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查询

2024-07-08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查询(精选8篇)

篇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查询

在参保人申请参保挂号时,县农保中心就为每位参保人成立一个终身记录的新农保小我私人账户。小我私人账户用于记录小我私人缴费、集团补贴、当局津贴、其他扶助及利钱等信息,通过乡(镇)劳动保障事宜所或相助金融机构将《新农保缴费存折(凭据)》发给参保人;参保人可到乡(镇)劳动保障事宜所打印新农保小我私人账户明细表,或登岸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小我私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干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体系查询相干信息。

在参保人申请参保挂号时,县农保中心就为每位参保人成立一个终身记录的新农保小我私人账户。小我私人账户用于记录小我私人缴费、集团补贴、当局津贴、其他扶助及利钱等信息,通过乡(镇)劳动保障事宜所或相助金融机构将《新农保缴费存折(凭据)》发给参保人。

1.账户记录

参保人每年缴费时,县农保中心为参保人小我私人账户记录一笔小我私人缴费,同时为参保人记录当局给以的财务津贴;当村集团、其他组织为参保人提供补贴可能扶助时,由县农保中心为参保人记录补贴或扶助金额;每年底为参保人记录小我私人账户储备利钱一次。

2.账户查询

参保人可到乡(镇)劳动保障事宜所打印新农保小我私人账户明细表,或登岸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小我私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干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体系查询相干信息。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查询小我私人账户]

篇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查询

省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缴费信息查询

说明:用户名(社会保障号)为参保人员身份证号,密码为身份证号后6位,登陆后请及时更改密码。

注:如遗失密码,请带有效证件到信息科办理密码重置手续,联系电话:0591-87559359。

福建省养老保险综合查询(政策、经办机构、疑难解答)- 在线访谈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福建养老保险查询数据由福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

福建养老保险查询电话

福建市养老保险中心统一查询电话(0591)12333,同时可以咨询养老保险办理、养老金补缴(补交)、退休金转移等问题的查询。

福建养老保险上门查询

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局

具体负责全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

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号直接到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局或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查询

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局

地址:福州市杨桥东路128号 邮编:350001

社会保险政策咨询电话:0591-87623791、87545466

养老金发放监督电话:0591-87537804

行业单位养老保险咨询电话:0591-87542127

效能建设投诉电话:0591-87537824

篇3:浅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的紧迫性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需要

回顾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农保) 试点首先在山东省进行, 20-60岁人员都可以自愿参保, 其中约40%由集体支付, 60%由个人支付, 60岁以后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农保工作试点以来发展迅速, 1998年全国参保人数达到了8025万人, 占当年农村人口总数86868万人的9.24%。但是, 1999年后, 农保基本停滞不前, 2007年末, 农村参保的人数仅为5171万。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为当前新型农保的推广工作给予了非常的肯定和支持。当前的新型农保提倡“个人缴费、财政补贴、集体补助”三方筹资的模式, 取代了原来的以“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国家进行政策支持”为宗旨的老农保模式, 尝试通过增加政府补贴来解决农民缺乏参保积极性的根本问题。

2、家庭养老模式逐渐瓦解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 “4-2-1”结构的家庭在农村普及速度加快。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了冲击。据民政部门调查显示, 农村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的比例虽高达88.7%, 但收入来源、生活料理依靠老人自己的占50.7%、82.2%。同时, 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 “空巢家庭”不断涌现, 进一步加剧农村养老压力。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必然向社会养老方式转轨。

3、人口老龄化程度愈演愈烈

通常, 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 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 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达到了7.6%。实际上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底, 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8.3%, 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 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告说, 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压力的同时, 也给家庭带来了负担, 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要, 做到老有所养。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试点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 人们对新农保的认识存在误区

试点过程中有些地区由于宣传不到位, 导致农民对新农保认识不足、顾虑较多、参保不积极。例如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中规定, 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每月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 但有一个前提, 是其子女应当参保缴费。所以有人认为, 子女缴费就是拿子女的钱给其父母发放养老金。然而实际上, 老人的基础养老金是政府发放的, 子女缴费则是子女为自身缴费, 政府旨在通过此规定调动青壮年的参保主动性。

