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2024-07-13

单位会计岗位职责(精选15篇)

篇1: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1、每月定期核实货币资金、税金、往来款项、成本、费用、固定资产、借款、利润等重要科目的精确性,发现问题监督各部门及时纠正;

2、稽核会计核算、统计工作,验证并分析所有凭证、资料、报表,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数据精确,保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篇2: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2、预算管理及收支管理;

3、融资及资金管理;

4、项目管理系统管理;

篇3: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一、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文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并明确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具体内容。内部控制是指单位负责人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

单位负责人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 要遵守以下原则一是要遵守合法性的原则, 即要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二是要遵守科学性的原则, 即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三是要遵守规范性的原则, 即要坚决做到全面规范单位内各项会计行为。

二、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单位内部审计是在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管理的独立评价, 直接对单位负责人负责, 其主要职责是为单位负责人提供政策是否落实, 程序是否到位, 标准是否执行, 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等管理情报, 以便单位负责人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 加强单位的管理。单位内部审计的范畴很广,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会计审计, 即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 以达到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目的。单位内部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 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能从源头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的发生。

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应是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 有条件的单位, 还可以在负责人的办公室安装财务软件客户端, 及时了解财务信息, 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但是, 客观评价现实中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做得不够到位, 有些单位没有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 而是从属于财务部门, 大大削弱了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有些单位虽然成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 但审计往往是流于形式, 没有对单位的财、表、物深入、细致、系统地进行检查, 审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确保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要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首先, 单位负责人要正确认识到自己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关系。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都是单位负责人的嫡系部队和直接下属, 直接对单位负责人负责,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成效, 所以单位负责人一定要重视、支持、保障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正常开展工作。其次, 单位负责人要利用会议、讲话、总结等多种形式强调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特别是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地遵守会计法规, 从而在单位内部营造遵守会计法规、注重会计工作、尊重会计人员的团体氛围。再次, 当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 单位负责人要旗帜鲜明地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撑腰, 支持、帮助、保障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正常开展工作。最后, 单位负责人要善于听取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与会计人员的交流, 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及时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实施全过程控制的财务管理

单位负责人管理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对人、财、物进行管理, 而人与物的管理又集中体现在“财”的管理上。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要逐步由资金管理转向财务会计监督, 要由以前的事后控制转向事前和事中控制上来。单位负责人实施全过程控制就是要做好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信息反馈、实行财务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连续性。

五、强化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单位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做好单位预算工作, 一是要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特别是单位负责人要有很强的预算管理意识;二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与制度;三是要选择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流程;四是要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差异分析及考核;五是要建设信息高度集成、流程控制规范、管理功能全面信息化平台;六是要实行精细化管理, 将单位内所有部门都纳入到财务预算管理的环节中, 对发展目标进行层层分析, 明确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七是要利用财务电算化软件的计划管理和部门管理两大模块, 确保预算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

六、建立激励机制

单位的会计工作非常重要, 而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单位负责人除了选拔或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外, 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一是对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会计坚决予以严肃处理, 调岗或辞退;二是与会计人员签订责任书, 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 特别是要明确所承担的责任;三是每年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对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进行调整;四是对于工作突出, 成绩显著的给予以物质奖励。通过上述措施, 在单位内部营造一种鼓励突出者、鞭策平庸者、警戒后进者、惩治违法者的氛围。

七、明确会计人员职责

单位负责人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 就必须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处置权限、工作流程以及纪律要求, 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同时, 还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 使各部门的工作相互协调、相互制约, 使各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按规定处理会计事务, 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 以达到规范会计行为、堵塞漏洞、控制风险、防范舞弊和差错的目的[4]。总体而言, 会计具有遵守收费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编制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 审核记账凭证, 管理票据, 保管和使用空白发票, 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整理会计档案等职责。

八、关心和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优秀的会计人员能使单位的会计工作有序开展, 能为单位出谋划策, 能使单位的资金得到高效利用, 是单位不可或缺的人才。而会计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演变, 会计也会随之调整, 如果会计人员不加强继续教育, 就不能满足会计工作赋予的时代要求和单位负责人托付的现实要求。《会计法》规定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单位负责人关心和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一是要保证会计人员参加一年一度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给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二是创造条件让本单位会计人员到外单位参观学习, 交流会计技术经验, 探讨业务处理技巧, 也可请外单位的专家、学者到本单位来传授经验。三是要鼓励会计人员攻读学历学位, 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四是要鼓励会计人员考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职称资格。通过教育和培训, 让会计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防止专业知识老化, 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跟上经济形势的发展。

