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2024-08-01

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共9篇)

篇1: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构建起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实现有效的掌握,并且灵活运用。尤其是对口单招电子专业,更需要强化此门课程的教学。因此,本文就着重针对《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现展开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希望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对口单招;《电子线路》;理实一体化

对口单招是高水平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主要模式,对于对口单招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教育培养上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社会需求。《电子线路》作为该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便需要贯彻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构建起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推动专业教学的发展进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很高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1借助多媒体加强实例分析

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讲,多媒体条件已经很成熟,教室内既有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大量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在案例分析讲解中贯彻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掌握理解。而在利用多媒体加强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实现途径是比较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首先,可以在课前导入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看看学生能否得出答案,同时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通过课前的实例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其次,可以在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中,结合案例做出分析。在一些电子线路知识的讲解中,部分知识点较为理论,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那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的案例,将这些理论知识放到实际案例中进行说明,这样一来,理实结合,学生自然可以更加高效地把握重点。最后,在对相关知识完成讲解之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展开拓展训练,将理论用于实践。比如在教学半导体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不同的半导体,让学生来分析这些半导体的特点。而在课堂上针对半导体的原理和构成进行讲解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具体的半导体立体模型,强化学生认知。而在课后,则可以引入一些关于二极管的拓展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借助多媒体引入实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2结合实际实验展开教学

除了利用多媒体引入实例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的实验进行教学。在《电子线路》课程中,有不少实验性的内容,比如二极管检测、三极管检测、放大电路仿真测试等内容,都涉及到了具体的实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实际的实验来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融合起来。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这是另一个层面的理实结合,和引入实际案例存在一定的区别。在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对一些要点加强把握。第一,要注重实验的便利性。要在课堂上引入实验,那么就需要确保实验的实施尽可能方便,如果实验太过复杂,那么可能会大量占用课时,让理论教学时间紧张。第二,要注重实验的过程性。所谓的过程性,就是要将实验的具体过程展示出来,而不仅仅是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验结果。因为实验过程是实验原理的体现,而实验原理则是理论知识的体现,所以详细清楚地展示实验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加强理解。第三,要注意可视性。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后排的学生可能看不清,因此可以借助摄影设备,将画面投放到多媒体上,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比如对于二极管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二极管检测实验,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二极管检测实验,通过摄影机将画面投射到多媒体屏幕上,在对二极管管脚极性、伏安特性等知识讲解时,就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动手实验,让实验结合过理论知识相互印证,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

3利用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动手实践

要实现《电子线路》教学的理实一体化,还可以利用任务驱动这一手段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展开探讨和学习。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其根本内涵就是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来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给予点拨启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学,对相关的知识实现掌握。在《电子线路》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事先设计一些实践探究任务,在课堂上将这些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掌握。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践探究情况,展开归纳总结,升华教学。比如在教学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时候,前边已经对基本放大电路进行了教学,学生已经对放大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时候,就可以采取任务驱动这一方法,来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实现准备一些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电路图,然后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这些电路图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将这些放大电路图和对应的问题,随机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问题和电路图,自主探究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相关问题做出解答。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如此便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之后教师结合不同的电路图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化讲解,则是进一步加深了教学活动的理实一体化。

4引入VR技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VR技术是一项值得关注的技术。VR技术起源较早,在20世纪就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但是受到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限制,VR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直到近些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推动VR技术逐步成熟,已经开始商用。VR技术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构建起虚拟现实场景,穿戴相关的VR设备之后,就可以浸入这些虚拟场景。比如在多级放大电路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VR技术,针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构建虚拟实践场景,如多级放大电路的构建、特性分析等,让学生通过相关的VR设备浸入到这个虚拟实践场景中,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实践,解决预设的相关问题。这种方法能够构建各种不同的虚拟现实场景,全面满足教学实践的需求。而且在虚拟实践中,不存在以往的损坏电子设备的问题,可以说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而且很好地将实践和理论结合了起来。

5结语

对于对口单招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是强化其专业素养的关键渠道。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实例,也可以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此外还可以基于任务驱动展开教学,还可以借助VR技术实施教学。总体来说,要实现理实一体化的《电子线路》教学,方法是比较多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当前实情,做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姬留杰,李静.高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7,33(4):79-80.[2]王英.利用理实一体化优化对口单招班电子线路教学的探索[J].电子世界,2016(12):28.[3]张机.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初探[J].中国培训,2016(12):129.

