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2024-07-05

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20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

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1

近期,瓜州县委宣传部成立调研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及相关单位,就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

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农户、诚信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村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理论宣讲对谈、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产生了广泛影响,切实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1、抓生产,促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坚持把发展一特四化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了传统产业向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转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全面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万头(只),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坚持政府鼓励推动,政策扶持引导,市场服务运作,城乡统筹兼顾的思路,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累计输转劳务万人次,实

现劳务经济收入亿元。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元,农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2、抓基础,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乡镇始终坚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紧紧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大好机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率先编制了《瓜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15个乡镇规划和73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2015年在来,通过将村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扶贫开发、农村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连片组织实施,争取整合农村项目资金两亿多元,农村乡镇共开工建设各类新、续、扩、改建项目40多项,积极推进集镇道路铺筑、人行道改造、树木栽植、环卫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商业门店改造以及小康住宅建设等

工程。示范村也大力实施通村道路铺筑、铺筑人行道、生产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已建成居民点改造提升点59个,完成农村住房建设总投资过亿元,完成新建市级高标准小康住宅建设350户,县级分散小康住宅2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已落实8750户。投资亿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双塔总干节水改造、生态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改造维修、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项目;投资亿元,实施了通乡油路、通村油路等通乡通村道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18公里,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抓整治,优环境,努力打造清洁优美新农村。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差的状况,出台了《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和《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验收标准》,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保洁队伍,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卫生清扫垃圾集中清运制度。县

建设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编制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标准要求。各乡镇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集中整治的要求,实施了城乡清洁工程,以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和集镇市场为重点,在所有乡镇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广大村民广泛参与,清除陈年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以林业项目建设为支撑,投资亿元,突出抓好千米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日协贷款石岗墩风沙口二期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续建、封滩育林、三北四期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等林业生态项目,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人工造林万亩,天然林草植被封育200万亩,义务植树220万株,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较2016年提高了个百分点,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4、抓教育,树典型,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狠抓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编印《瓜州文明公民读本》8000多册,下发《文明礼仪读本》、《酒泉有礼》等4000册。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连续多年开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动,加强了农民党员的培训,提高了群众的政治素质。注重典型引导,大力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飞天骄子、陇原骄子等典型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农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识,狠抓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60 场次,培训农民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投资670万元架设公里的电视广播信号主干线,解决了265个村民小组万人收听广播、收看有线电视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生活内容,使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和思

想意识明显转变,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在逐渐形成。

5、抓载体,创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乡村把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作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全县广大农村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创业标兵、敬老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农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成绩斐然。止目前,共创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分别是1个、12个、44个、194个,占全县单位总数的98%以上。全县信用社共评定信用乡1个,信用村24个,评定信用农户15387户,占总农户的70%,对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及诚信的社会氛围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作为实现乡风文明的抓手,组织了千台大戏送农村

移民乡镇文艺调演活动,在春节期间开展了大型秧歌调演、传统灯展、烟火晚会、戏剧晚会、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目标考核、监督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在管理上,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同时,依托省、市文化项目,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县15个乡镇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专干20人;59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占行政村总数的81%,建成农家书屋67个,今年计划再建的7个书屋已列入2011年全省农家书屋工程配送计划,届时将全面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形成了一批集村级阵地、文化室为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并以此为依托,切实

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农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抓得不够紧。

2、部分乡镇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物质条件滞后,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全县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一样。我县被纳入省级扶贫参照县管理,贫困面大,特别是移民乡村财力困难,对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3、移民乡镇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是重点移民大县,大

部分移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本土农民反差较大,生产生活习惯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依然没有摆脱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围不浓。

4、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入不足与作用发挥不尽充分的问题并存。随着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实,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村级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由于村干部大部分都不能脱产,公共场所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文化资源作用发挥不尽充分。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组织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工作,尤其要把各级领导抓农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要着重改变目前乡镇党委副书记兼职过多的现象,乡镇应

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每个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形成人人抓,人人参与的格局,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人抓、抓得起。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量化、客观、全面并重点考核工作创新、社会效益和长远规划。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进展和群众满意率同班子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相结合,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各乡镇要结合县十三五规划,制定精神文明建设长、短期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各部门单位、个人担负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规划对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导向作用,促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以加强群众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要加强对农民的传统文化与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培养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各乡镇、各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得到普遍认可的乡规民约,使农民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的文明新风,塑造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三)以三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载体。一是以文化乐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但移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功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把教育农民的工作做实。二是以 清洁家园 建设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乡村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纳入村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教育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下功夫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要按照三个一标准,建立农村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建设一批环卫保洁设施,制定一套卫生管理制度。乡镇要建立专职农村环境监察队伍,村组要设立监督员,真正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三是以 生态田园 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认真实施清洁秀美工程,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保护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强生态产业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和工农对接的思路,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