九、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从政策层面来看, 《会计法》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应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的职责,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从技术层面来看, 会计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 如果不借助单位外的专业部门对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 单位负责人就很难发现哪些会计工作做得不到位。从现实层面来看, 我国发生的会计诚信缺失事情大多都在有关部门的检查中发生的, 也说明单位外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单位负责人首先要提高认识, 将财政部等专业部门的检查视为是对单位的帮助与指导, 其目的是为了将单位会计工作做得更好。有了正确的认识, 单位负责人才会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税务、金融机构、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施监督检查, 达到预期效果。

摘要:单位负责人要履行好会计诚信的职责, 应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确保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实施全过程控制的财务管理, 强化预算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 明确会计人员职责, 关心和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关键词:单位负责人,会计诚信,职责

参考文献

[1]郭惠明.单位负责人如何防范违法会计行为[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3) :54-55

[2]周保海.防范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的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5, (6) :68-69

[3]王宏伟.谈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的职责[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3) :185-186

[4]温法军.单位负责人如何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J].商场现代化, 2011, (5) :136-137

篇4: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关键词】岗位分工 事业单位 重要性

组织机构可以说是一个单位的“心脏”,因为其他的一切业务都是围绕这个“心脏”来运转,严密的内部组织机构是单位经济活动有计划进行的组织基础,其核心内容就是合理的岗位职责分工。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单位应该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按照需要设置会计岗位,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工,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每一项业务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个会计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

一、岗位分工的具体内容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岗位主要有:财务负责人、会计、出纳、保管员。实行一人一岗,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但管钱的不能管帐,管帐的不能管钱,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经过以上的岗位分工,促使有关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出色完成岗位任务。

(一)财务负责人的主要岗位职责有

一是制定本单位的财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二是负责主持单位财务部门的全面工作,组织并督促部门其他人员全面完成岗位目标制要求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加强与有关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工作。四是组织领导编制财务计划、财务报表,并做好审查工作。五是组织领导本部门按上级规定和要求编制财务决算工作。六是审查有关项目资金的上报、核实、验收等工作。七是完成其他随机性工作任务。

(二)会计的主要岗位职责有

一是掌握、熟悉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遵守和维护财经纪律。二是按规定编制部门预算,做好财务分析和考核。三是按照会计制度,填制会计凭证,做好记帐、算帐、结帐、报帐工作。做到凭证合法、手续齐全、帐目健全、数字准确、按时结帐,如期报帐。同时做好工资核算工作。四是严格票据管理,保管空白收据和部分印章。五是保管好所有财务凭证,及时整理、装订归档,定期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统计资料,年终提交决算报告等。

(三)出纳的主要岗位职责有

一是严格遵守银行存款和现金管理制度,负责办理银行结算和现金收付业务。二是根据会计填制的记帐凭证,办理款项收付,收付款后及时签章,并将凭证移交会计保管。三是及时将现金结算业务及时发放个人手中(如差旅费、手续费等)。四是及时和银行存款对帐。五是积极完成其他随机性工作,保守财务秘密。

(四)保管的主要岗位职责有

一是对每项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卡片,详细记录各项资产的入帐时间、使用地点、使用部门和使用人、维修等相关内容。二是严格执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三是定期不定期清点资产,保存好原始记录,确保帐实相符。四是完成其他随机性工作。

二、实行岗位分工的重要性

(一)实现岗位科学配置

科学合理的岗位分工既能使工作人员能够出色的完成岗位目标任务,还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岗位轮换,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增进了同事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也营造单位各岗位员工之间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二)有效防止工作扯皮

岗位分工使各个岗位指配专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职责范围,万一出现追究责任问题时,也可以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既避免相互推诿,工作扯皮现象,又制止责任认定不清的现象发生。

(三)提高单位竞争活力

岗位分工使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主动发挥创造力,靠本人的自我努力和自我协调能力去完成工作任务,以求工作成果的绩效实现最大化,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有效防止违规行为

在单位中如果某一个岗位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与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的行为。在设立职务时,要考虑不相容职务原则,其核心是“内部牵制”,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也可以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

