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

2024-07-08

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精选12篇)

篇1: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

[摘要]徽派建筑以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我国最传统的建筑流派之一。它有许多可供现代建筑设计参考和学习的地方。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徽派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徽派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以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徽派建筑;民居特点;现代建筑;影响

徽州民居建筑深深的受到当时徽州地域环境和人文风情的影响,是我国较为成熟的古代建筑流派。徽州建筑工艺精湛,造型多样,色彩鲜明,充分体现了从古至今徽州人民辛勤劳动的智慧才干。但是现今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往往追寻西方式的建筑风格,偏向模仿别国的建筑设计,忽视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建筑文化,使得传统建筑风格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因此,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中,我们要格外重视传统建筑风格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将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建筑作品。

1徽派建筑的民居特点

1.1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徽州建筑拥有统一规划的整体美。徽州民居的整体平面局面对称,四周均用黑瓦高墙围起,中间为厅堂,用于日常的礼节性使用,如迎接宾客,举办酒席等,是整座住宅中的主体部分。两侧则为厢房,用于生活起居使用,在入口处形成天井,作为民居通风采光使用。这种规整一致的建筑风格与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在程朱理学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影响下所产生的时代产物,它代表了当时的时代风格。

1.2青山绿水的自然美

徽州建筑拥有着青山绿水的自然美。徽州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温暖的亚热带气候使得境内的山林树木繁茂,依山傍水。在徽州建筑中极大的使用到了这些青山绿水的自然特色,在总体布局上重视对周遭环境的规划,村落一般依山傍水,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幽静典雅的家居环境,如诗如画,保持了人与自然的自然和谐。大多住宅在山水美景的映衬下,散落在丛林之间,宛如一幅幽雅的水墨画,就像质朴的空气般,渗透着东方的美景。

1.3舒适适用的智慧美

徽州建筑拥有着舒适适用的智慧美。中国南部地区住宅建筑大多存在隔热通风问题,但是徽州建筑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这个问题,并改进了建筑的方式,形成了以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四合院形式,并加以开放大厅、深檐、屋檐和杆式等建筑结构。这一建筑风格是非常符合当时徽州商人的重要地位,徽州四合院是由庭院所组合而成的,这种四方形的运用避免了外逃的财源,同时这种结构满足了中国古代大家族的基本需要,和谐地统一了家庭、家族和社会,对促进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稳定有一定的贡献。

篇2: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

现代建筑大多重视个人风格展示,所以在色彩上的表达会更多丰富,主要由明快,鲜艳的色彩而构成,在建筑表面主要会使用到绿色、白色、浅蓝色居多。而徽州建筑相比于现代建筑更为神秘,半掩半盖,半遮半露,黑白分明,在蔚蓝的天空中,能够明确的勾画出民居的轮廓,增强了民居的空间性和层次性,是非常具有个性特色的现代艺术,微派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完美的将各种色彩进行搭配,建筑之间形成碰撞感,使建筑更加大气迷人。

2.2建筑材质上的交融

建筑材质上的`使用对于建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材料是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中广泛的采用砖、木、石雕、青石板为材料,建筑材料上的使用可以反映出徽派建筑的重要布局,使得徽派建筑亦雅亦俗,几种材料上的使用能够很好的拼接起宅屋,映衬出自然的建筑风格而现代建筑设计中也会经常使用到这些材料,在装饰、装修中会大量木制家具、饰物,同时在现代建筑中,砖、水泥、瓷砖都是建筑的原材料,与徽派建筑中追求的强烈、流畅、朴素的美感是相一致的。

2.3景观意境上的相通

在新儒学的影响下,徽派建筑认为天人合一是建筑与自然最和谐的状态,因此在徽派建筑中很容易找到和谐的景观现象,在住宅、民居、村落、街道、街道、内部空间和外层空间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情况。徽派建筑的特色是山水、园林、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完美结合。而现代建筑设计也是将景观与环境相互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完美融合,体现现代人的生活态度,但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在建筑建成后再添加景观,当然,也有一些现代大师在自然环境中建造新建筑。

2.4思想理念上的启发

建筑的发展不仅在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发展,而且在建筑思维的发展。目前,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导致建筑空间的组织变化越来越适应人们的需求,力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徽州建筑受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响,极大的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不仅符合自然规律,而且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范,对现代建筑有着深刻的思想启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不排斥外来文化,努力将自身特色与其他优势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3结语

徽派建筑的文化体系和建筑形式影响着现代地域建筑和特色建筑的发展。将徽州建筑的特色元素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徽州建筑”已成为当代建筑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3:高层建筑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使得城市土地资源紧张, 地价不断上涨, 城市规模不断向周边扩展。为在较小的用地面积上建造更多的使用空间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高层建筑可认为是土地、金融和技术进步、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高层建筑从功能上是将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度发展。使相同面积的土地获利更多, 且可容纳更多的人。但也出现了土地高价的经济结果, 土地价值与城市区位因素有密切关系。实际上高层建筑是一种商业建筑, 可增加城市就业, 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并推动与之相关行业发展, 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

2.1 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自然生态平衡设计是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使城市规划相关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树立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理念, 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形成分散、多中心的网络式城市群, 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 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

2.2 融入生态城市设计观念

城镇规划建设是保护自然资源, 与自然互融, 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 生态城市设计将会更科学。

2.3 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控制

汽车尾气是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重要因素, 影响人身健康与安全, 并且汽车数量的不断大量销售造成市区交通拥堵。国外已有很多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成功经验, 中心环节是控制城市中心区汽车数量。在城市中心区外设停车场, 私人汽车不能驶入中心区, 驾驶人员和乘客步行进入中心区或乘公共交通工具。

2.4 建筑规划的绿色容积率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绿化概念已逐渐融入建筑设计中。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 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绿化可调节温度, 尤其是在夏季, 树木浓荫可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 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效益, 在城建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色覆盖率是绿化的最主要指标, 已大量的实践于各种规划设计中。也作为城市生态硬性指标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 也可以作为设计理念被采纳于建筑设计中。将绿色容积率的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3 高层建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城市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对城市街区集中化、行人对空间的感受以及街景举足轻重, 这些成为城市规划设计考虑的主题和侧重点。高层建筑发展可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控制, 一座高层建筑要成为整体联系于城市形象、街区及周围建筑的重要联系, 就应该适应于街道、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所在街区特点。

高层建筑的高度对城市已有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随着建筑物的高度而增大, 进而可能引起环境条件不断恶化。高层建筑在城市中会剥夺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及自然通风, 对城市街区小气候环境造成影响。而且高层建筑能耗过大, 如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能量供应, 从而产生大量热量, 改变城市原有热平衡, 影响了市民生存环境。

