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

2024-06-27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共6篇)

篇1: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

企业核心价值观

诚善、负责、务实、自强

诚善:诚实、守诺、真诚、忠诚;善心、善念、善言、善行。

负责:责任不仅是一种优秀人格的体现是人格的基石;负责应 当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责任 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责任是永恒的企业精 神!责任需要用业绩来证明,业绩要靠能力来创造,能力又 靠责任来承载。

责任能让你获得荣誉、赢得尊严、让你出类拔萃。对个人来说,承担责任,就会极大的激发自身的潜能,最大 程度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守住了生命的最高价值。因此,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而言,也就是塑造了 基业长青的“魂”,这是负责任的根本意义。

务实:就是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达到预 期目标,务实的关键在于行动。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强化 结果第一,强化结果导向。务实的本质就是实现目标,达到或超 过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过程都失去意义。不论谁,都需要 对自己的角色有强烈的认知,执行者才会产生强大的责任感,才 会把责任落实到位。对结果负责,而不仅仅对过程负责。同时,各级领导者和各级员工,都是制度的推行者。

自强:自信(不盲目崇拜,善于学习,发挥潜能有充分的信心面对 任何事情)、快速(快速接纳、快速思维、快速行动)、领先(信 息领先、思维领先、技术领先、管理领先、方法领先)、求精(不 满足只是会,要追求更好更精)。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提升 自己。

企业精神

团结、拼搏、进取

团结: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抱团打天下的时代已经来到。任何人如果离开了他人的相助,绝不可能做出骄人的事情。我们崇尚英雄,我们更崇尚具有团队精神的英雄。孤立无援的人不可能进步。进步是一个人为他人付出而产生的直接结果,付出越多,进步就越大。

拼搏: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发自于内心,流淌在血液里,扎根于骨髓中的一种骨气和血性,人一旦具有了这种骨气和血性,他的意志如果再和责任感交织在一起,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这些人的眼里没有借口,只有方法。

进取:理念变天地变,理念不变原地转,要有争做第一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必备的知识和智慧。不满足。始终怀着学习进取精神,已有的不断优化,没有的敢于创新,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篇2: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打造强有力的团队及团队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团队的概念及特征,在分析团队及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就企业如何塑造团队及团队精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团队及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常见类型及特征

团队建设

团队精神塑造

团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很久以前就出现在了体育、军事、经济等领域,近年来,这一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几乎成了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从而实现组织高效率运作的理想工作状态的代名词。依靠团队推进,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健康而顺利地发展,也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企业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

1.团队的概念、常见类型及一般特征 1.1 团队的概念

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者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由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也就是说,团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 起来,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形成比原组织具有更强战斗力的工作群体。

1.2 现代团队的常见类型

在现实企业组织中,团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团队的组织形态也各不相同。归纳来看,现代团队主要有以下四种常见类型:

1.2.1 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通常是基于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建的,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限。团队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每一个成员具有独特的技能和知识背景,彼此之间具有知识与技能的互补性;

1.2.2 固定工作团队

固定工作团队的成员主要从事的是专业化或例行工作以保证生产和服务流程正常运转。这类团队一般比较稳定,很少变动,团队成员具有相似的知识背景,并掌握多项技能;

1.2.3 功能团队

功能团队包括因某种特殊需要或突发事件而临时组建的快速应急团队,比如谈判团队、事故处理小组、竞技团队等;

1.2.4 网络化团队

这类团队是基于信息系统的发展,成员配置不为时间和空间所限制,团队成员合作往往处于虚拟状态的一种团队组织形式。团队成员的配置随任务的需要而改变。

1.3 团队的一般特征

一般来讲,不论属于哪种类型,一支高效团队都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3.1 相互依赖与协同

每个人都依靠与他人的合作才能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和谐融洽 的人际关系氛围将为团队协同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

1.3.2 角色定位与责任分担

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团队每一个成员必须具备胜任工作的核心专长与技能;

1.3.3 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

每一个团队成员必须通过分享信息和资源来协调他们的各项活动,每一个成员有责任以一种适宜的方式向其他成员提供信息,传授经验;

1.3.4 自我管理与授权

团队成员在团队工作中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也享有相应的管理自己的工作和内部流程的自主权。因此,团队管理既要依靠制度与业务流程来实现团队的有效运作,又要充分授权,以发挥每 成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个体与集体利益相互统一,促使团队和企业高效运转。它有三层含义:首先,确立共同的目标即建立共同的愿景,使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中有的放矢;其次,团队成员中有着良好间的沟通,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在工作中有安全感和温馨感;第三,团队成员相互帮助,在互助和良性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优势互补。

3.团队及团队精神建设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3.1 团队建设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以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迫使现代企业不断地对低效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重组,以加快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反应速度。此时,把拥有专门知识、技能,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员工组成高效团队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1 团队可以产出大于个人绩效之和的群体效应

