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2024-07-23

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通用10篇)

篇1: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怎样才能在工作中感到快乐?看过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所著《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让我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

书中前序就说到,要真正的做一个快乐的优秀教师,就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九件事:第一件,读书修身,读书致远。第二件,仰望星空,自我反思。第三件,教育科研,拯救自己。第四件,大爱圣心,大德厚生。第五件,一流口才,莲花巧舌。第六件,我写我心,我思我在。第七件,生活教育,注重细节。第八件,学校沟通,必有我师。第九件,调整心态,享受快乐。如果做好这九件事,那么你就一定可以做一个快乐的优秀教师。

高老师将自己多年来的实践和思考,用十七万字真诚地与我们分享,一起作最美好的教育憧憬。从字里行间让我看到了高老师毫不保留的真诚,也让我自己受到了一次次的触动,可以说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

什么是成功?就是简单的事重复做,坚持做。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功又是什么呢?我想在外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内感到快乐和无愧于心。作为教师就应该静下心来,温起情来,动起脑来,那么你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静下心来,远离喧嚣,耐得住寂寞。点一盏小灯,伴一杯清茶,翻一卷文字,在文字中丰盈自己的内心,在书香中沉淀自己的灵魂。只有静下心,才能阅读,或者乱中求静;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深刻反思,回顾过去;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走进你喜欢的名人佳作,潜心钻研,用一份淡定从容的心态来丰富自己的底蕴。

温起情来,收起愤怒,熄灭掉火气。嘴角上扬,用心灵去沟通去感知去抒发。作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会让自己的内心也柔软起来,用这份敏感的心志去感知生活乃至生命中的瞬间,并抓住它,展示人生的五味杂陈;用这份细腻关爱每一个学生,串起文字的珠链,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动起脑来,凭借理性,大智更开慧。用尊严与宽容的语言润物无声,你会惊喜地看到胜利之光;在讲述与倾听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关注细节,生活中,许多感人的东西都来自细节;校园里,许多伟大的力量都来自细节。人格浓缩在细节里,大爱浓缩在细节里,人的精神和风貌也可以通过细节处透视。别忘了,与你学生的.家长沟通,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教师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燃烧、乐观憧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能够享受教育幸福的快乐人生。

快乐就如安宁的感觉,如果把我们放在完全隔音的房间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我们不见的会感到宁静,甚至会因为有一种嗡嗡的声音进入体内而感到发慌。反倒是置身林野之间,鸟语虫鸣、竹韵松涛不断流入耳际,能给人宁静的感觉。我们的快乐,正是在有忧虑有负担之间,在有压力有希望之间,所能享有获得的一种欣喜。尽情地投入,用欣赏的慧眼去观察,你会发现,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的地方,就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就在孩子的心田里。

超越自己,你就可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你就可以欣赏一切你能到达的风景。你可以一切环境中得到能量,使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永开不败的鲜花。

珍藏美好是寻找和制造快乐心态的良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校和学生中美好的故事,善于珍藏和学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和点点滴滴,从而使自己永远快乐幸福。

用一份认真去对待工作,用一份恬淡去面对生活,张弛有度,我们会拥有一个丰富多彩充实快乐的人生。

篇2: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青岛汾阳路小学王威琦

本月我抽时间阅读了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中语会副会长、苏州首届名校长高万祥老师写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这是我今年四月在北京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时买的一书,有空就打开读一读,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启示,现将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与大家共勉。这本书分为自序、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在自序中提出了《做一个快乐的优秀教师》的内容,以他自身的实际,提出了‚愿普天之下的教师都能‘优秀’起来,并且能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快乐’‛的憧憬,要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思考,去憧憬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教育梦想。

正文共分九个部分。

一、读书是教育之母 优秀教师的第一堂必修课:读书修身。提到了‚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作为教师除拥有这个名字外,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读书人‛,要做一个古色古香的现代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教师的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教师要能做到‚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加强阅读,在所有的书籍中,不可不读的是伟人和名人的自传,因为这些传记中往往记载了许多感人至身、催人奋进的故事和例子。

二、无愧于‚知识分子‛的称号 优秀教师的第二堂必修课:自我反思。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有责任感、正义感、社会良知和批判精神的人。教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就应有平民情怀、洁身自好和骨气及懂得作为教师是天职。优秀教师一定要时时牢记和永远守住自己的使命,要把真理告诉学生。

篇3: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优秀的老师应该将爱注满心田。不管是学生的心田还是教师的心田, 都需要爱去包围。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孩子需要父母、他人的爱, 更加需要教师的爱。当然前提也是教师本身要具有爱心, 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自身的人格定位。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 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 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 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将自我的价值定位于奉献教育上, 全身心地投入, 用心地教育, 才能真正教好书, 更是将浓浓关爱给予学生, 让学生受到榜样和情感的熏陶, 进而也成为一个爱心浓浓的学生。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才会更加自信、茁壮地成长。

记得班里曾有一个孩子, 虽然已经上五年级了, 但是实际年龄就像一年级一样, 不肯吃饭, 上课从来不听讲, 下课跑得比谁都快, 经常跟老师捣蛋, 问一些幼稚的、傻傻的问题, 从来不会在学校里做作业, 上课就是捣蛋, 几乎每天都有情况发生。他的家长非常担心, 我们几乎每天通过电话联系。在学校, 我不断地和他讲道理, 不断地督促他, 尽一切可能让他融入集体。回到家, 也由家长不断开导和督促。终于经过一段时间, 他有些好转了。是爱让我们取得了孩子异想不到的改变, 渐渐地他的成绩和一些生活习惯明显好转了。

