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

2024-08-29

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精选6篇)

篇1: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

都匀同济医院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一、购进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时应选择已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作为供应商;参加药品集中招标的医疗机构应在中标企业购进药品。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应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合法资质进行验证。应索取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和供货企业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的销售人员“授权委托书”。

三、应有明确的书面质量条款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书。

四、购进药品应索取合法票据(发票、供货清单),并做到票、帐、货相符,票据和凭证应按规定保存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五、购进药品应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应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等,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

六、购进进口药品应同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并加盖公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应同时索取《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二、药品验收管理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对购进药品进行逐批验收;待验收的药品应放在待验区,并在当日内验收完毕。

二、验收药品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药品的外观形状、内外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标识逐一进行检查。

1、药品的包装和所附说明书应有生产企业名称、地址、有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2、标签或说明书上应有药品的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贮藏条件等。

3、中药饮片及中药材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每件包装上,中药材应标明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中药饮片外包装应印有或贴有标签,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

4、进口药品。其内外包装的标签应有中文注明的药品名称、主要成分及注册证号,其最小销售单元应有中文说明书。应凭《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验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

三、验收合格的药品方可入柜台(货架),并在验收单上签字或盖章,并注明验收合格字样,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固或破损、标志模糊或有其他问题的药品,应不得入柜台(货架)。

三、药品保管储存管理制度

一、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底垫、货架及避光、通风等药品储存设施,在库药品应堆放整齐,离地距离不小于10cm,离墙顶、散热器及墙壁距离不少于30cm。

二、在柜(架)药品应分品种按批号分开堆放。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易串味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分开存放。三、二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应专柜存放,专人上锁保管,专帐记录,帐物相符。

四、应设臵与其开展的诊疗业务相适应的药房、药库,并根据药品储存要求逐步做到设臵常温库(0-30摄氏度)、阴凉库(不高于20摄氏度)、冷库(柜台)(2-10摄氏度);药房、药库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药房、药库应配备温湿度检测设备。药品养护人员,每天上下午应对药房、药库各进行一次巡行,并认真做好温、湿度记录。发现温、湿度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五、药房应做好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虫、防鼠等相应的管理工作。

四、拆零药品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制度

一、拆零药品是指所销售药品最小单元的包装上,不能明确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的药品。

二、拆零药品应设立专门拆零柜台或货架,并配备必要的拆零工具,如药勺,药盘、拆零药袋等,并保持拆零工具清洁卫生。

三、拆零后的药品,应相对集中存放于拆零药柜(架),不能与其它药品混放,拆零药品应保留原包装及标签。

四、拆零药品包装袋应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五、药品拆零时,如发现拆零药品的内包装及外观质量可疑,应按不合格药品处理程序处理,不得拆零使用、销售。

五、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药品是指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不相符的药品,以下为主要情形:

1、药品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

2、药品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

3、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购进的药品经验收确认为不合格药品,不得入柜(架)使用,应及时上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三、在药品储存、养护、上柜、使用、销售过程中发现过期失效、裂片、破损、霉变,药品所含成分及药品成分含量、药品包装标识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等不合格药品,应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做好记录,完善相关手续。

四、不合格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1、不合格药品的报损、销毁由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填写不合格药品报损销毁记录。

2、不合格药品销毁时,应采用焚烧、深埋、毁形等方法处理。

六、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的药房和个人卫生应符合规定要求。

一、做到每天早晚对药房各做一次清洁,保持药房的环境整洁、卫生,无污染物及污染源。

二、货架(柜)摆放的药品应保持无灰尘、无污染、药品摆放规范有序。

三、在岗时应着装整洁,头发、指甲注意修剪整齐。

四、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五、健康体检应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的项目应符合任职岗位条件要求,体检结果应存档备查。

七、特殊药品的购进、验收、储存、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均为特殊管理药品,应做到以下管理: 药品购进:

一、特殊药品使用单位应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许可。

二、购进麻醉、精神药品应持麻醉药品“印鉴卡”和有效证件(身份证),到有特殊药品经营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购进特殊药品。

三、购进药品时应采取银行转账资金,不得现金买卖。公路运输必须有专人负责,缩短在途时间,防止丢失、被盗。药品验收:

