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游记散文

2024-07-05

五台山游记散文(共8篇)

篇1:五台山游记散文

五台山游记散文

一,兄弟聚首

暑期,应三弟之邀,与二弟携宁儿前往五台山旅游。

8月1日清晨,太阳尚未钻出地平线,我们已搭乘列车,经保定转达山西阳泉车站。阳泉属于地级市,虽算不上什么大城市,却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其街道宽阔,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来不及仔细欣赏,便忙于搭乘汽车,赶往三弟寓所——平定县城。三弟全家早已等候街头,翘首张望。兄弟相聚,委实欣喜若狂。

晚上,三弟设宴,互道家常。两位侄儿天真烂漫,布菜敬酒,轮流把盏。亲情浓郁,气氛热烈,几乎使人感动得下泪。三弟一家,在平定已扎根多年。每逢佳节,都特意带回汾酒,玻璃瓶装的、瓷瓶装的、38/53度的应有尽有,喝到嘴里绵甜、窖香的感觉特别浓烈。但对它的品味,特别是那酒文化的体验,尚属肤浅。今日品味,意蕴非凡:他乡聚首,汾酒故里,加之三弟绘声绘色的描述,这诗酒文化就怅然生发起来。

三弟颇有些文采,平时尤喜诗词歌赋。三杯汾酒下肚,便兴致大发,他说:汾酒,乃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等特色而著称。汾酒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极力推崇,载入二十四史,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

唐代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时的“杏花村”给诗人莫大的喜悦和宽慰,并使其内心感触扶摇直上,由低沉直至火热激昂,足以衬托出“杏花村”给人带来的激情和亢奋。

说话间,三弟劝酒,彼此互敬,直喝得心旷神怡,手把酒瓶爱不释手。

不知不觉,皎洁的月光早已泻入窗内,与白炽灯光交织一起,相映成辉。二弟突然有了灵感,随口吟一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莫使金樽空对月”。大家欢笑着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这唐人的诗酒文化广为流传,可谓脍炙人口。三弟说不妨将二句改为“劝兄更饮一杯酒,金樽分享酒中月”,大家异口同声:“妙极!妙极!”

又一杯下肚,已觉得心酣耳热。我虽酒量不佳,却也兴致盎然,于是附和三弟:“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兄弟三人同时举杯,并彼此相约,期待年年相聚,岁岁重逢。

二,冠山访古

第二天清晨,兄弟一行五人(其中有飞儿和宁儿),先游冠山,权作五台旅行序幕。

传说孔子曾修学此山。作为一介书生,无论如何也要去追寻一下中国文化、文教之鼻祖的踪迹。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大约颠簸了两小时,眼前突现一片空旷地带。下车南望是一处硕大的牌楼,“冠山”二字闪耀在楹联之上,此为冠山登临处。

冠山海拔不过600米,方圆也不过数十里,可谓太行山脉一小丘。此山植被颇丰,荆棘灌木丛生,松林、乔木片片,爬在狭长的小路上,还真有些寒栗。

途中偶遇一道观,门口有道人模样者坐收门票。入内,见院中有一巨型炉鼎,前来观光者,有的焚香祈祷,有的合影留念。观内神塑不多,却也排列整齐,好像它们一天到晚专等游人前去拜谒。此旅游景点,属近年开发,游人不多,香火不旺,修炼诵经的道人也是屈指可数。

走出道观,向着山林深处攀援,确有一处不大不小的洞天,钻进洞天,方知这是一处人文景观。目前尚未见到名人的题字或古人之墨宝。再往上爬,转过几道弯,拨开路旁的荆棘,发现山左边的半山腰有一耀眼的亭榭,这似乎也是新建景观。三弟解释说,那是平定县集资建学的丰碑,我们下山时可以去看看。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冠山顶上,一片茂密的松林,成为我们的小憩之地。松林边上有一铁塔,借着山势越发显得高耸入云,不亚于那世界知名的“埃菲尔”。我们坐在林荫深处,一面喝着矿泉水,一面谈论着登山的感受:孩子觉得登山好玩,可以登高望远;三弟则对此山的旅游开发颇有感触;我呢,抱着寻访故人足迹的心态,大家各抒己见。

太阳爬上山头了,我便催促大家去寻访一下圣人的足迹。于是山头匆匆留影,便从山之阳寻路而下。山路坎坷,更显崎岖,手拨荆棘,摸路前行,稍有不慎,就会扎破双手。

半个时辰过后,孔子修学之石窟便出现在眼前。然而这石窟却没有洞天的感觉,也没有光怪陆离的虚幻,就是一个一眼见底的小石洞。洞内有一小石碑,上刻有“夫子仲尼修学传经圣地”字样。洞外左侧有一石桌,右侧有一硕大的石槽,说是圣人习字洗笔之用。其布局摆设了了无几,但拜谒之人却络绎不绝,足见国人对古文化的崇尚。

看着眼前的景况,真是浮想联翩:圣人生于鲁,而修学于晋,两地相距虽说不上千山万水,却也“路漫漫兮其修远”,其敬业精神,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圣人传道受业,打破地域界限,足迹踏遍神州大地。传说圣人弟子三千,成就者七十有二,我看远远不止;有说孔氏后裔多蒙其泽,我觉得这也不符合圣人有教无类的思想和风格。圣人思想中没有贵贱之分,弘扬民族文化才是圣人崇高的境界。圣人在周游列国的漫长岁月中,每到一国、每到一处,讲学传经,收纳门徒从不间断,因此儒学的鼎盛和光大才有了根基。圣人那些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原始思想,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为今天的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圣人毕竟是圣人!

二弟大声招呼道:“来!我们在此留念吧!”我的思绪随之挂断。

再往下走,半山腰处那座亭子已经有许多人观瞻。驻足观看,这确是一座教育的`丰碑,碑石高有仗余,其魏笔镌书着一个个为教育慷慨解囊的有志之士的姓名。此亭与孔子修学石窟遥相呼应,反映出中国教育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同时也给与我们这些教育者以震动和激励。

时近晌午,游兴未尽,带着一丝恋意和几分疲惫,向着山脚退去。

三,夜宿台怀镇

8月3日晨,兄弟一行五人从阳泉长途汽车站出发,正式踏上五台山的游程。

汽车驶出阳泉之后,便是孟县境地。这里路途平坦,好似小平原。绿地如毯,山影绰绰,清风徐来,好不惬意。

当汽车行驶到上社地带,汽车的颠簸和山路的崎岖又将人置于群山环抱之中。汽车时而像头牦牛,吼叫着爬坡,时而又像滑车刹着闸向下溜坡。坐在车上只觉得五脏六腑相互拥挤、争位、厮杀它们呐喊着直冲喉咙。此时,宁儿已经把头探向了窗外,接着前面的车窗相继打开。我包内那瓶“晕车宁”就自然派上了用场。还真让那些素不相识的游客倍感亲切和欣慰,我也因自己多了一点准备而自豪。其实这都是二弟的提醒,自己常年坐办公室,哪有这种体味。

汽车将至五台山,人们慢慢适应了这种颠簸。认识的,不认识的就自然聊起话来。

车上有母女三人,说是要去山中还愿。因为老太太的两个女儿都有了较比理想的归宿,而她们的小家庭也都殷实富足,两个外孙天真烂漫,小日子红红火火的。说到兴处,老太说五年前在台怀镇寺庙群许下大愿,如果两个女儿都过上好日子就逢庙烧香,遇神磕头,见佛拜佛。现在愿望实现了,二十多年又当娘又当爹的日子总算熬出了头。

人们听了,个个颔首称赞。我也从内心里敬佩这位老人。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点不假啊。不过,听说台怀镇的寺庙群多如繁星,真的逢庙必进,一两天的时间绝不够用,体力的耗费也是可想而知的,看来信念的力量真是无穷啊!

