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土地开发合同

2024-04-29

投资土地开发合同(精选8篇)

篇1:投资土地开发合同

投资土地开发合同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提高耕地质量,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做好“占补平衡”工作,根据中牟县人民政府县长办公会议纪要_____号和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定,引进社会资金投资进行复耕,开发整理项目位于濮阳县境内,拟开发未利用地面积约4000亩,每亩投资4000元,总投资1600万元左右,预计新增耕地4000亩,经双方协商同意签订本合同。

一、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1、项目投资方:河南维龙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开发整理所需全部资金,并承担投资风险。甲方委托中牟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为项目承担单位,行使法人权利、履行法人义务。

2、项目的实施,应根据国家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定,实行“五制”。

3、项目竣工经验收后,指标优先满足濮阳县需要,节余指标经市政府同意,甲乙双方协商后可纳入省级交易平台统一交易。

4、中牟县及市定项目使用补充耕地指标收取的开垦费,甲方和乙方按三七分成;通过省级交易平台收取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价款,除去市财政留存外,甲方和乙方按**分成。

5、甲方负责对项目的勘探、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乙方予以协助。乙方负责工程施工及工程监理的招投标等其他有关事宜,招标过程应接受甲方监督。

6、甲乙双方要共同监督项目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土地开发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保证质量要达到全部合格。

7、项目申请、验收和检查等工作由甲方负责。

二、本合同项目资金的使用,由甲方和乙方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共同监督管理。

三、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双方必须认真执行,不得违约。

四、项目的动工开发时间待项目立项后另行确定。

五、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如发生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合同无法履行,双方都不视为违约。

六、本合同共两页,一式六份,甲乙双方各三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人代表:

年月日法人代表: 年月日

篇2:投资土地开发合同

甲方:

乙方:

为了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满足乙方发展的需要,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就乙方在甲方所属的经济园区内征地办企业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项目名称、注册地址、经营范围

1.项目名称:

2.注册地址:

3.经营范围:

二、投资规模、生产规模

总投资万元,注册资本万元,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税万元。

三、项目用地:

1.项目用地性质:工业用地,期限为50年

2.用地面积:面积亩,准确面积以国土部门测量为准备

3.项目选址:东至,西至,南至,北至,具体位子以规划红线为准。

四、项目开发期限

双方签约后,一个月内甲方交付红线图,已方收到红线图一个月内开工建设,一年内完成厂房建设

五、土地价格为打包价

土地出让价格为万元/亩(含青苗补偿费、劳力安置费、拆迁费、上交省市规费、“三通一平”费用、契税、及所有办理国有土地证费用),总价款为万元整。

六、付款方式

首期付款为总付款的%计万元(在协议签订后一周内付清),甲方交付土地红线图给乙方后10天内,乙方付土地款的%计万元,方可开工建设,余款在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前一次付清。

七、甲方责任

1、收到首期土地款之后,负责“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乙方建设生产需要。

2、甲方提供全过程服务:协助乙方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以及立项审批,领取规划建设许可证,房产证,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其费用由乙方承担。

3、负责监督乙方按协议规定使用土地。

八、乙方责任

1.负责投资资金的及时到位,确保在“三通一平”后一个月内及时开工建设,建筑过程中的建筑税收在洪蓝镇缴纳

2.负责提供办理项目立项、审批、注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手续。

3.乙方必须征得甲方同意后,方可办理自营出口

4.要求乙方投资强度达到每亩100万元人民币,并且亩均税收达万元。

5.负责进集中区项目符合安全、环保、消防要求,项目规划设计应通过有关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工建设。

九、违约责任

甲已双方在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必须切实履行,如有违约,违约方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

1.如乙方在约定时间内未能足额支付首期土地款,甲方有权终止协议。

2.乙方自项目协议书签订后一年内不能开工建设并影响开发规划时,甲方有权终止协议并将乙方征用土地收回,已支付的土地款90%退还。

3.乙方改变用地性质,应补交土地出让金万元/亩。新晨范文网

4.甲方在约定的期限内(除不可抗拒因素外,如雨天等),未做好有关土地平整及基建通水,通电等事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十、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前,如遇国家土地政策调整,费用由甲乙双方另行商定。

一、本协议以双方签字盖章,甲方收到乙方定金后即生效。

二、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必须切实履行,如有违约,违约方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及赔偿对方一切损失。

三、本协议一式陆份,甲方四肆份,乙方贰份

四、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乙方:

代表:代表:

篇3:浅谈政府投资项目合同外投资控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合同外投资,效益

土木工程实施中, 由于工程项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 或设计图纸深度不够以及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与环境情况的变化, 或合同双方当事人出于对工程进展的考虑引起对工程的变更, 产生合同外工程量, 增加支出。由于合同外工程内容广泛, 构成原因复杂, 且发生时间长, 有效控制存在难度, 因此加强工程合同外投资控制非常重要, 是建设单位准确确定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投资的重要手段。

一、工程项目合同外投资类型

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合同外工程, 主要有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两种。

设计变更是为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 完善工程设计和适应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原设计单位同意而出具的设计变更联络单。

工程签证是施工企业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 如因施工条件的变更所引起的工程量变化。

二、工程项目产生合同外投资的原因

工程项目合同外投资形成的原因主要如下:

1、项目前期工作不够深入, 设计不够完善, 存在产生合同外投资的“缺口”。

土木工程在设计过程中, 由于地质勘探的频率或深度不够, 或对工程所在地的情况了解不够等都可能造成设计缺陷, 如道路修建工程中经常存在的地基改良、换填土等, 就是前期勘探资料不准确而造成的设计与实际脱节, 施工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根据需要进行变更, 增加工程投资。