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就如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团队模式使组织结构大大简化,领导和团队、团队和团队以及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变成伙伴式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建立在志同道 合基础上的团队可以起到功能互补的作用,因而决策合理、科学,士气高涨,从而产生了比个体简单相加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3.1.2 团队可以提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

企业团队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使组织能更好的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其敏捷、柔性的优势,增强企业的应变和制变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提高企业竞争的效能。

3.1.3 团队有着极强的凝聚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别人对自己的控制和管理,他们不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希望在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团队强调沟通协调,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坦诚沟通,人际关系和谐,这样可以提高员工归属感和自豪感,大大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此外,团队注重对成员的培养,鼓励成员一专多能,并对职工进行工作扩大化训练,持续学习完成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使得团队成员迅速进步,从而带来团队工作效率的成倍增长。同时,团队在文化氛围上既强调团队精神,也鼓励个人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激发了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企业员 工从机器的附属中摆脱出来,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

3.2 团队精神塑造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团队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现代企业最具生命力、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因子”,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1 团队精神的目标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店内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营业员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 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3.2.2 团队精神的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3.3 团队精神的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3.3.4 团队精神的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 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4.企业团队及团队精神的建设 笔者认为企业团队及团队精神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确立企业科学的经营理念,特别是团队事业目标,并使之在团队内充分渗透

企业的经营理念及团队事业目标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得失的关键。经营理念及事业目标的定位是团队精神建设的出发点和基础。在企业经营理念定位及事业目标确立过程中至少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1、经营理念应该具有时代性,合乎社会规范,并与团队成员的价值取向相统一,这样才能引起员工的心理共鸣;

2、目标必须真实。切忌好大喜功,盲目冒进,也应避免保守畏缩。确立团队目标应根据团队及其企业现有内外环境资源及市场机会理性分析,综合评判。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应太低;

3、目标必须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企业目标应该是团队成员利益的集中体现,只有这样目标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才能对员工行为起规范作用。

4、经营理念及事业目标必须不断更新。企业的主客条件、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以后,理念和目标也必须获得刷新,否则,就会丧失其导向功能和动力作用。经营理念和事业目标确立以后,必须得到认真的贯彻推行,必须渗透到每一个员工中,得到团队成员的一致认同和接受。许多企业不是没有理念,没有明确的事业目标,而是理念、目标教育不到位。这些企业不是目标教育不重视,就是方法不对头。日本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非常强调所谓的“价值共有化”理念运作,让企业理念和事业目标在员工中得到良好的沟通和彻底的贯彻。

4.2 建立团队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团队气氛

协同工作是良好团队精神的体现。团队内部必须树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同价值观。团队是每个成员的舞台,个体的物质和精神回报离不开团队这一集体,每个成员要想获得自己的荣誉,实现事业之抱负,都离不开其他成员在信息、知识、能力和爱心上的帮助和支持。因此,要在团队内部经常性地开展沟通工作,倡导感恩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团队氛围。良好的沟通是营造良好的团队气氛的法宝。团队内部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团队领袖之间、团队与上司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都必须保持双向沟通,只有沟通才能实现互相之间的了解,产生信任,达成共识,才能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团队要跟踪观察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让成员们经常讨论他们的意见和感觉,及时排除隔阂,化解矛盾。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前提。一般来说,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是以个人的经济收入和各种潜能的发挥作为价值目标,并体现在对团队的贡献上;而团队则应在追求团队价值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都能平等地在整体环境中获得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要使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团队的凝聚力就会形成,团队的共同价值也就能通过个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注重感情投资是中国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特殊课题。东方文化注重“人和”,中国文化倾 向情理相融。日本企业非常注意把企业办成为一个大家庭,建立起企业内部情感维系的纽带,如员工生日、结婚、生孩子、乔迁、晋升等,企业都给予特别的祝贺,以增进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所以在团队组织内部必须培养起良好的人际氛围。

4.3 强化团队领袖行为修炼

优秀的团队领袖会使团队保持高度一致。团队领袖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团队精神的建立。团队 领袖首先必须懂得如何管人、育人、用人。任何团队都会有管人的问题,团队必须建章立制,这是保持团队完整的基本的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标准来管理人、约束人并持之以恒地实行,这是团队领袖的重要工作内容。团队领袖也必须善于育人。人才是团队最重要 的资源,人才来源,一是靠引进,一是靠培育,引进来后也得加以培养。同时,团队领袖在团队分工的时候还必须做好用人的事情,把人才推进到最适合其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其次,团队领袖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修炼。团队领袖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懂得运筹帷幄,懂得把握方向和大局,研究事业发展战略,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懂得以德服人、讲信誉、宽胸襟,敢于否定自己、检讨自己,善于集中团队成员的智慧、采纳团队成员的意见,发扬民主管理的作风。