突然车子一晃,歪到了峭壁边缘,爆胎了!我贴着窗子向外一望,哦!山谷无底,只有对面的山尖似乎伸手可以摸到。我们慢慢走下车来,一边看山景,一边等待着司机换轮子。恰好路边有几只小鸟,羽毛斑斓,甚是好看。它们就你脚下颠来颠去。是久居深山难逢一客,还是意欲告诉人们什么?待你伸手去摸,它却轻盈地飞向对面的山尖。这鸟儿太自在太逍遥了,也太大胆了!路边上溜达,其实就是峭壁的边缘。轻晾羽翅,其实就在深谷之上。善待它,就与你近在咫尺;稍有不逊,就离你而他山

车胎换好了,人们重又乘车,向着台怀镇驶去。

大约傍晚时分,眼前的红土石子路,突然变成柏油路,接着便是一道栏杆横在了路上,司机熟练地停下车,办理了进山证,缴足了手续费,横杆扬起,车子便进入了台怀镇腹地。

台怀镇,属于忻州地区代县的一个重镇,不论人们来自何方,大都在此落脚或下榻。此镇山地面积难于估算,人口不过数千,但每日客流量不下万人。这里是五台山最繁华的地方,寺庙建筑规模宏大,且格调和造型清雅别致。如果要问台怀镇有多少寺庙,有多少和尚、尼姑,谁也说不清楚。

依据导游的指点,我们在台怀镇腹地选择了一家小旅馆。二层小楼,床位整洁,价格便宜。临街有饭店、出租车点、长途车站等,出游方便。稍作休整后,我们上街,一面观赏台怀镇的夜景,一面寻店就餐。

街市之上灯火通明,南来北往者,人头攒动。临街小卖,比比皆是。卖摊上有日用品、干鲜果品、仿真首饰、儿童玩具、皮革制品、佛家饰物、念珠钵盂等一应俱全。颇受青睐的还是那五台山旅游图,这图不是在纸上,而是在手帕上,随手可观,不易折损,可见商家经营有方。我们各买了一块,之后便信步走进一家“野味餐馆”。

但见餐馆内壁有一副长联,上书:珍禽异兽野味土特享誉五岳云侣;下书:天翔水游南肴北菜荣冠四海宾朋。数张方桌,迎门纳客。老板娘见客忙上前招呼:“请坐,诸位要点什么?”

我们拣临窗位置坐定,早有服务员送上菜谱,三弟瞥一眼说,烧一只野兔,一只山鸡,再配四个小菜。两杯茶的功夫,菜已上齐,兄弟间一阵推杯换盏,就自然品评起这山鸡野兔。三弟说这山鸡肉精如鹭鸶,味道也平淡,尚不如家饲土鸡,价格却不菲,60元哪值。二弟说这野兔如夭羔,一块分不清骨骼的肉胎,80元还真是闻所未闻。孩子们也享受不了这顿荤宴,于是请老板娘结账,信步走向对过的一家商店。

飞儿和宁儿一眼便瞧见货架上的方便面,于是大呼“来一桶”!孩子们喜欢,又经济,我们便将仅有的十几桶全都买下来,略感宽慰地踱回旅馆。

就要睡觉了,却发现床上少了点什么,哦,蚊帐,怎么没有蚊帐,盛夏时节,没有蚊帐怎么入睡?我正在自语,服务员送进一壶开水,临走嘱道,睡觉别忘了盖棉被。我懒懒地歪在床上,不一会儿便睡着了。猛然一个喷嚏,如梦方醒,急忙盖好棉被,并招呼大家“快,盖被子!”

夜里,睡意朦胧,似乎室外赤日炎炎,酷热异常,室内中央空调徐徐地喷着霜雾,绕着你的头,缠着你的脚,裹着你的身子,爽,爽极了!心情舒畅,精神抖擞,仿佛身处仙界,流连忘返。

早约八点,服务员敲门:“该起床了,不然就耽误浏览了。”我紧裹着棉被,仍不思下床,睁眼看看天花板,觉得客房空旷多了,不但没有蚊帐遮天蔽地的感受,且气温如秋,好个清凉世界。难怪陶渊明有山中避世,独处桃花园的梦幻。

四,五郎石雕与林彪别墅

8月4日晨,快餐店进餐之后,兄弟一行沿东北向奔黛螺顶游去。按常理而论,凡是五台游者,一般先是绕着五台寺庙群转转,而我们却舍近求远,采取了由远及近的浏览方略,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想先观赏一下林彪别墅,之二是想先看一下传说中的杨五郎到底什么模样。

黛螺顶距台怀镇大约十余公里,路一直是上坡趋势。我们走的两腿发软,两脚发怵,不思进取,只好休息片刻。路旁刚刚坐定,后面上来一群打着京腔的游客。听其中一位说,前面就是杨五郎出家的地方。我们顿时来了精神,跟着走向前去。

五郎石雕围在一圈矮墙之内。这里没有天坛殊院,高堂华屋,只有五郎骑着石马,拎着禅杖和他的马前“张宝”,马后“王横”沐浴在山岚瘴气之间。他们挺胸昂首,怒视北疆,似乎当年御山关,防外侵的临战场面就在眼前,好一派神武将军的英雄气概。

传说当年“金沙滩”一战后,杨五郎看破红尘,厌倦了鼓角争鸣,于是抛妻弃子,痛别母亲,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后来连年战争,致使中原兵将奇缺,宋室江山摇摇欲坠。辽国布下天门阵,御敌重任再度落入杨府。杨府除六郎之外几乎全是女将,形势十分危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到杨家的生死,更关乎到宋室的危亡。杨五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再度出山,重返凡尘,协助杨门女将,大破天门阵,挫败了不可一世的辽国,再次显示了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英雄气概。北宋江山再次得到稳固。后人为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塑造了五郎石雕。但不知何故,却不让五郎移居室内,多少年来,餐风饮露,总是一副临战姿态。

兄弟们自是一番探究。二弟说:“五郎实乃武将,天当被地当床,渴饮辽兵血,饥餐鞑虏肉,习以为常,温室金床对他来说绝不稀罕。”三弟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五郎出家,逃避现实,企图独享清凉圣境。让他终年露宿,实为惩戒。”我觉得他们的说法还有些道理,但也不敢苟同,于是拿出自己的看法:“世人以如此方式纪念五郎,无非是想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回忆,增强人的忧患意识,昭示人们对和平生活予以珍惜。”说着,我们走出了围墙,向林彪别墅走去。

篇2:五台山游记散文

唐县第一小学三(3)班邸璇

终于盼来了国庆节!

