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2024-07-14

省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通用8篇)

篇1:省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省级教育督导评估。

四、主要措施;

1、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保障措施。我校成立以我校李社民校长为组长的迎接省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并下设宣传组、基建装备组、督察组等工作小组,密切与办学单位和教育局联系,积极争取资金,认真谋划工作思路,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2、加强舆论宣传,形成浓厚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橱窗、校园广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在学校周边书写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迎检氛围。

3、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更新。尤其是专用教室的建设和实验仪器器材、音体美器材、图书的购置。

4、加强档案建设。我校档案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对照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按照学区要求,教学评估档案不拆散,把上学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及时补充进去,档案标签明确、清楚,分类规范科学。不造虚假档案,把平时的工作记录保存好、整理好,及时入档。

5、加强检查、督促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平时工作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推动迎检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篇2:省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一、扶贫对象

申报学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2009安徽省旅游教育扶贫工作方案

一、面试标准

1、在校应历届初、高中毕业生,15至22周岁之间,品质良好,口齿清楚,五官端正,视力1.0以上,乙肝五项指标体检合格,身体健康,男生净身高168cm(高尔夫专业176cm)以上,女生净身高158cm(高尔夫专业160cm)以上;无纹身,不染发,无抽烟习惯。

2、经当地乡(镇)政府证明并由县扶贫办审核,来自贫困家庭。

二、专业设置

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 高中起点一年制中专 高中起点培训班

对口

就业

+

技能

证书 ①旅游服务与管理﹡

②导游(旅行社)﹡

③景区服务与管理﹡

④会展策划与服务

⑤旅游英语

⑥航空服务﹡

⑦休闲度假旅游(高尔夫)

⑧旅游电子商务(计算机)⑨幼儿艺术

①旅游管理(酒店)﹡

②导游(旅行社)﹡

③景区服务与管理﹡

④休闲度假旅游(高尔夫)

※本栏②③④学习时间为一年半 ①高尔夫运作师班

②酒店技能证班

③导游资格证班

④物业管理证班

※本栏学习时间半年

对口

高考

+

技能

证书 ①旅游服务与管理﹡

②文秘(旅游人力资源)

①旅游服务与管理﹡

②文秘(旅游人力资源)

注:表中带﹡的专业可以报考普通中专,招生代码:769

三、学杂费用安排

1、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学生(不含幼儿艺术专业)

学费、住宿费、建档、体检、军训、上机、实训、见习、保险等费用免交,由学校安排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承担。

为强化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敦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在学生通过面试后录取时收取2000元(高尔夫专业3000元)的学杂费用,该费用在实习期间按月退还给学生本人,或在毕业时一次性退还给学生家长。中途因故退学的,按国家规定政策办理。

2、高中起点一年制就业班学生

录取时一次性交纳学杂费2000元(高尔夫专业3000元),其余部分费用由学校安排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承担。

3、高中起点培训班学员

录取时一次性交纳培训费2000元(高尔夫专业3000元),其余部分费用由学校安排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承担。

以上三类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工资全额转为助学金,由助学单位直接交学校统筹为学杂费,不发给学生本人。

4、幼儿艺术、高中起点一年制对口高考学生

实行在标准收费基础上减免学费15%,其余费用自理。

三年制中专生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享受两年,共计3000元),该助学金直接发放给学生本人作为生活费补贴。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吃饭费用)每月标准约300元,实习期间,食宿费用由实习单位承担。

四、教学安排、证书、就业

教学

安排 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 高中起点一年制中专 高中起点培训班

对口

就业

方向 第1、2学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

第3、4学期(加寒暑假)到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学习;

第5、6学期回校进行理论拔高学习。第1学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

第2学期(加暑假)到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学习;

第3学期除旅游管理(酒店)专业就业外,其它专业回校进行考证学习。前3个月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并强化考证;

后3个月在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并就业。

对口

高考

方向 前4学期安排同上,第5、6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参加对口升学。第1学期集中按《对口升学考试纲要》组织教学;

第2 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参加对口升学。无

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学生可获得:① 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② 国家认可的中级专业技能等级证书;③ 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④ 普通话证书;⑤ 实践性学习(实习)证书;⑥高尔夫运作导师培训证书;⑦高尔夫球童证书(中国高尔夫球协会)。

学生入学时,家长与学校签订《教育服务合同》,由学校统一安排在高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或练球场实习,毕业后主要面向旅游城市星级酒店、机场、星级旅游邮轮、景区景点、旅行社、高尔夫球场或练习场、动车乘务等对口企业单位工作。

