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对比

2024-07-21

中英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对比(通用8篇)

篇1:中英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对比

中英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对比

由于我就读的专业是行政管理专业,所以对中英两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十分感兴趣。而且,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加之又受本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中国在公务员考录制度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英国是最早确立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其较完善的考录制度受到广泛好评“因此,通过对两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比较研究,积极吸收英国有益经验,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和吸纳优秀人才。本文主要从公务员的录用管理机构、考试种类、录用方法、报考条件、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中英公务员录用管理机构的比较

中国的法律规定,国务院人事部门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的主管机关,负责全国国家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包括: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公务员录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制订有关的具体政策;指导与监督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的管理工作;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负责组织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和备案工作”

在英国,公务员录用管理机构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内阁和行政部门的控制。公务员委员会成员不属于公务员,由皇家直接任命并独立于部长。在考试录用中,公务员委员会的具体功能体现为:维护选拔任用基于功绩,公平和公开竞争的原则;负责录用法的颁布和解释,审查各部门和机构的公务员,录用政策和实践是否遵循公务员录用的基本原则,要求录用机构公布关于公开录用的信息,聆听和处理来自公务员的申诉。

通过对比,英国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公务员的主管机构权力比较分散,其将更多的考录权力转移给了用人单位。我国公务员考录主管机关权力比较集中。

二、中英公务员考试种类的比较

我国公务员考试依据职位类别分为三类;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考试。综合管理类是一般对专业要求比较宽泛,只要达到一定的学历水平即可,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的考试,基本都是根据职位需要来选拔专业才人。

英国的公务员考试种类主要有四种;

一、公开竞争考试“凡年龄和资格符合规定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考生通过公开考试竞争官职,包括笔试、口试、实际操作以及品行和学历审查,考试后根据得分高低分档排列,以供用人部门择优录用,考试成绩越好,官职和待遇越高。

二、有限资格考试是指考试适用范围有限,有限政府内部某类或某级在职人员参加。它有明确的资历!学历要求和范围的限制。

三、鉴定考试对被提名的人员进行体格、年龄和性格等方面的考查,并举行合格考试。四,特种考试是对一些已获得专业学历或专业资格人员的任用考试,一般的方法是个别接见”高等文官职位和特种文官职位等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除参加公开考试合格外,还必须参加硕士、博士考试。

通过比较还可以看出,英国的考试种类较我国多样化。

三、中英公务员录用方法的比较

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实行二轮制考试,并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第一轮笔试,包括行政职能测试和申论两部分”笔试可以考查公务员的思维逻辑能力、写作能力、洞察社会热点的能力以及对一些常识性知识的掌握。第二轮面试,考查考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风度仪态、组织领导能力以及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

英国考试录用公务员采取等级考试和二轮考试的方法考试分为行政!执行!文书与助理四个等级并且每个等级都有与之对应的考试要求在二轮制的考试中也包括笔试和复试两种方法。

通过比较,英国的录用方法体现出分级考试的特点。

四、中英公务员报考条件的比较

我国法律规定,公务员报考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要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政治权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我国根据不同的职位,对应考者的报考资格有着相应的要求”。

英国的公务员考试对报考人有一定的资格要求和审查,通常要求报考人具有本国国籍、具有公民权、具有与将要报考的职务相应的文化水平并具有健康的身体等“并且,英国对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参加考试的基本条件也作了相关规定,如,:行政级公务员报考年龄为20一27岁,要求大学毕业并具有二级优等学位。

通过比较,在报考条件方面,我国注重政治素质,而英国政治和行政分离。

通过以上的比较发现,相较英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我国的考试录用制度无论从考试录用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还是具体实施过程的深度广度,都有比较大的差距,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在借鉴英国制度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改革,1、建立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考录机构和相对独立的监督机构;

2、建立分级考试制度,采用标准化试题,增加试题实用性;

3、合理确定面试入围分数线,适当增加专业化考查充实面试内容;

4、增加相关学者!专家在主考人员中的比例,优化面试考官结构;

5、扩大公务员考试录用适用范围,推动考录择优制向纵深发展”

篇2:中英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对比

基本价值观: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主要是通过纸笔作答的形式,了解考生是否具备作为一名公务员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面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面试应当组成面试考官小组,面试考官小组由具有面试教官资格的人员组成。

面试的方法有很多:

篇3: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研究

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现状

公务员考录制度应尽可能公开、公正,一方面能起到吸引和招募优秀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能为行政发展的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保证。目前,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1.报考条件设置缺乏公平性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是公务员制度的入口环节,该环节是否公平、公正,关系着公务员人才队伍的未来发展。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3年《公务员考录公平性研究》表明,我国公务员考录总体上是公平的。[1]但考录的具体要求并不一样,在差别性的考录环节中仍表现出公平性不足。具体来说,一是对于专业化需求较强的岗位在报考条件设置上专业化不明显,结果招录进去的人员无法承担岗位职能,影响工作效率;二是设置专业呈现出不均衡性,技术类很强的专业往往供不应求,而一些专业则找不到需求的岗位。比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公务员招录条件中需求的人数很少,以至于学生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三是存在招录部门内部制定报考条件,在报考上偏向系统内部子女。比如,在报考条件上设置性别、学历、身高、健康状况、民族、婚姻状况等要求。四是量体裁衣,专人定制现象。有时会出现依据某个人所具备的条件来设置报考资格和条件,从而影响公务员制度的公正性。