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灿烂的阳光似乎

也在庆祝祖**亲的生日。我和弟弟兴奋不己,因为我们要去五台山游玩了。

车子在宽敞的高速公路上飞快地行驶,远方的群山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的心情无比欢畅。一个多小时后,便到达了目地地。远远望去,巍峨的五台山耸立在我们面前,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山顶的座座庙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辉煌,更加壮丽!

我们决定做旅游车上山,坐在高高的旅游车上可真爽呀!窗外,高大的山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虽只是中秋,可满山早己金黄。

我好奇的问妈妈:“为什么这里的树叶这个时候都变黄了呢?”

妈妈说:“这里地势高很多,秋天来得更早些!” “噢,我说呢,我怎么感觉到冷呢?原来是地势高的原因!”我自言自语道。

不一会儿便到了高高的五台山上。妈妈说五台

山是佛教圣地,全国各地好多人都来这里礼佛。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先来到殊像寺,听导游说殊像寺是

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文殊菩萨是专门掌管天下苍生智慧的神。我兴奋极了,心想:那我可一定得好好拜拜文殊菩萨,好让他保佑我学习进步!我走进大殿,呀!好庄严,好威武!神像足足有十米高呢,我走上前,虔诚地给文殊菩萨磕了三个头,心中默默许了一个愿。

从殊像寺出来我们还参观了五爷庙,听说五爷

是龙王第五个儿子,五爷是有求必应,所以来这里许愿的人最多了。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财神庙。来到佛堂圣地,我感觉心情是沉重的,让我体会到了佛门的圣洁。

下午,我们决定云爬山。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野花野草努力地向上生长,这情景使我有了信心。我奋力向上爬去,一会儿扶着这石头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攀,很快我就落远了妈妈。听爸爸说光台阶就是1800多个呢。因为弟弟太小,所以我们爬到一半就决定放弃,按原路返回。暮色开始苍茫,我们恋恋不舍得下山了。。

今天,虽然很累,但我感觉过得很有意义,再

篇3:游记散文写作方法例话

一.运用“移步换景”, 铺设架构

“移步换景”, 顾名思义, 即随着游览步伐的移动, 眼前的景色也跟着变化, 而不局限于一处。这里面包含着两个动作:“移步”、“换景”。抓住“移步”, 就是要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 后到了什么地方, 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抓住“换景”, 就要写出每到一地所看到的景色。

(一) 移步。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鼎湖山听泉》时, 即让学生找出步伐转换的词, 梳理作者的游踪, “江轮夹着细雨, 送我到肇庆。游了一遭七星岩……赶到鼎湖山时, 已近黄昏……过了寒翠桥……不觉渐高渐幽, 已入山中……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行至半山, 有一补山亭……站在亭前望去……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 小心翼翼, 拾级而上……晚饭后, 绕寺前庭园漫步”。首先要让学生把地点的变化情况搞清楚, 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即指明作者所处之地, 因此, 作文之初, 可以教学生多用一些“走近……, 沿着……, 顺着……, 走到……, 站在此处, 远望去……出来之后……”等这样的字眼, 或放在段首, 或放在地点转换之时用作衔接, 来将游览的地点和过程介绍清楚。

(二) 换景。作者每到一处, 通常都会描写所见之景, 或详或略。所写的自然景色, 必须是作者在该处看到或站在该处从不同角度所见之景。第三篇课文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将作者游览黄山的行踪介绍得很清楚, 每到一处景也写得很鲜明。如从山下爬到天都峰顶写了险峰, 上玉屏楼写了“迎客松”等各种奇松, 登上莲花峰峰顶则写了各种巧石, 沿“百步云梯”而下详细地描绘了云海、日出, 下山到山脚则写了温泉。风景随着脚步不断变换。

因此, 运用好“移步换景”法, 学生是很容易将游记散文的结构、内容写清楚的, 这就为写好游记散文铺好了行文架构。

二.细摹重点景物, 突出特色

(一) 换景要有取舍。通常, 风景区的景点、景物是很多的, 一路走来, 所要描写的景物必定也很多, 但作者在“换景”时要有所侧重, 不可面面俱到, 抓住重点景物施以浓墨, 突出景区特色,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鼎湖山听泉》中尽管通篇都写到泉声, 但作者仅是对静夜里的泉声作了细致描写,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 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飞瀑落下深潭………”体现了鼎湖山泉声的特色, 形象生动地突出泉声的美妙, 令人向往。

(二) 如何描写好自然景物呢?确实, 对学生来说, 写好很不容易, 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写景。

1.要注意景物变化的全过程。自然界的景物通常是在不断变化的, 如水的快慢急缓, 月的升没, 云的卷舒, 雨的大小等, 把这一变化过程写出来, 那肯定是生动的。如《飞红滴翠记黄山》中, 将日出过程中日与云的变化很形象地描写出来, 让人感受到了它的美。

2.从“五官”感受方面来写景。笔者认为, 景物是可看、可听、可嗅、可闻、可感的。作文时, 如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来写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上文便是从听觉写声音变化, 从视觉感受写日出的瑰丽过程的。

3.写出景物的色彩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 万物是各具形态的, 我们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如:写云海、日出之景时, 就主要从云的姿态和太阳的色彩着手来写, 很形象绚丽。

三.穿插“人文知识”, 增添趣味

游记散文写的内容往往是山水风光、人文古迹。山无外乎高险, 水无外乎清绿, 翻阅古往今来的游记散文, 大致如此。因此, 平时学生作文时, 写到游记往往在山水上着墨, 但几行字下来便觉得艰涩而无内容好写。在学习《鼎湖山听泉》时, 我引导学生探究:文中除了描写自然景色, 还介绍了什么?很显然, 是向读者补充了一些关于“庆云寺”、“菩提树”历史知识, 如:“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 始建于明崇祯年间, 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 直径近2米, 可容1100升, 颇为引人注目”。“原来, 这是两百多年前, 引自锡兰国的两棵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 因而, 佛门视菩提为圣树, 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游记散文如果仅是描写自然山水, 便没有了趣味, 学生也难铺展开来, 如果在描写景物时, 合理、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景物相关的历史、传说、趣闻或地方故事, 会给山水点染一些灵气, 增添一些人文性、趣味性。

篇4:五台山游记

已出版作品:《宛在水中央》、《穿越后的悠闲生活(繁体)》

对于五台山,我最早的印象似乎是《水浒传》,鲁智深打死人后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于是在我的脑海里第一次有了这个地名。在仅有的浅薄地理知识的认知里,五台山是一座山,仅此而已。

从去年起,同事狸猫就提议说:“我们去五台山吧,那里有个狐仙庙,很是有趣的。”我对出去玩这种事一向很热衷,连忙附议,只是当时有事未能成行,直到今年五月,才正式出发。

