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2024-06-21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精选15篇)

篇1:《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后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夫难平①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③,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释:①平,通评,评判,判断。②拊,拍。③蹉跌,跌交,比喻失败。)

21.写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A.夫难平者,事也。 B.必先苦其心志

C.所以动心忍性 D.曾益其所不能

2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哪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依据选文以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请简要的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C

22.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2分)

23.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分)

24.能围绕忠心耿耿、勤勤恳恳、足智多谋、高瞻远瞩等来评说即可。(2分)

篇2:《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甲】臣本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答案:

1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3分)

9.(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答应

(4)买。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10.B评分:共1分。

11.士/争凑燕。评分:共1分。

12.(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评分:共4分,每题2分。

篇3:本月阅读套题参考答案

1.C (完整理解文段1可得此答案) 2.C (满足不了人体需要, 不是说“营养不够丰富) 3.C (能帮助人体摄取营养) 4.A (原文是“有些分离出来的物质”, 不是全部) 5.B (A.和睦亲近。C.部落。D.财物) 6.B (A. (1) 动词, 到, (2) 代词, 他。B.均表转折。C. (1) 介词, 凭; (2) 介词, 用。D. (1) 介词, 同; (2) 连词, 和) 7.A (当时与何祇关系并不密切, “嶷宿与疏阔”) 8. (1) 当时人们议论想恢复旧郡, 授张嶷任越郡太守, 张嶷带领手下到郡 (2) 经过牦牛城寨时, 城寨首领襁负亲自出来迎接, 等到追至蜀郡边界, 他率领的跟随张嶷来朝贡的人达一百多9.齐宣王看到周文王的园囿认为大, 百姓认为小, 齐宣王就向孟子请教。孟子说:“周文王的园囿, 方圆七十里, 割草打柴的人可以进入, 射雉捕兔的人可以进入, 与百姓同享, 百姓以为小, 这不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听说郊关内, 有园囿方圆四十里, 杀死里面麋鹿的人, 如同犯了杀人的罪, 百姓认为它大不是很合情理的吗?”楚灵建章华台, 伍举劝谏说:“先王建立台榭, 榭只是为了讲军事, 台只是为了观气象。”10. (1) 两首诗的画面都很开阔。不同的是:《浣溪沙》的景物动态感很强, 词中的“逐”“拍”“出”使画面显得生动鲜活;画面以平面展开为主, 显得疏朗开阔。《折桂令》的景物以静态为主;画面纵横、上下同时展开, 显得错落有致, 丰富而富于变化, 显得壮阔多姿。 (2) 反映词人内心矛盾的两句话是, “白发戴花君莫笑”、“人生何处似尊前”。前句表现了词人忘情欢乐, 完全投入到了自然美景和觥筹交错中;后句表明词人借醉酒忘掉人生不得志的不快, 词人的内心深处是痛苦的。欧阳修刚正不阿, 忧国忧民, 可是宦海浮沉, 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 内心的苦闷何以派遣, 也只有忘情山水, 借酒浇愁了。由此往深处看, 忘情山水的乐, 是派遣;借酒浇愁, 也是派遣。二者的本质又是一样的。11. (1) 反复“突突”声以突出老人难过的心情。 (4分) (2) 原句用了反复和对举的语言形式, 突出老人外出的时间长和家人焦急的心情, 改后失去了这种效果。 (4分) 12.“船”的命运是因环境恶化、河水干涸造成的, 作者希望人们珍惜环境, 不让悲剧重演。 (每问4分, 共8分) 13.老人一如既往地珍惜他的船, 表明他对过去环境和生活的眷恋, 希望环境还能好起来。 (4分) 同时也在唤醒人们的关注。 (4分) 14.此段主要运用了行为动作描写。 (2分) 通过对老人动作行为的细致描写, 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老人对船的眷恋不舍, 从而表现出老人对过去美好环境的眷恋和对失去美好生存环境的痛心。 (6分)

(命题者提供)

篇4: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A(应是“赴”。)

2.B(都是介词,用。A项第一个是介词,对;第二个是动词,做。C项第一个是代词,他们的;第二个是代词,其中的。D项第一个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D(这是和尚圣刚对权贵子弟的话语,与他们对待饭菜的直接态度关系不大。)

4.C(不是“烧菜的程序不当”,而是使君家做火锅用的炭火不当,有烟味。)

5.(1)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2)①这是骄奢淫逸成性的人了,你邀请他们赴宴,行吗?(乃、召、可)②李使君特意为几位兄弟准备了一桌筵席,菜肴可谓丰盛洁净,你们为什么不稍稍吃一点呢?(特、丰洁、略)

二、韦陟

1.D(应是“派,派遣”。)

2.C(都是介词,跟。A项第一个是转折连词,却;第二个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而且。B项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可译为“被”。D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他。)

