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经历

2024-07-07

成功创业经历(共8篇)

篇1:成功创业经历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福布斯》排名榜中的中国成功人士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如何创业发展的?以下的研究归类,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种类型:才智高远型 典型代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一位、个人资产总计达到83亿元的中国希望集团刘氏兄弟。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一开始就悟透了“舍得”二字。他们本来都在国家企事业单位有一份好工作,却没有像大多数创业者那样脚踏两只船,随时做着创业失败后洗脚上岸的准备。他们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能够勇往直前,从孵小鸡、养鹌鹑开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发展饲料、电子、房地产、金融和资本运作,多角经营,多管齐下,终成大业。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刘氏兄弟在家族企业做大以后,当兄弟之间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意见相左时,能够平稳地进行产权分割,完成和平过渡,没有伤到企业元气,留下了企业进一步做大的空间。第一桶金由来:孵小鸡所得的一万元人民币,时间是两个月,投入之小以今天的眼光看可以忽略不计。致富要诀: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平稳地解决家族企业产权问题。

第二种类型:逼上梁山型 典型代表:连续数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晓华。李出身贫寒,只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后下放北大荒(9.49,0.15,1.61%),返城后在外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做炊事员,因贩卖电子表被劳动教养3年,继而被单位除名。李在走投无路之际,为养家糊口而开始捣腾一些小生意,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李真正暴发是后来东渡日本,成为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总代理。李以拥有中国内地第一辆法拉利跑车闻名,时间为1993年。第一桶金由来: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投入资金是3500元,这是当时李的全部家当,收获达10万元人民币,时间只有一个夏天。致富要诀:扩张、扩张、再扩张。

第三种类型:应激争气型 典型代表:重庆小天鹅集团董事长廖长光。小天鹅集团以酒店业和饮食业为主要经营对象,风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即为廖长光首创。廖家境普通,曾下乡做过8年“知青”,回城后在重庆城建局当电工,娶何氏七妹何永智。何氏七姊妹,六个嫁得如意郎君,只有廖身份“低微”,而何永智却为七姊妹中最靓丽者,廖因此备受众人挤兑,境况难堪。廖受此刺激,发誓创业,以出人头地。廖辞职下海后,以出卖住房所得3000元为本金,租得16平米店面经营火锅,开始生意颇为不顺,不赚反亏。在妻子的理解与帮助下,廖坚持不懈,专力创新,终于由小店而大店而企业集团。第一桶金由来:始开发迥异于传统麻辣味的荔枝味火锅,继而又开发出后来风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第一桶金价值5万元,事业开始独上层楼。致富要诀:创新、创新、再创新。

第四种类型:风险弄潮型 典型代表:有“中国鸡王”之称的大连韩伟企业集团创始人韩伟。1956年,韩伟出生于大连一户农民家庭。韩初中毕业,略懂畜牧知识,在上世纪70年代被招聘为畜牧助理员。1984年韩辞职下海,一举成为大连最大的饲养专业户,同时也成为大连负债最多的个体户。韩倾力一搏,毅然贷款集资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米、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第一桶金由来:创业本金是从亲友处借得的3000元,饲养蛋鸡50只。同年底,韩伟从银行贷得15万元,开始兴办养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致富要诀:之所以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从银行贷得巨款,是因为当时大连市正在大搞“菜篮子工程”,韩的鸡场扩建计划刚好“急政府之所急”。

第五种类型:无心插柳型 典型代表: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63位的张果喜。1972年,张果喜受在江西余江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响,怀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偶然的机会,张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艺术厂发现,一个雕刻樟木箱竟可卖二百多块钱,便立刻返回老家“依葫芦画瓢”做出张氏第一只雕刻樟木箱。张的创业资本,为变卖家产所得1400元以及江西余江当地盛产的樟木原料。第一桶金由来: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张的第一只产品参加了广交会,并幸运地拿到了20个樟木箱的订单,赚了1万多元。致富要诀:本来并不想发财,只是想解决一下生存问题,后来竟不期然而然地发了巨财。

第六种类型:歪打正着型 典型代表:创办广东巨星影业公司的邓建国。邓是那种其貌不扬、走在街上别人绝对不会多看一眼的人。1995年,当过6年乡村电影放映员的邓突发奇想,开始筹拍电影,***作《广州故事》让邓亏了200万元。1996年,邓东山再起,注册巨星影业公司,将港台明星汤镇宗、任达华、温兆伦等签于旗下。邓一边笑着付给明星们大把大把的钞票,一边苦着脸四处贩卖自己的影视计划。其实这是邓一生中最穷困的时候,比他当年在农场打工还穷。邓顶着讥笑与嘲讽,在巨星成立当年,即投拍了《珠江恩仇记》、《广州教父》、《鸦片战争演义》等影片。1997年,邓的巨星影业公司一举创下广告贴片1.1亿元的惊人收入。此后邓的事业渐入佳境,先后拍下《反贪风暴》、《康熙微服私访记》、《东方母亲》、《美丽人生》、《风流才子纪晓岚》、《猛龙过江》等20余部影视剧,创造了惊人业绩。第一桶金由来:在江西临川“搞信息”掘得。1991年,邓开始“二次创业”。他兜里揣着1000元,肩上扛着一台旧摄像机来到广州,靠拍专题片赚到了十几万元。此为其掘得的第二桶金。致富要诀:不按牌理出牌,热衷炒作,有人认为邓的成功,是因为中国影视圈“缺人”。

第七种类型:技术知识型 典型代表:中宜环能(CECO)董事长吴桐。吴现年36岁,于2001年在北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吴擅长发明,名下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城市垃圾处理综合集成系统”一项,估计无形资产就达12.5亿元。一家美国名牌***估计,吴的专利加起来,价值超过100亿美元。据吴自称,其11岁即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主修原子能物理学,有“神童”之誉;14岁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国际金融学博士;18岁赴德,获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但经有心人查证,吴的科大少年班学历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金融博士皆属子虚乌有,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亦令人生疑。其实,吴是用不着靠假造学历来给自己增光添彩的。吴的诸多创造发明,均已经过实践检验,成效显著,在环保界本已享有极高声誉,比之那种学历造假带来的荣誉要荣耀得多,也实惠得多。第一桶金由来:在进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之前,吴曾在深圳创业,获利数千万,因遭欺诈而全数荡尽。2001年3月,吴携2000元进京二次创业。三个月后,向韩国某著名企业出售“城市垃圾分类焚烧技术”15年使用权,获利超过2000万美元。致富要诀:专利发明和技术转让。