出去玩,当然人多热闹,叫上作者青黎、谢楼南,四个人买了22点22分开往五台山的卧铺票。T字头的火车不如我想象中的平稳,刚躺下就觉得困倦来袭,很快就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醒了过来,本来以为起码到了凌晨三四点,可是我迷迷糊糊摸出手机发现才刚到两点。火车的晃荡把我的睡意都驱散了,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索性闭着眼睛养神,大概到了凌晨三点多,狸猫醒了,我俩拨开窗帘,默默地看窗外黑黝黝的山脉发呆。

下了火车,换上大巴,随着大巴驶进山区,我才知道五台山并不是我以为的一座山,而是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而我们要去的则是五座山峰环绕之中的怀台县。

大巴驶到东台望海峰停了下来,有几个人下了车。据说很多虔诚的信徒是要拜五台的,听说从一个台徒步到另一个台差不多要走十个小时的样子,又都是荒郊野岭,像我们这种游客是很少这样拜过去的。

大巴继续行驶,我们到了怀台镇里,安置好住处,小憩片刻,便直奔第一个目的地:梵仙山。据说山顶上寺庙,以前叫狐仙庙,后来改名灵应寺,供的是狐仙。这是五座山唯一的一座供大仙的寺庙,也是唯一一座佛道合一的寺庙。上山的路曲折陡峭,也没有正经的台阶,只铺了高低不平的石子,我们大概走两分钟就要休息一下。到了半山腰,遇到了一个从山上下来的老人,黑褂、墨镜、拐杖、山羊胡,看不出年纪,但起码有七十岁的样子。老人见我们坐在路上休息,便也停了下来,坐在地上讲起狐大仙的事迹。由于他东北的口音过于重,我们只能听懂个大概。老人说了一会便起身走了。我们几人都说“山路陡,小心。”老人回头笑道:“有狐仙跟着,不怕!”我们几人默默对视,狸猫说他应该是东北专门供养狐仙的人。我小时候在东北,也听说过这样的人,说是被狐仙附体,俗称“跳大神”。听说供狐仙的人每年都会来梵仙山拜狐仙的。

有了这样的插曲,梵仙山在我们眼中又多了几分神秘,走走停停爬了大半个小时,终于上到山顶。一个小小的寺庙呈现在眼前。我们几人依次进了庙门,院里几个师傅坐着晒太阳,见我们来了都热情地打招呼,把暖壶也拿了出来:“喝点热水,坐下歇歇吧。”山上的风很大,可是这小小的寺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冷冽的山风,只有温暖的阳光和满满的春意。

当地人都晓得这梵仙山来自两个美丽的传说,一个是关于狐仙姐姐救助了一位书生,另一个就是两位菩萨施饭给了五百饿鬼。当地人尤其是男人对这个山似乎多少有些恭敬的忌讳,但是这里的灵签和求姻缘的桃花倒是声名远播。

我们四人都是单身女生,对于求桃花这种事情自然是心动不已,我们都笑着说:“师傅,给我们求个签吧。”

小师傅带我们进了正殿,拿了签筒出来,我对于求签的印象,依然是各大影视剧里的片段,摇啊摇掉出一个签来。青黎的求签也是如此,片刻功夫就有一签掉落。然而到了我这,则遇到了些小麻烦。也许是用力过大,摇了几下,签筒里的签撒出来大半,大家囧囧有神地看着我,都叹气摇头的低头捡签。

小师傅笑道:“不要着急,慢慢摇。”

我本来是打算问桃花的,可是此时我却没想那么多,只盯着签筒,看着一支签缓缓地摇了出来。结果在最后一瞬间,依然是掉落出两支签,师傅捡起先掉落的那支,让我去外头找另一个师傅拿签文。

我们四个人求好了签,坐在庙里的廊下互相看签文,这时一个婆婆从后头出来,去殿上拿了供果出来请我们吃。一霎那,我们都很惊讶以及惊喜,庙里的供果可是不容易得的东西,我们上山的时候遇到那么多人,都没拿到,偏让我们得了这个巧宗。

我们四个人把供果收起来,谢了婆婆又逗了会院子里的猫和狗,看了会鸽子,等歇够了,便告别了师傅出了寺庙。山路陡峭,上山难,下山更难。那三个人欢乐地在前面走,我支着手,迈着小碎步,一点一点往下挪。每当她们不耐烦地催我的时候,我就说:“我妈说了,下山要小步走。”她们三人均无语:“你真是信你妈得永生啊!”呃,我知道,她们对我五月出门旅游带羽绒服的事无法理解,可是我妈说山上冷呀!%>_<%

从梵仙山下来,去的是传说中许愿最灵的五爷庙。五爷庙建于明朝,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唯一一 座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因为这次我没什么想求的愿望,只单纯地转了转。在庙里闲逛的时候,偶然听到导游说:“可以和五爷许三个愿望,等你的愿望实现了的时候,要给五爷披龙袍唱大戏還愿。”导游刚说完,戏台上就有戏班子登台,台上的横幅也挂了起来,恰好是有人来還愿。我们听了一会,大概是地方戏,听不太懂,但是感觉蛮有意思。

下午随意逛了逛,在一个小饭馆里解决了晚饭,饭菜极其难吃,出门旅游可以尝遍美食的想法彻底破灭。

第二天早早起来,把从梵仙山拿回的供果吃掉,我们四人退了酒店,开始五台山第二天之旅。这天的第一站我们去的是殊像寺,寺内因为有文殊道场而闻名。

我们跟着人流把寺庙都转了一圈,就在大家都要走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小门,我十分好奇便拐了过去,狸猫几人怕我丢了连忙跟了过来。进了院子,发现别有洞天,院子里有几个祈福的地方放着酥油灯。我们四处看了一圈,径直进了屋子,一进门就看见一尊菩萨,以狸猫的话说是绝美而圆润。我们四个都惊呆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原来这里是一个道场。

也许是进来的门过于隐蔽,又或者是因为道场庄严,这里的游客只有零星几个人。等我到了最里面,就只剩了我一个人。我茫然地转了一圈,看到一个小师傅坐在一个椅子上,我好奇地过去,原来是修建藏经楼捐赠。我掏出钱包放了二十元进去。抬头看到墙上写的:砖瓦五十元一块。我又掏出钱包来放了一百,小师傅拿笔让我在功德簿上写下名字。我看到那个本子上還是新的,于是很开心地写在了第一行,这时又过来一个师傅,看到我写的金额一百二十元顿时纠结起来,和之前的那个小师傅说:“捐一百就可以了,为什么捐了一百二啊?”小师傅也很委屈:“她先放的二十,然后放的一百。”话语间,似乎恨不得找给我二十元似的,估计是不知道二十元算不算五分之二块瓦。我笑嘻嘻地要走,这时看到谢楼南过来,她也捐了一百。师傅拿了两盏大的酥油灯出来,笑着说:“到院子里祈福吧。”我们俩到了院子看到各种祈福的亭子,最后把酥油灯放在了全家福那里。

