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树人学校

2024-08-02

扬中树人学校(精选5篇)

篇1:扬中树人学校

2010年扬州市中考作文

命题思路解析、优秀作文(部分)及点评

一、命题思路解析

2010年扬州市中考作文采取了“提示+题目+要求”的形式,属于命题作文范畴,直接给考生规定了选材的范围与立意的方向。题目尽管只有两个字,但如果不注意审题,不能正确理解题目的内涵,就很容易偏题甚至离题。

“在乎”的含义,《新华字典》的相关解释是“关心注意”,《现代汉语词典》的相关解释是“在意;介意(多用于否定式)”。可见,“在乎”的内涵直接指向叙述主体待人接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这类题目的审题,很多同学只注意关键词——如本题中的“在乎”,而忽视了提示语。其实,提示语是作文题目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本作文题的提示语就是提醒考生应该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主体在乎什么,比如一朵花的开落、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勉等;二是“在乎”对主体的意义: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等。当然这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乎什么是叙述,是抒情或议论的缘起;在乎的意义则是内容的升华。

“在乎”是大家口头经常提到的,更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说人人都有在乎的东西,或人、或事、或物。初三的同学更是处在一个敏感的年龄段,他们在乎的东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个性特征,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何找到写作素材,并且联系自己的个性体验和心灵成长的实际需要,用真情的文字描述生活中的真、善、美,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和思考,是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不能忽视价值取向,作文题目中提到的珍惜、成熟等字眼,都是要求考生从正面立意,有些同学在选材上写自己对别人的建议满不在乎,只在乎自己个人的爱好,这是错把无知当个性。模糊了价值观,就走进了误区,甚至是雷区。

另外,审题不慎可能导致“偷换概念”,比如把“在乎”简单等同于“关注”等,甚至不知不觉中换成“尊重”“爱护”等内涵。

有些考生把“在乎”写成了“不在乎”。要注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不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就可以在大话题“在乎”下进行分解,衍生出“在乎”“不在乎”,命题作文即便写“不在乎”,也应该是为“在乎”服务的。

二、考场佳作及点评

1、在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看着仕女图中的杨贵妃,我情不自禁地轻声吟唱。

再看看镜中的自己,我又低下头来。唉,人家杨玉环虽胖,但她面容娇美、舞姿绝妙,真不愧风姿绰约。而我呢?简直有损现代都市少女的形象,悲哀啊……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抓起外套,出去锻炼。一路飞奔,我的脑子还在飞快地转着:有没有瘦身更快的办法?不知不觉,时针已指向了上学时间,我连忙回家拿起书包向外跑去。

“哎,早饭!”妈妈在我身后大喊。

“减肥,不吃了!”我头也不回,冲她摆摆手。

中午,我和好友一起去食堂吃饭。哇,好棒!全是我喜欢的。但,等等——有我最喜欢的烤鸡——狠狠心,我夹给了好友。

“呦,这太阳从南边出来了!”好友一脸诧异,“你发烧了?” “我说你废话真多!”索性我转过头去,眼不见为净。

晚上回到家,我也只吃了一口,妈妈看了也没说什么。入夜,妈妈轻轻敲开房门。

“丫头,你真的想变瘦吗?”妈妈轻声地问我。

我迟疑了一下点点头:“老妈,我喜欢赵飞燕那样的身材。”

“我想,你既然想减肥,一定没吃多少,胃有点痛吧。”妈妈顿了顿,“我平时忙,不知道你这么在乎,但你要明白,你更要在乎学习,而且这也可以使人瘦下去,不是吗?”

我一时语塞,内心十分复杂。

“好了,继续写作业吧,肚子饿就叫我,胃痛就吃桌子上的药。”妈妈一边说一边将药放下,“你要知道,妈妈最在乎你的身体。”

我愣住了,想想自己的念头,突然觉得好幼稚。“妈,我饿了。”我对房门口的人说。“好。”妈妈笑得好开心。

看着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也笑了。妈妈你知道吗?其实,我也在乎你的感受!简评:

正值花季的少女哪有不在乎自己的形象的?无疑,这是当今中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扣着了这一点,选材就有了时代气息,有了“焦点”。小作者首先在“减肥”方式上做足了文章,为下文“妈妈”的出场铺垫。写“妈妈”,小作者着墨并不多,就是几句话,几个动作,却充分表现出一个母亲对女儿学习、身体的在乎。女儿的“在乎”与母亲的“在乎”轻轻碰撞,折射的却是“爱”的温暖和指引,文章立意的深刻和构思的新颖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在乎

“今天下午希望工程会到我们学校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同学。”班主任上完课后,丢下这句话走了,临走时还瞥了我一眼。

同学们顿时议论开了。

“会是谁呢?我们这种学校也有贫困生?”

“怎么没有?家里穷还硬要上私立学校的人大有人在,成绩好有什么用?考中还是上不起。” “不是有希望工程嘛!” “哈哈……”

我知道他们在说我,可我没办法,只好拖着开了缝的鞋离开了教室。走出门时还听到后面有人说:“瞧他那鞋……”

我孤独地走进了图书馆,这里是我最常来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我才能忘却贫穷带来的痛,沉浸在与大师的对话中。偶尔抬起头望望窗外,看着衣着光鲜亮丽的同学,终于明白了宋濂的话:“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中午打了一份最便宜的盒饭,找了个角落坐下来。我最要好的朋友小哲坐在我对面,在这个学校只有他愿意和我交朋友。他分了一块肉给我说:“这个我不喜欢吃。”没等我回答他又说:“今天下午你去不去接受捐助?”我无奈地说:“没办法,我学费还有一半没交呢!”说完我们两个便都不作声了。

捐助会开始了。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和以前一样站上了讲台。几个西装革履的领导站在讲台旁宣读我们的事迹。我只感到似乎所有的血都在往脸上涌,台下的同学不停地谈笑着,打闹着,是无视我们的存在,还是鄙视我们的存在?我不知道。我看到一个工作人员正在照相,镜头对准了我的鞋子,我不由得往后退了退,但闪光灯还是亮了,那么刺眼。似乎过了几千年,那几个领导终于把援助金交给了我们。但事情没

