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我市金融服务业质量状况思考

2024-07-16

对提高我市金融服务业质量状况思考(精选7篇)

篇1:对提高我市金融服务业质量状况思考

定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关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

报告

市政协:

我办2012年8月17日接你办通知后,分管市领导迅速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现将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方面调查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现状

当前我市共有中小企业1300多家,年生产总值130亿元,年利税达3亿元,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达5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原因:一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难以放贷;此外全市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贷款难、程序多、要求高、金融产品单一的问题;再就是商业银行规模小,数量少,资金量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市现只有一家商业银行(保定直隶商业银行)。二是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受限,多数中小企业贷款在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大的问题比较突出,某些中小企业经营者,在获得大量、高额投资或银行贷款以后,不诚信经营,存在抽逃资金,挪用资金,转移资金的问题。三是社会中介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难,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

效的信用担保,我市现有担保机构的运作效果并不理想,中介职能存在着较大局限性,使民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

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我市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奖励和扶持政策,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通过举办银行对接会,洽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为中小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三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中小企业对接会、交流会20余场次。

(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由市工信局牵头,整合金融、工商、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的信用数据,建立起涵盖全市各乡镇办、市直各部门、各企业的信用数据和信用档案,下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三)严惩不诚信行为。对故意逃废金融机构债务、利用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等不诚信行为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的单位和个人,由金融机构申报,市工信局、中国人民银行定州市支行、保定市银监局定州办事处负责认定,及时记入诚信系统,由市金融办进行通报,公开曝光“黑名单”。

(四)积极引进金融企业。三年来我市先后与保定市商业银行、华夏银行、河北商业银行、成都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对接,并成功使保定商业银行入驻我市,近期成都农商行也将在我市成立定州市农商村镇银行。

(五)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和担保公司。三年来,我市先后成立定州民信、盛银科技、金通等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两家贷款担保公

司,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缓解贷款难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平台。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科学制定信贷计划,确保我市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政府积极引导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和客户贷款需求规律,合理安排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促进信贷平稳均衡投放;要加强与上级银行的沟通汇报,争取信贷总量分配、授权授信管理、政策业务试点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经济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信贷,真正做到“有保有控”。

(二)搭建融资平台,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探索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模式,建立起由政府牵头,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行业协会、中小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融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银政、银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等形式,使中小企业及时了解金融信息,银行及时把握中小企业发展脉搏;增进银企双方的联系和沟通,促进银政、银企互动合作。积极开展“项目突破年”、“创新提升年”活动,适时举办项目融资推进会、经济金融形势报告会、金融产品创新交流会等活动,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效率。

(三)开展服务创新,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加大新型融资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各银行要对资信良好、产供销稳定、确能还款的中小企业,可尝试非全额担保贷款;对部分原材料进出量大、通用性强、易保管保质、变现强的流通型中小企业,可以库存产品等流动资产作抵押办理抵押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同一区域、同一行业或属于上下游关系的中小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可探索运用“信用共同体联保贷款”支持;对技术成熟、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专利产品,推广应用专利权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对于抵押担保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尝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积极探索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林权和农民住房“三权一房”抵(质)押贷款业务试点工作。

(四)提升外管效率,推动中小企业外向型业务发展。积极延伸外汇服务空间,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切实加大外汇政策咨询、业务宣传力度,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外汇管理政策、法规;支持有较强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并购等方式,建立境外资源开发和生产基地,在购汇还贷、购汇到境外投资、开立外汇账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逐步扩大对境外承包工程的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等中间业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层次外汇融资需求,并提升其创汇能力和规避汇率风险能力。提升外汇监管效率,促进中小企业贸易便利化。积极参与企业出口收汇存放境外试点工作,便利企业灵活运用外汇资金。积极争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进一步简化服务外包企业外汇收支审核手续,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方面的便利,加大外汇管理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持力度。简化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满足企业合理的交易需要。

(五)调整经营策略,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适合我市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

度。各商业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短、平、快”的融资需求特点,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在保证贷款质量、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努力形成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信贷营销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

