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2024-07-31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通用13篇)

篇1:《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学习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愿意)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课文录音)快快竖起你的神耳朵,仔细听,认真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默读全文,感知梦境。

要求:

(1)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同的词语作上记号。

(2)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思考:

A、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是一场“梦”?

B、阿德梦见了什么?

(3)小组交流读文体会。

三、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情,哪些与现实说的不一样。

2、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生答,师板书)

3、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四、课文排序,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一起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激趣升华。

1、朗读全文,说说从阿德的梦境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3、闭眼做个“白日梦”然后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梦”。

三、实践活动。

1、创办“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专栏。

2、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篇2:《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一、导入课题

师:呀!一张张笑脸多漂亮啊!告诉老师昨晚你睡得好吗?做梦了吗?说说你的梦吧!生:自由发言。

师:孩子们你们的梦奇妙无比,老师感觉也走进了你们的梦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32课《阿德的梦》。出示课题课件,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阿德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要想解决你们心中的疑问,我们就先来认认生字和词语吧!(出示生字课件)

请学生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

(出示词语课件)读读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同桌互读,解决词语难点,个别读,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词语宝宝送回家吧!

三、感知课文

(一)自读课文

师:大家自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思考阿德的梦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用一个词语说说阿德的梦怎么样? 生:奇妙、神奇。

生:不可思议、出人意料、、、、、、师:阿德做了这样一个梦,他有什么想法、想干什么? 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

师:那你看了他的梦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来读课文好不好,小组里先练练。生:小组内练习。

师:找一男一女分别扮演阿德和外婆,众生当导演。生:分角色读课文片段3-4-5自然段。师:下面我们来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生:评价。

师:咱们班的同学想象力无人能比,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能不能加入想像的一些问题,再来分角色读读演一演呢?下面请大家三人一组先练练。生:组里练习。

师:挑选几组在台上表演,对表现好的小组发奖给予奖励,并掌声鼓励!

(三)激发想象力,继续做梦

师:今天,小阿德也来到了咱们班,他要对大家讲几句话:小朋友们!我的梦没有做完我很遗憾!我真的很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你们能帮助我把这个梦继续做下去吗?

师:有爱心的孩子们!打个哈欠,闭上眼睛,开始做梦!梦到了就举起你的小手。

生:自己说说。(好的奖励)

师:好!孩子们闭上眼睛继续做梦,梦到未来的你,把你的手举起来,未来的你什么样? 生:说自己的未来。

师:梦还没有醒,未来的你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呢?在这个世界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好的奖励,(四)回到现实,努力使梦想成真

师:好了,醒醒吧孩子们!伸个懒腰,揉揉你惺忪的睡眼,梦里的一切多美好呀!不过它只是个梦,怎样才能让我们梦想成真呢? 生:从现在起努力学习、、、、、、生:多动手动脑、、、、、、四、总结提升

篇3:《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1.识记“蝉”“铺”“刷”等字。读准“丁冬,丁冬”“知了,知了”“刷刷,刷刷”“呼呼,呼呼”等拟声词。借助逗号读出节奏。

2.通过句子比较、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初步理解诗中将词语“悄悄地”进行前置的作用。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3.通过想象和仿写,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分钟)

1.有趣问答:四季妈妈有四个孩子,你知道是哪四个孩子吗?(生答,师板书:春夏秋冬)

2.师:四季是怎样来到小朋友中间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诗,名字叫——(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3.师:听,四季的脚步近了,看看它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请拿起书本,第一遍把字音读准确,把小诗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画出诗歌里描写的景物。

二、初读识字,读出词语中的停顿(5分钟)

1.师:小朋友们,读完这首诗请你们告诉老师,诗里出现了哪些景物。(随机出示第一组词:溪水、金蝉、落叶、北风。请学生读词,并了解“金蝉”)

出示资料卡:我叫金蝉,人们常常叫我“蝉”。夏天,我在树上不停地知了知了地鸣叫,所以人们又叫我“知了”。

2.师:谁来学着小金蝉叫一叫?(出示词卡:。生读)

真好听,好的歌唱家还能把标点符号用停顿和节奏唱出来呢。谁来试试?(出示词卡:。生读)

师(评价):一个逗号就好像一个空拍,清脆有节奏。

3. 师:金蝉唱得可真热闹啊!瞧,溪水、落叶和北风也放声唱了起来。这一次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朗读,我读上面的词语,你读下面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唱四季的歌。(出示完整的词组)