有完,还要与我们合影,似乎不合影我们便会忘记他们的“恩赐”。

我们贫穷,但我们的自尊不贫穷。我们缺少的不只是钱,还有应有的尊重。贫穷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在乎的又岂只是金钱的帮助? 简评:

本文触及了一个敏感的社会话题,那就是应该怎样看待捐助与尊严的关系。给人帮助,一定别忘了给人尊严。从这个角度看,本文的选材和立意是赢得阅卷老师青睐的第一要素。

本文中的细节描写是又一闪光点,如“临走时还瞥了我一眼”“我看到一个工作人员正在照相,镜头对准了我的鞋子,我不由得往后退了退,但闪光灯还是亮了,那么刺眼”“似乎过了几千年,那几个领导终于把援助金交给了我们”,对受助者复杂的心理描写和生存环境描写得极其细腻、真实。

本文记叙条理清晰,能紧扣中心话题展开,并且在叙述过程中穿插铺陈,运用精彩细节作深度拓展,达到了点与面的统一。

3、在乎

“谨!” “嗯?”

“如果我和你爸离婚了,你会跟着谁啊?” “哦,随便,我不在乎。”

我不在乎吗?爸,妈,我其实很在乎!

这个家清冷了多久了?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依稀记得多年前与爸妈在江边野炊、垂钓,在马路上奔跑、欢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曾几何时,家的温馨抚慰过我,温暖过我。现在的家只是几块残砖搭成的空舍而已。家是一个冰冷、没有生命的枯燥词汇。但是,我在乎这个家!

爸,您工作忙,经常有饭局,饭后还会和好友搓上两局麻将。我知道这也许是生存所需,但在假期里,您就不能抽些时间陪陪妈、陪陪我吗?几年来,您陪妈和我的时间加起来有多少,您算过吗?您有几次和我主动谈过话?不是我不和您交流,是我真的没办法和您交流!听妈说,您给我找了第二个妈妈,这是真的吗?您忙,您有自己的事业,可您还记得这个家吗?您说,有些事小孩子不要管。我是不该管的,可您就问心无愧了吗?爸,家里需要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您!我是一个男人,但眼下能顶住这个家的男人是您啊!爸,有很多事我很在乎!真的很在乎!

妈,您也很忙,反正现在你们大人都很忙。您也经常不在家吃饭,您经常和奶奶吵架。确实有些事不是您的错,但有时您也有些过分。您和我所谓的交流只是想洞察我的思想中有没有您所不希望我有的东西。妈,您说您爱我,可这份牵强的爱我不要,您那只是关心罢了。妈,您现在要做的是好好帮助我爸,共同支撑起这个家。您是半边天啊!妈,说不在乎只是伪装,其实我很在乎。

如果错误的婚姻必将结束,那就好聚好散吧!别将你们的错误延续到我身上!

爸,妈,也许我的看法你们并不在乎,但有一句话我必须说:“爸,妈,我真的很在乎你们,在乎这个家!” 简评:

父母离异,最不幸的是孩子。本文表达的正是对父母之爱的在乎,对幸福家庭的在乎,文章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以第二人称和父母进行交流,能够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在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与父母交流的表达形式注重了句式语气的变化,对“爸爸”的规劝多用反问句,对母亲的劝解多用陈述句,形式灵活。

同时,由自己表面上的不在乎衬托内心的在乎,更能凸显主题。

文章一气呵成,感情真挚,行文流畅。

4、在乎

父母工作繁忙,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母亲,一年都见不到她几次。所以我总觉得他们不在乎我,甚至认为亲情可以被遥远的距离打散得无从寻觅。

虽然是端午节放假,虽然明天就是中考,但一个电话就能把父亲喊出去应酬。父亲歉意地向我微笑并解释:“南京那边领导来参观慰问,所以我不能不去。”我对这种话不胜厌烦却装作表面平静:“既然推脱不掉就去吧。”但我的心里却泛起了酸,“反正你们又不在乎我。”父亲一脸歉意,不安地搓着手说:“那你好好复习啊!“嗯。””我依旧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

看了一会儿书,我想散散心,顺便去一趟文具店。刚打开门,却发现拿着钥匙正想开门的父亲。没等我说话,父亲先开了口:“坐在车上怎么也不安,就和领导通了电话。明天不是中考吗?中考可是大事,所以我就回来了。”看得出父亲很疲惫。“你去哪儿?”父亲问我。“买文具,明天中考要用的。”我答到。“喔。”父亲似乎想着什么,“那我去吧,你在家复习。”“不用。”我干脆地回绝了父亲,看着他失落的表情,我的心里隐约掠过一丝痛快。“听话,认真复习。”父亲将手搭在我的肩上,“我去就好了。”拗不过父亲,我只好独自在家继续复习。

父亲去了将近一个小时了,还没有回来,我有些担心,想给他打电话,却发现我居然记不清他的电话号码了。又过了一会儿,父亲满头大汗地回来了,将文具递给我后,像自言自语似地说着:“买了透明笔袋往回走,突然发现笔袋拉链那里的颜色是红色的。”父亲指给我看,“想起你最讨厌红色,又跑去换,却被告之只有红色,于是去大一点的文具店买。”我的心突然受到了猛烈地震动。“还有,铅笔需要2B的,我买成4B的了,真是,年纪大了,老糊涂啦。”

我的泪水掉下来,跑到父亲身边抱住他:“爸爸,别再说了。”父亲先是一愣,然后也抱紧了我:“爸爸妈妈也爱你,只是实在太忙了,对你关心不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错置在城市的稻草人,父母根本不在乎我,原来只是自己的心被寂寞冰封,没有察觉父母的爱!

简评:

这个纷繁忙碌的社会越来越多地把寂寞留给了最需要成人关注、在乎的孩子们,这个社会问题如此现实,如此沉重,在考生的作文中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关键是,小作者能充分运用心理描写,把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变化表现出来:“我总觉得他们不在乎我,甚至认为亲情可以被遥远的距离打散得无从寻觅”“我依旧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看着他失落的表情,我的心里隐约掠过一丝痛快”“我有些担心,想给他打电话,却发现我居然记不清他的电话号码了”“我的心突然受到了猛烈地震动”,这些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我”内心的波澜,对父母之爱的在乎!