一、验收应做到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验收记录应采取专用记录,内容有: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验收记录应保存至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二、验收发现缺少、破损的药品应双人清点登记,报单位领导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及时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药品储存保管:

一、必须实行专人负责(双人),专库(柜)加锁(双锁),对进出库药品应建立专用帐册,进出逐笔纪录,记录的内容有: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帐帐、物、批号相符。

二、医疗机构应对麻醉、精神药品按日做消耗统计,处方单独存放,按月汇总,至少保存2年。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三、医疗机构销毁麻醉、精神药品应在县级以上药品监督部门监督下进行,并对销毁的麻醉、精神药品造表详细登记,完善经手人、负责人、院长和监督人员签字手续。

四、麻醉、精神药品在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丢失或被盗、被抢的及发现骗取或冒领的应立即报告所在地公安、药品和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的使用:

一、特殊药品必须凭具备资格的执业医师处方,方可调配使用。

二、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一次不超过3日用量,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处方一次不超过15日用量,其他剂型的麻醉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7日用量;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一日不超过7日用量,其他剂型的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15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7日用量。其他情况用药处方请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麻醉药品处方,签署姓名,并进行登记,对因涂改或超剂量等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处方,处方调配人、核对人员应当拒绝发药。

八、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事件事件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品质量和药物治疗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二、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 1.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列入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

2.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严重、罕见的或新的不良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等。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引起死亡;致畸、致癌或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四、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需详细记录、调查,按规定要求对典型病例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按规定报告。

五、应定期收集、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每季度直接向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严重、罕见的或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事件)不良反应病例,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医疗机构各科室、药房工作人员应注意收集、分析、整理、上报本单位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患者使用本医疗机构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经核实后,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并上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药房工作人员发药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药品不良反应史,讲清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服用,如用药后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六、防疫药品、普查普治用药、预防用生物制品出现的不良反应群体和个体病例,须随时向所在地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九、药械质量责任事故追究制度

一、药械质量责任事故即是指药械使用单位因采购、保管养护、设备等原因而导致产生的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行为。

二、药械的采购程序符合药械采购管理制度的,其购进的药械属于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药械使用单位应积极主动地协助市局稽查科追查相关企业或生产厂家的责任。

三、药械的采购程序不符合药械采购管理制度的,其购进的药械属于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药械采购主管领导及其采购人员应负主要责任。因之而受到处罚的,主管领导及采购人员应按照其责任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因养护保管不当而导致假劣药品和医疗药械,并未按照有关规定报请销毁依然存放于药房的,应追究主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由此而受经济处罚的,应根据相关人员的责任,责令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五、因设备缺乏而导致的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并未按照有关规定报请销毁而依然存放于药房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由此而受到处罚的,应根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令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因上述问题而触犯刑律的,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十、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管理制度

一、质量事故,是指药品管理使用过程中,因药品质量问题导致危及人体健康的责任事故。质量事故按其性质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二、重大质量事故

1.违规购进使用假劣药品,造成严重后果。

2.未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造成不合格药品入柜(架)。3.使用药品出现差错或其他质量问题,并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已造成医疗事故的。三、一般质量事故

1.违反进货程序购进药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2.保管、养护不当,致使药品质量发生变化的。

四、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时限

1.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在十二小时内上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

2.应认真查清事故原因,并在七日内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书面汇报。

3.一般质量事故应认真查清事故原因,及时处理。

五、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补救措施。

六、处理事故时,应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原则,并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十一、药品陈列管理药品陈列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证使用药品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定。

二、陈列药品的货柜(架)应保持清洁和卫生,防止人为污染药品。

三、应经常检查药品陈列环境和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四、应按药品品种、规格、剂型或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整齐陈列摆放和储存,类别标签应放臵准确、字迹清晰。

五、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存放。

六、危险品不得陈列,如因需要必须陈列的,只能陈列代用品或空包装。

七、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

八、发现有质量疑问的药品,不得上架陈列使用。

十二、处方及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处方的开具、调剂、使用、保存的规范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处方必须有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

三、医师开具处方、专业人员调剂处方均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四、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有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天。

五、处方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童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制用纸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注明。

六、处方书写必须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十三、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把好业务经营第一关,防止假、劣药品进入,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必备资料:

1、首营企业:对方必须提供其合法证照复印件并加盖红章,同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经销人员必须提供加盖企业公章和企业法人代表印章或签字的委托授权书及经销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2、首营药品:必须要求厂方提供加盖单位红色印章的合法证照,药品质量标准、药品批准生产的批件(包括批准文号)、同一批次的检验报告单、包装、说明书等资料。

3、GMP和GSP认证的企业,索取证书的复印件。

三、从首营企业购进药品或从生产企业购进首营品种,必须严格执行药品购进的有关规定。

注:首营企业——系指首次发生药品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

首营品种——系指向某一药品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药品,包括药品的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

十四、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一、为保证药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转并提供依据,以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GSP认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以确保药品进、存、销、过程中的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准确顺畅。

二、质量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和行业有关质量政策、法令、法规等。

2、医药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新药的市场动态。

3、经营环节中与质量有关的数据、资料、记录、报表、文件等,包括药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等各个方面。

4、上级质量监督检查发现的与本部门相关的质量信息。

5、其他的药品质量查询、质量反映及质量投诉。

三、质量信息的收集必须准确、及时、实用、经济。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异常、突发的质量信息应以书面形式24小时内迅速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反馈,确保质量信息及时顺畅传递和准确有效的利用。

五、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做好质量信息工作,确保药品质量信息做到及时传递、准确反馈。

十五、药品养护管理制度一、二、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药品理化性能和储存条件的规定,结合仓储实际情况,组织好药品的分类,合理存放。

三、定期进行循环质量养护检查,一般药品每季度一次,近效期、易变质药品增加检查次数,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

三、做好夏防、冬防和霉雨季节的药品养护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四、对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储存时间较长的药品,应做有标示或另放。

五、养护检查中发现质量有问题的药品,应挂黄牌暂停销售。

六、养护人员应做好温湿度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中药材、中药饮片。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采取干燥、除湿等相应的养护措施。

七、正确使用养护设备,定期检查保养,自觉学习药品业务知识,提高养护技能。

八、做好养护检查记录。

十六、药品出库复核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药品出库复核管理工作,确保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符合质量标准,杜绝不合格药品流出,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在库药品应按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出库。如“先产先出”与“近期先出”出现矛盾时,应优先遵循“近期先出”的原则。

第三条 库管人员发货完毕后,在发货单上签字,将货交给复核员复核。复核员应按发货清单逐一核对品种、批号,对实物及包装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复核项目应包括:品名、剂型、规格、数量、生产厂商、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发货日期等项目,核对完毕后应填写出库复核记录。第四条 出库复核与检查中,复核员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发货,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处理:

(一)药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渗漏;

(二)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三)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

(四)药品已超出有效期。

第五条 下列药品不得出库:

(一)过期失效、霉烂变质、虫蛀、鼠咬及淘汰药品;

(二)内包装破损的药品;

(三)瓶签(标签)脱落、污染、模糊不清的品种;

(四)怀疑有质量变化,未经质量管理部门的明确质量状况的品种;

(五)有退货通知或药监部门通知暂停使用的品种。

篇2: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

一.开机

1检查制冷设备状态,确保扫描室温度符合要求。

2打开设备电源时注意仪器状态,系统自检信息,发现异常时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关闭总电源,并报告维修人员。

3开机后,按要求进行校证和预热。二.操作准备

1检查主机的功能状态,磁盘预热(必要时清理)。

2检查相关连入设备(图象处理工作站)的性能,状态。

3环境条件

温度:15摄氏度-24摄氏度

相对湿度:30%-60%(非冷凝状态下)三.诊断操作

1按次序从调取或手工输入并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准备开始检查。

2接诊病人,嘱患者除去影响照射部位成像质量的体外衣(异)物。

3关闭检查室的防护门,调准射线中心线,照射野,以提高摄像质量,减少患者接受额外的辐射。

4曝光时注意仪器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检查,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关闭总电源,并报告维修人员。

5摄影结束,及时向PACS传送影像资料,打印胶片。四.关机

结束所有病人的检查后将机器复位至最初状态,并关闭设备电源。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辐射装置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院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

2主动,积极配合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提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3本院成立射线装置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设立专,兼职管理人员。每年由相关部门对使用的射线装置进行一次检测。

