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故事50字

2024-09-10

成功的故事50字(精选16篇)

篇1:成功的故事50字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

“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篇2:成功的故事50字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篇3:成功的故事50字

1、商业片要让人看懂

“我这回拍的片子你们肯定能看懂!”很有人缘和才华却鲜有赚钱电影问世的姜文,对一起合作过多次的制片人杜扬这样说。个性导演在市场面前也开始做出正确选择。

2、商业电影赢在设计

商业电影赢在设计,资金背后的股东设计,制作班底背后的电影元素设计,核心决策团队的设计,营销事件的设计,同档期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的设计……总之,商业电影是高度复杂的社会活动,变量太多,矢量叠加,一切都需要严密的设计才能有更大的赢面。

3、“心在云端,身在泥土”最幸福

拍电影是知易行难,没有底层实践经验最好不要上来就大投资碰电影。身在云端,心也在云端的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一下来看到的都是泥泞;心在云端,身在泥土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看到的都是阳光。

4、剧本是电影的DNA

一部成功的电影,七成在制片,三成在放映档期安排。而剧本又是制片的核心,是整部电影的先天要素和DNA,后天的努力逃不出DNA设定的方向和基调。

5、剧本是改出来的

剧本是改出来的,尤其在国内,我们的造梦技术赶不上好莱坞,观众注意力会在故事情节上多一些,《十月围城》剧本改了1270稿,也有一说是1310稿;宁浩电影的剧本都是改一两年后才出来的。

6、电影如何讲故事?

我们总讲不好故事,和我们的旧有叙事方式有关,也和国内电影没有类型化有关。任何东西达到类型化就能达到产业化,没有分工就没有专业,一个编剧今天写爱情片,明天写战争片,就无法出现单一的高手,只有专业高手多了,才能出综合的大师级高手。

7、好莱坞不讲故事好多年

《2012》没有什么故事,《阿凡这》是一些经典的老故事组合,好莱坞已经好多年不卖故事了,卖故事的迪士尼的阳春白雪已经死了。

8、亲自做一做实地调查

不要以自己的偏好来定剧本,拿着故事方案到电影院门口,问一问80后、90后的观众们喜欢什么!

9、做电影首先要尊重电影

制片人的态度是决定电影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做电影,要有视电影为生命的态度,不尊重电影的人做不好电影。

10、优秀制片人的必备能力

一、敏锐的政治嗅觉力,知道什么是社会接受的主流文化,这点出了问题就通不过广电总局的审批;二、高超的艺术判断力,否则就无法有打动大众内心的选题,电影毕竟是门艺术,剧本要通过艺术判断和镜头转换能力表现出来;三、一流的市场运营力,商业电影是为了上映的电影产品,不是宣传片,是要为投资人负责的;四、超强的综合管理力,电影的特点就是短期内聚集天南海北的创作力量,制作、营销、发行等各类团队,从十几天到几个月,短期磨合上千人、上百辆车的大型团队,完成高水准作品。

11、伟大的艺术都是在给定时间完成的

拍电影的确很像一场战斗,而且是有长期谋划,短时间速战速决的闪电战。通常一部中等投资的电影,拖沓一天,就要耗费几十万元的制片费用,未来要用上百万的票房才能弥补回来。伟大的艺术都是给定时间内完成的,没有限制反而效果不敢保证。

12、拍续集要三思

国内很少有能把连续电影做好的,第一集有人看。第二集也能蒙一把,第三集就得看你的真正实力了,所以国内做第三集的几乎没有,国外很普遍,能做到第六、七集。

13、不必追求明星云集

根据自己影片的体量,量力而行请明星。一看就是小成本的类型就不要请太多大牌,否则可能赔本也赚不了吆喝。

14、成人更想看动画

“皮克斯的电影就是大人小孩通吃,国内一些公司只做儿童题材,可能越走越窄,而老故事新编也可能遇到瓶颈。”河马动画创始人徐克谈起自己要做的动画电影时这样说道。

15、商业片怎样才叫成功?

观众是5,000人的片子,让50万人看,就成功了。

16、从《疯狂的石头》能学到什么?