已与学校(基地)形成合作的企业品牌主要有:香格里拉集团酒店、希尔顿集团酒店、洲际集团、福建荣誉集团、锦江集团、白天鹅宾馆、华美达集团、马哥孛罗酒店、浙江开元集团酒店、海悦集团酒店、最佳西方酒店集团、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康辉旅行社。

五、报名与录取程序

1、安徽华夏旅游学校从即日起接受各县区咨询,联系人:刘兆喜、苏长兵,电话:(0551)7317680、7317512、7317513、7317510,传真:(0551)7317333,也可登陆学校网站了解学校详细情况。

2、5-6月份,宣传、推荐、公示阶段。拟请各县(区)扶贫办通过当地新闻媒体、集镇、村委会、学校等加强宣传,让社会和困难家庭了解信息。

3、6-8月份,面试录取阶段。各县(区)扶贫办协助完成招生咨询、报名登记和初步筛选工作,6月30日前将初步入围名单、资料(2寸照片4张、毕业证书原件、户口本复印件、申报表、乙肝五项指标化验单)统一汇总好,与学校衔接确定面试时间。面试合格者,现场交纳相关费用,领取录取通知书。8月15日前结束录取工作。

安徽省旅游教育扶贫基地

安徽华夏旅游学校

二OO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2009年安徽省旅游教育扶贫申报表

编号:NO.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张贴近期二寸照

片,须加盖公章

籍贯 政治面貌 健康状况

身高 视力 曾任何职

家庭详细住址

联系电话 邮编

兴趣爱好

毕业学校

报考层次 初中起点 □

高中起点 □

培 训 班 □ 第一专业志愿 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是□ 否□

第二专业志愿

个人简历

(奖励或处分)

家庭主要成员

和主要社会关系 称 呼 姓 名 政治面貌 工作单位 职 务 联系电话

申请扶贫原因

家长签字:

年 月 日

县 扶 贫 办

审 核 意 见

盖 章:

年 月 日

省级扶贫培训基地安徽华夏旅游学校审核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录取前资料清单:

1、2寸照片4张

2、毕业证书原件

3、户口本复印件1张

4、申报表

5、乙肝五项指标化验单

2009年安徽省旅游教育扶贫工作面试资料汇总表

(共 人,其中女 人,男 人)

号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身高 报考

类型 填报

专业 毕业年限及学校 联系地址 / 联系电话 化

单 毕

证 相片

4张 申

表 预交

费用 面试

结果 备 注

456

910

报考类型:

1、普通中专

2、职业中专

3、高中起点培训班

4、高中一年制对口高考班

篇3:省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西北五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 1 6所未设置体育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22所有体育专业的高等学校院、系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分别对西北五省116所未设置体育专业的高校,体育教学部、室设计发放问卷1 1 6份,回收8 6份,回收率74.1%;针对22所设置有体育专业院系的高校发放问卷22份,回收18份,回收率81.8%;网络查询法,通过对各学校的门户网站访问查询、检索信息,获得相关资料;访谈法,通过西北五省高校互访交流及同学、同事访谈,获得相关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北五省(未设体育专业)的普通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及应用现状

2.1.1 信息化教学设备、仪器配置状况

西北五省(未设体育专业)的普通高校信息化教学设备、仪器配置统计表(表1)。

表一数据显示:西北五省(未设体育专业)高校体育部、室信息化体育教学、训练、科研设备、仪器配置严重不足,其中没有配置体育电子阅览室的高校有37所、占43.0%,没有体育音像资料室的高校有26所、占30.2%,没有各种比赛电子设备的高校有17所、占19.8%,没有大屏幕显示系统场馆的有16所、占18.6%,没有人体运动实验室的高校有56所、占65.1%;大部分高校的体育信息化教学设备、仪器配置无法满足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及学生学习锻炼的需要。

2.1.2 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西北五省(未设体育专业)的普通高校信息化技术应用状况统计表(表2)。

表二数据表明:有9.3%、4.7%的高校没有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制定教学文件、编制训练计划,有18.6%的高校没有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课件教学。有65.1%的高校没有进行体育课件的制作和研发,有44.2%的高校没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进行训练。说明西北五省高校在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中设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还占相当的比例。

2.1.3体育教学管理、监控、校园体育竞赛中信息技术设备应用状况

西北五省(未设体育专业)的普通高校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竞赛中应用统计表(表3)。

以上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高校没有应用网络考试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近1/3的高校没有应用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有近1/5的高校没有实行档案管理电子化,有近1/10的高校校园比赛没有应用电子设备,有一半以上高校没有应用电子场馆器材管理系统。表明西北五省高校在体育教学管理、监控、校园体育竞赛中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

