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2024-05-24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共12篇)

篇1: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大连市71中学 于洋

历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国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口我们西岗区有幸先行一步,最先接触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新版本历史教材。在两个月的.使用过程中,市、区教研员和领导给我们创造各种学习研究的机会,鼓励和支持我们大胆地实验、总结、分析。但由于时间较短,而且我们所进行的一切也都是在试行阶段,在此,我想谈谈将自己在课改中的一些教训、体会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

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初中的学生,懂什么?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口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第一节课,我信任他们,他们回报我一份惊喜。

这节课,前三十分钟我几乎仍然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五分钟,又做了几道练习题。还剩十分钟,干什么呢?好吧,书后有活动建议一“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我――一个个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和班主任老师惊喜。

一个文弱的小女生,想象着自己在遥远的时代,如何被野兽追得到处逃窜,又如何在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猎杀了这头猛兽。这样的想象不正说明这名学生在学习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了吗?

一个顽皮的男生,在文中描写了他是怎样细心地挑选石材,怎样费力地敲打、砍砸出了他所需要的石刀,和这把刀割开了坚韧的兽皮,吃到鲜美的肉。没有上课的认真,他能再现这一真实的历史场景吗?

而当一名学生的作品发表在“历史园地”后,马上有学生在旁边写到――“北京人还不会人工取火”。因为那个学生描绘了他如何钻木取火的过程。

新颖独特并且真实再现历史的作品还有许多。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学生在文学想象和与作文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给其他学科提供练兵机会口这一节课学

[1][2][3]

篇2: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大连市71中学 于洋

历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国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口我们西岗区有幸先行一步,最先接触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新版本历史教材。在两个月的.使用过程中,市、区教研员和领导给我们创造各种学习研究的机会,鼓励和支持我们大胆地实验、总结、分析。但由于时间较短,而且我们所进行的一切也都是在试行阶段,在此,我想谈谈将自己在课改中的一些教训、体会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

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初中的学生,懂什么?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口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第一节课,我信任他们,他们回报我一份惊喜。

这节课,前三十分钟我几乎仍然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五分钟,又做了几道练习题。还剩十分钟,干什么呢?好吧,书后有活动建议一“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我――一个个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和班主任老师惊喜。

一个文弱的小女生,想象着自己在遥远的时代,如何被野兽追得到处逃窜,又如何在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猎杀了这头猛兽。这样的想象不正说明这名学生在学习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了吗?

一个顽皮的男生,在文中描写了他是怎样细心地挑选石材,怎样费力地敲打、砍砸出了他所需要的石刀,和这把刀割开了坚韧的兽皮,吃到鲜美的肉。没有上课的认真,他能再现这一真实的历史场景吗?

而当一名学生的作品发表在“历史园地”后,马上有学生在旁边写到――“北京人还不会人工取火”。因为那个学生描绘了他如何钻木取火的过程。

新颖独特并且真实再现历史的作品还有许多。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学生在文学想象和与作文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给其他学科提供练兵机会口这一节课学

篇3:课改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一, 让学生敢说、能说、大胆地去说。刚开始时, 要给学生这样的意识, 在五大环节中, 往往伴随老师对小组的分工, 也是大展示前的小展示。如果老师不给学生准备小组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后面就不敢说, 至少不能大胆的、富有激情地去说。

第二, 让学生说到点上。比如数学课, 在展示前已要求学生在黑板上讲解解题过程, 学生看似在讲, 实际上没讲到点子上, 这是老师的指导还没有到位, 这时, 需要老师把握以下几点: (1) 解这一道题目的联系点是什么? (2) 这一道题解决的方法是什么?这样, 学生才会抓住要点来解决。

二重视展示环节

展示这一环节需要较长的时间。如老师要讲六个问题, 这六大问题都要讲, 学生都要展示。会发现, 老师和学生完不成任务, 讨论和展示总是效率不高, 实际上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这就需要师生明确展示的意义。

展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升。展示是在预习交流后, 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然后让学生分工去练。在讨论后, 要再次展示。

课改之初, 杜郎口中学用4~6人, 通过课堂展示, 有的通过会议展示。有的人看了杜郎口课堂教学光盘后, 想:如果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就好了。其实, 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能力是高效培训的结果, 并不是有了这样的能力才进杜郎口中学的。

三把握展示的内涵

往往有一种情况, 老师分任务, 学生准备展示。在备课中, 老师要考虑这些问题: (1) 整个教学流程, 要考虑哪些问题。 (2) 如何分工, 分到哪些小组。 (3) 用什么样的方式展示。 (4) 作为老师, 在以上三种问题中又有哪些预测性问题。 (5) 遇见新的问题, 如何解答, 如何追问。

展示的目的不是重复, 是为了提升。

如果展示不是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那就完成不了任务, 所以, 教师上课时, 不能使展示的内容仅存于表面形式。