篇2:成功创业经历

职业:“聚钱贷”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创始者

近况:成立“聚钱贷”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以苏州为起点,为借贷者和投资者提供包括信用咨询、评估、信贷方案制定等多方面专业的全程信用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

“我要超越马云!”2009年苏州大学历史专业的毕业散伙饭上,一位徐州邳县的80后贫困生高雷宣布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后,被同学们嘲笑了一番。4年后,当高雷再次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时,已经成为苏州一家注册资金超过千万元的网络公司的老板。如今他的目标是做网络金融行业的阿里巴巴。只不过此时,当年的嘲笑变成了佩服的目光。开过洗衣店,经营过啤酒厂,倒腾过红酒,促销过大闸蟹,从上大学到现在,高雷一直在苏州,在这个他喜欢的城市里脚踏实地地朝着梦想前进着。扬子晚报记者韩飞

他的创业路

揣着1000元上苏大,摆过地摊开过洗衣店

2005年夏天,高雷独自一人拎着沉重的行李来到苏州大学专门为贫困学生入学准备的绿色通道,办理新生入学手续。高二时家中承包的客运中巴出了车祸。他的父亲在车祸中受了重伤,他们也被认定为事故的责任方,因此背上了20余万的赔偿债务。高雷说:“我只带了1000块上大学。”这1000块是高雷大学四年里唯一花过的家里的钱。

当高雷的许多同学还沉浸在新鲜、兴奋的大学新生活中时,高雷已经决定要自食其力,不跟家里要钱。摆地摊、家教等兼职积累了一定资金以后,他决定开洗衣店。这次的创业为他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遗憾的是,店铺开设了一年多,因合同问题关闭了。尝到了创业的甜头,高雷便开始寻找其他项目。淘宝网的巨大成功启发了这个一心想创业的小伙子,建立自己的购物网站,超越马云成为高雷的目标。

没有钱找人做网页,高雷就靠着自学一头扎进了Fireworks、Dreamweaver、Flash这些软件的世界。很快,他和几个朋友创建了一个专门销售化妆品的网站。因为没有网站管理的经验,几个创业者都是兼职学生,网站倒闭了,但高雷的梦想却扎了根。

毕业后,高雷揣着2万元钱,跌跌撞撞地再一次踏上征程。两万元启动资金,做团购赚千万身家

2011年,淘宝上各类网店已经非常火爆,高雷看着自己的两万多块钱发愁,如果网店没有足够资金宣传,很可能会被淹没,必须另辟蹊径!这时候,高雷发现团购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悄悄热了起来,而淘宝上恰好在大力为旗下团购站点“聚划算”做宣传。高雷当即决定做团购生意,而团购项目就从他最熟悉的酒类开始。花1万5千元交了聚划算的保证金,6千元支付了网页设计费,高雷一面写销售计划书,一面联系以前认识的酒类经销商找货源。功夫不负苦心人,一个从事进口红酒的经销商优传酒业正好想开拓网购市场,看过高雷的计划书后,答应高雷用比批发价更低的价钱为他供货。有了淘宝的免费宣传,再加上经销商的低价货源,高雷的红酒团购网在聚划算的第一个团,15天就销售了近2多万瓶。销售额达到了100多万,他自己净赚20余万。

高雷兴奋极了,立刻跟优传酒业预定第二次团购,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却提高了拿货价。如此一来,高雷的红酒团购就彻底失去了价格优势。红酒不能做了,高雷又瞄上了阳澄湖大闸蟹。

幸运的是,淘宝聚划算和湖南卫视合作的节目《快乐淘宝》选中了高雷的大闸蟹项目做推广。高雷一个夏天销售了20万吨大闸蟹,销售额达到了2千5百多万元。如此高的销售业绩让这个半年前还一无所有的小伙子惊呆了也乐坏了。喜悦过后,他决定在苏州注册了聚淘商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把聚划算吃喝玩乐的团购站点引入苏州,开始稳扎稳打地推进自己的事业。现在,他的网站半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五千多万。

他的梦想

他想打造互联网金融第一品牌

来自其他团购网站的压力日益增多,有没有一个新的互联网领域可以开发成为高雷思考的又一个问题。依靠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发现苏州园区缺乏投资公司,园区内微、小企业融资难,社会闲散资金多却不知往何处投资。何不为他们搭建一个互联网信息平台呢?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酝酿,高雷注册资金一千四百万,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聚钱贷”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目标是把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服务结合起来。

如今,这个平台计划以苏州为起点,为借贷者和投资者提供包括信用咨询、评估、信贷方案制定等多方面专业的全程信用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虽然公司业务才刚刚起步,但高雷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感谢马云的淘宝网为他的创业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但是现在,他已经不想超越马云,而是想在一个新的互联网领域,打造金融行业的阿里巴巴。”

采访的最后,高雷说:“我的人生还会经历挫折,但是我永远不会放弃梦想。我今年29岁,等到39岁、49岁时,你也许能看见我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将使你最终业有所成。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在现代社会,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入手。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失败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就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失败时怨天尤人,归咎于不得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在我们失败时,有没有认真反省一下,检讨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把这些习惯归归类,哪些是好习惯,比如:比较守时;作事有主有次;做事抓紧时间;对人和蔼……哪些是坏习惯,比如:工作间混乱;做事不分主次;不能自我控制情绪;随便指责别人等等。如此来,可谓小习惯都能影响大事情。为了帮助有志于成功人士提高效率,更加完善自己,我精心准备,概括了成功人士的七个做事习惯:

积极主动,别指望谁能推你走;以始为终,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要事第一,选择当前该做的事;追求双赢,远离角斗场;善于沟通,换位思考的原则;综合综效,1+1可以大于2;不断更新,全方位平衡自我。

在这个世界上,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甘平庸,怎样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呢?就请从培养自已良好习惯入手,用良好的习惯来改善自我,打造自我,塑造一个全新、成功的我。

相信这七种习惯对一个有志于成功的人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它将会使你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处做起,最终业有所成。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个人心态的培养有着绝大的作用,它可以使这种心态转变为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讲尤其重要。

雅仕洛克集团人力资源部长Schaffhousen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使人真正感到了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改变了,甚至拯救了一个企业,它使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极大的帮助。