优秀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思考。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更加要学习做人的道理、思考问题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才会做任何事情都仔细、小心的。这样对于作业、考试等自然不在话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因此, 它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思考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考虑时, 给予充分的时间, 并且进行足够多的交流, 分析为什么你是这样想的, 他是那样想的。这样一个过程下来, 学生下次思考的时候就可以引以为鉴了。几次下来, 学生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加聪慧, 更加耐心, 更加细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应该依靠思考, 也只有依靠思考, 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 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由此可见, 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有些学生有优势, 他就会变得更加自信满满。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发拙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使之成为学生进步的源泉。教师更应该努力鼓励那些比较缺乏胆量的孩子, 给他们一个自信的展台,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职责是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发现他的禀赋, 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 以便使他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样必将带动他们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优秀的教师还应该正确对待家校联系。父母与教师的沟通, 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的班里有一个孩子, 不管做什么, 速度总是慢得出奇, 字写得特别大, 特别不好看, 衣服也总是令人感觉很不干净。在他身上, 似乎没有什么优点。但是有一点还是令人高兴的, 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不听话, 如果你坐在他身边, 让他做题目, 虽然他速度慢, 却非常认真、仔细。他不会和老师闹脾气, 虽然在同学眼中, 他并不是特别受欢迎, 但是, 我一直相信, 孩子总有他闪光的地方, 而这个孩子的优点就是对老师特别尊敬。因而和他相处一些日子后, 我就更加相信这一点。一次, 孩子居然从平时六七十分考到了八十九点五分。他的爸爸终于在试卷上写了一句话:咱们父子一起加油。孩子的父亲拼命在外地工作, 几乎从来不管孩子, 但他是为了孩子才这样努力工作。从这里, 我也看到了家长的努力与关心。这个孩子需要我更加努力地去帮助他, 宽容他。有时多一些努力, 多一些互动, 教育才会更加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于,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是啊, 教师只有将自己融入到教育事业中, 让教育构建在快乐、自信中, 让教育进入生活, 成为生活的一泉活水,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成为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与热情的教师, 这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让《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伴我成长与努力。■

篇4: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沉淀下来之后,我从高老师为我们呈现的“九堂必修课”中读出了“用心”、“爱心”和“恒心”。

九堂必修课中的“读书”、“特色”、“细节”、“家校合作”等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读书”不用心去读,无异于没读。用心去发掘、培养自身的教学特色才可能成为一名特色教师,从而成为特级教师。“细节决定成败”,不用心怎么可能注重细节,细微之处需要用心去观察,微不足道的小事需要用心去做。“家校合作”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令人满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度”并没有把握好,要么不足要么过度。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使二者关系处于平衡、正常状态?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有利的合力?这些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能用心去思考这些问题,并用心去探索,针对不同的家庭应该采取哪些不同的策略,教会家长教育孩子,“家校合作”才可能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经常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实际上,认真也就是用心之意,凡事就怕用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里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爱是了解,爱是尊重,爱是信任。

非常喜欢陶行知先生的那段话:“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只有了解孩子的情感,才能“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爱是尊重。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就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

爱是信任。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强于他人之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天真、善良的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改正错误,只要你给他机会,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学生的潜能如空气,可压缩于斗室,可充斥于天地,就看我们给学生多大的自由空间。”

失败与成功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而很多人却因为没有迈出这一步而走向失败,为什么?因为他缺少“恒心”。“九堂必修课”不可能依靠一时的冲动就能完成,他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甚至花费一生的时间来完成。我们都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每天坚持读书,我们习惯了以“太忙了”、“太累了”为理由抱怨没有读书的时间,殊不知是因为我们缺少“恒心”。

每天坚持写作,如果坚持几个月、半年或是一年,可能大多数人能做到,但是如果坚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恐怕大多数人做不到,因为缺少了恒心。我也曾豪情壮志地坚持每天写工作日志,可是没过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以事情太多为由为自己开脱。

这仅仅是一堂“必修课”,要想完成“九堂必修课”,没有一份执着的恒心,成为优秀教师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现在,自觉开篇有些大言不惭。成为优秀教师需要“用心、爱心、恒心”三颗心的支撑,具备这三颗心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我们用快乐的心情去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总感觉优秀的教师总离自己非常的遥望,有时会想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高老师如一位智慧长者,慈眉善目,谆谆教诲,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是启迪我们心灵的明灯。这本书的九个部分都写得非常好,高老师从自身的实践写起,好多地方都是对老师们的成长建议,叙述的亲切感人。看完后我很自觉地让浮躁的心渐渐平静,好久没有思索的的大脑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做一个“读书人”和“反思人”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接下终身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书中还提到李镇西,现在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作者问及他怎样取得这样的成就时,他的回答是,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我相信只要坚持读书,加上我们的不段反思和记录,我想我们已经向优秀教师的门槛迈进了一步,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我们打开的。

说到反思,我们经常谈到要及时反思的自己的工作,可往往是说说而已而懒于记录。在这方面,我深知是很欠缺的。我们经常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读书,诚然我们平日的工作的确也很忙,尤其是本学期,自己突然感觉很忙乱,两趟头得教学弄得自己没有头绪,天天忙着,但反思起来并不满意自己,觉得自己忙的没有条理,尽管如此,自己却是觉得忙着累着充实着,但日子过的很快乐。可是我们都知道,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平时总想自己年龄不小了,精力达不到了,可也经常看看身边的老师,有的比自己年龄还大,却日日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所以我们要向这些老师学习,在工作中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书中高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写作的方式:1、像写情书那样真诚?日记随笔写作;2、教师应该是反思者?学生个案写作;3、诗意地生存?文学和学术写作。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的大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从5点到8点写教育手记,点滴积累加上长期的坚持不懈,便有了他身边的传世著作。人称“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能成就非同一般的事业功名,也和他长期勤奋写作教育随笔分不开。李镇西老师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所写的日记随笔是他最宝贵和最重要的成功之道。有了这么成功的经验和大师的指点,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相信我们也会成功的。

二、在教育事业上学会追寻快乐

书中高老师还告诉,我们教师的工作平凡、琐碎、辛苦,只有拥有热情的教师,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独有的快乐。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那种烦躁、不安的心情常常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事后想想其实没有必要在这些无所谓的事情费心劳神。关键是我们自己调整好心态,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真正地快乐一定属于拥有良好心态的人。

走进《优秀教师的九堂必须课》一书,仿佛漫步在一片智慧之林,让我从中体会到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的源头,就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在不断反思和积累过程里。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了成熟地步的表现。

篇5: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这学期我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下面是我读后的点滴感触:?