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思想认识不断进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普遍加强,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加上各级各类文化项目的投入,全市农村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2个、自治区级文明文明村镇27个,市级文明村镇标兵76个。

(二)改变农村基本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近年来,全市危房改造工程改造90963户(新建16410户、维修46404户、拆除28149户),完工率100%,超额完成86963户。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37681户,校舍建

设及安全改造工程完成36862平方米,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工程完成362个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工程完成732个文化室建设,完工率100%,超额完成327个。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完成440个便民超市建设,社会保障工程109679人养老保险调标发放,高龄津贴将符合条件的7077名老人全部纳入覆盖,实现应保尽保。

(三)评选文明诚信农户,催生农村社会新风尚。从2015年开始,旗市区采取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户的物质利益挂钩的新方法,以农户发展生产、遵纪守法、遵守信贷有关规定等方面的情况为依据,建立红黑榜,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与农村小额信贷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文明诚信农户评选活动,使不同级别的诚信农户,享受到子女上学加分、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道德自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过去要我文明为现在的我要文明,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新风尚的形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农家 快乐驿站。深入落实自治区四个一项目建设,建立农村文化广场525个、宣传栏560个、小戏台42个、善行义举四德榜288块,上榜人数1200多人。组织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及农家书屋建设,建立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中心732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成草原书屋552家,2个旗市区荣获全区草原书屋示范旗县称号。全市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132所,拥有专兼职辅导员队伍589人,开设兴趣小组463个,学生参与率达100%。扎兰屯市卧牛河镇明德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先后获得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书法教育十佳公办学校称号。深入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向基层农民发放了反邪教、农业科技、计划生育、法律知识等宣传材料6万多册,科技咨询570人次,义诊200人次,文化团体下乡78

场,在农民群众中进行了五提倡五反对宣传教育。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们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任期内注重短期效应,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不如抓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于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多,落实少。

(二)投入不足,基础薄弱。有的乡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硬件建设投入少,文化阵地少,设施老化,无法发挥

作用,一些乡村的文化活动场所形同虚设,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目前,全市各乡镇及村组事实上没有投向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项经费,绝大部分乡镇往往把修建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等方面的投资勉强纳入精神文明投入范畴。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也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创建工作缺乏吸引力,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程度不均衡。由于旗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一样。有些经济基础好的乡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要好,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丰富,软硬件设施明显较强,反之有些经济基础差的乡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等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

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农民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部分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五)乡村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呈不断提高的趋势,但环境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脏乱差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乡村组道路凹凸不平,尘土飞扬;有的村垃圾、粪便满街,卫生条件极差。有些村庄,前街经过门面改选很有改观,但农户院落赃、乱依旧,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强烈反差。

(六)组织机构不完善,主体缺乏。基层乡镇没有建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构,没有专职人员抓创建,部分乡镇甚至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

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

三、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推进。应把文明乡村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文明乡村创建工作机构和经费保障机制,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改院、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以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

特色、突出配套产业为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邮政、通讯、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房改造,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

(三)加强村民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站(室)、草原书屋、文化广场、道德大讲堂和理论大讲堂等资源,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开展群众***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农民更好地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眼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生产推广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提供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的文化服务。采取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

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村业余演出队发展,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征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使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五)广泛开展文明乡风评议活动,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的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乡风文明。广泛开展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争创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五好文明家庭主题活动,在群众身边立标杆、树楷模。建立乡风文明评议机构,制定完善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把星级文明户创评作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抓手,作为农户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载体加以推进,带动农村社会风气整体好转。

篇2: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思想认识不断进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普遍加强,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加上各级各类文化项目的投入,全市农村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2个、自治区级文明文明村镇27个,市级文明村镇标兵76个。

(二)改变农村基本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近年来,全市危房改造工程改造90963户(新建16410户、维修46404户、拆除28149户),完工率100%,超额完成86963户。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5.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37681户,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完成36862平方米,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工程完成362个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工程完成732个文化室建设,完工率100%,超额完成327个。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完成440个便民超市建设,社会保障工程109679人养老保险调标发放,高龄津贴将符合条件的7077名老人全部纳入覆盖,实现应保尽保。

(三)评选文明诚信农户,催生农村社会新风尚。从开始,旗市区采取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户的物质利益挂钩的新方法,以农户发展生产、遵纪守法、遵守信贷有关规定等方面的情况为依据,建立红黑榜,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与农村小额信贷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文明诚信农户评选活动,使不同级别的诚信农户,享受到子女上学加分、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道德自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过去要我文明为现在的我要文明,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新风尚的形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农家 快乐驿站。深入落实自治区四个一项目建设,建立农村文化广场525个、宣传栏560个、小戏台42个、善行义举四德榜288块,上榜人数1200多人。组织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及农家书屋建设,建立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中心732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成草原书屋552家,2个旗市区荣获全区草原书屋示范旗县称号。全市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132所,拥有专兼职辅导员队伍589人,开设兴趣小组463个,学生参与率达100%。扎兰屯市卧牛河镇明德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先后获得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书法教育十佳公办学校称号。深入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向基层农民发放了反邪教、农业科技、计划生育、法律知识等宣传材料6万多册,科技咨询570人次,义诊200人次,文化团体下乡78场,在农民群众中进行了五提倡五反对宣传教育。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们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任期内注重短期效应,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不如抓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于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多,落实少。