2、招标文件或工程合同不严谨, 为后期结算留下漏洞。

一是招标文件内容不周全, 制定的合同条款不清晰, 存在增加投资的可能。如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存在漏项, 合同执行时只能做合同外项目处理;二是所签订的合同存在瑕疵或自相矛盾的地方, 如某房建项目的小额装修工程, 业主与施工方签订的合同约定以固定金额包工包料, 但在合同的工程预算表中又将许多主要项目计列为暂估价、约定按实际耗损或采购价计算这样就会使后期结算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增加投资的概率很大。

3、征地拆迁等用以保障工程如期推进的配套工作滞后, 产生大量合同外投资。

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拆迁工作阻力很大, 一般难以一次性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土地, 致使有利于节约投资的许多设计细节无法实现。如道路设计中常将某一标段超出设计标高的土方调剂到低于标高、需要填土的路段使用, 以实现节约投资的目的, 但在实际施工中, 往往会因征地拆迁因素而难以实现全路段同时开工, 这样原先设计的不同标段间的土方调剂就无法实现, 进而产生大量的合同外购土及弃土费用。

4、某些人为因素影响。

一是不合理干预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有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和程序, 但在某些项目实施过程中, 有关部门或人员常会以原设计“不科学”、“不实用”等理由要求重新进行设计或大幅修改, 这都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重新设计会增加设计费用或造成对原设计单位的赔偿, 对已施工项目的设计进行大幅修改则需拆除已按原设计完工的部分工程或增加新设计的工程量, 增加了投资费用。

二是不尊重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 盲目抢赶工期导致投资额大幅增加。在工程建设中有关部门常会要求业主以短于合理工期的时间完成项目建设, 而短时间内完成的项目常常无法履行正常的招投标程序, 一般是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 无法通过招投标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另外, 抢赶工期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方法或使用的材料也会异于普通施工过程, 造成施工成本的大幅增加, 而且盲目赶工也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造成后续维护的困难及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是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建设标准, 致使合同外投资增加。国家对项目建设特别是办公用房建设有严格标准, 一般要求为“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简朴庄重、普通装修”, 但在实际施工中, 相关部门常会不断变更, 增加建设内容, 造成装修等费用大幅增加, 而业主或代建方职权有限, 基本上没有拒绝执行的能力, 只能按其要求提高标准, 增加投资支出。

三、加强工程合同外投资控制的建议

1、重视项目前期工作, 完善工程设计。

一是要提高勘测工作的准确性, 提供完备的基础资料。对勘探单位的选择, 既要考虑费用因素, 也要考虑资质及技术实力, 同时通过在合同中约定的考评条款督促其不断提高勘测工作质量;二是工程设计应尽量完善, 以减少变更的机率。首先要按合理的周期进行设计, 避免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造成的缺陷。其次要做好设计方案的评估审核, 通过多方位、不同层级的评审, 及时发现缺陷并督促设计单位进行完善, 实现设计优化, 降低工程成本。

2、将合同起草与招标文件编制有机结合, 从源头上规避合同漏洞。

编制好招标文件是规避合同风险的基础, 首先应通过招标确定监理单位, 由其与业主和设计方一起研究招标文件, 进行图纸会审, 对于关键材料和设备, 还应进行市场调研, 以编制出高质量的具有全面性的工程量清单, 提高工程量及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其次, 在合同条款约定上, 对工程款支付、合同外项目的认定及计量、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考核奖惩等都应明确, 并经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会审后报相关部门审核。对以直接委托方式签订的合同, 造价的确定还应通过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公司内部审核机构的认可, 以保证合同金额的合理性。

3、在确保设计质量的情况下, 结合本地区特点选择经济合理的设计变更方案。

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中都会遇到无法预料的问题, 需要进行方案变更, 但不同方案费用往往大相径庭, 而设计方由于其设计费与工程造价相关, 对经济适用性方案的选择并没用积极性, 因此需要业主结合施工现状等条件, 以节约投资为原则, 促使设计方提出经济合理的变更方案, 以控制投资金额。

4、准确合理地核算变更项目的工程量及单价。

工程计价的重要部分是变更项目工程量的计算, 对变更工程的计量应以如下几方面为依据;首先是设计单位提供的变更设计图纸和文件, 可起到总体控制的作用;其次是现场监理的记录, 是确定变更工程量的重要依据, 业主方应督促监理公司配备符合要求的现场工作人员实施监理职能, 同时还应通过考核奖惩条款促使监理公司自觉履行工程造价控制职责。另外业主方自身也要配备精通业务的高素质人员进入工地抓现场管理, 以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 较为准确的把握工程变更的必要性。

5、加强征地拆迁等工程前期工作的推进力度, 减少因此增加的施工阶段合同外投资。

征地拆迁困难是现实问题, 也是阻碍项目建设按期完成的主要原因。对受征地拆迁影响的项目首先, 业主要加强与市及城区征地拆迁主管部门的沟通, 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为工程顺利施工创造条件。其次, 对受征地拆迁影响巨大而需大量增加投资的项目, 相关部门应考虑暂缓推进项目建设或待征地拆迁工作取得成效后再予推进, 因为从整个项目看, 在仅完成部分而项目整体未完工的情况下, 该工程并不具备使用功能, 此时增加大量投资先行完成部分工程没有实际意义。

