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2024-05-17

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精选6篇)

篇1: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项目基层党建典型案例

贵州都匀:党建结合生产创效增益

【案例背景】

贵州省都匀市是中建四局五公司的老根据地,我们所在的都匀市环东环西项目也是于2016年上半年成立,项目基层党支部于2016年6月成立,成立之初项目管理人员共有80多名,党员11名,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3名,成立项目党支部的当天就召开了党支部的第一次大会,由公司党委主持并选举了项目书记及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组织委员。

2016年项目党支部成立之初,对整个党建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迷茫的,且项目党支部还存在责任不明、定位不明,党员的自身认识不明,党支部管理混乱,群众监督缺失,管理人员自治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于是在分公司党委的帮扶下,针对如何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相结合、将党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运用于生产上及以上存在的问题,项目党支部将创先争优之风带入项目,不仅仅在人才上对各个争先,在生产上也是各个攀比。【主要做法】

一、责任制度的编制与诠释,让支部清楚“干什么”。主要通过三个环节:一根据公司党委编制的各项党支部责任及各个党支部干部的责任,还有党规党章等制度,先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宣贯和学习。二是督促落实决议。指导党员干部和项目管理人员带头围绕形成的决议开展活动,促进生产。三是检查落实情况。对决议落实情况定期检查,一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党员绩效挂钩,好的进行奖励,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二、组织各类学习,增强群众“内功”。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一项目党支部及项目领导班子起头,组织好项目部门负责人,对各个部门的知识领域进行培训,对各个管理人员的技能进行培训,增强自身的知识;二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项目党支部书记以及公司党委多下项目上党课,在监督党员的同时宣贯党的先进性,让其他管理人员对党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感觉到党确实一直在身边;三是对组织的培训和党课进行考核,由各个部门及党支部出题,进行笔试,优秀者奖励,不合者者进行处罚。

三、落实村委会的执行权,让村委明白“怎么干”。主要通过三个程序: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围绕形成的决议,拟定工作步骤、编制资金预算、落实责任人,形成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二是组织实施决议。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疏导解释、人员调动、资金组织、日程安排等工作,确保决策事项落到实处。三是报告执行情况。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决议的执行情况及下步工作建议,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及时分析研究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需提交“两委”联席会议商定的,提出方案议定后组织实施。

四、保证村民小组的议事权,让小组讨论 “参与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征集村民意见。村民小组每季度组织村民召开一次议事会,广泛征求群众对经济发展、村务管理、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两委”反馈。二是参与酝酿讨论。对拟决议的重要事项,由各村民小组组织村民酝酿讨论,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为村民(代表)会议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组织落实决议。决议形成后,积极发动群众落实决议事项,确保决策意图和群众意愿落到实处。

五、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让群众监督“规范干”。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组建监督机构。按每个村民小组1名的原则,由村民小组推选非村“两委”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的村民组成9-11人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代表村民对村务管理进行全程监督。二是实行民主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对村级重要事项的意见征求、决策议题方案的制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村级重要事务的决策过程,列席“两委”联席会议,实时监督重大村级事务执行落实情况和村级财务开支情况,每季度定期向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三是反馈群众意见。凡是村民对决议执行情况有异议的,经村民代表或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同意,监委会可以以书面形式建议村委会举行听证;如村委会7日内无正当理由不作出听证决定或解释,可以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近年来,仪陇推行村务管理“五权”模式的生动实践,既保障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更规范了村级组织科学运行,既尊重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更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原动力,有力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

篇2: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四川仪陇:推行村务管理“五权”模式

转自《人民网——理论频道》

【案例背景】

仪陇县是朱德总司令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56个乡镇,920个村(社区),总人口108万,有基层党组织1527个,党员33000余名。

2005年,该县日兴镇九湾村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村。对扶贫开发中的问题,由于大家意见不一,党员干部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下手,于是村党组织把“水”、“路”、“产业”等13个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贴在13个碗上,所办事情的轻重缓急、谁先谁后都交给全村群众决定。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就往相应碗里丢玉米粒,每人一颗。就这样,用“投玉米粒议事”的方式,群众选定了“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发展顺序。村党组织立即根据群众意愿组织实施,仅用5个月时间,便修通了8公里村道路,吃上了自来水,办成了群众多年想办却未办成的事。这件事引发了党员干部的深思,更启迪了县委政府的思维。于是县委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村“两委”权责不清、定位不明,村务管理混乱、群众监督缺失,村民自治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派出调研组深入九湾村实地调研,对其做法进行了总结规范,村务管理“五权”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步在全县、全市、全省推广。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对此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深度报道。

【主要做法】

一、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让支部清楚“干什么”。主要通过三个环节:一是提出重大议题。围绕农村工作中最重要、最迫切需要办理的事务提出议题,经“两委”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修定和完善、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后,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二是督促落实决议。指导党员干部和其它村级组织带头围绕形成的决议开展活动,协调各方利益,整合资源,共同促进和督促决议的落实。三是检查落实情况。对决议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挂钩,好的进行奖励,差的予以通报批

篇3: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2012年7月5日上午9时, 某镇动物防疫站, 三名检疫员例行凌晨的屠宰检疫之后正在休息, 只有检疫员王某当班。这时王某接到永东村养猪大户陈某申报检疫, 王某抓紧忙完接待工作, 11时赶到陈某养猪场。陈某和收购生猪的李某当场责怪王某工作拖拉。王某对生猪进行了临床检查, 做了耳标登记, 补上了脱落的耳标, 并作了“瘦肉精”抽样检查, 匆匆开具了《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生猪共45头, 每头均重120kg。当王某要求收取检疫费时, 养殖户陈某和收购户李某相互推诿, 收费未果。

不料, 李某还未离开本镇, 就发现部分猪只严重中暑, 李某决定在自家急宰出售, 并紧急向王某申报检疫。王某赶到时, 急宰已经完毕。王某简单例行了检查, 并加盖了验讫印章。待王某要求收取检疫费时, 再次遭到李某拒绝, 并称王某不具备官方兽医资格, 检疫是服务项目, 收费是加重农民负担, 李某当面通过电话向镇政府和市检疫站提出抗议。周围群众也质疑王某的简单检疫结果的科学性与严肃性。

2 存在的问题

剖析这个案例, 结合我们的基层动物检疫工作, 我们认为现在的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问题有:

2.1 主体资格问题

《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应当具有规定的资格条件, 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现在基层动物防疫站的检疫员仍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驻人员, 持有的仍是省畜牧水产局核发的检疫员证, 从法律上不具备实施检疫资格, 而且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也不具有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的主体资格。2012年3月, 广东某兽医站就因为没有官方兽医资格处理了问题猪肉而被法院判决违法。

