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师培训总结

2024-08-27

德育教师培训总结(精选6篇)

篇1:德育教师培训总结

德育教师培训总结

我能按照自己制定的德育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学习师德规范,结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为标准,在家长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实处,在学习中提升教师的道德标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道德修养。

3、认真学习新课改,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能更加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势。

4、继续学习报刊上有关的评论员文章及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加深自己对人生观的进一步理解。

5、学习报刊上有关国内外形势教育的文章。通过学习,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为灾区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明确任务、增强信心、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6、继续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着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断提高对自己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

7、制定了班级德育教学计划,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班级内每个学生在个性心理和道德品质方面得到较大发展和提高。

另外,我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团结同事,作为班组长,努力协调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平和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学习。尊重学生,不体罚,使他们身心得到愉快的发展。在家校联系方面,我除了通过家长会和家校联系手册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德育工作计划、内容和实施方法外,还通过家访或个别交谈的`形式,共同分析学生的情况,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在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把班级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华丽丽的分割线------------------

又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这学期里,本人做了以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道德素养。

这学期,本人能肾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认真写好读书笔记,特别是学习了《中学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认认真真地工作。工作中,同事之间能善解人意、宽待他人,与科任老师团结协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迟到和早退,中途离校。认真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乐意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时刻关心后进生的学习,耐心地辅导他们,特别是吴承杰,孙浩俊这两位学生不但成绩差,而且不肯做家庭作业,学习态度一点儿也不端正。我从来没有歧视他们,一方面与他们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督促自己的孩子认真学习,努力完成家庭作业;一方面我在班级耐心地教育他们,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对贫困生时刻关心,,因此我经常问长问短地关心他们,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进行文明安全教育。在责任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时刻对学生进行搞好学校个人的卫生教育,因此我班的卫生工作一直做得比较出色。教室窗明几净,课桌椅干净整齐。一学期来我班没有一张课桌椅有损坏现象。

在教学中,能积极按要求完成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在备课中,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并参与主讲。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对待学生的作业中,认真批发作业,课堂作业坚持全部面批。

三、教育教学工作成绩。

这学期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和竞赛,并得到了很好的成绩。这主要是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更重要的是学生集体荣誉感较强。

成绩是暂时的,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不断的成功有不断的起点,因此只有努力再努力,才能有新的成功。

篇2:德育教师培训总结

一、师德修养方面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朱和新先生也讲过: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需要母亲般的爱,但是教育的爱,更需要尊重,更需要赏识,更需要宽容。

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必须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不仅要蹲下来和孩子寻求平等的对话,还要留有一份纯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赏识教育最难得可贵的首先是对学生,对孩子,对教育对象永不放弃尤其是教育者所倾注于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期待。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爱还需要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境界,面对露珠一样的学生,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此外,教育需要责任。责任源于爱心,其本身亦是真爱。如果说,没有责任的爱是无法存在的。那么,没有爱的责任同样也是不可想象的。教师崇高的职业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发现教师职业的生命意义。热爱教师的职业岗位,必须把它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和塑造“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新人的重大工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责任就是要求广大教师要按《教育法》、《教师法》的要求,认真履行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这种职责是基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未来的一种深沉的使命感,而又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高度责任心。

二、课改理念方面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动力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却是扮演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的角色,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层面的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智慧,包括批判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学机智等。其中文化底蕴是最重要,最难做到的,也是教师最为缺乏的。因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内源性地生长出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此外,教师必须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经常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三、教师专业发展方面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年轻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得住学习关、实践关、职业倦怠关的考验。

专业知识是一位教师外在美的依托!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天文等知识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所以教师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粗读、细读、摘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大凡成功的教师都是很注重学习基础上的实践。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是把书教好,让学生喜欢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教师的试验田,教师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若没有研究,就不能提供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成为一种“无效“的教学;没有研究,也就没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有条件的教师要进行教育科研。

据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随着教龄的变化而变化。据调查,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教师生涯的最初几年就开始呈现,而且随着教学时间增加开始不断加重。为了摆脱职业倦怠,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其次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创造条件满足自己的高级需要,即实现自尊、自主、自我。此外,还要补充教育哲学资源,加强哲学修养。

