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教学设计

2024-07-25

把字句教学设计(共8篇)

篇1:把字句教学设计

《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本文主要总结了把字句的普遍特点,列举了前人在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在充分掌握把字句特点的基础上,最终将把字句运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关键词】把字句;特点;研究成果;教学

一、把字句的特点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时常被教科书忽略的重要内容。“请把门关上。”“你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书上称为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非凡的句式,即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把门”是“把”字短语,“关上”是动词短语,“把门关上”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桌子”是“把”字短语,“朝左边移一下”是动词短语,“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字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谓语中主要动词不能是个光杆动词,也就是说在动词前后要有一点别的成分。如“把门关上”,“关”后边有个“上”;“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移一下”前边有个“朝左边”。光说“把门关”“把桌子移”都不行。最起码得加个“了”,说成“把门关了”“把桌子移了”。但歌词和戏曲唱词可以例外。因为受字数限制或者考虑押韵,容许在把字句中使用光杆动词。譬如大家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还有一些双音动词,其本身带有结果义或完成义的,可以用“光杆儿”充当谓语,不必添加别的成分。例如:“赶紧把敌人消灭!”“我们一年内一定把这项任务完成。”

2.主要动词通常都能够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如“关门”“移桌子”。有时候动词本身并不能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像“别把肚子吃坏了”“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不能说“吃肚子”“哭嗓子”,不过,整个动词短语可以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即“吃坏肚子”“哭哑嗓子。这同样也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此外,“关门”的“门”,“移桌子”的“桌子”,我们称之为受事宾语。所谓受事,指的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把字句中,“把”字后边的成分,不限于受事,也可以是处所。在“昨天把仓库都堆满了”“一口气把那三百级台阶走完了”,这两个把字句里,“仓库”和“三百级台阶”都表示处所。当然,这儿的动词短语和表处所的词语仍然可以构成动宾关系:“堆满仓库”“走完三百级台阶”。

3.一般的把字句,主要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如上边的“关、移”等。在北方话口语中,一部分把字句可以使用不及物动词,像“千万别把犯人跑了”“真没想到,把个大嫂死了”。这两句中,“把”后边的成分不是受事,也不是处所,而是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动词则是表示消失意义的不及物动词。整个句子说明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这两个动词都不能直接跟施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不能说“跑犯人”和“死大嫂”。但是,在动词后边加个“了”,还是可以构成动宾关系:“跑了犯人”和“死了大嫂”。只是这类宾语非同一般,语法书上称为存现宾语。

必须指出,即使是及物动词,也不是个个都能充当把字句的主要动词的。譬如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有、是、像、存在、属于、姓”等,都不能用于把字句。又比如纯粹表示感觉、知觉的一部分动词“感到、听到、看见、知道”等也不用于把字句。我们不能说:“你把这件事知道了吗?”“他们没有把我看见。”

4.还有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它由“把”字短语单独作谓语,后边不出现动词。短语。例如:“我把你这个小精灵丫头!”“我把你这个冒失鬼啊!”这种把字句,一般只出现在口语中,而且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我把你这个……(啊)!”它的作用是表示责怪或无可奈何。

二、近年来对外汉语把字句研究成果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也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把字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很多成绩。但有关把字句的各种问题仍然存在争论,没有达到共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法学者们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对把字句进行了研究,使对把字句的讨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面貌。

1.把字句的句法性质研究

从句法结构来看,人们普遍认为把字句的基本模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以介词“把”为标志和界限的三个语法成分:A+把B+C或是A+把B+VP。

薛凤生(1987年)认为,把字句的基本形式是某人(或某事物)把某人(或某事物)怎么样。可概括为公式A把B+VP或A把B+C,A、B代表名词成分,C充当句子谓语,C大多数时候是动词短语VP。

吕文华(1994年)列举了18种把字句的句式结构,句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C部分,C可以是V在+N、V给+N、RC(结果补语)、V得+VP、V着、V了、AV(A为V的修饰语)V+M(M为动作频率)、V作/成N„„,但其核心结构仍是S(A)+把N(B)+C。

范晓(1998年)认为,把字句构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前段、中段、后段。介词“把”前的名词性成分为前段,中段为“把”和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后段是谓语中心。

崔希亮(1998年)认为把字句的常见结构类型是(A)把/将B+VP,VP是述补结构或包含述补结构的谓词性结构,他对VP的不同作了说明。

从句法特点来看,范晓(1998年)认为,把字句前段是主语,中段+后段是谓语,其中“把”或“将”构成的介宾短语充当状语,后段是状语所修饰的中心语。

历来对把字句后面的介宾B部分的句法性质讨论较多,王力、吕叔湘曾认为把的宾语是后面动词宾语的提前。

薛凤生(1987年)认为B部分不是什么宾语提前,而是VP的主题,“把字句的VP是描述性的,是以B为主语的”【1】。

李人鉴(1991年)认为把的宾语是后面小句的主语,如“他把橘子剥了皮”。

沈阳(1997年)和郭锐(1999年)认为把的宾语是把字句后的结构主语,也就是补语的主语,如“他把玻璃打破了”。

2.把字句的语义研究

(1)把字句的内部成分的语义研究

对把字句内部A、B、C三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微观分析是很多的,也包括C中的VP同A、B及其所包含的下级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它们都是语法学者研究的重点,如把字句的“把”宾语的定指性问题、施事受事问题,把字句中动词问题,把字句补语的指向性问题等。其中对字句动词的讨论是最多的。几乎所有研究把字句的文章都会涉及到把字句的动词,无论从什么角度,或多或少,无法回避。