在镜头语言的把握方面动动脑筋,有时候成本低也能做到高起点,好虽好,但最好别模仿。

17、不用重金去请大牌导演编剧

名导名编太贵,有时自编自导反而能体现创作激情。

18、跟风注定失败

小成本电影未必不能大卖,但跟风的无论大小投资,几乎注定惨败!

19、大电影就是赢的艺术

小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大电影是运营家匹配资源的艺术,小电影满足内心一种情怀,大电影追求商业回报,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赢。

20、商业片与艺术片界限并不明确

有的片在国外大卖,在国内却冠以“艺术片”无人问津。所以,电影从成本大小能够分类,但谁商业准文艺,不好说清。其实只要是给观众看的电影都有商业特性,能打动观众的电影必然有艺术价值。

21、“傍大佬”与“组合拳”都会流行

大片基本上都是投资组合,好制片、好发行和强势院线等业内资本强强联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2、明年流行什么片,去问问业内人士

很多类型片的趋势,资深电影人、每年看几百部电影并且要天天评估票房的影院经理们,都心里有数,抽空和他们喝喝咖啡,没准能听出点门道。

23、做“伪大片”也不错

中国电影投入成本短时间还无法达到好莱坞水平,不过可以考虑拍些气势、类型上酷似的“伪大片”,去掉些动作场面,加上点自己的思考,还能有文艺气息。

24、“中片大片化”成小趋势

发扬中国制造的山寨精神,能省的地方省,该花的特效带制作费也花,三、五千万拍出一、两亿大片感觉的电影算你的本事,自然有人看。中片大片化趋势这两年很明显。

2关于放映

25、档期的技战术

上映后考验片方的是技战术的调整应变能力,目标就是最后一击打赢对手,小策略有时候能起到绝杀的作用。

26、档期就像拳击台

档期就像拳台,狭路相逢,强者胜!

27、如何选档期

安排档期要知道些孙子兵法和博弈论。

28、小成本拍摄,非得上映么?

非也,可以销售版权给网络、音像公司,作为数字电影在电视台、航美、酒店等渠道播放,资质不错的也可以直接奔着备大电影节去。其实不赚钱,赚名也是一条路。那些有志投资商业大片但资本不足的朋友,可以从这条路开始。

29、数字技术是未来

做电影也要谋划未来,数字技术肯定是电影的未来,不能不早做考虑。

3关于资金

30、投资电影的风险

投资电影风险很高,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投?以2008年中国电影为例,当年一共拍了406部影片,平均每部电影的投资在600万上下,总投资就是24亿

元,当年电影票房收入43亿元,其中国产电影大约在25亿元左右,全行业平均的投入产出比就是1:1,2009年这个数字应该略有提高;而美国电影市场已经在几十年前做到,每投入1美元,可以收回4.25~4.75美元,还不算广告和衍生品。单片总是有风险的,但如果有足够多的钱,分散在足够多的电影上,甚至可以通过测算找到那些回报率高的制片人,专门投资那几十位优质制片人的电影,比如他们都能达到1:6以上回报,这样把钱放到电影里是非常核算的,中国电影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31、找“对”的钱

制片人找资金,尽量不拿业外的钱。首选业内资金,比如说发行商、院线等,因为他们的钱本身就在产业内部流转,可以在后面的环节收回来;其次是相关产业的业外资本,比如广告公司;再次可以拿现金流稳定、管理运营能力很强的不相关产业的资本,比如网络游戏公司;还有两大渠道在美国已经非常普及,就是银行贷款和VC、PE的钱。

32、对投资人负责

如果制片人固守艺术家的气质来拍商业电影,投资人就应该换掉他,并对他说,“对不起,请对投资人负责!”制片人的“制”就是要懂得节制,把投资人的钱管好、花好,用在刀刃上。

33、对观众负责

艺术的事归导演,商业的事归制片。但如果导演过于自我,制片人就应该换掉他,并对他说:“对不起,请对观众负责!”制片人中心制是避免导演又当艺术家,又当商人,最后把导演累死,戏也拍不好!

