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欧盟考察工作的思考

2024-08-21

迎接欧盟考察工作的思考(精选7篇)

篇1:迎接欧盟考察工作的思考

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做好迎接欧盟考察团来琼考

察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市、县、自治县畜牧兽医局、海口市农业局、厅属各有关单位、各有关兽药饲料生产企业:

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迎接欧盟水产品考察团来琼考察工作的通知》(琼府办〔2008〕98号)精神,欧盟水产品考察团拟于今年10月份来华考察我国出口水产品(包括养殖水产品)卫生管理体系。我省为备检省份之一。为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现将《海南省农业厅迎接欧盟水产品考察团来琼考察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要组织有关单位按照方案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加强领导,积极组织实施,确保各项迎检准备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充分做好迎接欧盟考察团来琼考察指导准备工作,根据《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迎接欧盟水产品考察团来琼考察工作的通知》(琼府办〔2008〕98号)精神,按照省政府的分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迎接欧盟考察团来琼考察指导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1年第327号)、《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4年第404号),进一步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全程监管,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突出重点专项监测,保障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卫生标准,促进畜牧、水产品“两进两出”和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出口为目标,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产品的专项监测。

(一)列入我省出口备案的水产养殖基地100%纳入监测,提高出口基地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二)水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100%纳入监测,规范企业行为,保障饲料产品质量。

(三)出口基地所在区域的兽药及饲料经营店100%纳入监测,改善经营秩序,确保经营环节投入品质量安全。

(四)兽药生产企业100%纳入监测,从源头确保兽药安全。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沿海地区养殖基地的监测。以水产品出口备案基地为重点,严格按照农业部公布的《重点监控的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名单》进行专项检查监测。主要针对我国及欧盟国家在养殖领域禁用的兽药及非法添加物等投入品的监测。如氯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磺胺类药物等。现场检查养殖基地兽药及饲料仓库,坚决清理并收缴不符合我国出口产品之规定使用的非法添加物,确保养殖环节投入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饲料生产企业监测。以水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为重点,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原料、饲料产品的质量指标、卫生指标、营养指标及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含量的监测。加大“三素两精”(“三素”:即激素、色素、抗生素;“两精”:即瘦肉精、蛋白精)的监控力度,防止在饲料生产环节的违法使用。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重点检查添加剂产品是否符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2006年公告第658号)要求,检查企业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产品生产批准文号等。

(三)加强出口基地所在区域饲料市场监测。以海口、文昌、琼海、陵水、三亚、东方等区域的饲料经营店为重点,加强经营环节的兽药及饲料产品的抽样监测。注重检查产品标签、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兽药GAP认证及兽药产品的进销台帐等,从严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出售伪劣饲料产品的违法行为,维护饲料市场秩序,保护出口企业利益。

(四)加强兽药市场监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4年第404号)的规定,加强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测。突出对兽药生产企业的GMP认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生产兽药原料、辅料质量的检查,对未具备国家GMP认证的兽药生产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市场经销环节的监管,突出检查兽药经销企业资格、产品进销台账记录,兽药经营许可证及兽药产品“三证一号”(“三证”:即GMP认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一号”:即产品批准文号)。严格查处销售《列入禁用兽药清单》、《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的兽药产品及以非兽药冒充兽药和经营人用药品的违法行为。在兽药使用环节,重点监控兽药使用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安全用药,坚决查处使用假劣兽药及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它化合物。

四、设立工作机构

为切实加强迎检工作领导,成立了“海南省农业厅迎检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厅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朱清敏任组长,副巡视员林道孔任副组长,厅畜牧处、兽医处、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省畜牧技术推广站、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畜牧处,由周晓宏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省厅迎检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备检市县兽药饲料产销环节专项检查工作的总协调,办公室负责落实日常工作及督查督办工作。有关市县相应成立迎检工作班子,负责协调辖区备查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明确责任分工与监测安排

(一)会议部署。8月8日前,由省农业厅召开有关市县畜牧兽医局、厅属相关单位领导、兽药GMP认证企业、重点饲料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会议,布置配合做好迎接欧盟考察团来琼考察的前期有关工作。(牵头单位:厅办公室;配合单位:畜牧处、兽医处)

(二)市县自查。8月13日前,以有关市县为单位,在辖区内集中开展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进行专项检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备检兽药和饲料经营企业名单,指导备检企业完善管理,做好相关介绍材料和相关记录资料的准备工作。在市县和企业自查阶段,畜牧处将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准备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有关市县畜牧兽医局、海口市农业局;协调单位:畜牧处、兽医处;配合单位: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三)生产企业自查。8月13日前,兽药GMP认证企业、重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及欧盟水产品考察团来琼考察的内容进行自查。重点突出企业执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加强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资料整理和完善,提供备查。(责任单位:有关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督查单位:畜牧处、兽医处)

(四)省农业厅、省工商局联合检查。8月15日前,省农业厅将会同省工商局,按照迎检工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对市县确定备检的有关兽药、饲料经营企业和省厅确定备查的饲料生产企业进行复查,针对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指导性整改意见。(牵头单位:省农业厅、省工商局;配合单位:畜牧处、兽医处、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省畜牧技

术推广站、海口市农业局、有关市县畜牧兽医局)

(五)省迎检领导小组检查。9月上旬,省迎检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省农业厅确定备查的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进行联合检查。(牵头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省迎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六)整改提高。各备查市县及兽药饲料生产企业,根据省迎检工作领导小组联合检查所提出的指导性整改意见和针对欧盟考察团检查的有关内容,认真对照检查,提出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定时间完成整改任务,确保整改工作成效。(责任单位:各备查市县畜牧兽医局及相关备查生产企业;督查单位:畜牧处)