(五)符合内部牵制要求

内部牵制是指在一个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建立相互验证、相互监管、相互制约的关系,属于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牵制的主要特征是对有关责任进行分配,防止或尽早发现问题,不敢随意妄为,起到防患未然的目的。

(六)健全考评激励机制

岗位分工有利于健全考评制度,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定,量化考核指标。年终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时,可以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考核人员,有理有据,完善了考核办法。

(七)构建内控评价机制

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要求,通过确定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职责,并对各部门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管理责任,提高全体人员内控意识。

会计工作是一个互相协作、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一方面,财务人员要提高个人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之间要本着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互相协作的精神,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这样岗位分工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一个单位的内部结构才能坚不可摧。

参考文献

[1]孟丽娟,李茜.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岗位内部牵制制度的思考[D]山西财税.2009.

篇5:单位会计核算岗位职责

2、建立健全集团各项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办法,做好内部控制,并督促贯彻执行;

3、负责付款数据及报销单据监控及审核,把关成本费用支出;

4、切入业务前端,从财务角度为业务各项促销活动提建议,并定期复盘、评价;

5、负责财务核算团队人员的培养,包括工作指导、支持、监督、跟踪、反馈等;

篇6:行政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2. 复核销售合同相关结算条款、结算依据

3. 编制和持续更新销售相关台账(如票前抵减、票后扣款等台账)

4. 开票申请审核、过账

5. 应收账款管理(余额核对与确认、超期跟催)

6. 与销售部门紧密沟通,处理日常销售相关工作事宜

篇7:行政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2、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

3、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计划提出合理的财务建议,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

4、能独立处理公司账务、会计核算、报表编报、税务处理、审计等其它相关工作

5、协助完善并制定公司财务流程和相关的财务制度

篇8: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比照分析

我国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作为现代社会的两大会计体系, 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同等重要。随着国家财政部门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有效转变了传统的依赖国家拨付经费收支的局面, 将已有的“收支型”转变成了“经营型”, 充分强调了成本核算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准则的颁发引导企事业单位正确处理会计财务的方向, 加强对其的研究和探讨成为摆在相关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企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差异的原因

(一) 基本属性不同

不同的属性是造成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差别的直接原因。事业单位注重公益活动的开展, 主要目标是为人民服务, 本质上是公益单位和非盈利组织机构。而企业单位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净盈利的最大化, 本质上是属于独立核算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单位。两者财务管理方式不一致的直接原因是财务管理的政策和目标不一样, 事业单位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单位, 企业单位则侧重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具有较强的盈利性。

(二) 资金用途不同

不同的资金用途是造成企事业单位财务处理差异中的另一原因, 也是直接原因。资金用途即为资金使用目的, 事业单位站在服务人民的立场上, 合理利用资金, 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企业单位的资金使用, 是以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 加强企业内部的建设,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内部, 形成一种资金利益化回流, 其宗旨即为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收益。根据资金用途的不同, 其资金流通方向也不一样, 目的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 资金形态不同

资金形态的不同是造成企事业单位财务处理方式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由于资金形态不同, 其在企业和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固定资金和流通性资金这两个方面。

1.

企业单位的资金形态主要是具有流动性的资金链, 因为企业自身的盈利性质, 涵盖了较多的生产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 流动的资金形态能为企业带来更加充足的资金回流。

2. 事业单位中的资金收支完成后, 资金回流的现象极少, 导致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每隔一段时间投入资金给事业单位, 且具有周期性的特征, 因此, 事业单位的资金具有单向性。

二、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财务处理方式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一) 纳税处理方式不同

在企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中, 纳税问题所占的比重很大。从两者原材料的选购上来分析, 企业单位在将原材料的采购纳入到财务处理时, 会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区分开来, 一般纳税人没有相应的税价问题, 小规模纳税人则存在购入时的税价问题。而事业单位在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上十分复杂, 不仅要划分纳税人, 还应根据自用和非自用进行处理, 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性型材料外, 其他情况都采用含税进价核算。

(二) 成本核算方式的不同

成本核算是企事业财务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且各不相同。

1. 企业单位侧重于成本核算中的成本和利润, 从而注重对企业利润的管理和规划。

整个成本核算过程包括材料、生产成本、产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等。显而易见, 企业中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为了计算出最终的利润值。企业净利率 (如图一所示) 中主要包括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两大类的计算。

2.

