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情境导入

2024-07-06

物理教学中情境导入(共10篇)

篇1:物理教学中情境导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境导入

冯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电影、一本书,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读者,让你非看不可。做事如此,讲课亦如此,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导入更是如此。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课堂的导入是整篇课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要有效的去进行情景的导入,值得大家值得大家下大力气去研究。以下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导入类型:

(一)情境型

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简言之,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具体而言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看图导入。现在的部编教材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借助多媒体导入。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这一首歌导入课题。

3、激情导入,在教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课文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我出示了几张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并声情并茂地讲解着人们当时的心情,让孩子们也身处其中,用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们很快进入情境之中。

(二)激趣型

1、讲故事导入。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低年级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例如,《坐井观天》一课可用“坐井观天”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所以,语文老师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发现课文中的相关故事题材,或与课文题目相关、或与作品的主人公有关、或与课文中介绍的某一山川景物有关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导入”先行讲述,讲述时,在语言上应注意做到形象生动,做到声情并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讲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还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于一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故事的魅力。

2、猜谜导入。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游戏内容。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知识点编成谜语而导入新课。如我在上《雷雨》一课,先让学生猜雷雨的谜语,当学生猜对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8 雷雨”。这样的导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知识型

1、复习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式。例如学习《古诗两首》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家都还记得吗?于是孩子们都纷纷举手背古诗。让学生自由回答后揭示课题。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新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2、简介背景、作者导入。对于那些社会背景距现在较远,寓意含蓄,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而了解写作背景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于这类课文,可先直接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者或背景,然后再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如《赠汪伦》一课的导入,可以通过诗人、背景的简介,即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学诗的热情,又为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做了铺垫。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背景材料层层铺垫,相关材料互相渗透,有时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内容,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释题型

释题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课文题目入手,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联想,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如《坐井观天》《四季》等课文的课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具有广博的含义。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从探讨题意入手,通过抓住课文题目的关键词语,进行“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从而导入新课。从课题导入课文,一般能让学生迅速地抓住重点,把握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五)直观型

即运用实物实景导入。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讲授直观的、能看到差别的教学内容。如《蓝色的树叶》《葡萄沟》等课文以实物导入,能吸引学生的视线,可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实物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习课文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便于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导入中刚刚以上我们有讲到:情境型、激趣型、知识型、释题型、直观型等。但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在导入时候更要注意有导入的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简洁性。那怎么才可以有效的进行呢,以下就是我搜集以及和其他老师谈论导入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启发性。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它起着诱导、衔接的作用。导入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掘创造潜能,让导入成为“导火线”,进而激其情、启其疑、奋其志、引其思。

2、针对性。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导入的内容要紧密联系新知识,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通过导入准确地引出新知识。否则,导入无论多么新颖也是无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枝节问题,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趣味性。导入方法既要新颖巧妙、灵活多样,又要方法常新、情趣盎然。富有趣味性的导入引人深思,余味无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有益于他们的智力开发。

4、简洁性。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而言,“导入”只是其中较短的一环,时间不宜过长,形式不宜过于复杂。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导入力求以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集中起学生的注意,使其迅速进入学习。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具体应用中不应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重要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犹如优美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如同序幕预示着剧情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只有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才能优美、从容、简洁、有味地导入课文。所以听了今天的主讲,我希望所有老师都可以和我一起探讨平时教学中我们在导入环节有哪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哪一些可以一起去探讨改正的地方。希望今天的主讲内容对对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和启发。谢谢。

篇2:物理教学中情境导入

摘要:根据高职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高职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 我们认为高职阶段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渗透学习的方法, 提升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将积累基础知识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相结合, 将朗读和交流相结合同, 重视文本的社会背景、人文内涵、现实意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突破应试教育的影响、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 获取知识和提高素养才能相得益彰。而高职语文并非高中语文的简单延续, 高职学生在阅读写作能力、阅读鉴赏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对高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确保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篇3:论中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导入设计

在语文课堂上, 要巧妙创设情境, 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 自然要设计精妙的导入, 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为了努力探寻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奥妙, 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 笔者进行了四方面尝试。

一、诗情画意, 创设情境

古代诗词名句是古典文化的精华, 其语言简洁, 意境优美, 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因此, 在导入环节, 教师可通过古代诗词名句, 渲染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 创设润物无声的审美情境,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更有利于学生的性情陶冶, 正所谓“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例如在教学余光中的名篇《乡愁》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 每个月圆的夜晚, 一颗露珠, 一阵清风, 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 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恋。王建说,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说,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宋之问说,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李白说,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那么, 思乡之情在余光中笔下又是怎样的情深意长、绵绵不绝呢?就让我们一起赏析他的作品《乡愁》吧!