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好像一盏明灯,在心灵的空间闪烁。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传播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们体会并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同时,老师也应感受着育人的快乐

对于教师来讲,阅读更是一门必做的功课。我相信只要坚持读书,加上我们的不断反思和记录,我想我们已经向优秀教师的门槛迈进了一步,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我们打开。在书中高老师告诉我们,教师应当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而且最好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教师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至爱应该是书籍

高万祥老师在他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中向我们介绍了以下几类书,如:哲学类书籍、教育学书籍、人物传记、小说、等。在这些种类的书籍中高万祥主要列举了与教学教育相关的书籍。如,孔子的《论语》,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张伯苓、马寅初等教育家的人物传记等,还列举了一些具有人文精神的小说和诗歌。这些著作对于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教师素养是很有益的。通过这些著作的广泛阅读,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达你所要传达真理、思想,可以更清楚地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困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怎样才算呢?我认为应达到“两种素质”和“五个满意”?

这两种素质:一种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这种素质要求教师能自觉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在自身的工作中宣传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这种素质还包括人民教师能自觉履行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无怨无悔。另一种是过硬的业务素质。这种素质要求教

师能熟练运用与教学相关的各种教学技能;还应包括掌握广泛的教育教学知识并不断丰富,使“源头”“?活水”源源不绝

五个满意:第一,自己满意。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把学生,家长,学校放在第一位呢?在我看来,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如能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对自己的肯定,那这种肯定一定是在尽心尽力的努力中实现的。如果教学成果连自己都不能满意那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潜力,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所以我不对自己的满意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有责任的、优秀的教师的应有觉悟。第二,学生满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能够吸引学生,感动学生,并成功的引导学生,使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那必然是收到学生的欢迎。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情谊无间的教师一定是优秀的教师,令学生满意的教师。第三,家长满意。家长们对教师要求是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人。如果教师能使学生学有所长,品行端正,乐知上进,那这种教师一定是优秀称职的教师。第四,学校满意。学校肩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的重任,同时还要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认可和评价。如果教师的教学成果能够获得学校的肯定,那他一定是称职的教师。第五,社会满意。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难的,社会的满意不是一时的成绩优秀,不是一时的高分状元,而是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实现了人才的培养,并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力量。因而社会对一名教师的满意是长期的,是厚重的。如果一名教师能实现这五个满意,我相信他一定是一名优秀的称职的人民教师

篇6: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有感于《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兴化市陶庄中心校邱许牡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是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首届名校长高万祥的大作。在书中他像一位智慧长者和我们谈读书、谈反思、谈科研、谈大爱、谈写作、谈口才、谈细节、谈家庭和人生的快乐。

高老师在自序《做一个快乐的优秀教师》中写道:愿普天下的教师都能“优秀”起来,并且都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快乐”。这让我想起了刘可昕教授对教师的要求:笑着做教师;蹲着看学生;乐着做同事。心中感触良多,下面就如何笑着做教师谈谈我的做法。

一、淡看名利,踏实奉献。教育需要一大帮人虔诚、踏实的奉献,而这只有保持平常心,淡看名利才能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守住平常心却能高兴得起来的,才是真正快乐的人。因此面对繁重的工作,我会把它看作是生活的充实;面对不公平的评价,我会暗暗地提醒自己: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我会经常告诉自己教师这个职业给了我安稳而又规律的生活,每天都能和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度过,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心,让我感到轻松自在;生病时,学生的慰问和想念,会让我感到快乐温暖;教师的节日假期盛多,我也可以悠闲的有计划的享受旅游观光的乐趣。

二、心存大爱,享受过程

面对调皮好动的孩子,我会告诉自己其实他们都是别具一格的个体,这是他们天真烂漫的表现。我们做老师的要有一种平和的心境,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让学生在期待中成长。这样我就会很快乐。/

3我会把认真、虔诚地工作当做是美丽的享受,我认真的备着课,专心地上着课,会享受学生认真学习的乐趣;真心的爱着学生,会享受着他们喜欢我的乐趣;批改好他们的每份作业,会享受他们智慧火花绽放的乐趣;和他们细心谈话,会和他们产生心灵碰撞的乐趣„„对于工作中的每时每刻不烦不躁,每个工作日力争有点滴成效;对于学生中的小小进步,衷心欣慰;对于学校的大小活动积极投身。不想一口求得有多大的业绩,只求忠诚地做好每件平凡小事儿,寻找工作中的每个细小的快乐音符。

三、融入集体,和谐共进

教师集体不是众多人的随意组合,而是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所组织起来的群体,有共同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良好的教师集体是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产物,因此,我又告诉自己应该全心全意地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热心为大家服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承担自己的义务,依靠集体,共同进步。

我一直把自己当做学校的主人。时刻让自己融于单位之中,把单位看作是自己的家,因为我知道只有集体优秀了,我们作为其中的个体才会感到特别的荣耀。我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学校领导如何不公正,如何看他眼差。我会告诉他,每一位领导都要着眼于学校的发展,总会想方设法公平对待每一位老师,不会故意为难任何一个人,但有时确实因客观原因不能达到人人满意,如评奖评优,外出学习等,名额有限,领导就要权衡考虑。所以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我会倍加珍惜,我要为自己为学校提高自己;机会给了别人,同样是学校和我成长的机会,因为我们是一家。家人快乐了,我也快乐。

四:交流排扰,留住快乐

教师的生活是比较单调的,天天往返于家里和学校两点之间,整天与学生打交道,思想很单纯。社会信息量少,每天接收进去的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奉献奉献再奉献,努力努力再努力,分数分数还是分数,思想容易陷进一条小胡同里,看不清方向,迷失了自己。

我有很多不同行业的朋友。一有时间我会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而后就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广阔,世界是那么美好,价值观是多元的,生活方式是多样的,而且各有个的精彩。我就想:我为什么要走那条别人给我们设计好的路,钻进分数的死胡同里出不来呢?我为什么不能做一回自己的主人把自己从分数的泥潭中拔出来呢?况且对于老师来说,分数真的算不了什么,就拿当今教育名家来说吧,我们敬佩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分数高吗?心中释然了,快乐留住了。