王惠(1993年)通过验证能够进入“把字结构+着/了/过”格式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出了几类动词。

王政红(1994年)从时间系统的角度考察把字句动词的语义特征,他认为“把字句中谓语动词具有[+完成][+持续]的语义特征,而且这种语义特征越强,进入把字句当谓语的自由度越大”【2】,反之则越不能进入把字句。

崔希亮(1995年)认为能够进入把字句VP的大部分动词一定能带补语,V一定是有动力的动词,“它能够改变B部分,使B发生变化”【3】。

金立鑫(1997年)认为进入把字句中的动词大多数为自主动词,凡能够进入“V得”框架的动词都能进入把字句。

杨素英(1998年)依据[动力,时限,终结,结果]标准把动词按基本意义分为五类:状态动词、动作动词、有时限动作动词、有结果指向动词、含结果实现动词。她认为这几类中,有的进入把字句较自由,如含结果实现动词,有的则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能进入,但只要给这类动词提供终点,使动词有结果,它们都能进入把字句,总之它“必须表现一个有确定结点或是限量化地情状”【4】。

范晓(1998年)认为“语义成分之间的配置形成一定的语义结构,语义结构类型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句模。把字句语义成分配置是由进入谓语核心的动词具有不同的价决定的”【5】。由此范晓把把字句动词分为一价、二价、三价。他认为把字句有多种句模(句式),各价动词进入的把字句句式是不一样的,不是任何动词都能进入把字句,能进入把字句的某种句式也不一定能进入全部的把字句句式。

(2)把字句句式的语义特征研究

近十几年来,从宏观角度研究把字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把字句作为一种句式,他中间的各个成分不是毫无关联的,应该把把字句的整体作为研究的重要方面,把字句形成后,它便拥有了与其他句式截然不同的句法语义特点,A、B、C以及介词“把”都是在A+B+C(VP)这样一种语序的格局中才获得其特殊性的,因此,对于把字句整体句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把字句的语义特点,早期有“宾语提前说”,还有影响很大的“处置说”,后又逐渐发展为“宽泛的处置说”,即对“处置”的语义有更为宽松的理解,如“影响”甚至是投射出的心理状态上的感觉都可以视为“处置”,“宽泛的处置说”还包括“致使说”在内,否则无法解释“他把个犯人也跑了”这类把字句的动词怎么会对“把”的宾语有处置性。近十几年来,不断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新的更细的语义特点。

薛凤生(1987年)对把字句的语义诠释是“由于A的关系,B变成了VP所描述的状态”【1】。他通过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对比也得出此结论,他认为“C(即VP)必须„„描写在某一时刻B所处的状态或情形,而不是描写对B采取的行动或处置过程”【1】。这一论断基本否定了处置说。

崔希亮(1995年)认为薛凤生的概括大体不错,但还不够严谨,他认为A把/将B-VP是典型的把字句,在语义表达上的特点是,VP是句子焦点之所在 ,而VP中的R(即补语)又是焦点的焦点, VP是描述性语段,它的作用在于说明B在某一动作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或将要发生的变化,这是结果类把字句。而非典型的把字句是VP描述动作的情态或动作的矢量,是情态矢量类把字句,这类把字句的语义不是如薛凤生所说的那样。

金立鑫(1 993 年)认为处置的说法不够科学 , 因为任意一个带宾语的动词都可以说是对宾语的处置” ,就“把OV在L”句式讲,它有“致使原来的L中不具有的事物留存于L中的语义信息”。同时金立鑫(1997年)认为薛凤生和崔希亮对把字句的语义解释并不仅仅只对应把字句这一种句法结构 ,还可以对应其他句法结构 ,因此种语义解释并不是把字句的充分条件而只是其必要条件。我觉得金立鑫这个说法比较中肯 ,但他并没有关于把字句确定的语义归纳。

(3)把字句的语用研究

薛凤生(1987年)认为,把字句中的B必须是句子的首要主题,出现在B位置上的名词„„ 是说者要评述的话题,也可以说“把”字使它们获得了主题性。而把字句中的A只是句子的次要主题。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并不完全符合事实。A部分作为把字句的首要部分,有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语言运用和言语交际当中,A有时是C动词的主动、必有论元,如“小 李把饭煮糊了”,A具有强调责任者的意味。

王一敏(1993 年)认为 ,把字句的A和B两个名词如果是定指的,那么A和B都是句子的话题成分,称之为“双话题成分”,不定指的B部分不能充当把字句的话题成分,因而把字句的停顿或停顿助词只能出现在B的前面,如“他啊 ,把一个老人撞倒了”。另外他认为把字句话题成分的话语功能反映的是说话者谈论的话题是在预设命题和“先行一步”策略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双话题成分是A、B作为两个话题成分共同体现一个谈论话题。崔希亮(1995 年)认为从语用上看,VP是句子的焦点,VP的补语是焦点的焦点。从信息

结构看,B 是已知信息,VP是焦点信息。我们认为对焦点问题应该区别对待,在语境里A、B、C都有可能成为焦点。

三、把字句的具体课堂教学

在教师总结前人理论研究,充分理解把字句的特点之后,开始进入课堂教学阶段。针对不同汉语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教学方式上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下的课堂教学方案是针对刚接触把字句的学习者的入门教学。

1.导入语法点

(1)提出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把字句。其后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黑板上的句子。例如“把冰箱搬到厨房里去。”之后对黑板上的句子做简单归纳,对句子作出简单的分析,如:S-把-O-V„„

