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培训策划方案

2024-07-22

企业内部培训策划方案(精选6篇)

篇1:企业内部培训策划方案

企业内部培训计划的策划方案

一、提高理性认识,培训计划方案针对性的前提

首先,必须明确培训计划方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是企业文化信息的传递和员工健康心理导向的培育,培训计划方案为企业和员工搭建了双赢的文化平台,企业造就人才,人才成就企业。其次,企业培训计划方案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企业培训计划方案只有突出针对性,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其价值性。再次,企业基于对培训计划方案价值的认识,在培训计划方案思路、策划和设计上,应该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立体感,可以将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正确的心理导向、知识技能的传授有机的结合作为培训计划方案重点。

二、抓好需求调查,培训计划方案针对性的基础

企业培训计划方案部门在规划和设计培训计划方案之前,采取各种工作方法对企业组织需求进行分析,对企业成员知识、技能等要素和岗位需求进行对标,对企业员工个人需求进行了解,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别和分析,把企业需求、岗位要求、个人需求等要素结合起来,以确定企业是否需要培训计划方案、需要哪方面培训计划方案、培训计划方案的切入点、培训计划方案的内容等,从而把握培训计划方案的.主方向、主目标,做到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有的放矢。企业培训计划方案部门根据培训计划方案需求的调查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方案计划,使企业培训计划方案的针对性用计划形式进行约束,为企业针对性开展培训计划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内部资源,培训计划方案针对性的保证

企业要整合内部培训计划方案资源,对于优良培训计划方案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实现优良资源共享。建立属于自己的由企业管理、技术、操作骨干人才为主的培训师资团队,要注重发挥企业技术老总和老专家在企业人才培训计划方案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这样的培训师资团队是企业自己的,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丰富的实践和教学经验,娴熟的专业技术和教学技能,熟悉企业的管理流程,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讲解、答疑和指导能力。他们与企业员工关系更加密切,心里关系更加融合,对企业与基层员工的需求更加了解,交流起来更加顺畅,传达和讲授的知识和技能的效果就会更好。他们通过贴近一线、贴近现场、贴近实践的教学,可以将自己头脑中的“无形”知识实现了“有形化”,这样就可以为企业优质、快速、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计划方案提供保证,这样的培训计划方案是最有价值的。

四、精选培训计划方案内容,培训计划方案针对性的关键

企业培训计划方案部门在培训计划方案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的培训计划方案项目,不同的培训计划方案类别,不同的培训计划方案层次,不同的培训计划方案人员,要对培训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授课人设计出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计划方案课件,培训计划方案内容要重需求、重实用。培训计划方案的内容要量身定做,培训师要结合实际工作和受训人员的情况在内容设计上优化知识结构,精选最需要、最合适、最有价值的培训计划方案内容,增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把提高员工的实践力、动手力、创造力和复合能力作为培训计划方案重点。企业培训计划方案部门针对企业操作技能人才和复合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积极推进复合技能和一专多能培训计划方案,实施企业部内部人才再造工程。一方面在本专业内开展“梯级技术”培训计划方案;另一方面跨专业开展“一专多能”培训计划方案,实现操作技能人员技能水平的“二次孵化”,从而实现技能人才的阶梯式跨越发展和复合技能水平的提升。对于相同培训计划方案项目的第二次培训计划方案,要求培训计划方案内容的设置不是简单地“复制和粘贴”第一期的内容,而是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受训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对课程内容设计再次进行设计和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方法灵活多样,培训计划方案针对性的活力

企业培训计划方案部门要根据培训计划方案对象、培训计划方案内容、培训计划方案目的不同,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充分地与培训师沟通,灵活选择培训计划方案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培训计划方案方式方法的创新化和多样化。主要是克服传统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模式,走多样化之路,将讲授、个案分析、研讨、操作拓展训练、参观考察等各种培训计划方案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提问”转变,实现单一注重“理论学习”向既“注重理论”又“注重能力”转变。也可以通过开展研讨、技术交流、主题讲座、现场答疑、案例教学等,实现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教学相长、学员相长、共同提高的培训计划方案效果。通过这样的一个灵活多样培训计划方案方式的选择,使员工不仅在培训计划方案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沟通,享受了培训计划方案,从而激发了员工参与培训计划方案、主动学习、善于提问的热情,营造了一个学技术、练职业技能、敢创新的氛围。这样的培训计划方案是企业和受训人员期待和欢迎的培训计划方案,是具有生命力的培训计划方案。

总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创造性地做好培训计划方案工作,要找准切入点,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突出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取得实效,才能发挥培训计划方案工作为企业造就和储备人才“孵化器”和“蓄水池”的作用。

篇2:企业内部培训策划方案

一、目的

为规范员工的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及考核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培训管理。