2.2 动物免疫标识问题

实施的难度大, 部分养殖户同意免疫注射而不同意加施耳标, 养殖户认识不足, 村级防疫员缺少耐心, 而且加施的耳标易脱掉, 首先有待解决免疫标识易脱落损坏的问题。据我们对11个猪场共1 366头猪调查统计, 猪只从出生后加施耳标到四个多月出栏, 共有162头猪的耳标脱落, 脱落率11.9%;246头猪耳标已磨损至号码不能辩识, 磨损率18%。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加施耳标后猪感不适, 猪只相互咬扯, 猪只在硬物上磨擦。由于脱落、磨损和污渍等原因, 养殖户难以提供耳标号码, 检疫员难核对耳标号码。

2.3 产地检疫问题

2.3.1 检疫申报与“有报必检”难到位

《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运输动物产品前, 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物申报检疫。据我们对基层乡镇调查, 基层大乡镇每年平均出栏生猪2.5万头和屠宰1.2万头 (不包含自宰自食) , 按产地检疫2元/头, 屠宰检疫5元/头, 光生猪每年检疫费就有11万元, 而实际收取的各项检疫费一个大乡镇平均仅有4~5万元, 可见偷逃漏掉的检疫费之多。《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对各种情况的检疫申报时间作了明确规定, 其中“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 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也明确不予受理的, 应当说明理由。

上述案例报检者想当然认为有喊即到, 有报必检, 却不知须提前3天报检, 以便检疫员和养殖户或经营者合理安排时间, 有利于检疫员有时间查验相关资料。我们认为遇到上述案例匆忙申报检疫时间来不及的, 官方兽医可以说明理由, 暂时拒检, 相关资料不全或不合要求的不予检疫。

2.3.2 一人上岗, 单独执法难避免

当前乡镇动物防疫站普遍存在事多人少, 检疫员一人外出承担工作任务时, 难以应对批量检疫和突发情况。上述案例假设王某具备官方兽医合法资格, 检疫员王某到达陈某养猪场, 首先应当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 查验陈某养猪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 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确认该养猪场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病, 核对该批出售的生猪是否按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并且补填检疫申报单, 否则可以说明理由拒绝检疫, 这也是“以检助免”。有必要吸取2012年1月重庆“1·15案件”“合法”动物检疫证颁发被调查处理的教训。

2.3.3 产地检疫收费谁付费

产地检疫费是从养殖户还是从经营者手中收取, 相关法规没有明确规定, 养殖户和经营者相互推诿, 同意检疫却不交检疫费。现行的检疫法规没有明确哪一方交费, 对于这种同意检疫却不交检疫费的行为也同样缺少法律强制力。

2.3.4 检疫消毒有空白

有的检疫员对皮张、毛、羽、绒等不做任何检测或消毒处理, 在核对数量后即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没有经过消毒就出具消毒证明, 卸货后的运载工具消毒工作有的没有开展。上述案例检疫员王某已开具了检疫证明, 却没有监督李某对猪车进行消毒, 检疫结束后也未填写检疫记录, 但首先饲养场、屠宰厂应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配置消毒设备设施和场地, 官方兽医是监督并不是运载工具消毒的具体实施者。

2.3.5 检疫责任难承担

一怕工作存疏漏之处, 又担心潜伏期疫病在长途运输应激状态下迅急发病。比如生猪产地检疫的对象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但炭疽、猪丹毒、猪肺疫并非国家强制免疫疫病, 这三种潜伏期病如在长途运输应激状态下迅急发病, 检疫员担不担责任。而且即使实施了强制免疫, 免疫抗体如何也只有通过实验室免疫抗体检测才知道。检疫员通过查验资料无法确定免疫抗体高低, 无法避免处于潜伏期的强制免疫疫病在长途运输应激状态下迅急发病。

2.4 屠宰检疫问题

2.4.1 人少不够用

基层检疫员既要负责检疫还要负责防疫等其他工作, 凌晨搞完屠宰检疫后, 白天还要处理防疫和其他事, 工作很辛苦, 而且每天都担心交通安全。

2.4.2 同步检疫难

我市屠宰厂 (点) 均为场内集中手工宰杀, 屠工人多手杂, 胴体、内脏无对应编号, 检疫员无法对屠宰过程按同步检疫完成每个操作检查。当然在入场查验, 宰前检疫工作方面会将工作做细, 但入场查验, 宰前检疫并不能取代屠宰过程的同步检疫。据我们调查, 我市目前对定点屠宰厂 (点) 严格实行了同步检疫操作的几乎没有, 而且目前能正确全部完成同步检疫操作的检疫员微乎几微, 很有必要马上进行培训。

2.4.3 检疫硬件差

配套设施不完善, 无专门的检疫室, 无检疫操作台, 更无检测实验室。由于有些疫病临床症状相似, 难以鉴别, 有必要依靠实验室。相关检疫规程中有“对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 应按相应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捡室检测”、“临床检查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动物疫病的, 扩大抽检数量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我市只有一个实验室且在市区, 距各乡镇屠宰厂平均有55km, 并且目前只开展免疫抗体检测, 疫病实验室检测事实上难以进行。检疫手段落后, 屠宰检疫目前使用“一把刀、一个钩、两只眼”的方式和“瘦肉精”快速检测很重要, 但仅此手段仍然影响了检疫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公众对检疫人员信赖度不高, 对检疫员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 认为检疫后的“放心肉”并不能真正放心。这也是导致部分养殖户和经营者拒绝检验检疫和拒绝交付检验检疫费用的原因之一。

上述案例丢开违法屠宰检疫不讲, 一方面暴露出王某检疫的方法、程序未能遵守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另一方面暴露出简单的检疫难以令公众信服。假设此次为定点屠宰厂合法屠宰, 假设王某具备官方兽医合法资格, 假设此次屠宰检疫全部合格, 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王某还应补填检疫申报单, 回收先前产地检疫开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开具新的产品类《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对分割、包装的动物产品加施检疫标志, 检疫结束填写屠宰检疫记录。

2.5 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打铁还须自身硬”, 检疫员缺少专业培训, 对与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全, 操作起来顾此失彼, 这也是导致上述案例不得不撤消检疫行为的原因。上述案例屠宰检疫行为因违反《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国家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 集中检疫”而不得不撤消。2011年7月13日农业部办公厅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生猪检疫工作的通知》, 明确己实行定点屠宰的地区对以出售肉品的生猪私宰应拒绝检疫。

3 对策

3.1 确立主体与资格

《动物防疫法》赋予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检疫的主体资格, 建议上级尽快确立主体机构, 核发官方兽医资格证。

3.2 完善相关法规细则并加强宣传

不断就新问题新情况制定相关细则, 明确规定各方职责界限, 使每个操作有法可依。如上述产地检疫中存在的究竟哪一方交费, 不交费能采取什么措施, 潜伏期疫病如何检疫, 不能检疫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悬挂宣传标语, 向养殖户、经营户发放宣传单, 在养殖户集中的位置安装宣传栏等;定期组织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深入养殖业户讲解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和申报检疫必须注意的事项即检疫须知。