(二)投入不足,基础薄弱。有的乡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硬件建设投入少,文化阵地少,设施老化,无法发挥作用,一些乡村的文化活动场所形同虚设,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目前,全市各乡镇及村组事实上没有投向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项经费,绝大部分乡镇往往把修建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等方面的投资勉强纳入精神文明投入范畴。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也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创建工作缺乏吸引力,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程度不均衡。由于旗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一样。有些经济基础好的乡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要好,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丰富,软硬件设施明显较强,反之有些经济基础差的乡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等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农民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部分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五)乡村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呈不断提高的趋势,但环境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脏乱差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乡村组道路凹凸不平,尘土飞扬;有的村垃圾、粪便满街,卫生条件极差。有些村庄,前街经过门面改选很有改观,但农户院落赃、乱依旧,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强烈反差。

(六)组织机构不完善,主体缺乏。基层乡镇没有建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构,没有专职人员抓创建,部分乡镇甚至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

三、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推进。应把文明乡村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文明乡村创建工作机构和经费保障机制,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改院、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以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突出配套产业为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邮政、通讯、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房改造,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

(三)加强村民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站(室)、草原书屋、文化广场、道德大讲堂和理论大讲堂等资源,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开展群众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农民更好地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眼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生产推广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提供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的文化服务。采取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村业余演出队发展,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征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使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篇3: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1. 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基本情况

察雅县共有13个乡 (镇) , 村级建制整合后全县共有138个村 (居) 委会, 其中135个村委会, 3个居委会;一类村 (居) 有9个, 二类村 (居) 有20个, 三类村有109个。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基本情况有如下几点:一是团员青年分布不均, 团青比例失调;二是团干部配备情况也不理想, 13个乡 (镇) 中, 专职团干部数量为零, 大部分基层团干部由乡 (镇) 负责人兼任, 部分乡 (镇) 因团干部工作调动, 至今没有配备团干部。

2. 基层团组织现状

察雅县没有独立的团组织, 为工青妇合署办公, 共青团基本组织不健全, 基本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层团组织基本呈现出“有组织有团员”、“有组织无团员”、“有团员无组织”等三大特点。同时, 由于客观原因, 地方党政部门对基层团组织的根本职能缺乏必要了解, 通过调查发现, 近80%的党政部门认为团组织对社会稳定的推动作用一般, 近60%的乡 (镇) 负责人认为没有必要成立基层团组织。

3. 基层团工作开展情况

在针对“基层团工作开展情况”而进行的调研中, 通过紧密围绕“基层团工作开展难度”及其原因, 基层团工作开展频率以及主题, 基层团工作开展过程中地方领导重视程度、群众支持程度, 详细地调查了地方开展基层团工作的出发点和重视程度。

二、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调研中, 发现察雅县基层团干部综合素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综合素质较好, 思想政治意识过硬, 文化知识水平较高, 基本业务能力扎实, 在当地干群中有着很好的威望, 但这部分干部所占的比例较少, 大约为15%左右 (以13个乡镇为统计单位, 下同) ;第二层次有着一定的政治觉悟, 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能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较好地开展基层团工作, 这部分团干部综合素质一般, 所占的比例较大, 约为65%;第三层次的基层团干部综合素质存在很大问题, 这部分团干部政治意识淡薄, 文化知识水平较差, 对基本业务不熟悉, 缺乏自主开展团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达不到团干部的基本要求。

同时, 在察雅县基层团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对团组织认识不足, 对团工作热情不高, 认为团的工作没有硬指标、硬任务, 是空的、虚的, 干不干都无所谓, 干好干坏都一个样, 在开展基层工作时, 照葫芦画瓢, 缺少主见, 思路狭窄, 创新意识不足。

2. 基层青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 农牧民青年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 不懂汉文, 文盲比例较高, 不看书、不读报, 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大事不关心、不了解, 思想观念陈旧。同时, 由于信息化建设力度还不到位, 上不了网络、看不到电视、听不到新闻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农牧区青年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和旧思想观念的束缚, 宗教的消极影响较深。依赖心强, 进取心弱, 容易满足现状是基层青年的一个显著特点。

