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色彩绘画活动:水果

2024-07-17

小班色彩绘画活动:水果(共18篇)

篇1:小班色彩绘画活动:水果

幼儿园小班绘画:《水果涂色》

小三班

一、活动内容:绘画《水果涂色》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涂色,感知色彩,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及动手能力,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3.认识不同的水果,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

三、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葡萄,菠萝等相片。2.印好等待涂色的水果图片。3.蜡笔或者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了解幼儿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幼儿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从幼儿穿的衣服导入到水果宝宝穿的衣服

3.展示各种水果图片,请幼儿观察这些水果宝宝的颜色。4.让幼儿先认识这些水果,不同水的水果有不同的颜色 5.在观察水果颜色的同时,请幼儿也找到相同颜色的蜡笔 6.动手作画

(1)老师先示范正确的图画方法,请幼儿观察(2)让幼儿正确握笔和老师一起图画

7.给每个幼儿一张水果涂色卡,让幼儿找到与自己手里拿到的水果涂色卡的颜色。

8.让幼儿自己尝试作画,不同的水果不同的颜色 9.欣赏及评价

让幼儿把画好的画放在作业袋,与其他幼儿一起欣赏。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评价,并给予鼓励。

篇2:小班色彩绘画活动:水果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色彩的“喜好”显而易见,他们往往惊叹于色彩的奇妙变化,沉浸于用色彩创意的无穷乐趣。课中,通过有趣的“魔术”,使孩子了解利用三原色可以搭配出多种颜色,每一位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实验活动,并在实验前进行猜测,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色彩变化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三原色,尝试用三原色变出各种颜色,感受颜色的奇妙变化。

2.在活动中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体验创造的喜悦。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一瓶水和两个盖子,盖子上面分别有红色颜料和蓝色颜料;

2.红色、蓝色和黄色的颜料若干,挤有黄色、蓝色、红色颜料的盖子若干;

3.幼儿作画纸(上面画有大花、太阳、大树轮廓),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若干,水粉画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颜色遇水融化的过程

1.了解瓶子盖和摇一摇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观察颜料溶于水的过程。

--教师:看看桌上有什么东西?打开瓶盖,看看上面有什么?

--教师盖上瓶盖:老师来变个魔术,把它变成“红色饮料”。

--教师上下摇晃瓶子,使瓶盖上的红色颜料溶于水,变成红色饮料。

2.发现实验中的科学道理。

--教师:打开瓶盖看看,瓶盖上面的颜料还有吗?

--教师:原来,颜料遇到水就融化了。

二、第一次实验,尝试用红色和蓝色变出紫色。

1.倾听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猜测。

2.请5位幼儿进行实验,与同伴交流实验的过程。

--教师重点指导如何正确盖瓶盖,并上下摇晃。

3.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记录实验结果。

三、第二次实验,发现三原色变化的秘密

1.激发对颜色的好奇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师:把红色和蓝色和在一起,会变成紫色。那么,把其他颜色和在一起,会发生变化吗?

2.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组一:红色颜料水,瓶盖上的颜色为黄色或蓝色;组二:黄色颜料水,瓶盖上的颜色为红色或蓝色;组三:蓝色颜料水,瓶盖上的颜色为红色或黄色。

3.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了许多其他颜色。在我们的美术领域中,把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三原色,用这三种颜色可以调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而这三种颜色是用别的颜色调不出来的。刚才我们用三原色调出了绿色、紫色、橙色,下次我们可以尝试用三原色调出更多的颜色。

四、幼儿分组尝试用三原色作画

1.--教师:刚才小朋友初步学会了用三原色调色,接下来我们用三原色来作画。希望小朋友把刚才学到的调色本领用到绘画上,把画画得更美。

组一:用红色颜料、黄色颜料合作画一个大太阳;组二:用黄色颜料、蓝色颜料合作画一个大树;组三:用蓝色颜料、红色颜料合作画一朵大花。

2.教师简单讲评。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篇3:浅谈小班绘画活动的指导

一、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

幼儿握笔动作和身体姿势直接影响今后的绘画和学习。因此, 教师要结合幼儿能够接受的讲解、演算的方式, 指导每位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动作和坐姿。同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高、光线等问题, 提供幼儿适合的桌椅, 让他们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绘画。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

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刚开始学习绘画时, 喜欢到处乱画。有时地上、桌上, 甚至自己的脸上、手上都是他们的“画”, 而纸上大多是空白一片。因此, 在幼儿刚开始学习画画时, 就要让他们明白画笔要画在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是不能画, 在画画过程中要保持安静, 不打扰别人作画等等。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那些有良好绘画习惯的幼儿。在不断地激励、学习中, 幼儿变会形成一定的绘画常规。同时, 一些幼儿在刚开始使用油画棒和画笔绘画时, 喜欢在一个地方重复地画一个东西, 以至于把画纸都画破了。这些幼儿, 教师要特别留意, 在画画过程中, 鼓励他们在较大面积的图形上涂色, 多画一些线条, 不要重复地画一个地方。教师随时的提醒和纠正, 使他们慢慢领会和掌握如何构图和涂色。