6、严格执行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政策, 强化部门间的联合监管。

一是要加强部门间的交流, 提高政策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对施工中增加投资的管理, 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有的是监督工程变更程序的执行, 着重于对设计变更等增加投资事项的审批管理, 有的是对工艺变更的必要性进行审核, 确定变更工艺, 估算增加的造价, 不同部门着眼点不同, 对政策理解可能也存在差异, 因此, 要加强部门间的联系, 通过交流和探讨, 使各部门在工程变更上达成一致意见;二是要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的相关规定。用于规范项目施工增加投资的规章或制度很多, 要督促建设单位切实执行这些政策, 提高文件的强制力和执行度。

7、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尊重客观规律, 按工程建设的客观要求科学合理地推进工程建设。

一是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推进项目建设。基本建设的各个程序都有着重要作用, 只有各个程序都按规定履行, 工程建设的完整性才有保证, 工程变更的频率才会减少;二是减少对建设项目的不合理干预。项目经法定程序审批后, 就应按审核通过的施工图纸稳步推进, 相关部门和人员不应再以各种理由进行干预, 增加不合理的变更项目;三是对设备购买、装修等费用应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不得轻易提高修建和配置标准, 把工程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节约财政资金,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篇4:风险投资合同研究综述

关键词:风险投资合同;控制权理论;风险投资理论

对风险投资合同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在风险投资理论研究方面强调的是合同对现金流和控制权的分配。对控制权的研究来源于不完全合同理论,研究不同类型的合同如何影响控制权。而对现金流的研究来源于传统公司金融理论与风险投资的结合,被称为风险投资理论。这种理论使用机制设计的原理,通过建立双边道德风险模型,寻找不同条件下的最优融资合同。风险投资合同的实证方面,主要针对风险投资合同的条款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投资合同差异。

一、 风险投资合同的理论研究综述

1. 控制权理论。Aghion和Bolton(1992)的研究是控制权研究中的开山之作。Aghion和Bolton模型强调的是企业控制权的动态变化:债券和股权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收入和税收的不同,更决定了控制权分配的不同。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1)提出了控制权分配在风险投资中的重要性。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在公司退出方式上存在矛盾,谁具有退出策略决策的控制权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双方能够预测、谈判以及描述未来发展中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合同就可以相应的进行调整。不幸的是,金融合同本质上就是不完全的。这种合同的不完全性意味着如果不能决定未来要选择哪种行动,就要找到一种控制权的分配方式,将选择行动的权利交给某一方。(2)指出了风险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利益冲突的来源:私人收益。私人收益指的是缔约双方中一方获得的一种收益无法和另一方分享。这通常指的是货币收益之外的部分,包括作为CEO的优越地位和豪华办公环境。而投资者通常只关注货币收益,这样双方都有可能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无效的决策,因此,控制权的分配可以体现出价值。(3)提出了控制权的条件分配方式。在公司运营良好的时候,由企业家控制;而在公司运营不好的时候,有风险投资者控制。Aghion和Bolton认为,实现这种控制权转移的金融工具,就是债券。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起到这种作用的是可转换优先股。

Berglof(1994)考虑的是一个企业家在0时刻向风险投资者融资,并准备在2时刻将公司出售给第三方买家的模型。他选择了6种不同的融资合同进行比较,包括无投票权企业家控制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者控制的股权融资,联合控制的股权融资,纯债权融资,可转换债券融资,债权与股权的混合融资。他发现,纯股权或是纯债权都不能保证拥有控制权的一方做出正确的决策。效果最好的是可转换债券,在好的时候把控制权分配给企业家,而在不好的时候分配给投资者。此外,债券和股权的混合融资方式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控制权决定了投资者和企业家谈判时的议价能力。

Black和Gilson(1998)的研究提出了控制权转移的方式。他们指出IPO不仅仅实现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更重要的是控制权发生了从风险投资者向企业家的隐形转移。因为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时会得到控制权,包括确定的董事会席位,特定否决权等,这些特权在IPO之后都会消失。投资者持有的可转换证券会转换为普通股,拥有的只是股份的投票权,而这些投票权也会随着未来的不断减持而变弱。IPO使得控制权从风险投资者手中转移到企业家手中,这成为了货币激励之外IPO对企业家的另一个激励。而这种控制权的转移不会写入合同,是一种隐性的转移,会随着IPO的进行而自然完成。

Hellmann(1998)研究了风险投资者拥有的一种重要的控制权——替换CEO的权利。尽管风险投资者和企业家都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价值,但是某些时刻,双方在发展的方向上还是存在分歧。Hannan,Burton,和Baron(1996)发现在企业发展的头20个月中,创始人不作CEO的比例是10%左右,在发展到40个月的时候这一比例上升到40%,80个月的时候替换比例高达80%。这种替换的情况很多时候是由风险投资者发起的。为什么企业家要把这么多的控制权给予风险投资者,而自己没有得到任何保护?答案很简单,企业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接受这种极端的条件。风险投资者认为,如果没有替换管理者的权利,他们的投资回报率不能得到保障;那么对企业家来说,要么拒绝融资,要么接受然后放弃控制权。风险投资者需要得到控制权,来保证自己寻找到的职业经理人可以接管企业。否则,寻找工作是无用功。而企业家在不做CEO之后需要得到金融补偿来弥补自己私人收益的损失。双方会确认替换CEO带来的整体净收益来决定最优合同的内容。CEO的替换会在以下情况出现时更容易发生:(1)职业经理人管理下的盈利能力更强;(2)企业家的盈利能力不强;(3)企业家的私人收益较小;(4)风险投资者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Dessein(2005)将Aghion和Tirole(1997)提出的名义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的概念引入了风险投资的公司治理。此前的研究认为,在风险投资中,名义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要么是相同的,要么是正相关的。而Dessein认为,事情恰恰相反:风险投资者缺乏实际的控制权,因而要求得到更多的名义控制权;而企业家在出让了部分名义控制权之后,加强了自己对于公司的实际控制。Dessein认为,信息不对称和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控制权分配的驱动力。企业家为了向投资者展示公司的好质量,所以愿意给予投资者更多的控制权,而这些控制权在公司运营良好的时候是不起作用的。投资者得到的控制权会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监督公司的难度增加而增加;随着企业家融资资源的增加而减少。控制权会发生条件转移,在公司业绩不好的时候还有更多的控制权转向投资者。Dessein认为,相比于传统的融资安排,这种投资者控制的情况在风险投资中比较常见,原因在于这些项目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较大的不确定性。