2、衔接配套政策跟进滞后

新农保制度与老农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是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一大难题。目前, 有些试点地区并没有出台衔接方案, 没有统一的衔接标准, 衔接配套政策没有很好地跟进, 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不利于农民权益的维护, 不利于制度稳定及新农保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将会拖延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进程。

3、新农保自愿参保原则和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之间存在矛盾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其性质而言属于社会保险范畴, 而强制性是社会保险基本的属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所以强调自愿参保原则, 是因为目前农村的经济社会情况使得强制实施还不具备条件。但是, 允许农民自愿参保很难扩大制度的覆盖面和参保率。年轻人由于离受益时间很远有的不愿参加, 而老年人由于参加后很快受益而积极性很高, 造成农民参保的逆向选择, 会使得农村社保体系不堪重负, 加大了财政压力。

三、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1、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

可以说绝大多数农民并不能够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养老计划, 他们更多的注重眼前利益。要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 宣传的方式除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墙报、传单之外, 尤其要发挥村级农保协管员的作用。要加强对村级农保协管员的培训, 保证把新农保的试点办法正确无误地传达给农民, 要让农民清楚地认识到新农保制度能给自己带来实惠。

2、妥善解决“新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农村居民流动, “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接续转移。一是要预留制度接口, 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转换的详细办法。在省级范围内制定统一、规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 解决不同社保政策间、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二是改进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 将农村居民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予以归集。三是加快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步伐, 解决地区间因利益关系而影响社保关系接续转移等问题。四是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 为省际间“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接续转移提供技术支持, 出台“社会保障全国一卡通”相关政策。

3、适度强制实施农村基础养老保险

新农保依然施行农民自主缴费原则, 但是国家财政却对60岁以上的农民给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其实这相当于一种变相强制实施的农保基金。只是被强制的对象不是农民而是国家。这与我国现阶段农民的收入情况、工业反哺农业等政策是相适宜的, 同时也更利于农民参保, 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 扩大参保范围, 符合新农保的基本原则。

基于以上分析, 当前在我国试点、推广新农保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是适时的、是可行的。我国国情十分复杂, 农村情况尤为特殊, 客观上给新农保制度的设计和推广造成了困难。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 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响应中央号召,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认真组织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 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谱写新的篇章。

【项目名称】

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福利公平、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在说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的紧迫性基础上, 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试点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新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考文献

[1]薛惠元, 张德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0 (02) .[1]薛惠元, 张德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0 (02) .

[2]李文娜.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当代经济, 2010年12月 (上) .[2]李文娜.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当代经济, 2010年12月 (上) .

篇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析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2.“新农保”和“老农保”的区别

新农保和以前一些地方实行的老农保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首先,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

第二,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当然,新农保政策是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開,根据规划,将于2020年前实现所有农民都享受新农保。

3.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意义重大,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

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认真选择试点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配套衔接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建立公示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5.怎样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在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应重点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筹资机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保障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保险制度,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缴纳一定的保费,当然缴纳保费的多少取决于当地所建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程度的高低。在参保个人缴费的基础上,当地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参保农民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而当地政府则应根据地方财政实力状况,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一定资金补贴。

从全国各地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情况看,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资金补贴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该市2003年就出台了《苏州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低水平、广覆盖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他们把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务农人员纳入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所有参保的务农人员,县级和镇级财政补贴50%左右,有的县(市)达到60%。在2003~2005年间,全市各级财政对务农人员的参保补贴额达到13.38亿元,且每年的补贴资金呈上升趋势。该市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方式建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有效地解除了广大参保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成为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第二,在按照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分担的基础上建立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后,应高度重视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否则将面临较大的长期资金支付压力。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基金管理和投资政策,探索基金市场化的投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还应研究不同地区做实个人账户的办法,研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管理政策,以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

篇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

论文题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 学科课程:

学院:

姓名:

专业:

学号:

任课教师:年月日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

摘要

进入21世纪,我国出现了人口老年化的问题,人口结构出现了失衡。其中农村的老年人口要高于城市老年人口的比例,而且,在农村,只有极少数的老年人口有工资性收入,其余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靠自己、家庭或集体养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养老方式的功能不断在减弱。因此,农村老年人口急需一种新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劳提供可靠保障。国家从改革开放后开始探索建立覆盖农村居民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促进新农保与其他并行养老制度衔接整合,提出了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口老年化;社会和谐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距离越来越大。养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支柱性制度之一的养老保障制度,其成败往往决定着一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败。在农村,现已经建立了一套养老保险制度——“低保”制度,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平稳快速发展的时期。2008 年,中国人均 GDP 突破 3000 美元大关,达到 3266 美元的历史高度。中国在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的同时,人口结构也进入转型期,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人口老龄化,也在给我国的养老社会保障事业敲响警钟。据统计,2007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 1.5340 亿人,占总人口的 11.6%;65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 1.0636 亿人,占总人口的 8.1%;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3.28%;约总人口年均增长率(0.66%)的 5倍1。就目前形式看,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年化的严重阶段,而且老龄化具有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显著特点,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

(二)研究目的在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实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希望能为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在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希望对国家政策的制定能够有所帮助。参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7 年。

二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其他四种为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中最重要的险种之

一。它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2。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实施的一套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土地耕作收益成为其主要经济来源。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土地是农民生活、就业、养老的基础,工业化和城镇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传统的土地养老保障模式面临着很大风险。农民的收入问题及养老保障问题被不断地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农民的养老问题,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农村,养老模式基本是家庭养老,但在现今的人口老年化、城乡二元化情况下,家庭养老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养老的需要,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和不足。这写问题不但关起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的建设。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他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激励竞争。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三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农村养老制度,放弃以家庭养老占主导的模式,实行国家和家庭共同养老的模式。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制度建设来分析问题,有利于更好的保障全体农村居民的老年生活问题,体现社会的公平;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相关问题和挑战;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理念来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新制度。

三 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发展条件下,根据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现状,我国主要遇 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农村养老问题: 2参见 李华志: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机制研究》 2011年参见 孙 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差异化问题研究》2011年

(一)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人口压力

我国不仅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而且老年化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平均 3.28%的速度持续增长,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正以年均 3.7%的速度稳定增加,远远超过总人口年均 0.66%的增长速度。2020 年到 205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最为严峻的危机时期,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 60%—70%和 40%—50%。”庞大的老年群体将给社会、家庭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4。如此庞大的老年化群体,不但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生活压力,而且也会给国家养老支出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二)老年化地区发展部均衡,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巢老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致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许多家庭正朝着小型化与核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以城市地区尤为明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快速的城市生活节奏中忙于应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无暇顾及对老年人的照料。加之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量“四二一”家庭格局的出现,老年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平均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将来甚至是一个独生子女要赡养六位老人,导致子女照顾老年人负担加重,不仅物质方面压力大,更重要的是对老年人情感关怀或多或少都有所缺失,这样一来,年轻的一代就缺乏了为长辈提供各种养老资源的能力,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功能逐渐弱化5。因此,社会养老负担不断加重,需要建立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农村的养老保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三)养老制度在实行过程中教条化,缺乏灵活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强制实行的现象,本来国家是好的政策,但到了真正实行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不合理的地方,带有了强制性。这不仅使制度没有发生很好的功能,反而刺激了农民的抵抗心理。这可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一大弊端,必须要及时根除,否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在国家通过对农村的大力扶持计划,让三农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农民生活有了改善,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也出现有所发展的趋势。我们在针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灵活性,不要生搬硬套。

(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出现两极分化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城乡距离不断拉大,这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也是极为不利的。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城乡一体化,但现实往往与之相反,出现了严重的分化。资本在不断往少数人手中集中,广大的农民越来越面临生活的压迫。原本靠土地生存的广大农民,被现代经济的发展所驱使,放弃土地到城市打工,有出现了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老年人生活困难的问题。这些都是新型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不得不值得我们的重视。经济的城乡两极化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是一个限制,必须减少城乡差距,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参见 董文博:《人口老年化背景下我国城镇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 2011年参谋 孙 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2011年