园比赛没有应用电子设备,有一半以上高校没有应用电子场馆器材管理系统。表明西北五省高校在体育教学管理、监控、校园体育竞赛中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

2.2 西北五省18所体育专业院、系信息化发展及应用现状

2.2.1 信息化的教学、训练、科研仪器配置状况

西北五省18所体育专业院、系信息化教学设备、仪器配置统计表(表4)。

以上表格数据显示:在西北五省18所体育专业院、系中有22.2%的院、系没有体育电子阅览室,33.3%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22.2%没有大屏幕显示系统场馆,22.2%没有人体或运动实验室。西北五省18所体育院、系信息技术设备、仪器的配置状况相对稍好,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体育专业教学、训练、科学研究的需要。

2.2.2 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西北五省18所体育专业院、系信息化技术应用状况统计表(表5)。

以上数据表明:体育院、系专业教师、教练员基本应用电子计算机编制专业教学文件。但是仍然有少量院、系(六分之一)没有应用课件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课件的制作研发与应用没有在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中得到应用。

2.2.3 体育教学管理、监控、校园体育竞赛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西北五省18所体育专业院、系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竞赛中应用统计表(表6)。

表六数据表明:有16.3%的院、系没有应用网络考试系统,33.3%的院、系没有应用网络评价系统,11.1%的院、系没有应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11.1%的院、系没有应用场馆器材管理系统,比赛中电子设备的高校比例在一半以上。西北五省有少量的体育专业院、系在教学管理、监控、校园体育竞赛中某些信息技术还没有应用。

3.3 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高校体育信息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少长远规划,没有将体育教育的信息化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对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认识不深,对现代体育功能、价值缺少理解。受制于地区经济落后现状,政府对高校资金投入、人力投入明显不足,加上高校近年来的校园扩张,大量的资金用于征地及校园建设,致使西北大部分高校负债,无力购置价格昂贵、技术含量高的信息化教学仪器、设备、设施。(2)西北五省高校信息化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设备、仪器配置严重不足,尤其是人体或运动实验室设备缺乏,不能满足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及学生学习锻炼的需要,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3)大屏幕显示系统场馆、各种比赛电子仪器陈旧落后,缺少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和仪器,严重影响了西北地区高等院校的品位和形象,制约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4)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教学评价、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较少,许多院校还延用传统陈旧的手段和方法,效率和效果不高。缺少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体育专业的综合型人材,缺少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领域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总体来看,西北五省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及应用相对落后,与沿海发达省份高校及国内大城市高校相比差距较大。首先投入较少;其次信息化的体育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尤其是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场馆更是缺少;再次是精通信息技术的体育专业人材缺乏。就西北五省来看,体育信息化发展应用水平,陕西明显好于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会城市高校好于非省会城市高校,部属重点院校好于省属重点院校,省属重点院校好于一般院校,综合性师范院校好于专业院校,设有体育专业的院、系体育信息化发展应用水平好于没有设置体育专业的高校。

4.2 建议

(1)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体育教育的现代功能、体育教育、校园体育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将体育教育信息化,场馆设施的现代化作为提升大学品位形象的突破口,重视高校体育发展;(2)将体育信息化程度纳入到国家评估、评价、排名标准与指标体系之中,将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纳入到考核高校领导评价考察之中,有利于加速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进程;(3)西部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开发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如:可通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根据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经验,西北高校应积极承办、代办、联办各种国际、国内重大比赛,获得巨额投入;还可争取海内外爱国人事捐赠资金,通过高校体育设备设施对外开放的产业经营获得资金投入,改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4)引进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材加入到体育行业,从事体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开发。有条件的综合院校,要开展计算机信息专业与体育专业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加大体育专业学生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比例学时,培养即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体育专业的人材,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在职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切实提高体育教师掌握、应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能力,切实推进西北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普及。

参考文献

[1]赵黎.体育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145~147.

[2]李美霞等.体育事业统计信息化需求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5)27~31.

[3]孙庆祝.我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5~20.

[4]张宝钰等.西安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与经营此情况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56~59,77.

[5]朴哲松.体育信息产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1):46~48.

[6]张光忠,范先锋.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若干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5):12~15.

[7]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92~94.