三、鼓励幼儿大胆涂画

在刚开始画画时, 许多幼儿不敢画, 他们有的什么也不画, 有的纸很大, 而画的东西很小很小, 还有的看到画画就哭。针对这些情况, 一方面, 教师要消除幼儿的胆怯心理, 多用言语、动作鼓励他们, 无论他们画得怎样都要积极地肯定他们。有时甚至可以握着他们的手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 然后慢慢地放手让他们自己画。另一方面, 教师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我用的方法有:1.选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纸。幼儿们都很喜欢五彩的颜色, 看到这些美丽的彩笔和画纸能激发他们画画的愿望。2.选用不同大小画纸。有时给幼儿画的纸小, 有时大, 甚至有时我们带幼儿到沙坑里画画, 这样一方面避免枯燥, 另一方面使幼儿能根据纸的大小合理地进行构图。3.提供半成品, 让幼儿完善作品。如给幼儿一些画好的东西, 如苹果、小鸡等, 让幼儿涂色;画“小树”, 教师先画好树干, 幼儿在树干上画上叶子, 涂上颜色等等。这些活动就像给幼儿一个梯子, 使他们能更容易地爬上高处, 有助于增强他们绘画的自信心。4.选用幼儿感兴趣的绘画内容。如“照镜子画自己”, 每个幼儿一面镜子, 边照镜子边在纸上画下在看到的自己的脸, 幼儿很感兴趣, 又能很好地解决画纸上构图的问题, 几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精彩的表现。又如“我的小手真美丽”, 幼儿们把美丽的水粉色涂在手上, 并印在宣纸上,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还有“彩色的雨滴”, 在学歌的过程中为乌云点上各色美丽的雨点, 幼儿们玩得不亦乐乎。多一些耐心, 多想一些办法, 就没有不敢画画的幼儿。

四、帮助幼儿完善作品, 体验成功

小班幼儿在作画时经常会不小心地把画面画坏, 或者幼儿已完成的作品会显得单调, 色彩不丰富。如果教师能帮助幼儿进行一些画面的装饰、修饰, 能使幼儿的作品更加地漂亮, 幼儿也能更好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刚开始让幼儿学习构图, 如画“苹果”“太阳”“小鱼”等物体时, 幼儿完成的作品比较地单调, 我便用彩色的油画棒帮每个幼儿的作品上都画上小点、小圆圈或用油水分离的方法画上背景等, 这样幼儿的作品会显得更完整、更美观, 幼儿也非常的高兴。在看着教师为自己的作品装饰的过程中, 幼儿慢慢地也学会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作品更漂亮。

五、重视聆听幼儿的童“画”

小班幼儿的画中有着许多成人无法一眼看出的东西, 每当看到我“看不懂”的画时, 我都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童“画”。一次, 幼儿们画“可爱的小鸡”, 我看月月一组的幼儿都在小鸡的四周点了密密麻麻的点, “这些点是什么呀?”当我问起幼儿们时, 幼儿们说:“小鸡饿了, 在吃米呢!”多么富有童真童趣呀。

六、重视幼儿绘画作品的展览

在我们班教室的外面有两块专门进行幼儿绘画作品展览的展板, 每次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及时地在外面展示出来。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都喜欢到那里去看看自己的绘画作品, 每天放学也吸引了许多家长的目光, 我经常看到、听到幼儿们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高兴地说:“看, 我的画!”“看, 这是我画的”。从幼儿们的语言里里我感受到他们有着无比的自豪, 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成功的喜悦, 从家长的神情里我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幼儿成长的欣喜。

篇4:小班色彩绘画活动:水果

【关键词】幼儿 绘画活动 色彩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89

一、小班幼儿色彩认知和作画能力的现状分析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能准确辨别红色、黄色、绿色等基本颜色,但是不能区分色彩的明暗度,例如黄和淡黄,绿和浅绿等。他们对一些相似颜色也不能正确辨别,例如粉红和橘黄,红和紫,绿和蓝等。小班幼儿运用色彩作画水平还处于涂鸦状态。他们运用色彩时,没有明确的创作目的性,而且通常只用一种颜色来进行涂色。笔者在对幼儿进行色彩绘画水平测试时,让幼儿绘画彩色气球,发现大部分幼儿喜欢选用色彩比较鲜艳的颜色,对灰暗的颜色用得较少。因此,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以及运用色彩作画能力还处于非常低级的水平。

二、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光有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认识的生活 ,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

1.采用游戏的方法。

(1)涂色游戏:涂色游戏就是教师画好物体形象的轮廓,然后在轮廓中涂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美的感受。如请幼儿涂红苹果等。

(2)添画游戏:添画游戏就是教师画出一副图中的主要形象,然后请幼儿添画一些辅助物。如:教师在纸上画出动态不一的小鸡的形象让幼儿添画“小虫子”“点小米”或画“篱笆,小草”,教师画美丽的金鱼让幼儿在金鱼嘴的前方添画水泡等。 让幼儿主动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开始教幼儿画画时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事物,选择外形可以概括成点、线的物体为内容,如用点画“飘落的雪花”、用短线画“绿绿的小草”、用圆画“苹果、气球”等。圆是绘画活动中最早的图形,画圆圈时,幼儿往往急于将起点和终点合拢,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边画边说:“圆圆慢慢圈起来”。又如:画葡萄时一边画一边说:“一个小圆,三个伙伴,许多小圆靠一起,变成葡萄一串串。”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印象和兴趣。

3.使用幼儿熟悉的语言,如把竖线、横线比喻成木棍,竖线比喻成木棍站立,横线比喻成木棍睡觉,弧线比喻成木棍弯腰。讲时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喜欢用重叠词。因此,在讲形象特征时多采用重叠词,如讲鸭子画法时可以这样说,圆圆的头,扁扁的嘴巴;苹果,圆圆的苹果;熊猫的身体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红红的太阳;绿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叠词,就能加深幼儿对形体特征的印象。

4.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进行教学。把要画的内容编成一个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边讲边画,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

5.多画多练是提高幼儿绘画技能的主要途径,除了每天绘画教学活动外,还可利用区域活动中的绘画角,扮演小画家,引导幼儿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教师为幼儿提供纸和笔,供幼儿自由涂画,并以参与者的的身份与幼儿一起画画,这样就会大大的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鼓励、肯定幼儿

幼儿园的备课不仅要设计好活动方案,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为了让幼儿学画短竖线,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小白兔,请你来做客”的活动: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玩,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作画愿望,既“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幼儿提出要求。如“草长的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 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兔肯定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既“在活动中思维想象”。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体,又对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多又绿,真好!瞧, 可爱的小兔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积极创造、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儿也会因此增强信心,既“在鼓励中创造表现”。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 “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以及“添画、吹画”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篇5:小班活动教案《水果》