(六)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用信息支撑。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建设。在做好现有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要将商业银行虽未有信贷业务发生,但有交易记录在其营业网点的中小企业申请信息、为他人提供担保信息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等征集入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对发展前景良好、管理规范、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建立“诚信企业”名录,各商业银行要在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和担保条件上给予适当倾斜和优惠;对恶意悬空、骗贷、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中小企业,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失信惩戒企业和个人的联合打击力度,以增强中小企业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推动银企双方诚信合作、互利共赢,以维护我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健康发展。

2012年8月21日

篇2:对提高我市金融服务业质量状况思考

一、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从2006年以来, 我国开始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 村镇银行、农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 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截至2012年末, 吕梁市共设立“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46家, 村镇银行7家, 典当行14家。

(二) 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现状。

近几年来, 各涉农金融机构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例如:大力推行创新贷款, 通过开办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贷款业务, 切实解决农业贷款难的问题。但农村金融主要还是以传统贷款为主, 贷款种类较少, 缺乏票据融资、项目理财、投资顾问等新的金融服务。2012年底, 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202亿元。

(三)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机构少, 覆盖面过低, 且功能缺陷。

1996年以后, 各国有商业银行迅速推行了撤销基层网点的改革, 使本就金融不发达的农村陷入了困境。保留下来的分支机构也不再有独立的贷款权限, 变成了单纯的“吸储机器”。功能单一的农业发展银行难当政策性银行的重任, 全市只有7家支行, 其余都是信贷组。还有农村保险业尚未建立, 支农功能不能发挥作用。如吕梁市石楼县2012年末金融机构数量是11个, 比1996年减少19个, 从业人员195人, 比1996年减少213人, 其中有三个不发达的乡镇没有一家金融机构, 属于金融空白乡镇。

2、农村金融造血功能褪减。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方面只对少数农户发放贷款, 而抵押品种十分有限, 起不到真正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的目的。农信社的改革也使业务不断偏离“三农”, 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民营企业, 农业贷款比重不断下降。农村金融机构将经营的重点调整为“保安全, 促羸利”, 不愿为风险较高的农业类项目承担风险责任, 过多地从事票据贴现, 甚至从外地“购买”票据贴现。

3、金融机构大量“抽血”, 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现阶段, 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机构大量外流到城市或非农产业的现象仍存在, 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大量缩减, 剩余的部分分支机构也不再有独立的贷款审批权, 只具有资金组织权、贷款调查权和回收权, 成为了“吸储机器”。邮政储蓄银行利用网点多, 结算畅通的优势, 大量吸收农村存款, 吸收的存款主要上缴总局, 用来同业存放和证券投资, 没有使资金真正回笼到农村地区, 大大削弱了金融支农力度。吕梁市十三个县 (市) 中, 存贷比低于30%的有六个县 (市) 。

4、农村金融机构间的分工不合理且效率低下。

农村金融服务主体间缺乏竞争性, 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几乎处于垄断的地位, 垄断必然带来低效, 损害了农村需求者的利益。另外, 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触角没有延伸到乡镇一级, 农业银行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农村商业性金融结合的不好, 农村政策性导向的力度不大, 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提供的适合的金融服务明显不足。

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体系的外部环境。

应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立法工作, 规范农村金融体系的行为;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广泛开展农村信用记录制, 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

(二) 改善农村金融机构布局, 延伸农村金融服务。

农行、农发行、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以“三农”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 根据农村实际需要, 适当增加营业网点, 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银监部门要加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管理, 合理调整金融机构布局, 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盲区”, 使农村金融真正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

(三) 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加强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制定并出台有利于新型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 广泛吸纳财政资金、企业资金和民间资本, 加快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四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的建立, 发挥其经营方式灵活和管理层次少的优点。从而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

(四) 创新金融政策扶持体系, 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一要建立金融机构考评制度, 监督金融机构履行农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二要结合金融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 把其他金融机构推入或引入农业领域, 规定县及县以下的金融机构, 在农业上的贷款必须达到吸收存款额度一定比例, 以减少农村资金外流。三是建议地方财政部门每年将预算支农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对新增农业贷款特别是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融资贴息。

