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的优美文章:价值取向

2024-07-18

关于价值的优美文章:价值取向(精选6篇)

篇1:关于价值的优美文章:价值取向

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朝代名称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都是众人关注的对象。

随着学识的积累,我们这群大学生也遇到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困惑,感受到了庞大的队伍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是我们脱胎换骨的时期,很多人在大学蜕变,日趋成熟,也有少部分人走向堕落。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题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或关系中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他的突出作用是决定和支配主题的价值选择,所以对主体自身,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主题均有重大影响。

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

在我们的身边,已经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做小生意,他们和我们心中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想利用这次机会做一次大学生学习情况,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及其价值取向的调查,以便做好自己定位,为以后扬帆上海做准备。本着求实求益求教的态度,以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唯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为纲领性原则,我们作出如下报告:

正文部分:

(各选项后附带统计的百分比例)

第一角度: 职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的调查

作为社会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生存,劳动才能生存。一个人所从事的劳动种类就可以狭隘的定义为他的职业,因此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次调查的第一部分就是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自1995年开始,国家就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

职业价值观是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理论。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们需要与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评价。

下面结合我们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第 5 题你在专业学习之外,还参加哪些学习或培训:

□TOEFL、GRE、商务英语、高级10% 口译等外语类的培训13% □计算机的培训□职业能力培训如会计师培训7%□学习人文素养、道德修养课33%□没有参加任何培训 37%

第 7 题你觉得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

□加强对英语、计算机、第二外语和其他实用性知识的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38%□获得较好的成绩,评选奖学金、出国、就业时有优势 8%□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比赛,以增加经验,培养综合素质 17%□提高交际能力,拓宽人脉,为以后工作建立人际网 28%□其他 9%

第 20 题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趋向于:

□实用性 20%□功利性 21%□前面两者 21%□崇美善真 29%□其他9%

第 21 题你对哪一类信息最感兴趣?

□国家大事 16%□学术方面 19%□社会新闻 34%□娱乐头条 27%□其它 4%

第 22 题你对“人才”两字的理解是:

□有专业的知识技能 33%□学习认真刻苦 19%□有理想有抱负 33%□会做事会交际 10%□其他 5%

第 23 题面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你有何感受?

□很有危机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怎么办 22%□很有危机感,自己要更好的发展 43%□比较从容,同时更加努力 15%□我还没毕业呢,到时候再说 20%

第 24 题在闲暇时光,你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读书学习21%□体育活动 32%□逛街 11%□参加社团活动 13% □玩游戏 21% □其他 2%

第 25 题你对人生价值的看法:

□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与索取的统一 40%□只有实现社会价值才能体现个人价值 48%□其它 12%

第 26 题您的择业标准及您在择业时所关心的因素是:

□学习条件 8%□权力、地位及升迁机会 31%□工作收入 25%□工作环境地点 24%□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 3%□职业风险 5%□其他 4%

第 27 题你择业的目标是:

□关注社会 17%□关注个人发展 71%□其他12%

(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坏境几乎杜绝了大学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习惯性。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观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

第 28 题您希望到______地区工作。

□沿海大城市和经济发达 71%□农村 11%□西部地区 8%□没有要求 10%

(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但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大部分学生开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

第 29 题你认为你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最多选3项)

□爱情 60%□亲情 98%□友情 75%□事业 15%□健康 43%□名誉 32%□地位 15%□金钱 23%

综合以上题目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强烈对比:

首先,个人本位职业观对比于社会本位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个人的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自我意识、成就欲望、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市场经济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造就大学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也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关注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营造,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择业意愿,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本位的职业观对高校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带来了强烈冲击。

其次,竞争性职业观对比于以和为贵价值观。“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它容易导致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在竞争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他们多年的校园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中度过的,他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忘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忘记人类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协作而不断取得进步的。因而造就了一大批个人能力极强而团队协作能力很差的毕业生,使他们本人和企业都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2004年,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研讨会上,美国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称:“我们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过强,与别人的磨合能力差,会造成整个团队协作出现困难。企业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我们要的是人品好、踏实的年轻人。”确实,具备“团队精神、品行好、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是不少外企录用人才的标准。

再次,多元化的价值观对比单一价值观。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居主导地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统一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点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各种思潮的涌入,大学生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大学生信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而且由于媒介和刊物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学说,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学说;加上对党内某些党员贪污腐败行为的强烈不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使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尽管报效国家,造福人民仍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识,但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则陷入迷惘,有的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在这大部分人中,有的把金钱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有的认为择业是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坚持“报效祖国”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的不稳定态势。

第二角度消费方式的调查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下面结合我们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第 10 题你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最多选三个):