又如, 在教学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时, 我和学生一起完成了这样的导入。

师:大家能说出哪些有关“雪”的诗句?

生1: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2: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生3: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岑参描写的雪世界灿烂至极、瑰丽奇幻, 柳宗元描写的雪世界凄凉孤寂、毫无生机, 高适描写的雪世界豪放激昂、慷慨悲壮。那么, 毛主席笔下的雪世界是怎样的?今天, 我们一同欣赏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的确, 在古代诗词名句的感染下, 学生能更迅速地进入课堂教学要求的学习状态。

二、借助插图, 再现情境

借助插图, 再现情境, 可使课文具体化、形象化, 可谓“一图胜千言”。在中学语文课本中, 有的课文配有与其内容相符的插图, 有的课文附有作者或小说人物的肖像画, 等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些插图的存在, 错过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媒介。其实, 每当打开课本、学习课文时, 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便是课文中的插图。这时, 教师就要在新课的导入环节加以引导, 让学生通过插图展开联想, 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

用语言描绘课文中的插图:有风烟俱净、天山一色的长江三峡, 有蜿蜒游动、连绵不绝的万里长城, 有孑然于世、悠然采菊的陶渊明, 还有充满生机、妙趣横生的世界——百草园。这些插图尽管只是从某个角度捕捉的印象, 概括反映的思想情感并不完整、充实, 但其或巧妙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或形象描绘了课文的精彩之处, 或将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具体化。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插图, 便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感受中理解课文, 进入情境。

除了课文插图, 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更为丰富的图片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 在导入环节, 我让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从留园到狮子林, 从拙政园到沧浪亭, 每看一幅图片, 学生都兴趣十足。我还把自己在苏州园林拍摄的照片拿给学生看, 他们陶醉于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中, 在暗自感叹之外还希望将来有机会去苏州看看。就这样, 学生们一边观看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 一边概述苏州园林的特征:水色山光美丽怡人, 园林中不讲求对称的建筑, 亭台轩榭的布局很合理, 自然环境赏心悦目……由此, 我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巧妙地令学生直观欣赏美, 理性鉴赏美, 自主创造美。

三、乐曲开篇, 引入情境

挑选旋律迷人的音乐、歌词精当的歌曲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播放, 将出现别有洞天的美妙意境。

例如在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 在导入环节, 我为学生播放古筝名曲《渔舟唱晚》, 那舒缓婉转的古韵, 令学生如痴如醉, 渐入古文之情境。接下来, 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

乐声飘飘, 我们的眼前似有朵朵莲花绽放, 它盈盈水间, 卓然而立, 圣洁不俗, 出淤泥而不染, 它是文人周敦颐笔下寄予了高洁品质的莲花, 让我们在这《渔舟唱晚》的飘飘仙乐中倾听《爱莲说》吧。

又如在教学《杨修之死》一课时, 我为学生播放了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其雄浑、豪迈的歌词, 为学生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谦逊亲民的刘备, 英姿飒爽的周瑜, 情深义重的关羽, 忠勇仗义的张飞……歌曲放完, 我适时引入新课。

相信大家已经沉醉其中,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结识两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杨修和曹操, 并一睹他们的风采。

乐曲开篇, 导入在后,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美的情感, 使学生充满激情地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四、故事导入, 引人入境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在于教给学生多么深奥的知识, 而在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 令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其实, 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 而兴趣和好奇又常常来自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如果教师能把握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 便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 我采用这样一则故事作为导入。

一次, 作家马克·吐温与当时的纽约州州长不期而遇。这位州长早就对马克·吐温怀恨在心, 因此见到马克·吐温劈头就问:“马克·吐温, 你的小说很成功吗?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厚实、最坚固, 什么最锐利吗?告诉你——我的防弹车最坚固, 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微微一笑, 说:“尊贵的先生, 我了解的和你不一样, 我认为世界上最厚实、最坚固的是你的脸皮, 而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瞧, 你的脸皮那么厚, 而你的胡须竟能刺破它钻出来, 能不锐利吗?

