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网络自查报告

2024-07-08

开发区网络自查报告(通用6篇)

篇1:开发区网络自查报告

开发区管委网络信息安全自查报告

为保障开发区管委网络安全、高效、稳定、快速运行的需要,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与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自查如下:

一、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开发区的安全建设。严格按“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信息网络安全小组,并确定一名安全管理员作为信息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的联系人。认真落实各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二、开展安全自查,及时清除网络安全隐患

开发区管委为配合网络自查工作,保障信息网络安全,信息中心做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

登录网络的所有用户必须对提供的信息负责,网络上信息、资源、软件等的使用应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用户在使用网络时,不得利用计算机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社会治安的不良信息,不得向他人发放恶意的、挑衅性的文件,不得随意发放商业广告和垃圾邮件。

在网络上没有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包括: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无视本单位微机的病毒和木马,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不以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建立有害信息处理和计算机违法案件报告制度。发现有害信息,应当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后,及时予以删除,并在24小时内向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发生重大计算机安全事故应立即向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涉密计算机实行单机运行,要求设有开机启动密码、系统帐号、屏幕保护、资源共享保护等严格的保护措施,涉密系统只能安装涉密操作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涉密计算机必须由专人操作管理,必要时只与专网相连且在工作完成后立即脱离网络。涉密系统要定期保存日志记录,记录用户每次操作的信息,日志记录保留三个月以上。

开发区进行一次全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自查,重点整治电子公告栏、留言版、聊天室、文件传输等交互性网络服务。各计算机用户要做好本机杀毒防黑软件的安装升级工作,严禁安装使用任何黑客类软件。

四、整改措施

(一)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实行科学管理 开发区的技术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安装了瑞星防火墙,防止病毒、反动不良信息入侵网络。

2.安装硬件防火墙,实施监控网络,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3.及时修补各种软件的补丁。

4、.对重要文件,信息资源做到及时备份。创建系统恢复文件。

5、做好内外网隔离工作。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管人员队伍建设 开发区非常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多次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促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微机房、办公用机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消除安全隐患。

2008-12-15

篇2:开发区网络自查报告

按照榆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长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行动的通知》要求,开发区党工委非常重视,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召开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会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安全自查。

一、自查情况

(一)是落实了本部门信息安全各项制度

1、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信息安全的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管理人员,安全小组组长由开发区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信息中心主任担任。

2、建立了信息安全责任制度,主管领导负总责,具体管理人员负主责,一级一级落实到人头。

3、制定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保密管理制度。办公系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负责保密管理。

4、对重大节假日期间的信息安全保障进行了专门部署,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现场值班。

(二)是落实了安全防范措施

1、开发区各部门涉密计算机经过了保密技术检查,专网专线。同时配置安装了专业杀毒软件,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方面的有效性。

2、涉密计算机由专人保管负责。同时,涉密计算机不和其它计算机之间相互共享。

3、网络终端没有违规上国际互联网及其他的信息网的

现象,没有安装无线网络等。

(三)是落实了应急响应机制

1、制定了详细应急预案。坚持计算机定点维修,并其给予应急技术的积极支持。

2、严格文件的收发,完善了清点、整理、编号、签收制度,并要求信息管理员每天下班前进行系统全备份。

3、对所有业务系统都进行了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

(四)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实现国产化

1、计算机系统和防火墙、杀毒软件为360,为国产产品。

2、公文处理软件具体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系统。

二、信息安全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本部门在信息安全工作上还存在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工作薄弱以及设备更新较慢等实际问题,对此,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同时要对线路、系统等做到及时维护和保养,最后,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工作机制,提高机关网络信息工作的运行效率。

三、对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安全检查的情况,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是加强监督,加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力度。三是加大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力度。

篇3:开发区网络自查报告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和资费的下降,宽带互联网凭借其超越时空的限制、无限的容量、巨大的地理覆盖、及时的信息更新和多样的互动交流手段,正在以革命性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在教育领域,网络的应用更是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甚至是学习体制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生活。越来越多的学校、科研院所利用高速网络丰富和革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远程教育、开放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和取得学位等。