2. 风险投资理论。风险投资理论其实是公司金融理论和风险投资研究的产物。原因在于风险投资与传统的金融投资与公司治理存在着较大的区别。Sahlman(1989)为世人开启了研究风险投资的大门,他的论文《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与治理》详细说明了风险投资从融资到投资的过程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他提到,风险投资基金通常采用有限合伙制,每个基金的存续期都是有限的,在10到15年之间。风险投资基金收取1%~2%的管理费,并且享有20%的投资收益分成。在投资方面,风险投资者不会一次性将资金注入公司,资金的注入会分批完成,这被称作阶段投资(Staging)。在Sahlman之后,学者们开始逐渐关注金融合同的设计问题,考虑收益的分配以及风险的分担方式。

Bergemann和Hege(1998)认为,最优的金融合同重,投资者持有的股权比例应该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当期的持股比例会对下一期的风险分担产生影响。因为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后会不断得到关于企业的新信息,合适的金融合同会让这些信息对双方产生好的影响。在他们的模型中,企业家持有的股权可以看作是一种实物期权,期权的价值取决于合同的长度以及企业家行动导致的信息的波动性。这个期权价值反映了企业家的短期激励。由于企业家会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增加期权的价值,可能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产生代理问题,因此风险投资者要监督企业家,必要时对其替换。如果企业家的代理成本太高,风险投资者可以提前终止项目,并通过优先清算权得到投资的部分返还。

Casamatta(2003)研究的问题是在风险投资中,企业家应该向谁融资,又应该向谁咨询得到建议以及双方应该使用怎样的合同。她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应该从风险投资者还是投资顾问那里得到建议。结论是如果企业家不需要融资并且顾问的建议效率又高于企业家,那么企业家会选择顾问得到建议。如果企业家需要从风险投资者那里得到了资金,那么通过风险投资者得到建议比较有效。第二个问题是外部融资(向风险投资者融资)与内部融资(企业家自己出资)的关系。如果融资的规模很小,最优的情况是向风险投资者融资,风险投资者为了实现其收益,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增加公司的价值。这种融资,成为了对风险投资者努力的激励。而当融资需求较大的时候,企业家需要投入自己的资金,才有激励继续投入自己的努力,实现公司的价值增长。第三个问题是双方选择的金融合同形式要满足双方的激励。对应第二部分的分析,在融资需求较低的时候,最优的合同是风险投资者持有普通股而企业家持有优先股;在融资需求较高的时候,最优的合同是风险投资者持有可转换优先股而企业家持有普通股。对此的解释是,如果一方的投资较少,那么为了让他付出较多的努力,就应该让他分到更多的收益,因此出资少的一方应该持有普通股。

Schmidt(2003)解释了可转换证券如何提供最优的激励给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让双方都努力工作。他假设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都进行了投资,风险投资者的投资最初以债务形式存在;双方都付出努力,风险投资者在观察到企业家的努力水平后决定自己是否努力,以及决定自己是收回债务还是将其转换为普通股。可转换证券的作用机制在于,对企业家来说,他要得到最大的收益就必须想办法让风险投资者的资金留在企业中,因此他自己要进行投资同时付出最优的努力。而对风险投资者来说,如果企业家不努力,风险投资者自己努力得到的收益不超过债务的收益,那么他的最优选择是不努力并收回投资成本。如果企业家努力,风险投资者得到最大收益的方式是转换投资为普通股,并进行努力。可转换证券的转换特性相当于给予风险投资者一个看涨期权,投资者为了增加其期权价值会选择付出最优的努力。这个模型解释了风险投资的主动管理和银行的被动管理的差别。由于银行不能为公司增加价值,因此回收资金的收益大于转换为普通股的收益,因此银行贷款选择债务形式而风险投资选择可转换证券的形式。

类似的双边道德风险模型还有Marx(1998),Repullo和Suarez(2004),以及Hellmann(2006)。Marx(1998)认为风险投资者对公司的干预是有效的,因此要给予风险投资者一定的激励与进行干预。他的结论是,股权和债权的混合可以给予风险投资者最优的激励,效果好于纯股权和纯债权。Repullo和Suarez(2004)使用了机制设计的方法来分析阶段投资下的最优融资工具,他们提出,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可以证实的,那么最优的融资工具是普通股;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中期不能证实,那么最优的融资工具是可转换证券。Hellmann(2006)对可转换优先股在风险投资退出选择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可转换优先股对于IPO和并购的不同退出方式分配了不同的现金流,并且保证了退出控制权的有效分配。

