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2024-07-21

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通用8篇)

篇1: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2、发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

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泌尿道感染。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留置尿管≥3天的住院患者。

三、监测指标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

四、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

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说明:

1.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2.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104或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3.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五、监测方法

(一)监测前的准备

1、监测开始前对相关科室的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对参与该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及正确采集泌尿系统感染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

(二)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保证住院患者留置尿管泌尿系统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住院医生

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1次/周尿常规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做培养;若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做好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相关宣教和指导。

2、病房护士

做好留置导尿患者监测表格的登记;做好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相关宣教和指导。

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三)泌尿系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尿常规检查异常时,应结合尿培养进行诊断性检查。

1、导尿标本的采集

采集原则: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可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室温下尿标本耽搁稍久可导致尿内细菌浓度明显增加而影响病原菌与污染菌的区分。不能立即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四)调查登记方法

1、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到病房了解留置导尿患者情况,每月收集病房护士填写的“留置导尿病人治疗护理评估表”进行统计分析。

2、病房护士登记“留置导尿病人治疗护理评估表”及“留置导病人每日评估表”,信息可从患者病历中、床旁调查中及与医生的交谈和追踪调查所得。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获得。

六、有关指标的计算

1、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观察期间尿道插管病人中泌尿道感染例数×1000

观察期间尿道插管的总日数

七、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认真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3、每月汇总每季度总结分析,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相关科室、人员反馈。

4、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

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

泌尿道感染占全部急、重症病房医院感染的31%,是急、重症病房医院感染最常见类型。

尿路感染的病例多与导尿有关

其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近年来,念球菌的分离率日益增多

发病机制 在导尿管插入时,细菌进入膀胱

尿道周围或肛周细菌沿导尿管外表面有外腔迁移进入膀胱 导管护理违章操作后细菌从排泄袋沿着导管内表面游入膀胱

干预要点

1、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选择合适的导管

——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插管。——限制导尿的持续时间,尽早拔除导尿管

——根据临床经验,病人评价与预期插管时间选择不同导管 ——记录导尿管插入和护理情况

2、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和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插管前,应清洁尿道口并消毒会阴 ——插管时戴无菌手套

——使用单次使用包装的润滑剂,减少尿道损伤与感染

3、保持密闭的集尿系统

——非必要时,不打开密闭系统

——保持引流管道系统的自由流动,接尿袋置于病人膀胱水平以下,但不接触地面

——不能维持引流时,如活动或搬运时,应夹住引流袋,一见能引流时应尽使去除钳夹

——应用无菌技术留取尿标本

——及时排空引流尿袋,保证引流通畅,预防返流,不同病人分开使用清洁容器,预防尿袋与容器接触

——尿袋中不需要加抗菌或抗微生物溶液,非必要时无需更换导尿管或更换导尿管作为常规工作的一部份。

——常规个人卫生是维持尿道口卫生所需要的 ——膀胱冲洗,灌洗不能预防导尿相关感染

留置导尿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监测登记表

科室:

床位:

住院号:

姓名:

性别:男 女

年龄: 岁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入院诊断:

1.2.3.院内感染:是 否

感染日期:

年 月 日 危 险 因 素

基础疾病:

1.昏迷

是 否

2.糖尿病

3、躁动

是 否

接受手术: 是 否

使用皮质激素: 是

否 有皮肤破损:

是 否

有远距离感染:

是 否

动静脉插管:

否 膀胱冲洗 :

是 否

膀胱冲洗次数:

次/日 导尿管更换次数:

膀胱冲洗选用品种:生理盐水

抗菌药物

其他

尿道口清洁: 是

导尿管堵塞:从未发生

曾发生

次 插管日期:

拔管日期: 抗生素使用名称:

抗生素使用天数:一联 天

二联 天

三联 天

四联以上 天 距留置尿管前最近一次尿常规结果:

检查时间: 病原学检查:

病原菌:

送检时间: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月**日

篇2: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各科、股室、门诊部、永康分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4.5.6.2条款要求,将对住院患者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为重点,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