四掌握展示的方法

方法一:抓住一点, 深入研究。实际上, 展示能力是驾驭知识本身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结知识, 让新的知识融汇到原来的知识过程中。所以, 知识是一个点, 让这个点生发开来, 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果。并不是设几个空让学生填完答案再描述一下, 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方法二:一个层次向另一个层次深入。在编导学案时, 要把知识问题化, 让知识通过问题的研究总结出来。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深研的能力, 使学生知识形成课时网, 这“网”要能够灵活运用, 是内化的知识吸收和自由驾驭的网, 是学以致用的动态过程。

五关于学案设置的体会

教师学案设计中的题目, 要看这个题目是否能举一反三, 是否有方法和规律适合总结, 是否有多种方法解决, 是否通过它取得知识的联系和拓展延伸, 是否有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那么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的展示方式和总结方法来回应。这样展示的过程, 往往能促使学生进行质疑, 对这样展示的题目学生才有话可说, 而不是无话可说, 甚至不知道怎么说。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这些内容能不能点化学生, 就要看学案设计的水平。学案中的题型, 有对知识的浅层理解, 有对知识的拓展延伸, 如果仅仅是几道题来规划课堂, 肯定不能达到效果。原来准备的是老师如何教, 现在准备的是学生如何学, 如果老师心里没有底, 对学生的指导就会不到位。

在设置中, 教师要反复思考, 学生学习时用什么方法?展示用什么方法?如语文课关于字词部分的教学, 待学生默写并展示后, 总结:这个字容易写错, 易与哪个字相接近, 这才是最重要的。

又如英语课对名词复数的学习, 在布置基础题目后, 在展示中要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机会, 甚至编成歌曲。再如数学课中, 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题目分工探讨, 这个题目与原来哪些题类似, 令人想到了做类似题的方法, 这个题目有哪些变式。这样, 在教学中才有质疑。

六关于鼓励和评价

首先要明确怎么鼓励, 怎么评价, 评价什么?评价, 一个简单的要素是实效。鼓励, 一个简单的要素是信心。如课堂质疑对学生的要求是:要什么评价什么, 要得到什么评价什么, 不能过于呆板。 (杜郎口特级教师姜丰平语) 谁的方式在课堂上从来没有过, 教师要敢于加分。慢慢的, 学生就形成了习惯。小组有没有新意, 有没有对问题的拓展延伸, 考虑得多了, 自然而然地就培养了能力, 得到了锻炼。

在评价过程中, 学生发言首先控制在老师手里, 后来发展到控制在学生手里。如, 大家考虑三秒钟后可能没有说话的机会, 这时, 让站起来抢话的学生补充, 展示他的才华, 让学生得到提升。如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成, 使学习过程变成提升过程, 这就是评价的实效。

在鼓励中, 教师要情绪饱满, 要有激情, 才能带动学生展示, 同样, 学生被感染、被激化,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以杜郎口教学模式为例, 一个班进行展示训练, 另一个班的学生代表观摩, 结果参与观摩的学生跑上讲台去展示、交流, 这就是鼓励的效果。

七关于对提升的理解

如何提升?这就要求展示有层次性, 展示要有提升点。在许市中学听课时, 我问了相关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题目六个同学上来, 有什么展示意义?老师答不上来。其实同一问题学生回答, 学生展示的层次不同、方式不同, 点评给提升提供了空间, 这正是杜郎口中学的提升法。

那么, 老师该做什么呢? (1) 追问。如追问哪些展示不到位、错误未发现、规律未总结, 方法有没有提升。 (2) 点评。

在点评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以下四点:首先, 点评是否有引导, 是否形成一个过场,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其次, 点评是否有激情。再次, 点评要代表老师认可的方向 (要什么结果点什么内容) 。最后, 点评是兼顾学习规律的总结。

八正确对待学生反思

要得到杜郎口教学模式成功的经验, 就要训练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第一, 要给学生反思的机会。如, 学生睡觉前, 让学生反思10分钟, 计划有没有完成?第二天怎么补上?预习是否到位?需不需要明天与小组交流?把点评和反思的内容补充到点评本上, 久而久之, 就学会了点评, 学会了对知识的总结和对延伸的把握。

第二, 学会整理笔记。要告诉学生, 使学生明白:学习笔记为什么要整理?主要动机是:一个单元结束了, 从学生延伸的题型中产生新的灵感, 至少做到温故而知新, 从而使知识形成一个结构。

九关于学生意识转变和教师执教精神

第一, 让学生快速转变意识, 利用课时和课外活动时间谈认识, 交流经验。如外校学生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时, 主要方法是:让外校小组长先培训, 看杜郎口教学模式组长怎么培训, 先组织100个组长学两天, 然后分十几个小组, 再分两名杜郎口教学模式组长作指导。中学没有这样的条件, 但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