三、职责

行政人事中心负责落实本制度的执行实施工作。

四、内容:

4.1培训的分类

4.1.1培训主要分为中层干部培训、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在职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公共课程培训、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培训及根据公司要求增加的其他培训。

4.2培训内容

4.2.1中层干部培训内容主要为心态、管理技能及岗位技能等知识。

4.2.2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内容主要为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办公软件基础使用、员工岗位职责、相关的公共课程、特殊岗位所需的公司产品知识、根据具体情况新增的培训课程。

4. 2.3在职员工技能培训内容主要根据各部门实际岗位工作性质而定,包括岗位实操、岗位业务流程、岗位能力、办公或工作设备应用、管理素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产品知识等。

4.2.4公共课程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心态调节、情绪应对及其他根据公司员工实际需求确定的课程。

4.2.5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所有新的发文及更改的发文,其中不包括任命发文。

4.2.6公司要求增加的其他培训根据要求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内容。

4.3培训计划的制定

4.3.1中层干部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部根据每一阶段的培训需求调查初定培训计划内容并上报公司,根据公司审批意见确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4.3.2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

4.3.2.1对内勤人员,当批次入职人数大于5人时,由培训部根据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内容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4.3.2.2对外勤人员,当批次入职人数大于8人时,由培训部根据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内容及与用人部门、负责授课部门进行沟通后确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4.3.2.3当批次入职人员为零散入职时,培训部根据文档管理系统中的新入职员工人数进行数据统计,当人数大于10人时,培训部根据内外勤人员的实际比例确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篇3:企业内部培训探析

一、企业内部培训的必要性

当前, 克服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障碍, 获得更多合适的岗位人才, 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一项全民参与的“2005CCTV年度雇主”调查给出了答案:所有入选的优秀雇主都有一项突出的共同指标——员工从内部培训中所获得的被尊重感。就企业而言, 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 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 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技能, 而且提高了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对工作目标有了更好的理解。

内部培训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 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少企业采取自己培训和委托培训的办法, 这样做容易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 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形成上上下下自学科技知识, 自觉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 企业的科技人才将茁壮成长, 企业科技开发能力会明显增强。

现今, 通过内部培训, 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已经在摩托罗拉、LG电子等跨国公司成为普遍现象。而跨国公司在内部培训上的成功之处, 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效仿。良性的内部培训机制, 正成为企业是否具备跨越人才鸿沟素质的关键指标。

二、如何创建企业内部培训

1. 打造以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与中国企业的短期培训不同的是, 跨国公司的内部培训一向以分层、个性化和深度化见长。通过在中国复制内部培训机制, 无论是欧美企业, 如惠普、IBM, 还是韩系企业, 数年来都已经在内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本地化内部人才培育体系。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 跨国企业通常是首先靠“挖”人来满足需求, 但是很快地就转为以内部培训为主。正是如此, 本地化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 不仅形成了企业人才供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更带来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取得业绩不断增长的原动力。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 LG电子1995年就设立中国培训中心, 各法人内部也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 全面开展人才培育工作。通过不同职级的培训课程、e—learning网上培训等人才培育机制, LG电子在98%以上的本地职员构成中, 根据2∶8原则, 培养了大批本地管理层人才, 维持高速的发展和增长。“人是企业中最具活性的因子, 需要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认为, 通过言行一致及以身作则的领导力, 构建“对话与沟通”的3C组织文化;建立成果主义体系, 基于人才差别化的观点进行资源分配;逐步实现主要岗位的全球化, 由中国的人才管理中国事业。这些都是跨国企业人才体系中最核心的成分。

归根结底企业发展的关键还在于人, 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技能和理念。首先, 培训是管理的前提。作为管理主体, 管理者首先要通过培训具备实施管理的素质、知识、技能和信息;作为管理客体, 被管理者要通过培训掌握自身的职责、义务及相应的专长、技能, 以适应管理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 培训通过唤起员工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 可为员工自主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 培训是管理的过程。人们的认识及行为取决于从他人那里接受或凭自己获得的信息, 这种信息决定了人们在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持某种态度及采取行动的参数和准则。管理的过程就是帮助员工掌握相关信息的过程。培训通过使员工对指定的、标准的信息的接受和消化, 影响其认识和行为, 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再次, 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 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 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 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 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 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 掌握工作进展状况, 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 共同不断地提高工作绩效。

2. 组建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

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立, 可大大增强企业内部培训的师资力量和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时性。可以更快地满足企业内部培训的需求, 能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自主开发课程, 而且讲课内容和案例更贴近企业实际, 较易为员工所接受, 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培训效果进行考察, 落实改进措施。

