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2024-07-08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精选8篇)

篇1: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试题剖析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课程自开考以来,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考试风格,现通过对历年试卷归纳、整理,可以看到这门考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考试题型稳定

每份试卷都分为两部分,即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又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观题又分为简答题和论述题,所以,每份试卷总共有四种题型。

2、考试分值稳定

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26分,论述题24分。所以,考试内容面广、量大,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3、考试内容稳定

法律部分和道德部分各占50分。其中,法律部分有18题单项选择题、4题多项选择题、2-3题简答题、1题论述题;道德部分有12题单项选择题、6题多项选择题、2-3题简答题、1题论述题。所以,法律部分和道德部分在复习时,两者不可偏废。

4、考试范围稳定

历次考题从不超纲,不超出教材。所以,考生应当立足于教材,扎扎实实地自学和复习,不要热衷于做大量的习题,更不可心存侥幸,猜题押题。

5、评分标准稳定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有2-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简答题,每题4-6分。评分要求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点准确,层次清楚即可,不需要展开。如“简答民法的概念和原则”,共5分,其中概念1分,原则4个,各1分。

论述题,每题12-14分。评分要求是:回答概念、论述理由、阐明意义等层次。

例如:春季试卷中的论述题――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总结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联系实际阐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评分标准: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4分),即平等性、广泛性、一致性、现实性。

(2)将特点予以总结和解释(2分)。

(3)如何正确行使

第一,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分);第二,不容许滥用权利(2分);第三,要自觉履行义务(2分)。

每一要点均要有适当的展开,两三句话即可。

(4)举例,如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等(2分)。

自学途径

通过《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考试具有一定难度。自考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并非易事,但是如果能够找到一条本课程的自学路径,那么,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自学效果。

这里,笔者以多年自考考前辅导经验,为更多的自考学生指点一条行之有效的自学路径,即通读、精读、熟读三级自学路径。在距离考试仅有一个月的时间里,考生们都已经经过了通读阶段,接下来就需要在某些章节进行精读与熟读。

(一)精读――边读边写(学会做笔记)

精读,是自学的关键,故精读应当用整块的时间来做。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考生要学会做精读笔记。笔记应当能够提炼出教材中的知识点精华,以助于把知识点串连起来或对照起来看,以达到融会贯通的作用。那么,如何做精读笔记呢?

首先,态度要认真。既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做精读笔记的重要性,又要在行动上做到不怕吃苦。因为做精读笔记要归纳、提炼和记录,自然要比通读费神费力,所以,态度要认真。

其次,方法要对头。坚决反对抄书。做精读笔记的目的,是要提炼和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达到将“厚”书读“薄”的境界。学生自学能够将“厚”书读 “薄”,就是水平,就是能力。具体做法是,先把某一章的章、节、目列出来,再把知识点分别填写在各自的节、目之中,最后,看看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范例(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自我修养和人生境界

1、自我修养的内容:思想、道德、文化、审美、心理共五方面修养。

2、自我修养的`途径:学习、实践、完善共三个步骤。

3、自我修养的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共四层境界。

4、自我修养的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做“四有”新人。

最后,前后要贯通。把这一章的笔记与“思想道德修养” 部分的“引言” 对照起来看,就能看出首尾相应。即“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是围绕“如何做人及做什么样的人” 这一主题展开的。编书者大都是从宏观到微观,一一展开主题。如,前三章是宏观探讨,即人生的目的、价值、信念等;后三章从微观探讨,即应当如何做人,有什么样的修养,最后,指明要做一个“四有”新人。

通过以上笔记范例,考生若能掌握做精读笔记的能力,就能够将书本读得融会贯通,读得能够与编者对话,也就读出了高水平。当然,做精读笔记的能力,需要慢慢磨练,才能逐步提高。

(二)熟读――边读边记(学会记关键词)

要考出理想的自考成绩,还必须在考前两周内,将自己做的精读笔记熟记熟背。法律部分也好,道德部分也好,概念、原理都是要记要背的。当然,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关键词,记忆就会容易得多。记忆的诀窍有:把关键词串成一个顺口溜或编成一个故事,或者边背边划划写写,手脑并用,防止走神,或在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练习题,检测自己的笔记对知识点的覆盖程度,以及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通过反复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在考试时顺利地答卷。