第二, 在教学中, 由于新模式不易操作, 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存在学习层次浅、效果不理想, 甚至教学质量反弹的现象。于是怨天尤人, 想找退路和理由。其实不然, 课改, 就要改彻底, 把机会和能力锻炼全部还给学生。看课、听课、评课, 也要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摘要:从平凡课堂走向高效课堂, 学生的能力和习惯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或许只是做好笔记、复习, 而高效课堂则用“预习——展示——反馈”这样的模块来训练学生。现谈谈自己在课改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篇4: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适度沟通是解决问题、构建新知的前提

一出好戏应有好的开始。课堂情境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课堂教学中,我就经常运用这一方式,导入新课时,为了将学生融入到所学内容中去,上课前都会准备一个小故事或者音乐或者视频之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上《和同为一家》一课,以《爱我中华》来导入,再辅以一张有56个穿着不同服饰的人排成“56”的图片来吸引学生。学生自然就知道了我这节课的大致内容,并且脑子里就已经在思考一些关于今天上课的内容。可想而知,这节课的效果是很令人满意的。记得我2010年参加了苏州外校的一个“同课异构”活动,课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上课前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让陌生的学生首先在情感上认同我,进而能够和我一起走进课堂。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我决定先打情感牌,趁着下课和他们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随便聊聊。通过这样的适度沟通,获取一些最初的感性认识。课前再用热身的形式打出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猜猜是何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引出相关的知识点。此举在后来的评议过程中得到了与会的所有老师的认同。

二、适度的课堂提问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师互动的表现方法之一。随着教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课堂提问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性,而且还要做到适时、适度。

首先,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中。让更多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其次,提问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节课40分钟,不能问个不停。第三,要做到提问与探究和创设情境相结合。以上三点是我平时上新课时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在各位同事的帮组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也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方法,这里也列举几个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比如我抓住他们要分数及小组“面子”的心理,在课堂上一般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第二种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当回小老师,即给他们一点时间准备,让他们自己在规定的范围内出题,然后自主选择由哪组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当然我事先要大致统筹安排,这样一节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不让哪个学生掉队,人人参与,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提问,学生在课堂中既能集中注意力,又可以熟练的掌握知识,确实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都要求教育要创新,这固然是一个趋势,但在创新当中不要违背教育的主旨,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刚刚结束的人教版初二历史八(上)的中国近代史的讲解中,尤其当讲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时,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

比如在上《鸦片战争》对《南京条约》进行分析时,既要提高学生全面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不能让学生走进《南京条约》的签订也给中国带来了好处的误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让学生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所以,在新课改之下的历史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也就是精神教育这个根本,否则,课堂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就不值得去肯定。

我在此基础上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的侵略时,当我们的国家利益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时,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的答案真的很有创意。我静静的听着他们充满智慧的发言,这时突然初二(八)班的一个女生举手了。

“老师,我觉得我以后再也不学英语了”。此语一出,立马引起班级的阵阵“骚动”,赢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听完她的发言后,我的心被触动了。心想,她的这个想法可能有点偏激,同时又被一部分比较调皮的同学给“利用”了。想到此,我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轻轻问一句:

“为什么?”“老师,它们对我们的国家伤害太大了,现在还要学他们的语言。”

“我们学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位同学知道?”听后,我没有直接讲评他的发言,而是在采取迂回战略。

学生们立马讨论开来,有的说是为了知道过去,有的说是为了勾起我们自豪与感伤的过去……

在他们的基础上我开始把两个问题合并起来,一并回答。

“同学们,说得通俗点,我们学历史的主要用意就是知道并了解我们的这片沃土上曾经发生了什么,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究出一些历史发展的规律,对我们以后的发展道路进行一个简单的预测。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事,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过去,更不能因为列强欺侮我们,我们现在就不去学他们的语言,相反我们更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理念,找到他们先进的原因,从中找到能为我所用的东西,达到最后的目的——超越他们。不可否认,现在的中国学生学英语太疯狂了,学的热情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其实我们要辨证的看待这件事情,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利,尽量避免盲目的学,无目的的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好英语,学好历史,学好其他各门功课。”

这堂课后,我意识到一堂比较好的课,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外,更主要的还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做到触类旁通,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

所以,在新课改之下的历史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也就是精神教育这个根本,否则,课堂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就不值得去肯定。

四、重视反思

反思就是对课堂行为进行总结,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考》一书中这样界定反思:“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和周密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对每一节课都做认真的课后总结,以指导下节课的操作。

反思一:我在讲《开元盛世》一课时,最后让学生讨论武则天的功过,在我的引导下,讲到武则天的“无字碑”时,就有一个初一女生这样写到:“虽为女子但为帝,身在其职促发展。”还有另一女同学这样写到:“谁说女子不如男?一代女皇武则天,打破了这千百年的铁门。我们骄傲多半基于我们无知,武周的傲骨像历史扉页,虽没激烈的火花,却已光照千古。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是的,但这冰心傲骨的那一刻,已璀璨历史的长河。”后来在反思学生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这么好的语句时就在想可能与我的激发兴趣有关,当然可能也与这两位学生的性别有关,因为她们都是女孩子。