建筑底部设计应对周围建筑的范围予以高度关注。临街高层建筑主要考虑街道行人的舒适度, 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 应该从街道向后退, 底层裙房置于沿街, 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 若退后尺度不当, 高层建筑与街道分离, 可能最终导致与环境失去联系。为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连续性, 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其他建筑一致, 相互呼应。

4 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裙房、主体和顶部等各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均衡匀称建筑主体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比例要求加以调节, 营造自然的愉悦和谐效果。能够满足人的心理上的需求, 就很容易被人接受, 即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设计。建筑物整体尺度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4.1 各部分尺度比例协调

高层建筑的美通过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来体现, 三者处理比例尺度关系统一的建筑物会给人舒服的感觉, 再加入适当装饰使建筑造型生动化。

4.2 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立面设计结构明确划分为水平和垂直因素。要使各要素比例与整体关系相配, 达成令人愉悦的效果。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窗户开间比例使宽阔状为主导, 高层建筑以修长因素更有利于使大中有小, 小中有大, 产生强烈协调性和统一性。

5 节能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倡导“偿还原则”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利用中。在城市高层建筑设计中提倡紧凑型城市布局, 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 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优秀的现代建筑要以低投入换取高产出, 尽可能消耗最少能源以提供高舒适度生活环境。要综合考虑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建筑运行成本、能源消耗等因素。

我省冬季漫长, 节能方面重点要考虑冬季保温, 通过围护结构解决空气渗透, 增强建筑的密封性, 若密封性不好, 保温层空气变冷变湿会失去保温效果。外墙的保热是在封闭的基础上维护系统性能重点。建筑耗能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 要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设计中, 将太阳能充分利用, 节省大量常规能源, 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 应在高层建筑中采用成本相对较低的节能措施, 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 降低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结束语

高层建筑影响城市环境平衡, 设计必须采用协调环境的方法以降低高层建筑对环境的干扰。高层建筑是城市主要建筑, 创造城市美妙的天际线, 影响着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良好的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 建筑设计者应根据城市特点, 研究其发展规模和方向, 确定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建筑设计, 尽可能降低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

摘要: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城市规划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土地资源随着高层建筑的建设日益稀缺。高层建筑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多的使用空间、更多绿地, 使城市的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郁,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很多建设的高层建筑孤立存在于城市环境中, 忽视了城市整体设计, 没有亲切感。再加上交通问题, 高层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成为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规划设计,融合

参考文献

[1]张祖刚.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营造的基本理念[J].建筑学报, 2008.2[1]张祖刚.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营造的基本理念[J].建筑学报, 2008.2

[2]代琳.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 2009.10[2]代琳.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 2009.10

[3]孟欣慧.城市绿地中园林建筑及小品规划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2.[3]孟欣慧.城市绿地中园林建筑及小品规划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2.

篇4: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楼梯设计;抗震;耐久性;功能;安全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复杂的特征,在西北、东北等地区的地壳运动非常频繁,经常会发生震级较高的地震灾害,就新中国成立至今所发生的重大地震就有唐山、汶川、玉树等,这些地震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更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就这些人员伤亡问题分析,主要是因为建筑倒塌造成的。而楼梯作为地震之中疏散人群的主要途径,应当引起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通过创新设计软件和方法来提高楼梯设计标准,确保设计安全。

1、楼梯对建筑主体结构的影响

楼梯在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设计中,不仅承担着自身应力传递作用,而且影响建筑结构主体。具体来说,因为楼梯在建筑结构中不但要承担建筑物正常运营的功能需要,而且还要承担自身应力传递和竖向构件的主体结构影响两方面要求,因此在设计中我们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1楼梯应力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的影响

在我国一些地震较为频发的地区,建筑结构设计之前,通常都提前由专业地质研究人员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地震发生原因以及灾害的大小进行勘查与调查,从这些调查数据中提取出符合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和要求的内容,从而制定出科学的设计方案。楼梯作为建筑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整个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一方面涉及到建筑结构钢度与楼梯的大小布置,另外还包含建筑物墙体抗震、框剪抗震等自身刚度的要求。面对这些问题,可以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墙体抗震力度和刚度越好,强震性能越好,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也就越好,这个时候对于楼梯结构的刚度便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额问题,此时的楼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可见,在楼梯设计中,楼体自身应力传递只要得到有效保证,那么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也会大大提升。

在建筑结构的主体设计中如果采用框架结构、装配式结构,这个时候在砌体施工和设计的时候,对砌体施工要高度重视,此时的建筑物主体结构应力都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这个时候填充墙、砌体以及承重墙的开裂程度如果不是很大,那么此时对于楼梯刚度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但要注意,一旦出现墙体开裂程度超过防裂要求或者遇到世所罕见的大地震的时候,墙体结构会瞬间进入到弹塑性状态,此时墙体的刚度容易下降,楼梯的刚度在这个时候便会发挥重大的支撑作用。

1.2楼梯竖向构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在楼梯自身应力传递中,竖向构件往往都会出现短柱或者错层的现象,这个时候建筑设计师为了提升建筑物的美观性和整体性,往往都是在楼梯设计中布置一些简单的竖向构件。具体来说,为了保证竖向构件应力传递要求,通常都是将地震作用的最终计算目标作为设计标准,并对建筑物可能出现的恒载、活载的应力传递以及变化做了相应的改变。在设计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建筑结构的荷载小于楼梯间所承担的荷载,那么在不考虑楼梯计算结果的条件下要对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给予重视,提高墙体的刚度以及质心重合程度。

在建筑物的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中,大多企业设计工作人员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很少直接去工程现场进行勘查,也不会根据现有的工程规范标准和条件进行计算,通常都是先判断楼梯结构对建筑结构的整体影响大小,然后针对不同的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标准和方法计算抗震等级和方法。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体抗震设计中,除了需要重视上述问题之外,还要根据建筑物施工情况、施工标准以及使用功能等要求来进行计算,加强楼梯间与填充墙之间渐的主体结构拉结施工。

2、楼梯设计规范分析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且地震灾害本身有着不确定性、不明确性以及危害大的特征,尤其在一些地震等级较大的情况下,地震应力带来的建筑结构破坏非常大,由此引发的建筑物倒塌事故也不在少数,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测系统和预警等级而言,不管是设备还是计算理论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建筑抗震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还显得十分粗糙,不少设计工作人员为了追求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往往都经注意力集中在计算公式、计算方法和工具的选择上,导致计算工作与当地地质条件不符,最终造成计算结果的不合理、不科学现象的出现。

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第3.6.6 条提出,建筑抗震设计应充分考虑楼梯竖向构件的影响,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等都要符合建筑主体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第6.1.8 条针对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提出了楼梯间宜设置抗震墙,但不宜造成较大的扭转效应的要求;第6.1.15 条就楼梯设计做出了具体规定,楼梯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体现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对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适合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且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第13.3.4 条则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提出了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围护墙的要求。