(2)说明“把”字句的意义。对于刚学习把字句的学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明把字句的意义。例如,“把”字句表示通过某个动作、行为、,让某个对象受到一种影响,发生一种变化,产生一种结果。

(3)结合具体语境说明“把”字句的意义。例如,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位同学的字典:

大家看,约翰有一本字典,在桌子在放着。好,现在,请约翰把字典拿过来。(约翰把字典递给老师。)

(对约翰)请你把字典放在我的桌子上。(约翰把字典放在老师的桌子上)好,现在请注意看。(把字典放进包里)我做了什么? 学生回答:你把字典放进包里去了。请学生回忆刚才的三个句子。请你把字典拿过来。请把字典放在桌子上。我把字典放进包里去了。

总结:所以,如果这儿有一个东西,我们对这个东西做了什么动作,让这个东西发生了一点变化,这时候,我们就常常用“把”字句。2.说明结构特点,进行操练

使用“把”字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下面几点:(1)“把”的宾语是确定的。我们可以说“把房间打扫干净”、“把这个房间打扫干净”、“把那个房间打扫干净”,但是不能说“把一个房间打扫干净”、“把两个房间打扫干净”。

(2)“把”字句中动词的后面总是要有一些其他的成分。例如,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情态补语等等,来说明动作行为影响的结果。

(3)“把”字句中下面的词语应该放在“把”的前面:时间词语,否定词语、能愿动词。(4)让学生自己组织句子,并进行相关句子的改错练习。

[参考文献] [1] 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 ,(1):4217.[2] 王政红.把字句情状类型极其语法特征[ J ].南京师大学报,1994 ,(4):1072111.[3] 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1995 ,(3):12221.[4] 杨素英.从情态类型看把字句[ J ].汉语学习,1998 ,(2):10213 ,(3):10212.[5] 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 ].北京:书海出版社,1998.

篇2:把字句教学设计

1.结构:主语+把+宾语+谓语+其他成分

2.意义:强调动作对宾语的处置或影响,以及结果 3.注意:

①如果有能愿动词、否定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这些词一般放在“把”的前面。

如:我想把花盆搬到阳台上。

他没把照相机带来。你别把衣服弄脏了。我昨天刚把书借给同学了。

②如果句中谓语有宾语,则“都、全、一齐、统统”等表示全部范围的副词应放在“把”的后面、谓语动词的前面;而“只、仅仅、单、光”等表示排他范围的副词,则应放在“把”的后面。如:他把那些书全买下来了。

你把钱都花完了吗? 我只把冰箱擦了。4.常见形式: ① 动词带补语:

主语+把+宾语+动词+补语(结果/趋向/时量/动量)如:你把计划订好了吗?

你把我要得那本书带来了吗? 我把妈妈的信又看了一遍。② 动词带宾语:

⑴主语+把+宾语1+动词+在/到/上/给...+宾语2 如:你把书放在桌子上。

服务员把酒送到客人面前。他把朋友送上了火车。我把作业交给了老师。

⑵主语+把+宾语1+动词+成/为/作...+宾语2 常见形式:把...当作/看作/当成/看成/比作 如:她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

人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请把这个句子翻译成中文。

③ 动词重叠:

“把”字句中的主要动词前后不带别的词语时,它本身往往要重叠一下。即:主语+把+宾语+动词重叠 如:咱们把教室打扫打扫。

请你把课文读一读。我把学过的生词又看了看。

④ 动词带了/着

这时候“了/着”表示动词的结果。

主语+把+宾语+动词+了/着

如:天阴了,你把雨伞带着吧。

他把钱包丢了。5.关于“把”后面的名词:

把后面的名词所指的事物必须是确定的。名词前面常带限制性的词。如:

请把那本书拿过来。(是确定的某本书,而不能说“把有得书拿过来”)。他把两本书都看完了。(一定是前边已经说过的那两本书)6.不能用于“把”字句的谓语动词

① 不及物动词。即不能带任何宾语的动词。如:旅行、合作等。② 表示判断、状态的动词。如:是、有、像、在等。

③ 表示心理活动或感官动作的动词。如:喜欢、讨厌、知道、认识、同意、觉得、希望、要求、看见等。

④ 表示趋向的动词如:上、下、进、出、回、过、起、到等。⑤ 某一事物原来不存在,后通过某种动作产生出来。这种情况不能用把字句。

如:她把女孩儿生了(ⅹ)

她生了一个女孩儿(√)

注意:“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一般应是及物动词,并且能够支配和影响“把”的宾语。

被动句——“被”字句

1.结构:

主语+被/叫/让+宾语+(给)+动词+其他成分 被/让/叫的区别: “被”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让/叫”后面一定要有宾语,如无法或不需要说出宾语时,宾语可用“人”代替。

如:门被风吹开了。

火车票早给人定光了。我的笔让弟弟弄坏了。他的自行车叫人偷走了。2.固定结构:

被/为...所...