这个故事引来学生阵阵笑声, 而我顺势板书课题, 学生便顺理成章地投入到《竞选州长》一课的学习中。

又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一文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在她一岁半时, 突发猩红热, 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时, 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从此, 她坠入了一个黑暗且孤寂的世界, 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成为一个不健全的人。但她却以惊人的毅力学完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 并通晓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 成为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 被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评为“19世纪两个最了不起的人物”之一。这一奇迹的创造, 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但在那些艰辛的岁月里, 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 重新塑造自我的生命, 也不得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

这样的导入, 既切合教学内容, 又充满情趣,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4: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导入

音乐教学情境音乐作品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好的情境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那么,好的情境导入从哪里来?

一、熟悉的一首歌曲是再好不过的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欣赏,人们常说: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就说明“情”在歌唱中的重要意见。

如在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初听作品不出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等问题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了解音色与音乐作品表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分析音乐作品,通过听赏音乐的情绪情感变化,逐步领会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感受节拍、节奏、音色、和声、配器等音乐要素的对比与变化,通过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形象的情感体验,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引起共鸣。

二、偏偏轻舞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导入新课时我问:“你们喜欢乘火车吗?”“喜欢。”“现在,老师带大家乘着火车,唱着歌儿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学生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并且非常投入地模仿小火车的节奏和音响效果。到目的地后,老师一会儿让学生学习小骑兵骑马的舞步,一会儿让步学生学跳挤奶舞。为了让学生对蒙古族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还特地冲了奶粉让学生们品尝,学生们开心极了,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不绝于耳,音乐在其中只是作为背景音乐点缀。

三、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小红帽》一课时,我采用这样的方法:课一开始,我就问:“大家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听过。”“谁来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难大家听?”一位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完了故事。

接着又说:“现在请大家欣赏动画片《小红帽》,里面有一首歌非常好听,请大家认真听。”学生一听,立即手舞足蹈。在学生们专注欣赏中,老师接着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小红帽》这首歌。”然后引导学生用听唱法和跟唱法学会歌曲的演唱。

四、出示节日欢庆的场面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端午节快到了,提问学生端午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学生最起码知道吃粽子、赛龙舟。师接着就可以揭示学习歌曲《赛龙舟》。

然后,可以激励学生畅想:赛龙舟的场面可热闹了,大家争先恐后,一会儿你快,一会儿我快,我问:“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激烈的赛龙舟的场面呀?”这样,学生在初步接触到音乐和谐、丰富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五、小器乐可以很快把孩子带入到学习中

在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亲爱的同学们,在愉快的音乐课我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的音乐之旅有我们的好朋友口风琴陪我们一起度过,你们欢迎吗?听,口风琴向我们问好了。

1.教师出示旋律。

2/4

师:1 23 4 | 5- | 55 | 5- |

生:5 43 2 | 1- | 11 | 1- |

2.教师提示学生吹奏口风琴时要注意的事项。演奏姿势、手型、指法以及吹奏时的气息。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一组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的赞美了一组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中“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的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六、激昂的情境也可以来自历史事件

在教学《只怕不抵抗》一课,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70多年前,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了,他们侵占了我们的领土,轰炸了我们的房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的祖国母亲饱受着痛苦和煎熬!但英勇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勇敢智慧的中国军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就连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们也参加了抗战!