篇2: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阐述了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涵义和课程模式的重要性,并以具体的项目课程开发为例,讲述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思路,项目化课程教学微观设计的过程,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资源建设,理实一体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模式创新以及教学效果分析。设计了一套既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技能形成规律,又能满足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为其他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电子类专业;教学设计

一、引 言

项目化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载体、典型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课程模式[1]。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是指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实验及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确定技能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内容,按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教学功能项目(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模式[2-3]。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与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使高职课程的教学效果焕然一新。项目化课程的开发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正得到国内职业院校的广泛应用。

我国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模式基本上发生了四个阶段的变化:“理论课模式”、“理论课+实验课模式”、“理论课+实践课模式”和“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4]。本文以电子类专业必须开设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讲述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设计、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分析。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典型产品为载体,合理优化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1.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总体设计

由于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作为载体,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达到掌握技术知识、职业技能并养成职业素养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设计理实一体化项目式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时要参考一定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以真实或仿真的产品为载体,以具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学训室为平台,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项目),实现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设计原则:(1)教学项目的选取立足职业岗位的原则,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项目的选取内容,并在教学中融入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2)教学设计突出技能训练为主的原则,围绕技能训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进度;(3)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理论难度依照“必须够用”原则;(4)项目的选取以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实现、便于评价为原则。由于电子类专业课程相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项目的选取在整体上按着课程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知识与技能点的安排以递进、并列等关系选取内容。

2.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所有教学资源中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对该任务单元教学的具体谋划和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任务名称、学时、教学场所、指导教师、教学设备和仪器、教学方法、客户任务描述和教学过程设计[4]。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分为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宏观上需要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入手,按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将相似的技能归纳为一门课程,然后根据需要达到的技能确定项目数量和任务内容。以电子类专业必须开设的《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版)课程为例,课程所含有的具体项目如表1所示。

课程的微观设计主要指课程的教学设计,往往是针对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合理的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成功传授,它包含教学场所的要求与配置、教学教案与电子文档、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步骤等的准备等。以《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版)课程《项目4按键识别与抢答器的设计》为例,在设计该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时,需要设计的微观内容有:教学任务分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教学过程设计(任务提出、任务分析),技术知识储备,任务扩展,项目总结(汇报);教学过程可分为:任务的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四部分或者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六个步骤进行: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

3.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学训室的建设

理实一体项目教学的实施离不开理实一体学训室的支持,教学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学生工作岗位的模拟环境,尽量保持一致,同时结合教学过程的顺利实现与执行,如图1所示。学训室分为五个区域:教师工作区主要是项目教学时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指导工作任务的实施,设置多媒体投影、触摸屏大屏幕电视、黑板等设施;学生工作区是学生完成学习、工作项目(任务)的主要区域,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需要制作产品,工作台配置仪表仪器、联网电脑等;师生讨论区是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分析任务,确定方案等活动,有时还可以是理论教学的合适场所;仪器仪表区和参考书籍区是为学生提供教学工作过程所需工作设备、参考资料而准备的必需设备资料。

图1 理实一体学训室布置图

三、以工作任务驱动为中心、行动导向为方法,精心组织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教学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放在首位,并遵循“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结合工程实际,以典型性、实用性、综合性为指导,精选、划分、设计工作项目的教学活动[5-6]。项目化课程教学通常采用分组学习,合作协同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

1.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准备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准备有以下部分:(1)以工作任务驱动为手段,明确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2)明确项目(任务)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课时分配、教学评价方式等;(3)分解项目,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工程实际,以典型性、实用性、综合性为准则划分学习任务;(4)精心准备教学课件、教案、素材、软硬件等教学资料;(5)以行动导向为核心,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程序。