5、在乎

此时的我可以在舞台上尽情舞动,舞姿轻盈。真的,很美。这与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还与一句话有关。

我四岁便进了舞蹈房,每次下课后都是汗流浃背,累得连路都走不动,但我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总是跟不上大家。

一天,我回到家,瘫倒在沙发上,对妈妈说:“妈,跳舞累死了,我不想学了。” “啪”,等我回过神来,只觉左半边脸火辣辣的。我捂着脸,眼泪汪汪地看着妈妈。“遇到这么点挫折就打退堂鼓,真是没出息。”说完,妈妈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厨房。

我怔怔地坐在沙发上,望着在厨房中忙碌的妈妈感觉到了一丝陌生。刚才那一句话一直在我耳畔回响,我真正在乎的只有四个字——“真没出息”。我仰起头,让泪水留在眼眶中,恨恨地想:现在不是流泪的时候,我要证明妈妈错了!

我冲进厨房,刚才的疲倦一扫而光,坚定地说:“我不是没出息的人!” 妈妈只顾忙着手头的事,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我等你的证明。” 我彻底地被激怒了:士可杀,不可辱!

从那以后,我总是舞蹈班上最早到的一个,反复练习着各种基本动作。以前一到拉韧带,我就向后缩,现在我是主动走到老师的面前,疼得流下泪,我也不叫一声。老师们都说:“你进步了。”我微微一笑,但一想到妈妈的那句话,我便又努力了起来,没用其他的原因,只因为我在乎。

终于,到了考级的前一天晚上,我推推妈妈说:“喂,我明天考级了。” “哦,加油。”妈妈拍了拍我的肩,从她的眼神中我读出了期待。

三天后,我将考级合格证扔给坐在沙发上她,故作轻松地说:“知道了把,我不是没出息的人。” 她看着那合格证笑了,她说:“妈妈是因为在乎你,希望你好,才说那样的话的。我知道你自尊心强,一定会在乎我说的话,你不怪妈妈吧?”

我惊住了,原来,这一切的背后藏着深深的母爱啊!我冲上前去,拥住了妈妈,泪水像决了堤似地流了下来。

因为在乎我,妈妈给了我爱;因为在乎妈妈的话,我一直不停地努力,不停地收获着。因为在乎,我明白了要努力;因为在乎,我收获了许多成功;因为在乎,我得到了温馨的母爱。简评:

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在乎”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在乎”首先是激励,“妈妈”知道“我”自尊心强,用“没出息”激将,使我克难求进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在乎”也是自我砥砺,因为在乎妈妈的态度,我不但没有消极对待,反而奋起直追,最终获得了成功;最关键的是“在乎”是爱,是母亲爱孩子而故作无情的智慧,是孩子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后的感动。

6、在乎

小巷的砖很青,小巷的风很柔,小巷的人很热情……不知何时起,我开始在乎这小巷的一切。老北京有胡同,大上海有弄堂,精致的扬州有什么呢?有小巷!

有人说,胡同、弄堂、小巷不都一样吗?非也非也,如果说胡同、弄堂是现代化之下的留恋,那么小巷就是扬州古朴的真实、不舍的真实。

扬州小巷没有北京胡同那样的悠久历史,没有上海弄堂那样的万种风情,可它却有扬州特有的纯情。因此,我很在乎小巷,在乎这小巷的一切。

小巷的青砖,我很在乎。走在小巷里,踏着古青色的大板砖,扶着苔青色的墙砖,古朴凝重的小巷又泛着清新自然的生气。抬起头看看天,一线蓝蓝的天,我想大声地喊出:“小巷,我在乎你的悠长韵味!”

小巷的柔风,我很在乎。步行在交错相通的小巷中,感受柔柔的风,心里倍加爽快!有时想追逐你的倩影,几步跑去,你又转身逗引墙上青藤莞尔一笑,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细细一想,这样也挺好的,就让我一直追随者你,在乎着你,小巷的柔风。

小巷的人,我很在乎。每天大早,出了家门,走进小巷,大小店铺都已张罗开自己的生意:香喷喷的肉包诱得人垂涎欲滴,金灿灿的油条夹在酥酥的烧饼中,让KFC的汉堡包也甘拜下风……还有翠绿的蔬菜、新鲜的鱼肉,让人恨不得全部包下。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少不了人啊!“老板,来一个煎鸡蛋!“大娘,”这青菜咋这么贵!便宜点行吗?”每天最热闹的就属此时了。小巷的人们的热情,吸引着四处的人,有时还

会有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趁机来凑热闹呢!每每这时,我真想凑到每个人的耳边,悄悄告诉他:“小巷的人们,我在乎你们!”

扬州小巷特有的古朴、纯情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认识小巷、亲近小巷的人们都很在乎它。小巷的砖依旧很青,小巷的风依旧很柔,小巷的人依旧很热情……我会依旧在乎这小巷的一切,直到永远!

简评:

这是一篇充满地域风情的考场佳作,小作者通过自己对小巷生活的“在乎”,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最值得关注的是本文严谨的构思,体现了小作者良好的谋篇布局的能力。文章由小巷的砖、风、人起笔,然后宕开一笔,把扬州的小巷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作比较,突出扬州小巷的“真实”。“真”在哪儿?又回到小巷的青砖、小巷的柔风、小巷的人们上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全景式地勾勒出小巷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尾,再以小巷的砖、风、人收笔,使得全文浑然一体,不蔓不枝,颇得散文“神不散”之精妙。