下午五点我们坐了最后一趟车出山,这时我才惊奇地知道盘山路到底多么的陡峭,我手心都吓出汗来,抓着栏杆不敢松手。我看着窗外景色。一边害怕一边惊奇,原来怀台镇被百十座山团团围住,只在山坳的一块平地上有了那座小镇和几十座寺庙。狸猫发现山区有很多山洞還有长着很玄妙的开花的树,突然觉得这山简直就是修行之地呀,怪不得传说但凡成仙的天地之灵多在山中修行,果然是灵山呀。而我也突然明白为啥五点钟是最后一班出山的车了,这盘旋陡峭的山路,又没有路灯,哪个不怕死的敢在天黑开啊。

到了火车站才七点多钟,而我们的火车是凌晨2点的火车,于是随便找了个饭店吃饭。菜不贵,而且還算可口,感动得我们内牛满面,实在是被山里头的饭给吃怕了。喝了美美的鸡汤,我们到了火车站,五台山的火车站真的很小,几排座椅,一半空旷的候车厅,坐着零星的几个人。

我和一个人偶尔闲聊,他也给我讲起了这些年来五台山的经历。据他说他是每年都要来拜佛的,去年来的时候是四月份,大雪封山,车到东台的时候突然下滑,幸亏被石墩挡住才勉强停了下来,否则就滑下悬崖了。又说去年有两个人从南台拜完步行到西台,走了十来个小时结果在山里迷路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信号的地方,打了求救电话出去,可是等搜山队到的时候已经冻死了。我闻言咂舌不已,完全无法想象怎么在黑咕隆咚的山里徒步行走。

回到北京,一下火车我们直奔金鼎轩,什么水晶虾饺、菜团子、榴莲酥、韭菜饼、酱肉包、蒸凤爪、蒸排骨、皮蛋瘦肉粥、全虾云吞、云吞面之类的点了满满一桌。四人风卷残云把东西吃完,摸着肚子感叹:传说中的各地都有美食的事,其实不可信啊。

篇5:初二作文五台山游记

坐了一夜的汽车,窗外漆黑一片,我睡了一路。天亮了,我醒来一看,哇!雄伟壮观的高山展现在我面前。五台山到了!

我们去了许多寺庙,有万佛阁、菩萨顶、显通寺、镇海寺等等。听导游说,五台山在唐代有300多座寺庙呢!现在有100多座。进了寺庙,人们都拿着香,虔诚地拜佛,让佛祖保佑他们。我也拜了很多佛。

印象最深的是菩萨顶前的108节台阶,走一个台阶抛掉一个烦恼,不能回头。我一步一步走了下去,将所有的烦恼抛到了脑后!

显通寺里还有金光闪闪的塔,非常漂亮,里面是铜,外面镀了一层金子。

在镇海寺找到了我的生肖守护神,是大势至菩萨。传说清朝顺治皇帝就是在镇海寺出家的。

篇6:五台山游记作文800字初二

我们于中午时分来到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吃完饭,首先要去的是比较出名的黛螺顶,据说是为了乾隆皇帝同时朝拜五台(南台、北台、东台、西台、中台)的菩萨而为其修建的。黛螺顶共有1080级台阶拾级而上。人们为了领略其美丽的风光,真是想尽了办法:有的乘坐空中缆车,有的骑马,而我们选择了拾阶而上。这样既锻炼了运动能力,也能体会到爬山的乐趣,且能一路观赏沿途的风景。爬山的路上我在想:多么伟大的劳动人民,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台阶得用多少石头?我看了一下每个台阶有三块石头组成,每块石头大约200多斤重,勤劳的人民、智慧的人民,你们在建设的过程中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我率先爬上了山顶,虽说我是汗流浃背的,但我还是很开心。在等待父母的过程中,我领略了一下山顶的风景,眺望远处的山峦------啊,好美的景色:山峦起起伏伏,延绵不断,山上种着许许多多苍翠欲滴的松柏,百草浓绿,花香鸟语,马在山路上缓慢的爬行,隐隐约约还能听到阵阵的鞭声,小鸟在蓝天中飞翔,各具风采的寺庙和建筑置于郁郁葱葱的山峦,天空中飘起一条条白色的丝带,为山峦披上了一件件梦幻的衣裳。飘动的白云将寺庙的殿堂托起。美不胜收,多姿多彩,充满佛教气息的黛螺顶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一座座山、一棵棵树、一株株草、还有一朵朵芳香四溢的野花。仿佛让人走进了一个童话王国;山连着山,天连着天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第二天早晨,我们要去的是五爷庙,到五台山的人们大都要去这个地方。庙前人山人海,天南海北的善男信女,好不热闹,正前方是一座人工湖,湖的中央有一块毛泽东手书并篆刻的石碑,上书四个大字“指点江山”。传说五爷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可以保佑人们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凡是到五台山的人这一站必不可少,因为五爷喜欢听戏,所以这里每天都有戏班子在唱戏。我看到五爷庙里全是“有求必应”的牌匾,想必一定很灵吧。

第三天凌晨4点,爸爸叫我起床,今天最重要的任务是到台怀镇往南十几公里的佛母洞参观,听说这里也是到五台山旅游的人们必去的地方之一,据说佛母洞是几万年以前自然形成的一个石灰岩洞,造型神秘奇异,极富传奇色彩,可谓是天下独绝。传说曾有千佛出入,是孕育佛子的一处胜迹。刚下车,天还蒙蒙亮,有点冷,但我还是一马当先的冲了上去。据说从山下到佛母洞共有1680个台阶,跑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跑不动了,只得慢慢的往上爬,爬了半个多小时才终于到了佛母洞前,可是放眼望去:前面已经排满了像我们一样慕名前来的游客。看到这阵势我才明白为什么要走这么早呢。仅仅是排队就等了三个多小时,这段过程实在是一段痛苦的煎熬,但这才更能体现出佛母洞是多么令人向往。听说钻佛母洞可以开启智慧之门,去除百病,虽然我并不相信这种迷信的说法,可还是被它的神秘所吸引。队伍在一点点的向前挪动,这使我终于看到了希望。三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轮到我们进洞参观了。洞口前有一座佛像,佛像的后面就是佛母洞的入口,因为里面小,所以每次只能进五个人。洞口也很小,我在爸爸和叔叔们的推拉下才钻了进来:洞内的岩石鬼斧神工、错落有致。据说这里面有人的五脏六腑,因有尽有,大自然太神奇了,像雕刻出来的一样真可谓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又一文化瑰宝。 参观完以后我们便整装待发坐上了回家的车,离开了美丽的五台山,向我们温馨的港湾出发。这次的五台山之旅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它将化作我生命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长存……

篇7:五台山游记作文800字初二

刚到太原,就觉得山西好凉快,虽然是夏天,太原也热,但是这里的热是干干的热,而东莞却是闷热,难怪一直以来书上都说北京宫城里的人,都是到山西来避暑的。

可是上到五台山才知道更凉快的是在这里呀!虽然时值暑期,我们在五台山上就算是中午也是可以穿着长袖衬衫的,一点也不觉得热,导游说五台山也叫清凉山,确实是很清凉!