(七)材料准备。材料准备是本次迎检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各有关市县自查材料、备检企业名单,由相关市县畜牧部门负责综合,并于2008年8月15日前用电子邮件报畜牧处,邮箱:wangxingfan118@163.com。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自查材料,由备检企业负责综合上报畜牧处(上报时间和邮箱地址同上)。全省饲料监察机构运作情况、农业部和欧盟有关禁用药物和最高残留限量执行情况,由省兽药饲料监察所负责,以电子邮件上报畜牧处(时间和邮箱地址同上)。兽药和渔药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措施和执行情况,由兽医处负责汇总按时报畜牧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和执行情况,以及2005年—2007年全省饲料生产企业监督管理措施和执行情况评估报告,由畜牧处负责落实。迎检工作评估报告由畜牧处负责于2008年8月5日前上报省农业厅迎检领导小组。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欧盟考察团此次来琼考察我省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执行情况,不仅事关我省水产品、畜产品等动物源性食品出口的大局,而且事关农民增收和出口型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充分做好迎检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农业畜牧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准备,成立专项迎检工作小组,制定组织实施方案,加强协调合作,明确任务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迎检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各有关市县、单位和部门要以迎检为契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企业遵纪守法,增强法律制观念,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出口基地产品安全。

(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兽药饲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安全是一个系综工程,省农业厅在明确法律法规授权和强化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加强与省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积极推进专项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产销环境和养殖环境。

(四)加强监督执法。发挥监督执法职能的作用,把监督执法贯穿于迎检专项检查工作的全过程。在专项检查中涉及质量安全的重大案件,做到快速反应,严厉打击。积极推进兽药饲料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为保障养殖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篇2:迎接欧盟考察工作的思考

自查自检工作计划

2015年8月18日市政府召开了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实地考察动员大会。

会后,公园领导班子及时召开创园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迅速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立即着手开展各项工作。当天下午公园杜主任、冯主任带领技术室人员对公园的绿化工作进行了督察指导,发现有以下工作需及时落实完成:

1、更换龙亭路4组花坛内草花约10000盆。(原有的勋章菊和石竹残败)

2、修补南门里景点,扦插红五色草20㎡,完善更换部分干枯草花,使景观更完美。

3、修复大殿院内花朝节破化的护栏及护栏内绿地草坪550㎡.4、大殿院内三角花坛栽植小冬菊,体现菊花特色。

5、北门里土山北侧底部裸露处栽植麦冬300㎡

6、对造型园内部分缺失草坪进行补植。

7、北门里东沿至垃圾场道路北侧栽植双行黄杨绿篱共41长,共需要高度0.5米,分支3个以上的黄杨700棵。

8、对全园花灌木、草坪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整形修剪,及时清除枯枝、杂草、萌蘖条。

9、加强病虫害防治和精细化管理力度。围绕会议精神,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公园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方案,规定了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注重细节,举全园之力,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实地考察。

篇3:迎接欧盟考察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2020战略,科技政策,欧盟

一、欧盟科技政策的历史背景

欧洲联盟 (1) 的科技政策由来已久, 它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较早开展合作的政策领域, 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以科研合作为目标,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欧洲煤钢共同体 (ECSC, 1952)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为欧洲战后的科技发展走向合作协调指明了方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单一市场”的理念逐渐为欧洲人所重视, 研发活动领域的共同政策开始正式形成。1986年通过的《欧洲单一法令》和1984年开始制定的多年度框架方案标志着从此开始了以市场为导向, 在欧洲共同体层面上协调的共同科技政策。

如果说欧洲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战后与美国拉开了距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以网络经济为标志的新经济则让欧洲科学帝国的弱点暴露得真真切切。1999年, 时任欧盟委员会科技委员的比利时人菲利普·比斯坎经过调研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欧盟在科研方面的所有行动都局限于“研究与发展框架方案”的管理。以2003—2006年的第六框架方案为例, 虽然每年投入4亿欧元, 是除了农业和结构基金以外的欧盟第三大预算, 但也仅占欧洲民用研究公共开支总额的5.4%, 其余仍然由各国政府负责安排。另外, 欧盟研发投入严重落后:美国、日本和欧盟15国1999年研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74%、3.1%和1.81%, 每千名劳动人口中研究人员占比分别为6.7%、和6%和2.5%。此外欧盟的科技政策还存在着缺乏整体战略考虑, 横向协调薄弱, 项目数量过多, 重点不突出以及申请项目手续烦琐等弊病。

在2000年3月的里斯本首脑会议上, 欧盟和成员国共同制定了里斯本战略, 提出要在2010年以前将欧盟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 在建立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同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根据比斯坎建议提出的“欧洲研究区”是一项集中欧洲联盟科研资源的科研方案系统, 它的主要目标在于增加科研人力资源的流动性, 深化多国科研项目的合作。同时效仿美日模式, 通过联合各方力量, 鼓励一种更加包容的工作方式, 增强欧洲研究机构的竞争力。2007年2月欧洲研究理事会正式启动, 它的任务是帮助欧洲的研究人员在所有领域自由开展研究, 同时简化资助项目的程序。特别是那些没有经济目的但又对科技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的基础研究, 以此改进科研框架计划只注重支持工业政策的缺陷。在2010年3月通过的2020战略中, 欧盟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作了相应调整, 将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主的智能经济;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强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水平, 加强社会凝聚力。所有核心指标和行动计划都强调了“促进实现智能、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 根据近年来欧盟各国的共识, 这一模式最终能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最关键之处还在于科技的创新。

二、欧盟科技政策评析

1. 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从狭义上来说, 科技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科技任务而规定的基本行动准则, 发展科技事业的最终目的还是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增加产出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欧盟作为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为了增强产业竞争力, 提高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必然要根据其成员国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制定出协调甚至统一的科技研发政策。