篇4:省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一、教育宣传的指导思想

2009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围绕一个主线,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研究新时期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以大力宣传教育工作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宣传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宣传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同时,抓住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教育战线的新典型、新亮点、新成绩,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三、宣传的内容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主要围绕以下七方面的内容作好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一)大力宣传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对我省将启动的《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普通高校设置工作若干意见》及全省中小学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制度的宣传:对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对进一步推进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实施《教育督导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宣传;对启动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和复查工作的宣传;对我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鼓励开展与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的宣传;对加强委厅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宣传。通过对一系列法规政策及工作成绩的宣传,充分展现全省教育系统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共同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风貌。

(二)大力宣传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情况。包括对启动实施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和组织举办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的宣传;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举办薄弱学科教师研训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科建设,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宣传:对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宣传;对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开展评估督查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宣传;对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抓好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的宣传;对上半年出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及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宣传。通过对素质教育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及学生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宣传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基础教育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做好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推进灾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宣传;对我省在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同时,稳妥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宣传;对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中小学条件装备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初中校舍改造项目的宣传;对扎实推进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及以学生食堂、宿舍卫生安全为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抓好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宣传;对按照三级推进、内涵发展、整体提高的思路发展高中教育,抓好省级标准化高中、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及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和启智学校建设工作的宣传;对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和普及实验教学县创新工作的宣传;对进一步拓展教育对口支援领域,进一步推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提供经费、物资和智力支持的宣传。通过深入宣传我省在基础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政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社会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四)大力宣传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的情况。包括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及以扩大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为重点,拓展东西合作、西西(陕西和重庆)合作新领域的宣传;对紧紧围绕“人人技能工程”及六个项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确保全省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的宣传;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宣传;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实行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市级职业教育中心及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建立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的宣传。通过全面深入地宣传我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措施,充分展现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新成就,进一步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网络覆盖全省城乡。

(五)大力宣传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及以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情况。包括对着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巩固教学评估成果,完善教学评估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机制的宣传;对深入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做好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及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和“985工程”二期验收和三期建设的推进工作的宣传;对大力推进产学结合,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的宣传: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宣传。通过对我省高校各项工程实施及成就的宣传,全面展现我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及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促进我省高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六)大力宣传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搞教师综合素质

的情况。包括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宣传;对开展全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加大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深化培训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计划”,启动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网的宣传;对大力实施“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完成1200名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依托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职教师资本科班、硕士班,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力度,推动实施高校“三秦学者计划”,建设学术骨干体系的宣传;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和厅属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设置标准和聘任办法,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理顺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编制标准关系,解决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偏低的问题的宣传。通过对我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相关成效的宣传,展现我省师资队伍的整体风貌和良好素质,树立社会尊师重教,坚定教师信心的良好氛围。

(七)大力宣传我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情况。包括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以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区域协作市场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宣传;对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对认真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规范教师津贴补贴的宣传:对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继续组织开展“放心上民校”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规范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的宣传;对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对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对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教师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宣传;对切实解决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影响稳定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宣传;对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统筹抓好全省教育系统的“创佳评差”活动的宣传。通过宣传我省在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充分展现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宣传的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委、厅的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通气制度,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快速反应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典型、重要会议等,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信息发布会,及时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机关各处室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提供有关典型素材和本年度工作要点及重大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以便新闻中心做好对外的信息发布和媒体接待工作。

(二)充分利用机关的门户网站宣传平台。各地市(区)教育局、各高校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报送各自单位的工作亮点、成绩等材料,新闻中心将联合网站择优予以发布,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工作改革发展成就的发布及重大政策出台前的新闻通气工作。

(三)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参加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舆情分析会,在相关媒体上开辟专栏,有针对性地组织记者、专家、干部撰写文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育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四)根据委、厅和各处室的工作要点,认真研究,总体策划,以组织采访团深入采访,或以专刊、新闻通稿、电视系列节目等形式,努力做好委、厅重点工作的“战役性宣传”。

(五)建立健全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机关各处室应确定一名同志负责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以保证新闻中心与各处室的信息沟通和媒体来访工作。各市(区)教育局、各高校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条件保障机制,加强与媒体的相互沟通,形成教育新闻宣传报道的整体合力。

篇5:省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三思三省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三思三省教育是培养教育者自律、自理、自立、自强精神,促进其德、智(技)、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自主教育。而所谓三思三省,就是要求学生做到事前三思,事后三省,通过有目的长期的行为训练,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对职中学生而言,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的关键。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实施三思三省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三思三省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有关规范为基本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办学理念,以班主任管理为主渠道,以自我教育为核心,以管理监督和评价为保障,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三思三省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主题

高一年级:常规养成教育

高二年级:自信自立教育

高三年级:职业理想教育

三、活动目标

从2011年10月,通过高中三年的三思三省教育,使学生在生活、守纪、学习、文明、尊重、感恩、节俭、爱校等方面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国家培养德、智(技)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四、组织机构