反思二: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起码要有一桶水。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到底该怎样才能做到?年轻老师教学经验不足,我坚持走出去,当然学校领导也很支持,从教几年来也出去听了很多节课,一有时间,就想尽办法去听我们学校的一些其他老师的课,课后及时的进行学习、消化,以此来提高自己。

反思三:年轻教师在进行新课改时如何驾驭课堂。有时候学生太激动了,以至于课堂比较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在这里也恳请一些老教师多给我一些指导性意见。

反思四:一个年轻老师,因为与学生的年龄差距非常小,很容易与他们相处,甚至相处的非常好,但是有时候有些学生会没大没小,弄得我很尴尬。该如何把握与学生的交往的一个度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思索。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较浅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我来说起步不长,但要形成完整的理论性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创新。

篇5: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走入误区。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取悦他人而作文,尽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本文首先正本清源,鲜明地提出作文教学的意义与目标,不是为了应试,也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个体生命的宣示。接下来阐述了激发兴趣,指导学法,自改创新等几方面的做法。最后写个人的一点体会与思考,对作文教学作出一点探讨与尝试。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命宣示 因材施教 探究感悟 创新 自改

叶圣陶先生1941年在《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一文中写道——“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这句话点出了作文的实质;作文是因为学生心灵和生活的需要!从心理学上看,写作动机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这感悟和思考的前提。是生活中大量的如海潮般奔涌的素材,或者也可以倒过来说,是生活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忍不住有种要表达的冲动,因此,热爱生命,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这应该是写作的一个规律。

要知道,作文并不是一道语文作业,而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并不是老师的教学指令,而是我们自身的生活方式;作文不是也不应该是编造出来的而应该是“从心灵流淌出来的”。只有平时对生活倾注了热情的人,生活才会给他以丰厚的写作素材的馈赠,在生活中接受锻炼,考验,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学素养,才能写出一篇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文字优美的佳作。所以唐代大政治家、军事家、海内宗师裴行俭尝谓“士必先器量而后文艺”,毛主席说:“生活是文艺的源泉”这是有充分根据的。

其实依据语文新课标,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事和作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验与亲身体验,我认为“习作就是个体生命的展示”,学生写作,动机必须首先是源于作者内心的冲动,是个体生命的宣示,必然充满鲜活的真情实感与生命的激情。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心灵出发,以生活实践为载休,着重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体现出来真正的人文意义,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我表达,引导学生学会享受生命,巧于创造,善于交往。一言以蔽之,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生命的精彩,具体说来,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吃透学生,把握特点,因人而异,分步实施。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因材施教是一条普遍的教育原则,只有对学生有了透彻的了解,教学才有针对性。《论语》中记载有“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对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孔老夫子做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答案,正是对“求也退”,“由也兼人”两人截然不同性格的深刻把握,才针对性地分别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回答,如果对学生的情况若明若暗,就不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把握目标,分层实施,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写好作文的前提。

“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感悟。在《论语》和《庄子》这两部经典中,大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先秦哲人庄周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内心情感,设身处地从孩子们的心灵出发,不拔高,不矮化,循序渐进,顺其自然,乃作文教学之根本。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作文就会自然而然从学生心底流淌出来,当学生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的时候他们的写作兴趣已经不可抑制了。

除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①尽可能地把写作变成学生的生活需要。

如果学生为作文而作文,那么,他很难对写作产生真正的兴趣,只有当他觉得写作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时,这样的写作才会真正写好。因此,我们要通过努力尽可能地把作文同学生的自我需要结合起来。北师大版新教材五年级第十册语文共有十个主题单元,涉及到“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等十个方面内容。题材多样,内容十分丰富,结合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生活实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与体会,生活经历及体验,就会感到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道德实践与创新实践,让学生写自己在寒暑假中的见闻与收获。在开学时写一写新学期的计划,中间写学习反思,期末写一写复习计划与总结等„„平时更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或一些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实用中写作,新年到了,请每一位同学互相写信,互致新年的祝贺,家长会前,自己练习写一份请柬给家长送去,学生对教学或身边事物有什么看法和建议,都可以写篇有说服力的文章在班上念等,这样,既可增进互相交流与理解,又能锻炼自己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提高学习效果。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发表欲,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就像我们说话总希望有人听一样,我们写的文章也希望尽可能多的人读到无论是黑板报、广播室,还是《小小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凡著诸竹帛者谓之文学”,关键指导,重在参与,教师要以身作则,当学生看到一月,每一期都有新作发表,自然信心百倍,这样即可激发习作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何乐而不为呢?另外,经常让学生在班上宣读作文也是一种口头发表形式这对学生的鼓励也很大。

