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2024-07-21

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共11篇)

篇1: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开发区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有效,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开发区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活动。

本规定所称开发区,是指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以下分别简称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新站试验区、合巢经开区)。

第三条 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新站试验区的城市管理机构,在其实施城市管理的区域内,依照《合肥市城市管理条例》的授权履行下列城市管理职权:

(一)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行政许可权;

(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关权力;

(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许可权和前第(二)项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四)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

(五)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六)其他经授权依法行使的城市管理方面的职权。

第四条 授权开发区实施行政执法的,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授权执法的具体事项、授权期限等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未经批准并公告的,不得实施授权执法。

授权执法的具体事项需要调整的,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五条 受权单位应当在授权的范围、期限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执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不得再授权或者委托其他机关、组织、个人实施行政执法。

第六条 下列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委托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新站试验区组织实施:

(一)质量、计量、标准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涉及的行政处罚权;

(二)化妆品、保健品、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类法律法规规章涉及的行政处罚权;

(三)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涉及的行政处罚权;

(四)房屋租赁管理、物业管理、住房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涉及的行政处罚权;

(五)教师资格管理、民办教育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涉及的行政处罚权;

(六)电力设施保护、节约能源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涉及的行政处罚权;

(七)其他依法可以委托的行政处罚权。

下列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委托合巢经开区组织实施:

(一)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所列的行政处罚权;

(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权;

(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涉及的行政处罚权;

(四)其他依法可以委托的行政处罚权。

第七条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依法实施有关行政许可权。

第八条 与开发区共建、合作开发、代管等特殊区域内的行政执法事项,可以由该特殊区域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委托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或者开发区依法成立的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

前款所述区域的行政执法事项存在争议的,争议双方应当协调;协调不成的`,可以申请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协调。

第九条 委托开发区实施行政执法的,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单位的名称、委托执法的具体事项、委托执法期限等进行公告。未经公告的,不得实施委托执法。

委托执法的具体事项需要调整的,按照本规定办理。

第十条 按照本规定实施委托执法的,委托机关应当与受委托单位签订行政执法委托书。

委托书应当包括委托机关和受委托单位的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委托行政执法的范围、权限、依据和期限,委托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应承担的责任等内容。委托机关、受委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在委托书上签字,加盖双方单位印章。委托机关对受委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行政执法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委托书签订前,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审核,签订后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制定行政执法委托书示范文本。

第十一条 受委托单位应当在受委托的范围、权限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执法,不得再委托其他机关、组织或者个人实施。

第十二条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其有关机构应当合理设置行政执法机构、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以及行政执法必需的设备、经费、办公场所等,保障行政执法活动正常开展。

第十三条 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开发区实施派驻执法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其有关机构应当予以配合、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执法工作条件。

第十四条 开发区执法机构应当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裁量权基准、执法过程全记录、法制审核、责任追究等制度。

第十五条 开发区从事行政执法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上岗执法。

第十六条 授权或者委托执法的机关应当加强对开发区行政执法的指导和监督,帮助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有关工作制度,指导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协调解决跨区域行政执法行为,组织行政执法工作考核,开展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能力培训。

第十七条 开发区执法机构应当在每年年初向授权或者委托执法的机关书面报告上一年度执法实施情况。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开发区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研究解决开发区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规范授权、委托行政执法行为,协调执法争议。

第十九条 受权单位违法执法行为造成严重影响或者存在多次违法执法行为的,授权机关可以提请市人民政府撤销授权,收回授予的行政执法权,并向社会公告和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受委托单位违法执法行为造成严重影响或者存在多次违法执法行为的,委托机关可以解除委托,收回委托的行政执法权,并向社会公告和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权限或者法定程序执法的,开发区执法机构应当予以制止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依法暂扣并提请吊销行政执法证件,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一条 受委托单位因执法行为造成损害的,委托机关承担相应责任后,可以向受委托单位或者责任人员追偿,并依法追究或者建议追究受委托单位责任。

受委托单位以自己的名义执法或者超越委托权限、委托范围实施的行政执法,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受委托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4月1日起施行。

篇2: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二)行政执法部门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委托行政执法是否合法;

(三)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的合法性以及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情况;

(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工作情况以及规范性文件实施后的跟踪问效、清理和后评估情况;

(五)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强制、非许可类行政审批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

(六)行政执法人员配备和行政执法经费保障的情况;

(七)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的执行情况以及罚没财物的管理、处置情况;

(八)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情况;

(九)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行政执法争议协调的执行情况;

(十)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案件、媒体报道违法执法事项的处理情况;

(十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行政执法监督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审查、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二)开展依法行政考评和行政执法检查;

(三)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的评议考核;

(四)听取下级人民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报告;

(五)备案审查重大行政处罚、重大行政强制案件;

(六)对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许可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费用等有关内容实施备案;

(七)受理和审理行政复议案件;

(八)实施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

(九)调查处理行政管理相对人投诉、举报的案件;

(十)对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证件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十一)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测试;

(十二)协调处理行政执法争议;

(十三)监督检查行政调解工作;

(十四)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以及监督检查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或者部门法制机构对监督范围内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执法行为,有权作出以下处理:

(一)责令立即纠正或者限期改正;

(二)责令履行法定职责;

(三)确认违法;

(四)通报批评;

(五)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通知持证人员所在单位;

(六)提请发证机关吊销执法证件;

(七)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机关撤销违法执法行为;

(八)建议有行政处分权的机关给予相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九)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篇3: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4月5日开始, 合肥市散办对市区各行政区以及部分市属直管在建工程开展为期两周的砂浆“禁现”执法大检查。检查内容主要为建设工程从图纸设计、审查、招投标到施工、监理、日常监管等各环节把关、使用情况, 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尤其是项目经理、总监) 执行预拌砂浆政策情况、在建工程是否存在现场搅拌砂浆、现场搅拌混凝土、违规使用袋装水泥等几个方面。通过上门宣传政策, 帮助企业分析具体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推动砂浆“禁现”发展。本次检查共抽查在建工程30多个, 涉及建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下达预警通知书30多份, 提出整改意见70余条, 发放宣传材料500多份。通过执法大检查, 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加强了建设施工现场砂浆“禁现”政策的宣传, 提高了建设各方主体对砂浆“禁现”意义的认识, 掌握了我市砂浆“禁现”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 有效制止了违反砂浆“禁现”政策法规的违法违规行为。