组 长:李海涛、吕蔚霞

副组长:崔德和、朱安源

成员:秦杉皓、李继军、聂鲁菊、赵学印、田昌安、曹珂、庞承璋

五、指导原则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三思三省教育要注重以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加强行为习惯三思三省教育以教育部颁布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来进行开展。

(二)具体化原则。加强学生行为习惯,三思三省教育本着“小、细、实”的要求,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理解、掌握和践行。

(三)序列化原则。遵循青少年的发育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研究制定出行为规范和要求。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学段和年级的层次性,保持教育的连续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四)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重视课堂教育,更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三思三省参与,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必要的行为训练,引导广大学生在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主要内容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三思三省教育涉及到学生行为的各个方面,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高一年级:高一年级,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期。这个时期学生在各方面的转变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做好这个时期学生的转变工作,对其一生都有重要作用。高一上学期,三思三省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努力抓好高一学生的卫生习惯、上课习惯、饮食习惯,到高一下学期,在已有基础上抓好自习习惯、课间习惯、健身习惯。

高二年级:在巩固以往养成的基本习惯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两极分化和培优工作,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着重开展以“自信自立”为主题的三思三省教育。

高三年级:着重开展以“职业理想”为主题的三思三省教育。高三年级是高中生活的最后阶段,通过高中两年的三思三省教育,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明白一个人要履行责任,就必须从眼前做起,只有顺利完成学业,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才可以更好的履行责任。学校以“志”励学,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向理想冲刺。

七、实施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把学生的三思三省教育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三思三省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全体教职工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开学出,学校召开了三思三省教育专题动员会,让每位师生都明白开展三思三省教育的重大意义,明确了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科研意识,让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探索三思三省教育的规律,要求教师撰写有一定质量的三思三省教育论文及案例,用科学的态度深化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政教处、学校团委、教务处联合行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串着三思三省管理这根红线,形成培养三思三省教育的浓重氛围。

2、加强培训,认真研讨。

班主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班主任队伍是学校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一支中坚力量。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一个好的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高质量的班集体建设取决于高素质的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素质的关键是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坚持两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加强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与总结,加强班主任的德育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使班主任多学习一些教育科学理论,捕捉现代德育发展的新动态、新途径,拓宽自己的视野,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提高工作艺术水平。

3、强化诵读,落实反思。

学校编写了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的“成长教育二十省”,三个年级、不同时段有重点的进行

背诵,以达到强化的目的。每周例会时先背诵集会三省,上课前背诵上课、作业三省,课间活动时背诵课间活动、课间操三省,去餐厅时有饮食、文明三省,晚自习时写成长日记。这样从课堂行为到课间活动让三思三省教育的主旋律不绝于耳,萦绕于心,使三思三省管理的意识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4、文化引领,环境熏陶。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三思三省教育工作的一面旗帜,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学校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堵墙会说话,每一处景点都有意义,校园走廊、墙壁上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物化中促进文明素养的提高。在楼梯间贴挂“轻声慢步靠右行”的教育宣传标语,提醒学生按规则要求上下楼梯,相互礼让,保持楼梯通畅。实训室内贴有“今天当好学生,明天当好工人后天当好老板”的警句,提醒学生平时苦练技术掌握过硬本领。餐厅内贴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标语,警示引导学生勤俭节约,不能随意浪费粮食。每年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征文活动、拔河比赛、元旦活动,成为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的阵地。每一次的活动,要求形式新颖,手段活泼,贴近学生,使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深入人心。

5、树立典型,勤于矫正。

在三思三省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将大力进行表彰,并将优秀学生的事迹及照片张贴至宣传栏全校表扬。每月进行一次三思三省教育演讲比赛,号召其他同学向优秀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6、重点监督,落实评价,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学校将学生的三思三省管理内容作为日常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进行下去,小组每天自评,班级每周通报,学校每月评比,坚持以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工作做细做实。坚持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坚持学校已有且有效的检查评比制度,如三餐值班、卫生检查、广播操检查、晚自习检查,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使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全程监督中得到强化。

7、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为配合三思三省教育,做到三思三省教育与教学同步发展,学校要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以儒雅之师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各任课教师要做到:上课有教案,课堂有创新,课后有作业,教学有评价,言行有反思,养成有效果,教务处每天不定时抽查,每周一公示,每月一普查,将教师践行三思三省教育的情况与考核挂钩。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8、家校联合,拓展渠道。

学校是三思三省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三思三省教育的第一课堂。在三思三省教育工作中,学校注重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任何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非常重视 “家校合作”,提倡父母和学校主动配合,要求教师主动家访,通过多方面、多渠道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教育形成合力。