一、实施方案

(一)住院重点疾病

请临床各科室做好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的数据统计,每月有分析评价内容。每季度将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率例数上报医务股。疾病名称见附件1。

(二)住院重点手术:

请手术科室做好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天)非计划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数据统计,每月有分析评价内容。每季度将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天)非计划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上报医务股。重点手术名见附件2

(三)麻醉

麻醉科每月做好麻醉总例娄、麻醉复苏管理、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等检测登记,并有分析评价内容。每季度将

1、麻醉总例数:全身麻醉例数、其它类麻醉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

管理例数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每月有分析评价内容,每季度上报医务股。

(四)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手术科室每月做好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及术 并发症导致死亡例数,对术后并发症及因并发症致死率上报医务股。择期手术并发症见附件3。

(五)其他

临床所有科室每月做好住院患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登记,并对每例事件有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每季度上报医务股。

附件1重点病种:

1.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 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 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 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2.前列腺增生 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3.肾衰竭 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

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16.急性胰腺炎 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主要诊断ICD10: 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

附件2有以下七类手术及 ICD-9-CM-3 编码:

1.甲状腺切除术 ICD-9-CM-3:06.2;06.3;06.4;06.5。

2.半月板摘除术 ICD-9-CM-3:80.6。

3.子宫摘除术:ICD-9-CM-3:68.3;68.4;68.5;68.6;68.7。

4.剖宫产术 ICD-9-CM-3:74.0;74.1;74.2;74.4;74.9。

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 ICD-9-CM-3:53.0;53.1。

6.阑尾切除术 ICD-9-CM-3:47.0。

7.乳腺手术 ICD-9-CM-3:85.4。

附件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1)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

(2)手术后伤口裂开

(3)手术后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

(4)手术后出血或血肿

(5)手术后髋关节骨折

(6)手术后生理与代谢紊乱

(7)手术后呼吸衰竭

篇3: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86例留置导尿患者, 其中男性347例, 女性239例, 年龄25~87岁 (平均59.5岁) 。原发病包括前列腺增生及肿瘤、糖尿病昏迷、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外科手术前插管等。

1.2 前瞻性护理措施

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成立医院感染质控小组, 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留置导尿患者的特点, 围绕医院管理、护理操作、消毒方法、留置时间、抗生素应用等进行分析, 确定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 由专人每日到病区监督, 每月考核, 考核结果纳入奖金评定。 (2) 加强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疾控宣教, 提高医护人员感染质控意识, 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3) 留置导尿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插管后尽早拔管, 尽量减少膀胱冲洗的次数。 (4) 护理操作前认真洗手、戴口罩及手套, 减少感染机会。 (5) 加强导尿后的护理, 使用一次性集尿系统, 保持尿管通畅、尿袋须每日更换, 先消毒再分离导尿管。 (6) 每日用0.5%碘伏清洗消毒会阴部。 (7)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1.3 尿路感染监测

常规留置导尿管, 一次性无菌尿袋与尿管的连接处以0.5%碘伏消毒, 随后以5mL注射器无菌留置2mL尿样, 取样时间为留置导尿开始时1次, 随后每3天1次。检测方法为:取0.1mL尿样接种到球脂培养基上, 37℃恒温培养48h, 对鉴定菌种进行常规分离, 若G+球菌数≥104cfu/mL, G-杆菌数≥105cfu/mL, 则判定尿路感染。

注:χ2检验为组间两两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统一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法,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路感染率

586例患者中有37例发生尿路感染 (6.31%) , 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尿路感染的时间分布

本次研究中, 留置时间≤3d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1.09% (3/276) ;留置时间4~15d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5.94% (12/202) ;留置时间15d以上的患者尿路感染率则达到了20.37% (22/108) 。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 P<0.01) , 见表1。

3讨论

留置导尿术是一种基本临床诊疗技术, 可用于住院患者观察病情, 以及急诊患者的救治。但留置尿管易引起逆行性尿路感染, 其在医院感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约为20.8%~31.7%, 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医院内感染类型。而超过70%的医院内尿路感染发生于留置导尿患者。导尿管对人体来说是异物, 导尿术则是一种侵袭性操作, 导尿管长期留置于尿道膀胱内, 破坏了正常的尿道生理环境, 严重减弱了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功能及膀胱的细菌冲刷作用, 最终导致感染[3]。