34、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家电影公司从创立到成功拍出第一部大卖的电影,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阶段,需要8~10年的时间,这其中需要3~4年来建立各方面的关系,积累资源。

35、拿什么说服投资人

要知道投资人都是倒着算账的,说服投资人,靠的是电影卖点的合理性和商业逻辑。

36、善用银行的钱

银行贷款适合单片投资,而且银行能帮你规范管理体系。

37、投资人的素养

如果制片人已经天天在琢磨电影,投资人最好不要总拿昨天看了什么电影来跟制片人说太多,除非投资人有意在给制片人制造压力;投资人要结合自己的资源,从商务上帮助制片人。

38、怎么花钱

财务透明,一切都好谈。

4关于营销

39、不要试图欺骗观众

观众的鉴赏力越来越强,不要试图欺骗观众,但什么是欺骗,每个制片人心里有自己的标准,这是个价值问题。

40、电影要卖的是什么?

“张艺谋这个名字就能卖两个亿!”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董事长张伟平说。你的电影到底是卖演员,还是卖导演,是卖故事,还是卖特效,从一开始就应该想好。

41、营销要守正出奇

电影营销经常要逆向思维,才能占据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42、有关观众的统计数据

知道这些对卖电影有帮助,80%的观众进影院是主动的,20%是机动的,进到影院的观众里80%清楚自己看什么电影,20%是无目的的,碰上什么看什么。

43、不要忽略营销中间期

营销在乎一种气势,从后期制作到上映前的中间期,不成熟的电影人往往容易忽视这一阶段营销的重要性,导致气势的中断,一中断就难以续上,电影上映时效果会大打折扣。(反面教材《我的唐朝兄弟》)

44、营销要不断晋级

营销是资源置换的艺术,它有三个境界:1、花钱办事,2、少花钱多办事,3、不花钱也办事。

45、营销也讲点伦理

烂片靠营销和好运气偶然能成功,但也要小心市场会惩罚投机者。

46、主旋律如何营销

营销前期要“高唱主旋律,低调唱商务”;等到拍摄中期,高调宣传商务,拉来更多资金;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重回主旋律,回馈社会。(正面典型《建国大业》)

47、危机公关

当电影采取某些非常规的营销手段时,风险极高,容易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波及到大量本不关注影片的普通民众。当社会产生不良负面情绪之后,必须及时有效的启动危机公关,否则社会情绪会迅速蔓延。

48、营销的精神

上映阶段要坚决执行营销目标,有种誓不罢休的精神!

49、营销的艺术

营销是一门舆论设计的艺术,事先不能让观众知道剧情,但还要吸引他们来看。

50、营销要求新

篇4:爱因斯坦成功的故事50字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韦伯先生是讲对了,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天才”,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篇5:关于成功的小故事50字38个

一位女士有一次乘坐某航空公司的航班由青岛飞往北京,连要两杯水后又要求能否再来一杯,她抱歉地说因为太渴,所以还想再喝点水,服务小姐的回答让她大失所望——“我们飞的是短途,储备的水不多,剩下的还要留着飞上海用呢!”这位女士很生气,发誓今后不再乘坐这家公司的飞机。一家小小的速递公司,叫“风火轮”。当满头大汗的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的规定见客户时戴上了口罩。当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您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而离去时,这个公司在其客户眼里就像一路飘红的股票。小“风火轮”和大公司不可同日而语,但能否争取到客户,成败常常就在细节中。研究公司如何成功的文章很多,但对细节探讨的却不多。其实,只有细节做好了,才能真正让公司出类拔萃。

篇6:关于成功的小故事50字38个

年春,华罗庚到号称世界数学中心的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到校后,他被告知:可以在两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华罗庚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名旁听生。”在短短两年的旁听时间里,他刻苦学习,掌握了广泛的数学知识,发表了十几篇论文,提出了关于塔内问题的“华氏定理”,彻底解决了世纪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计问题。华罗庚取得的成就,轰动了剑桥,被誉为“剑桥的光荣”。年,华罗庚告别剑桥,回到了祖国。他放弃了博士学位,却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华罗庚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有时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舍弃一些与理想目标发生矛盾的东西,诸如舒适的生活、崇高的地位、名誉、学位,等等。只有学会放弃,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尽快走向成功。