2.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实施

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教学过程可分为:任务的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与扩展训练四部分进行。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本课程是一门程序编辑与硬件设计结合紧密、理论与实践动手要求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应采用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如该课程“项目3显示接口与广告灯的设计”的教学,教学过程如表2所示。

任务提出主要是分析本项目的主要任务和扩展任务,教师可以展示完成后的产品实物或者仿真效果;任务分析主要以教师分析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项目任务的大概情况;任务的实施,教师分析整个任务的硬件电路设计、程序编程的思路和设计的C51知识点,这一步骤可以放到师生讨论和知识传授里进行;任务总结主要是学生设计和制作具体的产品或者仿真电路,师生共同评价任务成果;任务扩展主要是在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扩展更多任务,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

3.以作品考核为主、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课程模式,学生以团队协作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在任务驱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因此,教学评价坚持以作品考核为主、以过程考核为重点,并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差异化、职业技能纵向成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坚持弱化传统的理论考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具体评价方式为项目成绩为70%,期末考核30%(也可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调整)。平时项目成绩分配到各个项目中,每一个项目按照百分制的计分方式,在一个项目内分为作品成绩、平时成绩、团队内互评成绩,并以相应的百分比分配,最后将各个项目折算到总成绩中。

根据职业教育的学生具体情况和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给予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评价时,注重差异化和纵向成长评价结合的方式考核,在具体项目考核中,给分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和成长空间,适当分配一些奖励分,如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设立一些激励分数,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在理论考试中,设立一些根据难易不同分配不同等级分值的试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完成不同的测试。

四、结 语

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是在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工作岗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和行动导向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通过选择真实的或者接近企业真实环境的项目,并分解为若干任务(模块)进行教学实践。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破解了电子、电气、机电、光伏发电等工科电类课程理论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掌握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小波,田拥军,葛庆.高职“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

程项目化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3,(24).[2] 吴映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6).[3]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

教通讯,2011,(10).[4] 申荣卫,台晓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微观课堂设计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2013,(32).[5] 侯秀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素质教育,2011,(6).[6] 曾小波,葛庆,田拥军.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电子类

篇3: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首先, 要对《电子线路》中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要结合中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 进行合理调整。《电子线路》这本书中, 有很多计算公式和复杂电路运算等一些运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些有大量计算内容的课程的时候, 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反映听不懂。所以, 教师需要根据《电子线路》的特点, 增强学生掌握简单电路图的能力, 让中职学生的培养模式能够符合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需要。

其次, 加强对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是《电子线路》这门课实现理实一体化的关键, 因为只有教师自身的能力提高了, 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 中职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的培养。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 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水平。 (1) 科学技术每天都有巨大的进步, 但是我国中职的教材和教师往往和社会最新技术相脱节。所以, 中职学校可以安排教师走进企业去接触最新的电工电子技术。 (2) 中职学校可以让教师多去参加培训, 组织教师去一些先进的学校学习和实践。 (3) 安排教师对《电子线路》这门课进行学术研究, 探讨一条适合本学校实际和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方法。

再次,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让学生多做实践。中职学校要在实验室及实训场所上, 加大投入。例如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 最好做到一人一台设备, 最好不要出现多人共用一台设备的窘境。

最后, 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电子线路》这门课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需要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如项目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法。这些不光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 教学《电子线路》中半导体这一课程的时候, 教师讲解完半导体的理论知识之后, 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半导体, 让学生自己通过万能表进行检测, 发现这些半导体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对半导体的了解, 还回顾了对万能表的使用,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总之, 中职学校只有在《电子线路》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理实一体化为基础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门学科在整个电子专业教学中所起的基础作用。

篇4: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N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82-01