本次研究显示, 留置导尿时间不同, 尿路感染的风险也有所不同。留置时间3d以下、4~15d、15d以上的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09%、5.94%、20.37%,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尿路逆行感染的发生风险与尿管留置时间呈现正相关, 随着留置尿管时间延长, 尿路感染率也随之增加。据既往报道显示[4],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几乎全部发生菌尿, 对此类患者实行预防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减少留置导尿时间, 才是降低尿路感染风险的合理措施。然而, 严格无菌操作, 常规进行尿管护理和应用抗生素, 仍是减少尿路逆行性感染的必要措施。

总之, 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越长, 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越大, 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留置, 同时缩短留置时间, 同时, 留置导尿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消毒, 操作规范, 并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显示, 我院采用的前瞻性护理措施, 科学合理, 安全可靠, 有效降低了尿路感染率, 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Nicolle LE.Catheter-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the once andfuture guidelines[J].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10, 31 (4) :327~329.

[2]金凤财.0.5%碘伏预防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23) :85~86.

[3]施娟娟, 钱小毛.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3) :475~477.

篇4:对门诊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有创护理操作技术之一[1]。门诊留置尿管就医患者多见于脑血管后遗症长期留置尿管、前列腺增生症等相关症状患者、定期到医院更换尿管、出现排尿困难的急性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护理不当极易产生诸多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浪费财力。有必要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以达到对门诊留置尿管患者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引发尿路感染因素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有些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经常自行预防性服用抗菌药物致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使耐药菌株迅速增长,引发尿路感染难以控制[2]。

尿道损伤:导尿术是一种侵袭性操作,插管过程中有损伤尿道的可能性,破坏尿道的上皮细胞,使细菌侵犯尿道黏膜而致感染。

导尿管本身的因素:导尿壳垢形成致导尿管堵塞,这在长期保留尿管的患者中常见。尿管堵塞后使尿液引流不畅或尿液从尿管旁渗漏易引发尿路感染。

导尿管选择:导尿管粗细影响尿路感染的发生,细的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性小,但尿液混浊或有沉淀及凝块易形成导尿管堵塞,长期留置尿管者为引流通畅应选择口径大的导尿管。

留置尿管时间:持续长期尿管置于尿道内,可破坏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削弱尿道黏膜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影响膀胱对细菌的冲刷作用,细菌容易逆行引发感染,拔除尿管后仍可诱发尿路感染。

尿液逆流:留置尿管期间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间隔开放,不使引流袋或集尿袋高于膀胱水平,防止尿管内尿液逆流引发感染。

会阴不洁:每天必须进行会阴部清洗,特别是尿道口周围不应有血迹和分泌物,这样能减少尿道口的细菌总量,从而起到了阻止细菌逆行的作用。

冲洗膀胱后黏膜出血:长期留置尿管者或尿沉渣多,膀胱冲洗滴入速度过快,压力过高及药物对膀胱黏膜的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低压慢速膀胱冲洗,可碱化尿液,减少结晶,且不会刺激膀胱黏膜,能有效防止出血的发生。不鼓励常规行膀胱冲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拔管后尿潴留:患者由于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逼尿肌过度松弛,拔导尿管后容易出现尿潴留,尿道损伤出血和脱落上皮细胞堆积等加重尿潴留,尿潴留又易导致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术

导尿管的选择:初次留置導尿管,应选择较细的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一般选择14号或16号,长期留置尿管、尿道口松弛者可以选择18号导尿管。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尿管。导尿管的材质首选不易形成生物膜的超润滑导尿管[3],操作时首先要充分润滑尿管。

导尿术操作:护士导尿时,无菌技术操作不正规或消毒不严格均可将尿道口的细菌带人膀胱造成菌尿,拔出的尿管反复插入、尿道口消毒不严、污染的导尿管重新插入易形成尿道上行感染。操作者应动作轻柔,插管过程中用力均匀、适中,避免操作损伤尿道黏膜。导尿管插入长度应见尿后插入6cm以上可保证气囊完全进入膀胱,扩张气囊后轻轻拉出至有阻力感即停止[4]。