2.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的相关条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第6.1.4、6.1.5、8.1.7 条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提出的基本要求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6.1.5 条第 4 款针对楼梯间的砌体填充墙作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 4m 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3.探析加强楼梯抗震性的有效措施

楼梯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功能,因此,在建筑前期规划中,设计师们应该充分考虑楼梯设计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根据建筑主体结构与楼梯的刚度大小,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来加强抗震性。具体来说,楼梯应该尽量避免装配式结构,现浇式或者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用较为广泛。对于框架结构,应该在遵循我国目前所规范的条例下,多注意楼梯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互相影响的问题,在对结构进行规则性判断和位移计算时,应采用包络设计的方法,构件设计则需要在考虑楼梯作用的情况下,再决定是否将其计入设计。对于抗震墙结构等主体结构刚度大、整体性较好的结构,设计师们一般不考虑楼梯的影响,但是在结构平面布置时,应重视楼梯间周围的竖向构件位置的合理性,比如电梯井等,这样才能在减小建筑主体结构影响的同时,保护楼梯构件的正常运作。当建筑底层没有设置地下室时,楼梯应该避免直接支撑在孤立梁上,因为地震时楼梯板吸收的水平地震作用在楼梯梁处的水平传力路径非常容易中断,这样就会极大减小楼板的承受能力,造成安全事故[4]。

4.结语

综上所述,楼梯的自身传力和竖向构件对建筑的抗震能力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建筑设计师们应该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楼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此提高抗震计算的准确性,从而加强建筑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中人身财产安全事故,这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重要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1]薛斌.浅谈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J].陕西建筑,2012,11:16-18.

[2]乔锐.浅谈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275.

[3]燕鸣全.建筑楼梯对结构抗震设计影响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篇5: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个性鲜明并深深根植于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它有着同西方迥异的民族特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还需要研究和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境,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加以继承,并加以现代体现,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真正的现代化。加快现代城市快速发展是我们当代人追求的目标。可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包括农村现代化建设,都应该在保持我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即融入现代元素,又保留了本土文化不会再历史旅程成长断层,更不是对西方思想全盘接受;城市建筑是一个地域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的根基,也是城市的象征。

每个时代都会在城市的发展中留下属于当时社会的痕迹。一个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都会导致很多历史文明的消失,最为明显的就是城市建筑,虽然现代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向前迈出的一大进步。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是科学、经济的聚集地,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所留下的一笔财富;在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历程中,其中的一块木材,一块瓦片,都蕴含着当时、社会、政治、文化历史发展的痕迹。我们要让古建筑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才能让古建筑文化得到合理的保护,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千古,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继续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把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合理地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在体现中国古建筑古典韵味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品质,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出现中国古建筑风格在国际、国内市场出现尴尬的局面。

3.2现代建筑在古代建筑影响下的发展

在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创造新的现代文明,又要保护古代历史文明,两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我们要在两者之间权衡好它们的关系,现代建筑不是现代人凭借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的,现代建筑的是古人这几千年中探索中所遗留的产物,它是我们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的垫脚石。它们之间是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也要兼并协调中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并存的原则。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代表着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科技水平,只有将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建筑文化保留下来,才能延续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现代建筑风靡全球,这种风潮大大影响了古建筑艺术文化的发展,只有让古建筑艺术在中国本土茁壮的成长,才能源源不断地给现代建筑注入新的建筑理念,让中国文化立足于世界不败之地。在现代建筑建设中,我们要倡导“新旧有机结合”的这种理念,既要对古建筑艺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提升,又要保留中国古建筑艺术文化,做到舍得共存。新老建筑文化交替的阶段,要拒绝盲目大肆修建仿古建筑,对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不只是在现代世人面前建造出出更多的仿古建筑,仿古建筑的出现不代表是对现代建筑的保护的开始,所以这种古建筑文化保护的机制,需要在探索摸索的过程中,建立适合古建筑艺术发展的新机制,让古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协调发展。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人作为建筑使用的主体。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满足现代的审美要求,现代建筑的发展必须重视人的使用需求,以满足生活生产使用为主要前提。因此可见,现代建筑还需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避免虚而无用的建筑,建立属于这一时代的建筑体系,才能保障现代建筑快速健康地发展,让现代建筑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4小结

现代化建筑的发展不是对中国古建的排斥,而是继承与发展如何正确运用中国的古代建筑去设计现代建筑,让其源远流长,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转换,中国古建筑已经不适合绝大多数建筑的需要,它的建筑精髓是需要我们后辈继承和延续的,如何正确的运用中国的古代建筑去设计现代建筑,让其源远流长,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然这样的研究历程还有很远,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经济、人力资源去实现。为了让着种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体系中,渗透到每一个建筑作品中,让中国的现代建筑散发出生机活力,重振伟大的中国梦,我们每个设计师都应该用我们的一腔热血,去拼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330.

[2]邱盼.试论我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J],山西建筑,第29期

[3]叶建功.建筑美学形式初探[J],江苏:河海大学,.03

篇6:地域环境对民居建筑设计的影响

气候与地域对建筑的形式影响有着天然的联系,不同的地域条件产生了不同的地域建筑形式。

为顺应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则产生了不同特征的建筑形式,为与自然地域环境相适应的地域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模式和文化。

【关键词】地域;环境;窑洞

自然地域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影响某个地域民居形成的一个方面。

不同自然环境决定民居形态和生存方式,地域性特征越明显,具有地域特性的民居自发应对自然的能力就越强。

河南传统建筑形式丰富,建筑地域特征的形成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

河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物产资源,由此产生的社会制度、生活模式、行为模式、技术方法,以及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等,都对其建筑地域特征的产生和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建筑群的选址、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和结构,建筑的择地、平面布局、造型和空间组织及建筑构件的构造特征等,均反映着环境特征的影响和作用。

1 河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东经110。

21’~116。

39’,北纬31。

23’~36。

22’之间。

河南与6省毗邻,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省界范围东西宽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境遇辽阔,土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河南省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海拔高而起伏较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

古人云:“当取天下之,河南在所必争”、“得中原者得天下”。

这与河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

河南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由山地丘陵向平原气候过渡的特征,伏牛山南北分别属北亚热带湿润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我国划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正好穿过境内、贯穿境内的豫西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

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系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河南省的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太平原。

山区丘陵面积占44.3%,平原面积占55.7%。

地上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沿太行山东麓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有大型“地下水库”之称。

此外,河南地理位置居中,交通便利。

西部和南部地丘陵,关隘较多,为两进南下之咽喉。

2 河南地区的窑洞分布

古代史的豫西地区降水充沛,土地富庶。

《史记索隐》中记载“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

黄帝就是生息劳作在黄土地上的黎民百姓的共同祖先。

《礼记・礼运》提到:“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

也就是说窑洞就是上古穴居方式的遗存,体现着华夏民族虽古犹新的传统文化品性。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该地区民居的典型特征――窑洞以及窑洞与四合院的结合形式。