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立, 可大大节约培训成本。建筑企业由于一线劳务人员流动较快, 上岗培训需求较大, 每年必须举办数十次新进劳务人员的培训, 还有企业内部“十一”大员的上岗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等。企业每年在培训上需要花费大量经费。而内部培训师授课就可服务于现场, 到一线授课, 节约了员工的车费、住宿费等, 授课时间也可灵活掌握。所以, 组建和发展内部讲师团, 在满足企业员工培训需求的同时, 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

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立, 培养了人才, 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为了满足企业培训需求, 提升员工培训的质量, 内部培训师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及时总结工作成果, 收集提炼典型案例, 所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幅度提升, 表达能力也不断提高, 有的内部培训师甚至还因此走上公司领导岗位。在内部讲师的引导和榜样示范下, 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 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3. 企业内部培训制度化。

北大青鸟的一位高级人才培训经理认为, 在全球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 国内很多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人才短缺情况, 甚至部分企业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患”上人才饥渴症, 对于人才的招募不惜代价。一边是水, 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一边是火, 合适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却成为企业无法承受的痛。如何选择更为合适的人才, 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跨国公司蔚然成风的内部人才培训机制, 成为国内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今日, TCL、联想等国内大型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长期培养的企业忠诚度、对企业文化的深度理解能力, 使企业内部培训出的人才在贯彻企业发展策略方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并为后来者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无论是联想的杨元庆, 还是TCL电视的少帅杨伟强, 都是国内企业培养和提拔的典型人才。

尽管如此, 在体系性、科学性和方向性上, 国内企业目前仍与跨国公司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资深业内人士坦言, 能否将内部培训建成完善的企业人才培育体系, 并加以传承, 将是决定国内企业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的关键。

三、内部培训的意义

总之, 企业内部培训的安排不能搞形式主义, 培训后的考核、评估都是必要的配合手段。而且评估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相关联, 为其人力资源的含量分析提供量化依据。

企业内部培训有两个根本的意义, 一是为企业培训出合格的生产、管理或开发人员;二是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 使个人有所发展。实践应该说是培训的延伸而不是终结。

变化, 是企业环境的永恒主题;应变, 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企业适应不断变化和日趋复杂环境, 所迎接的挑战是, 你无法明确究竟谁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因而也就失去了指定对策的目标。而唯一能做的是, 找出自身的问题, 对准短处开火, 进行好每一次培训。

参考文献

[1].李宝元.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李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3].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2

[4].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模式探析

摘 要:科技发展和商业环境的日新月异,在改变企业商业模式的同时也不断对组织学习提出新的挑战,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企业内部培训师制度利弊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影响企业内部培训师建设成效的三大问题:“工作与培训”、“意愿与能力”、“人课匹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和实践经验,同时对企业内部培训师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简单探析。

关键词:内部培训师;常见问题;辅训师

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训是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提高员工素质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除了依靠外部培训之外,企业更应该组建自己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外部培训师无论经验多么丰富,都无法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而内部培训师既是公司的员工,又是公司的知识分享者、能力辅导者、文化推动者和组织推动者。内部培训师作为公司的新兴力量,更能从公司的实际出发,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共享。除了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还有助于帮助企业节省培训成本,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型文化。

一、建立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利与弊

内部培训师具有很多外部培训师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可有效节约企业成本

企业员工培训项目的开展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评价一个培训项目的好坏,通常会评估其投资回报率,即培训项目产出与投入的比例,用一个公式表示如下:投资回报率=培训项目收益/培训项目成本×100%。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培训项目成本与投资回报率成反比关系,假设在项目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培训成本越高,则投资回报率越低。以目前市场上外部培训师均价来算,收费为每天几千元至万元不等,费用是相当高的。如果能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所需要的费用就远远低于这个数目,则可以为企业节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内部培训师的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外来的和尚念不好自己的经。无论经验多么丰富的外部培训师,都不可能精通企业的制度、流程和业务,因此培训课程往往停留在理论和纸上谈兵的阶段。学员在课堂上听的激情澎湃,可课后真正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却少之又少。在工作中的业务问题,还依赖于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沉淀。往往企业自己开发的实战性课程更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三)内部培训师的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由于内部培训师是企业自身的员工,与学员熟识,培训中交流更顺畅,培训更易于控制。同时,在培训时间的设置上、培训方式、内容以及场地的调整上,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从而避免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内部培训师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般来说,内部培训师在授课技巧、讲授经验以及威望上与外部培训师有一定的差距;在看待问题上由于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在培训师的人员选拔上,由于受限制较多,不易开发出高质量的队伍。尽管如此,这些问题还是可以通过对培训师的培养,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课程体系的规划而逐步改进的。

二、影响内部培训师建设成效的常见问题

企业内部培训师,是指从企业内部中选拔出来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有良好专业技能的员工,其工作性质一般具有如下特点:是企业内部的正式员工,多数采取兼职的工作方式;受业务部门和培训管理部门双重管理;在激励上,主要以荣誉激励为主,少量物质性的激励为辅;在课题选择上,受培训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自主性有限;基于以上特点,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通常会面临以下问题:

(一)培训师本职工作与培训工作冲突问题

由于企业中的内部培训师多数为兼职,除培训师工作之外,还有本职岗位的工作。培训师授课、研发课程、参加技能提升及团队活动等,常会挤占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部分优秀培训师授课负荷大,甚至影响到培训师本职岗位工作,引发本职部门内部的一些意见或情绪。同时,担任培训师工作对其职业生涯发展没有产生直接关联和影响,培训师参与和付出的动力不足,产生“工作与培训”的问题。

(二)培训师授课意愿与能力匹配问题

内部培训师的来源有自荐、推荐及行政任命等。在内部培训师选拔时,起初并无法识别谁是最有潜质、最具培养价值的,往往注重是员工的参与热情,因此会选拔一些积极性比较高的员工加入培训师队伍。但到了实战阶段,却发现有些员工不能胜任课程开发和讲授的工作,导致相当一部分培训师没有适合的课程而闲置,产生培训师“意愿与能力”的问题。

(三)“培训师”与“课程”匹配问题

在培训师队伍建设中,“人”和“课”是两条永恒的主线,二者相辅相承。培训师以课程为载体产生价值,课程借助培训师为渠道传播,缺一不可。这样的配合需要双方恰到好处的协同,一方面培训师的专业、经验和授课技巧要能胜任所教学的课程;另一方面课程的引入和研发需要结合组织发展需求进行系统性规划,引入和开发的课程也要找到能够驾驭的培训师。但在实际中这二者常常不能很好的匹配,要么是培训师无课可讲,要么是课程与需求脱节、没有合适的培训师来讲授,产生“人课匹配”的问题。

三、解决内部培训师常见问题的相应对策

显然,有问题我们就必须寻找合理的对策来进行解决,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解决。

(一)适度激励提升培训师教学动力

通过分析“工作与培训”的问题,不难发现问题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培训师团队的组织者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培训师投入的动力问题。在内部培训师选、育、评、晋、留、激六环节中,激励是非常关键的。激励的手段有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等等。鉴于企业内部培训师的特点,内部培训师应多采用荣誉激励、精神激励和职业生涯发展激励,同时结合少量物质激励,从而充分调动内部培训师的积极性。

以笔者公司为例,公司在08年起就开始进行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内部知识分享和经验传承的新模式,不断进行企业学习品牌的建设和完善。公司在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激励内容主要包括:成长激励:培训师可参与省、市公司的各类学习和提升活动;还可根据工作安排,优先参与或选择旁听公司各类课程。 积分激励:培训师参与授课、课程研发,可获得相应的能力贡献积分。评优激励:开展优秀培训师评选等活动,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激励。其它激励:视公司激励政策,结合培训师贡献情况,给予相应的激励。

除此之外,还通过一系列软性激励活动:如对培训师学习、授课活动进行宣传;将优秀培训师成长事迹在企业内、外部开展播报;邀请培训师各级领导对培训师成长和贡献予以评价和鼓励等。满足培训师对精神性价值的需求,以“快乐分享、幸福成长”的学习氛围,为培训师持续投入至培训各项活动提供持久的动力。

(二)搭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针对“培训师”与“课程”匹配问题,首先从课程的引入与研发上,结合组织发展需求与业务发展需求进行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课程规划;在培训师的选拔上,依据课程规划选取专业能力强的员工参与课程的研发和讲授。课程有规划,培训师选拔有针对性,这样就可以解决课程与需求脱节、没有合适的培训师来讲授的“人课匹配”问题。

笔者公司以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成长地图,按照“市场线条”“综合线条”和“网络线条”的亚职位族进行划分,梳理出各岗位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根据学习内容匹配合适的培训师进行课程开发和讲授。成长地图每年将结合业务发展进行更新,更新后的地图将作为当期内部课程的引入和研发的依据,确保了所引入或研发的课程与员能力发展路径和组织发展需求相匹配。

(三)选拔阶段引入组织行为提升培训师质量

为解决“能力与意愿”的问题,在师资选拔阶段就要严格把关,选拔一些有意愿,同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强的员工。以往内部培训师选拔往往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现在将选拔方式改为个人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将员工参与培训师队伍从个人行为演化为组织行为。在选拔阶段开展一系列宣传动员工作,邀请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层对培训师队伍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肯定性评价,鼓励员工的参与。领导的关注有效刺激了骨干员工的加入,在调动员工意愿的同时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人员素质。

以笔者公司为例,实施部门推荐后,共收到推荐人员22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近11%,内部培训师选拔活动得到了公司上下的高度关注,成功选拔到高素质的人员,师资团队整体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胜任各类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探讨内部培训师发展模式“企业辅训师”