4对直接从事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5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对直接从事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6对本院的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进行整改。

7射线装置的生产调整和使用场所,具有防治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8设置明显的涉嫌装置标示和中文警示说明,张贴电力辐射警示标志。

9加强对射线装置的维护,管理,使用场所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等安全防护措施。

10使用射线装置进行诊疗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及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11当发生丢失等事故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

磁共振(MRI)患者须知

各位病员同志: 你好!磁共振检查因其高磁场及成像方式的特殊性,检查时间长且禁忌症较多,需要患者充分配合。现拟订如下条例,请患者及家属仔细阅读后,严格遵守。

1)确保体内没有装有心脏起搏器、助听器、体内动脉夹、义眼、义肢及其他体内金属植入物。

2)确保没有金属物外伤史,如子弹、铁钉及金属碎片等。3)必须除去身上携带的任何金属物品,包括项链、耳环、指环、发夹、文胸、拉链、假牙、眼镜、硬币、钥匙。

4)头部检查者不能涂睫毛膏、口红等含铅化妆品。5)早期妊娠者禁止此项检查。

6)幼儿、烦琐不安与幽闭恐惧症者应予镇静,使检查得以顺利完成。

7)病情过重必须吸氧,带有冰帽;烦躁不安、高位截瘫不易搬动患者建议等病情稳定后再做本项检查,如确需立即检查,则必须由管床及负责临床医师陪同。

8)未孕妇女带环者行腹部检查时,建议取环后做本项检查。以上条例请自觉遵守。

MRI 室检查注意事项

一、病人严禁携带金属物质进入实验室,故意隐瞒者后果自负。

二、未经本室工作人员许可严禁病人家属进入检查室。

三、严禁病人轮椅、推床等进入检查室。

四、检查完毕病人自行离去。不得进入检查室喧哗,不得随意借片。

五、正常发报告时间为检查后第二天上午(节假日除外)。不得随意干扰医生诊断程序。

六、紧急情况下,由临床医生来本室借片。借片后发报告时间为还片后。

MRI机操作规程

一、负责使用设备的医技人员应熟练其规格及性能,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由放射科主任技师和高级工程师根据该设备原始资料以及安装中为电源线路所增配的电器设备,拟订完整的《操作规程》,并将其公布于控制室内的醒目处。每班操作者均应熟练《操作规程》的条例,并严格遵守。

三、整个检查期间应由诊断、技术人员同期负责机器操作,按《操作规程》所指示的次序进行开机。操作中应密切注意每道程序中应显示的指示,以及确认各个工作部件运转状态是否正常。

四、操作者应根据负责诊疗医师的技术要求,正确选择各扫描参数和扫描视角,以保证病变最佳显像。

五、当天检测机器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空调状况和冷水机系统。

六、在整个开机过程中,操作者除坚守岗位外,还应严密观察控制台各仪表的运转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请维修人员检修,并登记在案。

七、每例病者检查完毕后,应将整个检查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及选用的技术指标填于检查记录中,患者资料及时备份。

八、机器使用完毕后,应按《操作规程》的工作步骤进行停机,最后切断电源。

MRI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MRI机房内所有设备和各项设施应由专人负责。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做好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定期校正各种参数,保证MRI机器正常运转。

二、MRI室工作人员应相对稳定,定期轮转。

三、MRI诊断医师扫描前应审阅申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MRI扫描人员应按既定常规程序操作,在常规以外的各种检查和序列应和诊断医生共同探讨。扫描结束后准确填写记录参数并签名。诊断医生必须及时阅片、打印,按时发送检查结果。

四、严格掌握MRI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在进入扫描室前应除去一切金属物品。医师应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消除其恐惧心理,争取良好合作。

五、机房温度保持在16-22℃,相对湿度在40%-60%。每天检查超导MRI机液氦存储量,低于设备要求应立即停止使用。每天检查冷水机运行状况,并作详细记录。每天填写工作日志和机器运转情况。

放射科受检者须知

一、X线检查是有一定辐射损伤的检查,此项检查均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需要提出;

二、我院使用的所有X线设施均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合格,在检查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所使用的X线剂量在安全允许范围内;