篇4: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今年上半年,合肥经开区单月工业产值呈直线上升趋势,上半年累计达到468.7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在中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居首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3亿元,同比增长24.5%,总量位居中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首位。完成内外资总量47.83亿元,同比增长140%;到位外资突破2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21%,增速在中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一。

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合肥经开区对形势的正确把握。早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合肥经开区就明确提出:2009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蕴涵重大机遇的一年,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为中部地区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越”的历史契机。

作为合肥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既有16年发展积蓄的雄厚基础,又有投资环境、体制机制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合肥经开区在2009年掀起了一场保增长的浪潮。

保重点骨干企业,强力支撑经济增长。重点骨干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骨干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举足轻重。合肥经开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分工联系40家规模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定期上门,全天候服务,帮助解决融资、土地、配套等难题,促进企业增产增收增效。对园区内的海尔工业园、日立工业园、联合利华工业园、佳通工业园等重点企业明确提出年度产值目标,跟踪服务落实。

保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加大对杰事杰新材料、合肥锻压等近年新投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强化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瞄准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3~5个产值超30亿元的企业群体,奋力冲击8~10个百亿工业园的既定目标。

保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合肥经开区紧盯在建项目,确保重点项目尽快投产,形成规模。招商引资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重点跟踪推进大工业项目,实施全程特事特办。对已签约的重点项目,由管委会直接调度、跟踪落实,确保无障碍实施。对拟开工的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制”,争取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保现代服务业发展。依托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微电子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信息服务、工业咨询等服务外包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同时,依托现代化新城区建设,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建设明珠广场综合功能配套区和大学城中央商务区,打造合肥西南组团核心商圈。

保優化发展环境。合肥经开区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大了对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做好生态环保的“大文章”,建设“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生态开发区。“从一片荒土到一个新型工业区,我们不仅要收获经济成果,更要收获蓝天白云。”合肥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篇5: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关于印发《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文明创建

实施细则》的通知

区内各相关单位:

为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创建标准,我中心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修订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文明创建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望严格执行,确保我区建设工程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中心

二一年十一月五日

抄送:开发区文明办、开发区建设发展局

合经区建设管理中心印发 共印发300份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文明创建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创建长效机制,依据合经区文明创建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管理规定及省、市相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工程,新建市政工程,扩建、改建的市政工程。凡在经济开发区规划区内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文明创建工作必须遵守本实施细则。

建设工程文明创建除执行本实施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及省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

第二章 一般规定

建设工程文明创建实行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包单位统一实施,未实行总承包的,由建设单位统一协调实施。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单位应将文明创建管理内容纳入监理合同中,委托监理督促施工单位执行文明创建工作。

项目实施前建设单位应将合经区建设工程文明创建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向责任单位明确、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

严禁占道施工,禁止在施工区域外堆放施工物料。渣土外运应严格执行合肥市及开发区的相关规定。

施行雨污分流。建筑污水、泥浆须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严禁自由排放污染道路。驶出工地的机动车辆必须在工地出入口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行驶。

在建成区施工因生产工艺上要求连续作业或特殊需要,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进行施工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向区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并张贴安民告示。中考、高考等特定时期,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禁止施工作业。第九条 加强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及公共设施的保护,减少因施工对市容、环境和绿化造成的污染。施工现场要设专职的清扫保洁人员,定时对易产生粉尘的施工面采取洒水压尘等措施。不得将建筑垃圾凌空抛撒。

第十条 项目建设需要开设临时道口、移除绿化以及临时占用道路或规划批准范围以外场地等,应按规定向相关单位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一条 围挡应连续闭合,无乱涂乱贴现象,在围挡上设臵一定数量的文明创建宣传图片、标语,不得全部用于企业广告宣传。

第十二条 施工现场应设臵文明施工公示标牌,应标明工程名称、工程概况、开竣工日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名称及项目负责人、文明施工措施、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

第十三条 主出入口保持秩序良好,无车辆乱停放,无材料、渣土泼洒,无积水。第十四条 施工现场(含生活区、办公区)有文明创建宣传氛围。建立文明创建责任制度,定期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 安全防护到位,无较大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市政道路工程须在通车前

半个月内)拆除工地围挡、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干净,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临时设施因特殊情况需保留的,应及时到区城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 房屋建筑工程

第十七条 临时道口必须采取混凝土硬化方式,要求与主次干道之间无积水、无高低差、无明显的观感差别等。施工期间应保持平整、坚实,能满足载重车辆通行要求。加强日常养护,若出现破损现象应及时修复。临时道口与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应衔接有致。

第十八条 出入口的大门采用门楼和门扇组成。门楼应由门柱和门楣组成:门柱材质采用砖砌水泥砂浆粉刷或钢质材料焊接外包铁板方式,外刷油漆(涂料),书写施工企业的宣传标语;门楣高度为1.1米,宽度与门柱相同,要求采用钢质材料焊接外包铁皮或灯箱布,有条件的可以推行夜间彩灯亮化装饰。门楣上可书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名称等。门扇采用对开式,宽度为4.5-6米,高度为2米,应采用钢质材 料焊接外包铁皮或使用定型产品,油漆后书写施工企业名称、标识等。大门须保证牢固、安全。大门边侧应设臵门卫值班室。

第十九条 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围挡,沿街(正立面)围墙高度为2.2米,采取砌块、砖等硬制材料砌筑或双层夹芯彩钢板,其它侧面可采用1.8米高的单层彩钢板围挡,不得采用彩条布、竹笆等。围墙顶张挂琉璃瓦,外墙面抹灰刷白,做到整洁、坚固、美观。责任单位对围墙应进行日常维护,不得有破损现象。围挡外侧与道路之间须采用绿化。在大门两侧围挡的醒目位臵上喷绘或张挂“五牌一图”。围墙宣传标语内容要符合安全生产和城市文明创建要求,做到字迹端正大方。

第二十条 建筑工程施工到一层时,必须搭设脚手架且应与施工进度相协调,并高出作业层面1.5米以上。外脚手架材质应为钢管,并统一涂色,立面应张挂绿色新安全网,并按要求设臵踢脚板。安全网应定期冲洗,保持整齐、清洁、牢固,对破损的安全网应及时更换。建筑立面须悬挂一定数量的文明创建宣传条幅。脚手架采取提升或滑模等新工艺施工的,每层临边须用新的安全网、统一涂色的钢管等封闭。

第四章 市政工程

第二十一条 新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设臵大门(大门的设臵要求同房屋建筑工程)。大门两侧围挡须采取砌块、砖等硬制材料砌筑,长度同道路路幅宽,外饰面要求抹灰刷白、喷绘或张挂“五牌一图”。