□好好学习29%□打工赚钱 19%□多交朋友 19%□谈恋爱 7%□发展兴趣和能力 13%□寻找信仰 4% □发现人生的意义7%□其他 1%

第 12 题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

□伙食交通、通讯(电话、上网)59%□购物(服装、饰品)19%□学习费用(书籍)5% □ 娱乐交际 12%□其他5%

第 13 题您平均每月的伙食费(包括零食饮料)为:

□150元以下 0%□150元--200元 19%□250元--300元 23%□300元--350元 33%□350元以上 25%

第 16 题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婉言谢绝 37%□借钱消费 39%□其它 24%

第 18 题您每月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

□20元以下 49%□20--50元 30%□50--80元 18%□80以上 3%

第 19 题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34%□周游世界 30%□捐给慈善机构 11%□把钱存到银行,继续努力学习20%□其他 5%

综合以上题目的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第三角度时间支配与行为方式

时间在衡量一个人的观念方面是一个天才。主要从 个方面来设计题目:学习自主性,时间利用效率,时间利用方式。

下面结合我们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第 1 题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

□谋求理想的职业、社会地位 31%□期望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实现自己的价值 46%□为了祖国社会的发展 7%□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16%

第 2 题每天平均的学习时间大概有:

□1小时以下 13%□1--2小时 32%□2--2.5小时 19%□2.5--3小时 22%□3小时以上 14%

第 3 题你参加社团、比赛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选锻炼自己,提高能力 39%□兴趣使然 42%□为了增加日后找工作的筹码,增加求职资本 10%□多结交朋友 9%

第 4 题你选择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专业选修):

□兴趣使然 38%□考试容易,老师给分高 15%□该课程的知识对将来有用 38%□喜欢任课老师 6%□无所谓,随便乱选 3%

第 6 题你认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是:

□对课程的兴趣不高 21%□老师讲的不好,还不如自学 31%□课程的知识不实用,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实用的事情上,如考证 12%□其它事物的吸引,如电脑游戏,上网 21%□参加社团活动或其他比赛 11%□其他 4%

第 8 题你有自己的目标吗?

□没有 3%□有,但不十分明确 57%□有,非常明确 35%□其他 5%

第 9 题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28%□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25%□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不为将来担忧 34%□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13%

第 11 题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非常不满意 4%□不满意 39%□较满意 53%□非常满意 4%

第 14 题你平均每周上网的次数:

□从不上网 15%□2次以下32%□2--5次30% □5次以上 23%

第 15 题每周上网的总时间大概为:

□2小时以下 13%□2--4小时 24%□4--8小时 31%□8--12小时 19%□12小时以上 13%

第 17 题当朋友或同学向你借钱是,你会:

□好不犹豫的借给他或她 36%□考虑一下再借 54%□找借口拒绝 7%□直接拒绝 0% □其他 3%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职业观的变化是市场经济体制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产物,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人们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丢掉了诚信,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生活与事业的成功。

第三,培育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坚持竞争与合作并存。在现代社会,竞争是人必备的生存能力,但学会与他人合作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因为21世纪科技发展一体化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创新人才将以一种集合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未来的人才只有具备谦虚谨慎,懂得尊重、关心、团结他人的素质才能有所建树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全文总结:

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立与不败之地,当代大学更应该拥有良好的价值趋向,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切从严要求自己。响应党的号召,不但要解放思想,更应该实事求是,与时具进。在21世纪,增强自我求发展的坚定性与自主性,开辟我们事业的新天地。

篇2:关于价值的优美文章:价值取向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们组内进行了一个小的会议,我们组的成员有尹文博,余永明,詹涛和庞尙诚。在这个小型的会议上我们这对实践活动的题目和组员之间的具体分工进行了讨论,并列出了具体的作业完成时间表。

考虑到我们自己的兴趣,以及课题的可行性,实际作用和其他组题目的选择,经过我们组的讨论,最终选取了“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这个题目,我们认为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人生和价值观有着最要的决定性作用,并且对以后的发展和就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选取这个题目,并希望通过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想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引导措施。给当代大学生一个反省和反思的途径和警示。

经过初步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所以我们将会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大学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题,调查,然后在统计记过进行分析。

会议也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分工:

尹文博写前期的策划,然后经过小组开会讨论,修改和完善。庞尙诚准备具体的调查问卷。

詹涛负责论文,论文初稿完成后由小组提出修改意见,从新修改完善后定稿。

全组一起到食堂门口做现场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并进行了分析。

马克思基本原理实践作业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今天我们组的成员都来了东区第一食堂的门口,进行问卷调查。今天的天气很好,大家的心情也挺好,所以同学们也很乐意接受调查。我们在食堂门口随机的选取了几十位同学填写问卷。