应试技巧

考生考试要过关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关于答题顺序

应当先做主观题,后做客观题。具体建议答题顺序为:简答题――论述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这是因为,主观题要求考生答题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故先答主观题,可使考生在最佳状态下完成,考分会高一些。

(二)关于答题技巧

1、对于简答题来说,由于分值不大,大多为4-6分,所以,一般问什么答什么即可,要点清楚,层次分明,无须展开。

2、对于问答题来说,由于分值很大,大多为12一14分,故建议考生先打草稿,分要点,分层次。注意段落划分,切不可一逗到底。至少要论述“什么是”、“为什么是”、“怎么是”三个以上的层次,即概念、理由、意义等。同时,还应当注意行距适当,字体端正。只要考生做到要点正确,层次清楚,清晰整洁,就一定能够得高分。

3、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因为答案是唯一的,所以,当考生对备选答案模棱两可、拿不定主张时,应当选择最有把握的、最正确的答案,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用排除法筛选出最佳答案。

4、对于多项选择题来说,得分最难,因此,应当放在最后做。建议将答案与题目连在一起读,凡是读得通的都选上。切忌只选一个答案,因为那等于不选。

(三)关于复习计划

在自学当中,考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事先制定一份切实可行、周密细致的学习时间计划表,并严格执行。建议考生先从宏观上把握每一遍复习所需的时间,再从微观上细分到每一章、每一周、每一天的任务,切忌不按计划进行,否则,复习计划就是一纸空文。建议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互相鼓励,愉快学习。

综上所述,考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应试技巧,学习就能苦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获。

篇2: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 质和方向的是(B)

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历史使命是不一样的。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

A.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创造财富,改善个人物质生活条件

C.面向世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模式D.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D)

A.人们的主观意志B.人们的丰富想象C.人生的现实境遇

理想是(B)

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5.“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 生动地说明(C)

A.理想就是现实B.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6.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一个新 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D)

A.方法B.传统C.特征D.主题

7.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除了需要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践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外,还需要(B)

A.拒绝接受其他国家的一切东西B.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C.全面接受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D.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8.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称为(D)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理想

表现中,属于心理健康的是(C)

A.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能够抵御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C.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D.能够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10.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C)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D.人生价值 9.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下列D.人生的精神支柱 4.“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志

C.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D.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11.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道德,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封建主义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道德。这说明(B)

A.社会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B.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12.道德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向善避恶的认识基础上,引导人们正确选择道德行为。这说明道德具有(B)

A.调节功能B.认识功能C.激励功能

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D)

A.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美德

C.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美德 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美德 D.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美德D.评价功能 13.古人说:“人无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

14.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A)

A.诚实守信为重点B.崇尚科学为重点C.艰苦朴素为重点D.文明礼貌为重点

15.从业者在职业劳动中,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不自欺,遵纪守法;对待他人严格履行合同契约,说到做到,不说谎,不欺人,不弄虚作假,不唯利是图,不做缺德事,不做亏心事。这是职业道德中(C)

A.助人为乐的要求B.办事公道的要求C.诚实守信的要求D.勤俭自强的要求

16.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B)

A.人的自然本性B.个体的社会实践C.个人的内心体验D.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

17.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这表达了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应该(D)

A.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C.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B.坐而论道,凝练道德规范 D.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D.公平正义 18.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属于社会主义法治核心内容的是(B)A.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C.执法为民

选项中属于经济安全的是(C)

A.科技安全B.文化安全C.能源安全

行为规范是(C)

A.道德规范B.宗教规范C.法律规范

A.社会作用B.规范作用C.评价作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D.纪律规范D.教育作用 21.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都可归属为法的(A)22.法律部门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B)B.《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D.生态安全 20.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许多种类,其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权利、义务的19.经济安全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抗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下列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D)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3.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下列选项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A.1/5以上的多数通过

C.2/3以上的多数通过D.学理解释 24.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B)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1/2以上的多数通过 D.3/4以上的多数通过 25.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C)

26.国体决定了一国的国家性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国体的是(A)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7.行政行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只需口头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属于(A)

A.非要式行为B.自由裁量行为C.抽象行政行为

权的是(D)