我们的车是直接上到五台山的菩萨顶,一进五台景区,就一路看好多的寺庙,有话说:“五台归来不看庙。”原来是庙多,看了个够!

一进庙门,“嘣”的一声,我摔了一个大跤,声音特别大,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在场所有的人都往我身上看,大家都以为我摔坏了,或是流血了,我那个痛,张着嘴,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可是等我站起来,导游在我身上看了个遍,居然皮都破一个,这事,连他都觉着奇怪!

接着导游指着一口巨大的锅给我们介绍说,以前腊八节到的时候,庙里就用这个锅给一百多个人煮过腊八粥,我看了下,人掉下去,头都冒不出锅沿,真大!这个五台山的菩萨顶很有名,据说乾隆皇帝都亲自来过六次,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导游说是中国现在最大的喇嘛教黄教的庙,不过这里的庙据导游说,都是文殊菩萨的,据说文殊菩萨最喜欢小朋友,所以我觉得很亲近。

菩萨项的正殿,地上的石板台阶,还有石板护栏,有好多的小凹陷,导游介绍说,这个正殿建成,每天都有水珠从屋檐住下滴,不管晴天雨天,都是一样,成了一道奇景,大家都认为是文殊菩萨显灵,就这样天长地久,殿前面的石板台阶和石板护栏就被水滴得到处都是小凹陷,不过我们看到的时候,已经没有水在滴了,导游说为了解开这个秘密,建国后有一次重修大殿,就把房顶全部打开,发现是当时修建寺院的巧匠们,在屋檐里设计了特别的机关,可以将空气中的水分收集起来并聚集在屋檐下,然后顺着屋檐下落,形成了水帘奇景留存了几百年上千年。可是现代的我们失去了这样的技术,所以修建后的大殿屋檐,便再也没有这样的景致了。

从菩萨项往下看五台山的风景,树木成林,苍翠挺拔,树林间有好多的庙,数都数不清,看也看不完,所以导游说只能带我们参观四个庙,所以后来我们还去了五台山最大的庙显通寺,大白塔,还有五爷庙。

这些景点,我觉得大白塔最有意思了,它还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呢!去之前,导游说我们去大白塔转圈圈,小朋友,你要转多少圈呀?我说十圈,导游说要单数,我说那就十一圈,导游说你说的十一圈就十一圈,一定要转完,不可以反悔的,我说好!就这样我们在大白塔下面转了十一圈,开始我认为是很小的一个圈,不想走了好一会儿才走完一圈,可是没办法,只能坚持到底,这样走了十一圈下来,我是真的快累坏了!

篇8:古代游记散文的研读和教学

一.关于古代游记散文的定名

对于什么是游记散文, 一向是有争议的, 以至于同一篇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 归属不同。最典型的莫过于《桃花源记》这一篇了。

比如鲁迅先生, 他把《桃花源记》归于传记文, 而不是散文。鲁迅先生认为《桃花源记》是传记文, 理由有二:一是“幻设为文”, 是虚构的, 二是“以寓言为本”, 有寓言性质, 从而鲁迅先生把《桃花源记》归到传记文里面去了。

著名学者、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认为不应该把《桃花源记》归属于游记散文, 理由是:“游记文是以真实的旅游、游览为基础的, 这就决定了记述内容的真实性” (见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 以下所引该书只注明书名或作者名) , 很显然, 《桃花源记》不是以旅游、游览作为基础的, 更不具有真实性。据此, 王教授把《桃花源记》踢出了游记散文的大门。持此观点的还有北京教育学院的杨秋荣先生。杨先生认为《桃花源记》是一篇玄怪小说, 他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充满玄远意蕴的虚构杰作, 它确确凿凿是诗人、小说家陶渊明匠心独运创作出的一篇玄怪小说。” (见杨秋荣《<桃花源记>:魏晋时期最伟大的玄怪小说》,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但也有人认为《桃花源记》应属于游记散文。比如巩滨先生。巩先生说, 《桃花源记》“文中描写的美丽的自然景物和桃源人民淳朴的精神境界, 应是源于陶渊明半生田园生活的体验”, 因此在《中国古代游记》一书中, 巩先生专列一篇对《桃花源记》进行介绍。我同意这一说法。我认为, 应该把《桃花源记》归属于游记散文。浙江师范大学梅新林教授也认为《桃花源记》属于游记散文。梅先生进一步从哲学层面论述了游记散文的性质, 他认为“游”本身具有神与物游的超越意义, “游”可以引申出目游、神游、卧游、梦游等非现实的精神之游, 因此可以把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归属为一种虚拟性的游记散文 (见梅新林、俞樟华主编《中国游记文学史》, 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以下所引该书均只注明书名或作者名) 。这一观点, 我认为很有道理。

的确, 写游记散文, 为什么一定要记述真实、具有客观性呢?亦真亦幻行不行?写梦境行不行?谁能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是一首伟大的纪游诗呢?可这篇作品就是写梦境的啊。基于此, 我认为, 应该把那些以记叙游踪或描摹物件作为主要目的, 并且文学性强的散文作品归属于游记散文, 这样的散文或叙述, 或抒情, 或描写, 或议论, 或纪实, 或想象, 都可, 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是与纪游有关, 二是突出文学性。

二.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和类型

站在语文教育的角度, 我们认为游记散文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 以纪游为基础。

不管这纪游是真实的, 还是虚幻的, 它都应属于游记散文的内容。

第二, 以叙述、描写见长。

游记散文应以叙述和描写为其基本表达方式, 有的游记散文可能兼有议论, 没关系, 它的议论一定是以叙述和描写为基础的。

第三, 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认识。

不能纯粹是客观纪实的, 否则就是历史资料, 而不是散文作品。

游记散文的类型并不复杂, 大概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赋”。

“赋”的特点是讲究铺排, 讲究文辞, 因此“赋”一般都是用骈体文写成。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都是游记散文中“赋”的杰出代表。

第二类是“书”。

“书”就是书信, 古人称之为“尺牍”。因为是书信, 就不太可能写得很长, 因此“书”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等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 篇幅都很短小。

第三类是“序”。

“序”就是序言, 它常常放在一本书的前头, 用以介绍编辑出版一本书的前后经过、写作缘由等。因为功能所限, 所以偏于写景状物的序言并不多, 像王羲之《兰亭集序》这样的“序言式”的游记散文名篇, 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此孤篇就成为高峰。东晋居住庐山的一群和尚写了一组“游石门诗”, 慧远为其写了一篇序言, 这就是《游石门诗序》, 尽管是一篇序言, 但也是一篇不错的山水游记。

第四类是“记”。

“记”是游记散文中篇目最多的, 也是质量较高的。“记”是游记散文的本体特征, 一切游记散文都离不开“记”。“记”因为彻底摆脱了文体的束缚, 不再受制于“赋”、“书”和“序”的文体限制, 所以“记”可长可短,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短的像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87个字;长的如陆游的《入蜀记》, 全文一共有六卷, 也就是六篇, 每篇约300字, 全文长达1800字。山水游“记”的出现, 标志着游记散文的成熟。