一位哲人曾这样写道: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露笑容„„。

篇7: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一、 真——做本真的自我, 绘本真的自然

罗丹在嘱词中不断强调真, 他所讲的“真”包含两方面。

其一, 身为一个艺术人, 在做人做事对待艺术的看法上, “要彻底地桀骜的真实”。这是多么需要勇气的真。去毫不踌躇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思想与感悟, 也许你的思想其他人的有冲突, 也许你是孤独的, 但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坚持着走下去, 并坚信有一天会被别人认同或者追捧, 亦或者一生也没人理解孤独的一直走下去, 那又如何, 艺术家本来就是孤独的独行者, 成功之路从不拥挤, 狂炽于内心的天地, 不向世俗众人低头的决心, 真的是一种无畏的魄力啊!艺术总是超前的, 尼采的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艺术先于哲学。立体主义的毕加索是幸运的, 但我十分钦佩诸如高珂, 库尔贝, 米勒, 印象主义开创人马奈, 后印象派梵高。已都是到了生命之中途, 才获得民众之同情与认识的人。艺术界需要这样偏执的领军人物, 来开创一片新天地。

其二, 对待作品时, 创作中需要你的“真”。“青年们, 要真实啊!艺术之源, 是在于内在的真。你得的形, 你的色, 都要能传达情感。”罗丹多次强调“真实”, 实则是强调一种精神上对本真的追逐。做最真实的自己, 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这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归宿。用心去感受自然要“奉自然为唯一的女神”, 要有对自然的挚爱与人格的忠诚, 因为自然的东西, 不仅仅指自然景观, 更有人类最真实的想法与情感, 那些不矫揉造作自然而然流露出最真实质朴的情感, 这些才是生命的本真, 真正的自我。

就如儿童涂鸦的艺术魅力, 儿童绘画之所以动人, 是因为那里有他们单纯天真的语言, 无拘无束, 或许你并不懂他们所画的世界, 但那种被童趣所感染的灵魂一定会随之天真烂漫起来。艺术是自然的产物, 儿童的艺术则是用最自然最原始的情操唤起人们的本性——对自由的憧憬。发掘绘画的内在气质, 走出世俗, 返璞归真, 挖掘出自己童心般原始的天性, 解脱束缚, 回归人性的自由。

二、善——“要做艺术家, 先要做起人来”

“最主要的是要感动、爱憎、希望、呻吟。生活。要做艺术家, 先要做起人来。”罗丹一生求艺之路艰辛坎坷, 曾三次报考巴黎美术学院被拒。第三次落选时, 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 继续报考, 纯系浪费。”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 是一个沉重打击。加之心爱的姐姐去世, 接二连三打击并没有打垮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反而越挫越勇。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 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 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

罗丹说:“没有生命, 既没有艺术。”一个雕塑家不论是表现快乐或悲哀, 或某种精神情绪, 他只有在他作品有生命的时候, 才能感动我们。否则一草一木的喜怒哀乐与我们何干, 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 要带着自己对世间万物的感动, 要像个孩子一样, 不忘初心, 全身心的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去, 带着那一瞬间灵感所迸发出来的动力, 带着自己的思辨能力, 带着对艺术事业的热爱以致信仰那颗虔诚的心, 大胆的不羁的无所畏惧的开始创作。

逆境创造人才, 艺术家真真的伟人一般都生于逆婧境。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古今中外艺术史上在逆境中成长的画家也比比皆是, 梵高也许是典型代表。梵高画向日葵, 则也是他用歌声慰藉人世的苦难。梵高一生贫困潦倒, 绝望时他找到了一生的事业和追求——绘画。一位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的经历追求了一件世界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就是太阳。”在绘画中, 梵高认识到, 所有的痛苦都是为了做铺垫, 所有的不幸都是灵感的源泉。他可以把痛苦当做观察生活的放大镜, 去捕捉那平凡而真挚的幸福。

人生多曲折、坎坷, 谁也难保永远顺风顺水。面对逆境和坎坷, 艺术家需要一种阳光向上的心态, 不计较一时的挫折和磨难, 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再次轻松前行, 必然会在经历了快乐历程之后收获经验多多, 乃至极大可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所以专注于自己的创作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下去吧, 执一颗善心, 坚韧之心, 钻研之心做深。要相信静水流深, 天道酬勤的魅力与真谛。

三、美——美在内心, 美在真情, 美无处不在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有所想法的, 或对漫漫人生的喜怒哀乐, 或对亲情友情爱情各种爱的歌颂, 或对世间一花一草一木的……罗丹说:“美的作品是人的智慧和与真诚的最高表白。”美的作品需要一种纯粹而不简单的艺术感染力;一种能把自我情感完美诠释而让观者感同身受的表现力;一种吸引观者久久停驻的魔力。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艺术表现力吧。

使我油然想起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一段诗论:“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同样的, 画者对于宇宙人生, 一定要深入到它们的内部去体验, 又一定要跳出它们之外来思考分析。深入内部, 才能摹写创作。跳出其外, 才能观察到本质。深入内部, 所以作品具有生命力。跳出其外, 所以能有高妙的情致。

在以后的艺术之路上, 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 我还要多走多看多想, 做个有心人, 留意身边的美妙, 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感知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用独特的手法描绘自己的情感。对于创作手法和形式上, 我还要更加大胆一些, 勇于突破现在局限的思维定势, 无畏尝试在挫折中寻找灵感, 体验各种技法和表现方式, 融合身边可用材料, 打破画种的的界限, 用多种材料技法寻求一种属于自己的独创艺术风格。