7、在乎

刚刚抖落了一身的稚气,刚刚放飞了完美的天真,青春的我们,在乎的实在太多太多……

“做不了太阳又怎样,我自会发光发热!”小星星眨着眼睛嘟囔道。是呀,星星不在乎它的渺小,在乎的只是它自身的价值。

再看看我,平凡的相貌,平凡的身材,平凡的衣着,平凡的成绩……真是平凡女孩中最最平凡的一个,但现在的我不在乎,我在乎的只是我的价值。瞧,我总是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总会在奋战中考最疲惫的时候调侃几句,这时候我最在乎的是同班眸子里闪烁的喜悦的色彩,和嘴角上扬那优美的弧度……也许我身边的人幸福,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变不成大树又怎样,我知道人们需要我,这就足够了。”小草顽皮地摇摇脑袋说。是呀,小草不在乎人们是否记得它,在乎的只是默默的奉献。

再看看我,曾经是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渴求获得别人的赞扬,但如今的我变了,我不在乎这些徒有虚表的东西,我在乎的只是悄悄地、默默地奉献……

“即使飞不到最远的地方,我也不会折断翅膀,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可以拥抱蓝天,拥抱理想。”美丽的鸟儿说。是呀,鸟儿不在乎是否成功,在乎的只是心怀梦想。

再看看我,我总是那么在乎结果却从不在乎过程,但现在的我变了,我不再在乎最后的结果,我在乎的只是心怀梦想,尽力就好!瞧,现在的我正坐在中考的考场中,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着,思考着………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去追寻心中的那个梦……

也许我最在乎的是心中永远都有个梦,我能执着地去追寻……

青春的铸梦路上,星星教会我在乎自身的价值,小草教会我在乎默默地奉献,鸟儿教会我在乎心中那个最美的梦……

我们这个年纪,在乎的真的太多太多…… 简评:

这篇习作是一篇以片段连缀而成的抒情散文。三个片段分别以星星、小草、鸟儿设喻,把青春年少的“我”追求梦想、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表现出来。三段分别以诗意的语言领起,再分别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叙述和抒情,表现出当代少年不在乎外在形貌,却在乎内在修养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读来,颇能激励同学,振奋人心。

8、在乎

“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我接过电话,耳边又传来父亲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中考这天,我上班,你自己骑车上学吧。记住,考试要细心,不要紧张,也不要太在乎。”

“哦,晓得了,你安心上班!”我不耐其烦地挂掉电话。

空气中氤氲着芳草的清香,一切都那么美好,骑车上学,脑海中突然闪现出父亲昨晚对我说的话:“不要紧张,不要太在乎,无论考得怎样,努力就好,我和你妈都不在乎。”其实,我知道父亲正因为在乎,嘴上才说不在乎,这是怕我有压力,影响考试。

“中考只是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站。”我这样为自己打气道。一切都在按照它原定的轨道运行着。

拐弯处,眼角突然出现出一个熟悉的背影,那是父亲吗?不可能,说好今天不送我上学的。感觉告诉我,那个人一直在跟着我,没错,肯定是父亲。父亲知道,我已察觉到他,便加速骑到我的身旁。“你不是说今天上班吗?怎么在这儿?”

父亲被我这一问,不好意思地一笑,露出那两颗并不洁白的牙,说:“担心你嘛,看到你安全到校,我就离开。我已经很小心地跟着你,结果还是被发现了,真厉害啊!”

“老爹,你无聊啊,我又不是小孩。”

“唉,好心当驴肝肺,算我自讨没趣,我走了。”

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其实我好想说:“父亲,我并不怪你,我只是不想你因为我而浪费时间,来回奔波很累。”

刹那间,心里润湿了。有一股感动蒙绕在脑海里,久久,久久……

因为爱,所以在乎。我在乎父亲深夜为我买感冒药;我在乎天寒时,父亲将外套脱给我;我在乎中考这天,父亲不辞辛苦默默跟在我后面,担心我的安危……但我知道爱是默默传递的,不需要言语来表达。

相信我,爸爸,儿子知道该怎么做。简评:

在乎,还是不在乎?读完这篇文章,答案很清楚:父亲在乎儿子,儿子在乎父亲,在彼此的在乎中,爱默默传递。妙就妙在,小作者是从“不在乎”落笔的:父亲劝儿子不要太在乎,儿子回答父亲的话也是若无其事,全然不在乎。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父亲偷偷地送儿子、儿子洞悉父亲的良苦用心张本。

另外,本文作者没有故弄玄虚,一切都遵照生活的原貌,如父亲的跟踪被毫无悬念地发现,如父子之间的对话没有故作深沉,正是因为如此,文章却给读者一种原汁原味、毫不矫饰的感动。

9、在乎

上幼儿园时,你们不在乎衣服是否会弄脏,只在乎玩得是否开心;上小学时,你们不在乎干净不干净,只在乎手里的零食是否美味;上中学了,你们不在乎钞票来得辛苦不辛苦,只在乎是否跟得上潮流……你们在乎的东西那么多,他们又在乎什么呢?

当你们带着满身的泥巴,飞扬的发丝,在落日将沉之际出现在家门口时,他们焦急的身影便会猛地从屋里窜出来,在你的屁股蛋上不轻不重地拍打一下,嘴里已经“骂”开了:“你这个野小子,在外面疯到现在才回来,还要不要回家了……”但他们的眼神从始至终都在你的身上来回移动,若你完好无损,他们便推你一把,为你端上可口的饭菜;假若你有点小伤小绊,他们便一边为你上药一边责备你的不小心,眼神里满是担忧。

他们没有在乎你的衣服是否弄脏,他们在乎的是你有没有受伤。

当你开心地吃着那些零食时,他们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你:“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敢吃,看吃坏了肚

子怎么办……”重复的告诫使你们厌烦,背地里更是大嚼特嚼,他们的“谆谆教诲”早就被抛之脑外。

其实,他们在乎的不是你的不屑和反抗,在乎的是你是否吃得健康。

当你大手大脚地花着他们挣来的钱,在电话里与同学大谈特谈明星、时尚和潮流时,他们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等你搁下电话,才开口询问一下你最近的学习和生活。当你告诉他们你过得很好,学习也不错时,他们便笑开了眼,跑去帮你准备饮料或水果。

他们在乎的不是自己辛苦挣的钱是否像流水一样流淌,他们在乎的是你的生活、你的学习,有没有沾染上什么坏习气。

简评: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凸显父母真正“在乎”的是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永远只在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在乎的东西那么多,可是核心永远是你。你们在乎的东西也是那么多,可有多少是关于他们的?”这一追问使得文章获得了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深刻。

本文始终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交替叙述中推进,如同两代人促膝谈心,更人激起读者共鸣,这在记叙形式上也是一种创新。

10、在乎

“啊,白头发!”老妈的惊叫声穿越墙壁直入耳鼓。我放下手中的作文选,不屑地耸耸肩:老妈也不是什么爱美的人,怎么这么在乎几根白头发呢?