三.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脉络

第一, 古代游记散文发展的基本脉络。

梅新林教授认为我国古代游记文学大致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即魏晋的诞生期、唐代的成熟期、宋代的高峰期、元明的复兴期和清代的衰变期。我认为, 游记散文的发展脉络也大致与此相同。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 使自然山水和人都得到了解放, 人们开始对自然山水进行审美, 游记文学开始出现。到了唐代, 古文运动兴起, 客观上推动了游记散文的发展, 一批诗人集中写作游记, 游记散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了宋代, 欧阳修等人再兴古文运动, 程灏、程颐和朱熹等一批理学家推儒学, 兴理学, 所以宋代游记散文“尚理”, 成为我国游记散文的发展高峰。明代由于公安派袁宏道提倡“性灵说”, 一批文人在文章中独抒性灵, 尚真、尚俗、尚趣, 终于使晚明小品成为一道霞光, 它与徐霞客的学者游记成为明代游记散文复兴的重要标志。清代游记散文走向衰变, 桐城派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是清代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

第二, 古代游记散文何以兴起。

远古时期, 人们对自然山水是顶礼膜拜的, 敬畏心理占据主要位置, 谈不上审美, 只有图腾。春秋时期, 孔子创立了“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美学命题, 把人的道德伦理和儒家的理想人格寄托在山水之上, 山水是功用的, 没有审美。汉代大儒董仲舒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在“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的基础上, 提出了“天人感应”说, 为人与自然山水之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系统。以上两点基本上都是“山水比德”的思路, 山水没有独立, 人格也没有独立, 因此, 也就没有真正的游记文学。

但是到了魏晋时期就不一样, 玄学的兴起和佛学的引入, 让人们把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内部存在, 因为世界本无, 万物皆空, 所以人们开始寻求内心的快乐。这样才可以超越万有, 以一种审美的态度观照万物, 体验人生, 从而获得超越。魏晋时期的游记散文, 基本上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山水同构的倾向, 他们基本上扭转了以前“山水比德”和“天人感应”的思想, 把自然和人放到同等的平台上, 一起观照, 山水映照人的精神, 人欣赏山水的洒脱。这一些或许就是山水游记得以兴起的主要原因。

四.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读古代山水游记散文, 总有一个问题悬在心头———这些山水里到底隐藏着什么, 何以这些文人墨客如此痴迷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一, 山水自有格, 无处不成景。

“何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 魏晋的文人们, 第一次发现大自然的山水, 有自足的美丽和清净。许多人沉浸在这个世界中, 娱情山水, 陶醉其中。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等都是这样的名篇。我们选《答谢中书书》一起来分析一下: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全文一共68个字, 简洁之至, 游记散文中, 只有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能与之比肩。据说, 这里的山川就是永嘉的山水。永嘉, 即现在浙江的温州, 号称中国东南山水第一县。谢灵运自贬谪永嘉之后, 遂使永嘉山水名扬天下, 从此泱泱的诗国里就新增了一块领土———山水诗!永嘉山水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相映生辉。

还是回到这篇小文章中来。在这篇小文章中, 作者极尽描绘之能事, 将永嘉的山水描写得似一个人间仙境。全文扣住一个“美”字, 纵横上下, 晨霞晚照, 或入高云, 或见清流, 或描绘夕阳渐落西山, 或亲睹小鱼跳跃泉中, 一幅美妙的、不见丝毫尘俗的山水之画, 独立于魏晋动乱的时局之外。在写法上, 作者偶对骈俪, 极力体现中国对称的审美思维。这正是中国先期游记散文的修辞特征。人们———尤其是读书人, 终于撇开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的昏暗, 找到了一块互相取悦的神奇天地, 他们沉浸其中, 暂时忘掉了尘俗的纠缠和社会的危险。美丽的山水终于成为人们乐以忘忧的圣地。

第二, 山水自有情, 人间牵挂真。

山水虽然自然自足, 但并非世外桃源, 它始终活跃在人们心中, 尤其是士人心中。说穿了, 士人尽管徜徉山水, 能偷来片刻的欢愉, 但他们终归心系民间疾苦, 难忘入世的责任和抱负。这样的散文占据了游记散文的较多篇目, 且名篇众多。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等都是。

我们重点来说说王勃的《滕王阁序》吧。在这篇被学生称之为“注释比原文还要长”的骈体文名篇中, 王勃这位“才倾陆海, 情洒潘江”的“初唐四杰”之老大, 借滕王阁落成之际, 浇自己心中块垒, 不仅尽情挥洒了汪洋恣肆的才情, 而且对怀才不遇、无路请缨的政治遭遇也一吐为快。同许多游记散文一样, 这篇文章也是先极尽描绘滕王阁周围的美景, 再借景抒情。“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 这是地理位置的优越;“层峦耸翠, 上出重霄;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 这是滕王阁的高俊挺拔,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这是滕王阁的千变万化;“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这里, 彩霞自上而下流动, 孤鹜自下而上翻飞;青天碧水, 万象空明, 天水相接, 上下一片, 真是美妙绝伦啊!写完了自然之景, 又将笔触转移到人文之景上, “睢园绿竹, 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 光照临川之笔”, 这是对东晋士人洒脱人生的艳羡;“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 这是终不忘怀于仕途的心迹流露。“嗟呼!时运不济, 命途多舛;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 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 怀才不遇、无路请缨的深广忧愤终于如大江大海, 倾泻而下, 一览无遗。但即便是这样, 作者也仍然没有忘记少年的抱负, 就像陶渊明一生都放不下“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的凌云壮志一样, 他要“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何其豪迈的入世情怀啊!我们的文人就是这样, 即使是在山水里, 也仍然没有忘记人间, 山水自有情, 人间牵挂真。

第三, 山水照人影, 情性付流云。

中国文人不管写什么样的文字, 从来没有忘记搁进自己的性情。山水游记也是如此。比如, 庄子和惠施走到濠梁边, 看到一条小鱼, 庄子看着水里的小鱼说:“小鱼在水里悠然自得, 多么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 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所以也没法知道鱼是不是快乐。”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 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说实话, 从逻辑学的角度讲, 惠施是对的, 庄子偷换了概念, 有点诡辩。但换一个角度看, 我们又发现, 惠施是多么死板, 而庄子是多么潇洒。惠施是求知, 庄子是审美;求知所以要逼真, 审美所以能超脱;求知是问学, 所以绝断性情, 审美是移情, 所以浸润性情。所以庄子的“濠梁之辩”是性情之作。

魏晋时期有一个故事, 知识分子都很艳羡。这就是“雪夜访戴”。传说, 一天晚上下大雪, 王子猷从睡梦中醒来, 打开窗户, 发现外面一片银装素裹, 于是命令仆人上酒。王先生一边慢步, 一边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就想到了老朋友戴逵, 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 一时兴起, 就命令仆人备船, 要去见一见这位友人。经过一夜的行船, 到了戴逵门前, 却又不进去了, 抽身而返。仆人问其故, 他说:“我乘兴而来, 兴尽而归, 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这真是潇洒啊!王子猷雪夜访友只不过是一种形式, 他享受的是访友的过程, 冰雪之夜, 兴来而至, 兴尽而返, 何其乐哉!至于要不要见老朋友, 全凭自己的高兴, 与戴逵又有多少关系呢?