(五) 创新农业信贷方式。

一是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涉农贷款方式创新的研究, 如推行贷款+农业保险的模式、贷款+股权投资的模式。通过开办创业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贷款业务, 切实解决农业贷款难、农村发展慢、农户收入少的问题。二是金融机构在预设贷款损失时, 调高“三农”贷款涉损比例, 提高信贷人员对“三农”贷款的积极性。在制定呆坏账核销政策时, 适当向农业贷款倾斜。三是政府应制定措施督促担保公司积极向涉农贷款提供担保。

(六) 积极引导规范民间融资。

一是在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 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的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民间金融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二是要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 保证民间金融交易的正规性和安全性, 发挥民间金融对农村金融的补充和辅助作用。三是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 对民间金融交易进行备案和监管, 防止出现金融案件影响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当前, 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十分突出, 作者经过实地调查, 根据现有政策法规,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操作价值。

篇3:对提高我市金融服务业质量状况思考

【关键词】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思考

一、铁路客运专线的客运服务现状

(一)客运设施设备存在缺陷:客运基础设施设备存在的缺陷是影响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客运车站为例,目前客运专线的客运站一般都是新建的,新建的车站确实是设施齐备环境良好而且现在新火车站的建设理念明显已向现代化、多功能化的方向转变,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即新北京南站、新天津站等,其内部装修、商业设施已经与大型枢纽机场接近。但是客运专线经过的城市一般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这些城市的用地紧张,所以新建车站都是远离城市的中心城区。新建车站远离城市的中心城区造成旅客乘车不方便,因为新建车站缺少与其他交通运输设施建立良好的衔接,使旅客进行与其他运输工具的换乘产生了严重的困难!而且很多新车站旅客从进入车站到登上列车的距离依然很长自动扶梯设置较少,外加没有行李托运服务。拖着行李随着拥挤的人流前进并不是很舒适的体验。

(二)客运服务质量难以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

1、客运服务质量难以准确评价。对客运服务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和测定是做好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旅客运输指标来反映旅客运输工作质量,如在体现铁路客运产品质量特征的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捷、舒适等六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数量指标进行测定。但是,由于铁路运输服务产品不同于有形产品,客运服务产品质量的评价取决于旅客的感知。由于旅客对于运输质量的感知是通过技术质量和职能质量两方面进行,技术质量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进行测定和评价,但是职能质量则难以被旅客进行定量化的评价,它更多地取决于旅客的主观感受。并且,由于每个旅客的认知水平、旅行预期等因素存在差异,对于所接受到的铁路客运服务,不同旅客的感受是有差别的。所以,准确地衡量运输服务的质量是比较困难的。

2、客运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控制。对旅客列车的运行组织。在安全、准确、可靠、便利、速度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要比货物列车更加严格。铁路运输是大联动机,直接或间接参与旅客运输的部门、人员、环节非常多,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旅客运输过程。而且,旅客运输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环境下进行。因此,决定或影响客运服务质量的因素包括多方面,既有人为因素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又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客运服务管理存在差距

1、服务意识有待于加强。由于铁路客运服务工作是铁路客运服务人员与旅客面对面进行,那么,客运服务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等外在表现就决定了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服务意识较低。虽然客运专线的客运服务人员在上岗之前接受过的相关的培训,但是旅客的服务要求也提高了,旅客已经不满足于倒一杯水,打扫卫生的简单的客运服务,而是需要人性化的服务,而铁路企业的人性化服务的意思有所欠缺。

2、服务质量有待于提高。从总体上看,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与其他运输方式和旅客需求相比,在各个具体的质量指标上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如售票点太少、售票信息不通畅、旅客购票不够方便,在运输旺季,买票难的情况依然存在,铁路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建设落后太多,联想一下拥挤不堪的售票处以及屡禁不止的“黄牛票”,其结果不仅是浪费了旅客的时间,而且带来巨大的外部成本。这是旅客对铁路客运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运输旺季卫生和治安状况差;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不标准、不规范,服务措施不够细致,距离文明服务还有差距;客运服务的环节太多、手续繁琐。

二、提高铁路客运专线的服务质量

(一)引入无缝运输理念,客运设备实现无缝连接:什么是无缝运输理念,简单的说就是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合理的运输组织方式,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运输过程各个环节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运输系统的有机集成。运用到铁路客运专线上就是合理利用各种设备,使旅客从到站、检票和上车整个的过程实现无缝连接。具体就是优化公交路网,使旅客从家到车站方便快捷;合理配置车站的设备,多设置自动动扶梯设置使旅客从进站到检票上车,实现无缝连接。