尿管与集尿袋的连接:导尿操作先连接气囊导尿管与集尿袋,然后再按以往的顺序进行导尿,既科学合理,又无菌操作[5]。

注意尿管有无尿液外溢,若有此现象多数为气囊变小,应将原气囊液抽出再重新注入生理盐水20ml,保持气囊充盈,一般不会发生脱管现象。

尿潴留患者1次放尿量不应超过1000ml,避免大量放尿引起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并防止膀胱内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6]。

留置尿管的时间: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尿管留置的特异性感染,急性尿潴留导尿患者一般为留置2~3天拔管。留置尿管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应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预防导尿管伴随性感染发生。

拔除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有气囊内液体抽不出,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尿垢形成附着气囊外壁等。气囊内液体抽不出时可剪断气囊尿管Y型分叉处放液成功后,拔出尿管。

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

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讲解留置尿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充分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掌握留置尿管的护理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尿管的护理:采取直观方式向陪人传授有关留置尿管的护理方法。

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尿管的具体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包括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尿袋外口不接触地面且尿袋位置永远低于膀胱,避免尿液返流,保持引流通畅。②鼓励多饮水日摄水量1500~2000ml,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③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根据膀胱充盈情况每2~3小时放尿1次,放尿前轻压膀胱,通过压尿建立患者的排尿反射;放尿时提醒患者有意识排尿,产生排尿感,使患者有与正常排尿相似的感觉[7],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④尿道口的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每天用清洁水擦洗尿道口2次能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⑤集尿袋更换时间:为保持系统的密闭性应尽量避免尿管与集尿袋接头分离,单向活瓣集尿袋每周更换1次,普通无菌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较适宜。⑥尿袋裤:患者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集尿袋应妥善安置。指导家属用棉布在裤子的右侧大腿中上方缝制布兜,外出活动时排空尿袋中尿液,将尿袋放入制作尿袋裤布兜内[8]。

护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影响着护理操作结果,通过交流实现新知识的补充,并用新的知识指导实践是一个值得追求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娟,单君.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10,10(45):958.

2 吴俊霞,潘淑琴,王健斌.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1252.

3 胡祥芹.留置导尿临床应用进展.天津护理,2011,2(19):1-10.

4 白雪梅.男性导尿留置尿术双腔导尿管插入长度的临床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86-89.

5 马保侠.改变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顺序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17.

6 陈荣秀,曹文媚.实用护理技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

7 吴善凤,张营,蒋云飞.家庭随访对留置尿管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38.

8 李玥.尿袋裤的制作与应用.天津护理,2011,19(2):24.

篇5: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06-02

【摘要】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以排尿困难,尿频尿潴留、血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留置导尿是本病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插管很难一次性成功,造成尿道损伤,给病人带来痛苦。近年来我科通过利用5%利多卡因注入尿道口,或用利多卡因凝胶代替润滑涂抹导尿管,都可在插管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使导尿操作顺利进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留置导尿管 护理体会 探讨

一 尿管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尿管对于导尿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原则上要选择粗细合适、质量优良的尿管,以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硅胶尿管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尿道黏膜刺激小,更适用于需要保留尿管的患者使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尿管太细,没有足够的强度克服尿道阻力,导尿容易失败,且容易堵塞。尿管太粗又容易压迫尿道黏膜导致尿道上皮细胞坏死,诱发感染。F16尿管较好地兼顾了上述两点。因此选择了F16硅胶前列腺专用尿管,其尖部较细,略上翘弯曲,有一定硬度。这种尿管进入前列腺部尿道时,由于尖部的弯曲,很容易引导尿管进入后尿道。

二 导尿方法的选择

男性病人由于尿道长,有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导尿时困难大,病人较痛苦,如果尿管刺激引起尿道痉挛可能造成插管困难甚至失败。因此要在插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害羞、紧张心理,也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以松弛尿道肌肉,减轻尿道括约肌痉挛,减少阻力,避免损伤粘膜而导致出血,减轻病人痛苦。