3.3 提高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

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通过培训和集中学习等来提高他们的的法律、文化、技术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比如农业部出台的十多个检疫规程, 尤其是屠宰检疫规程中的同步检疫操作应现场操作进行示范培训, 培训乡镇实验室检验人员。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是我国动物防疫网络的基础力量, 他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我国的动物检疫水平, 因此加强动物检疫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旨在必行。有关部门要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可以适当提高基层检疫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从而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 增强检验检疫工作队伍的凝聚力, 推动动物检验检疫工作的开展。

3.4 改善检验检疫工作条件, 完善检验检疫设备, 使检验检疫更科学化

财政要加强对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投入, 改进和添置必要的动物防疫检疫设备, 扩建检测实验室。比如开发电子耳标, 添置专业的耳标识读器 (能克服污渍和磨损的影响) 、红外线测温仪, 在乡镇建立检测实验室。改进检疫手段, 增加检疫项目, 提高检疫质量, 这是对养殖业户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负责。

3.5 精减屠宰厂点, 集中检疫力量

据我们调查, 我市有经商务部门批准的定点屠宰厂只10个, 而实际存在34个。因此有必要尽力助成乡镇政府完成定点屠宰厂点改革, 规范定点屠宰, 每乡镇只设立一个定点屠宰厂, 完善相关设施设备, 设立专门的检疫检验室和检疫操作台, 肉品实行配送制, 有效节约检疫人力物力资源, 集中检疫力量。

3.6 建议免费检疫

我们提出免费检疫, 财政实施补贴的建议。免费检疫可以提高动物检疫公众形象, 也有利于检疫员不是为创收而检疫, 而且产地检疫有时油钱都收不回。

3.7 严格遵守检疫规程, 确保检疫质量

产地检疫须严格查验资料, 包括《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防疫档案、畜禽标识, 以及填写检疫申报单、消毒等缺一不可。屠宰检疫严格入场监督查验和同步检疫, 认真填写检疫申报单和检疫记录。加强消毒工作, 完善消毒设施设备。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现场审查, 强化饲养场、屠宰厂配备消毒设施设备及场地, 确保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及时清洗消毒。

摘要:随着相关法律法规规程的出台、完善和新情况不断出现,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困难, 文章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 结合其他地方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基层动物检疫,案例,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篇4: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一、“四化工作法”的成因

2009年年底,随着一起意外人身工伤事故的发生,给锅炉分厂领导和员工带来深深的遗憾。一名员工在处理排粉机漏粉工作时,在没有告知监护人情况下,擅自违章操作,造成右腿髌骨骨折。分厂对这起事故的成因及安全保证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较短的时间里总结摸索提练出了一套员工感兴趣、好记忆、还管用的“四化安全工作法”,即预案管理动态化、风险评估具体化、监护措施多级化、安全警示人文化。通过实际运用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效果,2010年以来,锅炉分厂实现无人身及设备安全事故,从此,“四化工作法”在全厂开始推广。

二、“四化工作法”的具体内容

预案管理动态化。为了使8台220t/h锅炉,1000多台套辅助设备实现热蒸汽压力9.8MPa、温度535℃-540℃全天候经济运行,锅炉分厂依据季节、气候、设备的变化,以班组为单位,设计出了14种事故应急预案。虽然应急预案只针对突发性,而非经常性,为了防止应急预案的沉睡,分厂在合理安排应急演练的同时,实施了预案的动态管理:在每个控制室、工作岗位设置了一块提示板,每天分厂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气候变化在提示板上做出某项预案警示或是操作注意事项,以此来“激活”应急预案,使操作员工在头脑意识中不断回想着应急操作程序及要领,保持着“临战”心态。

风险评估具体化。风险评估一般是针对设备检修工作,在具体操作上分厂执行的是电力系统“两票三制”工作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他们发现有些工作票、操作票涵盖工作内容过多、过于复杂的问题,有些安全措施比较笼统,对风险评估不足,直接影响了安全措施的制定与隐患的防范。针对这种情况,分厂制定出了自己的风险评估办法:首先,明确了分厂各级管理人员在具体操作项目上的风险评估责任,同时在每个班组选出一名兼职风险评估员;第二,制定了严格的评估工作程序。在各类检修作业前,原则上由该项目的最高级别监护人组织召集管理、技术、安全、班组风险评估员等人员及该项目负责人,组成工作前安全分析小组,主要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以及能否对其它专业、系统造成影响,评估出每个关键步骤的危险、危害因素,将工作中会导致人员伤害、设备及系统破坏等情况逐项具体描述清楚,并且控制防范措施逐项具体落实到人。第三,保持工作严谨。工作票坚持 “一单一事”、“一事一议”。由工作票签发人对风险评估结果及安全措施进行一一审核,最终签发工作票。

监护措施多级化。电力企业都存在高温度、高压力、高转速、高噪音问题,相当一部分岗位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给现场运行操作、检修施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为此,分厂在执行原有监护制度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了二、三级监护制度。根据风险系数,划分了四个风险等级,即:基本操作、一般操作、复杂操作、重大操作,随着风险等级的上升,监护人级别也随之上升,从班长、专工、安全员、到副主任直至分厂主任。在此基本上,分厂还根据应急工作状态和需要,制定了生产运行、检修操作员工监护措施:在应急情况下同岗同级运行员工可以互为对方操作的第一监护人,上一级岗位员工可以作为下一级岗位员工操作第一监护人,同职级运行和检修人员可以跨岗位互为第一监护人,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多级监护的体系。

安全警示人文化。从尊重员工的角度,培育分厂的安全文化。首先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分厂在员工更衣柜显要的位置布置了员工的全家福照片和妻子子女温馨的安全提示语,让员工从上岗的那一刻起就绷紧安全这个神经。第二是在员工工作场所设置安全宣传视板、警示牌及安全风险提示语,让员工置身于安全警示氛围之中,时刻警示自己、提示他人,做到“人人都是安全员”。第三是分厂设计制作了配有漫画图片的习惯性违章警示小册子,使员工在愉悦的心情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对习惯性违章的警示和教育。第四是编写了曲调优美的安全歌曲,把“动态预案、二、三级监护、风险评估”等内容都编写到歌词中,组织全体员工传唱,员工们哼着安全歌曲调走上了岗位,大大提高了执行安规的自觉性。

三、“四化工作法” 的实施效果

一是经受住了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2011年4月17日,室外刮起8级以上大风,当晚20时许,市区一变电所PT接线板处断裂,导致热电厂进入孤网运行状态,致使汽机、锅炉等各个生产运行链条发生一系列重大连锁反应,情况异常危急!由于当班员工事前经常进行相关事故预想及模拟操作,加之当天分厂进行预案警示,因此操作员工并未慌乱,而是有条不紊地进行岗位操作,在第一时间控制好各项参数,在相隔两个小时后,快捷完成锅炉点火、并汽。类似的重大突发事件,近三年来,分厂成功处理12起,全部把事件控制在最合理的程度。