近年来,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国高技能人才却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给职业教育深层次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便成了目前各类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应用能力,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一、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是:专业理论多,逻辑性强,内容抽象,难度较大;实验教学仅仅为辅助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够紧密;传统的教学手段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遇上电子技术这些抽象、理论强的课程就有些不知所措了。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职业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教学资料和实验设备的统一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及电子技术课程特色,我们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优化重组,不是单一选择一本教材。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现有实验设备条件,选择多个合适的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所选择任务应尽量包含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应紧密合作,实时调整教学任务,达到理论内容和实践项目能够紧密联系,教师运用现场教学模式替代过去由不同教师、不同部门承担理论讲授、实操训练的授课模式。通过一体化教学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如何“教给”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如何“教会”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也就是说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如下的目标:

1.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

2.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操场地构成了一体;

3.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

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实验设备具体情况进行课时分配方案如下。

三、方案的实施

系统的理论知识分布到各个任务里,完成每个任务就是完成知识点得学习,怎样很好的完成任务,在做任务中学习掌握知识点,那就要对任务的实施要很好计划和保障。为了很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满足以下几点。

1.一体化教室:根据实训室的规划,能进行满足本门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和相应的配件要具体保障。满足每班分组的教学要求。

2.师资:本门课程是比较成熟的一门课程,由一名教师和一名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负责教学的实施。理论教师负责课堂的总体设计,理论教学、实操指导;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实训场地、工具的准备、管理和实操的指导。

3.排课方式:为达到授课效果,排课方式采用四节连排的排课方式,用集中时间完成一个任务的教学。

4.考核方式:每个项目均有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和考核要求,所以考核形式采用过程考核,这样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四、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为了很好的达到课堂效果,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要积极主动运用合适的方法,譬如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节省课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分组尽可能的多,每组人数尽可能的少。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组学习。每个任务均有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和考核要求,所以考核形式采用过程考核,这样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在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有的组的同学主动去其他完成任务的组的同学那学习讨论,由原来的被动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分析学生特点,针对不同课程进行研究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使学生更好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更好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总之,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盛继华.浅谈《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09

[2]黄芳.《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网络科技时代,2008,22

[3]《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瑞特教仪 2003年第二版

篇5: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我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校原来主要采用传递一一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2、现有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我校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常常是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例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既教理论,又教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过程展开。

3、学科本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内容及教材与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我校职业教育课程是以学科为体系。在课程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还是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二、电子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计划

我校电子专业教学计划中分别安排了电子整机安装实训以及电子整机理论课,而在教学安排中,带理论课的老师不带实训课,而带实训课的老师不带理论课,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我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准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专业课老师不仅带理论也带实训。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让理论和实践一起进行,也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以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为试点。

1、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按三年制“2+1”模式制定,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性环节。其中实践性环节实行理实一体化家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区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

2、例如《维修电工技术训练》每天六节课,四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并组织参加工具维修电工中级工技能鉴定,下一个阶段再进行四周的《无线电调试工实训》教学模块或四周的《电工实训》及两周的《电子CAD实训》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同时实践教学还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一至两名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助实践教学。

3、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买来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将利用暑期组织电子信息部部分专业老师编写教学计划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校本教材初步准备编写六本《通用电工电子仪表应用实训》《电工技能实训》《电子技能实训》《家用电器综合实训》《数字电路制作与调试》《钳工技术训练》。

4、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不仅不是理论知识丰富,还要实践技能过硬。为了切实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除了暑假送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外,将组织老师进行技能训练并集体考取技能等级证书。

5、理实一体化教学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实训设备,我们将在本学年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添置一部分实训设备,改造实训环境,设立讲学岛。

电子信息部

篇6: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摘 要:《电工基础》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是基础性和理论性知识的融合,是电工专业的基本课程。该课程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巧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步入职业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过多的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却很少,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对该课程的改革,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该文就《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予以分析。

关键词:电工基础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9-02

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应用到教学中,形成统一的整体,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电工基础》课程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要具备高度的电工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以体现其实用性的特点。目前,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予以优化和升级,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电工基础》课程概述