师:要是能带上感情读就更棒了,我们再请4位同学试试。

4.师:这些词组又回到了诗歌里。这首小诗一共有4段,请4人小组每个人读一段,1个人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在朗读表上打星做好评价。

三、精读课文,初步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15分钟)

1.师:孩子们,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听!她的脚步——(出示词卡:。开火车读)

2.师:瞧,这里有土字旁的“地”,说明这个“地”后面要跟哪位朋友?(动词)用上词语“悄悄地”举个例子说一说。(生说)

3.师:哇,词语宝宝的朋友真多呀,它高兴地跳回句子里找了两个新朋友,同学们,你们觉得哪句话更合适?请4人小组讨论,每组的1号读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其余同学在方框里各选一句进行朗读,并讨论你更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

教师评价:

A. 你真会观察!为了和第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接上,词语“悄悄地”往前走到了第二句话的开头。请你读读。

B. 是呀,这三句话的意思相同,将词语“悄悄地”往前放,把春姑娘到来时的样子写得更生动了。

C. 让我们把这样的理解送到句子里读读吧。(师生接读)

4.师:假如你是溪水,在美丽的春天,你还会唱什么歌?

5.师:谁还会唱起歌告诉大家春天来了?

四、拓展想象,展示儿童诗

1.师:同学们,你知道夏天的夜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在歌唱吗?(生答:青蛙呱呱,蚊子嗡嗡)

2.师:秋天快要落下的树叶和花朵会唱什么呢?

3.师:北风和雪精灵们会怎样庆祝冬天的到来呢?

4.师:孩子们,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季节,学着课文的样子把它写在学习单上,并在下面给你的小诗配上美丽的图画进行解说吧。(上台展示)

5.择优录取“春”“夏”“秋”“冬”小诗各一段,组成新的诗篇,进行班级朗诵。

【教学评析】

本设计中,岑老师写了三条“教学目标”,我缕分出以下五个目标:(1)识记字词,读准拟声词;(2)读出诗的节奏;(3)理解“悄悄地”的前置作用;(4)感受诗歌的语言美;(5)展开想象,进行仿写。这五个目标,初看起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有保底的任务(识字、读准字音),也有初步的训练(读出节奏、感受美、仿写),目标的表述是清晰的,但细细一想,我有三个小疑问:(1)理解“悄悄地”的前置作用是否符合学段要求?我翻看了“2011年版课标”,没有看到有关二年级学生要对词语的词性及作用(教者在后面的设计中有语法知识点的教学)进行理解的要求。(2)这些目标的预设,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已知”?比如“丁冬、知了”的读音、学生对诗歌的诵读能力等,二年级的学生是怎样的一个水平,我们是否了解了?(3)二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什么?尤其是这篇选读课文,我们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哪些目标是学生“目前达不到的”,而经过共同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地、细细地思考。

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三个原则:首先,从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出发,在教学中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学习的,作为教师,应当关注这些方面,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实施原先的教学设计。其次,从教学内容出发,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点”,以利于学生的发展。最后,要结合教师自身的能力来设计教学。一双鞋子适合与否,只有自己的脚知道。所以,教无定法,在设计教学时,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岑老师的设计以设问切入,应该说二年级的学生是知道一年四季这个知识的。入题后,岑老师的设计分三个部分:初读识字、精读理解、拓展仿写。从中,我猜想,她是把重点定在精读和仿写上,而难点是理解破折号的作用。阅读这份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岑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下了苦功的,她关注到了语言表达的形式——副词前置和破折号的运用。那么,岑老师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呢?初读为了学习停顿,精读指向理解语法知识和句式表达练习。从第三部分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岑老师以“悄悄地”为抓手,通过训练短语的搭配来理解“‘悄悄地’后面跟动词”这个语法知识,然后再采用句式对比的方法来突破“副词前置和破折号的作用”这个难点,最后进行仿句练习。这个环节初看起来,感觉是挺好的。但细究之后发现,“精读”,有“精”无“读”,感觉是在肢解文本,而不能从文本语境中理解和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童诗是富有审美趣味的,试想,缺少朗诵的童诗,如何感受其中的音韵美、情趣美、形象美呢?这里我还是建议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品词赏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一定会有学生发现这些特点的,此时教师适当地小结便可进入下一环节“展开想象,表达练习”。

另外,例句“她悄悄地笑着走来——”值得商榷,“悄悄地”在这个句子里是修饰“笑”而不是“走”,与原文有异。

篇4:《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三、设计理念

首先,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背誦课文,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六、课前准备