第二十二条 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应设臵分隔围挡设施。凡施工工期超过30天的必须采取全封闭施工分隔围挡,围挡应采用高度不低于1.8米的彩钢板(彩钢板必须是全新的或经翻修后达到全新效果的);施工工期不超过30天的可设臵半封闭施工分隔围挡,围挡应采用高度不低于1米的护栏。分隔围挡设施应做到连续、稳固、整洁、美观。

第二十三条 施工现场应按现场平面布臵图划分物料堆放区。

第二十四条 过往行人和车辆密集的路桥施工时,要与交警部门协商制定交通示意图,并做好公示与交通疏导,交通疏导距离不得少于50米。因施工造成沿街居民出行不便的,应设臵安全的便道、便桥,施工中产生的沟、井、槽、坑应设臵防护装臵和警示标志及夜间警示灯。如遇恶 劣天气应设专人值班,确保行人及车辆安全。半封闭交通施工的路段,要留有保证通行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现场使用的警示标识标牌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抢修工程须设臵临时警示牌,建立安全围护设施。在施工现场起止点以及对行人、车辆通行有安全影响的位臵必须设臵危险警示灯具。在快车道上施工作业,必须在来车方向提前设臵施工标志牌、交通导向牌、警示灯等,提示和引导车辆有序、安全通行。

第二十六条 夜间施工工地应具备满足施工和出行需要的良好照明。车行道和人行道应按规定设臵警示灯,确保车辆、行人通行安全。

第五章 临时设施

第二十七条 施工现场临时工棚搭设应满足安全、卫生、消防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临时工棚搭设应在规划用地红线内,如需占用红线外土地,应到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办理相关手续。

二、应使用符合规定要求的钢结构、彩钢活动房,确保主体结构安全,禁止用钢管、三合板、竹笆、毛竹等搭设简易工棚。申报市级以上示范工地的,必须使用钢结构、彩钢活动房。临时工棚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层(含三层)。使用砌体类材料搭设的工棚,内外均应采取美化装饰处理。

三、临时工棚搭设完毕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使用单位进行联合检查验收,并形成书面验收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第二十八条 生活区文明创建标准

一、职工生活区基本原则:

1、生活区不得设臵在在建工程建筑内;

2、生活区与周围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米;

3、生活区内应配备给职工集中住宿、食堂、学习、厕所、淋浴房及盥洗处等的 场所,布局要求合理;

4、生活区建筑的材料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不得采用聚苯乙烯复合板材保温材料等可燃材料作为建筑构件;

5、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每层建筑面积大于300平方米或人数大于30人的应设臵两座楼梯,楼梯宜采用室外楼梯,楼梯净宽不应小于1.1米,倾斜度不应大于45度,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米;

6、生活区要建立宿舍、食堂、学习、厕所、淋浴房及盥洗处等场所的管理和治安保卫制度,专人负责。

二、宿舍标准

1、宿舍内应保证有必要的生活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6米,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米,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人均居住面积不得小于4平方米;

2、宿舍必须设臵可开启式窗户,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宿舍内应使用钢制床架,床铺不得超过2层,严禁使用地铺、通铺;

4、宿舍内应设臵生活用品专柜,有条件的宿舍宜设臵生活用品储藏室;

5、宿舍地面应硬化;

6、晾晒衣服、被褥等要求不得沿街,指定场所;

7、宿舍与厨房之间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

8、宿舍区要配备防火器材。

三、食堂标准

1、食堂应设臵在距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20米以外的地方。

2、食堂应设臵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应设不低于0.2m的防鼠挡板。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应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不得小于1.5m,地面应做硬化和 防滑处理。

3、食堂应配备消毒、冷藏和排风设施。

4、食堂必须配备纱门、纱窗、纱罩。

5、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证上岗。

四、厕所标准

1、应设臵通风良好的可冲洗式厕所,厕所应将门窗及照明设施安装齐全。

2、厕所地面、墙裙、蹲坑、小便槽应贴瓷砖,蹲位之间必须设臵隔板,隔板高度不得低于0.9m。

3、厕所应有符合抗渗要求的带盖化粪池,厕所污水应经化粪池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4、男女厕所必须分设。

五、淋浴房及盥洗处标准

1、淋浴房、盥洗处应设臵满足需要的淋浴喷头及节水龙头。

2、淋浴房、盥洗处地面应作防滑处理。

3、淋浴房、盥洗处应定时保证充足的热水供给。

4、淋浴房内应设臵长凳、储衣柜或挂衣架。

5、男女淋浴房必须分设。

六、生活区内应设臵带盖生活垃圾桶和清扫保洁工具,应通过建立、落实文明公约和卫生责任制,保证生活区的清洁卫生。

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或工程造价1000万元以上的施工现场,还应设臵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农民工业余学校,并配备电视机和DVD机以及书刊杂志等学习资料。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建设工程文明创建实行社会监督,对不符合文明施工标准、规范,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

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文明创建的监督检查由合经区建管中心负责,履行执法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一条 建管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巡查和检查工地文明创建实施情况,发现不符合文明创建管理规定的,可视情节轻重,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红黄牌警告、责令停工整顿、公示曝光,并督促其限期完成整改。

第三十二条 建设、监理单位对文明创建工作管理监督整改不力的,将按红黄牌制度给予警示。结合施工单位动态考评制度对施工单位在文明创建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不良信息。情况严重的建管中心将书面上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按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从重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篇6:合肥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

(合政[2008]27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单位:

《合肥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已经2008年3月24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合肥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辖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城中村改造实行市级统筹、区级组织、政策支持、统一规划、项目打捆、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实现村改居、农转非、群众永久安居、培训上岗就业、落实社会保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条 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本辖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财政局、公安局、审计局、环保局、民政局、监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土地储备中心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中村改造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

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规委会审定。

第六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委托各开发区管委会收储;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其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因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应当就近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

第七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国土局、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组织向社会公开推介招商。

第八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在籍农业人口,应当转为非农业人口,村委会改为社居委。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按照《合肥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实行三榜公示,由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规划局、公安局、监察局等部门予以复核确认。

第十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土地依附的集体债务情况由区审计局审计、市审计局复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土地开发成本。

第十一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前期开发费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市建委、审计局等部门核定后支付。较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由市土委会一次性审定,计入土地出让金总额,由开发建设单位支付,各区政府按期组织完成房屋拆迁。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第十二条 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方案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报市土委会批准。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

第十三条 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按照《合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拆迁房屋实行实物安置的,应当就地、就近安置。