“被”后一定要有宾语,“所”后是双音节动词。如:同学们被他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感动。

“安乐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3.“被”字句和“把”字句的比较 相同点:

① 句子里的动词一般必须是及物动词。

② 位于动词前后的词语都有逻辑联系,一般是支配关系;后边带补语、宾语、着、了,前边带状语,全句的状语一定在“被/把”的前边,谓语动词的状语在动词前。如:我们已经把这本书全部学完了。③ 能愿动词和否定词只能放在“把/被”的前面。如:你能把窗户打开吗?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不同点:

① “被”字句可以省略宾语,直接放在动词前;“把”字句不可以。② “把”字可以用在祈使句中;被字句不可以。

篇3:把字句教学设计

关键词:“把”字句,汉语教材,课堂教学

“把”字句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本文主要从教学呈现顺序、内容分层次编排、练习设计及课堂操作几方面入手, 讨论如何更科学、系统地对这一句型进行教学。

一“把”字句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呈现顺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把”字句应该教些什么内容?它应该包括哪些句型, 这些句型应该以什么样的顺序呈现?呈现顺序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这些都是学者与对外汉语教师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参照《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和《HSK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把”字句的排序与“把”字句本体研究成果中的主要“把”字句式及《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两套教材, 归纳出如下的“把”字句句式出现位置及顺序。

从《新实用汉语课本》对“把”字句具体的处理情况来看, 该教材基本上是从句法形式的角度对“把”字句进行处理的。

从《汉语教程》对“把”字句具体的处理情况来看, 该教材基本上也是从句法形式的角度对“把”字句进行编排处理的。

二“把”字句练习的设计

练习设计是教材编写的核心问题之一, 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练习设计原则方面, 学者们已经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在教了“把”字句之后, 如何通过有效的练习, 让学生掌握与巩固, 同样十分重要。鲁健骥指出, “练习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练习不是目的, 练习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语言, 任何会导致学生对语言项目的错误理解的练习都应该删掉。如至今许多对外汉语教材中还有把‘被’字句、主动句与‘把’字句互相变换的练习。通过这种练习, 学生会得出一个错误的印象, 即用不用‘把’都一样, 学生便回避使用‘把’字句。”

《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练习形式有熟读与听述、替换、完成“把”字句和看图用“把”字句说话。《汉语教程》的练习形式有替换, 完成“把”字句, 根据情景写出“把”字句, 用所给词语造“把”字句、改错和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三考察结果对把字句教学的课堂操作的启示

根据崔希亮、吕文华、范晓的研究成果, “把”字句主要有15种句式。这些本体研究成果的主要“把”字句式为:

第一, S+把+N+V在/给/N/I句+N, 如 (1) 你把书放在桌子上。 (2) 快把本子交给老师。 (3) 她把花插到花瓶里。 (4) 他把船划向湖心。

第二, S+把+N+V成/作+N, 如 (1) 我要把美元换成人民币。 (2) 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第三, S+把+N+V (一/了) V, 如 (1) 请把情况谈一谈。 (2) 请你把这个句子分析分析。 (3) 他把钱数了数才放进口袋里。

第四, S+把+N+V+了, 如由于害怕, 她把两眼紧闭着。

第五, S+把+N+V+N, 如他马上把好消息告诉了大家。

第六, S+把+N+V+时量补语, 如父亲把弟弟关了一小时。

第七, S+把+N+V+动量补语, 如 (1) 他把钱数了好几遍。 (2) 请你把事情的经过说一下。

第八, S+把+N+V+结果补语, 如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第九, S+把+N+V+趋向补语, 如 (1) 我把钱送过去了。 (2) 他已经把字典带回宿舍去了。

第十, S+把+N+V+状态补语, 如大家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第十一, S+把+N+V+程度补语, 如这件事把我急死了。

第十二, S+把+N+给+V+其他成分 (多表示不如意) , 如他把我的照相机给弄坏了。

第十三, S+把+N+一V, 如他把手一挥, 站了起来。

第十四, S+把+N+AV (A=动词前的修饰语) , 如 (1) 他把垃圾乱扔。 (2) 他把钱往衣袋里塞。

第十五, S+把+N+V, 如我建议大会把这个提案取消。

《HSK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对“把”字句的排序则共有18种句式。面对复杂多样的“把”字句结构形式, 教师在教授时是否要把其全盘照搬, 是否要遵循大纲要求的顺序呢?从对两种教材的考察结果看, 教材中把字句的编排顺序与把字句本体研究成果存在着不一致性。邓守信主张, 句子的结构应该从简单到复杂, 语法点的排序也应该考虑到它出现的频率。所以, 在课堂操作上, 初级阶段“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 考虑交际的需求。此外, 还要把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语用、语体等诸多因素列入考虑的范围。

教师在讲解完新的语法点后, 就要针对新内容及时组织练习, 如何通过有效的练习, 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从对教材的考察看, 教材中为“把”设计的不少语境并非自然语境。“把”字句最难的地方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用, 这似乎已成为研究者和教师的共识。不少研究者因此把焦点放在了“把”字句的练习设计上, 特别是语境的设立上。可以认为, 语境的设计成了“把”字句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刘颂浩指出, 在“把”字句练习设计上, 要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在具体语境的处理上, 要明确直接, 要符合语篇规律的要求, 同时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过分使用现象。在各种教学法流派中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练习方式, 其中任务型教学法就可以按照语用条件的明确性和严格性, 实现必须使用“把”字结构的句式到条件转换式“把”字句到自由转换“把”字句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邓守信.Defining and Sequencing Syntactic Strutures in 12Chinese Instructional Materials[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 (1)

[2]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 1995 (3)

[3]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北京:书海出版社, 1995

[4]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5]刘颂浩.论“把”字句运用中的回避现象及“把”字句的难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 (2)

[6]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7]杨惠元.论《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的练习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7 (3)

[8]张宁、刘明臣.试论运用功能法教“把”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4 (1)