《电工基础》是高职高专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涉及了电路、电阻、磁路等内容,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升级版[1]。该教材的学习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其中理论知识很强,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且该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导致该课程成为电工专业课程中的难点,成绩一直不理想。《电工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众科目都面临着改革的困境。《电工基础》课程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师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厌烦感,且该课程的内容都具抽象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电工基础》课程面临的重要挑战。

2.2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学生缺乏课堂实践机会,课堂的参与度不高,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吸收,不能亲力亲为,对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以及非正弦交流电的区别及原理就不能深度领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够说服力。由于《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趋于理论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度,缺乏实践性,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制约着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2]。

2.3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高职高专大都是民办院校,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这也导致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设施短缺的现象。《电工基础》课程的开展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民办院校很难满足这一要求,缺乏实践基地,制约着知识的学习,也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2.4 教师能力存在问题

《电工基础》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具备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集合在一个教师身上,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整合。但是,目前《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由两个教师负责,这样对知识点的整合就会存在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化抽象为具体操作

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和特点[3]。电工基础理论内容的枯燥性很难被学生接受,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电工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以验证,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该课程中设计的内容很多,围绕着“电路”这个主题,通过对电路等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的流程和原理,进而上升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的实现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顺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是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一笔宝贵的财富。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教学为主,而职业教学要体现其实用性,用加强学生的模拟实验和实践操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电工基础》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学开展提供基础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必然选择,可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教学基础[4]。传统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部分是采用两个教师负责,对知识点的整合性和统一性不足,不能直接从知识型向技术型进行转化。针对这一现象,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互相转化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对电路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都要建立联系,更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学生实践性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工实践机会,以增强对电工理论知识的诠释,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条件。

4.2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大专业实践操作力度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电路实验室,可对其中涉及的电路实验进行演示性操作,让学生参与其中,从中体会生活的奥妙。教学实践基地不仅仅要满足实践操作,还要融入理论知识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再划分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进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可更大程度上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实验室中,应具备实训桌、空气开关、电源、插座、电流表、电压表、电流互感器等部件,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创造实验条件[5]。例如,在学习三相电路时,对三相交流电路的概念进行学习,教师应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对三相交流电路的原理以及特点进行实践性讲解,能让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以及三角形连接等知识,通过实践操作,会对相关知识了解的更为透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 提倡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合作能力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应提倡选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方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彼此的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结意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电工基础知识相当,小组成员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具价值和意义[6]。例如,我们以低压配电电路的安装为例,每个小组一个集训桌,并提供所需的空气开关、电流互感器、导线、电源等构件,让学生们在安装低压配电电路时,对每个装置的构造、原理和功能都要予以了解,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电路连接,连接完毕后,教师检查小组的连接情况并让代表予以解释说明,其余的小组对该小组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

4.4 提倡任务驱动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形式,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任务的实施,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只有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从中体会电路各元件、各种电流等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有别于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是对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考察,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小组讨论部分的关注,小组合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为教学实例,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操作要点和需注意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本节课的任务,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检查每个小组对正反转控制电路连接的成果,进行小组评价,教师再予以评价,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从中评比出最为优秀的小组,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对表现欠缺的小组予以鼓励,最终教学完成。

4.5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

为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更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高职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利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校企合作还面临着瓶颈的问题,认为从高职院校中获取的利润相对较小,不会对其构成吸引力。企业应端正态度,不可拿利益来衡量教育事业,应形成高度的责任感,且高职院校的优质人才会直接留在企业中,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进步。通过让学生在企业实地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或企业的专业辅导人员予以辅导,能深度了解其理论知识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内容的解读,可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总结,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基础,提高学生《电工基础》课程的专业水平,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结语

总之,将理实一体化应用于《电工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既提高了学生的电工理论知识,也实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并通过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予以诠释,使其更具说服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使用,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改变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将重心倾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7: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电器设备变得日趋复杂,同时,社会和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汽车维修企业需要大量的汽车机电维修人员,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如何使毕业生能较快的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这促使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核心课程改革。

