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2024-07-30

临床护理操作常规(共10篇)

篇1: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作 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发布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ISBN:780231114 包 装:平装开 本:大16开 页 数:244页印 张:1次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ZYYXH/T1.1-2006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妇科护理常规、中医儿科护理常规、中医骨伤科科护理常规、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等。

作者简介

姓名:中华中医药学会 作品:《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ZYYXH/T50-135-2008》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 157-2009》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ZYYXH/T136~156-2008》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篇2: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5.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5.2 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5.3 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5.4 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5.5 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5.6 石膏未干固护理

5.6.1 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

5.6.2 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扶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捏压。

5.7 石膏干固后护理

5.7.1 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5.7.2 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5.7.3 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5.8 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篇3: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在本院治疗的80例烧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并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实验组男27例, 女13例, 年龄44~79岁, 平均年龄 (56.5±3.8) 岁, 病程1~6 d, 平均病程 (3.5±2.4) d;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40~66岁, 平均年龄 (56.7±3.8) 岁, 病程1.2~6.5 d, 平均病程 (4.2±3.1) d。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具体如下:1饮食护理;2药物依从性护理;3日常护理等。

实验组采用联合康复护理, 具体如下: (1) 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烧伤类型较多, 医护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了解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保养等, 避免医患纠纷。 (2) 强化心理护理技巧。入院后多数患者内心比较恐惧, 以为自己即将毁容或截肢等, 内心不免出现恐惧心理, 拒绝与人沟通、交流或面对社会等, 医护人员护理时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多鼓励和帮助患者, 指导患者如何面对生活及社会,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病情严重患者, 医护人员要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 对药物、器械等及时检查, 避免患者出现意外。 (3) 着重加强皮肤护理。每日进行残余创面的护理, 用生理盐水或碘伏等消毒液协助清除死皮或残痂, 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水疗后再进行换药和皮肤护理, 更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恢复, 保持残创的干燥处理, 尽量使用暴露疗法更利于残创的愈合。在瘢痕瘙痒时指导患者轻拍瘙痒处, 严禁瘙抓引起创面的破溃或感染, 也可使用冰袋冰敷或降低房间的温度来减轻患者的瘙痒程度等, 并配合使用压力衣等抑制瘢痕的增生。 (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入院后很多患者对烧伤缺乏相关知识, 护理过程中为了让患者对烧伤有总体研究, 应该多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以及相同病种案例的康复效果, 经常带患者外出购物或交流等, 锻炼患者敢于面对和适应社会, 让患者树立信心。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2]。

1.3疗效标准完全恢复: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正常, 实验室指标完全正常, 患者能够自理生活;部分恢复: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改善, 实验室指标部分异常,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未恢复: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没有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护理理想满意度= (完全恢复+部分恢复) /总例数×100%。

2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理想达90.0%高于对照组72.5%;实验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 (12.8±6.7) d后出院, 短于对照组 (15.5±5.2)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康复护理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 这种护理模式更加科学化, 它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的理念”是一种综合的、科学的整体护理模式, 能够更多的让患者参与其中, 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 使得患者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愈合,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3.1心理护理烧伤患者入院前多数患者伴有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内心不免出现恐惧、害怕等负面心理。此时, 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多和患者沟通、交流, 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护理时应该注意技巧, 具体如下: (1) 沟通过程中要足够真诚。 (2) 沟通具有针对性, 对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去解决。 (3) 沟通方式多样性, 例如从平时聊天、小组培训、外出交流、康复治疗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 可以从将来的生活、工作或个人发展意向方面去引导患者, 使患者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适应生活。

3.2加强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磨时间, 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 大大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护理失误率。研究中, 实验组护理效果理想达90.0%高于对照组72.5%;实验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 (12.8±6.7) d后出院, 短于对照组 (15.5±5.2)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个结果和戴红霞等[3]实验结果相同。