(二)客运服务质量努力实现量化考核:如何对客运服务进行质量管理,我们可以结合IS09002质量认证,制定新《岗位业务技能达标实施办法》和《列车旅客满意度指数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着重在规范服务(包括作业标准、规范礼仪、言行举止、服务用语等)、特色服务(包括亲情服务、个性服务、诚信服务等)、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并依据服务技能质量、车容卫生质量、感情沟通质量、饭菜供应质量、卧具清洁更换质量和服务设施质量等六大方面,定期测评服务标准实施情况,从制度上保证服务程序的规范性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聘请航空礼仪专家传授航空服务技巧,拓展列车延伸服务。通过改进、补强、提升等举措实现客运服务质量的量化考核。

(三)客运服务个性化:个性化服务是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21世纪营销的一个新变化。目前铁路有些站车窗口单位已在进行积极尝试,如沈阳客运段为动车的老弱旅客配备了保温毯;针对列车经常有旅客带婴儿旅行的情况,购置了奶瓶玩具等用品,以备急救时用。这些良好的经验可以运用到我们铁路客运专线的客运服务上去。在售票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发展售票代理、网上售票和流动售票业务,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辐射周边国家的销售网络。

篇4:对提高我市金融服务业质量状况思考

2011年末, 河北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196个, 包括, 158家农村合作机构 (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 3家财务公司, 1家信托公司, 22家新型金融机构 (包括村镇银行, 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 1家金融租赁公司。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9985个, 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为3107个, 政策性银行营业网点164个, 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104个。农村合作机构营业网点为4814个。如果以2011年初营业网点9928个来分析些营业网点的地区分布, 石家庄、保定、邯郸分别以1525、1274和1121个营业网点位于前三位, 从业人数也是如此。 (见表1、表2)

二、银行业机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状况

2011年, 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下,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积极创新, 探索差异化的产品和多元化的服务以求提高自身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的竞争力, 不断推进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稳步向前发展。2011年, 河北省银行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9564亿元, 比年初增加3489亿元, 余额及增量均居全国第九位, 同比增长13.3%。新增存款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并趋于合理, 形成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和邮政储蓄银行“三分天下”的格局。以下是河北省主要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情况和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具体举措。 (见表3)

从表3可看出, 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对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表中所列的银行, 除了国开行之外, 其他银行都纷纷成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服务中心或合作中心, 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管理架构, 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业务管理模式, 明确中小企业的营销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其中邮政储蓄银行、河北银行等一些银行还专门作出立足服务中小企业的定位, 把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作为核心业务。

第二、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各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金融机构的创新和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机构结合各个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充分挖掘和拓展企业营运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产权利的抵押担保能力, 推出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创新融资产品。如工商银行推出的“粮贷通”“网贷通”等特色融资产品, 民生银行商贷通”“循环贷”、“联保贷”、“组合贷”等8大产品, 建行推出“速贷通”、“联保贷”、“动产贷”、“合同贷”等多种产品, 农行推出的推出“厂房贷”等融资产品。此外, 沧州建行还积极推进供应链的融资创新, 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 按照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 利用保理、票据、货权质押等手段, 在产供销等环节开展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近年来, 金融机构普遍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的制度建设, 用以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手续, 再造中小企业信贷流程, 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积极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如建行开发的“信贷工厂”模式, 通过流水线、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加快中小企业贷款审批速度, 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

第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面推进。2011年6月, 工信部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提出了“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小微企业开始逐渐替代“中小企业”成为各项政策扶持的重点。河北省2011年、2012年两年内出台了3个政策用以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 加强小微企业金融专营体系建设。各个商业银行也纷纷围绕小微企业, 开发了一系列贴近小企业、适应微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建行加快融资产品创新和业务流程创新, 积极推广应用无需企业提供抵押的账易融、国内保理等供应链融资产品, 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民生银行建立了小微企业专营机构, 设置了单独的授信评审通道, 组建了专门的业务团队, 完善了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史建平,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 (2012) ,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7。