下午的时候我们在食堂对问卷进行了整理,并对各项数据和选项进行了统计。

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大致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并感到自我责任重大,自觉勤奋学习。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下,社会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淡化,转为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受其影响,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讲享受,事事讲实惠,从过去的“言不及利”变为现在的“言必及利”。有的大学生为物欲所蒙蔽,厌恶读书,想方设法地经商赚钱,甚至置法律于不顾,使用违法手段谋取钱财,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些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焦躁不安,内心充满困惑、苦恼,为逃避苦恼陷入享乐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误区。此外,消费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也大有市场,不少学生简单地把经济收入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理想主义热情减退,急功近利,生活情趣趋于庸俗化、非理性化。

以上是我们通过选项统计得到的初步结果。

马克思基本原理实践作业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我们在今天进行了一次会议,我们组的成员在下午的时候一起到食堂,对这次的<<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实践作业进行总结和分析。

我们首先对詹涛同学负责写的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实践论文进行讨论和分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我们都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在大家思考和讨论之后,我们主要对论文内容的两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然后我们对这次实践作业的过程进行了总结,从一开始的组队,然后到分配每个组员的任务,在到大家一起发问卷,一起进行数据统计,在到最后的分析和讨论。我发现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认真的,积极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做自己的任务,并主动的帮助其他的同学。在大家一起做问卷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主动的向同学法问卷,认真仔细的向不懂的同学解释。

通过这次的<<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实践作业,我们不仅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分析了这些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原因,而且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很多与人交际的礼貌和技巧。

在这次的实践作业的分析中,我们发达了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疑问,甚至还能多的大学生有错误的价值取向,这一点反应出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的是心理和道德方面的建设,当代大学在抓成绩和科研的同时却忽略了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理文化的培养。

马克思基本原理实践作业

篇3:关于比较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一、比较教育的价值

比较教育价值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指比较教育自身的性质、特点等和社会群体或个体需求之间的关系。那到底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褚远辉在其 《比较教育的价值研究》中谈到, 比较教育具有潜在价值或可能价值、现实价值等。如果比较教育的性质、特点等和社会群体或个体之间没有关系或者不满足其需要或暂时没有发生关系, 那这些性质、特点等就不能转化为潜在价值或可能价值, 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 主要取决于两个前提因素或条件:一个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另一个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规律[1]”。随着这些条件的发展, 这些潜在价值或可能价值会逐渐显现。当比较教育的自身性质、特点等与社会群体或个体需求之间发生实质性的关系, 可能价值或潜在价值也就转换成了现实价值。

二、比较教育价值取向

比较教育因为其研究主题的复杂多样性, 其价值取向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 自然也会形成众多价值取向内容。本文主要从促进民族与文化融合、教育借鉴、国家和民族发展三个层面上来阐述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 民族与文化融合取向

近10 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加快, 随着文化和种族冲突的不断发生, 移民现象很频繁, 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越来越少。国家不是单一民族组成, 也就是说在多民族国家中, 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族际关系比较多元、民族问题比较突出时, 民族与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层出不穷。这在少数民族群体或者弱势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沟通交流难以理解甚至导致冲突现象的发生。比较教育研究本身就带着跨文化、跨民族的特性, 透过全球性的视野, 在不同的民族与文化之间, 进行比较分析其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异质和异域性问题等, 再经过教育传播、交流、选择、创新和发展, 不断地向人们传输对于不同民族与文化的新的见解, 大大加深了民族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 让人们从了解到不断接受, 让更多的人可以脱离传统文化单一的束缚, 拓宽人们的思想接受域, 开阔人们的视野。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比较教育研究民族文化问题, 都在发生作用, 更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比较教育可以从一个新的研究视野来审视教育中的民族与文化的冲突问题。

(二) 教育借鉴取向

比较教育在1817 年朱利安撰写《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之前没有明确提出“比较教育”一词开始。最原始的比较教育活动便是国外旅游者们带回来的报道, 诺亚和埃克斯坦形象地将这一时期定名为“旅行者见闻” (travellers’tales) [2]。教育借鉴这种价值取向,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国家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比较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跨国性和跨地域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 比较教育紧密地联系着各个国家,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单独进行教育活动。比较教育给各个国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参考平台, 通过别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方式内容以及教育实施途径等, 分析探求别国教育的本质发展, 吸取别国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再经过本土化, 逐渐演变成适合各国教育发展的教育规律。这种教育借鉴取向, 为认识、理解和解释各国教育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三) 国家和民族发展取向

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随着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等重要主张在国际上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3]。我认为这是比较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历史研究表明, 以民族或者国家为单位的比较教育研究是现代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典型特质。康德尔认为, 教育发展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比较教育发展历程中, 单一国家或地域的教育, 不只代表着国家教育主权的维护问题, 同时还代表着在全球范围内世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尤其在教育发展走向国家化的趋势中, 但它实际上与比较教育研究在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上的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在比较教育研究中, 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从来就是比较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点在早期比较教育研究者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如库森的名言就是:“我研究的是普鲁士, 而我思考的始终是法兰西[4]。”我国顾明远教授明确提出了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5]。因此, 比较教育研究从来就是与民族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为了从“别国的发达和繁荣中发现可以使本国兴旺的办法”[6]。比较教育研究的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87.

