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的数学教学模式

2024-08-05

五环节的数学教学模式(精选9篇)

篇1:五环节的数学教学模式

五环节的数学教学模式

薛家峁镇中心小学 数学教研组

小学数学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死教硬灌,学生被动消极的听(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和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实现优化课堂的根本途径。

为了使广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我校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摒弃其糟粕。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要求,特推出了小学数学新授课“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即:“促学引新——互助探究——体验反馈——点拨解疑——训练提升”。

此模式简单易操作,就是先让学生自己学一学、在小组交流交流,再把学习情况展示展示,然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指导,最后练习巩固巩固。

一、促学引新

促学,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欲望,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产生弄清求知的迫切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预设一定目标问题,激活思维,顺势利导,利用知识点设疑,或故事、游戏等引入新课。同时要向学生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具体要求。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本环节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二、互助探究

导入新课题,在迫切要解决这个新问题的时候。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有的放矢,学有成效,教师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编写好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等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想想做做、思思说说,对自己不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钩画出来、以求同学间相互解答。

在自学和相互解决不了的问题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互动作用。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其他学生阐述个人见解,尽量在组内探讨解决。在个体自学以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带动作用,进行全班交流,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目标。此环节中,教师务必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以便发现小组之间存在的同性与个性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环节一般控制在12分左右)

三、体验反馈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提供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更多、更好的展示提供方便。展示中,要做到三个结合:要书写展示和口头表达相结合,个人展示与小组展示相结合、小组展示与全班展示相结合。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展示交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动学生有根据地思考,有层次地表达,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合作、学克服困难的毅力。(此环节时间控制在7分钟左右)

四、点拨解疑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懈不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根据需要进行问题教学,解决困惑,排疑解难。在这一环节中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准确了解学情,发现学生的认知盲区,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或再次学生讨论、分析、归纳;二是提出思考性、发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养成勇于探索、肯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示范,高度引导,让学生解除疑惑但绝不能死教硬灌,包办代替。(本环节一般控制在8分钟左右)

五、训练提升

课堂练习是教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训练习题,在纠错、检验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能力。本环节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针对练习、巩固新知。针对例题类型,设计一组基本题。题量相对较大,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巩固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

第二步:拓展练习,发展能力。联系学生生活或变化例题特征,设计一组拓展题。拓展题要体现综合性、现实性、挑战性。题目不宜过多、过难,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不但拓展学生思维,更为以后教学做好铺垫。(此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教”要始终为学生的“学”服务,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它来源于实践,又要回头指导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还应该看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可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及习惯,适当调整,可增可减。,有些知识虽然性质相同,但具体操作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只有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更深入、更细致地把握操作程序,才能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作用,扬长避短,净化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2:五环节的数学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包括生活情境、数学情境,复习导入也可以。情景图要先看懂图意,找出信息,再根据信息提问题。请学生提问题时教师也可提示要求:如,让请提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注重设计开课时的导入语言。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问题提出后交由学生探究解决,可自主也可小组,探究提示要有指导价值,不虚拟、不笼统。小组合作有效率,做到互查、互教、互问、互练、互促,这时教师要调控探究的进程,巡视、指导,收集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小组或个人汇报、展示,自我讲解,注意多样化,组织好倾听,注重对话、评价、质疑、分享,这期间要注意预设不同的情况,用好生成的资源,要针对重难点设计高质量的有深度的师生对话。这期间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读懂学生的真实想法至关重要。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由师生共同完成,最后一定要有教师的概要讲述,要结合交流的素材,讲解精准,概括简洁,提升到位。特别是知识点讲清讲透,做到当堂学会,同时注重数学思想、策略方法、活动经验的总结、提升和渗透。

篇3:五环节的数学教学模式

一、导读培养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中常常是重讲轻读, 重练轻读。其实“读”也是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环节, 一个题目读通了, 读懂了, 自然也就理解了, 会做了。在导的问题上, 要求教师所提出的导读的问题, 应具有思考性、梯度性和有趣性。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 全面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问题或提纲, 应先易后难、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防止笼统含糊、主次不分。