三 留置导尿管注意的护理问题

3.1 插管时常见护理问题

3.1.1 插管困难:相关因素:①心理因素。因患者高度紧张或担心疾病的预后,可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此时插管,可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造成插管困难。②解剖因素。男性尿道全长16~22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上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其强烈收缩,增加了插管的难度。③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畸形致使尿道狭窄、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

3.1.2 尿道损伤:相关因素:①操作因素。操作粗暴或插管速度过快,润滑不够均易损伤尿道。②选择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根据气囊导尿管的特点,未注水时气囊位于导尿管前端3~5cm处,紧包导尿管外侧,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插导尿管时见尿液再插入2cm,导尿管头部刚越过膀胱颈进入膀胱,而气囊尚在尿道中,对于男性患者此时气囊正好位于膜部尿道,如此时向气囊内注水,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导致尿道损伤出血。

4、见于轻度意识障碍而烦躁较甚、置管后有自行拔管行为的患者。

3.2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常见护理问题:

3.2.1 尿液引流不畅:①尿管扭曲或打折。②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管道口及尿管内有尿垢或有尿结石形成。③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少,由于患者躁动牵拉尿管,致使尿管强行拉出气囊部入尿道。

3.2.2 引起尿路感染:①长时间留置导尿及操作损伤。②尿道口细菌定植③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

3.2.3 出现尿液外漏:①选择尿管太细。②尿道括约肌松弛。

3.2.4导尿管脱出:①气囊注水不足;②气囊破裂;③外塞松动,气囊慢性漏尿;④操作前没有检查气囊是否完整,而使气囊本身漏水;⑤气囊内注入了空气;⑥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尿管强行拔出;

3.2.5 尿管的固定:床旁引流袋勿固定太短、太紧,不利于病人的活动,或稍有翻动即牵拉过紧,导致气囊变形进入尿道损伤粘膜。

四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①尿道外口的护理:由于逆行感染是留置尿管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我们重视尿道口的护理,每日用0.1%新洁尔灭或0.5%碘伏棉球,(一般不使用0.5%的碘伏棉球,因为碘伏拔干性强,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尿道口周围皮肤干裂,我科曾经出现过两例。短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可以使用0.5%碘伏棉球消毒)常规消毒尿道口2次,清洗时注意将包皮翻开,冠状沟的污物要清洗,尿道口有血性及脓性分泌物流出时也及时清理。

②引流管、集尿袋的护理: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每月更换1次硅胶导尿管。集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膀胱高度,并且要妥善固定,防止因尿液逆流而引起的尿路感染。集尿袋定时排空,每2-3天更换一次。

③行膀胱冲洗:选择0.02%呋喃西林液500 ml行密闭式膀胱冲洗术,每日冲洗2次。膀胱冲洗时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鼓励患者每日摄入足够的液体,使尿量维持在2 000 ml以上,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观察尿液颜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④加强心理护理: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患者精神紧张或十分注意症状时,其不适症状明显加重。在护理中随时我们做好心理疏导,向他们详细介绍留置尿管的目的、意义及操作程序、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操作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同时教会患者通过慢节律呼吸、交谈等分散、转移其注意力。留置导尿期间应注意全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适当给予遮盖、无关人员回避、尊重患者的隐私,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留置尿管过程中更应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经常巡视病房,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感。

参考文献

[1] 官晓筠,王新荣。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及尿管脱落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农垦医学,2000,22(3):172。

[2] 黄香妹。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3(2):91。

[3] 甘永彬。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广西医学,2001,23(5):1287。

[4] 朱艳萍,吴渭虹,丁红,等。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20。

[5] 张凤琪.老年男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4:23.[6] 姚景鹏.老年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7.[7] 刘素娟,张来霞,史克华,等.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59.[8] 钟小蓉.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排尿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7.作者单位:250031 济南市济南军区总医院干部二科