企业内部培训师,是指从企业内部员工中选拔出来专职或兼职从事企业内部知识和技能传授、文化传播和企业课程开发的员工,侧重知识技能传授。企业辅训师则是除了知识、经验的分享外,兼具员工辅导和企业教练的职能。企业辅训师可协助员工清晰他们的发展方向,更有效更快捷地达成目标;可通过对员工的辅导,使员工洞悉自己,激发员工内在的潜力,提升个人的表现、加速企业的发展。

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应该逐渐向专家型辅训师队伍转变。一方面,内部培训师队伍需要各专业各岗位的专家型人才的加入,术业有专攻,培训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企业知识分享和经验传承的工作;另一方面,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外,培训师还应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升辅训和教练技能,当团队遇到问题时,可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诊断,并带领团队解决实际业务问题,这才是企业未来最缺乏的综合性人才。

以笔者公司为例,2013年是公司转型的一年,终端营销成为渠道新的增长点,因此终端营销人员的能力决定了渠道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公司从内部培训师中选拔,打造了一批“会卖、会教、会导”的实战型终端营销人员:终端辅训师。

“会卖”指具备丰富的销售技巧和终端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系统终端手机;“会教”指能设计相应的课程并将知识传授给其他人员(课程开发+课程讲授)。“会导”指能通过辅训师的方式(讲解+辅导+行动学习)快速培养终端能手并解决实际问题。终端辅训师的培养,提升了个人与团队的营销能力,最终推进终端市场高效率运营。

五、结束语

篇5:企业内部培训方案

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使培训工作更为切实地发挥作用,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工作绩效,根据公司领导要求与规划决定开展公司内部培训工作如下安排:

一、公司级整体培训:

1、培训对象:市场部各部门业务员

2、培训目的:

(1)、引导员工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并成为可堪培养与发展的优秀企业员工。

(2)、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和观念,更新现有专业知识,充实个人知识储备,巩固和提高公司服务管理水平。

(3)、强化员工主人翁意识,全面扩大金融领域的专业视野。

3、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

培训方式: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全体员工集中面授。

4、培训学习时间:

周日下午15:30—16:30(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5、考核

业务员培训完毕后以书面形式写培训心得。(要求:写出培训所欠缺的内容。)

二、市场部中层管理培训

1、培训对象:市场部各主管、经理

2、培训目的:(1)端正个人态度。

(2)提高专业水平。(3)提高管理能力。

3、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1)培养态度

(2)传授知识

(3)训练能力

培训方式:(1)讲授式

(2)案例式

(3)录像式

4、培训学习时间:

每周日下午14:00—15:00(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另外此次培训安排还有一个目的:培训需求调查。只有经过科学、严谨的需求调查,才能决定什么人需要培训,需要什么培训,需要采取什么培训方式为好,什么时间来培训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公司是 “培训一刀切——所有的人参加同样的培训。”没有经过严谨、科学的需求调查,因而存在培训的盲目性。

另外,不同层面的培训,所选择的培训方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比如态度培训,以谈心式、体验式培训为佳;而知识培训采用讲授式或录像式即可(当然采用案例式或互动式更佳);而技能方面的培训则唯有互动式训练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态度是基石

态度决定一切,胜利来源于正确的态度,而失败往往来源于不正确的态度。培训同样如此。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就不能有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内驱力。

知识是中坚力量

有了正确的态度,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而没有相关知识,学习起技能来会非常的有难度,因而知识是由态度到技能的必由之路。

技能是最终目的

只有有了正确的态度与充分的知识,才能得到相应的技能,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可能得到较高的技能。

篇6:企业培训策划方案范文

【培训的背景介绍和现状分析】

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汽配生产、销售、研发与贸易多位一体的有限公司,经营汽配产品将近20多年,作为中小企业,前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与人才力量,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资源整合,导致公司的发展比较缓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价值观稍显落后 ⑴缺少竞争观念

该公司虽然经营汽配产品差不多20几年了,也有一定的规模势力,但忽视了前期的品牌建设和推广,相对后起之秀,在知名度的发展速度上,略显不足。

⑵人才观念落后

公司创业期间考虑成本及其它因素,公司聘用的员工学历文化层次不高,另外忽视了后期人才的储备;一些员工在本岗位上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一些在本岗位员工工作了好多年,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的斗志与工作积极性与效率的不高。⑶缺乏创新观念

创新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目前企业就缺乏实施名牌创新意识。翻开现代企业经营史,可以看出,著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不依靠名牌战略。尤其中国加入WTO组织后,创名牌战略已经形成市场竞争的主体。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品牌的涵义随之走向世界,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只提及产品的名称而不问津其国别地域,没有品牌的企业终将要被市场经济淘汰出局。