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八、教后反思

1.紧抓训练主线。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篇5:《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材简说

乘坐飞船可以到火星上旅游了;月球上可以定居了;手提电话不仅能到天上,而且能看见通话的人了;地球上购物可以不出家门,在地球上也可以预订月球上的物品了„„哦,原来这是阿德的梦!这个梦多么有趣啊!如果我们先带着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他们一起进入阿德的梦境,分享阿德的幸福与快乐,然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来个“白日做梦”,再向小伙伴们说说自己的“梦”,课堂气氛该是非常活跃的吧。

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要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学习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

(2)、课件(课文插图)、录音机、磁带。

(3)、彩笔、白报纸。

教学建议

(一)识字

1.借助图画,自主识字。

2.“婆、屏、型、呜”等字可以利用熟字加熟悉的偏旁认记。要注意区别“呜”和“鸣”。

3.“喽”是语气词,可通过朗读的语气来感悟。

4.可以采用儿歌韵语识字法,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参考儿歌如下: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

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

预订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二)朗读感悟

本课为连环画式的略读课文,要让学生在默读和看图中感知课文内容,要启发学生在默读中把对现代科技的了解,与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1.读课文前,要向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苾的词语作上记号;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并结合课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是什么内容。

2.对学生不懂的词语,可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解决,或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解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也可在小组里说说。

3.可出示儿歌让学生自读、齐读、个别读。然后提问:儿歌中的每一句分别说的是课文中的哪一段?这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是为了巩固前面所学生字,也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每一段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4.进一步提问: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积累运用

建议积累“载人飞船、顺便、移居、打发、时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销售、预订、长鸣”等词语。

(四)实践活动

1.说说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2.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默读全文,感悟梦境

1.默读全文,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是一场“梦”?

2.阿德梦见了什么?

3.小组交流朗读体会。

(二)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哪些与现实不一样。

2.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三)读文排序,看图识字

1.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对应图贴出相应的生字卡。

3.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1)自己拼读字卡。

(2)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交流认识的途径。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四)感悟实践

1.朗读全文,说说从阿德的梦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3.用图画画出你心中的“梦”。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愿意)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课文录音)快快竖起你的神耳朵,仔细听,认真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默读全文,感知梦境。

要求:

(1)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同的词语作上记号。

(2)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思考:

A、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是一场“梦”?

B、阿德梦见了什么?

(3)小组交流读文体会。

三、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情,哪些与现实说的不一样。

2、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生答,师板书)

3、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四、课文排序,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一起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激趣升华。

1、朗读全文,说说从阿德的梦境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3、闭眼做个“白日梦”然后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梦”。

三、实践活动。

1、创办“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专栏。

篇6:北京(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

3、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重点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

3、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难点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

3、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教具 制作有天安门图片和北京风光短片的课件。电脑、实物投影仪。展板一块、生字及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提问:的奥运会将在哪个城市举行?

2、说说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北京,或者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北京。

3、展示自己与父母一起收集的资料。

4、引入: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美丽的北京的。

二、初读感知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己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组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自然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呢?小声自由读文,自己体会。

2、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从哪几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a.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特写,领会天安门的美。

b.放映北京风光短片,感知北京的柏油马路及立交桥的美。再读课文,请学生自己说说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看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己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出赞美与喜爱的情感。

2、展示读。选读自己认为读得好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观看北京风光短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学生欣赏。

3、学生朗读,教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用不带拼音的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认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写的字,并用这十个字分别组词语。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英)、旁(膀)、交(校)。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天(图)。

形近字,巾一市。

找相同点:坛和城都有提土旁;国和图都有方框。

4、练习书写。

(1)认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

(2)老师在小黑板上范写“央”字,学生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请学生当小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写“交”字。学生评议。、

(4)余下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制成一块展板,放在教室里展示、交流。

2、交流北京有哪些新变化。

备注

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北京

北京中国的首都

天安门红墙黄瓦广场纪念碑

美柏油马路立交桥爱

名胜古迹公园高楼

教学后记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教学生搜集有关介绍北京的图片及资料。

篇7:《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2.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用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二、新授与操练

1.问: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线段?(桌子的任意一条边,都是一条线段;我们数学书的任意一条边也都是一条线段;生活中许多直的物体的边都是线段.)

2.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的线段,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量一量数学书上P14最上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

3.练习

①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一个是线段.

②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4.师: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了,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会吗?