活动目标:

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1-2样水果来园,盛装在大篮子里或用一块大布盖好。

2.各种水果的图片或照片若干。

3.各种水果的粘纸。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1.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3.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二.扮演水果娃娃。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粘在额头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拍一张“集体照”。

三.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1.照片“冲印”好(出示各种照片或图片)后,激发幼儿产生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2.幼儿制作,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幼儿粘贴时不要把水果盖上,只装饰边缘。

篇6:小班绘画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用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的方法。

2、了解作画的时候要换色,要有大小的变化。

3、请幼儿爱护绘画工具并和它们做好朋友。活动准备:棒棒糖、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上个星期一起来画了小圆糖,而且在《好吃的糖果》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糖果哦!还记得都有什么样的糖果吗?

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吃到的一些糖果,说说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2、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

3、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又带了一种跟以前不一样的糖果,它是圆圆的,吃起来硬硬的,下面还会插着一根小棒棒。请你们猜猜是什么糖呢?(棒棒糖)

4、教师:小朋友,你们都吃过棒棒糖吧?你们都吃过什么味道的棒棒糖呢?都有什么样的颜

色呢?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棒棒糖。

5、教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一学画棒棒糖,小朋友,你们想画吗?

二、教师示范操作

1、教师示范绘画的方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画画的方法,对幼儿提问:小朋友,你们

看到老师是怎么样画棒棒糖的吗?

2、请幼儿伸出小手在空中跟着老师画的方法一起来练习画一画,一边画一边说:棒棒糖,一圈圈,红黄蓝,真漂亮,画根棒棒糖,尝一尝,放进嘴里甜又香。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画螺旋线的方法,并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作画,说说他们的优点和缺

点。

三、请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了画棒棒糖的方法,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把它们画在纸上画下来吧,看看谁画的最多,谁画得最漂亮。

2、请幼儿传发绘画工具,请幼儿开始绘画。

3、教师提醒幼儿:糖要画在棒子上,棒子要紧紧地挨着糖果,应该画在圆圆的糖下面。糖尽量要画圆,最后收笔的时候要连在上一圈的线上。

3、鼓励幼儿多画一些,把画面填满。

四、作品欣赏

1、将较好的幼儿作品拿出来请其他幼儿进行平析。

2、请幼儿整理作画工具。

篇7:小班科学活动《水果宝宝》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橘子、雪梨以及纸箱。

2.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签插好。3.PPT课件

4.事先让家长带孩子感受苹果、梨、香蕉、橘子这四种水果的 外形特征,软硬程度。

教学过程:

一、认识水果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那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好,那今天老师就用魔术给你们变出喜欢的水果来,好不好?

1.分别变出苹果、橘子、香蕉、梨,让幼儿说出他们的颜色、形状,并让幼儿触摸四种水果的软硬 小朋友都很棒额,都认识这几个水果宝宝,那老师现在请做的最棒的小朋友来摸一摸他们,感觉一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游戏:摸水果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苹果、香蕉、橘子还有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水果宝宝刚才跟我说,他们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不愿意呀?现在水果宝宝都已经藏到了我的魔法箱里,现在谁来把他捉出来呢?

三、尝一尝

1.让幼儿尝试水果。

小朋友很棒额,把水果宝宝都找出来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了这四种好吃的水果,请小朋友们来尝一尝,不过尝好了还要过来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四、扩展延伸。

1除了这四种水果宝宝你还吃过那些水果?教师用水果图片提示幼儿回答。

篇8:小班色彩绘画活动:水果

关键词:小学教学,绘画活动,教师评价

资料数据显示:3-4岁的幼儿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教师评价的简单再现,对教师作出的评价,往往抱着一种信任态度。对于依赖性很强的小班幼儿来讲,教师正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完整的小班绘画活动来说,适时适景的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能够直接决定美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更加能够促进小班幼儿在美术学习、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一、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小班幼儿正处于对教师的无原则“服从”阶段,“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绘画活动评价的过程中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非常重要。

1、理解尊重幼儿。有些时候教师在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指导后,还是有很多小朋友不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来绘画,这时候就会莫名的生气,有些老师甚至会发火,会责骂幼儿。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手部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好,同时生活、社会经验又不足,他们是非常想要和老师画的一样好,但是身体机能和社会经验就是跟不上,这时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就显的尤为重要,不能够责骂或变相的指挥幼儿应该怎么样,要以宽容之心来看到幼儿的各种行为。

2、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要用积极的情感,平等、尊重、温和的语气与幼儿对话,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探索,保护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关心幼儿的心理需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表现内心的感受。

3、鼓励支持幼儿,教师要善于肯定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恰当的赞扬、鼓励和肯定能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与信任感,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避免消极、指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

二、合理运用言语和体态语

在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后,教师应采用不同层次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一般以言语交流为主,适时辅以体态语交流。

1、运用恰当的言语进行点拨

(1)积极的指示和建议。在小班美术活动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有的幼儿用各色彩笔乱涂一团,有的幼儿把颜料打翻在画纸上,有的幼儿把画纸捅破等等。面对这些混乱的场面,教师要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指点。在对小班幼儿提出要求时,教师要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在活动前向他们交代清楚能够做什么,该怎样做,而不是事后一味地指责他们不可以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

教师可以经常运用这些正面的语言:“今天小朋友们画的画都非常漂亮,你们觉得哪一张最漂亮呢?”“那我们怎样才能涂出这么鲜艳、漂亮的颜色呢?我们来问问这位小朋友。”这些语言可以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幼儿自觉关注到观察对象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征。毫无疑问,积极的指示和建议能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促使师幼双方在评价中产生和谐的互动,有利于提高美术活动评价的效果。