1存在问题分析及教学改革思路

1.1汽车行业人才需求

目前,汽车所含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技术涉及各个机构及系统,使汽车维修对象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现代汽车维修作业,已由传统机械维修转变为强制保养和视情修理,工作强度减低,工作效率提高。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机、电修理人员分离的现象,已逐渐被具有机电一体化维修的复合型人才取代。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急需的是既懂机械又懂电器、电控技术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人才。

1.2高职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以往,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分段式学科化设置方式,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实施,学生学过理论知识后在实践环节不能很好的联系起来,不符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我们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在专业主干课程后增设了综合实训课程,自实施以来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时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缺乏实践支持难以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大部分学生对汽车电器的结构认识很模糊,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原理与结构知识;而进入实训环节时,又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汽车维修中的实际问题。这种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分离,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1.3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教学模式弊端,我们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每完成一个知识教学内容即安排相应的实践项目。以汽车起动系统的检修项目为例,教师在上课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创设一个场景,并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讲解起动机的结构和拆装要领,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左右对起动机进行拆装,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本课程教师利用实物、模型、课件等教学设施,边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教学做合一、心口手并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

2课程改革与实践

我们聘请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汽车行业专家及能工巧匠参加课程改革工作,以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维修工岗位综合能力为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考核要求,重新梳理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对主干专业课和实训课全面整合,开发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项目教学课程,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中,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汽车维修工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确定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若干“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相应技能。

2.1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由于没有配套教材,结合学院的教学条件,开始编写校本教材,将整个课程内容按不同模块重组后,形成了汽车电源系统的检修、汽车起动系统的.检修、汽车点火系统的检修、汽车辅助电器的检修、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等五个项目。我们将以往单独开设的汽车电器实训融合到相应的教学项目中,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中包含汽车维修人员必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在进行汽车电器典型故障观察、检查、检测、分析及排除过程中掌握该项目包含的应知应会知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能够掌握相应部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应用到分析和排除汽车电器的故障中。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趋势,将课程的五个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由表格中可以看出,汽车电器设备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结构、故障诊断及排除为主线,紧紧抓住现代汽车维修的关键,同时也显现了该课程的实用性。课程内容也超出传统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范围,强化了现代汽车新技术的讲解,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的熟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环境的引入中,我们运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评述等方法,使得学生较自然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通过在教学环境中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对所学部分产生兴趣。在教师讲解完某一教学内容后学生即进入到实践环节,并填写对应的项目单、写出学习体会。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教学环节提出反馈建议。

2.3改革教学形式、考核模式,建立课程题库和技能考核规范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们对课程考试和考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采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原来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期末理论考试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尽可能贴近职业岗位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和考核。每个项目完成教学后即进行考核,该项目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例根据职业岗位要求重要程度而定,各个项目考核都设有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考核占40%,实践技能考核占成绩的60%,课程结束时,根据个项目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课程成绩。

理论考核内容为学习完课程后的期末理论考试,是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采用“教考分离”考核方式,授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由教研室负责出题,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实践技能考核为过程考核,是以学生在各项目模块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的阶段性考核,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综合技能的应用能力。

3课程改革成效

3.1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项目化教学背景下,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实施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教改课程时,学生按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长担任项目负责人,组织学生制定方案,查找资料、开展讨论,评价学习效果。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由理论型转变为“双师型”,由传教变为指导。由于教改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非常贴近汽车维修实际情况,教师如果只懂理论而没有维修实践经验,没法完成这种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既能讲解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尤其能在现场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通过教改课程的实施,已初步形成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3.3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高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教改课程“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在0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班级试点后,学生普遍认为这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汽车电器故障的检测诊断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案例评述、分组讨论以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等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08级学生企业实习反馈情况,通过此模式教学后的学生能较快的适应汽车维修岗位,对常见的技术故障能准确有效的排除。