第十四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符合《合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常住人口和第四十四条的祖居户,拆迁房屋安置按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实行产权调换,并可按建安成本人均增购建筑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特别困难家庭可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

拆迁安置房的建安成本由市建委会同市规划局、审计局、土地储备中心及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核定。

第十五条 不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的其它人口,在城中村改造范围内自建房屋或购买农宅的,其房屋拆迁不予安置,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户口已迁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在本市无产权住房,家庭人口(二代以内直系亲属)为2人以上,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享受廉租房政策条件的,可在辖区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申请享受廉租房政策;家庭人口(非挂户人口)为1人,符合享受廉租房政策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廉租房政策。

(二)户口已迁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但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享受廉租房政策条件的,以及户口未迁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搬迁。

第十六条 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督促开发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按期开工、竣工、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 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建设规模与标准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建委、审计局、土地储备中心及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核定。

城中村改造除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设施外,还应当按拆迁安置住房面积的4%配置商业用房。配置的商业用房为国有资产,房产证、土地证应登记在所在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行政管理部门名下,房屋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社居委共同管理,经营收入列入同级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净收益主要用于为拆迁安置户提供公共服务。

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建设规费的征收按“大建设”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城中村改造有关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有关部门依纪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7:合肥市国有土地有偿划拨试行规定

2、 用地单位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到市土地局办理土地划拨手续。

3、 用地单位凭市人民政府建设用地批复,办理拆迁事宜。

第五条 国有土地有偿划拨费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市土地局收取,受市财政局检查、监督。

第六条 通过有偿划拨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需转让、出租、抵押的,按《合肥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办法》办理,其缴纳的有偿划拨费可抵消部分出让金(不计息)。

第七条 购买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的单位和个人,应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八条 在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组织内部,需要调配有偿划拨土地使用的,可免缴有偿划拨费。

第九条 通过有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者,因迁移、解散、撤销、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连续二年停止使用土地的,市人民政府有权收回其土地使用权,但对其地上合法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条 农村集体土地,必须由土地管理部门统一征用为国有土地后,方可实行有偿划拨。

第十一条 本试行规定由市土地局负责解释。

篇8: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日

合肥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维修资金)管理,保障物业正常维修和更新、改造,维护维修资金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和《安徽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维修资金交存、管理、使用和监督。

第三条 拥有二个以上房屋所有权人的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应当按本规定建立维修资金。

第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维修资金的管理工作,所属的市、县维修资金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县维管机构)具体实施维修资金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交 存

第五条 商品房首次维修资金由购房人按下列规定交存:

(一)未配电梯的物业按购房款总额的1%交存;配电梯的物业按购房款总额的2%交存。建设单位自用、出租的住宅物业或者与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未配备电梯的,由建设单位按照同期同类商品房价款的1%交存;配备电梯的,由建设单位按照同期同类商品房价款的2%交存。

住宅小区内与住宅楼结构不相连的非住宅物业,按购房款总额或者同期同类商品房价款的1%比例交存。

(二)在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单独确权的车库(位)物业所有人按购置款总额或者同期同类商品房价款的1%交存维修资金。地下车库(位)按购车库(位)款总额的1%交存维修资金。

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经济适用房、集资建房、合作建房、危旧房改造房、解困房、安居房的房屋买受人按照购房款总额的1%交存维修资金。

拆迁实行产权调换的原房屋产权人按照基准房价的1%交存维修资金。

公有住房的买受人按照购房款总额的1%交存维修资金,售房单位按照高层住宅售房款的30%、多层住宅售房款的20%一次性提取并交存维修资金。

第七条 维修资金由权属登记机构代收,存入市、县维修资金专户,并按户开具维修资金专用收据。

第八条 一幢房屋维修资金余额低于首次交存维修资金30%时,该幢房屋业主或者该幢房屋所在区域业主委员会应当提出续交计划,续交标准和方案经专有部分占本幢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业主按拥有房屋建筑面积的比例续交;尚未售出物业,由开发建设单位以基准房价为基数按规定比例续交。

维修资金的具体续交工作由业主委员会或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业主委员会或被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向市、县维管机构提交维修资金续交业主清册,及时到市、县维管机构将续交的维修资金存入市、县维修资金专户,市、县维管机构按户开具维修资金专用收据。1 /

5未成立业主大会的物业管理区域维修资金续交工作由相关业主、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实施。

第九条 在已建立维修资金的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未交存的,由业主大会向其追缴。2000年9月1日前未建立维修资金的物业管理区域是否建立维修资金由业主大会决定。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条 维修资金专户存储,实行二级账户管理。市、县维修资金专户为一级账户,反映市、县维修资金归集、增值、支用和结余等管理情况;在市、县维修资金专户下以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业主大会开设的维修资金账户为二级核算账户,反映其管辖区域内维修资金的核算情况,并在业主大会账户下按一定编码开设业主维修资金核算账户。

业主大会成立前,由市、县维管机构以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设立临时核算账户和业主维修资金核算账户。

业主大会成立后,业主委员会应核实管辖区域内已交存维修资金的业主户数和金额,并向市、县维管机构申请设置维修资金核算账户,市、县维管机构应将其管辖区域内的维修资金明细账目移交业主委员会。

第十一条 设置维修资金账户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到县(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二)物业管理区域界定清楚,且经县(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确认。

第十二条 业主委员会向市、县维管机构申请设置业主大会维修资金账户时,应提交小区业主分户清册、物业服务合同、房屋竣工验收报告、共用设施设备移交的资料等。

市、县维管机构对业主委员会提交的相关材料及业主维修资金交存情况审核无误后办理开户手续,并将其管辖区域内业主维修资金本息纳入业主大会设置的账户管理,其中未交存维修资金的业主应当开设维修资金核算账户。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到市、县维管机构办理维修资金账户变更手续:

(一)物业服务企业发生变更。

(二)物业管理区域发生调整。

办理变更手续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维修资金账户变更表。

(二)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定的物业服务合同。

(三)物业管理区域调整后的业主分户清册。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灭失的,业主应填写维修资金账户注销支取表,到市、县维管机构办理维修资金账户注销及余额支取手续。

办理账户注销手续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销户业主分户清册。

(二)销户业主身份证明。

(三)物业灭失证明。

(四)房地产权证注销证明。

第十五条 业主转让物业时,转让当事人应到市、县维管机构查询维修资金余额,办理维修资金核算账户过户更名手续,维修资金账户结余的资金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