事业单位并不注重利润值, 其成本核算过程主要包括材料、成本费用、产品、经营支出、结余、事业支出、结余、分配、末分配结余等。其主要通过事业支出的账户形式进行计入的, 整个过程的利润关注率几乎可以忽略。

(三) 会计分录形式不同

会计分录是财务档案建立的基础, 也是会计活动的主要内容。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同一项业务时, 其采用的会计分录形式完全不同。

1. 企业单位在借款中, 进行核算时, 会根据期限的长短进入不同的账户, 具体划分为“长期账户”和“短期账户”。

2. 事业单位在进行借款核算时, 则会将其计入到“借入款项”中, 没有期限长短的划分问题。

不同的管理体制导致会计档案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这种巨大的差距主要取决于企事业单位的制度不同。

(四) 事业活动存在差异

在企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 都会开展大量的事业活动, 根据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征, 事业活动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别。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事业活动主要分成专业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两大类, 相应的支出和收入也包括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等。

1. 企业单位在事业活动核算中, 如有支出, 企业会以产品销售成本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

2. 事业单位在记录事业活动中的支出时, 往往是记录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

三、实现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处理的措施

(1) 事业单位收支表中, 对于现金收支真实情况是没有显示的。其对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要求跟企业财务管理区别很大, 事业单位的收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和列报, 要求在进行支出记录时, 按照各要素进行核算。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 其经营收支在一些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收支进行处理。

我们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 将审计报告、会计报表 (如图二所示) 等作为衡量企事业单位竞争能力的标志, 虽然企事业单位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不用, 但是企业单位的财务编制能力更具实用性, 值得事业单位借鉴。

(2) 建立健全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实现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在这一过程中, 应引进国际预算会计改革的相关经验, 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改进和补充, 使其更加完整。国外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都是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 并由会计总署等授权而产生的。最初的会计准则并不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 部分学者也深刻的认识到这一问题, 逐步提出了将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式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式结合起来, 实现两者的统筹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 使其适用性更强, 有利于全面应用到盈利机构和非盈利机构中。

(3) 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应更加谨慎, 以确保其竞争优势的稳定性。事业单位在面临挑战时, 应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将当期损益记录到相应报表中, 从而真实地反应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徐文迪.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13.

篇9: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差异

1、概述

1.1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是相对企业单位而言的,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属于国家的分支机构。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以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计量、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比如医院预算,它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类,其中,收入预算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预算包括医疗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1.2企业单位会计。企业单位是一种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以分为国企和私企,本文主要讨论私企。企业会计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计量、记录、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的运营、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企业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会计的具体内容是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的,是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区别

2.1核算基础不同。会计的核算基础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为核算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核算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它并关注现金是否实际收到或支付。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最大的区别在于,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它的实质是一种服务社会的国家公益组织,因此不承担自负盈亏的风险,所以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核算基础。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时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会计上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的核算基础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因为这种核算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能更好的做出经营决策。

2.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五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六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其实,两者在资产和负债科目的核算基本一致,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以下几方面:

(1)收入方面: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相关服务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的渠道有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又可以分为差额拨款单位和全额拨款单位。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合法收入,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主要目的是创造企业利润。

(2)费用方面:事业单位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会导致本期净资产的减少。其目的是耗费。企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是一种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企业新资产。

(3)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方面: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与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一组相对概念。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是指该事业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科教项目结转、本期结余和未弥补亏损。产权单一是其最大的特点。比如医院净资产,它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和完成医、教、研各项任务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医院资产的基本来源,而不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所有者权益那样,是属于企业股东所有。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一种所有权,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4)利润方面: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是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的,这就体现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福利性。因此,利润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所独有的。企业会计中的利润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准确核算企业利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费是否正确,尤其是对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2.3会计核算内容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在实际的账务处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补助收入核算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一般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根据支付方式的不同,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下面以购买固定资产为例,进行说明。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

例:2013年12月5日,某医院财务部门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支付购买麻醉机20台,价值200万元。该设备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并投入使用。(单位:万元)

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医疗卫生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同上例: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而对于企业来说,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是企业自有的资金,因此在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贷方科目一般是:银行存款。

(2)专用基金核算

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提取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等。专用基金一般不直接参加事业单位的相关服务活动,其运动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比如医院,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专用基金。而这种专用基金在企业会计中是没有的。