2.考试内容存在缺陷

公务员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组成。笔试部分的考试内容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对地方党政机关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考试内容都是统一的。考试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杂、题量偏大,试题缺乏针对性,十分不利于专业人才的选拔。同时,在试题的设置上,考核的试题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侧重于考察应试者的机械记忆力,而忽略了对现实应用能力的考察。比如,缺乏对实际公务员工作相关的行政执行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的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公务员在工作中实际表现的判断。就面试部分来说,“在面试过程中缺乏对应试者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测评,”[2]面试模式僵化,一些固定的测评要素被社会熟练掌握,考生通过报考辅导班、购买教辅材料即可获得相关知识,导致了考官与考生沟通固定化、考生答题模式化,面试环节因此丧失了实际考核意义。

3.公务员考试效度低

效度即有效性。具体到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方面,意味着考试的方式和效果能否反映出所要考察的内容。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会掩盖中央和地方的区别,对选拔人才也具有不公平性。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在组织形式上实行省级以上和省级以下两层组织机制。公务员考试主要针对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公开进行考录。但是,在考试内容、科目设置及考试形式上的要求不论是省级以上,还是省级以下基本是相同的。虽然中央国家公务员在能力测度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但是区分性并不大。为避免这种考试形式的不足,公务员制度一直在推进分类分级考试。2015年,不仅申论试卷是由省级以上机关和地市级机关分别命题,行政能力测验也是分别命题。这样保证了省级以上和省级以下行政机关对不同人才和专业的需求,提升公务员考试的效度。

4.存在监管缺位现象

公务员制度尽管在不断完善,但是在考录过程中权力集中的现象仍然是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方面招录权力的集中会提高人事招聘的效率,优化公务员人事组织结构,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因权力集中而产生的权力膨胀,滋生腐败问题。近年来,考公务员考录过程中出现的违纪现象屡见不鲜。比如,福建省一考生报考省委一科员职位,笔试、面试环节均为第一名,最后却被电话告知性格原因不予录取。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源于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公务员的考录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从而影响了公务员制度的公信力,及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公务员考录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缺乏一套较完备的考录监督系统,用以规范考录过程,提高考录效率;二是监督部门不够独立,促使监督不力;三是立法工作滞后。”[3]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公务员考录监督体制用以规范公务员考录的过程,实现考录的公平、公正。

二、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作为公务员制度重要内容的考录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优秀成果,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各国国情又存在巨大差异,公务员考录制度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

1.缺乏优良社会环境的支持

公务员制度的运行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支持。我国家族主义伦理占据主导地位,家族主义伦理中的裙带关系、亲戚关系致使我国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常常由亲情关系代替工作本身的客观关系,结果造成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现象。就社会资源分配来说,在社会中处于资源优势的群体,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利用自身优势聚敛更多的财富,在考录环节中,优势群体会有更多的内部消息,而大多数人成为“陪考”,这就影响到了考录制度的公正性。占有社会资源较多的群体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其他群体的利益则被剥夺。就法制来说,法制观念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尽管有公务员法、组织法及相关法律制度,但是,对于公务员的违法行为,人们通常采取舆论谴责的方式,很少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伸张正义,结果助长了行政不良行为。优良的社会环境会促使管理者及公务员本着公正、公平的方式进行考录,而环境不健康,就会出现裙带现象、违规违法行为。

2.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官本位”的形成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人们对官的期望一直非常高。尽管我国现在的社会条件与“官本位”思想产生时的传统农业社会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对官的期待与向往并没有因时代的区别而减弱。人们对“官”的理解总是停留在权力和福利方面,对于官员的公仆角色并没有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而有所改变。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提倡虽然一直强调官员的服务意识,但现实的社会状况仍在强化“官”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企业在提高收入、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存在优势,促使考公务员的热潮有所减退,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官本位的思想。但是,由于其存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加上近年来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公务员相对于企业存在工作性质稳定、待遇高、工作轻松的优势,仍是大学生的首选工作。从下图2010到2015年公务员报考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公务员的热情和期盼。尽管2015年公务员录取比例大约为64:1,低于2014年的77:1,但是对于考录过程来说,也是一项非常大的工作。招录过程的不公平性、不公正性也因招录工作的繁重在所难免。

3.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

与西方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官制度不同,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选官制度作为基础,但是建立现代的公务员制度却是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展开的。从1984年《国家工作人员法》到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再到2005年《国家公务员法》的颁布,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终于有了相应的法律支持,这对于加强我国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健全公务员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在时间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与近代以来西方建立的完善的选官制度相比,不仅有时间上的差距,在法律体系的完善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国家公务员法》对于考录制度的规定也是宽泛的,并没有形成有地方特色或行业特色的专门的考录制度。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议

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健全与否关系着行政管理的效率,也关系着公务员队伍的质量。本文认为,当前考录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展开。

1.继续推进公务员考试的分级分类建设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2014年全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为重点,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4]分级分类建设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出路。分级分类意味着不同级别的公务员有不同的招录途径和培养机制,对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来说,考录制度是最基础环节。针对这两类职位的公务员,分类建设更为重要。在招录制度中,分类建设意味着不同的行政职位需要不同的专业技能、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报考专业的设置必须呈现差异性,报考内容也需灵活掌握。在分级分类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考虑招录条件的公平性。因此,继续推进分级分类建设是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方向。

2.科学设置报考条件

在报考资格审查过程中,公务员考试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要严格审查报考者送交的报考资格条件;应围绕职位本身需求这一中心,在报考条件的设置上本着以人为本、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肃审查报考条件的设置,根据需要扩大选拔范围,杜绝量体裁衣、专人定制现象。对于专业性需求较强的岗位,在报考条件设置上应注重强调专业素养。目前,我国在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对法院、检察院系统设有专门的招录系统,海关、卫生行政部门、质监部门等更强调专业素养。此外,考录条件中应放宽专业、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等限制性条件,给考生报考的机会和权力,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公务员队伍中来。