欧洲学者雅克·佩克曼斯认为, 欧盟的产业政策是“关于刺激供给的政策……它包括政府的所有干预……”换句话说, 欧盟的产业政策是一种供给指向型经济政策, 强调通过政策的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而科技创新的目的正是在于促进科研产出和科研成果在产业发展中的运用, 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达到加快经济增长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最终目的。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科技政策实际上是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或者说是实现产业政策的一个直接重要手段。战后以来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表明 (Robert.Solow, 1965) , 技术进步可以保证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在达到稳态之前, 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资本和劳动这些物质生产要素, 一旦经济发展处于稳定状态, 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就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根据索洛模型, 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欧盟国家在战后凭借法德两国代表的经济高速发展曾经将美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领先高达40%, 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却被美国反超, 达到2005年12%的差距。从欧盟科技政策开始正式形成的大环境来看, 20世纪80年代正是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历史时期。《阿姆斯特丹条约》用了整个章节对研发与技术政策进行规制, 强调研发与技术政策是欧盟国家经济良好运行的关键要素, 同时也是其他政策如保护消费者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关键支持。因为研发的进步不仅代表着国家科学发展的水平, 而且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也有实际推动。同时新技术还可以帮助欧盟国家面对社会领域如贫穷、健康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2. 市场一体化下的理论背景。

随着统一内部大市场概念的提出和付诸实践, 欧洲层面的科技政策逐渐得到重视。欧洲共同体在统一建设过程中制定的市场主导原则一直强调竞争的重要性, 因此在制定共同政策过程中也一直尽量避免采用直接干预的手段制定政策工具。欧洲联盟建立以来的官方法律文件, 包括所有的欧盟工业政策通报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都强调了市场导向原则和反对干预主义的基本理念。从科技政策的内容来看, 也一直恪守了这一原则, 即通过保证单一市场的建立和良好运行来促进私人创新。欧共体在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还考虑到了统一大市场中几个相互制衡的博弈因素:首先, 从需求方的角度考虑, 由于科技成果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需求, 如果科技研发的成果能够为欧盟范围内的个人和企业带来相应的福利, 就能产生增进共同体的集体利益的积极效应。科学知识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烈的扩散效果, 具有企业间和国家间的正的外部性, 可以使共同政策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按照内生增长理论的模型, 如果将知识视为一种资本, 即使不存在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 也可以保证资本收益不会递减, 因为知识不太可能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其次, 从供给方的角度来看, 由于作为公共产品的科学知识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 如果任由市场自行调节, 就可能会因为“搭便车”现象 (包括欧盟内部和外部的国家) 严重抑制知识的供给和原创性研究的投资。如果不对知识和技术市场加以干预, 尤其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科学竞争能力的基础研究, 最终甚至会出现市场不能正常运行的“失灵”情况。因此制定正确的选择性激励机制以获得研发最佳产出的框架就显得非常重要。欧盟科技政策要努力的方向不是弱化共同政策, 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发挥共同政策的激励机制作用的问题。最后, 从保证市场经济效率的角度看, 似乎应该尽量减少欧盟层面的投入和干预, 让私人和企业更好地在竞争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 许多低回报的基础研究、跨学科的研究都需要政府投入的不断增加, 而有些科技发展水平和融资能力较弱的成员国难以保证在资金投入上与先进国家保持同一步调, 导致共同体内部产生了科技水平乃至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风险。而创新技术的专利如果在欧盟层面上发挥作用就能够产生比成员国更大的溢出效应。另外, 企业层面的成本问题可以上升到成员国层面解决, 成员国层面的研发成本也可以在欧盟层面上更容易得到解决。

三、欧盟科研政策现存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1. 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欧盟2010年科技与创新报告指出, 欧盟从里斯本战略实施以来近十年间, 几项重要目标指标均未实现: (1) 欧盟27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8年仅为1.85%, 远低于里斯本战略提出的3%目标。 (2) 里斯本战略制定的第二大目标, 即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比要达到2/3, 也同样未能完成。由于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普遍出现增长放缓的情况, 加上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欧盟各国财政支出、尤其是公共财政支出, 都面临着大幅度紧缩的压力。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保持甚至加大科研投入对于欧盟和各成员国都是政治意愿的一次重大考验。从已公布的2011年研发经费预算将达64亿欧元的创纪录规模来看, 欧盟至少已经在加大投入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

2. 加强国际合作, 解决重大问题。

欧盟的科研计划一直倡导开放的原则, 这不仅体现在欧共体成员国范围内的开放合作, 也包括非欧盟的欧洲国家, 甚至欧洲范围之外的其他国家。从早期成立的科技合作委员会 (COST, 1970) 、欧洲科学基金会 (ESF, 1974) 到尤里卡计划 (EUREKA, 1985) , 都有来自欧盟以外的国家参与科研项目的影子。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的第四个框架方案以来, 欧盟将与中东欧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的比例提高到总预算的80%以上。在后续的几个框架方案中, 欧盟一直都保留并增加了向世界开放的国际合作计划预算, 并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3. 加强成员国政策的协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共同体层面的科研政策以来, 欧盟一直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协调, 一是整体科研发展政策与其他相关统一政策的横向协调, 二是整体研发政策与各成员国国家科研政策之间的协调。通过政策协调, 各成员国分享到国家科研政策的信息和统一的科研活动统计数据, 如定期发布的《欧洲科学技术指标报告》、《欧洲创新记分牌年度报告》等。为加强科研政策协调, 欧盟还创建了联合研究中心下属的“欧洲科学技术瞭望网”和“欧洲技术评价网”, 达到整合战略研究成果和科研发展趋势, 为制定科学的研发政策提供依据。除了政策层面上的协调, 欧盟在研发活动上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协调工作。

4. 强调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欧洲的科研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2011年2月11日公布的创新联盟记分牌 (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 简称IUS) , 欧盟创新虽取得持续进步, 但目前来看仍然落后于日本和美国。二是欧洲科技水平与美国真正的差距还是表现在科学成果的转换能力方面。从统计数字来看, 欧洲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上排名世界第一 (2005年欧盟27国和美国的科研发表产出数量占全球比例分别为38%和33%) 。然而比较双方科研论文的引用影响因子却可以发现, 在几乎所有科学领域美国的影响因子都要远远超过欧盟27国。