3. 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不到位

组织建设不到位、思想引领不显现, 成长成才服务体系不完善, 这是察雅县各级团组织所共同存在的问题, 这也是察雅县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不到位的主要原因。由于客观原因, 团区委、团地委缺乏对基层团组织的业务指导, 缺乏对基层团干部的业务培训, 上级部门在深入基层了解工作时, 只限于听汇报、看简报, 平时只注重安排工作, 缺乏监督指导, 无法有效地为基层团组织解决实际难题。

县、乡 (镇) 、村 (居) 团组织不健全, 基层团干部业务不熟悉, 基层团工作开展不及时, 基本活动经费不到位, 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团员青年感受不到团组织带来的温暖和福祉, 对团组织不认可、对参与活动不积极, 基层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开展的思考

1. 加大培训, 做到“一个提高, 两个正确引导”

⑴加大对基层团干部培训教育力度, 提高业务技能及为团员青年服务的能力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由于特殊的区情、县情和乡情, 在西藏, 各级团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 这是做好基层团工作的基础, 也是做好基层团工作的政治保障。

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掌握基本业务技能, 了解团历史, 掌握团工作理论, 学会团工作的方法, 教育基层团干部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共青团工作, 这是做好基层团工作的前提。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向心力尤为重要, 致富带头人, 有号召力的干部更能团结和凝聚广大团员青年。加强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拓展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做好基层团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逐步增长本领, 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团员青年服务, 才能更好地得到广大团员青年的认可。

⑵加大对农牧民青年尤其是农牧民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正确引导他们淡化宗教的消极影响

西藏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 信教的农牧民青年占有很大的比例。做好农牧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开展反分裂斗争, 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牧区青年特别是农牧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尤其是结合西藏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切实把农牧民青年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帮助他们学习时政, 认清形势, 自觉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要把广大农牧民青年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增收致富, 引导到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上来, 引导农牧民青年崇尚科学、崇尚文明, 逐步淡化宗教的消极影响。

⑶加大对寺院僧尼的教育培训力度, 正确引导他们做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的公民

寺庙始终是我们的重要阵地, 基层团组织要配合地方政府深入做好寺庙僧尼工作, 在僧尼中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开展党的宗教政策、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和法律的教育培训。扩大沟通渠道, 借助我们的优势, 把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寺庙僧尼中, 教育、引导寺庙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特色道路、西藏特点相适应, 引导他们做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的典范。要把宣传教育同关心关爱结合起来, 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察雅县, 具有宗教思想的农牧民青年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做好爱国爱教教育, 做好寺庙工作, 对具有宗教思想的青年也有很大的正面引导作用。各级团组织要把团建和团工作延伸到各个层面的僧尼中, 将团工作战线拉长, 做到哪里有青年, 哪里就有团工作和团组织。

2. 构建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发展青年就业创业中心, 做好“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和“争取青年”三项工作

新时期, 团员青年有着新的特点, 新的诉求, 基层团组织要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必须构建利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服务体系, 最大程度上地吸引和引导青年。在现阶段, 构建就业创业中心, 壮大就业创业队伍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基层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为农牧区青年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 给予就业创业的扶持和服务。要引导农牧区青年从事服务业、旅游发展业, 培养服务业行家里手, 将农牧民青年从传统的、单一的经济形势中拉出来。

3. 强基固本, 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深入推进基层团工作开展

基层团组织是与农牧民青年最直接、最密切联系的基层组织, 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源泉。因此,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基层团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部分, 要按照“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要求, 深入扎实地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巩固基层团组织体系。

村 (居) 团组织负责人进“两委”工作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团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 坚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及时了解基层团组织的工作, 关心基层团干部, 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要多鼓励、多支持, 增强基层团干部“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使基层团干部充满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层团组织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 要结合新时期团员青年的新特点和新诉求开展好基层团工作, 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引领、联系、动员、宣传、维护、服务团员青年”的作用, 把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凝聚起来, 使他们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基层团组织要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要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更好地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走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 为“小康察雅、平安察雅、和谐察雅、生态察雅”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贡献青春才智。

参考文献

篇4: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关键词:管理机制 保障机制 思想引领 素质引领 文化引领

12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吕梁供电公司作为全国文明先进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吕梁供电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提高企业素质、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扎扎实实开展创建活动,电网规模日益扩大,文明形象不断提升。通过创建工作,该公司总结提炼出一套适应公司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

1 重机制 树形象 创建绽开文明花

建立标准,完善管理机制。该公司党政领导历来重视文明创建工作,从规范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出发,制订了《吕梁供电分公司关于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修订和完善了支公司、直属单位、班组等各类创建标准和考评办法,将领导班子建设、创建机制、优质服务、行风建设等六个方面的考核内容细化成31条考评标准,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的创建标准体系。并且及时调整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始终保持了精神文明建设机构健全、人员充足、队伍团结,充分保证了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严格考核,完善保障机制。该公司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绩效考核范畴,严格奖惩,动态管理。每两年都要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进行表彰、评比、奖励,充分调动了基层单位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坚持定期制定文明创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各项目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与生产经营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落实、统一考核,保证了创建活动有序开展。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该公司已经形成了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规范化、制度化”特点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标兵”、“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分公司阳光住宅小区被全国妇联、民政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五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荣誉称号。2011年12月20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 重创建 提素质 文明新风沐吕供