河南省窑洞村落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南部,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我国人类文明早期发展地区之一。

分布区域主要在郑州以西、伏牛山以北的黄河两岸,河南约有800万人住窑洞式民居。

三门峡市、灵宝市属高原地区,新安县、洛阳市、偃师市、巩义市是丘陵和河谷平原,窑洞最多分布于此。

据地质资料显示,在这一地区黄土阶地、黄土塬和黄土丘陵广泛分布,黄土的厚度自西向东递减,厚度大部分在30~100m之间。

其中,三门峡地区大于100m,洛阳地区在50~100m,荥阳、巩义一带的黄土层厚度在50m,再往东到郑州仅20m左右。

豫西地区的黄土的孔状结构发育适中,积层土质均匀,有垂直节理,湿陷性较小且土层厚,是最适合挖掘窑洞的黄土类型。

到目前为止从黄土高原到黄土丘陵地带的地质条件多年来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窑洞仍是这一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3 河南地区的窑洞类型

在豫西地区的洛阳、巩义一带,充分利用了当地“黄土覆盖层较厚,土质结构密实,称压力较大,适合挖掘黄土窑洞”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特点,而得以营造豫西地区的窑洞民居特点。

豫西窑洞冬暖夏凉的秘密所在,就豫西窑洞所处的地理气候环境来说,建筑能耗以热工能耗为主。

豫西窑洞民居的类型可分为:

(1)靠崖式窑洞(靠山窑)

靠崖式窑洞出现在山坡,原土边缘地区,是在天然形成的黄土峁、黄土梁立壁上或是自然岗地形成的天然截头处直接由横向纵深方向掏挖的洞穴,窑顶至少留3m以上土层。

在上坡面面积的大小来决定窑洞的层数。

为避免要懂得荷载影响底层窑洞,台梯的布置是层层后退的,形成了上层窑洞的前厅是下层窑洞的窑定,很少上下层完全重叠。

但这种传统意义上的靠崖式窑洞,在河南地区现存的已经没有了,无从考察。

靠崖窑经过发展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窑间窑、间墙窑、天窑(也叫板架窑、悬窑)、房洞结合窑等;靠崖窑院分为自然式的窑院,后窑前屋式的窑院、带后窑的窑院、组合式的窑院。

如巩义康百万庄园的主宅院建筑群就是正房为窑,厢房等次要房屋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的多进四合院建筑群。

康百万庄园坐落于郑州市西公里处巩义市的邙山脚下、伊洛河畔。

康百万庄园是公元17、18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清代庄园建筑群。

这里山水优美、地势险要、水陆交通便利, 自然环境十分丰厚。

康百万庄园的主人自明、清四百多年来都是河南巨商,后因慈禧太后的赐封而名扬天下。

庄园建筑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向寨下其他区域以扇面形式展开,建成功能不同、形式各异的群体院落。

占地240亩,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庄园主体依山傍水而建,用青砖石条砌成城堡式的寨墙,蜿蜒在邙山之腰,厅堂楼阁错落有致,辉映于洛河之滨。

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

传统堡寨式聚落是一种融居住和防御为一体的聚落,含有“居”的成份,但更重要的是强调“防”。

清代后期的社会动荡,促进聚落和民居防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篇7: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

[3]唐瑶,贾尚宏.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表达.四川建筑,(2).

[4]付云松,金永超,蒋正跃.吸纳与融合——地域文化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探究.中外建筑,(1).

 

篇8:生态设计对高层建筑形态的影响

当前, 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我国政府的目标。建筑对于环境带来的影响与日俱增, 因此, 建筑行业实行节能环保措施显得迫在眉睫。现阶段, 生态设计理念已经日渐成熟,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也开始广泛的得到应用, 建筑生态设计理念可以帮助降低建筑能耗,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生态设计会使建筑内部和外部产生结构上的改变, 影响了建筑的空间布局以及配置, 生态设计采用的是绿色环保的理念, 是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一、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指的是绿色环保的一种节能型设计, 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也是高层建筑现阶段设计中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设计。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越发的激烈, 使用生态设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筑生态设计指的是利用高效率低能耗的措施来减少建筑物对于能源的消耗, 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高层建筑来说, 能耗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隔热功能, 二是保温功能。有效的解决隔热和保温两个问题就能有效的减少高层建筑的能耗。通过生态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善高层建筑室内光照不足以及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

二、高层建筑生态设计对于建筑形态方面的影响

(一) 生态设计对高层建筑房顶形态的影响。生态设计广泛得到应用之前, 我国的高层建筑的房顶一般都是采用圆柱体或者长方体的形态, 简单单调, 缺乏丰富性。不具识别度, 严重的缺乏个性, 在引进了生态实际理念之后, 为了考虑建筑屋顶的环保节能作用, 一般都会采用新型的结构材料借以突出整个高层建筑屋顶的个性, 建筑屋顶可以叨叨控制热性能, 美观大方的具体要求。通过架空板以及绿化平台的方式减少屋顶热负荷, 不但使屋顶具备了原油的遮风挡雨的效果, 而且也更能符合生态设计的具体要求。

(二) 生态设计对高层建筑外墙形态的影响。生态设计广泛应用到高层建筑外墙领域之后, 主要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双层维护结构形式。原理在于利用双层墙面这种设计方式来促进空气流动, 通过空气动力原理迅速的将空气中的热气带走, 有利于空气在双层墙体之间形成自然对流。夏季, 双层维护墙体结构将空气中的热气抽走, 起到降温目的。动机, 则可以利用其自身特点在建筑物外围产生一个温室, 达到保暖目的。另外这种墙体设计方式还可以减少噪音的污染。

(三) 生态设计对高层建筑外墙遮阳板形态的影响。高层建筑的外墙遮阳板其设计目的在于考虑到气候以及天气的不同状况来适当的调节遮阳板角度。夏季可以有效的帮助高层建筑躲避阳关的照射, 冬季则需要通过遮阳板来增加建筑的光照借以增加室内温度, 起到保暖作用。各种形式以及各种材料的遮阳板, 千姿百态, 丰富了高层建筑的整体形态, 形成了有效的建筑细部, 表达了建筑物的造型语言。

(四) 生态设计对高层建筑通风以及采光设计形态的影响。如果采用自然通风, 高层建筑需要从形态上尽量的面向风向展开, 设计成为进深浅的平面, 有利于气流穿过建筑。利用自然通风设计可以有效的利用空气流动来减少空调和机械通风的需求, 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 增加舒适感。自然采光也需要减少高层建筑楼面的进深。倘若不能达到自然采光以及自然通风的需求, 还可以采用中庭来缓冲, 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