四、结论

篇4:关于欧盟金融稳定法律制度的思考

摘要: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盟建立起了一套“金融稳定法律制度”。这一制度虽然为欧债危机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学界为欧盟金融稳定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替代性的制度设计。这些提议和构想应当引起欧盟的关注,因为它们在维护欧元区金融稳定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欧债危机;欧盟;金融稳定法律制度

作者简介:孟丽君(1963-),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社会学;

杨楠(1985-),甘肃永靖人,吉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67-02

一、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举措

2009年12月,因国际3大信用评级机构短时间内相继下调对希腊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致使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随即爆发,并相继蔓延至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欧盟国家,成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场主权债务危机潮,即所谓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下简称为“欧债危机”)。[1]

为应对欧债危机,欧盟及欧元区成员国召开了一系列峰会、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其重点为:第一,恢复欧盟和欧元区的金融市场秩序、维护金融稳定;第二,对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财政管理措施进行调整,促进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实体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第三,改革并加强对欧盟和欧元区国家银行业及整体金融业的监管,以监管促稳定。欧盟有一套自己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欧债危机发生后欧盟还创建了一套就其自身而言前所未有的金融稳定法律制度。如果说欧盟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事前性”的、是对危机的管控和预防,那么金融稳定法律制度就是“事后性”的、是对危机的救援和弥补。这套制度在欧盟层级是以决议、指令、协议等法律文件的形式建立和运作起来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对欧盟现有条约体系的部分修改与调整。和国内法上的经济法原理相同,欧盟的金融法律制度、不论是监管制度还是稳定制度,都是以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微观金融工具运用为最主要的法律调整手段的。

2010年5月9日,欧盟出台了总计7500亿欧元的希腊金融救助方案,这标志着欧盟金融稳定法律制度初步创立。在这7500亿欧元中,有600亿欧元来自“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M),有4400亿欧元来自“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2]建立EFSM和EFSF是希腊金融救助方案的重中之重,也是欧盟对当时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的一次有力回应,有助于在短期内稳定欧元区金融市场并阻止欧债危机的进一步蔓延。

欧盟所采取的措施也清楚地表明,至少在欧盟的政治层级,目前所建立的金融稳定法律制度被认为是符合《里斯本条约》所授予欧盟委员会的权限的。EFSM和EFSF都是根据《罗马条约》第一百二十二条建立起来的。《罗马条约》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一成员国陷于困境,或深受由自然灾害或其不可控的意外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困难的威胁时,根据一项欧盟委员会的动议,欧洲理事会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授权欧盟对该国进行金融援助。”该条款被视作是在EFSM和EFSF下提供金融援助的法律基础。但对该条款所做的这种解释在欧盟内部仍存在争议,这种争议伴随着危机解决的每一步进程,包括有关是否应在欧盟内建立一个永久的危机解决机制的讨论。也正是因为存在这种法律解释的争议,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与成员国磋商建立永久性危机解决机制的可能性时,也是重点着眼于对《罗马条约》做一些必要的微调,而不是修改第一百二十五条。 [3]

EFSM为防控欧债危机扩散竖起第一道防线。EFSM下的欧盟贷款根据“欧盟中期票据计划”在资本市场上筹集。欧盟享有3A主权信用评级,从债的法律意义而言,这意味着:第一,贷款责任由欧盟直接地和无条件地承担,且由欧盟27个成员国担保;第二,如果某一贷款成员国出现债务违约,其债务由欧盟预算承担;第三,根据《里斯本条约》,所有欧盟成员国均有法律义务确保欧盟预算有充足资金以满足其责任要求,并确保欧盟委员会可以向所有成员国贷款;第四,投资者只需面对欧盟的信用风险,而无需面对EFSM资助下的贷款成员国的信用风险。EFSF旨在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为欧元区成员国提供贷款,从而确保欧元区的金融稳定。EFSF的计划实施期只有3年,在此期间如果受助成员国不能完成其财政调整,则不能从EFSF获得资金支持。来自于EFSF的借贷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要通过贷款国与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欧洲央行之间的谈判来确定,而且要得到欧元区成员国的批准,这就使得严格的条件限制成为从EFSF获得资助的关键因素。如果一成员国想从EFSF获取资金,就要承诺在约定期限内采取严格的财政紧缩措施、实施宏观经济调整,并在其后继续接受监督。

2010年11月28日,欧盟成员国财长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一致同意给予爱尔兰一项总计为850亿欧元的金融救助方案,以帮助爱尔兰应对其主权债务危机并确保整个欧元区和欧盟的金融稳定。在这850亿欧元中,有225亿欧元来自于EFSM,有177亿欧元来自于EFSF,这表明两项最主要的旨在应对欧债危机的临时性金融稳定机制初步获得成功。

二、应对“欧债危机”替代性制度的设计构想

希腊金融救助方案出台以及EFSM和EFSF建立之后,有关这些临时性机制可能引发某些道德危害的担忧就出现在欧盟的政界和学界,人们还担心某种永久性机制的缺位会不利于欧债危机的长期解决,因为就目前情形来看,这一危机显然还将持续下去。建立欧洲稳定机制的设想和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在决策圈和理论界,它并非唯一的选择,其他选择还包括将临时性机制进一步正式化、强化《稳定和增长协定》、加强银行业监管以提高银行业抵御主权债务违约的能力等。这些选择有些已被决策圈采纳,有些仍在探讨之中,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它们都为在欧洲稳定机制之外应对欧债危机和维护欧盟的金融稳定提供了替代性的制度设计。

(一)欧洲货币基金组织

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EMF)的构想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就被提出了,但当时囿于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的压力,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建立这一永久性的基金组织。建立EMF最主要的考量在于可以确保提供一种“有序违约”机制,以作为主权债务违约时的最后应对措施。对于这一组织的主要构想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EMF的资金应来源于累积注资、市场融资和统一的欧元区债券。为预防道德危害,有过度赤字的国家应为EMF提供更多资金;