4.4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

规范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团队精神形成与维系的内核动力。海信集团公司总裁周厚健说:“共同的愿境是建立斯巴达克勇士方阵的精神力量。团队精神的培育,除了企业理念教育这外,还必须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一套激励员工的机制。”笔者认为团队激励机制的建立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建立科学的工资制度。工资制度是激励机制的基础,这一方面成熟企业已经有了很多经验总结,在此不再赘述。

2、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举。海信集团的激励机制的原则是“发钱+发精神+发权利”。激励的手段应该是多方面的、丰富的,因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人是社会的人。

3、批评和奖励双管齐下。奖惩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批评是负激励,它推着团队成员向前走,奖励是正激励,它牵着团队成员向前走。

总之,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社会没有“独行侠”,团队及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及其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要让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走越宽,越做越强。

参考文献:[1]尚水利.《团队精神》.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2]李国宁:凝聚力[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11;

[3]王耀球:创新——企业之魂[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4; [4]打造伟大的团队精神.学林出版社;

[5][美]托尼,卓越项目领导与团队精神,机械业出版社,2006.09; [6]《团队精神Ⅱ-打造黄金团队》.新华出版社.张智慧.2007-6.杨立军.2007-8-1 [7][美]斯蒂芬.P.罗宾斯.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第10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8][美]沃伦.本尼斯,帕特里夏.沃德.比德尔曼.张慧倩译; [9]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10][美].[H].詹姆士.哈林顿,米奇.曼宁,大卫.安吉尔.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

究院译;

篇3: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角度而言的企业家精神, 是企业家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在产品、市场、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价值取向和基本信念、精神状态与道德行为原则的总称, 是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具体化。企业家的精神是推动企业家及企业活动,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合作和道德是企业家精神的三大支柱。

1.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角色的本质规定性, 也是企业家的标志。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企业家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21世纪, 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承担者, 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国家发达的重要前提之一, 也是企业持久不衰的动力。企业家是打破现有秩序和市场均衡的创造者, 他们工作本身就具有在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 而且对于我国的企业家来说, 由于身处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都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的社会环境中, 他们肩负的不仅是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使命, 还有推动宏观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重任, 因而创新精神对他们格外重要。

2.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都是利益关系的调节方式。竞争是动力, 合作是方向。合作就是把各家的优点和长处综合起来, 把力量集中起来, 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合作精神是面向未来的企业家精神。20世纪70年代, 日本JVC公司规模只约相当于松下公司的1/10左右, 该公司在世界上第一台VHS制式录像机研发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里, 始终都与索尼、松下和东芝等日本大型电器公司一起共享该领域最尖端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这种技术共享, 以JVC公司的实力, 根本无力单独完成其产品研发, 而且随着JVC产品研发成功而进入生产阶段, JVC公司又成功地说服松下和东芝公司接受了其授权生产协议, 共同将VHS制式录像机推向市场。松下和东芝的参与, 最终形成了日本企业的多赢。正是这种合作精神, 使得日本人控制了电视机、录像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电子产品50%以上的市场份额。

3. 道德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道德通常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它以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概念和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 并通过社会舆论、人们内心的信念以及习惯的力量, 来评价和影响人们的各种活动, 使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健康、有序的特征。良好的道德是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 它能产生威信, 使企业家赢得员工的信任, 它能产生感染力和号召力, 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 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 产生强大的内聚力。企业家良好的道德角色还有利于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保持与消费者长久不衰的亲和力, 赢得更多的合作者及他们的信赖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

二、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

1. 创新精神不足, 成长缺乏后劲

中国企业家缺乏魄力和尚武精神, 特别是以首创、独创、原创为内核的创新精神严重不足, 面对跨国公司、外国名牌企业的那种自卑感仍然存在, 赶上和超过它们的信心相当缺乏。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 中国的企业家们是一群拿来主义的信奉者, 他们从国外买来生产线, 买来技术, 模仿追随、抄袭照搬西方企业的做法却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技术创新一直没有落到实处。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不足的缺乏成为阻碍企业进步的最大障碍。

2. 合作精神欠缺, 恶性竞争不断

许多中国企业家, 包括大量港台企业家在内, 缺乏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识, 大都单打独斗, 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原因。与世界500强相比, 中国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 重复建设泛滥, 资源极度浪费, 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哪个企业都不想被兼并收购, 因此想兼并收购者也找不到合作伙伴, 结果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半死不活。很多中国的企业家的思维定式, 往往不是合作为了促进公司发展, 而是一谈到合作, 就是谁当董事长, 今后谁说了算。合作精神的欠缺, 限制了企业成长空间, 使得企业无法去应对进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严峻形势, 无法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 错失了更多更好的商业机会。

