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练习

2024-08-05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练习(共4篇)

篇1: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练习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一,填空题

1、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2、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评估的原则。

3、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 小时内完成。

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

5、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治疗方法包括: 治疗、治疗和 治疗。

6、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

7、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

8、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 mg/d,对乙酰氨基酚 mg/d,塞来昔布 mg/d。

9、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 mg/d,超大剂量标准是 mg/d。

10、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片滴定的初始剂量为 毫克/次。

11、某癌痛患者经疼痛评估,NRS评分为7分,需剂量滴定,予口服即释吗啡片10mg,60分钟再次NRS评分为7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 mg,若再次NRS评分为4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 mg,若再次NRS评分为2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 mg。二,选择题

1、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

A肿瘤相关性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因素性疼痛;

B肿瘤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相关性疼痛; C肿瘤相关性疼痛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2,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A伤害感受性疼痛及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B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非神经病理性疼痛 C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3,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那些方法。()

A数字分级法(NRS)和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 B数字分级法(NRS)和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C以上三种方法均可

4,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时,疼痛程度为中度疼痛时对应的数字应该是()

A:3---5分 B:4---6分 C:5---7分 D:6---8分 5阿片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A:便秘、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B:便秘、恶心、呕吐和过度镇静。

C:便秘、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6有关杜冷丁不正确的描述()A:杜冷丁又称哌替啶。B:代谢产物为去甲哌替啶。

C:去甲哌替啶的半衰期为13-14小时。D:止痛强度为吗啡的10倍。E: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7疼痛评估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医护人员应相信病人的主诉。

B:病人陈诉、医生引导、家属帮助三者结合。C:查体要注意神经、肌肉体征。D:患者精神状态不在癌痛评估的范畴。E:评估包括促发因素、疼痛强度、持续时间、部位、缓解和加重因素等。8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对疼痛的评估(性质和程度)应以病人描述为主。B:对疼痛的评估(性质和程度)应由医生根据临床判断。C:癌症病人合并的抑郁情绪不会加重疼痛。D:尽管癌痛的原因有多种,但在癌痛病人仅具备一种疼痛原因。

9癌痛病人使用麻醉药物控、缓释制剂时,每次门诊处方量不得超过的常用量为()A:10天。B:5天。C:7天。D:15天。

10三阶梯止痛治疗中第一阶梯用药特点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主要为非甾体类镇痛药。B:对中度疼痛亦可能有效。C:具有封顶效应(天花板效应),不能无限增加剂量。D:治疗中,一种非甾体类镇痛药无效应更换另一种非甾体类镇痛药。

11通过非药物治疗能使疼痛缓解,其方法包括()A:按摩、冷热敷。B:沐浴、体位指导。C:分散注意力和放松训练。D:针灸或指压按摩。E:以上均可以。12口服吗啡与非胃肠道给药的等效剂量比是:()A:1:2。B:1:3。C:1:5。D:1:10。

13某癌痛患者经剂量滴定,前24小时即释吗啡用量为皮下注射共40mg,转换成羟考酮控释片应为()

A:30-50mg/d。B:60-80mg/d。C:90-100mg/d。D:110-120mg/d。14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爆发性疼痛时,可加大缓释吗啡剂量处理。

B:如果缓释吗啡未能完全控制疼痛,可以增加给药频率。C:吗啡镇痛剂量受药典“极量”的限制。D:吗啡在癌痛治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是便秘。

三、是非题(将正确的√,错误的×)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3,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和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等。()

4,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

5,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mg/d,对乙酰氨基酚2000mg/d,塞来昔布400mg/d。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

6,阿片类药物是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

7,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8,预防和处理阿片类止痛药不良反应是止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9,疼痛滴定的目的是确定药物达到治疗窗的负荷和维持剂量,避免过高药物浓度的副作用和过低浓度的无作用。()

10,在预防性处理阿片类药物副反应便秘时,当阿片类药物剂量增加时,不用增加缓泻剂的剂量。()