3.A(这是描述韦氏家族的名望和门第。B项为韦斌不同他人的桀骜个性;C项为韦陟的简傲性格;D项为韦陟的清高饮食。)

4.C(文学和见识方面著名的,只是韦陟。)

5.(1)日加诲励/夜分犹使人视之/若允习读不辍/旦夕问安/颜色必悦/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2)①每吃完一顿饭,你去看看他家厨房里所扔掉的菜肴食物,何止价值万钱呢?(委弃、啻、直) ②自三事以下,没有不摘帽掸雪或抖掉衣服上的雪的,有人还移动他站立的位置。(莫、振、更)

三、芸辉堂

1.A(应是“还”。)

2.B(都是动词,做。A项第一个是介词,从;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不译。C项第一个是介词,趁;第二个是连词,于是。D项第一个是表示修饰的连词;第二个是表示承接的连词。)

3.B(描写元载“紫绡帐”掠夺而来的来历。)

4.D(不是被皇帝收缴,是元载知道被皇帝发现了,不得不进贡给皇帝。)

篇5:《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 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躬:亲自,亲身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己爱民约:克制

④悉仰于官悉:全部,都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D)(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二、【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臣本布衣布衣:平民百姓(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地位低下,学识浅陋(3)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4)悉仰于官悉:全部 仰:依赖、依靠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含义(2分)(1)咨臣以当世之事(把)(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以至)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军事失利时我接受重任,在危急关头接受使命(2)及卒,如其所言到诸葛亮死时,情况果然如他说的一样 4.(甲)文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一成语是三顾茅庐(或临危受命)(1分)

5.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3分)

尽心为国,不谋私等;一代贤相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写一篇《出师表》被陆游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等

6.你对诸葛亮不留遗产给儿孙(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有什么评论?(3分)(褒贬不论,言之成理即可。)

三、【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优劣得所。【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1)简拔:选拔(2)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优劣得所: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意气扬扬: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

(5)名显诸侯: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D)(2分)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四、【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①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

骜霸王②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吕氏春秋·下贤》)【注释】①“骜”同“傲”② 霸王:霸王的事业译文: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1)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2)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轻视)...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告之于帝

B、则攸之、棉、允之任也入则无法家佛士

C、先帝不以臣卑鄙以中有足乐者

D、遂见之公将鼓之

3、理解填空(2 分)

(1)杜甫在《蜀相》 一诗中写道:“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甲文中最

能休现诸葛亮“两朝”、“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也。

(2)齐桓公一日之内,数见布衣之士,亦可谓“三顾频频” 乙文中最能表现他这样

做的理由的句子是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4、甲文中的刘备与乙文中的齐桓公有何共同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 分)

共同点:他们都非常重视人才,或礼贤内下士,求贤若渴(1分)认识:当今世界,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谁赢得了人才就能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我们

应该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2分能围绕人才,联系实际来谈即可)

五、【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

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

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

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

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

感激(此(或“这”,或“这件事”))(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士 争 凑 燕士/争凑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5.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六、【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可计日而待也。【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2分)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B.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C.郗超与谢玄不善(善良的)D.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2分)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至则无可用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分)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爱 憎 匿 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5.【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6.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3分)诸葛亮:(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郗超:(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七、【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1.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托付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攘除:铲除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宜:应该

④今贼适疲于西适:正好,正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4.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八、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16分)【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3)其谁可而为之(做、担任)(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过了)..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4分)

(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篇6:文言文《论语》阅读及答案参考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为句子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过也,人皆见之。( )A.拜访B.犯过错C.过错

(2)更也,人皆仰之。( )A.更改;仰望B.改错;敬仰C.改错;仰望

(3)子在川上曰。( )A.河边B.船上C.四川境内

(4)德之不修。( )A.助词,的B.主谓之问,无实义C.它,代词

(5)是吾忧也。( )A.表判断B.这C.真实

(6)知者不惑。( )A.知识B.知识分子C.聪明

2.写出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同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A.经过它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它;夜晚的时候,人们都仰慕它。

B.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它;改正过错时,人人都仰望着它。

C.拜访的时候,人人都看见了它;换一种说法,人人都仰望着它。

D.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更不可能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着它。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A.聪明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B.知识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味没有畏惧。

C.有知识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D.知道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

参考答案:

1.(1)B(2)C(3)A(4)B(5)B(6)C

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篇7: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甲文:《公输》选段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乙文:《吕氏春秋·去私》

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2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先 生 之 年 长 矣

2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⑴公输盘不说( ) 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⑶伤人者刑( ) ⑷ 王虽为之赐( )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时人莫之许也

B. 其子杀人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C.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5.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译:

⑵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篇8:《文言文断句策略》参考答案 等

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E(C项“把当将军的愿望寄托在了女儿的身上”原文无依据,属无中生有;E项“说明‘哥’有着极强的好胜心”不准确,应该是体现了“哥”的深谋远虑。)