二、 风险投资合同的实证研究综述

风险投资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晚,原因是风险投资数据不公开,比较难取得,这部分的研究从2000年之后才开始进行,代表人物包括Kaplan,Stromberg以及Lerner。其中包括对合同分配现金流权利和控制权的实证,合同条款对退出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法律制度下风险投资合同的差异,以及合同的效率比较。

Kaplan和Stromberg(2003)开启了对风险投资合同实证研究的大门。Kaplan在研究风险投资之前研究的是杠杆收购,他因此与很多大型的私募股权基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知道2000年前后他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合同数据,第一次对风险投资合同理论进行了验证。Kaplan和Stromberg验证的第一个事情是可转换优先股的广泛使用。在213个投资案例中,有170个案例使用了可转换优先股,只有7个案例没有使用可转换证券。其余的案例中使用的都是普通股和可转换优先股的组合。第二个事情是现金流权利和控制权的分离。从整体上看,风险投资者占有现金流收益的50%,创始人占30%,员工和其他人占20%。但是在董事会席位占优的风险投资者只有25%。第三个事情是控制性条款的大量使用,包括清算权,赎回权,自动转换条款,反稀释条款,创始人收益延期条款,创始人非竞争条款,等等。

Cumming(2005)研究了风险投资合同与退出之间的关系,他获取了1996年~2005年之间11个欧洲国家的数据。他发现,强大的风险投资者控制权会导致并购的可能性增大而IPO和清算的可能性减小。数据显示,如果风险投资者占有更多的董事会席位或是拥有替换CEO的权利,那么选择并购退出的概率会上升30%。与可转换债券或是可转换优先股相比,使用普通股融资通常代表着较弱的风险投资者控制,使用普通股融资会导致IPO退出的概率上升12%。风险投资者拥有否决权和替换CEO权利的时候,清算的概率下降了30%。

Lerner和Schoar(2005)对1996年到2001年的26个国家的210个私募股权交易进行了分析,考虑不同的法律体系对于投资合同的影响。数据的来源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其中包括的法律体系有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其中还包括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发现,在法律制度较差,法律执行力较低的国家进行投资,投资合同往往选择比较简单的普通股或是债务。而在法律制度良好,法律执行力较高的国家,投资合同则相对复杂,会选择可转换优先股或是可转换债券。原因在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执行力高,则合同的条款会得到保护,而在大陆法系和一些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国家,合同条款不受到保护,因此选择硬性的债务或是取得股权优势比较重要。在法律条款不受保护的情况下,只有得到公司的控制权才能保护投资的收益。最后,在英美法系投资的估值比大陆法系国家的投资估值高,而回报率也是英美法系的投资较高。

Kaplan,Martel和Stromberg(2007)对23个国家的风险投资合同和美国的风险投资合同进行了对比。他们描述了美式合同和非美式合同在分配现金流,董事会席位,清算全和其他控制权方面的差异。合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下有所不同,但是有经验的投资者不论所处的环境如何,都愿意使用美式合同。无论是否有经验,没有使用美式合同的投资者投资失败的概率要更高。他们认为,无论在何种法律制度下,美式合同的效率都是最高的。

三、 总结

在风险投资合同的理论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转换证券是最优的融资合同。可转换证券可以实现现金流的合理分配以及控制权的转移。而在实证方面,Kaplan和Stromberg也证实了可转换证券的广泛使用以及可转换证券对现金流权利和控制权的独立分配。同时,风险投资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着不同类型的金融合同,以可转换证券为代表的美式合同被认为是其中效率最高的合同。现在使用的各种类型的金融合同正在出现向美式合同趋近的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来说,由于无法获得风险投资合同的数据,实证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这是未来研究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而实际应用中对推广使用可转换证券,会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Aghion, P., Bolton, P., An incomplete con- 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2,(59):473-494.

2. Bergemann, D., Hege, U.,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moral hazard,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8,(22):703-735.

3. Black, S., Gilson, R.,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structure of capital markets: banks versus stock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43):243-277.

4. Casamatta C., Financing and Advising: Op- timal financial contracts with venture capita- lists, Journal of Finance,2003.

5. Cumming,D., Contracts and exits in venture capital financ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5,(21):1947-1982.

6. Dessein, W.,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in alliances and ventures, Journal of Finance,2005,(60):2513-2549.

7. Hellmann, T., IPOs, acquisitions, and the use of convertible securities in venture capita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1):649-679.

8. Kaplan, S., Stromberg,P., Financial cont- racting theory meets the real worl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venture capital contract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3.

作者简介:费方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铮,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篇5:投资土地开发合同

(划拨土地使用权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双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甲方),法定地址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姓名 ;职务。

(以下简称乙方),法定地址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姓名 ;职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订立本合同。

第二条 甲方提供给乙方使用的国有土地位于,面积为平方米。其位置与四至范围如本合同附图所示。附图已经甲、乙双方确认。

第三条 本合同项下的土地使用年限为 年,自本合同签字之日起算。

第四条 乙方同意向甲方支付场地使用费,包括土地开发费和土地使用费。

〔或:第四条 依据合资或合作企业合同,由乙方中的(注: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向甲方支付场地使用费,包括土地开发费和土地使用费。〕

第五条 土地开发费为每平方米 元人民币,总额为 元人民币。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须于本合同签字之日起 日内全部付清。

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支付了全部土地开发费后 日内,甲方应为乙方办理土地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颁发(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六条 土地使用费为每年每平方米 元人民币(美元或港币等),自 年 月 日起,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应于每年 月 日前向甲方缴纳当年的土地使用费。

