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昆虫失踪记》

2024-09-02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昆虫失踪记》(通用3篇)

篇1: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昆虫失踪记》

一天小兔贝贝一个人在家里。

他口渴了,刚喝了一口水就倒下了。一只狐狸闯进了贝贝家,他说:“哈哈!你跑不掉了!哈哈哈……”狐狸抱着小兔逃走了。

熊警察接到报警立即来到了小兔贝贝家,发现小兔贝贝不见了,她看见小兔家的窗户开着,地上还有狐狸的脚印。熊警察想:抢走贝贝的人一定是从窗户逃走的,只要跟着脚印走,一定会找到贝贝的。

熊警察骑上巡逻车跟着脚印去找贝贝。走了好久,熊警察看见了那只鬼鬼祟祟的狐狸,手里还抱着贝贝。于是熊警察下了车,把这只狐狸抓住,带上了手铐。熊警察骑上车,抱着贝贝回家了。

贝贝醒来后,问:“妈妈是谁救了我?”妈妈说:“是熊警察。”这时,小兔贝贝就去熊警察家道谢了。

篇2: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昆虫失踪记》

他们越说越气,于是决定离开明明。明明急着哭了,在小兔子的劝说下,五官说只要明明爱清洁五官就不离开明明…

后来明明成了爱清洁的好孩子,深受大家的喜爱,明明说:“我不能像以前一样不清洁卫生,希望你们有这样的坏习惯也要改正过来。”明明还帮助了人:一天,明明在公园看见了一个哥哥乱扔垃圾它对那个哥哥说:“哥哥,请你把你扔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那个人说:“关你什么事?”明明很苦恼,那个哥哥跑着走了,明明将那个垃圾进了垃圾桶,奶奶说:“小朋友你真懂事啊!”明明说:“环境卫生很重要的。明明很开心的笑了。所以才有今天这个成果,这都要归于五官的提醒,我才想让自己还有整个城市干净、整洁。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卫生需要我们。

篇3: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隐喻翻译

童话, 自人类在摇篮时代起就已经产生。童话植根于人民中间, 通过祖母、母亲们的编织, 在人类开始认识世界时就成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童话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辞海》中的童话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 反映生活, 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童话让读者们从感人的诗境和意境中发现真理, 发现人类灵魂中最诚实、最美丽、最善良的东西, 从而使人们的感情得到净化和升华。

2 隐喻与童话故事

隐喻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思维机制, 是人类的想象与理性对外部世界感知信息的共鸣与契合。隐喻是在彼类事物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我们把隐喻界定为:是人们体现了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特征产生的隐喻化联系 (陆秀英, 2008) 。作为思维中深层结构的一个机能, 隐喻帮助我们揭示人类本身、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客观世界。隐喻的本质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 (束定芳, 2000) 隐喻主要是因为所用语言字面意义与语境发生冲突时所选择的与语境相符的另一种理解 (束定芳, 2000) 。

童话故事本身就是一种隐喻, 其简单明白的文字后面常常深藏很深的涵义, 通过简单的情节、对话, 传递深遂的哲学道理或人生寓意。童话故事是所有人物都可以被看作是来源于客观生活的真实人物形象的喻体。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 是一种通过喻体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本体的认知过程 (阮敏, 2009) 。

3 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隐喻翻译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 从表面上看, 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但转换的背后却有着一系列深层的认知活动。译者在这一系列深层的认知活动中将原文转换为译文, 联系不同的语言知识域, 这一复杂的过程映射在读者的思维中。由此可见, 翻译是一个认知过程, 翻译主体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在透彻理解原语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 要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 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王寅, 2005) 。

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 因为隐语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 要么重塑其形象, 要么对其进行修改, 要么对其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 林林总总, 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 与隐喻在文内重要性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 (Newmark, 1995) 。童话故事本身就是一种隐喻。童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故事, 赋予动植物, 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以生命, 讽喻社会上的丑恶, 宣扬美好的品质。

安徒生用自己40年的心血精心编织了166篇童话故事, 他以童话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及其社会生活, 深厚地表达了平凡人的感情和意愿。他满腔热情地歌颂人民的优良品质, 同时又尖锐地揭露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丑恶, 以此来衬托人民的心灵美, 使读者从感人的诗境和意境中发现真理, 发现人类灵魂中最诚实、最美丽、最善良的东西, 从而使人们的感情得到净化和升华 (叶君健, 2001) 。

安徒生童话在描绘人物、动物、甚至没有生命的物体时运用了大量的隐喻, 而叶君健先生的中文译文中也确切地表达出隐喻的应用,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 原文的喻体和译文的喻体以及喻体暗指的本体同样触动读者。

在The Buckwheat (荞麦) 一文中, 有这样的描写:

原文:Now a terrible storm came on:all the fi eld fl owers folded their leaves together or bowed their little heads while the storm passed over them, but the Buckwheat stood erect in its pride.