3、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一些思考

事业单位和企业两者之间由于性质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事业单位应该走向社会化、企业化,将竞争机制引入事业单位,能否缩小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3.1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核算遵循的会计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在大体上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对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核算上的规定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建立一套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均起作用的会计理论概念或框架,并对极少数特殊问题进行专门规定或概述,是完全可行的。

3.2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管理模式趋同。由于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性质不同,会计分为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这在当今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也存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两套会计指导体系,但是我国于2011年开始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化,使得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逐渐趋向于企业的管理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会逐渐减小。(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6

[2]常晨.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比较与趋势分析[J].财经论坛,2010,8

篇10:施工单位会计岗位职责范本

2、公司费用的核算,审核相关费用单据.对公司费用开支异常情况及时汇报上级领导,促使各部门杜绝浪费,自觉节约;

3、公司往来债权债务账目的定期检查,发现呆账及账实不符情况,及时上报财务经理或上级领导处理;

篇11:单位中的会计岗位职责

2、协助客服经理完成相关工作。

3、收集整理扫描后的原始凭证、单据审核、银行对账、进行账务处理。

4、按时记账、结账,定期核对现金银行存款,做到账账、账务、账证、账表相符。

篇12:事业单位会计岗位职责范本

2、每月进行银行网银行对帐及与银行的对接,编制现金及银行调节表;

3、负责做好银行余额未达帐的差异核对及分析处理等工作,每月归集银行对帐单、回单、保管留存好所有财务数据;

4、每月及时与供应商对帐,为往来帐款提供准确的信息; 定期进行应付及预付款项的对账;

5、负责完成每月往来供应商的核算,业务系统的核对及核销,相应凭证的编制。

6、协助总帐会计单据的整理,处理日常账务及其他工作。

7、协助各部门提出的财务问题给予反馈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篇13: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一、导致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存在差异的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我国财务部未来进一步监督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完善。而企业单位在会计财务处理上有着自己的准则,两者还是存在一定差异,而导致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二者性质不同。这也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二者在各自的财务管理政策、目标、方式上都不相同。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事业单位的盈利性质更弱,这是因为事业单位在职务与技能上多数是无偿性质的,重在保障社会及其他盈利单位的活动。而企业单位更多的是注重利益最大化,这直接决定了其会计财务处理会重点考虑是否盈利。

其次,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二者资金形态存在差异。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分为两类,意识流通性资金,一是固定资金,因此其资金形态相对比较固定。其中流动性资金多是政府的投资,通常是周期性进行的,构成了事业单位流动资金的全部,同时回流资金较少,一般都是单向的。固定资金形态则更加多样,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业基金等基金形式外,还有固定资产。而企业单位的资金更多用于流通,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回流,除了厂房等硬件固定资产外,都作为流动资金而存在。

最后,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二者资金用途也不尽相同。会计财务处理的对象是资金,而资金用途的差异也直接导致其处理方式的不同。事业单位由于是国家政府性质的,因此在资金使用上,更多的是为了服务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资金使用更具正规合法性。而企业单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资金的使用上更多的是考虑获得更多收益,确保资金利益化回流,更好的为企业自身发展服务。这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资金使用目的,流通方向出现差别,从而导致其会计财务处理存在差异。

二、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对比分析

(一)二者性质不同导致其会计分录与处理纳税方式不同

在会计工作中,进行资金的分录是最基础的,对财务建档具有重要作用,而因为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性质不同,二者会计分录方式也有所不同。而根据是否从事产品生产,其在会计财务处理上也存在不同,包括:从事与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方式不同、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仍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处理纳税方式上,事业单位相对更加复杂。例如:在材料采购业务上,企业单位会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方式,主要是因为一般纳税人在采购材料时不含税进价,而小规模纳税人则是采用含税进价,因此在会计分录上表现为:

(1)一般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

贷:银行贷款

事业单位在材料采购业务上,会计财务处理更加细致,不仅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还有自用与非自用的不同处理方式。其中一般纳税人购进非自用材料时是不含税进价,其他采购材料均需要采用含税进价进行分录。

(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非自用材料采购:

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其他情况: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当然由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在一些规章制度上存在差异,其会计科目名称也有所不同,在借款方向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划入不一样的账户。如:在进行借款核算时,企业单位会根据借款期限的不同,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两种,而事业单位则统统记入借入项目中。