1 网络课程的概念厘定

网络课程是目前学习者实施网络学习的主要手段,它不仅是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平台,也是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方式。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与自主性等基本特征”[1]。此外,网络课程应该提供真实的、互动的教学情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学习者可以方便的进行个性、自主学习,同时,它应该能方便地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辅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当前,网络课程无论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还是满足个体的个性化学习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众多的网络课程在开发、维护和学习者的使用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2 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分析

2.1 缺乏统一的网络课程开发平台和网络课程体系结构

当前,网络课程的开发平台多样,体系结构众多,管理和维护困难,甚至同一专业不同科目的网络课程琳琅满目。但是,数量众多的网络课程中真正能被学习者采用,学习者能真正依靠其进行方便和有效学习的系统不多,网络课程的开发平台不一致,体系结构不统一是主要原因。首先,现在大量的网络课程的开发、管理和维护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开发的网络课程有采用.Net平台开发的,也有使用JSP技术开发的,既有采用服务器/客户机模式的C/S体系结构,也有基于服务器/浏览器模式的B/S模式。然而所开发出的网络课程往往由于管理和维护的困难和成本惊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维护模式,更导致资源更新缓慢,造成知识内容和时代应用脱节,所以大部分网络课程都处于闲置状态。其次,由于采用不一致的开发平台、体系结构,网络课程的数据存储结构和管理结构均不一致,导致了网络课程间数据、资源缺乏共享,相互不能使用。特别是相同专业的课程间数据缺乏交互机制,学习者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不能提供给学习者方便的知识查询、获取的途径,课程间知识被隔离。

2.2 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滞后,学习者不能参与资源库的建设

目前导致网络课程的使用率比较低,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少,不能及时更新是重要的原因。精品课程中拥有资源库(2.08%)的比率并不高,资源建设不足,表现为:一是量的不足;二是质的欠佳。不少精品课程明显有“赶活儿”的嫌疑,为了申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添加资源,时间紧、任务重,难免就有资源的选择与取舍不当之处,更缺乏资源的导学,又或者其他可能的问题,导致资源不是最合用的。而且资源库仅仅靠开发者自身的力量完成建设,也许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添加,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分享其相关学习资源,那将是非常可观的容量。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添加、删除与选择资源的权利,那么学习者将成为网络课程的真正主人,进一步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和提升信息时代学习者的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2.3 网络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缺乏学习环境设计

纵观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简单传授,提供诸如课程介绍、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学录像等功能。虽然大部分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讲解与演示环节都比较到位,提供了大量教师的讲义PPT文件和上课的视频录像,但基本都是书本、课堂教学的简单搬迁。但是课程一开始就进入知识教学,没有为学习者设计相关的情境导入环节,完全忽略了教学环境的设计,将学习者置身于一个空洞的学习环境之中,学习者的知识学习和真实的生活环境脱节,更无从谈起使学习者获得实际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相关联起来。

综上所述,缺乏统一的网络课程开发平台,缺乏统一的网络课程体系结构,缺乏统一的网络课程管理和维护模式越来越成为网络课程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瓶颈。鉴于目前网络课程的种种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兼顾“统一”和“个性化”思想的网络课程开发思路,即“统一架构网络课程平台”。

3 统一架构网络课程平台设计开发思路

3.1 统一架构网络课程平台的优点

第一,统一的开发平台,一致的体系结构。共同的管理维护模式带来高效的网络课程开发效率,简化了课程的数据资源管理,及时的课程维护,功能完善和资源更新,提高课程的利用率。同时避免课程的重复冗余开发,节约开发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二,统一的网络课程管理功能。课程的开发、管理更具弹性,提升系统的扩展性,加强平台的适应性,改善系统的使用率。

第三,网络课程具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存储结构。相同专业的课程数据能够被学习者方便的查询、使用和共享,专业知识被有效地紧密地联系起来,大大提升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效率。

