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2024-08-23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共14篇)

篇1: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xiaoxue.xuekeedu.com

《雨后》

教材分析:

《雨后》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雨后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绿、洋、样”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刚刚与春姑娘告别,夏姐姐就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瞧,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转眼,天空下起了一场暴雨。雨过天晴,空气中洋溢着阵阵清新,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我们迫不及待地冲出了家门,此时此刻你会做些什么呢?谈谈自己的趣事,和自己喜欢做的事,由此引入课文。

2.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板书:13雨后)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不带拼音):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糟糕 发射 兴奋 短粗

辫子 咬着 嘴唇

(2)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到课文里去找。

(3)指名分行带读,相机板书易错字的读音,如:

使(shǐ)劲(jìn)兴(xīng)奋(fèn)

(4)读给同桌听

(5)同桌互相交流,你已经知道了哪个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6)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xiaoxue.xuekeedu.com

3.把词语带入课文中去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再读课文,回答问题:诗歌中有哪些人物,什么时候,他们做什么,心情怎么样?

4.检查读书:

(1)指名分段朗读

(2)相机指导难读的句子,以点带面,扎实训练。

回答问题

5.反馈置疑:通过读书,你知道了这篇诗歌写的是雨后的什么呢?雨后的场面是什么样的?

(这是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引读第一自然段)

6.学习第1自然段。重点理解词句:树梢闪着金光、神仙。

三、识记书写生字

1.出示:绿、洋、样。学生自主识记字形。

2.重点指导并范写:绿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写,教师巡视。

4.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掌握课后的生词,随文理解词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雨后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2.理解小哥哥“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的心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反馈,回顾课文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生接: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生接: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提问:为什么会闪着金光?为什么说孩子们象神仙?用什么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赏析,理解词句

A.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在这群赤脚的孩子中,有一对兄妹,他们呀可有意思啦!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好吗?

(1)相机出示小哥哥的贴图,贴在黑板上。

(2)找快乐:

自读2、3小节,想想你从哪里读出了小哥哥的快乐?

生自由读,可圈圈画画,师巡视。

(3)反馈:“我的发现”

①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指导读出“使劲”、“溅”。板书:踩

②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

指名读,指导声音要喊出来。齐读。(生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

xiaoxue.xuekeedu.com

“妹——,小心——,滑——!”

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妹——,小心——,滑!”做了个差点滑倒的动作。

比较体会“滑”的读法,为什么这样读?引出下句意思。

板书:喊、滑。

一起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看!齐读。

③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联系上文,体会小哥哥兴奋什么,骄傲什么?(因为前面说他摔跤了)指名读第三节: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读到这里,你产生什么疑问了吗?(为什么明明摔跤了,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体会小哥哥的心情,虽嘴上说糟糕,心里却因为觉得摔跤好玩而快乐。自读第三小节,练习体会、读出快乐。

(4)整和、感受快乐。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读的一定更好!请你带着小哥哥的感受来读读2、3小节,练读。

2.小哥哥玩的这么高兴,其实小妹妹玩的同样快乐!相机贴小妹妹贴图。自由读第4小节。

(1)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请一女生回答。你能演一演吗?一男生在前踩,女生在后表演踮脚尖、小碎步跑。为什么咬着唇?为什么提着裙?为什么要跑不走?跑为什么是轻轻的小心的?

(2)观看后的同学回答小妹妹怎么玩的。相机板书:跟、咬、提。

指导:“轻轻地小心地跑”读起来声音要轻。练读、齐读。

(3)小妹妹这么小心翼翼地跑,其实心里怎么想的?(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你对最后一句话有什么疑问吗?指名回答或讨论。

(4)那该怎么读呢?自己练练。

让我们听听咱们班的小妹妹读,怎么样?全体女生读第四小节。

男生也来试试吧!“果然,还是女孩子更能体会小妹妹的心!”

3.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喜欢这篇课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的自由读读吧!

4.背背课文,画画雨后。

以下两种可让学生自由选择。

1.背一背这首诗歌中你最喜欢的那一节。可以找同学背或找老师背。

2.这雨后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可以画画冰心老人这首诗歌中所讲的哥哥和妹妹的故事,也可以画画在校园里,你和同学们雨后玩水的故事。

三、识记书写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使、妹、泥、跟、奋。

2.重点指导并范写:奋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写,教师巡视。4.反馈、点评。

四、课后作业:1.搜集有关雨的成语。

2.下雨还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快乐?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板书设计: 雨后

哥哥

踩 喊 滑 妹妹

跟 咬 提

快乐

篇2: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31《回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指导书写“倒”“影”两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理解青蛙妈妈言行的语句,懂 得水的波纹与声音的波纹相似点,从而明白“回声”原理。

难点: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生产回声”这一科学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奇怪的声音叫《回声》(补全课题)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师:究竟它是怎样奇怪的声音呢,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吗?请小朋友轻轻打开书本翻 到148页,看——(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插图的画面)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鸟的叫声,近处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小 河上有座石桥。„„„„(师配乐自然地将课文背下去)

1、师:小朋友,故事好听吗?

咱们自己也来读读这个课文!

(1)自读: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识字: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呱呱叫、说话哩、圆圈、波纹、碰到、返回”指明学生认读。

(3)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2、小朋友读得开心吗!小青蛙也很高兴,他也高兴得叫起来了。你听:呱呱呱(出示课 件青蛙叫)

4、小朋友也学青蛙来叫一叫?