3. 群体道德缺失, 责任意识淡漠

当前, 我国企业家群体道德和信誉水平不断下降, 一些与企业发展不相符的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 有的还相当严重, 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欺骗股民、供应商、顾客、员工、银行和政府等现象极为普遍: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 为牟取暴利, 掠夺资源、不顾环境保护;偷税骗汇、伪造账目;制假贩假, 以次充好, 恶意欺骗消费者;违规经营, 一味地压低劳动力价格, 延长劳动时间, 或者留下一些债务和被拖欠几个月工资的员工逃逸等等, 体现了他们在道德上的落差。企业家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严重的因素之一。

三、当前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1. 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排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

目前, 我国对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 还基本上是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体制, 企业的一把手由上级任命, 不完全按照企业家标准选择。因此, 在政府可察觉的范围内, 放弃了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避免寻求和采用与规则不一致的、有效率的行动方案, 养成盲目服从的惯性。在这样的制度条件下, 形成了因循守旧、崇尚平均、压抑个性、惧怕创新的经济文化氛围, 这样的机制不利选拔富有创新精神的经营者。

2. 缺乏信用基础, 尚未形成诚信文化

诚信文化的发展是企业家成长的土壤。诚信文化就是一种自由交易、借债还钱、损害赔偿的信念和传统。这种信念和传统不应只是在乡土社会的狭小范围和熟人之间存在, 而应是在全社会范围以及陌生人之间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诚信文化在我国尚未形成。于是, 出现了很多与诚信文化相悖的非理性的行为, 比如, 借债不还, 债权人怕债务人, 假冒伪劣, 许多企业因为股东之间缺乏信任、老板与员工之间的“非暴力不合作”, 而无法做大做强等等。

3. 小农意识浓厚, 缺乏商业社会的契约精神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彻底性, 中国许多企业家身上有着较浓厚传统的小农意识。有限的资源, 艰难的生存环境, 缺乏合作性的生产方式, 契约精神的缺失, 契约关系没有成为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伦理准则, 使企业家对于利益关系的理解, 一直停留在甲方的收益必然是乙方的损失这种“零和博弈”的水平上。缺乏商业社会的契约精神, 是合伙人之间缺乏信任、不愿合作的深刻的文化上的根源。

4. 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道德环境恶化

如果一个企业家足够真诚, 严格遵守了游戏规则, 而别人却在规则之外, 他的真诚是没法长久的。经济学分析表明, 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违约, 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在道德环境好、市场监督机制健全的社会, 违约成本高于收益。不讲道德并不是最优的策略, 而诚实守信才是最优的策略。而在道德环境不好, 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社会里, 道德缺失者可以获得额外收益, 违约收益高于成本, 所以他的最优策略就是不讲道德。如果一个社会普遍缺乏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 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核心价值观发生变化、扭曲, 加上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 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整个社会信用水平下降企业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机、拜金主义等愈演愈烈。

四、重塑中国企业家精神, 构建中国新一代具有高度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企业家群体

1.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企业家人才市场

尽快培育起规范的、有竞争的经理人才市场, 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取消政府对企业经营者的行政性任命, 让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登堂入室。健全的企业家人才市场机制, 会促进优秀企业家群体以及企业家监督约束、激励机制的迅速形成, 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高素质人员就会通过市场价格使其价值得到实现, 不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低素质人员就会被淘汰出局, 从而促进整体企业家队伍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 树立社会责任理念, 建立科学的社会价值体系

企业家的成长有赖于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首先, 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在全社会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理念, 倡导诚信意识, 形成崇尚诚信的社会价值观, 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社会道德规范, 以不断提高企业家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 保护渴望真诚者的利益。其次, 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 从思想上、精神上打消对西方企业过于敬畏崇拜乃至胆怯心虚的心理, 打破近一两百年来的中国人在外国企业与企业家面前自惭形秽的历史心理沉淀, 加強创新教育及训练, 改善政府创新环境, 形成营造包容、鼓励企业家创新的社会价值观。最后, 要倡导合作精神, 形成合作共赢的社会价值观。从法律和社会道德两个方面上反对和禁止恶性竞争, 鼓励合作, 形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相适应的和谐局面。

3. 发挥政府的作用, 完善对企业家失信行为的监督机制

只有强化监督机制, 加大对企业家失信行为的惩戒, 才能使企业家在社会经济中的行为更加规范。目前, 在中国缺乏推进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社会基础和各种社会力量的情况下, 政府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确立市场规则和信用。其次, 推进企业家社会责任法制化, 尽快建立一套对社会和伦理行为负责的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管理、评价体系及信用监督失信惩戒法律、法规和制度, 通过法律形式对企业家行为加以具体的限制, 有助于迅速扭转管理者行为失范的状态。再次, 通过加强和规范商会、行业协会和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 对企业家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使不道德行为无处藏身, 从而有效促进管理行为的改善。

