经济含义是决策单元部分投入过剩或部分产出不足,意味着在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对于投入xij0,可减少Si-*而保持原产出yrj0不变,或在投入xij0不变的情况下,将产出提高Sr+*;当θ*<1时,表示该DMU为非DEA有效,其经济含义是可通过组合将投入降至原投入xij0的θ*比例而保持原产出yrj0不变。

1.2 基于DEA的Ma lmquis t指数

Malmquist指数由瑞典经济学家Malmquist于1953年提出的,1982年Caves等学者将其作为生产率指数使用。作为一种测度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非参数方法,Malmquist指数不需要相关价格信息[12],而且可以分解为综合效率和技术进步,便于进一步考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式。从t时期到t+1时期测度TFP的Malmquist指数定义为:

上式中,表示第i个地区在时期t包括资本K和劳动力L的投入向量;产出Y表示成yit=(Yit);Dit(xit,yit)和Dit(xit+1,yit+1)分别表示以时期t的技术Tt为参照的、时期t和时期t+1生产点的距离函数。从时期t到时期t+1,以技术Tt为参照的Malmquist数量指数定义为:;以时期t+1技术Tt+1为参照的时期t到时期t+1的Malmquist数量指数表示为:;Malmquist指数的经济含义为:当Malmquist指数大于1,表示从t时期到t+1时期TFP是增长的;反之,TFP下降;当Malmquist指数等于1,TFP不变。进一步地,可以将Malmquist指数做如下分解:

上式前一项为生产效率变化率,后一项为技术进步变化率,二者的变化分别揭示了TFP增长率的来源。

2 变量与数据

2.1 变量选择

产出变量选择主产品产出(Y1)和副产品产出(Y2),其中,主产品产出用主产品产量代替,副产品产出以副产品产值表示。

投入变量主要有四个,分别是精饲料投入(X1)、青粗饲料投入(X2)、劳动力投入(X3)和固定资产投入(X4)。其中,精饲料投入以精饲料数量表示;青粗饲料投入以青粗饲料费表示;劳动力投入以家庭用工天数和雇工天数之和表示;资产投入以固定资产折旧、设备维护费、饲料加工费、小农具购置费之和表示。上述价格变量,如副产品产值、青粗饲料费以及资产投入,使用相关价格指数平减,并以2000年为不变价格表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2.2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了中国10个省份(分别为:山西、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南、广西、重庆、贵州、陕西、新疆)家庭奶牛养殖投入产出数据,上述10省(直辖市、自治区)既有奶业主产省份,也有非奶业主产区省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础数据来自于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考虑到2004年我国奶牛养殖方式投入产出数据统计口径有所调整,2004年以前分国营集体牛场和农村专业户两类统计,而2004年后按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奶牛养殖统计,因此为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与一致性,本文选取了2004-2009年家庭奶牛饲养的成本收益数据。

3 实证分析结果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本文运用DEAP 2.1软件对中国10省家庭奶牛饲养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

3.1 2004-2009年家庭奶牛饲养生产效率分析

从综合效率的角度看,2004-2009年中国10省中山西、吉林、贵州和新疆4省达到了DEA有效,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均达到了最优状态,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有效,其他6个省份均为非DEA有效,其中广西家庭奶牛饲养综合效率最低,为0.805(表2);从技术效率方面看,山西、吉林、河南、重庆、贵州、陕西和新疆7省份达到了技术有效,表明上述7省份家庭饲养方式原奶生产资源组合达到了最优,而同期其他3个省份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表明要素投入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从规模效率层面看,2004-2009年山西、吉林、贵州和新疆家庭奶牛饲养原奶生产为规模效率不变,内蒙古、河南和陕西规模效率递增,表明这3省有必要扩大饲养规模,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会拉动产出增加,投入增加将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合理,同期,山东、广西和重庆3省规模效率递减,意味着要缩减饲养规模才能使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趋于合理。

3.2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变化分析

2004-2009年奶牛家庭饲养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上升,TFP年均增长率为-0.7%(表3),TFP增长率下降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的负增长(-0.7%),而综合效率变化对TFP增长率无影响;对综合效率的分解表明,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变化的动力。2004-2009年技术变化与综合效率呈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且技术变化的上升(下降)抵消了综合效率的下降(上升),最终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一致。不同年份间TFP增长率差异较大,2004-2007年TFP增长率为负,其中2005年TFP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大,为-6.6%;2007-2009年TFP实现了快速增长,2009年TFP增长率达到7.1%。