(2)委婉的表达和评价。当教师有必要向幼儿说明道理时,要采用委婉、心平气和的语气。委婉的表达往往令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或批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委婉地向幼儿表达自己的好恶或指示,可以使幼儿容易接纳并乐于服从,提升教育效果。

在美术活动“扭扭宝宝”中,教师在讲解小蚯蚓扭动的姿态时,发现有一个幼儿画的是一条直线,教师刚想引导他画曲线,另一个幼儿见状后说:“蚯蚓不能画成直线的!”那个幼儿不开心地反问道:“为什么不能画成直线呢?”教师微笑着把幼儿的问题重复了一遍:“对啊,为什么不能画成直线呢?”经过大家的一番讨论,幼儿终于明白用曲线表现蚯蚓看上去才像在扭动。教师没有直接告知幼儿应该怎样做,而是借助其他幼儿的讨论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这样既照顾了个别幼儿的情绪,也在集体面前解决了问题。

2、运用体态语进行评价

体态语的合理运用对于绘画评价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小班幼儿在行为上是他律的,容易受教师言行的暗示。因此,在组织评价时,要恰当地运用积极的动作和其他非言语沟通技巧引发与幼儿的互动,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体态语。

在美术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目光、微笑适当的身体接触等向幼儿表达情感,如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时,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微笑、亲切的抚摸等积极性评价能让小班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从幼儿的角度设计提问,进行具体评价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要多以正向性的具体评价为主,提出幼儿能够理解并有能力回答的问题。有效的提问是一次活动成功的关键,而巧妙的提问设计则更能为一次成功的绘画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1、借助幼儿的想法提问

实践证明,教师借助幼儿的想法,可以提高他们活动的投入程度。幼儿间的一次争执或讨论有时会形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教师要留意幼儿的想法和疑惑,在评价提问时有意识地纳入幼儿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在美术活动“漂亮的果树”中,教师突然发现一只“咖啡色”的苹果,还未来得及询问是谁画的,只见湾湾主动跑来“打小报告”:“老师,这是牛牛画的苹果。真难看!”牛牛闻声赶来,他和湾湾争执起来:“我画的是漂亮的苹果,你的才难看呢!”“苹果不是这个颜色的。”“对,不是这个颜色的!”其他幼儿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起来。于是,教师趁机抛出问题:“那苹果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纷纷回答:“苹果是红红的。”“是黄黄的。”“还有绿绿的”。湾湾又说:“看吧,哪有咖啡色的苹果呀?”“那是因为我的苹果刚从树上摘下来,还没洗过,上面是脏脏的呀!”牛牛的这一番解释,让在一边观察和倾听的教师着实感到几分意外,又不得不佩服他说得在理。最后,教师对牛牛说:“下次牛牛可以直接画出洗干净的苹果,这样大家就不会误会你了。”一次小小的争执,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也在评价中提升了幼儿对于色彩的认识,更加没有抹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基于幼儿的回答追问

教师可以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继续追问,以此引发幼儿详细阐述自己或别人的答案。追问是探询的重要手段,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幼儿的经验,是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动态过程。通过追问,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探究,转换,在互动中提升幼儿的经验。如在美术活动“我的妈妈”评价中,小朋友们画的妈妈都以他们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了各自妈妈的特征,因此我就此追问道:“我发现你们的妈妈都长的很不一样,都恨漂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并进行追问:“你的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子?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妈妈的明天特征,比如说唱唱的卷发或者是短发,小朋友们都会用非常独特的方式来表达。“那这两位妈妈长一样吗?”观察认真的幼儿回答:“它们都不一样。”教师又紧接着幼儿的回答追问:“都有哪些不一样呢?”“她们的发型不一样,眼睛不一样……”如此层层推进的追问可以引发幼儿仔细观察,在反复的比较中找出物体的特征和不同之处。

篇9:小班色彩绘画活动:水果

绘画不仅能激发幼儿美感、陶冶性情,并涉及幼儿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识及身体发育诸方面,而且能促使幼儿在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上都有所提高。尤其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激发 审美能力 绘画活动 培养

一、充分感知客体,激发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注重幼儿对色彩组合能力的培养和直观形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组织小班幼儿在绘画活动时,大部分幼儿都喜欢用他们喜爱的色彩画线条、画圆圈,虽然没有创造出什么具体的形象,但孩子们仍乐此不疲,认认真真的在绘画自己的作品。这是因为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又如组织幼儿在吹画活动中,我事先准备了几种颜色,让幼儿自由选择两种进行活动,在吹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原来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出新的颜色。此时我就引导幼儿去思考,去观察色彩的变化。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另外,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还应培养幼儿充分感受色彩的能力。如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可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多种感官,培养幼儿对造型的感受力

为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具体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般观察力强的幼儿绘画水平就相对要高一些,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经常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仅要引导幼儿观察单个物体的颜色、形状,更要注意引导其观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与其他物体的对应关系。

如绘画活动画“大树”之前,我首先播放课件组织幼儿观看各种大树的造型。然后再带幼儿观看实物大树,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造型美,之后幼儿自由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更能很好的让幼儿绘画出大树的造型。因此在教学中,画物体时教师要尽量提供给幼儿实物模型,让幼儿在触摸、观察中感知到物体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形状。其次,幼儿期以动作思维为主,只有充分刺激幼儿的触觉系统,引导幼儿摸摸、敲敲、打打物体,才能使幼儿对物体有实质性的感受,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去感知美的事物。教育必须通过幼儿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必须借助幼儿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理解。

三、加强自我表达,提升幼儿的审美思维能力

《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提升幼儿的审美思维,自我表达是艺术的主要功能之一,这种功能是艺术的各种特性决定的。