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创建活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该公司不断强化文明创建与企业中心工作的融合渗透,拓宽工作思路,引深工作内涵,坚持思想引领、素质引领、文化引领,推动公司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坚持思想引领,充足文明创建精神动力。该公司将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理论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核心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教育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员工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同时坚持每季度开展员工思想状况分析和专题调研,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打造了一支有高党性、高觉悟的员工队伍。

坚持素质引领,打牢文明创建工作基础。该公司始终把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放在事关企业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手抓思想道德素质,一手抓业务技能素质,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素质的实施方案》及57条具体实施细则,提高了员工队伍“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明素质”。与此同时,该公司从加强培训入手,制订了“三年万人培训晋级”计划、建立了员工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员工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全员培训。2011年举办了两期领导干部管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积极开展技术技能比武和劳动竞赛活动,以提高员工从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坚持文化引领,拓展文明创建工作内涵。该公司以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公司内部大力开展“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建设“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育人、以文兴企”的特色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底蕴。所属交城支公司开展“一卡两书三思考”(一卡,便民服务卡;两书,党员安全责任书、党员形象责任书;三思考,今天我上班要做什么、做了什么、做得好吗)活动、汾阳支公司“我是党员,安全向我看齐”活动、岚县支公司 “五个服务”(阳光服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活动、继保所 “三无一创”(党员身边无违章、无差错、无事故、创先进)活动、试验所“感动试验?讲述身边的人和事”活动、变电二工区“每周一课”活动、输电二工区开展“亲情短信”、“幸福家园”等活动,充分彰显了企业文化凝心聚力、提升管理、塑造形象的功能,豐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3 重实效 结硕果 满园春色绽芬芳

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该公司电网建设、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保证,员工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文明素质得到全面增强,企业科学发展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谐发展能力持续提高。

电网建设成绩突出。“十一五”期间,省公司为吕梁电网投入资金35.4亿元,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1座,35千伏及以上线路67条,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吕梁电网。吕梁电网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为主电源、220千伏为骨干网架、110千伏为配电网络的电网格局。创建国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1个,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2个、电气化村170个。该公司编制的“十二五”配电网滚动规划已顺利通过省公司内省。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全部完成农网改造升级项目51项,完工率达100%。

典型选树成效突出。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分公司大力选树具有电网企业特色和时代特质的先进典型,多角度挖掘各单位业绩突出、特色鲜明、具备推广价值、员工普遍认可的模范。先后选树了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变电一工区主任武振胜、身患重病依然坚守岗位的全省电力系统十大明星职工——交城支公司农电股副股长王惠芳、57岁毅然选择最艰苦的巡线工作的输电一工区老劳模蔚述厚、输电战线冉冉升起的技术新星——输电二工区生产办副主任兼带电作业班班长侯勇才以及全省绝缘油色谱操作技能综合考核第一名获得者——试验所油试验班班长王红艳等先进人物,切实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引领广大干部员工自觉践行国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使典型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强的可学性。

国家电网品牌形象突出。深入开展“品牌传播年”活动,“户户通电”工程,规范各类场所的环境建设。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累计捐款10万余元。坚持“金秋助学”公益活动,截止目前,共筹集资金20余万元,资助44名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员工捐赠书籍、学习用具260份,惠及农民工子弟300余名。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电网”品牌的塑造、传播、维护与推广,提升了企业美誉度,树立了责任央企形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吕梁供电分公司将以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为契机,为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不断完善创建文明单位长效机制,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员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谱写文明工作的新华章。

篇5: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部署,我镇自5月中旬开始,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中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近期我镇就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创先争优活动

1、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召开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后,我镇党委书记、镇长立即返回镇里,于当天晚上召开党政领导会议,及时传达县里会议精神,并结合镇里实际对活动进行专题研究。会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创先争优办公室,专门负责全镇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指导和协调工作。5月18日,创先争优办公室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并以江涛发„2010‟22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村、各单位党支部。5月19日,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各村“四大头”、镇属单位负责人和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共计2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为下一阶段的活动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积极开展活动。镇党委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在全镇范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一是明确了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具体来说,先进基层党组织就要求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优秀共产党员就要求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和带头弘扬正气。二是精心打造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从我镇实际出发,我们重点从村官创业、党员富业、书记敬业和支部勤业四个方面打造活动载体。在村官创业方面,主要是在村官教育和培训工作机制上立求创先争优;在党员富业方面,主要是引导基层组织党员在创业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争先创优;在书记敬业方面,重点在落实和完善支部书记工作责任制方面争先创优;在支部勤业方面,重点是在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方面争先创优。通过打造多种多样的活动载体,使各行各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能积极投身于创先争优活动中,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大力宣传发动。我们加大宣传攻势,将创先争优活动层层动员、一步步的宣传贯彻到村组基层党员中去,各行各业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正迸发出争先创优的蓬勃热情,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而不懈努力。