3.3 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分析

2004-2009年研究的7个奶业主产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9%(表4),尽管技术效率实现了0.6%的增长,但较大幅度的技术退步(-1.5%),抵消了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进而使7个奶业主产省份家庭饲养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增长。7个奶业主产省的TFP只有山西和河南的增长,分别为2.2%和1.7%,但山西和河南奶牛家庭饲养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式有所区别,山西原奶生产TFP增长为技术进步推动型,而河南原奶生产TFP增长主要依靠技术效率的驱动。其他5个奶业主产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为负值。三个非奶业主产省(广西、重庆和贵州)牛奶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也为负值,平均增长率为-0.7%,其中广西和重庆原奶生产技术效率的下降导致TFP负增长,而贵州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7%。

4 主要结论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中国10个奶业省份的家庭奶牛饲养分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2004-2009年中国10个奶业省的总体生产效率较高,综合效率平均值达到95.6%,其中有4个省份投入产出达到了DEA有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促进了综合效率的增长;但仍有6个省份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存在技术效率损失,因此推动技术创新,加大现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力度,合理安排饲养规模,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家庭奶牛饲养的生产效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2004-2009年中国10个奶业省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上升,但上升幅度逐年减小,2004-2009年TFP年均增长-0.7%,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发现,10个奶业省家庭奶牛饲养的全要素生产率负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的负增长,技术效率的变化对TFP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对技术效率的分解得知,规模效率增长缓慢,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奶农发展奶牛适度规模经营(大于50头)有望成为家庭奶牛饲养的发展方向。

(3)家庭奶牛饲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省域间差异较大,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最快的山西(2.2%)与最慢的内蒙古(-4%)形成了6.2%的差距;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式也有所不同,山西、内蒙古、吉林、山东、新疆和贵州6个省(自治区)奶牛家庭饲养方式全要素生产率(下转第460页)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推动,而河南、陕西、广西和重庆4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靠技术效率变化驱动。对于技术进步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省份,推广新型饲养技术,优化要素投入与产出结构,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水平,是其政策导向;而对于技术效率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省份,则应优先考虑通过吸收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措施,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了中国10个奶业省份进行分析,其中有奶业主产省也有非主产省份,对家庭奶牛饲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整体来看,2004-2009年家庭奶牛饲养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上升,但增长幅度不大,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缓慢增长所致。所以,提高技术水平,推广奶牛养殖新技术,促进奶牛养殖方式向适度规模的家庭饲养转型是目前散养方式的发展之路。

摘要:利用奶牛家庭饲养成本收益面板数据,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0省奶牛家庭饲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增长方式。结果表明,2004-2009年中国10个奶业省奶牛家庭饲养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7%;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减缓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规模效率存在损失。因此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由散养向家庭适度规模饲养转变,成为转型期奶牛家庭饲养方式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家庭奶牛饲养,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

参考文献

[1]乔光华.内蒙古奶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J].中国乳业,2010(6):18-20.

[2]曹暕,孙顶强,谭向勇.农户奶牛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42-48.

[3]彭秀芬.中国原料奶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6):23-29.

[4]马恒运,唐华仓,Allan Rae.中国牛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2):40-48.

[5]王德祥,徐德徽.北京奶牛业的利润率和效率分析:一个DEA方法的应用(续)[J].农业技术经济,1997(3):33-37.

[6]马恒运,王济民,刘威,等.我国原料奶生产TFP增长方式与效率改进——基于SDF与Malmquist方法的比较[J].农业技术经济,2011(8):18-25.

[7]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J].科学通报,2000,45(17):1793-1808.

[8]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444.

[9]朱乔.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综述与展望[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4,3(4):2-9.

[10]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10.

[11]史君卿,吴敬学,窦以文.技术效率分析中的主要方法及其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增刊):51-58.

篇4: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新观念一:感觉胜于思考

旧想法:

在过去,有许多专家把教养婴儿的重点放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因而产生了一些促进婴儿脑部发育的课程。许多父母认为,既然一点点刺激就可以对婴儿脑部发展有帮助,干脆愈多刺激愈好。逼得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要为他们准备好所有的竞争武器,希望培养天赋禀异的小天才。于是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还要处心积虑地使用教学资料或智商玩具。

新想法:

让孩子聒噪辨认文字、数字、颜色、形状,会迫使孩子使用较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发展学习能力。这就好象在马戏团里训练小马玩把戏一样:当小马滚在地上数到3,它并不是真的会算术,只是在表演一项特技。这些特技不但无助于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新一代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将焦点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所以,现在的问题变成,不是“要选择哪些玩具或书籍让我的孩子变得聪明一点?”而是“我该如何和孩子互动,以激发他对所处世界的热情与好奇?”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你在阅读各类育儿专家的育儿指南时,心中记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这就好象要训练一个优秀的棒球队,而教练就是“感情”。因为感情能力会告诉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动他的手臂、发出声音、微笑或皱眉,看看整个心智团队如何一起运作。