除此以上三个方面之外,教师的师德还包括班主任专业化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在此不一一详述。

篇3:德育教师培训总结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从实践情况来看, 要完成育人任务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心理疏导师, 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因而也承担着传递人类文化, 塑造学生心理,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 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样将对德育教育工作成败有比较积极的重要的意义。现就平时的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转变教育观念

1. 促进知识更新, 适应学生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的实施, 教师早已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相比教师接受信息更前卫。要做好德育工作, 教师必须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度, 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 尽可能与学生多相处, 否则, 我们与学生的思维方式、话语系统、关注点、兴奋点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用学生的话说“那就是代沟”, 这样我们就较难开展指导性的思想引导工作。所以,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跟上时代潮流, 才能适应德育工作的要求。

2. 建立友好、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

时代在发展, 德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过去的“师徒如父子”也被尊重和平等所取代。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 抛弃原有的绝对权威的角色, 视生如友, 以诚相待, 对他们的过错和不足能够宽容和谅解。波普有句名言:“错误在所难免, 宽恕就是神圣。”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是个可亲可敬的人, 才能与你友好相处, 而且学生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心悦”才能“诚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3.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这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 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 而且观其行。所以要让学生信服老师, 教师务必要以身作则, 这样为师者自然受到学生的尊敬, 也就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了解学生实际, 有的放矢

德育工作决定我们必然会遇上许多性格迥然不同的学生, 有个性的、叛逆的、冷漠的、自卑的, 等等。而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 并且受自身所处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老师深入地了解学生, 关心他们的生活, 关爱他们的心灵, 关注他们的思想, 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思想动态。针对不同的个案, 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握学生具体的思想症结, 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做思想引导工作, 从而真正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三、挖掘“闪光点”, 培养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 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 也要打开他精神发展的领域, 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 显示自己, 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德育工作中, 接触后进生的机会相对多一点。但不管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也总会有闪光处。教师首先要明白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在学校群体中, 可能也处于弱势, 所以他们可能更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呵护。而另一方面, 他们可能也更敏感, 更易受伤害或更易受激励。对后进生也不能急于求成, 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 讲究办法, 循循善诱,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因为自尊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后进生, 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鼓励其进步。如王××同学成绩一般, 作为我指导的对象, 我了解到她挺有个性, 自尊心强, 也有一点脾气, 甚至可以说有点叛逆, 在学习上也力不从心, 但擅长体育。据了解, 由于这种性格, 在小学中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内心深处难免又有点自卑。在进入初中阶段后, 我们了解了她的具体情况, 并给以必要且适当的鼓励和关注, 这使得她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使她树立了自信, 找回了自尊。结果在本届学校运动会上, 在脚扭伤的情况下决意要参加比赛, 为班级争光。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重视心理健康, 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络的普及, 以及人们对子女在教育上的期盼, 使得学生承受各种压力和诱惑。优秀生往往有以下几种心理: (1) 负重心理, 父母教师都寄予较高期望。 (2) 自满心理, 学习成绩优异, 形成骄傲自满的心理。 (3) 好胜心理, 过分的好胜常常使他们怀有强烈的嫉妒心。 (4) 失落心理, 一旦遭受挫折, 精神就委靡不振, 变得格外自卑。对于优秀生, 我们应注意不要太关注他们的成绩, 适度的表扬, 既肯定他们的成绩, 也要预防他们产生自满情绪, 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 不悲观、不消沉。

对于后进生, 我们要公正对待, 不从印象出发, 以事论事, 不能随便说任何消极无用的话。要真诚热爱学生, 用进取心、荣誉感激励他们。越是干涸的禾苗越需要雨水的浇灌, 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所以我们要遵循心理规律, 注重心理辅导, 通过教育、疏导、启示, 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 我们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利用同理心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并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与日俱进, 探索新的方法。同时应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教会学生如何调控情绪, 克服困难挫折, 直面人生。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 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篇4:德育教师培训总结

关 键 词 德育品牌;教师发展;德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8-00-04

教师是建设学校德育品牌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认同,没有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学校德育品牌将沦为一种应景的装饰。当前,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的重要性一再获得肯定。但是,不论是在研究还是实践层面上,对教师发展的关注却呈现出“重功能轻态度”的工具理性倾向。这不仅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也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推进。在理论上厘清并证立教师德育能力发展的内涵,在实践层面探索出有效的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的模式和方法,实乃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道德:学校教育实践的首要目的