3.推进公务员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考试内容灵活性不够及考试方式单一的问题,在推进我国公务员分级分类建设前提下,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内容展开。一是根据用人单位和岗位要求设计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虽然在推进分级分类的前提下,申论和行政能力测验已经分别出两套题,但是,省级以上和省级以下的部门目标和所需专业差异非常大,还需进一步细化。二是所设计得考题题目内容过于宽泛,这样的试题可能更多地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及灵活处理能力。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仍是通过机械做题的方式掌握知识点,考题多是考记忆。所以,考试内容的专业性如何体现出来就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4.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监管环节

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监督既要重视内部的监督也要重视外部监督。实施内部监督要明确内部监督的程序和实施细则,发挥考录主管部门和党组织的监督检查作用,依法规范考录环节,避免用人单位的不正当参与。实施外部监督应设立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监管部门对公务员的考录实施监督。目前,在美国,类似的机构为美国国会的独立调查机关——总审计署。我国则可以组建专门监督考试委员会,其组成可以吸收相关部门的代表。比如,行业代表、纪检部门、媒介代表等,并赋予权力使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监督公务员考录的展开,随时发布考录动态,确保考录工作的透明、公开、公正。对于考录过程中出现的贪污腐败、违法乱纪问题应依照法律严肃处理,处理过程透明,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使人才选拔在客观公正的环境下展开,提高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摘要: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着人才选拔制度的公平公正与我国行政现代化的发展。经过多年建设,公务员考录制度在规范考录程序上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公务员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问题,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任文硕.公务员考录公平合理是灵魂[J].人力资源,2014(12).

[2]王曙光,张莉.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经济,2013(03).

[3]陆远权,邹成城.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问题极其对策[J].行政论坛,2011(06).

篇4:中英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对比

一、云南省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现状

2012——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报考人数分别为:173176人、205349人、169567人和168877人。“公务员热”问题在云南省属明显。针对目前已出现的问题,该省在公务员考录制度上已取得一些进步。

1.报考资格更具开放性。2015年及以前,云南省普通公务员岗位学历性质要求需满足普通招生计划和国民教育两项。2016年将此要求调整为“国民教育或不限”两类。

2.基于艰苦边远民族地区基层岗位和特殊岗位招录实施政策倾斜。作为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报考比例低,招人难。切实解决该问题,保障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岗位和特殊岗位的录用率,对纳入艰苦边远地区的乡镇岗位、招录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岗位、以及定向招录服务基层四个项目人员的岗位等7类岗位实行可不受笔试和面试的开考比例限制。

二、云南省公务员考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们看到近几年来该省公务员考录制度所取得的成绩时,也不能忽视其在实施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如下几个反面:

1.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从笔试方面看,目前云南省的公务员招录考试重点依然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已无法满足选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能力人才的需求。

从面试方面看,云南省公务员面试题型主要为人际关系题、综合分析能力题、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题、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题。其题型设置方面的相对固定化测评培养的考生基本上也是模式化回答,根本考察不出考生的应变能力、人际关系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

2.公务员考录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有待提高。公务员作为我国行政管理队伍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但目前该省就公务员考录监管制度方面仍不完善。

第一,缺少一套较完备的考录监督系统,且监督滞后。第二,责任落实不明确,监督部门不独立。云南省公务员没有规定明确的监督部门,也没有负有直接监督责任和权利的固定监督人员。发生问题责任落实也不明确。2015年6月该省考试年度资格复审人员“乌龙”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公务员考录的专业性有待提升。目前在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实行的均是统一的先笔试再复试,针对不同岗位进行的考试和面试也均是相同的题目,和具体的职位能力素质需求不相适应。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云南省公务员考录制度

如何更好地促進本省公务员招录的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仍然是目前云南省公务员考录制度改善的重中之重。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加改善:

1.科学合理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方面,云南省可以在《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各岗位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笔试试题命制及研发;在面试方面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时政性,真正测到考生的灵活力、执行力、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同时,还可针对公务员考试测评技法对其考录制度进行探讨,提高考生录用的科学性。

2.加强公务员考录制度监督管理机制。第一,加强提升考官队伍人员素质。对于利用职权违规录用、搞不正之风的这些行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第二,更好地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内部监督的程序及实施细则,用法律和政策措施进行内部约束。另一方面,联合外部监督机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监督。结合各方参与者联合对公务员考录全过程进行监督。最后,要责任落实到人。谁负责,谁承担。真正实现公务员考录的公开公平。

3.立足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设定考试科目。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工作要求的公务人员,应结合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试科目。如针对国税局、地税局加考《税法》科目;针对社区干部设置《行政能力测验》和《社区工作知识》。真正做到因岗择人。

公务员考录制度目前依是云南省培养公务员干部队伍后备力量的主要途径。通过对该省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探讨,看到了其公务员考录制度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

【参考文献】

[1]2016 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录用比[EB/OL].[2016-03-27].http://www.eoffcn.com/kszx/bmrk/218545.html

[2]云南省2016 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媒体通报会

[3]历年国考及省考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2016 年最新)[EB/OL].[2016-01-21].http://www.yngkw.org/2016/0121/9749.html

[4]贵州省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高校论坛,2015:157-158

[5]陆远权,邹成城.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论坛,

2011(6):59

[6]赵兵.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研究[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4

篇5:浅谈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

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公务员队伍的重要入口,我国自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以来初步建立起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工作机制。公开招考开阔了机关选人视野,为机关补充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心和地方各级机关招录到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充实了公务员队伍,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促进了机关行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下面就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与时俱进的重大改革