篇6:中风患者留置气囊尿管渗漏的护理

关键词:老年,气囊导尿管,尿液渗漏,护理

双腔气囊导尿管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鉴于气囊导尿管结构的特殊性, 其原料为硅胶, 组织相容性好、对尿道黏膜刺激性小、气囊内固定不易脱落拉等优点, 但是如应用不当也可发生一些并发症, 增加患者的痛苦。常见的是患者在留置导尿管过成中出现尿液渗漏。我们通过对19例中风患者尿液渗漏的护理, 总结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医院内科住院需留置导尿中风患者265例, 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47岁;住院时间平均20.2 d, 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2.6 d。发生尿液渗漏19例。

1.2 原因分析

1.2.1 尿道括约肌松弛而致尿液渗漏

随着中风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大, 发生尿管尿液外漏的比例增加, 由于中风患者年龄的增长, 泌尿系统生理功能下降, 大多数尿道括约肌松弛及盆底肌肉松弛, 特别是中风的老年女性患者, 尿道长约3~5 cm, 直径约0.6 cm。尿管与尿道内口不能紧贴, 而造成漏尿。再者如果气囊内所注液体过少, 也会致使尿液渗漏, 气囊内所注液体过少或注入气体, 气囊形状为不规则。导尿管与尿道内口嵌合差, 易发生尿液渗漏[1];或导致气囊漂浮于尿道内口之上, 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当膀胱容量达到一定量时, 就会出现漏尿。

1.2.2 尿管引流不畅导致尿液渗漏

膀胱内有尿, 但尿管内无尿液流出。主要原因首先是尿管扭曲或受压, 引流袋放置不当或患者体位不当均可造成尿管受压、反折或扭曲。次之尿盐积垢堵塞尿管, 尿盐积垢的形成与留置尿管时间及是否合并尿路感染有密切关系。长期导尿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 膀胱残余尿的长期刺激亦可导致尿路感染。细菌及代谢产物、尿液中某些蛋白质及尿盐共同构成了包裹尿管的膜性结构, 从而导致尿管堵塞。

再者血块堵塞尿管, 插管动作粗暴或插管速度过快、润滑不够、气囊导管球囊尚未完全进入膀胱即向气囊内注水, 以及过度牵拉尿管均可造成尿道撕裂伤;长期留置尿管行膀胱冲洗时, 注入速度过快, 压力过高以及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也会导致大量血尿;膀胱本身疾病出血亦可造成血块堵塞尿管。另外是膀胱黏膜堵塞尿管, 导管内孔贴近膀胱黏膜时引流袋及尿管构成了一个封闭系统, 低于膀胱水平的尿袋对尿液有一个持续性的负压吸引力, 膀胱黏膜随着压力堵塞尿袋的侧孔时, 尿液就会从尿管旁边溢出, 尿袋与膀胱的落差越大, 堵塞的可能性越大。

1.3 方法

1.3.1 尿管引流不畅的护理及时处理尿管堵塞, 怀疑膀胱黏膜堵

塞可用注射器注入20 m L无菌生理盐水, 并变换体位。膀胱冲洗时应用生理盐水慢速低压冲洗, 以减轻刺激防止血尿产生。若有血尿存在, 可在膀胱排空后注入生理盐水100 m L加去甲肾上腺素8mg保留止血。若怀疑尿盐积垢堵塞尿管,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 可达到机械性“内冲洗”, 预防尿管表面结晶形成, 同时定期更换导尿管, 阻止尿盐积垢堵塞尿管。长期留置尿管者, 除每天定期用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外, 还应行2~3次/周使用5%碳酸氢钠100~200 m L冲洗膀胱, 预防钙盐沉积, 或遵医嘱, 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 以减少黏液分泌, 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1.3.2 尿道括约肌松弛而致尿液渗漏的护理

对于此类病人可选择较粗导尿管, 临床上对女性患者多用F14、F16导尿管, 本组中8例患者在更换粗导尿管导尿管后, 尿液渗漏消失。也可给予轻度牵拉尿管, 在我科女病人可用空瓶悬挂法, 取250 m L空盐水瓶一只, 长约2 m的包装绳一根, 将绳子一头紧系在空盐水瓶的颈口上备用, 另一头系在导尿管末端较硬处, 借重力垂直向下形成90°角牵引尿管, 一般1~2 h/次, 一次牵引后放松观察, 若无尿液渗漏说明效果好, 若仍有尿液渗漏者应保持牵引。本组病例中有5例病人行外牵引法治疗, 效果均很显著, 控制了漏尿。