(二)二者在内部成本核算方式上存在差异

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然二者在内部成本核算上都有各自的套路。企业单位在经营上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核算成本时更加注重成本利润的核算,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管理,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在不同的情况下,成本核算方式有所不同,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对于领用的材料等之处,统一记入“成本费用“账户”,而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则记为“事业支出”。由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资金流通目的不同,其成本核算存在根本性差异,根据成本核算方式不同,还会出现不同的结转,具体如下图所示:

(1)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材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3)企业单位:材料→生产成本→产生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三)二者事业活动核算也有所不同

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主要有经营活动和专业业务活动,其收入涵盖了事业收入支出、经营收入支出,与企业单位的事业活动核算存在差异。如:事业单位在支出行政部门的办公用品费用时,会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而企业单位则是用作管理费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上还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其会计财务分录方式、处理纳税方式、成本核算与事业活动核算的对比分析,利于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

摘要:会计财务处理对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而言,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由于二者自身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在会计财务处理上也呈现不一样的特征。论文主要分析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具体表现,通过二者会计财务处理对比分析,利于把握二者的差异,共同完善会计制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对比

参考文献

[1]张瑞军.新会计制下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30):34,36

[2]罗富珍.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在财务处理方面的对比分析[J].时代金融下旬刊,2014(8):53-54

[3]钟允赫.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对比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3(29):200,202

[4]张云.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区别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5):112-113

篇14:单位会计岗位职责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核算;影响;措施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我国的实行时间还比较短,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变革的重要步骤,尤其是在会计核算方面更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制度实行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亟待改善。因此,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要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效完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运营的全过程中,都有会计核算工作的参与。它的主要职能就是详实的记录事业单位资金的配置的全过程,是事业单位财务运营状况的代表,也是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目标的重要依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为了更好的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其社会职能,应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还要保证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提高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实现其长远发展。同时,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还有助于国家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提升,增加事业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主体和会计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事业单位以往的会计核算中,没有明确的划分会计要素,只是在核算的时候,将会计要素归为会计科目,因此,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科目只是简单的分为3类,即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但是,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明确了财务要素内容,并使其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这不仅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的规范,也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往的会计核算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预算资金的管理上,使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全面性、科学性、真实性。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内容。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行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也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划分更为的细化、具体以及明确,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内容。实现了事业单位与国家财经法规的动态衔接,并且还将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进行分开核算,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更加的具体化、明确化。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政策改变了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在原来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在,主要是通过单位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账户进行固定资产的账面核算,但是这样的固定资产很不全面,无法正确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会计核算中引入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保证了会计固定资产核算的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四)新事业单位会计系统性地变革了财务报表体系。原来的会计核算工作极为的不规范,并且财务报表内容缺失,无法真实、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例如,原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内容不完整,目前,已经增加了报表内容,使其更加的全面、合理。同时,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了完善,既要有会计报表,还要包含附注。变革后的财务报告更加的符合会计核算要求,使其更加的规范化、全面化,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有序。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和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下,事业单位加强了对会计核算内容的规范,具体规范了会计核算目的、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对象、会计基本要领以及财政项目构成和分类等等。事业单位必须有效确保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完善,并且加强各制度的最大作用的发挥。其次,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事业单位要根据新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有机的实施应对措施,保证新制度的有力执行,稳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有效落实,对待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切不规范行为,一定要严格处置,以做效尤,并且要确保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工作的完整性和基础性。

(二)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是国家加大事业单位市场化的重要环节,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市场化。但是在新的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涉及最为广泛的是单位的资金支配情况,但是关于资金周转的内容几乎没有。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生产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依赖国家财政的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对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资金周转管理的缺失,也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因此,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应将权责发生制应用到资金周转工作中,将权责发生制作为其会计核算的基础,既能有效表明事业单位的资金支配情况,也能全面的反映单位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2014,(6):172-173.

[2]裴敏.探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会计师,2015,(9):47-48.

篇15:单位会计主管职责

1、熟悉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对各项费用开支的有关规定,制定及更新费用开支标准及原则;

2、每月按时完成结账相关工作,负责月/季度报表编制工作;

3、梳理报销流程及完善费用审核制度,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及赋能。

上一篇:学校助人为乐表扬信范文下一篇:2020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