不经意地瞄过梳妆台,上面整齐地排列着瓶瓶罐罐,这个控油、那个美白,都是老妈在商场里精挑细选超过一个小时才给我买来的。

“妈,你为什么不擦啊,我只是个学生哎!”

“我女儿漂亮一点不行吗?中年妇女这么在乎形象干什么……”

往昔的对话还清晰地回响在耳边,可今天,哎!真是越来越搞不懂老妈了。

“姑娘啊,来拔白头发!”老妈中气十足地召唤。不管怎么说还是自己妈,我叹了口气,帮忙去了。一进老妈卧室,老妈便紧张兮兮地拨开头发指给我看:“你看,这一根整个全白了!还没长多长呢,估计才冒尖就是白的了,还有这根也白了一半,肯定是你这个丫头让我操心累的呀……”

老妈的唠叨是拔白头发的流程中最长的部分,老妈怎么这么在乎两根头发!

“妈,我来拔。”及时掐住老妈的话头,我手脚利索地揪出两根白头发,还不忘调侃一番:“妈,都说三千烦恼丝,你这真是名副其实啊!”

老妈却握着两根头发沉默不语,一点也没有和我吹牛的意思,过了一会儿,她才浮现一个微笑:“是啊,想当初刚和你爸结婚的时候,那个发型虽然土,但你爷爷都夸我头发漂亮。现在连女儿都会用成语了……”

我忽然笑不出来了,爸妈的结婚照是我曾经最喜欢的东西,老爸的秃顶和老妈的“黑瀑布”真是和谐而美妙。搬新家时我还偷偷将爸妈不要的小照片藏在抽屉里,没事就翻出来欣赏一番。

突然记起小时候妈妈也很在乎每天搽什么、抹什么、梳什么发型,后来渐渐开始在乎我的成绩和心情,有时半夜三更下夜班还披头散发地给我煮夜宵。

“哎,是不能总在乎白头发了,”老妈灿烂一笑,带动深深的鱼尾纹,哼着歌儿将两根白发扔进垃圾箱,“去买菜,小丫头要吃什么?”

“芝麻!”轻快地挽上老妈的手,“芝麻可是养头发最好的东西了,妈,你也真的该多在乎一点自己了……” 简评:

母亲对女儿自始至终的关爱、女儿对母亲的最终理解,是这篇文章阐述的“在乎”的核心,主题并没

有太多新意,最闪光的是小作者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叙述得摇曳生姿,这很好地体现了小作者写好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

首先是在顺叙中多次运用插叙:母亲为我买化妆品、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母亲爱美的天性,而这些正是为母亲为我操心的最好衬托。

其次是在叙述中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寓庄于谐,行文轻松流畅。

篇2:扬中树人学校

柳宗元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y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翻译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钴鉧潭记

柳宗元

钴鉧潭,在西山西(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2),抵(22)山石,屈(3)折东流;其颠委势峻(4),荡击益暴(5),啮其涯(6),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7),然后徐行(8)。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9)。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10),一旦款门来告曰(11):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12),既芟山而更居(13),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14)。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15),延其槛(16),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17),有声潀然(18)。尤与中秋观月为宜(19),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20)。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21)?非兹潭也欤? 作品注释

(1)钴鉧(gǔ mǔ):熨斗。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益暴:更加暴怒。

(6)啮(niè)其涯:啮,咬。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7)轮:车轮般的漩涡。

(8)然后徐行,徐:慢慢地。

(9)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

(10)以予之亟(qì)游:以:因为。予:我。亟:经常,多次。因为我经常去游玩。

(11)款门:敲门。

(12)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

(13)芟(shān):割草。芟山:割草开山。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14)贸财以缓祸: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

(15)崇其台: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加高潭边的台沿。

(16)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17)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18)潨(cō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19)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20)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辽远。

(21)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22)抵:碰到。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钴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峻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篇3:扬中树人学校

我不曾想到今生来办学。开始办起学, 片瓦皆无, 但一所公认的优秀树人小学, 从创始至今却走过20年。能为社会留下一所充溢着社会信任味道的好学校, 不愧平生做教育的收获。真的没想到, 夕阳映红了学校。

20年, 7000天!我又是从公办育才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下, 退休, 该去歇歇脚了, 却迎来教育第二个春天, 创建了民办学校, 一办就是20年。

1993年, 牧野大地上, 诞生了一所小小的民办小学——专家树人小学。只有一年级1个班, 40余名学生。她像一粒种子, 破土而出, 充满活力地存活下来, 并一天天、一年年旺盛地生长着。历经20个春秋雨露, 成为晚霞一抹绿荫。现已拥有18个班, 近千名师生。从1999年首届学生毕业, 已送走十五届毕业生, 2064名学生。树人小学, 从一棵风雨中摇曳的小树, 形成一片万紫千红的林圃, 凝聚着全体教职工多少心血汗水、教育智慧和奉献教育的崇高精神。她是伴着改革开放的乐章, 随着祖国发展的步伐, 映红了一片新天地。

20年, 尝试了创业一穷二白的艰难。没有校舍租赁地方办学, 三年三迁。学生跟着转战南北,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如游击战出没不定, 又像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流浪汉, 难煞人也!创业的艰难, 不曾想到, 不愿回首。一句话, 创业不易!闯过一道道难关, 靠的是对教育的忠诚, 凭着对儿童的挚爱、对事业的责任和信心, 以及国家迅猛发展的鞭策, 重重困难无所惧, 硬是挺过来了。在上级的支持下, 我们于1995年, 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建校, 有了校舍, 学校扎下根, 有了自己那片教育的土地, 可以自主地耕耘, 那股扬眉吐气的轻松感, 从未有过。