卡玛乔服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Chille SU

目录

习惯之一:积极主动别指望谁能推你走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主动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是表示自己要开创前途的责任。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本身有天壤之别,尤其再配合人性的聪明才智,差距就更远了。想要生命的产能与产出平衡,进而追求圆满人生,主动精神实在不可缺少。

1.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2.行动,行动,再行动

3.不能与不为 4.采取主动

5.化消极为积极

6.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7.摆脱自我限制

8.先从自己做起

9.成功在于争取

10.培养积极心态的八个步骤

11.看重自我

习惯之二:以终为始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计划,尤其以成功人士为最。人生计划是你一生的追求和信仰,人生信条是你一生的原则和标准。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归功于他们能以终为始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1.谨记人生使命

2.始终如一地寻找机会

3.改写人生信条

4.勇气——实现人生计划不可缺少的

5.每个人以终为始追求的是什么

6.你的生活重心是什么

7.坚持做好一件事

8.你的人生计划是什么

9.“膝下有黄金”

10.成功人士的心态调剂法

11.成功在于多次尝试 12.分阶段安排自己的人生计划

习惯之三:要事第一选择当前该做的事

习惯之四:追求双赢远离角斗场

习惯之五:善于沟通换位思考的原则

习惯之六:统合综效 1+1可以大于2

篇3:成功创业经历

创业, 你的搭档可能是最早离你而去的, 你信赖的人也许就是给你致命一击的人。

都说冲动是魔鬼。但之所以创业, 肯定有冲动的因素。2007年年初, 我开始为一个“试用营销的概念”而激动, 在脑海里低调酝酿了将近半年, 然后开始与家人探讨, 又半羞涩半保密地与密友、同事分享, 大家都觉得概念有吸引力。于是放弃了年收入20万的工作, 进入到互联网的行业。

解释一下为什么做羞涩保密状。因为当时总觉得自己的概念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生怕被别人窃取了商业机密。后来才知道天下早已没有处女地,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东西, 别人也都考虑到了。所以现在当有朋友过来问我, 把计划书给VC看, 会不会把创意泄密, 我只好微笑, 然后说:不要高估了自己;不要低估了VC;比概念或计划书更重要的是执行。

我的创意就是, 做一个以试用为主导的商业推广平台, 包括免费商品、试用体验、试用社区等功能的网站, 目的就是打造“体验生活, 省钱再省钱”的物质生活网站。没有人不喜欢省钱的东西, 名字我都早想好了, 叫试客联盟。

跳入大海时, 我才发现自己不会游泳——不懂技术、不会编程、对网络的了解程度是知道看新闻, 有的只是满腔热血和一脑袋创意。

没有技术人才, 那就找呗。这是一个为时半年不断被忽悠不断交学费的过程, 到了2007年底, 试客联盟网上线了, 推出的免费体验, 很受用户欢迎, 每天都有500多人注册。另外传来一个更振奋人心的消息, 有一家美国的天使投资即将来考察, 而且很快我们幸运地获得了这笔100万美元的投资。怎么获得投资呢, 我还是用这位投资商的话来说吧:项目本身有广告前景, 而试客在美国已经成熟;团队很努力, 每天要像屁股上着了火一样去拼搏。

没想到屁股上的火烧的太猛, 差点把这个事业也烧毁了。

2008年3月23日, 对我及我的公司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来自美国的天使投资正式签约投入100万美元。

我意气风发, 在四星级酒店的会议厅里, 我对着台下的20多个记者半紧张半激昂的发表演说。对于未来, 我看的并不是很清楚, 但我相信努力、创意再加上资金的支持, 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演说中, 我尤其感谢与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团队。

发布会上, 一个记者问我, 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毫不思索地回答道:最大的困难是在将来,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规模的壮大, 一定会有很多料想不到的困难在前面埋伏。

我却没想到困境会来的如此迅猛, 让我几乎想要放弃。

天使投资商, 暂且叫他C先生吧, 70多岁, 外表憨厚、绅士,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明白他其实相当精明也相当商业化, 换句话说, 生意场上都是利益。C原来是家医疗器械公司的CEO, 后来公司被人收购, 有很多现金, 到我们公司投资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对于他, 我从心里当他是长辈, 因此尊敬和照顾他。

C离开南宁时, 特别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硅谷的管理结构, 设立员工期权。像多数创业者一样, 听说过期权, 具体怎么操作并不熟。我特意去找一个朋友, CH教授, 他做财务顾问和管理咨询, 是专业人士。C告诉我说, 期权一般分3年到5年期限, 员工与公司签订合同, 工作满一定年限并符合考核, 可以按约定价格购买部分股票, 也可以选择放弃认购。约定价格一般为1元, 但可以商议, 给员工折扣等等。大体就是这个意思。我约CH教授特地到公司来给大家讲解期权的行使方法。

当时公司有三个核心员工, 一个叫leo, 负责品牌策划, 聪明有创意, 是我以前的下属;kevin负责技术, 为人踏实上进, 富于创新, 思维活跃;HW负责市场, 来公司3个多月, 也挺聪明的。我曾比喻说, 我们的团队好比一个菱形, 每个尖端都所向披靡。

CH教授讲完期权的相关操作办法后。三个骨干都不吭声, 成了尴尬的冷场。于是我让大家先去思考一下, 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CH, 关于价格和股份比例大家谈谈各自的意见。

到了下午的时候, leo过来找我, 说老大, 我不想要期权了, 能不能直接给我现金?我问他怎么回事。Leo说他家里建新房子, 需要100万。我告诉他, 融到了资金, 会第一时间给他加薪水, 原来2300元/月, 下个月提到3500元/月, 至于期权换现金的事情, 我没有料到, 也没接触过, 让我考虑考虑。

我很生气, 期权是给员工的激励和奖励, 你现在告诉我, 不要这个激励而要现金是什么意思?下班时候, HW过来说要和我谈谈, 他先旁敲侧击了一下大概给他多少比例的股份等, 我说, 这个你们先说说自己的要求吧。他想了想, 说道, 也不要期权, 直接给现金。当时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就说你把leo和kevin叫过来, 大家开个会。

我直接把我的观点说出来:加薪没问题;期权换现金不可以, 即使我同意, 投资商也不会同意;免费给每人5%的红股。

他们都不吭声, 说要商量一下。我突然感觉很陌生, 这种感觉很压抑, 原以为是兄弟, 结果却离自己很远。我说, 你们都知道的, 发的工资都出自我私人的钱。公司最困难的时候, 我四处筹钱, 大伙的工资没有一分拖欠,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点投资, 你们却说要分掉, 你们知不知道VC只投了一点前期款啊, 我现在还是在借钱给你们发工资。说到这里, 我突然感到一阵委屈, 然而对面的三个人却只是木然地看着, 说他们要讨论一下。他们是一体的, 而我只是一个我, 唉。