5、课文中青蛙是怎么叫的,你能把这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出示句子: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 “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谁来试一下?

师: 嗯,你读的也是顶呱呱的,谁再想来读一读?

师:你觉得读这个句子应读出怎么样的语气呢?

生:高兴

师:一般你什么时候很高兴呀?

生:„„

师:那就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来高兴的读一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xiaoxue.xuekeedu.com

6、小青蛙看我们小朋友读得这么棒,可不服气了呢,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句子,你们 能将他们读好吗? 出示句子:

1、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2、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3、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师:小朋友先自由的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特别是红色的字要读准音。读好的小朋 友请举起你可爱的小手!师:1谁敢第一个挑战?

这里这个“哩”读轻声,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师:还有谁再来读一读?

师: 是呀,你觉得那时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呢? 那你们觉得应怎么来读呢?

师:2谁还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二生)

师: 波纹这个词你念得多好呀!你可以做小老师教全班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行吗?小朋

友,“波纹”是怎么样的?(课件出示:一圈圈地波纹)

河面上这样一圈圈的纹路就是波纹,我们连起来读一读:一圈圈波纹(齐读)师:3还有哪个小朋友喜欢最后这一句的,你来响亮的读一下!

这里的“碰”是读后鼻音,开火车读一下。师:小朋友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下吧。

三、学习第四五段

师: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把这些生字都弄明白了。那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 的呢?

青蛙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呢。请小朋友自由的读四 五段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并用铅笔轻轻的画下来。(自由读四五段)

师:小朋友,想看一看青蛙妈妈妈怎么做这个实验的吗?(出示青蛙妈妈做实验的课件)师: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指名2生)

师:那现在你们能不能用你的肢体语言来演一演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吗?老师给你们一 个提示,(出示媒体提示)小朋友先自己试试。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

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岸,又一圈圈()回来。师:谁来试试?

(指名1生演示)

师:我们一起把刚才这个小朋友做的动作的词都填进去。师:真聪明,都填对了,请我们的女小朋友来读一读吧!师:读得整齐又响亮,男小朋友有没有信心读好?(指名——出示答案——女小朋友读——男小朋友读)

师:做完实验了,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把第五段来读一下。师: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指名生说)

师:教师解释声波:声音的波纹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你们看!(教师边板 画声波边解释)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要返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自己的

xiaoxue.xuekeedu.com

声音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回声。

师:你能不能看着板画,自己来做做小青蛙的妈妈?(出示媒体)同桌之间可以你说给 我听,我说给你听,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开始吧!

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你就能听到()啦。这返回 来的声音就是()。

师:哪个青蛙妈妈先来呀?

(指名一生)

师:青蛙妈妈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应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呢?(指名生读)

师:如果你自己遇到了疑问,向你的妈妈请教时,妈妈会怎么样的对你说?(指名生读)师:小朋友们,这下你明白了回声究竟是怎样奇怪的声音了吧?是啊,你明白了,小青 蛙它明白吗?它是怎么说的?谁来做做小青蛙?。

师:是呀,当小青蛙知道了这就是回声的时候,他的心里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师:谁还想再高兴的读一读。师:我们一起来做小青蛙读一读 生:

师:是呀,我们都明白了,那请两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个演妈妈,一个演聪明的小青蛙,告诉妈妈你明白了什么?(分角色朗读课文一次)

师: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终于恍然大悟,知道了什么是回声。让我们一起再来认真的读 一下第四五段。(齐读)

师:小青蛙在妈妈的帮助下明白了它听到的是回声,它是在哪儿发现回声的?又是怎样 发现回声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指导书写。

我们说,一堂语文课就是要听、要说、要读、要写,这节课,我们还有一件什么事要做? 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写字练习。

师: 这两个字怎么记住的?(倒、影)师(边写边说): “倒”因为是左中右结构,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倒”中间部分的第二横要向上斜,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再写一提。“影”字左宽右窄,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

师:接下来大家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五、文本拓展,巩固生字

我们有个调皮的小男孩学了这篇课文以后,自己也去学青蛙妈妈做实验去了,我们一起 去看看吧(出课《调皮的聪聪》)在这里你能找到许多我们已经认识的老朋友,也会发 现一些新朋友。你打算怎样认识他们?

《调皮的聪聪》

聪聪很聪明,但有时候也很调皮。

有一天,聪聪来到张爷爷的鱼塘边,发现张爷爷回家吃饭去了,他就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他想:可能是石头太小。于是,他又找到一块大石头,准备往里扔。

这时候,张爷爷回来了。聪聪很害怕,就对张爷爷说:“我在向青蛙妈妈学习哩!“张 爷爷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笑着说:“小调皮!这是鱼塘,一不准游泳,二不准向里边 扔石头,快回家吧!下次再让我看见,可不会放过你。”聪聪伸了伸舌头,跑了。

xiaoxue.xuekeedu.com

(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引读第四五自然段以及第一自然段

二、导入新课,学习二、三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

1、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小青蛙发现另一只青蛙学它说话。)

2、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那只看不见的青蛙学它说什么话?把它们说的话划下来。

3、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回声的话,体会两次话的语速、语调都一样,理解回声的特点。

4、青蛙自己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应该怎么读?谁来读?((从标 点:问号、感叹号等来体会第一次是高兴的语气,第二次是奇怪的语气。)

5、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怎么想?(谁来学我?它在哪里)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

6、于是,它就去问妈妈,谁来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7、妈妈带着小青蛙通过实验,知道了回声。

三、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思考:此时,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欢快)(2)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

(3)通过朗读与第二段的“高兴”进行比较。

四、分角色朗读,总结全文

1、分“青蛙妈妈、小青蛙、回声”等朗读全文。

2、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填空:回声就是_______碰到_______返回来的自然现象。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产生回声?