2、企业制度建设不健全

企业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中确立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它是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能够保证广大员工行为的正确方向和企业发展的和谐协调。

可是在该公司虽然有一些制度,但真正贯彻执行的很少,使得很多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使企业健康发展缺少了一些支撑。

3、员工竞争意识的溃乏

作为一家从事汽配产品代理的企业,有50多位员工已相当不错,但很多员工并非在其位谋其职,缺乏必要的参与意识及主人翁精神,所以导致了非常多的事情还要领导亲力亲为。

4、资源整合有待提高

在考虑成本链的前提下,主要包括人员的合理配置与精简,以及各种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5、市场意识及操作有待完善

作为买方市场,势必竞争化非常激烈,因此每个公司在想分得更多一点蛋糕的时候,必须在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有自己的强势产品作为支撑,再强调产品的细分化与多元化,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上面讲的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的产品及市场运作、以及公司的资源整合方面。

我想无论是公司美好的蓝图也好,还是公司的各种措施的实施也好,还是公司的长久健康发展也好,都离不开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离开了人,生产力就只能成为一个空架子。毛泽东也有过相同的论述,“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但是人的因素第一这个根本原则和观点仍然没有改变,因为科学技术是要靠人去发明和掌握的。如果人的素质低下,再好的科学技术也无法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培训目的】

1、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2、满足企业对于生产经营计划的要求

3、满足员工职位技能的标准要求

4、满足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的要求

【培训原则】

1、提倡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

2、制定检查标准,形成标准化制度

3、根据业务需求,制定培训内容

4、采用适当的、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培训体系】

【培训方式】 ◆在职培训

◆ 脱产培训

◆直接传授式培训 ◆参与式培训 ◆员工上岗前培训 ◆员工考核后的再培训

【培训内容】

1、员工培训的三类基本内容 ◆理念性培训 ◆知识型培训 ◆技能型培训

2、具体的培训内容(1)员工理念培训

◆政策环境培训--如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培训等。

◆管理理念培训--比如规范化管理、管理流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等。帮助提升理念,更新观念。

◆企业文化培训--比如团队精神、员工之间的沟通、处理企业人际关系等。◆团队精神培训--如何使员工凝聚,形成完整的企业团队,共同奋发给企业创造效率。

(2)员工知识的培训 ◆基本文化知识的补充 ◆专业知识的训练

◆本行业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培训 ◆管理知识培训

◆基本文化知识的补充培训

对降低条件招聘的员工要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补充式的培训,短期之内使文化知识有明显提升。◆专业知识训练

因为学科知识更新很快,毕业时间长了,知识结构就会相对老化,就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再训练。参加社会上的训练,也可以请外面的专家来企业讲课。◆本行业最新技术知识及其发展动向培训

因为现在技术进步非常快,无论哪个行业,都要经常学习新技术。方法主要是请行业专家讲课,讲座时间不要太长,半天或者一天就可以了。◆管理知识培训

如:ISO9000、TQM等管理知识等。(3)技能的培训

劳动技能培训

计算机使用技能培训

管理技能培训

质量管理技能培训

【培训时间】 第一阶段

1、员工心态调整;

2、员工的基本礼仪;

3、员工的人生计划;

4、员工归属感的强化;

5、员工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捏造;

6、员工职业化素质训练 附:范本

引子案例:购买土豆的故事

讨论:小周为什么被升迁,小王却不能? 启示: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导致成功 员工职业化素质塑造五要素 第一章 职业化理念 职业化素质的冰山模型

从一则故事谈起:西点军校的故事 案例故事:致加西亚的信

一、人才的真义

人才评价标准:一是能力,二是态度 人才坐标系:人才,人财,人材,人裁 四类人CAI的待遇 企业家名言: 二、一流职业理念的特点

1、拥有良好的心态和信念

人类精神的阳光:积极心态的案例分析 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 敬业的实质—投入并快乐在工作 案例:张秉贵的故事 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 案例:艾柯卡的成功

2、做事先做人

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案例:松下的销售

工作不要60分,工作没有100分 做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人 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做一个了解组织与他人需要的人 寓言故事:原来如此 做一个虚怀若谷的人 寓言故事:后生可畏

3、工作目标导向,认真负责 目的意识和问题意识 案例:妻子拉床单

4、善于情绪管理,不断提高情商 职业人的情商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案例:钢铁大王查尔斯.施瓦布惩罚工人吸烟 寓言故事:“猪”的误会 应当克服的痼癖与习惯 案例:某民营企业主的“孙子”论 案例:一位著名散文家的精彩描述 案例:富兰克林的著名自述

5、注重潜能开发 职业理念和潜能开发 自我潜能开发的四个方面

案例:时世造英雄—友人相见,万分感慨 案例:日本女士飞身勇救4岁的儿子 寓言故事:一个人後面紧紧地追车

本章总结:什么是杰出职业化理念—古今对联 第二章 目标计划

一、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工作 目标计划管理的PDCA法

二、员工的自我目标计划管理

1、设定目标的原则 目标的SMART原则

2、确定目标的行动计划 5W1H原则

制定目标工作单的步骤 范例:行动计划-目标工作单 练习:目标工作单制定练习

3、实践目标,解决问题

案例:电路板的质量为什么不合格?