[2]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支行, 2011年河北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2.4。

篇5:对提高我市金融服务业质量状况思考

[关键词]生殖健康;育龄妇女;服务状况;变化情况

近年来,我国人口持续上涨,育龄妇女的人口数量也不断上升。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在近年来已经得到稳定发展,快速增长的人口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其工作重点将过渡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素质、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及服务状况等。我市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尤其是节育、生育方面以及服务状况的变化情况,是目前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的重大研究课题。为了对我市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及服务状况与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及掌握,本次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针对笔者所在市县的925例符合标准的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及服务状况的调查,现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标准,出现明显偏离则表示出生性别比存在失衡的趋势。1997年的调查结果中,1993~1996年的出生性别比平均为124.50,其中,农村育龄妇女的出生性别比平均为129.14,城镇的出生性别比为94.10,可见,农村的出生性别比明显偏高,而城镇出生的性别比略微偏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10.70和126.84,汉族的出生性别比明显偏高。

本次调查结果中,2010~2014年的出生性别比平均为125.79,其中,农村育龄妇女的出生性别比平均为128.74,城镇的出生性别比为113.28,农村的出生性别比明显偏高;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15.45和127.46,汉族的出生性别比明显偏高。两次调查结果比较可见,城镇、少数民族的出生性别比均高于1997年的调查结果;同时,我市的出生性别比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农村均高于城镇,汉族的出生性别比也明显高于少数民族。见表2。

2.4我市育龄妇女产前检查率的变化趋势

产前检查率是考核产前保健服务状况的代表性指标,调查分析产前检查率可了解我市育龄妇女的产前保健状况。

1997年,所有调查对象中的产前检查率为76.56%,本次调查结果中,产前检查率为90.70%,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997年的调查结果中,城镇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为95.00%,农村妇女的产前检查率为71.08%,本次调查中,城镇与农村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为97.55%和88.24%,提示两次调查结果中,城镇的产前检查率无明显变化,而本次调查中,农村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明显上升(P<0.05);1997年的调查结果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产前检查率分别为78.65%和50.00%,本次调查中的结果为92.08%和78.26%,汉族的产前检查率持续高于少数民族(P<0.05)。本次调查结果与1997年相比,我市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明显提高(P<0.05)。见表3。

2.5我市育龄妇女中人工流产率的变化趋势

1997年的调查结果中,具有人工流产史的育龄妇女占33.54%,其中有2次或2次以上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占10.83%,其中,农村具有流产史的妇女占27.03%,城镇占55.4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具有人工流产史的育龄妇女占25.84%,其中有2次或2次以上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占7.24%,其中,农村具有流产史的妇女占20.15%,城镇占41.63%。两次调查结果比较显示,我市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出现下降的趋势。见表4。

人工流产活产比是人工流产特征的有效反映指标。本次调查中,人工流产活产比平均为23.46%,明显低于1997年的28.02%(P<0.05)。而在不同年龄、民族、地区、城镇与农村的育龄妇女中,人工流产活产比也存在差异。199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与城镇的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活产比分别为18.38%和60.45%;本次调查中,农村与城镇的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活产比分别为14.26%和48.98%。可见,两次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中,我市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活产比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功能均处于健康状态,无疾病或其他不良情况存在,包括无疾病的发生以及女性的身体及心理均处于健康状态。近年来,我国计划生育已经得到稳定发展,快速增长的人口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女性健康问题中,我国育龄妇女的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问题,包括分娩、妊娠、孕期保健、孕前检查、避孕、人工流产、不孕等健康问题,具有普遍存在的趋势,对我国育龄妇女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市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重点逐渐过渡到稳定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素质、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及服务状况等内容。

本次研究针对笔者所在地区各市县的15~49岁育龄妇女进行女性生殖健康及服务状况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育龄妇女的一般生育率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生育率下降是体现优生优育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及显著性,除了受国家政策影响,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因素及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的出生性别比存在明显较高的趋势,该现象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有学者认为,“重男轻女”的意识、生育率下降的速度、经济发展状况及计划生育对人口工作干涉的重点等因素有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本次调查中,我市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出现上升、人工流产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地区、民族中,产前检查率及人工流产率尚存在明显的差异。