A.物权B.债权C.继承权D.名誉权

29.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行为分为10类,其分类的依据是(A)

A.犯罪客体B.犯罪主体C.犯罪客观方面

A.立案管辖B.审判管辖C.地域管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理想 信念的基本特点有(ABC)

A.思想性与实践性B.时代性与阶级性C.多样性与共同性D.强制性与滞后性

32.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主张爱国,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ABCD)

A.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B.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全国各族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D.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33.下列选项中,对于道德的理解,正确的有(ABD)

A.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B.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C.道德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就没有道德

D.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BCD)

A.压制个人,束缚个性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

D.文明相爱D.犯罪主观方面 30.公、检、法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理论上称为(A)D.级别管辖D.具体行政行为 28.根据所体现的利益的性质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下列选项中属于人身35.爱情的产生和发展通常表现为恋爱。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有(ABD)A.真诚负责B.平等互尊C.朝秦暮楚

36.在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重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有(ABD)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37.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有(AD)

A.重证据讲程序B.重实体轻程序C.重程序轻实体

A.法律制定B.法律解释C.法律汇编D.权利义务相统一 38.法律公布以后,还涉及完善的问题。下列活动中属于法律完善形式的有(BCD)D.法律编纂

39.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运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原则。我国现行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BCD)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

40.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检、法三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强制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有(ABD)

A.拘传B.拘留C.罚金D.取保候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生活理想。

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理想。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理想。

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理想。

42.简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

1、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3、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43.什么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44.简述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则。

2、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3、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克服官本位和权利本位的思想。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培养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二)积极的人生态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对生活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经得起磨难和考验。第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第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最后,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对待人生境遇。

47.联系实际论述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和要求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领会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1、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2、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篇3: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而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 对于祖国未来的新希望, 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承担起该重任, 认真把好“人才培养”这一重要的关卡, 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但是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的落实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需要我们教者和学子的共同努力。

对于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落实法律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要看到现代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 在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动向的基础之上分析如何改变不好的因素,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和法律知识的落实。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 现代学生的思想道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 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巨大压力之后, 刚刚进入校园, 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管理方式, 往往会令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 小丽在高中的时候很勤奋好学, 高考之后, 考进了理想的大学, 刚刚进入校园, 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 平常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压力也没有高中的时候来得那么大, 远离了父母的监督, 和同龄的孩子住在一起, 久而久之, 她就养成了爱逛街、淘宝、上网、K歌的享乐思想, 图书馆基本没有去过, 自习室也没有见到过她的身影, 上课也从来不会像之前那样认真听讲而是玩手机, 对学习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其二, 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考试抄袭、找人代考、助学贷款准备假资料, 对于法律的学习往往非常的不深入,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的事件就非常的引人深思, 往往是由于对于法律知识的薄弱认识酿成了这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虽然是老生长谈, 但是这类悲情年年都在上演, 其根源还是源自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缺陷造成的。其三, 社会公德意识很差。在我们的生活周围, 往往可以见到很多大学生不讲社会公德,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学校图书馆的公共图书、在微博、人人等互联网上发布不健康的信息, 打扮非常的不得体甚至于很夸张, 不符合现代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其四, 不善于交往和不正常的交往。对于现在社会上关于男男女女的一些很凸凹的流行词, 往往也反应了学生群体的一种消极的现象, 大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 与之最息息相关的就是人际关系, 网络无限的开放空间以及其互动性, 决定了其成为了大学生交流真实情感的场所, 而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那些孩子反而成了聋哑人, 出现了社交恐惧症。其五, 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因为进入大学, 学生的监护人远离了他们, 往往每个月固定的往学生的卡上面充生活费用, 学生也不能理解金钱的不容易, 和同学们肆意挥霍, 奢侈品、吃喝玩乐充斥在整个大学生活, 穿名牌服饰、配奢华手机, 组织豪华生日派对等等, 花钱大手大脚, 极其的铺张浪费, 艰苦奋斗的精神越来越淡化。