篇7:成功的故事50字

【关键词】心脏骤停 心脏复苏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436-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超长心肺脑复苏50例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 48~69岁,经ECG诊断,全部病例均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脏骤停患者。

1.2 方法:本组患者目击下心跳骤停,立即开始心肺脑复苏术50例,所有病例从心跳骤停开始即持续心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给药(利多卡因、多巴胺、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剂、碳酸氢钠、甘露醇等)。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跳骤停至开始复苏时间0~30min,持续复苏时间30~105min;始恢复心跳为窦性心动过速,瞳孔对光反射亦随后恢复。此后,又先后度过休克、脑水肿致脑功能障碍、肺部严重感染关。

1.3 疗效:50例均为一周后,病情渐趋稳定,神志清楚,计算力,定向力正常,患者住院1-2月,一般情况好,生活自如,痊愈出院。

2 经验体会

2.1.1 抢救心脏骤停成功的关键要分秒必争,急救技术方法要熟练、准确,更要树立抢救成功的信心。

2.1.2 及时采取措施,使患者及早度过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肺部严重感染关。

2.2.1 脑的保护 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约30度。头部给予降温,体表血管行走处降温。30分钟测体温一次,冰袋用毛巾包裹,降温过程中,病人有无寒颤抽搐,必要时给予镇静剂。脑部给予热水袋保温。一旦发现患者烦躁不安,抽搐,瞳孔忽大忽小,则是并发脑水肿致颅内压升高所致,应尽早应用速尿,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严格记录24小时出水量。除降颅压外,应用人工冬眠治疗,用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硷、脑通等以助脑功能的恢复。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50例患者全部神志转清,无留后遗症。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及时应用有效足量抗菌素,及时、有效地反复吸痰,对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尤为重要。50例患者均采用半小时甚或几分钟吸一次痰,每次不超过15秒。虽然患者痰液较多,但都未发生堵塞气道,保持了呼吸道的畅通,肺部感染很快得到了控制。

2.3 心理护理 50例患者清醒后,得知自己“死而复生”,虽然高兴,但心理负担都比较严重,害怕再次“死”过去,精神过度激动紧张,导致昼夜难以入眠。除用药物治疗外,更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开导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勿紧张,说明稳定的情绪,充分的休息才有利于康复。否则会加重病情。及时向患者讲解心理、生理、病情相互轉化、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增强患者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是很必要的.另外,要切实做到:(1)调整病房的空间设置,使之温馨舒适,轻松和谐;(2)实施各项技术操作时,语言和蔼,耐心细致;(3)不在病人面前议论与病情有关的刺激性言论.使患者相信医学,相信医务人员.50例患者经过我们认真耐心的心理护理,大部分都能消除恐惧紧张心理,积极接受治疗,病情恢复很快。

3 体会 本科室突发的50例心脏骤停30-105min患者,复苏完全成功50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都好转出院,一年后随访,生活正常。这在临床以往的经验中对认为心跳骤停5-6min导致的脑功能损害不可逆转认识的不断突破。进一步说明了在行超长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求医护人员平时必须做好思想上、技术上、物质上的充分准备,对各种急救用品特别是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等急救器材,应定期检查、维修、充电、以保持随时可以进入工作状态。更重要的是,护士平时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以便在抢救的关键时刻,主动、迅速、有效地配合医师挽救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林平。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1,154.

篇8:爱迪生失败又成功的故事50字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于俄亥俄州的米兰。在算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却发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于是,他成了“愚笨”的典型,没多久就被老师赶出了校门,只好在母亲的指导下自学。他曾在火车上卖过报纸,曾在很多城市漫游,四处打些干不长久的零工,在纽约的头三年里几乎饿死。

篇9:有关成功的名言50字

2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3 、你要确实的掌握每一个问题的核心,将工作分段,并且适当的分配时间。富兰克林

4 、在任何一个成功的后面都有着十五年到二十年的生活经验,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是没有这些经验,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会有,而且在这里,恐怕任何天才也都无济于事。——巴甫连柯

5 、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6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7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要依依耐人际关系外世技巧。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则是软本领。——卡耐基