三、我们备有一些射线防护用品,接受X线检查时,应遵照放射医师的指导对非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四、X线摄影室入口处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红灯亮时表示正在进行检查,此时不能进入检查室;

五、育龄妇女和婴幼儿要慎重选择X线检查。育龄妇女在检查前应说明是否怀孕及妊期,以选择是否做该项检查,并给与恰当的防护;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孕妇不能进行下腹部X线检查(紧急情况除外)。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不宜行X线检查(紧急或特殊情况除外);

六、检查时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摄影室内,若病情需要有陪护人员时,陪护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禁止育龄妇女在X机房内陪同或等候检查;

七、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植入金属固定器、体内有其它金属异物者不能核磁共振检查,八、过敏体质、肾功能不全者不能进行增强检查。

CT机操作规程

一、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三、在使用前,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四、按通机器电源,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1Hz。

五、当天检测机器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空调状况和冷水机系统。

六、仔细阅读申请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扫描部位和检查目的。

七、扫描前,去掉一切影响扫描产生伪影的物质。

篇3:论我国医院医疗保险制度化管理

一、医疗保险概述

医疗保险, 是为补偿参保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大学生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

(一)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覆盖范围包括城镇所有用人单位, 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

(二)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范围包括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

(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这是以政府资助为主、针对农村居民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所有农村居民都可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

二、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上的不足

(一) 保障水平总体不高, 人群待遇差距较大

医疗保险虽然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 但仍有1亿多人没有纳入医保体系, 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障。筹资和保障水平总体不高, 部分重病患者参保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医疗保障范围以住院为主, 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正在推进过程中。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障水平不均衡,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待遇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医保,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待遇水平落差较大。以上3点表明公平性尚有欠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只有部分人群有补充保险, 商业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障衔接不够, 医疗救助的能力也很有限, 家庭因病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 适应流动性方面不足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困难。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分属不同部门管理, 参保人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流动以及身份发生变化时,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困难。异地就医问题突出, 特别是部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反映就医报销不便, 需要垫付医药费用, 一些退休人员要求享受居住地医疗保险待遇。

(三) 保证可持续性方面不足

统筹层次不高。目前仍然以县级统筹为主, 共济性不强, 基金抗风险能力较差, 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异地就医。医药费用成本控制机制未完全建立。按照医改要求, 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和制约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经办服务能力不适应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编制、经费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地区信息化水平低, 管理手段落后。

三、我国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化设计方案

(一) 建立医院医疗保险内部管理制度

通过成立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 负责医院医疗保险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 科室行政主任负责参保病人在本科诊疗服务工作的管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处负责医疗保险工作的日常管理, 按月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书面上报有关医疗服务信息。门诊医师接诊医疗保险病人, 如需住院, 在其入院通知单上注明医疗保险身份类型, 并告知其持入院通知单、社会保障卡和预缴金到入院出办理入院手续。入院处工作人员认真核对相关证件, 对其医疗保险身份进行确认并读取信息后办理入院登记。严格执行病历、处方书写规定, 各种收费项目执行物价部门统一规定, 不得分解项目、超标准收费, 病人出院时向其提供出院小结、费用清单和结算票据, 医疗保险服务纳入科室综合目标分类管理。

(二) 建立医疗保险公示制度

向社会公示, 包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医疗保险诊疗项目与服务设施范围及收费标准, 参保者就诊、住院流程, 医疗保险服务承诺书, 咨询监督电话。公示方式可以采用公示栏或电子屏, 互联网或其他可行的公示方式。向医院内公示, 包括医疗保险新政策, 各类医疗保险费用通报, 医疗保险拒付情况通报。公示方式可以采用医院内网, 医疗保险简报与各类反馈通知书。

(三) 建立医疗保险培训制度

可以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下达的相关文件以及医院制定的关于医疗保险的管理制度、就诊流程和知识拓展等内容培训, 培训方式可采用分阶段、分层次、自上而下进行培训, 院领导、行政部门负责人学习熟悉医疗保险的各种政策, 对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全院医务工作人员全面培训, 培训结束后, 从各部门抽取部分人员进行闭卷考核, 对不合格者进行第二轮培训, 直至成绩合格。

(四) 建立医疗保险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管理制度

参保者来医院就医补偿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与医疗服务设施范围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相应目录执行, 严格控制使用目录外药品, 目录外用药费用占药费的比例不得超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赵曼.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 2009年第7期.