4、目标执行的反馈方法 范例:目标追踪单 范例:目标执行困难报告单 范例:目标修正单

练习:选定一个虚拟目标,利用上述三个表单中的一个进行练习第三章 沟通协作

案例分析:为什么老金总能成功?小王却不行? 寓言故事:钥匙的逻辑

市场经济下的客户意识:外部客户及内部客户

一、掌握有效沟通的原理和技能

1、遵从有效沟通的六特性 1)双向性

沟通游戏:闭眼撕纸(第一回合)2)明确性

案例:小孩,尼姑及和尚沟通的故事 3)注重实质、避免个性 案例:某女营销员失单 4)积极聆听 聆听的技巧

5)善于提问,不要质问 6)善用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例子:目光接触的沟通技巧 例子:语气与语调的练习2.对有效沟通的深入认识 沟通无极限

沟通游戏:闭眼撕纸(第二回合)二.、怎样与上级沟通? 引子案例:某公司宋经理的疑问 1.与上司沟通的总原则 2.与上司沟通的一般技巧

三、.怎样与平级沟通? 1.坚持原则,维护权利

2.积极地提出要求,采取直接了当的态度 3.积极地拒绝

4.积极地表明不同意见

四、团队协作

引子案例:大雁群飞的故事-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案例: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员工协作执行的境界 中国员工差距在哪里? 镜子哲学—走出“自我中心主义” 寓言:执行的境界--第三面镜子 第四章 时间效率

引子:工作成功的模型公式 现场测试:你管理时间的能力如何?

一、时间管理的原因 1.、间计算练习胡适先生的一篇演讲

2、时间利用问题

3、时间的独特性 案例:银行向你拨款

二、时间管理的原则

1、效率与效果 2、80/20法则

3、工作价值矩阵 工作价值矩阵事务分类表

三、时间管理的具体实用方法和技巧(1)集中注意力在M2类事情

(2)使用个人管理手册,如行事月历和代办单等(3)学会拒绝,说不(4)克服拖延(5)同类事情同时做

(6)办公桌清理整齐,克服文件满桌病(7)善于运用零星时间,增加时间利用率(8)常规事项坚持养成良好习惯

(9)系统管理你的时间,善于用好别人的时间

(10)以人为本使用时间,主管在“人的管理”上要舍得花时间(11)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工具,例如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时间利用效率。(12)自己的注意力曲线分析---生理能量状态的偏差,个别差异。第五章 创造性思维 引子案例:索尼发明随身听

一、提高员工创新思维的能力

1、系统思维 珍珠与项链 创意=A+B 案例:蒋介石的教训总结2.逆向思维 案例:大禹治水的故事 案例:西方的妓女注册制 案例:潘石义卖现代城

二、创造性思维是对传统思维的突破 案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 游戏演练:创新思维模式 创新思维游戏:解绳游戏

结束语:辉煌事业的起步从员工职业化开始

第二阶段

第一章:企业文化的培训 第一课:前言

哈佛商学院研究海尔案例的佩恩教授这样说:“过去,看一个公司的业绩仅仅看帐面,而现在,更多的要看公司的文化及其产生的凝聚力,这是公司能否持久发展的关键。” 松下幸之助也曾称:“我只要走进一家公司7秒钟,就能感受到这家公司这个月的业绩如何。”这位日本经营之神用来测量一个公司成就的工具,既不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也不是挂在墙上的曲线图,而是他在瞬间捕捉到的一种气氛、一种感受、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它就是公司的精神文化。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有这样一句话: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先,哪一个企业就能建立起竞争优势。的确,TCL跻身于中国最大的十家电子企业先列,创造了一个民族企业高速成长的神话,这跟TCL集团内在的企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TCL倡导的企业经营目标是“创中国品牌,建一流企业”;企业宗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企业精神是“敬业、团队、创新”;这些和谐有机构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企业文化体系,成为了整个企业员工共有的观念、行为、价值取向,指导所有员工的工作方向,从而保证企业的良好运作。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觉:企业文化于企业有很大作用。那我们就从企业文化的概念开始了解吧。