物业未交存维修资金的,转让时所有权人应以基准房价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比例交存,权属登记部门依据交存的维修资金专用收据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本规定实施前应交存维修资金而未交存的,物业所有权人应于2010年12月31日前按照原规定予以补交。

第四章 使 用

第十六条 维修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因自然损坏或不可抗力原因毁损而进行的大中修和更新、改造。

第十七条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

(一)物业共用部位维修工程

1.主体承重结构部位损坏,需要拆换、加固的。

2.户外墙面因损坏需要重新进行防水或者保温层施工的。

3.整幢楼外檐面层脱落达到整幢楼外檐面积30%以上,需要修缮的。

4.整幢楼或者单元共用部位地面面层、门窗及楼梯扶手等因破损需要整体修缮的。

5.经业主大会或者相关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使用维修资金的其他大中修、更新、改造工程。

(二)物业共用设施设备维修、更新、改造工程

1.物业管理区域内路面破损30%以上,需要整体修复的。

2.整幢楼或者单元上下水管道、落水管等老化、损坏,需要更新、改造的。

3.智能化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需要整体更新、改造或者更换、维修主要部件,一次性费用超过原造价20%的。

4.电梯需要整体更新或者更换、维修主要部件,一次性费用超过电梯原造价20%的。

5.二次供水及消防水泵等因损坏,需要更新、改造的。

6.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围墙、大门等因损坏,需要整体修缮、更新的。

7.经业主大会或者相关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使用维修资金的其他大中修、更新、改造工程。

第十八条 下列费用不得从维修资金中列支:

(一)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包括日常绿化养护、水箱清洗等,已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管理区域由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主交存的物业服务费中支出;未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管理区域由相关业主自行承担。

(二)物业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需要维修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三)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由有关单位依法承担。

(四)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属人为损坏的,其维修、更新费用由责任人承担。第十九条 维修资金使用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届满。

(二)维修资金足额交存,维修项目符合维修资金使用范围;或者维修项目符合维修资金使用范围,且有部分业主已交存,部分业主未交存但已就本次维修资金使用分摊标准达成一致且将维修资金应分摊额存入市、县维修资金专户。

(三)维修资金使用方案须经使用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第二十条 维修项目是共用屋面渗漏或者是共用墙体渗漏的,维修资金使用前,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物业维修相关区域公示不得少于7天。

除前款规定以外,维修资金使用方案须经维修资金列支范围专有部分占本幢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第二十一条 达到续交条件没有续交的物业不得使用维修资金。

第二十二条 维修资金按下列规定列支:

(一)一幢物业只有一个单元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从该幢住宅的维修资金中支出。

(二)一幢物业有两个以上单元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从各单元的维修资金中支出。

(三)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按照各幢物业的建筑面积比例从各幢物业的维修资金中支出。

第二十三条 维修资金的分摊,应当遵循业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摊。

屋顶等共用部位为部分业主依据合同约定单独使用的,其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受益业主自行承担。

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业管理区域的共用设施设备发生自然损坏的,其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各物业管理区域的全体业主按照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分摊。

第二十四条 物业维修时未出售的物业,建设单位应按照物业建筑面积分摊维修费用。第二十五条 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范围的鉴定,应当由有关专业部门按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未规定的,业主大会应本着安全、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依法作出决定。

第二十六条 发生下列费用从维修资金中列支:

(一)前期勘察、鉴定等有关费用。

(二)维修工程费用。

(三)工程招标、监理费用。

(四)工程预决算审核费用。

(五)维修和更新、改造工程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七条 维修资金使用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实施物业管理,业主大会未成立的,由物业服务企业或相关业主根据维修项目提出维修资金使用计划和分摊明细,经维修资金列支范围专有部分占相关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公示期满后,持相关预算报告、分摊明细和业主签署的书面意见等报市、县维管机构。

(二)实施物业管理,业主大会已成立的,对全体业主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的,业主委员会应当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业主大会提出下一维修资金使用方案,业主大会对使用方案的审查决定,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对部分业主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的,由业主委员会按照提出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经专有部分占相关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公示期满后,业主委员会或被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持相关预算报告、分摊明细和业主、业主委员会签署的书面意见等报市、县维管机构。

(三)市、县维管机构审核同意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相关业主应按维修项目的预算金额通过招投标或其他方式确定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并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除业主大会决定不公开招标外,预算5万元以上的工程应委托合肥招标投标中心组织公开招标;预算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工程可以由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相关业主指定专业单位组织施工,并签订维修合同,明确合同价款、工程质量、进度(工期)、保修期、支付方式、质量保证金等内容。

(四)维修合同签订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相关业主应向市、县维管机构提交维修合同及维修资金拨付申请书,市、县维管机构审核同意后,按工程进度预拨所需资金的70%,首次拨付额不得超过所需资金的30%。

(五)工程竣工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相关业主应当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代表以及相关其他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向市、县维管机构提交维修资金拨付申请书、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工程决算书、相关结算票据、分摊明细和业主、业主委员会签章验收审核意见等,经市、县维管机构审核同意后拨付所需资金的剩余部分。

(六)未实施物业管理,业主大会未成立的物业,由物业所在区域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按本条第(一)、(三)、(四)、(五)项的规定组织相关业主实施。

第二十八条 维修资金实际发生额低于预拨款的,结余部分应及时交入市、县维修资金专户。

第二十九条 维修资金工程决算金额超出预算金额20%或超出部分在1万元以上的,超出部分需按第二十七条维修资金使用程序重新申报。

第三十条 发生危及物业安全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的,由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经市、县维管机构审核后,预先从维修资金中拨付,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程序补办有关手续。

第五章 监 管

第三十一条 市、县维管机构应当建立维修资金记录和查询系统,记载维修资金交存、使用和管理等情况,向业主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第三十二条 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每半年向业主公示维修资金收取、使用、管理等情况,接受业主的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物业共用部位是指房屋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

本规定所称物业共用设施设备是指物业管理区域内建设费用已分摊进入房屋销售价格的共用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照明、锅炉、消防、绿地、道路、路灯、渠、池、湖、井、露天广场、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器械与场所及其使用的房屋等。

篇9:合肥市工业用地租让结合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合肥市加强土地管理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意见》(合政〔〕31号)精神,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工业用地租让结合包括两种形式,即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局根据项目所在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建议的初步土地供应方式,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召集市发改、经信、规划、环保、国税、地税、招商等部门,并联审核拟定土地供应方案(包括土地供应方式、供应年限、土地出让金总额等),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审定。