1.3.3 气囊内所注液体过少的护理

尿时气囊内注水量要合适, 使用气囊导尿管, 在不使尿管脱出又有最佳导尿效果的前提下建议注入15~20 m L的水后轻拉, 当有阻力时, 再拉1~2 cm即可。

2 结果

19例尿液渗漏患者通过及时护理, 20例尿液渗漏得到控制, 2例漏尿减轻。

3 讨论

双腔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单、固定稳妥、刺激性小、清洁等优点, 近年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深受广大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喜爱。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 广泛应用于中风后排尿困难、尿失禁、昏迷患者的尿量观察, 但由此引起的尿液渗漏在临床中十分常见[2]。因此, 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过程中, 虽然引起尿液渗漏的相关因素很多, 但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漏尿, 只要我们严格遵循了操作规程, 掌握患者的生理特点及气囊导尿管的特性, 一定能减少尿液气囊导尿管渗漏。

参考文献

[1]吴显和, 刘惠, 刘珉币, 等.16F气囊尿管插入深度和注水量的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7) :590-591.

篇7: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

【关键词】妇产科患者;利多卡因胶浆麻醉润滑;留置尿管;膀胱冲洗 膀胱注水

为了减轻妇产科患者留置尿管的不适及减轻焦虑心理,提高护理综合质量,我院从2008年12月开始对妇产科患者需留置尿管的病人在利多卡因胶浆麻醉润滑下留置尿管,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妇产科病人,年龄19~68岁,腹式全子宫切除术15 例,卵巢囊肿切除术10例,剖宫产20例,宫外孕10例,其他5例。其中高龄初产妇3例,臀位8例,羊水少4例,疤痕子宫8例,双胎2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60例妇产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间年龄、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

1.2.2 留置、拔除尿管方式 两组病人均留置尿管前常规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均选用16号双腔导尿管,封闭式一次性贮尿袋,消毒液为碘伏原液。尿管囊内注入8ml注射用水。对照组在常规石蜡油润滑后留置尿管,常规拔除尿管。观察组在利多卡因胶浆麻醉润滑下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期间应用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16万U,或替硝唑250ml膀胱冲洗,每日两次,拔尿管时膀胱注生理盐水200ml后拔除。

1.2.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前的焦虑紧张情况、留置尿管时尿道口疼痛和膀胱刺激征、术后泌尿系感染以及留置尿管时间。

1.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方式留置、拔除尿管, 两组患者的心态、体征、泌尿系感染情况比较见表1。

从表1 可见两组患者插尿管前焦虑情绪、尿道口疼痛和膀胱刺激征等不适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泌尿系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比较见表2。

从表2可见, 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两组患者焦虑、体征对比结果分析 留置尿管是手术前或诊疗时的必要准备,目的是解决手术中的麻醉,手术操作时间长,避免副损伤,术后病人不能在数小时内自解小便,诊断治疗的需要。曾有报道病人越临近手术,焦虑程度越高[ 1 ]。影响焦虑的因素之一是医护人员及医疗环境,医源性因素也是影响手术焦虑程度的主要因素,往往微弱的刺激会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反应。从对照组可看出,在病区留置尿管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可增加病人的焦虑程度。而观察组病人由护士在诊疗前给予耐心的心理辅导,对将要进行的治疗作简单介绍,阐述治疗的必要性,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及安全感,消除将要进行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及焦虑。故两组患者产生焦虑的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利多卡因胶浆麻醉润滑下留置尿管,解除插管引起的痛苦。因此,插尿管时尿道疼痛、膀胱刺激征,两组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2 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及发生泌尿系感染对比分析 据报道:留置尿管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原因有损伤尿路粘膜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尿管接头处污染及尿袋高于膀胱区引起的逆行感染,尿管与尿道粘膜间的空隙也是微生物入侵的门户,留置尿管的时间长感染机会多等[2]。观察组在利多卡因胶浆麻醉润滑下留置尿管,避免了尿道粘膜的损伤,留尿管后叮嘱患者转床时不要牵拉尿管连接处引起脱落或使尿袋高于膀胱区所致的逆行感染,以及应用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16万U,或替硝唑250ml膀胱冲洗,每日两次,消除了有可能引起感染的带菌因素,拔尿管时膀胱注生理盐水200ml后再拔除,拔管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避免因拔除尿管后残留的菌体感染。相对缩短了留置尿管的时间。表2观察结果说明了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由此可见,在利多卡因胶浆麻醉润滑下留置尿管,并给予必要的处理,拔管时冲洗尿路,显然切断了以上可能引起泌尿系感染的途径。表1两组泌尿系感染观察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利多卡因胶浆麻醉润滑下留置尿管,并给予必要的处理,拔管时冲洗尿路,可预防或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志晶, 汤盛饮, 吴其常等. 手术前焦虑与心理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7) : 421.