1980年,邓小平指出: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从此,通过考试、择优选用,一些部门和地方在进人方式上进行改革的探索。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吸收了基层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录用国家公务员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994年,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从此,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是考录制度打开了国家行政机关面向社会的一道大门,它使‘公务员’这个称谓最早在社会上叫响。”人事部有关负责人这样评价考录制度的社会影响。无疑,建立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干部人事制度上革除陈规、锐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突破传统人事制度的改革一出台,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深得人心。

(2)优秀,真正成为优秀者的通行证

“优秀,真正成为优秀者的通行证。”回首几年前参加的录用考试,公开考试,竞争择优,使找路子、跑关系、走门子等不正常现象没了市场。“卷子”代替“条子”,才干代替关系„„身份、地域界限被打破,国家行政机关的“大门”向优秀者敞开。

(3)严把进口,建设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公务员队伍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施行,向社会敞开了国家机关的“大门”,同时,也向社会宣布了“凡进必考”的“进门”规则。

考试录用法规既是开展考录工作的重要依据,又是考录制度巩固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已初步构建起考试录用法规体系,出台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制定了《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实施细则》。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十多个政策性文件,对考试录用涉及的范围、经费、考试纪律等作出了规定,使考试录用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公务员考录工作迈上法制化轨道,有力保证了各级行政机关在进人时,能够真正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从而有效杜绝了不正之风。1995年,人事部决定对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开招考中违反考试纪律的6名考生,给予5年内禁止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处罚。为增加考试录用工作的透明度,维护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人事部加强了公务员考试录用监督巡视员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公务员录用考试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试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监督。

(4)存在的弊端

考试方式比较单一。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主要采用笔试和面试的方式。相对的,国外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采用了情景模拟、心理测验、笔记辨析等多种辅助方式来考察竞争者的素质。在考试方式上,国外的先进技术值得我国借鉴。

因此,我们要逐渐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法律体系,实现考录工作的法制化 首先,在制定《国家公务员法》的同时,可以借鉴法国、德国和日本在整合现行部门规章的基础上,逐步制定有关公务员制度的各项单行法规,形成以《国家公务员法》为基本法,以单行法规为实施细则的比较完备的我国公务员法律体系。

其次要调研、起草《国家公务员分级考试办法》、《国家公务员分类考试办法》、《录

用国家公务员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监督办法》等法规。

再次要加强地方考试录用法规建设的知道。地方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考试录用工作真正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除此之外,还存在公务员“只进不出”现象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越来越难,不仅仅是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以及全球化信息化,还因为现在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越来越多,不管是国家公务员和省公务员,甚至出现了一个职位只招1个人,却多大几千个人报考,竞争相当的激烈。而之所以每年有这么多的人报考公务员,究其原因,因为公务员是一个“官”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公务员是个“铁饭碗”,福利高又稳定,谁不羡慕呢?每年都有一大批的公务员被招进来,但被辞退的又有多少呢?出了退休,几乎见不到哪一位公务员因为工作不合格而被辞退,尽管在《公务员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可是目前,这种清退工作往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这应该引起地方政府人事部门高度的重视。“混”进公务员队伍的公务员,素质低下又赖着不走,高素质公务员怎么能招进来呢?

对于公务员“只进不出”现象,我觉得要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尽快让清退工作变成雷声大,雨点也大。因为公务员只要不犯什么错误,没有贪污受贿等不良行为,就算是业绩平平,工作懒懒散散,也不会丢这个饭碗,所以像这种公务员管理方式,将会直接导致了政府工作效率的低下,机构臃肿。眼下建立廉洁、勤政、高效的政府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想让政府工作效率、有全面提高,就必须及时引入竞争机制, 才能有效激发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公务员有进有出,减少政府机构组织臃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对一个制度来说,最关的要素是公平,而非合理。因此,我认为,对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改进,应当是局部的、渐进的,慎之又慎的。

篇6:中英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对比

公共管理学院09级行政管理时间:2010—12—21主讲教师:王晓萍

班级:09行政管理2班姓名:林洁芳学号:0903030044成绩: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从“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分析探讨

摘要

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政府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是人类人事管理史上的一支奇葩。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完善关系着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素质性、专业性,对保障和提高国家事务的有效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趋势,一向被国人看好的公务员职业倍受追捧,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实行以来,公务员的报考逐渐呈现白热化趋势。随着不断升温的“公务员报考热”现象,考录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不无疑问地暴露了出来,如:公务员选拔条件不统一,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机构不够科学,试题欠科学性,命题水平参差不齐,职级范围较窄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公务员报考热挑战对策

提纲

1.“公务员报考热”的背景分析

1.1“公务员报考热”的现象陈诉

1.2“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解析

1.1.1 存在的就业严峻形势

1.1.2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1.1.3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保障性

2.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基本概念和原则

2.1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基本概念

2.2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基本原则

3.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3.1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面临的挑战

3.1.1 考试录用制度立法本身的不完善性

3.1.2考录选拔标准、评价标准单一

3.1.3报考资格仍然显现不公平性

3.1.4执行考录工作的面试队伍欠科学

3.1.5 考试试题的科目设置和内容安排欠合理

3.1.6 买官贿官现象仍然存在4.1完善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对策

4.1.1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4.1.2加强相关立法,规范考录资格

4.1.3尊民意,将民主推荐纳入选拔环节

4.1.4加强考录过程监督,摈除直接利害人员参评

4.1.5强化考试“岗位性”,增强命题科学性,4.1.6考录面试官员素质化、综合化

4.1.7录用机制公开公平化

广州大学10—11学年第一学期《应用写作》作业

公共管理学院09级行政管理时间:2010—12—21主讲教师:王晓萍

班级:09行政管理2班姓名:林洁芳学号:0903030044成绩:

参考文献:

[1] 徐凌,丁伟.行政管理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双语教材.