3、不足和打算。整体来看,我镇的争先创优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外出的流动党员和老弱病残党员方面。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些党员不能及时加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去,未能及时领会上级党委的政策和意图,导致在活动的覆盖面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我们打算分类进行指导,对外出流动党员,我们将要求该流动党员所属支部想方设法与其联系上,将活动开展相关信息传达给该流动党员。对于老弱病残的党员,我们将要求所属支部上门宣讲,不折不扣的将活动传达贯彻给他们,镇创先争优办公室将不定期予以督促检查。

二、2009党费收缴工作

我镇2009收缴党费合计10447.80元,其中机关支部收缴党费4485.30元,其他支部收缴5962.50元。全年共上缴县委组织部党费10447.80元。从此次自查结果来看,我镇绝大多数党员和党组织都能履行自觉上缴党费的义务,但也有极个别不自觉,三番五次催缴,都不愿缴纳。为此建议县委组织部给予该党员或党组织相应的处罚。

三、村级组织场所建设

截止2010年5月28日,我镇共有大山口、大塘、杉木根、石头寨、集力干、刘家、凤尾和西水等8个行政村兴建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尚有21个行政村还未兴建。从已建成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管理使用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绝大多数村的村级活动中心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室内设施闲置比较严重,有些村级活动中心长期无人进入,室内灰尘遍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由于村级基层组织涣散,长期不组织活动的结果;有些是由于村级活动中心所处的位置比较偏僻,不利于活动的开展;还有的是由于村级基层组织重视不够,没有想到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办公设施以更好的开展工作。上述问题有必要认真解决。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多年来,我镇党委都比较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党委委员管片,党员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总体上不断提高。

一是村干部待遇落实方面。我们高度重视村级办公经费、在职村干部报酬和离任村主干补助的发放工作,对上级下拨的各项经费均及时予以兑现,确保村干部们安心搞好各项工作。

二是村干部培训选拔方面。近年我镇加大了培训选拔年轻村干部的力度。2009年全镇共有10位年轻村干部参加了自学考试或县委党校函授学习;同期我镇在蔬菜协会举办了5期有村“四大头”和农村骨干青年参加的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在职村干部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并储备了一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后备村级干部。

三是村干部考核激励方面。为加强对村干部的考核管理,我们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村级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了村级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方案,将考核内容划分为农业产业化、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六项内容,并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年终时根据各村工作完成情况的好坏给予奖惩。

四是村级发展党员方面。我们努力加强党员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和执行公示制、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去年我们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45名,发展党员35人,完成县里分配的指导性任务。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党员发展力度,计划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0余名,发展党员45人。

篇6: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份号

中共XX县XX镇委员会文件

中共XX县XX镇委员会

关于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的自查报告

县纪委:

根据《XX县纪委关于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荣纪发„2009‟91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XX县2009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内容,我镇于2009

年9月8日至14日按照专项检查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将我镇开展此项工作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XX镇党委高度重视此次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工作,由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层层落实责任,以确保这次专项检查工作圆满完成,召集涉及本次检查的党建、纪检、财政、民政、农经等部门多次协调,对照检查内容分解到位、落实到人。

二、结合重点,认真自查

(一)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情况

XX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成立了XX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同我镇各单位部门、各村(社区)签定了2009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共计28份,层层落实责任制,专人负责抓落实。我镇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实现了村级纪律监察组织全覆盖,确定了各村(社区)纪检委员,聘请了村级政风行风、党风廉政监督员;建立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协调机制,并认真开展工作;建立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督查机制,制定并实施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制度;确定了以转龙粉条产业社区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示范村,建立健全各种机制,规范了我镇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情况

我镇根据县纪委„2009‟59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利用机关干部工作会、各个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领导干部带头讲廉政党课,各村(社区)建立健全了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和基层干部廉政档案,认真执行基层站所、村社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了便民服务机制,群众诉求通畅,认真执行农村“三项制度”,及时解决各方面问题,认真开展了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工作,进行了基层党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基层站所等工作。

(三)认真监督中央、市、县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我镇所有的强农惠农直补项目,均在农村商业银行实行“一卡通”,便于群众查询管理。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各类直补资金的统计、申核申报,严格执行中央、市、县强农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等及时兑付;认真开展了资金补贴统计、申报、档案的管理,对补贴面积、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和金额进行了以村为单位的公示、评议和审核。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建立了科学规范的项目立项和资金分配程序,管理规范;对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农村、场镇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投