[2]许 芬, 李乐华, 胡婉珍等. 留置导尿管发生菌尿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护理学杂志, 1997, 12(2) : 67.

篇8:82例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男性患者留置气囊尿管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82例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 82例患者首次留置尿管成功率92.,6%,无严重出血?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正确的选择尿管?熟练的操作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尿管 并发症 护理

1.一般资料

我病区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老年男性导尿82例,年龄60~87岁?其中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为78例,首次发生急性尿潴留的25例,再次或多次发生者57例,一次留置尿管成功者8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插管困难?8例因重度前列腺肥大行膀胱造瘘术? 2.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

2.1 选择合适尿管,导尿管的型号与患者年龄有一定关系,不宜选择过粗或过细的尿管,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也逐渐变弱,再加上老年患者尿道弹性减弱?相同年龄段患者中男性患者使用的产品规格略大?在临床中,对初次留置尿管者,老年人选择气囊导尿管以16~18F为宜?[1]

2.2 规范操作,提高导尿操作技能?插导尿管时,动作应轻?稳?准,遇阻力时不可粗暴插管,要关心?体贴患者,与其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切有尿管插至尿道前列腺部时阻力较大,不要强行插入,可采用丁卡因胶浆润滑尿管及向尿道口内挤入2ml,停留2分钟后再进行插管,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

2.3 插管前认真检查尿管及气囊的质量,为了保证充盈的气囊安全在膀胱内,导尿管插入22—24cm见尿后再进入8~10cm以上,即导尿管全部插入后,再给气囊注入生理盐水12—15ml轻拉导尿管,至拉不出为最佳位置?[2]

2.4 妥善固定好尿管,防止打折?扭曲?受压等,告诉患者更换体位时,动作要轻,防止导尿管被过度牵拉,损伤尿道粘膜,导致出血?如有堵塞,及时处理,并行密闭式膀胱冲洗?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自行拔出尿管?

2.5 尿道口护理每天1次:方法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及阴茎而后用碘伏纱布包裹阴茎头,可以减少尿道感染?多饮水,每天饮水量1500ml—2000ml,起自然冲洗膀胱的作用,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

2.6 尿管定时开放,一般2~3h开放1次,在放尿时提醒患者有意识的排尿,产生排尿感或排空感,选择膀胱充盈时为最佳拔管时机[3]?病人膀胱充盈时?有排尿要求时,先拔尿管,借助已建立起的排尿反射,一般能排尿一次成功?

3 总结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等排尿障碍的发病率随之增加留置导尿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护理手段?耐心细致的护理,熟练地导尿技术,严格的无菌观念,是留置导尿技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志芳.杨玲玲老年男性留置气囊尿管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33(10):178.

[2] 留置导尿管新方法在老年男性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5):13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相关文章:

住院患者的诊疗方案09-18

住院患者诊疗管理方案05-29

住院患者的诊疗方案09-14

住院患者09-01

农村住院患者05-31

超长住院患者08-03

住院患者请假条05-26

患者住院须知范文05-27

医院患者住院须知07-26

住院患者入院须知07-29

上一篇:梦里樱花作文900字下一篇:企业招投标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