9、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学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商讨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三思三省教育具体方案,并成立了由校长李海涛同志为任组长,副校长崔德和、朱安源为副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政教处室同志为成员的三思三省教育管理领导小组,进行了明确分工,形成了一套以政教处为龙头,校团委予以协助,班主任为纽带,科任教师密切配合的齐抓共管的格局。从而强化了对行为习惯三思三省教育的领导,为开展三思三省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10、健全机制,提供保障。

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行为习惯养成测试等途径,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使三思三省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各班级定期向学校反馈本班级三思三省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学校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融为一体,纳入班级量化考核。

八、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十月份:注重基础

十一月份:突出重点

十二月份:强化巩固

元月份:总结表彰九、三思三省教育细则及推进计划:

(一)学会生活第1、2周负责:政教处

细化目标:(1)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文明就寝。(2)衣被整理要整齐规范,寝室用具摆放要“一条线”。讲究集体和个人卫生。(3)饭前便后洗手。(4)着装要得体,不烫发染发(男生不留长发),不佩戴挂件,不戴首饰。(5)定期整理课桌抽屉。

(6)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热爱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7)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8)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9)按时就餐,排队就餐,文明就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10)锻炼身体。在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和课内外文娱活动,认真做好“两操”。(11)注意安全,防疾病、防摔伤、防触电、防火灾、防溺水、防中毒、防欺诈等。

(二)学会守纪第3、4周负责:政教处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细化目标:(1)课间文明活动,不打闹,不喧哗。(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3)食堂吃饭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5)不旷课、不打架、不吸烟、不喝酒、不上网、不恋爱、不赌博。

(三)学会学习第5、6、7周负责:教务处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使学生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养成守时惜时、渴望求知、注重方法、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

(1)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病有事要请假。(2)预备铃响后,有秩序进入教室,准备上课用的课本和相关的文具,静侯老师上课。(3)上课坐姿端正,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待老师允许后方可发言,发言时要直立,要目视老师,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要使用普通话。(4)认真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书写工整规范。(5)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待老师离开后才坐下。(6)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7)上实验课要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按规定的操作步骤精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纪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在整个过程中要团结互助。(8)晚自习讨论问题要小声,做到安静。(9)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后自觉开始晨读,积极参加阅读活动,养成喜爱读书的好习惯。(10)测验考试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四)学会文明第8、9周负责:班主任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齐唱国歌。(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讲话和演出要文明鼓掌。参加集体活动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物,结束后要集体收拾处理垃圾,保护好环境卫生。

(五)学会尊重第10、11周负责:班主任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六)学会感恩第12、13周负责:班主任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细化目标:(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七)学会节俭第14、15周负责:班主任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细化目标:(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八)学会爱校 第16、17周负责:班主任

热爱班级热爱学校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能培养中职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而且长时间的熏陶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形成爱岗敬业精神,这是中职生将来就业发展的基础。

细化目标:(1)热爱班组,团结友爱,多说与班组有利的话,多做与班组有利的事。

(2)热爱学校,尊敬师长,爱护公物,自觉维护学校荣誉,自觉维护学校利益(3)尊规守纪,文明向上,不忘学生身份;勤奋学习,拼搏进取,不忘学生本分

定陶职教中心。

篇6:新教育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新教育晨诵午读暮省的有效开展,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学期晨诵、午读、暮省实施方案。

1、时间安排:

晨诵时间:周二——周五每天的7:40——8:00 午读时间:周二——周五的1:40——2:00,周一可以午练

2、内容安排:

晨诵:参考晨诵读本,每位语文教师做四周的晨诵课件,包括开启诗一首、必背诗一首、欣赏诗两首、然后适当添加语文书中的古诗等内容,以年级组为单位发公共邮箱并下载使用。晨诵读本进行漂流使用。

午读:按照国家推荐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自由选择午读书本。

暮省:主要以日记、漂流日记、读书笔记、读写绘、手抄报等形式进行。

3、要求:

1、做到每天检查一次,填写好检查记录表每月上交一次。

2、每月写一份晨诵午读检查总结。

3、晨诵午读图片及时上传新教育晨诵午读工作室,每周最少一次。

4、暮省的材料要做好积累,不定期收集、检查。

篇7:省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实 施 方 案

根据《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暂行办法》、《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及《广水市迎接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评估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力度,扎实做好迎检工作,认真落实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通过评估验收。

二、实施步骤

我校迎接督导评估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制定方案

1、制订工作方案。统筹规划,认真制订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安排工作日程,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有序开展“迎评”准备工作。

2、召开专题会议。召开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动员会,广泛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召开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代表会等多层面会议,使之深刻认识这次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工作紧迫感,形成开展迎评工作良好氛围和合力。