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信

讨论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过程, 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讨论采取以小组的形式为单位, 各小组一般4~6人, 遵循男女生搭配、学生学习水平高低分布均匀等原则。研讨的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 也可以由老师提出。

小组讨论应注意:1.鼓励学生大胆发言。2.教师要注意观察和收集信息、诊断学情, 以便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3.及时组织评价,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精讲帮助理解

教师的讲解不能面面俱到, 要精讲。1.精内容。一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结合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在学生迫切需要点拨的节骨眼上加以指点, 在学生力不胜任时作出示范、演示或者提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这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的关键;二是对非重点内容略讲,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掌握的问题可以不讲, 不必面面俱到。2.精方法。一是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要有层次性, 根据学生掌握新知识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和规律, 将学习内容分为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应用三个层次, 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了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总结归纳环节必不可少。对一些内容简单、逻辑性强的内容, 让学生自己归纳;对知识间因果关系较为复杂、内容的逻辑性不强的, 采用师生共同归纳的形式来寻找知识的主线。

五、演练强化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能力。一定数量、由浅到深、与实际相结合的演练, 对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演练要做到四点:一是练的内容要精心设计、有层次性, 题目要有新意、典型性, 要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二是练的时间要充分, 有一定数量。三是改变考核方式与方法。增加考核的次数和成绩的构成情况, 可以按章节、单元在平时进行考核, 按比例计入学科总成绩, 减少最后一次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压力、有动力。

篇4:数学五个环节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19-01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所以,对这五个教学环节正常教学还不够,还要对这五个教学环节的进行反思教学。

一、课前备课预习中进行反思

1. 课预习中进行反思。(1)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或预习目标时,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完成什么,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便于学生的操作。只有在明确的预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才有可能去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在自己预习时,做到有的放矢。预习有利于学生弄清定义、例题、公式、性质等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与质疑听课,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学生进行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性质及证明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预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做到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学习的内容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

2. 备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自我理解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以一种参考提示性的形式出现,给教师与学生展示多样化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资料。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是教材的建设者,教师应立于教材之上,而不应被教材所束缚。故在备课过程中的反思是对教材的反思,是对学生学习情况预设的反思。对教材的反思可以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重新安排中。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对于“上课”这一环节的反思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及时反思,就是对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的及时应变。及时反思讲求的是时效性,抓住学生一闪而过的解题灵感或证明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也从侧面不断地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最终形成自己的合理思维方式。二是深度反思,这是课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反馈等的全方位反思。而深度反思是为今后再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积累经验和方法,为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做铺垫。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作业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检验,是学生对当日课堂掌握情况的反馈和对新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作业的反思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对作业的反思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业内容的选择反思,二是对学生作业错误的反思。作业内容应关注量和质两方面,作业题量上做到少而精,选择兼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发展性的作业。由于作业性质的不同,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性地完成作业,这样就做到作业分层,还使每位学生都有了个性化的作业,促使他们独立自主地积极完成作业。而要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教师必须是跳进题海的那个人,参阅大量的参考书籍是一个好方法。有了精心设计的作业,那么对于学生的错题反馈就能更深层地反应教和学两方面的问题,便于双方的改进。在初中阶段的几何论证学习中,学生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不思考,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因此,教师在反思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四、对学生个别辅导中进行反思

不同的学生水平不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所要的时间和理解的深度也不同,个别的辅导就成为必须。辅导过程中的反思主要就是对不同学生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找到适应学生的方法加以教学,而不同个体的辅导过程都可以成为教学的个案。

五、数学教学评价中进行反思

反思数学教学评价就是探究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在教学评价中应对有关教学的达成度、教学过程合理性、教学方法有效性等方面做出评价,根据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教师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中恰当地选取和适度地变换教法,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建立起正确的教学评价观,必须建立起教学测试评价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养,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篇5:五环节的数学教学模式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0-7-23来源:《中华现代教育》2010年2月第49期供稿文/韩 文