康复期时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患者创面处理, 这种患者从烧伤后回到社会的重要环节。愈合的创面在运动、翻身等摩擦作用下容易产生水泡、破溃, 部分患者甚至植皮时皮片间的间隙过大等造成小的创伤面很难愈合, 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患者康复护理, 保证创面不受外界压迫, 并且保持患者创面的清洁等, 预防感染。对创伤面的护理主要是保证创伤面不受外来的压迫及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3.3加强锻炼, 提高临床治愈率治疗后, 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并指导患者出院。医护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加强运动功能和皮肤护理, 帮助患者创面早日恢复, 防止关节功能障碍。需注意的是, 患者运动时应该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 并且要控制好运动量等, 避免加重关节等部位的再次受伤或烧伤部位留下瘢痕等。

综上所述, 烧伤发病率较高, 患者治疗前后加强康复护理效果较好, 能够加快愈合时间,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强患者重回家庭、社会的信心,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在烧伤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80例烧伤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理想达90.0%高于对照组72.5%;实验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 (12.8±6.7) d后出院, 短于对照组 (15.5±5.2)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烧伤在日常中比较常见, 患者治疗前后加强康复护理效果较好, 加快愈合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烧伤患者,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桂萍.与中患者的护理沟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 2012, 12 (2) :124.

[2]张恒波, 周兰.9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当代护士, 2011 (11) :60-61.

篇4: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关键词:仿真模拟护理教学;常规教学;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15-01

仿真模拟教学是近年来护理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设模拟的临床情景,设计出临床患者、病房等软硬件条件,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更加有利于提高护生临床诊断能力和操作技能,发挥其创新思维[1]。为了探讨仿真模拟护理教学和常规教学在临床护理中的教学效果。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校授课的56例护理专业学生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校授课的56例护理专业学生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为(16~22)岁,平均年龄为(35.7±3.1)岁;对照组有28例,男7例,女21例,年龄为(17~21)岁,平均年龄为(19.4±1.3)岁。两组学生年龄、学习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2、方法

對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方法,方法如下:大学基础性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多的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根据书本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实验组实施仿真模拟护理教学,方法如下:授课老师在授课前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并且邀请仿真模拟模型厂家对老师进行培训和降解。同时,授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实验内容设计。一次仿真模拟实验需要2名教师,1名教师指导护生对模拟患者进行操作,另一位老师对模拟患者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授课内容回顾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模拟人的功能特点等,加深学生影响。第二步根据授课内容及模拟人介绍典型病例,引出问题。第三步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措施,并进行集体讨论,两组学生学期末进行评定,内容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知识部分,分析不同教学方案的优缺点[2]。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平均成绩为(92.58±8.51分)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8.37±9.42)、满意度为81.48%)(P<0.05),见表1。

表1两组平均成绩及其满意度比较

三、讨论

仿真模拟护理教学是近年来护理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师的综合护士。该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在授课前具有明确的目标,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针对性的病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这些均需要老师大量阅读文献,从而能够扩大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仿真模拟护理教学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能够扬长避免,为以后临床与患者沟通打下基础。此外,仿真模拟护理教学中案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善于找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趣。最后,仿真模拟护理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让她们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后知道如何应对,如何解决,增加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而更加有利于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3]。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仿真模拟护理教学效果理想,能够提高学生平均成绩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舟军,龚戬芳,张丽平,等.仿真模拟教学在培养护生舒适护理实践能力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991-994.

[2] 孙建萍,牛桂芳,杨支兰,等.不同教学方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09-210.

篇5: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目的】

1.保持人工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

2.评估病人人工肛门的功能状况及心理接受程度。

3.帮助病人掌握护理人工肛门的方法。【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置:造口袋、剪刀、造口尺寸表、纱布或棉球、弯盘、治疗碗及镊子、治疗巾及橡皮治疗巾、无菌生理盐水、手套。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评估病人,准备用物至病人床旁。