③让学生的写作形式多样化。

只有作文的写作,学生是很难有兴趣的,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实际上体现了学生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而且,在这多样化的写作中,学生往往不知不觉地将作文与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因此,我们主张学生不拘格地写作,随心所欲地表达——让学生写作形式多样化,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具体形式可以有日记、随笔、班级日报、读书笔记、散文小品/小论文等,还可创作剧本,小说童话/儿童诗歌„„形式多样,不必要求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尽情尽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说“要勇于并善于创造性地写作”,并不是不要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而是强调要把在课文中汲取的写作。养料轻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够在构思上“与众不同”,也就自然体现了“创造性”。

所谓构思上的“与众不同”,可以简单概括为立意新、题材新、语言新。所谓立意新,就是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勇于冲破破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题材新,就是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普通的但又反映了社会本质或生活含义的一些素材。

所谓语言新,就是要摒弃作文中公式化的描写,雷同的形容,陈旧的比喻等等,而代之以朴实,新鲜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言语。

创造性地写作,作为教师来讲,最关键的是鼓励学生“让思想冲破牢笼”,对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善于感受生活,勇于表达个性。

4、教会学生的自改能力。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叶先生说:“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给些引导和指点”,他呼吁要克服语文教学上两个难题,第一,教师要少讲,让学生自己学;第二,在作文教学上,要改变精批细改的做法,要启发学生自己修改文章。

教给学生一定的美学原理和写作技巧,初步学会习作的自改方法,每次作文可把全程分为以下程序:

①搜集材料(或实地考察,教师启发,相互讨论等)。②酝酿构思(剪载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草拟提纲)。③初写草稿(根据中心,提纲写正文)。④师生评改(学生分组初评,教师重点批改)。

⑤自改定稿(根据批改意见,反思初稿优劣,定稿并写后记)。

三分写作文七分改,学生修改时,注重从主题中心,结构层次,语言表达,语法修辞,标点及劣写各方面细心检查,反复修改,形式可分为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统一标准,明确目标,教培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审美技巧,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种多样,争取为我校语文教学闯出一条 引路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鲁迅,巴金、叶圣陶等教坛先辈反复强调过的,亦即充分尊重师生的“智力生产力”,共同呵护我们的“课改实验田”。不能沿用九斤老太的眼光看待新事物,百看百不顺,动辄泼冷水,打棍子,学会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逐步推动习作教学的健康发展。

总之,让我们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全面发展为目标,循序渐进,开拓创新,让作文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为今后全面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选

①《现代作文论》教育出版社2002版 ②《典论·论文》 ③《尚书·尧典》

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⑤《语文教学论》,陕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李景阳主编

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篇6:数学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内容提要:

一、课改的必然性;

二、课改的关键;

三、课改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准备 不够充分。2.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3.教学活动不只是形式;

4、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必然转变观念取其精华自主学习品德培养

现在学校要求老师们对教学进行课改,每个人都讲新课改,这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老师感到茫然而无从下手,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但对于课改不单是学生,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老师自身的变化,观念的改变。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我从去年开始数学教学,我校从2009年10月开始组织教师讨论课改并加以实施,现在正处于探索阶段,外面好的教学模式我们并不能直接拿来用,因为它并不能适应我校当前的教学及学生实际,所以在这里我把这一段时间对课改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改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学生发展,我校实际也要求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新路来改变当前不容乐观的状况。而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课改的关键

课改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虽然我自己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但通过学校领导的指导,同教研组老师的讨论及自己的学习已经认识到自身的问,以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会有大的进步。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束缚。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不能再是像填鸭式,而是对知识自主的探究、渴望、索取,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进行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三、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我校教师在学校的组织领导下,对杜郎口、洋思等一类课改先进示范校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不能把他们的课堂直接拿过来为我所用,而是取其精华,能用则用。为了实现新课标,数学课堂教学,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让学生准备好、预习好要讲的内容(在老师的预习题纲指导下)。由于毕竟对这些还不太适应,操作起来也不十分得心应手,所以有写局限性,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2.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进度不能正常进行,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有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也耽误一些时间,导致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当然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课程预习及课堂上完成,教师起指导和评价作用。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研究讨论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学生也增强了自信和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应该及时的激励或表扬,使其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活动不只是形式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转变前提是学生思想的转变。学生教育德育为首,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思想,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改变课堂模式,使学生变应付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4、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要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定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篇7:我在加国找工的几点体会

在国外,无人可以帮你,每个人都忙着生活。所以,只有靠自己,国内的专业知识和人际关系技巧是唯一可以帮自己的本钱。国内靠虚度时间来维持生计的朋友最好不要出来。这里的面试比较严格,而且从一点看一个面,三两句问话就掂量出应试者的水平。外国人也不是吃素的,绝对是吃荤的。主动人在国外一定要active。主动,积极才能赢得机会。机会往往光顾勤奋的人。靠等,只能等死。连要饭,也是要去要的。