4. 加强道德教育, 强化企业家的自律约束

现实状况表明, 一些企业家道德观念模糊混乱, 搞不清是非、曲直、善恶的界限。因此, 应强化道德意识和道德教育, 积极帮助企业家解决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中日益复杂的道德选择问题, 形成一种对于是非、好坏善恶、真假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并使之正确理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对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另外, 针对我国当前信用危机呈现普遍化的情况, 要特别突出强调提高企业家的自我约束效应。这是通过其内心信念而发生作用, 在内心深处形成自觉履行道德义务、要求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要求的强烈愿望, 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企业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 而企业家精神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认真审视当前我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 重新塑造中国企业家精神,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企业家,企业家精神

参考文献

[1]汪丁丁: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M].我思考的经济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8, 198-201

[2]夏志琼:合作创造核心竞争力[J].管理与财富.2002, 04 (35-36)

[3]马寅杰: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形成和培育[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07, (04) :45-47

[4]胡素敏:现代企业家精神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探讨, 2007, (10) :206-207

[5]论企业家精神的构建[J].商业时代·理论, 2005, (26) :86-87

[6]崔凯孙慧琳: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若干思考[J].企业经济, 2007, (08) :42

篇4:企业家精神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中国企业家的新挑战

我国企业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运行在封闭的环境中,在这种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的原材料供给、人员获取、产品分配都在政府各部门的主导下进行自我循环,不存在市场价格机制的引导,企业只具有生产车间的功能,在这种背景下也不存在真正的企业家群体。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之后,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家阶层开始形成,以其发现市场机会,实施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全新职能扮演着市场经济的舵手和弄潮儿的角色。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任正非、柳传志为代表的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引领华为、联想等优秀企业在“靴子理论”、“斜坡论”等本土管理理论的引导下,以敢为天下先的“土狼”精神走出国门,打破了中国企业无法走出国门的魔咒,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真正走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路,实现了资源配置、市场运作的国际化。而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家则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经营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

当今社会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空前地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方,既是世界的一隅,又都是世界的中心。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4个特点:(1)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开放性的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人才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在世界范围内的涌动日益广泛,已经不可逆转,而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进一步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流动性。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势必都将被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席卷。(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资源配置存在高度互补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的时空约束减少、成本降低及资源互补上,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等将迅速向发展中国家渗透,资本、知识和资源等也将在全球市场上流动并趋向合理配置。(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面临差距逐渐加大和“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发达国家企业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可以优先选择输出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设备,甚至将物质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发展中国家变成“世界加工厂”,在企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上占位高端并攫取绝大部分利润,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政治安全等问题,1990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从侧面上说明了这一点。(4)高度的渗透性和垄断性。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上。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几乎涉及世界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大约控制了世界上80%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70%的国际直接投资,60%的世界贸易。

中国加入WTO之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家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第一,直接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各类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 超过90%的公司已经到我国进行投资,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全球4万多家跨国公司中,92 %以上的企业考虑将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在已进军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中,90% 打算追加投资;其投资领域从原来的制造业向研发、服务、销售等上下游各个行业延伸。同时我国企业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额首度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强国,上升到世界第五位,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境外企业已有1.8万多家,在外人员约12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家和国外企业家的接触频率和相互工作周期增加,建立与国外企业家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网络的需要日益强烈,迫切需要我国企业家善于与国外企业家进行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第二,我国企业家的工作内涵和外延大大拓展,其主要的经营管理工作从原来的企业内和国内资源配置重心日益延展到企业间和国内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例,就需要将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转变为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动国际化、人才素质国际化、人才构成国际化等新的职能,这要求我国企业家具备全球化管理视野和管理理念,掌握新环境下的企业家工作性质和特点。第三,我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背景下会面临着不同国别的制度、政策和文化环境,“全球化视野、本土化功夫”也要求我国企业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东道国的各种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因素,了解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家工作性质和企业家精神。

产业发展水平与企业家精神

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产业环境、产业能级以及在此基础上体现出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家的工作内涵、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能,同时也对企业家主体的类型定位和综合素养的形成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美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从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的两百多年漫长的历史,美国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转变到信息社会,从产业革命的模范跟随者转变为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主导者。纵观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新技术革命催生的,主要表现为主导产业不断更替、产业技术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依据主要革新技术类别,美国产业结构现代化进程划分可分为工业化起飞阶段(18世纪末-1860年)、工业化实现的初期(1860年-1930年)、工业化后期(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再工业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四个阶段。在后工业化时代,随着物质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约出了大批劳动力向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跨入了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最近又提出了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之上的再工业化发展新模式,即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改造和武装了其他高新技术和产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农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产业,这就是信息经济时代下美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日本在强烈资源约束条件下,走“资源替代”、“资源节约”、“技术驱动”的产业升级路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在保持传统制造业等支柱产业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其服务业、金融保险、运输通讯等重要服务产业继续较快增长,尤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产业结构表现出信息化发展的特征。这一方面表现在信息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二是在所谓的硬产业中,信息投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nlc202309020740