2.向病人解释,遮挡病人。

3.暴露造口部位,将所备之物置于易取处。

4.铺橡皮单及治疗巾于造口侧下方。

5.戴手套,将造口袋取下,置于弯盘中。

6.用镊子夹取盐水棉球,将造口处及周围皮肤擦拭干净。

7.以造口尺寸表测量造口大小。

8、在造口袋背面贴纸处依测得造口的尺寸大小剪洞。

9、撕去贴纸,将造口袋对准造口。

10、轻轻将造口袋紧密贴于腹部皮肤。

11.协助病人整理衣服并恢复舒适卧位。整理用物,洗手。

12.观察造口处及周围皮肤是否异常,排泄物性状、颜色、量。

【注意事项 】

1.向病人演示操作过程。

2.造口袋内容物于1/3满或有渗漏时应更换。

3.造口袋背面所剪的洞口尺寸应大于造口,预防造口处摩擦损伤。

4.造口袋紧密贴紧皮肤,以防排泄物渗漏。

篇6: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目的】

使新生儿皮肤清洁、舒适、避免感染。

【用物准备】

处置台或处置车,备有新生儿衣服、尿布、大小毛巾、无刺激性婴儿浴液、消毒棉签、大纱球、75%酒精、20%鞣酸软膏或护臀霜、消毒植物油或液体石蜡、婴儿爽身粉、磅秤、沐浴装置1套。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调节室温至26~28℃,水温39~41℃左右,浴水以流动水为宜。

2.护士洗净双手,解开新生儿包被、检查腕条、核对姓名、床号。

3.称体重并记录。

4.脱衣服解尿布,护士以左前臂托住新生儿背部,左手掌托住其头颈部,将新生儿下肢夹在左腋下移至沐浴池,护士先用右前臂内侧试水温适宜,用小毛巾或纱球为新生儿擦洗双眼(由内眦洗向外眦)洗净脸部,洗头时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将新生儿双耳廓向内盖住耳孔(防止水流入造成内耳感染),清洗顺序:头→颈→腋下→上肢→手→胸背。然后掉转新生儿头部,将新生儿头枕在护士左肘部,清洗腹部、腹股沟、臀部及下肢,注意洗净皮肤皱褶处。

5.将新生儿抱至处置台上,用大毛巾轻轻沾干全身,脐部用75%酒精棉签擦拭,在颈下、腋下、腹股沟处撒爽身粉(女婴腹股沟撒爽身粉时遮盖会阴部),臀部擦20%鞣酸软膏,穿上衣服,兜尿布。

6.查对腕条、床头卡,放回婴儿床。

【注意事项 】

1.洗澡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情况,注意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紫绀、斑点、皮疹、脓疮,黄疸。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及渗血,肢体活动有无异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2.沐浴时间应在新生儿吃奶后1h,沐浴露不要直接倒在新生儿皮肤上。

3.保持室温、水温恒定,沐浴环境必须舒适、无风无尘。

4.动作轻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损伤。

5.沐浴时勿使水进入耳、鼻、口、眼内。

6.腕条脱落应及时补上。

7.颈下撒爽身粉时要用手掌遮盖新生儿口鼻。防止粉末吸入呼吸道。

篇7: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目的】

1.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以减轻症状,明确诊断。2.向胸腔内注入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用物准备】

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胸腔穿刺包、无菌手套、注射器(5ml、20ml或50ml各1支)、试管、量杯、垫巾、靠背椅。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需注药者按医嘱准备。【操作方法及配合】

1.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术中配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2.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帮助病人摆放体位;协助术者定位,腰部铺垫巾。3.打开胸腔穿刺包,配合医生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协助固定孔巾。4.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协助留取标本。

5.操作完毕术者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用胶布固定。

6.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抽取的气量或液量及其性质。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胸腔感染。

2.术中病人应避免咳嗽、深呼吸及转动身体,有咳嗽症状者可遵医嘱在术前口服止咳药。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抽液,拔除穿刺针,让病人平卧,遵医嘱给予吸氧及对症处理。

3.抽液或抽气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一般第一次抽液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200ml。

4.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者,抽液后接上备有药物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

篇8: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每组各20例。护理组,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40.22±0.35)岁。对照组,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40.23±0.3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式,依照子宫肌瘤疾病特点,结合当前我院的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和护理实施条件,制度完善的护理计划加以实施。