性情山水, 我以为最高成就当属晚明张岱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有人说, 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是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此说有一定的道理, 从文学性、思想性等角度来说, 游记散文超过前后《赤壁赋》的似乎还没有。但如果从性情的角度考察, 则又不然, 苏轼的《赤壁赋》毕竟受宋代尚理风气的影响, 作品中说理过多, 题旨稍嫌沉重, 不像张岱的作品, 那么轻快、明丽、好玩, 完全是“兴来而至, 兴尽而返”的情性之作。比如《西湖七月半》中有这样的句子:

其一, 小船轻幌, 净几暖炉, 茶铛旋煮, 素瓷静递, 好友佳人, 邀月同坐, 或匿影树下, 或逃嚣里湖,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 亦不作意看月者, 看之。

作者说, 西湖七月半其实没有什么可看的, 要看, 就看看其中游湖看月的人吧。这里写的是第五种人, 他们喝着慢茶, 陪着美女, 隐匿树下, 力避喧嚣, 说是在看月, 其实也不刻意, 人们也看不见他们的神情, 他们实际上是一群“文人雅士”。他们完全不同于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和市井之徒, 他们似乎看月, 似乎又不看月, 他们“得之心而寓之游”也。作为一个没落贵族, 张岱感受着明朝覆亡的气息, 感受着家世繁华不再的落寞, 他选择这样一个时间游湖赏月, 可能也有一点排遣忧愁苦闷之意吧。但好在作者并没有刻意传达这种情绪, 更多的是娱情山水, 交际移情。因此, 文人雅士之乐就表现得十分充分。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说, “在张岱眼中, 生活多是光彩夺目的, 审美乃是人间至真”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史景迁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 这是真懂张岱的至理名言。的确, 张岱的性情, 就在于山水之乐的恣意中, 任凭时间也拿不走。

第四, 天地有大美, 理趣各分舒。

先前的山水游记, 无论怎么写, 抒情性是其基本特点, 鲜有人在山水中议论, 或者借助“游览”讲道理。受宋代理学的影响,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著名改革家王安石, 居然在山水里找到了“理趣”———在山水游记里发议论, 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石钟山记》和《游褒禅山记》。

苏轼的游记散文并不注重说理, 言情仍然是其散文的基本特色, 它保留了一个诗人的抒情特点, 比如《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这些游记容情、景、理三者于一炉, 烩儒、释、道三家于一篇, 纵横开阖, 上下古今, 既有对历史的追索, 也有对生命的拷问, 眼界打开处, 是江海广阔, 心灵痛切处, 是生死大悟。但《石钟山记》是一个例外。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先用一个“疑”字悬起全文, 即怀疑郦道元的简略, 尤怀疑李渤的浅陋, 于是月夜深入潭下, 想一探究竟。通过实地考察, 他得出结论, 郦道元说的“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基本上是对的, 只是有些简略, 而李渤说的“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就有些不可信了。最后作者发出议论, 说“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通篇文章由一个疑问起, 用一个道理作结, 其意显然不在于抒情, 而在于说理。

王安石的游记散文更注重讲理。他的纪游文字近似于苛刻的说明, 严谨、干净、丝毫不加修饰, 比如“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这是写由前洞上山, 进入后洞, 除了一个“窈然”稍微有点修饰外, 其余的文字全部都是说明。前面写得简约, 意在突出后面的议论, 所以绝对惜墨如金。比如, “有怠而欲出者, 曰:‘不出, 火且尽。’遂与之俱出”。同样写得简约, 目的是惜出文字, 让后面的议论能充分展开。“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 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作者从“有志”说起, 指出“志、力、物”三者是达到一个目标不可或缺的全部条件, 缺一项都不行, 议论严丝合缝, 滴水不漏, 每一处议论, 都扣住前面的“记”, 无一“记”没有作用, 无一“议论”没有着落。真是严谨到了极点!《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流露个人心迹、体现个人性格、传达个人理想、以说理为重的游记散文, 是中国山水游记中的一朵奇葩。

庄子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是说大自然中蕴藏着万物之至理, 一物不同, 其理分舒, 作为凡夫俗子, 我们要做的工作只是发掘、发掘、再发掘。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自然是万物之始, 也是万物之本, 人间一切至理也都蕴藏在大自然中, 生命之始, 也就是自然之始。所以, 借助山水游记讲点道理, 似乎完全“合理”。

五.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建议

古代游记散文特点鲜明, 内容集中, 类型突出, 所以非常适合开发成一些小专题进行教学。开发小专题时, 建议打通初高中的壁垒, 将初高中所学的游记散文全部贯通起来, 这样, 对初中的教学是一个巩固, 对高中的教学是一个丰富。另外, 不要过分注重单篇教学, 对一篇作品讲深讲透, 对某个细节作过多的纠缠, 只注意到内容, 忽视了思想, 或者只注意到了思想, 忽视了艺术特点等等, 要有整体观, 有历史脉络观。引导学生研读作品时, 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探究, 老师不能包讲包答, 要让学生学得积极而快乐。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把学生带到古代游记散文的纵深地带。下面拟出若干专题, 以供参考。

第一, 以文体分类设计成四个专题:

1.赋——《上林赋》《阿房宫赋》《赤壁赋》

2.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山中与裴秀才书》

3.序———《游石门诗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4.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登泰山记》

第二, 以个人成就为重设计成三个专题

5.诗人游记研读———柳宗元《永州八记》

6.游记集大成者———苏轼“山水游记”研读

7.学者游记研读———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第三, 以内容手法来分成若干专题:

8.联想想象之作———《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阿房宫赋》

9.实地考察之作———《墨池记》《活水源记》《满井游记》《游麻叶洞记》

10.个人性情之作———《醉翁亭记》《前赤壁赋》《西湖七月半》

11.说理尚理之作———《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

…………

在分列专题的基础上, 还必须注意三点:

第一, 作为教师, 不能局限于只研读基本教学篇目, 还应该读一些外围作品。比如研读苏轼时, 不能只读《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前赤壁赋》三个作品, 还应该读《后赤壁赋》, 读《喜雨亭记》, 读苏轼的游记诗词,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等, 还应该读一读苏轼的有关传记, 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康震的《康震评说苏东坡》。

第二, 有时候研读作品, 要善于打通历史的关节, 以全局观去审读作品。比如研读柳宗元时, 就可以从《永州八记》看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看柳宗元与前代的山水游记有怎样的联系, 比如与魏晋时期的, 与陶渊明的, 甚至与《诗经》中的一些篇目, 这样做可以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生命特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五台山游记散文】相关文章:

五台山游记08-09

卜卦五台山散文04-16

五台山旅游作文07-21

五台山祖堂对联08-07

五台山风景区05-24

五台山超详细攻略07-19

五台山方丈室对联05-08

五台山一日游作文05-23

五台山攻略第五版07-19

朝拜五台山注意事项08-04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备考资料下一篇:幕墙工程吊篮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