2.①高中毕业参军不成只好当学徒。②努力执着、精心筹划,最终战胜师傅。③准确预测嫂子工厂的前景。④周密分析职工新区拆迁的必然性。⑤坦然面对女儿惨死、嫂子截瘫的家庭变故。

3.嫂子粲然一笑既写出了嫂子对哥哥的鼓励、欣赏,同时也表明嫂子受哥哥处变不惊心绪的影响而变得能够坦然面对不幸了;哥哥吐烟是从容达观的心态和对人生风浪的坦然。

4. 主人公虽然因为时代的特殊原因没有从军乃至当上将军,但他赢棋的谋略、分析问题的远见、面对厄运的乐观等表现,他能屈能伸、目光敏锐、意志坚强、达观从容的素质和心态都是一个将军应该具备的。主人公虽不是“将军”,却俨然是个将军。以“将军”为题发人深思,能力与身份的反差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意义,同时体现了普通人的胸怀与智慧,彰显了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二、文言文阅读

1. A(估:价钱)

2. D(①句是写旅客抢占活动方便的床铺;④句是写赵季和推辞吃早点,躲在门外偷看;这两句都不能直接反映诡异变幻的特点。)

3. C(三娘子使用法术把旅客变成驴子,赶到店子的后面,而不是店子的前面。)

4.(1)一会儿三娘子给旅客供应了丰盛的饭菜。夜深了还送来酒,她和旅客一起吃喝,极其尽兴。

(2)她又安放好小磨子,磨成面粉,这一切做完后,再收拾起木偶放回箱子里,立即拿面做成好几个烧饼。

【译文】

唐代,汴州西边有个板桥旅店,店里的女老板叫三娘子,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她孤身守寡,三十多岁,没有子女,也没有亲属。有房子好几间,以卖饭为职业,然而家中很富有,养了很多驴子。来来往往的公私车辆,如有脚力不够的,她总是把这些驴子降低价钱出售来帮助他们。人人都说她仗义,所以远近赶路的人很多都愿来她店里投宿。

唐宪宗元和年间,许州的旅客赵季和,打算前往东都洛阳,经过这里时也慕名住在她店里。旅客中有先到的六七个人,都占了活动方便的床铺,赵季和最后到,只能住到最靠里的一个床铺去,这个铺紧靠着店主人房间的墙壁。不一会儿三娘子给旅客供应了丰盛的饭菜。夜深了还送来酒,她和旅客一起吃喝,极其尽兴。赵季和一向不喝酒,也不同他们一起谈笑。到了二更左右,旅客喝醉后困倦了,各自去安歇,三娘子也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熄掉了蜡烛。人们都睡熟了,只有赵季和翻来覆去睡不着。隔着墙壁听见三娘子那里窸窸窣窣,像移动东西的声音。他偶然透过墙缝看过去,只见三娘子从盖着的东西下,拿出蜡烛挑亮。然后从放头巾的小箱子里,拿出一副翻土的农具,和一个木牛,一个木偶。这些东西各有六七寸大,她把它们放在灶前,含水喷它们。这两件东西就走动起来,小木偶便牵着牛驾着翻土的农具,随即耕种床前一片地,来来去去好几遍。她又从箱子里取出一包荞麦种子,交给小木偶种,只一会儿便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并成熟了,她又让小木偶收割后践踏脱粒,能获得七八升。然后她安放好小磨子,磨成面粉,这一切做完后,收拾起木偶放回箱子里,立即拿面做成好几个烧饼。过一会儿鸡叫了,旅客们将要出发,三娘子先起床点灯,把新做成的烧饼放在饭桌上,给客人当早点。赵季和心里动了一下,连忙推辞,开门离去了。随即他又躲在门外偷看。却见旅客们围着饭桌,烧饼还没吃完,突然一齐倒地,发出驴叫声,不一会都变成驴了。三娘子把他们全都赶进店房后面,将他们的财物全都据为己有。赵季和也没告诉别人,心里有些羡慕她的法术。

一个多月以后,赵季和从东都洛阳回来,将到板桥店时,他预先做好荞麦烧饼,大小和三娘子做的一样。到达之后,重新住宿在这里。三娘子和从前一样高兴。这天晚上再也没有其他旅客了,主人的供应招待更加丰盛。夜深时,她殷勤地问他需要什么,赵季和说:“明天早晨动身,请随便做些早点。”三娘子说:“这事不用担心,请您只管安心睡觉。”半夜过后,赵季和偷看三娘子的勾当,和从前的做法完全一样。天亮后,三娘子准备盘中食物,果然在盘子里装满几块烧饼。当三娘子再去拿其他东西时,赵季和乘机赶过来,拿事先做好的荞麦烧饼换了三娘子的一块,她并没有察觉。赵季和将要出发,前来进餐,他对三娘子说:“刚好我自己也有烧饼,请把你做的拿走,留着招待其他客人吧。”随即取出自己的吃了,正在吃的当口,三娘子送茶出来。赵季和说:“请老板娘尝尝我的一片烧饼。”便拣了换来的那块烧饼给她吃,三娘子才吃了一口,便趴在地上发出驴叫声,立刻变成了驴,很是健壮。赵季和便骑着它上了路,同时带走了木偶、木牛等,然而掌握不了她的法术,试着干都没有成功。

篇9:文言文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 成9~11题。(l1分)

【甲】鱼,我 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 】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bì):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会术者病笃( )?