[2]王承绪.比较教育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4.

[3]顾明远, 王英杰, 张民选.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挑战与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 2015 (4) .

[4]王承绪.比较教育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46.

[5]李现平.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篇4:关于比较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关键词:比较教育价值;民族与文化融合;教育借鉴;国家和民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2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0.093

比较教育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期,由法国著名教育家朱利安率先提出。鉴于其价值问题在学科体系建设和学科认知中的根基性地位,比较教育价值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中的一个中心研究主题。

一、比较教育的价值

比较教育价值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指比较教育自身的性质、特点等和社会群体或个体需求之间的关系。那到底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褚远辉在其《比较教育的价值研究》中谈到,比较教育具有潜在价值或可能价值、现实价值等。如果比较教育的性质、特点等和社会群体或个体之间没有关系或者不满足其需要或暂时没有发生关系,那这些性质、特点等就不能转化为潜在价值或可能价值,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前提因素或条件:一个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另一个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规律[1]”。随着这些条件的发展,这些潜在价值或可能价值会逐渐显现。当比较教育的自身性质、特点等与社会群体或个体需求之间发生实质性的关系,可能价值或潜在价值也就转换成了现实价值。

二、 比较教育价值取向

比较教育因为其研究主题的复杂多样性,其价值取向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自然也会形成众多价值取向内容。本文主要从促进民族与文化融合、教育借鉴、国家和民族发展三个层面上来阐述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民族与文化融合取向

近1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加快,随着文化和种族冲突的不断发生,移民现象很频繁,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越来越少。国家不是单一民族组成,也就是说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族际关系比较多元、民族问题比较突出时,民族与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层出不穷。这在少数民族群体或者弱势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沟通交流难以理解甚至导致冲突现象的发生。比较教育研究本身就带着跨文化、跨民族的特性,透过全球性的视野,在不同的民族与文化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其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异质和异域性问题等,再经过教育传播、交流、选择、创新和发展,不断地向人们传输对于不同民族与文化的新的见解,大大加深了民族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让人们从了解到不断接受,让更多的人可以脱离传统文化单一的束缚,拓宽人们的思想接受域,开阔人们的视野。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比较教育研究民族文化问题,都在发生作用,更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比较教育可以从一个新的研究视野来审视教育中的民族与文化的冲突问题。

(二)教育借鉴取向

比较教育在1817年朱利安撰写《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之前没有明确提出“比较教育”一词开始。最原始的比较教育活动便是国外旅游者们带回来的报道,诺亚和埃克斯坦形象地将这一时期定名为“旅行者见闻”(travellers’tales)[2]。教育借鉴这种价值取向,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国家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比较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跨国性和跨地域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比较教育紧密地联系着各个国家,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单独进行教育活动。比较教育给各个国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参考平台,通过别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方式内容以及教育实施途径等,分析探求别国教育的本质发展,吸取别国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再经过本土化,逐渐演变成适合各国教育发展的教育规律。这种教育借鉴取向,为认识、理解和解释各国教育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三)国家和民族发展取向

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随着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等重要主张在国际上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3]。我认为这是比较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历史研究表明,以民族或者国家为单位的比较教育研究是现代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典型特质。康德尔认为,教育发展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比较教育发展历程中,单一国家或地域的教育,不只代表着国家教育主权的维护问题,同时还代表着在全球范围内世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尤其在教育发展走向国家化的趋势中,但它实际上与比较教育研究在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上的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在比较教育研究中,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从来就是比较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点在早期比较教育研究者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如库森的名言就是:“我研究的是普鲁士,而我思考的始终是法兰西[4]。”我国顾明远教授明确提出了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5]。因此,比较教育研究从来就是与民族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为了从“别国的发达和繁荣中发现可以使本国兴旺的办法”[6]。比较教育研究的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显而易见的。

[1] 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M] .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97:87.

[2] 王承绪. 比较教育学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4.

[3] 顾明远,王英杰,张民选.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挑战与使

命[J].比较教育研究,2015(4).

[4] 王承绪.比较教育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6.