[9]赵燕皎.走出语篇教学的盲区[A].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0]郑蕊.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写的偏差与应遵循的原则口[J].华文教学与研究, 2000 (1)

篇4:把字句教学设计

前言超过半个世纪的把字句语法、语义及语用研究使得把字句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长盛不衰的话题。专家学者们对把字句的文法结构、语义构成、语用,以及与汉语其他句式(如被字句)的区别和比较,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描述和剖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与理论研究的高潮形成巨大反差的,却是教学实践上的无奈。学生常常只知道汉语中有一种特别的句式叫把字句,却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地运用把字句,即使知道把字句的语法结构形式,也不会有意识地使用把字句,能不用就不用。语料库研究和实验研究发现,留学生对“把”字句的使用,偏误率、回避率很高,正确使用率却很低(姜德武 1999,熊文新 1996,刘颂浩等 2002)。随着新形势下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语法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在该教学法的指导下, 语法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实际使用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贯彻始终,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应该在重新审视传统语法教学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语法教学的地位 ,明晰语法教学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使得语法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工具。”(李晓琪,2010:86)。因此, 我们应该调整语法教学的设计思路, 在原有教法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尝试。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

教育部组编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对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了如下解释: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将需要完成任务的实践环节作为学习的过程,不再以测试的分数而是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以及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目标语和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当前,被公认为最具借鉴意义、设计最完整的、在语言教学实践当中运用做广泛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是Willis(1996)提出的教学程序模式。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一Based Learning》中把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任务阶段,第二阶段:任务环阶段,第三阶段:语言焦点阶段。

在教学实践中,课前的任务设计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其设计原则应该遵循真实性、目的性、阶梯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合作性、学生主体性和结果性这八个方面的原则 (范文苑2007)。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各原则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注意配合使用,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任务型把字句教学设计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首先应该思考清楚如何在三个教学阶段即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during--task)和任务后(post--task)贯彻教学设计的原则。不要从概念和定义出发,而是通过任务活动来操练把字句。教师的指令都含有把字句,都是带有处置性、位移性的句子,学生操练多了就会对把字句的使用条件和语境有语言经验的积累,从而正确习得把字句。

下面我们以实例来探讨如何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组织把字句教学。

实例一:

教师先准备一些纸条,每张纸条上写一个指令,如“把门打开、把黑板擦干净、把灯关上、把窗户打开、把书打开、把字典放到老师的桌子上、把老师的包打开、把椅子搬到前边、把同桌的文具盒放到自己的桌子里、把自己的笔放到同桌的头上。。。。。。”

然后每人抽取一张纸条,按座位顺序让第一位同学根据纸条上的话做动作,另外指定一位同学先描述这位同学的动作,要求必须用上把字句,如“小明把字典放到老师的桌子上了”,再猜字条上的指令。

最后让小明读出纸条上的指令。如果两人说的完全一样,大家鼓掌表示祝贺,然后进行下一个。(周健 2009)

实例二:

教师先展示各种家具(包括部分家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每人抽取一张粘贴在黑板上,然后在家具图片的下方写上家具的名称。如:书桌、电脑桌、沙发、餐桌、床、衣柜、书柜、橱柜、床头柜、躺椅、大衣架、梳妆台、酒柜、鞋柜、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饮水机等等。遇到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书写并注上拼音。

教师再展示一套住房的截面图,让学生说出其中各房间的名称,如:客厅、卧室、厨房、书房、洗手间、阳台等。

然后教师让学生假定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现在指挥搬家公司的工人摆放这些家具。要用“请把。。。。。。”这样的句式。教师可先要求学生A指挥工人把家具搬到合适的房间里,再要求学生B 进一步指挥工人把家具放在房间里合适的位置上。(周健 2009)

教师在任务前、任务环节和任务后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要的知识、能力、信息和文化。

三、任务型把字句教学效果的思考

为了全面了解任务型把字句教学的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教学成效:

第一,学生的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否得到锻炼。

第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得到改进。

第三,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否得到活跃。

第四,对外汉语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是否被拉近了。

第五,任务是否为学习者提供了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第六,任务是否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一条有利于培养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学习汉语和运用汉语的有效途径,能够为他们最终熟练掌握和使用汉语提供有效的保障。语言学习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也會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认可,继而积极参与,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对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正确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语言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姜德武,1999,从 HSK(基础)测试的数据统计看“把”字句的教学,《汉语学习》第 5 期

[2] 熊文新,1996,留学生“把”字结构的表现分析,《世界汉语教学》第 1 期

篇5:把字句教学设计

一、认识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结构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首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大声朗读这两个句子: 妈妈把屋子收拾干净了。屋子被妈妈收拾干净了。

第一个句子中,有一个把字,这叫把字句;第二个句子中有一个被字,这叫被字句。

2、我们再来读一遍,思考: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式结构是怎样的。师读:

3、它们的句式结构你分析出了吗? 大家看,(出示课件)把字句的句式结构是:谁把什么怎么样,被字句的结构是:什么被谁怎么样

4、对比这两种句式结构,我们会发现,它们有相同的部分,即:谁是动作的发出者,什么是动作的对象,怎么样的是动作的内容(课件点击,将谁变红,将什么变紫,)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两种句式的转换就是成分的转换