篇6:对提高我市金融服务业质量状况思考

【关键词】人民币结算业务;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创新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定义和及其发展的重要性

跨境人民币结算是指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政策范围允许内,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相关结算服务。

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1.宏观层面上:

(1)有利于中国经济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上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币值有了更大范围和更新角度的参照标准。

(3)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成为未来国际货币多元化中的“一极”。

2.微观层面上:

(1)有利于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避免因汇率不利波动带来的损失。

(2)有利于企业财务核算清晰化,表现为其经营成果较为透明,进口企业的成本和出口企业的收益能够明确的固定下来。

(3)节省企业进行外币衍生品交易的费用。当企业以非本币进行结算时,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在银行叙做衍生品交易。若采用人民币结算,则可节省衍生交易银行手续费。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新政策和新趋势

为进一步规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操作以及提高相关业务的服务效率,国家制定了简化的流程和完善的政策,同时在特定的经济区开展金融政策创新工作,有效地支持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1.进一步简化流程和完善相关政策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在“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三原则的基础上,银行可凭企业提交的业务凭证或说明,直接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2)鼓励境内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境内银行可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3)首次开放境内非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对境内企业向境外放款的对象没有限制,放款企业资质和放款企业资金额度暂无特殊限制。有股权关系的企业间放款可采用资金池模式办理。

(4)明确境内非金融机构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及境内非金融机构可以对外提供人民币担保等

2.在特殊经济区开展跨境人民币区域性金融政策创新。

特殊经济区包括新疆霍尔果斯、浙江义乌、江苏昆山、深圳前海以及上海自贸区等地方,创新政策包括境外企业可在中哈霍尔果 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机构开立区内人民币NRA账户办理人 民币融资和定期存款业务中哈霍尔果 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管理办法、昆山试验区内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贷业务关于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批复、前海企业获得香港人民币贷款实行余额管理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自贸区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等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貿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

3.境外出现多个人民币离岸市场。

目前我国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共计超过2.6万亿元。香港、新加坡、伦敦、台湾、纽约已成为境外五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各个中心推出的包括存款、贷款、期权等方面多样化的人民币产品, 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交易及投资中的广泛使用。境内金融机构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以及其海外分行担任当地人民币清算行等功能,更加提升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活跃程度。

由此可见,通过境内、特别是试点地区与离岸市场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银行间及政府间的密切合作,形成了“贸易+投资+离岸市场” 的人民币跨境循环的新趋势。

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方法

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这项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项新兴的战略性业务,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进下,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速,跨境人民币项下的各项政策框架逐步完善。商业银行对如何加快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笔者提出的建议包括:

1.高度重视,在资源配置、工作机制上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商业银行总行应成立专门负责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部门,牵头进行全行跨境人民币业务总体管理,统筹协调行内相关资源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创造条件。

2.抓住各个特殊经济试验区带来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机会。商业银行要积极推进特殊经济区域的业务发展,深入研究霍尔果斯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等改革试点区域的特殊政策,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尽早介入、 提前布局,利用特殊经济试验区业务的经验促进全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3.以跨境人民币重点产品为切入点推进业务发展。商业银行要重点发展跨境人民币融资、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境人民币担保及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等产品。其中,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可根据实验区内企业自身经营需要为其境内外关联企业提供的经常项下集中收付业务。跨境人民币融资及担保等业务能为客户提供 低成本融资。上述重点产品对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增长、人民币存款沉淀意义重大。

4.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相关业务和持续提升系统功能。未来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商业银行的海外分行要战略性的扶持人民币清算业务,积极争取海外当地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账户,有条件的海外分行要全力争取当地人民币清算行;要积极创新人民币债券等离岸人民币产品,力争成为当地人民币业务的引领者。同时,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手续简便化直接带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这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相关系统的功能。

四、结论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是当前国际金融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国际贸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进一步规范操作的流程,提出了加快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许非.新形势下跨境人民币融资的发展机遇.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2]施柯沁.人民币国际化与商业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探析.时代金融,2013年32期

[3]王莉榕,李华雪.商业银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思考,金融与经济,2010年05期

[4]谢清河.跨境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商业研究 ,2012年04期

[5]胡婉珍.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策略探讨.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篇7: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村金融服务;改革