当时涌现出来很多抗日小英雄,像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小兵张嘎,送鸡毛信的海娃,等等,有的甚至还付出了生命。

接着播放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把学生仿佛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激发学生对这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激情豪迈的儿童歌曲的喜爱,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唱好这首歌曲的愿望。

篇5:故事情境导入,趣中思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万事都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一堂课的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课的开始,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故事情境,容易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同时,也由故事引发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先用故事的形式引入:“唐僧西天取经,这一天孙悟空找到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块,分了一块给猪八戒。八戒有意见了,说‘我肚子这么大,一块怎么够呀!我想吃两块。’孙悟空想给猪八戒两块,但大小要喝原来一样,你会分吗?这其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呢?第二天,沙和尚来分西瓜了,这次八戒叫着要吃3份,应该怎么分?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反思:一个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小故事,却让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回味无穷,这使我深有感触:“小故事”的魅力何在?我想关键在个“趣”字!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中,问题的核心是孙悟空为什么要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分子由1份变成2份,扩大了2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4也扩大了2倍,即8,分数的大小才不变,这就深入浅出地渗透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含义,为进一步发现规律埋下伏笔。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寓意深刻而又轻松幽默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利用无意注意来促进有意注意的集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突出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在注意力及知识上做好准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篇6:《称赞》情境导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称赞》所在的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 话故事:小獾在小刺猬“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的称赞下有了自信和进步,小獾的一 句“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让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故事告诉我们 朋友之间要互相欣赏,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课文以对话为主,于细节处见真诚,平淡中见深情,利 于低年级的孩子在学文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感受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根据本学段识字教学和阅读 教学要求,本课以充分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开展教学活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它们的表达作用;启发他们 学习运用“一比一”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对伙伴的称赞。

二、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的 10 个生字,写好学生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粗糙、泄气”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小刺猬和小獾称 赞对方的话。

3.学习发现伙伴身上的优点并用恰当的语言称赞对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习惯做好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上反馈的实际情 况,进行观察、了解,预设环环相扣情景导入的轻松自然地完成教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会认识的生字有 10 个,会书写的生字有 8 个。

2、有地指导学生读好他们容易误 读的词语,写好他们认为难写的字。

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粗糙、泄气”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小刺猬和小獾称赞对方的话。

四、情境导入

使用资源 图片、PPT、放音乐。

五、情境导入实施步骤

1、教师活动

1)贴动物图。

2)PPT

3)播音

4)图片

2、学生活动

1)贴动物图。

2)看 PPT

3)播音

3、设计意图

1)图片

2)播音

4、看图片

5、看图片

6、听播音

六、信息技术应用

篇7:《《詹天佑》》情境导入教学设计

王祥尧

[设计特点] 积极营造说话、读文、习作的良好氛围,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说的情境,充分地说

1、引导人物

①谁说说自己认识的名人?

②谁介绍介绍在建筑业方面较为杰出的人物? 要点:这里的“引导”,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即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渐渐缩小交流的范围,渐渐接近交流的主题、主体:从“认识的名人”到“建筑业的杰出代表”。教师要把握好度,既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正确地评估,有机地点拔。(过渡:今天来认识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2、猜测人物

①你心中的詹天佑是什么样的人?

要点:既是猜测,就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肯定并接受学生自由的思想、个性化的思想,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当然,对于理解发生歧义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地提示。

二、提供读书契机,尽情地读

1、确实人物

①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后交流詹天佑这个人。

②细读。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地说说詹天佑这个人。

③默读。回味或作必要的补充(课堂内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发出)。

要点: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明确读书的要求。主要围绕“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詹天佑的个性品质。

2、品味人物

①精读。想想哪些语句写出了詹天佑的哪些个性品质?

要点:让学生精读,将语句及语句中所包含的,在读中悟,在悟中读。②听读。教师范读第四小节(可配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詹天佑这一人物。要点: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詹天佑的高大形象。③表演读。学生一边读一边表演。

要点:让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采用两人读,两人演的合作方式。使同学们通过读书、表演来品味詹天佑的人物形象。

3、欣赏人物

①赏读。将自己敬佩詹天佑的地方读一读,并读好它。

要点:让学生仔细地读,用欣赏的心境,欣赏的口吻去读。对于读得不到位的学生,应给予鼓励与帮助。

②美读。将自己最乐意读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

要点: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因而,美读中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读文体验、切身感受,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读书。

三、营造写的氛围,自由地写

1、歌颂人物

①这样的伟人,我们应该把他留住,把他记在心里。谁愿意为他谱写赞歌?

要点: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在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谱写赞歌。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写小诗,可以写故事,可以写人物记实等。

2、怀念人物

播放录相资料(詹天佑生平)

①一代伟人詹天佑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品质,他的形象已经矗立于我们的心中。我们该怎样表达这无比的怀念之情呢?