务实的态度

工作的职位要与自己的实际水平,与身处的环境情况相当。即新移民的第一份工作的起价就我专业来说是$30000-$35000,如果广告说给$40000以上,大多数不是为你准备的,你可以试一试,但不要抱希望,有面试机会,就算运气很好了,没有回音是正常的。

篇8:小学美术新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故事、表演,包括实践体验等活动,将知识同游戏、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程资源变得有趣、活泼。有一次在美术课上,我发现一个学生把太阳涂成了草绿色,我就问她:“为什么?”她甜甜地回答道:“要是有一个绿色的太阳该多好呀,夏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多么奇特的想象!”我由衷地赞叹道。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感知生活和环境,体验生活,做到“心中有画”。

营造课堂气氛,还可以借助于旁类艺术。例如:我在教《我的好朋友》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听三段音乐,第一段音乐节奏强烈;第二段音乐轻快悠扬;第三段音乐杂乱。然后请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从第一乐段感受到看到好朋友时激动、振奋的心情;有的从第二乐段感受到与好朋友一起玩时舒畅、快乐的心情;有的从第三乐段听出了好朋友烦恼的心情,心里感觉乱糟糟的……紧接着让学生回忆、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再根据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所得感受与不同形态的线条联系起来。学生一下子就在不同旋律的音乐声中掌握了以不同形态的线条来表现自己好朋友的形象。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教育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小老师教学”,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能为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表演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和实践,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活动并体验审美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当学生要做“小老师”时,要把别人没看过的作品展示出来,或者要把别人看过的作品讲清楚,要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告诉同学,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五年级2班的蔺相鹏、封富豪等同学在当“小老师”时,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勤练习等等方面忙得不可开交。为了练习基本功,还利用了不少课余的时间,专心地进行互相交流。可以说,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丰富了许多知识,拓宽了视野,学会了交际。学生们会自主地挑选漂亮的图片,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加强了学生们的绘画技能;打开了学生们的眼界;开拓了师生间的交流空间。在“小老师教学”游戏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做教师的心情,有个学生说:“没想到当老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呢!”这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几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当过“小老师”的学生,大多数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正面鼓励,增强自信心

美术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成功地利用了情感的参与,而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就是鼓励。当受教育者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时,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乐于受教,自信心增强,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孩子受到激励后,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在《我的未来》想象画教学中,我让他们每人画出自己的未来,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画得很糟,可在课堂中我却表扬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更丰富的想象,在他们后来上交的作业中,能看出画面各不相同,充满了想象力,画得更美。在以后的想象画教学中,学生都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在教学中要创设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万不能随意批评学生,那样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取得教师预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要一味地寻找缺点,而是要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获得学习的动力。

篇9: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科学研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而教师作为新课改的推动者,应当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将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服务者、引导者,为学生解决问题提出引导和帮助。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高中化学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总结出了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日常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还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器具,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因此,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学习,充分利用新课改这一有效机遇,更新观念,自我完善,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觉得具体有以下几方面需要调整、更新,促使自己专业成长:

1.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重新认识高中化学教材和整个知识体系,研读和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教材编排意图,找准切入点,进行备课,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节课能使学习学有所得。

2.教师应当重新审视现代教学环境,不断学习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器具和实验仪器及教学软件等。随着社会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安排了新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与社会更贴近的相关知识也作为拓展类知识安排在其中,要求教师务必会做PPT、能插入音频或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内容、知识、实验以多种方式呈现,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应用。

3.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体会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离我们生活很近,学化学很有用。如,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能联系社会中一些不法商人利用SO2的漂白性漂白银耳,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两种银耳,一种未被漂白,颜色偏黄;另一种被SO2漂白,外观雪白很好看。设置情景,若你到街上采购银耳,你会选择哪种?这样的教学设计很能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4.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常用的有: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以及演绎法等,当然,在这多种方法中都应当秉承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形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中,侧重于化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以老师讲,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学习以老师一言堂灌输式为主;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种方式只适合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缺乏思考性和创造性,很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当转变观念、转化角色,课堂中走进学生,多以开放式、探究式问题引导、激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与老师、同学的沟通能力等。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的个体到积极参与的主体,课堂中老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合作者,让老师、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教与学,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效果,让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加强学科间渗透

传统教学中,仅仅注重单一的学科学习,将学科作为单一的存在个体,并没有做到联系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多种学科时感觉困难、内容繁重。而新课程中更加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联系,不仅仅将学科作为单一存在个体。例如,在学习化学中可以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相结合,让学科间充满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联系发展的思维模式。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一《必修1》碳酸钠时,可以将化学与人文历史相联系,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这样不仅学习了纯碱的工业制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侯德榜先生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因此,这种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学习模式既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科学观。

四、帮助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师不应当仅仅将眼光局限于课本上,而是从多角度、多渠道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图书馆、科技馆、研究所、参观知名企业等方式,展开相关调查等活动,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宽视野、提升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电视、电影等途径来获取化学知识充实自己;如针对现在的热点“雾霾”问题,可以思考其成分是什么,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产生原因是什么,解决措施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一活动,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务必更新观念,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成为一个与时代同步的教师,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化学,爱学化学,用好化学。

参考文献:

[1]谭世欢.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張润霞.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赵姝婷.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储呈俊.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高中数理化2012.