(二)自查整改

1、全面开展自查。各分管领导按照迎评工作分工对照省评估标准,认真开展自查,形成自查书面材料上报学校迎评工作办公室汇总。

2、制定整改措施。各分管领导针对自己分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学校据此制定综合整改方案。

3、解决突出问题。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策统筹、经费保障、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差异程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整改,扎实推进,确保达到评估验收的标准。

4、开展专项督导。学校迎评办公室根据自查整改方案进行专项督办,稳步推进,确保各阶段任务逐一落实到位。

5、完善档案资料。各分管领导按照分工,认真完善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相关文件、计划、方案、总结、表册等资料,达到规范要求,学校迎评办公室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

(三)评估验收

迎评各项工作务必在2013年8月20日之前完成,以接受省政府对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督导评估。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及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专班专班。

1、领导小组:

组长:卢响洲

副组长:代春明 代沁 杨新明 金瑜 刘进 李铁卿 成员:卢福金 程亮桥 瞿保国 邓柏亮 毛清元

陈五星 李邦锐

领导小组下设迎评办公室,代沁任主任。

2、工作专班:

总指挥:卢向洲

总协调:代沁

总整理及解说:卢福金

成员:刘进 代春明 李邦锐 瞿保国 程亮桥 卢江红 李铁卿 金瑜 代沁 余静 刘继林 黄伟 朱奎 邓伯亮 陈小龙 毛清元

3、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分解见附表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迎评”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普九”后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是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做好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评估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形成“迎评”的浓厚氛围。

(二)明确责任要求。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试行)、《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暂行办法》及《广水市迎接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评估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三)建立工作制度。从2010年5月开始,各分管领导要按照迎评分工,向学校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公室书面汇报迎接督导评估工作及推进准备情况,对照迎接督导评估指标,认真研究,找准问题,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提出工作建议。

(四)强化督查指导。学校迎评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分管领导“迎评”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8:省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打破职称评聘“天花板”———

职称评聘系列统一,中小学教师可评正高

问:此前,中小学教师在评职称方面有个“天花板”,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最高都只能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相当于“副高”,而且名额极少,在评职称上,中小学教师“低人一等”。新的职称评聘,如何破冰,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

答:新的改革方案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体系,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同时,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简单来说,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打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让小学教师也能评正高级。这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现象,激发教育教学工作的正能量,调动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

论文、学历不再是“硬杠杠”———

评价标准更重师德实绩

问:过去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需要参加计算机考试,还要发一定数量的论文,导致很多教师将大量精力放在论文上,在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中奔波于托关系、发论文,脱离了教育教学实际,影响了教学。特别是农村教师荣誉少、论文少、信息闭塞,评职称更加难,教学积极性也不高。新的职称制度改革,是否会打破现状,让教师们充分享受教育公平的阳光呢?

答: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新修订的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是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职称(职务)设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分别对应正高、副高、中级、助理级、员级;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以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为例。《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规定:年度考核要求,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在合格以上,并至少有一次优秀;申报评审人员,必须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乡村教师不作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须完成教育部门或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其中,校长年均教学工作量(授课、听课、评课)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3,其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2/3;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累计2年以上的经历,县域内教师须有乡村任教累计3年以上经历。

破格晋升正高级教师条件中,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在高级教师岗位任职7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的在高级教师岗位任职2年以上,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并且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累计5年以上,且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同时具备作为前3名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以上奖,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上述奖项的二等奖等业绩条件。

改革方案明确提出,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要有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对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换言之,就是要鼓励教师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推动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让更多的农村教师能评上高级职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师资和生源流失严重的现状,也有助于教育均衡发展。

职称评定去“行政化”———

同行专家做评审,更加公正透明

问:过去,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中最明显的弊端就是不公平和不真实。由于教师职称评聘权主要掌握在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手里,从考核、名额分配到评审,行政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某个教师能否获得职称名额、能否评后被聘。在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经常出现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评聘工作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专业性质的鉴定缺失,扭曲了教师职称评聘的真实性和客观、公正性,新的评审制度、将会有哪些改变?