按照大多数幼儿的能力水平,围绕感知对象和表现内容,提出大致笼统的表现手法,让幼儿进行必要的技能学习。其目的不是单纯和机械的模仿,它是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法获得某一方面的体验。虽然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面,所以我们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如画《瓶子》,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瓶子,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横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瓶子,再用点、线、面来装饰瓶子,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也体验到了表现美的快乐。

篇10:小班美术活动:水果串

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小班美小班教案

小班美术活动:水果串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水果串,知道水果有多种吃法。

2、通过做水果串,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果。

3、体验自己动手[1][2]下一页

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苹果、香蕉、橘子、梨子等水果若干,竹签、菜板、塑料小刀,小抹布,串好的苹果串,放水果的篮子。活动前把手洗干净。活动过程:

1、听音乐《苹果》

2、看一看——老师准备了什么水果?请小朋友看看说说。

3、做苹果串。

教师出示苹果串,启发幼儿讨论做法(把苹果切成小块串起来)。串苹果的竹签很尖,应该注意什么?怎么样才能不扎到手?

4、幼儿第一次动手做水果串。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与卫生。

5、品尝苹果串。

6、第二次操作。教师:“苹果串真好吃,你还想吃到什么样的水果串?让幼儿讲讲,根据幼儿讲述出示水果。如果们想一下子吃到不同种类的水果,这样的水果串怎么做呢?(启发幼儿讨论回答,把多种水果切成小块串在一起品尝。)

7、幼儿做水果串。

8、给水果串起名字。并且品尝水果串。

9、与他人分享水果串,提醒幼儿注意卫生。活动延伸:

篇11:小班科学活动 隐身水果

一、活动目标

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果味的饮料。

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装有热水的杯子、勺子、小篮筐、饮料、6种味道的果真、糖果图片一张与水果图做成PPT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色饮料,引起幼儿兴趣

1.我带来了一瓶好喝的饮料,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水果也是黄色的呢?今天,水果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刚刚你们说了这么多黄色的水果,到底哪一种躲在里面呢?谁来闻一闻,看你猜得对不对。

2.出示红色饮料,这是什么颜色呀?什么水果宝宝也是红色的呀?哪个红色的水果宝宝会躲在里面呢?请你来尝一尝。

(二)幼儿动手调制饮料

1.小朋友,你们喝过果真吗?还有一些水果宝宝呀也想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他们躲在了果真里面,我们一起去找出来好吗?

要求:先看一看果真粉末的颜色,然后用勺子舀一点放到杯子里,搅一搅,再用鼻子闻一闻,猜一猜,把自己猜的水果名字记在心里,再来尝一尝验证自己的想法。喝完以后把杯子放回框子里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你喝到了哪种水果的味道,(苹果)他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甜甜的,香香的)

4.总结: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的方法,找到了许多的水果宝宝,真棒。

(三)经验迁移

1.展示PPT,看,这些是什么呀?(五颜六色的糖果)看起来真好吃,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糖果,红色的糖果让你想起了什么水果呀?(红色的糖果让我想起了红色的草莓)2.除了糖果,水果宝宝还会藏在哪里呀?(饼干、面包等)

篇12:小班艺术活动——花灯(绘画)

1、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2、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

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愉快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活动准备:

1、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活动过程:

1、介绍元宵节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 ——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欢庆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美丽的花灯和鲜艳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2、欣赏讨论。

①建议在观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通过讨论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说明: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交流有关彩灯知识的机会。

3、幼儿创作(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指点画彩灯。

(3)手指点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马上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引导讲评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

看看彩灯漂亮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别漂亮?

5、活动——制作教具准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无数。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添节日气氛。

篇13:浅谈色彩与绘画艺术

要想熟练的运用色彩为绘画创作服务, 就必须深入探索研究, 掌握色彩的自然规律与美学原理, 才能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色彩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着的物质, 它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 有它自己的属性、表情和寓意性。

色相、明度、纯度是色彩的基本属性。在了解了色彩的纯度、明度、纯度后就可以在绘画时进行色彩的比较。色彩对比关系主要有五种不同的类型: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如色相对比, 恰当的运用对比色能使画面的色彩热烈、鲜明、活跃。色相对比可以使比较的双方明显的展示各自的特性, 增强对视觉的刺激强度, 打破单一性的刻板和单调, 而显示其艺术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还可以运用色相对比突出主体, 但是应注意几种对比色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不可相等, 否则就会导致相互之间的干扰、主次不分, 从而破坏画面整体的统一性。再如明暗对比, 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有亲近感, 而明度低的色彩则有远离感, 在绘画时就可以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处理前后位置的空间关系。

色彩还具有表情性和寓意性, 这主要是指人们的视觉对色彩有一种经验感受, 通过人们视觉经验的联想, 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应, 产生诸如寒冷、温暖、轻重、软硬、远近、兴奋与沉静、华丽与质朴等不同心理感受和色彩感情, 这就是色彩所具有的表情性和寓意性。色彩会造成人的联想有两种情形, 其一是使人联想到具体的事物, 比如看到白色会联想到雪, 看到绿色会联想到植物;其二是在具体联想的基础上产生的抽象观念的联想, 比如由白色联想到纯洁、清白, 看到绿色联想到生命、和平、希望等。色彩还会引发人的联觉, 就是联想产生的感觉, 如看到红橙黄的色相可以引起人对火、太阳的联想, 使人感到温暖, 我们称为暖色系;如看到绿、蓝、紫的色相让人联想到天空、海洋、雨雪, 给人寒冷的感觉, 这种色彩我们称为冷色系。看到暖色使人兴奋、热烈, 看到冷色使人安静。在同一画面中同样大的色块, 暖色和亮色给人感觉比实际的要大, 冷色和暗色人的感觉比实际要小。也就说暖色的、纯度高的亮色给人膨胀感、向前推进感, 冷色的较暗的色彩给人以缩小感、向生退的感觉。如果能将人对色彩产生的感觉和联想联系在一起, 对绘画创作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色彩的感情不是绝对的, 如红色联想为火焰和太阳, 太阳和火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 但同时也带来炎热甚至火灾, 每个人在色彩的激发下产生的联想是不同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他无愧为中国当代扬琴艺术家。作为当代扬琴人, 应当站在时代的前沿, 努力探索, 注重创作, 不断创新, 力求突破, 为扬琴事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扬琴一定会拥有更辉煌的艺术生命, 成为集科学性、规范性、世界性、民族性于一身的优秀艺术种类!