篇8: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一、好基础知识的传授是整个教学的基础

掌握好低压电器的选用、识别、拆装、维修与调试是搞好电拖实习的前提, 掌握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是搞好电拖实习的关键。这些知识对安装控制线路和排除控制线路的故障不可或缺。通过低压电器的选用、识别、测试、拆装、维修、调试的方法理实教学, 学生能获得选、装、调、修低压电器的能力。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 教师可利用示教线路板进行通电演示, 让学生反复仔细观察电路中各电路元件的动作过程、动作顺序, 并要求学生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再对照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 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

例如:在讲解组合开关时, 首先教师在理论上对组合开关的作用、功能与应用场合进行简单讲解, 再通过实物使学生对组合开关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组合开关进行拆卸和安装, 在拆卸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按顺序将所拆零部件放好, 再按逆序方向安装回去, 并检测自己组装的开关是否正确, 熟悉组合开关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以地组合开关的整体的认识, 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又如, 在讲接解器的结构和作用时, 教师可以先拆卸各部件并按其所起作用进行讲解, 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将接触器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按教师所示范的顺序拆卸, 对拆卸下来的每个部件进行整理, 了解各部件故障处理方法, 然后按逆序方向组装回原形。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可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 较快地认识各元件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好重点难点教学内容, 做好示范操作, 是整个教学的重点

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 也是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必须在“范”字上下功夫, 严格按照生产实习教材的要求进行, 力求操作正确、规范。示范操作前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包括观看的目的、重点、方法等, 在示范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边演示、边讲解,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调动学生的两个感觉器官比只用一个感觉器官的学习好的多。”示范操作最好要有“慢动作”, 以放慢的速度演示循环完成的劳动方式, 使学生看清楚操作中的要领, 必要时要重复示范。

那么, 本课题学生在掌握低压电器知识和基本控制线路原理的基础上, 就可以在控制板上进行安装。安装前,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再把安装工艺、步骤进行示范操作, 示范操作要准确无误, 边讲边示范操作, 从而使学生心领神会, 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巧。本课题示范操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的选择, 根据电动机的容量, 对电器和导线进行选择; (2) 电器在控制板上的定位, 只有确定了合理的位置, 电路配线工艺才会完美; (3) 电路的配线, 如硬导线的调直, 剥皮不伤线, 不浪费。导线与电器的连接处不压绝缘, 不反圈, 不漏芯, 配线不交叉, 不跨越, 横平竖直, 美观合理; (4) 电路的接线是否正确; (5) 通电试验运行; (6) 示范检修。

三、巡回指导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中心环节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巡回指导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学生生产实习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操作姿势和动作是否正确, 设备工具使用是否合理, 等等。从思想到技术, 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细致的了解和指导。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习指导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要提醒学生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安全第一, 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 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其次, 巡回指导目的要明确, 灵活运用指导方式, 注意每个学生是否能按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发现错误后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及时帮助学生独立纠正错误, 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如果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同一类型的错误, 教师要暂时中止实习, 并进行集体指导。

在巡回指导中, 教师还要注意后进生的情况, 加强对他们的个别指导, 表扬较好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以积极的态度帮助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 要对每一位学生倾注爱心, 使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得以开发。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中,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装练习接线, 从元件的选择、布置到线路的走线方向都要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于较简单的电路可对照原理图进行接线, 无需绘出接线图。对较复杂的电路, 则需绘出接线图, 按接线图进行安装接线, 并对每个电路进行反复的练习, 直到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线路的安装、检修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安装练习, 学生对原理比较熟悉, 对接线方法全面地掌握, 可以进行排除故障的练习。在排除故障时, 确定故障范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如下列情况: (1) 一个故障上表现了一个故障现象, 但抑制了另一个故障现象; (2) 在原理图上, 一个线号有多路分支, 而实际接线时我们不能完全照原理图上的分支情况进行分支接线, 等等。上述情况造成的理论规定很难把握准确, 只能靠实际的准确演示方能准确标定。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进行故障现象的演示。因为故障现象的演示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判断故障范围。教师在示范检修中, 每一个步骤都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进行这一步, 这一步在整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指导是理论知识向技能技巧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后总结可加深对操作技能的理解。首先简述该课题的内容和要求、重点和难点, 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然后简评上课学习情况, 对学习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 点评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要求大家理论和实践相合, 做到举一反三, 最后布置下一节实践课题的内容, 为下次的操作训练做好准备。

总之, 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 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 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 把握好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关键, 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是重要保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 探讨和研究教学方法, 对全面提高《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教学质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石信.调整课程结构, 培养“四有”新人[J].实验工作通讯, 2003, (11) .