针对以上的现状, 虽然现在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足, 法律意识薄弱, 但是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 还是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的, 例如: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不仅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艰巨任务, 还需要以自己的高尚品格来感化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作为育人者, 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首先自己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中, 很多教师也不注意学习的细节, 在上课过程中, 不少的教师对于台下学生的反应不管不顾的, 任由其在台下玩手机、吃零食、看其他的书籍, 只要不讲话影响教学秩序就可以了, 但是就是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让我们很多的学生养成了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还有的为人师者, 随地吐痰、不讲普通话、上课接听电话等等,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从学生自身出发, 自觉提高道德修养,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 社会不断进步,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 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支持和关心, 确信自己的成功率, 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 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 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 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 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 他们不是把困难当机遇, 变压力为动力, 在经历了失败之后, 没有勇气正视现实, 导致了有些人精神抑郁, 个别的甚至走上轻生之路。作为这种主体地位的学生, 我们需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 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家校结合, 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就决定了学校、社会、家庭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都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现代的青少年学生当中, 由于大部分的学生脱离了家长的监护, 而学校的老师往往由于人数过多, 管理相对来说也肯定不至于那么严密, 这样一来, 我们的学生在无聊、空洞的学习生活中, 往往会利用网络、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来消遣, 因此对于社会来说, 相关政府要加强管理各种文化宣传通道, 对网络、书籍、电视、电影及各种可以进行宣传的工具和途径进行管理, 杜绝危害我们社会的思想的传播, 帮助我们的青年学生辨别是非,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引导其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形成社会主义需要的全方位的人才。

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向, 认真的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的成因, 学校、家长、社会三管齐下, 家校、社会一起抓, 要与时俱进, 及时的转换教育观念, 充分的掌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动权, 帮助促进现代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 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 拥有强壮的体魄,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 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是现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借此笔者就此难题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法律基础,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朱雅中.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07) .

[2]冯光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01) .

[3]黄海.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4) .

篇4: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施用于“基础”课教学的基础理论分析

1对几个相关概念的厘定分析

查阅近几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发现,通常有这样几个概念交叉重复出现,如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由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及施用范畴、层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概念的辨析。当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有的是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宏观模式,有的是将其作为一种具体方式、方法。如对案例教学法的定义表述是多样的: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案例教学法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班级生活情境或事例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等如此种种。下面仅就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三个基本概念加以分析。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双方共同进行并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技术和操作程序所构成的有机系统。”[1]主要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教学方式不同于教学方法,但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由以上简略分析可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是三个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概念。案例教学在基础课教学中是被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普遍使用的,也有学校如大连理工大学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实施,并已产生创新性的示范效应。还需指出的是,案例教学不同于教学中的举例。举例应是一种具体教学方式。本文侧重从教学方法这一层面探讨其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施用的特性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法学、管理学等学科课程开始普遍施用。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2]仅就“基础”课而言,案例教学法的施用有其特性。一是教育性,二是启发性,三是主体性,四是针对性。案例的选取和教学设计要将教材中规定的理论重点和难点问题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思想疑点问题实现一个有机的对接与融合,二者偏向任何一方都不能实现“提升教学实效”这一教学目标。传统的讲授法之所以不受欢迎,就是因为没能将来自学生的疑难困惑深度融入到理论讲授中,平铺直叙的宣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而不以理论深度阐述为基础的就事论事的“释疑解惑”是难以收到持久的实效的。因此,这是“基础”课教学应着重体现的实质特性。

下面我以自己的一段教学实例加以印证分析。有一次讲授“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当时距上午课程结束还有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个别学生已饥肠辘辘,坐不住了。一名女生站起来说:“老师,现在都搞市场经济了,谁还为人民服务啊?”其意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难以推行。这是在许多人头脑中都存在的疑惑,也是一个理论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教材中有明确的理论阐述,但若直接“灌”给她,我想她是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的,我应该找到她思想困惑的原发点。于是,我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但对她极具吸引力的问题——下课后去哪儿吃饭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部分同学都说食堂饭菜不好吃,要去学校门口买盒饭吃,三块钱一盒,很实惠。这时我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这个卖盒饭的人也是在为人民服务。不得了,同学们的情绪反应更强烈了,有的人甚至“愤愤不平”。刚才提问的那名女生又“腾”地站起来:“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卖盒饭的不是为人民服务,我花了三块钱买的盒饭。”这时我反问:“如果卖盒饭的不要你的钱,把盒饭送给你吃,是不是就是为人民服务了?”她回答:“是啊,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不都是这样的嘛。”至此,我找到了她思想疑惑的结点,也就是“思想疙瘩”。接下来我告诉她:“如果你想不花钱就吃饭,只有回家找爸爸、妈妈了”。学生们会意地笑了。接下来我顺势引导:“卖盒饭的人也要生存,要有收益,但客观上满足了你们的需要,所以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有价值的。”继而总结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同学们也要在学习、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践行。同学们听后情绪平复下来,认真聆听,用心领会。可以说这节课在师生的思想撞击、交流中真正地收到了实效。课后我对其加以概括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次引用,效果都不错。可见,这个来自学生平凡生活的实例兼具上述四个特性,更能引发学生的广泛认同。