新观念二:婴儿不只是会哭闹的动物

旧想法:

直到现在,许多幼儿发展专家还认为,婴儿从初生到两个月还不具备社交、认知的能力,也没有这些需求,他们认为初生儿只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循环,例如:睡与醒、白天与黑夜、吃饱了或饿了、哭闹等等。这些专家甚至称这段时期为正常的孤独期。当然,婴儿会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认为婴儿只是针对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觉、触觉而做出反应。

新想法:

心理学家史登博士对传统的幼儿发展理论提出挑战,他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是社交动物。在他的研究实验中,新生儿持续展现出主动寻找刺激的行为,而且有所偏好。从一出生开始,婴儿似乎就会对所处的世界有一些假想。他们的偏好显示出他们的感情取向。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反应的协助,例如:摇摇他、拍拍他、安抚他或是对他说话、唱歌。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不可能形成感情互动,感情互动可以刺激婴儿脑部神经的连结,协助他接收外来的资讯。

父母可以怎么做?

你可以记录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环时钟与互动方式。从宝宝一出生开始,你就要将他当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然后你可以有技巧地带领他认识这个世界,启发他的想象力,减少他的挫折。这也是学习如何协助你的孩子规范他感情的时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抚的声音或抚拍,帮助过度亢奋的`婴儿安静下来。

新观念三:爱的环路从两个月大开始建立

大约在婴儿8周大的时候,一件奇迹似的事情发生了。

小宝宝的视力开始进步了,第一次,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并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触。

旧想法:

母亲将资讯与感情灌注给孩子,而婴儿像个空的容器,被动地接受。

新想法:

我们现在知道,宝宝的参与对于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婴儿的深情凝望,将受到孩子回报以爱的眼神,如此完成了一个爱的循环,有如一个爱的环路。

在这个母亲与婴儿爱的感情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母亲与和孩子所发展出来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能力。

专家认为这种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并且做出回应的能力,是母亲的天性本能。例如,当你的宝宝安静地躺在地板上,快乐地享受周遭环境的光线与声音。当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寻求外来的刺激,于是你回应你的宝宝,发出好玩的声音,逗他开心。当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时,孩子也同时回应你喜悦的笑容,你的脸部表情将战线更为灿烂的笑容,不久,你也会发现,孩子以同样的愉悦神情回应你。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形发生时,你和孩子都会体验到正面的感受。反之,则会体验到负面的感受。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动所产生的大多是负面的感觉,你就应该检讨一下你的互动模式。

新观念四:帮孩子化解羞耻感

一位母亲,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女儿正拿着紫色的彩笔在墙上乱涂,“不可以!”她忍不住对女儿大吼。女儿看着母亲,一脸惊恐,刹那间她了解她做错了事。她低下头去,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母亲唠叨了一会儿,告诉女儿色笔只能画在纸上,然后她抱着女儿想到她们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墙壁!”她女儿再度亮起双眼,开心地跑去爬去拿海绵。

这样的互动,帮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耻感。

旧想法:

传统的学者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护孩子安全并帮助他们社会化的副产品。但是传统的研究者并不认为,羞耻感可以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相反地,他们认为应该减少让孩子感到羞愧的处境。

新想法:

最新的育儿理论则认为,避免孩子产生羞耻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

新一代的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

父母可以怎么做?

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孩子从兴奋(开心地在墙上涂鸦),忽然间掉落很泄气的情境(母亲“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兴奋的情绪(“好吧!让我们一起刷洗墙壁吧。”)

篇5: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1 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具有许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师观的转变

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4)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同类别的学校应从本专业出发,设置和安排教材内容,不能千篇一律。总之,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4 器材观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改进或变换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学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如在篮、排球教学中,将篮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些,篮球变小些,那么学生就能像美国NBA明星那样能扣篮;同样,将排球网的高度适当降低些,学生扣球、拦网效果会更好,战术更丰富。学生既能体验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乐趣,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篮、排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在田径项目考核中,选用技评与运动成绩结合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视先进、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只顾追求运动成绩,而忽视技术动作的学习。

5 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

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3教材观的转变

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育的目标。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6 小结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大、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摘要: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从认识观、教师观、教材观、器材观以及课堂教学观等方面讨论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