[2] 白静.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J].《传承》2009年第一期

[3] 云宏魁.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二00八年三月.

[4] 黄精微,杨芯.“公务员报考热”折射下中国公务员考录制度[M]. 决策&信息(下半月刊)2008年第8期,总第44期.

[5]蔡小慎,徐进.国外公务员考录制度对我国的启示[A].[学人论坛].

写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公务员报考一直是攻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项强烈选择,在近几年越来越成为国人报考的热点。本次选题从行政管理专业热门报考职位出发,结合老师上课时讲解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及印发的《新国家公务员法》,试图剖析现实背景及现行制度下存在的“公务员报考热”这一现象,窥探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特性、本身面临的难题挑战,总结升华出破解并对其完善的对策及建议,从而更好地净化提升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环境,加强完善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步伐与进程。

一个好的论题是一篇文章的重要核心,而充足的资料准备更确保了选题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此次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主要借助百度文库、广州大学个人数字电子图书馆及翻阅《行政管理学》双语教材和国内外热点新闻,收集各方各界人士观点,在不断的研读和对比中得出较为科学的见解。

提纲的拟制和修改建立在对选题有着清晰把握度的基础之上。首先,在不断的研读、总结各界人士的科学见解的过程中,寻找亮点并对其加以创新改革,梳理出得当的脉络提纲;其次,在结合选题的指向性、内容的先后顺序性、问题的急迫性、观点看法的轻重性上整合完善提纲,使脉络更科学化、清晰化,更好地靠拢选题,突出选题的中心思想。

篇7:公务员考录制度科学性研究综述

2011-10-25 14:38:34

赖锋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科学性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研究成果,并做了简单的综合概述。

关键词:公务员;考录制度;科学性

一、引言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公平性方面取得的成果较为明显,而在科学性方面相对滞后,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指导考试录用的法规不够健全、考试试题质量不高、考官队伍不合格、考试录用方法技术单一,缺乏科学性等等。尤其是近几年,公务员成了很多人的理想职业,2011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者更是突破了140万,公务员考试录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爆”考的热度愈来愈强,随着形势的变化,如何立足现状选拔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执政能力强的公务员队伍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这就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践性较强,它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不断地完善。国内外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相对较成熟,而国内针对公务员考录制度在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从宏观上、制度上研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较多,而从微观层面,技术层面研究的相对较少。以下是所要涉及的部分参考文献的主要研究成果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运行完善和相互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沉淀下了许多我国可以借鉴并充分利用的经验。综合国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在科学性方面主要有三个观点:即主张考试录用的层次性、测试方法技术的多样性和考试内容的科学性。考试录用的层次性是指公务员录用考试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即不同等级的公务员职位对应试者有着不同的素质要求,如英国对高级文官和执行级文官实行不同的考试形式和内容,日本分成高级、中级和初级,法国分成A、B、C三类;在测试技术上,面试中主张采用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面试的方法,改变以往一直以结构化面试方法为主的局面,而非结构化面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测试内容,也没有固定的评分程序,它是以对应试者的总体印象作为依据;在考试基本内容方面,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知识测验、智力测验、技能测验和心理测验,知识测验主要是考察应试者的文化水平和对各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英国重视通才,十分注重考察应试者的知识面,因而考试内容涉及的科目较多,法国比较强调考试科目与公务员所担负工作的相关性,内容注重实用等。智力测验主要考察应试人敏捷、机智的程度,其目的是发现更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如美国对应试者的空间能力、数目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关系能力、觉察速度能力、归纳能力等进行综合测验,并将测验结果换算成智力商数。技能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知识、智力运用的程度和能力,从而反映出应试者处理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心理测验主要考察应试人的性情、意志、反应等个人心理素质,供录用时参考。

2、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来看,宏观上研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较多,针对考录制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但是研究其科学性的甚少。许放主编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对现行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考录制度存在的不少问题,如笔试方面、面试方面、监督保障方面、组织管理方面和考试范围方面,还针对这些问题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1)在笔试方面,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家陈社育研究员在《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效度的研究报告》和《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运用现代心理测量的相关理论,通过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准确分析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改革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2)在面试方面,贺先志《以科学性为本位的公务员面试转型探索》论述:公务员面试从规范型本位向科学性本位转型,充分体现因职施测、专家施测和发挥考官主观能动性,提出了转型的前提条件、基本内容、社会意义、外部保障和法律意义。(3)在考录手段方面,胡伟《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电子化研究》基于现在政府网络发展的契机和解决目前公务员考录存在的问题的实际出发,进而提出了公务员考录电子化平台的观点。(4)在测评技术方面,李淑华的《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录用测评体系改革浅论》:根据国内外考试发展趋势,公务员考试实行分级分类考试,笔试突出能力,提高试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面试注重考试的效度,增加情景模拟,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专业技能的测试比重;测评成绩根据笔试、面试和专业测试的一定比率分配来折算等。(5)在考试方法方面,王凯《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科学化的几点思考》、赵阳《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改革与创新》等要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原则,落实专业测试,达到一种“通才”+“专才”的理想模式,来客观公正的考察应试者的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性。(6)在考试录用制度的发展趋势方面,何颖《科学化: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关键》指出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科学化是保证公务员录用考试质量的关键,是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方向。晓枫《科学化: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由之路》阐述了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应当提高笔试面试的水平,发挥考核的作用,加强测评工作和考试录用专家队伍的建设,提高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科学化水平是考录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申论考试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申论考试的目的是通过一定形式检测考生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能力;检测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用的能力。作为一种新型考试方式,申论已在全国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普遍运用。申论考试写作要点