20年, 经历了守业的艰辛。民办学校进入市场经济的行列, 正处在改革开放、国家迅猛发展、社会转型、激烈竞争的时代。忧患意识、紧迫感、危机感伴随我20年!实现了学校发展四步曲。即:艰难创业, 三年三迁;扩大发展, 稳步向前;追求优质, 办出特色;发展内涵, 探究提升。创业是短暂的, 守业是长期的。办好学校, 教好学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守业的根本, 要与时俱进, 要不断探究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研究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读懂孩子们的心, 为孩子们的金色童年奠定一生的良好基础。学校追求优质教育, 探索高效课堂的实施, 以质量求生存, 以质量求发展, 时时记心间。学生从2007年至2009年, 小升初, 连获新乡市一中少儿班、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数班“三连冠”。优异的教学成绩, 赢得了社会对学校的赞誉和信任。

20年, 对教育的探究和摸索, 逐步形成树人小学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 敢争第一, 勇于拔尖。基础扎实,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学好特长。

20年, 形成的意识:紧迫感, 永不懈怠。

20年, 形成的校训:雏鹰从这里起飞。

20年, 形成的校风:乐教、乐学;勤教、勤学。

20年, 形成的教风:乐教, 教好每个学生。

20年, 形成的学风:勤学、善学、博学。

20年, 形成的树人精神: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与时俱进。

20年, 形成的校歌:《树人校歌》《树人小学走过20年》。

20年, 树人小学充满正气, 孩子们从小学会做人、爱国、爱校、爱他人。

20年, 树人学子榜样, 为国家培养优秀接班人数不胜数。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 他们与学校融为一体, 心心相印, 灵犀相通, 成为学校的自豪。牛旭, 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第一名, 已在省人大工作数年;闫硕, 特长小号清华大学审定一级, 现在北京交通大学就读博士;书迷郭良艳, 正在荷兰攻读博士;王钊, 现在美国攻读博士, 并成为导师助教;蔡迪, 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 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孟繁荣,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 现正在读硕士编导;娄晨曦, 省初中数学竞赛第一名, 2010年新乡市高考第一人接到录取通知书, 现就读复旦大学;彭丹, 直接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初中、高中和大学;潘俊宇, 2007年新乡市一中少儿班考试第一名;扈泽尧, 五年级考入新乡市一中少儿班, 现就读美国研究生……他们不愧为树人学子身边的榜样。他们金色的童年在树人度过, 如今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他们给小学友无穷的力量, 他们给教育者莫大的安慰。20年里, 树人小学处处踏着他们的小脚印, 留下他们孩童时代幼稚可爱的身影, 飘逸着他们胸前红领巾的鲜亮, 洋溢着他们跨入人生第一所学校的快乐钟情, 还有他们响亮的歌声, 悦耳的琴声, 琅琅的读书声, 亲切的问候声, 行走的跑动声, 国旗下的演讲声……至今仍历历在目, 无处不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今天他们长大成人, 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 更多的是在国内外的大学深造。教师教人成为人的喜悦油然而生。

桃李满天下的灿烂, 只有在你教育的晚年, 才能真正领略到她的神奇, 才能感受到教育者的人生价值多么崇高和重要。不曾想到, 夕阳映红了学子, 映红了学校, 映红了教育, 映红了天下。

20年里, 树人小学造就了一支百余名的优秀教师队伍。

是他们对教育的忠心创办了民办学校;

是他们坚如磐石支撑起学校;

是他们顺应改革开放潮流发展了学校;

是他们用汗水心血铸出名校;

是他们含辛茹苦培养了一批批接班人;

是他们献身教育推动历史车轮向前……

教师是为祖国、为人民造福的职业,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却有着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师, 人人离不开她, 她做的是常青树的事业。

20年, 我坚信不移地坚守着教育成功的真谛——大爱无疆。我更爱教育事业, 更爱自己创办的学校, 更爱学生, 更爱教师。爱是教育的灵魂, 爱是教育的源头, 爱使教育者有丰富的心灵。小学教育, 永远和孩童为伴。教师的爱, 是一种深怀民族国家前途的伟大情怀。当教师有了爱, 才能热爱事业, 才能无怨无悔奉献一切, 才能关心、呵护、尊重、宽容你所面对的孩童。教师的爱, 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小的心灵, 使他们从小有爱心, 有善行, 具有良好的思想境界。

20年, 当我们国家遇到那么多的大灾大难, 南方洪灾、汶川大地震、云南干旱、玉树地震、芦山大地震……全校师生每次都关注社会, 献出爱心, 无私帮扶, 这已成为学校的光荣传统。在这些活动中, 培养了师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能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危难,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 2003年春, 五年级学生岳中文患上癌症, 师生常到医院探望, 并捐款18749元, 延长了他的生命, 家长感动得为学校献锦旗以表感谢。

这一年, 学校作为西部顾问单位, 帮扶西部甘肃省永登县回民小学、实验小学, 至今友好交往。

2008年, 汶川大地震, 全校师生捐款10万元支援灾区。

2010年, 青海玉树大地震, 我于10月12日亲自带领师生代表7人, 亲临玉树藏族孤儿学校献爱心。当时, 孩子们还在解放军搭建的板房教室上课。在全校师生会上, 我亲手将8万元爱心款交到尼玛仁增校长手中。当年12月1日, 玉树20名孤儿来到树人小学就读与生活, 得到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帮扶, 次年3月返回玉树。此次活动, 支援了灾区, 帮扶了孤儿, 为藏汉两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个个故事诉说着丰富心灵的体验, 汇集起来, 这就是教育, 这就是立德树人最大的亮点。

师生心中总是爱潮涌动, 灵魂深处总是激情燃烧。“爱的火种”可以传递, 传递给孩童, 使他的心灵纯净;传递给教师, 使他情操高尚, 更爱孩童;传递给千千万万危难的人民, 使他们得到温暖, 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20年, 学校处处充满“爱”, “爱”是树人小学闪亮的特色。