[5] 李现平.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6] 赵中建等.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99.

Discussion on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YAN Yue

(College of Teachers, Yanbian University, Yanbian Jilin, 133000, China)

Abstract: Comparative education value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is a central them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value, and analyz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education, national and ethnic development, aiming to mak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further clear.

Key words: comparative education value; ethnical and cultural fustian; reference; development

篇5:关于价值的优美文章:价值取向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

小组成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目录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社会实践方案拟定书........................................................................3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日志................................................................................5 日志一...............................................................................................................6 日志二...............................................................................................................7 日志三...............................................................................................................8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9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问卷..........................................................................................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 社会实践方案拟定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日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日志一

4月29日 星期日 晴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因为大学是青年人从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而过度时期,而更加重要的是大学时期正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为了调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以及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决定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团体的价值观进行问卷调查。

这次我们小组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二的学生,在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对其中一部分的同学进行了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简单的讨论。在调查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很积极的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并积极的提供了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我们利用课间的时间在教室中随机的分发了我们的调查问卷,并同时和一部分人进行了口头的交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定义有着不同的定义,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同学对待大学期间的课程是很认真的自主的完成,并且考试符合学校的各项要求,认清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良好的规划,并且合理的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锻炼自己的各项技能,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并没有自己的看法,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很是迷茫,并且对自己的未来们没有规划,没有看清现实社会的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只是知道贪图现在大学生活的安逸与舒适,是一种堕落的表现。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和简单的谈话,是一部分在大学中迷茫的大学生有了对自己大学生活的一种反思,认真的考虑自己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同时也使自己更清楚的认识到身上的重任,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了了解。问卷回收后,我们小组对问题的选择情况进行了汇总,以便于论文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日志二

4月30日 星期一 晴

经过昨天的调查,任务完成了一部分。按照原计划,今天我们要采访自己在其它学校的同学。这个任务容易多了,而且因为是自己以前的同学,大家说的话都是真心话,得到的结果也比问卷更确切。

我今天问的都是我的好兄弟,他们每个人对价值的定义,看法,体现方法等等都不一样。第一个是我的高中兄弟,现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名解放军军人,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与勤奋锻炼,终于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了。所以他对于价值的定义就完全是一名军人的典型看法:人的价值就在于他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付出了多少。他说这些不是喊口号,是出于真心的。我知道他和我没必要说谎,所以深深地为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看来他从小就是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啊。我们还谈了一些关于军人对国家价值的体现,在此就不列出来了。

第二个也是高中的兄弟,他的专业是学医。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医生,受到他们的影响,他在填写志愿的时候也选择了做一名医生。他对于医生的价值看法是:用多少爱去治病救人。他说现在很多医生看病时都没有真正去体会病人的感受了,只懂得开药,收费,卖药好像卖衣服。所以现在才有了这么多的医疗事件。所以他认为一个真的有价值的医生应该体现在给病人多少关爱。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希望他能坚守自己救死扶伤的信念,造福更多的人。第三个是我初中的兄弟,他的专业是法律。他觉得人的价值应该是对家庭的付出,当然也包括了国家和社会,只是他认为首要的是家庭,只有为自己的家庭付出了,才会贡献这个社会,国家。

第四个是警察学校的。他的看法和当军人的那个看法基本一样,怪不得他们一直“臭味相投”呢,哈哈。

最后一个学的是经济学,他说价值就是钱,马上被我们无情地鄙视了。不过他也有他的道理。有时候钱确实是万能的。

经过一天的调查,我发现以前和我睡在一个屋檐下的兄弟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以对社会国家贡献作为总的方向的。我想,大家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后,一定都会往那个方向去努力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日志三

5月1号 星期二 晴

在这个炎热的天气,我们来到了西区食堂,社会实践就是深入体会,因此在这里更好的让我对这里的调查提供了平台。

作为一个大学生刚刚开始跟社会接触,就要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好好努力的做事,此刻11点30分,5个人拿着打印好的30份调查问卷,看着食堂来来往往的同学们,心里有点小激动,幸好以前参加过社团活动,此刻显得轻车熟路,每人都上去找到自己想要调查的对象,开始交谈,也开始谈自己在做的这些,同学们也很配合的做着这些调查,20分钟后,调查问卷已经全部写完了,我们的任务也全部完成了。首先我先去找了一位男同学,他刚从食堂吃完饭出来,看到我过去,显得有些抵触,不过当我说了在做的这个事是马原调查时,他来了兴趣,很高兴的结果我的调查问卷,接过递来的笔,刷刷的一会就填完了,问了一声大几的,才知道是大三的以前也做过社会调查,很高兴回忆起他们做的时刻,接下来我又去找了位女同学,很愉快的她接过来帮我填了,不过也有时候被拒绝了,不过没关系,我还是接着做我的调查,用心地做着。