第二,从EMF获取资金应以贷款或担保的方式,并应以宏观经济调整计划为条件;

第三,受助成员国获取的任何附加资金都只能用于EMF批准的特定目的,其他欧盟范围内的转移支付也必须在EMF的严格监督下进行,或者用来偿付该受助成员国所欠EMF的债务。

(二)欧洲危机解决机制

受IMF提出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SDRM)的启发,有学者提出了建立欧洲主权债务重组机制的构想,以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其中较为具体的是建立“欧洲危机解决机制”(ECRM)。该机制的目的在于通过管理市场对各成员国政府和欧盟回应债务重组的预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的反复性。需求提议中的ECRM包含3个实体:法律实体即欧洲法院,用以受理债务诉讼、解决债务争端、执行债务裁决;经济实体即欧盟委员会,用以评估一国的债务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持续的;金融实体即EFSF或EFSM,用以为提供金融援助制订规范。

(三)国际债务法庭

全球著名反贫困组织“禧年债务运动”提议建立一个“国际债务法庭”,以确保债务国的普通民众不会被迫为金融业的不正当债务埋单,并确保债权人对其帮助设立的债务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存在着一个有效运作的国际债务法庭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并牵涉到外国债权人,就应将其与债权人间的争端提交国际债务法庭审理。国际债务法庭应对这些债务进行公开听证,对其中不正当的、对债务国民众毫无裨益可言的债务应根据特定标准予以撤销,其余债务应进行重组。所有外国债权人不论是公共的还是私营的,均应被平等对待。这样的设想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印证,已有人提出设立“希腊公共债务听证委员会”,而在爱尔兰也已成立了独立的债务事实调查机构。

(四)统一欧元区债券

应对欧债危机的重心之一始终在于稳定欧元区的债券市场。实现这一目标的构想之一便是发行统一的欧元区债券。在2010年12月的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来自比利时、希腊、意大利、卢森堡等国的官员就呼吁尽快研讨并落实这一构想,但遭到了来自奥地利、法国和德国的反对。还有一系列学者和智囊团体也先后表达了对该构想的支持。他们认为,发行统一的欧元区债券是建立欧盟单一市场和完成欧盟金融整合的必要步骤,也有助于在欧元区建立一个更集中、更稳定、流动性更强的政府债券市场。但到目前为止,这一构想并未得到欧元区主要经济大国和欧洲央行的支持。实现这一构想还很可能需要修改《里斯本条约》,这就会使其面临更多挑战。

上述这些提议和构想目前均未付诸实施。对于欧盟这样一个有着自己的条约体系和法律框架的实体来说,这些提议和构想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欧债危机的应对方面,欧盟成员国目前为止更多表现出的是对欧盟层级解决机制的认可,因为它们在维护欧元区金融稳定和保持欧元生命力这两点上利益是一致的。但要想真正在欧盟层级建立起长期有效的金融稳定维护机制,还必须更深入地弥合欧盟成员国之间在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领域的分歧。

参考文献:

[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European_sovereign_debt_crisis,2011-11-02.

[2] 欧盟委员会.经济和金融事务特别委员会会议媒体通告[EB/OL].http://www.consilium.europa.eu/uedocs/cms_

data/docs/pressdata/en/ecofin/114324.pdf,2011-11-02.

篇5:欧盟考察整改报告

沂源海达食品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2日)

淄博检验检疫局领导:

2009年10月29日由欧盟官员2人组成的考察团,在国家农业部、认监委、食品局和山东CIQ、淄博CIQ、淄博市畜牧局、沂源县政府、畜牧局的陪同下,对沂源海达食品有限公司肉兔加工厂和海达公司第六养殖场进行现场考核,经过欧盟专家组7个小时的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评估,总体评价是可以接受的,在企业没有发现直接对公众健康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但有一些小的地方需要改进,这些不足有些是建筑物质量方面的问题,有些是维修保养方面的问题,针对欧盟检查团提出的问题,检查完成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有关人员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以下整改措施和整改计划:

一、关于包装材料间存放的包装材料,一些作废的包装、废弃物、下脚料等无严格区分的问题。

整改措施:我们已对包装材料库进行整理,对存放的废旧物品、下脚料和作废的包装全部清理,设废弃物品专用仓库;对加工厂所有包装材料严格安照统一卫生标准要求进行整理,设置内外包装材料专用库,不得存放其他杂物,符合相关卫生要求,并且制定了包装材料管理制度详细规定包装材料的存放要求,目前已整改完毕。

二、关于速冻库的保养情况有待改进,速冻库墙体的材料很难彻底清洁,而且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

整改措施:公司已计划有专业人员进行速冻库墙体的材料的考察,同时还要根据专家会谈后的建议,确定材料性质进行整改。但由于目前国内速冻冷库所用材料均为现在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材料进行彻底改造,对此速冻库的改造我们将选择与生产不冲突的时间尽快进行,保证改造后的冷库墙体能够做到彻底清洁和避免细菌的滋生。

三、关于车间支架上生锈、有霉菌,部分墙壁本身与地面的交接处有裂缝,一些废水没有直接和排水沟连接,不能及时排出,回空链条只是用凉水冲洗的问题。

整改措施:

1.对于链条支架上的锈迹和霉菌,公司已经对支架上的锈迹进行彻底除锈处理;对发霉产有霉菌的部分进行清洗和消毒,另外对所有的支架加强清理维护工作;对于墙体和地面交接的裂缝我们已经安排人员进行修补和处理,同时加大修补维护工作。

2.对于废水没有直接的和排水沟连接的问题,我们增加了排水软管,使之所产生的污水能直接引流到排水沟内。

3.对于回空链条只是用凉水冲洗是不够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加工过程中用冷水冲洗,班后还要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