篇10: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

贵池区梅街中心学校

钱让平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是这样阐述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还提到:“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基于对《课程标准》中这一理念的理解结合平时的写作教学,谈谈我在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创新”做法:

一、鼓励学生吐真言,抒真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小学生年龄虽小,也有自己的情感,要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在作文教学时,我给学生以“自由”。每次习作中,首先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展开自己的想象,抒写自己的情感;同时还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方式,写出真切而有特色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从们常会见物思主或触景生情,此刻的感受、想法才是真实的。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中,无论是阳历还是农历。都有许多传统节日,遇到佳节,你也许会回忆起美好的往事。也许会特别思念某个人,也许有许多话儿向谁诉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有的学生想起了中秋节时,让他最先尝到月饼乐趣的外婆;有的学生想起了“六一节”在拥挤的大街上,将他拉离车道避免一场车祸的不知名的叔叔;有的学生想起了“母亲节”,可妈妈却因家庭纠纷过早地离开人世的伤心事。„„至此,我及时提出作文要求:将你在那个日子里所思所想所感写下来,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字数不限。同学们“沙„„沙„„”挥笔直抒。一节课的时间,多数同学轻松完成这次习作。如此,习作所涉及的范围适度扩宽,降低了运用知识的难度,不但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而且便于学生储藏大脑中的知识经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写起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二、进行多元评价,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般的作文评价,是以老师的讲评作为一次作文训练总结。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次作文训练我都进行两次讲评。第一次,在学生写出初稿后与指导紧密结合,着重训练学生的自评能力;第二次,在学生定稿抄清后与欣赏融为一体,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落实训练要求。例如:四年级下册“习作2”的作文训练要求是:认真观察一处景物,抓住其特点,再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介绍家乡某一处景物的作文。第一次讲评时,我主要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构思本次作文,其中写《故乡山水美如画》的汪靖霖同学谈到:我依照课文‘总——分——总’的写法,安排这篇文章结构。主要内容是故乡的青山和白洋河两大部分。在作文中,选择山顶上的树林、山腰中梯田似的茶园,山脚田野里的庄稼。白洋河边草地的景物,还加上鸣叫的小鸟,奔流的河水,吃草的牛等„„

这样的自评,可以从“大处着眼”,了解学生的立意,选择是否吻合本次文题。接着,我出示一篇带有普遍存在问题的作文案例。让学生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大胆地找优点,挑毛病,说改法。

三、多角度地进行作文批改

在作文批改中,我有所侧重。对于优生,批多改少,肯定优点,加以鼓励;指出缺点,给予提示;侧重语言、表达和立意方面的点拨。对于差生,侧重材料选择与结构安排方面的辅导。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这句话给我在作文批改中的启发很大。小学生的作文,并不像成人一样有奇妙的构思、巧妙的布局、老练的笔调和飞扬的文采。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我让学生学会自己批改。我是这样引导他们进行自己批改的:A、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重新感受一下协作的过程,说说自己作文的优缺点;B、学生之间互相批改,即学生看同桌、同组同学的作文。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同伴的作文之后,油然产生一种亲切感,更能促使他们与同伴、同学互比。从而在互比、互评中促进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渲染“佳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1佳作欣赏,每次选择不同特点的几篇佳作或几个有特色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在班上自己朗读,再通篇引导学生品评欣赏

2佳作展览。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开辟“佳作专栏”贴上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全体同学欣赏。

3佳作交流。定期举办佳作交流会,让学生谈谈佳作是怎样写成的或谈谈看了教师的批改后的习作体会。或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4设立作文成果袋。每学期一开学,我就给每位学生发一只挡案袋,由学生自由设计封面,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成长起步”、“进步天使”、“校园小作家”等。我定期将学生满意的作文放入袋内。这样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品尝成功的乐趣。

篇11:我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做法

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因此,班主任的行为应具有表率作用,所以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班主任的威信。

2、沟通你我作为班主任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跟班主任之间多建立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每天利用课间或课外活动时间,和几位学生聊聊天,畅谈开心事,倾述苦恼事„„对每位学生的谈话,我都十分专注地倾听;对每位学生遇到的苦恼,我都以朋友样的给以真诚地帮助,收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3、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班会课

对于学生中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良现象有意识的安排主题式的班会课让学生判断、反思、讨论、评价等,让学生学会判断、学会分辨,及时改正。利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进行情感教育,比如感恩、励志、奉献等。