11,阿片耐受患者是指未长期接受阿片类镇痛药物作为每日基础用药的患者。()12,有关阿片类药物剂量换算,芬太尼透皮贴剂μg/h,q12h剂量=1/2×口服吗啡mg/d剂量。()13,阿片类药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当肾功能不全时不用考虑减量。()14,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是阿片类药物。()15,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过程中便秘副作用会持续存在。()

16,不同种类吗啡类缓控释制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联合用药能提高止痛疗效。()答案

填空题:1,25%;60%-80%;1/3。2,常规、量化、全面、动态。3,8 4,口服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5,病因、药物止痛、非药物 6,10%-20% 7,剂量滴定 8,2400、2000、400 9,300-599、>600 10,5-15 11,15-20、10、0 选择题:1,A;2,C;3,C;4,C;5,B;6,D;7,D;8,A;9,D;10,B;11,E;12,B;13,B;14,D;

是非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篇2: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摘录)

为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 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 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 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为便于基层读者掌握“癌痛治疗”方法, 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治疗原则

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 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 预防和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 降低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 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癌痛的主要病因是癌症本身、并发症等。针对癌症患者给予抗癌治疗, 如手术、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

二、药物止痛治疗

1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1.1口服给药

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患者可用其他给药途径, 如吗啡皮下注射、患者自控镇痛, 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1.2按阶梯用药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 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1) 轻度疼痛: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2) 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 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3) 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 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 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 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1.3按时用药

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 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 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 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 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1.4个体化给药

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 由于个体差异, 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 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 使用足够剂量药物, 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 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 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1.5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 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 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 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药物选择与使用方法

应当根据癌症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正在接受的治疗、伴随疾病等情况, 合理选择止痛药物和辅助药物, 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给药频率, 防治不良反应, 以期获得最佳止痛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它是癌痛治疗的基本药物, 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相似的作用机制, 具有止痛和抗炎作用, 常用于缓解轻度疼痛, 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常用于癌痛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与用药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间相关。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mg/d, 对乙酰氨基酚2000mg/d, 塞来昔布400mg/d。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 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 但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因此, 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或日用剂量已达到限制性用量时, 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止痛药;如为联合用药, 则只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

2.2阿片类药物

它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 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 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对于慢性癌痛治疗, 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 首选口服给药途径, 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 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 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2.2.1初始剂量滴定

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需要逐渐调整剂量, 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 称为剂量滴定。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 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 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 每4小时1次;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 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 (见表1) , 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第一天治疗结束后, 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第二天治疗时, 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 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依法逐日调整剂量, 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 疼痛强度<4, 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 并重新评价病情。

对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 推荐初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 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 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 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患者, 根据疼痛强度按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 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 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 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2.2.2维持用药

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 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 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 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 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10%~20%。每日短效阿片解救用药次数大于3次时, 应当考虑将前24小时解救用药换算成长效阿片类药按时给药。

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 可参照换算系数表 (见表2) 。换用另一种阿片类药时, 仍然需要仔细观察病情, 并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

如需减少或停用阿片类药物, 则采用逐渐减量法, 即先减量30%, 两天后再减少25%, 直到每天剂量相当于30mg口服吗啡的药量, 继续服用两天后即可停药。

2.2.3不良反应防治

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呼吸抑制等。除便秘外,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止痛药不良反应作为止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 大多出现在既往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患者的用药最初几天。初用阿片类药物的数天内, 可考虑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等止吐药预防恶心、呕吐, 如无恶心症状, 则可停用止吐药。便秘症状通常会持续发生于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全过程, 多数患者需要使用缓泻剂防治便秘。出现过度镇静、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 需要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用药过程中, 应当注意肾功能不全、高血钙症、代谢异常、合用精神类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2.3辅助用药

辅助镇痛药物包括:抗惊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皮质激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 拮抗剂和局部麻醉药。辅助药物能够增强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 或产生直接镇痛作用。辅助镇痛药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内脏痛。辅助用药的种类选择及剂量调整, 需要个体化对待。常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药物主要有:

2.3.1抗惊厥类药物

用于神经损伤所致的撕裂痛、放电样疼痛及烧灼痛, 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加巴喷丁100~300mg口服, 每日1次, 逐步增量至300~600mg, 每日3次, 最大剂量为3600mg/d;普瑞巴林75~150mg, 每日2~3次, 最大剂量6 0 0 m g/d。

2.3.2三环类抗抑郁药

用于中枢性或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麻木样痛、灼痛, 该类药物也可以改善心情和睡眠, 如阿米替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阿米替林12.5~25.0mg口服, 每晚1次, 逐步增至最佳治疗剂量。

药物止痛治疗期间, 应当在病历中记录疼痛评分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确保患者癌痛安全、有效、持续缓解。

三、非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介入治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适当应用非药物疗法, 可作为药物止痛治疗的有益补充, 与止痛药物治疗联用, 可增加止痛治疗的效果。

篇3:规范化除痛:让癌症患者远离疼痛

在我国,每天约有上百万肿瘤患者遭受癌痛折磨,其中30%至45%为严重疼痛。疼痛不仅使患者本人遭受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而且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精神负担。但是,由于社会上普遍认为“得了肿瘤哪有不疼的,尤其晚期患者,疼痛不可避免”,“癌痛治疗也就是吃吃药,打打针,对付对付,没什么好办法”等错误认识,加之中国人对吗啡的”成瘾恐惧”和”忍痛文化”,使得不少患者宁可在痛苦中挣扎,也不愿意接受止痛治疗,以至于我国约70%的癌痛患者并未接受规范化除痛治疗,在“对付式治疗”或干脆不治疗中默默忍受着癌症带来的剧痛。

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

尽管疼痛是癌症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伴随症状,但是肿瘤专科医师很早就意识到治疗癌痛的重要性。早在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癌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案:轻度癌痛主要应用非甾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中度癌痛主要应用弱阿片类药物,例如可待因、奇曼丁等,此时可将第一二阶梯药物联合使用,药量可以减少,重度癌痛需要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癌痛“三阶梯”的治疗原则即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用药和注意治疗副作用。目前,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已经使85%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75%以上晚期患者的疼痛得以解除。

吗啡并非“洪水猛兽”

在我国,“吗啡”这两个字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毒品,会让人上瘾。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一种观点,医疗用吗啡的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疼痛治疗水平的客观指标,此类药物医疗使用量越高,说明一个国家对疼痛治疗越重视,对生命质量越关注。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使用吗啡解决的不仅仅是“疼痛”问题,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提高食欲、降低忧郁和焦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再辅助以相关的积极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至于成瘾,是指大剂量药物注射后血液内药物浓度突增带来的“欣快感”,而现在使用的吗啡都是控释、缓释型口服药,正确按时服用,不会成瘾。

多管齐下止癌痛

当然,除了药物以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手段可以解决癌痛,如放射疗法、神经毁损疗法、周围神经毁损性阻滞、蛛网膜下腔神经毁损性阻滞,硬膜外腔神经毁损性阻滞、腹腔神经丛乙醇阻滞等。具体采取哪种止痛方式,需有专业的肿瘤专科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应该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治疗也非常重要。因为严重的疼痛不仅会造成癌症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也会给患者的情绪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肿瘤病人的精神症状,主要为焦虑或抑郁,应首先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采用相应的药物给予对症处理,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治疗,调动和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心理治疗,均有助于疼痛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篇4:规范化管理对癌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癌症疼痛