4.上述问题目前公司已整改到位。

四、关于成品库内,成品外包装上只有条形码是不够的,应该有储存条件、保质期等内容的问题。

整改措施:公司现有的的条形码(产品追溯码)能够体现注册厂号、备案养殖场号和生产日期,根据此条形码也能显示出入库日期,另外库内的标识牌,明确标明产品名称、数量、重量、规格。根据欧盟专家的建议,公司在最终产品出口时确保每一件货物都能充分在包装上显示上述内容外,还在标识上还增设了储存条件、保质期等内容。

五、关于屠宰现场水冲洗胴体兔的卫生情况,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整改措施:我们将根据专家的建议,在合适的环节确立胴体的清洗工作,目前已调整完毕,避兔在宰后检验前用清水冲洗胴体,以达到满足宰后检验需要。

六、关于进入车间时严格的卫生要求,应有所侧重,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进行关键控制的问题。

整改措施:我们将根据车间卫生标准的卫生要求对车间各环节风险评估,在关键岗位设置专职质检员进行管理,同时将加强对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食品安

全知识,通过工人良好卫生习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目前措施已到位。

七、关于对麻电效果的检查,麻电效果非常不理想,兔子在麻电后5秒钟就恢复知觉,靠沥血来杀死不太可能,并且从时间上不能满足1500只/小时的问题。

整改措施:我们派专业人员到其他兔肉加工企业进行考察,通过对电流、电压的多次调试,发现因兔子本身的差异电压固定在70伏是不可能将不同体质的兔子麻电致相同的晕迷状态,个别兔子电压达到90伏、通电3秒才能有效致其晕迷,因此,对现在使用的麻电器进行改进,部分部件进行了必要的更换,选择了最合适的麻电导电手柄。现在电麻设备已调整使用 0.75安的电流、70-90伏的电压,而且通电时间控制在3秒钟以内。实验证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电麻效果,满足1500只/小时的要求。同时我们将加强对该环节的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麻电效果符合要求。

篇6:赴欧盟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为了解欧盟植物检疫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法规建设,学习检疫隔离温室的设计、建造及使用管理经验,3月10至23日,结合中英农业科技交流项目,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农经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种植业管理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农技中心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考察团赴英国、荷兰及法国对欧盟植物检疫工作进行了考察。在欧期间,考察团拜访了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考察了英国农业部中央科学研究院、苏格兰作物研究院、国际园艺中心及其检疫隔离设施,参观了荷兰温室公司、法国瑞奇公司等温室制造企业,获取了大量相关信息,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简报如下(检疫隔离温室技术报告附后)。

一、欧盟检疫基本情况

农业在欧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并服务农产品贸易,欧盟十分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植物检疫体系。

(一)有效的管理模式

欧盟是一个由15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经济政治联合体,奉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包括检疫政策,这种特殊的环境产生了特殊而有效的检疫管理模式。

在欧盟层面,欧盟理事会负责植物检疫基本法规的制定及重大检疫问题的最终决策,欧盟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实施细则、提出经费预算、协助成员国开展检疫检验、核查疫情发生及处理情况、与非欧盟国家签订检疫协定并组织农产品进口预检等。为加强协调,欧盟成立有植物检疫专门委员会,参与检疫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重大检疫决策,先由专门委员会讨论评议,取得一致后,组织实施,否则须提交欧盟理事会做最终决定。

在成员国层面,通过将欧盟检疫法规本国化执行统一的检疫政策。根据欧盟植物检疫法的要求,各成员国均设立或指定了一个中央职能部门即国家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植物检疫事务的协调,并统一管理本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尽管各国的国家植物检疫机构名称不尽相同,有植物检疫局、植物保护局、质量政策局等,但无一例外均隶属于农业(农渔食品、农林)部,并通过在各地设立下属机构垂直管理全国植物检疫工作,既无内外检之分,也无农林业之别。

(二)完善的政策法规

长期以来,欧盟十分重视检疫法制建设,形成了完备的法规体系。依法检疫是欧盟植物检疫工作的显著特征。

一是体系完备。欧盟检疫法规体系由基本“法”、行政法规和双(多)边协议三个层次构成。针对全局性检疫问题,制定严格意义上的基本“法”,其核心是植物检疫法,也包括马铃薯癌肿病、胞囊线虫等10多项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控制法令。为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基本“法”明确要求欧盟委员会制定具体办法和程序,包括委员会令、决定及建议等110项,既有行政法规,又有技术标准。欧盟委员会还与各国签定了相当数量的双边、多边协议。

二是制修及时。欧盟检疫立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根据检疫工作变化情况,不断修订行政法规,并对基本“法”做必要修改,从而保证法律法规尽可能符合实际需要。以植物检疫法为例,1977年颁布,其后23年内进行了大大小小39次修改,2000年又归纳历次修改,制定颁布了新的植物检疫法。

三是要求极严。欧盟检疫法规是成员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成员国有权通过本国立法确定高于欧盟的具体要求。如为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英国对健康种苗传带某些病虫的允许量比欧盟低、发现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的禁种年限也长于欧盟。发生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地块,欧盟分别禁种马铃薯5年和10年,英国则要求禁种6年和12年。

(三)科学的检疫做法

在农产品检疫方面,欧盟做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根据疫情发生分布,将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列入名录进行检疫,确保符合既定的检疫要求;另一方面,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建议,欧盟理事会经常对名录进行修订补充。

欧盟检疫名录分6大类,包括《禁止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禁止随特定植物或植物产品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禁止进境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满足特定条件方可进境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进境前必须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需采取特殊检疫措施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录》等,涉及有害生物、植物、植物产品及栽培介质等多达351种(类)。部分名录还根据有害生物在欧盟有无发生、植物(植物产品)是否源于欧盟、对象物关系整个欧盟还是特定保护区等,进行了细化分类,操作性极强。