4、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增强班级凝聚力

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有意识的让一些后进生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发现他们除学习以外的长处,并且得以发挥,树立他们的自信,借此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团体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5、每日常规势在必行

6、家校联系必不可少(尽可能让家长和老师保持一致的态度)

另外,根据班级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理几点如下:

1、搭建心桥(对于班级中相当一部分离异家庭的学生或者是父母长时间疏忽对其关心造成心理异常的学生)

对于他们,总的来说不能歧视他们,对他们的处境要同情和理解,要主动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减轻痛苦,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友情。其次,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强化教育。如针对其中学习不良的进行个别辅导加强智力培养;针对有不合群的在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特别留意让他们参加以加强人际交往教育,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纯真的友情;针对有忧郁情绪的利用开展文体活动的机会来进行情绪的疏导;针对有暴力倾向的平时一方面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另一方面加强规范教育,一旦发生暴力行为,进行隔离再教育等等。总之,时刻重视将他们引向向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发展的轨道上。

2、适时鼓励(遵守纪律但基础差导致没有任何信心学习的学生):

班主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当学生在学生上取得成绩时,会自然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得到很大的乐趣。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排第几,只要成绩比以前进步了,就要肯定他的成绩,鼓励他继续努力。比如:班上有位同学语文基础向来很差,每次默写几乎全错,本学期初有一次文言文翻译默写几乎全对,我就抓住机会及时对他鼓励,于此同时,老师向他提出更高一点的学习要求,这样他就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而且也会使他有信心有勇气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3、弹性惩戒(对于一些屡次受教屡次健忘没有自制力的学生)

对于一些屡次教育屡次违纪的学生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加以警醒。根据本班情况制定了几条违纪惩戒。如果学生违纪,他可以从相应的惩戒措施中进行选择,并在监督下认真执行。目的是不断督促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12: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诸城市龙都街道孔戈庄小学罗敏;金丽娜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03-0

1当前,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之中。通过各级教育部门不断地组织专题讲座和听评课等交流活动,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通过平时的听课,笔者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并未真正融入这股洪流之中,他们重形式,轻实质,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重教轻学的老路子。综合以上正反两方面的情况,笔者认为,新课改要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在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

一、彻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败的先决条件

观念主导行动。教师必须吃透新课改的实质,充分认识旧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弊端和新课改的根本要求,彻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尤其要获得能力的提高,以便为今后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解除学生的各种顾虑和束缚,明确告诉学生自己教改的思路、做法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明确自己的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地发展自己,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就教师的作用而言,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并非削弱了,而是对我们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准确定位,在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方面下功夫,在彻底放弃“一言堂”做法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创造机会。重点做到“三要”: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提纲”。提纲的设计,既要注重知识点问题的提炼,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使之真正起到指导学习的作用。二要全面把握和调控课堂局势,科学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有效性。三要搞好“精讲”环节,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精讲点拨,解除学生疑惑,拓展知识空间,强化知识网络化建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课改系列工程的重中之重

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新课改形式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口头号召,而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训练措施。一是要有方法上的指导。比如预习哪些内容,如何预习,达到什么目的等。二是要跟上检查督促。比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互查,上课伊始时的抽查等。

(二)独立自学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组织学生“依纲自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默读课本,整体把握当堂所学内容的全貌,独立解决“导学提纲”上的问题,发现疑难点,以备小组交流时进行讨论。这个环节最主要的是强调学生的独立自学、静心默读、目标明确、注重发现,最忌讳的是心不在焉、随意交流、目标不明、效率过低。

(三)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包括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两种形式。其主要任务是:讨论交流学生独立自学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并通过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产生化学反应,拓展知识空间,促进能力提高。其操作步骤是:先进行小组交流,在组长的组织下,检查每个同学的自学成果,交流不同的见解,最终达成共识,并提出共同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组间合作,由各小组代表提问质疑,其他小组代表依次抢答释疑,并最终发现共性的疑难问题,以备教师精讲点拨。

(四)自觉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见解习惯的培养。对于大多数农村学生而言,不愿参与小组讨论、不愿发表个人见解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习惯于“一言堂”,霸占了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平时又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在心理上、意识上存在着障碍,不习惯参与课堂发言,以致造成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习惯,一是教师必须放弃“一言堂”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二是要坚持不懈地鼓励和训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赢得自信、享受快乐。

(五)善于及时归纳总结习惯的培养。在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结束之后,让学生完整系统地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结构,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关于这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口头归纳,也可以训练学生绘制“知识树”,不管哪种形式,关键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自主达标互评习惯的培养。在课堂练习环节,要培养学生像对待考试一样严肃认真、快速高效地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并通过小组间的互批互评以达到自主达标、合作达标、矫正补偿的目的。

上一篇:九年级四班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五一祝福语简单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