[导读]本文首先从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目标、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在中学数学实施“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会学习主线,立足于课堂,通过“目标导学、自主探究、交流点拨、建构拓展、效果评价”五个教学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高标准、高质量深化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多方位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教研活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课堂教学规范严谨、科学有序,课题、教学研究有一定的特色和成果。

4、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课标所要求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5、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等。

四、“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抓好三点:

(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课堂的行为管理。教师每一节课必须有规范的例题示范板书,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4、课堂上“三为主”的体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文化课的课堂上。实际上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难点也在课堂。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落实课程实施方案,抓住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每节课教师点拨和学生学习的有效度,提高课堂有效性,使课堂效益最大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等于抓住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要求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二者不能偏移,相辅相成,才能珠联璧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既要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又要体现思维和训练为主攻。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你教会学生什么,而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猜想与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质疑,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解题策略等。这既对学生目前负责,也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努力做到变教为诱,变学位思,以诱达思,让教会变为学会,以学促教,以教导学。还给学生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发言的权利,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天地。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努力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出和谐、平等、愉快的学习氛围,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交流者,当好学生的促使者、评价者和激励者。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努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好反馈与即时备课的关系,处理好反馈与及时评价的关系,让多向反馈贯穿课堂的始终,抓住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经验不放松。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篇6:五环节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运用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作文教学模式导致教与学脱节,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和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怎样才能使作文教学从“慢、差、费”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呢?近几年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了“五步作文教学法”,重积累引导,抓互批点评,形成了“创设情景――口头说评――快速成文――师生评改――二度作文”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

这种作文教学法依据心理学无意记忆等相关理论和教育学启发式、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设计,其核心是利用“线索”启动学生的内隐记忆,将表象激活,提取后加工成文。即所谓的“变形创新”,是在原有的生活或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其内容或形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变化,使之与已有的有所不同。[1]

一.情景创设,素材积累

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所谓写作情景,即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氛围的、形象而生动活泼的场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一次上作文课,我给学生出了个“和老师分别的时候”的作文题目。在出示题目前,我用低沉的语调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明天老师要调走了,特向大家告别。和大家相处的日子,老师将永远留在心底……”在“告别”的过程中,我尽量把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溢于言表。看着同学们都沉默在回忆之中,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同学们都注意到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和烘托心情的作用,把分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可见,教师只要抓住有利契机,给学生创设真实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情景,学生就会产生写作欲望,启动文思。

这正如冰心所说:“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2]作文向生活开放,就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自然召我以美景,大地假我以文章。学生有了生活,感情就被激发,做到“我手写我心”,写作就成了乐事。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如植树节开展“我为绿化祖国做贡献”活动;中秋节、国庆节开展“爱我中华,爱我通城”活动……由于作文放宽了形式方面的要求,写的是学生想说的话,因此“各种随笔、随感录、日记等形式的小作文数量大增,大大提高了作文实践的次数”[3]

2.紧扣教材训练,观察与阅读结合。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创设情景感受后,要逐步培养学生勤观察、勤体验的习惯。陆文夫说过:“创作总是源于生活,但浩如烟海的生活决不是轻而易举地跑进我们的创作里,作家必须有善于捕捉形象的理解力。”作家创作如此,学生写作亦同样道理。

其实,学生的天地是广阔的,关键是学生是否具有一双发现“语文”的眼睛。这双眼睛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也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做教师的,要千方百计指导学生抓住一切可以观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切身体悟自己的所见所闻,把观察体验到的有价值的东西整理记录下来。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水到也就自然渠成了。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储备来自广泛的课内外阅读。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文质俱佳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从立意到选材,到布局谋篇,到语言的运用表达,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另外,让学生适时适量地阅读一些与课文体裁相同或相近的文章,以巩固课内所学,正向迁移学生读写能力。