二、学习转换方法

1、我们首先来看把把字句变成被字句的方法:就是将接受动作的对象——什么放在首位,将动作的发出者——谁放到什么的后面,并用被字连接,后面动作的内容——怎么样不变

2、被字句变把字句就是将动作的发出者——谁放到首位,动作的对象——什么放到后面,并以把字连接,后面的怎么样不变

三、应用巩固

1、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题巩固应用一下

例题1: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风把树叶吹落了

按照方法,我们要将动作的接受者——树叶放到首位,把字改成被子,动作的发出者——风放后面,动作内容——吹落了,不变

2、例题2: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水被弟弟喝了。我们要将动作的发出者——弟弟放首位,被字改为把字,动作的接受者——水放后面,动作内容——喝了不变

四、总结提升 亲爱的同学们,把字句变被子句的方法你已经学会了吧。老师这里有几天温馨提示,请你认真听

1、转换句子时一定记住“把”字和“被”字的转换

2、句子后面的动作必须要书写完整。

3、如果动作发出者“谁”和动作的接受者“什么”前面有修饰词时,也要跟随他们一起变换位置

五、课堂小测

篇6:把字句教学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时常被教科书忽略的重要内容。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外国学生之所以用不好或者不太敢用把字句,和把字句教学的这种状况有很大关系。

本文讨论把字句教学中的一种练习形式,即英译汉。本文说明在对把字句介绍不系统,不详尽的情况下使用英译汉练习对学生“内化”(internalize)把字句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本文主张把字句的教学应该:

1.语义上分类分级:内容上分类,理解难易上分级 2.句法上设立“把字结构”

为句子主题,动补结构为句子述语的基本句型。把字结构提出的是一个两个事物间的engage 关系,动补结构则对这种engagement 做出交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建立在这样的语言学习理论上的:

1.人脑中普遍存在语言生成的机制。这种机制的不同参数造成不同语言。这是乔姆斯基的观点。

2.外语习得就是通过各种目标语的输入方式激活学习者头脑中被压抑了的目标语言生成机制。一旦这种机制被激活,学习者就从一个被动走向主动。一:把字句教学的问题和原因

本人在美国教汉语的过程中感觉美国学生对于汉语的把字句的掌握总是难以做到得心应手。这是因为英语中根本没有相对应的句法结构。汉语把字句的提取宾语的句法形式在英语中常常表现为非提宾的句法形式。由于非提宾的句法形式不属于偏离常规的句法形式,美国学生在英译汉中常常不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把字句。例如他们常常会把XiaoWang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而不是更为地道的“小王把书放在桌上。“

外国人学习„把‟字句最大的困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能准确把握„把‟字句表达的语法意义;第二,不能正确地掌握„把‟字句在实现运用时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限制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在„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和所表达语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留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很少使用„把‟字句。这似乎已经成为研究者和教师的共识。”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

这些课本说明把字句教学在对外汉语中:

一,过于原则化,大家都在重复经典语法书的观点;

二,类型有限,也许是由教学大纲限定了。但是高年级课中鲜见对其他把字句的深入学习,我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三,英译汉练习避难就易。

我在开头说过,外国学生常常会把Xiao Wang put the book on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即使是讲过语法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即使是强制把字句的规则很清楚的情况下,虽然学生可以按照句型做对一时,也难以做到巩固长久。在英语本族语的语言机制里,没有一条规则使他们能产生这种情况下的强制把字句。刘颂浩(2003)说,虽然把字句的教学是难点,但是这个难点被夸大了。他用本族语习得的的资料说儿童2岁就出现把字句,2.5岁把字句已经巩固。但是这个资料不能说明外族成年人学习把字句一定不太困难。他还引用研究说把字句的难度跟“是…的”句型,比较句,选择问句等难度相当。比较句我不敢说,但是另外两种我在教学中感到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我们的学生到了第三学期一样又出现错误的时候。做宾语的选择问句的错误主要是语言干扰(“我不知道如果我今天下午来”)“是…的”句型跟英语的形式主语强调句型(it 句)差别很大,给学生造成相当困难。把字句比起这两种来,难度还要大一些。二.把字句教学中英译汉练习的问题 汉语的把字句的语义内容十分复杂。我们可以大体上把它们分为“基本把字句

”和“复杂把字句”(王珏提出把字句有核心把字句和扩展把字句)。基本把字句表达的是一个基本的施事--行为--受事的关系,即施事对受事实施了某种行为,导致受事出现某种新的状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示处置的把字句。关于把字句的补语,传统上都是按照语法归类。对于美国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连英语语法的概念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汉语语法概念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语法术语不但让学生糊涂,甚至老师都有糊涂的时候。

我主张根据补语表达的内容进行语义描述,能够归为一类的尽量归为一类。分类命称尽量一目了然。这样对外国学生学习把字句有望名生义,因义成形的作用。如下分类:

1.位移型把字句。施事对受事实施动作导致受事发生位置上的变化。这一类合并趋向补语和含间接宾语的的补语:把书放在桌子上,把钱送过去,把东西交给老师,把消息告诉大家

2.确认型把字句。施事把受事确定为某种身份:看作,叫作,称作,当作 3.使成型把字句。施事把受事加工成某种实体:写成,改成,做成

4.完成型把字句。施事对受事实施并且完成某种动作:吃了,吃完了,做好了,忘了,写了,写好了

5.致败型把字句。施事对受事实施并且完成某种动作, 使受事处于说话人认为不好的状态:做坏了,写错了,弄砸了,6.受事状态型把字句。施事对受事实施并且完成某种动作,使受事处于某种状态:写得漂漂亮亮,写得歪七扭八,气得要死,气坏了,惯得对谁都没有礼貌