8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

9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10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11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12 、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纳森·爱德瓦兹

13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14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达尔文

15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马塞尔·普劳斯特

16 、了解面对逆境,远比如何接受顺境重要得多。――马丁·赛力格曼

17 、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但真正的伟人却能让身边的人认为自己很伟大。――GKChesteron

18 、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艾瑞克·佛洛姆

19 、命运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东西。虽人各有志,往往在实现理想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与志趣相反的路,而一举成功。我想我就是这样。——松下幸之助

20 、不达成功誓不休。——陈潭秋

21 、成功是一种态度!——皮尔

22 、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辈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领域里往上攀爬,却在抵达最高处的同时,发现自己爬错了墙头。——坎伯

23 、生活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跳舞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准备。――玛科斯·奥雷利阿斯

24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梁启超

25 、温和比强暴更有希望获得成功。——拉封丹

26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佚名

篇10:成功的故事50字

听声音 1 关于汉字的故事:因为汉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 听声音 2 关于汉字的故事:团字和圆字的汉字故事

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 “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听声音 3 关于汉字的故事:万字难写

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楚国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现在不用麻烦先生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先生,请父亲把先生辞退了吧。”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过了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就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还不容易吗?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满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还不见儿子写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儿子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终于不耐烦了,亲自到儿子房里去催促。进得门来,老翁见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黑道道。儿子正拿着一把沾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一见父亲进来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划,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3000划!万字真难写呀!” 听声音 4 关于汉字的故事点评

篇11:成功的故事50字

过去10年间,公务机市场越来越全球化。以一些大国为例,俄罗斯人大约15年前开始购买并使用公务机;印度人和巴西人大约10年前开始更多地使用这一交通工具。2006年,中信集团成为了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购买达索公务机的客户,以此为契机,达索注意到这个国家的公务机市场也在随着其国际地位的上升而崛起。

目前,达索将于年底交付中国内地的公务机数量为12~15架。近几年,达索每年约生产70架猎鹰飞机,交付中国内地的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20%。“达索在中国的脚步一直在加速,2006年~2011年的5年间,达索的猎鹰公务机初涉中国市场,然而截止到去年年底,这个国家的上空已有25架猎鹰飞机在翱翔。”

作为一个新晋外来者,踏上的又是一片尚待开垦的土地,25架飞机也许是个不错的数字。但对于全球有着近2000架猎鹰飞机的达索来说,25很难说是个令人满意的数字。侯颂咏对此表示,建立销售团队是达索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起点。而能否顺利平坦地走下去,则要把担子交付在售后服务的“肩膀”上。

“自主维修保养中心、授权维修保养中心、派遣技术人员支援等等,这些都是达索需要做也正在做的事,不只是短期内,同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侯颂咏说,“买架飞机确实是件不错的事,但必须得在任何时候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这些准备还包括训练更多可以驾驶猎鹰系列飞机的飞行员。侯颂咏介绍说,飞行安全公司(Flight Safety)是首家与达索合作的驾驶人员培训公司,这家公司近期将会把业务延至香港。另一家CAE的驾驶培训公司也将会在中国内地全面展开其业务。达索现在与这两家公司都保有合作关系。

“达索有着比当下所表现出的更强的实力,因此我们正在努力争得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侯颂咏雄心勃勃地说。建立优秀售后服务体系的同时,也是宣传自我形象的良好时机。“今年年底,我们将拥有25个客户。使这25位客户满意的同时,他们也将作为达索的形象大使,为宣传达索做出必不可缺的贡献。”

北京的W公务机公司近日接到了一个外国客户凯琳的包机大单。凯琳为了庆祝自己的50 岁生日,特意邀请了她全球的朋友参加她的中国之行派对。客户总共12人,分别来自6个国家。

凯琳的行程也比较特殊,她和朋友们想在北京好好体验京城人文景观,也不想放弃难得的游览最具中国特色的旅游圣地的机会,西安和丽江成为他们出行的两个旅游地。凯琳和朋友们计划用一天时间前往西安游览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她选用了湾流550作为出行公务机。