3、小结:同学们只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就一定会比青蛙聪明。

五、指导书写——岸、园、围

六、读读抄抄(课后题)

七、弹性作业,拓展延伸

一星级: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

二星级: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三星级:同学间合作,自编自演课本剧。板书设计:

31、回声

碰 遇

水波))))河岸 声波))))障碍物

篇3: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认识叹词, 体会所表达的情趣。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赶海的无限乐趣。

3.初步了解作者“首尾呼应”表达方法。

一、复习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读题, 说说“赶海”的意思。

2.海水退潮了, 沙滩上有: (出示) 螃蟹海鱼贝壳海星大虾

(1) 指名读准音;齐读。

(2) 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让它们成为你“赶海的收获”。

出示填空:__螃蟹__海鱼__贝壳__海星__大虾

学生填后出示: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抓海星%%捏大虾

(3) 你发现所填写的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都是动词, 都是提手旁) 练读。

3.文中还出现一类比较多的词: (出示) 嘿哎咦哦

(1) 指名读,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口字旁;都是从嘴里发出的声音)

(2) 师讲述:这些词我们叫它“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巧妙地运用叹词, 能增加句子所表达的情趣。学了课文, 大家就明白了。让我们一起读好它。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时候, 谁去赶海?

二、学习课文,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学习2自然段, 体会“我的兴奋”。

1.出示第2自然段

(1) 引读, 那是———

(2) “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 从“闹”字说明“我” (特别想去赶海) , 练读。

(3) 来到海边, 我看到了什么?浪花怎么会回头呢? (作者把浪花当作人来写了) 练读句子。

(4) 看到这么可爱的浪花, “我”兴奋极了, 指名读最后一句。

(5) 让我们把整段连起来读, 读出浪花的可爱, “我”的兴奋。 (齐读)

(二) 学习第3自然段, 感受“赶海的乐趣”。

1.这时, 沙滩上已经有——— (出示第3自然段第一句)

(1) 指名读。此时的沙滩上人 (很多) , 他们捉螃蟹的捉螃蟹, 捞海鱼的捞海鱼, 非常 (热闹) 。

(2) 这句话是怎么写出人多、喧闹的呢?

(直接写;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手法, 让人感受到人多, 事趣;一个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人, 还有很多有趣的事。)

(3) 你能读出这种喧闹、快乐的感受吗?练读。

2.“我”和小伙伴们也加入其中,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想想这里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1) 交流:这里分别写了“我抓海星;小伙伴捉螃蟹;我捏大虾”。

板书: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2) 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事?通过朗读, 把这个“趣”字表达出来。各自练读。

(3) 根据学生回答, 分别出示句子。

★出示描写“我摸海星”的句子。

(1) 指名读, 说感受。 (我没有想到会摸到小海星, 心里———特别高兴;摸了好一会儿好不容易才摸到小海星。)

(2) 这是意外收获, 从哪发现? (“嘿”一词, 一下让我们感受到抓海星的惊喜之情。)

(3) 指导朗读:笑着读这个“嘿”字, 会读得很好。自己试试?齐读。

★出示描写“小伙伴捉螃蟹”的句子。

(1) 指名读, 说说这里谁很有趣, 有趣在哪儿。

(2) 螃蟹很有趣。

a它一会儿逃到东, 一会儿逃到西, 这就是 (东逃西窜) 。指名读。

b螃蟹东逃西窜, 因为它 (不想被人抓住) 理解:“不甘束手就擒”, (不愿意乖乖被抓) 练读。

(3) 小伙伴的样子很有趣。

a开始, 他———想告诉我———后来“哎哟”一声叫起来。指名读。

b想象小伙伴被螃蟹咬住手的样子, 指名表演 (邹着眉, 咬着牙, 不住地甩着手, 这样子可真有趣呀!) 练读, 读出虽然被咬, 有点疼, 可心里很高兴, 乐在其中的感觉。

(4) 小伙伴的表情、动作、叫声, 螃蟹逃跑, 让我们感觉到小伙伴捉螃蟹太有趣了。

(分组练读)

★出示描写“我捏大虾”的句子。

(1) 读句子, 这里最有趣的是———大虾。

(2) 它摇摆着两条长须, 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 (看大虾图) 大虾瞪着眼, 摆动着头上的长须, 非常 (威武、神气) 所以说———练读。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3) 可是 (引读) 我轻轻———哎呀, 抓大虾真是 (太容易) , 哪感觉到? (轻轻一捏) 看来这大虾看似威武, 其实无力抗争, 只能 (束手就擒) , 练读。

(4) 指导朗读:好的朗读不仅体现在声音上, 而且体现在表情里、动作中。男女生对比读。

(5) “咦———”表示 (感到很奇怪, 疑惑不解) , “哦———”表示 (一下子明白了, 恍然大悟) 读好整段话。

3.边小结边划分层次:这一段, 作者先总写了“人们赶海的表现”, 然后具体写了“我抓海星, 小伙伴捉螃蟹, 我捏大虾”三件典型的事。让我们加上动作, 带上表情, 连起来读读第3段, 再次体会赶海的乐趣。齐读。