20年里, 立德树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形成了一组组、一尊尊石雕文化, 孩子们耳濡目染, 记在心间。那一块块悬挂在楼前毕业班留给母校刻着他们名字的汉白玉匾牌, 是树人学子的见证;那60块刻着经典诵读篇章的汉白玉石牌, 是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那树人19种精神青石书本石雕, 激发起多少孩子追求上进的动力;那50个好习惯石雕, 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遵循;那“梅、兰、竹、菊”三组石凳, 感染着学生做人应具备的品格;那“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童话故事石雕, 教会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人品;那双关含义的“白天鹅与丑小鸭”彩色石雕, 正孕育着师生的情怀, 哪个孩子愿做丑小鸭?洁白如玉的白天鹅才是他们的追求, 而教育者也会将幼稚无知如丑小鸭的顽童, 匠心独运呵护成美丽的白天鹅;一组“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和“曹冲称象”的青石石雕, 启迪多少学生的智慧和创新;那“小兔乖乖, 把门开开”石雕, 警示孩子们安全的重要;那“群蜂采花”的晚霞红石雕, 象征着百余名教职工辛勤育人的崇高;那书写着20年历史的“树香林”, 彰显着树人的骄人功绩……石雕文化艺术, 是树人亮丽的风景线, 默默地倾诉着对孩子们的感染和熏陶。

20年, 学校音乐教育特色显著。孩子们从小爱唱爱跳, 根据学生特点, 学校着力发展了音乐艺术教育, 让他们的天性得到自由的释放, 潜力得到自由的发展。孩子们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像花儿一样, 洋溢着芬芳, 分别考入国家著名艺术院校深造。其中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古筝与唢呐两名, 上海戏剧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都有树人小学育出的新苗。有的已在国家大剧院多次演出, 正奔向音乐家的梦想。实践证明, 音乐艺术教育童子功是多么重要。

“三个面向”是教育的指导方针。为纪念中澳建交40周年, 我们的树人音乐艺术团一行26人赴澳大利亚, 于2012年8月12日, 在悉尼歌剧院展演器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 教师荣获“文化中国中外艺术交流优秀辅导奖”, 19名学生荣获演出“金奖”。我校艺术团从此走出国门, 为教育面向世界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民办树人小学20年的历史, 有多少事20年前从未料到, 有多少事值得回味, 有多少事应该载入学校史册!教育虽不惊天动地, 但她每天都是新的, 每年都是新的, 没有重复昨天的故事。20年里, 我生活在儿童中间, 如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 童心、童趣给了我无尽的快乐。虽人到暮年, 我还能手脚利索, 思维清晰, 语言流畅, 都是20年民办教育为我带来体魄健康、精神富足、心情愉悦, 带来对教育的不断探究, 为教育事业作点贡献是我由衷的心愿。20年里, 我同结识的志士, 在树人展示自己的智慧和理想, 她犹如一张洁白的图纸, 涂抹出一幅长长的理想的七彩画卷。

我早已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生命, 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 把校园当成自己温馨的家园, 须臾不可分离。我真不曾想到, 夕阳映红了学校, 映红了童心, 映红了师情, 夕阳映红了我的整个教育生涯。

篇4:中职学校“立德树人”浅析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立德树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5-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提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作为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对个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

1.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德育课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它不仅是讲授德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提高学生的道德的水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分工已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由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社会的发展对于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劳动者必须学会专业技能,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这样才能具备适应职业变化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这样的形式下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来完成培养任务,德育课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更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它不仅需要教给学生职业所要求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除专业技能素质外,其他素质的培养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成为职业院校德育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

2.职业院校德育课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内容丰富,课改后的教材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与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以便于实施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减少就业阻碍。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以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为本位,培养面向服务行业一线岗位的技术应用型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学生毕业后能否履行工作岗位职责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当前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关注和评价,除了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外,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更为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已成为影响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砝码,减少就业阻力。

4.提高办学声誉,促进学校发展。同样,衡量一所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除了看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外,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是不可或缺的评价因素。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无疑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壮大。

二、“立德树人”现状分析

1.从理论层面上看,缺乏新意和可操作性。如罗建的《关于高职德育创新思路研究述评》提到了教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创新、德育手段创新、德育机制创新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应金萍在《试析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机制的思考 》中提出了“社会资源”是“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之一的观点,但是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细致的分析,没有将国家制度纳入其中。他们更多的注重道德的政治价值取向,缺忽视了实现这些政治价值取向的基础性问题,如怎样将学生的个人兴趣融入社会职责中,如何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冲突,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等等。

2.从实践层面上看,只注重内部德育环境的完善。国家示范校评比活动,各中职学校的硬件得到迅速的提升,相关的德育环境也配套完备,但在德育活动中还缺乏灵活性,在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上还有待于提升和改进。、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体系。

3.营造环境,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

4.理论联系实际,改革德育方法。

5.发挥社会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胡金木.《我国道德教育领域中比较研究状况的回顾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9期.

篇5:扬中树人学校

单思是一位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 课改前每次体育课都非常仔细认真地学习“模仿”老师的技术动作。但因为长时间反复模仿练习老师的动作而感到枯燥乏味, 渐渐地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然而, 在课改大潮中, 体育教师改变了以前的那种单纯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同时穿插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今的单思同学不仅更喜欢体育课了, 而且还能把学习乒乓球的技术动作应用在网球的学习中, 现在他正盼望下节体育课中展示自己新“创造”的动作呢!

看着单思同学“举一反三”地把乒乓球技术应用到网球的学习中, 郝研老师为自己学生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自己也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骄傲和满足的同时, 郝研老师也在思考:为什么以前自己设计的整齐有序的课, 学生却不喜欢呢?为什么以往自己那么“精确”地示范动作, 学生也练得那么苦, 而动作却很容易遗忘, 更少有“举一反三”呢?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习发生转变呢?