四 建议和对策

(一)有必要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这种模式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既能给予老年人亲情慰藉与关怀,又能使老年人享受应有的养老服务与医疗供给,可以说既对家庭养老提供辅助作用,又积极调动了社区现有资源,在完善养老制度的同时,又能丰富和发展社区文化。因此,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缓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是非常有必要的6。同时,此模式还能增加家庭养老的功能,促进社区养老功能的条件发挥。将单一化的养老模式转变成多元集合的模式,对农村养老发挥的功能会更加显著。这种结合方式只要注意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调整,就能符合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需要。

(二)定位政府的责任

我认为,政府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上责任重大,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很多农民将无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周德胜认为,发展农村养老保险是政府保护农民利益的现实要求7。黄晓指出由于个人经常具有“短现”行为,不可能为自己老年购买足够的储蓄和保险,这就需要政府介入8。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运营中的主要责任包括:政策责任、财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因此,只要明确了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责任和地位,才能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好好的实现。否则,只靠农民的家庭养老是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三)强化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

政府应针对农民参保意识不强的现状,开展针对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及教育活动。通过有关部门的各种活动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加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感与认同感,让其认识到加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得以实施的基础,政府只有让广大的农民参与到投保行业来,才能建设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有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和谐社会。

(五)增加执法力度,使农村养老保险真正得以发展

为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公正公平第实施,必须根除政府部门的一些腐败问题。增加直达力度,防患行政部门的不良行为,对于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来说是又必要的。政府执法中要注重社会公平,改变以往“重效率,轻公平”的执法理念,摒弃重地方利益色彩的观念,不能因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而行政不作为,或有法不依,执法不力,使劳动关系的公平与正义落空。要保障农民养老保险权益,必须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变农民自己维权为“政府维权”,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介入,从根本上扭转农民的被动局面,加强对其权利的保障9。这是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条件,是不可被忽视的一种限制因素,政府部门必须加以重视。6参见董文博:《人口老年化背景下我国城镇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 2011年参见周德胜:《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的政府责任探究》〔D].长春:吉林人学硕l:学位论文,2007:12~13 8 参见黄 晓:《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纂金收支均衡政府责任及其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博卜学位论文,2007年参见徐德成:《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 2011年

(六)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互补

统筹城乡规划主要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规划,不可让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出现严重的两级分行。要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兼顾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实现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增加城市对农村的投入,例如公共设施的投入,基础建设的投入等。建立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的情况,将农村与城市一起纳入统一的养老保险覆盖当中。让农村与城市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统一和谐发展。

五 总结

近年来,新型农村的建设,一些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一些问题,广泛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放弃传统的养老模式的不足,增加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在经济快速发展 的今天,我们要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建立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为指导,对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不利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因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希望能为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同时,限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完善,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解决也有不尽之处。希望读者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更新和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007 年 2,李华志.《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机制研究》. 2011年 3,孙 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差异化问题研究》.2011年

4,董文博.《人口老年化背景下我国城镇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 2011年 5,孙 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2011年

6,周德胜.《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的政府责任探究》.2007年

7,黄 晓.《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纂金收支均衡政府责任及其策略研究》.2007年 8,徐德成.《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 2011年

篇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

农村居民携带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加新农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以下简称《参保登记表》)一式二份。

2、村协理员检查

村协理员负责检查《参保登记表》、《农村户籍老年人家庭社会关系表》是否填写完整,填写的姓名、二代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有个人签字或盖章、按手印,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检查无误后,在《参保登记表》上签字,加盖村委会公章,附上参保人员本人居民二代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等材料,然后上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3、乡镇初审

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对村里上报的参保登记有关材料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经办人员在《参保登记表》上签字,加盖乡镇保障所公章,及时将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录入新农保信息系统,将《参保登记表》、二代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等材料上报县农保中心。

4、县农保中心复核

篇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给了很多农民生活下去的信心,尤其是老农民。这个政策无疑给了老农保一个定心丸。近些年来,城乡化程度很高,很多农村的中年人、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剩下农村的老弱病残,以及留守儿童。没有耕种能力的老农民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要照顾子女留下来的小孙女、小孙子,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生活开支增大的负担,而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大,一些老农民的自理能力都成为了问题,如果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那么生存就没有了基本的保证了。对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就像希望的太阳,给了老农们灰暗的世界里一道光。