二.口头作文,说写结合

所谓口头作文,就是在审题、立意、构思的基础上,口述腹稿内容,经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评点快速优化的过程,是快速成文的基础。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1.快速审题,快速立意构思。学生结合课前或课上的心理及知识储备,快速审阅题目要求,确定文体(审题);根据头脑的积淀与题目接合,经分析、综合、归纳,确定文章中心(立意);围绕中心选取素材,设计大略的内容提纲(构思)。

2.口述成文,学生点评。指定两名中、上等水平的学生口述腹稿,其余同学每4-6人为一组,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口述的文章作点评,本组成员作必要补充。

3.教师总评。教师主要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几个方面综合各组评议情况进行总评。

以上三个环节,通过对口述学生的点评和总评,调整并矫正每个学生的原始信息,促进了学生说与写的有机结合。实施三个环节的关键是锻炼学生大胆说,有东西说,正确流利地说。这就要因地制宜的加强口头表达训练,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说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好。如开展课前两分钟演讲,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材料由学生事先准备好),再由学生进行一分钟评议。长期这样以说促写,不仅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而且对学生写作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形式多样,快速成文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结合对口述者的点评和总评,快速调整自己的思路,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完成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此时,教师也写“下水文”。学生的快速作文,要以强化快速训练为基础。作文运用的时间随年级的升高可逐渐缩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分类限时,并注意以同题而不同体裁的作文强化变形训练。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书面作文,也可口头演讲,总之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路不断开拓,潜能不断开发。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当前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要求。

四.学生互批,师生共评

以4-6人为单位划分成若干小组,互相传阅批改。也可结合“下水文”谈写作体会。最后,教师统一收齐查阅,选取写作和评改有代表性的作为范例观摹,教师进行详细总结,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教师批阅和评讲作文以鼓励为主,多肯定长处和优点,尽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心。批阅时,对不同写作基础的同学的习作采取不同的评价和打分标准(用于平时习作,作文考试除外)。评价及打分标准主要通过“纵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是指把这篇习作和该学生以前的作文(指同种文体)相比较是否有进步,幅度如何。这一做法对于差生具有比较大的激励作用。

这种学生互批、教师抽阅评改总结的方法,可以做到当堂快速作文,随堂批阅完成,彼此取长补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相互评改,教师可在每一次学生改评前,把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方法、步骤分条列举给学生,引导学生参照改评,写出眉批和总批,那样效果会更好。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观摩习作,让学生结合眉批和评语阅读几篇别人的习作,经过分析比较领会写作技法。

五.二度作文,重振信心

学生的作文在经过同学互评、教师总评、师生共评之后,大部分同学能认识到自己作文的长处和不足,这是作文成功的一个标志。但有些同学看到自己的作文与别人相差太远,而信心不足,可就此适当安排一次二度作文,以巩固作文改评的实效,为部分学生特别是差生树立信心,满足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激发其作文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二度作文决不是作文的机械重复,而是对原作文的再创造、深加工。如有一同学写了一篇《爷爷的扁担》,由于写作水平低,二度作文时,还显得开拓不够,经过反复提示,直到四度作文后,才使她和同学们满意,这篇作文在我县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二等奖。实践证明,二度作文甚至三度、四度作文是重振学生信心,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五环节作文教学模式,从创设情景入手,以情导行,符合接受知识的情意原理;指导观察,不断积累,紧扣教材设计训练,符合“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教材是作文的借鉴”这一写作学原理;学生的说写活动与教师的调控指导相结合,符合反馈原理;作文教学始终以学生的说写训练为主线,符合活动原理和序列原理。同时这五个环节,听说读写交相结合,以说写训练为主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活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4]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不但让学生懂得走路,而且要让学生善于走路。

参考书目:

[1]梁秋丽:《浅谈作文创新教学》刊于《河南教育》2003年11期。

[2]上海《语文学习》1997年第2期。

[3]钱威等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8页。

[4]《叶圣陶序跋集》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3年版第262页。

篇7:关于“五环节”课堂模式的反思

“五环节”课堂模式在我校已推行多年,虽然自己也在努力践行,但总感觉对细节的把握尚存一些问题,现就我的不足和困惑谈一谈。

1、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有待提升

学科教学是在教育整体框架下通过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促发能力与智慧的生成,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而不是将教学仅仅作为迎接考试的一个过程和手段,围绕着学生分数的高低而努力,无从把握学科教学的本质,更难以顾及“育人为本”,促使德育在学科中的有机渗透。

2、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足

课堂教学局限于模式化与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对学生主体性的唤醒、主动性的激发,缺乏对优秀教学方法的了解与研究,导致课堂教学囿于现状,难以突破。

3、对学生的学法关注不够

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听讲习惯与方法、预习的习惯、复习的方法以及读书与积累的习惯等学习方法均需要予以指导与点拨。

4、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的认知。

5、缺乏对后进生的细致分析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遗传、家庭、社会以及教育等诸多因素,对后进生的现状以及成因没有进行全面分析,对后进生的辅导仅仅局限 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计划,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常常事倍功半。

针对以上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改进和提高自己,努力做到:

1、加强对课标、教材的整体把握

2、加强优秀教学视频案例库的建设

3、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

4、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5、明确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

6、加强对后进生的深入研究

7、发挥小组合作竞争帮扶作用

8、与家长深入细致的沟通

初二历史组

刘敏红

篇8:数学自主性学习五环节教学实践

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就必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因此近几年我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兴趣——互动论辩——引导发现——变式训练——自主探究”等五个环节构建自主性学习课堂做了尝试。

一、激发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 而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课堂上我采取以下几个方式激发学生:

1.以古引新。

即运用中外古代的成就, 导入新课来激趣。例如, 结合课本教学, 可以从祖冲之的成就讲圆周率, 从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欧多克索斯讲到黄金分割、毕达哥拉斯定理, 让学生体验“前者好比黄金, 后者堪称珠玉”的美妙境界。

2.精心设疑

“设疑”是为了使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学生有了“疑”的困惑, 就会产生“问”的欲望, 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开始了。若学生有解“疑”的要求,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例如, 在学习同类项时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我们给一患病同学捐款, 因为我们都是学生, 所以捐的都是平时自己积攒的零花钱, 学校在统计捐款总数时, 他会把钱怎样处理呢?

3.创设冲突

就是让学生思考那些与自己已经具有的知识有所不同的而且又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从而使学生形成所谓的“认知冲突”。“冲突”一旦形成, 学生便能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中学习。例如, 在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时, 提出问题:“若把一个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 这个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此问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立即融入到求知之中。

4.励志激情

励志, 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目的性的教育, 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树立远大的理想, 兴趣和志向结合起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持久。激情, 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 消极的情感是人的思维活动的阻力。只有使学生对学习寄予极大的热情, 才能不辞辛苦、不怕困难地努力攀登高峰。在学习科学记数法时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的最新科研成果, 像神舟六号的飞行速度、远洋航行的路程等等。

二、互动论辩

所谓“论辩”,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提出属差相近的概念, 容易产生错觉的法则或者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等, 引导学生去思考, 使学生辨别是非, 分清正误, 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论辩可以是师生论辩, 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 教师作为“裁判”课堂效果会更好。“论辩”方法有:

1.对比辨异

例如, 讲小于时, 与不大于对比;讲都不是零与不都是零对比;讲非正与复数对比;诸如, 商与除, 差与减, 约去与消去, 方根与算术根;又如讲undefined还是undefined等。

2.会诊辨错

教师要善于把平时作业中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 选编一些典型的错例, 让学生寻错, 辨错,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有时要引起争论。通过寻错辨别是非, 纠正错误, 印象深刻, 记忆牢固,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如果x=-y, 那么x+—=0, 有的学生填“y”, 有的学生填“-x”, 从而引起争论。