5.讲解画线段的方法:

在尺子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要画的线段是几厘米,就再在几厘米的刻度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直的线连起来.

6.练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练习四1,2)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2.操作性练习

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做.

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3.思考性练习

右面给出五个点,在两个点之间画线段.

你能画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画了几条线段?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篇8:《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当今世界, 科技越来越普遍地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学会通过理解各种各样的科技说明文使用高科技, 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由此, 关注科技语文, 让学生学会阅读科普文本是新世纪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而解读科普选文, 要超越文本, 仔细咀嚼所蕴涵的语言因素。因为, 让学生仅仅读懂课文的科普知识, 那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情趣盎然地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探索精神的同时, 关注知识背后的特殊表达。将科普选文上出“语文味”, 使学生能够接受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双重熏陶, 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理想境界。这正是科普文教学必须把握的宗旨。

正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 当它们被选入人教版二上语文教材时, 便成了孩子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引导孩子们去感受那些古老的生物在摆脱重重磨难之后, 顽强地生存到现在的故事。同时, 也成了孩子们在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环境中, 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课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课文介绍的三种活化石之一“银杏树”。

2.通过有效的图文资料和实物, 识记、理解“化石”“活化石”“辨认”等词语。

3.通过放大细节、比较运用、辨认实物、自学交流等手段, 在丰富科学知识的同时, 学习科普说明文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感受科普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体会银杏树的古老和珍贵, 激发珍爱银杏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悬念设置, 揭示课题, 走近活化石

师: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非常特殊的朋友, 想知道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是活的?对, 是恐龙化石, 已经没有生命了。再给大家看几种动物化石。

师:除了动物化石, 其实还有植物化石, 看, 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化石。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动物和植物, 它们已经失去了生命, 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了。所以,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 (板书:化石) 注意“化”的第一笔, 撇到田字格的横中线, 第二撇从田字格的交叉点穿过去, 最后一笔竖弯钩要靠近竖中线, 起笔一样高。书空一遍。

师:可是有一些远古时代的动物、植物摆脱了重重磨难, 顽强地生活到现在。它们非常珍贵, 科学家们叫它们—— (板书:活) 想知道有关活化石的故事吗?好, 今天就来学习第33课, 一起读课题。

(视点:将图片资料适时引入, 给学生学习科普文章提供了内容性的支撑, 为两个世界的转换提供了帮助。在较短时间里, 唤醒了学生对课文即将展示的活化石强烈的阅读期待, 有效激发探究兴趣!妙!)

二、整体感知, 摸清思路, 目标定向

师:打开课文, 快速地读读课文, 找一找,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珍贵的活化石? (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师:谁能把这三种活化石的名字读准确? (正音:银yín杏xìnɡ鲟xún) 一起来读, 记住这三种珍贵的活化石名字。

师:大熊猫, 现在我们在动物园才能见到它。中华鲟呢?就离我们更远了, 在江河里也难觅它的踪影。只有银杏树生活在我们身边。这节课, 我们先来学习银杏树。

(视点:层次清楚, 是科普选文很明显的特点, 我们可以采用提纲式朗读, 采用设置重点问题法, 明确读的任务和指向, 还可以借助板书提纲, 只用很短时间, 摸清行文思路, 明白课文是按照哪几个层次写的, 大概介绍哪些知识。)

三、了解样子, 感悟珍贵, 言语学习

1. 放大细节, 渗透说明方法

师: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银杏树?大声自由地读读第2自然段。数一数,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师:看, 老师把这一段中的三个词请到了大屏幕上, 一起读。

正音:

师:什么叫珍贵? (宝贵) 这一自然段, 哪句话介绍了银杏树非常珍贵? (师课件出示这一句)

师:银杏树只不过是一棵树, 为什么那么珍贵呢?你能从这句话中发现什么秘密吗?

师:你很会读, 读出了一个重要的数据。 (板书:几亿年前)

师:你觉得离我们现在到底有多远? (生表达不清)

师:是的, 确实很难具体说清楚, 我们可以画个图来比较一下, 如果这一小格表示我们现在, 那么银杏树生活的时间就是…… (课件动画演示条柱形上升。学生“哇”地叫起来, 教师抓住时机马上问:你为什么“哇”地叫起来?)