此次社会实践的学到很多吧,认识到了工作了不容易,做一件事就要踏实的做。这样我们的采访也就结束了。社会调查也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而我也要开始下面的工作了,不是体力的,但也是脑力的,就这样继续我的社会实践吧!所以一切加油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一点一滴的变化也许微不足道,但是随着时间慢慢地推移,社会的巨大进步就会凸显,随之而来,我们这些社会中的“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新世界的主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改变。而在变化的同时,我们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困惑,感受到了这个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和生存压力。大学,是我们人生中的黄金阶段,正确的价值取向对我们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对学习、家庭、生活、社会等方面的认识,探索我们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调查方式:走访、问卷调查

正文: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的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们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外在和内在条件的影响下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和多样化的特征。由于价值观的定义太过于广泛,所以我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取了几个角度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分析结果。

第一角度:职业价值观调查

作为社会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生存,劳动才能生存。一个人所从事的劳动种类就可以狭隘的定义为他的职业,因此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次调查的第一部分就是职业价值观的调查。自1995年开始,国家就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职业价值观是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理论。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们需要与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评价。

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坏境几乎杜绝了大学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习惯性。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观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

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1998年,丁雪红老师对大学生职业动机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后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是能力和挑战等自我实现因素。1999年,凌文泉等人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后发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自我发展因素成为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这两个数据的对比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的自我倾向。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深刻的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另一方面,它有击碎了一些美好的东西,阻断了一些优良的传统,从而使一些人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误区。基于此,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特点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价值观体系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自信,朝气,独立,个性张扬;我们也迷茫,叛逆,惶恐,自我崇尚;我们关注社会,平和宽容,不会在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去做那些需要被他人看见的“好事”,也不会因为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跟我们周围的人“你死我活”;我们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重视自我的发展,我们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我们是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的一切都带上了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但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大部分学生开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1996年,北京大学团委的调查结果显示,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高达73.3%。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86.4%的人最关心经济收入,70.24%的人最关心权力、地位升迁机会,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适、地点好,61.39%的人关心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职业风险;同时绝大多数毕业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部分大学生仍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影响,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成分单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名声是大学生们择业最看重的因素,国家机关、科教文卫、国营大厂是青年最想去的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曾经被归入另册、被认为可有可无的一些就业领域开始吸引大学生择业的目光,求稳怕变、重视“正统”的就业观念遭到冲击,大学生择业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丁大建、高庆波在“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首选”调查中,33.1%的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7.4%的人选择大型国企,19.7%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选择政府机关,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它。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摒弃,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爱一行,干一行”,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勇于放弃,重新选择。综合以上题目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强烈对比: 首先,个人本位职业观对比于社会本位价值观。当代大学生个人的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自我意识、成就欲望、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市场经济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造就大学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也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关注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营造,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择业意愿,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本位的职业观对高校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带来了强烈冲击。其次,竞争性职业观对比于以和为贵价值观。“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它容易导致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在竞争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他们多年的校园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中度过的,他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忘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忘记人类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协作而不断取得进步的。因而造就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大批个人能力极强而团队协作能力很差的毕业生,使他们本人和企业都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2004年,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研讨会上,美国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称:“我们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过强,与别人的磨合能力差,会造成整个团队协作出现困难。企业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我们要的是人品好、踏实的年轻人。”确实,具备“团队精神、品行好、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是不少外企录用人才的标准。再次,多元化的价值观对比单一价值观。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居主导地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统一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点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各种思潮的涌入,大学生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大学生信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而且由于媒介和刊物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学说,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学说;加上对党内某些党员贪污腐败行为的强烈不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使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尽管报效国家,造福人民仍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识,但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则陷入迷惘,有的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在这大部分人中,有的把金钱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有的认为择业是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坚持“报效祖国”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的不稳定态势。

第二角度:消费观念角度

在第二角度,我们选取了和大学生日益增加的消费问题有关的几个小问题。随着生活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收入情况、消费观念都在不断地进步着。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中,俭省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里,充斥着各种和道德不相符合的状况。炫富、暴殄天物、挥霍、贪污腐败,将我们的精神家园弄的面目全非。为此,我们特意调查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第一个问题是:就您个人而言,在衣食住行方面,您的主要标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同学选择以经济实惠为主,10%的同学选择了兼顾实惠与高标准。由此可见,我们同学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健康的。大多会提前计划好自己的支出,尽量节省,不为家里增加太多的经济负担。这与我们学校的生源,还有河北省的现状密不可分。我们的同学们,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勤劳朴实,俭省节约,而且河北省的经济并不发达,大多家庭仍旧只是勉强的达到小康水平。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价值观,消费观念和他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第二个问题是:在您看来,穿名牌衣服的目的在于什么?大家的答案都比较平均,选择“名牌就是质量好,耐穿,同时也有面子”的同学,稍多一些。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名牌衣服的观念各有不同,但是在大学生的眼中,名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在大学中,大家衣着各异,穿着名牌衣服,会使自己看起来更精神,更有朝气,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是盲目的攀比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他们的消费观念并不成熟,甚至可以说,心智还不成熟。毕竟大家都生活在与自己的年龄相仿的人群体中。攀比是无法避免的。

