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2024-07-16

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精选8篇)

篇1: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工商互动、网上配货是国家局“从订单供货到订单生产延伸”的积极探索,是利用“供应链理论”和“供应商管理库存原理”,以工商数据对接、以存定购、滚动配货、托盘运输为基本模式的业务流程创新,存销比是指在一个周期内,商业库存与周期内日均销量的比值,是用天数来反映商业即时库存状况的相对数。其中日均销量是指订单采集工作日的平均销量,网上配货中主要根据存销比的上限和下限配送货源。

合理运用存销比,就是要使网上配货符合行业“放开衔接、适度引导、定向整合、促进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实践工商互动、协同营销,达到适应市场、响应订单的目的。根据目前行业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以及存销比动态性、相对性的特点,合理运用存销比必须要处理好网上配货与销售计划、订单供货和销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存销比运用的前提、方式和原则。要以计划体制为前提,适应订单供货为流程,销量稳定均衡,满足市场为原则,通过存销比的合理运用,有效衔接两个订单,既要保证供应链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更要保证供应链的时效性,

1、在体制上要处理好网上配货与销售计划的关系

烟草行业作为垄断行业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国家局向工业企业下达卷烟、低档烟生产计划向商业企业下达调入和销售计划,并且以“半年协议、月度合同”的模式进行网上交易。这就决定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在半年周期内卷烟调出和调入量,将会按照半年协议执行,是一个核定量。如果商业企业全年卷烟、低档烟调入和销售量持平的话,年末总量存销比也将会是一个恒定量。工业根据存销比的上限和下限向商业配货,最长有效周期只能为半年,调节的只是半年时间段内产销供应效率。网上配货不可能脱离行业背景,摆脱计划体制,合理运用存销比要以计划体制为前提,处理好网上配货与销售计划的关系。这就要求滚动配货,不能完全以存销比为唯一参考依据,必须综合考虑计划因素,确保产、供、销均衡协调发展。例如:某工业企业按照存销比设置12天,5月份共向某商业企业供应货源2.2万箱,按照半年协议剩余货源6月份必须要向商业企业供应货源2.6万箱。根据商业企业5、6两个月的销售计划,预计5月末商业库存为1.3万箱,而6月末的商业库存将会剧增至1.7万箱。此时工业就可适当考虑调增5月份货源供应量,补充5月末商业库存,为6月份卷烟销售开好头、起好步。这是计划资源有效使用的需要,也是卷烟市场持续、稳定、健康的需要。

篇2: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杨 庆

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是“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只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准确领会领导意图,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写出让领导认可的讲话稿。

一,正确处理“理论指导”和“工作安排”的关系,使讲话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作为党委的领导,如果讲话中没有实际的工作安排,光谈理论指导,重“虚”轻“实”,就会造成讲话不切实际、空洞无物,工作安排不明确,致使工作推进困难。而如果讲话中不作理论指导,只作具体工作安排,重“实”轻“虚”,就会造成工作安排过细,党委职责未尽,讲话内容和政府领导重复,而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思想未通、思路不清,无法开展工作。可见,领导讲话稿不仅要“虚”“实”结合,而且要做到“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一是理论指导要把握精髓、言简意赅,忌高谈阔论、言之无物。如:某县决定开展一项创优达标工作,但该县基础较差,要达到标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部分干部持否定、怀疑态度。在动员大会上,党委领导要通过讲话统一干部思想。讲话从中央精神到上级要求,从国际到国内,长篇大论,而工作安排则寥寥数语带过,草草收场。结果参会的同志听得头昏脑涨、“一头雾水”,开展工作时却无从下手。本想“以理服人”,结果却是“理不服人”,令人生厌。“文以载道”,党委领导的讲话要像一面旗帜,昭示真理、凝聚人心;要像一把钥匙,解疑释惑、启迪人心;要像一剂良药,让人警醒、催人奋进,应把握精髓、言简意赅,不能以文解文、空谈理论、连篇累牍。

二是工作安排要思路清晰、抓住关键,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果工作安排没能抓住重点,那讲话稿就成了“流水账”,主要工作完了还有重要工作,重要工作后面还有重点工作„„一项工作安排用十多页的稿子还没能写清楚,对工作的指导性也就体现不出来。