晚上的时候, 我约kevin去小区里聊聊。在3个人中, 我认为kevin最为踏实诚恳, 也许和他交谈会有所改变。大概谈了两个小时吧, 临走的时候, kevin说他还要去公司, 另两个人还在公司等他。我明白晚上的交谈没有效果, 他始终还是要回到他们的阵营中去, 无论我是恳求还是如何, 在利益问题上, 大家都只能谈利益。

第二天一早, 我们4个人继续就这个话题开会。我先问他们考虑的如何, 最终如何决定?HW要Leo先说。我打断了他的话, 要他自己先说。HW用他一贯的冷静语气说道, 经过他们的一致考虑, 认为他们在过去的半年中跟着公司辛苦了, 他们需要经济补偿。我微微一笑说, 行, 你们说个数吧。Leo说他一个月是2300元, 按照他的实力, 他在别的公司打工, 应该可以拿到3500元, 乘以8个月, 再加上年终双薪等福利, 他需要补偿2.6-3万元。我再问HW, HW说他需要补偿2.8万元。我冷哼了一声, 问kevin, 你呢?kevin喃喃地说, 其实有时候补偿只是公司的意思而已等等。我打断他的话, 要他直说。Kevin把心一横, 说他要补偿2万元。

到现在我还后悔当时的态度。也许当初和颜悦色, 一切会有所不同。我很激动, 问HW, 你来公司多久了, 才3个月吧, 每月2300元, 还有免费住房, 现在补你2万8千元, 那一个月折合起来应该过万了吧?我再问kevin, 招你过来时, 我一直认为是公司的幸运, 给你的待遇也是尽力了。你在原单位是3千5, 咱们合同约定是4千元/月, 我有少你一分钱的工资吗, 有不按约定行事吗?

我的坚决和强硬出乎他们意料, 我确实很愤怒。马云说领导者的胸怀是给委屈撑大的。可见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或者说没有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吧。HW站起来去办公桌上收拾电脑, 说他回去考虑一下。Leo和kevin也走出了办公室。

事态的变化过于迅猛, 我反应不及。下午, HW就来公司收拾, 说要走人。kevin和Leo也说不干了。我最恨的是被人胁迫。而他们三个人“团结”在一起, 以为我会让步。也许这种血性就是愚蠢的书生气吧。

他们在办公区和大伙一起聊天高歌, 不亦乐乎 (公司总共14名员工) , 我忍了。HW在四处撺掇大家辞职, 我也忍了。我是不是很傻, 面对这种情形, 我还保持清高?

后来公司走了5个人, 他们仨, 一个因为和leo怄气的女孩, 还有一个文员。当晚, 我整夜失眠, 我在想自己做错了什么, 平时对他们那么好。HW被人抢劫后告诉我, 晚上12点多, 我二话没说就跑去看望他。他眼镜被打碎, 我直接给他1000元。HW平时对我也好的不得了, 我下班回家, 他还一定送我过马路。

我本以为这场闹剧已经结束。可让人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HW用他优秀的英文写了篇措辞严谨的信给投资商, 还署了3个人的名字。信中说:公司所有员工全部离职, 只剩我一个光杆;公司所有数据都是假的, 包括注册用户和IP流量。

我可以想到有些人心比较坏, 但没有想到有人这么坏。投资商很生气, 我却很惊讶。如果说最初的纠纷是各人角度不同的话, 那煽动其他员工离职就显得比较幼稚了, 而如此害人害己的行为只能用卑劣来形容。之前我一直相信人本善, 所以与人交往不设防, 这一次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投资商的怒气非常正常, 他甚至说要去银行收回资金。我没有跟投资商辩解, 只是很冷静地告诉他, 欢迎他6月份来公司考察。如果公司确如HW所说, 我原银返还。

投资商最终还是安抚下来, 在6月份的考察中, 他没有太多的批评我, 毕竟我说的是事实, 但他对中国人的印象已经不同了, 在他心中, 中国人是那么唯利是图的。

事情的最终结果是, 我花了一个月重整团队, 花了两个月恢复元气, 可是前期的用户、投资商的信任度等等, 又如何挽回呢?

生存中的经验体会, 与在路上的朋友一并分享。

风波过去又一年。投资商回去以后, 变得矜持而谨慎, 大头资金暂停了, 他要求看到我们的盈利, 这对一个初始阶段的网站来说, 确实比较艰难。

我不会抱怨他。换个角度, 如果我把钱投资给墨西哥的一个小伙子, 我也会如此去做。公司要生存, 我四处奔波, 找赚钱机会。我以前是做品牌策划的, 创意和表达是自己的长处。所幸当初自己在圈子里的口碑不错, 能够帮我赢得不少业务。于是我去谈项目、签项目、做项目, 辛苦但也有意思, 我发现自己谈客户的能力也不错。赚来的钱用在公司运营上, 仿佛水滴掉在海绵上, 很快消失无踪。成功的曙光忽隐忽现, 而我能做的就是坚韧的前行。

经历促人进步。这是一个不断冲锋、碰壁、再重整旗鼓冲锋的过程, 遇到过大企业的高管撕毁合同, 因为没有给他打点;遇到过“朋友”热心介绍项目, 不过是要我们陪太子读书, 陪人竞标……跌跌撞撞一路走来, 所有的挫折将转化为人生的财富。

公司的成功可能千差万别, 但遇到的困境大概会较相同。下面是我关于网络创业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期待与朋友共勉:

1.如果不专业, 就不要轻易投身网络创业。技术上的、运营推广上的, 没有丰富的经验或者人脉, 会走很多弯路, 付出很多成本。很多做传统行业的人, 因为一个概念就兴冲冲地投资做网络, 并信心满满制订计划要求3个月网站上线, 半年后盈利, 结果发现面对的几乎是个黑洞, 投资进去后连个声音都没有。做网络, 经验很重要, 一个精英超过10个普通人的价值。