的, 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使用色彩时一定要使色彩合理配合, 才能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通过色彩联想可以增加画面的表现性。色彩通常可以表现一个画家的个人情绪, 多数画家会运用色彩发展个人的风格。像约翰·马林的色彩, 它基本上是暗示性的特征, 色彩纤细浅淡, 少有具体的形式或实体。再如凡·高, 他总是用蛇形般的笔触画出鲜明、热烈、火爆的色彩, 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画家们在创作中还充分挖掘色彩表现情感的潜力, 利用色彩的可溶性、可塑性创造笔触肌理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表现形式。色彩浓稠到可塑、稀到流淌, 能创造出变化无穷的笔痕和百变不重的有力度的笔触, 进而表现画家的情怀。音乐中的乐曲是在时间上展开声音的节奏变化, 而绘画艺术中对色彩的冷暖浓淡变化、笔法的虚实、疏密、曲直、粗糙细腻再加上对比调和、均衡对称等形式美法则的合理运用, 会使绘画艺术具有类似音乐形式的节奏与韵律。音乐家是凭借声音的律动抒发内心的情感, 而画家是凭借手中吸满丰富色彩的笔随情舞动, 在画面上时而疾、时而缓、时而如狂风瀑雨、时而跳跃闪动、时而枯笔拖行、时而如刀劈斧砍等等, 留在画布上的笔痕呈现色彩的浓稀厚薄, 浓者似丘、稀者流淌、厚者如堆、薄者留有淡淡拖笔足迹, “笔随情、色随心”, 画家的心灵世界随色彩一起凝炼在画布上。像康定斯基的作品《青骑士》, 描绘的是一位骑着白马在原野上自由驰骋的青衣骑士, 画面上和谐的色彩以潦草的点状笔触构成的色块和奔驰的马蹄动势形成节奏与色彩组合构成和谐的韵律, 使画面充满了生气, 使观者仿佛听到优美的马蹄声响。再如保罗·克利的作品《鬼脸》, 画家采用大量的几何图形, 圆的、方的、弧形的等要素组合, 明亮而跳动的色彩相互衬托, 形成了富有节奏的、有律动感的色彩关系。

总之, 色彩上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色彩既是绘画的主要物质媒介材料, 又是绘画富有表情的艺术语言。色彩在绘画艺术中具有吸引人们眼球的能力, 具有最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色彩的重要作用历来为画家所重视。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把色彩看作是增强描绘对象的真实感的重要手段, 现代主义画家则更强调色彩的表情特征, 认为色彩本身就是具有主题意义, 利用色彩来抒发画家的主观感受, 把色彩本身的审美价值提高到相当的高度。荷兰抽象画家蒙德里安就曾指出:“艺术的真实就是色彩本身的动人效果。”可见色彩在绘画创作中如此重要。

随着人们对色彩感觉意识的不断增强, 又从象征性的色彩观转向了科学的理性思辩的色彩认识境界, 从自觉意识阶段转入到自由运用色彩表达阶段, 所以人们对色彩的运用达到空前的境地。色彩是名符其实的感情符号, 是绘画语言诸要素中最具情感特征的因素, 艺术家正是利用色彩的这种表情性特征增强画面的情绪感染力, 从而提高画面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何迈, 《审美学通论》[M],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2]王洪义, 《视觉形式分析》[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篇14:幼儿园小班绘画活动研究

一、有效提升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绘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绘画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绘画的热情,使绘画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绘画内容情景化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我常常把绘画要求渗透在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中。如我设置了“小鸟小鸟飞来了”的情景,在油画棒顶端贴幅小鸟图,启发幼儿以画纸为天空,用油画棒在纸上画直线、曲线以表示小鸟飞行的路线。有趣的教学情景引领着孩子们沉浸在绘画活动中,乐此不疲。

2、绘画材料多样化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例如:为幼儿提供各色的剪成条状的皱纹纸,让幼儿揉成团进行粘贴、装饰绘画作品;提供各种形状的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等。

二、探索有创意的教学方式

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小班幼儿的观察力比较直观,生活经验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产生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的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有了幼儿感兴趣的教材,才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1)借助材料,加强幼儿的握笔姿势训练。

为了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要经常让幼儿进行撕纸、剪纸的练习,这对增强幼儿的手部力量和手的灵活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设计合理的“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绘画活动应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将颜色和形状合为一体,才会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其“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运用故事、儿歌游戏化教学。

在绘画活动中,要经常将语言渗透在绘画活动中,把绘画主题编成一个个故事或一首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绘画内容,陶冶情操。如画点苹果时,让幼儿学习点画方法,可以编成一首儿歌:

“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苹果树上变变”。

概括地描述点画苹果步骤,使幼儿知道第一步画什么,第二步又画什么……点画时应注意什么。幼儿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进行绘画活动,开心极了,也兴奋极了。

(4)运用游戏化的评价,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游戏化的绘画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小鱼时,我们对幼儿说:“谁画的鱼儿最漂亮,小猫就会来钓鱼。”这时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游戏化的评价可以避免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绘画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三、創设宽松的活动佳境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

2、提供自主空间,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美术活动时还可以让幼儿共同研究,共同设计,集体作画,操作。使幼儿处于互相商量、全作、互助、彼此协调的气氛中,增强合作意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主动发展,在相互绘画中发现新的创意,让绘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3、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我们在集体活动中许多尚未完成的目标可以再区域活动中得到拓展,同时区域又是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重要环节。有一些能力强或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在创美区域活动中我们就实施了分层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都能体验到创作的成功。