我国目前尚处在工业化发展的阶段,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企业形态。而美国和日本尤其是美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时代,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对美国企业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催生现代企业家精神的肥沃土壤,知识型和专家型企业家日益成为美国企业家群体中的主流代表;而我国企业从整体上来看尚处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劳动力型企业家和技能型企业家是我国企业家的主要形态,这和作为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的企业家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国生产力水平和产业发展背景对企业家工作特点与企业家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化背景与企业家价值取向

由于人文环境、经营理念、市场机制、教育制度、历史传统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不同,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企业家各有特色的企业家精神、价值取向和工作行为特点。美国企业制胜的背后是独特的美国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国家精神、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美国文化具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由于美国文化和社会氛围的影响,致使大多数优秀的人才都能够以圆“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梦想为荣,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而欧洲人生活节俭、为人低调、讲求秩序、诚信精神等文化特质,以及欧洲重视实业教育、人文教育、创新教育、义务教育等也形成了欧洲企业家稳健的企业家行为风格和自由扩张的特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占着主导地位,它对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儒家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敢为天下先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造就了一批现代“儒商”,但是儒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压抑了企业家的个性发展尤其是以创新、冒险为主导的个性发展,同时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文化也对我国企业家群体成长非常不利。

企业家精神国际比较的借鉴意义

从上述全球化的各国经济互动发展格局、世界各国经济形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等鲜明的时代背景来看,各国企业家一方面其工作性质和企业家精神必然会拥有各种质和量的差异,而各国企业家的全球化互动和交融趋势也史无前例地不断加强,相互了解和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家群体潜在的需求和内在的动力。因此企业家精神的国际比较研究也就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家精神的观念与特质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主要由政府官员来推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和运行开始由市场引导及企业家推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家主要还是在本区域和国内发现和创造市场,尤其是各省市政府因为地方保护主义采取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手段,其工作和市场开拓的空间和环境仍然有着较大的局限。

全球化时代的新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开放经济和速度经济,网络化和信息化是全球化经济的主要特征。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企业家要具有新的时空观念,传统的时间和地域界限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反映在商业模式中可体现为微营销、零库存准时制生产等。

企业家还要具备速度第一的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大鱼吃小鱼”已经被“快鱼吃慢鱼”所替代,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响应就是错过了最好的反应时机,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市场反应周期大大压缩,速度决定一切,领先者淘汰落后者。企业没有永恒的竞争优势,只有动态的相对竞争优势。

企业家还要具备“集成商”的观念,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和更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我国企业家要打破传统的经营理念,要善于扮演“集成商”的角色打造平台经济,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翘楚苹果公司正是依靠搭建世界范围的平台集聚客户、合作者、供应商、设计者等资源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企业家还要辩证对待全球化和个性化的统一。我国企业家要关注不断与世界经济接轨、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保持企业自身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不要在全球化中迷失航向,失去自我,单纯地迷失于大一统中。

实现转型时期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变革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乃至信息化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企业家也要逐步实现从劳动力型企业家、技能型企业家向知识型和专家型企业家转变。从我国企业家的产生过程来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企业家主要以农民企业家为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涌现了大量的“官员型”企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又出现了张朝阳等现代科技型企业家。

以温州企业家为例,2000年温州全市民营经济资产主体的总数大约120万人,其中持有资产50-500万者(通常被称为中小老板)占绝大多数,主要生产与经营领域包括服装、皮鞋等日用消费品以及电子产品等,涌现了胡成中、南村辉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但是从温州企业家群体的综合素质来看,虽然温州企业家对市场的嗅觉灵敏,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极强,但是学历普遍偏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运营知识和运作能力尚需进一步积累。但当温州企业家们近年来纷纷把眼光投入到金融、资本运作、光伏产业等高端产业时,却发现缺乏这些行业的知识储备、运营技能,行业技术和经营人才匮乏,匆忙上马之后又造成了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断裂,最近发生了一些温州企业家跑路的现象。可以说温州民营企业家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我国目前处于产业深刻变革和升级的前提下,企业家要尽快实现从市场机会发现型企业家向知识创新型企业家转变,

借鉴他国企业家精神,形成适应多元文化的企业家群体

企业家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选择和做事的方式。对中美企业家群体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两个群体行为的差异。