第四,“统一”的思想。对于用户而言,无论是系统的开发者,平台的管理者,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均提供一致的使用界面,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2 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平台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做指导,提供丰富的、真实的、互动的教学情境。网络课程不仅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尽可能的提供和更新各类优秀的课件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创造和提供一个丰富的、真实的、互动的、协作的学习情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要将知识内容的学习放置于某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场景之中。在学习环境中,要提供学习者丰富的工具,使其不仅能个性化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同步的或异步的交互工具让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进行充分地互动,获取充分的帮助来解决学习者的问题。只有依靠学习者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索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让学习者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才能让学习者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才能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思想和能力。

3.3 平台适应对象:个性化学习者

平台提供更具弹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机制,适应对象更为广泛。网络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安排要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两大原则,系统要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学习功能支持,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充分自由地定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依托“自适应”的评估机制,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要符合“螺旋式”规则。只有低层次的知识内容经评估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内容,系统会依据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评估,对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学习内容做一定的修改和完善,辅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4 结束语

总之,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课程管理功能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既可以使得网络课程的开发统筹兼顾,节约资源,避免重复,统一的开发平台,统一的管理功能,又可以使得网络课程的管理更具效率,后期的系统功能完善,学习资源的更新更加及时。同时,一致友好的用户界面,使得学习者的学习、管理员的维护更有效率。最后,网络课程将结束分散的开发和维护状态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增强其战斗力,将更具生命力。

摘要:本文认为,当前网络课程由于缺乏统一的网络课程开发平台、缺乏统一的网络课程体系结构以及缺乏统一的网络课程管理和维护模式等三个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网络课程的应用。文章提出一新的网络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法,可以兼顾“统一”和“个性化”的现实需求,拥有友好的用户界面,管理更具效率,后期的系统功能完善,学习资源的更新更加及时,既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也有利于管理员的维护。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课程,平台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大学教育,2005,(01).

篇4:开发区网络自查报告

关键词:高新区 技术创新 网络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6938(2010)02-078-04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of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Take Lanzhou for Example

Ma YantuCao Fang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

Abstract: High-tec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relate to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zones. Perfec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is a matter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which can improv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asic on research of practices of china and abroad high-tech zo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zhou high-tech zo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of Lan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and proposed to optimize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clear positioning, strengthen strategic alliances among enterprises, improve 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 mechanisms and so on.

Key words: high-tech zo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building

CLC number:F276.44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2-078-04

随着当代经济、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下面同)的创新功能被进一步强化。2006年2月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到,高新区发展的重点工作是首先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由此可见,技术创新体系是关系到高新区创新能力及发展的重要问题,完善高新区的技术创新网络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以及推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实践经验,结合兰州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的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新区的技术创新网络构建提出若干建议。

1 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的内涵

所谓创新网络,是指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等之间在长期的、正式的、非正式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以增强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的总和。按照创新网络联结的目标和功能不同可具体分为知识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网络、服务创新网络等类型。由于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属于区域创新网络范畴,因此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则是指在高新区内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目的,由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地方政府等组织以及个人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交流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总和。

2 国内外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的模式及经验

经过多年的发展,世界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高新区,如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等。纵观这些地区,皆以技术创新作为其竞争与发展的源动力,其技术创新网络业已成型,且实力强大。这些高新区的成功经验对于兰州高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1 硅谷的“自由交流”创新网络模式

硅谷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在这里聚集了包括惠普、英特尔等知名高科技企业在内的上万家技术公司。硅谷的成功源自于其自由交流模式,即通过人与人之间非正式的交往、面对面的交流使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起网络联系。这种非正式交流使行为主体间建立起来的网络联系更适于传递对创新极为重要的隐含经验类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创新。正是基于一种信任与默契的区域文化,硅谷的企业之间既有相互信任与密切合作的网络关系,又存在着异常激烈的竞争。硅谷就是在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网络关系中增强了竞争力。此外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强,增加了硅谷企业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因此也带来了信息和技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促使研究与现实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2 中关村的网络化合作技术创新