欧盟各国围绕《进境前必须进行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开展农产品检疫工作。一是对名录中源于欧盟的对象物实施检疫。各成员国植物检疫机构委派植物检疫人员进行产地检疫,每年或每茬不少于1次,必要时作室内检验。对农产品加工、储存场所、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也要进行认真的检验,确保输往其他成员国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植物卫生条件;二是对名录中来自非欧盟的对象物实施检验。进口农产品不管最终销往哪个成员国,原则上要在进入欧盟的第一个成员国口岸进行检疫,核发植物检疫证书(即统一的植物护照)后,才能在欧盟境内流通,以确保输入欧盟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植物卫生条件。

为确保各项检疫要求落到实处,欧盟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对作物生产者和进口商进行注册登记,相关信息要伴随其生产或经营的农产品流通,力求每一批农产品都可以回溯到它的源头;二是根据需要实施市场检疫,带有植物检疫证书的农产品跨成员国边境流动时无需检疫,但在市场流通时要接受必要的核查;三是对进入保护区的农产品提出特殊要求,符合要求才能进入保护区;四是欧盟委员会可组织成员国对进口农产品实施原产地预检。

(四)严格的疫情处理

欧盟要求,成员国发现新的有害生物,无论是否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只要是首次发现,都要立刻报告欧盟委员会,并通知有关成员国采取紧急调查和处理措施。必要时欧盟委员会植物检疫专门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论证成员国采取紧急措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予以认可或提出处理要求,采取包括染疫植物(植物产品)销毁、栽培介质及包装材料处理、生产工具、包装储存场所及运输工具消毒等处理措施。一旦确定疫情随某一批农产品传入,欧盟委员会将对其流通过程进行回溯,并通知相关成员国,采取必要的调查处理措施,加强对该类农产品的检疫检验。

(五)可靠的经费保障

鉴于植物检疫的公益性和重要性,欧盟委员会适时提出增列检疫项目,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购建检疫仪器设备。适应建立内部统一市场需要,欧盟十分重视检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检疫检验所需仪器和疫情处理设备。在经费分配上优先考虑进口农产品集散地、与非成员国交界的边境地区,特别是对处于农产品进出口通道位置的成员国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力度最高可达实际支出的50%。二是补助植物疫情处理。成员国一旦发生疫情,威胁欧盟整体或局部,可向欧盟申请疫情处理经费补助,用于保证检疫措施的落实和弥补检疫处理的直接经济损失,支持力度可达50%。如进一步处理关系整个欧盟的安全,还可追加部分经费。

二、欧盟检疫隔离设施

由于种苗传带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最大,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引进种苗的隔离检疫工作,将其作为防止疫情传入的最重要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隔离检疫设施,并对国外引种隔离检疫作出严格规定,配备专门人员,实施隔离检疫。

(一)明确的法律规定

欧盟对种苗进口十分慎重,明确任何作物都不允许大规模生产性引种。生产试验和为科研、育种目的少量引进禁止进境植物必须接受严格的隔离检疫检验。如马铃薯种薯一个品种最多只能引进5块,种薯入境后必须直接运到植物检疫隔离场,进行种植和整个生长期检疫,证明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后进行组织培养,只有健康的一代组培苗才能提供给引种单位使用。

(二)先进的隔离设施

为严防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欧盟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装备检疫隔离场[见图1、2、3]。以英国为例,农业部在约克建有2000m2的大型检疫隔离设施,专门进行进口种苗隔离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其中检疫隔离温室耗资300万英镑,选用高质量材料保证温室的密封性,通过调节进出气流实现正负压差,用水采用封闭循环,温度、光照、湿度均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隔离检疫操作程序严格,人员进出严格管理,隔离检疫废弃物如实验材料、栽培介质等均要经过高温消毒或焚化处理,确保隔离效果。

(三)完善的配套措施

为满足隔离检疫的高技术要求,英国农业部植物检疫隔离设施包括与之配套的综合性实验室,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检疫部,下设昆虫、细菌、真菌、病毒及杂草等专业技术组,有60多位专家,年运行经费200万英镑。综合实验室装备先进,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可开展pCR、血清学检测、核酸杂交等检验检测工作。英国苏格兰作物研究院、国际园艺中心等很多研究机构也建立了高水准的检疫隔离温室,这些机构从事危险性有害生物或转基因研究时,都要求在隔离温室中进行。

三、欧盟检疫借鉴及我们的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欧盟一些合理的检疫做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根据欧盟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建议农业部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欧盟植物检疫工作之所以能成功开展,与其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各成员国合理的机构设置密不可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经验也证明,农业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是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植物与植物产品调运量大面广,农业植物检疫任务繁重,1998年原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划出后,国务院仍赋予农业部检疫立法、疫情发布、政府间协定签署等职能,加强了农业部主管植物检疫的职能。我国加入WTO后,植物检疫作为保护国内农业安全和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唯一可以经常运用、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合理合法手段,将发挥非关税技术壁垒的重要调节作用,提升农业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用。为此,建议农业部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充实检疫力量,做好应对WTO的各项工作。

(二)加快植物检疫隔离场建设

植物检疫隔离场是美、欧等发达国家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抵挡国外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检疫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近年来,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依托国家植保工程,农业部先后启动建设国家植物检疫隔离场(北京)和成都、广州区域植物检疫隔离场,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按照项目进度安排,年底即可竣工。目前问题主要是检疫隔离场管理模式和运行经费未落实。根据欧盟经验,植物检疫隔离场属纯公益性质,管理相对独立,技术力量雄厚,财政经费充足。为此,建议农业部将植物检疫隔离场的运行管理摆上议事日程,一方面解决检疫隔离场的管理及人员编制;另一方面解决检疫隔离场的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确保隔离场运行经费,以充分发挥其有效防止疫情传入和检疫技术壁垒的作用。

(三)保障检疫事业经费

与欧盟充足的检疫经费相比,我国一直没有固定的检疫事业经费,导致疫情普查、封锁控制等工作难以落实,基本数据和基础信息不全,检疫决策和对外谈判科学依据不足。植物检疫是国家需要、公益事业,我国加入WTO后,疫情调查监测、风险分析、官方控制、非疫生产点非疫生产地建设、应急措施研究和对外谈判等,许多基础工作急需开展。为此,建议农业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植物检疫事业经费纳入国家农业事业经费财政预算。