译文:这时一阵可怕的暴风雨到来了:田野上所有的花儿, 当暴风雨在它们身上经过的时候, 都把自己的叶子卷起来, 把自己细嫩的头儿垂下来, 可是荞麦仍然骄傲地立着不动。

这段描写将荞麦的自以为了不起、一意孤行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本体和喻体一看就可以明了, 喻体“荞麦”暗示本体“骄傲而不识时务的人”, 并在描述中准确地刻画出喻体的行为举止, 结果“…but the Buckwheat was burned coal-black by the lightning, and it was now like a dead weed upon the field.” (被闪电烧得像炭一样焦黑。它现在成为田里没有用的死草。) 在翻译中, 译者忠实原文, 让读者清楚明了地感受到原文包含的意蕴。

在The Daisy (雏菊) 一文中, 有大段对小雏菊的刻画:

原文:The little daisy was as happy as if it were a great holiday, and yet it was only a Monday.All the children were at school;and while they sat on their benches learning, it sat on its little green stalk, and learned also from the warm sun, and from all around, how good God is.And the daisy was very glad that everything it silently felt was sung so loudly and charmingly by the lark.And the daisy looked up with a kind of respect to the happy bird who could sing and fl y;but it was not at all sorrowful because it could not fl y and sing also.

译文:小雏菊是那么快乐, 好像这是一个伟大的节日似的。事实上这不过是星期一, 小孩子都上学去了。当他们正坐在凳子上学习的时候, 它就坐在它的小绿梗上向温暖的太阳光、向周围一切东西, 学习了解上帝的仁慈。雏菊觉得它在静寂中所感受到的一切, 都被百灵鸟高声地、美妙地唱出来了。于是雏菊怀着尊敬的心情向这只能唱能飞的、幸福的鸟儿凝望, 不过, 它并不因为自己不能唱歌和飞翔就感到悲哀。

文中, 雏菊是一种最普通的小花, 长在草丛中, 谁也看不上它。但它却拥有一颗伟大、美丽、高尚的心;它本性谦朴, 毫无嫉妒之意, 尊重和喜爱比它优秀的名花。在译文中, 译者根据原文用中文优美的笔触译出雏菊的谦逊和美好的本质。喻体“雏菊”指向本体“社会上那些平凡的人们”, 那些平平凡凡的人们创造了社会的财富, 建立了良好的风尚, 但却默默无闻, 不能受到人们的注意和尊敬。

在A Leaf from the Sky (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一文中, 对天上落下的那片叶子的形象、细致的描写让读者轻易地联想到了作者的身世, 安徒生的作品一直被人忽视, 没得到应得的评价。

原文:“A funny kind of slip, that, ”said the Plants.

And neither Thistle nor Stinging-Nettle would recognize the stranger.

“That must be a kind of garden plant, ”said they.And they sneered;and the plant was despised by them as being a thing out of the garden, but it grew and grew, like none of the others, and shot its branches far and wide.

“Where are you coming?”cried the lofty Thistles, whose leaves are all armed with thorns.“You give yourself a good deal of space!That’s all nonsense–we are not here to support you!”

译文:“这真是一根很滑稽的插枝, ”别的植物说。蓟和荨麻都不认识它。

“这一定是花园长的一种植物!”它们说, 并且还发一声冷笑。它们认为它是花园里的一种植物而开它的玩笑。但是它跟别的植物不同;它在不停地生长;它把长枝子向四面伸开来。

“你要伸到什么地方去呢?”高大的蓟说。它的每片叶子都长满了刺。“你占的地方太多!这真是岂有此理!我们可不能扶持你呀!”

这篇文章发表在1855年, 联想到安徒生的写文生涯, 初期时安徒生就象“天上落下的一片叶子”, 这片叶子默默地努力, 但无人赏识, 安徒生用花园里其它植物的嘲笑比喻当时的一些评论家, 不懂得真正艺术作品的价值。

The Tea-pot (茶壶) 一文则对人性的弱点揭露得淋漓尽致, 且看作者如何描述:

原文:There was a proud tea-pot, proud it its porcelain, proud of its long spout, proud of its broad handle;it had something both before and behind, the spout before and the handle behind, and it talked about it;but it did not talk about its lid;that was cracked, it was riveted, it had a defect, and onedoes not willingly talk of one’s defects;others do that sufficiently.The cups, the cream-pot, and the sugar-basin, the whole of the tea-service would remember more about the frailty of the lid and talk about it, than about the good handle and the splendid spout;the tea-pot knew that.

译文:从前有一个骄傲的茶壶, 它对它的瓷器感到骄傲, 对它的长嘴感到骄傲, 对它的那个大把手也感到骄傲。它的前面和后边都有点什么东西!前面是一个壶嘴, 后面是一个把手, 它老是谈着这些东西。可是它不谈它的盖子。原来盖子早就碎了, 是后来钉好的;所以它算是有一个缺点, 而人们是不喜欢谈自己的缺点的—当然别的人会谈的。杯子、奶油罐和糖钵—这整套吃茶的用具—都把茶壶盖的弱点记得清清楚楚, 谈它的时候比谈那个完好的把手和漂亮的壶嘴的时候多。茶壶知道这一点。

茶壶的骄傲和自负、其它茶具的闲言碎语不是正好反射的人性的弱点吗?自负、嫉妒不也是缠绕人的一生吗?这些特点不也是人一生需要不断征服的缺点吗?

4 结语

童话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 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童话具有特殊的语言魅力与艺术美感,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奇异瑰丽的形象塑造, 诗意灵动的风格, 对童话的翻译需要艺术的加工。童话里的隐喻无处不在, 分析故事中的喻体形象, 用恰当的翻译手段诠释童话故事中的隐喻是让童话故事跨越文化鸿沟, 感动人类的有力尝试。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Phoenix, 1995.

[2]陆秀英.认知语用角度下隐喻的哲学阐释[J].河南社会科学, 2008 (3) :23-25.

[3]阮敏.英语童话故事中的隐喻翻译[J].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9 (1) :52-55.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 2005 (1) :13-15.

上一篇:浅谈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下一篇:金融机构竞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