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了中关村地区网络化合作技术创新的优势。中关村技术创新网络是比较开放的。一方面形成了结点密集、联系较为频繁的内部网络,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信息、技术和产品的辐射,以及企业组织的扩展,将网络联系伸向全国各地;同时,从中关村高新技术诞生之日起就与国际创新网络建立了强有力的接口。现在与欧洲、日本、美国和香港等主要的高新技术产地及市场之间有良好的交流平台。成为国际创新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中关村地区宽松的政策环境,丰富的技术资源,强烈的创业文化,快速的信息流动都给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新网络的互动协同效应,扩展自己创新能力与商业潜力,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3 兰州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构建的探索实践

兰州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截止2008年底,该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34亿元。区内现有企业110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31户,占企业总数的29.8%。然而目前兰州高新区的发展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国际和国内发展成熟的高新区。因此通过研究兰州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对于增强其创新能力,解决高新区普遍存在的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3.1 兰州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兰州市高新区的技术创新网络要素主要包括:行为主体、主体间的网络关系、资源、制度环境和发展平台。

(1)企业是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的核心。目前,兰州高新区的企业既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又包括原材料生产商或半成品供应商、零配件分包商、成品制造商、产品销售商以及设备修理、维护等各种形式的企业服务商。这些企业是技术创新网络中最活跃的结点,也是参与创新实现创新增值的最直接行为主体。这些企业由于产业上的关联而结成紧密联系,不仅包括垂直联系的上下游企业,而且包括水平联系的既有竞争又有互补的同类型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理空间,物质流、信息流在这些企业之间快速流动,不仅有利于新的技术信息、商业信息的扩散和传播,而且使企业同时感受激烈的竞争氛围,增强区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2)大学和研究机构是直接参与创新的主体,也是区域创新网络中最重要的创新结点。目前,兰州高新区具有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所、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等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声誉的科研院所以及地方的各种科研院所,拥有兰州大学等许多部属和省属院校。这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存在及其创新功能的体现,对于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的发育和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至关重要。

(3)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创新活动的主要辅助者。在促进高新区企业创新和发展,以及促进区域的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方面,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着一种重要的“黏合剂”作用。目前,兰州高新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共有21家。这些科技中介机构加快了优势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聚集,推动兰州高新区跨越式的发展。另外,高新区内存在的金融机构,包括当地的国有银行、兰州银行、各种形式的基金组织以及借贷资本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这些金融机构的存在,尤其是风险投资机构,可在间接参与区域的创新活动和促进区域网络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4)政府部门提供宏观保障,为技术创新提供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环境完善等服务。政府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一方面通过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来辅助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在实施政策、计划、规划、法规等宏观措施的过程中,政府由直接的干预者转变为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信息环境等技术创新环境的建设者,进而影响或引导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技术创新的直接参与者进行创新活动。

由此看来,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企业始终居于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大学及科研机构一方面可以直接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与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即所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关系,通过为企业提供新思想、新知识、人才培训、技术成果转让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产学研相互联结共同构成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系统的创新主体。科技中介机构通过提供完善的科技服务,如进行投资业务、贷款业务、技术咨询、创新成果推介等行为,为技术创新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保证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金融中介机构,为创新提供资金安排,满足融资需求。政府则通过建设各种配套的硬件基础设施来完善技术创新所需的硬件环境;政府还可通过通过优化制度安排、完善市场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和营造创新氛围来完善软件环境,从而影响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3.2 兰州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

(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根据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的实践,高新区一般都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园区内企业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根据兰州高新区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企业虽冠以高新技术之名,但实际所从事的业务并非高新技术。还有不少与计算机行业有关的企业,其实并不具备信息技术生产能力,也非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次,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根据对兰州高新区企业的调查,选择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调查总数的4% ,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占20% ,规模偏小限制了企业高新技术生产的能力。从经营状况看,2008年技工贸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只有30户,上千万的企业为120户,仅仅占企业总数的10%。受企业规模限制,兰州高新区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还无法表现出高新技术应有的竞争性。