二是员工危害辨识及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提升。在生产运行操作和设备检修工作中,由于大多数员工参与了风险评估和二三级监护培训及具体工作的实施,使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危害辨识能力、防范意识及操作技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010年以来,锅炉分厂重大运行操作30余起、自主完成检修项目270余项,没有发生任何大小事故。

篇5:基层工作典型案例(合作村)

——平罗县城关镇合作村塞上春物流公司联合团总支“市场+团支部+信息中心+青年农户”四位一体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模式

共青团平罗县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

平罗县城关镇合作村地处城郊,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03户1560人,现有党员50名,团员33名。全村下属三家村办企业,村集体固定资产32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180万元。村团支部成立于1995年7月,2010年3月与位于其辖区的塞上春物流有限公司团支部联合建团,现设联合团总支书记1人、委员4人,共有团员42名。2009年被自治区团委评为“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

近年来,合作村团总支坚持以增加农村青年收入为核心,探索实施了“市场+团支部+信息中心+青年农户”四位一体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模式,在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探索。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团建模式,夯实组织基础服务创(就)业。充分发挥“1+3+X”农村团建模式优势,把大学生“村官”、青年能人吸收进村团支部班子,参与村团支部工作,极大地增强了村团支部的工作效力和活力。同时大力实施“双推双带”战略,通过完善优秀青年发现、培养、考核等制度,积极向村党支部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先后推荐4名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通过城关镇团委直接带动、村企联建联合带动等方式,大力加强村团支部自身建设,先后建设了独立的团支部工作阵地、党团员活动室等,建立健全了各类工作台帐和规范化表册,团务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结合辖区实际,与宁夏塞上春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了联合团组织,通过机制建设互助联动、生产经营互助联动、文化生活互助联动,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以企促村、村企互动”的团建新机制,也进一步拓展了农村青年就业增收渠道。

二是整合资源优势,搭建平台推动创(就)业。为了解决本村青年就业问题,村团总支充分利用村辖两个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农产品信息中心等资源优势,组织动员本村团员青年及周边城乡青年到市场就业或自主创业。同时,利用信息配送中心这一平台,每天及时向青年贩运户发布最新市场动态、产品价格及供求信息,帮助青年贩运户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村团总支还积极协调镇团委、劳动保障所对青年进行创业意识及就业技能培训,并组织青年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进行锻炼。另外,积极争取团县委支持,为创业青年争取农村青年创业小额扶持贷款,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瓶颈”,极大地调动了团员青年的创业热情。截止目前,村团总支共组织青年参加各类创业及就业技能培训120人次,为10名青年争取创业扶持贷款25万元,为1000余名农村青年联系提供了就业岗位。村团总支还积极争取村“两委”的支持,关心帮助本村弱势青少年,每年对考入大中专学校的贫困学生给予500元的奖励,逢年过节还对贫困青少年进行慰问。

三是技术人才支撑,青年科技特派员助力创(就)业。村团总支书记张虎、村团总支委员马倩被团县委聘任为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后,与批发市场的从业青年结为帮扶联系对子,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分析、经营指导等服务工作,帮助市场从业青年创业,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水平,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截止目前共为150名就业创业青年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200余次。

四是培育创业典型,营造氛围引导创(就)业。村团总支紧紧围绕“帮助农村青年成长成才,促进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思路,大力培育青年致富能手、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经纪人,鼓励扶持有专业特长和一定基础的本村青年发展民营经济,扩大青年致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截止目前,共培育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典型20人,青年经纪人8人,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5家,带动该村480名青年从事二、三产业,使全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达到了80%以上。

三、实际效果

一是促进了基层团工作的“转型升级”,基层团干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团干部在政策把握、金融知识、协调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学习锻炼,基层团的工作寻找到了有为有位的路径。在一大批创业成功青年的典型带动下,一批普通青年也迈出了步伐,更带动了周边劳动力的就业,团组织的作用有效发挥,团组织的影响力得到提升,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农村青年的热烈欢迎。

二是推动了当地农业的高效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通过青年创业的系统引导,加快了青年创业的整体步伐,也在无形中加速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现代高效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让在农村创业的青年力量又加上了科技支撑,加快了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四、基本经验

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必须要做好整合和服务两篇文章,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借题发挥”、“借势发力”,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赢,把我们的想法和思路变为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具体实践;同时,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想青年所想、及青年所及、真正地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培训、指导,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有形服务,这样才能赢得信任、有人响应、积极参与,进而把工作做深、做实、做到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我们在整合农村团建资源、活跃农村团建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基础仍然薄弱、任务依然繁重,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重点向下,把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增强基层活力作为突破口,充分整合党政、社会和团内资源为团所用,加强团县委的组织和统筹能力,把选能人和创新团建模式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活跃基层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抓紧抓好,积极借助党建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创造性的成果和经验来推动团的工作和建设,努力开创农村共青团的新局面。

五、案例点评

篇6: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素材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阳和村委会南五里桥自然村党支部无职党员义务轮流值班制度把管好用好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联系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管理不善、闲置浪费现象,去掉了行政化,贴近了民心,拓展了服务功能,使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真正地成为了服务群众、汇集人气、凝聚民心的主阵地。

一、背景和起因

大理市于20**、20**年先后投入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在全州乃至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阵地是建立起来了,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理市委组织部在随机调研中,发现建成以后部分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存在无人值守、“铁将军”把门、老百姓办事找不到人、群众有意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理市确定在大理镇南五里桥党支部率先实行农村无职党员义务轮流值班制度试点。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南五里桥自然村位于大理古城南2.5公里,是一个回、汉、白多民族聚居的坝区村落,全村362户1509人,其中回族占80%以上,党员52名。近年来,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大理市调研时殷切嘱托,“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活动场所建管用上下功夫,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凝聚了党心民心,奏响了“小阵地大功能”的乐章。

二、主要做法

以聚集“五项功能”,推行“五三”工作法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组织自然村无职党员义务轮流值班,充分利用活动场所各种资源,积极搭建便民利民服务“平台”,拓展为民服务功能,使“小阵地”彰显“大功能”,党员唱好服务群众这出“戏”。

(一)凸显政治属性,筑牢党在基层的“桥头堡”。注重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资金,建起占地400平方米的敞开式党支部活动场所,树起旗子、亮出牌子、规范组织生活、宣传方针政策,把党的工作延伸到“末梢”终端。商讨村务的“议事厅”。发挥活动场所政治功能,定期召集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致富能力培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召开1次党员大会,每周召开1次支委会,对村内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通过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的程序进行商讨、表决,巩固了党支部在村内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村务咨询的“宣传栏”。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定期将党费收缴、党员发展、惠民补助资金、土地流转、宅基地指标分配等进行事项在活动场所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做到村内事务群众知晓、村民参与、党群共议。政策宣传的“小喇叭”。在村庄四周安装了6支大喇叭,在农户家安装262支小喇叭,与党支部活动场所相接,由党支部委员定期宣讲党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和身边好人好事,及时公布党支部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及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让村民第一时间听到“党的声音”,知晓党的政策,发挥了“小喇叭”大宣传作用。