(三) 学习第四自然, 感受“大海的平静之美”。

1.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出示第4自然段, 范读。

(1) 赶海的人们 (离去了) , 这时的海滩 (恢复平静) 。作者怎么写出大海的平静? (直接描写;海鸥飞翔更显现了海滩的平静。)

(2) 指导朗读, 体会大海的平静之美。

2.欣赏着大海的美景, 满怀着赶海的快乐, “我”一边往回走, 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

(四) 回归整体, 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1.如今, 每当我唱起这首歌, 就会想起……

2.仔细读读第一、第五自然段, 告诉大家, 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文章用一首歌开头, 回忆童年赶海的趣事, 又用这首歌结尾, 这种写作方法叫做“首尾呼应”, 深深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三、认识叹词, 体会所表达的情趣

1.今天, 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赶海, 体会到了浓浓的赶海乐趣。文中巧妙运用了叹词, 把作者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情感表达了出来。

2.读一读, 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趣。

出示: (1) 嘿, 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惊喜之情)

(2) 哎, 那边一个小伙伴, 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疑惑、好奇)

(3) 咦,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疑惑不解)

(4) 哦, 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恍然大悟)

3.想一想, 你还知道哪些叹词? (呀哇呵嗯哎呀)

4.读读下面的句子, 填上合适的叹词, 体会所表达的情趣。

(1) (呀;嗯;咦) , 这棵树怎么会走路呢? (惊讶、好奇)

(2) (哇;哎呀;嘿) , 这么多有趣的事, 我们也去乐一乐吧! (太高兴)

(3) (呵;哇;哎呀) , 你可真聪明! (惊叹)

(4) (喂;哎;嘿) , 我在这儿, 你快过来吧! (呼唤)

四、布置作业

篇4: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三、设计理念

首先,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背誦课文,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六、课前准备

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八、教后反思

1.紧抓训练主线。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篇5: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2.师:同学们,你们看,还记得这是什么?是啊,咱们的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你再仔细瞧瞧,这标着五角星的地方是哪里呢?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读课文,读通读懂。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读词语:个别读 ——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再读课文(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2)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好,请5位同学来试读课文,其他同学请思考:作者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课件出示)(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4)再请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想,你对北京总的印象是什么?(5)出示文章1自然段。个别读—齐读,理解“首都”一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师:北京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曾经有我们的老祖先周口店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红墙、黄瓦,京剧、茶馆,还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落。徐老师先带你们到北京的中心――世界闻名的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1)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北京的中心

①师:看着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③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图片和第二自然段每句话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朗读:个别读——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北京的天安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3)欣赏天安门视频看看北京的马路*师: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请先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学生汇报(重点理解词语:柏油马路、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朗读: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观看立交桥的视频

(3)教学第四自然段,拓展知识。*师: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呢。听我来读一读第4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这个自然段中,北京还有哪很美呢? *分句读:个别读——齐读*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四、总结升华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和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我们的首都太美了,它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让我带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篇6: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2.技能培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情感目标:

(1)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2)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教学用具

媒体资源:视频《画家乡》,动画课件《画家乡:生字学习》。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1.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2.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3.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1.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2.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A、自主说;B、同桌互说。3.整体感知课文。

①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②看视频《画家乡》(课文范读),整体感知课文。③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1.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2.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①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②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4.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5.欣赏语句,运用语句。

①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③结合动画课件《画家乡:生字学习》,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1.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2.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①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②“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③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④配乐,感情朗读。

⑤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⑥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⑦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3.拓展:

①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②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篇7: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1、聆听歌曲(旋律是萧演奏的),看大海的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

2、 声势模仿

(师提问:大海妈妈有很多的孩子,看这是什么?“出示小海螺的图片”)

(我们来模仿小海螺的声音 “呜~~“)

3、 低声部进入

1)(师:远处传来了小海螺的歌声,一起来听)老师唱”呜“低声部,伴奏配乐

2)带着学生首调视唱

3)用小螺号的声音来演唱“呜“

4)小螺号的声音中每四小节有一个大连线,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尽量不换气、声音圆滑点)

5)边唱边用胳膊画圆,尽量不换气

二、新歌教学

1、聆听全曲

(师导语:同学们用小海螺为大海妈妈奏出了美丽的和声。大海有时候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有时候风平浪静、海天一色,那今天的大海将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平静的海、慢速)

2、解决节拍

(师:为何这首歌表现了平静的大海?这和什么有关系?)