答:新的职称评价机制将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并实行评审专家责任制。

以正高级评审委员会的组建为例。评委会成员由19~25人组成,评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评委会委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在职知名教师、专家、学者担任,委员要具备本专业正高级职务,评委中50岁以下中青年高级专业人员不少于评委总数的1/3。出席会议的人数不得少于17人;评委会成员由省教育厅提名,经省人社厅审查后,报甘肃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评委会设在省教育厅,负责评审全省中小学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以及全省破格晋升中小学副高级以上职务任职资格,可代评省教育厅直属中小学及相关事业单位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评审时间为每年初各级人社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全年职称评审时间进行安排部署。各评委会所在部门按照人社部门的时间安排,通知所属范围内的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等,明确收取申报材料的时间、填报的表格、要提供的证书原件、评审所依据的政策文件等内容。

单位考核推荐领导小组对定量计分择优提名的人员进行全面审查,综合评议,然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或以定量计分分值排名,确定向评委会推荐评审对象。推荐人员不得超过本单位空岗数额。单位考核推荐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人事职改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参加考核推荐小组的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组织提名、专业技术人员选举产生,考核推荐小组人数为9~1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含专业技术负责人)不少于2/3。每次考核推荐时到会人数不得少于2/3。

同时,职称评聘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单位要在公布相关专业评审任职资格的政策规定、条件、程序的前提下,对以下内容进行公示:1.本单位高、中级职务岗位数额。2.确定上报的评审高、中级职务人员名单。3.被推荐人员情况(可以用简表形式,包括基本情况、任现职务以来的基本条件、任现职务以来的业绩条件)。

公示可由单位采取张榜公布、发布公示通知和评委会所在行政部门信息网站公示等多种方式进行。公示时间为3天,公示单位要设置意见箱,公布公示电话号码,指定专门负责接待反映情况的人员。单位人事职改部门要对群众的反映意见详细登记建档,对被公示人员的有关原始材料、证书、证件等妥善管理,以供查询。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公示进行监督。

此外,新的职称评价机制总结推广专家评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中的成功经验,推行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在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及评审中,专业学科组组长或评委会工作人员向评委会汇报专业学科组评议情况,逐一汇报申报人员(学科组否决的人员不再介绍)的基本情况和业绩成果,汇报专业学科组评议结果和教学能力测试及答辩结果,回答评委质疑,展示有争议人员的评审材料。评委会委员审阅有关材料,进行民主评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评委会将评审结果报送省、市职改办审核确认后,由职改办在评审表“人事职改部门审批意见”栏内注“同意”,填写审批日期,加盖职改办公章。评委在评审中,要坚持政策原则,秉公办事。如发现有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打击报复等问题,经查实,由评委会审批部门取消评委资格。情况严重者除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外,还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职称评、聘政策“不挂钩”成为历史———

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结合,工资待遇及时兑现

问:过去,很多地方往往都有这样一种现象:职称评聘政策不挂钩,聘用名额上升缓慢,评上聘不上现象屡有发生,造成很多教师长期处于高职低聘的状况或者是评上的太多而岗位不足,导致“评上了却聘不上”或“有岗不聘”,教师工资待遇无法及时兑现,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制约了教育活力。新的改革方案,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答: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改革方案提出,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对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关岗位的人员,按原有资格依然有效,根据职称(职务)对应关系,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按新的岗位聘用程序择优聘用,可不再参评审。在乡村学校(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改革方案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应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进行,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按照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同时,推行公示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广大教师公布岗位数额、评审程序、评价标准、参评人员业绩成果、评审结果、监督电话等情况,确保广大教师具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

此外,民办中小学可参照本程序开展中下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

新旧政策有效衔接———

9月份完成全体教师过渡

问:人员过渡涉及全体教师,如何处理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确保改革平稳顺利推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何安排?

答:2016年6月份我们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改革实施工作在省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共同负责。人社部门负责职称改革工作的综合管理和指导监督,教育部门抓改革工作的具体组织和落实,各学校做好职称过渡、申报推荐、岗位聘用和聘后管理等工作。

按照计划,2016年6月到9月份,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工作;10月到12月,组织开展全省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并指导各市州完成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职务)等级教师的评审工作;12月到明年1月,全面总结改革工作,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意见。

改革方案提出,对应等级为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设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5个等级,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现有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将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过渡后的各职(级)中小学教师超出新核定岗位结构比例的,通过退休、调离等自然减员逐步控制在新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对于已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保留原任职资格,按照职称(职务)对应关系,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按照新的岗位聘用程序择优聘用,可不再参加评审;对未经省职改办批准,各地自行评审、自行颁发证书的资格一律不得过渡。原省上规定评审的各类小范围有效的高级职务资格在过渡时必须注明小范围有效资格。

此外,各级人社和教育部门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规定要求,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规范程序,稳慎实施,加强协调沟通,妥善处理好过渡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要认真做好过渡人员的资料核查工作,对申报过渡人员的任职资格等相关资料要认真查验核对,防止借过渡时机弄虚作假和违规聘用等问题发生,对过渡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上一篇:看《假文盲》的有感作文下一篇:军事后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