随着知识体系的日益分化与学科化,教育所承担的道德传承功能逐渐边缘化。以至于道德从教育最高乃至唯一的目的,慢慢转变为众多目的之一,进而又被知识的学习甚至是分数的提高所遮蔽。与此同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一中国文化所固有的教师文化观念正逐渐瓦解。然而,无论是探讨教育的基本观念,还是深究教师的专业理性,道德的基础性地位都理应重新得到重视。

(一)教育内涵:从分梳观到系统观

近代以来,对教育目的的认识逐渐被一种分梳的态度所主导。这与人们对教育内涵的理解有关,也反映出教育基本观念的变化。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认为幼年阶段主要实施体育,少年阶段则主要通过音乐教育来涵养品格,而到了青年阶段则逐渐过渡到理性的训练上。可见,在人类智慧萌发的初期,以发展的自然序列来安排教育内容就成为人类文明的天然选择。不仅如此,思想家们又观察到,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因此从横向的角度来切分人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学习内容。经由斯宾塞的理论,智育、德育和体育分立的观点逐渐为社会普遍接受。时至近代,随着教育日益制度化,这种“遵循自然”的原则逐渐偏离了本意。赫尔巴特学派把赫尔巴特关于学校工作过程的历时性分析,转化为对学校工作职能的同时性分析,主张同时实行管理、训育(训导)、教学和养护。借鉴前苏联教育理论,我国逐渐将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目标作为具体工作并委以专门的人员分别开展。[1]自此,教育内涵被分解为智育、德育、体育等。教育内涵的分离与对立,不仅肢解了教育工作,也使教育目的工作化。而德育也从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降格为众多工作中的一项,这不仅改变了德育的性质,也贬低了德育的地位。

然而,道德并不只是教育的构成要素之一。从系统观的视角,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方式,都必须符合道德的标准。一项活动如果缺少了道德的规范,就很难被看作是教育,更遑论那些反道德的活动了。[2]以分梳的观点来理解教育内涵,使得我们在背离教育本意的歧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这一基本观念不能得以澄清,那么包括德育品牌建设在内的各项学校德育活动都难以得到持续的改进。

(二)教师专业发展:从重知能到重德能

自9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开始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开展了大量引介研究,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时至今日,教师发展活动的形式也从相对单一的“理智取向”扩展到“反思—实践取向”以及“生态取向”。然而,教师发展的内容却仍然限制在与教学知识、技能上,而忽视了教师的基本教育观念以及教学道德维度上的发展。在研究层面上,聚焦于教师德育能力发展的研究仍然付诸阙如。而在实践层面上,德育历来仅仅被当作众多教育工作中的一个,以至于各方在讨论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时,还会焦灼于究竟只指向德育工作者还是全体教师。[3]

然而,作为一个长期被遮蔽的话语,道德自始至终都是教师专业性研究论域中的题中之义。哈格里弗斯(A.Hargreaves)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应包括技能、道德、政治和情绪四个维度,不能仅关注技术的维度,关心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为教学工作需要考虑到一个人对其他人的责任。所谓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维度,即强调关心和公正地对待学习者的需要,因此,它要求教师考虑到每个决策可能的道德后果并具有道德承担。[4]而古德森(I.Goodson)则提出“原则的教师专业性”,力图从价值取向的高度来定位和分析教师专业性。[5]埃文斯(L.Evans)更是明确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功能性发展和态度性发展。功能性发展强调知识性和技能性素质的培养,而态度性发展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兼顾二者,不可偏废。[6]