四、抓住幼儿一日活动时间,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一日活动排得满满的,如何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绘画活动呢?经过教研组老师们的商量后,觉得利用午睡起床的等待时间和下午游戏时间,给幼儿提供白纸、彩色纸让幼儿自由画、折叠、撕贴,让幼儿自己去摆弄,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近乎一年的绘画学习,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这也标志着我们前一阶段的培养计划得到了有效地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15: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水果

1、运用各种感官的感知来初步了解水果。

2、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良好饮食习惯

材料提供:苹果、香蕉、葡萄若干,水果蓝一只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和幼儿一起唱《好孩子有礼貌》,师:刚才歌里唱了好孩子要有礼貌,今天见到我们的客人老师要问声好。今天除了有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里了?(出示兔妈 妈玩偶)兔妈 妈家的水果园丰收了,今天她要请大家吃好吃的水果。可是在吃之前她要先来考考小朋友,请你猜猜兔妈 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哪些水果?(出示水果的ppt拼图)

2、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果的颜色和形状。

刚才你们猜出了水果拼图,那我们的兔妈 妈究竟带了什么水果来呢?(老师揭开被布盖着的果篮请小朋友看。

(1)分别请幼儿说一说:苹果、香蕉、葡萄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味道、口感)当他们被切开了或者剥开来又是什么样子的(果肉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果核?)

引导幼儿讲一讲吃水果有什么好处?培养幼儿养成爱吃水果的好习惯。

小结:每种水果的味道都不一样,但都有营养。多吃水果对人的身体有好处。

3、请幼儿玩拼图进一步感知水果

现在兔妈 妈要请大家吃水果了,你们想知道会拿到什么水果吗?答案就藏在这个拼图上,请小朋友拼一拼,拼出什么水果就可以得到什么水果。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水果,并品尝水果的味道。

刚才小朋友都拼出了拼图,现在请小朋友先去洗洗手兔妈 妈要把好吃的水果分给大家吃。

篇16:小班健康活动:《认识各种水果》

设计思路:

新入园的小班孩子,这一年龄段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秋天在孩子们眼中是五彩缤纷的、盛满丰收喜悦的。最近发现我班的小朋友对水果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小朋友经常议论说:“苹果吃了很有营养的。”“我爸爸给我买香蕉吃。”…… 孩子们还通过水果形象地认识了相对应的颜色。《纲要》也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营养方面的教育。所以我选择了这节健康课《香甜的水果》让小朋友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想一想、尝一尝、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良好习惯。另外运用情景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各种水果的作用,激发幼儿对各种水果的喜爱,体验游戏中快乐的情绪。活动目标:

1.愿意吃各种水果,知道水果有不同的味道。

2.初步了解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尝试自己剥香蕉和桔子.3.体验品尝水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从家中带来水果:苹果、香蕉、桔子、梨子。2.苹果、香蕉、桔子、梨子的图片若干及标记图。

3.教师事先准备画有苹果、香蕉、桔子、梨子五官的水果娃娃图。4.活动前做好水果拼盘。

活动过程:

一、游戏“水果找家”导入,激发兴趣。

1.T请S从装有水果的托盘里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你们手里都有什么水果宝贝呢?(S自由回答)

T:谁知道这些水果宝宝是什么味道呢?逐一出示水果:苹果是什么味道?梨子是什么味道?香蕉、桔子呢?

2.T出示水果标记图,请幼儿将水果归类:香甜的苹果要找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酸甜的桔子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软软的香蕉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甜甜的梨子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回家!

二、初步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

1.T拿出画有五官的水果娃娃,模拟水果的口吻询问:小朋友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你们为什么喜欢我?

(1)T说出香蕉的作用:小朋友们喜欢我,我就能帮助你们排大便。(2)T说出桔子、苹果的作用:小朋友们喜欢我,我就能帮助你们预防感冒。(3)T说出梨子的作用:小朋友们喜欢我,我就能让你们不咳嗽。

2.T:下面水果娃娃要考考小朋友,你们谁能说出它的好处,说过娃娃就和小朋友握握手。(如有幼儿说:吃了香蕉能帮助排便,“香蕉娃娃”就和它握握手,幼儿说:吃苹果能预防感冒,“苹果娃娃”就和他握握手等等。)

三、品尝美味的水果。

1.T:宝宝,你们会自己剥水果吗?(T让幼儿尝试剥,然后老师示范)你们刚才很能干,不但说出了水果的好处.而且还会自己剥香蕉、桔子呢!水果们要好好慰问你们,请你们一边尝尝它们的味道,一边想想它们的好处。不过,在品尝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干嘛呢?(把小手洗干净,别让细菌进入小肚子里去)

2.T将事先制作好的水果拼盘盛在幼儿的小碗里,请幼儿品尝。T:每种水果都有营养,我们一定要和所有水果宝宝做朋友,要是只喜欢一种水果,其他水果就会不高兴了。鼓励幼儿不挑食。

四、游戏“水果宝宝蹲蹲蹲”

篇17:小班科学活动《水果的沉浮》

活动目标:

1、探索三种不同水果(香蕉、橘子、葡萄)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尝试用贴标记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盆水果(内有香蕉、橘子、葡萄若干),一个透明的水盆

2、教具:1张大的记录卡,磁性水果图片

3、学具:幼儿人手一张塑封的记录卡,水果标记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讲述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味道)你们看到这些水果想怎么样?