二,正确处理“场合变化”和“领导风格”的关系,使讲话切合时宜、个性鲜明。

每个领导的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平实婉转;有的善理论阐述,有的喜事例说明。领导风格的体现,是一篇讲话稿被领导认可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只注重“领导风格”的体现,而没能很好地结合讲话场合的变化,就会影响讲话的效果,严重的可能“贻笑大方”。

一是要正确把握场合,找准讲话切入点。俗语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撰写讲话稿也要审时度势。如某革命老区向上级争取一个工业项目,在论证评审会上,县委领导不从项目获利收益讲起,而是另辟蹊径,把如何改变老区人民贫困生活作为讲话的切入点,风格迥异、效果良好,打动了评审领导,使该项目顺利通过了评审。

二是要大胆创新,力求立意新颖。一篇好的讲话稿要提出一些新思想,给人以启迪;要有几句“提神”、“醒脑”的话,抓住听众,鼓舞人心。如: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多数讲话稿都是从完成任务、加快发展、努力争先等方面来讲,而某地党委领导根据当地财政负债大的实际,提出“还账也是政绩”的新思路,得到一致认可。

三是要用心遣词造句,切合讲话场合。首先要根据领导讲话的角度选择词句。如对本级和下级讲话时多是使用“要怎样”,而对上级汇报时就应是“将怎样”。其次要根据参会者的情况选择词句。如针对农村基层党员的讲话,用词就要通俗易懂,可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词句。第三要根据会议的性质选择词句。如党代会、党委会,就要体现严肃庄重,要用书面化的规范语言;而年终团拜会一类的场合,语言则要热情洋溢、轻松自然。

三,正确处理“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使讲话主题鲜明、系统严密。

党委会议需要议定的事项多,内容庞杂、差异较大。如果撰稿者不把握好“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讲话稿就会主题不明、思路不清。

一是要准确把握会议主题。在撰写内容庞杂的会议讲话稿时,要从多个内容中提炼出共性的问题,把“筋”提出来,明确讲话的主题。

二是要做好工作的分类整理。要使讲话稿全面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撰稿者就要对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能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并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如,在讲党建工作时,就应把党建工作完整地体现出来,若把统战工作遗漏,就会让统战部门的同志认为党委领导不重视统战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篇3:班主任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 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面对的是一张张不同的面孔, 接触的是一个个心理状态不同、情绪波动性大,性格及品行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青少年学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首先,班主任要充满爱心,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来影响学生并认真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使班主任在业务和做人上都有一个较高的层次,让学生信任、爱戴、尊敬,甚至崇拜。其次,班主任应对本班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学习状况及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应对班级的近期、中期、后期的奋斗目标胸有成竹,在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一点小小的帮助,甚至是一两句随口的询问,都能给学生留下愉快的回忆,给予情感上的满足。班主任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只要将真心、爱心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 学生就能感受到班主任是真正为自己好并按照老师的期望去塑造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灵魂, 这样, 教育的目的便也达到了。

二、 处理好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科任教师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他们在业务素质、道德水准、工作态度和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而他们在与学生的关系上也会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因此,班主任应促使每个科任教师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感情上的隔阂;班主任应经常性地和科任教师联系, 询问学生上课时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班主任也应努力创造条件, 让科任教师多一些接触和亲近学生的机会和氛围,如班会课、自习课可让学生邀请一位或几位科任教师参加, 让科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比如讲学习方法,讲对班级的期望。这样不但能提高科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还能改善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善关系,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觉得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一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学生也就会对每门功课的学习都保持应有的热情,不至于出现偏科现象。因而,每位科任教师都要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听其言、行其事, 使每位科任教师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促进者。

三、 处理好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篇4: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2008年秋季,我省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本次新课程实验的课程内容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我们如何去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如下的三种关系。