仔细研究一下新政策,就会发现它与老政策存在几点不同:一是社保的筹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旧模式很保守,说白了,就是农民自己储钱过日子。但现在不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多了两大主体的支持: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在新缴费体制下,农民收到的保障是个人、集体、政府三方的补助。这种养老力度就强大多了。二是账户与以前有区别,现在的新农保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础养老,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基本养老属于国家直接补贴,个人养老则由地方负责。

但不管新政策有了多大的改观,农民的社保待遇很大程度还是依赖当地的经济状况,比如有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的实施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一些比较发达的农村,农保还是没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可以考虑商业保险的辅助,泰康人寿“世纪长乐”重大疾病终身保障计划,还有“福寿”长期险这两种险种都可以较好的实现老有所养。

虽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能够给老农民们带来最基本的保障,但它对政府的财政状况依赖性大,不发达地区还是会受到当地经济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很好的实现养老保障。因此,投保人也可以适当的选择比较符合自身需求的养老险种。

篇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查询

2009年, 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 我国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新农保) 。新农保制度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农保制度的顺利实施可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 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及保障社会公平、稳定、可持续发展。

新农保实施过程中, 农村居民对其制度尤其是参保和补偿政策的认可和评价至关重要。为了解目前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参保和补偿政策的评价现状, 以找出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法等方法, 对泸州市某区 (以下简称A区) 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资料收集方法

2.1.1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入户调查问卷,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逐一入户询问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农村居民的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基本特征;居民新农保参保情况;居民对新农保参保和补偿政策的评价等。

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具体为:在A区中根据经济水平将所有乡镇分为三个等级组即经济发达组、经济中等发达组和经济欠发达组, 在每个组内随机抽取1个乡镇;在每个乡镇, 按经济水平的高、中、低分别抽取1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25名本地农村居民户籍、年龄在16周岁以上且不是在校学生农村居民居民进行调查。本研究共调查了3个乡镇9个行政村中的234名农村居民居民。调查时间为2012年6~7月。

2.1.2 文献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收集调查地区人口资料、新农保相关政策等资料, 数据资料时限为上1~2年。

2.2 资料处理方法

调查问卷统一收回, 经质量核查, 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Epdi Data3.0双人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资料的录入,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A区县的3个乡镇的234名村民, 调查平均年龄为52.21岁;男性90人, 占38.46%, 女性144人, 占61.54%。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 占调查对象的47.82%, 文盲占30.43%, 初中占13.04%, 高中及以上占8.71%。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 占82.61%, 未婚占8.71%, 离婚占4.34%, 丧偶占4.34%。

3.2 调查居民对新农保的购买意愿

在调查对象中, 认为很有必要购买新农保的为41人, 占17.52%, 有必要99人, 占42.31%, 认为一般的21人, 占8.97%, 认为没有必要和很没有必要的分别占了29.91%和1.28%, 具体见表1。

3.3 调查居民对新农保补偿政策的具体看法

调查人口中, 已经参加新农保的81人, 参保率为34.62%。在调查的参保人群中, 72.84%和12.35%的人认为新农保目前待遇基本不能解决自身养老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农保政策待遇水平仍有待提高 (见表2) 。参保人群对于新农保的最低期望的待遇水平以每月101~300元和每月301~500元为主, 占调查参保人群的35.80%和37.04%, 具体见表3。

3.4 对捆绑式政策的看法

当谈到“新农保制度开始实施时, 已年满60周岁, 不用缴费, 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个政策即捆绑式政策的看法时, 58.02%对该政策持一般态度, 认为不合理和很不合理分别占到了28.40%和9.88%, 具体见表4。

捆绑式参保在新农保政策推行之初对于提高参保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新农保政策如果要真正运作良好, 相比强制参保, 农村居民内心的的理解和主动参保则更为重要。