师:是呀, 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 (板书:太遥远) 我们还能从资料上查到, 银杏树是全球最古老的树种。 (板书:全球最古老的树种) 它被称为世界第一活化石。 (板书:世界第一活化石)

师:你们看, 课文通过一个数字让我们感受到银杏树的古老, 这种方法就叫—— (板书:列数字)

(视点:列数字, 是科普文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文中出现的数据, 是课文推进中一个不可忽略的教学细节, 对孩子来说又是一个理解难点。由于数字十分抽象, 将“几亿年前”这个数字用柱形图标注出来, 从视觉上形成强烈对比,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并及时将列数字方法的指导蕴涵其中。)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理解来说说银杏树珍贵的原因吗?

课件出示:因为____________,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因为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因为银杏树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因为银杏树是全球最古老的树种,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因为银杏树是世界第一活化石, 但是到今天仍然活着, 所以非常珍贵。)

……

(视点:此处, 适时的句式训练既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 又能让学生感受那些古老的生物在摆脱重重磨难之后, 顽强地生存到现在的精神。不露痕迹地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 激发科学探索的精神。)

2. 比较运用, 体会用词准确

师:珍贵的银杏树到底长什么样呢?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树叶。你能快速地找到哪张是银杏树叶吗? (出示实物)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哦, 通过课文插图学习,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师:还有别的办法知道吗?根据课文句子来辨认。

出示课件: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非常特别的数量词, 能找出来吗? (一片片、一把把) 像这样的数量词, 你能举例吗? (一棵棵、一个个……)

师:的确, 这样的数量词很多。那么, 我们是不是随意可以拿来放到这样的句子中呢?比如换成一个个叶子、一颗颗扇子?

师:对, 看来运用数量词, 我们要看和谁搭配, 运用要合适。老师这儿有几幅图, 你能用上合适的数量词, 再加上一些优美的词语夸一夸图上的这些事物吗?这叫学以致用。

(视点:用词准确, 是科普文一大特点。教学时应重视语感教学, 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引导学生, 初步明白怎么个准确、怎么个严密……从中感知语言精妙。这组训练, 层层递进, 调动学生已有的词汇储备, 看图语言实践, 精彩纷呈。在获得“语感”的同时, 也获得“美感”和“情感”。)

3. 借助实物, 凸现修辞特点

师:同学们, 你们看, 这句写银杏叶的话给了大家很深的印象。所以, 我们能从那么多叶子中找到那一片像小扇子一样的银杏叶。这个判断发现的过程, 我们就可以用句子中的一个动词来表示。是哪一个呢?对了, 是“辨认”。

师:那么, 同学们, 课文在写银杏叶的时候, 用了一个打比方的方法, 把它说成是像一把把小扇子。 (板书:打比方) 你觉得, 银杏叶还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大自然中不同形状的银杏叶——像蝴蝶的小翅膀……像我的小手掌……像飞翔的小鸟……)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连起来夸一夸银杏叶吗?

课件出示:银杏树的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像 ( ) , 像 ( ) , 真 ( ) 呀!

(视点:句中把银杏叶比作小扇子的修辞方法, 掌握起来不难。而后让学生看课件展示大自然中不同形状的银杏叶, 说说它还像什么的时候, 学生想象的翅膀腾飞了, 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语言训练中, 学生们对银杏叶的喜爱油然而生。)

师:看来, 银杏树可以像很多东西, 但是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小扇子打比方呢?

(视点:打比方在科普文中很常见。“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小扇子打比方?”教师此处的点拨非常重要。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打比方, 要选择我们最熟悉的事物才最容易辨认。这就是科普文运用这种方法所特有的严谨性。而多数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孩子明白:选择的这个熟悉事物要具有代表性, 能让读者迅速作出判断。)

4. 自学交流, 拓宽视角

师:那么第2自然段除了告诉我们银杏树的古老和银杏叶的与众不同之外, 还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呢?

课件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 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 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 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师:什么叫慢极了?怎么知道慢极了? (板书:举例子)

师:老师换个例子 (请位女同学) , 如果你小的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 一直要等你当上—— (女孩嬉笑着说“奶奶”) 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学生哄堂大笑)

师:怪不得, 它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名字叫—— (公孙树)

师:看来, 要想吃上银杏树果子还真不容易呀!这果子叫什么名字呢?藏在哪句话中呢?