这些主张无一不与我们对教育内涵的分析相呼应。但遗憾的是,实践中无论是职前还是在职教师教育,长期以来都只注重教师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培养教师如何道德地教,如何教得符合教育的标准。所幸近年来又重新认识到道德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立德树人”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点,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这释放出教育回归本源的信号。学校德育品牌的建设无疑应为实践中的学校德育发展助力,其立意在于对本校发展进行理性的分析,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在利益相关者协商的前提下,从教育基本观念中择取符合本校师生共同发展需要的具体价值,组织和开展学校各项活动。而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根本动力,就在于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促进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德育能力发展的内容解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学习者的角度开发和设计相应的学习过程,就要把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为起点,并据此组织学习内容。围绕着学校德育品牌建设,教师德育能力应包括如下内容。

nlc202309091043

(一)专业伦理知识

增加和丰富伦理道德领域的相关知识,是教师德育专业素养提高的途径之一。没有基本的伦理知识作为支撑,教师就会缺少分析道德议题的工具。[7]了解诸如功利主义、义务论、关怀伦理等基本伦理主张,并不是要求教师成为伦理学专家,而在于为其理解和解决教育中内嵌的道德复杂问题提供理智工具。因此,伦理知识的增加应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通识教育而提供给广大教师。

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即知识”,人们之所以做错事是因为不知道这是错的。相应地,想要践行美德,就需要了解美德的真正含义,由此开启了从理性角度诠释道德的理论路径。所以,让教育者掌握“何为善”的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丰富,更是为了使他们熟悉不同的道德论证的方法,是提升道德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该做什么,而且还要知道如何证立自己的行动。而在德育品牌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应该对学校所选择育人价值的内涵及体系有清晰、专业和系统的把握。

(二)育人的方法和策略

要切实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需要从重视教师德性转为赋权赋能予教师。长期以来,重师德都是我国教师文化的重要基因,以致于我们已经习惯于将学生品德的发展建基于教师品性完善的前提之上。在价值体系单一的传统社会,这一观念有其社会结构和文化信念的基础,也确实发挥了型塑和维系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在价值多元、社会开放的今天,单方面地强调教师德性只会给教师道德负担,使他们更倾向于在育人过程中选择不作为以求自保。为此,帮助教师掌握开展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显得在尤为重要。

赋教师以德能,首先应帮助教师知晓不同阶段的学生在道德学习上的规律。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既需要通晓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恰当地在两者之间建立起关联,促进学习的发生。道德教育也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事实上,包括道德发展理论、道德移情理论在内的各种道德心理学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帮助教师了解本校学生在道德成长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及其表现,有助于他们将德育品牌的的价值内涵融进与学生相处的方方面面。

其次,从学校德育品牌的视角,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还在于找到本学科与德育品牌建设的结合点。在进行德育品牌建设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关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道德维度,帮助教师突破狭隘的学科教学意识。同时,也可将教师的学科育人意识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过程的育人能力。

(三)教育基本观念

学校德育品牌的创建,本身就是凝聚利益相关方教育信念的过程。实际上,相对于教师个人的高尚美德,其教育基本观念对于形成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更具有基础性作用。这些观念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够有意识地透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的选择,来发挥教学对学生道德品性发展的作用。[8]学校在打造德育品牌的过程中,应树立全员德育的意识,在明确“道德是教育最高且唯一目的”的基础上,努力将学校所择选德育品牌的价值内涵逐步纳入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体系中。

然而,由于教师长期埋头于繁琐日常教学活动中,缺少自我审视的机会,这使得大量教育工作并不一定能够发挥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教育制度化的程度不断增强,使人们更为看重既定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与德育相关的教育目的又相对抽象,难以细化为具体的教育工作。[12]这就造成了目标易定,目的难求的局面。而市场化管理方式以及绩效评价机制的“推波助澜”,使我们在偏离教育本性的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欲使德育的功能得以彰显,需要教育实践者重新审视自己所秉持的教育目的观。要进一步厘清教育活动应该有怎样的追求以及这些追求何以成立,能否从历史和现实中确立其合理性。更重要的是,教育实践者需要更深入地思考这一普遍的价值追求如何与自己的专业生活发生关联。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理性审思的过程,零散的、杂乱的、流动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目的观的整合之下才会得以重构,从而具有教育的意义。

三、校本教师德育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的学习往往与具体的情境和实践紧密联系,是在个体与情境的互动中发生的。而区别于一般性的学科教学,道德教育内嵌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我们应当针对不同的内容而辅以相应的发展方式。