(五) 生态设计对高层建筑表面绿化形态的影响。植物具有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生产氧气的作用, 还可以吸收甲醛、苯等有害物质, 有利于遮挡灰尘和细菌, 可以为人们营造出一个健康的室内环境, 通过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蒸发作用, 还可以起到保持空气湿度的作用, 有效的减少了空调的利用率, 节约了能源。同时, 利用表面绿化的设计理念, 还可以为高层建筑增加一份靓丽的风景, 使人身心愉悦, 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也改善了建筑表面形态单一, 枯燥乏味的巨大问题。

篇9:通感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摘 要:当今社会的建筑设计中,多感官的协调体验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建筑的严谨性、固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感官刺激。通感的应用无疑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对于想要传递某种设计意图却无法直接引发受众的对应感官的情况,通感能利用想象将其他感官激活,从而达到传递设计信息的目的。

关键词:通感;五感;建筑设计

1 相关概念

1.1 五感

通常情况下,人们说的五感对应是指人的五种感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它们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渠道,人们通过五感获取外界信息,再传递给大脑并做出相应的反馈行为。

1.2 五感图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依靠刺激人的五感来传递设计者意图的创造行为。所以一个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准确地调动了人们对应的感官,传递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但对于这些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们极难捕捉整理,不过产品设计师Jinsop·Lee的“五感图”很直观地让五感呈现在人们面前。他将人们使用某款产品时五感得到满足的程度分为十个等级,将数据绘制成坐标轴,用以分析这些产品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幸运的是,这种方法对通感在建筑设计的研究同样适用。

1.3 通感

通感是指一种感官受到刺激后引发另一感官产生反应,它既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修辞方式。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就有这样的描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就巧妙地将嗅觉感受到的“香气”转换成了只有视觉能感受到的“紫色”。

2 通感如何丰富建筑设计

2.1 通感让感官交流不再困难

人在感知事物时,五感受到刺激的概率并不平均。就建筑而言,视觉刺激最为广泛,而味觉影响最低。所以除却与人形成的必要接触或特殊环境下的特定要求,一座建筑很难直接引发观者的其他感官。通感的作用,在于建立两种或多种感官之间的联系,当建筑的表现方式很难直接影响其余的四感时,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官的干预,间接影响其余的感官,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2.2 通感帮助设计做减法

众所周知,好的文章永远言辞精简却能让读者想到更多,而好的设计同样如此。建筑不能为了满足每个感官而保留一些可有可无的设计,就好像我们不可能在建筑的每个角落配上一块蛋糕和一束鲜花来满足人们的每个感官。设计就是要在不损失设计语言的前提下不断地做减法,通感恰恰是满足这一点的艺术修辞。通感能用颜色来传递温度,能用声音来散播香气,一个简单的设计手法可能给受众带来多重的感官体验,大大降低了设计负累并能达到很好的设计效果。

3 通感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 由视觉引发触觉的建筑设计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是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之一,但这座教堂从内部观察却“极其简陋”,灰色的水泥墙、逼仄的空间、昏暗的光线,除了会发光的十字架,剩下的很难让人将其与教堂联系在一起。跟普通教堂的明亮相比,它给人的视觉印象趋近于负数。但正是这个会发光的十字架,让这座建筑脱颖而出,让一切“委屈”你视觉的元素变得合理。极简的空间强烈地反衬出发光十字架背后所代表的信仰,这与许多西方著名的教堂一样,通过压抑你的感官来突显圣灵的可贵,但与之不同的是,它运用视觉引发的触觉让我们做到了与神的交流,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瞻仰、敬畏。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发光影的变化,使光线抚过你的脸庞,划过你的身上,流进你的手里,微带热量的触感似乎能让你嗅到阳光的味道。让如此平凡的你在如此平凡的小教堂中,遇到了一位如此亲民的神灵。

3.2 由视觉引发听觉的建筑

王昀在《论音乐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对应性》中写道,乐谱中展现出的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距离关系是实际的音乐空间于视觉上的具体化。[1]音乐与建筑虽以感性创作为源泉,但都存在着严谨的比例与结构,我们可以称其为节奏或韵律。这些为我们研究建筑中的视觉与听觉起到了很好的串联作用。

丹麦的哥本哈根有一个极富韵律感的线性公园,三个色彩鲜明的区域分别有着自己独特的气氛和功能。红色的广场热烈张扬,铺满了颜色艳丽、节奏密集的色块,配以各种曲线围合、造型奇异的健身器材,即便没有声音,耳边也仿佛有舞曲炸响,瞬间点燃运动的激情。黑色的广场静谧冷傲,地面上悠扬的白色装饰线条仿佛是拨乱的琴弦,在这样的环境中休息放松,有如置身于浪漫的爵士乐中。绿色公园被植被与草坪覆盖,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如同清新的民谣,让人舒适惬意,是野餐或日光浴的不错选择。三个区域分工明确却又相互补充,就像盛大的音乐剧般,既有舒缓的前奏又有澎湃的高潮。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对听觉也起到了愉悦的作用。

3.3 由视觉引发味觉和嗅觉的建筑

浙江松阳大木山的一个茶室设计得非常有趣。从外表看整座建筑“平淡无奇”,但走进之后才发现“内有乾坤”。“框景”“回廊”“庭院”等许多中式元素贯穿其中,但表现手法却硬朗现代。深色粗犷的墙体搭配落地窗,将人的视觉重心自然地引到窗外的茶园,这种被凸显的“景致”成了观赏者的视觉主体,牢牢抓住了他们的视线。而通感正是通过这种对视觉感官的强烈刺激的方式引发了味觉和嗅觉的连锁反应,其原理与“望梅止渴”的典故是一样的,由眼前景象勾起相关记忆从而聯想到相应的味道。这可能也是人们身处这样的茶室之中便会有品茗欲望的原因,仿佛只有香茗在手,才算是对空虚状态里的味觉与嗅觉的慰藉,是对整个状态的一种圆满。

在这里将味觉和嗅觉一起论述,是因为大多时候在味觉工作时都会伴随着嗅觉,这也是为什么一位重感冒患者会尝不出食物的味道,所以中文里的“味道”既可指嗅觉方面也可指味觉方面。但这并不是说两者一定要同时工作,视觉引发的通感也可以单独刺激到味觉或者嗅觉。

4 结语

安藤忠雄曾说,人类有如此丰富的感官世界,建筑应该将人们的生活感受作为基础的经验主义方式来进行思考。[2]所以设计师应该注重探索建筑设计影响的多元因素,避免受众感官的退化,让人们多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建筑,融入建筑,让建筑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而通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方式和创作手段,对于提高建筑的表现力、感染力,展示建筑的内涵与文化,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昀.论音乐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对应性[J].华中建筑,2001(04):47-52.