第四条土地租赁和出让合同中应明确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开竣工时间、投资、产值、税收、就业、节能、环保等经济、社会、环境约束性指标。

第五条土地租赁(或首期出让年限)期满后,项目所在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牵头,会同市国土、发改、经信、建设、人社、规划、环保、招商、国税、地税等部门,对照土地租赁或出让合同各项条款,评估项目用地综合效益(重点评估建设、投资等状况),并将评估结果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作为决定后续土地出让的依据。

第二章先租后让

第六条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是指竞买人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工业用地使用权后,采取先租赁后出让方式投资开发利用土地。即先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确定租赁期(一般租赁期为3年)。租赁期满后,项目所在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牵头进行用地综合效益评估。通过评估的,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未通过评估的,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合同约定依法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七条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的,租赁期内,年租金标准按当年(即租金收取年)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5%收取。租赁期满并通过评估的,办理出让手续,剩余出让金为该宗地全部出让金扣除租赁期租金,出让年限为该宗地供应年限扣除租赁期后的剩余年限。

第三章弹性出让

第八条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是指根据工业项目产业类型和生命周期弹性确定土地出让年限,分别为“6+14”年、“6+24”年、“6+34”年和“6+44”年等分阶段、多种年限的弹性年期。

第九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业项目,可采取弹性出让方式供应土地:

(一)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任一指标高于合肥市标准50%的工业项目;

(二)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

(三)符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及市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的其他产业。

第十条竞买人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首期出让年期为6年,出让金为:6年÷该宗地供应年限×土地出让金总额。6年期满后由项目所在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牵头进行用地综合效益评估。

第十一条通过评估的.,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剩余年期(14、24、34、44年)续出让手续,剩余土地出让金为该宗地出让金总额扣除6年出让金后的余额。首期出让年限届满后,若受让人未提出续期申请,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合同约定依法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二条未通过评估的,项目所在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国土资源局共同责令用地单位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不得超过2年,整改期间用地单位可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租赁合同。

整改期限届满,通过评估的,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剩余年期(12、22、32、42年)续出让手续;整改期限届满,仍未通过评估的,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合同约定依法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追究用地单位的违约责任。

第十三条对市重点产业项目,经项目所在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市国土、发改、经信、规划、环保、国税、地税等部门联合审核并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土地使用年限可一次性出让30-50年。

第四章附则

第十四条在土地出让期间,因企业自身或市场等原因致使运营困难的,受让人可申请解除土地出让合同。经出让人同意,按照约定终止合同,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按照约定退还剩余年期土地出让价款;对地上建筑物的处置,可事先约定采取评估补偿、无偿收回、由受让人恢复原状等方式,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予以注明。

第十五条在土地出让期间,因企业自身或市场等原因致使运营困难,而受让人未申请解除土地出让合同的,市国土资源局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篇10: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一、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产生矛盾纠纷应向哪个部门反映?

《规定》第四条明确: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区域内业主大会成立和业主委员会换届工作,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关系,调解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物业管理纠纷;其中,涉及重大纠纷的,由市、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调解。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定期处理物业管理问题工作机制;涉及十名以上业主联名要求协调解决物业管理有关问题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处理。

二、符合召开首次业主大会的,应该由谁向哪个部门提出申请?

《规定》第九条明确:物业管理区域符合召开首次业主大会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当在三十日内书面告知物业所在地的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符合成立业主大会条件的,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筹备业主大会书面申请后四十五日内,负责组织、指导成立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

三、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组长应该由谁担任,筹备组中的业主代表怎么产生?

《规定》第十条第一款明确: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组长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定人员担任;筹备组中业主代表的产生,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业主推荐。

四、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未进行换届选举如何处理?

《规定》第十九条明确: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六十日前,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进行业主委员会的换届选举。

业主委员会在规定时间内未能组织换届选举的,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该业主委员会限期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逾期仍未能组织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业主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进行换届。

原业主委员会委员怠于组织或者阻挠换届选举的,不再列入新一届委员候选人名单。

五、业主委员会不履行召开定期业主大会或临时会议的职责时应该怎么办?

《规定》第二十条明确:业主委员会未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定期会议,或者发生应当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的情况,业主委员会不履行组织召开会议职责的,物业所在地的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业主委员会限期召开;逾期仍不召开的,可以由物业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组织召开。

六、物业服务合同履约期间一方想解除合同怎么办?

《规定》第二十九条明确:提前解除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提出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当于拟解除合同九十日前书面告知合同另一方,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另行选聘不低于原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和收费标准按照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标准执行。

建设单位应当在新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确定后十日内将更换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情况书面函告物业买受人,同时书面告知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规定》三十七条明确:提前解除物业服务合同的,提出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当于拟解除合同九十日前书面告知合同另一方,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并书面告知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七、物业服务合同期满,双方不再续约或双方约定提前解除合同的怎么办? 《规定》第三十八条明确:因物业服务合同期满双方当事人不再续约,或者经双方约定提前解除合同,在合同到期或者约定解除合同期限到期三十日前,业主大会仍未选聘到新物业服务企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做好物业服务交接工作:

(一)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两日内书面告知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服务企业书面告知后五日内,应当会同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就新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等问题听取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及物业服务企业的意见,并就继续管理服务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协助业主大会选聘新物业服务企业,指导业主委员会与新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协助做好选聘工作。

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物业服务时,业主大会仍未能选聘到新物业服务企业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应急物业服务企业名单中指定资质条件相符、信用记录和业绩较好的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做好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安全保卫和绿化维护等基本服务工作,并继续督促或者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八、物业服务合同期满,业主大会未作出选聘或续聘决定的如何处理?

《规定》第三十九条明确: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业主大会没有作出选聘或者续聘决定,原物业服务企业自愿按照原合同约定继续提供服务的,物业服务合同自动延续至业主大会作出选聘或续聘决定为止。

九、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所得收益归谁所有,应该由谁管理?

《规定》第二十三条明确: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性活动的,应当在征得相关业主、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的书面同意后,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业主所得收益百分之三十用于补贴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百分之七十纳入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

业主委员会应当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各项收支账目并接受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监督;经业主大会决定,可以委托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代为管理。

十、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库、车位是否可以只售不租,是否可以出租给非业主?

《规定》第四十一条明确:物业管理区域内机动车库、车位应优先满足本区域业主、物业使用人停车需要,不得出售给业主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业主、物业使用人要求承租的,建设单位不得以只售不租为由拒绝。

在满足本区域业主需要后,可以将车库、车位出租给本区域业主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租赁方案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不少于七日,租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规定》第五十一条明确: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业主、物业使用人要求承租车库,建设单位以只售不租为由拒绝的,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的罚款。

十一、物业管理区域停车位不足使用时,如何施划停车位?