一、“课表”和“教材”的关系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它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六方面对化学新课程实施进行了规定和建议,是评价我们教学的基本依据。而教材是各位化学专家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把课程思想体现出来的一种载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研读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程的性质、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研读课标和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在头脑中应该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一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程度;二是学生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知识程度;三是了解在选修模块中还有哪些进一步的知识延伸。这样既可以做到和初中知识的很好衔接,又可以做到在教学中对知识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

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验的中心。我们广大实验教师应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清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首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设计各种活动,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各种个性化的教学实施方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比如可以利用“学案”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各种研究性学习课题来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第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知识,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化学课标中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通过提出问题、构想假设、实验设计、实施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来引导学生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揭示化学变化规律。

第三,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有效的反馈、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在教学中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用好手头的同步练习册,重新整合其中的内容,减少课内外作业明显带有的过难的旧教材的痕迹。2.每一模块结束后,进行模块成绩认定的纸笔测验,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3.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4.适时进行活动表现评价。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记录。通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三、学生“全面发展”和“张扬个性”的关系

新课程的化学教学,是“让全体学生学习化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

必修模块是针对全体学生形成必备的科学素养进行设计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但知识很浅。其中精选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准备必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在教授化学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选修模块考虑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突出STS的设计思想。其中所选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其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即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服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和必修模块之间的衔接,在呈现知识时重视注意启发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引入,合理构建教学情境;充分进行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充分注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适当引入科技、资料等,以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新知识。

篇5: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与个人发展相结合,解决好学习的动力问题。对于大学生村官自身来说,不管是选择留村任职,还是考录公务员,抑或是自主创业,都是为了谋求好的出路,追求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不管选择什么,都希望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要达到这个目标,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因此,大学生村官必须将自身的学习与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缺什么补什么,想干什么就学什么,努力学深、学透、学全面。

与岗位职责相结合,解决好学习的重点问题。对大学生村官来说,学习是工作进步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给自己“加压”、“充电”,才不会出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才能在农村工作中游刃有余,取得理想成绩。可是在学习问题上,部分大学生村官有思想认识误区,把学习与工作割裂开来,认为二者不可兼顾,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导致既没有统筹好工作,也没有规划好学习。实际上,学习不仅是岗位职责的要求,也是自身进步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村官要拿出足够的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习,丰富知识结构,为干好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不管你是今后选择什么样的出路,参加什么样的考试,都是有益的、并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篇6: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推荐学习文章之二十六

(2008年9月29日)

领导讲话稿写作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和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写好领导讲话稿,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权威与平易的关系

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与平易性相结合的产物。领导讲话无疑要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要与讲话人的身份、地位、所代表的方面相符合,立场坚定,原则性强,严肃、认真、鲜明、有力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起到应有的强调、号召作用。这种权威,确实是一种原则的把握。但如果一个领导在讲话中,处处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措施生硬,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危言耸听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就会拉远与听众的距离,阻碍双方情感上的交流,就得不到思想上的共鸣,起不到应有的影响、教育和引导作用。领导讲话坦率、诚挚,就能很快与听众沟通,大大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在自然而亲切的气氛中传达自己的思想。起草领导讲话稿,不仅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把“理”说白说透,将各种事理渗透到亲切、自然的语言诱导中,便于领导权威的自然贯彻,消除逆反心理,达到讲话应有的权威效果。1

二、庄重与幽默的关系

领导讲话无疑要庄重,不能拉家常式地漫谈、闲扯,要严肃、认真、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是领导讲话所必须把握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一个领导不论是在何种社会环境中,运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限度去阐述、说明、表现领导的思想意识。领导既不能无原则地去评价某些事、某些人,也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一味地表现自己,或以自我为中心。起草领导讲话稿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行文沉稳、扎实、郑重其事,以使领导讲话稿严肃、认真、原则性强,达到预期目的。但如果在讲话稿中一味地照本宣科或讲些大话、套话,开始说一通形势如何如何,结尾原则性地提提要求,没有一点灵活性,也是打动不了听众的。讲话作为一种鼓动、号召的手段,还必须讲求一些现场效应,努力与听众产生共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灵活性是原则性运用过程中一种必要的补充,以基本原则为指导,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灵活处理。幽默性是灵活性的绝妙体现。在讲话中适当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不但会提高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也会为领导的风度增添异彩。当然,讲话中使用幽默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灵活运用,以使领导讲话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三、深入与浅出的关系