标,认真组织建设和竣工验收,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管理,并对投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和绩效考评。

(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

我镇进一步完善了村(社区)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使用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认真落实“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切实加强对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村(社区)重大建设项目民主决策制的执行,每季度进行了村级财务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各村(社区)的财务情况进行了通报,认真实施了每季度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

(五)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核查情况

我镇严格核查了村级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过程中的以权谋私行为;严格核查了截留、挪用、侵占、贪污强农惠农和征地补偿行为;严格核查了侵占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等行为;无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发生,也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狠抓村(社区)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

针对个别村(社区)财务公开不完全、不彻底、流于形式等现象,镇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开栏内容,要求各村及时将当年的工作目标任务承诺、村里的重要事项和财务收支及使用、征地补偿款收入及使用情况、重点工程及大额开支、各类直补、退耕还林款物兑现、救灾款物等按要求张贴在公开栏上,全力加强公开工作,(二)逐步完善各项制度

为切实解决群众诉求难等问题,我镇将对首问首接制、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问责制等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将各制度张贴上墙,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让各项工作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

(三)着力抓好村级组织监督工作

利用建立村级纪律监督小组为载体,在各村,社区选好人,用好人,极力解决村级监督组织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问题,真正使镇村两级监督组织能够上下联动,互为依托。同时,建立以镇监察室、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信访矛盾投诉、调处中心,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步入制度化、公开化、法制化。

附件: XX镇2009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查表

2009年9月15日

主题词:党风廉政农村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篇7: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XX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XX将于XX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XX%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XX多项指标对乡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1、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2、污水问题:截止到XXXX年底,全市还没有一个乡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几乎还是空白(XXXX个行政村仅有XX个试点),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卫生厕所问题: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不够,导致废水渗排或不能进行合理处置,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填埋(或焚烧)”处理网络还存在覆盖面、配套设施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问题,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工业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具体问题,由此滋生了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随着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中队,绝大多数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致使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滞后。同时,在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等特征。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乡镇建设前期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教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升乡镇品位。要严格按照乡镇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具体项目建设上体现美观、实用、紧凑,不搞形象工程,建筑要富有特色,注重整体协调,体现文化品位。

(三)组建环保机构,加强素质培训。机构和队伍是管理和建设的主体,没有机构和人员就谈不上管理和建设,要尽快组建和完善乡镇环保管理网络,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来源,使乡镇环保工作人员能够全心身投入到基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针对乡镇环保工作队伍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情况,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由各级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培训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四)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可采用XXX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篇8:18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1 绍兴县基本情况及卫生资源

绍兴县户籍人口71万, 80%以上人口分布在农村, 县域面积1 177平方公里, 下辖4个街道、15个镇,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10强。绍兴县内有综合性医院2家, 中医院1家, 无精神病专科医院, 镇街均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县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96个, 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2 形成的工作模式及工作成效

结合绍兴县实际, 在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逐步形成了技术上依托专科医院 (绍兴市第七医院, 其地理位置位于绍兴县中心) 、网络上由县疾控中心牵头建立县 (慢性病防治科) ——镇 (公共卫生科人员) ——村 (社区卫生服务站联村医生或乡村医生) 三级精防工作网络, 通过覆盖全县的1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免费发放基本抗精神药物并随访病人、定期组织专科医院医生为社区服药的病人评估病情并调整方案、把对精神疾病管理纳入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体系。

目前, 绍兴县共有4 553名精神病人 (重性精神病人2 300名) 由社区精防医生进行分级随访, 占总人口的6.4‰。其中为1 799名社区服药的病人免费发放32种抗精神病药品 (另有101名病人自行配药) , 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率已达77.9%, 病情稳定及好转的病例占96.5%。至今已为近300个重性贫困精神病人及关锁病人提供免费住院治疗, 解除关锁精神病人3人。

3 对工作模式各工作环节的分析和认识

3.1 由疾控中心牵头成立三级精防工作网络, 技术上依托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 由于绍兴县没有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全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疾控中心内, 负责全县精防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及考核评估。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工作量大面广, 建立良好的网络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疾控中心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 由疾控中心牵头组建三级精防网可以发挥其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优势, 克服专科医院组织上的弱点。与由精神病专科医院牵头的兄弟县市比较, 本县的精防队伍“快、稳、精、强”, 即组建快、队伍稳定、业务精、均为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业务技术上, 本县虽没有精神病专科医院, 但绍兴市具有技术和硬件全省领先的精神病医院 (市精防办所在单位) , 且离本县仅8公里, 项目的开展技术上依托了绍兴市精神病医院, 一方面使技术上得到良好的支撑, 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了相对紧缺的精神科医疗资源, 市县双方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