“三农”问题一直都被中共中央所重视,这个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金融一直都在支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指引着经济的前进方向。“三农”与金融密不可分,金融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缺少有力的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着很多问题,落后的金融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说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内涵

金融服务体系是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其中融资主体、融资渠道、金融机构体系以及资金价格形成机制等都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内涵也有以上几个部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总体金融服务体系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但要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反映出农村金融具有的特殊性,而且它要促进国家实现对农业经济的保护、支持和发展这些目标。

要想构建这样一个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就要建设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让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当今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旨在于让广大村民们都可以和城市里的人民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很大的联系,如果农村可以稳定的发展,那么也会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实现小康代表着全国人民实现小康。另外农业是弱质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高投入、低产出以及高风险的特点,我国很多农村的经济基础很弱,严重缺少农业资金,没有一个理想的农业环境,农民的收入也比较低。以上种种情况表明“三农”问题亟待农村金融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金融给予大量的支持。

综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的主要条件是农村金融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一套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对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作用具有决定的影响。

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形式

它是很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分成了不同的层次。理论上说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分别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组织机构体系、服务需求体系。前两者的主要作用是风负责农村金融的供给,其中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体系是主要组成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常来说,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渠道主要有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以及风险机制,调控着整个经济体系。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来说,它也同样会受到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等方面的约束。

农民和农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程度决定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能否可持续发展,但是它能否发展好,主要看它是否遵循了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应对这三方面的压力的能力如何。

实施、运营和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需要根据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状况以及需要资金、信息和项目的情况来决定。制定服务体系的价格和政策的同时要依据市场的发展来合理制定。竞争机制可以在规范的市场机制下,引导出良好的民间金融,让非正规金融得到进一步规范。风险机制的内容比较多,因为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风险还比较高,所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要考虑衡量风险,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举例来说,推行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可以采用强制保险结合自愿保险的办法,政府拿出一部分经费补贴参保户,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保意识,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推动农业保险更快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立区域和全国性的农业信贷风险基金,以此来补贴自然因素引起的涉农贷款风险。

三、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1)服务“三农”的功能减弱

我们从目前农村整体的金融组织的情况来看,它服务“三农”的功能已经明显减弱。农村金融组织的构成机构包含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地方信用合作社等,尽管金融机构的数量很多,但是根本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回了很多金融机构,因此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大规模减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性质只属于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受到资金来源不稳定的影响,只能从事像农产品收购类似的基本业务,和农业开发有关的贷款性业务很少,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粮食收购业务逐渐萎缩。对于像地方合作社这类的小规模机构,它们的管理水平和资金水平都比较低,满足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2)服务“三农”的目标不清晰

我们主要从农村信用合作社这方面开展研究,一直以来,政府在努力让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成效并不高。很多农村信用合作社吸收了农民和员工的入社资金,使其资本金扩大很多,资产负债率降低,国家也为它们提供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尽管农村信用合作社得到了这么多好处,但是它经营机制老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随着介入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它逐步向商业化运作开展,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逐步转向非农产业,因此我们说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机构逐渐走向了偏离服务“三农”的轨道。

(3)农村金融服务呈现多层次,对金融服务供给的要求增加

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很快,逐步表现出专业化和集约化这样的发展趋势。乡镇企业、专业农户和个体工商户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加,延长了资金的运作周期。还有很多农户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方面的问题,需要小额贷款,放映了很强的资金季节性需求。近些年来,一些非政府组织和信用社提供的小额贷款解决了一部分融资问题,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覆盖面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的多层次形式给金融服务供给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4)农业保险发展并不理想

在1982年,我国保险公司开始经营农业保险,但是其发展一直很缓慢。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农业保险的密度非常低,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农业保险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保险的险种少,保险的收入很少,种种阻碍因素导致农业保险没有起到对农业经济的补偿作用。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损失以及农民的生活困难补助基本都要政府予以补贴,这给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很大负担。

2.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够重视

目前城市的金融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展很顺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都已经上市,这对改善公司的结构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经营的风险。但对于农村金融改革,一直都处在徘徊不前的状态,改革的口号叫得很响亮,但实际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创新。我们要认识到农村金融问题被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也牵连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农村金融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它可以改善整体经济运行的的情况,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机会。所以政府有关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这种情况,改变重工轻农的错误想法,深入研究农村金融改革的相关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没有实际的成效