领导讲话,总是要通过阐明一定的道理来说服人、教育

人。“以理服人”可以说是讲话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但是如果仅仅以此为根据,通篇都是名词、定义、概论,一味进行简单的“满堂灌”,就会使人觉得深奥难懂。起草领导讲话稿,只有将说理性与通俗性结合起来,把高深的道理讲得明白通畅、简单透彻,才能使所要阐明的道理生动、明了,使听众易于接受,从而达到讲话应有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撰稿人首先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灵活运用语言的功力。要想使讲话稿事理严明而又深入浅出、明白通畅,撰稿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平时注意积累各学科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悟性与灵感。其次是掌握语言的技巧。讲话稿语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数字串连法、借题发挥法、引经据典法、数字说明法等,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并在起草中灵活应用,会使领导讲话有理有据,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写好领导讲话稿,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避免雷同

领导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讲同一个问题的情况,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重复讲,势必会使听众失去兴趣,会场出现无人关注的局面。撰稿人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雷同上下工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来讲,独辟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会出人意料地大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的讲话稿很可能会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在起草讲话稿的过程中要避免雷同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根据领导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二是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心理的需要,使听众开阔视野,回味无穷。四是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

避免重要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地展开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以使领导讲话独具特色且富有成效。

二、独树风格

领导讲话最忌千篇一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不同领导的讲话稿,往往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如大河滔滔,有的如小溪潺潺。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代伟人的讲话稿都有独特的风格。毛泽东的讲话稿深刻豪迈、洒脱精辟,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论述。邓小平的讲话稿实事求是、朴实无华,如“三个有利于”的论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让人一听就明白,朴素而富有哲理,影

响深远。领导讲话稿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讲话稿的内容、层次结构和语言表达上。在内容上,有的喜欢突出一两个重点,有的喜欢面面俱到。在表达方式上,有的爱论理,有的喜欢谈事;有的爱讲得实一些,有的爱讲得虚一点。在句法上,有的喜欢长句式,有的喜欢简洁明快的短句;有的讲究章法,有的不拘小节等。讲话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抓住听众。撰稿人要在把握领导的思维、语言、文法特点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使领导讲话讲出自己的风格来。每个人所具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创造特点,就是其风格的具体体现。领导讲话要有风格,这也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这样的讲话是过去也是现在的一种通病,即在内容的安排上成为上级领导讲话或有关文件的翻版。在篇章结构上,也常常是总结肯定前段工作、根据上级指示提出要求。长此以往,形成了许多“套路”。这种讲话四平八稳,毫无新意,使听众越听越没有耐心。其实,任何一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采飞扬。撰写领导讲话稿,要以传达、贯彻领导的思想、观点为主旨,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的束缚。讲话不应有固定的章法,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的变化而随时变化,不仅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撰写领导讲话稿,应当潇洒一些,讲究一些文采。文采与形成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使讲话

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是语言表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由于领导的性格、职务特点、语言习惯不同,讲话风格也必然各具特色。

三、适当调剂

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遇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任何人都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像开始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始松弛下来,台下有人开小会,有人收拾东西准备走,这样讲话就需要调剂情绪和气氛,即需要即兴调剂。对这一点,撰搞人也要预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调剂品”,激发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运用即时兴调剂要随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随听众的不同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剂是领导机智灵活的表现,如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的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

篇7: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普通高中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其任务具有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性。所以,高中教育必须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今后各方面的需要打好基矗化学学科同样担负着这一任务。为圆满完成这一 任务,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尤其要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不仅是其他学科的教育任务,也是化学学科的任务。

所以,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素质教育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自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其次,作为一 名教师,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从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角度着想,自觉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升学率高一点、考分高一点而沾沾自喜。

再次,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要认真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教学的三大任务,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掘化学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和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促进他们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时,还应在日常的教学中,细水长流式地对学生进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此外,还应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变“高分低能”为“高分高能”。