二、猜一猜,记一记

小朋友都想玩一玩,那你们猜猜看,如果把这些水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集体记录猜想)

三、试一试,讲一讲

(1)请你们把这些水果一样一样放入水中,仔细看看它们到了水里会怎么样?(2)幼儿操作实验,老师观察巡视

(3)引导幼儿根据实验结果把标记贴在相应的记录卡上

四、交流实验结果

师:橘子、香蕉、葡萄放进水盆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引导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并学说“沉”“浮”这两个字)

五、延伸部分

1、除了这些,你还知道那些水果?想不想知道它们到了水里是沉还是浮吗?让我们回家以后再动手试试。

篇18:幼儿绘画的视觉色彩探析

当宝宝第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并不能立刻感受到色彩带来的美。科学研究显示,新生的婴儿是不具备对色彩的感知效应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就会逐渐表现出对一些鲜艳色彩的喜爱,两个月以后就能区分出红色和绿色,四个月大便能分辨黄色和绿色。这些对色彩敏感的小家伙更喜欢那些鲜艳的颜色,他们喜欢玩具有漂亮色彩的玩具,喜欢观察大红色的衣服,而他们的绘画涂鸦也就更加色彩缤纷了。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缤纷的色彩对于小朋友来讲是否具有什么特殊意义与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与对待孩子的这种天生的对颜色的偏好?色彩感知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性格发展与兴趣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孩子通过眼睛来观察和了解世界,大自然中的缤纷色彩组成了孩子眼中的内容。那些更纯的、明度高的、饱和度大的色彩对视觉的影响就更强。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同的色彩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意义。通常来讲,对黄色比较喜爱的孩子在生活中会变现出更强的依赖性,更加愿意在生活中充当小孩子的身份;对蓝色偏好的孩子则更加独立与自信;喜欢红色则性格更加调皮一些,感情也会更加丰富;对粉色更加着迷小朋友表现出来的是更加充满爱心,温柔,体贴;对紫色感兴趣的孩子在性格上会更加直率、随和,也更加容易与人接近,他们普遍具有宽容的胸怀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喜好橙色的孩子性格上会更加活泼开朗一些,但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更加关注个人的情绪。当然,科学研究所得出的这些结论对于我们对孩子的教导与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也并不能完全的绝对化。孩子对颜色的偏好并非都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这种偏好也会在生活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注重孩子对绘画色彩感知的整体培养与发展。

二、幼儿色彩描绘的阶段特征

首先:涂鸦期。四岁之前,儿童会随着自己的感觉来探索和认识色彩。前期是单色,什么颜色都可能;逐渐的,幼儿会产生出对不同色彩的情绪变化,比如会非常喜欢或者厌恶某些色彩,这样就导致幼儿会主观的选着一些色彩而摒弃另外一些色彩。在涂鸦期的儿童绘画作品中所出现的颜色基本全是他们所热爱喜欢的!

其次:装饰期。经过涂鸦期之后,幼儿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他们会增加自己所喜欢的颜色。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以前并不太喜欢的色彩。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色彩也更加丰富起来,幼儿把自己所喜欢与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绚烂漂亮,也就具备了绘画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喜好更多的是由于自身对色彩的感知和色彩本色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联而来的。不同性格的儿童会选择与自己性格相匹配的颜色来进行绘画,比如活泼的孩子更多的选着鲜艳的颜色,而个性孤僻的孩子则更多使用一些暗淡的色彩来表现事物。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将颜色同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联系起来。最后:再现与表现期。在幼儿成长的后期,他们更加愿意运用色彩去再现事物的本来面貌。画孔雀用了蓝和青色,画树叶用了绿色,这时期的幼儿已经意识到如果不用这些颜色来描绘就不像对象了。同时,如果在不影响所描绘的对象的真实性的前提下他们还是更加愿意丰富的去描绘对象。

三、如何培养幼儿感受色彩的能力

正确培养幼儿感受色彩的能力必须在一定特设的环境中进行,运用丰富多彩的色彩环境来影响和教会儿童表现事物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1、运用缤纷的颜色来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教师在幼儿园活动室的墙体装饰以及主体墙的布置表现中应该遵循幼儿对色彩的认知规律,选择那些明快、漂亮的颜色和图案来进行装饰点缀,让幼儿在与缤纷艳丽的环境中去互动感知、认识色彩。幼儿园开学初期时,活动场所的主体色彩可尽量运用一些以淡蓝色、浅绿色为主的装饰来美化环境。因为这样的色彩搭配能缓解新入学的幼儿在刚离开父母时的那种焦虑情绪;学期中的时候,可以利用黄色、橙色来搭配,这时幼儿已经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能开心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了。这阶段采用一些明快鲜艳的颜色也能够更加有利于幼儿的情绪培养。

2、将色彩融入生活日常。

在平日的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并鼓励孩子去感受自然中的色彩。如春天的树叶是淡淡的黄绿色,秋天的稻谷是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大地是雪白雪白的。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的动植物,加深对色彩的喜好,充分培养幼儿的兴趣与正确观察方法。通过日常游戏,让幼儿观察、对比各种不同的颜色,在愉悦活泼的的氛围中进行颜色的分类、感知等等。

四、结语

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离不开缤纷的色彩。有了色彩,优美的风景、事物才能在幼儿的画笔中得到充分展现。因此,色彩的运用在幼儿绘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进行一切绘画活动的必备条件。在对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研究探索,充分完善幼儿绘画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寻找出更加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能够具备更加优秀的绘画能力,同时培养幼儿能具备更加健全的优秀人格与素质。

摘要:幼儿绘画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幼儿色彩绘画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出幼儿的情感与思维的发展,教会孩子能够运用色彩绘画来充分表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与场景是幼儿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成长阶段,如何教会他们运用色彩进行绘画活动也就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并攻克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儿童视觉,色彩规律,视觉心理

参考文献

[1]《从涂鸦看孩子的内心世界》江昀文化图文工作室..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5

[2]《解读缤纷的色彩世界.》张明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

上一篇:读《奋斗者的足迹》有感下一篇:“十一五”第三期中学教导班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