近些年来,一些农村开展了信用社改革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降低了不良资产率,增强了资本充足性。但是这种“用钱购买机制”的成效不是很理想。我国很多省份的农村信用社采用建立省级联社的方式来进行改革,但是这种改革方式并没有起到让农村信用社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制的金融机构的作用,相反使它官营化的气息更强。政府为了控制更多的的金融资源,进一步干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人采取政府直接任命制,领导人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3)缺少有效的制度规范民间金融

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非正规民间金融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从这个角度对非正规民间金融采取打压的态度。有时管理得特别严,有时又特别放任,没有规范性。非正规金融即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但是由于它与农民融资的需求相适应,因此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非正规金融没有得到制度的认可,只能在私底下进行,表现出不规范和不稳定的特征,同时产生了很多不良后果,由于没有受到政府的认可,民间金融无法发挥出全部的作用。

(4)缺少对农业保险的支持

我们都知道农业生产的风险很大,具有很高的赔付率,因此保险公司一般都不愿意接受这种类型的担保业务,如果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保费,很多农民根本就承担不起,这样就会减低投保率。我们从世界各国的有关经验可以看出,对于农业保险的经营行为来说,一味按照商业原则是不可行的,要通过相关政策来扶持。目前我国的保险政策不能提供很多支持促进完善农业保险,因此农业保险逐渐萎缩。

四、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几点建议

我们从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让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及合作金融相互补充,形成一套各司其职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1.商业金融与农村专业组织实现对接

建立这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让其发展壮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个体经营的风险,实现商业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对接,这种方式会给发展农村经济带来很多好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服务范围比较广泛,服务种类多种多样,专业性比较强,这些优势条件都会促进村民个体户及专业组织的经营和生产行为,逐步迈向规模经济发展。

2.通过政策金融投入到农村的一些基础性项目

农业是一个相对弱势的行业,它的投入大,风险高、产出率比较低,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远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劣对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很多商业金融没有涉及到的地方,需要政策金融予以完善。从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对于像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这种回报低和周期长的项目,解决渠道只能是通过利息低的政策性贷款以及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要慎重的选择项目,最好是能够引导农村金融向前发展,具有引导意义的项目,经由政策性贷款把初始资金投入进去,以此拉动民间投资和地方投资。这样既可以让农民得到实惠,又不会让他们误解,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制度

我们重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完善其内部制度,让他们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农村信用社的资本来源主要是社员,服务于社员是其必须信奉的宗旨,政府要逐步完善农村信用社制度,不过度干涉其管理,而应从旁协助监督,让农村信用社可以实现自主经营,所有风险由其自身承担。这样会使政府减少一些压力,防止陷入资产恶化的困境。

4.认可并规范民间金融

受到农村融资的需求,民间金融在农村的作用很突出。在一些发达国家,民间合作金融是被广泛认可的。我国政府应该对民间金融予以支持,让它们摆脱“非正规”的帽子,同时对它的一些运作机制予以规范,让其扬长避短,有效的服务于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日本就是通过合作经济这样一个方式提供一些金融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而我国的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正逐渐扩大,完全可以在合作经济组织中使用融资服务的功能,等到这些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壮大,将会带动农村金融服务面向多元化发展,也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的相关需求。

5.颁布适合农业保险的相关法规

早在以前,很多国家的政府就想到农业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它作为一项弱势产业,需要得到救助,而保险是救助措施中的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够将这种救助行为变得法制化和制度化。美国在1938年的时候,就颁布了一项《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并在今后的六年间修改了13次,尤其是在1994年的《农业保险改革法》,把享受福利的政策和投保的农业险相结合,通过这项法律促进开展农业保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保险覆盖率。很多国家都制定并颁布了有关于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国要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农业保险相关法规,要确定关于分担责任和优惠办法相关的内容。对于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政府应该尽快总结并完善,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让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卢文祥: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用机制[J].当代经济,2011,(10).

[2]刘 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系统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6).

上一篇:11月党员教师思想汇报下一篇:团代会筹备方案及预算