“艺术人是全才”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艺术和很多领域息息相关, 比如文学, 影视。甚至如王小波所说, 用理学家的思想来思考艺术也是别有风味。古今中外这样的全才也不少——融科学家, 哲学家, 画家于一身的达芬奇;做到“诗画一律”的王维。所以新时代, 社会对艺术家的期望不仅止于画面, 更要深入到更深层次去。让艺术服务社会, 服务整个人类文明。这也要求我们这些年轻的艺术初学者, 虽不能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全才, 但要努力让自己涉猎于不同领域——文学, 音乐。让这所有为美术服务, 让作品更有内涵与故事。愿自己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久更深更远。

参考文献

[1][法]罗丹.罗丹艺术论[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篇8: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第一课:读书修身

1、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

2、《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学生实用学习方法》《发现母亲》《走进心灵》 《爱心与教育》 《爱的教育》 《重塑生命》 《我的教育理想》 《新教育之梦》 《仁 爱一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和教师的谈话》 《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 《在日记中成长》

3、学《论语》“泛爱众”“见贤思齐焉,见不贤百内自省也”“不患无们,患所以立”“观过,斯知仁矣”“克己复礼”“克念作圣”“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慎终追 远”

4、周国平的书,哲学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与形而上学》; 哲理散文《守望的距离》《智性时光》《爱与孤独》《朝圣的心路》《经典的理由》《善良·丰富·高贵》;文学性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 情》。“哲学与人生不可须臾分,探求人生意义成了哲学唯一的使命”“智慧使 人对苦难更清醒也更敏感。智慧使人痛苦。一个智者往往对常人所不知道的苦难 也睁着眼睛。

5、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人类精神的高地。

6、解读帕夫雷什中学“培养真正的人”的伟大教育实践,应抓住以下要点 ——做一个精神高尚的人。“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 的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 ——做一个具有精神力量的人。“真正的精神力量则表现在人的善良、敏锐 和宽宏大量上。只有善良、宽宏大量才能使人成为坚强的人。” ——做一个信仰神圣的人。“信仰神圣的东西,信仰理想,这是精神的刚毅、勇敢、不屈不挠、生活充实、真正幸福的根源之一。” ——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教会儿童去爱,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情 感,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 ——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做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做一个懂得合作的人。——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做一个尊敬老师的人。——做一个知道羞耻的人。——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7、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克思、苏霍姆林斯基、孔子、陶行之、鲁迅、蔡元培。

8、苏霍姆林斯基、陶行之、朱永新、魏书生、李镇西

9、《仁爱一生》《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张伯苓传》《马寅初传》 《陈嘉庚传》《夏丐尊传》《陈布雷传》《往事并不如烟》

10、《鲁滨孙漂流记》《老人与海》《朗读者》

11、爱因斯坦:用专来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 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第二课:自我反思

1、像哲学家仰望天空,教徒仰望教堂一样,教师应该时时在心里仰望自己 这个神圣天职的星空。

2、人文教育就是人心教育,包括爱国心,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校 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应该是让全校师生在你这所学校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 好,活得更好,过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第三课:教育科研

1、一个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

2、从特色教师到特级教师,应该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条十分灿烂的阳光大 道。

3、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4、南开中学门口张伯苓请严范孙手书的40字诤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 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 色:宜和、宜静、宜庄。

5、南开中学的校友:周恩来、温家宝、邹家华、唐明照、孙孚凌、屈武、万国权、吴国桢、吴大猷、朱光亚、袁家骝、黄家泗、梅贻琦、王大中、吴敬琏、吴防平、老舍、曹禺、范文澜、黄宗江、王辛迪、韦君宜、端木蕻良、熊十力、靳以、黄裳、何其芳、金焰、查良铮、吴小如、张中行、张澎春、沈湘、罗常培、赵景深、王昆仑、许国璋、周汝昌、资华筠、姜立夫、袁复礼、杨石先、马千里、叶公超、黄宗英。

6、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教授领衔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 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演讲口才训练、聆听窗外声音、构筑理想课堂、构建数 码社区。

7、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教育文集》

8、专家和名师:祝智庭、朱永新、冯恩洪、周国平、周德藩、阎立钦、朱 小曼、刘京海、袁振国、成尚荣、陆志平、杨九俊、任小艾、严文藩、吴非、(王 栋生)王晋堂、李镇西、魏书生、李燕杰、霍益萍、顾泠沅、朱泳焱、傅东缨、李希贵、洪宗礼、于漪、陈钟梁、范守纲、叶永烈、苏静、陶新华、何祚庥、莎 芙琴卡、哈依鲁莲娜(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校长)。

第四课:大爱厚生(教育就是爱)

1、优秀优秀教师各有各的优秀,但是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拥有爱心。

2、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育方法,但爱的教育是最强大和最伟大的一种方 法。

3、教师爱学生,能把一个民族爱发达了。教师恨学生,能把一个民族恨萎 缩了。第五课:积极写作

1、教师写作的三种形式——像写情书那样真诚地写日记随笔、反思性的学 生个案写作、诗意的文学和学术写作。

2、抓日记写作的教师功德无量。

3、爱自己的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4、《相约星期一》

5、《我的教育苦旅》《高万祥与人文教育》

6、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 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散文 随笔选》《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心灵写诗——李 镇西班主任日记》《e 网情深》。

7、复旦女生职烨《花开不败》。张善余老师写的随笔《特别的爱给特别的 你》在教室里放花,直到学生高考。

第六堂课:锻炼口才

1、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个孩子生活 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欢乐之中,他就学会了去创 造幸福。

2、卡耐基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主要是演说交流。人际沟通,拥有热情,接受 失败,克服困难,解除烦恼,是卡耐基教育的核心内容。

3、每周一次的工作例会上安排教师演讲。讲述师生交往、家校交往、同事 交往中的生动故事和感受。

4、演讲是一种交流,演讲是一种教育,演讲是培养师生的大课堂。

5、哈佛校长说:“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上,有一种训练必不可少,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

6、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 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水平,另外 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人际关系如何,则主要取决于他的 说话能力和说话的艺术。亦即语言沟通能力的强弱。

7、学会说话:讲普通话,说话文明,不讲粗话脏话。平时与人交谈要轻声 细语,课堂或大会发言则应该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讲完说诸如“谢谢,请指 教”“我说得不完整,请原谅”等礼貌用语。