7.施事状态型把字句。强调施事对受事实施动作的程度:恨得咬牙切齿,爱得死去活来,8.维持型把字句。施事对受事实施持续的动作:把门开着,把眼睛闭着,把碗端着

9.方式型把字句。强调施事对受事实施动作的时候所运用的方式:把人往死里打,把钱往水里扔,把东西乱丢,把他往外赶,不使用“了”字。

受事经历时间型把字句。施事对受事实施一定时间长短的动作或者实施的动作导致受事改变原定的发生时间:关了一个小时,打了半个钟头,提前三十分钟,推迟两天

10.频次型把字句。施事对受事实施一定频次的动作:看了三遍,写了两回,11.终结型把字句。这种把字句使用双音节非重叠动词,表示终结施事,且多用于指令句和表意愿句:把。。取消,把。。解决,把。。消灭

12.指令型把字句。说话人请听话人做施事。施事对受事实施动作,把…看看,检查检查,听一下,13.部分受事型把字句。施事对受事实施动作,受事的一部分受到动作影响:把苹果削了皮,把他打伤了一只眼睛,把纸撕去一个角,把牛奶掺了水

14.剧烈动作把字句。施事对受事实施剧烈的瞬间动作:把衣服一扯,把帽子一摘,把手一挥,把门一拽,把电视一关 15.无施事把字句。陈述受事所经历的行为或者经历,受事本身就是行为的主体:偏又把凤丫头病了

16.受益型把字句。受事是动作的受益者。“把”字可以换成“给”字:把壁炉生了火,把火盆里多添点炭。这类跟13类形式相同,但是语义结构不同,因为这里的动词的宾语不是把宾语的一部分。

17.因果型把字句。实施是没有主观意志的原因,导致受事体验某种经历或者产生某种动作:这个消息把他乐得合不拢嘴。这堆作业把他累得够呛。

篇7: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示范教案

把字句教学示范教案

授课:刘希明老师(北京语言大学)

一、复习

(一)听课文,回答问题

(二)师慢速读,师生问答;

(三)师正常速度读,学生复述。

二、学习生词

(一)听写

(二)正形(可放在正音中同步进行)

(三)正音 1.生齐读 2.师领读 3.几生领读

(四)解释词义

以教师引导、学生为操练主体的方式进行。可采用以下途径来解释: 1.描述生词的词义情景 2.情景造句——作为果 3.情景造句——作为因 4.表演(尤其适用于动词)5.指认(尤其适用于名词)6.比较

三、学习语言点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

(一)通过情景引出

1.情景再现,让学生尝试如何表达 2.师说出语法例句 3.生跟说重复例句 4.师板书语法例句 5.生跟说重复例句

(二)师生一起分析句法结构 1.用符号标出语法成分 2.情景造句——基本例句 1)师给出不同的情景,生造句 2)师生共同确定正确的句子 3)每个学生,逐一重复正确的句子

(三)情景造句——相关变化 相关语法说明

1)否定该怎么说?(没、不)2)想、要放在哪里?

3)分析例句中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语义特点,结构的语用和功能 4)相关变化

a.V在 b.V到 c.V给 d.V成

表演情景,或口头给出情景,让生说出句子,师重复句子,生一齐重复句子,生逐一重复句子。

(四)自由造句——综合运用 以学生自愿的形式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

各个阶段中通用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a.给出语言任务 b.学生尝试 c.教师示范 d.学生齐跟读

e.学生逐一重复口头练习

四、学习课文

(一)提问式引入

(二)学习课文 1.理解

1)跟着教师慢速念课文 2)课文内容问答 3)两两练习5分钟 2.操练

学生分组表现课文内容,依次: 1)念课文对话 2)脱稿对话 3)表演对话

五、布置作业

篇8:试论对外汉语中的“把”字句教学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称其为重点, 是因为在交际活动中, “把”字句的使用频率很高; 称其为难点, 是因为“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动词谓语句式, 也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在其他语言特别是印欧语系里, 很少有类似的句式。除此之外, “把”字句本身的用法也十分复杂, 所以, 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把握 “把”字句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原则, 采用形式化的手段将“把” 字句的用法和特点直观化、具体化、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 而不必深入地讲解“把”字句的内在语义规则。在给留学生讲课时,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准备一些必要的语料和教具, 同时为了营造一定的语言环境, 做好课堂提问和板书设计, 以便自然导入。

二、示范课“把”字句的教学过程

本堂示范教学篇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语法课“把”字句时, 一开始并不是讲处置、宾语有定、否定词不、没 (有) 一般要放在“把”的前面等这些干巴巴的语法点, 而是用实物做了一个具体的动作, 放一瓶鲜花在某位学生的桌子上, 让同学们用汉语句子表达出来, 从而引出汉语语法的特殊句式“把”字句, “老师把这瓶鲜花放在妮娜桌子上了。”写出句型:

主语+ 把+ 宾语+ 及物动词+ 在+ 宾语+ 其他成分

同时让学生单独练习“动词+ 在”, 教师说了一个句子, “我把书包放在桌子上了。”问学生“把”字句中的动词除了用“放”以外还可以用什么?之后教师拿出一幅挂历挂在墙上, 问学生这个动作怎么描述?“老师把挂历挂在墙上了。” 从而引出“挂+ 在”。

接着, 教师问学生:“老师把这瓶鲜花放在妮娜桌子上了。”这个句子是否定的话怎么说?写出:

老师没把这瓶鲜花放在妮娜桌子上。

进一步强调:“没”要放在“把”的前面, “ (不) 想”、“要” 也放在“把”的前面, “了”与“没”不能放在一起, 并且指出“把”的宾语是已知的, 这就自然地引出了否定词“不”、 “没 (有) ”一般用在“把”字前, “把”后的宾语必须是定指的等这些“把”字句的句式要求。

接下来, 教师给出“动词 + 其他词”的组合。

第一, “动词 + 到”

教师叫一个同学来演示动作, 让其他同学来描述, 写出 :

司马克把椅子搬到教室里来了。

教师利用直观的动作演示, 使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动作使宾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转移, 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动词要有处置性。

同时,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境, “如果这儿有一位病人, 你会怎么做?”“我们应该把病人送到医院去。”

第二, “动词+ 给”

老师把茶送给了玛丽。

老师, 请你把词典借给我好吗?