(四)加快植物检疫立法进程

欧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检疫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与之相比较,我国《植物检疫条例》虽然1983年已经制定,1992年又修订发布,但近些年国内外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方面缺乏法律依据,有些做法与国际并不接轨。为此,建议农业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法》纳入立法规划、组织立法调研并起草法律文本。

篇7:迎接欧盟考察工作的思考

尊敬XXX,各位领导:

首先,非常热忱的欢迎您们莅临松桃,对我们的园区建设工作进行精心指导!现在,我将对正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近年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基本情况

正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属于全省首批100个重点高效农业园区之一,园区紧邻铜仁凤凰机场,杭瑞高速横贯东西,201省道互通南北,东出潇湘、北上川渝,往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园区始终秉持着“农业当先、文旅并重;科技开发、文明传承;民生为本、生态和谐”的战略思路,以连片的茶海风光、神秘的巫傩文化以及多彩的民族原生态资源为着力点,奋力催动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及和谐社会建设三骥腾飞,合力打造农旅融合、功能互补、绿色健康的多极茶旅文化休闲景区。

(一)园区概况。目前,园区总规划面积为12万亩(核心区2万亩,拓展区10万亩),辐射大兴、正大、盘信3个乡镇30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自建成投产以来,园区逐渐实现了以约占全县0.5%的土地,解决了全县0.8万的人口就业,创造了1.8亿元的GDP,带动了0.4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完整的产业衔接模式,将正大园区强力的推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潮的浪尖,精准的产业定位和驱动发展方式为全县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树立了鲜明的典范,在正大园区的带动示范下,普觉、盘石、大路乌罗等乡镇现代农业迅速兴起,全县农业产出和质量快步提升,从2012年到2014年底,短短三年时间,农业增加值从15.3亿元迅速增涨到22.2亿元,年均增长13.2%。

(二)产业发展。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园区主要围绕茶园生产、规模养殖及苗王城旅游三大板块进行布局,培育了茶叶加工厂、规模养殖企业16家。2014年,园区共发展茶叶种植面积2.7万亩,园区茶叶产值达1.4亿元;发展生态畜牧养殖户500余户,生态畜牧产值3.19亿元;园区接待游客达3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600万元。园区农户人均收入达8725元,高出全乡人均纯收入2505元(全乡人均收入6220元),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2799元(全县人均收入5926元)。三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园区经济飞速发展,2012年-2014年,园区茶产业、生态养殖及旅游业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7.2%、13.8%和26.1%,成为全市茶旅融合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之一。

(三)基础建设。通过几年的培育和精心打造,目前,园区已经初步完成了以“苗王大道”旅游路线为中心,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三星、四亭、七景”功能区域建设。按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园区已经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其中,农业设施方面,完成产业路建设173.1千米,建成供水池32口,现代喷滴灌管-2资,努力打造产业集群,园区先后从浙江、台湾等地引入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种茶企业入驻,大力兴建工厂,扩展茶叶种植面积。截止2014年底,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6家,其中年产值规模达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家;三是借船出海,全力拓展销售渠道。通过采取“代销、贴牌、茶青加工”等方式促进农户与园区龙头企业合作,不断规范茶叶生产管理、提高茶叶质量,做大规模,逐渐形成集 “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品牌创建”一体化发展的产销模式。2014年,园区共建成各类高标准种植基地建设0.28万亩,茶叶年产值达1680万元,实现了以绿茶(名优绿茶、珠茶)、黑茶(砖茶)、红茶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创建,其中“玉瀑”、“净山”等品牌获省级著名商标称号,产品远销青岛、南京、北京、贵阳等大中城市,珠茶实现出口创汇。

(二)因地制宜,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通过科学设计、巧妙布局,将万亩茶海、苗王故居和南方长城等景点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一是以万亩茶园为基础,以生态移民区—1号大门—苗王古城的中轴线为纽带,完美的融合各种历史遗存和现代商业元素,精心打造了台湾风情街、茶圣观光亭和烽火台等景点设施,逐步完成了“茶中有景、景中有茶”的生态旅游景区改造。二是重点把握“4月8”、“6月6”等苗族传统节日,融合苗族历史、宗教和服饰等文化元素,精心编制了《鼓之源》、《苗家凤舞》等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12个,挖掘了苗族民间“秤杆提米”、“踩大刀”等独特的表演作品32个,将传承地方民族文明与发展旅游-4认证。园区服务产业倍增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8%。

(四)聚焦民生,全面带动农户精准脱贫。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引领着全县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一是制度创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不断完善企业与农户从种植基地到加工销售的利益联结机制,先后带动贫困农户800多户,4000余人从低效的传统农业转移到高效的茶叶和旅游业发展上来。2014年,先后推动了薅菜、正光、盘塘等3个村寨整村脱贫致富;二是放大政策,集中实施生态移民,从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条件不足的偏远贫困地区,迁入生态移民人口0.2万进入园区就业。同时,加快构筑保险养老、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实现园区内95%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上岗就业,社会保障覆盖面达100%,企业参保率达100%;三是流转土地,改变农业经营模式。园区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或租赁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将闲散耕地和集体荒地进行集中经营,实现农民由种植户向经营户或股东的身份转变。据统计,自上述措施实施以来,园区共带动0.4万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725元。

(五)瞄准健康,综合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园区以大健康产业为中心,将建设推向更高层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目标,因地制宜的构建了“吃在园区、看在园区、玩在园区、住在园区、养在园区”的园-6 馆、养生馆及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七亭阁是以北斗七星的形状,在园区内采用木质结构修建7个休闲观光亭子;两街主要借助移民搬迁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按照民族民间的文化特色风貌,重点正大苗族风情街和台湾风情街。

上一篇:网络升级需求分析教案下一篇:市劳动就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