(生:和速度、节拍有关系)

3、 解决韵律

(师:你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强弱弱?)生自己体验,可拍手跺脚等

老师揭示另一种表现强弱弱的方法(晃身体手交叉打肩膀)

(师:这首歌曲更适合强弱分明的拍手拍腿方法还是适合用老师这种连贯的方式表现呢?)后者,听音乐律动

4、 朗读歌词

5、 唱全曲(师:怎样唱出大海摇曳的感觉呢?)(生:用身体带动声音)

6、 小海螺加入合唱

1) 师唱小海螺部分,生唱歌(师:小海螺的加入给你什么感觉?生:音乐丰富了,小海螺也是大海的一部分)

2) 生唱小海螺,放原唱

3) 生全唱

4) 学生提小意见,师:怎样才能唱的好听?团队协作

三、 拓展

欣赏童声合唱(大海啊故乡)

总结(长出了对大海和故乡的深深热爱,眷恋之情。今天的大海之旅,咱们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美丽,博大神奇,也用你们的协作努力,唱出了优美和谐的歌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孩子们有机会多去亲近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神奇美好的声音吧。)

篇8: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1.知识与技能:有趣的数字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有趣的数字。

二、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任老师很高兴见到大家, 所以打算送给大家一首歌谣, 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出示课件Flash)

2.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好玩、有趣)

这些数字真可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 (贴出课题《有趣的数字》)

(二) 欣赏

1.师:看, 这些有趣的数字, 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我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有数字的课件)

生:8、9、6…

老师指着数字让学生一个个辨认。

小结:这些数字跟我们平时见到的相同吗? (不同)

师:哪些地方变得不同呀?

生:画了颜色, 画了花纹, 变成雪人还有树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这些数字呀, 加了颜色、加了花纹、变了形状, 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数字。那么想知道这些有趣的数字是怎样变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 举例示范

师: (展示数字8) 瞧, 这是数字几? (8)

师:大家觉得数字8像什么呢?

生:熊猫、雪人……

师: (示范过程) 我觉得这个8呀, 长得有点像我最喜欢的雪人, 所以你们看仔细哦, 老师是怎么把数字8变成雪人的。我先给它长上两只大眼睛……

师:大功告成, 转眼之间, 8就变成了雪人, 多有趣呀, 谁能说一说, 老师是怎么变的呢? (给它画了眼睛, 涂了颜色……)

(老师找机会点拨, 加一加和变一变) 加一加就会发生变化, 还可以加什么呢?加点花纹和颜色也会变得不一样哦!

师展示把数字8进行变化的图片, (图片上数字8变成动物、变成糖葫芦、变成雪人、变成仙人掌的……) 让学生明白, 只要我展开想象, 就可以把数字变得更加有趣!

小结:要变出这些有趣可爱的数字呀, 我们可以加花纹, 涂颜色, 还可以改变外形来装扮它。

相信你们也有很多不错的创意, 我们一起动手试试吧!

五、作业点评

通过展评, 总结学习的经验。

1.以展评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2.课后拓展:试着用同样的方式来改一改字母。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评价, 使学生的创作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 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再加上拓展活动, 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学会学以致用。

六、教学反思

《有趣的数字》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特征, 对数字进行变形, 并用绘画表现方法表现数字的特点, 使数字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篇9: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篇10: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认读5个字。2.会读课后词语,用“欢迎”写一句话。3.朗读课文。

4.说说猴子当上采购员后,为什么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知道做事情要多动脑筋,多为别人着想,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猴子当上采购员食品点办得红红火火。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猴子当上采购员食品点办得红红火火。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了解猴子为什么当上采购员后,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2.朗读课文。

3.说说猴子当上采购员后,为什么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知道做事情要多动脑筋,多为别人着想,才能把事情办好。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知道猴子当上采购员后,为什么食品店能办得红红火火。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你去过商店买东西吗?你买过什么?

2.小熊开了一个食品店,你们想去看看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6课:小熊开店。

二、听录音,问: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小熊请谁当采购员?(贴图)

三、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 1.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读词语:欢迎堆满满意辞退货架摆满 称货食品店采购员红红火火

3.读课文,注意词连读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四、学习课文

1.指4生分段读课文,想:兔子、松鼠、猴子当采购员当得怎么样,小熊满意吗? 指名回答,板书:辞退又辞退称赞

2.为什么兔子、松鼠当采购员被辞退了,猴子却受到大家的称赞?读2、3自然段后小组讨论。

3.指导读2段问:兔子当采购员被辞退是因为干得不认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读出来吗?

兔子只想到自己爱吃萝卜,而没有想到别人,因而做的另小熊不满意被辞退。那松鼠呢? 1)请像读2段一样读第3段

2)兔子、松鼠犯了相同的毛病,虽然做事很认真但又只考虑到自己而没想到别人,因此每当好采购员。

3)小猴是怎样把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快读读课文,再指名说。

问: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会有什么呢?小猴在采购前会怎么想呢?

看到猴子把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你想对猴子说些什么?大家都在称赞猴子,请你也用称赞的语气。

4.读全文,表演课文:先小组内表演再指名表演。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欢迎”写一句话。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用“欢迎”写一句话。教学过程:

一、上节学了“小熊开店”一课,大家非常喜欢,请大家再跟着录音把故事讲一遍。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卡 指名读再齐读:

店 食品 员受应萝卜

2.这些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再生活中怎样用?把难记得字多记几遍。3.指导:

店:广字旁里面一个“占”。食:良字头顶多个“人”。品:3个口字组成“品”。员:“口”下多“贝”就是“员”。

三、指导用“欢迎”写一句话 1.出示“欢迎”指名读。2.用“欢迎”说话再写下来。板书设计: 5 小熊开店 兔子 辞退 松鼠 又辞退 猴子 称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本课的知识。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本课的知识。重难点: 生字和新词。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1.看卡片读生字。

2.抄写生字,每字写4个。3.猜一猜。

“良”字头上多一人。()“口”和“贝”()

三口()

“ 广”字下面是个“占”()