第一,入院评估。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我院该科室的组成成员和责任分布情况,能够对负责该患者的责任医师和护理人员加以介绍,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和基本情况,可以在入院时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通过小册子来了解有关于子宫肌瘤疾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区和错误认识,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工作开展,对于患者在以往认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能够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和指导加以改正,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第二,术前准备。在术前准备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就是心里护理,很多患者没有接触过手术,只是听说过,但是真实的接触时,就会联想到以往对于手术的认知,手术有风险,可能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在患者的自我意识中就会无限制的放大手术危险,认为手术一旦不能够很好开展,会不会就对自己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因为不了解手术情况,从而内心会产生很大的焦虑、恐慌,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就需要通过和患者进行沟通,主动告知患者手术开展的整个过程,包括一些细节都需要告知患者,然后告知患者当前我院开展此类手术的成功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只要患者的配合度高,手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使得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手术开展过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定其符合手术条件后进一步记录观察的信息和指标,发便于在手术中和手术后进行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研究,术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需要禁食禁水,在术后半天才可以食用一些流食。

第三,术后指导。术后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监测,能够在术后3 d内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变化情况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做好患者的口腔、会阴部位等护理工作,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分别是(3688.09±409.07)元和(6.90±0.90)d,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别是95.00%、10.00%以及100.00%,其中并发症状分别是1例切口感染患者和1例腹胀患者,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5.0%,分别是2例切口感染患者、2例腹胀患者以及1例尿潴留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分别是(3688.09±409.07)元和(6.90±0.90)d,同时护理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别是95.00%、10.00%以及10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工作后,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对于相关健康的学习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子宫肌瘤患者行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的影响效果对比。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别是95.00%、10.00%以及10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工作后,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对于相关健康的学习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姣丽,黄成凤,李霞.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影响比较[J].吉林医学,2014,35(3):663.

[2]王萍萍,郑麟,周海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131-133.

[3]贡晓明,张自忠,李绍仁,等.舒适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06-4208.

[4]曹文学,金晓红,陆金美,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72-73.

[5]朱成云,曹建侠,杨敏,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4):327-329.

篇9: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外科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43-02

临床护理路径实现了医、护、技专业的结合,并进行有计划性、有时间性的工作标准、内容、结果的制定,通过该工作模式患者能够获得有效医技检查、护理、治疗。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124例外科患者进行研究,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收治的外科病人随机抽取62人作为对照组,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收治的外科病人随机抽取62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护理问答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124例外科患者,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收治的外科病人随机抽取62人作为对照组,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收治的外科病人随机抽取62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62例患者中包括22例女、40例男;年龄范围23~42岁,平均年龄为(35.3±1.4)岁;其中23例为普外科患者、16例为脑外科患者、19例为骨外科患者、6例为胸外科患者。观察组62例患者中包括24例女、38例男;年龄范围22~43岁,平均年龄为(36.7±1.8)岁;其中20例为普外科患者、18例为脑外科患者、18例为骨外科患者、6例为胸外科患者。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方法护理,主要是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对外科疾病治疗和检查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在患者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其病情发展,并依据情况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意外情况的出现和发生。

1.2.2观察组患者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我院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包括:①针对外科护士开展相应培训,促进其专业护理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并保证其实现对临床路径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②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为其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目标和相关内容的说明。同时和患者开展全面深入的沟通,耐心解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获得患者的配合促进护理工作效果的提升。责任护士以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内容为依据,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例如在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中,针对放置引流管患者应当先取平卧位直至其血压恢复正常,然后取半卧位以患者其切口不适感,并防止发生渗出液回流;同时还需对患者脉搏和血压进行定期检查,同时了解患者伤口是否出现渗出液流出、红肿等问题;另外还应当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当前需禁食禁水、第二日可食半流质食物、第三日可食软食,以促进胃肠道恢复;最后为了防止肠道粘连,可叮嘱患者在手术24小时后适当活动。对于未朝着临床路径法相变化的患者,应当仔细记录其具体情况,相关护理人员据此开展相应准备工作。对于病情发生变化患者,在记录中应当将其病情发展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体现出来,进而为之后有效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③患者入院后,护士应通过为其介绍入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同时,护士还应当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进而达到消除和环节患者焦虑等负面心理的目的。对于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护士应当进行耐心详尽的解答,通过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的认可和支持。