4 讨论

4.1 农村居民参保意愿较高, 但参保率仍有待提高

新农保政策的出台, 解决了农村居民以传统的养儿防老、土地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 开始走向社会化养老, 老年生活有进一步的保证。本次调查发现, 17.52%的调查对象认为很有必要购买, 42.31%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购买, 说明了调查对象对于新农保有较高的购买意愿。但是, 在如此高的需求和较高购买意愿情况下, 目前调查人群的参保率为34.62%, 说明新农保实施的广度仍有待提高。

4.2 新农保政策保障水平较低, 且在筹资时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

目前新农保的待遇水平为55元/月到170元/月不等, 且大多数已领保险金的居民以55元/月为主, 这个待遇水平目前基本不能保证最低生活需要。在调查的参保人群中, 72.84%的人认为新农保目前待遇基本不能解决自身养老问题, 目前的待遇水平与居民期望的最低水平101~500元/月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些都说明了目前新农保政策待遇水平较低, 仍有待提高。

而要提高待遇水平, 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筹资水平。在当前, 提高筹资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参保农村居民的缴费档次, 增加其个人账户中金额。但是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中, 对于提高缴费档次尚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在调查区县的政策设计中提到, 新农保政策实行多缴多得, 政府在在参保人缴费的基础上给予个人账户补贴。其中, 按时选择100元或200元缴费的, 缴费一年补贴30元;按时选择300元缴费的, 缴费一年补贴35元;按时选择400元缴费的, 缴费一年补贴40元;按时选择500元缴费的, 缴费一年补贴45元;按时选择600元缴费的, 缴费一年补贴50元;按时选择700元缴费的, 缴费一年补贴55元;按时选择800元缴费的, 缴费一年补贴60元;按时选择900元缴费的, 缴费一年补贴65元;按时选择1000元缴费的, 缴费一年补贴70元。整合起来看, 如果选择的是最高的1000元的缴费档次, 比最低l00元的档次可以多得政府40元/年的补贴, 除此之外是赚点利息而已, 基本上类似于储蓄型保险。而大多数农村居民是追求近期利益, 不同档次之间较小的差距使得农村居民不愿意交更多的钱参保, 无法调动参保人员更高的积极性, 导致筹资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保证参保农村居民的利益和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新农保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和提高缴费档次, 逐步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

4.3 捆绑式参保不利于政策公平实施

新农保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该政策给予老年人的是一项享受社会养老的福利, 这是国家赋予老年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不受其他人或因素的影响, 这才是公平公正的。但是, 在政策设计时却提出:“新农保制度开始实施时, 已年满60周岁, 不用缴费, 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其子女没有参保缴费, 那么其年满60周岁的父母就不能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对老年人享受社会养老保险权利的剥夺, 更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效应:一方面会产生子女缴费给父母养老, 依旧是家庭养老的假象;另一方面是真正弱势家庭的老年人养老反而得不到保障, 每年要支出几百元参保才能保证老年人领到养老金, 对于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来说, 承担这样一笔支出是有较大困难的, 一旦子女选择不参保, 那么老年人就无法领到基础养老金, 也就是真正需要保障的老年人反而得不到养老保障了。这样既有失公平公正, 更无法实现新农保的基本目标。因此, 在新农保推进的过程中, 待参保率提高之后, 逐步取消捆绑式参保政策, 以保证新农保制度的公平实施。

摘要:新农保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在实施过程中, 农村居民对其制度尤其是参保和补偿政策的认可和评价至关重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泸州市某区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参保和补偿政策的评价进行了研究, 发现农村居民参保意愿较高但参保率仍有待提高, 新农保政策保障水平较低, 捆绑式参保不利于政策公平实施。因此, 在新农保推进的过程中, 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和提高缴费档次, 逐步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同时, 逐步取消捆绑式参保政策, 以保证新农保制度的公平实施。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政策评价

参考文献

[1]罗拾平.新农保试行的实证研究以长沙县为例[J].财经分析, 2010 (8) :74-77.

[2]张朝华, 丁士军.“新农保"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广东粤西农户的调查[J].经济纵横, 2010 (5) :9-12.

上一篇:我的情书散文下一篇:期末知识点总结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