[2]杨建慧.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研究[J].才智, 2014年第10期.

篇4:放射科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初探

关键词:放射科;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90-02

0引言

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看护和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放射科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虽不是临床科室,但也是医院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其特点是感染疾病患者、非感染疾病患者、健康体检人员和家属混合候诊,相互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若医院放射科感染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相互之间医院内感染。为此,根据我院放射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预防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医院危险因素

1.1检查室

医院放射科设有摄片室、造影室、CT 室、X 线介入治疗室等。为防止 X 线泄漏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检查室一般没有窗户,工作时大门紧闭,以至室内空气不流通,缺乏新鲜空气补充,空气污染容易形成。

1.2仪器、物品污染

放射科每天都有大量患者进行CT、磁共振成像( MR) 、X 线照片检查,这些器械上沾染的病原微生物可在患者检查过程中相互间接传播或传播给工作人员,如 X 线摄片盒、胸片架、检查床( 单) 、病员检查时使用的衣服、辐射防护用品等。仪器、物品污染往往容易被忽略,造成长期不断积累传播。

1.3手的污染

医生的手是医院传染最主要的媒介,医生用手接触患者,而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医院感染。

1.4医疗废弃物污染

各种使用后的耗材及各种检验剩余物如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注射器、针头、连接管、棉签及纱布块等,未按照医疗器械垃圾废物分类处理,造成医院污染。尤其最危险、最致命的是外伤及各种检查中的血液及体液污染,可能造成血源性病原体传播。

1..5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知识贫乏

工作人员无菌观念不强,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往往不注意个人保护,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不戴一次性手套,直接触摸患者后,不及时洗手,这种不良习惯普遍存在,使工作人员也成为传播源。加强医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内感染控制意识一般医院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重点均放在临床科室,忽视了医技检查科室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虽非临床科室,但每天接诊病患多、病种杂,造成放射科区域空气环境差、致病菌多;检查设备交叉使用,易被污染;同时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意识差,使放射科存在严重的医院内感染隐患。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医院内感染防控学习、培训,可促进科室人员了解医院内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学习、掌握医院内感染新技术、新知识,有助于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2完善感染管理

2.1善科室医院内感染相关制度,增大监控力度

寻求医院院感科协助及指导,结合科室及医院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出本科室自己的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并落到实处,随时组织科内检查,开展自我批评,促进提高。

2.2做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可疑烈性传染病患者隔离检查,预防控制交叉感染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组织保洁人员随时进行打扫,清除垃圾,避免细菌滋生;每月定期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放射科候诊人员多、空间狭小、空气质量差;故放射科检查室及候诊区均应严格禁烟,检查室应随时开窗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并利用下班时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三氧机或空气消毒机等手段。使用一次性床单,保证每例患者检查时均进行更换,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每天工作结束应采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等手段,定期对检查床面、地面进行消毒。对怀疑有传染病的患者检查后应临时加做空气及物表消毒。对可疑为烈性传染病的患者可采用移动设备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到隔离室检查。

2.3严格执行手卫生

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意识明显较临床医生差,手卫生执行常不严格。检查者的手可能与多个患者、检查设备及同事发生接触,不注意手卫生,极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放射科应配备相应设备,加强手卫生培训,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在接触患者及可疑污染体后必须进行洗手。患者血液、体液、分泌及排泄物均可能具有传染性,应保持警惕,在有可能接触上述物品时,无论是否存在皮肤或黏膜破损,均应采取防护措施,戴上口罩及手套,同时应意识到戴手套并不能取代洗手。 应意识到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2.4全面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以及医院之间医院感染质控活动

前瞻性地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非常重要,如抗生素使用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紫外线灯强度监测等。医院应从提高医疗质量考虑,从患者利益出发,添置监测仪器,改换消毒液。医院感染管理的专(兼)职人员要做好领导的参谋,理顺关系,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把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5加强就诊患者的健教宣传及管理