师:既然银杏树的果子叫白果, 所以银杏树的另个名字就叫—— (白果树) 知道白果的营养价值吗? (反馈课前搜集的学习成果)

师:的确, 银杏树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树。它不仅古老, 而且对人类的用处很大。难怪课文写道, 读——

课件出示:银杏树, 又叫白果树, 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 十分珍贵。

师:现在,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棵银杏树, 喜欢吗?为什么? (出示课件图片)

师:是的, 长得很美。

师:课文中的这位小作者, 在《活化石》这篇课文中, 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银杏树的古老。我班同学还搜集到了一篇关于一棵美丽的银杏树的文章。想读一读吗? (提供同学课前搜集到的文章)

篇9:《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篇10:识字1(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层”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重点 认识“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层”等10个字。

难点 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了解词语的意思。“宜、壮”的字形。

教具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2、学生画秋天,并写上描写秋天的词语、句子或儿歌。

3、本课挂图。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揭题导入: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凉爽的秋天就来到了。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欣赏学生作品:

1、全班共同欣赏学生画的秋天。

示例:这是咱们班某某同学画的秋天。你瞧,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他喜欢的词语是“丰收、果实累累”,他喜欢的儿歌是“秋天到,天气凉……”

2、小组内互相欣赏。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其他小朋友,把喜欢的词语、句子、儿歌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3、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这幅照片拍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多媒体课件)。

宜 人   叠 翠   凉  爽    雄 壮     华 丽

层  林  尽  染       五 谷 丰 登

2、学生试读。把认识的字读给同学听。

3、探究学习: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4、合作学习,自学生字。

5、利用课件反馈自学情况。

(1)、先请四个小朋友合作读,再请一个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去掉拼音,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练习读一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去掉词语中不是生字的字,引导认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用字卡检查;小朋友拿出字卡相互检查。

(5)、出示全文,引导认读:注意看,这些字藏到词里面了,你还认识吗?

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范读,读出秋天的美。学生模仿练读。

2、指名读,并进行鼓励性指导。

(1)、语言引导。示例:你听,他这个“大雁南飞”读得不错。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来学着他的语气读一读,做做动作。

(2)、语言描述,引入情境:我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的,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再到果园里瞧瞧:呵!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 儿,又大又圆的柿子,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

(3)、谁能读一读“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这两个词语?

(4)、学生练读词语。

3、引导齐读全文:小朋友,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咱们班小朋友的收获也不小,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美美地读一读吧。

第 二 课 时

巩固练习:

1、我会认,我会读。(大屏幕出示生字)

(1)、比一比谁眼明手快:迅速在课文中画出本课生字。

(2)、比一比谁读得流利:男女生开展“词语接龙”朗读比赛,读本课的三组词语。

(3)、用多种形式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我巧记。

小组讨论、师生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如,华:一个十字架,上面有文化。谷:八个人上边走,下边骑着一个口。

复习、积累词语:

1、选择描写秋天的词语(大屏幕出示)。

秋高气爽   烈日炎炎   鸟语花香   泉水丁冬   秋色宜人

天寒地冻   秋风习习   果实累累   柳绿花红

2、出示挂图或图片,让学生把与画面相配的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并领着大家朗读。

指导写字: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宜、实、色、华、谷、金、尽。

2、重点讲解。

重点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如,宝盖儿左边的“点”不要写成“撇”,“横钩”不要写成“横折钩”;“谷”字的第二笔是“点”,不是“捺”。

3、示范书写,观察感悟。在田字格里书写“宜、实(强调“头”左上角的两点是上下重叠的,不是左右并排的;右下是“点”不是“捺”)、色、华”四个字。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5、指导并书写其他生字。 备 注

作业布置 写本课会写的字

板书设计 识   字   1

秋高气爽   烈日炎炎   鸟语花香   泉水丁冬   秋色宜人

天寒地冻   秋风习习   果实累累   柳绿花红

我会写:宜   实   色   华   谷   金   尽   层   丰   壮

教学后记 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应倡导自主识字,注意在生活中识字。

篇11:《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边读边想象。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语言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雷雨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小朋友们都见过,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雷雨时的景象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出来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指名拼读,并采用分组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字音。

4、指名给生字扩词,并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5、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苹果树上的词语,学生“摘苹果’。

黑沉沉一动不动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清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语言机播放朗读,边听边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时的景象,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上记号。

3、指名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四、书写生字。

1、写字指导。

(1)观察生字,说一说你想提醒小朋友们哪个字要注意什么?