3.2 通过三级精防网开展工作, 大大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精防医生充分利用本县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的站点优势, 为精神病人建立了10~15分钟的服务圈, 全县4 700多名精神病患者可在附近社区得到便利、免费的药物治疗、随访指导、定期复诊和体检等服务。对一些出行不方便的病人, 一级精防医生逐一进行上门访视。通过网络工作, 不仅给精神病人及其家庭减轻了治疗的费用, 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属的照顾负担和精神负担[1], 减少了每月去专科医院诊治的费用和麻烦, 为病人长期不间断服药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率大大提高。通过对辖区内的柯桥街道、华舍街道、齐贤镇、平水镇、兰亭镇和孙端镇6个镇街重性精神病人的调查显示, 病人治疗率高达90.7%, 远高于2003年项目启动时的治疗率46.3%[2]。

3.3 把重性精神疾病纳入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范畴是正确合理的 精神疾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病程迁延、易复发, 绝大部分往往终生患病, 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范畴。把它同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类疾病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是合理正确可行的, 这样可充分利用社区责任医生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 与原有的工作合理结合, 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3.4 各部门协调配合, 各类精防工作者各司其职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措施 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精神病人及其家庭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 它要求全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在精神病人个案管理团队中, 家属、村居干部、社区医务人员和片警是重性精神病人个案管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成份。家属是病人生活上的照顾者又是病人病情变化、治疗康复最直接的监护人, 其作用是团队中其它成员无法替代的;由于精神疾病的高复发、高致残、病程长、往往终生患病等特殊性, 精神病人家庭因病致贫的现象比比皆是, 村居干部应结合现有政策对这些家庭给与经济和生活上的照顾, 同时, 村居干部在病人病情变化、住院救助等工作中起到医务人员与家属间的桥梁作用。社区责任医生是病人日常治疗康复的管理者, 结合社区六位一体的日常工作, 对病人进行社区治疗、康复和随访, 并在病人病情反复时, 及时予以应急处置或联系县精防办和相关医院进行住院救助。

3.5 社区病人家庭监护的薄弱点凸显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缺陷环节 对绍兴县下辖6个镇街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病人调查显示, 无监护人的病人占5.3%, 这类病人得不到任何监护;监护人为婶婶、姑娘、敬老院院长、等非直接家庭成员的占3.3%, 这部分病人由于监护人与其不居住在同一个居所, 监护不是经常性的, 监护工作仅停留于社区药物的领取, 日常的服药往往得不到监护, 监护质量大打折扣;监护人为父母的占26.3%, 应该说父母作为监护人是最合适不过的, 但是因为大部分重性精神病人是终生的, 在这部分人中, 父母年岁较高, 自己需要别人照顾的比例不在少数, 这部分病人实际也得不到监护。在社区治疗康复工作开始之前, 无监护人或有监护人但实际监护能力较差的病人, 基本得不到治疗。“开放式、综合性、社会化”的精神病防治工作开展使得这些病人治疗可及、可行。同时, 这部分病人尽管有免费的药物发放, 但没有或者实际没有可以监督其服药的家庭成员, 其服药往往不规则, 导致病情反复;一小部分无监护人的病人, 甚至存在监管的盲区, 长期处于发病状态。

3.6 完善环节, 建立社会福利性质的精神病人康复机构是重性精神疾病管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低保对象、无监护人或者有监护人实际没有监护能力的病人, 在社区治疗康复中服药不能坚持, 病情反反复复, 虽然可以得到住院救助治疗, 但也只能解一时之需, 长久问题得不到解决;精神病人的各项社会功能的恢复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有监护人的大部分精神病人, 病情发作时短暂住院治疗后急性症状得到控制, 但许多社会功能尚没有恢复, 回到家里仍然是个“废人”, 这些病人要真正回归社会还有较大的距离。针对上述存在问题, 只有建立精神病人康复机构, 才能使这些病人真正有一个康复的场所。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康复机构性质应是社会福利性质的, 由政府筹集资金 (资金可整合利用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保证金、慈善机构的慈善资金、社会慈善捐款等) 。在康复机构中, 无监护人的病人不仅在生活上可以得到托养, 更重要的是病情上可得到有效监护开展持续治疗和康复, 从而真正改善这些病人的生存状况。那些有监护人经过住院治疗但在社区康复有困难的病人也可在康复中心继续进行社会功能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待恢复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入社区。康复中心可以采用工疗 (参加简单的工作) 、娱疗 (制作小工艺品) 、农疗 (参加简单的农活) 、药物 (服用小剂量维持治疗) 等多种方式对病人实施康复治疗, 最后使病人顺利回归社会, 达到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 赵宏斌, 郭襄平.重性精神病人家属的负担、需求与政策回应——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4:247.

上一篇:科室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下一篇:17、收入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上) 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