[2]安藤忠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柳红明(1964—),男,吉林长春人,硕士,教授。

篇10: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

1 引言

一栋栋建筑物拔地而起的过程也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史。其中公共建筑常常在一个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作用, “标志性建筑”这个词就是描述这种情况的。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公共建筑的建设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因为公共建筑作为一个载体, 常常承载着一个城市过去的历史、现在的文化和未来的发展, 而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 而且好的公共建筑将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 常见的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是只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一般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交通运输类建筑等。实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公共建筑必不可少, 且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都在不断地提升, 因为人们的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公共建筑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就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办公建筑是大部分人工作的主要场所, 那么办公建筑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到各公司对办公的需求。商业建筑主要包括各类购物中心, 由于购物中心规模的差异将在建筑设计阶段就产生很大的不同。旅游建筑的娱乐性就比较强, 轻松可能是它更为关注的主题。科教文卫建筑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学校等建筑, 带有强烈的文化传递色彩, 那么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它们的严谨性, 又要考虑到其特殊性。通信建筑则对于通信线路搭建的要求会更高。交通运输类建筑如火车站、飞机场等则要考虑站点、航站楼等功能使用的特殊性。总之, 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公共建筑涉及到人们在工作、娱乐、教育、出行等方方面面, 因此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功能差异性, 针对不同的使用目的, 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建筑, 而且这些建筑中的某一类, 如机场, 在城市中的数量并不会很多, 因此在满足其基本功能性的基础上怎么去体现一个城市的独特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它们都将会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与整个世界进行交流。

3 公共建筑设计分析

3.1 商业建筑设计分析

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在对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 所参照的标准和居住建筑之间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了。商业建筑的格局要求相对于居住建筑来说可能会表现得更加地严谨, 区域布局也会显得更加地方正。对于办公大楼来说, 一般都是整层的大通间, 然后各公司在租用楼层之后根据自己的规划做相应的改造。那么最初的建筑商所要考虑的问题则是要区分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相比在层高要求上的差异, 洗手间的设置, 楼梯间以及电梯井的设置, 并且在门窗设计上也会与居住建筑有很大的差异, 比较大型的商业建筑多采用全玻璃外墙, 而非钢筋水泥的结构。

当对购物商场建筑进行设计时, 外观设计应该要更能凸显出它的特点与差异, 优秀的购物商场建筑能够形成一个城市的标志;在对购物商场内部进行设计时, 对商铺位置的设计要考虑到顾客在逛街时的行走路线, 手扶电梯与直梯的`位置安排怎样才更合理, 购物商场人流量大, 为了解决顾客在商场中的分流问题, 电梯的数量就不能过少。在大型购物商场的设计中, 可能存在A组与B组建筑, 两栋建筑之间如何进行连接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购物商场在设计之初不可忽视的一点则是它未来的定位, 这个商场在未来将要满足什么功能, 例如是只满足购物需求, 还是建成一个综合体, 这两者虽然都是以购物为前提, 但是在细节上就存在很多的不同, 因此所需建筑面积和内部结构也会产生差异。

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区别在于人们在商业建筑中的活动是灵活的, 因此为了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就应该考虑得更为全面, 且对于外观的要求也更为多样化。

3.2 科教文卫建筑分析

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等公共娱乐建筑的设计因需求不同而产生差异, 这些建筑作为现代城市建设更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其所要传达的东西不仅是在建筑功能性的满足上, 设计也不仅仅是设计师对自己设计理念的传达, 还应该结合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 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独特之处。博物馆的展品一般都要包括对这个城市历史的单独介绍, 每个展厅展示什么东西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前考虑, 这样才能够设计出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建筑物。在图书馆的设计中, 需要考虑图书分类问题, 因此在设计之初设计师需要和图书管理员进行交谈, 了解未来图书馆的布置工作。这个交谈能够帮助设计有更明确的区分度, 每一层楼的功能也更明确, 那么对于其余设施如洗手间、楼梯间、水电管道布局的设计相信也会更加的合理。

对于这样达到公共建筑来说, 他们的目的性更为明确, 常常一个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只有一个, 因而在设计时所花费的精力也会更多, 考虑的因素也会更多。所以为了能够建设出更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建筑物, 在前期与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4 公共建筑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无论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 建设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在时代的大背景下, 城市建设越来越现代化, 由于发展脚步的推动, 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 就需要建筑物来承载发展的过程与成果。科教文卫类建筑物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记载着从过去到现在甚至未来的东西, 例如博物馆的设计就要反映一个城市从过去到现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文化特征, 而且还会融入一个城市在现阶段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博物馆作为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主要手段, 它的设计必定是独一无二的, 而且还要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秀的博物馆建筑设计所带来的不仅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对于现阶段和未来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当人们通过博物馆去了解一座城市的时候, 他们会通过博物馆去看到一座城市发展的潜力, 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经济文化上的投入。同样地, 人们通过一个城市在建筑上的投入能够看到的是这个城市对于某个产业发展的支持, 而这也是吸引外来投资的一种方法。例如成都大魔方演艺中心的建设反映的则是成都对于文化产业的投入, 从文化入手吸引其他地区和成都进行文化合作, 增加对成都的了解, 相信在未来, 合作不仅只局限于文化, 还会延伸到经济、科技、交通等方方面面, 以实现城市更为全面地发展。当我们谈论到办公建筑时, 我们相信好的办公大楼反映的是一个城市在办公领域所能够提供的资源, 包括人力和物力等, 这样的办公环境能够吸引更好的企业到一个城市去建立工厂, 随之而来的就会为城市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 而且对一个城市在相应行业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看到, 这样解决的不仅是社会问题, 还解决了经济、科技方面的问题。

公共建筑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好的建筑所带来的好处是方方面面的, 因此应该着力进行公共建筑设计工作, 帮助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增添活力, 做出贡献。

5 结束语

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为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需求, 就需要建设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来承载城市发展的脚步。不同的建筑物因其需求不同所以设计方向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是在功能上的, 而且也存在于文化上。一栋新的建筑物的出现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城市中的公共建筑建设的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而且因为城市发展所从涉及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 因此公共建筑的建设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设计团队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不仅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 更要在满足城市需求的前提下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 让建筑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而且好的建筑所带来的益处不仅仅局限于当下或者说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是能够让其他区域的人们通过这一个东西去发展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从而带动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 最后实现城市的整体发展。总地来说,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设计团队所要参考的资料包括基本的功能性需求之外, 还要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文化特征, 将它们结合起来, 打造具有现代化城市建设代表性的建筑和能够促进城市长久发展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吴艳霞.探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门窗, (11) .