篇6:中国式管理的10个经典悖论

一、管理是管自己而不是别人。

“以身作则”这个词应该是尽人皆知,然而真正做到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所有管理者都把自己当做手电筒,想尽办法去管住别人,而从不会有人去约束自己,所以,具备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管理者几乎绝种,管理成本越来越高,而效率则越来越低,组织则越管越乱。

二、管理是管坏人而不是好人。

就像河涌有自我净化功能一样,好人其实根本用不着你管,好人需要的只是引导,只要定好规则就行。但是,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却喜欢与坏人勾结起来对付好人,想尽办法侵占好人利益,直到最后站在好人的对立面,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管理者意外死了,网上一片喝彩声的主要原因。

三、管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把企业做跨了也是结果,更是无言的结果。但不管任何结果,只要一旦形成,就没有任何意义。遗憾的是,所有的管理者几乎都只关注结果,都像农夫一样等着捡只死兔子,殊不知,没有过程绝不会有结果,过程不对也绝不会有好结果,结果不行时一切都已经大势已去了,只关注结果的人最后都没有结果。

四、管理是科学而不是艺术。

科学必须严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理和逻辑。而艺术却可以肆意发挥,把1000个马桶胡乱拼在一起就是艺术,裸奔是艺术,艳照也是艺术,只要你足够无耻足够神经就行了。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人却把管理当做了艺术肆意发挥,根本不管什么原则和逻辑,结果就真的只能去裸奔了。

五、管理是流氓而不是君子。

在中国,流氓是典型的“坏人”,“坏人”大多不要脸,也不讲情面,甚至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流氓大多富裕得天天吃肉。而君子大多是老好人,老好人大多没有原则,因此,老好人做管理的结局只能是让下属喝稀饭。所以,管理者也必须做“坏人”。遗憾的是,很多管理者最后却都把自己变成了真流氓。

六、管理者是孙子而不是爷爷。

在中国的企业中,靠的都是“领导”,任何事都是靠领导发话,哪怕领导就是个弱智。所以就没几个人看得起管理者,企业也都不把管理当回事。于是,很多管理者都努力地想去做爷爷,板起脸孔以树立自己威严。殊不知,爷爷必定是从孙子做起的,在领导面前该装孙子时你还必须装。很多一开始就想做爷爷的管理者最后都变成了真孙子。

七、管理是责任而不是荣誉。

有职有责,职务与责任是绝对的正比,不能承担责任的管理连狗都不如,狗起码还能看家护院呢。荣誉是对责任的肯定。遗憾的是,现今的管理者却都只看重荣誉,一有机会就上台出镜露脸,甚至不惜手段弄虚作假截取荣誉,最后的结果是—年年评先进、天天出问题。

八、管理是实践而不是理论。

管理的本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遗憾的是,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理论家从来都不去实践,却又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管理的真谛;而搞管理实践的又看不起理论,认为自己就是管理的“皇帝”,然后拍着脑袋为所谓为。最终导致专家都成了“砖”家,而那些不懂理论的管理者都成为永远的流氓草根。

九、管理是管组织而不是管人。

人必须放到组织中才能体现价值,管人就是管组织。所以,管理者必须建立组织目标和规则,必须营造组织文化。遗憾的是,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知道这个常识的管理者犹如凤毛麟角,具备组织意识和组织能力的领导者更是廖如寒星,几乎每个管理者都把管理行为对准了个体对象,然后就按下葫芦浮起瓢,搞的是四面楚歌,左右不是人。

十、管理是管现在而不是未来。

篇7: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儿观念

0 1 杨惠妍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7

个人财富:439.2亿元

财富来源:碧桂园(房地产)

0 2 陈丽华家族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11

个人财富:366亿元

财富来源:富华国际集团(房地产)

0 3 吴亚军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20

个人财富:250.1亿元

财富来源:龙湖地产(房地产)

0 4 张欣夫妇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24

个人财富:231.8亿元

财富来源:SOHO中国(房地产)

0 5 陈宁宁家族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66

个人财富:107.4亿元

财富来源:嘉鑫控股(投资)

0 6 何巧女夫妇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72

个人财富:103.7亿元

财富来源:东方园林(园林建筑)

0 7 朱林瑶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72

个人财富:103.7亿元

财富来源:华宝国际(香精香料)

0 8 黄晞家族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107

个人财富:78.1亿元

财富来源:福信集团(房地产)

0 9 陈金霞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111

个人财富:75亿元

财富来源:涌金集团(投资、医药)

1 0 刘晓萌

福布斯2013中国富豪榜:No.111

个人财富:75亿元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之情景环境下一篇:十一月有奖征文: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