“申论”,出自孔子的“申而论之”,它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实际能力的一种考察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工作人员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整理、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与作文有些类似,但又与传统的作文不同,它比作文难度要大一些,但《申论》的载体还是文字,在考生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出的约1500字的资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考生应对此用心分析,然后根据涉及的主线索、主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来说,《申论》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全面、清晰,因此也更能让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类似议论文,提供一段文字,提炼一个论点,发表一下意见,或则根据一个已有的观点,发表看法,这部分考察文字功底,平时多看看时世新闻,多看看一些时世评论,这种写作一般都是有固定的套路的。编辑本段申论写作三大原则

原则一:申论作答一定要从材料出发,依据材料立论。文章的“意”,就如同人的魂,要写一篇好文章就要握住这个“魂”。考生要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实质、要害、成因、影响等进行分析,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必须要符合材料的精神,忠于材料原意,不可有所偏颇,更不要表达与材料本意相反的意见或者其他过激的言论。

原则二:围绕问题,力求解决申论写作,无论申论文章前面有多少的铺垫和论述,其终极目的都要归结于对问题的解决,一篇完整的申论文章,在充分说明、论述原因或者影响之后,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怎样解决问题上,先找出解决思路,再依照思路来结构文章,最后文脉清晰、逻辑合理地表述出自己的思想。要突出文章的核心部分,即解决的对策,把对策讲得明确而充分,从而达到作答的最终目的——解决问题。

原则三:观照全篇,首尾呼应写任何文章之前都要遵循胸中有全篇、笔下善照应的总原则,先对所写文章有个大致的框架和思路。就申论作答中撰写议论文而言,观照全局,应做到两点:首先内容要切合文章题目,即所写内容一定要切合拟定的文章标题,如果文题不符,那连最基本的分数都达不到。其次是首尾相应,即开头和结尾要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结尾要作总结论述,明确给予解决;开头申明的题旨、论点,结尾要呼应,用阐发或重复的方式加以深化和升华,体现首尾之间的必然性联系;内文也要照应,不同段落之间、同段不同层次之间前后要照应,上下承接、前后连贯、论点一致,根据阐述由浅至深的原则,论点可逐层深化,以体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行文思路的一惯性。编辑本段考试题材

申论考试题材归纳为三点: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题材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对考生独立地观察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试题型

纵观八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出题角度更加灵活,题型在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规律必须明白。题型是围绕考察七种能力进行的。

历届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题型分析

1、概括材料

(1)概述内容。2001年有条理的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2002年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2004年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05年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2006年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2)抽象概括。2000年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05年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 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2006年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 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

(3)通过其他形式考查概括能力。

2003年申论考试要求: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2、提出对策

(1)提出对策方案。2000年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的方案;2001年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 PPA**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2002年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2003年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2)对策的有效性分析。2005年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

(3)通过应用文形式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2004年根据材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3、论证表述

(1)议论文。2000年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2001年根据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02年就所提 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6年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

(2)公文式申论文章:2003年①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②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2004年根据材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公务员考试分为国家公务员(招录中央直属垂直管理单位、如海关、国税等,全国统考。)和地方公务员(省级的、市级的、县级各级政府机关行政职位,由省级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不一样,国家一般在11、12月那样考试,地方公务员考试各地方不同,有的地方公务员考试考2次,比如福建。请关注一下当地的招考公告。考试笔试为行测和申论两科,笔试过关后还有面试。公共基础包含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里,包括时事政治等。建议平常多看看时事政治、申论重大时事热点评论,积累申论写作的素材和感性认识,提高写作和概括能力,多做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历年的习题,熟悉一下题型,练一下手感,提高常识、数算等类型题目做题的速度和灵活度,平常注意培养一下口才和面试礼议,这样对考试有很大帮助。

公共基础测试主要包括法律(刑法、民法、经济法、宪法、公务员法等等)、经济、时事、常识、毛概邓论等等。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包括语言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大类。每类中又有很多小类和题型。

申论考试内容和应试方法

申论,取自孔子的“申而论之”,即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它既有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考试中的作文形式。但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

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要求考生摒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同时又保证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

申论考试的特点

首先,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具有普遍性。公务员录用考试比较注重对应试者实际能力的考查,而且内容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均有涉及。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形式,又刚刚开始实践,考试试题一般较为规范,不会出现偏差。这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明确,涉及的内容和观点都不偏颇,没有争议,每个考生应该都能有论而发。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尤其是争论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是不会考的。这样,考生在准备时就不必面面俱到,涉及过多。

其次,申论的题目有很强的针对性。虽然申论考试题目的背景资料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是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申论考试中两个基本要求,认识和抓住了这两点,才算真正领会了申论考试的精髓,找准了答题的突破口,从而能够高屋建瓴、鞭辟入理地建构思路和完成论证。因此,考生应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不要匆忙提笔作答和写作,在把握资料本质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条分缕析,使回答和论证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否则,只能是四处出击,尽管洋洋洒洒,长篇论道,但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

申论的考试内容

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清晰明确,首先给定一篇(或一组)1500字左右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或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按要求作题。其答题形式具体言之,就是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在完成上述两项程序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给定资料及其反映的主要问题,申明、阐述、论证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申论考试的解题环节和方法