癌症疼痛 (癌痛) 常为慢性疼痛, 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疼痛并非只发生于晚期癌症患者, 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 在新近诊断的癌症患者中, 约25%~3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70%~80%晚期癌症患者有疼痛发作, 约30%的患者临终前的严重疼痛未得到有效缓解。疼痛是焦虑, 抑郁, 无助, 失去自尊, 内疚, 愤怒的主要原因, 最令肿瘤患者和家属恐惧。癌症疼痛的治疗需医师、护士、患者、家属及社会的共同关心, 其中以护士为主体的规范化管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我科从2013年3月建立无痛病房以来, 实施规范化的癌痛管理, 减轻了患者的癌痛程度,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癌痛患者120例, 其中男70例, 女50例;年龄34~83岁, 中位年龄56岁;肺癌40例, 胃癌26例, 肝癌20例, 结直肠癌16例, 乳癌14例, 卵巢癌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癌痛护理;干预组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实施癌痛管理。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评估及记录

1.2.1 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的金标准是患者的主诉, 评估工具主要采用数字评定量表 (NRS) 和面部表情疼痛量 (FPS) , 并制成简易疼痛评估尺, 每名护士随身携带方便使用。NRS从0~10共11个点, 疼痛评估时请患者圈出一个号码, 以表示自己目前的疼痛程度, 0分表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9分为重度疼痛, 10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FPS用于老人、小儿、文化程度低、急性疼痛、认知功能障碍及表达能力丧失者。从微笑、悲伤到痛苦地哭泣的图画用6种面部表情表达疼痛程度, 评估时请患者选择一张最能表达其疼痛的脸谱, 疼痛评估时还应询问疼痛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部位、有无放射、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以便初步判断疼痛性质。此外, 还要询问患者既往抗肿瘤治疗史、是否接受过止痛治疗及其疗效等, 以确定其是否阿片耐受, 并了解疼痛对患者内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等。

1.2.2 疼痛的记录:

建立疼痛评估记录单, 记录评估日期、时间、部位、疼痛评分、处理措施、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和护士签名。疼痛评估时限要求:滴定期每0.5~1小时1次;稳定期:1~3分每天1次, 4~6分每4小时1次, 7~10分每小时1次。

1.3 疼痛干预

1.3.1 药物治疗:

遵循WHO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原则:口服治疗、按时用药、按阶梯给药、用药个体化和注意具体细节。三阶梯止痛方法中, 对于轻度疼痛, 选择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中度疼痛, 选择弱阿片类止痛药物+非阿片类止痛药物+辅助药物;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止痛药物+非阿片类止痛药物+辅助药物。止痛治疗时, 给予治疗疼暴发性痛的药物、必要的辅助性药物和预防不良反应药物。规范化治疗最终需达到“3-3标准”:即疼痛强度<3;24h内暴发性疼痛次数<3;需解救药物次数<3。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达到稳态时间在3d内完成。个体化镇痛指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的个体化、关注特殊人群 (如儿童、老年人) , 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临床多采用NCCN成人癌痛指南的推荐, 弱化二阶梯, 即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 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分) 时, 即开始使用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 从而使患者快速缓解疼痛[2]。阿片类药物无封顶效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足够的剂量。对于持续剧烈疼痛用肌内注射止痛药不能缓解的临终患者, 可安置PCA持续镇痛或静脉镇痛泵, 使疼痛降至最低程度[3]。注意具体细节, 是指可能影响止痛效果的所有因素, 既包括疼痛的全面评估、准确的药物治疗、动态随访等, 又包括患者的心理、精神、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等诸多方面。

1.3.2 护理干预措施

1.3.2. 1 心理护理:

(1) 改变患者对癌痛的认知态度。向患者讲解癌症治疗的相关知识, 分析疼痛的性质, 让患者明白癌症治疗中减轻癌症疼痛的积极意义。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能客观真实地表达疼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鼓励不愿表达疼痛的患者尽情倾诉疼痛感受及对适应疼痛所做的努力。让患者懂得表达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相信倾诉本身即可减轻疼痛, 与意志和自尊无关。让患者相信护士可帮助其解决和处理癌痛的问题。 (2) 分散注意力。对于轻、中、重度疼痛的患者, 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如引导患者想象愉悦的事情, 指导患者进行有节奏的深呼吸;组织患者下棋、打扑克、看电视、听音乐;按摩身体某一部位等, 以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患者疼痛时, 护士给予心理支持, 尽可能守在患者身边,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1.3.2. 2 应用镇痛药物的护理: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疼痛的重要措施, 用药前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充分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强度、作用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等, 让患者及家属对不良反应有心理准备, 积极配合。根据所用药物的半衰期按时用药, 勿等到疼痛发作时才给药, 确保药物的有效浓度。观察并记录应用有效镇痛剂量, 患者疼痛变化, 争取获得最佳疗效的同时将药物不良反应降到最低。观察有无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和过度镇静、谵妄、尿潴留、阿片药物滥用、成瘾及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呼吸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并调整镇痛方案。护士需解除患者惧怕成瘾等顾虑, 向患者讲解镇痛药物相关知识, 使患者能按时用药、足量用药。

1.3.2. 3 舒适护理:

做好饮食、口腔、皮肤、呼吸道及排泄等护理, 保持面部、头发、指趾甲洁净, 督促患者勤换内衣,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保证其充分休息与睡眠。对于长期卧床、消耗严重的患者按时帮助其翻身拍背, 必要时铺气垫床, 采用褥疮贴特异性保护受压部位, 严防压疮的发生。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使患者心境平和、情绪稳定、精神放松, 以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尽量集中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 动作轻柔、态度和蔼、解释耐心。便秘在该类患者实际临床上的发生率接近100%, 是一种最常见且顽固的不良反应, 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和适量的粗粮, 进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口服具有通便作用的药物。

1.3.2. 4 健康教育:

在癌痛的治疗过程中, 患者及亲属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止痛知识教育, 使其认识到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 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多数癌痛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 止痛治疗时常需按时服药, 一种药物无效时, 其他药物也可有效;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 患者不宜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和止痛方案;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见药物, 在癌痛治疗时罕见成瘾现象, 此类药物属管制药物, 应确保安全放置;止痛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副作用, 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定期随访或复诊。研究表明, 对患者开展疼痛管理知识的教育, 可提高疼痛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 从而能提高整体满意度[4]。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疼痛感评分为 (1.76±0.32) 分低于对照组的 (2.35±0.33)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大量文献报道指出, 正确评估疼痛程度, 使用恰当的止痛药物, 疼痛均可有效缓解, 癌症疼痛是可控制[5]。首先是疼痛评估, 使用有效的评估工具管理疼痛可简化疼痛管理过程, 疼痛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变化过程,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提高了评估准确性, 利于规范化疼痛治疗。其次是综合性的疼痛干预措施,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 制订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方案, 落实疼痛管理措施, 规范疼痛护理, 改善护理效果。再次是评价效果, 根据疼痛控制目标评价疼痛管理质量的结果, 及时完善疼痛管理。疼痛管理的同时积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 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将人文科学和疼痛管理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结果显示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癌痛规范化管理, 提高了患者疼痛管理质量[6]。

护士在疼痛的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 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舒适护理, 使癌痛程度得到控制, 对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 我国疼痛护理水平尚待改善, 进行疼痛管理继续教育培训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认知, 提高护士的疼痛知识与实践水平。国内学者建议使用美国疼痛治疗认证、借鉴国外培养疼痛专科护士的做法, 培养疼痛专科护理人才, 加强疼痛护理的基础教育和在职培训, 发展疼痛专科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 施齐芳, 李津.对癌症患者疼痛信念及遵医行为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17 (9A) :997.

[2] 赵继军, 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4) :383-384.

[3] 黄天雯, 何翠环, 陈晓玲, 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3) :221, 224.

[4] 邱旋英, 李晓晖, 张德葵.癌痛控制障碍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10) :867-869.

[5] 丁明, 杨萍, 孙丽秋, 等.北京市30家医院住院癌症患者疼痛及控制状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3) :282-285.

上一篇:怎么学好高一数学下一篇:河东灌区管理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