二、复习词语。1.读一读

欢迎 萝卜 满意 辞退

意见 摆满 称赞 食品店

采购员 红红火火 2.用“欢迎”说句子。

三、作业

听写生字,用“欢迎”写句子。课后小结:

篇11: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6个字(含多音字得)。学习“三框”。2.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能用“立刻”写一句话。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华佗很聪明。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教学难点:

能用“立刻”写一句话。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词。教学难点: 规范生字的书写。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聪明的华佗”)今天这篇课文从课题看,写的是谁的故事呢?这个人一定是个怎样的人?(聪明)

二、初读课文:

(一)师示范朗读课文,生听读音。

(二)生借助拼音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三)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同桌互相检查。

2.提出难记的字,师生互相帮助。3.出示生字,抢读。4.分层次竞赛。

分优秀、良好、一般三类评奖。

5.展示学生预习情况(同偏旁的字)。并联系课文组词。

(四)再读课文,巩固识记生字。

三、学习书写:

(一)由学生给生字按结构分类。(板书)

(二)分类分析结构特点。(板画)

(三)重点指导难写的字,随即学习笔画。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要按结构特点分类记忆。

五、作业:

每个生字写一行,并抄写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从哪里能看出华佗聪明。3.能用“立刻”说一句话。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介绍华佗。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3.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1)认读生字。(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自由读读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4.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出示句子: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大家一块读一读。(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

“硬拉”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华佗动作的词语。(“采”、“拿”、“晃动”。)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自然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齐读。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齐读最后一段。(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明确:很高兴、立刻)

(3)你能用“立刻”说一句话吗?(4)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让全班同学自由发言)

篇12: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体现新课标思想:

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的实际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组织学生测量长度,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的米、厘米以及有关线段的认识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一些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有关长度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增加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课前进行有关方面情况的了解,精心做好课上得组织工作,组织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填好统计表后,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米和厘米的认识了,也认识了线段,今天就要考验考验你们,看你们对于学过的知识是不是掌握了。

二、准备活动。

(一)自愿结合成组。(每组自己确定要测量的内容)

(二)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准备的测量工具是否准备齐。

(三)教师发给每组一张统计表,小组一起把统计表的表头填写完整。

三、实践活动。

(一)小组之间互相商量,进行分工。

篇13: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雨后-北京版

本课围绕介绍家庭成员开展听说读写教学活动, 中心话题是“The family”, 语法重点是能用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第三方是谁。介绍家庭成员。教学内容为语法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材料, 同时也体现了语法项目与交际情景自然结合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展开的。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活泼好动, 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本单元所谈论的是关于家庭成员的话题, 这贴合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容易对本课产生兴趣。但初一的学生年龄仍然较小, 尤其在有人听课的条件下, 他们更容易紧张,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本课的难题之一,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注意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 大胆发言,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本节课所设计的学习任务。

三、Teaching aims

1. Language goals

Make the students recognize different familym e m b e r s a n d b e a b l e t o u s e t h e s e n t e n c estructure “Who is /are…?”, and the key words“photo, have a good day”.

2. Ability goals

B e a b l e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f a m i l y m e m b e r s b y l i s t e n i n g t omaterials.

Be able to talk about family members usingsimple structures.

3. Emotion goals

Make the students not only care about theirown families but also their classes, their schools…

四、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points

1. Different names of family members.

2.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ho is …?”

3. How to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ho is…?” to describe the family members in the realsituations.

五、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velearning method

六、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blackboard

七、Teaching procedure

(一) Leading-in (5 minutes)

Show a group of the teacher’s own familyphotos.

Review the words that they have learnt lasttime.

(二) Listening exercises (12 minutes)

1. Pre-listening

Make a conversation in pairs.

A: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B: There are…

A: Who are they?

B: They are my father, mother…….

2. While-listening

2a: Listen and circle the words.

2 b : L i s t e n a n d m a t c h t h e n a m e s w i t h t h e people.

3. Post-listening

Pair work

A: Who is the man in green?

B: He is Cindy’s…

A: What’s his name?

B: His name is…

A: Who’re the two old people?

B: They are Cindy’s…

...

Improv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and make them know some simple listening strategies.

(三) Fun time: (3minutes)

Enjoy a short period of a movie named TheCroods.

Make the students relaxed.

(四) Reading (2d) (8 minutes)

1. Pre-reading

Talk about the picture in 2d with the students

2. While-reading

Read the conversation quietly and quickly and match the names with the people.

Sally’s sister Paul

Sally’s friend Kate

Sally’s brother Jane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Read aloud together.

3. Post-reading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in groups of three.

Make the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 controlled situation. Learn how to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五) Group work (12 minutes)

Help an foregingirl Amy to find a Chinese family to live with.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e real situation and improve their speaking ability.

(六) Homework

1. 请给我写一封电子邮件, 介绍你的家庭情况, 邀请Amy到你家居住。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不少于40词)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2) Who are they?

( 3 ) What do you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like? (40 words)

2. Draw a family tree.

My email address: 355415336@qq.com.

Make the students consolidate what they learnt today and improve the stud ents’ writing ability.