1.3评价指标针对患者住院期间开展的护理工作所作的满意度调查,调查表满分为100分,满意程度得分在85~100分之间,比较满意程度得分在60~84分之间,不满意程度得分在60分以下。患者满意度等于满意例数和比较满意例数之和除以总例数。进行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62例患者中58例满意、2例比较满意,具有96.8%满意率。对照组62例患者中43例满意、7例比较满意,具有86.2%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平均为(9.8±0.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平均为(8.0±0.2)。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是基础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等内容[1]。实际的常规护理工作存在随机性较大、缺乏系统性的问题,进而对护理工作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造成影响,并引起护患纠纷等一些问题。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则能够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并具有更为便捷的护理记录方式,并能够明确指定护理目标,进而使患者获得系统的、针对性强的护理服务[2]。所以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专业水平差距引起的护理漏洞得到避免,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3]。本研究中,观察组具有96.8%满意率,观察组具有86.2%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平均为(9.8±0.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平均为(8.0±0.2)。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相对于常规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更受患者认可,并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小芹. 探索临床路径和常规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1:196-197.

[2]钟进华,黄家元. 临床路径和常规护理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卫生产业,2014,27:81-82+85.

篇10: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6-3 10:42:35 点击:3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牢固掌握的基本技能[1]。因此,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始终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以往采用的传统培训方法,因教学条件限制,一人示范众人学习的情况,在没有教学操作视频的情况下,难以做到让每一位参训人员都能完全掌握示范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2],带教不规范,护士操作信心不足,对护理操作培训模式满意度低。为了提升护士操作水平,增强护士操作规范性,提高护士操作学习兴趣,我院护理部于2012年采用PDCA循环培训法,开展临床护理操作培训,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为我院2010年全院护理人员498人,考试人员485人,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97.4%,其中副主任护师19人,主管护师160人,护师137人,护士169人。实验组为2012年全院护理人员523人,考试人员513,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98.1%,其中副主任护师22人,主管护师169人,护师143人,护士179人。培训前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带教老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在医院示教室,护理部的教学干事对全院护士分批进行培训,年终由护理部选择几个护理项目统一进行护理操作考核。

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培训模式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PDCA循环法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首次提出的,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3,4]。实验组具体步骤为:制定操作培训计划;每周落实培训内容;月底操作考核测评;培训效果评价、改进。

1)计划阶段(P)制定操作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组织者、培训地点、培训师资等。①培训内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参照《基础护理》第4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第2版《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和《护理操作50项视频》,并邀请本市医学院校基础护理教学组专家,针对培训的项目,制定出标准化的操作程序。②培训组织者:由护理部分管教学副主任直管,负责培训计划的制订、实施、考核、评价[5]。③培训地点:操作培训在护理示范教室,可进行多媒体教学。④培训师资:成立医院、科室两级护理操作培训组。全院通过层层选拔,挑选5名操作能手成立全院护理操作培训组,同时,各科室选拔1名操作带教能力强的护士作为科室操作带教员,与护士长携手共同负责该科室护士的操作培训。

2)实施阶段(D)每周落实培训内容。①护士熟悉护理操作标准。将标准化护理操作程序上传到医院内网,并做成手册,发放到各个科室。在操作培训之前,护士先学习操作标准。其中包括:评估、用物准备,温馨服务,有效沟通、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操作的关键点、出现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将培训项目标准化操作程序放到医院局域网中,供带教员与护士提前预习。②每月第1周:自制护理操作视频。根据护理操作标准,院级护理操作员根据每个操作程序进行分解、细化,统一每项操作的细节流程及考核标准。由5名经过训练并娴熟掌握每项护理操作的院级带教员,采用情景模拟式对1名护理人员扮演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用佳能相机V7.0进行操作视频的录制,采用同步录音,运用QQ影音软件,经过剪辑、辅助图片,配上文字解说,将该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温馨服务流程等贯穿于整个操作流程中完成视频后期制作。制作完成的操作视频,科室带教员及护士长先行观看、讨论,并予以最后修订。定案后将操作视频放在医院局域网中,供护士及时、方便、快捷地学习。③每月第2周:

对各科室带教员培训并考核。召集各科室带教员,先观看操作视频,后由录制视频者进行手把手的带教培训,培训后1周进行考核,合格者取得带教资格,未合格者继续对其一对一培训,直至其完全掌握。

④每月第4周:带教员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过程用视频记录。带教员回到科室后,依照在院级培训的模式,对科内护士进行培训,并用视频记录每位护士操作考核的全过程。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时,播放各位护士操作视频。先由本人进行自我评价,各位护士依次发言,说出在操作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最后由带教员或护士长对该护士的操作做成总体评价,并记录其成绩,作为日常考核依据。同时,科室录制的操作视频也作为护理部考察科室培训情况的依据。

3)检查阶段(C)月底操作考核测评。①考核方法:每月第4周:护理部分单元考核全院护士。护理部将医院2~3个临床科室作为一个单元,制定每月对单元中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工作计划,重点考核所培训的操作项目及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②考核指标:内容包括仪表仪态、操作相关评估(患者病情、环境、物品)、操作前准备(操作前护理人员本人、物品、患者的告知)、操作过程中(能体现护士心理素质、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操作后物品的处理、效果评价(其中包括患者的评价)、操作相关理论知识的提问。③考核标准:总分为100分,操作过程60分,仪表、理论提问各占5分,评估、准备、评价各占10分。≥95分为优秀;90~94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不合格者科内延期培训1周。

4)反馈、处理阶段(A)培训效果评价、改进。①分析总结当月培训效果:针对每月操作培训情况,整理操作考试成绩,由护理部召集全院操作小组成员,共同总结分析本月全院在该项目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少数科室存在的个性问题,作为下一轮PDCA循环的动力和依据[6],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出整改的措施。②操作培训满意度调查发放护士调查表,对操作培训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总分100分,≥95分为满意;90~94分为较满意;85~89分为基本满意,≤84分为不满意。实行双向反馈评价,促进教学相长。③培训质量反馈追踪:操作考核成绩纳入全院KPI考核指标。通过我院护士长飞信群、护士长QQ群及时反馈,反馈的强化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7],能促进下月科室护理操作培训质量提升。并与上月操作考核情况做对比,进行效果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从而保证了护理操作的终末质量[8]。

2 结果

2.1 护士操作技术培训效果

培训方法改进前(对照组,2010年)与改进后(实验组,2012年),护理人员参加操作技术考试结果见表1,护理操作技术优秀率由改革前34.6%上升为改革后56.3%,达标率由改革前94.8%上升到97.6%,不合格率由改革前5.2%下降至2.3%(P<0.01)。

表1 培训方法改进前后护士操作技术考核结果比较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总人数/人 513 485

优秀/人(%)

合格/人(%)

不合格/人(%)

289(56.3)212(41.3)12(2.3)168(34.6)292(60.2)25(5.2)

注:uc=3.466,P<0.01。2.2 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满意度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改进前,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满意度92.4%(448/485);采用PDCA循环模式后,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满意度提升到99.4%(510/5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改进前后,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比较见表2,表明采用PDCA循环模式可明显提高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认知度(P<0.01)。

表2 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认知度 培训模式 传统培训模式 总人数/人 485

对工作是否有帮助/人(%)

PDCA循环模式 513 3 讨论

3.1 PDCA循环培训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保障了护理质量

PDCA循环培训模式使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前后对比(见表1):护理操作技术优秀率由34.6%上升为56.3%,达标率由94.8%上升到97.6%,不合格率由5.2%下降至2.3%。差民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看出,在培训护士和培训内容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改进培训模式对提高护士操作技术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3.2 护理操作培训模式的改进,提高了护士对操作培训的满意度