2.如果没什么钱, 最好不要做互联网。没什么钱, 也许是个相对概念, 但穷小子因网络变凤凰的几率其实很低, 尤其是现在巨头已经涌现的年代。行业中流行很多传奇, 但终究只是故事;故事是用来炒作来吸引眼球的, 真实的版本谁又知道呢?至少我不会再相信在洗手间能搞定VC;或者VC投钱, 创业者嫌多;最早给google投资的那个天使, 曾说过一段话, 他认为的公司有一点, 必须有钱, 有钱才能容许犯错误。而时刻担心工资都发不出去的创业公司, 朝不保夕, 动作变形, 一遇到困境可能就要关门。而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遇到困境。有个朋友, 说他们不发工资, 几个人窝在民房里创业。他们网站做得还不错, 人气也上的快, 但我想, 艰苦是必要的, 但没有钱只有艰苦是危险的。结果一年后项目解散, 大家都招安上班了, 既然是激情, 那就注定不能撑太久。

3.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顺序应该是:自己的积蓄、老婆的嫁妆、父母的钱、亲朋好友的钱, 然后才是VC的钱。我深为赞同这个观点。如果自己都不全身心乃至以全部身家的投入一个项目, 那怎么可能成功?我们一开始获得投资, 但并不是我们主动去运作的结果, 而是机遇和资源的结果。结果很多朋友都过来取经, 而且更多的是只凭借一个商业计划书就期望得到资金。我对此的理解是, 不可能;现在早过了计划书拿资金的时期, 如果有这么好的运气, 还不如去买彩票。

4.成本控制非常重要。这点我的体会也非常深刻。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家就是做两件事, 一是营销, 二是削减成本, 其他都可以不做”。但是初创业的最容易犯的错误也在这里, 要开发网站吧, 至少招几个程序员吧, 要招策划和推广吧, 公司大了, 是不是要个文员呢, 要不要有个财务呢……高企的成本, 无疑是缩短企业的生存寿命。创业只需要必要人员, 而且外包、合作等方式都应该广为采用。背着很重的成本在路上, 当年很难走到彼岸。一年12个月, 其中有3个月是没什么项目可做的, 就是年底和年初。一个人员, 工资、办公费用、社保以及一些其他的额外开支, 加起来会大大超过自己的预料。我曾简单做了个计算, 一个年薪为5万元的员工, 一年需要8万元的毛利才能养活。记住, 是毛利, 换成营业收入的话, 也就需要20万元了。20万元收入才养活一个人, 是不是很可怕?

5.比网站开发更重要的是运营。这点对从其他行业进军网络的人尤其重要。很多人做互联网, 沉迷技术上的开发, 比如功能, 界面呀, 成天修改来修改去, 等到网站上线, 时机已错过, 费用也差不多了。从人性上可以理解, 谁不想精益求精拥有特色呢?其实网络上有很多开源的, 能用开源的, 就不要自己来开发。刚开始的时候, 我问技术同事, 是否开发BBS或用开源的, 他们一致说自己开发的好, 可以量身定做。后来我才发现, 开发了几个月以后, 和DISCUZ差距也有几万里, 且几万里不是夸张。还有人总想把整体功能全部做好后上线, 我建议上一个功能或栏目做好后, 就上线, 然后慢慢增加。网络是个需要时间积累的项目, 所以没必要把时间浪费, 更没有必要把机遇错过。2006年7月份前, 大家都炫耀自己的网站是web2.0, 就当自己站在时代前列;7月份之后, 再讲web2.0, 就好像炫耀自己拿着狗屎。我有一次在“赢在中国”节目上看见一个人说他做的web3.0, 结果马云和史玉柱都摇脑袋, 表示听不懂。真正的忽悠是让人明白而相信, 而不是让人懵懂而崇拜。

6.关于独一无二的创意。很多人创业, 就是因为有一个自认为独一无二的创意。可我认为独一无二的概念, 几乎不存在。这么多聪明的脑袋都在琢磨, 又怎么让自己想到独特的点, 并变成现实呢?一条道路没有人在走, 可能是两个原因:自己的目光不够深远透彻, 看不到前方踯躅的人影;这条路走不通, 或者很难走, 走的人都死了。作为创业的人, 可能会鼓励自己, 别人走不通是别人的事, 而自己够聪明够努力就成功了。可是不要忘记, 自己也只是个普通人, 甚至资源资历都不如对方。我如此说, 并非要人不去创业, 而是真的要准备好一些, 贸然去跳海会很难看。记得某VC说, 创业失败, 对VC来说损失的不过是金钱, 而对创业者来说损失的是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何况很多人没有投资, 损失的还有自己的所有积蓄。话题太沉重, 说一个冷笑话吧:有个人每天晚上都做同一个梦, 依稀记得梦里有一个伟大的发现, 会改变人类的命运, 可是一醒来就忘记了。于是他在床边准备了笔和纸, 决定把梦记下来, 第二天他一看, 纸上写着:香蕉大, 香蕉皮也大。人生的很多故事不外如此吧?

篇4:成功“学生老板”讲创业经历

在上海,大学生创业已不是新闻,每年毕业时节,各高校都会诞生一些“创业英雄”。几年下来,这些一度引领风气的“弄潮儿”在市场上拼搏得顺利吗?记者请来了几名比较成功的“学生老板”谈谈他们的创业经。

他 一 边 读 研 一 边 创 业

“请不要在报纸上登出我的全名”,面对记者的采访,曾经创立全市第一家由创业基金扶持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小余提出这样的请求,在他看来,客户很有可能因为知道他“初出茅庐”而对他的企业缺乏信任感。小余现任索创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在由10多人组成的团队里,还有和他当初一起创业的3名同学。

第一次创业发生在他毕业前夕。2000年4月,小余即将从上海交大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这时,他已经得到了多家单位的录用通知,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待遇非常不错。就在这时,市政府启动了一个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计划,当时正好有一个电子工程系的同年级的朋友自主开发了一套叫“DSP数字音响”的科技项目,通过数字信号传输来降低成本,在民用和工业市场上都有一定需求,一直持有创业想法的小余和他一拍即合,成立了创业小组,并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计划,最终幸运地成立了第一家由创业基金扶持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就在此时,小余的朋友可能因为家庭、资金、经验、人员和市场等原因退出了,就这样,第一次创业在鲜花和掌声中无疾而终。随后,小余选择了直升读研,不过,他仍然做着他的创业梦。

2001年,小余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在市科技创业中心的帮助下,和5名同样是在校研究生的同学合股,共同成立了现在的索创公司,在市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成立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当时在校生还不具备创业条件,小余通过校学生处和徐汇区工商局特批成为公司的法人代表,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生老板”。公司的定位主要为国际资格认证培训,如注册金融分析师和注册金融策划师等,他介绍道,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培训和咨询行业前期投入不会很大,风险也不会很大,没有做实业或者贸易对资金的巨大压力。

万事开头难,小余做了老板之后,才发现开公司是件很繁琐的事: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科技企业认证、办公场地装修等等,每一项都得自己跑。好在几名创业者都比较团结,对谁干得多干得少,以及报酬都没有太计较,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候是忙碌了一天之后,聚在学校食堂里点几个菜,喝点酒,交流想法的晚餐时间。由于还是学生,他们经常上午上课,下午见客户,晚上写报告。虽然辛苦,不过他们都认为很值得,毕竟这是自己的公司啊!