[2]卢朋, 徐敏.论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低碳世界, 2017 (35) .

[3]谢轶凡.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 2017 (33) .

[4]丁一飞, 张采慧.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J].建材与装饰, (3) .

篇11: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

前言

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匮乏,绿色节能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然通风作为一种传统的调节建筑室内环境的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有其特有的优点,尤其在资源的节约、室内环境的优化以及人体舒适度的提高等方面。室内自然通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压或热压的作用,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并在形成流动[1],所以影响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形成及其通风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建筑物外部风压、建筑物内外热压差以及建筑物内外门窗开孔的位置、大小和形式等[2]。通过对众多研究成果的总结,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法中的计算流体动力学,针对影响室内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之一——窗口,进行对室内风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分别对外窗洞口开孔的位置、大小、形式这三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1模拟分析

1.1软件简介

针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逻辑,本文中的模拟运用了流体通用软件中的PHOENICS软件,并选用其众多模块中的FLAIR模块。

1.2模型介绍

本文中研究对象为一个单体房间,设置其进深为6m,开间为3.6m,层高为3m,房间朝向为正南北,并有一窗一门。通过将窗口的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这三个因素中两个因素设置为定量,剩余一个因素作为变量,进行模拟并分析这三种因素在现实情况中对室内风环境的影响。模拟对象房间的门窗洞的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这三种因素是按照《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5824-进行选取并设置的。

1.3工况设置

本文首先确定门的宽度为0.9m,高度为2.1m,其位置固定位于房间的一角,窗台高度统一为0.9m。本文采用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窗对室内风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模拟对象房间的外窗洞口开孔的尺寸、形状以及与室内门的相对位置,这三种影响因素的设定来设置模拟工况。并在不同的工况下,设定两个不变因素和一个变量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原则,此次模拟分析的工况分为以下几种:(1)窗口的大小作为变量,窗口的形状为正方形,开窗位置为等分于墙,选择窗的尺寸分别为1.2m×1.2m,1.5m×1.5m,1.8m×1.8m;(2)窗口大小固定为2.4m2,开窗位置为等分于墙,选择窗的尺寸分别为1.2m×2m,1.6m×1.5m,2m×1.2m;(3)窗口大小固定为2.4m2,选择窗的尺寸为1.2m×2m,设置门窗的相对位置分别为完全直接对流、非完全直接对流和非直接对流。各工况如表1所示。本文模拟中的9种工况设置的边界条件为:本文中的模拟使用室内外风压差作为自然通风的来源,设置各工况室内外风压差均为3.0Pa,其中靠窗侧外墙表面风压为2.0Pa,靠门侧外墙表面风压为-1.0Pa。模拟过程中,每个工况均在房间几何中心位置模布置测点,以便收集各工况最后的模拟结果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1.4数值模拟与分析

本文中室内自然通风状况以空气龄作为评价指标,空气龄是指空气在室内某点处所停留的时间,能够反映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是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次模拟中所得出的结果平面图均截取的0.8m工作面高度。根据模拟整理所得的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1)窗口大小对室内风环境影响模拟分析在工况1即外窗洞口开孔尺寸为1.2m×1.2m时,模拟对象房间室内各部分区域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无风区,在外窗与门相连的直线范围内,风速较房间其他区域更大。在工况2即外窗洞口开孔尺寸为1.5m×1.5m时,模拟对象房间室内各部分区域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无风区,在外窗与门相连的直线范围内,风速较房间其他区域更大。在工况3即外窗洞口开孔尺寸为1.2m×1.2m时,模拟对象房间室内各部分区域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无风区,在外窗与门相连的直线范围内,风速较房间其他区域更大。通过对以上三个工况模拟结果数据的对比分析,当控制窗口形状和门窗相对位置这两个影响因素为不变量时,随着开窗洞口尺寸的增大,室内大部分区域风速也随之增加,空气龄也会相应减小。说明房间室内空气停留时间随着开窗洞口面积增大而缩短,换气次数增加,室内得到的新风量就会增加。

(2)窗口形状对室内风环境影响模拟分析在工况4即外窗洞口开孔尺寸为1.2m×2m时,模拟对象房间室内各部分区域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无风区,在外窗与门相连的直线范围内,风速较房间其他区域更大。在工况5即外窗洞口开孔尺寸为1.6m×1.5m时,模拟对象房间室内各部分区域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无风区,在外窗与门相连的直线范围内,风速较房间其他区域更大。在工况6即外窗洞口开孔尺寸为2m×1.2m时,模拟对象房间室内各部分区域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无风区,在外窗与门相连的直线范围内,风速较房间其他区域更大。通过对以上三个工况模拟结果数据的对比分析,当控制外窗洞口开孔大小和门窗相对位置这两个影响因素为不变量时,随着开窗洞口宽高比的增大,室内大部分区域风速也随之增加,空气龄也会相应减小,并且室内风速分布也更加均匀。说明房间室内空气滞留时间随着开窗洞口宽高比的增大而缩短,换气次数增加,室内得到的新风量就会增加。

(3)开窗位置对室内风环境影响模拟分析在工况7即开窗位置为门窗完全直接对流时,模拟对象房间室内各部分区域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无风区,在外窗与门相连的直线范围内,风速较房间其他区域更大。在工况8即开窗位置为门窗非完全直接对流时,模拟对象房间室内各部分区域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无风区,在外窗与门相连的直线范围内,风速较房间其他区域更大。在工况9即开窗位置为门窗非直接对流时,模拟对象房间室内各部分区域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无风区,在外窗与门相连的直线范围内,风速较房间其他区域更大。

2结论

(1)通过对不同尺寸窗口的室内风环境的模拟得出:随着开窗洞口面积的增大,室内大部分区域风速也随之增加,空气龄也会相应减小。说明房间室内空气滞留时间随着开窗洞口面积增大而缩短,换气次数增加,室内得到的新风量就会增加,室内环境越好。

(2)通过对不同形状窗口的室内风环境的模拟得出:随着开窗洞口宽高比的增大,室内大部分区域风速也随之增加,空气龄也会相应减小,并且室内风速分布也更加均匀。说明房间室内空气滞留时间随着开窗洞口宽高比的增大而缩短,换气次数增加,室内得到的新风量就会增加。

篇12: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

一、工程造价概述

(一)工程造价的含义工程项目开工之初至最终完成所需要的总体费用便是工程造价,由不同角度来看,工程造价具备不同的含义,为此在定义过程中一般由承包方与业主方两方面来说明工程造价。

1从承包方的角度来看

工程造价也就是成本目标,是建筑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对工程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以此形成了工程的造价价格。这种情况下的工程造价主要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且特定的交易对象是工程本身,并在多次预算之后得到一个可以由市场控制的价格。对承包方来讲,工程造价本身将决定项目的最终利润,控制项目工程造价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此处所讲的工程也是一个广义范围,可以是整体的工程,也可以是单个的项目主体,也可以是项目的某个阶段等。