(一)讲座:储备基本伦理知识

学校德育品牌的创设,需要丰富学校共同体的伦理知识。尽管仅仅依靠道德常识,普通人即可过上符合道德要求的日常生活,但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应当对基础的伦理理论有更为清晰的把握。对于涉及新知的系统性学习,讲座是较为高效的普及方式,在初期阶段,可以通过宣讲的方式,使教师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接触并熟悉基本的道德理论。尤其是聚焦于学校择选的德育价值的系统诠释,对于整合教师群体的认识会有很好的帮助。

(二)案例分析:锻炼专业道德思维能力

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大脑中的知识是以案例的形式存在的,这些案例可能与某个具体事件密切相关。人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问题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分析、判断来解决当前的问题。[10]对于教师这一实践群体来说,其加工和重组实践经验的方式同样是以事件为单位。鉴于道德在教学工作中的弥散性,以及道德观念在表达语言上的匮乏,因而,案例就成为呈现伦理知识、提升道德思维的最佳工具。

(三)观摩—实操:提升实践能力

区别于知识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需要通过观摩和反复的操练才能习得。当教师对校本德育品牌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前提性知识之后,就可以采取情景实操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德育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参与校本德育资源的开发,编写校本德育课程,围绕德育品牌设计和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这些都能够让教师通过解决实践问题来提升德育实践能力。

nlc202309091043

(四)研究:自主性发展

事实上,教师在参与德育品牌创设的过程中也一定作出了理智的投入,只不过这往往是个体性的。因此,学校还应当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整合个体教师所具有的零散的经验。针对具有特殊性的德育问题展开专门研究,能不断突破经验性的局限,积累更具科学性的德育知识和素养,从而使学校德育更加科学和有效。同时,通过这种行动研究的方式,也可以进一步将分散的知识建构为共享的知识,形成学校共同体文化。这种共同研究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的养成,会在根本上赋予教师变革的意识和权能,使他们能够自愿自主地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改进行动中。[11]

在德育品牌创设过程中强调教师德育能力的关键性作用,不在于管控教师,而在于赋权教师。对学校德育品牌的选择和创立,要以本校教师文化固有的特征为原点,尊重教师已有的经验和能动性。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德育品牌的建设,不仅取决于其能力大小,更取决于他们本身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以怎样的自觉来履行职责。而教师所具有的专业态度与专业精神,不仅同职业教育与训练相关,更取决于社会分工中教师职业地位与声望,以及学校当局如何尊重教师并发挥教师主动性、释放其创造潜力。[12]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

[2][8]王晓莉.立德树人何以可能:道德教育角度的审思和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14(2):63-71.

[3]刘争先.学科德育与教师的德育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9-42.

[4] Hargreaves A.Development and desire:a postmodern perspective[C] In T. R. Guskey & M. Huberman (E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new paradigms and practices.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5.

[5] Goodson I.Principled Professionalism[C]. In A. L. Hargreaves, Leslie N. K (Eds.), Open File: Professionalism in Teaching Prospects: Quarterly Review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2000, 30(2):181-188.

[6] Evans L. Professionalism, profession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2008, 56(1), 20-38.

[7] Soltis J F.Teaching professional ethics[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86,37(3):2-4.

[9]王建军.学校德育重建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德育.2008(6):25-27.

[10]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6.

[11]Mockler N.Transforming Teachers:New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Transformative Teacher Professionalism[J]. Journal of Inservice Education, 2005,31(4).733-746.

[12]陈桂生.“师资文化”研究旨趣[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73-179.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篇5:德育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回想起迟希新、姚瑜洁两位专家给我们作讲座的情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带给我的冲击并非三言两语所能言尽、所能表达的。北京市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博士、副教授迟希新的讲座《学校的德育班级主题活动设计》让人反思;上海市浦东新区少工委副主任姚瑜洁的讲座《主题教育课的设计与评价》让人深思。我的收获,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更可贵的是我亲身体验到了专家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他们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语言,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良好师德,怎样的学识修养,怎样的工作能力,也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教海无涯的真谛……这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洁”的感觉。