二案例教学法施用于“基础”课教学的实践问题分析

1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施用的现存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目的不明。有的教师为追求表面热闹的教学效果,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制造轰动效应的噱头,没有认清“基础”课施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质目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体系中,作为教材体系的结构方法和教学体系的建构方法,其施用应该服务于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这一中心任务。

第二,案例的选取和应用较为随意。没有针对教材中规定的理论重点和难点问题或者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疑点问题认真斟酌、选取案例,也没有对案例本身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案例教学成了故事会,案例的应用流于泛泛,效果平平。

第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规范。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有一套相对系统的应用程序和策略,如案例的导入和呈现、讨论的组织和引导、问题的提出和分析、案例的总结和归纳等,都需要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将案例教学与举例子混同、教学环节不完整、讨论流于形式、对案例缺乏深度的理性分析等。

第四,案例教学法的施用成效还缺乏科学的测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施用成效一方面在课堂上即时显现,另一方面应转化为学生思想认识的转变、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增强,更为重要的是良好品行和精神风貌的展现。当前常用的测评方法就是通过闭卷或者开卷来测查学生对事例、案例的认识水平,对由知到行的实际转变还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测评体系来完成。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施用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基础”课教学中施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理论及现实分析,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基础”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若要对提升教学实效产生切实的效用,还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地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地位及作用。由对案例教学法的特性分析可知,案例教学法能够综合体现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实现教学目标也可发挥直接、显现的作用。但同时也应客观地认识到,案例教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当前对其施用于“基础”课教学实践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对一些探索性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做法还未全面评估、总结,因而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的综合研究,使案例教学法能够与其他教学法协同发挥作用。

第二,切实把握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这一主题。基于“基础”课教材内容整合、概括的特点和学生复杂、多样的思想现实,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具体的教材体系解构方法和教学体系的建构方法。因此,从案例的选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测评都必须始终把握这一主题,不能偏离。

第三,创造性地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应是不同的。依据“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条件,积极借助并创设灵活多样的案例呈现方式以增强案例的情境冲突性和感染力,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讨论,及时归纳、梳理讨论中出现的不同意见,正确引导学生提炼观点、提高认识,并通过考核等方式得以深化,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

第四,加强对案例教学法施用效果的实证性研究。一种教学方法的施用效果要在对比中显现出来,并可据此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施用前后的对比研究,也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学生的试卷考察学生思想认识的内在变化规律,还可以采用个案追踪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从而综合评价案例教学法的施用效果。

参 考 文 献

[1]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35.

篇5: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考点: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提高律师队伍业务素质,完善执业保障机制。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协会自律作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监督律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准入、退出管理,严格执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建立激励法律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考点: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

考点:坚持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篇6: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六)及部分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安机关依法对部门治安事件和交通事故的调解属于(B)

A.司法调解B.行政调解C.人民调解D.自行和解

2.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A)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B.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C.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3.法律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全过程,称为(D)

A.法律程序B.法律适用C.法律执行D.法律运行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A)

A.犯罪嫌疑人B.被告C.受害人D.原告

5.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抓住(A)中心,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

A.经济建设B.道德建设C.民主建设D.城市建设

6.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各级人民法院属于(C)

A.立法机关.执法机关C.司法机关D.法律监督机关

7.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是社会主义(B)的重要组成部分。

A.道德B.核心价值体系C.法律体系D.政策

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B)