《规定》第四十二条明确:物业管理区域内已规划建设的停车场或者停车位能够满足业主停车需求的,不得施划新的停车位。

物业管理区域停车场停车位不足时,需要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停放机动车辆的,应当确保消防通道和道路畅通。物业管理区域已经成立业主大会的,停车位施划方案以及相关收费管理事项由业主大会决定,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实施;尚未成立业主大会已经实行物业管理的,由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依据临时管理规约征求业主意见后组织实施;未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征求业主意见后施划。

施划停车位涉及改变公共场地的性质或者用途需要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规划、消防、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物业管理区域停车位施划的指导。

十二、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时如何处理?

《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及相关规定提供物业服务。未按约定或者规定提供物业服务的,业主有权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并可以向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投诉;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十三、业主转让或者出租物业时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规定》第四十六条明确:业主转让或者出租物业时,应当将管理规约有关费用交纳情况等事项告知受让人或者承租人,并自买卖合同或者租赁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买卖或者出租情况告知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

十四、业主欠缴物业服务费应当如何处理?

《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明确:业主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物业服务费用。未按时足额缴纳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将未缴费业主名单予以公示。

《规定》四十六条第二款明确:业主转让物业时,应当按规定结清物业服务费用,权属登记部门应当查验业主物业服务费用缴纳情况。

十五、物业管理区域内机动车停放应该如何管理?

《规定》第四十三条明确:物业管理区域内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在机动车库、车位按照道路顺行方向或者指定方向有序停放车辆。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来访车辆的管理和引导。

《规定》第五十四条明确: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未按照规定停放机动车辆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予以劝阻;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不听劝阻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予以摄录并邀请业主委员会委员或者两名以上业主代表到场,报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涉及占用消防通道或者损坏城市绿化及设施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城市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十六、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如何加强装饰装修的管理?

《规定》第四十五条明确: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在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应当持有关资料向物业服务企业办理登记手续;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告知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装饰装修允许施工的时间、废弃物的清运和处置措施及方法、住宅外立面设施及防盗设施的安全安装规定等注意事项。

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拒不办理登记或者擅自拆改房屋承重结构、改变住宅使用性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予以制止,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有权按照管理规约或者临时管理规约的规定,禁止装饰装修施工人员进入物业管理区域。

十七、开发企业销售物业时可不可以承诺减免物业服务费用?

篇11:合肥市开发区行政执法规定

【发布文号】合肥市人民政府令2014年第173号 【发布日期】2014-01-30 【生效日期】2014-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合肥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规定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73号

《合肥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规定》已经2014年1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张庆军

2014年1月30日

合肥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消防、集会游行示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前款所称大型群众性活动(以下简称大型活动),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下列活动:

(一)体育比赛活动;

(二)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

(三)展览、展销等活动;

(四)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

(五)人才招聘会、现场开奖的彩票销售等活动;

(六)其他影响公共安全的大型活动。

影剧院、公园景区、宾馆酒店、会议中心、娱乐场所、商贸场所、各类院校等在其日常业务范围内举办的营业性演出、参观游览、会议论坛、文化娱乐、商品促销、招生招考咨询等活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安全管理。第三条 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承办者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大型活动安全工作,建立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协调、解决大型活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公安机关负责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监、质监、建设、卫生、食药监、交通、文化、体育、城管等部门和政府应急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和本级政府确定的职责,对大型活动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安全责任

第六条 大型活动的承办者对其承办的活动安全负责,其主要负责人是活动安全责任人。主办者、场所管理者及其他参与大型活动的单位依据有关规定履行安全职责。

主办者是指大型活动的发起人。

承办者是指具体组织举办大型活动的单位或者组织,其主要负责人是指承办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

场所管理者是指将其所有或者实际占有、使用、管理的场所,以租用、借用等形式提供给承办者举办大型活动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

第七条 大型活动承办者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职责:

(一)对大型活动进行安全风险预测,其中足球赛、焰火晚会、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2万人以上的文艺演出活动,应当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二)制定大型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三)建立并落实大型活动安全责任制度,确定安全责任人,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安全措施;

(四)配备取得大型活动安全服务资格的专业保安人员和其他安全工作人员;

(五)制定、落实大型活动安全工作经费预算,为大型活动的安全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设施、设备、场地;

(六)组织实施大型活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安全检查,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七)对参加大型活动的人员进行安全宣传,及时劝阻和制止妨碍大型活动秩序的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违法犯罪行为;

(八)保障临时搭建设施安全,配备充足的消防设备和器材;

(九)通过新闻媒体、现场广播、票证背书等形式,向参加活动人员宣传告知交通管制、现场秩序、票证管理、安全检查等方面的要求;

(十)接受公安机关以及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十一)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的人员、物品和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对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应当拒绝进入;

(十二)按照公安机关核准的人员安全容量、划定的区域控制人数、发售票证。

第八条 主办者委托其他单位承办大型活动的,应当选择有资质、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承办者。

主办者应当支持、督促承办者落实安全职责和安全措施,不得向承办者提出可能危及大型活动安全的要求。

第九条 大型活动场所管理者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职责:

(一)向承办者提供大型活动场地平面图、人员安全容量、安全通道、出入口以及供电系统、特种设备年检报告等资料;

(二)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器材,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活动场所、设施符合建筑、消防、卫生等安全标准;

(三)设立安全缓冲通道、区域,设置引导指示标识,配备安全检查、入场人员计数设备;

(四)确保视频监控设备完好有效,视频监控覆盖主要进出口及活动区域,视频监控录像资料保存30日以上;

(五)提供停车场地,负责停车场地安全管理和秩序引导,并配合有关部门维护交通秩序;

(六)保障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重点部位安全和重要设施正常运转;

(七)不得将场所提供给未取得安全许可的承办者举办大型活动。

第十条 大型活动现场安全工作人员应当熟知安全工作方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本岗位应急救援措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位置。

第十一条 大型活动参与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服从现场安全工作人员的管理、指挥和疏导,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拒绝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活动现场;

(二)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

(三)在活动现场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投掷杂物,围攻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其他人员。

第十二条 承担安全保卫工作的保安服务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履行安全保卫工作职责;其现场管理人员应当经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 承担大型活动入场安全检查工作的单位应当按照与承办者签订的安全检查服务协议以及公安机关的要求,制定安全检查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专业的安全检查人员和安全有效的安全检查仪器、设备,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检查。