一、简介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概念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的人文环境或个性,涵盖组织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主张,它是“我们这儿做人、做事的方式”。具体定义为:①企业员工共有的观点、价值取向以及行为。一个企业要倡导的观念、价值取向、主张、行为等,由高层领导核心提出、确立后,通过多种宣传手段,获得全体员工的认同,然后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就形成了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②内部管理风格、管理观念、管理行为三者构成的组织氛围。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组织氛围。如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实施什么方法、奖惩什么行为等,都会有所不同。通用电器公司有一个鼓励创新的组织氛围;而电话服务部却有一个鼓励尽心服务的组织氛围。③由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企业不同,管理氛围也不同。如日资企业每天习惯于三呼口号,欧美企业则着重于创新意识。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管理基本上为官僚主义、家长专制式,而在发达国家则极力向协作参与型过渡。

成功的企业都有其成功的企业文化。科龙集团由凭手工敲打出第一台“容声冰箱”到1999年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成长最佳公司”,靠的就是“当科龙人,做最好的”这种理念;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登上哈佛大学讲坛,海尔集团成为集科研、生产、贸易、金融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它的文化灵魂就在于“创新”;雅戈尔从一个农村手工作坊,发展为一个上市公司,确立推行的企业文化理念就是“装点人生、服务社会”.2、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本质

美国著名的IBM公司对80家公司进行系统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适应性强的企业文化是强有力的调节手段,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对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内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不是来自于企业外部,而是取决于企业组织与文化。企业文化的营建是势在必行。但也要明白:企业文化不是摆设,也不是装饰品;不能口号化,也不能文件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因为任何能够撼动人心的东西都不是一日速成、朝夕之功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求于细微处提炼精神、于繁琐中汲取精华,积年累月,逐渐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另外,企业文化重在全员参与,整体互动。它不能完全是由上而下的一种被动灌输。

3、中国企业文化发展阶段

1984-1988——中国第一次企业文化建设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企业精神、企业作风;

商品经济观念、竞争观念、追求利润观念、效率和销路观念、开拓创新观念、市场营销观念、战略观念、人力资源开发观念等。

2001年12月11日至今

由不规范的相对封闭的市场经济向规范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转变。

中国企业如何走上国际化经营之路、如何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如何规范市场运作、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和管理。

诚信是金、以人为本、以义求利、学习型组织、育才型领导、绿色经济、战略同盟、追求双赢。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社会形象。如:海信企业倡导的质量宗旨是“高标准、零缺陷”;服务理念是“竭诚为顾客服务”。通过企业本身的努力,再加上多方媒体的宣传,消费者就会对海信产品有这样一种概念:质量没问题,信得过;服务尽力量,没得说。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海信企业的社会形象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了。

2、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员工的向心力、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影响到企业成长的速度和是否持续发展。

企业中的主体是“人”,如何把一群人结合起来,发挥出巨大力量,这便需要先有长远的理想与目标,然后从中定义出经营或管理的思想与观念。这样才能凝聚成宏大力量,引导企业健全发展。而企业文化将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定的“价值观”与高层刻意发展的“经营哲学”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中最坚强的生命力,主宰了公司内的一切,包括目标、思想、观念、语言、行为、沟通、成果等,甚至超过了公司内的有形组织结构,是员工作业与思想的规范和准则,其影响力是任何个人与任何功能之上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像钉子一样坚硬的“柔软”东西,实施起来十分艰难,但取得的效果却牢不可破。因此,企业文化影响到企业成长的速度和是否持续发展。

另外,现代企业仅仅依靠物质奖励来激励企业员工,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相适宜。员工们越来越注重精神需求,渴望一个能使个人得到满足感和归属感的工作环境。同时,现代企业管理层目前的工作重心之一是用适当的方式促使员工从事创造性思考、学习和创造性工作,而这些都依赖于建立适应实际的成功的企业文化。

三、现在公司文化的现状

1、总的评价:没有形成占主导地位、能保障企业达成既定目标、促进企业发展的、适合公司实际的强势文化。这从公司改制一年来的下列情况可得知:人员频繁流动、公司业绩滑坡、现代管理制度推行艰难。

2、原因分析

①部分老员工习惯于过去老一套做人做事方式,对于不断更新的做事方式现代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不能适应,感觉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不能胜任新的工作要求,导致心理紧张、压力过大,做得不开心。②老员工中的一些管理人员、专业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地位、待遇不满意,有失落感。

③新入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带进来各种各样的理念和价值观念,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即使是积极的理念,也存在不适合公司的情况。如不切实际强调个人发展空间、人性管理、福利待遇等。

④公司忽视了企业文化形成的导向,没有从愿景、理念到管理制度全面系统的企业文化设计和员工入职、工作全过程的企业文化灌输。

四、公司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企业文化同样应与企业的实际相适应。成功企业各有各的成功之道。别人是“克隆”不来的。评价企业文化的优劣,没有绝对的标准,正如评价人才一样,“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能保证公司正常运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的文化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3、保持相对稳定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简历下一篇:诗歌赏析:若爱由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