3.陷阱辨漏

即教师在教学中, 结合教材内容, 可选择一些学生在解题中可能遗漏的问题, 让学生跌入陷阱后, 由教师指点, 再由学生辨漏。

例如:当m为何值时, 方程 (m-1) x2- (2m-1) x+m+1=0有相异实根, 学生容易由Δ>0求得undefined, 而遗漏m-1≠0的条件。

4.诡辩寻因

即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 有时提出荒谬的结果, 让学生思考, 去寻找原因。诸如代数中, 由于忽视方程的同解性, 能证明“1=2”;由于忽视算术根的概念, 能证明“泰山和鸿毛一样重”;在几何中, 由于画图的错误, 能证明“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直角”。

三、引导发现

引导发现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探索新知识, 从而发现新知识的奥秘。教师可采用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富有启发性并且有明显的目的性。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 能够对新知识有所启迪, 就像上楼梯一样, 通过一步一步地登梯而最后到达楼顶。学生一个一个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最后进入新知识领域。学生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时,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朝既定目标发展。一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回忆和联想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的内容, 一方面由自然需要与新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能使学生有所发展。

1.类比发现法

对于同类问题了解它们的不同点, 更重要的是寻找它们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 试写出下面的等式中, 未知的分子或分母: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你能总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

2.直观发现法

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作用, 对于新知识通过学生眼睛的观察、大脑的思考, 猜测出其特点和规律, 从而有所发现。 例如:两圆的位置关系, 移动其中一个圆, 观察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变化关系, 从而得出结论。

3.归纳发现法

先研究个别的、特殊的问题, 尽量总结出适合这些特殊问题的某些规律, 然后总结出适合于同类事物的一般性规律。

例如: (1) 解下列方程:x2-2x-3=0;x2+2x-3=0;x2-3x+2=0;x2+3x+2=0。

(2) 试求出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 你发现它们与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有什么关系?

(3) 在方程3x2-2x-1=0和3x2+2x-1=0里, 你的上述结论成立吗?如果不成立, 怎样把这两个方程变形成 (1) 的形式后再试试看。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在方程ax2+bx+c=0 (a≠0) 里, 把你的结论表示出来。

4.学习迁移发现法

用学过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 这在心理学上常称为“学习的迁移”。充分促进学生做这种迁移思维, 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学习了新知识。例如, 提出易产生负迁移的问题来激疑:学习完全平方公式 (a+b) 2时, 提出由已学过的积的乘方公式 (ab) 2=a2b2能否得出 (a+b) 2=a2+b2?常见的能够利用正迁移来研究的是:利用分数的性质学习分式的性质;利用小学带单位的加减法运算学习合并同类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四、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即用变式的方法把问题不断引向深化。变式是指变换原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或形式或方法或图形的位置等, 而使问题的实质不变,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 使学生的思维量逐步加大, 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认识逐步深刻, 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变条件

如分解因式:a2-b2可进一步变为 (m+2n) 2- (2m-n) 2, x4-y4等。

2.变结论

如图1, 正方形ABCD, 点E在边BC上, CN平分∠DCM, AE⊥EF交CN于F, 则AE=EF。 (提示:在AB上截取BG=BE, 连结EG, 易证△AEG≌△EFC, 所以AE=EF) 。

根据上面给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 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 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 给予证明;若不成立, 说明理由。

(2) 当点E在BC的反向延长线上, 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只要作出辅助线即可, 若不成立, 说明理由。

3.变形式

如图2, △ABC和△ABD为直角三角形, M是AB的中点, N是CD的中点求证:MN⊥CD 变形为如图3, △ABC和△ABD为直角三角形, M是AB的中点, N是CD的中点, MN与CD是否垂直, 若垂直请证明, 若不垂直请说明理由。