A.立法机关 B人民群众C.执法机关D.司法机关

9.古代先贤主张“仁者爱人”,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C)

A.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D.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10.个人通过辛勤的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也是自己事业有成,这说明了(D)

A.不实现个人抱负,就不会创造社会价值

B.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

C.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不相关的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11.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

A.改革创新B.理论创新C.制度创新D.科技创新

12.下列哪项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D)

A.“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B.“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C.“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D.“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13.行政机关依法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属于(C)

A.非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抽象行政行为D.行政执法行为

14.在下列各种规范中,体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靠社会舆论.人的内心良知保障实施的规范是(C)

A.法律规范B.政策规范C.道德规范D.宗教规范

15.协调自我身心关系正确的是(B)

A.只要有健康的心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B.一个人自觉的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C.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

D.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

16.渴望充裕平安的物质生活,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是(A)

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17.在人生旅途中,既可能遇到顺境,也可能遇到逆境。对待顺境的正确态度是(B)

A.麻痹大意,得意忘形B.居安思危,自制自励

C.怨无尤人,自暴自弃D.玩事不恭,虚度光阴

18.因故意违反合同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案件,当事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是(A)

A.过错责任原则B.过错推定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无过错责任原则

19.当代大学生身处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求他们应该树立(B)的人生态度。

A.苦大仇深B.积极进取C.小心翼翼D.大义凛然

20.“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B)。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21.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C)。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

22.民法上设有担保物权,下面不属于担保物权的有(C)。

A.质权B.抵押权C.所有权D.留置权

23.法是一种强制性质的行为规范,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的人判处徒刑并交付收监执行,这体现了法的(D)。

A.评价作用B.预测作用C.教育作用D.制裁作用

24.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无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主体是(A)。

A.当事人B.人民检察院C.上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

25.(B)已经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

A.德才兼备.以才为先B.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C.德才兼备.不分先后D.智体兼备.以智为先

26.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这是我国现代社会提倡的(A)。

A.社会公德的要求之一B.家庭美德的要求之一C.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

D.环境道德的要求之一

27.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以(A)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A.宪法B.民法C.刑法D.经济法

28.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以(B)。

A.个人主义为原则B.集体主义为原则C.实用主义为原则D.享乐主义为原则

29.《仲裁法》属于(A)的范畴。

A.程序法B.经济法C.刑法D.行政法

30.子女不可忘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老人尊重体谅和爱护。体现了(B)领域中道德的重要内容。

A.职业道德B.家庭美德C.社会公德D.婚恋道德

二、多选题

31.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有(ACD)。

A.人大主席团B.每个人大代表C.30名以上代表联名D.最高人民法院

32.理想信念的特征主要包括(ABC)。

A.思想性实践性B.时代性阶级性C.多样性共同性D.崇高性迷惑性

33.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有(ABCD)。

A.增进个体人生的幸福B.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

C.提高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D.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34.人们在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途径。下面属于完善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有(ABD)。

A.省察克治B.陶冶情操C.闭门修行D.慎独自律

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高尚的婚姻恋爱道德的有(ABCD)。

A.彼此真实真诚,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B.“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强权统治绝对不会成就爱”D.真正的爱要把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37.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下面属于领导职务层次的有(AD)。

A.国家级正职B.主任科员C.巡视员D.乡科级正职

38.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ABD)。

A.自我评价客观B.善于与别人相处C.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不能自拔

D.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39.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有(ABC)。

A.行政和理性原则B.程序正当性原则C.行政合法性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0.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除此之外,全新的国家安全观还应当包括(BCD)。

A.人身安全B.经济安全C.科技安全D.文化安全

三、简答题

4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42.简述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和特点。

43.简述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44.简述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

45.简述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四、论述题

46.联系实际论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篇7: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行政法

2.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a、基本法律 b、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行政法规 d、行政规章

3. 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 国务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国务院各部、委、局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

a.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b.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5.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

a. 概括性特征 b. 普遍性特征 c. 规范性特征 d. 严谨性特征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

a. 委托性法律规范 b. 命令性法律规范 c. 禁止性法律规范 d. 授权性法律规范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学理解释

8. 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a. 法律权利 b. 法律义务 c. 法律后果 d. 法律事实