第三角度:恋爱观念角度

大学生大多是20出头的年纪,正是英姿飒爽情窦初开的热血年华。大学校园里恋爱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情侣结伴而行,才子佳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恋爱并非玩玩而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调查中7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要恋爱,不枉大学一场”或者是“遇到心仪的人要与争取”,看来大学生对于恋爱还是持积极态度的。在大学中,接触到的都是和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己年龄相仿的朋友,可能慢慢地相处中就会发现自己喜欢的类型。如果在大学中能觅得一伴侣,一起学习,一起娱乐,情投意合,岂不快哉。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当中不乏有人是为了恋爱而恋爱。他们从众,随大流,看到周围人成双成对,便耐不住寂寞,生拉硬拽,成了一对,但是最后发现并不合适,不欢而散,浪费了时间,浪费了感情,也浪费了金钱。所以,我认为,大学生恋爱还是不要强求,遇到心仪的当然可以去争取,但一定不要为了恋爱而恋爱。

第二个问题是:你希望找到怎样的恋人。60%的同学选择“说不清,一种感觉”。24%的同学选择了“和自己兴趣相投的”,有少数同学选择了“外表亮丽”“家庭背景好的”。可见,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找自己的恋人,大多还是以精神契合为目标,并不太在意家庭出身和外貌。

第三个问题:你是否规划过或是否会规划你和恋人的未来?55%的同学想过,其余同学没有太多的想法。可见,大家还没有把恋爱和婚姻等同起来。恋爱毕竟是以感情为中心,能够娱乐为辅。而婚姻就是一件不能随意决定的大事了,可能最后还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失恋之后,你会?56%的同学选择“不是自己的不能强求”,34%的同学选择了“痛苦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大家对待感情似乎还是比较理性的,不会因为感情挫折而痛不欲生,甚至做出傻事。

大学生恋爱观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该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呢?(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当一个男性成为一个女生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时,爱情就可能降临。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而不是像现在很多大学生那样觉得差不多就草率的恋爱,也不考虑结果。

(2)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作为学生学习始终是主要目的,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当大学生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她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想信自己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爱他吗?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4)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真诚;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职业观的变化是市场经济体制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产物,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第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人们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丢掉了诚信,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生活与事业的成功。第三,培育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坚持竞争与合作并存。在现代社会,竞争是人必备的生存能力,但学会与他人合作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因为21世纪科技发展一体化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创新人才将以一种集合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未来的人才只有具备谦虚谨慎,懂得尊重、关心、团结他人的素质才能有所建树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立与不败之地,当代大学更应该拥有良好的价值趋向,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切从严要求自己。响应党的号召,不但要解放思想,更应该实事求是,与时具进。在21世纪,增强自我求发展的坚定性与自主性,开辟我们事业的新天地。

4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18.对未来的工作有何设想要求

A.想找个高薪稳定的,专业什么的也无所谓

B.为了实现个人更高最求,金钱利益等的放在其次 C.没有太多设想,顺其自然吧

D.感觉父母同学的想法挺好的,会被别人引领

19.在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按重要性顺序选出3个】

A.收入B.发挥个人特长,实现个人抱负C.人际关系D.福利待遇好 E.工作稳定F.轻松自由G.晋升机会多H.社会声望I.社会影响力 J.社会贡献大K.职业所在区域

20.就您个人而言,在衣食住行方面,您的主要标准是: A.以经济实惠为主B.尽管追求高标准 C.兼顾实惠和高标准D.不清楚

21.在您看来,穿名牌衣服的目的在于: A.主要是为了穿给别人看,以免被人瞧不起

B.主要是为了自己心理感到愉快,生活质量提高了嘛 C.就是为了给别人看,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心理感到愉快 D.名牌就是质量好,耐穿,同时也有面子 E.没有太多的考虑,跟着社会的潮流呗 F.不清楚

22.大学生是否应该太恋爱()

A要恋爱,不枉大学一场 B遇到心仪的人要与争取 C不该,等奋斗之后再谈 D无所谓,看缘分吧 23.你希望找到怎样的恋人()A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 B外表靓丽的