申论考试的全部过程,可以归纳为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的环节。

阅读理解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最基础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能用文字直接在答卷上反映出来,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时序上位在首要,不容滞后。申论考试的时间应该说是比较充足的,考生应该也完全有必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来仔细阅读给定资料,以求真正理解和掌握资料的叙述思路和内容实质。只有读懂读通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成第二环节的要求。切不可匆匆忙忙浏览一遍,不求甚解。

概括主题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对前面阅读资料环节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又使提出的对策或可行性方案以及论证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是其据以立论和展开的基础。若是主题概括不准确或是不够全面,下面的程序也就很难进行了。

提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考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必须结合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案。

进行论证是申论考试最后一个环节,在一定意义上,它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前面的三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不能有任何懈怠,但总的来说,还都只是积极有益的铺垫,此处的论证过程则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地书写。这不仅因为它的字数要求多,分值高于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论证才是申论考试的核心,能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

论证部分的写作应该在深入思考、运筹帷幄的基础上进行,最好事先列一个扼要的提纲,做到胸有成竹,行文流畅,并要注意论题鲜明、重点突出、线索清晰、详略得当这些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参加申论考试的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也就是说,审题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先理清资料的逻辑联系,抓住一个复杂事件的主要问题。然后,要把握住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既定的条件是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抓准了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有了针对性;搞清给定资料所提供的环境、条件,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有可行性。

2.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而最后的论证,也是在前述基础上,就给定资料和从中概括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阐述和论证(要在概括的基础上自命一个题目进行论证)。切忌脱离给定资料,随意联想和发挥。

3.注意限制要求。申论考试中对字数是有限制性要求的。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在150字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申述、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以内。超过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低于要求字数的10%,否则要扣分。另外,答题应该简洁,做到要言不繁,切中要点。这种要求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对应试者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文字水平的综合性测评。应试者不要因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影响考试成绩。

4.临考前做适量的模拟题。申论还是一门新的考试科目,许多人并不清楚。应试者藉此可以了解考试试题的总体设计、考试时间的安排,把握做题的速度,并且熟悉、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与答题技巧。有备而来,在考试现场不致手忙脚乱,影响临场发挥。

篇8:中英刑事拘留制度对比研究

关键词:刑事拘留;无证逮捕

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5-0103-02

1 中国刑事拘留制度

1.1刑事拘留的涵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①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②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证他犯罪的;③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④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⑤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⑥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⑦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该条款规定了刑事拘留制度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使用情形。

刑事拘留作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一种,与刑事诉讼目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刑事诉讼目的决定着强制措施种类的数量及条件;另一方面刑事强制措施又是实现刑事诉讼目的的有力工具。

1.2刑事拘留的特征

(1)应急性。这是刑事拘留有别于其他拘留措施的特征。刑事拘留以外的其他4种刑事强制措施都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申请、批准和执行。刑事拘留所规定的几种情形,都是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按照正常程序办理逮捕手续,如果对这些情况中的犯罪嫌疑人不进行先行羁押,会造成后续侦查工作的困难或后续侦查工作根本无法进行。如对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如果不立即对嫌疑人人身进行强制,则证据很可能会消失或被隐藏,后面的侦查工作会很难进行下去。

(2)保障性。刑诉法规定的5种强制措施都有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作用。刑事拘留应急性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后的刑事诉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防止逃避或妨碍诉讼活动的各种行为的发生,使侦查机关能够继续进行侦查。

(3)非惩罚性。行政拘留或司法拘留都有一定的惩罚性质,而刑事拘留为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而设立,区别于行政拘留或司法拘留,没有惩罚性。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和送进监狱执行刑罚,同样是用国家的暴力工具对人身的强制,但拘留中的将被拘留人关进去是区别于刑罚执行方法的羁押。

(4)临时性。刑事拘留的保障性与临时性是紧密联系的。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目的达到后,对嫌疑人即应解除拘留,或者变更为其它强制措施,同时决定拘留的短暂性。

2 英国刑事拘留制度

2.1 英国刑事拘留制度概述

英国刑事诉讼制度中有无证逮捕和有证逮捕两种,与中国刑事拘留相似的是其无证逮捕制度。根据警察与刑事证据法,传统的对合法逮捕的要求仍然适用:第一,要求“合理地怀疑”一项可捕已经、正在或者将要发生;第二,对被逮捕的人采取了身体上的控制;第三,同时用语言告知了其被逮捕。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28条明确规定,不仅要告知嫌疑人其已被逮捕的事实,而且要立即或者尽快告知逮捕的理由。未能告知或者虚假可能会导致逮捕是非法的。逮捕的时候可以用适当的武力,这取决与嫌疑人反抗的性质,罪行的严重程度以及以武力以外的方式执行逮捕的可能性。

无证逮捕是指“不持有逮捕证而逮捕被告人或犯罪人”。无证逮捕一共有3种情形:第一,一个警官有合理的理由相信一项可捕罪已经发生并且系嫌疑人所为。第二,对任何种类的刑事犯罪,无论是否属于可捕罪,适用传唤到庭的方式被认为是不合适或者不现实的,并且符合第25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的逮捕的一般条件。例如警官怀疑嫌疑人给出的姓名和住址是虚假的。第三,不符合第25条第三款规定的逮捕的一般条件,但是对犯简易罪的嫌疑人进行逮捕被认为是必要的。

被逮捕人在被无证逮捕过程中,享有以下权利:一是知情权,在进行无证逮捕时,警察必须告知被捕人已被逮捕和逮捕的原因;二是被尽快移交法院的权利,即警察在进行无证逮捕之后,应在24 h内提出控告,移交治安法院,并将控告书副本交给被捕人;三是将被捕信息通知第三人的权利,根据英国《1997年刑事法》,如果一个人已被逮捕并被监禁,它有权将被捕的消息和被关押的地点通知一个他合理地指定的人,对此,不能加以阻碍和拖延,除非为了侦查或者组织犯罪或逮捕罪犯的需要必须加以拖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拖延也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四是被讯问时的沉默权,即除非制定法另有规定,被捕人可以拒绝回答警察的讯问,可以在警察讯问时保持沉默。