篇14: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导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专门有“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明确规定:“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二、单元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抒情文章的能力,所选的课文都是散文诗,它们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对二者作比较,“朔方的雪”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因而更为作者所欣赏。历史剧《雷电颂》以“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撼动人心,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也是屈原斗争精神的典型体现。《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日》中以“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显示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月》中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对散文诗的阅读,最重要的是加强诵读,要熟读成诵。有些散文诗押韵,朗读时须注意韵脚;有些散文诗节奏比较分明,就要读出节奏。总之,应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诗的语言比较优美,含有哲理,内蕴丰富,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语言。有些名言警句大家不妨抄下来,并牢记在心。

三、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抒情的表达方式。

(2)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

2.方法与过程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部分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的品析,感受散文诗化语言的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激起对人生、对生活美好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斗争精神。

四、单元导读示例——《雪》

盼雪

张炜

【课前欣赏】

一个无雪的冬天,会令人感到尴尬。该冷的时候不冷,四季不再分明,大自然竟然也有这样的谎言。

下雪吧,让洁白的绒毯铺盖大地,以这个节日独有的方式去温润人心,安定人心。

雪可以搽洗世界,所以你总是可以在雪后看到一方更加碧蓝的天空。一只狗走向原野,小鸟在落满雪粉的枝丫上俏立。大地恬然入睡,万物陷于默想。姑娘唱歌了,红色的围巾松松地包在头发上。相信雪的下面是一片翠绿吗?紫色的地黄花将开放,墨绿的叶面上留着雪痕。一个干练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呼出了白气,那白气像他写出的一行诗。他的头发也是银白的,他的黑呢大衣多么庄重。

老人缓缓地行走,拐杖提离地面,他走过的岁月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冬天,不记得了。他只记得在雪地上,在雪松的后面,他第一次吻一个姑娘的情景。那时他们都年青,厚厚的雪使他们的脚陷了下去。

雪的世界,一个多么适合思索和回忆、追忆和遐想的世界啊!浑浊的思绪被沉淀了,人心像白雪一样安静。我们流失的时光和未曾留下痕迹的一串串脉音,一起涌到眼前、耳畔。

你见过人们借助一副滑雪板飞速穿越雪地的情景吗?那有多么帅气。还有,迷人的雪雕、娃娃们的同样稚拙的雪人……这一切奇迹都被白色的调子统领、概括了。

人在最危急的时刻,在有了病痛的时刻,往往被抬进医院——那里有什么特征?那里会有一群群身着白色长衣、头戴白帽的人,有白色病床、白色被子……他们以这样的颜色挽留生命,唤起对生命的记忆。白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缓解和诊治,又给了人多少安慰和信任呢?白色,活动着、沉默着的白色……它与雪的联想,就这样发生着。

下雪吧,下雪吧。

可不巧的是我们又走进了一个无雪的冬天。

大雪到哪儿去了呢?问爷爷们,他们也在摇头。大雪到底到哪儿去了呢?如果连我们这个湿润的半岛也缺雪少雨,其他大陆又怎么熬?下雪了,下雪了,下了浅浅的一层,一脚踩出泥地,可怜人。下雪吧,下雪吧。再让人骄傲地头戴翻皮帽走上一遭吧,再让真正的寒冷像过往的大雁一样降落一次吧。这样,我们就会知道,太阳和地球在挺好地运转,一个接一个的明天还没有尽头。我们会信任时光、日月这一些永恒的东西,安然自如而不是匆忙慌促地干手头的事情。

在这个干燥的、裸露着泥土的冬天里,人们不由得去追根寻底。不错,现代科学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毁掉了正常的自然循环。因此,我们要忍耐一个又一个无雪的冬天。空中烟尘弥漫,人们咳声不绝。仰望天空,立即有一颗微尘落入眼内。只有雪才可以擦掉这么多的尘埃,而我们拿出家中千万块抹布也做不到。下雪吧,下雪吧。大雪是老天爷手里的抹布,它一会就能把天空擦得瓦蓝锃亮。

下雪吧。

【赏析】

张炜的散文往往通过对纯美精神家园的守望,而抵达一处精神的高地。《盼雪》可称其代表。随着一个又一个暖冬,雪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盼雪,是因为雪连着思索和回忆、追忆和遐想:姑娘的红围巾,老人的黑呢大衣,在雪地里该多么亮眼;雪还让人联想到雪雕、雪人、病房甚至生命。作家通过富于意味的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大雪纷纷扬扬悄然曼舞,涤荡了世间一切丑恶污秽,同时也仿佛轻轻拭去了人们心上郁积已久的烦恼尘埃。人心因此变得透明纯净,世界因而有了澄澈洁白。这正是作家孜孜不倦追求寻觅的人生境界,也是审美者在他奇巧的文字中猛然惊醒的理想之梦。在作家笔端,雪是由表及里净化万物的圣洁精灵。文章语言优美,意蕴丰厚,一些比喻生动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课文导读】

《雪》是鲁迅散文集《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对本文亦应着力于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所欲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其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作者希望传递的丰富内涵。学习时可先结合背景资料和注释,轻声诵读文段,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精神。

【背景资料】

《雪》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雪》写于1925年,当时鲁迅住在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反动势力猖獗,正是五四运动退潮后最黑暗的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一片寒冻之中。而此时的南方,国共两党已经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蓄八字须、面容消瘦、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鲁迅先生来到无边的旷野上,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旋舞的飞雪,激发了战斗的豪情,萌发了创作的冲动,次年1月18日,散文诗《雪》诞生了。

【散文诗简介】

散文诗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一般来说,散文诗是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又和诗不一样,不分行,不押韵,更加便于抒发感情;从语言上看,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

【字词积累】

1. 读准下列生字字音。

口(qìng)脂粉(lián)