篇8:物理教学中情境导入

另外, 在课程安排上, 很多学校将信息技术课安排到了上午的最后一节课, 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 听课效果不好。优化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 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情境导入的基本理论

应用情境教学法首先要对情境导入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 对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情境导入能否更好地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情境导入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情境导入的概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必要性和情境导入的策略,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情境导入的概念

教学活动中的情境, 主要是指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容易地吸收所学知识,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通常会通过教材上的教学素材和课堂活动的教学目标来为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情境导入,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 创建与之有关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导入则是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丰富课堂教学情境, 优化教学效果。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兴起的一门学科, 其中涵盖了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 具有综合性学科的特点。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 这一点在信息技术领域体现得更加明显,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另外, 信息技术还有实践性强和趣味性强的特点, 实践性强是指学生大部分的课堂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机房中完成的, 要靠动手操作才能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必备的技能;同时, 信息技术又充满了趣味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元素的学科, 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初中生而言非常有吸引力。基于以上这些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只有情境导入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创建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情境导入的策略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普及, 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情境导入的方法和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情境导入的方式。在制定具体的情境导入策略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情境导入的策略。比如, 在每堂课前用一些文字性的材料来让学生大概了解要学习的内容, 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目的明确的方式。其次, 要注重利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所有的思考都是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的, 教师利用问题进行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方法

基于对情境导入的基本理论的研究,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选择科学合理的情境导入方法来优化情境导入教学, 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1.虚拟情境导入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有些情境能够以真实的状态展现给学生, 但是大部分的场景需要利用虚拟情境导入法来创建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点, 比如通过多媒体, 把情境中的声音、图像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 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提高听课效率。

具体举例:比如在七年级的教材中有“畅游齐鲁”这部分学习内容, 教师没有办法将齐鲁的风光以真实的状态展现给学生, 但是教师可以将齐鲁的一些名胜古迹、无限美景制作成图片和视频, 在上课前为学生播放, 为学生创建齐鲁的情境。

2.游戏情境导入法

虽然在传统的教学思想里, 课堂应该是严肃的, 但是过于严肃拘谨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疲倦的情绪, 不愿意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游戏, 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

具体举例:比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这部分内容时, 在动画中出现了引导层, 这个引导层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层, 那么在动画中就不会有运动,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动画设定运动的轨迹和路线。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引导层对Flash动画的作用, 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 让一个学生按照老师划定的路线走, 一个学生自己走, 对比两个学生到达终点的时间及运动过程中的状态, 让学生明白既定的路线和轨迹对运动的重要性, 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引导层的作用。

3.实践情境导入法

前面两点都是比较传统的情境导入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为了进一步优化情境导入, 我们还可以对情境导入方法进行创新。比如采用实践活动情境导入方法, 即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室外实践活动, 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增强信息技术学习的实践性, 还能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 而不是盲目地学习。

具体举例:比如, 在学习Photoshop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这部分内容实践性很强, 单纯靠教师讲学生会觉得很难学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 用相机拍下自己眼中的风景, 然后回到机房中, 由教师为学生讲解一些Photoshop中有关照片处理的技巧,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拍的照片进行处理, 这样的情境导入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

综上所述, 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情境导入方法来不断优化情境导入, 为学生创建有利于学习的情境, 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明祥, 李晓飞, 王平升, 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基于山东省日照市的个案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 2010 (12) .

篇9: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导入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情境式导入方法的认识。

一、以事例为情境导入

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一定事例,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实际上就是“举例”,这应该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讲授教材第109页“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这一框的“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时,让学生看实际案例,感悟到: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的缺失,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造福,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更自觉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也启示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二、以歌曲为情境导入

歌曲最大的好处是从听觉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音乐声中不知不觉进入教学内容。例如,教授教材第71页“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框,就让学生先听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在音乐声中,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香港歌手张明敏浓浓的爱国之情。然后上课再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顺畅得多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明显提高了许多,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又如,在上“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让学生欣赏在去年中国好歌曲总决赛中获得冠军的霍尊原创歌曲《卷珠帘》,这首浓墨重彩的中国古韵歌曲,经过霍尊细腻舒缓、唯美动听的演唱,令人为之动容。在这种意境中设问,这首歌曲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喜爱呢?这样讲授“大众文化”就容易得多了。