(2)指名交流,其余学生补充。

(3)教师补充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2、把生字整整齐齐地写在课本的田字格内。(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写得好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生字认读。

2、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板书: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二、仔细研读、多元感悟

1、研读“雷雨前”

(1)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点拨。

A、课件出示句子对比:

满天的乌云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一只蜘蛛从网上落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B、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哪句?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黑沉沉、压、一动不动、垂”的妙用。)除了蜘蛛逃走,其它的动物会有什么反应?(如:蚂蚁搬家、蜻蜓低飞、小鱼游出水面。)

C、想象:一阵大风吹来,还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说一说,合理即可。)

D、课件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件演示画面。讨论: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的突然变化?(指名试试看。)

照样子说词语,并用词语说话。

越来越亮--闪电越来越亮。

越()越()--

(3)指名有感情地赛读课文。

2、研读“雷雨中”

(1)观察第一幅插图,说一说:你观察到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的?

(2)同桌合作读第4-6自然段。

讨论:雷雨中天气是怎样变化的?(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3)想一想:“渐渐地”说明了什么?(指名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提醒学生感悟天气变化。)

自由读--分组赛读--评一评

3、研读“雷雨后”

(1)课件出示第二幅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感受。

(2)自由读第7-8自然段,说一说: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

完成练习:打开窗户,()的空气迎面扑来。()出来了。一条()挂在天空。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3)课件出示几组美丽的彩虹图。(学生欣赏。)

说一说: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他用他的双手创造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你愿意做一个细心的小朋友,用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更多的乐趣吧!

2、留意观察天气变化,写一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乌云树叶蝉树枝闪电雷声

雷雨中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雷雨后天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

……

篇12:《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读(读3遍课文)

圈(圈生字)

写(生字头上写拼音,为生字组2.个词语)

勾(勾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标(标出段落序号,用“?”标出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字。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再现熟字,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出示生字“称”。生认读生字。)这个字我们在学习《称象》一课时见过,那么,这个字呢?(出示生字“赞”。生认读生字。)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句话吗?“诚实赢得──”(生: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师:你们瞧,这两个字宝宝见面了,组成一个新词,叫做:(生:称赞)(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称赞”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这个词换个说法?(生:赞美、表扬、赞许)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课题就是(生:称赞)全班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声音真洪亮!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好。打开书,翻到85页,在读课文前老师提两个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书下面树叶上的拼音来帮忙,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理清文章线索:

(1)师:读了课文,你认识了几个动物朋友?今天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上,(出示刺猬和獾的图片)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它们的名字你认识吗?(出示“刺猬”和“獾”的词语卡片)谁来读?(生认读词语。)

师:“猬”这个字本来读四声,当它和“刺”组成词时读轻声。(出示“獾”的生字卡片),齐读。

(2)课文中讲谁称赞了谁?刚才大家读了课文,是否已经知道课文中讲了谁称赞了谁?

(3)师:看来它们是在相互称赞呢!(在“刺猬”和“獾”中间画上了箭头“鳗觥保,嘘!哦,小刺猬也在称赞你们呢!它夸你们上课认真听讲。它还邀请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一看,好吗?(出示课件,认读生词)

师:不过,小刺猬有个要求,只要读准森林里的这些生字词,小星星就会点亮哦(生接读词语:板凳、粗糙、椅子、傍晚、但是、留下、瞧。)

重点指导“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读音。

师:老师有两个小问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瞧”为什么是“目”字旁?

生:因为是用眼睛看。

师:傍晚是什么时候?(生:晚上。)

师:老师告诉你,傍晚是天快黑、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车厢里只剩下生字宝宝了,谁会读?(指名读。)

师:老师相信全班同学都能把字读准确,同桌之间互相拍手读一读吧。(生读。)会读的举手示意一下。(生举手。)

三、朗读课文,理解词句

1.学习1-4自然段

刺猬邀请大家到森林中玩耍呢!看!出示图1

(1)出示图1,指名学生读第1-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一)清晨的森林美丽而宁静,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遇见了小獾,它们在做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接读课文的1-4自然段。其他同学拿起书,坐端正,不出声,在心里读一读。(生接读课文第1-4自然段。)

(2)小獾做了三个什么样的板凳?引导学生理解“粗糙”的意思。

生:小獾做了三个粗糙的板凳。

师:粗糙的板凳看上去怎么样?