创业的路上满是坎坷,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差点让这个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当时国内中式快餐连锁企业中的巨头“永和大王”起诉索创,认为他们仿冒了自己的商标,索赔22万元。原来,小余公司的网站技术人员在工作时发生失误,将本该刊登的“永和豆浆”的内容写成了“永和大王”的内容,而标题却还是用了“永和豆浆”。这是两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一向是水火不相容,索创这次因为不小心趟入了混水。当时公司还处在推广期,正在肆虐的“非典”已经让几乎所有的业务停滞,22万元足以压跨这个小企业。小余没有在困境中气馁,聘请了律师积极应诉,经过4个月的调查取证和诉讼程序后,法官最终认定,索创只需承担网络侵权的责任。

目前,小余企业的业务正处于上升期,营业场所在不断扩大,并且还在外地设立了分部。小余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协助团市委等部门成立上海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以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并走上创业之路。

他 要 到 德 国 开“中 餐 麦 当 劳”

6年创业6次,现在拥有3家公司的黄海已是个年收入过百万的中产阶级了。当年免试直升复旦理科基地班的他可谓天之骄子,但在大三那年,他却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校文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业之路。回顾这些年经历的风风雨雨,黄海感慨万千。

黄海有句“名言”:“人生分为两大阶段——为别人打工和为自己打工,就算拿到了文凭也只是获得了为别人打工的机会,我何不直接为自己打工呢?”于是,大学期间已在实验室积累了许多经验的黄海休学后和一群朋友合伙开了一家主攻指纹识别技术的软件公司。因为需要负担员工的工资,因此虽然有了收益但黄海几乎没有赚到什么钱。两年后,带着一句“或许是我想得太简单了”,黄海选择了离开。此后的几年,他又和朋友开了两家与数字视频技术相关的公司,但屡做不顺。第一家公司维持了半年后就宣告解体,另一家虽然技术成熟但因为产品始终难以成型,让黄海在经历了屡次失落后终于决定忍痛放弃。2002年时,他终于稳定下来,开始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

现在除了和另外两个朋友一起研发可以过滤色情网站的ADSL调制解调器软件之外(这项技术在04年获得了专利),黄海还自己开了一家数码彩扩机软件公司和一家电脑设备贸易公司,三家公司都已走上了正轨。由于只需进口产品1/2到1/3的价格,并可使照片拥有稳定的高质量,他的彩扩软件在业内早已小有名气,今年柯达也向他发下了200台机器的订单。

对比现在的成功和创业之初的艰辛,在商场上已被磨砺成熟的黄海总结了几点经验。“对学生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困难恐怕在于技术与产品的转换。”实验里的研发只能验证某项技术是可行的,但除此之外还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着一项产品的形成。首先,产品的质量必须稳定,不能指望顾客能像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一样随时拆修。其次,还要考虑到产品在脱离实验室后对各种环境的适应问题,以及是否拥有足够友好的界面等等问题。“我最初参与的几个项目就是因为对技术转换到产品的工作量估计不足,所以中途遇到了许多困难。”

另一个可能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便是“人”。在目前的形势下,特别在高科技领域,要想一个人单干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就成了创业成功的关键。

目前,事业有成的黄海正准备向餐饮业进军,并把视野投向了国际市场,计划从德国起步开出像麦当劳一样有名的中餐快餐店。

编者点评:

创业的压力远比想象的要大,不要因为年轻气盛,就把什么都想得很简单,用我们的思想去看问题,那样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承受不住。只有我们正确面对创业,才会使自己在再创业中冷静地分析问题。

篇5:创业成功人士的经历精选

大一花光积蓄购6只龟饲养

莫枢伟饲养石龟的场所为家庭式仿野生模式。在一栋出租屋里,利用三层建龟池、孵化场所以及铁架式养龟槽等,出租屋楼顶共打造18个养龟池,分喂养区、产蛋区和水池区,每个池都种植植物以遮挡太阳。整体构造是莫枢伟独自一人花费8个月时间亲手打造的。

莫枢伟每天为龟池换水、隔天傍晚喂养、检查产蛋区,以及随时留意刚孵化的龟苗健康情况等。谈起养龟创业的开启,时间追溯到2008年。当时莫枢伟读大一,无意之中浏览了养龟的视频,于是他就上网搜索养龟资源,看到了一个买卖的交易平台,让莫枢伟很为心动。

莫枢伟仔细观察了该平台几个月后,发现养龟的龟苗交易价格从80元翻到160元,“真的有那么好赚吗?当时心里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莫枢伟说。于是大一暑假,他只身一人坐了6个半小时的车,来到养龟地茂名沙琅镇一探养龟行业火爆的真实。

“我利用3天时间在养龟市场进行考察,供应商、旅店和大型养殖场来回跑,并到大型的养龟场里参观,发现网上的信息是真的。”莫枢伟心动了,于是掏出了携带的1.6万元,那是他兼职赚回来的全部积蓄,购买了6只拥有6年龟龄的石龟。

家人对养龟创业从反对到支持

用了全部积蓄买了6只龟回来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莫枢伟依然在前院打造一个临时养龟池。1年后,该6只龟产下18只蛋,但是由于自己没有掌握孵化技术最终没有成功孵出小龟。

在大二、大三两年里,莫枢伟依然每天浏览大量的养龟帖,学习养龟知识,当时龟苗的市场价格又上升了。“曾有人联系我想用3万元,购买我那6只龟。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养龟能有出路。”莫枢伟说。