三、以问题为情境导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

爱因斯坦说:“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开发智力。例如,讲授教材第71页“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一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悲观的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尊心,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提到了“中国的脊梁”,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对这一段中的“中国的脊梁”,应该怎样理解呢?以这一问题为情境很自然地就引出了“中国的脊梁”就是“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四、以对比为情境导入

运用对比教学,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更深刻,记忆更长久,也能强化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例如,讲授教材第7页“文化是什么”,有一组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镜头。有两幅图:一幅图是一位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在公交车上抽烟呛人;另一幅是一位稚气未脱的学生给老人让座。对照这两种情境,让学生思考“谁更有文化?”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又如,教材第44頁“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观点“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搭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五、以反思为情境导入

让学生通过反思,清思路、找问题、寻出路,从思想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不断积累提高。例如,教授教材第87页“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关于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判断:观点一“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消费推波助澜,助长了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观点二“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唱唱歌,读读报刊、书籍,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要。”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反思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通过教师创造的各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在情与景中扩大,幻化成教学的各种意境。发挥好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张丽丽.高中政治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浅谈.新课程学习:中,2011(06).

篇10:物理教学中情境导入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研究主题

元代作家乔吉关于写作有六字真言“凤头、猪肚、豹尾”,即写作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将这六字真言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十分恰当。

一堂语文课的开篇要出彩,自然离不开导入语。所谓导入就是课文的开头,也叫课“引子”或“导语”。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好的导入犹如一出好剧缓缓拉开序幕,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其中好的道景;又犹如一曲华美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作为课文教学的开场白,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拉开这节课的序幕,就能快速安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说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和作品的内容等因素灵活设计导语,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段成功的导入一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本堂课的学习营造特定的氛围,给听者以一种庄重抑或是抒情之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最主要的是导入这一环节。语文教师应该探讨导入的方法,让导入成为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让每节语文课成为学生自主快乐学习的天堂。因此煞费苦心地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课堂的导入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采。

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称之为导入技能。可是,教师如何才能抓住这一契机,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新颖的“导入”,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想,我们在设计 “导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的原则

1、应注重贴近课文的原则。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一定要将导入的方式、内容与所教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导入环节设计中扣住文章的主旨,可在导语中突出文章的人物及特征。或在导语中涉及文章的写作特色,或者导入中穿插文章的情节,或者在导语中渗透对文章内容的延伸。、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其生活实际中的某各层面、某个细节或他们所熟知的一些知识领域,而后借题发挥,联系到所学课文,这样既能被学生所接受、所喜欢又能顺利引入相关课文的学习。

3、设计应该自然恰当。每个学生对于新事物新观点的接受,要么通过由此及彼的比较,要么通过举一反三的联想,要么经过水到渠成的归纳。因此,导入千万不可强拉硬扯的过渡。

4、应力求有突破有创新。应力求新颖别致,切忌落入俗套或烙上一成不变的印记。因此在导入环节设置中应该做到形式变幻无穷,内容推陈出新。

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师在谈及教学经验时,都会谈及一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身历其境的感受,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时,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设计导入方式时,没有采取以往常用的语言,而是开展了一次小活动:说说我的童年趣事。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习惯了严肃的教学方式,教师一上课就和大家谈论这个趣味话题,学生自然很感兴趣,教师花费了几分钟,学生讲述了许多孩提趣事,一下子就将教学情境造浓了,教师乘势引入本节课索要学习的内容,将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时引入新授内容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再比如教学《端午日》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有位教师是这样开展导入的,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湘西少数民族的一些恬淡纯美的民风民俗,如婚嫁风俗方面,古时候有求亲、定亲、打节、上头、过礼、迎亲、送亲、添箱、拜茶、三朝饭、回门、陪郎膳、插带等,繁琐而讲究,如今即使属自由恋爱,仍需请人说媒,经过说媒、讨八字、送彩礼、订婚、娶亲、回门等仪程。通过介绍这些趣味知识,营造了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氛围,创设了与课文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上一篇:处分罚款通知下一篇:秋游的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