2.2 英国拘留制度的特点

(1)对于侦查中强制到案,建立了拘留和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

(2)拘留只是作为一种强制犯罪嫌疑人到案的手段,并不必然导致羁押。

(3)存在无证拘留和逮捕制度,一般都采用慎重适用原则,程序规定较完善。

(4)一般不存在滥用拘留现象。

3 中英刑事拘留制度对比

中国和英国分属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以英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在刑事领域,一般认为法律保障的人权主要是一种个人权利,人权所要保护的主要就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国家不得任意地剥夺和限制,所以,保护人权成了刑事诉讼程序设计和适用的首要和基本的目标。英国历来重视“正当程序”,法律充分保障涉诉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严格限制司法权力的滥用,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在中国,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追究犯罪来保障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的权利,而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保护放到了较次一级的层次上。

法律文化及诉讼理念的差异,使得中国和英国的拘留、审前羁押制度各有特点:英国实行必要的保释制度,嫌疑人享有充分的保释权,大多数嫌疑人都能获得保释。审前羁押只是一种例外,英国审前羁押主要适用于曾有逃跑、违反保释规定记录的嫌疑人,适用目的在于保证嫌疑人及时到庭接受审判。中国的刑事拘留由于法律规定的粗疏以致在实践中比英国的期限长得多。英美国家对被羁押人的基本权利保障非常重视,对其在押期间的律师帮助权、物质生活保障权等个人基本权利,都作出了合理恰当的安排。中国虽然也重视人权,但在实践中出于预防、控制犯罪,减少危害社会利益行为的考虑,对被羁押人的权利保障较为有限。

4 完善中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建议

通过比较中英两国的刑事拘留制度,笔者提出以下完善中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建议:

4.1 明确拘留的性质

拘留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其应然功能是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预防犯罪嫌疑人继续犯罪、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和法制教育。在刑事拘留的制度构建中,拘留的性质是个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刑事拘留制度应当是紧急情况下的保障措施,这也是无罪推定原则要求的。根据无罪推定原则,犯罪嫌疑人在被法院判决有罪之前应当被视为无罪,并应当给予相应的权利保障,包括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沉默的权利、自愿供述的权利等,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责任应当由控方承担,在侦查阶段应当由侦查机关来承担。应当明确拘留的保障性,而不能将拘留作为侦查手段、获取口供的装置。

4.2 明确刑事拘留的对象和条件

刑事拘留具有应急性和短暂性,是在紧急情况下适用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然而正是因为情形的突发紧急,严格一律要求使用拘留证拘留是不合理的。所以,应当借鉴英国的制度,把拘留区分为有证拘留和无证拘留,确立有证拘留为原则,无证拘留为例外。在有证拘留的情形下,拘留应当适用于有可能阻碍诉讼正常进行的重大嫌疑分子。这里的重大嫌疑分子是指相当的证据证明其实施犯罪,作案的可能性大。

4.3 拘留的令状主义和司法审查

鉴于拘留对人身的威胁,拘留应当采用令状主义和司法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即拘留原则上应当先申请拘留证,由中立的司法官员根据侦查官员提交的材料进行批准,除非符合无证拘留的情形,否则不得拘留。拘留之后,应当在合理的期间内立即带到司法官员的面前,听取其对拘留决定的意见和拘留后采取其它措施的意见,确保程序的公正。

在令状主义和司法审查中,中立的裁决者是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考虑到权力的制衡原则和检察机关的天生控诉职能,建议有证拘留的授权主体改为法院,更能够实现权力的制约。

4.4 拘留与羁押的分离

拘留应当与羁押分离,拘留只应对紧急情况,在这种情况消除后,是要羁押还是释放,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则根据对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拘留只需设置较短的时间,满足对犯罪嫌疑人一般情况的审查即可。具体的时间则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涉案复杂情况,一般可以设定为1 d~2 d;但对于案件复杂、重大的,如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共同犯罪、集团犯罪、黑社会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贿赂犯罪等情形,可以申请延长。在正当程序的保障下,每次延长2 d,最长不得超过10 d。

4.5 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对公民人权的侵犯有积极侵犯和消极侵犯两个方面。而拘留是对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的积极侵犯,基于正当程序的要求,犯罪嫌疑人应当享有防御性权利和救济性权利,具体应包括:拘留理由和性质的告知,这方面应完善书面拘留证的内容和口头告知程序;及时讯问权,与及时审判权相对应,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及时的自我辩护机会以澄清事实。当前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留后24 h内讯问,应当缩短至12 h以内;申请对拘留的司法审查、申诉、控告的权利;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请求变更强制措施和非法证据排除的权利,不受强制自证其罪的权利等。

参考文献:

[1]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等.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1

[2]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陈光中,[加]普瑞方廷.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

[4]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5]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组编译.英国刑事诉讼法(选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6]江礼华,杨诚.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China and UK Criminal Detention System Contrast Research

Li Tao

Abstract: Criminal detention system is in our country criminal prosecution the very important precautionary measure, but our country arrest on criminal charge’s use existence is abused phenomenon, not only suspect’s lawful right is unable to obtain the protection, moreover hinders our country government by law advancement. This article in after Chinese and Britain's arrest on criminal charge system comparison, proposed that is advantageous in consummates our country arrest on criminal charge system’s suggestion.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下一篇:研训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