(2)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联系不够。兰州高新区内各企业缺乏广泛合作、联系和信任。目前兰州高新区内基本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农业高新技术、生物技术等企业为主。具有绝对优势的支柱性产业尚未形成,因而企业之间基本是各自为政,没有实质性的业务往来,因此产业聚集效应就无从谈起。根据针对兰州高新区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是否知道今年有新企业入住园区,选择不清楚的占40%;是否有全国前100 强企业投资的回答中,选择不清楚的占60%。由于企业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致使信息不能有效沟通,因此发生知识和技术外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不利于聚集效益的发挥,也限制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3)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健全。从国内外实践经验看,高等院校落户高新区是促进区内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孵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企业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能激发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通过紧密联系企业,能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但是目前兰州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还不是很健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匮乏,高校在高新区创办企业的数量少。截至目前,高新区内共有高校和科研机构创办的企业65家,仅占企业总数的5.8%。从产学研合作项目看,目前兰州高新区有产学研合作项目185项,约占区内项目总数的20%。

(4)政府服务不到位。兰州高新区还存在着配套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管理不完善、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现有的硬件缺乏统一、合理规划、使用效率低,不能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园区内企业普遍反映园区内基础设施差,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此外,政府的服务职能也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由于很多政策落实不到位,致使园区内很多企业完全不清楚兰州高新区的有关法律和规章。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有关政策和各种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已经成为了影响和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4 解决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构建问题的建议

国内外成功高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高新区内的创新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只有在硬件设施完善和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条件下才能有利于技术创新行为的顺利展开,更有利于创新网络的构建。

4.1 加强政府职能,优化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

政府在创新网络构建过程中应当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负责创新网络运转和完善的相关事宜。具体来讲包括优化硬件设施和进行制度安排与设计。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创新网络平台发育的基础。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将会为高新区内各行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利,从而间接的促进创新网络的完善。如投资改善高新区交通运输系统和信息通讯网络,建设公共食堂,文体活动的场所,建设良好的生活设施等。我国高新区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政府还必须在税收、外贸、金融、人才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人、财、物向高新技术领域流动,通过宽松的政策平台,促进创新网络的完善。

4.2 确定合理的高新区目标定位

对于发展和起步较晚的高新区而言,其重点在于明确定位。以兰州高新区为例,虽然是首批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以兰州高新区目前所具有的科技实力、人才资源、资金实例、区位条件等,根本无法与国内发展较好的开发区相比。因此,现有的基本条件和客观现实都决定了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定位不能和那些已发展成熟的开发区相同。从兰州自身的特点看,经过长期发展,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行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因此,从客观实际出发,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最为合适的模式选择应该是区域经济辐射型的发展模式。

4.3 加强高新区内企业战略联盟的建设

在高新区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与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建立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与大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网络。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等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只有走合作的道路,以联合力量克服单个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的局面,才能不断的开发新技术产品,并使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赢得或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竞争优势。通过强化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网络,使知识、信息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值。强化与大企业的联系,加强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4.4 健全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

高校、科研院所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加强同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互动,从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果。在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中,企业应该直接对大学和科研院所提出技术需求,并提供科研经费,而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应针对市场需求展开科研活动,增强研究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能够达到学以致用。这样,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与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大学、科研院所之间双向互补需求的不断加强,使交流节点频繁出现。随着双方创新资源流量的增大,机会也会成倍增加。

4.5 加强投融资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兰州高新区若要建立和发展技术创新网络,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系统,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工具,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有效地控制和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配套服务要充分发挥各银行的主渠道功能,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及时有效地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参考文献:

[1]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报告.2009,5.

[2]李俊.创新网络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05.

[3]孙万松.高新区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魏江.产业集群一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Howells J.The loc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newhorizons[J].Research Policy,1990,(19).

[6]陈新跃,杨德礼,董一哲.企业创新网络模式选择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6.

[7]程国平,刘勤.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网络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07,6.

[8]生万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9]曹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天津大学,2007.