二、多学一点,让德育工作更灵活

学习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等知识,学习优秀教师

的成功经验。在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成为德育工作者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培训的期间,我们聆听了专家们有关学校德育管理的成功做法及经验,那是一种领悟,更是一种熏陶,从而深有体会,颇有启发。专家们所讲到的一些德育管理新观念,德育工作的新方法让我们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原来学生教育可以这么做,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这些崭新的方法虽然并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的学校,但经过我们的思考和改造完全可以运用到自己学校实际的德育工作中。

三、多写一点,让德育工作更丰富

在聆听专家和优秀教师讲座的时候,我们往往被他们深邃的思想和成功的经验所触动,那原本风平浪静的心里也起了层层的涟漪,我们的心是动了,有思考过了,但事后不去把这些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若干时间后,一切都将恢复原状,当时再多的点子和再强烈的豪情壮志都已经是销声匿迹了。故而,我们应该把培训、学习、教学中得到的点滴体会随时随地地记下来。教师勤于笔耕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形成自己对某种教育现象的思考,并且把这种思考记录下来,形成习惯。长此以往,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一定能够有一笔沉甸甸的收获。

四、多一份信心,使德育工作更有效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不仅帮助我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而且让我了解并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与规律,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也使我更感责任之重大,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教学事业的追求。我想,我想不会辜负领导们和老师们的厚望,学以致用,积极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服务,尽自己的所能,为学校学生的品德素质的提高出一份力,尽一分则。

篇6:小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德育

(一)这一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坚持“追求完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的理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安全第一”的德育工作之路,取得了显着的德育绩效,并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现将这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确保德育队伍的先进性。为提高这支队伍的德育工作能力,我们经常相互交流德育工作的方法,展示各年级的德育工作的特色。为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校长室还请来七十五中的校长和天荣中学的卢秉珍及市教研室的邹立波老师开讲座,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开展师德的学习讨论,努力提贯彻和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2、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少先队大队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如校园卫生的检查打分、学生纪律的检查打分、文明礼仪的监督、各项分数的统计反馈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作用,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校管理。

二、继续坚持常规教育的主线工作

1、新学期一开始,各年级、班级就根据本年级、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确定不同学年段的德育内容和教学要求,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阶段性和实效性。

2、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校风,在平时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时刻对照《小学生守则》、《猎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评比细则》等规章制度进行教育和监督工作,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老师认真设计班、队会内容,写好设计方案,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和中队主题课,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如当发现学校发生第一例水痘疾病时,全体老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检查和辨认疾病特征,各班组织学生上了一节“防控水痘疾病”的主题班会,学习辨认与预防知识,并在随后的工作中随时做好防控及上报工作,及时控制了传染疾病的蔓延。

4、继续发挥教师国旗下讲话、行政值周总结和升旗手事迹介绍这一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熏陶、激励、内化,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每星期一早上的升旗活动仪式上,对学校上一周的情况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和活动任务,学校利用这一平台表扬好人好是好事,也对不好的现象进行批评指正,使学生在对照自己的行为中修正自己的行为。

三、继续强化养成教育

1、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把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德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少先队、文明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和绿色监督岗的职能作用,监督岗成员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做好当日的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⑴、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学生养成教育以“课间不追逐保安全”、“放学规程队有序”、“平时讲文明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出现问题不互相推卸责任,共同处理,使教育教学活动能正常开展。

⑵、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成为小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提升文明素养。

四、塑造亮点,拓展德育活动

1、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如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墙报、国旗下讲话、德育和少先队主题活动等阵地和途径进行感染、内化和教育。

2、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好专题教育活动。如建队节纪念活动、教师节、校运会等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充分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用好班级、学校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通过“校运会”活动,给孩子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提升生的身体素养和运动技能等。

4、发展学校特色教育,提供展示舞台。学校一向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尤其是在第二课堂中,根据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有特色的兴趣组,主要有武术、足球训练、电子琴、围棋、象棋、书法、手工、绘画、小记者和小主持人等28个兴趣班。围棋、象棋等班学生曾参加“明日之星”比赛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等好名次;足球队在上学期获得“达能杯”广州市冠军后,本学期代表中国到西班牙参加世界比赛,获得好评。在此基础上,学校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学校的足球特色,选拔和训练两支新的队伍,作好梯级培养准备。在学期末,学校还举行了第一届“校长杯”足球比赛,初步将女同学也纳入队伍中,每年级决出第一名的班级并进行奖励。