凯琳对于整个公务机出行的安排要求非常细致,规格也非常高。W公司在详细了解其背景后才得知她是一位皇室成员。凯琳要求在每一个航段都配备3瓶指定的香槟Cristal Champagne,还有威士忌、伏特加、金酒和朗姆酒,辅之相对应调酒所用的干姜水、汤力水、苏打水等等。而且,凯琳对于饮用水的选择也非常挑剔,她只喝圣培露牌的气泡水。因此W公司在飞行前的准备工作就需要非常仔细。

当凯琳和朋友们到达首都机场公务机楼时,W公司的服务人员已经将两瓶圣培露的气泡水冷藏好,以便凯琳在VIP室休息时可以饮用,同时在VIP室里布置了欢迎、祝福客户的标语,并有工作人员专门手持欢迎的牌子在公务机楼门口迎接贵宾。W公司还将凯琳和朋友们的行李以及他们专用的印有凯琳名字的靠垫和桌布、餐巾纸提前送到飞机上,以便乘务员能提前按要求布置好客舱。

当凯琳一行人由机场内的VIP摆渡车送至公务机前时,已经有两位乘务员在弦梯下手捧鲜花和欢迎牌子在迎宾。凯琳一行一上飞机,乘务员就将提前冰镇好的香槟递给每个客人作为welcoming champagne,飞机上的Air Show上也打出了欢迎凯琳一行的欢迎词。

凯琳和朋友们对这一切甚为满意,在飞机起飞后,凯琳和朋友们对美酒各取所需,并开始享用在京城知名法餐厅定制的法式点心,大家对即将开始的西安之行充满了期待。

古城西安的魅力果然没有让凯琳失望,尤其是兵马俑的恢弘气势深深震撼了她和朋友们。在品尝了西安地道美食之后,凯琳心满意足和朋友们打道回府。

仅隔三天,作为凯琳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她和朋友们准备在丽江狂欢数日然后前往东南亚。而此次从北京去丽江飞行时间较长,凯琳有两位朋友身体略感不适,所以她决定用波音BBJ这种大型宽体公务机来执飞,使大家拥有足够的设施和空间来休息,缓解旅途疲累。

凯琳此次选择飞往丽江的时间是下午,他们决定在飞机上用晚餐,根据朋友们的需求,决定选择法式和泰式两种口味的晚餐餐单,并指定了京城最好的两家餐厅提供。W公司提前与这两家餐厅沟通,并派专人前往与厨师沟通食物的最后加工一环等细节,务必保证在机舱里的每道餐食和餐厅提供的色、香、味一致。

在凯琳登机当天,W公司多方协调,让客人指定的餐食在起飞前一小时送上了机舱,当凯琳和朋友们在飞机内享用晚餐时不断地点头称赞,不仅是对美食的夸赞,也为W公司的精细服务所折服。

篇12:成功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50字

一个人的小学生作文大全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文凭固然重要,但是能力也同样重要,后天的不断奋斗和进取更重要。

一年级:链瓷娃娃

篇13:50字热爱生命的故事

在几年前网球公开赛中,有了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最后一个关键的球,甲方发球,乙方接住,双方成平局.可就在这时,一只小鸟突然飞进场内,非常不凑巧的是,小鸟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那位运动员不再关心比赛的输赢.他没有去接球,而是当着众多观众的面,虔诚的跪倒在那只小鸟面前,为自己的过失表示忏悔.然后把小鸟带到医院治疗.过了一会儿,小鸟复活了.那位运动员这才知到生命的意义

篇14:数学家的故事50字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篇15:成功的故事50字

而李存修,广东省旅游文化学会会长,这个很早就投身中国旅游业的老者,也67岁了。“文化大革命”开始的那一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李存修就独自背着行囊南下北上。两年之后,机缘巧合地又被分配到四川省旅游局,做起了外事接待工作——那时候我国还没有旅游业,外事接待就是与旅游接触最紧密的职业,从此他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旅游局副局长,再到旅行社总经理,一干就是几十年。可以说,他见证了整个中国旅游业的成长史。3月底的一个傍晚,在他宁静的书房里,我们一起聊起了这一段风云沧桑的成长故事。

1949年,新中国的中旅只接待“四种人”