(二)整合服务资源,构建服务群众的“大平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把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服务项目“捆绑”在一起,尽力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尽量做到村民办事不出村,发挥出“小场所”大服务的功效。开办便民“小超市”。把活动场所内闲置的120平方米集体房屋以每月300元整体出租给村民开办惠民超市,低价出租、还利于民,超市同类日用品与大理古城其他超市相比,便宜5%左右。兴建生活“小菜场”。在活动场所空置地规划出60平方米的小菜场,党支部免费提供摊位,代运垃圾,提供交易蔬菜、水果、糕点场所,让村民“买菜”可以不出村。接通金融“小网络”。协调银行、通信、电力等部门,在活动场所专门设立缴费终端和惠农机,村民不出村就可办理电费、通讯费缴纳,小额取款和惠民补助领取等业务。建立就医“小诊所”。争取卫生部门支持,设立行政村卫生室分诊所,在日常专业医护人员就诊基础上,邀请8名退休州市老专家每月到村轮流坐诊1天,做到“小病不出村”,“小诊所”运行以来,已先后接诊群众600多人次,其影响力已辐射到周边村组。建设文体“小广场”。投资15万元,在活动场所建起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定期开展文艺表演、广场舞、篮球比赛、健康义诊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进民族交流融合。

(三)推行党员值守,检验党员践诺的“试金石”。推行党员到活动场所义务值班联系服务群众,其主要做法是“五个三”。“三定”,按照“定人、定时、定点”原则,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2名党员值守党支部活动场所,周六和周日由党支部书记值守。值守时间为上午8:3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三有”,有党员值班表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能及时与值班党员沟通;有专用记录簿,对群众反映问题、处理结果认真进行登记,做到全程有迹可查;有桌椅茶水,为来访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三责”,要求值守党员履行处理村务、卫生保洁、场所管理,接待群众、提供咨询、代办民事,处置并上报突发、应急事件等三项职责。如:值班党员刘敦禄在接到村民马世能反映停靠在南门苍洱大道上的车辆经常出现燃油被盗的情况后,及时向党支部汇报,村里每天派出护村队巡逻,解决了车辆燃油被盗的问题。“三联办”,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值守党员能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梳理汇总上报党支部集体研究解决,并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党支部无法答复或解决的及时上报党总支解决。“三评议”,采取“党员自评、党小组互评、党支部考评”的方式,考评党员值守情况,把评定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成 效

一是凸显了党组织的“磁场”效应。一方面通过党组织活动场所功能的拓展,为党组织和党员广泛联系群众、倾心服务群众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以活动场所为中心,充分发挥各类服务阵地的聚合作用,将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形成“支部号召有人应、党员带头有人跟、群众困难有人帮”的良好氛围,做到“小事不出村”。在党支部引领下,党员群众积极捐款,建立起“党员关爱互助基金”,对生活困难、老弱病残、意外受灾的党员群众进行帮扶,共发放关爱基金15万元,帮扶10户30多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二是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无职党员义务值班制度,不仅解决了活动场所“空置化”问题,做到“支部门常开、党员人常在、群众常来往”。还为党员设了岗,定了责,使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既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20**年以来,值守党员共接待来访群众518人次,受理群众民情事项52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3个。预备党员蔡锦江说:“值守党支部是党员应尽的义务,党员的觉悟、行动就应该在这方面体现”。

三是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南五里桥党支部的经验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互帮、困难共解在全村蔚然成风。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带动下,全村开办餐馆30多家、特色客栈20多户,有2个物流运输公司、3个旅游公司、1个工程机械公司,拥有小轿车、中巴车300多辆,全村“家家有产业,户户有轿车”,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5万元,形成了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民族团结和谐的喜人局面。村民反映,近年来,南五里桥村的民族关系是最和谐的,虽然“回汉混居”,但民族关系其乐融融,汉族、白族同胞尊重回族同胞的习惯,回族同胞也非常包容汉族、白族同胞,大家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

四、启示

南五里桥村党支部立足实际,把建好、用好、管好党支部活动场所作为着力点,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固本强基要让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同频共振。基层党组织承担着管理村内事务、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倡导文明新风等工作,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创新活动载体和抓手,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为党员搭建履职“平台”,教育党员强化宗旨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将党员和群众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发挥好党组织引领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作用。

启示二:村组活动场所“建是前提、管是关键、用是目的”。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把更多人力、物力往基层倾斜,解决集体无钱、无场所等老大难问题。但在推进村组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村组活动场所“空置化”现象,大门紧锁、高墙林立、“铁将军”把门,浪费了资源,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要让村组活动场所“转”起来,必须在三个方面着力。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按照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统筹考虑功能布局,切不可贪大求全,把活动场所“行政化”。第二,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发挥活动场所功能,关键要有实实在在的资源和项目,要从小处着眼,争取各级支持,把商贸、金融、医疗、体育等项目资源下移,为群众提供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服务。第三,既要“树形”更要“筑魂”。在依靠外力的同时,要挖掘内力,依靠党内活动涵养正气,依靠服务项目吸聚人气。

启示三:选优配强带头人是强基础增活力的关键。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党组织书记,能带出一支好队伍、发展一方、造福一方。南五里桥自然村的党员、群众之所以信服党支部,关键是有一个政治坚定、致富有方、处事公正、热心公益的好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选准配强党组织书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品德作风正、敢于创新、善于致富的能人选进班子,发挥好能人治村、能人强村的作用。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二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承担着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潍坊市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探索改革党校办学模式,在市属开发区、市委直属党(工)委和县市区镇(街道)、有关直属部门成立基层党校,延伸党校设置架构,建立健全党校教育全覆盖体制机制,发挥党校政治优势,创新推进党员教育培训,构建形成了“全域覆盖、全员轮训、全面提升”的党校教育新格局,为每名共产党人修身养性找到了自己的“红色殿堂”。