安全检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检查方案,发现可疑物品、禁止携带的物品和违法犯罪行为的,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按照方案要求先期处置。

第十四条 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应当根据大型活动安全标准和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包括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安全风险程度、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等内容。

第十五条 票务公司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核准的人员安全容量、划定的区域出票,对检票人员进行培训,接受公安机关对出票情况的监管。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二)受理、审核承办者提交的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申请材料,实施安全许可;

(三)制定安全监督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对安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进行指导;

(五)建立大型活动不良安全信息记录制度;

(六)组织治安、消防等部门对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七)指导、监督和检查安全工作的落实;

(八)对大型活动票证实施监管;

(九)维护活动现场及周边的治安、交通秩序;

(十)依法及时处置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紧急情况和其他突发事件;

(十一)依法查处大型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大型活动监督管理职责,并做好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安监部门负责大型活动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监督承办者对临建设施组织验收,参与活动期间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质监部门负责大型活动现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

建设部门负责大型活动临建设施设计方案及专家评审工作的监督检查以及搭建、拆除的安全监管。

卫生部门负责大型活动生活饮用水及相关场所公共卫生的监督,做好传染病防控等监测控制工作,提供医疗急救保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组织医疗救治。

食药监部门负责大型活动餐饮服务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督、监测,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采取应对措施。

交通部门负责大型活动公共交通服务保障工作。

文化部门负责文艺演出活动的组织者资格和节目内容的审查。

体育部门负责体育赛事活动的审批或者备案。

城管部门负责大型活动现场周边公共区域内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监管。

政府应急机构根据政府指令或者大型活动承办者等申请,协调应急保障工作。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大型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办者应当在活动举办日的20日前向市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

(一)举办场所跨县(市)、区的;

(二)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大型活动,承办者应当在活动举办日的20日前向活动举办地的县(市)、区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

对属于市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的大型活动,市公安机关认为由县(市)、区公安机关实施安全管理更合适的,可以委托县(市)、区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

第十九条 大型活动预计参加人数,是指组织、协调、保障、直接参与活动的相关人员数量与预计发售票证或者组织观众数量之和。

展览、展销等具有人员流动性的大型活动,预计参加人数是指同时在活动现场的人员最大数量。

第二十条 承办者申请大型活动安全许可时,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申请表;

(二)承办者合法成立的证明及安全责任人身份证明;

(三)大型活动方案及其说明;

(四)2个以上承办者共同承办大型活动的,提交联合承办协议,协议应当明确各自安全责任和主要安全责任人;

(五)大型活动安全工作方案;

(六)场所管理者同意提供活动场所的证明材料;

(七)活动场所消防验收意见书;

(八)按照规定应当经有关部门事先批准的,提交批准文件;

(九)其他与大型活动安全工作相关的材料。

第二十一条 大型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及组织方式;

(二)安全风险预测或者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现场平面图;

(三)安全工作负责人、联系人,安全工作人员的数量、岗位设置、任务分配和识别标识及与保安服务公司签订的安保服务协议;

(四)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措施;

(五)临建设施设计方案的评审意见及施工单位营业执照副本、资质证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六)活动场所可容纳的人员数量及活动预计参加人数;

(七)治安缓冲区域的设定及其标识;

(八)票证管理方案,包括票证种类、样式、总数、发售计划、防伪说明、查验措施及票务公司基本情况等;

(九)安全检查设备配备情况,对入场人员、物品、车辆的安全检查措施;

(十)预计参加活动的车辆数量,停车场地的设置、位置、容量及停放、管理、疏导措施;

(十一)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导措施;

(十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依法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公安机关应当当场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公安机关对受理的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进行审查,对活动场所进行查验,对符合安全条件的,作出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作出许可决定后,应当及时将大型活动相关信息通报政府有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不予安全许可:

(一)承办者不具有合法身份的;

(二)活动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规定,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

(三)场所、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四)安全责任不明确、措施无效的。

第二十四条 对经安全许可的大型活动,承办者不得擅自变更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或者扩大大型活动的举办规模。

大型活动举办时间需要变更的,承办者应当在原定举办时间5个工作日前向作出安全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提出变更申请,公安机关同意变更的及时办理变更手续;举办地点、内容变更或者规模扩大的,承办者应当依据本规定重新申请安全许可。

大型活动取消的,承办者应当在原定举办时间5个工作日前书面告知作出安全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并交回大型活动安全许可证件。

承办者变更、取消大型活动,应当及时告知活动参加人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消除社会不良影响。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作出安全许可决定后,应当会同安监、质监、建设等部门对活动场所、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记录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并由检查人和被检查人签字归档。

检查人员发现大型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改正,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立即停止举办大型活动:

(一)现场发现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内容的;

(二)逾期未改正或者无法整改安全隐患的;

(三)发售的票证或者参加人员超过核准安全容量的;

(四)现场出现重大安全隐患,不立即停止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

(五)现场治安、交通秩序混乱,严重影响活动正常进行的;

(六)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承办者擅自变更活动的时间、地点、规模、内容的;

(七)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其他紧急情况。

第二十七条 取得公安机关安全许可前,承办者不得发售票证。取得公安机关安全许可后,承办者不得擅自更改票证信息,不得擅自改变各区域票证数量。

第二十八条 承办者搭建舞台等临建设施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并在活动举办日的20日前组织由安监和建设部门认可的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施工,并将临建设施设计方案报安监和建设部门备案。

临建设施搭建完成后,承办者应当组织专家、施工单位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安监部门会同建设等部门对验收工作进行监督,并签署监督意见。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临建设施验收工作应当在活动举办日的1日前完成。

第二十九条 承办者、场所管理者等大型活动参与者违反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本规定,受到处罚的,由公安机关计入不良安全信息记录。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承办者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第十一项规定,未履行相关安全职责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未按照要求整改的,由公安机关处1万以上3万以下罚款。

承办者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承办者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或者临建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由安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未按照要求整改的,由安监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场所管理者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七项规定,未履行相关安全职责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未按照要求整改的,由公安机关处1万以上3万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保安服务公司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未履行相关安全职责的,由公安机关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保安服务公司未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存在安全隐患,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未按照要求整改的,2年内不得参与大型活动安全工作。

第三十三条 承担安全检查工作的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未履行相关安全职责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处1万元以上3元万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直接举办的大型活动,依法不实行安全许可制度,但应当明确具体承办者,依照本规定落实相应的安全职责。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平面设计课程教案下一篇:医院医保办总结 (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