我们的谈话一开始,就接触到了一段有趣的史闻。

1949年11月,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以下简称“中旅”)成立了。当时的中旅规模很小,李存修用了一段颇有意味的话来形容中旅的诞生:“它象征性地接待过一些外国人,理论上存在了。”这个“理论上成立了”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中旅的真正职责相当于是中央政府的一个职能机关,负责接待“四种人”。回家探亲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不难看出,这种接待当然主要是考虑扩大政治影响,而旅游设施既谈不上规模,结构也相当单一。

到了1954年,周恩来亲自批准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国旅”),国旅的职责是负责接待“外宾”,那时没有所谓的“旅游者”,外宾成了他们的统一称呼。

那时,整个中国也就这两家“国”字号旅行社。而这两家最早的旅行社可谓泾渭分明,在接待客人上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中旅只能接待“四种人”,不能接待外宾;国旅则只能接待外宾,不能接待“四种人”。

1976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旅游业要提前10年”

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新中国最初的旅游事业以这样独特而“单线条”的方式,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可以说,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中国旅游业理论上存在了,机构上也有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怎么开展。”

虽然李存修说中国真正的旅游事业得从1976年开始算起,但是他却不能不提及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对旅游业的冲击。

1977年,四川省旅游局接到通知,被批准开展旅游业务了。于是李存修与他的老上级被选派到北京国旅总社学习开办旅游业务的经验。

“我们一去,总社的一位领导就交给我们一枚铜章,上面刻着‘中国国际旅行社成都分社’。这枚铜章雕刻得非常精细,拿出来时铮亮铮亮的。那位领导不由自主地感慨,这枚章子10年前就刻好了。”

那时,李存修才知道,1966年,国旅北京总社就已经去过上海、广州、西安、武汉、长沙等各省省会,筹备在全国建立国旅分社,开展旅游业务。但决定刚定下来,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这样一个愿望马上被历史的洪流搁浅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混乱的中国卷入了政治的狂乱热潮中,再也顾不了这些无关宏旨的芝麻粒小事了。

“这一等就是10年,待到取章时,我一看,领导还是10年前的那个领导。所以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旅游业要提前10年。”

1978年,开始学着收费

在李存修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个记忆点就是1978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人接待“四种人”和外国人开始实行收费制度,“在那之前,一牵涉到‘四种人’和外国人都是国家出钱接待,收费这个思想弯子全国基本都是在1978年才转过来。当时,各国的旅行团来了之后,先与国旅总社签订计划,缴纳外联费,然后总社出一个计划,给分社下任务,我们就看着总社的计划来接待。所谓的计划就是这个团是从哪里来的,多少人,住什么标准,吃什么水平,要求得很清楚。

1978年,李存修接待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外国团。可是填完发票后,李存修感觉特别诚惶诚恐,那张发票像一张检讨信一样,在兜里揣了很久不敢拿出来。收钱,让李存修感觉十分难为情。结果他带的那6个外国人并没有任何异议,在交完应交的费用后,还给李存修导游服务费,最后还要请热情的导游吃饭。这让李存修惊讶了好几天。

费用虽然收了,但是思想上的怀疑却根除不了。在那个衣食不饱的年代,不懂得什么是旅游,也不会旅游的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自费旅游的外国人时百思不得其解;玩还要花钱?为什么这些外国人愿意自己掏钱从大老远的地方来中国游玩?他们为什么要来中国啊?

于是,李存修这样接待外宾的导游得了个不小的麻烦:每次带完团回来,就得写报告。“我们写报告已经习惯了。特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白天陪团2小时,回来要写5小时的报告。2个小时里,对方说什么话,什么表情,你怎么回答的,他们是不是别有用心啊,有没有窃取情报啊,有没有小动作啊,我们都要好好地记住,回来之后就得好好写下来。