参见表1,表中的维度是个人主义,开放性和自我提高这三个维度的亚维度。从上述资料来看,中国企业家在个人主义,开放性以及自我提高方面和美国企业家有相似的价值观,但从每个亚维度来看,美国企业家比较中国企业家更为强调快乐感、全局观、善行、一致性、安全等方面,而中国企业家比美国企业家更强调激励、自我指导和传统。这也是中美两国的民族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集体本位主义是日本民族文化核心。虽然日本民族自古以来都有着强烈的排外情绪,但对于周遭的先进文化却一直是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久而久之,在其集体本位主义的外延不断丰富民族文化的内容。以下是根据参考资料绘制的大致的日本企业家精神模型(图1)。

我国企业家在和美、日企业家日益增多的国际交往中应充分把握其企业家群体的精神,善于沟通和驾驭,在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采用包容的心态开展有效的竞合,在竞争中取得动态的竞争优势。

篇5: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

XX集团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和集团公司发展“两融合、两促进”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持续推动工作落地,狠抓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努力营造团结一心,积极进取的和谐氛围,增强了凝聚力,为生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教育,入脑入心,找准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出发点

集团党委把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纳入企业整体经营发展战略,由党委牵头,各级组织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在职工队伍中形成了“有精神、在状态、讲方法、求实效”的精神文明新面貌。编制了两会精神“口袋书”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下发相关学习材料,并在大屏幕上宣传。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明确了企业文化内涵、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理念等具体内容,完善了《XX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管理考核办法》《XX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使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两个文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积极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广泛开展具有群众基础的各类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推动了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

和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调动了集团干部职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找准助力企业发展这个出发点,激发职工干事创业氛围。

(二)以人为本,细心贴心,抓好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落脚点

集团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本文化融入到创建工作之中,着眼于人,着力于提高人的素质和幸福感。针对部分职工在工作中有畏难情绪等思想问题,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素质提升,消除安全隐患。面对生活中存在困难的职工,积极开展帮扶工作,解决燃眉之急,提升职工幸福感。通过这项“治本工程”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水平,引导职工转变观念、振奋精神。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配合地方联防网络,联系地方政府为职工定点接种疫苗,安排人员定点定时进行测温、登记,确保用工安全。拓宽采购渠道,联合地方政府持续为职工发放消毒水、防护口罩、医用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小疫情对职工生活的影响。加强公共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严格限制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使用人数,保障职工享受公司福利。

(三)拓宽平台,创新创牌,做强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发力点

大力开展形势教育及道德讲堂活动,充分利用网站、广播台、宣传展板、宣传栏、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文化阵地,学习中央文件,宣传两会精神,传达上级部署,向职工传输新知识,传播正能量,制作文化看板,将企业文化理念可视化,渗透性的、潜移默化的对员工进行引导,同时可定期利用知识问答、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及培训等方

式巩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坚持以“职工书屋”为依托,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开展“身边的榜样”展示活动,选派两个作品勇夺XX公司演讲比赛三等奖,真正做到传播“广”XX精神,讲述“好”XX故事。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坚持不懈地狠抓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集团公司的精神风貌、服务水平、工作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尽管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正处于减亏增效的关键阶段,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集团上下迎接挑战与考验,全力以赴实现奋斗目标的思想和精神准备还不够充分,部分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还需要增强,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还有差距。实践已经证明,越是在各项工作较劲爬坡之时,越需要我们把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1、部分员工没能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体制、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还有部分员工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搞文体活动,也有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职工的娱乐文化。

2、企业文化建设难形成合力。因集团公司年龄层存在缺失,新老员工年龄差距较大,素质参差不齐,加之作为十年新厂,企业文化氛围不浓,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员工未能实现角色的转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深,认识较浅,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3、企业文化氛围不够。一方面受生产安排的限制,员工活动组织难度较大,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限制,参与公司活动

不多,受企业文化熏陶不够,未能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下阶段工作方向

一是驰而不息抓好职业道德素质提升。

继续深化道德讲堂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深入持久的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以上摔下,做到“明现实,看未来,讲实情,干实事,出实效”,努力培育“有精神、在状态、讲方法、求实效”的良好风尚。同时要大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使每个职工对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的内涵从了解到理解,到自觉执行。

二是驰而不息深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要积极倡导实干精神,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党委决议,坚持深入基层,克已奉公,廉洁自律,发挥表率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干部培训、考核、监督,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履行管理职责的能力,并带动全公司广大职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全公司的改革发展当中,打造一支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三是驰而不息加强人才队伍梯队建设。

以实施人才工程为基础,结合集团实际和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起合理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流动机制。要做到积极发现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塑造一支技术过硬的生产队伍,一支真抓实干的管理队伍。

四是驰而不息开展和谐文明创建活动。

要在集团干部职工中间,广泛开展以“XX一家人”为主题的和谐创建活动。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做到倾听群众的声音,沟通思想感情,解决群众困难。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需求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使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一起增长。第三,要进一步打破外围队伍的界限,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创造公平和谐的工作