一、工作动因

党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党而立、为党而办,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校担当着新的历史使命,党校的建设与发展亟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第一,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对基层党校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因地制宜推进县(市)委党校办学体制改革”。20**年4月,山东省委、潍坊市委在全省和全市党校工作会议上,分别对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作了强调和部署。因此,潍坊市从实际出发创新办学体制,采取“建党校、设分校”的办法,推进市、县两级党校职能延伸,全面加强基层党校建设,尝试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党校教育全覆盖体制机制,探索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潍坊方案”,以改革精神、创新思维推动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第二,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是落实“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要求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党委书记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第一责任人”。在党校改革发展中,各级党委应加强宏观指导和沟通协调,督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有利于党校建设发展的正确导向和氛围环境。从当前党校办学体制上看,上有中央党校,中间有省委党校和市委党校,基层是县级党校。可以说,中央、省委、市委、县市区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非常明确。但到了市属开发区、市县机关、乡镇(街道),目前尚未设立党校,这些党(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得不到发挥。建设基层党校,从架构体系、人员配备、职责任务、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完善党校工作构架,有利于为各级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搭建平台和载体,推动形成“党委办党校、部门大合唱、党校有作为”的大格局。

第三,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需要。全面从严治党,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从严格党员教育培训开始,切实解决好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党校承担着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使命。目前,市、县党校培训对象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通党员、农村党员以及“两新”组织党员尚未实现全覆盖。特别是大多数农村党员一辈子都没进过党校,接受过正规化的党校教育。这种状况,与党校应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相称。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有利于整合党校教育资源,对全市各领域、各行业党员干部进行全员轮训、正规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员队伍素质。这是一个大抓基层、固本强基的务实之策,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形成常态的有效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在机构设置上,各市属开发区、市委直属党(工)委设立党校,择优加挂“潍坊市委党校分校”的牌子;各县(市、区)本着“有利于关系理顺、有利于运行管理、有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立足各自实际和特点,在镇(街道)、重要系统部门科学规划和设置基层党校,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大而全”,择优加挂“县(市、区)委党校分校”的牌子。在人员配备上,基层党校设校长、副校长和教务长3职领导干部,校长一般由党(工)委书记兼任,副校长由党(工)委分管负责同志兼任,教务长由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在干部任免上,市属开发区党校和市委直属党(工)委党校的校长、副校长由市委组织部任命,教务长由所在党(工)委任命;县市区镇(街道)党校和有关直属部门党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长参照市一级做法任命公布。

(二)明确职责定位,聚焦主业主课教育。基层党校在同级党(工)委的领导和上一级党校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质量立校、从严治校,突出主业主课,重点加强对所辖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在班次设置及培训对象上,基层党校本着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研究确定培训班次、调训对象和教学计划,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在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确保每名党员每年到同级党校集中培训不少于2天。其中,市属开发区党工委党校,重点抓好辖区内科级以下干部和党员的培训轮训;根据各自实际和工作需要,视情况开设进修类、培训类班次以及专题研讨班。市委直属党(工)委党校,重点抓好系统内科级以下干部和党员的培训轮训;根据工作需要,可开设专题研讨班。镇街党(工)委党校,重点抓好辖区内农村、社区以及“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县(市、区)重要系统部门党校,重点抓好系统和部门内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

(三)坚持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围绕协调、联动、统筹发展,进一步强化业务指导,督促基层党校抓实、抓细党员培训。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市、县(市、区)委党校制定业务指导计划、培训清单以及办学质量评估办法,加大对下级党校(分校)的业务指导力度,协调解决基层党校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党员培训协调会商办法,市、县(市、区)委党校会同下级党校(分校)研究确定需求调研、班次设计、教学计划等事项,推进“党校教学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基层党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二是实行师资共享。在全市党校系统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师资库”,将市、县(市、区)直属部门有关领导干部、农村(社区、企业)先模人物以及党校系统师资骨干等纳入“师资库”,健全完善师资管理使用、考核评价、准入与退出制度,统筹使用和调配师资力量,为基层党校办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三是开展全员培训。把“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作为基层党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因人而异、分类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基层党员。特别是对外出流动党员,指导基层党校利用手机、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创建“网上党校”,开发“微课公众号”、“微党课”、“网络视频”等,开展网上自主学习;对年老体弱农村党员,选派师资力量,包靠到人,送教上门。

(四)健全管校机制,提升办学办校质量。坚持建章立制,健全科学有效的管校治校体制机制,为质量立校、从严治校提供制度保障。一是领导保障机制。突出各级党(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工)委中心工作部署,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党校工作。各级党(工)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时间、精力、工作、责任“四个到位”,及时研究解决办学办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办学保障机制。各级党(工)委落实办学经费、培训场所、人员配备,抓好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基层党校能够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办学经费,由各级财政、党费结合各自实际,按实际参训人头比例给予适当补助;对培训场所,基层党校坚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合理确定场所,配套教学设备。三是学风建设机制。制定基层党校学员管理办法,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抓好学风校风建设,特别是要把党员干部参加党校培训情况纳入述学述职的重要内容。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在培训中考察干部、识别干部,把机关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和表现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严以治学落到实处。四是责任考核机制。市委把各级党(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情况作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纳入党建工作考核,按比例折算计入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把兼任党校校长、副校长职务的领导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履职情况,纳入本人工作责任考核。每年年底,市、县(市、区)委党校依据办学质量评估办法,对下级党校建设发展及作用发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

三、初步成效

1、延伸了党校组织架构,促进了各级党(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落实。以镇街、党委工作部门为依托建设基层党校,拓展和延伸了党校组织架构,建立起了市、县、镇三级党校工作网络,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了覆盖广泛、组织完备的党校架构体系,为各级党(工)委特别是基层党委履行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责任搭建了载体,有力地促进了主体责任落实。今年,潍坊市共成立295个基层党校,其中4个市属开发区党校、23个市委直属党(工)委党校、149个镇(街道)党校、146个县(市区)直部门党校。

2、创新了党校办学模式,开创了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局面。通过建设基层党校,进一步创新优化了党校教育布局和办学模式,使党校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使党校教育覆盖到了每名党员,实现了党员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正规培训。特别是通过党校系统共享、联动等机制建设,进一步整合了党校系统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向普遍党员“开放”,使普通党员能够走进党校殿堂“补钙”、“充电”、“加油”,不断提升了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强化了主业主课教育,为培养和锻造“四铁”干部队伍贡献了党校力量。在党校教育中,始终聚焦主业主课,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从思想观念深处切实把从严治党规矩和责任立起来、强起来。通过党校集训,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精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进一步增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焕发了忠诚、干净、担当的“精气神”。

四、启示经验

基层党校运行中,必须处理好四方面关系,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和体制机制,推动基层党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1、要处理好基层党委领导与上级党校指导的关系。基层党委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和主角,与同级党校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上级党校与基层党校之间,仅是业务指导关系,即使上级党校与分校,也不存在领导关系。因此,在基层党校办学中,必须突出基层党委的主体责任,压实基层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党委主体挺在最前面,不断增强抓好党校教育的自觉性和创造力。上级党校作为业务主管,需要当好基层党委的“配角”,加大业务指导力度,从课程设计、师资调配、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做到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