生:凳子腿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

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生:摇摇晃晃。)

师:这样的板凳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这里有一块木板,(出示一块粗糙的木板)谁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生:有裂缝。有小毛刺,摸上去有点扎手。师:像这样不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生:粗糙。)(出示词语卡片)

师:可见粗糙是指小板凳做得不好。

师:可是小刺猬却称赞小獾──看大屏幕,一起读。

(3)读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

(4)板凳做得很粗糙,为什么小刺猬还称赞他“能干”、做得“好”呢?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生(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师:明明做得不好,小刺猬却说小獾能干,做得好,我认为小刺猬不该称赞小獾,你们说呢?(生急于回答。)

师:到底该不该称赞小獾,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读书,请同学们再读1-4自然段,找出理由来说服老师。(生自由读。)

师:应该称赞小獾吗?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说说你为什么要称赞小獾?

生:因为小獾很认真。

师:既然做得认真,板凳为什么还那么粗糙?

生:他正在学做板凳呢。

师:哦,因为他刚开始学,所以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小獾的态度却很认真。

师:拿起书,请你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告诉老师小獾是值得称赞的。(生齐读。)

师:除了认真,那还有什么原因你要称赞小獾?

生:他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

师:看屏幕,“一个比一个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第一个做得最不好,第二个比第一个好……

师:如果说其他东西,还可以说一个比一个怎么样?

生:一个比一个大。

师:大树呢?可以说一棵比一棵怎么样?(生:粗、长、高。)

师:还能说什么?(一______比一_______。)铅笔、鲜花

生:花一朵比一朵美。

师:现在我明白了,“一个比一个好”不是说小獾做得好,而是说他做得有进步。小刺猬们,你们的热情、你们的细心已经打动了我,我被你们说服了。咱们一起来夸夸小獾!(出示句子。)

师:我也有一个小发现,这句话末尾这一竖一点是什么符号?(生:感叹号。)

师:加上了感叹号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自己练习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现在老师就是小獾,哪只小刺猬来夸夸我?(生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师:你们一起来夸夸我吧,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生边做动作边齐读该句。)

2.学习5-7自然段

(1)师:听了同学们的称赞,老师高兴极了。听了称赞,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到了傍晚,他还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插图二),一句称赞的话,竟然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看看小獾自己是怎么说的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7自然段。读完之后,把小獾说的话用笔画下来。(生默读并画句。)

(2)为什么一句称赞的话会让小獾有这么大的变化?默读5-7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3)理解“泄气”和“自信”,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请大家看屏幕,大家一起把小獾说的话读一读。(生齐读。)师:什么叫“泄气”,你知道吗?(生:就是灰心了。)

师: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干劲就是泄气。(板书:泄气。)

师:假如你就是小獾,“泄气”是什么样子?让我看看。(生做动作。)

师:瞧你们唉声叹气,没精打采的样子。小獾,你还想做板凳吗?这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你,让你又有了──(生:自信。板书:自信。)“自”是自己,“信”是相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小獾,你们相信自己能怎么样?

生:相信自己板凳能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师:做好了板凳,小獾还想做什么?(生:做一把椅子。)

师:对,因为有了自信,小獾终于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句子: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句话该怎么读呢?(生读。)

师:小獾,你会做椅子了,心情怎么样?别把喜悦藏在心里,读出来呀。再来读一读。(生再读。)

师:有进步!小獾们,挺起胸膛。带着你们的自信,带着成功的快乐,一起来读。(生齐读: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引导学生像小刺猬那样称赞别人。师:多有趣的故事呀,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傍晚发生的事情吧。我请同学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其他同学是小评委,请认真听他们的朗读,看看谁能像小刺猬那样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学生戴头饰,朗读。)

师:评委们,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想夸夸谁?

生:我要夸夸×××,你读书的声音真洪亮。

师(对被夸奖的学生):他在夸你呢,你想说些什么?

生:听到你的称赞我高兴极了。

师:小评委也很值得称赞,因为你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

3.学习8-10自然段

(1)借助图3和图4,引读8-10自然段。

(2)重点指导学生读出“高兴极了”的语气。

4.回归整体,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1)课文还有哪一段写到“高兴极了”?

(2)抓住“两次‘高兴极了’是因为什么”这一问题,体会称赞的作用。

四、学写上下结构的字

1.看图猜字,教师范写“采”字,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背”在文中的两种读音和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称赞

疲劳泄气

刺猬獾

消除自信

篇13:《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阿德的梦》教案设计07-02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方案06-30

语文课题阿德的梦教学设计06-05

《阿德的梦》教学反思06-01

阿德的梦教学反思06-11

《阿德的梦》教案05-22

32阿德的梦教案一05-27

81、《阿德的梦》06-27

阿德的梦说课稿05-21

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07-04

上一篇: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内容下一篇:社区廉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