2从业主方面来看

此时的工程造价也就是投资目标,是业主为了完成全部项目而需要支付或者预付的全部投资费用,而此过程中的投资费用也包括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

(二)工程造价的特征

1工程造价具有层次性特征

一个工程项目往往由多个项目组成,而一个单个项目又可以被分为多个分部的工程。

2工程造价具有大额性特征

建筑工程不但本身的实体比较巨大,其工程造价的数额也是十分庞大,甚至会达到上千万,而特大的工程项目还会上达百亿之上。

3工程造价具有广泛性特征

建筑工程的.周期时间较长,且需要金额较多,这也决定了工程造价本身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而且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建筑工程的构成因素比较复杂多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因此工程造价具备一定的广泛性。

4工程造价具备一定的动态性特征

由于建设周期较长,所涉及的范围也较广,因为工程本身具备一定的动态特点,某个工程项目由开工至竣工,会运行很长时间,多的甚至会多达数几年,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会严重影响工程造价,比如工程变更、设备材料价格变化以及工程整体项目变化等,这也决定着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二、结构设计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一)结构形式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其最主要的任务便是要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形式,这也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前提,对整个建筑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结构形式选择方面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工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建筑项目施工是否存在可能性以及工程造价是否超出预算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为了进一步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形式,结构设计人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且必须要深刻理解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比如当设计人员在设计高层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建设项目时,应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合理选择结构类型,其重点应多加关注其控制水平的荷载租用,并合理选择抗侧力的结构体系。按照抗侧力结构的不同,高层的建筑结构可以分为许多种,且每一种都具备不同的作用与功能。为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充分理解每一种结构的功能以及优劣势,这样才可以确保准确选择,从而合理地估算工程造价。

(二)建筑高度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实际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水平荷载会根据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成为结构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同时水平荷载的风载以及地震作用也会随着建筑结构的变化而出现浮动,而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整体造价水平。

1建筑高度影响整体造价

如果建设高层建筑物的整体造价为P,建筑物的高度为H,那么P与H之间必然存在一定二次方关系,且建筑物造价会随着其高度的升高而增大;

2高层建筑物的层高影响造价

对于高层的建筑物来讲,建筑物的整体高度对造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每一层的高度却可以直接影响导建筑物的造价水平,因此,可以适当调整每一层的高度,并在保持建筑物整体高度与造价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总体造价水平。

3低层建筑物的水平荷载结构影响造价

对于低层的建筑物来讲,高层建筑物的水平荷载结构的侧向变形会迅速增大。如果假定其侧向的变形值为A,建筑物的高度为H,则A与H之间会呈现四次方的正比例关系,且还会与构件的刚度走向相反,此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高层建筑侧向变形影响整体建筑的安全与稳定性,我国相关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中明确指出,要在保持建筑刚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严加重视建筑所使用的混凝土结构。

(三)高宽比的经济性

建筑物高宽之比主要指的是建筑物的整体高度与其倾覆方向支撑体系宽度之比,对于建筑物绝对高度来讲,高宽之比会进一步影响高层建筑物的整体造价。举例来讲,如果假定高层建筑物的造价为P,且建筑物的高宽之比为H/b,两者之间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在接受相同外力的条件下,框架柱可以承担的载荷量会随着高层建筑结构高宽之比的变大而增加、变小而减少。此时,建筑物的造价自然也会随着增加或减少。同时,建筑物的混凝土用量却不会太多影响建筑物的高宽之比,但建筑物的高宽之比却会影响其用钢量。实际造价过程中,整体建筑物的造价与其高宽之比一般呈现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对于高宽比比率较大的建筑物而言,高宽之比较小的建筑物,其整体的稳定性也较差,为了充分提升建筑物的稳定特性,一定要适当提升其侧向高度,其中最有效的操作便是要数值刚度与强度较大的抗侧力构件,但这种构件的增加也会影响工程的整体造价,造成造价成本的上升。

(四)结构延性

当前建筑物都要求具备一定的抗震功能,尤其是对抗震区的建筑结构来讲,由于其本身处于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要求其结构必须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以防突发出现楼房倒塌的现象。具体操作中,建筑工作人员应选择合理的抗侧力结构,而后将所有的建筑结构构件都制作为延性,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建筑结构不易被损坏,可以达到明显的抗震作用,这样不但会明显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效用,还降低了人员伤亡情况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反,如果只考虑建筑物的抗震特性,而将其抗侧力构件做得很大,那么反而会使建筑结构处于危险境地,甚至会造成很大的伤害。除此之外,相较弹塑性的理论而言,塑性的理论进行设计的抗震费用比较低,因此,增加结构的延性,不但可以削弱地震所带来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抵御能力,从而达到了经济、稳定的效果。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一)对经济效益与当前先进的技术存在不合理的认识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由于设计人员对工程的整体影响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相关的建筑部门也只是看重建筑的整体技术水平,忽略了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的管理,以致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的收费并不合理,使得经济效益方面缺乏应有的效益性。除此之外,某些建筑负责人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合理性,也忽略了建筑的整体功能。

(二)对建筑的设计方案缺乏深入合理的研究

当前我国多数建筑结构设计主要采用设计方案都是以图纸的方式呈现,它们不是平面的图纸就是立体空间的图纸,以致无法准确地对建筑项目的投资进行预算,也无法估计具体建筑项目的结构尺寸。即使结构设计人员具备具体的结构设计数据信息,但由于对结构的设计深度研究不彻底,也无法对其进行下一步分细化设计,致使无法合理有效地节省工程造价。

四、合理设计建筑工程结构的策略

(一)应做好建筑结构的选型工作

建筑结构的选型会导致结构的形式有差别,进而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建筑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满足当前现代建筑的要求,而后在此前提下实现最优的建筑结构类型,这不但充分满足了业主的需求,也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合理地控制管理了工程造价。这样建筑造型便会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二)应做好推广的限额设计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保证各专业的基本功能,并使其得到有效应用。根据分配投资的限额来设计收费标准,不但可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设计的造价控制,还可以合理地节省建筑工程的成本,节省了社会资源。

五、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很多建筑行业开始更加关注工程项目的造价问题。结构设计对工程整体造价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此建筑企业应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地设计建筑结构,以期最大限度的节省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从而由根本上提升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锋.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工程造价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149,152.

[2]杨益妮.结构设计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0(28):745-746.

[3]秦兴勇.基于工程造价控制的钢筋砼建筑结构优化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熊春梅.刍议如何降低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四川水泥,2015(4):78.

[5]都明洁,黄一波.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3):363-364.

上一篇:教导主任工作随笔下一篇:中班诗歌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