8、对自己的课堂发言做好记录统计。

9、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陶冶和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他人、对集体、对自然和社会,对真理和信仰的忠诚与真情。

10、美国总统杰斐逊说:“智慧这本书的第一章是诚实。”

第七课:注重细节(细节就是力量)

1、生活中,许多感人的东西都来自细节;校园里,许多伟大的力量都来自 细节里。人桥浓缩在细节里,大爱浓缩在细节里,学校的精神和风貌也可以通过 细节处透视。做君子从学会走路开始。

2、教师和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正是寓伟大于平凡,寓崇高于琐碎,寓日 月永恒于朝暮细节。

3、管理是细节文化。

第八课: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1、中国教育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母亲教 育的落后。

2、父母都是最优秀的老师。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就是世界上最伟 大的方法。

3、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4、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对人的世界的认识,是从父母开始的。他首先 认识的是,妈妈怎样跟自己说话,爸爸怎样对待妈妈。由此而生成了他关于善和 恶的最初概念和理解。”“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 每日每时都在和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相接触;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里 集体主义的道德文明在许多方面,就是开在家庭里的许多花朵的果实。”

5、帕夫雷什的家校合作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和方式: 第一、亲子共读。希望每个家庭

都有莎士比来、歌德、普希金、塞万提斯、海涅、雨果、罗曼·罗兰、拜伦、但丁、果戈里、屠格涅夫的著作。第二、伦理教育。家长学校必修课题中有“怎样培养关心别人的品质”、“怎 样打下尊敬长辈的根子”、“怎样培养孩子爱美憎恶的态度”,开展“父亲 节”“母亲节”“老人节”活动。第三、健康关怀。第四、劳动教育。

6、好家长是教师的教师:江西峡江中学校长胡金根家教大著作《父亲的天 空》:第一、自然教育法。亲近自然,观察事物。第二、鼓励自信。好孩子是夸 出来的。优秀家长的标志是:在他的眼中,孩子身上没有缺点。

7、最重要的是帮助家长:第一,方法简单的家长;第二,分数至上的家长; 第三、患有“目的颤抖”症的家长。心里学把带着强烈功利指向做事又往往事倍 功半的现象称为“目的颤抖”。可看世界汽车大王福特的传记,自由宽松的成长 环境,成就了这个世界天才。第九课:追寻快乐(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1、教师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燃烧、乐观憧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能够享受教 育幸福的快乐人生。

2、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职业认同是教师人生幸福感的基础。

3、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一点事情,能不能有一点人生的成功……是由热情决 定的,由想做成大事情的热情决定的。

篇9: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二)。高校长认为写作是实践和思考的结晶,建议教师要坚持写作,真诚写自己的生活和感想。说中国最好的老师,一定是最能写作的老师。还没有哪一个老师课上得非常得好,不会写作的。名师都是著作等身。能不能写作是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教书匠的基本区别。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简单劳动力。勤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方能进步。特别是在教学工作中,在一天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如果能对一天的教学工作有一个深刻的反思并坚持把它写下来,天长日久必然会有进步。写作不仅能锻炼教师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写作中获得进步。作为知识分子,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全部尊严在于拥有思想。如果说人的身体是躯体的存在,那么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就是精神的存在,而写作为思考和思想的物化,是一种永恒的生命价值和存在。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的大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从5点到8点写教育手记,点滴积累加上长期的坚持不懈,便有了他身边的传世著作。李镇西能成就非同一般的事业,也和他长期勤奋写作教育随笔分不开。李镇西老师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书中高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写作的方式:

1、像写情书那样真诚,日记随笔写作;

2、教师应该是反思者,学生个案写作;

3、诗意地生存,文学和学术写作。

六、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优秀教师的第六堂必修课——锻炼口才。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谈吐是人的第二外貌。口才的背后是学识、教养、自信和自我实现。现今的时代是个性张扬的时代,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应当是现代人文明素养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和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七、细节就是力量:优秀教师的第七堂必修课——注重细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就是文化,细节决定成败。人格浓缩在细节里,大爱浓缩在细节里,学校的精神和风貌也可以从通过细节处透视。人格都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生活琐事表现出来的。高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中往往抓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枝末节,善于小题大做。在决定学校教育和管理成功与否的各种要素中,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也许是第一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地铺砌起来的。”高校长在书中谈到这样一句话:“教师和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正是寓伟大与平凡,寓崇高于琐碎,寓日月永恒于朝暮细节。”教育,应该是一种朝朝暮暮,集腋成裘的过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育应该是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次次情绪感受心灵颤动的过程。无论是做班主任工作,还是做任课教师,只要坚持把每件事做细做实,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我们不能做伟大的事情,那就怀着一颗伟大的爱心,去做好平凡的小事。”特蕾莎修女的话,为细节决定一切的行为理念作了最好的注释。

八、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优秀教师的第八堂必修课——家校合作。高校长深刻阐明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影响而言,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更重要。而真正良好的学校教育,也一定会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认为人接受的教育有三种,一种来自家庭,一种来自社会,一种来自学校;而前两种教育往往是和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的成果就会功亏一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和谐一致,才能有理想的教育效果。家校沟通是双赢的好事。再给家长带来帮助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读后感《《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