[10]吉亚辉,孙平发.兰州高新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

篇5:开发区小学重点工作推进自查报告

王延泰 2011、12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将自主合作教学实验作为我校的重点工作,本学期推进三个月以来,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与特色工作:以“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为突破点,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简介:

(一)以“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为突破点,推进课程建设,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我校的校本课程有两大主题: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和小组合作学习),让校本课程与学校的重点工作相配套,真正解决小组合作的突出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落实“合作、闯关、评价”,使综合实践活动常规化,课程化,制度化。

(二)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逐步探索“合作展示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对话、思维、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互助能力。

(三)教师的互助合作能力:通过同级部,同学科或跨级部跨学科教研的互助合作、青年教师骨干团队的互助合作共同提升。

(四)教学管理渗透合作理念: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合作文化,研究“自主、互助”的管理策略,推行级部管理的“竞争、合作、互助”的管理模式。

(五)初步形成良好的互助合作文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

二、本学期推进策略:

分工合作、团队引领、级部捆绑考核。

(一)管理推进

1.领导团队管理:在领导干部团队中开展“自主管理”研究和实践。根据领导干部自身分工,将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改变了每周领导团队例会中布臵工作的局面,改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研究,将每周分管工作安排、推进策略、工作反馈、一周总结及时发布在FTP上,校长看后进行指导,领导、教师及时研读,及时安排工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例会上讨论,集思广益,这样,既有分工,又有互助,既有创新,又有合作。

2.骨干教师团队引领。上学期,我们成立骨干教师团队,并成功举行了两次LDC活动。老师们真正体验到了LDC教研活动带来的好处:教研活动有实效;增强了凝聚力。

本学期,因学区合并,增加了骨干团队的人员,修订了团队章程和活动计划,他们的活动完全自主,本学期他们组织的活动完全围绕学校的重点工作,教师骨干团队的建设,弥补了领导管理团队的不足,也增强了教师的积极性,(二)教研推进

1.即时教研。在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即时研究解决,今天能解决的,决不拖过明天。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和骨干团队成员的自主活动,及时解决在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问题教研。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教研思路,首先在学期初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计划安排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小组合作的学生讨论无效的问题,我们发现,以往的学生讨论,只是在小组里的你说,我说,他说……一个一个发言,没有达到真正的讨论,有的甚至一个也不发言。于是我们提出了如何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互助问题:讨论中有争论、议论、辩论和臵疑,最后达成共识。如何让学生讲完整的、有逻辑的话语,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在解决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小组合作互助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互助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习惯培养问题又成了我们新的研究课题。

(三)评价推进

1.学生层面: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小组合作评价体系的上继续充实:单项星——阳光少年——阳光小组——阳光班级系列评价体系。

2.学校层面:

及时展评。从上学期我们开始实行的展评活动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本学期三次展评:常规管理月、开放活动的档案盒常规展评,期末常规展评。

级部捆绑评价:继续采取学科加级部的管理模式,修定了《开发区小学级部管理实施方案》,核心内容:将学校全体教师分到级部,所有工作采取级部捆绑评价,促进了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

开放活动:家长会是一次对家长全面开放的活动,家长全天候的参与听课、评课、参与学生的活动,与任课教师互动。

本学期基教科组织的开放活动,对我校小组合作的提高是一次推动,对我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也是一次检验。

3.教师层面:人人参与管理,领导教师包学科、包级部、包班级。教师参与评价,展评活动时,领导和骨干团队成员参加检查评价,其他教师只找优点。

三、重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课程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由我校骨干教师团队开发的校本课程《小组合作》和《学习习惯培养》一套十册,现已编辑完成,并印刷交由班主任开始上课,纪静、姜桂珍主编的《教海拾贝》、徐守旭主编的校刊《新芽报》张山松主持的体育《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修荣荣主持的音乐的一套校本教材,开发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开展的丰富多彩,也注重了总结提升,像王艳萍老师指导的“布贴艺术”,本学年还申请了省级课题;姜桂珍老师的“树叶贴画”,纪静老师的毛线编织,也很有特色。几位骨干老师还将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编成校本教材,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我校校本教材的体例,校本教材形成了学力提升、科学阅读、习惯培养、小组合作、综合实践的范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提升了教师的眼界。