1.缘由探析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像单思同学这样仅仅学会 (或许只学会一些) , 没有学懂, 更没有学乐, 逐渐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的同学不是个别的, 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被认为是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的占有者, 学生则是“无知者”, 被看做是“白板”, 学生大脑被认为是“容器”。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 所谓教学就是体育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问、你答, 我讲、你听, 我教、你练的“单边”活动, 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教师, 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是学的中心, 学为教服务。学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丧失了, 教也走向了其反面, 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最终导致像单思同学以前那样, 教师越教, 学生越不爱学的现象。

单思同学变化的原因, 表面上看是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引起的, 但分析一下这种变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就发现教学方法的改变, 事实上反映的是教学指导思想与理念的变化, 即体育教学是“树人”而不是“造器”。换句话说, 是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往的学校体育较多注重生物学功能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片面强调社会本位, 忽视了学校体育在发展人的心理和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 忽视了学校体育主体—学生对运动的需要和兴趣, 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导致采用一些机械的、呆板的、枯燥的、成人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去训练学生的身体和精神。

与此同时,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强调统一性与共性, 忽视灵活性与个性, 强调集中与服从, 忽视民主与自由的思想意识, 也导致了在学校体育中过分地强调集体化、统一化、规格化、模式化, 极少考虑到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需要, 极大地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

2.观点解读

以上针对“单思现象”的原因分析具有个案性, 从单思同学的变化背后, 我们看到的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变化。其实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类似的问题, 如“许多学生体育课无精打采, 课外活动兴高采烈”、“学生对教师畏惧”等问题, 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中去找出原因。因此“以生为本”的理念成为解决当前体育课程中存在问题的第一把钥匙, 也是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那么,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以生为本”呢?在此, 我们根据新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就为什么“以生为本”和如何践行“以生为本”做进一步说明。

理由之一:我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目的要求“以生为本”

我们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在于,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独立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所谓“全面发展”, 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不可欠缺, 即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独立个性”, 说的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 不可一律化, 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对立起来, 排斥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培养, 从而也损害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例如, 我们把教育的统一性等同于一律化、模式化、排斥个性的自由发展;把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当成驯服。所以, 我们在实践中不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不爱护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 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我们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唯唯诺诺、墨守成规, 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标准件一样。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在于, 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以生为本”的本质意义在于, 把学生当做具有主动性的“人”而非“物”看待, 强调学生的主体需要和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以生为本”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 了解他们的兴趣、特点、差别及需要;从尊重主体的需要出发来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如为什么要教推铅球, 为什么要教背越式跳高, 教了这些技能对他们有多少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学生有没有这种认知与生活的需要。所以只有坚持“以生为本”, 我们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而不是统一、僵硬的“器具”。

理由之二:改变我国目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生为本”

我国体育教学经历了50多年, 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 还存在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从“以生为本”的思想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例如, 我国现在一些学校仍然采用竞技运动的训练模式, 体育教学基本上是照搬对运动员的训练模式来进行的, 教学方法基本上也是照搬竞技运动的练习方法, 在对学生评价时也主要是根据体能和技能的达标而“精确量化”的, 这些显然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思想。因为“以生为本”是和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相一致的, 而竞技运动模式不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来看, 都是面向极少数学生的, 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达到的。体育课成绩的评价如果仅仅采用统一的标准, 一刀切, 使体育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受到不公平的评价“, 从而打击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而这些问题的解决, 我们都可以在“以生为本“中找到源头。

理由之三:只有坚持“以生为本”, 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也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学生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兴趣, 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是坚持“以生为本“, 从教学内容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 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十分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从而保证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全面实现。

理由之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必然要求“以生为本”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发挥自己的权威作用, 关注的重点是怎样控制课堂局面, 把握教学进程和课堂组织是否有序。但是, 在教师的权威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 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性自主思维活动却被忽略, 出现了以教师权威性代替或压抑学生主体性的现象。有人在对学生课堂语言交往行为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次数在学生课堂语言交往行为总数中约占95%, 而学生提问、异议及其他类型行为的比重仅占5%。这充分说明, 目前体育课程教学中“以生为本”意识的薄弱, 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现象是非常严重的。

鉴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质,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尤为重要。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课程, 教学的实践性尤为突出。因此, 《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 十分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的各个环节, 始终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出发, 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生中的主体地位,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理由之五: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就必须“以生为本”

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不仅与其后天练习有关, 而且与其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 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 体育教学必须从“以生为本“, 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根据个体差异来确定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 以期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体育课程在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实施因材施教等方面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 同其他学科相比, 体育教学空间更具有开放性, 学习过程更具有直观性, 这使得体育教学中组织分组或单个练习、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制定不同的目标等更具操作的便利性。

理由之六:体育教学坚持素质教育, 注重全体性和全面性, 要求“以生为本”

我们必须处理好三种学生的关系。第一种是绝大多数学生, 这是我们考虑教学工作的基点, 如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难度以及考核标准的时候, 要根据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来制定, 不管是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应该如此。第二种是体育尖子生, 不能因为面向全体学生而把第二种学生即少数体育尖子生的水平降下来, 体育尖子生也必须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发展他们的体育特长, 培养他们的体育能力, 使他们在更高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第三种是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 他们是体育教学的重点, 也是矛盾的焦点所在。这部分学生容易完不成教学任务, 跟不上教学进度, 容易产生挫折、失败感和厌学情绪。把这部分学生教会、教好是体育老师的责任, 也是衡量是否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尊重他们发展权利的标准之一。

全面性指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增强体质, 掌握“三基”, 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我们的体育教学在这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由于受竞技体育观念和体育传统功能的影响, 体育给人的强烈印象就是增强体质, 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固然是体育的核心任务, 但仅限于此则不能说是全面, 也不太符合作为教育部的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体育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进友谊、增加社会交往、进行德育教育等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 通过教学目标的分层、投掷线的不等距练习、跳跃线的不等距练习等让每个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 去达到学习目标, 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在体育游戏中, 让学生谈谈获胜或失败的心理感受、集体协作的意义等, 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协作意识等。

理由之七: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以生为本“

上一篇:银行仪式致辞下一篇:经济发展新动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