C家庭背景好的 D说不清,一种感觉

24.你是否规划过或是否会规划你和恋人的未来? A.没想过太多 B.想过,但未来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C.仔细的考虑过,希望未来可以一起工作生活 D.其他 25.失恋之后,你会? A.痛不欲生,全力挽留 B.痛苦中,反思自己不足 C.不是自己的不能强求 D.其他

篇6:关于价值的优美文章:价值取向

沪工总宣〔2012〕63号

各区县局(产业)工会: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并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各项工作中来,以实际行动和优良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市总工会决定在全市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中开展“践行价值取向、当好主力军、喜迎十八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为主线,深入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努力增强职工群众主人翁意识,积极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切实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二、教育内容

(一)深入开展喜迎党的十八大形势任务教育,坚定职工群众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各级工会要抓住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契机,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和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开展形势任务宣讲活动。成立由专家学者、劳模先进、工会干部等组成的上海工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各区县局(产业)系统开展形势任务宣讲,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党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深入宣传广大职工群众立足本职、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崭新风貌,确保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人心、融入行动。

2、积极参与“城市新印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会议精神,配合市委宣传部“城市新印象(2007-2012)”主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主题,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组织开展以“城市新印象(2007-2012)”五个系列“上海十大”候选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讲成就、鼓干劲、谋发展、凝共识,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城市未来的信念。

3、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系列活动。以举办第六届上海市“五一文化奖”评选、首届上海市“十大职工艺术家”评选、上海职工文化展演周等文化活动为载体,为企业和优秀职工文艺团队、职工文化工作者搭建展示舞台,展现各行业职工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坚定广大职工追随党、拥护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巩固职工群众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雷锋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广泛宣传雷锋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夯实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1、开展上海职工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大讨论。以“责任在我心、诚信伴我行”为主题,以上海市文明单位为重点对象,以窗口服务行业、现代服务业及教育、卫生、机关职工群体为重点人群,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上海职工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大讨论,引导职工认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职场行为准则、文明创建标准和社会价值标杆,引导职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2、开展雷锋精神、劳模精神宣传教育。广泛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组织职工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制作劳模风采电视宣传片、开展劳模风采地铁巡展等宣传活动,用雷锋精神、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感动职工、启迪职工、鼓舞职工,切实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使通过劳动建设美好城市、创造幸福生活,成为广大职工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

3、开展上海职工读书交流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举办第十四届上海读书节,以纪念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30周年为契机,开展“上海市十大读书明星”等系列评选表彰,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风尚;利用网络阅读、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借助读书论坛、读书报告、读书演讲、读书博客等阅读载体,激励广大职工崇尚知识、倡导文明、传承文化、共建和谐。

(三)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教育实践,增强广大工会干部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各级工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总关于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广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工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工会干部深化认识、增强信心,在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自觉,使工会工作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1、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各级工会组织中设立党委(党组)中心组的,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重要载体,把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作为今年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设立的,要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列入同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年度学习内容。认真研读相关文件和理论著作,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诵读原文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领会、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理论体系,确保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带动各级工会干部的学习实践。

2、纳入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学习宣传作为今年上海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工会领导干部研讨班、街道乡镇主席培训班、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的培训课程,推动广大工会干部学深学透学实,并使之成为广大工会干部的行动指南。

3、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宣讲报告会。成立由各级工会领导、工会干部和工会学院老师等领导专家组成的讲师团,坚持突出“案例教育、典型教育”特色,向各级工会进行宣讲,为基层工会开展宣讲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市总工会在市级层面举办三场示范性专题报告会,邀请全总领导、权威专家授课。各级工会要认真拟定宣讲方案,深入基层企事业单位、深入班组开展宣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真正入脑入心,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上下协同,合力推进

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践行价值取向、当好主力军、喜迎十八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活动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年度重要工作来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研究,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力争与市总工会要求紧密契合,上下协同、发挥合力,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营造氛围

各级工会要结合各行业、各区域、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和职工思想实际精心策划、设计活动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广泛发动,把握重点、认真实施,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工会系统所属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报刊、网络、板报、宣传栏等舆论工具,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学习、讨论活动,总结推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经验,营造浓厚活动氛围,增强活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联系实际,务求实效

各级工会要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推进“当好科学发展主力军、打好创新转型攻坚战”主题实践活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职工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各自单位的全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活动落到实处,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把崇高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行动。认真贯彻全总关于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各区县局(产业)工会要深入基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活动主题,直面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与职工交流,倾听职工意见、反映职工诉求,使广大职工群众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上一篇:下学期心理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弱电智能化系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