2、要处理好基层党校培训与其他党内学习教育活动的关系。党校是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的“主阵地”,是锻炼党性、纯洁党风的“大熔炉”,不同于其他党内学习教育。为此,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基层党校建设的重要政治意义,处理好基层党校集训与其他党内教育活动的关系,既不能以其他党内教育活动替代基层党校教育,也不能以基层党校教育代替党内支部学习教育活动。

3、要处理好主业主课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关系。“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办校的根本原则,也是党校教育的鲜明特色。工作中,必须把“党校姓党”的要求贯穿到办校的全过程,体现在办学的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上必须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的主体地位;对其他专业知识,基层党校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特点,适当开设,但不能影响主课地位,不能本末倒置。

4、要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基层党员规模庞大、情况复杂,工学矛盾显得更突出。因此,基层党校在办学中,要发挥“短、平、快”的优势和特点,利用农闲、休息日等业余时间,集中时间办班,有计划、分类别抓好党员培训,集中精力学精髓、捞干货,不求多、只求精,妥善处理好工学关系,力求实现工与学的“同频共振”、“互动双赢”。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三

国电福建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3月,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省级全资子公司,目前可控发电装机容量为320.84万千瓦,位列福建省五大发电集团第二,为海西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党委建有4个基层党委、12个党支部、23个党小组。现有705名职工,其中,党员292名,占职工总数的41%。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电福建公司紧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际,通过互动式施教、开放式学习、需求式定制、分类式管理,在党员教育的创新性、趣味性、实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难题,为公司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带来新活力。

一、实施背景

党员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中心环节,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继续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国有企业各基层党组织通过严格党员学习教育,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国电福建公司,同时也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对党员学习教育的管理,解决目前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一些新能源边远企业的党员队伍学习教育管理不够规范;基层企业生产任务繁重,工学矛盾下的党员教育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工作没有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出现“学用脱节”现象,在转型攻坚、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等工作中,未充分发挥应有的凝聚意志、提升水平、迸发智慧、培养人才的关键作用。如何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改进与加强结合,积极探索和强化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是目前公司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主要做法

互动式施教,突出党员教育的创新性。一是在每月中心组常规学习方式下,公司党委创新了“1+1”领学法,在明确学习主题的基础上,每次指定由一名公司领导和一名本部中层干部作专题发言,做到热点问题大家谈、难点问题大家议;在20**年的4次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公司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原文领学,带头谈学习体会;试行了旁听制度,每年邀请省直机关工委领导亲临会议进行指导。二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通党员在线教育平台“手机党校”,启用“党建微课”学习教育平台,提供基于电脑、手机多终端,以手机端为主的党政教育、学习、考核一体化平台。三是围绕提质增效、配网和热力市场拓展等阶段性中心工作,通过“支部搭台、党员说课”的形式,组织党员在生产现场开设“微讲堂”。

开放式学习,突出党员教育的趣味性。一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在内部网站上开辟中心组学习专栏,上传专家讲课的ppt课件和领导人员发言提纲,方便领导人员随时获取相关学习材料,提高了领导人员学习的便捷性、随时性和及时性,创造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条件。二是“党建微课”课程展现形式包括视频、图片、文字、动漫等多种形式,各党支部组织党员拟定学习计划,全体党员可以根据时间需求自行安排中的必学课程和选修课程,既可保证学时内容,又可对学习情况进行在线监督、实时测验,并通过各类会议、支部微信群等平台定期进行通报。三是充分利用“国电在八闽”微信平台,不定期推送“两学一做”等相关学习内容和活动动态,组织全体党员下载“党员E家”等APP,方便随时随地进行“口袋学习”,搭建了党员日常学习的“充电平台”。

需求式定制,突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一是组织党员报名“微讲堂”。党员根据平时了解的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及党员和员工关心的内容来选题,提高“微讲堂”的受众面。二是党支部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表。根据党员的报名情况,列出授课清单,明确授课时间,落实授课主讲,围绕本部门、本支部不同阶段的急难险重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授课。三是建立“微讲堂”竞赛考评机制。泉州公司每月开展一期课程PK赛,点评打分评选出3名优秀授课人。福州公司制定了竞赛评价标准,从授课态度、授课内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等四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坚持每年评选出10名优秀授课人。

分类式管理,突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一是中心组学习内容方面,做到国际国内形势与企业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不仅包括国内外当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还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与企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学习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供给侧改革、福建省能源发展情况等市场前沿知识。二是“党建微课”中包含三类课程,必修课是为党支部书记培训专门定制的相关党建业务知识课程;选修课主要是理论武装、党建知识、能力提升等方面综合素质能力课程;其它课程主要是形象与礼仪、科技前沿、健康生活等方面拓展课程。三是“微讲堂”选题与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授课内容涉及到提质增效、配网和热力市场拓展等阶段性中心工作,以及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党建党廉等内容等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三、主要成效

一是“1+1”领学法提升中心组学习实效。公司党委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原则,把学习贯穿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施集团公司“一五五”战略及福建公司“六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转型、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综合竞争实力,为公司连续七年实现盈利、连续四年获得集团公司“目标责任制A级企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是“党建微课”推“互联网+”大文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将“互联网+党建”模式引入党建管理工作,为党建工作创新提供新的平台,实现党建信息化与传统党建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公司用活“党建微课”教育平台,组织全体党员全部参加课程学习及“两学一做”知识竞赛。通过“边学边答”,实现了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让党的新政策、新理论、新思想在第一时间贯彻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到位,更好地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微讲堂”助力企业转型发展。近两来,组织区域各单位通过个人申报、支部初审和党委筛选的形式,确定了110个“微讲堂”竞赛课题,党员受众面达3200余人次,帮助党员提升岗位技能水平,提升了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益。以2016年为例,通过将“微讲堂”与“增收节支促效益,精耕细作创A级”专项活动相结合,泉州公司组织上好“优化配煤掺烧”技术课程后,攻坚燃料掺烧,节约燃料成本12782万元;福州公司“微讲堂”的成效直接体现在第一批直购电交易等4个项目中,合计增收费用约1082万元;王社二级电站员工学习“水系统技术革新”后,主动开展机组滤水器改造工程,每年为电站增发电量71.4万千瓦时。

四、思考与启示

一是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是确保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出,各级党员领导人员要做刻苦学习、学以致用的模范。要做到从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就是要把抓好党员领导人员的学习教育摆在党建工作要求之首。只有通过加强党员领导人员的学习教育,使之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带头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才能带动广大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牢记党的宗旨,铭记党员身份,做合格党员,积极为党工作。

二是丰富形式是改善党员教育生动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党员领导人员、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等不同层面的学习教育,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创新学习教育形式,主动对接党员个体需求,将过去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注重灌输的传统党课模式,转变为讲听互动、讲演结合、形式多样的党课培训模式。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把党课内容技术化、知识化、专业化,增强内容的生动性,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党员的参学积极性,不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覆盖、常态化向纵深推进。