二、高考和会考的关系。

高中化学学科涉及高考和会考两次统考,学校领导、家长、学生对此都十分重视。作为教师来说,当然也不会等闲视之。会考与高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会考是普及性的水平考试。会考合格,就意味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已经通过,并可毕业。高考则是选拔性的考试,高考成绩合格者就可升入高一 级学校。会考与高考又有联系,会考是高考的基础,高考只可带动、推进会考。

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一视同仁,不应有所偏废。否则,都是不可取的。由于高考成绩的好坏,对教师个人声誉和切身利益关系极大,在现实工作中,有少数教师往往出现重视高考,忽视会考的倾向,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也是应加以纠正的。

高中化学教师,既要注意提高全体学中的化学素质,又要重点培养一批有志于化学专业的人才。在这样双重任务的要求下,对于大部分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掌握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使之能够顺利地通过会考:对于一小部分将来想从事化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让他们掌握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化学知识外,还应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娴熟的化学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同步提高,做到融会贯通。至于那些极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教师更应该耐心帮助他们补缺补差,使之能顺利通过会考。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学习化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化学教师才能够在潜心研究和把握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使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化学素质成为可能。

三、化学竞赛与大面积提高的关系

区、市级的各年级化学竞赛每年都有,它的目的是培养和选拔化学尖子,并为参加更高一级的竞赛输送优秀的选手。虽说能够入围的学生是很少,但是作为教师则应看到它的重要作用。一是参加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使学生适应今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社会,能在竞争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不被淘汰,就必须尽早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化学竞赛中强手如林,要想在竞赛中出成绩,得名次,积极进娶顽强拼搏是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每一次竞赛都给每一 位参赛者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为那些对化学有很高热情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作为化学教师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去参加竞赛,去拼去争,争取成为胜利者。而竞赛从表面看来,似乎与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毫无关系,因为竞赛毕竟是少数学生的事。但实际上,由于要对参赛选手作高质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的素质也会在培训学生的过程小得到提高。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显得更得心应手,教学手段就会越加多样有效,对于教学大纲的把握也会更加牢固。

篇8: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在为电视专题片配乐时, 一般的规律是音画统一和音画并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如果把音乐作为纯背景声音去处理, 实际上是放弃了音乐本身丰富的表现力, 这也是运用音乐目的性不明的一种倾向。所以, 我们应努力使音画并重, 和谐统一。

比如工业题材的专题片配乐, 多采用管弦乐曲。这是因为便于展示的场面。表现生产劳动等动感强的画面, 就应选择那些气氛热烈, 节奏鲜明的音乐。与现场高强度的劳动场面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以表现劳动人民勤劳奋斗的精神, 进而引起电视观众的共鸣。学习、研究、实验等相对宁静的一些场面, 配乐应以舒缓节奏型的乐曲为主, 如我台的人物专题片《黑土地上的旋律》, 描述的是一个作曲家的故事。全片对作曲家的工作、学习、生活进行了全面介绍, 对该片配乐我们采用了当地少数民族音乐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在表现作曲家为创作乐曲苦思冥想时, 音乐选用凝重舒缓的旋律;在表现作曲家创作之余的日常生活时, 音乐则用轻松舒展的曲调。而在表现作曲家创作成功的喜悦心情时, 音乐则用欢快明朗的曲调。当作曲家深入柯尔克孜族居住地体验生活与老人们坐在炕头上同唱少数民族歌曲、与妇女们挤奶、与兄弟民族共同起舞时, 音乐则采用明快、活泼、粗犷的少数民族乐曲。该片获2008年度全省好新闻二等奖。正确运用音乐是该片获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们注意音画统一的同时, 不能是遇到什么画面, 马上就改配什么音乐, 这样会把音乐搞得支离破碎。所以配乐要像绘画一样, 要抓住整体, 把握大局。必须抓住画面的主要情绪、主要情节去完整地发挥音乐的表现力。