大学毕业了,家人一致认为莫枢伟要找一份正当职业,不少邻里认为莫枢伟留在家里对着乌龟玩物丧志、不懂事。当时莫枢伟下定决心,无论家人如何反对,自己都要去创业。

“创业一要有资金,二要有场地。”莫枢伟说,解决这两个因素是创业的开始也是关键。正当莫枢伟着急时,他的舅舅说服了莫枢伟父母,最后答应给10万元作为创业的开始。莫枢伟决定选择奶奶家作为养龟场地,于是莫枢伟开始做泥水工,打造养龟池,自己一个人挑这几百斤的沙泥走上3楼,从早上7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整整做了3个月,花了1万元的临时养龟池最终打造完毕,他又用仅剩的9万元全都买了石龟。

常为养龟老前辈打短工学技术

“当时一共买了430只。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活率并不高,损失有50多只石龟,于是我就不断地找前辈了解经验,并到老师傅家里免费打短工并学习。”莫枢伟说,他加入了东莞市龟研会,在那里学习了养殖技术、如何引进品种等。莫枢伟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习模式让养龟事业很快有了起色。现在,养龟场年产量达1000至2000只龟苗。

莫枢伟说:“家里对我有信心,接下来我将正式从家庭式仿野生养殖转变为池塘养殖。租了30亩地,打造了3个鱼塘作为养殖的地方。”

篇6: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

在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命运把董明珠推向了另一个轨道。

在她看来,这辈子最大的转折点,是丈夫的去世。“如果不是这件事,我不会走现在这条路。如果他在,也不会同意我去珠海。”她说。丈夫在儿子2岁时病逝。

数年后,董明珠孤身一人来到了珠海,后来加入了格力。那一年,她36岁,她的儿子东东8岁。那时的格力还叫海利,是一家投产不久、年产能约2万台的国营空调厂,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做空调组装。

她在格力的第一个岗位是销售人员,被安排负责安徽市场。到合肥的第一件事,是向当地一家拖欠了42万货款的经销商追债。

董明珠锲而不舍天天去找那个经销商,经销商却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每天等到对方下班,董明珠只好一个人回到旅馆。再后来,那个经销商干脆避而不见,这激起了董明珠的犟脾气,天天去“堵”,终于有一天把他堵在办公室大叫:“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经过40天的斗智斗勇,饱尝冷落、戏弄和欺骗后,董明珠终于追回了货物。再后来,格力在淮南的市场被打开了。在芜湖、铜陵、合肥、安庆,董明珠都打开了局面。仅仅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1600万元,她一个人的销售量占整个公司的1/8。

董明珠说,那时候很多人会指着她的背影说:“看,那人是富婆。”

篇7: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

董明珠的工作没有时间概念,甚至做饭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工作。因此在她看来,在家做家务就很幸福,只要有时间,董明珠都会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快走,这也是她唯一的消遣。也常有人劝董明珠不要这么辛苦,保重身体更重要。但是她却觉得,保重身体很轻松地活到100岁,没有价值。如果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她宁可少活十年。

董明珠这次来上海,是参加红颜会“天下女人”庆典。女性,已经是商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董明珠、杨澜等一批女企业家在上海聚在一起,研讨女人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来源于工作还是来源于男人。

董明珠描述了几个她眼里的幸福时刻。

有一次病了,董明珠住进了医院。这是她难得的休息时光,身体用自己的方式逼迫董明珠休息一下。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董明珠想,“出院就不干了,好好休息吧。”可是真出院了,一进格力工厂,她只觉得浑身又来劲了。“这就是幸福。”

还有一次,董明珠出国过海关时,竟然被有些人认出,说你是格力的老总吧。“我觉得这个价值是无限的,这就是幸福。”

对于成功的女高管,董明珠认为她们和普通人没什么不一样,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点追求。女高管与男高管在处理问题时的差别,也是常常被问到的问题,但董明珠认为,解决问题只有方式的差别,并不是温柔或者强硬就可以让事情得到解决。而她,绝对是一个强硬派的领导者。同时,她也是一个把总经理的职务当做责任和负担的领导者,为此,她凌晨五点起床,半夜两点还没睡,几乎没有其他爱好。

她认为男女之间没有优劣势。如果一个女性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收获更多的可能是同情,而不会有过高的要求。成功,是由做事情的对与错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性别。虽然大多**人会有生育的阶段,但董明珠认为这样的特殊时刻不能代表一生。她认为职场女性首先就是要会做人。会做人,就是尽职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这就是目标。每一个岗位都做得比别人好,受到别人的尊重,由于尊重,职务就会发生变化。

篇8:陈俊:创业成功没有捷径

20年后, 那个因为没钱睡过露天草地的小伙子, 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就是东莞市汇创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俊。

于艰难中求索

1988年, 由于家境贫寒, 陈俊高中毕业后, 先后在应城市鞋厂、皮件厂上班, 月工资68元, 让养家糊口的陈俊捉襟见肘。陈俊结婚的时候, 彩电2000多块钱一台, 妻子很理解她, 只买了一台黑白电视。陈俊觉得挺愧疚。男子汉大丈夫, 买一台像样电视都做不到, 甚至连养家糊口都困难。1991年, 他带着媳妇, 背井离乡, 到深圳打工。那时打工的动力, 主要还是为了给小家添一台彩电。当时, 月工资500港币, 这样打一年工, 起码够买一台像样的彩电来补偿妻子了。然而, 外资企业招工有周期性, 陈俊不能马上进入新科电子厂。漫长的等待, 让他花光了手里的钱, 剩下的日子要靠亲友接济度日, 陈俊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艰难。他开始四处找工作。一个月后, 他来到一个鞋厂门口, 自己做过鞋, 于是, 他写了一封自荐信, 让保安转交主管经理。保安应付地接受了请求, 把信丢在一边桌子上。一直到快下班的时候, 保安还看他还等在大门口, 心软了, 赶紧把信交给了经理。经理马上就接待了他。因为他是内行, 第二天就上班了。

9月, 新科开始招技术人才, 陈俊通过了面试, 两天后上班了。新科成为他事业发展的崭新起点。

在打工中学习

陈俊在新科一干就是十多年。

陈俊刚进新科的时候, 技术水平一般。下班后, 他琢磨这一天工作的进展, 哪些做得很好, 哪些做得不足, 还有哪些地方与别人相比有差距。为了弥补差距, 他就在每天晚上7点钟后义务加班到12点, 对白天不懂的东西虚心向晚班的同事请教。3个月之后, 他已是整个车间尖端的专业人员了。他收获了比待遇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 要想做成一件事, 做好一件事, 自己要勤奋, 肯学习, 不要怕吃苦, 怕吃亏。试看今天的年轻人, 几乎少有喜欢加班的, 更别谈免费加班了。