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稳步推进

在自主合作课堂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各学科修改完善了学科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互助合作环节去除了形式主义,学生在小组里能尽情的讨论、交流、辩论、质疑、纠正,达成共识,做到了实效;展示环节初步做到了教师让出讲台,让学生当老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课堂语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老师,我……”变成了现在的“同学们……”,学生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经过第一阶段骨干团队的研讨、磨课、立标、辐射,推出了优质课,进行了全校的公开观摩,将这些课刻录成光盘,参加全市的成果展。第一阶段的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如标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差距太大;个别学科滞后。教研室小学组也在11月下旬对我校的自主合作教学实验进行了调研和指导,姜萍主任对我校的突出问题展开了专题讲座,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针对这些及时的指导和前一阶段的问题,我们展开了第二轮的课堂推进活动:将前一阶段的问题集中整理成册,发给每一个领导和教师,发挥级部捆绑评价的良好效果,由级部主任主持研读,展开第二轮听课,要求带领级部同学科教师互听,逐项落实各学科针对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修订的课堂教学模式,克服小组合作课堂前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再抽听该级部教师是否达标决定本级部教师是否达标或达标比例。经过第二轮推进,前一阶段一些明显的问题得以缓解,和纠正。自主合作课堂推进一个明显的成果是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在11月中旬教体局组织的学校开放活动中,这一点也得到了来参观的兄弟学校的领导教师们的认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有声有色

小组合作互助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互助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前期,由于我们没有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训练,也由于学区逐班合并打工子女的流动性很大,给习惯培养在成了很大困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成了制约自主合作课堂推进的瓶颈。本学期我们分年级、分层次进行了良好习惯训练,学校有总体的目标,每周有训练重点,以级部为单位制定了阶段训练目标和展示项目。10月中旬推出了周彩霞老师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观摩课,11月初进行了全校性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展示活动,14个班级,28个小组,152名学生展示了不同层次的学习习惯培养效果,以良好习惯培养为基础,自主互助课堂效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我们修改了课堂教学学生习惯评价表,标准为100分,专门评价学生当堂的学习习惯,并且让其与课堂授课评价表并重。校本教材《小组合作》和《学习习惯培养》列入学校的校本课程计划,进一步提升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效。

青年教师骨干团队互助合作共同提升

本学期团队成员对自主合作教学实验的推进作用很大:除了读书,他们还自主地搞了一些研究活动:如,小组合作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学生记忆力训练的小策略,学生注意力训练的小策略等训练,成果以LDC的形式展示,并在课堂推进活动得以推广。他们还接受了开发和编辑校本教材的任务,骨干团队成员互助合作,共同提升,也增强了凝聚力。本学期,王秀芝老师、刘亚平老师参加烟台市优质课评选,王艳萍老师参加省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王秀梅、周彩霞、李敏、丁燕燕老师的优质课磨课活动,都得到了骨干团队成员的一遍又一遍的、辛苦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读书活动丰富多彩

读书活动充分利用了我校小组合作的有力条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学生的《与书相约》小栏目,每天中午准时与同学们见面。他们利用校园小广播,将近一阶段的读书心得、体会与全校同学交流,每天一个班级的一个小组,天天不断,学生们非常喜欢,现已将稿件编辑印刷成书。学校还在学期初退出了读书指导课和读书交流课,对全校的读书活动进行了引领和指导。

分层布置练习作业在部分班级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星级评价制度得到了体现,组内、班级、学校有层次的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四、存在问题

1、忽视了各科常规,重点工作的推进根基不牢。对各项教学常规抓的不牢,要求不细,教师之间不平衡,差距大。非骨干团队教师问题多,整改不及时。对计划中的每周级部查,双周学科查没有落实好。也没有很好落实级部团队的作用。对非骨干团队教师要求过松,紧靠几个素质较高的教师支撑,造成工作推进的迟滞,不协调。