1983年,各地开始小动作,想多挣口饭吃

1978年,中旅和国旅对“四种人”和外国人的收费制度,让中国旅游界开了窍门,启迪了他们最原始的“市场经济”意识。

1978年的中旅和国旅,在每个月中旬,都会用电传机把下个月的接团计划传给各分社。李存修回忆:“给计划就等于发工资,分社下个月的生活怎么样、效益怎么样,就看这个计划了。如果下个月接待的是大团、豪华团,那全社的人就高兴得要命;如果下个月来的是一般团,经济团,那完了。那时候,虽然人们多抱着为国家做贡献的思想,但省财政局还是会给分社返还一部分钱,用于改善福利和办公环境,增加设备。所以大家都向往做大团、豪华团。”

由于做多做少开始有了效益上的区别,地方上的旅行社分社开始动脑筋,考虑“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做,多赚点?”之类的问题。“于是,省上开始与总社不是一条心了,市里也和省里不是一条心了。大家的思想意识都在开始发生变化。”那些总社不想接待的小团,地方上的分社开始不嫌弃地招揽过来。这一接,果然看出了效益,于是此风开始蔓延。到了1985年,中旅和国旅的北京总社已经控制不住这把焰火了。在看清自己“一统天下”的大势已去之后,中旅和国旅的北京总社也成立了自己的接团社,开始接起团。

各地方分社见此,也放开手脚。“小城市里的旅游公司全面开花,省里有的市里也有,省里没有的市里也有了。”

1989年,“中国旅游业一夜之间死亡”

从靠总社吃饭到自己找饭吃,中国旅游业成长了一大步,但走得并不顺利。1989年6月4日,在李存修眼里,又是一个记忆深刻的转折点,所有在中国的外国人几乎一夜之间从中国撤离,中国旅游业一天内全部死亡,全部停业。

当时李存修已经调任广州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全社100多名员工,靠着给各大饭店和水果市场运送水蜜桃,维持了好几个月,存活了下来。

而其他旅行社的运气可没这么好,有的直接解散了;有的把员工遣回家休息,勉强给职工发一半的工资;有的停业了。

就在中国旅游业一夜之间死亡之后,台湾人大量涌进内地旅游,挽救了中国的旅游市场。当时,各大社小社都争着去做台湾人的生意。“但在这之前,各大小旅行社是不愿意带台湾团的,因为价格低,又不好带。进内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靠卖土地给美国军事基地而一夜暴富的台湾农民,素质很低。住中国大酒店,都不知道怎么蹲马桶,全都站在马桶圈上;地毯上也被烟头烧了一个个大窟窿。”

虽然台湾人素质不高,但靠着台湾团坚持了半年,总算没让1989年的中国旅游业停止运转。到了1990年,外国人又开始进入了中国的旅游市场,中国旅游业终于再一次挺过了政治动荡带来的灾难。

1990年以后的中国旅游业再也没有大起大落的兴衰了,一切都顺着历史铺就的道路自然流淌向前,在对外开放的温润环境中一直滋润地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商务性考察、公务学习的名义出国旅游的开始,中国人公费旅游的时代来了,从最初的港澳游,再扩展到东南亚,中国的旅游市场开始百花齐放。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人开始自己掏钱往外走了,有了个人自费出国游、国内游意识。用李存修的话说,就是“到处都是游客,旅行社到处开始组团。”

“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往外走了,但是国内政治上控制还相当严格,一定要经过很严格的审查,手续要自下而上一级一级报批,严防出国后叛逃,或者移民国外。与朝鲜接壤的吉林人不得签证前往朝鲜和韩国旅游;沿海的福建人、浙江人因为偷渡事件时有发生,所以经常被拒签。1994年,我们差一点就被停业了,当时组了一个20人的团去韩国旅游,到首尔的第二天,一半人失踪了,整个韩国的报纸、电视全部报道了这宗事件。当时李鹏总理正在韩国访问,立即要求国家旅游局查办。最后我们在韩国一个工地找到了其中一个失踪者,非常惨,原来是借光了所有亲戚的钱,凑齐了十几万,买通了上下关系,秘密签好了合同,到了韩国做苦力,赚外快。当此人被找到时,他大哭,说让他回去简直是叫他死,因为借的债根本无法偿还,家里还有辍学的孩子、生病的老婆、待赡养的母亲。”

篇16:民间流传的成语故事50字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三顾茅庐

上一篇:大学英语情景对话全集下一篇:学校手足口病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