三是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是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做好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围绕中心推动发展。在抓党员学习教育时,首先,要注意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坚决打破“两张皮”现象,通过找准结合点,创新特色实践,实现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等全方位融合,积极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在关键时期以学促做、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打好改革发展攻坚战。其次,通过组织对党员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使党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真正成为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在改革发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提质增效等工作中成为能打攻坚战的骨干力量。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四

一、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央、省市级政府纷纷探索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中共中央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充分运用包括网络培训在内的多种培训方式,并明确要求网络培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近年来,各级各地干部培训机构纷纷尝试改革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这些做法仅仅解决了“教”的问题,对于参训学员的学习意愿、工作实际、知识短板等“学”的问题涉及较少,这就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培训效果难以提升。其次,单纯的指标调训往往造成“重复培训”、“培训专业户”等问题,从而导致培训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第三,就大多数组织部门已建立的干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其只是对干部培训学时学分等量的记录,对于参训内容、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等培训结果性数据体现不足,且各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数据互通,培训结果自然难以与干部任用挂钩,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囤积了大量“无效”数据。

基于以上难题,成都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管理的优势,以网络化手段加强培训管理载体建设,突破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受训干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搭建组织部门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网络化桥梁,科学运用培训数据,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利用移动终端、pc机等多种方式连接参训干部,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闭环式管理,汇集平台化数据,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多个方面共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

成都市率先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先进经验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大力开展网络培训的创新型做法也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负责人多次应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做经验性发言,中组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深圳市委党校等多家单位先后对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二、具体做法

(一)闭环管理,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一锅煮”、“大杂烩”是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的弊端,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培训组织部门采用指标调训方式,培训机构承接并实施培训任务,参训单位安排干部学习,学员干部参加学习,四者实际只形成了单向静态的关系(如图1所示),培训组织部门在调训干部与选用干部之间、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与培训组织部门调整规划之间、参训单位在安排干部学习与干部本身意愿之间、学员在参加学习与工作实际之间都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据互通,从而导致培训实效性差、针对性不足。

组织部门的职能是培训规划、调训管理及干部选拔与任用,培训机构的职能是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培训,参训单位组织干部参加培训,参训干部的职能是参加学习与运用工作实际,将四者的职能与活动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才能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在该生态链中,将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闭环管理体系,将实时培训数据汇集起来,科学运用分析培训数据,由此就能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

首先,搭建信息化培训管理平台。坚持全域覆盖、流程联通,突破培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建设覆盖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市)县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网络管控,使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干部自身及其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形成了市和区(市)县分级干部教育培训大数据库。其次,建立实名调训制度,统一规划各类板块培训项目,将“学员管理”、“培训电子档案”、“教学管理”、“培训结果分析”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程闭环式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干部教育培训闭环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体系中,组织部门坐拥干训系统管理,对干部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对干部采取实名调训制度,根据学员的参训情况、知识储备等多方面的数据有针对性地调训与任用干部。培训机构在组织部门的宏观把控下,在干部培训工作中采取“训前需求分析、训中监督考核、训后评价总结以及对学员的个性化服务”的三机制一服务模式。参训干部在完成组织部门的调训要求的同时,还能根据自身兴趣、岗位需求及工作进度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参训项目,实现组织需求与岗位需求的结合,实现“要我培训”和“我要培训”的统一

(二)互联互通,汇集平台化数据

通过干部教育闭环管理体系连接起来的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之间不再是单向的直线关系,而是多向互动流通的关系。将干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培训平台、移动端的数据接口进行对接,实现管理、培训、参训三类数据互联互通,汇集的平台化数据为精准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基础。

首先,为单位、干部、师资、教学基地等信息建立实名电子档案,坚持全覆盖、实时更新,在符合国家保密法的前提下一手掌握到学员的基本信息、职务特征,随时完善更新师资库、教学基地等信息。其次,统一规划培训模块,根据培训模块的不同特点设立相应的培训类别,建立脱产培训、专题网络培训、网络自主选学、移动学习等多种学习途径,融合实体培训、网络培训、混合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掌握多方培训数据。第三,对接管理平台与培训平台的数据接口,将培训数据实时传送到管理平台中,实现各级各类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三)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

培训平台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与干部培训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从而能对汇集起来的学员基本数据、培训过程数据、培训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组织部门能够根据学员的参训情况与参训知识储备度等信息更加针对性地调训与任用干部,提高干部供给质量,将干部实际供给与组织部选拔任用需求进行对接。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够根据这些平台化数据规划、调整培训布局,培训机构进行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培训实施活动,提高培训内容供给质量,将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需求和岗位学习需求进行对接。

如图3所示,通过平台化数据汇集以及大数据分析得到了某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组织部即可以根据该图对该干部进行调训安排(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干部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方面的知识储备度薄弱,即需要加强该干部在相应专题的学习)。

在培训机构的内容供给与培训需求对接方面,培训机构通过平台化数据掌握学员基本信息、培训专题、培训课程、历史培训记录等数据分析出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学习需求、课程评分、教学评价等信息。图4展示了某市某单位近年培训布局情况,根据该图不仅能够了解到该单位培训薄弱点,还能够针对该单位的培训现状进行专题培训设计,提供符合该单位实际情况的培训内容,解决其培训需求;根据学员对所学课程的评分,对主讲教师的评分,筛选出真正优质、受欢迎的课程;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调整其所在班级的专题配置、课程配置、师资配置等信息;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教辅管理人员,同样根据其专业背景及学员对其的评分将其配置到最合适的班级中去,使他们对学员的服务达到个性化,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三、成效

在闭环管理体系下,秉持“统一建设、自主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成都市建立了成都市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和成都市干部网络培训平台,采用实体培训和网络培训双管齐下的模式,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学方式,化单一培训为多样化培训,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干部的学习需求,培训范围涵盖市级部门处级领导干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区(市)县部门主要负责人,其中仅网络培训版块培训总人次达10万。参训干部的学习数据经过收集、整理与分析,初步形成干部的参训知识储备状况,既为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调训与选拔任用提供了参考,也为组织部门规划培训布局提供了依据,还为培训机构开展、调整培训提供了反馈,同时为干部查缺补漏提供了方向。成都市由此将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平台的数据汇集起来,形成“一系统,两平台,三机制一服务,六大板块”的良好布局。

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因此在全国获得了广泛关注,相关做法和经验也得到了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负责人多次受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作经验发言,《学习时报》、《全国教育干部通讯》、《中华工商时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刊物多次作了专题报道,相关新闻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转载,如图5所示。

四、启示

从成都市依托“大数据分析”进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干部教育培训要主动运用新思维、新技术。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创新思维,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效能和质量。

第二,科学规范培训管理,建立协调、创新、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干部培训工作中,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职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如果将四方数据汇集起来,建立起立体化的闭环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实现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网络培训、涉外培训、高端培训等网络化、平台化管理,就能为干部培训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

上一篇:一节作文课作文450字下一篇:朋友饭店开业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