第三, “动词 + 成”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说:“汤姆把方写成万了。”

三、示范课“把”字句教学的可取之处

在这堂“把”字句的教学课上,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首先是这堂课的导入, 教师一走进课堂, 并没有严肃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 “把”字句, 它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比较难掌握的, 也没有介绍它的定义和句式特点, 没有提到表处置、致使等这些抽象的语法概念, 而是设置情景, 灵活运用现场环境进行教学。教师把一瓶鲜花放在学生的桌子上, 然后让学生用汉语描述自己的行为, 教师在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引入了“把” 字句中“S+ 把+O+ 及物动词+ 在+O+ 其他成分”这一句式, 之后教师让同学们进行练习。通过营造这样一种自然、轻松的语言环境, 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 同时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把”字句的语义。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运用和交际, 要把语法跟语言交际结合起来, 唯一的途径是语境, “只有通过语境教学, 才能把语法讲活, 才能使语法起到指导语言交际的作用”。 “把”字句教学的难点之一, 就是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 因此, 在“把”字句的教学过程中, 设置合适的语境是十分有效的。例如:教学篇中, 教师问大家, 你们吃完香蕉, 应该怎么做?会把它扔到地上吗?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要把香蕉皮扔到垃圾箱里去。”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直观的动作演示, 来使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把”字句的处置义, 示范课中教师在讲“动词+ 到”时采取了这一教学方式。

其次, 本堂示范课的练习形式多种多样, 练习所达到的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与一般课堂不同, 更强调技能的训练。因此, 课堂练习非常重要, 教师在讲授完新的语法点之后, 应该针对新知识及时组织练习, 如何通过有效的练习, 使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在“把”字句的讲解过程中, 教师采取了不同的练习方式。下面, 我们来具体分析这些练习方式。

1. 情景练习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场景, 首先做出示范, 说出三个“把”字句。

“老师把茶送给玛丽。”

“我把香水送给了丽娜。”

“麦克, 你能把那本书递给我吗?”

教师示范完成后, 让学生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说出:“妮娜, 你能把鲜花送给我吗?”

通过情景练习,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中仔细体会, 一个学生发出指令, 另一个学生完成动作, 使学生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和把握“把”字句。

2. 控制式练习

控制式练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教师给予足够的提示,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来组织语言。

例如 :教师说 :“我挂画儿 (动作 :挂在墙上) 。”

学生回答 :“老师把那幅画挂在墙上了。”

3. 交际练习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语言运用, 帮助人们完成交际活动, 学习“把”字句最终也要达到语用和交际的目的。交际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教师有组织地练习。通过以上的情景练习、控制式练习, 学生已经基本理解“把”字句的语义特征并能正确使用, 这时, 我们要把练习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交际练习。

交际练习就是模仿人们交际活动的练习, 在这一练习中要求学生模拟人们生活中的各类活动, 把语言教学与日常化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通过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来掌握语言, 这样的交际活动通常选取那些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使用环境, 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本堂课的教师提问:晚上开晚会, 妮娜和玛丽要布置教室, 她们应该怎样安排?怎样谈话?

学生分组练习后, 教师找两个学生上讲台表演,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能够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并能熟练地运用 “把”字句。

另外, 这堂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也是比较合理的。这堂示范课是语法教学, 就语法教学来说, 教学中出现的语法项目应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系统。因为每一个语法项目内部从形式到意义、功能, 都有易有难, 有简有繁, 是有层次的, 我们不能把一个语法项目的所有内容都列入教学范围, 而应该根据留学生的交际需要和使用频率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地选择, 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加以排列,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篇中的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 对留学生比较常用的“把”字句进行了讲解, 这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调动了学生学习和使用“把”字句的主动性。

在“把”字句的教学过程中, 我认为教师应该拿结构简单、语言环境直接、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句子来作为导入。 比如:请把门关上, 请把窗户打开。在学生大体熟悉了“把” 字句的使用环境之后再继续讲解“把”字句的其他句型, 而这堂课的教师是以“老师把这瓶鲜花放在妮娜桌子上了。” 这个相对复杂的句子作为导入, 这是一个不足之处, 但总体上这堂示范课是成功的。

四、结语

对于“把”字句的教学, 教师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先从简单的、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入手,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时候使用“把”字句和怎样使用“把”字句,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使用“把”字句。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使对外汉语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汉语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把”字句是一个复杂的语法结构, 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留学生而言是个难点。本文分析了示范课“把”字句的教学方式, 尤其对这堂课的导入、练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选取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这堂课的研究, 以帮助留学生准确掌握“把”字句这一句式。

关键词:“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丁孝莉.综合教学法在初级把字句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学刊, 2007.

[2]孟宇.关于把字句的教学己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上一篇: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下一篇:大学生毕业实习心得体会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