灼(zhuó)笑(xī)

尽(tuì)方(shuò)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融,溶化。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主旨提炼】

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而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雪》按照作者思想内容和情感变化结构全文。作品结构精巧,经过作者的感情熔铸,显得辽远、深邃。

【写作技法】

1. 想象飞腾奇丽。

面对北国的翻飞大雪,作者的神思却飞越到江南的柔情故乡。在精细描绘江南雪野的静景之后,又舒展想象的翅膀:“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使整幅江南雪景画面有静有动,景中寄情。第二段进一步联想到冬日里幼童玩雪,以生动的笔触使这幅画面生机盎然,情趣无限。第四段用一个“但是”,转入对北方大雪的讴歌。在实写动人雪景的同时,作者的想象与大雪一起飞腾,把那在阳光朗照之下,蓬勃奋飞、闪着灿烂光辉的大雪形容为“包藏火焰的大雾”,想象多么宏伟奇丽!最后由“孤独的雪”联想到“雨的精魂”,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2. 映衬自然鲜明。

写江南雪景,却从暖国的雨开篇。以暖国雨的单调,反衬江南雪花的晶莹和雪野的斑斓,在相互映衬之中自然引出江南雪景。写幼童玩雪的欢悦,也是为了对这幅柔美的雪景图作进一步渲染。精心描绘江南雪景,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在鲜明的映衬与对比中突出北国大雪的壮观——那朔方奋飞、旋转、升腾的大雪,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高潮。

3. 语言丰富多彩。

南国的雪“滋润美艳”,宝珠山茶“血红”,单瓣梅花“白中隐青”,磬口蜡梅“深黄”,杂草“冷绿”,而蜜蜂们“忙碌地飞”“嗡嗡地闹”……这一切,精雕细琢,显出轻柔绚丽之美。再看北域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在晴天下“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这又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写意画,恣肆泼洒,尽展雄浑壮阔之美。其间穿插幼童玩雪的场景,刻绘雪罗汉的形状、色泽、神态等,语言生动形象,清新活泼,美妙传神。

4. 修辞生动精妙。

用“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来比喻“滋润美艳”的江南雪,形象地表现了江南雪的青春魅力和动人光泽。用“包藏火焰的大雾”来比喻朔方大雪,生动地描绘出雪被旋风卷着,映着日光蓬勃奋飞、旋转、升腾的壮丽图景。孩子们在雪地里玩雪,小手“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一般”,比喻贴切,形态逼真,富有儿童情趣。雪罗汉“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用拟人手法化静止为灵动,带来一个鲜活可爱的生命!置身于朔方昂扬、奋发的雪景中,作者内心的革命豪情也在“旋转”“升腾”,所以在末尾两段反复咏叹,那是“雨的精魂”。雨虽然“死掉”了,可“雨的精魂”——雪,仍在自由活泼地飘洒纷飞。赞美之情奔泻于笔端,战斗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加之末段精妙、诗化的排比,使全文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真挚强烈。

【问题探究】

1. 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作为诗中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它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富于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作者写散文诗,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2.重点语句的理解: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为下文赞美朔方的雪作铺垫。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3.作者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的目的是:雪罗汉形象的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连接朔雪之景的桥梁,它实现了作者感情的过渡和转折。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却很快消融。所以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与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相吻合。

4.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的用意是:以江南的雪来对比衬托朔方的雪,借物抒情突出主题。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多么像一位豪情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

5.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写,可以这样理解: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示全文重点。这里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了:比起优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赞颂壮美的北国的雪。这也体现了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

【延伸阅读】

染绿的声音

○徐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每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撼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有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色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绿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错,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摇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洁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翼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阅读提示】

这篇散文以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开篇,以追求生命的绿意为主旨,以实见虚,虚实结合,独具匠心。首先,“染绿的声音”这个题目就很美,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使读者想到了茂密的绿色森林里充满了神奇的生命活动。然后,通过描写山居的宁静和各种各样的“染绿的声音”,表达出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文章语言优美,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它更富于文采,也增强了感染力。同时采用了烘托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的神奇魅力,也写出了“我”对“染绿的声音”的不同感受。

【思考练习】

1.作者在第一段中用“巨大”一词来修饰“宁静”,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本文语言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深沉。请在下边两句话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1)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阅读全文以后,请概括文中“染绿的声音”是指怎样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写指南】

1. 在浓绿的大森林中,本文作者听到的声音都是绿色的。你也有在特定环境中听出染了颜色的声音的体验吧,请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学习了本单元文章,你对散文诗有了一定的认识吧?让我们睁着审美的眼睛,带着炽热的情感,握着生花的妙笔,写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季节,题目是:我心目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思考练习1.作者用这个句子描绘出山中充满于天地间的无边无际的宁静,这样的宁静是尘嚣中所无法体会的,让人的心灵变得澄静,轻盈,是身心从未体会过的,对作者的心灵有极大的震撼。2.(1)这个句子以鸟鸣反衬出大森林的虚静,也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中因有了鸟鸣而充满生机的意境。(2)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身心融入了大自然的美好感受。3.①晨露滴落发出的轻柔凝重的声音;②由森林茁壮生长悟出的蓬勃的声音;③松涛咆哮发出的悲壮和磅礴的声音;④由阳光变化下的森林悟出的恬淡而平和的声音。

上一篇:选煤厂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教育实习心得体会_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