对候检者进行医院内感染教育及管理也是放射科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一大重点。应加大宣传,使大家了解到医院来往人员多、患者多、空气质量差、致病菌多;可实行预约制度,对候检者进行适当分流,避免扎堆等候;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接触检查区域物品,进检查室换鞋,呼吸道疾病患者戴口罩等。由于意识差异,放射科普遍对医院内感染不重视,医院内感染执行较差;所以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好放射科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结论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个难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忽略辅助科室如放射科的管理是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应加强辅助科室的管理,尤其是现在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拓展的放射科。我院对放射科的医院感染非常重视,通过分析总结放射科医院感染隐藏的各个危险因素,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及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完善了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因此,消除了感染隐患,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并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翠运,赵虹,高洁冰,等.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5)

[2]王建俭,姜华.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

[3]唐海远. 影响院内感染的常见因素及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

篇5:放射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办法,结合放射科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放射科在医院总务、防预科的统一管理及指导下进行该项工作。

3、放射科各种废物必须分类搜集、储存。

4、各类废物搜集袋或容器必须完好,做到无遗漏、无破裂、无穿孔。

5、科内搜集的各类废物,要求登记其类别、重量、数量。

6、每天值班人员负责各类废物交界,并做好登记。

篇6: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

按照卫生部《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广东省卫生厅粤发卫监[1999]2号文件精神及2002年《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办法》,参照本科2002年制定的《放射科质量保证管理制度》,重新修定质量保证方案和实施细节。

一. 建立质量管理目标:

1. 按照《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办法》的规定,达到专业工作质量的要求。1).甲片率≥42%.2).诊断符合率≥90%.3).检查阳性率≥60%.4).废片率≤2%.5).杜绝严重差错的发生.2. 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检查图象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正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最佳比。

3. 从”一切为病人”出发,制定并做好各项便民措施.二.放射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保证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节,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工作。人员组成: 组长:沈比先

成员:高德宏、毛文萍、赖永福、陈丽兴、黄岸容 管理小组职责:

1.管理小组依以下的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工作。计有:《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卫生厅为执行贯彻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节,同时要认真执行《深圳市基本医疗制度》、《深圳市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和《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办法》及南山医院的有关规定。

2.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和《深圳市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结合本科具体情况,制定了《关于与岗位责任和首诊负责制等有关规定的实施细节》。

4.“科室奖金分配方案“按本方案制定和执行。三.各项实施细则如下:

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由常规X线、CT、MRI和DSA组成,分诊断和投照技术两个组。CT、MRI室有从事多年CT、MRI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材(一般半年轮换一次)。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以上的CT、MRI医师审核签发。CT、MRI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每天由医师和技师各一人共同值班,医师负责普通X线和CT诊断。

2.由医师进行CT、MRI扫描并确定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原则上是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症,应及时找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医生派人参加处理。

3.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每周四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副高以上人员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临床有关资料和其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

4.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所有住院医师的CT、MRI诊断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非CT、MRI室固定医师晚夜班的CT诊断报告一定要盖上“非正式报告,以正式报告为准”,并告诉病人第二天早上取正式报告,以免错、漏诊。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报告科主任。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5.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叫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胸部正位片(除观察肋骨外)一律用高Kv摄片(固定用125Kv),不用高Kv的照片不能评为甲等片。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

中、晚班急症照片由科主任或当班副主任医师审阅,中、晚班值班人员必须登记好急症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复审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通知病人,修改诊断意见。6.认真执行《病例随诊制度》,病例随诊制度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去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进行登记。每月第四个星期四向科内通报随诊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7.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的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亦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来书写诊断报告。

⑴ 读片室内要保持安静,不准在室内谈天说地,室内光线不宜过强。严禁不用观片灯,在走道或不宜观片的地方随便看片,以免发生错误。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完全一致。有旧片的要与旧片作比较。

⑵.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写。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 程。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亦应描述有鉴别意义的阴性所见,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用语。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8.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⑴.首先对每个病灶一一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

⑵.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实在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疾病去解释。⑶ 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诊断分析。在读片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放射检查只是很多临床检查的一种,如果不参考其他检查的结果,就要犯片面性的错误。参考临床症状就可能否定或肯定一些疾病,从而缩小诊断范围。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就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要求诊断符合率达80%。达不到者按《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办法》的考核标准予以扣分。