[2]唐云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1.

篇9: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学情;理实一体化;项目情境化

【中图分类号】G642

1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出新政策、新理念加大力度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电气电子类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主流专业,就业面广、技术含量高。对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多数学院都采用 “理实一体化”。但实际教学中理实却是脱轨的,难以真正的实现“一体化”。本文就“理实一体化”方针对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进行改革。

2 提出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的逻辑性很强,对于底子很薄、理论知识掌握尚且不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很弱的学生来说,理实应用的结合更是难上加难。为此,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一定要结合“学情”,以“理实一体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总结如下。

(1)教学现状: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多为系统性地传授电路知识,实验也只是对理论的简单验证,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此必然会导致理实脱轨,带给学生“学不知所用”的困惑。

(2)学生现状: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自学能力较弱;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更是被动的,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此必然导致数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索然无味。

3 数字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

3.1 改革授课模式-“课程内容项目化、情境化”

在教学方面加大课程内容项目化、情境化的范围,将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后续专业课程及实践应用相结合。考查电子产品设计的技术岗位,针对各技术岗位的理论需求,把数字电子技术整体分为若干实践项目,结合理论知识点展开“理实一体化”教学。

3.2 改革教学方法-“理实结合,项目教学”

传统教学情境中,理论教学常出现“教师讲得过多,但学生实践应用明显不足”的情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应落实到“学生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授课教师应对电子行业做充分的调研论证,形成高效的教学实施计划后,再设定数字电子技术的情境教学项目。通过既定项目带动学生针对性的学习并逐一考评,即“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教法”。

具体的项目内容设置如下:

项目名称模块内容

三人表决器电路(1)数据与码制、逻辑函数、逻辑门电路;(2)三人表决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抢答器电路(1)RS、JK、D、T触发器; (2)抢答器电路的设计、仿真与调试。

数码显示电路(1)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 (2)数码显示电路的设计、仿真与调试。

计数分频电路

(1)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2)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仿真与调试。

触摸式

防盗报警电路(1)555电路、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

(2)触摸式防盗报警电路设计、仿真与调试。

温度检测电路(1)A/D转换器、D/A转换器; (2)ADC0832芯片和DAC0832芯片的仿真。

数字钟电路(1)时钟源; (2)计数及译码驱动电路。

用FPGA

實现计数器(1)存储器; (2)计数器的设计与调试。

3.3 加大实践力度-形成职业能力

(1)结合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重新序化:高职类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高技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主要靠日常学习和经验积累。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编写适合情境项目教学的教材:在仔细论证相关教材的前提下,针对“理实一体化”要求改革授课教材,去掉或淡化验证性实验,加大以实训现场为前提、以实物教学为手段、以典型项目应用为核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

(3)调整学时,协调理实比重

要想真正做到“课程内容项目情境化”就必然要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授课也要在实训场地进行,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元器件,使课堂教学更直观。

3.4 改革考评制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实践项目的学习要经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必然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要“理实一体化”。但这个过程很容易造成“理实脱轨”,如何防止“理实脱轨”?除以上三个方面外,还要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考评制度。此考评制度要能充分体现知识的重难点,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建议除合理分配授课学时外应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0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冰,方华丽.《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广西轻工业,2010,(7): 139-140.

[2]聂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2014,(16): 252-253.

[3]刘建兰,王力.工学结合下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131-132.

作者简介:

上一篇:开讲啦李健演讲稿下一篇:户外体育游戏教案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