(4)今汝成立(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译文: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3分)

答:

参考答案

9. (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

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2分)

11. 【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

篇10:文言文阅读语段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 。(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人名,魏国的大臣④快走。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以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1.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文侯问于群臣(曰)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

13.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5分)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3)规劝结果:

参考答案:

10.(4分)(1诚:确实,实在(2)面刺:当面指责(3)以:用、把、拿(4)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每小题1分,计4分)

11.(2分)(1)今齐地/方千里 (2)文侯/问于群臣(曰)(每小题1分,计2分)

12.(6分)(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2)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每句3分,计6分)

篇11:《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细柳营(节选)14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 军士吏被甲 被: ② 天子且至 且:

③ 将军约 约: ④ 按辔徐行 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① 、干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4 分)

答:

参考答案:

1、( 4 分)被:同披 且:将要 约:规定 徐:缓慢

2、( 6分)①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士 。② 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

篇12:《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于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之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故:所以 B.犹之富家者之父祖犹:正如C.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斯:这 D.是谓侮经谓:告诉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2)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

【小题3】作者对如何看待经典典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是什么?请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如何继承经典典籍。((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3分)

译出“若”“是”“毁”“贬”各给0.5分,整体给1分。

(2)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3分)

译出“辞”“则”“为”“之”各给0.5分,整体给1分。

【小题1】作者的看法是: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

篇13:《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注: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错常数请间言事 数:多次 B.口让多怨,汝何为也 让:责备

C.吾亦恨之 恨:痛恨 D.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辩得幸太子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B.削其地,收其枝郡 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C.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3.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 更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B.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C.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 不用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D.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 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面各题(10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 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4分)

②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3分)

(2)从文中找出导致晁错死亡的两点原因(可以用原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C恨:遗憾,悔恨。

2.B “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A项“以”,前者介词,因为;后者连词,表目的.,来、用来;C项“之”,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这件事;D项“为”,前者动词,认为;后者动词,担任、做……官。

3.B

4.C(极力劝阻的目的不仅是担心儿子,而且是整个晁氏家族的安危,也怕祸及自身。)

5.10分。(1)①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用事:掌权;疏:使动用法,使……疏远;骨肉:亲人。三个词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②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卒:通“猝”,突然;杜:堵塞。两个词各1分,大意1分,共3分)

(2)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答对1点得1分,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他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多次向皇帝上书,在孝文帝时,又论述要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确定的一些法令,奏疏一共有三十篇。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觉得他是个奇才,提升他做中大夫。在这个时候,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在秘密处听取他说的事情,皇帝总是听从,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归他们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疏呈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没有人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大声叫嚷,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件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很多人都责备怨恨你,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家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到我”。死了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造反,以诛杀(乱臣)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劝说皇帝斩晁错时,皇帝很久都不说话。后来,皇帝就下令中尉去叫晁错。晁错当时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斩。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两地的叛乱停止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几十年来都想谋反,(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只是)借诛杀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在于朝廷)。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不能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维护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篇14:出师表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

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_____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_____

3.“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____、______

4.先帝指的.是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____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________,“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之”是______词,可译为__________。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正确的译文是( )

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

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

C.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D.没有一次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7.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______的方法,论述了“_______”的重要性,第三句对陛下提出了应亲信“贞良死节之臣”的希望,并追述先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篇15:《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亡何的亡的意思是不,其人亡的亡的意思是去世。

B.以千金寄之的之代蔡璘,归之的之代友人之子。

C.而翁知我的而的意思是但是;卒辇而致之的而的意思是顺接连词,可不译。

D.故不语郎君的故的意思是所以;温故而知新的故的意思是旧,指学过的.知识。

2.翻译下列句子。

(1)券在心,不在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辇而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下面几句话分别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1)愕然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1)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

(2)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

(3)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意对即可)

3.(1)不相信、十分惊讶的心理。

(2)表现友人的儿子对此事难以置信,认为不合常人的心理。

(3)表现蔡重诺守信、十分诚恳的心理。(意对即可)

4.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上一篇:钢琴启蒙课程计划下一篇:妈妈辛苦了小学10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