⑷ X线的诊断与临床所见和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

⑸ 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

9.每月28日,质控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办法》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奖金挂钩。

10.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一环,也是做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一环。技术组长应协助科主任组织本组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

⑴ 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技术组长或技师组织,上、下午各评片一次,全体技术人员都必须参加。实事求是认真评出各人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线影片质量标准》人手一册,要达到甲片率等于或大于40%,废片率等于或小于2%。达不到标准者按《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办法》考核标准扣分。

⑵ 要求技术组同志工作要仔细认真,摄片要作到三查十对: [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胶片尺寸、照片范围。

[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

⑶ CT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摄胸片和腹部平片亦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

⑷ 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应严格核对三者的日期、X线号部位是否完全相同,发现不符合要求,应立刻纠正。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是第二次照片。⑸ 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技术人员必须在申请单上写上照片时间,并及时把片送到暗室冲洗。

⑹ 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走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接诊和首机负责制。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在同一部机上完成,检查完后即刻交暗室冲洗,并将冲好的照片交给医师写结果,后把结果交给陪送医护人员或陪人。

11.采用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清洁、保养和维护。

⑴ CT、MRI室技师与常规组技术人员一年轮换一次,原则上具有技师职称人员才能进CT、MRI室单独操作CT、MRI机器。

⑵.本科的专机专人每周轮换一次。每周五下午为机器表面清洁和保养时间,各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卫生工作。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

⑶.在使用前,各技术员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不熟悉操作规程的,不能单独操作该台机器。

12暗室工作的规范化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暗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暗室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⑴ 暗室采取专人负责定期轮换,原则上两月轮换一次。暗室人员负责装片、冲片、配制显、定影药水和一般机器保养,负责冲片机的每周一次的清洁和保养。每周六定为机器保养时间,保养人员必须了解机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件的装卸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

⑵ 严格执行暗室工作制度,严防胶片暴光。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内外盒盖。不准随便开暗室白光灯,确有需要开灯,必须确定胶片是否处于绝对安全。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胶片暴光的,按差错事故处理。

⑶ 必须熟悉掌握冲片机的操作方法,熟悉机器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才能正确使用机器,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报废,根据情节和损害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

⑷ 暗盒要保持清洁。及时装片,禁止打开暗盒,将增感屏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禁止用手触摸增感屏,增感屏需绝对无污染(如纸屑、毛发、纤维、指纹、蚊虫等),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洒精棉球清洁。

⑸ 暗室工作人员应尽量按照照片时间先后安排好交给医师写报告。照片归袋交给医师写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片袋上的X光号、日期、投照部位是否与胶片上的完全相同,如照片上无日期、号码、左右的应于补上。

13.做特殊造影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一切准备工作。特别是CT室工作人员思想上必须树立一个意念:任何一个使用造影剂的病人都有发生副反应的可能。

⑴ CT造影前应详细了解和核实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尤其是以往有过敏体质或过敏史,对高危人群中的危重病人(如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害等),应与临床有关科室一起协商,决定能否进行造影检查。

⑵ 造影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方法是静脉注射3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1ml,然后观察15分钟,看病人有无过敏反应。

⑶ 造影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在造影剂中加进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副反应。⑷ CT室、IVP检查及DSA室、MRI室应准备好各种对过敏和副反应进行抢救的药物、器械和氧气。每月28日,CT护士负责检查药品,快要过期的药品要及时更换,检查器械消毒有效期及氧气有无耗尽。

⑸ 做IVP检查时,技术人员应全程观察病人,不准离开病人,发现有异常情况即刻通知CT当班医师和护士处理。做CT增强时,应做好事前谈话及签字,了解是否高危人群,做好常规术前预防工作,IVP及CT增强病人的过敏试验结果应认真核实并保管好过敏试验结果。

⑹ 一年一次请急诊科或内科医师对CT室人员进行抢救知识和操作培训和考核。⑺ CT造影扫描完成后病人必须保留带连接管的注射针在静脉内,并在准备室观察15分钟,防止出现延迟造影剂反应。

14.CT室和X线机房内都备有病人用防护用品,执行各种防护规程,做好患者的防护工作。

上一篇:2024年FLL课题研究报告下一篇:社区问题及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