本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改进后PDCA循环培训模式满意度大为提高。护理工作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患者需求的过程,具有服务性,护理技能是否规范熟练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感[9~11]。新培训模式录制了规范操作视频,放置医院局域网中,可随时点播,操作老师手把手带教,院科两级带教员通过培训—考核—再培训—再考核的培训形式,让护士每月操作培训有计划性,操作视频让护士对操作的步骤记忆形象化,能清晰把握操作关键点。手把手带教培训,使受训人员能更明确操作中具体手法和方式。比如:吸痰,操作关键点在于负压吸引器保持负压的正常状态、吸痰插管时保持无菌状态的同时必须是不带负压的,在吸痰管抽出时保持正常的负压状态,动作为手指捻须样左右旋转状,向上提拉。通过PDCA循环培训模式使得操作的关键点和细节的把握更加精准,从而提高了护士对护理操作培训的满意度。

3.3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改进,提高了护士学习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表2可见,2012年底,对护士问卷调查结果,92.8%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方法对护理工作有帮助,92.0%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方法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包括操作水平和教学能力,较传统培训方法提高。

通过院科两级带教员分层培训、考核的方式,提高带教员操作带教水平。90.8%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方法能更好把握操作关键点。所有护士长均认为提高了护士学习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科室人员操作整体水平提高。

3.4 多媒体视频教学,激发护士学习兴趣

由一边讲课一边写板书传统教学方法,改变为以多媒体视频为主要的授课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2]。多媒体视频教学增强了护理操作演示的直观性,将重点容易忽略的部分在视频中展示,规范了护士操作细节。对演示视

对个人是否有提升 能否对操作关键点的把握

273(56.3)207(42.7)231(47.6)476(92.8)472(92.0)466(90.8)频操作的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演示,展现个人良好的职业形象,也增强了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同时护士自制操作视频,能有效调动了护士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具有很好的“同伴示范”作用。

视频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护士可以在医院或家中随时点播观看。将重点、难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强调。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节省30%以上的教学时间[12]。

3.5 考核方式改变,提高了护士技术操作的应变和应急能力

每月单元式考试代替全年集中式统考,不但减轻了护理部工作压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应变和应急能力。传统的培训方式一年集中完成一次操作考试,考核者工作任务重,被考核者压力大。新的考核方法将考核任务分配至每月,大大减轻了护理部工作压力。传统的操作考核,注重操作流程的熟练,技术的完美,而忽视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新型的培训模式中,我们也认为操作步骤是关键,最能反应操作者的技术含量,其权重值定为60%,但同时也更注重根据临床情境做出相应的处理,例如个人仪表、对病情评估、操作前准备、操作后物品的处理及患者的评价等,在考核中权重值高达40%,这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应变和应急能力。

我们把PDCA质量管理模式运用于教学培训,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培训,对一个阶段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移交下一个循环解决,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教学质量[13],充分调动了护士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运用护理操作技能。2012年我院在全市组织的护士操作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同级医院团体第1名的好成绩。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的各项指标均达95%以上,全院形成了良好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华.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67~69.

[2]梁雁芳,冼日凤,朱新青,等.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0(17):4099~4100.

[3]Corbara F,Di C E.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total quality):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and intervention techniques for stepby-step improvement[J].G Ital Cardiol,1996(26):61~72.

[4]宋琳琳,马文将.运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持续改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3):179~181.

[5]朱淑群.低年资护士基础护理操作培训需求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4):1011~1012.

[6]张瑜,蔡坤.PDCA循环在新职工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7):645~646.

[7]黄漫,曾国琼.影响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核效果的因素分析及改革方法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117~118.

[8]向清平,李小峰,谭远谊.护理操作程序归类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5):1193~1194. [9]蒋银芬.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569.

[10]Vogel P,Vassilev G,Kruse B,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part of PDCA cycle to decrease anastomotic failure incolorectal surgery [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1,396(7):1009~1015.

[11]Jin H,Huang H,Dong W,et al.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a PDCA-cyc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ratliver transplantation [J].J Surg Res,2012,176(2):409~422.

[12]姜小鹰.多媒体技术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74~176.

上一篇:餐厅每日安全检查表下一篇:昆山陆家镇小城镇建设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