土地使用费收取标准五年后根据国家〔或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有关规定由甲方作相应调整,调整后乙方应自调整起按新标准缴纳土地使用费。

〔或:土地使用费在合资(或合作)企业经营期限内不作调整。〕

(注:乙方依照有关规定可以享受减免优惠政策的,可依照减免规定拟定此条。)

第七条 除本合同另有规定外,乙方应在本合同规定的付款期限内将合同要求支付的费用汇入甲方银行帐号内。银行名称: 银行 分行,帐户号。

甲方银行帐户如有变更,应在变更后 天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由于甲方未及时通知此项变更而造成误期付款所引起的任何延迟收费,乙方概不承担违约责任。

第八条 该土地用于建设 项目,乙方必须按规划要求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

在本合同期限内,乙方确需改变土地用途的,经甲方同意后办理变更土地用途的手续。

第九条 甲方同意承担该土地的征地、拆迁、界址定点具体事务,并于 年 月 日前交付土地。

乙方应妥善保护界桩,不得私自改动,界桩遭受破坏或移动时,应及时书面报告甲方,请求重新埋设,所需费用由乙方承担。

〔或:第九条 乙方利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方原有场地,原有场地的界桩应由甲方重新核实。〕

第十条 土地使用年限期满或乙方提前终止经营时,本合同同时终止履行。乙方应向甲方交还土地使用证,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乙方对该土地内投资建设的建筑物、附着物有权处置,但时间不得超过,逾期由甲方无偿取得。

如乙方需继续使用该土地,须在距期满六个月之前向甲方提交续期用地申请,经甲方同意后,须重新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方可使用。

第十一条 乙方依据本合同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如需转让、出租、抵押,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办理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

第十二条 如果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不能按时支付土地使用费,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费额 %的滞纳金。滞纳期超过六个月的,甲方有权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三条 如果由于甲方的过失,致使乙方延期占有土地使用权,则本合同项下的土地使用期限应相应推延,乙方有权请求赔偿。

第十四条 如果乙方在该土地上连续两年不投资建设,甲方有权收回土地使用权。乙方已付土地费用不予返还。

第十五条 本合同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及争议的解决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和管辖。

第十六条 因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 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后生效。

第十八条 本合同所有日期均为公历。

第十九条 本合同一式 份签署,甲乙双方各执 份。

第二十条 本合同于 年 月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签订。

第二十一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约定后作为合同附件。

本合同附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土地管理局(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乙方:(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动产赠与合同

赠与人(以下简称甲方)、受赠人(以下简称乙方),双方就赠与图书事宜订本合同,其条件如下:

第一条 甲方将以下图书赠与乙方: 全套 卷 册 出版社发行

2全套 卷 册 书店发行

第二条 甲方于 年 月 日前将上述图书交付予乙方。

第三条 乙方将受赠的图书陈设于乙方协会的阅览室,并委托管理员,提供会员阅览,保管费用由乙方负担。

第四条 乙方若未能履约、或善尽保管的义务时,甲方可撤销合同。

第五条 乙方如欲解散协会,则对所受赠图书的处理须遵照甲方的指示。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赠与人(甲方):

受赠人(乙方):

篇6: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合同

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合同

甲方:

法定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乙方:好范文版权所有

法定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双方通

过友好协商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二条甲方提供给乙方使用的国有土地位于,面积为平方米。其位置与四至范围如本合同附图所示。附图已经甲、乙双方确认。

第三条本合同项下的土地使用年限为年,自本合同签字之日起算。

第四条乙方同意向甲方支付场地使用费,包括土地开发费和土地使用费。或:乙方依据合资或合作企业合同,由乙方中的注: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向甲方支付场地使用费,包括土地开发费和土地使用费。

第五条土地开发费为每平方米元人民币,总额为元人民币。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须于本合同签字之日起日内全部付清。

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支付了全部土地开发费后日内。甲方应为乙方办理土地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颁发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六条土地使用费为每年每平方米元人民币美元或港元等,自年月日起,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应于每年月日前向甲方缴纳当年的土地使用费。

土地使用费收取标准五年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甲方作相应调整,调整后乙方应自调整起按新标准缴纳土地使用费。

乙方依照有关规定可以享受减免优惠政策的,可依照减免规定拟定此条。

第七条除本合同另有规定外,乙方应在本合同规定的付款期限内将合同要求支付的费用汇入甲方银行账号内。银行名称:银行分行,账户号。

第八条该土地用于建设项目,乙方必须按规划要求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

在本合同期限内,乙方确需改变土地用途的,经甲方同意后办理变更土地用途的手续。

第九条甲方同意承担该土地的征地、拆迁、界址定点具体事务,并于年月日前交付土地。

乙方应妥善保护界桩,不得私自改动,界桩遭受破环或移动时,应及时书面报告甲方,请求重新埋设,所需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十条土地使用年限期满或乙方提前终止经营时,本合同同时终止履行。乙方应向甲方交还土地使用证,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乙方对该土地内投资建设的建筑物、附着物有权处置,但时间不得超过,逾期由甲方无偿取得。

第十一条乙方依据本合同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如需转让、出租、抵押,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好范文版权所有规定办理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

第十二条如果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不能按时支付土地使用费,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费额的滞纳金。滞纳期超过个月的,甲方有权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三条如果由于甲方的过失,致使乙方延期占有土地使用权,则本合同项下的土地使用期限应相应推延,乙方有权请求赔偿。