(二)》。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现在家长的素质越来越高,许多优秀的父母往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有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分数至上,这些都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导。教育是创造人生幸福的事业,首要和主要的目的是学会做人。人生是否幸福最重要的是人品而不是分数。孩子成绩差些,不应该让他如此的焦虑恐惧,如果人品不端,才是真正的可怕。中国教育常常以基础扎实自诩,其实是自欺欺人。基础不是指的基础的知识,而应该是做人的底线。中国教育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母亲教育的落后。当代学生学习两大障碍:一是动力不足;二是缺乏兴趣。改变这些需要提升教师的职业修炼,即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增强合理的家校沟通能力和合作的艺术。帕夫雷什中学家长学校在学生入校两年前就开始了。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的入学报名从母亲怀孕时就要去学校登记,然后接受学校的审核和早起跟踪关注,错过了0-7岁这72个月的早期教育,一生无法弥补。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对人的世界的认识,是从父母开始的。他首先认识的是妈妈怎样跟自己说话,爸爸怎样对待妈妈,由此而生成了他关于善和恶的最初概念和理解。”为了帮助和指导孩子阅读,为了满足和发展孩子的求知欲,父母应多读一些好书,多思考一些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儿童就会热爱他们。”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跟踪记录1200余名学生,在品行和精神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分析了这些学生成长个案材料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主精神的优秀毕业生,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的家庭里长大的。我们老师应当告诉家长,让学生充分阅读,不仅是进行智育,而且也是进行德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学校应当指导学生应当在家里做哪些家务劳动,并培养孩子创造性的劳动,应当让孩子有热爱劳动、崇拜劳动的思想,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快乐,在劳动中学习并体会到关心体贴别人。在劳动中形成高尚的思想,并用这种高尚的思想和动机去激励这种劳动。对一些不通人情的家长,教师只能用真情和素养去感化他们。教师要用不同的钥匙开启家长心灵之窗,用真情去倾听、理解和启迪,用真情去架起教师、学生、家长情感的桥梁。怀着一份爱心便有了一份宽容气度,家校沟通和家长交往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成熟的过程。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15岁以前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鼓励。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方法,孩子第100次摔倒了,做父母的都坚信他第101次能站起来,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关键是让他找到天才的感觉,让孩子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一半了。这种好父母好孩子的全部秘诀就在于欣赏、鼓励、坚信!如果父母看自己孩子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他们每天最热衷最乐此不疲的事是纠正孩子的缺点,那么他们的孩子长大后身上最多的将是缺点。

篇10: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篇一:《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最近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智慧,聆听教育的真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所写《读书修身》。

读书修身,读书致远。教书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优秀教师应该是生活在书籍中的人,应该是渊博如一座图书馆的人。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正如文章中所说,“我们在座的中小学教师朋友,也许你可以说,我是语文老师,我是数学老师,我是英语老师,我是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但我说,在”教师“这一称号之外,我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就是”读书人“.”教书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的人,而且最好如台湾的严家淦先生那样,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作者高万祥老师问过魏书生一句话:“你早先在农村时有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辉煌?”魏书生认真地回答:“应该是想到的!”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自信。论学历魏书生只是沈阳市一所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初中32中毕业,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读书是他在青少年时就养成得好习惯,正是由于读书才使得他在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时,仍然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仍然著作等身,正是由于他的读书才使得他具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才会走向成功。对于读书李镇西先生也说过一句话:“我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度了一些书。”本书作者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成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我们敞开,借用作者的两句话改之为:其一“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世俗气。”其二“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过努力认真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

篇二:《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朱海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一定是最快乐最幸福的职业。自己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享受这一职业带给我们的快乐,才能从中体会到他人所不能理解到的那种幸福。

教师要学会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要通过阅读来拯救自己,提升素养;要反思教育生活,追求成功体验;要学会释放压力,从教育过程中能够寻找到快乐,从小处着手,从高处着眼,既立足现实,又站在高处。教育就是教师的专业生活,生活是一种过程,快乐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受,教师应该追求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读了高万祥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深有感触,在整本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中外名人和作者自身人生经历中的故事,娓娓到来,内容真实,文字优美,引人入胜。掩卷沉思,高老师那谆谆的教诲,那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心田。

做一个读书人是高老师为我们上的第一课。温总理曾说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人一辈子是否是在平庸中度过,其根本就在于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位教师来讲,读书即是最好的备课。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努力地读书,并能从中受到感悟,那么也许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读书,李镇西老师也说过一句话:“我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高老师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教书的人首先是一个读书的人。

一位教育学者曾说过:教育无爱不行,教育光有爱亦不行!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应该在爱的基础上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要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学生犯了错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等做法。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也其实现在想来,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对学生来得更有效果。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燃起学生一分自信。

其实,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于积累、实践,就会有所收获,也许我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至少可以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教师。

篇三:《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失而复得的缘分:

这本书我以前就已经看过,看过后爱不释手、兴奋异常,为什么呢?以前我总是想追求进步,希望自己能够更专业一些,但是不知从哪儿入手,甚是迷茫。偶然的一个机会,看到高老师的这本书,顿时感觉方向明了了,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在这九个方面充实自己,给自己一个提升的空间,关键在于坚持!

但是后来这本书不知被谁借走了,不知所踪。我很是失落,觉得缺少了以后学习的支撑和标杆,就好像身边一位出色的朋友,本想向他好好学习,谁知他却走了,怅然若思。

今年学校又购买了一批新书,我眼尖手快,先下手为强,抢先借了三本,准备在工作之余细细翻阅。当我翻阅高老师的这本书时,熟悉感油然而生。这本书我读过呀,哎呀,这就是我丢的那本书,那个遗失的朋友,只是版本不同,内容完全一样。真是失而复得的缘分!二度相逢,让我对这本书珍惜有加,好像是对待一位重逢的老友,重叙一段珍藏的友情。

严厉的父亲:

记得高老师在书中写到:

“我们学校的一位中年女教师说,我们的校长就像是一位严厉的父亲,硬逼着他的儿女们读书进步成才。”不知怎地,读到这一段,竟莫名地感动!因为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期望着一位硬逼着老师读书成材的父亲。

高老师编写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父亲在向全国的有志老师殷殷教诲,条理清楚的向老师们指明了进步的道路和方向。他开宗明义的指出教师专业成长的九堂必修课,即:读书修身、自我反思、教育科研、大爱厚生、积极写作、锻炼口才、注重细节、家校合作和追寻快乐。

这九堂必修课是高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深切经验,切实可行,我们完全可以照着去做。高老师不吝告知,殷殷教诲,只是为了更多的老师能够更加优秀和专业,他的苦心令人感动!

做一个快乐的优秀教师:

在自序中,高老师将本书的内容作了一个总结概括,认为“在我看来,对于教师而言,这是自我进修的九门必修课,是职业攀升的九个台阶,也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九个生命密码。”

最后,他将教师定位于“快乐”:

“愿普天之下的教师都能优秀起来,并且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快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而职业应该是最快乐的职业!”