五、自主探究

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实践、参与才能促进个性发展, 因此, 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探究, 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总之, 自主性学习, 就是教师由“教”变成“主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散式的思考, 通过思考达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加深理解的层次、培养能力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 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来设计, 通过“激发兴趣——互动论辩——引导发现——变式训练——自主探究”等环节构建自主性学习。

篇9:五环节的数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基本思路;课堂流程;培训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103

初中数学教学能否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走上一条以人为本,维系良好教育生态的教改之路?在现实条件下,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和策略落到实处?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通过多次考察、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成功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博采众家之长,结合本区实际,经过反复的论证与实践,我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改革和实践,构建了“和谐高效‘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路

“和谐高效‘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预习反馈、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达标测评、巩固提高这五个教学步骤。其关键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上,教师要由“演员”变成“导演”,从台上走到台下,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指导他们学习,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学生,并让学生自主交流、自我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价能力,获得一种成就感。总的来说,“和谐高效‘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有利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课堂流程

预习反馈、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达标测评、巩固提高这五个环节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前后黑板始终展示着预习成果、探究过程和拓展的问题,对目标的阐述是通过课堂助理在组织教学中来实现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从预习、展示到拓展都在助理的协调中有序进行,达标测评则在拓展阶段用导学单辅助完成。

(一)预习展示

预习展示内容以前一天导学练预习部分为主,反馈中要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质疑和解疑,可以抽查4~6名学生互相印证完成。

(二)自主探究

这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反馈过程中应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尽可能地让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严谨的学生来阐述,同时要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对学生确实不懂的问题,教师除提前做好导演外,还需及时做好补救工作,力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完成人员应控制在4~8人。

(三)拓展升华

这部分是教材内容的延续,知识点要贴近生活,拔高难度,此项任务主要由探索能力较强的学生和教师完成。

三、过程中的几个培训

(一)对课堂助理的培养

课堂助理是教师的助手,课堂需要他协调组织,目标要靠他来传递,师生之间的学习要靠他完成协调,测评更离不开他,因此对助理的要求很高。

刚开始,必须由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学科思维严谨且情商较高的学生来担任课堂助理,一旦选定就要做好培训工作,比如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师生间、生生间的语言协调,及时有效的补救方法,扎实有效的自我预习等,都是一个课堂助理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另外,助理还要找几位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同学担任助手,以便在一周的组织过程中帮助自己收发作业,准备问题等。其他学生可以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和吸收前面好的做法,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自己担任助理做好铺垫。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助理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助理队伍也会越来越庞大。

(二)合作方法的培训

预习是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体现自学、互学、群学,把整个学习过程看成一个系统来完成,其中学法指导是要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自学、互学、群学,逐步完善,以求每一个独立环节解决什么相关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都清楚明了,最后细化为一种习惯,进而形成一种自然的过程。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呈现自己有别于他人的学习成果,大胆地展示,力求整个课堂活而有序,既是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四、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充分认识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刻苦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神实质,把握好教材体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像一个导演,掌控好整个课堂,还要成为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无法解答的疑点,哪里就要有自己的身影。

(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权

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言的权利,即使错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学生一次次的补充和修正,必将使其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样,也能让每位学生都找到自信,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有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三)处理好助理和合作团队的关系

每一个助理事先都要选好十个左右的合作伙伴,一周后还要对积极参与学习的其他同学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由此可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有力保障,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情商。

(四)处理好学生展示与媒体应用间的关系

多媒体的应用,使许多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直观,但过分地应用和依赖多媒体,把投影当黑板,用预设的结论代替师生推理的过程,不可能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教学中应避免一刀切、一边倒的现象出现。

从朴素的改革意识到明确的改革方向,从零散的尝试到整体改革,从经验上升到模式,青西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实践和探索过程,已经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这种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只有时刻关注教育改革最前沿的信息和动态,关注实践,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改革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俊召.五环节数学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2] 闫美卿,王志进.初中数学“五环十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2013(10).

上一篇:加油站管理规范题库下一篇:大宗集团职工书屋建设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