第十四条如果乙方在该土地上连续两年不投资建设,甲方有权收回土地使用权,乙方已付土地费用不予返还。

第十五条本合同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及争议的解决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和管辖。

第十六条因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项解决:一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二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后生效。

第十八条本合同所有日期均为公历。

第十九条本合同一式份签署,甲乙双方各执份。

第二十条本合同于年月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签订。

第二十一条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约定后作为合同附件。

本合同附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乙方:

法定代表人:

篇7: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合同-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 定 地 址: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 定 地 址: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二条 甲方提供给乙方使用的国有土地位于____,面积为____平方米。其位置与四至范围如本合同附图所示。附图已经甲、乙双方确认。

第三条 本合同项下的`土地使用年限为____年,自本合同签字之日起算。

第四条 乙方同意向甲方支付场地使用费,包括土地开发费和土地使用费。或:乙方依据合资或合作企业合同,由乙方中的(注: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向甲方支付场地使用费,包括土地开发费和土地使用费。

第五条 土地开发费为每平方米____元人民币,总额为____元人民币。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须于本合同签字之日起____日内全部付清。

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支付了全部土地开发费后____日内,。甲方应为乙方办理土地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颁发(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六条 土地使用费为每年每平方米____元人民币(美元或港元等),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乙方(或中方合资者或合作者)应于每年____月____日前向甲方缴纳当年的土地使用费。

土地使用费收取标准五年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甲方作相应调整,调整后乙方应自调整年度起按新标准缴纳土地使用费。

乙方依照有关规定可以享受减免优惠政策的,可依照减免规定拟定此条。

第七条 除本合同另有规定外,乙方应在本合同规定的付款期限内将合同要求支付的费用汇入甲方银行账号内。银行名称:____银行____分行,账户号____.

第八条 该土地用于建设____项目,乙方必须按规划要求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

在本合同期限内,乙方确需改变土地用途的,经甲方同意后办理变更土地用途的手续。

第九条 甲方同意承担该土地的征地、拆迁、界址定点具体事务,并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交付土地。

乙方应妥善保护界桩,不得私自改动,界桩遭受破环或移动时,应及时书面报告甲方,请求重新埋设,所需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十条 土地使用年限期满或乙方提前终止经营时,本合同同时终止履行。乙方应向甲方交还土地使用证,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乙方对该土地内投资建设的建筑物、附着物有权处置,但时间不得超过____,逾期由甲方无偿取得。

第十一条 乙方依据本合同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如需转让、出租、抵押,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办理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

篇8:论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审批问题

一、合同审批问题

一般情形下, 合同成立即生效, 成立和生效同时发生, 但法律对合同生效有特殊规定的, 合同满足法定生效要件时始发生效力。根据相关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下列合同批准后生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技术进出口合同、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合同等。行政审批分为设立审批和变更审批, 变更审批主要涉及到股权转让、注册资本变动、公司组织形式变动等与外资资本变动有关的“重大变更”。据此, 外商投资领域内有关设立实体和“重大变更”的合同只有经过法定审批机关审批通过后才能生效。

由此引发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事人报批义务的性质为何?违反报批义务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行政审批介入合同效力的认定会产生何种问题?在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下如何保证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的效力?

二、未生效合同的效力

《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 》第1条1款规定:“当事人在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等过程中订立的合同, 依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后才生效的, 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未经批准的,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当事人请求确认该合同无效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据此, 我们将待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定性为“未生效合同”, 它既不同于无效合同, 也有别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在我国现行合同法理论中只能被孤立成一种新的合同类型。

“所谓未生效合同, 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尚未具备生效要件, 至少暂时不能完成或者完全不能按照当事人的合意赋予法律拘束力, 即至少暂时不能发生履行的效果。”①待审批合同与附条件合同、附期限合同都属于未生效合同, 合同的效力介于成立和生效之间, 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未生效合同不同于无效合同, 苏永钦教授对此有精辟见解:“不生效”仅指法律行为欠缺特别生效要件, “没有跨过门槛”, 但行为的效力可经由当事人、第三人或国家为一定行为而嗣后补正;而“无效”是指一个行为违反了强行规范, 对国家而言不仅是不被承认的而且是受到禁止的, 本身具有反社会性而不能兼容于法律秩序, 不可能借转换而继续生效, 其效力也不可能补正, 甚至对无效的行为还要予以追究和打击。②同时, 未生效合同也不能归入效力待定合同类型, 不仅因为我国合同法理论中效力待定合同仅限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的合同、无权处分的合同、债务承担合同四类, 而且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取决于第三方是否同意或追认, 未生效合同需要当事人报批行为和机关审批行为才能补正效力缺陷, 审批行为在性质上又与第三方表示行为有着根本的不同。

三、报批义务的性质分析

行政审批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程序的启动需要当事人提出申请, 外商投资企业合同一般约定由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负担报批义务。那么, 报批前合同未生效是否影响报批义务的履行呢?