篇6: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

前不久公司15-16年度工作会成功顺利召开。公司董事长及相关领导分别作了相关主题的工作分析报告,通过对工作报告的学习,作为一名新进的中层管理人员,倍受鼓舞振奋,对公司15年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对今后积极热情投身工作充满信心。工作报告内容详实丰富,客观实际,具有很强的总结和指导意义,为今后工作指明方向和重点。同时,在盐业市场即将放开的当下,报告非常及时,及时为我们的思想敲响警钟,要紧绷神经,时刻做好准备,应对挑战和压力。结合自身实际,我谈下学习的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15年度工作总结。公司15年度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顶住压力,克服众多困难,实现了业务规模和经营成果的双丰收、齐发展。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利、税连续四年双过亿;荣获全国和地方等多个荣誉称号。同时,稳进推动企业内部改革升级,加强重点设施投资建设,全面推进企业基础管理,新兴产业日趋成型,产品种类愈来愈丰富。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取得了行业内骄人的成绩。

第二部分是16年全年工作目标设定和规划。总体工作要求坚持总公司“回归、转化、退出、创新”八字方针不动摇,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主业提质增效,实现辅业稳健发展。在完成目标的同时,要重点做好建设三大系统、调整营销策略、深化改改创新等八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认真学习公司领导工作报告,使我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明确,也始终坚信,紧紧围绕公司为中心,勤学善思、创新实干,一定能在盐业体制即将打破的新时期,成为第一个脱离沼泽跨上岸的‘年轻老企业’。企业一定会更强大、更和谐,成为“幸福企业“的中盐东兴梦指日可待!

结合工作实际,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发展应对“狼来了“危机。作为一名中层人员,应该比基层员工看得远,站得高,学的更深,吾的更透,坚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要学习专业知识,市场知识,不仅是中盐系统内的,更应该放眼整个行业,扩大格局,提升高度。

二、立足本职岗位,扩大视野格局,提升认知高度。时刻保持危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敢于担当,关键时候能独当一面。

三、强化提升工作能力,全面发展,提高工作水平。

1、强化创新能力,创新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额责任和要求,大众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符号,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不断提升、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补短板“。

2、提升决策能力,要用科学辩证的方法决策,不仅三思而后行,更要审时度势去判断,不延误每一次战机,不误判每一次结果。

3、增强沟通能力与技巧,只有善于沟通、主动沟通,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与同事沟通,与领导沟通,与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无不考验着管理人员的处理方式和技巧。

四、掌握领导管理艺术,积极带动部门工作和活力。

1、发挥团队力量,取长补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团队各个优点被统一领导产生预期的化学反应,才有可能产生一个高效的团队。

2、注意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整个团队的员工素质,我们不仅要培养出人才,更要带出骁勇善战的队伍,要敢于放权,为团队成员提供锻炼的机会,光用人不育人等于害人;同时树立阔达的用人胸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优异傲人的成绩;展望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结合公司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联系部门岗位职责,简要提列出16年度的主要几个工作方向。

一、加大调研力度和广度,在上一年度的工作基础上,多途径、大范围、多手段等方式完善各种调研工作,扩大调研成果和涉面范围。确保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代表性和有效性。确保对整个行业市场的精准深度把握。争取一次调研,多样收获,提升调研效率和成果。

二、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整合完善、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线方案。并推动3个左右系列新品的上市,通过此项工作带动消费者调查、产品上市、价格制定及上市规划等部门职能工作。

三、以科学调研为基础,持续推进全国市场食用盐盐样收集,建立大数据库系统工作。通过大数据掌握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行业趋势,进行产异化产品研发、差异化渠道设计、差异化市场策略制定等工作的开展。

四、推进市场广告宣传工作,并寻求其他部门支持及配合,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完善制定公司的CIS系统及相关宣传平台,尝试引入“互联网+”的推广宣传模式,为后期市场推广宣传工作做铺垫准备。

五、加强与业务板块的沟通,协同供销公司片区经理,走访现有的每一个客户及市场,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追根溯源,更深层次的了解生产、工艺、产品及需求。

六、加强过程管理,向过程管理要结果,在现有的部门固定作业基础之上,以会议的形式,增加市场月度、季度分析报告会,形成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固定作业,发挥市场部的统筹和监督管理职能。

七、在公司、行业内部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外部市场的接触和学习,通过参加外训,弥补短板,提升技能,拟计划邀请统一公司的市场、销售领域的中高层管理者以私人身份来我司进行专业对口领域讲座。

八、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坚定呼应公司党组织的号召和领导,积极向组织靠拢。加倍努力吸收行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下一篇:一声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