快乐,是许多人向往的字眼,快乐的教师应是作为教师的最高境界,因为从职业中体会到了快乐,由衷地感受到这门职业带给他的职业幸福感,享受到了就像新教育实验提出的,体会教师幸福而完整的职业幸福感。

快乐,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追求,也是对教师生活的一个有益指导。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学生。快乐的教师,也会更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篇四: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高万祥老师在优秀教师九堂必修课第四堂课大爱厚生中提到多年来,我把爱心育人,爱满校园看做学校管理和教师修炼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在实际工作中,我提出爱学生就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友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高万祥说的很有道理,教师在工作中要多关爱一切学生,从学生的个性差异抓起。读到这些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我参加工作已有二十几年了。回想刚参加工作时也是满腔热情,关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后来对学生有了更多的宽容和耐心,教学中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努力做一个好老师,自认为自己做得已经不错,很爱学生,可看完大爱厚生这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我的爱是那样肤浅。高老师说,真正爱学生就是了解相信尊重友爱教好每一个学生。扪心自问,自己对每一个学生了解吗?和每一个学生关系都相处融洽吗?反思自己的行为真的感到愧疚。一个学期结束都和几个孩子谈过话?关心过每一个孩子吗?一个暑假过后有的孩子的名字都叫不上来,一张严肃的面孔吓退了多少孩子,换来了孩子们冷冰冰的问候,其实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可能使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师道尊严,长幼有序等观念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了解,主要责任在于教师。

如今的教育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主动的,全方位的了解每一个学生,高老师提倡在全体任课老师中开展点名达标活动,即在规定的时间叫出全班所有学生的名字,进而能说出特点,全面了解。他说,什么时候,你能对着每一个学生的后脑勺叫出他的名字,那么,你就有了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资格。班主任还应该坚持每周与每一个学生谈一次话,哪怕是一两句有意无意的对话,哪怕是拉一拉学生的手,拍一拍学生的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具有强烈情感需求儿又十分敏感脆弱的幼小儿稚嫩的心灵啊!

了解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理,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平常我们在谈论学生时珊瑚绒睡衣 ,经常这样说,我们班某某同学学习很差,品行也不太好,常被老师批评,但是见到老师很有礼貌,很懂事,我们发现越是这样的孩子越亲近老师,想得到老师的赏识。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只不过有的孩子还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教育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爱孩子,就要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强于他人之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天真善良的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改正错误,只要你给他机会,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学生的潜能如空气,可压缩于斗室,可充斥于天地,就看我们给学生多大的自由空间。

我非常喜欢陶行知先生的那段话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只有了解孩子的情感,才能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篇五:《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郑秀

记得有首歌叫《永远到底有多远》,借这歌词,我问自己:我离优秀到底有多远?正好,高万祥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为我指点了迷津。“优秀教师应该是生活在书籍中的人,应该是渊博如一座图书馆的人。”每每读着这话,心中很是惭愧。平时,总是以“生活琐事忙碌”霸占了“读书时间”为借口,而将“坚持阅读”抛诸脑后。因此,特别感谢学校为我们创设了读书社团这一平台,让我面对这份“压力”,产生了读书的“动力”.一学期,断断续续地读着这本书,虽是囫囵吞枣,但越读到最后越觉得自己与“优秀”的距离相之甚远……

“读书修身”、“自我反思”、“教育科研”、“大爱厚生”、“积极写作”、“锻炼口才”、“注重细节”、“家校合作”、“追寻快乐”,这是高老师用心地为我们上的“九堂课”,细细聆听,受益匪浅。的确,正如他所说,这是自我进修的9门必修课程,是职业攀升的9个台阶,也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9个生命密码。

在整本书中,高老师引用了大量的中外名人和他自身人生经历中的故事,娓娓道来,内容真实,文字优美,引人入胜。书中还有许多话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读来给我们以一定的启示,比如:“特色教师到特级教师,应该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条十分灿烂的阳光大道。”“优秀的教师各有各的优秀,但是有一点一定是相同的,这就是拥有爱心。”“一个优秀的教师和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一点事情,能不能有一点人生的成功……是由热情决定的,由想做成大事情的热情决定的。”“能不能写作是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教书匠的基本区别。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简单劳动力。”这样的语句在书中比比皆是,催人警醒,耐人回味。

其中,使我产生最强烈的共鸣的就是第三堂课:教育科研。高老师指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和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品味这番教导,回忆自己的教路历程,又是一番感慨:醒悟太迟,锻炼太少。所以,成长得有点慢。记得刚参加工作时,虽是新人,可总少了“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每有“开课”的机会,很是被动,权当任务去“应付”.现在回想,一是实力太浅,二是自信不够,所以就失去了这份“钻研”的经历。自然,便是原地踏步。后来,慢慢“开窍”,对于“开课”等科研活动,不再“畏惧”,而是欣然接受,并全力以赴。记得2008年5月,我参加了学区中心组的同课异构活动,那次,执教五年级的《丰碑》。为了能构出与众不同的思路,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多少次推翻设计,虽心有不舍,但依然要面对现实。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借班的学生却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而一时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结果,那课就上砸了。不过,后来,我及时将那次失败的经历整理成了五千多字的教研案例《深入与浅出》,或许是“因祸得福”吧,居然得了温州市的案例评比二等奖。再如本学期,先是参加了市“三坛”评比,光是“现场上课”就“考验”人,规定在一个半小时内独立备好课,立即去上。对于这样的挑战,工作十余年的我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没法,我只能在赛前做好“查找资料、模拟备课”等一切准备;再是报名参加优质课评比,从定题到设计,到“打磨”,再到最后的比赛,历时近一个月,磨课达六次。就是在这样“科研”的过程中,通过与老师、同行的探讨,自己的反思修改,真的,你就会慢慢地成长着。

上一篇:进料加工复出口协议书下一篇:关于考勤管理的补充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