2、部分教师不认可自主合作教学实验,因此在推进过程中不主动、不研究、不执行,造成推进工作的不协调,有漏洞。

3、对小组合作实验的细节研究不够,只规定了大环节的要求,每一环节怎样分工,怎样合作,做什么?怎么做?组内如何检查,几号帮几号?学生做什么,教师干什么?怎样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怎样因材施教?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都没有细致的研究,本来是想让教师发挥主动性,多做研究,百花齐放,但教师却省了事,因此,小组合作的效率不是太高。

4、学生素质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亟待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我们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做了许多工作,成绩也很突出,但仍然有不少问题。表现在:训练不系统,连续性差,搞突击性、运动式的活动;学校每周的训练目标没有照顾到不同年级的特点,搞一刀切;年级、班级发展不平衡,不同学科教师的训练程度不平衡。

5、本学期推出的分层布臵练习作业的计划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本来为了照顾小组中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由于没有强力推行,只有少数学科教师尝试实行。主要原因是学校推行力度、教师认为管理学生不便、考试成绩要求等。

6、中层领导、教师读书少、研究少,做研究、做课题倾向功利性。

7、执行力的问题。

五、下学期推进策略

1、解决领导团队的执行力问题。

领导团队的执行力是推动工作的基础,一项工作,无论方法怎样好,分工怎样细,措施怎样得力,如果执行不下去,一切都等于零。下学期要吸取教训,继续采取学科领导加级部的管理方法,学科领导、级部主任分管的工作,要执行到位,周工作例会不仅要研究工作策略,还要有上周工作的总结通报。贯彻:计划-执行-总结-通报的思路,做到有始有终。

2、级部捆绑考核。

加大级部主任的管理力度,全面推行级部捆绑考核,利用级部竞争,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学期的级部捆绑考核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主题,周期性的,切忌盲目,临时性的工作布臵。可设臵每两到三个周为一个周期,提前设定重点工作项目,每周期将重点工作检查成绩及一些临时性工作综合考评,排出名次。奖励前三名考核分和一定的奖金。每个周期要有主题。(无论是准备和相互检查评比都要调动本级部全体教师参与)年级组中有一人没有完成任务的取消奖励。

3、展评

展评活动可以激励先进,对工作疲沓的的教师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下学期继续坚持展评活动,展评可以是一个点,如本学期组织的良好学习习惯展评,早读效果展评,综合实践成果展,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如期中期末的常规展评。展评项目也不宜太多,太多容易造成厌烦。展评一定要做到奖励、激励、评价措施到位,否则无效。上学期大型展评之后骨干团队成员以LDC的形式总结反思,效果非常好,要坚持。

4、团队建设

现行管理体制受制约的很多,团队管理凸显出其优越性。下学期要在学科骨干团队的基础上,组建年级、级部的团队,分担一些学校或领导的工作,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5、课题研究,形成辐射。

篇6:开发区网络自查报告

一、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近年来。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着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狸桥经济开发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

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玉环机电产业园、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家园%。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二、存在不足

1.我们在启动新项目按新条例实施操作方面还欠缺经验,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我们业务指导和培训。

2、到目前我们县所有的项目都有异地土地安置,如果一旦取消异地土地安置,估计房屋征收难度要加大。

3.征地拆迁信访案件处理方法不够多,效果不太明显,致使部分矛盾纠纷化解的不够及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房屋征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采取发放宣传单、横幅、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房屋征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思想。

(二)进一步规范房屋征收程序。认真总结房屋征收工作经验,及时查找房屋征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整改。制定出台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办法等各种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规范征地拆迁补偿程序。同时,建立日常督查工作机制,由国土、城建、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不定期对全县征地拆迁工作进行督查,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征地拆迁行为及时纠正,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切实保障和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要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创业等长远利益问题,确保群众“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医,失地不失教”,从根本上解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聪明的小燕子小学作文下一篇:村党总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