当时公司有个鼓励措施, 如果你的技术水平连续几个月保持一个相对优秀的水平就会跟你评级。A级就会比普通员工多拿120元补贴, B级就多80元, C级就多40元。于是他决定去争取评为A级, 拿到这120元。当他问及这次评A级有没有他时, 经理说了一席让他记忆深刻的话。经理说:“有。你确实做得够优秀。但你的优秀在你跟我谈话的这一分钟就没有了。因为从管理的角度说, 这个东西不允许你来跟我要或讲, 你只能做好。如果领导不给你那是领导管理的失误;如果你要, 就给你了, 那就是领导管理的失当。”陈俊明白了, 他需要的依旧是继续脚踏实地去做事, 而不是斤斤计较, 不是骄傲自满。从那以后, 陈俊再也不去争一些名誉上的东西。他相信, 如果他做得够努力、够优秀, 别人一定还是可以看见的。所以, 即使他做组长的时候, 其他组长工资比他高, 而他做的组成绩比别人好, 他也不会跟主管讲这些, 更没有去抱怨什么。因为他相信, 如果是个英明的主管他会看到这些的;否则, 就算你说了又有何用。就这样, 陈俊一直任劳任怨地在新科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直到后来他做到高级主管的时候, 这个时候轮到他的工资是同职位中最高的。

此外, 让陈俊受益很多的还有新科组织的各种培训。新科公司会经常邀请外面相关机构的讲师对员工进行培训。譬如, 香港方面的机构会定期针对提高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 另外公司内部也有针对各个岗位的不同的针对性培训。这些培训, 有管理的, 有职业技能的, 也有为人处世的。陈俊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从而从中获取新知。而作为一个仅仅高中毕业的青年, 陈俊能在新科公司不断进步, 除了他的勤奋、踏实, 还得益于他爱学习, 追求进步。也正因为如此, 在进入新科一年半之后他就升组长, 不到三年他就做了主管, 后来他又升任高级主管、经理等职。

事实上, 在新科的经历和学习, 陈俊至今都觉得受益匪浅。因为公司里面的管理者很多都是日本、美国等国外的, 此外还有很多留美、留德及毕业于清华、北大的一些管理人员, 他们大多拥有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所以, 在新科, 陈俊勤奋、诚恳地学习, 也确实学到了很多管理经验。这对他后来走出新科, 自主创业也是大有裨益的。

追求, 永不止步

2006年7月, 陈俊自己创业了。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刚出来的时候, 4个人合伙拿了175万投资, 办了一个小型的加工厂。其他三个人还留在一个单位上班, 只有陈俊辞职, 负责管理工厂。然而, 他此前并没有独立管理公司的经验, 尤其是缺乏销售经验, 当时别人的公司生意很好, 而陈俊的公司却没有生意。初次创业, 竟面临如此危局, 陈俊焦虑万分, 一个半月瘦了30斤, 以致一次他突然吐了一口血。

陈俊仍然苦苦支撑。终于, 一个月后, 一个熟悉陈俊的客户在无锡开厂, 需要很多生产设备, 最终找到陈俊, 公司终于迎来了转机, 起死回生了。

公司能转危为安, 这也与陈俊的经营和定位有关。他深知科技在21世纪的力量, 也深知我国对科技产业的重视。所以, 他一开始就没打算走别人一般会选择的、容易上手的、普通产品生产加工的老路。虽然公司小, 但他决定做科技含量高的。有一次, 日本著名的NHK公司的采购人员到陈俊公司来, 让他做汽车平衡杆的带压模具。该模具有一个表面处理, 国内很多企业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陈俊专程到华南理工大学请专家做表面处理的试验, 直到做出理想的样品。尽管如此, 这个大公司依旧每年给陈俊公司不到一万美金的业务, 但陈俊并没有因此就降低质量要求和服务态度。最终, 陈俊的诚意打动了该公司。原来, 经过3年的考察, NHK公司觉得陈俊公司完全合格, 并认为是他在中国最好的合作伙伴, 所以把陈俊的公司列为他们最大的供应商, 业务量从以前的一年一万美金到后来一个月至少10万美金。

陈俊后来总结说, 正是由于没有从过商, 没有一般商人的精明, 而主要是依靠出众技术和诚信经营, 才使得他后来赢得信赖, 赢得更大合作的一个理想局面。金融危机的时候, 由于4个股东的意见不统一, 陈俊单独在做, 他依然坚持技术领先, 诚心经营。

如今, 汇创机械虽不大, 但技术在行业内是先进的, 综合性比较强, 能做的东西很多。2010年下半年, 整个外部经济环境不是很好, 但他的公司反而订单增加了。

大道至诚

陈俊谦逊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勤奋、不断学习、诚实。

一个人的诚实尤为重要。陈俊很喜欢一句话:“财上平如水, 人中直似衡”, 意思是说人们在财富面前是平等的, 你要用很公正公平的方法和心态去赚钱;奸商做生意只能做一时, 儒商做生意是一世。对做企业的人来说, 赚钱是一个目的, 但远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珍惜。中国的企业很少有像飞利浦那样能做百年老店的, 就在于中国少有那种能心怀虔诚去经商的人。尤其是当代, 很多企业做大做强之后, 赚钱的机会也多了, 就转向炒股票、做房地产等来钱快的项目, 有的甚至放弃自己已有的品牌。中国有个统计, 一年如果注册一百家企业, 三年之后就倒掉50%, 五年之后又倒掉70%, 十年之后这一百家企业可能只有一两家了。这显然是不健康不合理的。

陈俊却是心怀虔诚在经商的。他重视科技和实力, 重视品牌的经营。他在生活中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会跳舞。陈俊做生意是用技术和实力, 而不是交际, 他需要别人尊重的是他的技术和实力, 是他的劳动成果。他也相信别人最需要的还是好的产品、服务、价格。虽然偶尔陪吃饭、喝酒, 但那不是主要的, 商业交往更多的还应该是真诚。

此外, 陈俊还很重视家庭的和睦。如果一个人不良习惯太多, 就可能导致家庭不稳定。何况, 这个世界诱惑很多, 但做人都有基本的原则和底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成功创业经历】相关文章:

成功人士创业经历07-05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08-19

于东来的创业经历及成功历程04-23

成功创业07-13

成功创业09-06

成功创业实例04-29

创业成功故事05-03

成功创业名言07-18

创业成功法宝06-14

创业成功的诀窍05-26

上一篇: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作文800字下一篇:策划专员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