依“报批义务条款独立生效理论”③, 报批条款具有独立性, 其独立于未生效合同的主体条款, 已发生法律效力。《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 》第1条2款即与此观点保持一致:“前款所述合同因未经批准而被认定未生效的, 不影响合同中当事人履行报批义务条款及因该报批义务而设定的相关条款的效力。”报批义务属于合同的从给付义务, 是独立的义务, 它不受合同未生效的不利影响, 能够单独生效, 债权人也可以独立诉请债务人履行从给付义务。

四、责任承担

报批义务是已生效的从给付义务, 当事人未履行报批义务的, 当然承担的是违约责任。依照法律规定, 此项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分为继续履行、解除合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项, 根据案件具体情形的不同, 当事人享有一定的选择权。《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 》第6条规定了转让方与外商投资企业共同履行报批义务、受让方自行报批的替代执行以及确实无法执行时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三种形式。第7条规定了履行报批义务后合同未通过审批的, 由双方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此时合同自始、确定、当然地不发生法律效力。

五、法律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 》的出台, 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外商投资领域一方当事人故意不履行报批义务而给中外各方带来的困境和难题, 对促成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有效成立和争议解决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 该司法解释也存在着矛盾和问题:若法院裁判继续报批, 结果未获审批机关批准的, 如何协调之前因未履行报批义务而承担的违约责任和之后未审批通过而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存在区别, 前者不以过错为要件, 赔偿损失限于履行利益, 赔偿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而后者以过错为要件, 赔偿损失限于信赖利益, 赔偿范围包括“股权的差价损失、股权收益及其他合理损失”, 一般而言, 违约责任的赔偿范围要比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更大。司法实践中, 能否同时适用两种责任、如何适用两种责任以及在赔偿损失方面如何进行计算而不至于过度加重一方当事人的责任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 该规定可能导致责任的适用和计算无法操作, 易引起误解, 且可能导致的司法精细化会加重法院以及双方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六、促成合同生效的建议和措施

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行政审批过度干预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的效力, 严重限制了经济领域的私法自治。行政审批制度当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这里只有试图拓展其他思维进路来限制行政审批对私法自治的干预。《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 》试图从报批义务条款独立性角度努力促成合同生效, 但这种思路还是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在理论层面, 笔者认为有两种思路能产生较好的实效:一是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的项目范围, 缩减审查的要点, 目前国务院已经组织进行了六批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活动并出台了相应的行政法规予以规范化和固定化, 审查的要点也限缩到十四项以内, 但仍需推进清理和限缩的进度;二是明确区分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将该民法理论应用到合同法领域。负担行为是指使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 (或者另若干人) 承担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之义务的法律行为。处分行为是指直接作用于某项现存权利的法律行为, 也就是直接使权利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两者区别之一在于, 负担行为产生债务关系, 而处分行为导致物权或准物权的变动。④当事人订立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的行为乃负担行为, 负担行为只需符合成立要件 (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 和没有效力阻却要件 (没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即可生效, 合同的权利义务对双方当事人直接发生法律效力, 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负有报批义务的当事人当然负担报批义务, 若违反报批义务, 消极怠于报批合同, 须承担违约责任。报批后未审批通过的, 因合同已经生效, 当事人承担的依然是违约责任, 前后两个阶段的法律问题都可以在违约责任的范围内得到解决, 且生效合同多有关于责任承担条款的约定, 能够直接适用, 更具有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可操作性。行政审批则只对处分行为进行干预, 在合同报批之前或未经审批通过后都不具有现实履行能力, 不发生物权的变动, 这也更有利于保证中外双方的利益不会因无效准备行为而遭受无法回复的损失。简言之, 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在审批前即已生效, 对双方当事人有法律拘束力, 但合同未经过审批通过前, 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 不产生履行的效力。在合同法领域适用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理论有如下益处:首先, 行政审批不作为合同的效力性要件, 而只是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 此种区分有利于积极促成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生效, 实现外商投资的顺畅和安全;其次, 合同属于私法自治领域, 行政审批属于国家公权力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范畴, 此种区分实际上弱化了国家公权力对私法自治权的干涉,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自由意志的尊重;最后, 该法律行为区分理论的应用实现了物权法和债法理论体系的统一, 因为物权法15条已经确立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的区分原则, 而合同法却没有相关规定。

然而, 与其消极地等待立法完善, 我们更应在实践层面加强防范, 尽力限制行政审批因素对外商投资活动的影响。笔者认为, 还可以实行以下几点措施应对: (1) 在外商投资企业合同中明确约定报批义务的承担主体、报批时限、报批费用的负担主体、违约责任、责任承担方式等内容, 必要时单设“报批义务的履行”一节; (2) 合同约定不得违背法律关于行政审批的具体规定, 应在法律规定基础上加以细化和明晰; (3) 区分报批义务前的违约责任的承担和报批后未经通过的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 防止责任重叠或责任真空的情形出现; (4) 在合同中明确支付转让款和履行报批义务的先后顺序, 并及时行使履行抗辩权, 因为《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 》第8条、第9条规定, 当事人约定支付转让款在前的, 转让方享有先履行抗辩权, 而当事人没有约定的, 受让方享有先履行抗辩权, 可以要求转让方先履行报批手续。

七、结语

国家管制与私法自治应有明确而清晰的界限划分, 如此, 社会经济秩序才能有条不紊, 公民、组织才能各得其所。笔者倾向于限制行政审批项目范围并限制行政审批的影响力, 尽可能扩大民事主体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活动空间, 促进经济自由和公民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鉴.债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蒋文军.论行政审批对特定财产权利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基于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视角[N].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 2010.

[3]刘贵祥.论行政审批与合同效力——以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为线索[J].中国法学, 2011.

[4]晋松.审视与重塑:待审批合同生效之障碍及克服[J].法律适用, 2011.

[5]夏先鹏、郑颖.论未经行政审批的涉外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以行为给付之诉为视角[J].WTO法与中国论丛, 2009.

上一篇:大班音乐活动 鸭子上桥下一篇:文林镇人民政府关于创建药品安全示范乡镇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