9. 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a. 社会性的监督 b.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c.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d.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10.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二者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b.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c.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11. 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体现了法律的

a. 指引作用 b. 强制作用 c. 教育作用 d. 预测作用

12. 依照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下列属于特别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3. 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a、一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家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14. 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

a、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 b、法律可以调整市场经济关系

c、法律具有强制力 d、法律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15. 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篇8: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分析

一、课程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标定位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搬上网络, 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丰富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设工作, 对于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站的生命在于用户的访问, 灵魂在于内容和服务。课程网站的禁忌在于贪全不精, 所以前期工作必须精确地了解主要访问对象, 制定出符合自身需要与特色的课程网站运行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知识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 所以确定网站的发展目标应充分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方式、学习形式、课程特点等实际, 从网站的实用性、资源共享性、互动性着手, 实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方式、学习实践与学习成效、教学者与学习对象一体化规划, 做到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学与教互动。

二、网站设计

1. 客户端界面栏目及内容

(1) 课程介绍。课程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思修课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课程的特色等。 (2)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结合思修课内容主要应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授课计划等。 (3) 在线学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考核方式、电子教案、知识点内容、典型案例、视频课堂、在线阅读、视频资料等。 (4) 学习资源。包括资源库、推荐阅读书目和材料的相关网站链接等。 (5) 教学论坛。包括经验交流、教学研究、成果展示等。 (6) 教师风采。主要提供学校思修课教师的基本信息, 如教师姓名、简历、研究成果、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让学生对教师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加教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介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状况, 并及时更新。教师的资料更新是体现教师不断进取和成长的见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 教师的所作所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很大。言传身教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的特殊要求, 教师应重视其对学生隐形的德育功能。 (7) 师生互动。通过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互动模块是思修课课堂教学活动的扩展。根据思修课一般采用合班授课方式在课堂中很难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等实际情况, 可设置“讨论板”, 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发布讨论主题。如“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社会公德大家谈”“对大学生婚前同居的看法”等话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进而反思自我行为。 (8) 学习资源共享。主要是鼓励学生发现教学资源并在课程网络平台中进行共享, 实现教学相长。 (9) 教学反馈。主要是根据大学教师除了上课一般较少有时间与学生交流的情况,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的得与失等设置。学生可根据教师授课情况对教师授课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或对自己不太理解的内容进行反馈以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10) 使用帮助。网站的使用流程及使用方法等。

2. 教师端界面栏目及内容

(1) 电子教案, 包括教案编辑、发布、审核等。 (2) 作业布置, 包括作业设置、发布、审批打分等。 (3) 提问交流, 包括提问列表、阅读、回复等。 (4) 资源共享 (此栏主要是为实现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 包括资源上传、编辑、管理、删除等。

3. 管理员端界面设计

管理员端界面主要包括栏目创建、栏目内容添加与更新、视频上传与删除、用户管理、网站界面风格管理等。

4.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从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出发, 研究并构造数据库结构的过程。数据库设计是动态网站设计的基础, 一个好的数据库设计在满足了用户需求之外, 还要易维护、易扩充等。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建设的相关需求, 数据库设计包括用户表、任课教师表、教学内容、用户消息表和学习资源表 (主要用于记录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文件等信息) 的数据库表。

5. 存储设计

课程网站有较多的资源需要上传和管理, 思修课课程网站设置应该包括不同的目录用于存储不同的教学资源。图片资源存储在图片文件夹下, 视频文件存储在视频文件夹下, 任课教师的资源存储在任课教师相对应的目录下, 网站的其他资源统一存储在根目录下的相对应的目录, 这样更有利于方便快捷地实现师生对资源查找使用。

三、网络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或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 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和灵活性的运用。根据学习对象的特征, 编制符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提供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图片、表格、动画、视频等视觉材料, 让学习对象增强学习实效性。可以安排如下学习流程:阅读学习材料—观看视频讲座—参与活动—思想交流—完成测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学习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建设的流程及要求方面提出了基本的网站建设方案, 以便高校便捷地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 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本文从丰富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 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点, 就建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的必要性、目标定位、网站设计、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对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思修课,课程网站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振国.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 (11) .

[2]孙学玉.自适应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D].学位论文, 2007.

上一篇: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下一篇:机关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