二、处理好音乐和其它声音的关系

专题片中的其它声音是指:环境声音、背景声音、同期声和解说。在专题片配乐时, 首先要考虑音乐与这些声音的音量比例。要分清主次, 一定要使观众听清楚主体声音。因此, 音乐在有同期声和解说时, 决不能喧宾夺主, 同期声和解说要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在《黑土地上的旋律》一片中, 在作曲家与柯尔克孜族老人同唱少数民族歌曲时, 安排音乐退居二线, 使之只起辅助、衬托作用。而突出老人那富有民族特色的歌声, 使观众为之心动。而在同期声和解说停顿的时候, 画面上出现草原、鲜花和羊群时则由音乐作为主角去渲染抒情。这时的音乐就像流水一样, 滋润着美丽的画面和观众的心田。在电视专题片的音乐处理上, 对于主题音乐, 应考虑给它以重要的地位, 使之发挥作用, 可以安排在几个地方重复出现, 以体现它作为主体的地位。在《黑土地上的旋律》一片中, 有作曲家创作的一首曲子, 作者用这支曲子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始终。那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环境音响和背景人声, 不能像在电视剧里随时出现, 应选择在片中能强调真实性、强调特殊性的地方运用, 在《黑土地上的旋律》中, 在作曲家与少数民族兄弟同唱同跳时, 作者运用现场采录的无伴奏牧歌和众人的衬词, 在片中突出加以表现, 使欢乐融洽的氛围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期声在这里起到了感人的作用。在同期声和音乐交替运用或同时运用时, 还应注意音乐的完整性, 不要过多地打断音乐, 以免产生断条现象。使观众感到不连贯不流畅。在专题片中音乐和其它声音的运用要有一个统一的布局。要使几种声音各尽所能, 恰当发挥。因为音乐在电视专题片中不是独立的听觉艺术形式, 但又不能因为与其它声音共存的复杂关系, 而忽视音乐的作用。这就需要正确地处理音乐与其它声音的主次关系, 以发挥音乐在专题片中的作用。

三、处理好音乐和音乐的关系

音乐和音乐的关系, 包括相邻的两段音乐之间的关系, 如不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力的、不同情绪的、不同感情色彩的音乐的关系, 以及各段音乐与整体布局的关系。一般说来, 各段音乐之间强调对比, 而整体则强调统一。有对比才能丰富多彩, 有统一才能有完整性。

对比是避免同一种情绪或节奏、速度色彩的音乐, 不加变化的几段连续运用, 这会使人感到呆板、沉闷。即使是画面提供的对比性因素不鲜明, 在音乐的运用上也要突破镜头的限制。

电视专题片《黑土地上的旋律》, 是一部人物生活、学习、工作的写照, 而它的背景则是少数民族生活的一幅民族风情画。为此, 音乐的旋律在民族性、音乐家的个性和片中人物情绪的起伏上都注意予以恰当的变化。在段与段之间的起伏张弛上下了很大功夫。因而使电视片中的画面情绪、风格与音乐的情绪以及风格在变化中又不破坏统一。做到了错落有致, 性格鲜明。

在《黑土地上的旋律》的音乐处理上也遵循了全片主题音乐统一的原则。在开头、结尾和高潮时, 都采用了作曲家自己创作的、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同时还穿插了少数民族的牧歌, 使整个电视片的音乐在节奏、速度、旋律上保持了风格的统一。还有音乐内在因素强调的统一, 一方面是指旋律风格上。配器形式上, 力求比较一致。另一方面是指两段音乐之间的衔接, 要注意调性不要太远, 最好是近关系调整式衔接, 使音乐交替转换之处自然而顺畅。例如《黑土地上的旋律》, 音乐的民族特色特别鲜明。整片音乐在旋律上力求一致, 表现出了一个水草肥美、生机盎然的少数民族生活场景。正是这种环境养育出了一个创作少数民族音乐的作曲家, 以至于谱写出了那些回荡在嫩水之滨, 乌裕尔河畔的悠扬乐曲。从某种程度上说专题片的配乐不但起到了烘托作用, 还深化了专题片的主题。因为在这部专题片中音乐也在揭示主题。当然, 在电视专题片中, 我们即使是采用组曲式配乐也要确定一段主题音乐重复使用, 或者首尾运用同一段音乐使之有所呼应。这样, 可使全片音乐加强印象, 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从而获得音乐上的统一。■

上一篇:变配电所运行管理教案下一篇:小学生比喻句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