5、积极完成上级的任务。如在2011年的天河区田径赛开幕式中,我校的任务是参加入场仪式表演,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和体育科组的训练下以及班主任、任课老师的配合下,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出色完成任务,在出场仪式上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在随后的比赛中也取得很好的成绩,五年级的李耀迅获得200米的第一名,徐志威获得了100米和60米的第三名。

五、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展国防教育

我校在十月中旬,曾请来部队官兵对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军训,军训时间虽然较短,但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国防观念与合作意识;初步体验了士兵生活,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每一个学生都能端正训练态度,把这次军训当作一次提高自身素质和锻炼自身能力的绝好机会。在最后的成果展示评比中,看着同学们整齐的步伐,有序的队型,漂亮的站姿,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六、继续坚持环境教育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的复习和坚持实践,在检查中受到广州市环保局和猎德街道的表扬。又如在五一班主任的配合下,全校各班顺利开展“保护中华白海豚”的主题活动,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做出一点贡献。

七、深化健康教育和卫生安全教育

1、十一月份,面对日益蔓延的水痘病,学校推出多项举措加强预防“水痘病”的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投入这项工作。向师生们介绍了该病的症状、危害、加强监测、发现病例的处理,如何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指导等;利用晨会从基本知识、防治要点等集中系统对学生进行了详尽的宣传教育;请来自社区医院的医生对各班主任宣传和讲解,让老师们直观地了解了这一传染病的危害性,以引起全体师生的重视;学校后勤对各班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清洁消毒处理等等。有序地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了校园卫生安全。

2、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打造和谐平安校园。德育部门和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平时就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针对临时出现的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事件进行处理和教育;与班主任等老师互相协调和研究,了解事情的真相并妥善处理。及时将处理结果或教育建议反馈给正副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对于意外受伤比较严重的学生,除了协调家长矛盾外,还亲自带学生到医院治疗。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努力打造和谐平安校园。如曾经发生学生在军训期间意外受伤事故,看管课堂的老师、班主任、德育主管及分管安全的领导没有互相推卸责任,而是马上告知家长并协调和完整处理事件。

3、与分管安全管理的领导协调好,每月进行安全逃生演练。逃生演练有长期的应急预案和每次的演练安排,并有计划地实施,及时小结反馈给老师和学生。在演练中以注重安全为首位,确定各班学生的逃生路线,做到有序撤离,有老师跟踪保护。

4、重视法制教育。我们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墙报、国旗下讲话、德育和少先队主题活动、班会课等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还请来了猎德街派出所和天河中天律师事物所的律师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制知识。

八、拓宽空间,形成家校共建和谐局面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经常利用校讯通、面谈、打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联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此外,学校还在每次大型德育活动中让家长们走进校园,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上课情况等,并邀请家长针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如请家长参加老师的满意度测试;请家长参观“校长杯”足球赛;又如水痘病发生期间,学校通过校讯通、书面指引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对疑似患病孩子的家长善意建议在家休息观察和确诊,向他们介绍了该病的症状、危害等,迅速控制了疾病的蔓延。现在,家长已成为我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融洽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良好局面。

九、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

我们在平时对学生做好各种礼仪教育工作,每当学校有接待外来参观或开展教研活动的任务时,德育部门更是不遗余力地配合学校,展示我校良好的校风,获得来我校参观和开展活动的各个团体的高度好评。

十、今后工作方向:本学期虽然申报了一个德育课题,但在德育研究中投入不够。

1、今后应该抓紧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并尝试与科研结合并带动德育工作上新台阶,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形成理论。

2、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工作思路的创新,有条理和有计划开展,资料及时存档。

小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唐启彪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学期我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三、与日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如我班的女生活委员是个热爱集体、工作负责的好姑娘,但是她的父母离异,她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爱。当她看到、听到其他同学的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时,她很伤心,有一种失落感,一个人悄悄地流泪。我知道了她的情况后,亲切地和她进行了交谈,我询问了她的心思,了解了她的家境。我开导她:大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父母可能有他们的难处,但是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还有同学和老师的爱呢,你并不孤立。生活中,我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上一篇: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下一篇:云南之美五年级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